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极端的表现形式

2024-09-16

宗教极端的表现形式(共7篇)

1.宗教极端的表现形式 篇一

非法宗教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

主要是:(1)干涉他人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强迫他人信教或参加宗教活动。

(2)违反宗教法规规定,擅自新建、扩建宗教活动场所。(3)宗教干预行政、司法、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干预党和国家政策的实施。

(4)宗教活动场所违反国家规定接受外国宗教组织或个人捐赠,索要财物。

(5)违反宗教法规规定,在宗教活动场所之外举行集体宗教活动。

(6)违反宗教法规,擅自开办经文学校、班点,私带宗教学徒。

(7)无宗教教职人员合格证书即主持宗教活动,未经批准进行跨地区传教活动。

(8)恢复或变相恢复已被废除的宗教封建特权和宗教封建压迫剥削制度。

(9)未经批准擅自印刷、散发、销售宗教印刷品和音像制品。

(10)未经批准擅自组织或举行宗教集会、游行等活动。在上述非法宗教活动中,尤以非法修建宗教活动场所,私办经文学校和私带“塔里甫”,干预行政、司法、教育和婚姻、计划生育等政非法宗教活动超越、背离、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造成对社会的危害,也包括对信教群众自身的危害。(一)干扰并破坏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侵犯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是公民的一种基本权利,也是宗教活动依法正常进行的保证。而非法宗教活动却强迫他人信教,或者对不信教、不参加宗教活动的人进行歧视、侮辱和打击。尤其是在信教群众相对集中、宗教氛围相对浓厚的地区,非法宗教活动侵害不信教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尤为突出,不仅在宗教活动中将不信教群众视为“异类”而予以孤立,而且常常在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活动中予以排挤,使公民不信教的自由难以保障,侵犯了公民不信教也有自由的基本权利。

(二)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将正常的宗教活动推向非法宗教活动的邪路。尊重信教群众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和他们的宗教感情,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和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使宗教教职人员、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使宗教活动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祥和有序地进行,这本来是合法合民意的事情。但非法宗教活动却以违法作为代价,改变正常宗教活动的性质,走向法律规定的反面,实施一系列危害社会的行为,甚至与政府对抗,与广大人民群众包括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相悖,这同时也背离了宗教教义和信教群众的意愿。这种情况下的宗教活动,或者因为违法而使正常的宗教活动难以正常进行,或者是成为某些人违法、犯罪的工具而完全改变了宗教活动的性质,从而把宗教活动引入邪路。实施非法宗教活动,不管是认识糊涂而超越法律规定,还是少数人别有用心而有意制造事端,其结果,都必然将宗教活动引入歧途,在危害社会的同时也伤害信教群众。

(三)违背群众意愿,增加群众负担,制造并利用群众的不满情绪。非法宗教活动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脱离实际,违背法律和宗教管理的有关规定,随意滥建宗教场所,摊派募捐,甚至恢复宗教封建特权,收取宗教课税,等等。这些年来,在国际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一些宗教极端分子曾多次鼓吹宗教狂热,于是,一个时期滥建宗教场所、增加群众负担的事就屡见不鲜了。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的地区。信教群众逾千万,占全疆总人口60%以上。其中以伊斯兰教为主要的宗教,信教人数占信教人口总数的95%以上。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通过非法宗教活动的渠道,挑动并利用这种情绪转移视线,达到蛊惑人心又挑拨离间民族团结、破坏群众同党和政府的关系的目的。(四)违背“政教分离”、“教育与宗教分离”的原则,利用宗教干预政府的行政、司法、教育、婚姻、计划生育、文化等管理职能,挑起事端,制造混乱。非法宗教活动常常是通过宣扬宗教至上、藐视法律,淡薄部分群众的法制观念。在刺激和促使宗教日益升温的同时,宗教教规高于国法的怪现象便出现了。利用宗教干预行政、司法、教育、婚姻和计划生育等,公开推行政教不分,以“教”代政,以“教”代教,背离我国关于政教分离的原则和基本国策,践踏《婚姻法》,干扰《教育法》的正常实施,严重侵犯了广大少年儿童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世界观的基本权利,影响了党和政府政令的畅通和权力的行使,从而严重影响和破坏了社会管理秩序和社会政治稳定。敌对势力和分裂主义分子主要是抓住宗教的如下几个特点进行加以利用的。

1、神圣性——是指宗教具有的神秘色彩和威严性。在生活中,一种外部力量一旦被超现实化,就带上神圣的意义,人们得神秘感、恐惧感和敬畏之心就油然而生。宗教信仰的对象——神灵表现为超自然、超人间的力量,这种超自然、超人间的力量是不可感知的,因而具有神秘色彩。其次,宗教信仰的又一显著特征是来世观,由于神灵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人们的今世福祸,荣辱升降,来世或进天堂进地狱,全由这种神秘力量决定,信徒出于对自身命运的关心和忧虑,尤其是对来世的关心,无不对神灵怀有虔敬之心和畏惧感。这样,神灵在信徒的心目中就具有特殊的威严性,信徒不仅对其顶礼膜拜,且绝不允许非信仰者对神灵有丝毫的不恭和亵渎。宗教的神灵性直接造就了信徒的感性和意志的高度圣化,进而表现出特殊的宗教氛围。在非宗教徒看来是奇特的、无法理解的,甚至是装模作样的言行、礼节、禁忌以及思维方式,在宗教徒的实践和体验中却有着无法言传的神圣、庄严和伟大。从外在的服饰、礼仪、禁忌到内在的信仰传递、信仰功能的发挥,全被置于神的旗帜之下,染上了超凡圣人的色彩。在此特殊的宗教氛围中,一个誓言可以约束信徒的终身行为,一件圣物可以叫信徒自毁肢体以示敬畏,一定的服饰和特殊的仪式可以让信徒的身心得到极大的满足,神的召唤可以叫信徒赴汤蹈火而毫无畏惧。

2、盲目性——由于宗教信仰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一种虚幻的颠倒的超人间形式的反映,永远不能被人所感知,更无法为实践所证实,因此,人们队这种对象的服从、信仰与崇拜,完全是盲目的,这就使宗教信仰与其他信仰如政治信仰和科学信仰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宗教信仰的盲目性极易导致一些非生理性的行为。

3、敏感性和狂热性——任何一种信仰对信仰者来说都是不可亵渎的,宗教信仰更是如此,它是信徒精神世界最敏感的地带,他们的情绪和感情极易从这个方面激发出来。由于宗教信仰具有突出的非理性色彩,因此,一旦信徒的宗教感情被激发出来之后,就很容易走向狂热,尤其是当众多的信徒聚集在一起的时候,这种狂热极易导致群体的非理性行为。

4、民族性——对于历史上几乎是全民信教的民族来说,宗教教义与宗教礼仪已渗透到这些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世代相袭,广大群众对祖辈信奉的宗教有着朴素的宗教感情,宗教信仰与宗教感情已转化为该民族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素质,单个宗教信徒的个人感情往往受群体心理的支配。在这里,由于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相互交织,对广大信教群众来说,对于他们所信仰的宗教的态度,往往被视为是对这些民族本身的态度。

