高三化学教案:离子反应

2024-09-04

高三化学教案:离子反应(共11篇)

1.高三化学教案:离子反应 篇一

高三化学教案:离子反应复习教案

班级: 姓名: 学习时间:

【课前自主复习与思考】

1.阅读并完成《创新设计》P10主干知识整合;

2.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能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结合自主复习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1.(09安徽卷10)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A.、、、B.K+、Al3+、、NH3H2O

C.Na+、K+、、Cl2

D.Na+、CH3COO-、、OH-2.(09江苏卷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

B.用浓盐酸与 反应制取少量氯气:

C.向 溶液中通入过量 制 :

D.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 反应生成 :

【考纲点拨】

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能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自主研究例题】

例1.(09江苏卷7)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强碱性溶液中:、、、B.含有0.1 molL-1 的溶液中:、、、C.含有0.1 molL-1 溶液在中:、、、D.室温下,pH=1的溶液中:、、、例2.(09广东理科基础3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与稀 反应:

B.小苏打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C.氯化钙与碳酸氢钾溶液混合:

我思我疑:

【高考链接】

【例1】(09广东理科基础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0.1 mol/L 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B.Al3+、NO3-、Cl-、CO32-、Na+可大量共存于pH=2的溶液中

C.乙醇和乙酸都能溶于水,都是电解质

D.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HCl和H2SO4反应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例2】(09广东化学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盐酸中滴加氨水:H+ + OH-= H2O

B.Fe(OH)3溶于氢碘酸:Fe(OH)3 + 3H+ = Fe3+ + 3H2O

C.铜溶于稀硝酸:3Cu + 8H+ + 2NO3-= 3Cu2+ + 2 NO + 4H2O

D.向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S2O32-+2Cl2+3H2O=2SO32-+4Cl-+6H+

【例3】(09上海卷1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与 溶液反应:

B.溶液吸收 气体:

C.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氨水:

D.等体积、等浓度的 稀溶液与 稀溶液混合:

【例4】(09全国卷Ⅱ29)(15分)

现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已知它们的阳离子有,阴离子有,现将它们分别配成 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 测得溶液A、C、E呈碱性,且碱性为A

② 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

③ 向D溶液中滴加 溶液,无明显现象;

④ 向F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E溶液是 ,判断依据是

;

(3)写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A、C、D、F.【归纳与思考】

【自主检测】1.《创新设计》P:13 能力提升演练

2.《能力滚动天天练》专题3

3.部分高考题: 1.(09四川卷8)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无色溶液:、、H+、、B.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Na+、NH+

4、、C.FeCl2溶液:K+、、Na+、、、、D.=0.1 mol/L的溶液:Na+、K+、、2.(09重庆卷8)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B C.D

3.(09海南卷9)在室温时,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分别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能生成5种盐的是:

A.A12O3、SO2、CO2、SO3 B.C12、A12O3、N2O5、SO3 C.CO2、C12、CaO、SO3 D.SiO2、N2O5、CO、C12

4.(09宁夏卷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CO2:Ca2++2ClO-+CO2+H2O =CaCO3+2HClO

B.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SO2:Ca2++2ClO-+SO2+H2O= CaSO3+2HClO

C.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HCO3-+Ca2++OH-=CaCO3+H2O

D.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2++4H++NO3-=3Fe3++NO+2H2O

5.(09安徽卷27)(12分)

某厂废水中含5.0010-3molL-1的,其毒性较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的化合价依次为+

3、+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1)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第②步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是:

(3)第②步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还有

(4)欲使1L该废水中的 完全转化为。理论上需要加入 gFeSO47H2O。

2.高三化学教案:离子反应 篇二

离子反应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在高考中, 离子反应不仅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还会出现在非选择题中。涉及离子反应的内容在整份高考试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所以熟练掌握离子反应是赢得高考胜利的重要保证。高三第一轮复习时, 要紧紧围绕热点内容, 总结知识规律, 设计典型题目,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下面笔者将从四个方面对离子反应给予剖析, 希望对师生有所帮助。

一、题型概述

1.选择题

主要题型是: (1) 判断离子间能否大量共存, (2)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前者解题的关键:一是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即离子间能否发生反应;二是注重审题, 注意题目中隐含条件的挖掘。而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中的错因主要有:①不符合客观事实, ②化学式的拆分不正确, ③反应物间量的关系不正确, ④不符合“三大”守恒等。

2.非选择题

主要题型是: (1) 复杂离子反应的书写, (2) 通过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推断未知离子或未知物。离子反应的书写主要考查酸碱反应中的过量与不足和氧化还原反应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而通过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来推断未知物, 这类题综合了元素化合物的大部分知识, 同时将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也渗透其中;内容变化多端, 思维强度大, 已成为新课标理综卷的精彩之笔。

二、热点剖析

1.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主要方法和依据

(1) 看题给条件。

①当已存在某离子时, 与之反应的离子不能存在。如当Ba2+已经存在时, 与之反应的SO42-不会大量存在。②当溶液呈无色时, 有色的离子不会大量存在。如Fe (SCN) 2+ (红色) 不会大量存在。③当溶液呈碱性时, 与OH-反应的离子不会大量存在。④当溶液呈酸性时, 与H+反应的离子不会大量存在。⑤不论是强碱性还是强酸性溶液中, 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都不会大量存在。如HCO-3不会大量存在。⑥要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如由水电离的c (H+) =1×10-14mol·L-1的溶液、水电离出来的H+和OH-浓度的乘积为1×10-28的溶液、加入Al片能放出H2的溶液, 上述隐含条件是该溶液可能为酸性也可能为碱性。

(2) 看能否反应。

①由于发生酸碱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AlO-2[Al (OH) -4]与HCO-3发生酸碱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离子方程式为AlΟ2-+ΗCΟ3-+Η2Ο=Al (ΟΗ) 3+CΟ32-。②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NO-3和I-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可以共存, 但在有大量H+存在的情况下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离子方程式为2ΝΟ3-+6Ι-+8Η+=3Ι2+2ΝΟ+4Η2Ο。③由于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AlO-2[Al (OH) -4]与Mg2+在溶液中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离子方程式为2AlΟ2-+Μg2++4Η2Ο=2Al (ΟΗ) 3+Μg (OH) 2↓。④由于发生络合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Fe3+和SCN-在溶液中发生络合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离子方程式为Fe3++SCΝ-[Fe (SCΝ) ]2+

2.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类试题中的常见陷阱

设错方式1:不符合客观事实, 错写反应产物

如反应2Fe+6Η+=2Fe3++3Η2是错误的, 由于Fe3+的氧化性强于H+, 因此在置换反应中Fe应被氧化为Fe2+, 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2Η+=Fe2++Η2

设错方式2:化学式拆分不正确

如将NH3通入醋酸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写成CΗ3CΟΟΗ+ΝΗ3=CΗ3CΟΟΝΗ4是错误的, 错在未将强电解质CH3COONH4拆分写成CH3COO-、NH+4, 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Η3CΟΟΗ+ΝΗ3=CΗ3CΟΟ-+ΝΗ+4。

设错方式3:反应物间量的关系不正确

如将NaHCO3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写成ΗCΟ3-+Ca2++ΟΗ-=CaCΟ3+Η2Ο是错误的, 原因是此反应中Ca (OH) 2是二元碱且不足, Ca (OH) 2完全消耗, 所以方程式中Ca2+和OH-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1∶2, 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ΗCΟ3-+Ca2++2ΟΗ-=CaCΟ3+2Η2Ο+CΟ32-

设错方式4:电荷不守恒或质量不守恒

如离子方程式Fe2++Cl2=Fe3++2Cl-是错误的, 很显然电荷不守恒, 正确的应写成2Fe2++Cl2=2Fe3++2Cl-

设错方式5: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不守恒

如将酸性KMnO4氧化H2O2的离子方程式写成2ΜnΟ4-+3Η2Ο2+6Η+=2Μn2++4Ο2+6Η2Ο是错误的, 原因是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不守恒, 正确的应写成2ΜnΟ4-+5Η2Ο2+6Η+=2Μn2++5Ο2+8Η2Ο

3.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 多离子反应中涉及的“量”——若是多离子参与的复分解反应, 可用“少定多变法”来书写。“少定”即量少的反应物, 若其阴、阳离子都参与反应, 它们反应的个数比按化学式的比例确定;“多变”即过量的反应物, 其化学计量数根据反应的需要确定, 不受化学式中的比例制约, 是可变的。例如, NaOH溶液中加入Ca (HCO3) 2溶液, 其中Ca (HCO3) 2中的Ca2+和HCO-3都参与反应, 若Ca (HCO3) 2少量, 其离子Ca2+与HCO-3的比例是固定的, 必以1∶2的比例 (即化学式的比例) 反应。然后再确定需2个OH-中和2个HCO-3, 则可写出:Ca2++2ΗCΟ3-+2ΟΗ-=CaCΟ3+2Η2Ο+CΟ32-。若Ca (HCO3) 2过量, 不会有CO32-存在, 则反应为Ca2++ΗCΟ3-+ΟΗ-=CaCΟ3+Η2Ο。此外, NaHSO4与Ba (OH) 2、Ca (OH) 2与NaHCO3、NH4HSO4与Ba (OH) 2等, 均是与“量”有关的有多种离子参与的反应, 都可用“少定多变法”书写。若出现滴加顺序不同, 实际上也是量多量少的问题, 仍可用上述方法书写。

(2) 多步反应中涉及的“量”——此类题常以能多步变化的物质作为关注点, 据另一反应物的量推测其反应到哪个程度。例如, 向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其过程可表示为Al3+3ΟΗ-Al (ΟΗ) 3ΟΗ-AlΟ2-[Al (ΟΗ) 4-]

与此类似的还有石灰水与CO2、NaAlO2[NaAl (OH) 4]与CO2、NaAlO2[NaAl (OH) 4]与HCl、Na2CO3与HCl、氨水与AgNO3等。

