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考察报告

2025-01-17

产业园区考察报告(6篇)

1.产业园区考察报告 篇一

赴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考察学习的总结报告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06-12-6 0:23:12

2004年6月至9月由管委会领导选派,我与招商局曲明利一道赴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国际创业中心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在此期间我参加了园区组织的创业大赛、人力资源、申请创新基金、风险投资、等各类讲座和培训,并积极协助创业中心组织首届“创业杯”羽毛球大赛及筹备六周年庆典等活动。通过走访企业进行调研,切身感受到了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充满活力的创业精神和日新月异的园区建设风貌,深受启发,现将本次学习情况及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一、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创业中心发展现状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创业中心暨留学生创业园成立于1998年8月18日,是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投资创办的公益性创业服务机构。2000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001年,被认定为“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示范建设试点”、“国家高新区先进孵化服务机构”,2003年被科技部评为“火炬计划先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目前,中心2万平方米的孵化面积累计孵化企业215家,毕业企业64家,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96030万元,上缴税金10329万元,利润总额17128万元,六年来,中心帮助受孵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融资11000万元,有效扶植了一大批初创型企业快速发展。三个月来的交流和学习,我感受到了国际创业中心高效的工作效率和有条不紊的工作秩序,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确立了“孵化精品”的工作理念。国际创业中心山洪主任在介绍经验时特别强调了“孵化精品”的工作理念,即通过孵化器的运作来降低创业者的创业成本,帮助企业解决成长中的难题,并适时给予企业必要的政策和建议来帮助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六年来,国际创业中心始终坚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团队建设和文化建设,按照国内一流孵化器的标准开展各项服务工作,不仅实现了中心企业孵化工作的高效动作及良性循环,同时在员工中普遍树立了“管理就是服务”、“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指导思想并认真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因此,国际创业中心的各项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及进驻企业的高度肯定和普遍赞扬,特别是国际创业中心踏下心来认认真真地为企业做实事、与企业家交朋友的工作风格更是得到了企业的交口称赞。目前,国际创业中心已初步形成了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激励创新、鼓励创业、容忍失败、服务为上、诚心为本”为核心的、具有浓郁创新特色和现代意识的文化理念。并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发展前景的优秀企业和有前瞻性意识的企业家。

2、严把进驻质量关,注重优选企业。为保持孵化企业的高成长性,国际创业中心制订了一整套完善的孵化流程,首当其冲的就是严把企业入驻审核关,这其中不仅包括对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产品市场前景的评审,还包含对企业创业团队及管理者素质的评审。在对每家企业进行进驻审核工作时,他们都要与企业主要领办人和企业骨干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企业明确提出3年的发展目标。在我和中心办公室刘颖主任的交谈过程中了解到,2003年申请进驻国际创业中心的企业有310家,最后仅优选了34家,2004提出进驻申请的企业有220家,最后也只批准引进了17家。通过数据不难发现,创业中心企业严把进驻质量关,做到了优中选优。

3、注重企业培训,全方位开展创业辅导。国际创业中心自成立以来,非常注重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培育。他们常年坚持逐一为企业提供专家咨询,充分利用能整合到的一切资源,帮助企业在市场拓展、发展战略制定、内部机制设计、新项目技术开发、资本动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创业咨询与辅导,帮助企业尽快成长。正如山洪主任说的那样,创业中心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对于企业提出的问题,只要创业中心能解决的,绝不耽误。同时,他们还十分重视企业培训工作,在充分了解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税务、专利及知识产权保护、商业计划编写、人力资源、基金项目申请、风险投资知识介绍等各类讲座和培训,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除此之外,他们从今年开始还全面实施了企业个性化诊断服务,为所有企业建立企业发展档案,对入驻企业进行全面的企业发展咨询服务。这次学习期间,我也先后参加了创业大赛、人力资源、风险投资知识介绍等各类讲座和培训。对所学的知识有了系统的掌握和明确的思路。同时,我也和国际创业中心的同仁们一道深入企业搞孵化企业成功案例的素材,通过分析和比较我感觉到成功的企业都有共同之处。他们根据行业的特点,准确定位,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道路。那就是:超凡的经营理念、完善的管理制度、卓越的科技产品和优秀的团队精神。