5、排他性——各种宗教,尤其是世界宗教无不宣称,它们所信奉的神灵都是无处不在的、全知全能、全美全善的,在宇宙具有唯一的至尊至上性,这就使这种神灵具有强烈的排它性,这种排它性使信徒的宗教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排斥异己的色彩,也是把信徒的宗教感情引向狂热的重要诱因。另外,宗教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唯心主义和信仰主义,它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对立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竭力夸大宗教与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对立,夸大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差异,大肆散布共产党是无神论者,要消灭宗教,叫嚣要捍卫自己的信仰,必须“以宗教压倒马列主义”,推翻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建立“伊斯兰共和国”。

6、信仰性——宗教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思想信仰,是人们精神世界的问题。而精神世界的东西,人们相信或否定什么是不能用行政、暴力手段予以强加或予以取缔的。加之,宗教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所以,马克思主义主张实行比资产阶级更加彻底的宗教信仰自由。据此,无产阶级政党制订了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通过国家宪法肯定下来。敌对分子正是利用我们尊重和保护信仰自由的法律和政策,大肆进行种种反革命活动,以合法掩盖非法。由于宗教的上述特点,加之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划不清正常的宗教活动与非法宗教活动的界限,而从事分裂和破坏活动的人常常是故意混淆这种界限,他们利用广大群众朴素的宗教感情,通过大搞非法宗教活动,激发群众的宗教感情和民族情绪,煽动宗教狂热和民族仇恨,最终达到反党反社会主义、分裂祖国、颠覆人民政权的目的。

2.宗教极端的表现形式 篇二

近年来,随着新疆维稳防恐形势的日趋严峻,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也更加复杂艰巨。治理“三非”,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已成为全疆各族干部群众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新疆各地基层干部在践行这项艰巨的政治任务时,遇到一些具体问题,通过问题查原因,寻求探索解决问题、预防问题的工作思路,为治理“三非”,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长效机制献计献策。

一、提高干部素质是做好治理“三非”、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工作的前提

一些基层干部(包括民族干部)参与“三非”治理、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工作时,不同程度的暴露了“不想管”、“不会管”的问题,影响了工作开展的进度,甚至还激化了矛盾。其原因,是这些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不过硬,业务水平还欠缺。

打铁还需自身硬。以马克思主义“五观”和“四个认同”为内容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提高基层干部特别是民族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把基层各族干部主动学习,上级部门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开展专题培训讲座结合起来,是取得成效的保障。各族干部只有自己做到思想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在这场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出色的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政治任务。

二、加强权利义务教育是落实治理“三非”措施的内在动力

新疆一些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在开展治理“三非”、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工作中,有一项与各族群众签订抵制“三非”承诺书措施。但极个别民族群众拒绝签订承诺书,认为签订承诺书是限制他的权利。究其原因,是部分民族群众分不清权利和义务,对承诺书中禁止的行为,如中青年男子留大胡须,穿戴吉里巴甫、里切克等服饰的本质缺乏认识。

权利义务是一对法律概念。根据当前以致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治理“三非”,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艰巨任务,基层干部在进行有关公民权利义务的普法宣教时,可以把党和国家赋予新疆少数民族群众的权利具体化,使之看得见、摸得着。比如,中小学义务教育、大学教育学费减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成倍增长、内地发达地区为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办的新疆班、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特别是古尔邦节、肉孜节获得的福利补助、国家拨款修建了许多清真寺,为信教群众提供了祭祀场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新疆电视台民语频道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等等事实。

同时,从义务对等的角度,基层干部向少数民族群众宣传国家禁止“三非”,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就是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百姓安全这一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权利出发,规定新疆各族群众必须遵守的一项法定义务。深刻阐释这项强制义务的根本原因在于,吉里巴甫、里切克等服饰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百姓的穿着打扮、时尚追求,年轻人留大胡须也不是简单的男人的生理特征,这种现象在一些中东穆斯林国家完全是一种宗教符号,具有浓厚的宗教政治色彩。境内外“三股势力”在中国新疆,利用宗教信仰,极力渲染这些服饰和打扮,试图扩大他们的阵营,控制新疆少数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最终达到他们破坏新疆社会稳定、破坏民族团结,分裂新疆的目的。

通过权利义务的具体化、案例化宣传教育,增强新疆各族群众的守法意识、感恩意识。

三、坚持重点跟踪,长线关注是构建治理“三非”长效机制的手段

绝大多数民族群众以实际行动坚决拥护党和政府关于治理“三非”,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决定,但极个别民族群众因各方面原因,在宗教极端思想上有倾向,在“三非”行动上有表现。对他们的教育转化,虽然短期内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些教育转化的对象毕竟年轻,人生阅历少,思想波动大,对非法宗教活动和宗教极端思想的本质认识还停留在感性上,没有上升到理智上的坚决拒绝和抵制。

新疆各族人民与三股势力的斗争是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广大基层干部进行的极个别民族群众的教育转化工作没有终点。对已被教育转化的极个别民族群众,要坚持重点跟踪,长线关注原则,结合他们各自不同的成长历程、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工作环境等特点,指定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基层干部,定期了解、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工作状态、生活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用一次次的情感培植和融合方式,帮助他们确立“三非”是非观、宗教极端思想的是非观,最终使他们成为捍卫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稳定的好公民。

四、加强公平正义宣传是新疆各民族同胞坚持践行理想信念的迫切需求

治理“三非”及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工作,是党和政府依法治疆各项工作开展的一个侧面,基层干部在开展这项工作时,了解到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对党和政府缺少信任,对社会公平正义缺乏信心。极个别人带着这种情绪对治理“三非”及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工作有抵触情绪,甚至一意孤行。

近些年来,社会多个领域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贪污受贿、买官卖官、滥用职权、侵害百姓权益等现象愈演愈烈,严重损害了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在各族群众中的形象,严重影响了共产党在国家事务上的执政能力,严重阻碍了党和政府大政方针(特别是新疆区域)的实施。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对党和政府认识上的思想包袱不解决,就会影响治理“三非”和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成效。

腐败问题,公平正义问题是所有国家、政党乃至不同民族都会遇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惩治腐败,代表各族人民实现公平正义的决心和行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出重拳严惩腐败,在新疆暴恐问题上严厉打击暴力恐怖分子,确立了公平正义的强大声势。基层干部应当将党和政府惩恶扬善的具体事实不断宣传给各族群众,特别要选择影响面广,体现各民族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案例事实,利用图片资料、警示片教育形式展示给各族群众,增强各族群众对共产党的信任和忠诚,使各族群众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充满信心。

五、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认清“三非”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本质,提高民族自豪感的需要

然而,新疆一些地区尤其是南疆,个别少数民族群众穿起了吉里巴甫、里切克等异常服饰,个别少数民族中青年男子留起了大胡须。这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向开展治理“三非”,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工作的基层干部提出,我们都是穆斯林,都信仰伊斯兰教,为什么不能穿这些服装?为什么不能留大胡须?这些问题的背后,反映了这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对极端宗教表现、盛行这种服饰的中东地区的男尊女卑的观念以及国外反华势力以宗教为名煽动鼓惑信教群众认识不清。