(3) 氧化还原反应中涉及的“量”——此类题主要是抓住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大小确定反应的先后。例如, FeBr2溶液中通入Cl2, Cl2先与Fe2+反应, 之后再与Br-反应。

n (Cl2) n (FeBr2) 12时, 其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n (Cl2) n (FeBr2) 32时,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

12n (Cl2) n (FeBr2) 32时, Fe2+全部被氧化, Br-部分被氧化, 当n (FeBr2) =n (Cl2) 时,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Br-+2Cl2=2Fe3++Br2+4Cl-。与此类似的还有氯水与FeI2等。

(4) 与“量”有关的几点注意事项:①Mg (HCO3) 2溶液与过量的NaOH反应, 不能忽视Mg (OH) 2比MgCO3更难溶的事实, 所以应生成Mg (OH) 2而不是MgCO3。②NH4HCO3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 不可忽视的是OH-先与HCO-3反应, 再与NH+4反应生成碱 (NH3·H2O) 。③少量CO2与AlO-2[Al (OH) -4]、Ca (ClO) 2、Na2SiO3反应时生成CO32-, 而与NaClO、苯酚钠反应只生成HCO-3。

三、典例精析

考点一:判断离子组能否共存

例1.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滴入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K+、Fe2+、SO42-、Cl-

B.1mol·L-1的烧碱溶液中:S2-、SO32-、SO42-、K+

C.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溶液:Cs+、Ba2+、S2-、Cl-

D.含有大量HCO-3的澄清透明溶液中:K+、NH+4、Cl-、Na+

解析: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说明该溶液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由于S2-的还原性强于I-, 故在此溶液中S2-一定不能大量存在。

答案:C

思维拓展:判断离子组能否共存是高考的传统题型, 试题的发展趋势是增加限制条件和定性中有定量, 难点主要集中在离子之间的双水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二: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例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向FeI2溶液中通入Cl2至Fe2+恰好完全被氧化:2Fe2++Cl2=2Fe3++2Cl-

B.NaOH溶液与足量的Ca (HCO3) 2反应:ΗCΟ3-+ΟΗ-+Ca2+=CaCΟ3+Η2Ο

C.NaHSO4溶液和Ba (OH) 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Ba2++ΟΗ-+Η++SΟ42-=BaSΟ4+Η2Ο

D.Na2CO3溶液吸收Br2蒸气:3CΟ32-+Br2=Br-+BrΟ-3+3CO2

解析:由于还原性I->Fe2+, 当Fe2+被完全氧化时, I-也已反应完, 故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4Ι-+3Cl2=2Fe3++2Ι2+6Cl-A项错。设选项C中含1molNaHSO4, 则只需12molBa (ΟΗ) 2即可满足条件, 故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Ba2++2ΟΗ-+2Η++SΟ42-=BaSΟ4+2Η2ΟC项错。选项D中虽是未知反应, 但不符合电荷守恒, 很快判断是错误的。

答案:B

思维拓展:对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考查可谓“年年岁岁题相似, 岁岁年年题不同”, 从2011年各地考题中透露出这样的信息:新高考命题特点之一是“离子反应与量有关”, 之二是“对未知反应的正误判断”, 之三是“结合电离常数书写离子方程式”, 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例3.下表中对离子方程式的评价合理的是 ()

解析:根据电解规律可知, 若阴极发生反应Cu2++2e-=Cu, 则阳极必发生反应2Cl--2e-=Cl2, 故选项A评价是合理的。选项B中离子方程式不符合得失电子守恒, 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ΜnΟ4-+5Η2Ο2+6Η+=2Μn2++5Ο2+8Η2Ο, 评价错误。选项C中离子方程式是错误的, 当滴入少量NaOH溶液时, 只发生反应Al3++3ΟΗ-=Al (ΟΗ) 3, 产物中只有Al (OH) 3沉淀生成, 不可能有NH3·H2O生成, 评价错误。选项D中反应不可能有金属镁生成, 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Μg2++2Cl-+2Η2Ο=Μg (ΟΗ) 2+Cl2↑+H2↑, 评价错误。

答案:A

思维拓展:本题型是“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类”试题的衍生物,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先写出正确的离子方程式, 然后判断“评价”是否合理。

考点三:鉴别实验中的离子反应

例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3

B.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再加足量盐酸沉淀不溶解, 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存在

C.加入NH4Cl溶液并加热, 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 则原溶液中一定有OH-存在

D.无色试液焰色呈黄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不含K+

解析:选项A中只能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3+, 但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选项B中干扰离子是Ag+, 即原溶液中含有Ag+也有类似现象。选项C是正确的, 同时也说明了NH+4和OH-可以互检, 这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检验K+时一定要透过蓝色钴玻璃, 这样能把Na+灼烧产生的黄光过滤掉, 只有这样才能观察到有无紫色火焰, 即选项D中原溶液中即使存在K+, 也观察不到紫色火焰, 故D项错。

答案:C

思维拓展:物质的提纯和鉴别是中学化学实验的重点内容, 它渗透于化学分析的全过程中, 也是历年高考中的热点。考纲明确要求掌握6种阳离子 (Al3+、Fe3+、Fe2+、H+、Ag+、NH+4) 和7种阴离子 (Cl-、Br-、I-、SO42-、SO32-、CO32-、OH-) 的鉴定反应。

考点四:图像中的离子反应

例5.向含Na2CO3、NaAlO2[NaAl (OH) 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50mL1mol·L-1盐酸溶液, 测得溶液中某几种离子物质的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a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AlΟ2-+Η++Η2Ο=Al (ΟΗ) 3

B.b和c曲线表示的离子反应是相同的

C.M点时, 溶液中沉淀的质量为3.9g

D.原混合溶液中CO32-与AlO-2[Al (OH) -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解析: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的过程中, 依次发生如下反应:AlΟ2-+Η++Η2Ο=Al (ΟΗ) 3CΟ32-+Η+=ΗCΟ3-ΗCΟ3-+Η+=CΟ2+Η2ΟAl (ΟΗ) 3+3Η+=Al3++3Η2Ο。结合图像可知, 曲线a表示AlO-2, 曲线b表示CO32-, 曲线c和d表示HCO-3, 偏铝酸根离子在加入盐酸50mL时沉淀完全, 由反应①得n (AlO-2) =n (H+) =0.05mol;当盐酸超过150mL时沉淀才开始溶解, 故M点时生成的沉淀的物质的量n[Al (OH) 3]=n (AlO-2) =0.05mol, 相当于3.9g。综合分析, 选项A、B和C均正确。而根据反应①②可知, 原混合溶液中CO32-与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1∶1, D项错。

答案:D

思维拓展:结合图表考查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是一个难点, 也是高考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载体。主要考查内容集中在含H+、NH4+、Al3+的混合溶液中加烧碱时的过程分析, 含多种还原性离子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l2后的过程分析等。

考点五:离子反应的综合应用

例6.某溶液由HCO-3、AlO-2、CO32-、SO42-、Na+、Ag+、Ba2+、Al3+中的若干种组成, 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适量试液, 加入过量硝酸, 有气体生成, 并得到溶液;

②在①所得溶液中再加入过量NH4HCO3溶液, 有气体生成, 同时析出白色沉淀甲;

③在②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Ba (OH) 2溶液, 也有气体生成, 并有白色沉淀乙析出。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 填空:

(1) 写出实验②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 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

(3) 某同学认为, 为分析该溶液中不能确定的离子, 只需对白色沉淀乙进行分析, 请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 。

解析:由实验①加入过量的盐酸, 有气体放出, 可知原溶液中可能含有HCO-3或CO32-。由实验②得到的白色沉淀甲推知原溶液中必含有铝元素, 而HCO-3和Al3+、AlO-2均不能共存, 由此可知原溶液中必含有CO32-而无HCO-3, 则与CO32-不能共存的Ag+、Ba2+、Al3+均不存在。在实验①所得溶液中再加入过量NH4HCO3溶液, 有气体生成, 应是过量的硝酸与NH4HCO3作用的结果, 同时析出的白色沉淀甲则应为HCO-3与实验①中生成的Al3+作用生成的Al (OH) 3沉淀。在实验②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Ba (OH) 2溶液, 也有气体生成, 这是由于过量的NH4HCO3引入的NH+4、HCO-3与过量的Ba (OH) 2溶液引入的OH-、Ba2+的反应结果;同时析出白色沉淀乙说明一定含有BaCO3, 可能含有BaSO4。欲判断乙中是否含有BaCO3和BaSO4或只含有BaCO3, 需加入盐酸, 观察沉淀是否全部溶解:若沉淀全溶解, 则乙为BaCO3;若沉淀部分溶解, 则乙为BaCO3和BaSO4。考虑溶液中应同时含阴、阳离子, 则唯一的阳离子Na+一定存在。

答案: (1) ΗCΟ3-+Η+=CΟ2+Η2Ο3ΗCΟ3-+Al3+=Al (ΟΗ) 3+3CΟ2

(2) Na+、AlO-2、CO32-

(3) 取少量白色沉淀乙, 加入盐酸后观察沉淀是否全部溶解, 若全部溶解, 则原溶液中无SO42-;若沉淀部分溶解, 则原溶液中含有SO42-

思维拓展:依据常见离子的特征性质及实验现象, 判断离子的存在与否时, 在分析判断过程中:一要注意题目所给的限制条件和推断范围;二要注意当得出肯定存在的结论后, 要根据离子能否共存而推断出不可能存在的离子;三要注意上一步实验对下一步实验的影响。

四、强化训练

1.常温下,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 )

A.由水电离的c (H+) =10-12mol·L-1的溶液中:Cl-、CO32-、K+、SO32-

B.含有大量AlO-2的溶液中:K+、Al3+、Br-、HCO-3

C.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Fe2+、K+、NO-3、SO42-

D.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中:Cl-、K+、Mg2+、SO32-

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澄清石灰水中滴入少量Ca (HCO3) 2:Ca2++2ΗCΟ3-+2ΟΗ-=CaCΟ3+CΟ32-+2H2O