4、将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作为重点工作。在国际创业中心的各项服务中,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始终是工作的重点,目前国际创业中心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渠道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一是高新区的中小企业担保资金。对那些技术比较先进、团队人员素质较高、经综合考核为合格的企业,通过高新区的担保中心帮助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二是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自科技部1999年正式启动该项基金以来,他们一直对这项工作倾注了大量精力。对所有申报企业都提供免费咨询辅导,帮助企业确定申报重点。几年来,中心先后有36家企业累计获得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无偿资助1560万元,占天津市无偿资助总额的60%,同时提供地方配套资金近期5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受孵企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创新基金小额资助上,去年和今年都用足了270万元的资助额度,是国内仅有的几家足额使用小额资助的试点单位之一;三是多渠道地吸引民间资本进行融资。国际创业中心在孵企业清华德仁是一家环保企业,在发展中急需资金,经过创业中心的帮助,企业从清华大学融资1000万元,创业中心还帮助中力防雷公司通过风险投资公司融资400万元,帮助瑞普公司获得外商投资1500万元等。国际创业中心山洪主任认为,风险投融资体系的建立是国际创业中心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支撑体之一。不夸张地说,它们是创业中心高科技企业迅速发展的推动力和培育高科技巨人的摇篮。他认为,没有风险投融资体系,就没有今天国际创业中心众多科技企业从小到大,由贫至富、由弱到强的辉煌。

5、注重企业创业文化的培育,激发创业者的创业激情。国际创业中心非常重视构建创业文化,他们不仅帮助企业培育企业文化,而且自身也注重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我感到这是能给企业提供优势服务的根本因素。他们提倡互相帮助、相互配合的工作作风,并共同创造了和谐、宽松的创业氛围。中心的每位员工都能先从自身做起,高标准地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正如山洪主任所说,“创业中心的人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专家,但是我们可以整合社会上一切可能整合到的资源来为企业服务,这是孵化器最重要的优势。同时,国际创业中心还想方设法通过培训、沙龙、座谈、演讲等形式不断激发企业家的创业激情。我认为唤起创业者的创业激情,激发创业者潜在的精神动力,也是创业中心比较独到的工作职责。在我深入走访企业,和企业家面对面交谈,我理解了“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句话的含义,尤其对于企业家来讲,激情不仅激发了他自身的潜能,同时又将其传递、感染给了广大企业员工,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团队效应,使得企业能够蓬勃发展。前不久,国际创业中心组织了“创业杯”羽毛球大赛,大赛丰富了国际创业中心进驻企业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倡导了健康向上的创业文化,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受到了企业的积极和参与。我也作为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其中,并在科技导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8月18日,是天津国际创业中心成立六周年纪念日,国际创业中心举办了隆重而热烈的联谊活动,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市各有关单位的领导均到会祝贺。我作为***开发区的代表也即兴表演了节目,并带回了影像资料,以供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参考、借鉴。

二、天津国际创业中心的经验对我们孵化工作的启示 三个月的学习和实践使我受益匪浅,也感受颇深。连日来,我认真总结了天津国际创业中心的成功经验,并与我们现今的工作进行了对比,我感觉天津国际创业中心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后深入开展孵化工作颇具指导意义。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要准确定位,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我们和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虽然在地理位置和创新资源等方面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但是我们具有相同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我们自身的优势,做大做强我们的优势产业,将前一段时间我们开展的“增强自身素质,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活动不断推向深入,把天津国际创业中心好的经验做法和消化吸收,为入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将我们开发区的科技服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2、对区内高科技项目予以筛选,对于科技含量高、项目发展潜力大的公司进行重点孵化和培养 现在我们开发区已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项目已经立项,正待开工,如那瑞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宝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神达药械公司、生态菌生物工程公司、鑫源泰大口径螺旋焊钢管机组生产线技改项目等。这些高科技项目是开发区未来发展的生力军,更应该让企业自身明确发展目标,做到优质服务给予企业实实在在的支持,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3、充分利用创新基金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 结合***的发展特点,我认为走创新基金的融资之路是最佳的选择。天津国际创业中心在这方面切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始终保持了较高的申报成功率。我们应该借鉴天津的做法,多多参加科技部、省科技厅的申报培训,进一步熟悉申报流程,掌握申报技巧,把握申报的重点环节。同时聘请相关知名专家、学者辅导企业申报。

4、注重企业创业文化的培养 在这次学习交流中,我深深地被天津国际创业中心为在孵企业培育文化的氛围所感染,深刻感受到我们应当在这方面加强,通过定期举办企业家沙龙,座谈、培训等活动,不断激发企业家的创业激情。来增强企业家对园区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5、加强企业培训 目前这是我们工作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加强。比如在我参加完创业大赛和风险投资讲座后,我就对企业融资的理念及如何编写商业计划有了深刻了解。通过多方咨询,还找到了为企业解决融资的中介机构。这是件具有前瞻性的事情,让企业清楚的认识了帮助企业融资的“娘家人”。会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全区科技型企业的融资能力。

三、天津的经验对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启发

学习归来我清醒地认识到,与天津同行相比,我们的科技工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能实实在在的找出诸多差距。这种紧迫感理应成为我们务实、创新、迎头赶上的动力。对于如何切实改进我区的科技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我有如下一些建议:

1、运用创新服务理念,开拓服务功能 对全区科技型企业开展个性化服务。促进企业技术上的完善,拓宽融资渠道,帮助其找到具体的市场切入点,制定出合理的商业模式。在经过产业调研的基础上为企业实施“三个引进”:一是引进能与现有产业快速对接的高新技术项目;二是引进企业界所需的高科技人才;三是引进包括科研所、大专院校、风险投资及科技中介等机构,加速企业发展。

2、加强企业包装,积极申报各类项目 围绕区内主导产业的发展,选择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优势项目,瞄准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如国家863计划、火炬计划、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在项目筛选、申报材料编制上给予帮助,力争在扶持资金上获得新突破。有计划的对区内重点产业如医药制造、玻璃等进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申请培训和其他项目申报培训,邀请天津国际创业中心的同行定期为企业进行辅导,通过抓培训,抓服务引导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提高申报的成功率。

3、创新发展,完善孵化服务体系 “创业中心”新园区有4000多平方的研发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全***最好的科技研发基地。我们要依托研发中心,加大科技项目的、招商力度。同时,继续完善现有孵化软、硬环境,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利用强大的社会共享资源网络体系,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人才引进、管理提升、市场开拓及项目培训等深层次服务,协助企业尽快丰满羽翼,成为市场竞争的赢家。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就是可以将企业比作一架飞机的机壳,那么优质高效的科创服务体系和以风险投资为代表的发达的融资体系就为这个机身装上了两翼和引擎,同时还为这架已具备起飞能力的飞机铺设了跑道,培养了胜任的飞行员。从天津国际创业中心同行的实践中我体会到,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不仅需要致力于引进并栽活那些能够风雨、结硕果的大树,也同样应重视为那些勇于弄潮的、质地优良的、根繁苗壮的幼株提供茁壮成长的温床。

赴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考察学习的总结报告

本文《赴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考察学习的总结报告调研报告》来自中国教育文摘,查看更多与相关文章请到http://www.eduZhai.net。

2.产业园区考察报告 篇二

一、德国物流园区发展概况

德方专家把物流园区 (Logistik Park, 简称LP) 和货运中心 (Guterverkehrszentren, 简称GVZ) 看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物流园区的服务对象是某一行业或企业, 具有专业性和特定性;而货运中心服务的客户是所有的企业, 具有通用性和社会性。按照我们的思维习惯, 也为了表述的方便, 本文把这两个概念统称为物流园区。

(一) 德国物流园区发展历程

德国是物流发展最好的欧洲国家, 在物流园区建设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德国的物流园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 到现在全德已有33个物流园区。

1984年, 德国第一个物流园区——不莱梅物流园区建立。1992年, 当时的联邦铁道部和过去东德铁路局合作, 提出了物流园区建设的总体规划。1993年, 德国货运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D G G) (即德国物流园区协会) 在不莱梅成立。1994年, 德国邮政在园区内建立了邮件处理中心, 随后铁路公司也在园区内设立了货运中心。2001年, DGG参与制定了联邦政府交通部对物流园区建设的一些相应法规。2002年, 物流园区的规划并入德国交通网络规划。

(二) 德国物流园区发展模式

在物流园区的建设和经营上, 德国一般采取联邦政府统筹规划, 州、市政府扶持建设, 组建发展公司企业化管理, 入驻企业自主经营的发展模式。德国现有33个物流园区中, 有11个物流园区的公铁联运中转站是德国联邦铁路投资修建的, 政府资助最高可达80%。

州及地方市政府主导前期规划论证及基础设施建设。由当地政府出面, 组织企业、协会与开发商等, 共同开展需求调研及可行性分析。政府与土地拥有者进行谈判, 先期投资购买土地, 完成“熟地”建设, 每平方米前期费用约为120欧元 (含30~40欧元的地价) ;然后, 按照每平方米80欧元的价格卖给物流企业;垫付的价差, 政府通过以后的税收收回。

(三) 德国物流园区功能定位

德国物流园区的建设规模是根据物流需求来确定的。物流需求主要来自当地居民消费需求、生产需求和中转需求三个方面。从德国发现的规律来看, 为满足居民消费的物流需求, 一般50万人口应该有1个物流园区;生产需求和中转需求数据, 可分别从当地生产企业和港口等处取得。如不莱梅50万人口设1个物流园区, 占地1.7平方公里;柏林350万人口, 设3个物流园区。德国许多物流园区的面积都超过200公顷。

德国物流园区选址, 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转运方便;二是交通便利;三是经济合理;四是生态环保。

(四) 德国物流园区管理体制

由入驻企业共同组建非盈利的发展公司 (类似于协会组织) , 负责物流园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发展公司运转所需费用, 政府负担25%, 其余部分由入驻企业分担。