基层干部应当坚持“问题导向”, 积极贯彻落实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护和整理民族的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在文化建设事业上,更多融入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利用节庆特别是古尔邦节、肉孜节,编排、演出以反映少数民族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文体娱乐节目;利用图书室、宣传栏,单位网页,展示、传播新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多媒体介绍和演示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演变历程。通过坚持不懈地进行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阵地的建设,增强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对自己先辈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骄傲感,筑牢他们抵御非法宗教活动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思想防线。

六、讲求方式方法是“三非”治理及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重要细节

一些基层干部在落实上级下达的治理“三非”及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工作任务时,急于求成,向群众解释的少,命令的多,影响了工作开展的长期效果。对待极个别少数民族群众的教育转化,不顾及他们的情感需要,不了解他们的想法原由,采用填鸭式、行政手段威慑式的方式方法,偏离了教育转化的宗旨,影响了教育转化的长期效果。

对路的方式方法,可以使“三非”治理、抵御宗教思想渗透工作事半功倍。在具体实践中,基层干部可以“一对一”的平民化交流,消除“多对一”教育转化方式给对方产生的压迫感,消除由于管理和被管理关系引起的防备心理;交流及教育转化,要强调公民意识,淡化民族本位意识,向对方表明,双方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更是是两个中国公民之间的交流。充分发挥政治思想强,业务水平高的少数民族干部的影响力,通过他们向少数民族群众及教育转化对象解读文件及法律规定,解答思想疑问,进行教育转化。使用这些“面对面”、“草根化”的方式,才能使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工作入脑入心。

基层干部,在治理“三非”及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活动中,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先行者,最直接的实践者。他们和各族群众生活工作在一起,最先感知各族群众的思想需要、情感需要、利益需要,最先了解他们反映的问题。在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关于治理“三非”、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决定时,基层干部要在“疏”上下功夫,善于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能够预防问题,最终使新疆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长治久安得到巩固。

3.宗教极端主义在新疆抬头 篇三

原标题:宗教极端主义在新疆抬头

宗教极端主义思潮影响维吾尔社会,也成为新疆维稳的难题。由于智能手机等新兴媒体的普及,年轻人更易受影响。

记者/张伊扬

宗教极端主义正成为治理新疆不得不面临的严峻挑战。此次鲁克沁镇暴力袭击事件,也显现出宗教极端思想的危害。

根据大陆官方的报道,当地不少居民反映,近些年鲁克沁镇极端宗教开始抬头,治安环境也出现恶化势头。居民忧心地看到,有些人宣扬宗教极端思想,认为凡是不赞同他们观点的穆斯林就不是真正的穆斯林。有些穿牛仔裤、短袖T恤衫的维吾尔族女孩走在路上,也会遭到“善意”的规劝甚至谩骂,诅咒她们“下火狱”。在乌鲁木齐著名的维吾尔族聚居区二道桥,已经有穿着短袖T恤衫女孩的手臂被刻意划伤。

当地木卡姆村清真寺的伊玛目则坦言,他发现那些参加了非法宗教地下讲经班的人,其宗教用语以及礼拜的动作都跟他们不一样。乌鲁木齐一位维吾尔族知识分子告诉记者,现在一些年轻人崇拜的偶像,就是一手拿着《古兰经》,一手举着武器的“战士”。

极端思想扩散

一名维吾尔族知识分子对记者说,极端主义思潮已从中亚扩散到了新疆南部的维吾尔社会,近两年还有向全疆扩散的趋势。至少两年前,就曾有和田地区维吾尔人士向记者透露令人担忧的迹象:当地有人攻击卖烟、酒的店铺,这在早年是难以想象的。

生活在喀什的律师尼加提(化名),也觉得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曾经很要好的一个朋友,突然说要严守戒律,戒烟戒酒,每天五番礼拜。有一次去看望他,这个朋友已经不愿意再跟他一起吃饭。原因是他“没有严守戒律,算不上真正的穆斯林”。

对于尼加提来说,鄯善发生的事件应该并不陌生,多年前,他就接触过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而随意杀人的案件。一些缺乏教育的农民因为接触境外的光盘或是录像,一旦被极端思想控制,头脑就会异常简单,作出愚昧的事情。

匿名乌鲁木齐维吾尔族企业主也向记者透露,极端思想在仅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外来打工者中容易传播。他们通常会严守戒律,并且只与相同信仰状况的人住在一起。“他们生活单调,头脑相对简单,极容易被极端思想控制,也容易被教育成守法的人。”。

即便在乌鲁木齐的本地居民中,女人们中间也凭空生出了越来越多的“规矩”。对此,维吾尔学者吐尔文江认为也不必太过担心。他说,以前在北京读书的时候,学校的维吾尔族学生回到南疆的家里,也会特意穿上长袖衣服、戴上帽子,这样做没有别的目的,只是不想给自己找麻烦,但回北京时一定会换掉。这不是纯宗教的东西,没必要非得高度政治化、敏感化,而即刻杜绝这种现象也不现实。

“政府要做的是真正解决好其他经济社会问题,对于这种现象,要容忍其在一定时间段存在甚至蔓延,相信更长的时间后,可以改变这种状况”。

前述维吾尔知识分子认为,维吾尔社会目前正在不断寻找世俗文化与宗教发展的新平衡点。文化停滞不前制约了人的思想,而非理性扩展的宗教所带来的极端思想,正在不断占据人们心中那些本该由文化发展所占据的部分。张春贤到任后提倡的“现代文化”,其实是看到了新疆深层次问题的关键所在。对于现代文化,官方给出的正式解读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一体多元、融合开放”。但现代文化推行在新疆遭遇到的现实困难,仍是当地特殊的宗教与文化环境。

吐尔文江力挺这种观点。他表示,维吾尔族其实是分阶层的,每个阶层的想法不同,诉求也不同,政府要做的是要推动这种多元化。不能把维吾尔族看成铁板一块,放在完全对立面,否则,极端人群的基础只会越来越庞大。

但他并不赞同一些反恐专家的说法,认为新疆已经有了组织严密的暴力恐怖组织。他进一步解释,新疆目前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都属于零散个案,并无内在规律性,也没有组织机构的联系。“如果非要说有,那就是一种极端主义思潮。我并不认为鄯善的那几个人知道4年前的韶关事件,虽然都发生在6月26日,巧合而已。”

新媒体工具助推极端思想传播

前述维吾尔知识分子介绍,极端主义与现代文明的斗争,还集中体现在16-24岁左右的维吾尔族青年人当中。

这从新疆公安厅日前发布的一则通缉令似可佐证。警方于7月2日发布通告,悬赏通缉11名涉杀人、纵火等犯罪行为的维吾尔族男子。当中只有一人是1975年出生,其余10人都是“80后”,且集中在“85后”,文化程度普遍在小学至初中。

记者在新疆采访期间,一名青年维吾尔族老师抱怨,他的弟弟不愿参加爷爷的葬礼,说这不是伊斯兰的风俗。最令人忧心的是,受到极端思想影响的学生,其中很多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而非以前的草根文盲青年。