B.已知Ka (HClO) >Ka2 (H2CO3) , 则有2ClO-+CO2 (少量) +Η2Ο=CΟ32-+2ΗClΟ

C.金溶于王水生成AuCl-4和NO:Au+4Η++4Cl-+ΝΟ3-=AuCl4-+ΝΟ↑+2H2O

D.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2Fe2++2Br-+2Cl2=2Fe3++Br2+4Cl-

3.含有1molHNO3的稀硝酸分别与不同质量的铁粉反应, 所得氧化产物与铁粉物质的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稀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

A.曲线a表示Fe2+, 曲线b表示Fe3+

B.P点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5Fe+16Η++4ΝΟ3-=3Fe2++2Fe3++4ΝΟ+8Η2ΟC.n2=0.25mol

D.n3∶n1=3∶2

4.A、B、C、D 4种可溶的化合物 (所含离子各不相同) , 分别由阳离子Na+、Mg2+、Al3+、Ba2+和阴离子OH-、Cl-、SO42-、CO32-两两组合而成。为了确定这4种化合物的成分, 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将4种化合物各取适量配成溶液, 分别装入4支试管。

②取A溶液分别滴入另外3种溶液中, 记录实验现象如下:

B溶液A白色沉淀A沉淀不溶解

C溶液A白色沉淀A沉淀不溶解

D溶液A白色沉淀A沉淀部分溶解

③向B溶液中滴入D溶液, 无明显实验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请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______, B______, C______, D______。

(2) 上述②的第三次实验中, 再加入A, 沉淀部分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

(3) ③中若是向C溶液中滴入D溶液,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

5.现有4种阳离子K+、Ag+、Ba2+、Al3+与3种阴离子OH-、Cl-、SO42-组成6种化合物A、B、C、D、E、F (不含结晶水) 。为鉴别它们, 分别完成以下实验, 其结果是:

①B和D都不溶于水, 也不溶于酸。

②A溶于水后, 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B;若A溶液与适量E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再加入过量E溶液, 沉淀量减少, 但不消失;若A溶液与过量F作用无白色沉沉淀生成。

③C溶于水后, 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D, 且C溶液与过量的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④E溶于水后, 与上述某阴离子反应可生成B。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 填空:

(1) 能确定的溶液是 (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 : 。

(2) 不能确定的溶液, 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2.C3.D4. (1) Ba (ΟΗ) 2ΜgCl2Νa2CΟ3Al2 (SΟ4) 3 (2) Al (ΟΗ) 3+ΟΗ-=AlΟ2-+2Η2Ο

(3) 冒出大量气泡, 同时生成白色沉淀

5. (1) B:BaSO4、C:AlCl3、D:AgCl、E:Ba (OH) 2、F:KOH

(2) A Al2 (SO4) 3或KAl (SO4) 2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A, 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 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 则A为KAl (SO4) 2溶液;若未观察到火焰呈紫色, 则A为Al2 (SO4) 3

3.高三化学教案:离子反应 篇三

关键词:离子反应;发生条件;化学反应原理;弱酸相对强弱;教学建议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4–0035–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化学1》(必修)中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总结为“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两种电解质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反应就能发生”[1]。这段表述从分类的角度说明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但由于此时尚没有引入弱电解质的概念,而且限于高一上学期的学生的思维水平,并没有深入地解释离子反应发生的实质。在《2013年北京卷考试说明》中,对离子反应的要求是“在理解离子反应本质的基础上,能从离子角度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2],这是II级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与掌握”。而《化学1》中的说法显然难以使学生达到“理解与掌握”的层面。仔细阅读教材后,笔者发现在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的“学与问”中有这样的表述,“在认识水解反应原理的基础上,你对高中化学必修课中所学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无新的认识”[3]。也就是说,在学习了《化学反应原理》中“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以及“盐类的水解”这些知识后,学生应当再次思考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深化认识。而学生的认识能够深化的动力之一是教师如何利用这些素材进行教学,并如何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达到《北京卷考试说明》中“理解与掌握”的要求。

同时,借助《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中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深入分析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从化学反应原理的角度认识离子反应本质,还有助于学生学习之后的盐类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相关知识,为学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相关知识起到铺垫作用,也为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打下基础。如此看来,深化学生对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认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里所说的离子反应,针对的是没有难溶电解质参与的复分解型离子反应。

2 “比较弱酸的相对强弱”实验分析

2.1 从酸和盐相对用量的角度分析

在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第42页实验3-2“比较弱酸的相对强弱”中,课本的表述为“向两支分别盛有0.1 mol/L的醋酸和饱和硼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等浓度Na2CO3溶液,观察现象”[4]。在该实验中,醋酸与硼酸是过量的,而Na2CO3溶液是少量的,这样设计是因为酸与盐反应,Na2CO3溶液最终有可能生成H2CO3,H2CO3进一步分解放出CO2。如果此时Na2CO3溶液过量,则无论醋酸或硼酸的酸性较碳酸强还是弱,都不会生成H2CO3并进一步放出CO2气体,便失去了可观测的现象。也就是说,当酸与盐反应时,在没有难溶电解质参与的情况下,如果多元弱酸过量,将生成该酸一级电离对应的盐;如果多元弱酸盐过量,将生成该盐一级水解对应的酸。如果酸或盐少量,则情况就变得复杂了,需要再进一步结合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加以分析。

2.2 从电离平衡常数的角度分析

针对“放出气体或生成水”这一标准来看,其实质是生成了更加难电离的分子(或离子)。也就是说,当没有难溶电解质参与时,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发生,需要有电离平衡常数更小的分子(或离子)生成,这是从定量的角度衡量“更难电离”的标准。

ha

盐类的水解反应同样是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同样符合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只不过此时反应的程度一般来说不够完全,也就基本不会进行彻底,在宏观上缺乏可观测的反应现象。但无论水解反应是否发生,无论发生的程度是大是小,都可以按照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加以分析和判断,这样便从根本上统一了弱电解质的电离与盐类的水解两种不同的过程,也有助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融会贯通。

5.2 对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的深入理解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中涉及了Mg(OH)2沉淀溶解在NH4Cl溶液的实验[11],旨在从弱电解质的生成角度说明沉淀溶解的原因,这与前文所述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吻合的,即NH4+结合了由Mg(OH)2电离出的OH-,生成了更弱的碱NH3·H2O,将NH4Cl溶液换成显中性的CH3COONH4溶液,Mg(OH)2也可以溶解[12]。如此看来,深入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有助于深入理解沉淀溶解的原因,而非停留在酸碱中和反应这一表象上。

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一般说来,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13]。而衡量盐的沉淀溶解能力的标准除了溶解度以外,还有溶度积,溶度积是特殊的平衡常数,其实质与电离平衡常数、水解平衡常数无异。盐与盐的沉淀转化反应能否发生,同样可以按照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加以分析和判断,只不过此时不是生成更难电离的物质,而是生成更难溶解的物质,其实质都是向着某些离子更易被结合的方向进行。理解了离子反应的本质,就更容易理解与沉淀溶解平衡的有关反应。

6 如何看待有难溶电解质参与的酸和盐的反应

前文所述的酸和盐的反应,前提条件均是没有难溶电解质参与,为什么在分析酸与盐的反应时,要强调没有难溶电解质参与呢?

当有难溶电解质参与的酸和盐反应时,离子之间的相互结合不仅有生成弱电解质的倾向,还同时包含着生成难溶电解质的倾向,离子反应到底如何发生,就取决于这两个因素(即强弱电解质的转化以及难溶或易溶电解质的转化)哪一个为主。

在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实验室制乙炔的实验中,用CuSO4溶液除去乙炔中可能混有的杂质[14],发现CuSO4溶液中出现黑色混浊,这是CuS沉淀。也就是说,乙炔中混有的H2S气体与CuSO4溶液发生反应:

CuSO4+H2S=CuS↓+H2SO4

此时与Cu2+相比,H+和S2-的结合能力就成为了次要因素,该反应的发生虽然在表象上不符合“强酸制弱酸”的原理,但实际上却与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相吻合,Cu2+与S2-更易结合成CuS沉淀,如果从本质上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上述反应发生的原因就不难说明了。

通过计算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更能说明问题。查阅资料发现,常温下H2S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为8.9×10-8,二级电离平衡常数为1.2×10-14。CuS的溶度积为6×10-36 [15]。经过计算,CuSO4+H2S=CuS+H2SO4的平衡常数K=1.78×1014,是比较大的,说明该反应确实可以发生,而且进行得比较彻底。

7 结语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更难电离的电解质或更难溶的电解质,而定量衡量其电离能力或溶解能力的物理量为电离平衡常数或溶度积。当有多元弱酸或多元弱酸盐参与反应时,还要进一步考虑各个物质的相对用量,以分析其对应的生成物。当既有可能生成弱电解质,又有可能生成难溶电解质时,则需要看两个因素的主次关系,以判断反应发生的情况。

参考文献:

[1]人教社化学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3.

[2]北京教育考试院编.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理科)[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1:233.

[3][4][5][6][8][9][10][11][13]人教社化学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56~58,42~43,63~65.

[7][15]胡乃非,欧阳津,晋卫军,曾泳淮.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57,281.

[12]许洪福.也谈氢氧化镁在氯化铵中的溶解[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89,(4):47.

[14]人教社化学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2.

在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实验室制乙炔的实验中,用CuSO4溶液除去乙炔中可能混有的杂质[14],发现CuSO4溶液中出现黑色混浊,这是CuS沉淀。也就是说,乙炔中混有的H2S气体与CuSO4溶液发生反应:

CuSO4+H2S=CuS↓+H2SO4

此时与Cu2+相比,H+和S2-的结合能力就成为了次要因素,该反应的发生虽然在表象上不符合“强酸制弱酸”的原理,但实际上却与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相吻合,Cu2+与S2-更易结合成CuS沉淀,如果从本质上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上述反应发生的原因就不难说明了。

通过计算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更能说明问题。查阅资料发现,常温下H2S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为8.9×10-8,二级电离平衡常数为1.2×10-14。CuS的溶度积为6×10-36 [15]。经过计算,CuSO4+H2S=CuS+H2SO4的平衡常数K=1.78×1014,是比较大的,说明该反应确实可以发生,而且进行得比较彻底。

7 结语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更难电离的电解质或更难溶的电解质,而定量衡量其电离能力或溶解能力的物理量为电离平衡常数或溶度积。当有多元弱酸或多元弱酸盐参与反应时,还要进一步考虑各个物质的相对用量,以分析其对应的生成物。当既有可能生成弱电解质,又有可能生成难溶电解质时,则需要看两个因素的主次关系,以判断反应发生的情况。

参考文献:

[1]人教社化学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3.

[2]北京教育考试院编.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理科)[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1:233.

[3][4][5][6][8][9][10][11][13]人教社化学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56~58,42~43,63~65.

[7][15]胡乃非,欧阳津,晋卫军,曾泳淮.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57,281.

[12]许洪福.也谈氢氧化镁在氯化铵中的溶解[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89,(4):47.

[14]人教社化学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2.

在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实验室制乙炔的实验中,用CuSO4溶液除去乙炔中可能混有的杂质[14],发现CuSO4溶液中出现黑色混浊,这是CuS沉淀。也就是说,乙炔中混有的H2S气体与CuSO4溶液发生反应:

CuSO4+H2S=CuS↓+H2SO4

此时与Cu2+相比,H+和S2-的结合能力就成为了次要因素,该反应的发生虽然在表象上不符合“强酸制弱酸”的原理,但实际上却与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相吻合,Cu2+与S2-更易结合成CuS沉淀,如果从本质上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上述反应发生的原因就不难说明了。

通过计算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更能说明问题。查阅资料发现,常温下H2S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为8.9×10-8,二级电离平衡常数为1.2×10-14。CuS的溶度积为6×10-36 [15]。经过计算,CuSO4+H2S=CuS+H2SO4的平衡常数K=1.78×1014,是比较大的,说明该反应确实可以发生,而且进行得比较彻底。

7 结语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更难电离的电解质或更难溶的电解质,而定量衡量其电离能力或溶解能力的物理量为电离平衡常数或溶度积。当有多元弱酸或多元弱酸盐参与反应时,还要进一步考虑各个物质的相对用量,以分析其对应的生成物。当既有可能生成弱电解质,又有可能生成难溶电解质时,则需要看两个因素的主次关系,以判断反应发生的情况。

参考文献:

[1]人教社化学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3.

[2]北京教育考试院编.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理科)[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1:233.

[3][4][5][6][8][9][10][11][13]人教社化学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56~58,42~43,63~65.

[7][15]胡乃非,欧阳津,晋卫军,曾泳淮.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57,281.

[12]许洪福.也谈氢氧化镁在氯化铵中的溶解[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89,(4):47.

4.高三化学教案:离子反应 篇四

基础知识:

一、离子反应:指有参加或有生成的化学反应。

酸、碱、盐溶于水后,能电离产生离子,所以酸、碱、盐在水溶液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属于离子反应.离子反应通常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注意,下列反应不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

 Na2SO42HCl① 2NaCl(s)H2SO4(浓) CuSO4SO22H2O② 2H2SO4(浓)Cu  CaCl22NH32H2O③ 2NH4Cl(s)Ca(OH)2(s)像这些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通常不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再注意,上述①②反应在水溶液不能进行,①是由于Na+、Cl—、H+、SO42—能共存而不反应,②是由于Cu和稀硫酸不反应,③在水溶液中也能进行,此时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NHNH4OHNH3H2O即或 4OHNH3H2O1、离子反应的本质

①强酸能制取弱酸,弱酸能制取更弱酸.例如,用盐酸和CH3COONa溶液反应可以得到CH3COOH,用CH3COOH溶液和Na2CO3溶液反应可以得到H2CO3.

HClCH3COONaNaClCH3COOH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CO3(H2CO3CO2H2O)

+++而盐酸溶液中c(H)大于CH3COOH溶液中c(H),CH3COOH溶液中c(H)又大于H2CO3+溶液中c(H).由此可知,由HCl→CH3COOH→H2CO3,c(H+)一次一次减小.

②强碱能制取弱碱,弱碱能制取更弱碱.例如,NaOH溶液与NH4Cl溶液反应能制取NH3·H2O,NH3·H2O和AlCl3溶液反应能制取Al(OH)3.

NaOHNH4ClNaClNH3H2O

而NaOH溶液中c(OH)大于NH3·H2O中c(OH),NH3·H2O中c(OH—)又大于Al(OH)3产生的c(OH—).由此可知,由NaOH→NH3·H2O→Al(OH)3,c(OH—)一次一次减小.

上述①②还可以概括为:由易电离的物质可以生成难电离的物质,由难电离的物质可以生成更难电离物质.

③易溶于水的物质可以生成微溶于水的物质,微溶于水的物质可以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例如,把较浓的CaCl2溶液和较浓的NaOH溶液混合会生成微溶于水的Ca(OH)2沉淀,再加入Na2CO3溶液,Ca(OH)2会转化为CaCO3沉淀.从CaCl2溶液到Ca(OH)2,再到CaCO3,2+溶解在水中的C(Ca)一次一次减小.

上述①②③列举的都是离子反应,透过这些反应的现象,细细地分析,我们可以找到离子反应的本质.

离子反应的本质就是溶液中反应物的某种离子浓度减小.

注意:有人根据H2S+CuSO4→CuS↓+H2SO4,得出结论:由弱酸同样可以制取强酸.这是一种表面现象,若加以推广是不妥的.此反应的本质是c(S2—)减小,即CuS产生的S2—比H2S电离出的S2—还要少.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类型

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不仅能判断反应能否发生,且可以判断离子间是否可以共存。凡是能使反应物离子浓度减小的条件就是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若离子之间的反应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复分解反应),这类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a)生成难溶物质;

—3NH3H2OAlCl33NH4ClAl(OH)3

(b)生成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

(c)生成挥发性物质(如CO2、HCl等)

中学化学常见挥发性物质有:CO2、SO2、NH3,它们都可以由难电离物质H2CO3、H2SO3、NH3·H2O分解得到.因此,生成CO2、SO2、NH3与生成相应的难电离的物质本质上是一致的.

例:BaSO4+H2SO4═BaSO4↓+2H2O

Na2CO3+2HCl═2NaCl+CO2↑+2H2O NH4Cl+NaOH═NH3·H2O+NaCl 这些反应的共同特点是:反应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因此离子互换反应一般是朝着溶液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

但有少数例外,如:CaCO3+CO2+H2O═Ca(HCO3)2 此反应能够进行的原因,是因为生成了难电离的H2CO3与CaCO3反应可生成更难电离的HCO3-化合物。

(2)离子反应若属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发生条件。该离子应遵照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进行。电子发生转移,化合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遵循得失电子守恒和电量守恒。

例:① Zn

H

H

[减小c(H+)] Zn222+②

Fe

 Cu

)] 2FeCu

[减小c(Cu—

③

Br

I

[减小c(I)] 2 I 2Br

2232 

2④Fe

 Cu

    [减小c(Fe3+)] FeCu ⑤ 3 Cu

 8 H

 2 NO

  Cu

 NO

 4 H

O

[减小C(H+)和C(NO3—)] 32

二、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方程式是指:用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

例如:在NaOH溶液中存在有Na+,OH,而HCl溶液中有H+,Cl,当向NaOH溶液中加入HCl发生下述反应:NaOH+HCl=NaCl+H2O,因为NaCl在水溶液中仍以离子形式存

--在,故实际上参加反应的离子只H+和OH,故离子方程式为H++OH=H2O。又如:

-BaCl2+Na2SO4=BaSO4↓+2NaCl,其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

2、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以H2SO4与Ba(OH)2反应为例说明):

①写出并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Ba(OH)2=BaSO4↓+2H2O

②把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即:易溶于且在水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拆成离子形式,其他仍以分子形式书写:

2H++SO42-+Ba2++2OH-=BaSO4↓+2H2O

③删去两边未反的离子:此反应中没有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④检查两边的元素是否守恒、净电荷数是否守恒、电子得失是否守恒、该用=号还是号、有没有漏写↑、↓等符号。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1>在离子方程式书写时,同时符合①易溶于水,②完全电离两个条件的强电解质(即: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拆开成离子形式,其他(包括难电离物质、难溶物、单质和氧化物及其他所有气体)一律写化学式。

(1)强电解质

强酸:HCl、H2SO4、HNO3、HBr、HI、HClO4 …………… 强碱:NaOH、KOH、Ba(OH)2 Ca(OH)2 ……………… 大多数盐(含难溶盐):NaCl、CaSO4、KNO3、BaSO4、AgCl …………

(1)难电离物质包括:

①弱酸:H2CO3、HClO、H2S、CH3COOH等;

②中强酸:HF、H2SO3、H3PO4等;

③弱碱:NH3·H2O、Cu(OH)

2、Fe(OH)3等;

④中性物质:H2O;⑤两性物质:Al(OH)3等。Pb(CH3COO)2… ⑥少数盐:Pb(CH3COO)2

(2)难溶物:详见溶解性表。

(3)单质:Fe、Zn、S、Cl2、Br2、I2等。(4)氧化物:CO2、SO2、CaO、Fe2O3等。(5)所有气体,如:NH3

<2>在离子方程式中,微溶物(如Ca(OH)

2、CaSO4、Ag2SO4、MgCO3等)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微溶物在生成物中要写成化学式。

(2)微溶物在反应物中如果以溶液形式存在(浓度小,如澄清石灰水),要写成离子形式;如果以悬浊液形式存在(浓度大,如石灰乳),要写成化学式。

<3>酸式盐的写法

在离子方程式中的酸式盐,如果是强酸的酸式根,一般拆写成离子形式,如HSO4-要写成H+和SO42-;如果是弱酸的酸式根则不能拆开写,如HCO3-、HSO3-、HS-、H2PO4-等均不能拆开写。

<4>不是熔融状态下固体间发生的反应和有浓硫酸参加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如实验室制NH3:

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5、离子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处理