而各种新媒体的快速普及,是年轻人受影响较多的重要原因。

一位在媒体工作的维吾尔族人士说:“现在南疆的青少年很容易便能获得一些极端宗教的视频、音频与图片。几百块钱就能买一部智能手机,一些视频很快便在青少年群体中流传。画面里,一个人用维吾尔语宣讲,天下穆斯林都是一家,而他的背后,站着一排排拿着枪的阿拉伯兄弟。这正是南疆独特的伊斯兰式反叛”。

一种在大陆互联网和手机上流行的有声图片社交软件,让这位维吾尔族青年看到了自己民族的另一面。使用者可以从网上下载或者自己拍摄图片,然后给照片配音,制作成“可以说话的图片”。

类似的新型社交工具开放性强,所有人都可以转发、评论。因为当地青少年普遍汉语程度低,很多人看不懂汉字,而相关的维语软件又不多,这种软件可以直接用维语播报,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方便易学好操作,因此在南疆的青少年中广为流传。

而该社交软件里内容最多的,一种是拿着枪和《古兰经》的塔利班战士,这被一些当地青少年奉为偶像和崇拜的英雄。另一种是维吾尔族女孩的各种自拍。凡穿着保守或者传统阿拉伯服饰的女孩,会赢得疯狂的赞美,而穿着现代或者有些暴露衣服的女孩,有可能会收获几千条辱骂。

类似新型媒介在南疆维吾尔族青少年中的普及,使得宗教极端思潮的传播变得更为容易和广泛。

而南北疆之间原本遥远的沙漠、山峦的阻隔,已经不再能造成传播的障碍。从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来看,近两年更有向全疆扩散的趋势。根据当地人的观察,居住在北疆的哈萨克族也有受到影响的迹象。

世俗社会反弹

宗教极端思想、保守主义的扩散在维吾尔社会引发了反弹。

《凤凰周刊》记者在新疆采访期间,大多数受过教育、已经世俗化的维吾尔族学者、民众都反对宗教极端思想。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已经切身感受到极端主义的压力,以及对生活的干涉。

匿名维吾尔族人士告诉记者,他曾在斋月期间在大巴扎喝石榴汁,但马上就有人指责,斋月里大庭广众吃东西,像什么话!另一次他去街上购买新鲜烤制的面包,居然有维吾尔族保安制止:不要吃,不清真。甚至有人当面对他说:你们是维吾尔,我们才是穆斯林。

而在今年“4·23”巴楚事件与“6·26”鄯善事件中,均有多名维吾尔族人被暴徒残杀,更加在民间激起了维吾尔族世俗派的强烈反弹。

此次鄯善暴力袭击事件之后,有维吾尔族网友在微博写道:“你说这是他们的自由和权利,没错。但当他们成为主流,你就不可能有不蒙面、不穿黑罩袍的自由,当你对他们说不的时候,你只有面对死亡。你蒙了面,他们会要求你别看电视,别穿牛仔裤,会要求你将来未成年的7岁女儿,嫁给几十岁的男子”。

在新浪微博上,有关保守与世俗的争论在维吾尔族网友中随处可见。

一名在内地工作的知名维吾尔族人士回新疆总会发现,越来越多阿拉伯装扮的女孩,就忍不住在微博上抱怨,大意是我们是维吾尔人,又不是阿拉伯人,干嘛穿这么多阿拉伯服饰。结果遭到大批保守主义言论围攻,十几分钟后便不得不删除。

不过该人士也收获了维吾尔族网友的大量评论支持,且激发了网友们热烈的讨论。

不少人表达了对来自阿拉伯地区或是阿富汗的极端主义和愚昧行径的不满和讽刺。有网友戏称,“要么哪天会被这些人气死,要么就被他们搞石刑给砸死”。

对本民族的担忧随处可见。一些网友认为维吾尔社会已经产生了分裂或是产生“社会和文化上的断层”,另有言论认为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

甚至有网友开始困惑于新兴媒体(包括智能手机)一方面传播现代文明,一方面也能传播极端、保守思想的双面性,认为“混沌才刚刚开始”。

长效措施抑制极端思潮

连续发生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使得中共治理新疆政策是否会变化引发猜测。

吐尔文江称:“起码我没有看出有任何政策风向上的变化。关于维稳,新疆一直都是这么说的,这次高层的公开表态也多是姿态性的东西”。

他认为,连续发生的恐袭事件,并不表示现行民生措施、经济发展、法治建设、改善社会管理等长效举措方向错误,反而应继续推进,以最大程度削弱极端势力的社会基础,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治疆不能目光短浅。长时间积累的问题,想一个政策出来,几个月、一两年就能见成效,新疆没有这样的解药。”吐尔文江说,新疆有救没救关键得看战略战术,“如果能够坚定执行一个长期的政策,新疆问题绝对是有解药的。”

而在一个讨论新疆问题的论坛中,就有人发文力挺现行政策:在政治上真正贯彻民族平等,在经济上大力发展民生与就业,在文化上对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给予足够的尊重,在意识形态上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这不是对分裂势力、暴力犯罪的放纵,也不代表政府软弱无能。

近期微博争论可见,也有维吾尔族网友将新疆避免“阿富汗化”的希望寄托于官方,“新疆不会有阿富汗的趋势是因为政府的差别,虽然政府也不是什么都做得很好。大方向上把握的还是不错的。”

对于新疆发生暴力恐怖袭击,政府部门有意避开民族、宗教问题,并将近期的暴力事件归咎于新疆的分离主义者和恐怖团伙。

但和以往历次暴力事件一样,许多维吾尔族学者的说法却更多地将始作俑者指向民族政策。在后者看来,这些暴力冲突大多是新疆民族关系紧张、新疆当地人的高失业率以及对政府一些社会管控措施的不满造成的。

吐尔文江说,解决新疆问题的核心,“是要坚定地相信新疆绝大多数人民是心向祖国的。但现在,少数民族精英群体在表达诉求和意见时有顾虑,怕被扣上有民族情绪的帽子”。他表示,维吾尔族知识分子不是惧怕暴徒,也不是无原则地维护自己的民族,但每次暴力事件后很少有人会主动发声谴责,这是有原因的。

他说,对待少数民族精英群体应该在用人以及维护个人权利上公平公正。只有国家依赖、政府重用,他们才会有归属感,关键时候才会站出来。

“如果可以倒计时,我们宁愿回到30年前”。吐尔文江看起来有点沉重,“这才只是开始,也许这会成为新疆的常态,未来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将越来越大”。他说自己最担心的是新疆民族间的隔阂会越来越严重,“虽然我们不会建物理的墙,但会有村庄的墙、河流的墙,还有心理的墙”。

暴力活动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不会被消除,强度在短期内上升的可能性也存在,但这不能改变新疆稳定的大局。

特约撰稿员/吐尔文江·吐尔逊

在“7.5”事件的4周年窗口期,新疆的局势突然变得看似要失控,似乎大有要进入一个急剧动荡时期的征兆,不过笔者并不这么认为。应该说现在新疆所出现的暴力活动既有以往政策延续反应的因素,也与近年来宗教极端主义思潮的不断扩张有关,宗教极端主义现在已成为对新疆安全的最大威胁。