方程式两边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含有公约数可以消掉,-例如:Ba(OH)2+2HCl=BaCl2+2H2O

写成离子形式为:2H++2OH=2H2O,∴“2”可以

-去掉,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只部分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公约数则不能去掉。

例如:Ba(OH)2+H2SO4=BaSO4↓+2H2O,--其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

不能写成:Ba2++OH+H++SO42=BaSO4↓+H2O

6、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离子方程式较化学方程式更能突出表现反应的实质,不同物质间的反应其实质可能是一样的,例如:NaOH+HCl=NaCl+H2O 2KOH+H2SO4=K2SO4+2H2O,NaOH+HNO3=NaNO3+H2O,-其反应实质均是H++OH=H2O。由此可知离子方程式代表的不仅是某一个反应,还可以表示某一类反应。根据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某一类反应,可以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例如:2H++CO32=H2O+CO2↑,该反应的代表的是强酸和可溶性碳酸盐生成可溶性盐及水和CO2的一类反应。符合该离子方程式的化学反应有:2HCl+Na2CO3=2NaCl+H2O+CO2↑,2HNO3+K2CO3=2KNO3+H2O+CO2↑等,即酸应为强酸如H2SO4、HNO3、HCl,而反应物中的盐应为可溶性的碳酸盐,如钾盐或钠盐等。

8、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

离子之间能否大量共存,实际是判断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若不发生反应即可共存,若反应则不能共存。

(1)在强酸性条件下(即有大量H+),不能共存的离子有:OH-(大量)、CO32-、HCO3-、S2-、-+HS-、SO32-、HSO3-等,即:OH和弱酸的酸根、弱酸的根式根离子不能与H共存。

(2)在强碱性条件下(即有大量OH-);不能共存的离子有:H+(大量)、HCO3-、HS-、HSO3-、+NH4+、Mg2+、Al3+、Fe2+、Fe3+、Cu2+等,即:H及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弱碱的阳离子不能-与OH共存。

(3)相互反应生成沉淀的离子间不能共存,如Ag+跟Cl-、Br-、I-,Ba2+跟CO32-、SO42-、SO32-、PO43-,H+和SiO32-等。

(4)相互反应生成气体的离子间不能共存,如H+跟HSO3-、HCO3-、HS-,OH-和NH4+(加热)等。

(5)相互反应生成难电离物质的离子间不能共存,如H+跟F-、ClO-、CH3COO-,OH-和NH4+等。

(6)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不能共存,如H+跟NO3-、Fe2+,H+跟MnO4-、Cl-,S2-跟ClO-、H+(OH-),Fe3+跟I-或S2-,H+跟S2O32-,H+跟S2-、SO32-等。

(7)离子间发生相互促进水解反应的不能大量共存,如S2-和Al3+,Fe3+和CO32-(HCO3-),Al3+和CO32-(HCO3-),NH4+和SiO32-等。

(8)离子间能相互形成络合物的不能共存,如Fe3+和SCN-,Fe3+和C6H5O-等。

9、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有些反应会因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反应,此时,离子方程式也会不同。

书写的基本原则是:不足量者完全反应;或该反应的所有离子均参加反应时,则要符合该反应物的化学式中各离子的个数比。而过量的反应物的离子的用量随意选用。

现将常见的反应举例如下: ⑴某些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①FeBr2溶液与不同量的氯水混合,当氯水足量时:2Fe2++4Br-+3C12=2Fe3++2Br2+6Cl-

当氯水少量时:2Fe2++C12=2Fe3++2Cl-

(因为Fe2+的还原能力比Br-强,所以当氯水少量时将先氧化Fe2+)

当FeBr2与C12为1∶1时:2Fe2++2Br-+2Cl2=2Fe3++Br2+4Cl-

②FeCl3溶液与不同量的Na2S溶液混合

当Na2S溶液少量时:2Fe3++S2-=2Fe2++S ↓

当Na2S溶液过量时:2Fe3++3S2-=2FeS(黑)↓ +S↓

③氯气与碱溶液的反应

⑵铝盐溶液和强碱溶液的反应

⑶偏铝酸盐(或锌酸盐)和强酸的反应

⑷部分显碱性的盐溶液与CO2气体的反应。

⑸酸性氧化物与碱溶液反应。

类似有SO2、SO3、P2O5与碱的反应。⑹多元酸(如:H2S、H2SO3、H3PO4、H2CO3等)与碱反应,酸和碱的量不同可生成不同的盐。

再如将NaOH溶液滴入H3PO4中(NaOH由少量到足量),相继发生如下反应:

⑺酸式盐与碱溶液的反应。

①Ba(OH)2与NaHSO4溶液混合,当NaHSO4溶液足量和少量时有以下两种写法。

NaHSO4溶液足量时,Ba2++2OH-+2H++SO42-=BaSO4↓+2H2O

NaHSO4溶液少量时,Ba2++OH-+H++SO42-=BaSO4↓+H2O ②Ca(HCO3)2与NaOH溶液混合,当NaOH溶液的量不同时亦出现以下几种写法。

NaOH溶液足量时,Ca2++2HCO3-+2OH-=CaCO3↓+2H2O+CO32-

NaOH溶液少量时,Ca2++HCO3-+OH-=CaCO3↓+H2O

n[Ca(HCO3)2]∶n(NaOH)=2∶3时,2Ca2++3HCO3-+3OH-=2CaCO3↓+CO32-+3H2O ③Mg(HCO3)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

该反应除了要考虑反应物的量的关系外还要考虑①Mg(OH)2的溶解度比MgCO3的溶解

--度要小,反应后生成的沉淀是Mg(OH)2而不是MgCO3,②OH先与Mg2+反应后与HCO3反应。

Ⅰ、当n[Mg(HCO3)2]∶n(NaOH)≤1∶4时,即NaOH足量。

---

Mg2++2HCO3+4OH=Mg(OH)2↓+2CO32+2H2O

-Ⅱ、当n[Mg(HCO3)2]∶n(NaOH)≥1∶2时,即NaOH不足。

Mg2++2OH=Mg(OH)2↓ Ⅲ、当1∶4

Mg2++HCO3+3OH=Mg(OH)2↓+CO32+H2O Ⅳ、当1∶3<n[Mg(HCO3)2]∶n(NaOH)<1∶2时,如n[Mg(HCO3)2]∶n(NaOH)=5∶12 ---

5Mg2++2HCO3+12OH=5Mg(OH)2↓+2CO32+2H2O ⑻铁和稀HNO3(或其他氧化性的酸)的反应。

⑼弱酸酸式盐与NaHSO4溶液反应。

⑽部分多元弱酸盐(如Na2S、Na2CO3、Na2SO3)与强酸的反应

⑾硝酸银和氨水的反应。

规律:如果组成某反应物的多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离子参加了离子反应,该物质处于过量时,不考虑离子间的数量组成比,如果处于少量或适量时一定要考虑离子间的组成比,否则是错误的。

10、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离子方程式的判断正误,可总结为“八查”:(1)一查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如钠投入CuSO4溶液中:

2Na+Cu2+=2Na++Cu

(×)

2Na+Cu2++2H2O=2Na++Cu(OH)2↓+H2↑(√)(2)二查质量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得失电子是否守恒

如Fe2++Cl2=Fe3++2Cl-(×)

2Fe2++Cl2=2Fe3++2Cl-(√)

(3)三查化学符号(↑、↓、=、、化学式、离子形式)使用是否正确,如碳酸氢钙溶液与盐酸反应:

Ca(HCO3)2+2H+=Ca2++2H2O+2CO2↑(×)

HCO3-+H+=H2O+CO2↑

(√)(4)四查是否忽略隐离子反应

如CuSO4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

Ba2++SO42-=BaSO4↓

(×)

Cu2++SO42-+Ba2++2OH-=Cu(OH)2↓+BaSO4↓(√)(5)五查阴、阳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如稀H2SO4和Ba(OH)2溶液反应:

H++SO42-+OH-+Ba2+=BaSO4↓+H2O(×)2H++SO42-+2OH-+Ba2+=BaSO4↓+2H2O(√)(6)六查反应物用量与其反应是否一致。如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

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Ca2++HCO3-+OH-=CaCO3↓+H2O

(√)

(7)七查加入试剂顺序与其反应是否一致。如往Na2CO3溶液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2H++CO32-=H2O+CO2↑(×)

H++CO32-=HCO3-

(√)

(8)八查反应条件与其反应是否一致。如往氯化铵溶液中滴入烧碱溶液:

NH4++OH-=NH3↑+H2O

(×)

NH4++OH-NH3·H2O(√)

(二)离子共存

下面是离子间不能共存的几种情况: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例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或酸式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例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Cl-、Br-、I-等不能大量共存。(3)有弱电解质生成。①碱OH-、弱酸的酸根或弱酸的酸式根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

②酸式弱酸根,例如:HCO3-、HPO42-、HS-、H2PO4-、HSO3-及弱碱的阳离子如NH4+、Al3+、Fe2+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例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例如:MnO4-、Cr2O72-、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存。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水解不能大量共存

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例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再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例如:3AlO2-+Al3++6H2O=4Al(OH)3↓等。具体如下:

①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相互促进水解不能大量共存。

-②弱碱金属阳离子和NH4+发生水解,溶液呈酸性,就不能与OH大量共存。如:NH4+、+++++Fe3、Fe2、Cu2、Al3、Zn2等均不能与碱共存。

-③弱酸根离子易与H+结合生成弱酸,故不能与H+大量共存。如:CO32-,S2,AlO-,SiO32-,--CH3COO,C6H5O等。

--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既不能与大量H+共存,也不能与大量OH共存。如:HCO3,-+-HS,H2PO4-,HPO42-等均不能同H和OH大量共存。5.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例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不能大量共存。6.隐含规律:

+++-①无色溶液中一定不含Cu2,Fe3,Fe2,MnO4-②强碱性溶液中一定含OH离子。

+③强酸性溶液中一定含H离子。

5.离子反应教案 篇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主备课教师:乌云达来

第十一周(10月17日-10月23日)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原理.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所起离子反应的本质;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3.获得的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2.在学习离子反应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和和谐.教学重点、难点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具准备

CuSO4溶液、BaCl2溶液、NaCl溶液、NaOH溶液、气球 教学方法:试验探究法,讲述法,假设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的概念,知道了酸碱盐再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阴阳离子.这一节课呢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离子间的反应----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板书]<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推进新课] 好,现在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出Na2SO4+KCl=

;Na2SO4+BaCl2= 的反应方程式.这两个化学能不能参加呢?能参加的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生:写出方程式.[新课推进] 那么这两位同学写对了吗?好,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大家把书本打开到P31.阅读书本中的实验[2-1],那位同学有没有写对呢?现在老师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大家认真观察.