一方面,新疆地方政府所施行新政的效果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另一方面,新疆暴力活动的根源并非只是贫困和发展不足的因素,因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并不能完全消除暴力活动的滋生土壤。还必须要在建立社会公平机制、权利分配、机会分享、法制化管理以及宗教、民族政策的认识和落实等方面采取制度性措施,才有可能从根本上铲除暴力活动。

新疆现在面临的形势是最复杂的时期,宗教极端主义思潮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传统分裂思想、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矛盾、维吾尔族社会在发展变迁中的社会问题、政府社会管理中的失误等多种因素搅合在一起,使得新疆的社会稳定问题缘由错综复杂,解决起来也极为棘手。尤其是原教旨主义思潮对维吾尔族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日益明显,并且有扩大的趋势。对于新疆局势未来的走向,我认为,暴力活动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不会被消除,强度在短期内上升的可能性也存在。但这不能改变新疆稳定的大局,作出这个判断的依据是新疆人民日益厌恶暴力活动,而且开始主动参与到反暴力的社会行动中,人民的选择决定了新疆的发展方向。

那么新疆今后应该怎么办?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政策路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若干方面着手。

第一,从战略选择上,新疆今后应对社会稳定的措施必须要兼顾近期和远期。既要注重近期的问题和对策,尤其更要注重长期的战略规划。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制定的政策能看到三年的不多,能看到五年以后的极少,能看到十年以后的根本就没有。造成目前“消防队员式”的维稳状况,哪里有问题就解决哪里,缺乏战略眼光和长期政策规划,这一点必须要改变。

第二,加快培育维吾尔族产业工人阶层。在新疆可以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北疆地区、城市的维吾尔族受原教旨主义思潮的影响明显比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南疆、农村地区要小得多。因此,加快南疆维吾尔族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不断提高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维吾尔族社会趋于开放,是抵御原教旨主义思潮的根本途径。尤其要强调的是大力培养维吾尔族产业工人队伍,目前的现实是维吾尔族的社会分层中缺乏工人阶层,维吾尔社会没有经历工业化的洗礼。促进更多的维吾尔人进入工厂务工,逐步壮大维吾尔族产业工人队伍,有利于培养出维吾尔工人阶层,在维吾尔社会中树立现代价值观念、效率观念、纪律观念,促进维吾尔农村社会的分化。

第三,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实现维吾尔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对于维吾尔族中宗教氛围日益趋于浓厚的现状,依靠运动式的强制干预根本不会有效果。宗教属于精神价值层面,从长远来看,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用文化的方式。只有在维吾尔人中进行多元文化的传播,大力进行现代文化理念、行为方式的传播,引导维吾尔族向现代化转型才最终可能使维吾尔族社会成为一个完全世俗化的社会,这也是新疆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重要动机。以外宣的理念和力度在维吾尔族民众中进行现代文化传播,应当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文艺团体等优势资源为民众提供密集的、丰富多彩的、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特别是要制作一大批价值观念上透射现代文化理念的、内容上反映少数民族现实生活的、形式和技巧上吸引群众的电视剧作品出现在电视节目中。增强少数民族流行文化的影响力,借鉴在内地很成功的一些流行文化的类型,如“快乐女声”“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我是歌手”等引入到维吾尔族社会中推广,提高普通民众的文化参与性,实现文化类型多元化。

第四,培养维吾尔族的文化先锋和意见领袖。作为对社会公众进行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传播者,文化先锋非常重要。在每一次文化形态变化的过程中,都会涌现出一批思想开放、思维敏捷、知识渊博,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并为公众所信服和崇拜的文化先锋,通过著书立说、宣传演讲在公众中传播新文化理念,推动文化变革和转型。现在在维吾尔族中缺乏对于民众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名人,造成在一些大的事件发生时,维吾尔社会中没有清晰有力的声音。对于原教旨主义的观点和行为,许多维吾尔人也反对,但是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观点领袖。应该要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知识、人格魅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维吾尔族社会名人和意见领袖,并且通过电视、网络等平台,为他们建立社会影响力。通过他们引领维吾尔族社会思潮,倡导现代观念、文化,澄清消除民间谣言。在发生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时,传递正确信息,引导民众舆论。

第五,掌握宗教宣传的话语权。政府必须要掌握解经、释经的话语权。在宗教教义的宣传、解释方面利用所拥有的人员、传播工具、资源等优势牢牢把握主动性。这一点一方面通过培养宗教人士来实现。目前新疆维吾尔族中的宗教人士的现状是年龄大、文化水平低、宗教学识不高,因而对信徒的影响有限,削弱了政府解经的影响力。从长远的发展趋势和策略选择看,可以在国内重点高校内设立中国伊斯兰教高级研究院(经学院),最高学位可以授予伊斯兰神学博士。拓展学员来源,创新教育方式,培养一批品行好、具有较高伊斯兰教学识和理论素养、精通阿拉伯语、汉语甚至外语的维吾尔族宗教人士以掌握宗教宣传主动权。另一方面可以甄选国外宗教出版物中或组织编写关于弘扬伊斯兰教积极教义的读物出版,提供给群众,满足信众对宗教知识的正当合理需求,占领信众精神需要的阵地,充分挤压非法宗教出版物的生存空间。

在宗教管理方面尊重客观事实,采取创新性的举措。伊斯兰教经文的基本知识是穆斯林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可以考虑在指定的社会培训机构开办伊斯兰教基本知识和经文培训班,对于授课内容和教师进行规范和资格认证,让地下学经点从暗处走到明处。这样既可以满足信众对经文知识学习的需求,又可以极大压缩那些政府无法控制的地下讲经点。第六,建立反恐处置日常化机制。“6·26”事件再一次暴露出新疆现有的反恐机制的严重不足,在基层公安机构建设、人员配备、警员能力及训练、武器装备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新疆有效防范暴力恐怖活动需要的是构筑一个立足公安日常业务、覆盖面广、训练有素、反应灵活、拥有较高技术应用范围和手段的基层警察网络,而不是依赖几支特战警队。反恐不是游击战,也不是攻城拔寨战,不能依靠临时的、高强度的严控,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战略规划,构建反恐理念、机制和措施,尤其是需要建立针对恐怖主义活动预警、处置的分级制度,根据不同的级别,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第七,建立常态性的突发事件信息发布机制。建议建立一个扁平化的快速、权威、使用多种传播工具的信息发布机制,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地分时间、分层次、分内容、采取不同形式向民众通报相关信息,满足民众知情需要。信息化时代,谣言只能止于事实信息的快速、公开和透明。

若不能以历史和社会学角度剖析宗教思潮复兴的内外部因素,呼唤用单纯强力维稳来对抗这种思潮的声音令人担忧。

特约撰稿员/黄章晋

最近几个月来,新疆发生多起暴力事件。事后的社会舆论中,要求新疆从目前以发展促稳定的思路转入强化维稳状态的声音似乎明显加大。

一方面,从官方披露的信息看,近期鄯善、和田乃至此前巴楚发生的暴力事件,是互无影响的孤立事件,集中爆发有很大的偶然因素,它不是新疆社会秩序恶化的证明。过分的联想不利于新疆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虽然官方对近期的暴力事件未能披露足够多的细节,但仍能清晰地从中看到宗教极端思潮的影响和作用。若不能以历史和社会学角度剖析宗教思潮复兴的内外部因素,呼唤用单纯强力维稳来对抗这种思潮的声音令人担忧。