[实验演示]好,大家看看Na2SO4溶液和KCl溶液能不能反应呢?现在老师往溶Na2SO4中滴入KCl溶液,振荡.好,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生:没有什么现象.

[实验演示]好,我们再来做做Na2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的实验?好,往Na2SO4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振荡,好,大家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生:出现白色混浊.

师:看来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

[教学推进]那么第一个实验没有什么现象产生,而第二个实验出现了白色沉淀.那么是不是第一个就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现在我们从电离出来的离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在水溶液中,Na2SO4可以电离出2Na++和SO42-, 而KCl可以电离出来K+和Cl-,这些离子在水溶液中只是相互间的混合,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但,第二个实验,离子间混合之后,SO42-和Ba2+就生成了新的物质Ba SO4沉淀,所以说第二个实验发生了化学反应.

[副板书](假设Na2SO4和KCl可以发生)Na2SO4+2KCl=K2SO4+2NaCl 2Na++SO42-+2K++2Cl-= 2K++ SO42-+ 2Na++2Cl-

Na2SO4+ BaCl2= BaSO4↓+ 2NaCl 2Na++SO42-+Ba2++2Cl-=BaSO4↓+2Na++2Cl-SO42-+Ba2+=BaSO4↓

(结合副板书进行讲解)

[教学推进]像第二个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因为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所以我们这样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 [板书]一.离子反应在水溶液中离子间的进行的反应.

[过渡]像这样的一个SO42-+Ba2+=BaSO4↓ 反应式子,我们称之为离子方程式.那么这样简单的离子方程式是怎么写出来的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板书]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

写出反应方程式

2.拆

易电离的物质

3.删

没参加反应的离子

4.查

检查两个守恒

(以Na2SO4+ BaCl2= BaSO4↓+ 2NaCl)为离子,进行分步详细讲述,并且强调在写离子方程式的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

[过渡]我们在写离子方程式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以下问题. [板书]注意事项:

1. 易溶且完全电离的,例如强酸、强碱、可溶性盐等改写成离子. 2. 难溶物、弱酸、弱碱、H2O、气体、单质、氧化物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在讲述时进行举例说明。例如,难溶物:BaCO3、CaCO3、Fe(OH)3;难电离物质:H2O 弱酸 弱碱 ;气体:CO2、SO2、SO3;单质:H2、Cl2、Fe、Cu;氧化物:NaO CaO)

3. 在检查时注意两个守恒: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

[练习巩固] 好, 现在大家来做一下黑板上的习题。按照步骤写出离子方程式。

[副板书](1)BaCl2+Na2CO3=BaCO3↓+2NaCl(2)Na2CO3+2HCl = 2NaCl+H2O+ CO2↑

[点评](在点评中注意强调离子方程式时应该注意的事项,也可以在练习中得出写离子方程式应该注意的事项)

[过渡]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我们这节课重点的内容,希望大家认真对待。好,接下来我们

看看另一个实验。这支试管里装着的是 NaOH溶液,往里面加入稀盐酸溶液,振荡,好,大家看到什么现象呢? 生:回答

[讲述] 我们观察不到什么现象,但我们知道这实际上是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好,大家请把黑板上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写出来。NaOH+HCl=NaCl+H2O,2KOH+H2SO4=K2SO4+2H2O;2NaOH + H2SO4 = Na2SO4+2H2O;KOH+HCl = KCl +H2O(可以请学生上黑板写出来)[教学推进] 大家对比一下你们写出来的离子方程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 生:回答

[总结] 好,它们的离子方程式都可以表示为:OH-+H+=H2O.这表明酸碱中和反应实际上是由酸电离出来的H+ 与由碱电离出来的OH-结合而生成了水。所以,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同一类的反应,而且还表示同一类的反应。

[板书]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反应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化学反应。

[巩固] 大家,请写出可以用 SO42-+Ba2+= BaSO4 这个离子反应方程来表示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例如:BaCl2+ H2SO4= BaSO4↓+2HCl;Ba(OH)2+Na2SO4=BaSO4↓+2NaOH;)

[过渡] 初中时我们已经我们已经学习了发生复分解反应.那么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什么呢? 生: 回答(有沉淀生成 , 有水生成和有气体产生)[教学推进] 那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离子反应有应该要什么样的条件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实验演示] 同学们打书本翻开到P33页的实验[2-3],现在老师做实验,请各位同学认真观察.填写课本上的表格.[课本上的表格] 实验现象及离子方程式 反应生成物的物质特征

1.向盛有2ml的CuSO4溶液中滴加2ml稀NaOH溶液。蓝色絮状沉淀

CuSO4 + 2NaOH = Cu(OH)2↓+ 2NaCl Cu2+ + 2OH-= Cu(OH)2↓难溶物

2.向盛有2ml NaOH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加酚酞溶液,再用滴管向试管里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红色消失

NaOH+HCl=NaCl+H2O OH-+H+= H2O 3向盛有2ml Na2CO3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盐酸。产生气体

Na2CO3 + 2HCl = 2NaCl+H2O+CO2↑ CO32-+ 2H+ = H2O + CO2↑

(逐一演示上面实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归纳的能力)

[总结] 从以上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如果有难溶物、水或气体生成时,离子反应就能够发生.其实离子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一样的.[板书] 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生成难溶物 2.生成气体 3.生成水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知道了怎么书写离子方程式.还学习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大家回去好好复习.[布置作业] p34 第4、5、6三题.[板书设计]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一.离子反应在水溶液中离子间的进行的反应. 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

写出反应方程式

2.拆

易电离的物质

3.删

没参加反应的离子

4.查

检查两个守恒 注意事项: 1.易溶且完全电离的,例如强酸、强碱、可溶性盐等改写成离子.

2.难溶物、弱酸、弱碱、H2O、气体、单质、氧化物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在讲述时进行举例说明。例如,难溶物:BaCO3、CaCO3、Fe(OH)3;难电离物质:H2O 弱酸 弱碱 ;气体:CO2、SO2、SO3;单质:H2、Cl2、Fe、Cu;氧化物:NaO CaO)

3.在检查时注意两个守恒: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

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生成难溶物

2.生成气体

6.离子反应教案2(大全) 篇六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等)。(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

注意:

1、不属于上述范围的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如Na(单质)。

2、化合物溶于水后由于与水反应生成了新物质能电离,则原物质为非电解质,如CO2:CO2+H2O=H2CO3 H2CO3为电解质;CO2为非电解质;若原化合物本身在熔融状态下也能导电,则两者均为电解质,如Na2O: Na2O+H2O=2NaOH NaOH为电解质,Na2O也为电解质。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AgCl、BaSO4)。(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过渡: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强弱电解质的一些情况: 表:强弱电解质的对比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物质结构 离子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电离程度 完全 部分

溶液里粒子 水合离子 分子、水合离子

导电性 强 弱

物质类别 强酸、强碱(中强碱)、大多数盐 弱酸(中强酸)、弱碱、水

注意:(1)强酸:HCl、H2SO4、HNO3、HBr、HI等;(2)中强酸:H3PO4等;(3)弱酸:H2S、H2SO3、H2CO3、CH3COOH等;(4)强碱:NaOH、KOH、Ba(OH)2等;(5)中强碱:Ca(OH)2;(6)弱碱:NH3·H2O(可溶)、难溶性氢氧化物Mg(OH)

2、Fe(OH)3等。

4、强弱电解质的判断

5、电解质与导电性的关系

(1)、物质能够导电是因为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金属:自由电子;电解质:离子。若不存在带电粒子或带电粒子不能自由移动,则不能导电。(2)、强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如NaCl晶体不能导电,AgCl和BaSO4在水溶液中不能导电。(3)、电解质导电能力的强弱决定于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所以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强电解质弱。如:AgCl和BaSO4在水溶液中不能导电;NH3·H2O能导电;相同浓度的MgSO4溶液比NaCl溶液导电能力强。(4)、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Cu、Ag、石墨、KNO3溶液(混合物)。(5)、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所以整个溶液显电中性(电荷守恒)。

过渡: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了离子,所以它们在水溶液中所发生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离子之间所发生的反应。

二、离子反应

我们知道,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都叫离子反应,那么离子反应的发生又需要怎样的条件呢?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1-2: ①、CuSO4+NaCl ②、CuSO4+Ba(Cl)2 ③、②中滤液+AgNO3+稀HNO3 在溶液中,CuSO4、NaCl和 Ba(Cl)2都发生了电离,所以溶液中实际存在的都是它们电离所生成的离子。CuSO4=Cu2++SO42-NaCl=Na++Cl-BaCl2=Ba2++2Cl-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我们写出化学方程式: CuSO4+BaCl2=CuCl2+BaSO4↓

实际上发生的反应可以写成离子形式:Cu2++SO42-+Ba2++2Cl-= Cu2++2Cl-+BaSO4↓

即:SO42-+Ba2+=BaSO4↓

板书:

1、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把各物质改写成合适的形式(初三复分解反应:↑、↓、H2O);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强酸、强碱、易溶于水的盐)写成离子形式;难溶于水、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及气体、单质、氧化物仍用化学式表示。微溶物写法:出现在生成物中一般写化学式;出现在反应物中,浓度大写化学式,浓度小写离子形式;多元弱酸根不可以拆开写,如:HCO3-。(3)、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4)、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不仅可以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以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化学反应。

4、CO32-的检验 原理:滴加盐酸后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CO2)。(1)、可溶性碳酸盐 CO32-+2H+=CO2↑+H2O

CO2+Ca2++2OH-=CaCO3↓+H2O(2)、难溶性碳酸盐

CaCO3+2H+=Ca2++CO2↑+H2O CO2+Ca2++2OH-=CaCO3↓+H2O

5、由离子方程式写化学方程式

6、离子方程式的判断

(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2)、检查物质的书写形式是否正确;(3)、检查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4)、检查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电子转移数目守恒;(5)、检查符号的表示是否正确。

7、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生成;(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四、离子共存

1、特殊离子的颜色

Cu2+蓝色、Fe3+黄色、Fe2+绿色、MnO4-紫红色、Cr2O72-橙色

2、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

3、与酸(H+)不能大量共存(1)、OH-;(2)、弱酸酸根离子;CO32-、S2-、SO32-、PO43-、CH3COO-等;(3)、多元弱酸酸式酸根离子:HCO3-、HS-、HSO3-、HPO42-、H2PO4-等。

4、与碱(OH-)不能大量共存(1)、H+;(2)、弱碱阳离子:NH4+、Mg2+、Fe2+、Fe3+、Al3+、Cu2+等;(3)、多元弱酸酸式酸根离子(同上)。

5、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氧化性:MnO4-、Cr2O72-、Fe3+、ClO-等;还原性:Fe2+、I-、S2-等。

6、酸碱环境不同而不能大量共存

7.高三化学教案:离子反应 篇七

在新编高一化学课本中,《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仅有不到两页的篇幅,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重要性绝对不限于一节教材,其知识也不是一节教材所能包括的。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关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的知识占有三分之二的篇幅,是中学化学的基本内容,是化学科学的基础。因而离子反应就成为中学化学中应掌握的最基本的反应之一。而离子方程式也就成为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应熟悉的基本化学用语之一。

随着学生以后在各个章节中所学知识的增加,陆续地要了解更多离子的性质 (如HCO-3, CO2-3, NH+4, NO-3, PO3-4, H2PO-4, HPO2-4, Al3+, AlO-2, Fe3+, Fe2+等) ,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知识也在不断地深化, 不断地扩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离子反应的知识贯穿于中学化学无机化学部分的始终。这足以说明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金量达到什么程度, 它对学生学好这门功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历届高考化学题来看,离子反应的知识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成为每年高考必考的热点问题之一。在选择题部分,多有判断离子组能否大量共存和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两种题型;在填空题中,多有填写几种溶液混合后其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的考题,也有让考生书写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的考题。这足见有关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考题在高考化学命题中所占份量之重。

通过对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关离子反应教学内容的分析,可发现除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外,其余都不是很难。但是许多学生往往对离子反应的知识掌握得并不好。概括起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不清楚哪些反应,属于离子反应哪些不属于离子反应;不熟悉离子反应的条件;不熟悉离子方程式的写法。

二、关于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类型

离子反应看起来简单,但要真的回答哪些反应是离子反应,哪些反应不是离子反应,却是不容易的。因为离子反应不像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那样能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这种表面现象来划分,它涉及到反应的本质,但是由于中学化学中对反应的本质或机理一般是不予以讨论的,所以说学生很难从深处把握反应的本质。

究竟什么是离子反应?教材中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按字面意思理解,离子反应应该是有离子参加的反应。但是含有离子的物质很多,反应的情况又很复杂。所以当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把离子反应限定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教材就是取这种意见的。据此,可以说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这样一来,在其他状态下进行的反应虽有离子参加,却不能把它们归属于离子反应。

细观中学化学中接触到的离子反应,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复分解反应,或叫离子互换反应。这一类反应中没有电子转移,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此类反应是离子反应的主体。另一类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如置换反应(例如Fe+2H=Fe2++H2↑;2Na+2H2O=2NaOH+H2↑);也有不是置换反应而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把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反应

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按教材内容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只是指离子互换型的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而不是所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如上述有些氧化—还原反应是离子反应,但能发生的条件不在这三条之列)。

学习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关键,是要搞清楚怎样才算发生了反应。搞清楚了这个问题,学生就不必死记条件的内容,许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那么,离子之间怎样才算发生了反应呢?无论是生成气体,生成沉淀或是生成难电离的物质,从离子发生的变化来看,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反应前自由移动的离子在发生反应后不再是自由移动的离子了,相关的离子浓度减小了,这正是发生了离子反应的标志。所以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虽然有三条,其实可以归纳为一条,就是反应过程中原来的一些离子确确实实要发生变化,或转化为某种气体逸出,或转化为某种沉淀析出,或转化为某种弱电解质,或转化为别的离子(如MnO4-→Mn2+,Fe2+→Fe3+)。抓住了这一特征,也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学生学起来也容易多了。

关于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教学,我体会的困难之处在于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还缺乏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这一点也是关于离子反应整个教学过程中困难之所在。离子反应离不开电解质的概念。但在教材中,这个概念一直到高三化学《电解质溶液》一章学习了关于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时,才比较完善,这是教学中必须注意并设法克服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全局来考虑和处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教学。我认为在方法上应分三个阶段。

1. 基础知识学习阶段。

在高一化学进行《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一节教材的教学时,要让学生掌握好有关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最基本的知识。这一阶段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书写简单离子方程式的基本方法。概念一句话(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叫离子反应,溶液中进行的复分解反应属于离子反应),意义两句话,条件三句话,书写方程式四步走。教师必须尽力让学生搞清楚这个“一、二、三、四”,力求理解熟记,落到实处。

2. 强化巩固阶段。

在学生学完这一节教材后,在后边各个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都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加强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训练。凡是能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的化学反应,尽可能让学生学习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随着知识面的扩展,学生会认识和掌握越来越多的离子的性质,一次又一次地为学生增加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训练内容和强化巩固的机会,从而达到让学生熟练掌握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方法的目的。

3. 归纳提高阶段。

在学生学习了《电解质溶液》一章,掌握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之后,学生接触到的离子反应类型也比较完全。在此,教师应安排适当的时间对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进行归纳总结,以达到深化提高的目的。这对于学生在以后书写较为复杂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很有好处的。

四、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由于一个离子反应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具体化学反应的本质,而且能表示出同一类化学反应的本质,因此和普通化学方程式相比,离子方程式有着其特殊的优点。

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并不很困难。但从教学实际来看,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产生的原因,少数学生属于对离子反应的概念本身掌握得不好,而多数则是缺少必要的、相对集中的有效的训练所致。

此外,中学各册化学课本的书末均列出了物质的“溶解性”表,它对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地分层次分阶段引导学生熟悉这个“溶解性”表,学生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出现的错误也就较容易避免了。当然,引起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出现错误的原因很多,有许多错误是由于粗心大意、训练不严格要求造成的。这些错误一旦拖的时间较长,就很容易形成习惯性错误,以后很难纠正。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所以,在安排学生进行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训练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从离子反应方程式一开始,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习惯;二是在以后各个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要安排适当足够数量的练习。实践证明,无论教师怎样归纳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甚至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述,不断要求,但如果没有足够的训练相配合,仍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只有让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碰碰钉子,才能让学生在吸取教训中得到提高。

五、结语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是高一化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作业、考试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各种适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把课本知识、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8.离子反应一轮复习策略 篇八

关键词:高考;离子反应;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191-01

考纲解读: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实质,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能够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并判断正误。

3、能够利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来解决离子共存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离子反应的复习,提升归纳、总结和应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化学的兴趣,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获得知识的乐趣。

命题方向:1、离子反应的条件。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问题。3、离子推断。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有量限止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正误是本节的难点。

直击高考:因为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绝大都是在电解质溶液中进行的,大多属于离子反应,所以有关离子反应的内容,在高考的各类题型(选择、填空、计算)中均有出现,并且每年所占分值比例均很大。解决这部分问题的关键是要牢固掌握概念的内涵和规律性,注重灵活运用,对复杂问题可以采用分层次解决,各个击破。在今后的高考中仍将继续,在题量、题型、分值和难度上将保持相对稳定,一般不会有大的变动。因此设计了如下环节进行了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知识回顾:

1、什么是离子反应?它的实质是什么?并举例说明。2、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可以分为几类?具体有哪些?3、按条件写出一下离子反应方程式。(1)Ba(OH)2与CuSO4反应(2)氯化铝与少量氢氧化钠反应(3)氢氧化钠与足量的二氧化碳反应(4)少量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4、请问下列离子不能共存的是:A.NH4+、Al3+、SO42-、NO3- B.K+、Na+、Cl-、NO3- C.K+、NH4+、MnO4-、Cl- D.Na+、H+、NO3-、CO32-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用稀硫酸清除铁锈:Fe2O3+6H+=2Fe3++3H2O B.铜粉放入硝酸银溶液里:Cu+Ag+=Cu2++Ag C.食盐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Cl-+Ag+=AgCl↓ D.硫化亚铁放入盐酸中:S2-+2H+=H2S↑

知识点梳理:

学生看书并完成:复习资料中(一),电解质和电离方程式

展示高考热点:

板书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1、离子方程式的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表示的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不仅可以表示一个反应,而且可以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2)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3)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除;(4)查:检查方程式两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是否相等

学生练习2、离子方程式书写练习:

(1)实验室制取氯气(2)铜片加入浓硝酸中(3)钠与水反应(4)铁与盐酸反应(5)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6)碳酸钙加入醋酸溶液中(7)醋酸与氨水混合(8)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9)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10)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入过量NaOH溶液(11)澄清石灰水和少量二氧化碳反应(12)澄清石灰水和足量二氧化碳反应(13)H2SO4和Ba(OH)2溶液反应(14)NaH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15)NaHSO4溶液中加入过少量的Ba(OH)2溶液

板书三、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投影(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方法):

学生练习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 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2SO4 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学生练习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HCO3溶液显碱性:HCO-3+H2O H3O++CO2-3B.KOH溶液吸收少量SO2:2OH-+2SO2===2HSO-3 C.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2Na2O2+2H2O===4Na++4OH-+O2↑D.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醋酸:CO2-3+H+===HCO-3