逆世俗化的社会压力

鄯善、和田发生暴力事件时,我正在新疆骑车旅行。和田事发当晚,我刚好抵达和田,路遇当地人皆态度友善,未见紧张的民族气氛,甚至有路人用不流利的汉语提醒我早点住进宾馆,不要在街上逗留。从我个人经历看,民族关系未受暴力事件丝毫影响。

然而,拉长观察时段,新疆维吾尔社会的变化非常明显。2008年以来,我几乎每年夏季都会到新疆,几年间可从维吾尔族女性服饰装扮上看到一个明显而迅速的变化,即日趋伊斯兰保守化。而上世纪80年代初以前,新疆维吾尔族城镇居民的装扮看上去比汉族更时尚、洋气,像伊宁这样的边境城市,历史上受俄罗斯、苏联影响,改革开放之初领风气之先,人们在着装上比东南沿海城市要更西化。而今天的伊宁,不少新疆人从感观上已经觉得它是一座南疆城市了。

南疆社会素来观念风气较保守,近年宗教保守主义思潮兴起后日趋保守,虽然官方禁止女性戴头巾,但离开校园后,大家都会戴上头巾,负有上街纠正学生着装之责的老师对此已无可奈何。这次我经过的民丰、和田,或许还有不戴头巾的维吾尔族女性,但我在街上一个也没看到。

伊斯兰风格强烈的保守着装的流行,最初像是追逐一种被大众肯定的时尚,但它的追随者达到一定比例,就变成一种判断“是不是穆斯林、是不是维吾尔人”巨大的社会压力,很少人能抵抗这种无形的压力--在校中学生离开校园后,全部戴上头巾就是这种压力使然。它并不仅是一种无形的社会压力,穿牛仔裤、短袖连衣裙的年轻女性,上街可能会遭人训斥,甚至遭掌掴或被人用小刀划伤。

男性受到的压力虽然要小得多,但受宗教观念影响不喝酒、不抽烟的人比例大幅增加,不但餐厅、商店禁止顾客抽烟喝酒,有些售卖烟酒的小商店会在晚上被人破坏。

宗教保守主义思潮的复兴,并非只在维吾尔社会发生,回族、哈萨克族也在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只是尚未像维吾尔社会一样,正变成一种不得不从的社会压力。乌鲁木齐和北疆汉族居多的城市,是今天新疆逐渐高涨的宗教保守主义思潮中的孤岛,因为这里集中了维吾尔族精英和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

官方显然注意到了这种变化,但基层的应对措施仍带有某种程度的专政惯性。譬如南疆不少地方挂牌禁止戴面纱的人上公交车、进医院、银行,甚至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大院也挂牌禁止戴面纱者进入。从宗教保守主义思潮传播的社会心理基础看,这种打压很可能起到的是反向效果。

今天,新疆维吾尔社会中的世俗主义群体,正处于宗教保守主义兴起与政府强力之间难以选择的痛苦夹缝中,而新疆社会的发展,亦在宗教保守主义思潮这个全新问题面前,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

新疆宗教极端思想的脉络

宗教问题一直是新疆尤其南疆基层政府一个日常工作的重点,但新疆宗教保守主义兴起这一现象,只是在反“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时,作为一个背景被官方提及。有些版本的官方叙事中,清晰地谈到了其外部源头:苏联解体后,临近的中亚诸国意识形态真空导致宗教保守主义兴起。但它在新疆的迅速传播影响,却从未被纳入社会学和更宽阔的历史角度予以分析。1990年以来,新疆各级政府动员了一切行政手段和社会资源,试图遏制其扩展的影响未收获预想成效,其原因或许与此有关。

在很多人看来,伊斯兰保守主义思潮的那套主张是从未睁眼看世界的一批观念最封闭落后的宗教人士的发明。然而,从历史起源看,伊斯兰世界的保守主义思潮,其实是一种现代性现象,是伊斯兰社会被动进入西方主导的现代化、全球化时,应对这种外部性挑战的诸多思潮之一。

近代伊斯兰复兴运动,最早出现在距欧洲最近的北非,1789年拿破仑占领埃及是伊斯兰世界遭遇的第一次强烈刺激--虽然拿破仑曾宣称无比尊崇穆罕默德和《古兰经》,并象征性地头裹头巾宣布皈依伊斯兰。不到一个世纪,从北非到东南亚,广阔的伊斯兰世界纷纷成为西方的殖民地。被命运宰割和社会瓦解的强烈刺激,促使伊斯兰世界思考其面临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世俗主义与回归宗教正道是最重要的两类解决方案,后者今天被统称为“原教旨主义”。

整体上,世俗主义的主张者是青年军人,而原教旨主义的主张者是宗教与知识分子群体。后者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有阿富汗尼、毛杜迪、库特布和霍梅尼等人,今天,无论是通常的保守主义还是新闻中常被提及的原教旨主义恐怖分子,其理论的源头,几乎都来自他们。

这些主张回归宗教的思想家并非只识经书不知世界的人,如现代“泛伊斯兰主义”的开山鼻祖阿富汗尼曾游历过英、法、俄,通晓波斯语、英语、法语和俄语,涉足过数学、工程学、医学、解剖学等领域,对西方思想不陌生,他批判过伏尔泰和卢梭的启蒙主义导致了法国大革命后的内乱,批判过达尔文的进化论是西方弱肉强食的理论工具,其哲学与科学素养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很多人。

在伊斯兰世界面临传统社会日渐瓦解的困境时,在如何看待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何规范道德、如何建立社会认同等一系列社会焦虑问题上,他们的观念和理论对社会中下层和年轻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在新疆,原有的思想资源被抛弃、人们富裕后的行为失范与苏联解体后宗教保守主义思潮的传入几乎同步。事实上,即便没有外来宗教思潮的传入和影响,宗教保守主义理论观念也会在本土被发明出来。

1997年初的伊宁暴力事件是“7·5”事件前新疆最大的社会震荡。它是由地下宗教热潮引发社会骚乱的典型样本。其兴起的社会土壤,缘于伊宁维吾尔社会因边贸等因素崛起一个富裕阶层,吸毒、酗酒、赌博、包二奶等现象泛滥,那里成为新疆艾滋病最严重的地区。当时一位名叫阿布里柯木的著名宗教人士(被巴基斯坦击毙的塔利班高级军官马合苏木即是其弟子之一)派出弟子在伊宁传教后,以郊外传统“麦西莱普”聚会的方式吸引了大批人,人们在戒毒、戒酒、戒赌的同时,亦被其极端主义观念俘获。

伊宁事件后,官方以强力方式清除了各种可能的暴力隐患,但地下宗教活动却并未因此销声匿迹。在追逐时尚和国际化上曾经领潮的伊宁人,几乎可算是北疆城市中最保守的,“塔里浦”(即“塔利班”在维吾尔语中的发音)被人们认为是品行可靠值得尊敬者的称呼。如果一个人宣称因为宗教问题受打压,私下里会获得社会的尊敬。

某种程度上,新疆的宗教保守主义思潮,与内地汉族社会的宗教热、汉服热、儒家热乃至非法宗教的盛行,是同样性质的社会现象。只是与新疆相比,内地社会从清末就开始遭遇强烈的外来冲击,“五四”运动后,不断接受各种外来现代化思潮的洗礼,它在由传统社会步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其痛苦和困惑有一个更长的释放过程。

另外,新疆维吾尔族社会在转型中自有其特殊处境。因为新疆开放晚于内地,加之受历史影响,少数民族教育水平长期落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这种竞争中逐渐被边缘化的困境,更容易因此转向传统寻求精神慰藉。

十字路口的抉择

“7·5”事件次年的5月17日,北京首次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以经济、社会发展促新疆长治久安,这是从1997年将反“三股势力”作为新疆地方政府工作重心后的一次重大转折。2011年起,内地各省市启动对口援疆工作。今天看,新疆在改善民生上已有明显起色。

不过,对正处于社会转型困境的维吾尔社会来说,物质条件的改善并不足以缓解转型社会的痛苦和困惑。如前所述,维吾尔社会在价值、道德和社会归属感等问题上,面临的困境远非内地汉族社会可比。从社会学角度而言,单纯的经济建设无法改变目前宗教保守主义思潮席卷新疆的局面。

不能不说的是,如果经济增长带来严重的社会分化,它必然造成社会情感的撕裂,尤其是如果民族的收入提高速度不同,发展机会不对等,这种撕裂就会变成民族间的强烈隔膜和离心力。很多对口援疆项目在技术上很容易增大内地人与本地人,汉族与少数民族机会的不对等,类似效果与初衷相悖的前车之鉴多不可数,这是特别需要注意的。

张春贤主政新疆后,提出“现代文化”的概念(其完整的表述是“现代文化的内涵是现代知识、现代观念、现代制度、包括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方式、现代生活方式、现代艺术方式等等”),这不但在新疆有针对性,在全国看来亦颇有新意。尤其是从新疆辽阔的农村社会的文化生活现状来说,此观念本身可谓久旱甘霖。

由于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转入市场机制,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受各种大环境影响,相对已极为荒芜,不但文化影视出版事业乏善可陈,甚至农村居民缺少足够的娱乐生活。即使有电视机的家庭也不愿看电视--翻译成维吾尔语的内地电视片,不但与维吾尔人的生活相去甚远难以理解,而且其较开放的生活方式也与保守的民风相牴牾。

当现代文化缺少有效方式和传播力抵达广大农村社会,不但现代文化无从谈起,甚至在外部刺激下,它会逐渐趋于以保守的姿态来消解这种外来冲击--电脑、VCD在新疆成为宗教思潮最强大的传播工具,无论如何是一种对现代化的反讽。

据当地消息说,最近新疆文化机构正与土耳其洽谈,试图翻译引进一批影视文化作品,如果是真,这对在新疆传播世俗化“正能量”来说,无疑是一项值得大为称道的思路转变。不过,现代文化的建设终归要立足本土化,予新疆民族精英以更宽松的创作环境,重建世俗化的少数民族精英与大众之间文化、精神产品的桥梁,才是缓解新疆农村地区精神文化生活饥渴的根本之道。

不过,对正在新疆穆斯林社会蔓延的宗教保守主义思潮来说,改变其盛行的土壤实非一日之功,它伴随的是一个社会漫长的转型过程,应对时自当慎之又慎,即便置于全球视野,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应对宗教保守主义思潮也是一个缺乏足够成功样本的世界性难题。同时,我们不难见到大量出现反复的失败案例,其共同特征或许可以总结为,一个社会仅有物质成就而未完成社会和制度的现代化重建,它的发展成就便是脆弱和容易出现反复的。今天的新疆,似乎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

4.坚决抵御宗教极端思想向学校渗透 篇四

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长治久安

总书记指出:“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就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暴力恐怖活动根子是民族分裂主义、思想基础是宗教极端”。当前,宗教极端思想已成为影响新疆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威胁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最根本因素。

我们与宗教极端势力的斗争,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场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政治斗争。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要擦亮眼睛,认清宗教极端势力践踏伊斯兰教基本精神、亵渎伊斯兰教教义、破坏安定团结的险恶用心,理直气壮地驳斥他们散布的极端思想,剥掉其宗教外衣,揭露其反动本质和严重危害,形成对民族分裂分子、暴力恐怖分子和宗教极端分子人人唾弃、人人喊打的强大声势。

宗教极端思想具有极大的迷惑性、煽动性。他们利用信众对宗教普遍存在的精神依赖和无条件的服从性,蛊惑信众为自己不可告人的政治目而牺牲一切。他们宣扬自己所信奉的宗教极端主义是最符合真主旨意的,而实际上是把信众引向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背离现代文明的邪路。

宗教极端思想往往与非法宗教活动紧密相连、互利共生。非法宗教活动主要表现在干涉他人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强迫他人信教或参加宗教活动;私办经文学校和私带“塔里甫”;干预行政、司法、教育、婚姻、计划生育等政策;未经批准擅自印刷、散发、销售宗教印刷品和音像制品,利用互联网、手机、存储介质等传播宗教极端思想。非法宗教活动猖獗,不仅为宗教极端思想传播提供了土壤,而且也为其发展组织成员进行暴恐活动提供了温床,致使一些地方宗教氛围和宗教意识不断增强,催生暴恐活动易发多发频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承担着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培育人才、传播现代文化、弘扬真理正义、提供智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职责。教育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最重要的民心工程,寄托着每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希望,牵动着全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安定和幸福。我们要充分认识教育在维护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中的基础性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抵御和严密防范宗教极端思想向学校渗透。

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合力。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教育的渠道。学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所有部门都有育人责任。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起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机制和督导检查机制,形成学校内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局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终其一生。要把家庭教育提升到特殊重要的位置,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家庭教育不到位、缺位、空位的问题。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在家庭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教师家访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向家长传输科学的育子观念,阐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赢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发挥家长对学生的正面作用,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社会是青少年成长的大学校。存在决定意识,环境决定认识。要扭转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5+2=0”的现象,必须净化社会环境,为青少年学生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要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坚决遏制部分地区宗教干预司法、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婚姻、社会管理等反常现象,有效挤压宗教极端思想对学生影响的空间。要加强图书资料、音像出版物的管理,净化文化市场。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发挥新媒体的重要作用,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5.宗教极端的表现形式 篇五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疆地区基层组织的建设情况,并且对新疆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新疆地区基层组织建设的方法,有效的防止宗教势力的蔓延。坚持以群教活动为基础,组织村干部和政委等,改善工作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基层组织;宗教极端;措施

在新疆地区,进行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应该强化极端组织的清除活动,提高基层组织的廉洁性,应该在工作中明确基层组织的主要任务,发挥出其作用,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基层组织的建设。