9.2 离子反应 教学设计 教案 篇九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导电条件。3.正确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看微观动画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现象认识物质本质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离、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难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离子反应

教学过程

[问题设疑]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NaCl溶液、蔗糖溶液,熔融NaCl,酒精溶液,Cu。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能导电的是:盐酸,NaOH溶液,石墨、NaCl溶液、熔融NaCl、Cu。不能导电的是:氯化钠固体、蔗糖溶液、酒精溶液。

石墨、Cu导电是由于有自由移动的电子。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熔融NaCl导电是由于有自由移动的离子。NaCl固体、蔗糖溶液、酒精溶液不能导电是由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引述] 师:上面的知识点大家都掌握得不错。再看两个小问题。问题一:初中对化合物进行了怎样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分类依据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不同。

问题二: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以把化合物进行怎样分类? 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以把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ppt播放: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导电的原因: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NH3、CO2、蔗糖、酒精等。[板书]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在水溶液中、熔融状态

2、化合物 注意: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2)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转变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练习与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金属铜能够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②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所以氯化钠不是电解质。③ K2SO4溶液能导电,所以K2SO4溶液是电解质。④BaSO4难溶于水,但BaSO4是电解质。

⑤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NH3不是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

学生听看问题,思考问题;某某学生回答。(启发学生从概念中发现问题)

2、下列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能导电?(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解所学习的概念。)

①金属铜 ②固态NaCl ③O2 ④H2SO4⑤碳棒 ⑥酒精水溶液 ⑦KOH水溶液 ⑧熔融状态的KNO3 ⑨葡萄糖

⑩液态CO2 ⑾CuSO4·5H2O 答案:电解质:②④⑧⑾

非电解质:⑨⑩

能导电:①⑤⑦⑧

[讲述] 从上面的解析以及大家的练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电解质的主要类型。[板书]

二、电解质的类型:酸、碱、盐、水和活泼金属氧化物。

说明:离子型氧化物(如Na2O、CaO等)虽然溶于水后并非自身电离,但熔融时却可电离,因此,也是电解质。

PPT播放:重点、易错点强调。(帮助学生理清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而言。除了电解质以外的物质均是非电解质的说法是错误的。

(2)溶解或熔融二个条件满足一个条件即可,不是两个条件同时具备。(3)在受水分子作用或受热熔化时,化合物本身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

(4)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要区分开,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5)电解质和导电没有必然联系,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只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及离子电荷数的多少。[探究] 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而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呢?让我们透过现象来看本质吧!

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加入氯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NaCl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原因:NaCl晶体是由Na+、Cl-按一定规律紧密地排列所形成的。晶体中Na+、Cl-不能自由移动,因此晶体不能导电。当熔融时, NaCl晶体中的Na+、Cl-也能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板书]

三、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板书]

四、电离方程式:用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投影并分析]

NaCl = Na+ + Cl-

HNO3 = H+ + NO3-

NaOH = Na+ +OH-

电离方程式书写原则: 例如:Na2SO4 = 2Na++ SO42-a、正确书写离子符号; b、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c、原子团不能拆开。如NO3-、SO42-、OH-、NH4+、CO32-等;

d、在水溶液里,强酸的酸式酸根可拆,如HSO4-要拆成SO42-、H+;弱酸的酸式酸根不能拆,如HCO3-、HSO3-等不拆。练习:请写出下列三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第一组: HCl、Ba(OH)

2、K2SO4;第二组: H2SO4、NaOH、NaCl;第三组: HNO3、KOH、NH4Cl.从电离的角度分析归纳酸碱盐的定义:(从电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碱盐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板书]

五、酸、碱、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设疑]:NaHSO4 =Na+ + H+ + SO42-NaHSO4是不是酸呢?

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酸、碱、盐的概念,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Cu2(OH)2CO3属于碱吗?

[讲述] :学习完今天我们所学的重点,现在我们做几道题来巩固一下所学内容。1.下列物质中其水溶液能导电,但本身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B)

A、金属铁

B、干冰

C、酒精

D、BaSO4 2.下列物质中导电性最差的是(高考题)

(D)

A、熔融氢氧化钠

B、石墨棒

C、盐酸

D、固体氢氧化钠

3、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A、KNO3= K+ + NO3-

B、H2SO4 = H2++ SO42-

C、Al2(SO4)3 =Al3+ + SO42-

D、H+ + NO3-= HNO3

4、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D、E)

A、KClO3 = K+ + Cl-+ 3O2-B、NaHSO4 = Na+ + H++ SO42-C、(NH4)2SO4 =2NH4 ++ SO42-D、NaOH = Na+ + H+ + O2-E、NaHCO3 = Na+ + H++ CO32-

课堂小结

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学习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了解了酸碱盐在水液中的电离,要能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请同学们下去后认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课后习题

作业:

1、课本:P33-34第1、3和4题。

2、本节课的练习册。

板书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在水溶液中、熔融状态

2、化合物

二、电解质的类型:酸、碱、盐、水和活泼金属氧化物

三、电离

四、电离方程式 NaCl = Na+ + Cl-HNO3 = H+ + NO3-NaOH = Na+ +OH-

10.高中化学说课稿:《离子反应》 篇十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2、学习特征 3、预测困难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相互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2、在离子反应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质疑”、“猜测”、“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2、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3、通过“身边的化学”,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 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对策:学生的分组实验、分层次练习与小游戏相结合。

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对策:应用实验探究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类突破。

三、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

环节一: 呈现科学史话,创设情境,提出问题。(3分钟)

科学史话“哑泉致哑”、“安乐泉解毒”话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带领蜀军平定南方之时,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之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

[实验探究]

步骤

现象

原因

加入H2SO4溶液

加入Ba(OH)2溶液

将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

环节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和交流总结 (15分钟)

【活动●探究】

实验操作

现 象

结论

1、2mLNa2SO4 与2mLBaCl2 混合

2、2mLNa2CO3 ,滴加2mL盐酸

3、2mLNaOH,滴入几滴酚酞,再滴入稀盐酸

4、2mL CuSO4 ,滴加溶液NaOH

11.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一

本节课是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极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解理论又没有学习,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而《离子反應》又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二、设计思路

本节设计的主旨是:给学生以思想、给学生以方法、给学生以充分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最终目的。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知道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一个问题的思考与探讨引出离子反应。学生通过讨论来分析两种溶液混合时哪些离子能发生反应,并思考作出判断的依据,通过学生的分析得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的本质,引出离子方程式,接着就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展开讨论学习,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加深对复分解离子反应条件的认识,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掌握如何正确地书写离子方程式。

2.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对学生进行分组,采用设疑、分析、讨论、讲解相结合,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获得知识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

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学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六、教学方法

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七、教学过程设计

先将学生按座位分成四队(红队、紫队、蓝队、绿队),告诉他们本节课的任务需要组和组之间相互竞争,组内互相合作来完成!(培养学生竞争的意识和互相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引入〗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然后引出问题——屏幕显示问题:A烧杯盛装100ml1molCuSO4和2molNaCl的混合溶液,B烧杯盛装100ml1molCuSO4和1molNa2SO4的混合溶液。⑴从微粒组成上看,A和B有什么样的关系?⑵向A和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的BaCl2溶液,有何现象?写出两烧杯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学生思考后回答“两溶液相同”“都有白色沉淀生成”并动笔写出方程式,发现方程式却不相同。通过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引入新课:相同的溶液,加入BaCl2后现象也相同,化学方程式却不同,引出离子反应

〖屏幕显示〗二、离子反应及发生条件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与的反应。(同时教师板书:二、离子反应及发生条件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与的反应。)

〖教师提问〗水溶液中哪些离子相遇能发生反应呢?

〖屏幕显示〗当两种溶液混合时,哪些离子能反应?你做出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学生组内讨论之后,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的条件及离子反应的本质,给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屏幕显示〗二、离子反应及发生条件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与的反应。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沉淀、气体、水生成。

3.离子反应的本质:离子浓度减小

4.离子方程式的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教师提问〗如何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屏幕显示〗请同学们写出你所分析的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并思考你是怎样写出这些离子方程式的?

〖学生活动〗讨论,动笔写出对应的反应离子方程式,并思考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

〖教师活动〗每对找1-2名学生回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并让学生说出自己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

〖教师活动〗以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为例讲解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步骤

〖教师提问〗所有学生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都是这样的吗?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先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拆、删、查的方法来书写离子方程式。

〖屏幕显示〗5.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a.分析溶液中有哪些离子→找出能发生反应的离子→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删→查

b.写出化学方程式→拆→删→查(同时板书:写出化学方程式→拆→删→查)

〖教师追问〗这两种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最容易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针对写出化学方程式→拆→删→查的方法,最容易在哪些物质拆,哪些物质不拆上出现问题。

〖教师继续追问〗哪些物质能拆呢?上节课学习的强弱电解质是否会给你一定的启示呢?

〖学生活动〗互相讨论,得出答案——强酸、强碱、可溶于水的盐要拆成离子。

〖教师引导〗对于酸碱盐物质在水溶液中主要存在形式是什么,在写离子方程式时就以什么样的形式去写,和生活中很相似,少数要服从多数,所以主要的问题也是在“拆”上。

〖屏幕显示〗拆——强酸、强碱、可溶于水的盐

〖教师设问〗离子方程式比化学方程式更能体现出反应的本质,除此之外,分析刚才写过的离子方程式,看看离子方程式还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离子方程式可以代表一类型的反应。

〖屏幕显示〗6.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代表一类型的反应

〖学生活动〗练习:写出下列溶液或物质混合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已知醋酸(CH3COOH)是弱酸)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及时鼓励与帮助学生。提问学生,并对学生的答案给出评价。

〖教师提问〗H++OH-=H2O可以代表什么反应?

〖学生活动〗对比分析,总结H++OH-=H2O代表强酸强碱生成可溶性盐和水

上一篇:亲子共读有感:我与小家伙下一篇:销售部门员工工作总结格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