一、新疆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现状

新疆地区在进行基层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完全按照标准进行,提高了基层组织假设的质量,坚持责任到人,理清工作思路。

(一)完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

在新疆基层组织假设中,坚持责任集中制,推动了宣传工作,实现了工作格局的制定,并且在人们的选举中,在村党支部中推选出有能力的人才,进行基层组织工作。

(二)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去极端化”工作进展顺利

在新疆地区基层组织的工作中,牢牢把握“去极端化”的方针,对出现了极端主义的苗头及时的打击,基层组织可以收集各类线索,长期的跟踪,从而规范了当地的秩序。

二、新疆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的局限性

新疆地区的基层组织在建设中还是存在着政治敏感性不强的问题,而且对于上级的政策不能更好的领会,在工作中责任问题的划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领导人员安于现状。在对于极端组织这一问题中,不能分清楚宗教活动和风俗习惯,导致了对极端宗教问题的警惕性不高的问题。

三、完善新疆基层组织建设,努力遏制宗教极端主义

(一)坚持群教活动,提高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的能力 基层组织的领导人员在平时不仅仅要学习党组织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应该在实践中渗透这些理论知识,能够在工作中起到带头的作用,在平时应该通过定期的学习领会党组织纲领的内涵,让相关的骨干人员定期的培训基层组织工作人员,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并且应该去一些基层组织建设比较完善的地区参观和学习。

(二)完善工作的方法

基层组织人员应该通过对人们的寻访工作,找出在基层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在工作中做好有条不紊,完善工作的思路,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将工作细化,对各项工作分工应该明确,而且对民情及时的体察,将群众的问题记录下来及时的解决,每天都要做好相关的工作总结,并且应该将工作中的难点分析出来,把影响地区稳定的因素进行分析。

(三)努力提高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

在新疆地区,基层组织工作人员应该定期的调查民情,做好记录工作,对于那些弱势群体应该给予一定的帮助,进行资金的补贴,将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发挥出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地区中,能够充分挖掘富余劳动力,对一些技术人员强化培训,让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发挥出一技之长。现在网络技术比较发达,在对务工人员进行教育中,可以采用远程教育的方式,让他们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强化对文化和道德的教育力度,使人们的就业观念更加的完善,(四)通过有效的宣传工作,强化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

在基层组织工作人员中,应该通过宣传的方式,通过网络数据库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定期以“反对极端宗教主义”为主题开展各类宣传和讲座活动,可以通过党员的宣传工作,请一些声誉好的党员干部进行法制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将国家的宗教政策贯彻给群众,对一些信教的群众进行积极的引导。

(五)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强化组织的核心作用,应该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将工作的目标和主要的要求制定完善,对于基层组织人员出现的错误问题应该严格的惩处。建立统一的思想战线,组织人员应该统一思想,然后能够认清形势,在工作上应该完善执行力,在遇到事件后应该积极地处理,不能袖手旁观。在对重大事务决策中,应该把握好力度,应该听取群众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决策方案,通过召开党委会的方式,能够开展专题研究,在行动中应该进行各类应急训练,在面对恐怖和极端事件中才能够更好的处理。

(六)基层组织应该强化地区的文化建设

极端宗教主义在对其教义宣传中,是违背了我国的文化主流的,所以,基层组织在抵制极端宗教主义中,应该防止极端宗教主义的侵蚀,防止封建愚昧的观念侵蚀人们的内心,在地区内强化现代文化的建设,弘扬民族问题,在地区内应该建设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文化能够引领一个地区的发展,在新疆地区,可以通过建设具有新疆特色的民族文化,将新疆地区的文化精髓展现出来,并且在传统文化引领的基础上,可以突破传统文化,对于一些具有狭隘性的传统文化加以摒弃,对于那些封建的陋习清除,让群众能够感受到当地民族文化的魅力,明白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在进行文化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出当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实现民族文化的创新,在宣传民族文化中,应该以“去极端化”为主题,通过群众自编自导的文化形式,提高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结语:

在新疆地区,出现了极端宗教势力,他们通过宗教提出了一些反党、反传统文化的理论,对人们的生活和国家建设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因此,基层组织应该通过强化民族文化建设,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有效的宣传工作,强化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提高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让人们能够自觉地抵制不良宗教势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6.宗教极端的表现形式 篇六

为进一步维护建筑行业政治大局稳定,整治违反政治纪律行为,有效遏制宗教极端化向建筑施工现场的渗透与蔓延,本人做出如下承诺,并接受监督检查。

1、我承诺在建筑施工和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我承诺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离,在有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民族分裂等大是大非问题面前立场坚定。

3、我承诺自觉抵制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宣传品和非法宗教网络宣传和宗教极端思想向学校的渗透和蔓延。

4、我承诺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恐怖活动,对一切反人类、反社会、反文明、反人性的暴恐活动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和打击。

5、我承诺认真学习领会自治区11号文件精神,坚决拥护自治区11号文件精神,不利用宗教进行有违国家法律和法规的活动,不在施工现场进行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不在施工现场传播传播宗教思想、发展教徒,不在施工现场穿戴宗教服饰、佩戴宗教标志。

6、.我承诺绝不在伊斯兰斋月期间封斋时进入施工现场从事施工活动。

7、我承诺不在电脑上、网络中、手机平台上浏览、传播、制作、保存任何不良信息;保证不阅读、书写、印发、销售、张贴、保管任何宗教书刊及宣传品,不收听宗教广播。

8、我承诺在听到错误言论、看到施工现场里有不正常情况和异常现象,看到穿戴宗教色彩服饰的师生或发现错误思想言论、有模糊认识的人员的时候第一时间向工程项目班组和管理人员反映,遏止此类行为在建筑施工现场扩散。

工程项目承诺人签字:

201 年

7.宗教极端的表现形式 篇七

为了加强社会稳定团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及高校教师,我郑重承诺:

一、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对民族分离,维护祖国统一,团结各族同胞坚决与“三股势力”作斗争。

二、认真学习领会自治区11号文件精神,认真贯彻执行自治区11号文件要求。自治区11号文件是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工作方针为指针,通过学习,我认为在新疆喀什这样一个宗教氛围比较浓厚的地方,首先我本人坚定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其次要严格预防宗教思想、宗教势力向校园渗透。

三、抵制“三非”、去宗教极端化不是空话、套话,不应流于形式,这关乎新疆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局。作为教师,我会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教育,绝不让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出现在本班学生之中;在上课的过程中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教育,让学生分清楚宗教与民族习俗的界限,不能让学生对于宗教行为认识模糊;在校园内或教室遇见穿戴宗教色彩服饰的学生,我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同时还要向学校领导反映,关注学生的后续表现,遏止此类行为在校园扩散。

四、作为班主任老师,我更应该抓好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道德思想方面的教育,鼓励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以此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学习兴趣,此外鼓励学生多关注国内外时事,让学生对抵制“三非”、去宗教极端化达到思想政治的高度,主动抵制“三非”向校园渗透。

上一篇:第二章会计基础练习题下一篇:小学精彩英语作文开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