德国货运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对德国货运中心提供服务。其目标是将货运中心在地方和区域等级产生的积极影响转变至国家及欧洲等级。主要服务领域有:促进货运中心之间的多式联运, 组织货运中心的业务合作;制定货运中心的服务标准, 主持货运中心的考核评价;承接全国与国际研究和咨询项目, 推动货运中心可持续发展;参与欧洲货运中心协会的工作, 扩展欧洲及全世界物流平台。

(五) 德国物流园区的绿色环保措施

运输方面的节能环保措施。运营车辆必须符合环保要求, 使用节能环保设备, 政府给予补贴;对驾驶员进行节能驾驶培训, 经过培训可以节油10~20%, 节约成本的一半奖励司机;运用信息化手段, 优化运输组织, 对不同物流企业的货物重新组合, 增加满载, 减少空驶;对多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 超过3 0 0公里运距, 就要考虑铁路或水运;采用甩挂运输, 用四个拖车就可以完成100多个集装箱的移动工作;大量使用带支架的桥式集装箱, 移动时收起支架拖走, 到位后放下支架可当临时仓库, 减少了多次搬倒;在公路集装箱运输中, 大量使用中置轴挂车列车, 一台拖车可同时牵引两个集装箱或两个汽车商品车挂车, 运输效率成倍提高, 碳排放量显著减少。

物流园区的节能环保措施。建设物流园区必须按照1∶1的比例, 在园区外购买绿地, 园区内还要留出25~30%的绿地。绿地不仅是景观, 而且充当吸纳雨水的作用, 使雨水能够渗入地下。利用仓库屋顶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 所发电力进入统一电网。我们在奥格斯堡一家物流企业了解到, 企业入网电价高于用电价格。这家企业100万欧元的发电设备, 利用发电和用电价差, 大约10年可收回投资。

德国的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到2020年, 在保证物流量直线上升的同时, 温室气体排放要比1990年降低40%, 高于欧盟设定的指标。目前, 德国的大货车普遍适用欧Ⅳ排放标准, 开始研究是否采用欧Ⅴ、欧Ⅵ标准。有8个实验区正在研究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为汽车充电。园区的规划建设, 执行噪声控制标准, 并注重风景视觉效果。

(六) 德国物流园区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贡献

物流园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近年来, 物流业是德国增长最快的产业, 增速超过了G D P的增长, 排在汽车产业、医药健康产业之后, 超过机械制造业位列第三。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和高效运行的物流园区, 带动了海运业特别是集装箱运量的增长。物流业不仅增加了当地税收, 减轻了政府负担, 而且帮助生产企业和贸易企业优化物流系统, 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协同效应。

物流园区对社会的贡献。有资料显示, 不少于1200家企业在物流园区设立了办事机构, 提供了40000多个就业岗位。

二、德国物流园区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虽然中德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自然环境、资源秉赋、经济体制不尽相同, 物流发展模式也有很大区别, 但德国物流园区的发展经验, 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

(一) 物流园区的设立要以需求为基础

物流是生产性服务业。物流园区一定要以需求为基础, 以产业为依托。我们参观的勒沃库森化工物流园区占地11平方公里, 70多家公司的100个生产车间及研发机构分布在三个厂区, 来自50多个国家的45000名员工在这里工作。我们在另外一个城市, 还参观了一家与工业园区配套的物流园区。上世纪90年代初期规划80公顷土地, 到现在只开发出24公顷, 主人指给我们看的还是白纸上的蓝图和绿色的田野。这家园区独家ONLY

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是缺乏足够的有效物流需求量。通过对比分析, 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 物流需求的规模、结构、特点, 是物流园区设立的重要基础和首要条件。离开了对物流需求的分析和把握, 就失去了物流园区建设的基础和条件。中国是这样, 德国是这样, 其他国家也是这样。

(二) 物流园区的运作应贯彻供应链管理理念

德国专家把物流园区看作是供应链的中心环节。通过园区, 实现海港与内陆的连接, 远程运输与城市配送的连接, 生产企业上下游之间的连接, 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的连接, 直至生产者与最终消费者的连接。大企业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把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 物流园区因此成为物流外包的良好载体。由于无缝连接的硬件设施和高效可控的信息系统, 使得精益化物流成为可能, 大大提高了供应链运行的效率。

(三) 物流园区应是多式联运的枢纽

多式联运是德国物流园区的显著特点, 每个园区至少有两种运输方式连接。我们参观的科隆物流园区, 内河、铁路和公路三种运输方式构成了多式联运体系。一部大型吊车, 横跨三条线路, 可以很方便地直接换装。

近年来, 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超常规发展, 特别是线路建设突飞猛进。但相应的节点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节点与线路不配套, 各类节点不连接, 多种运输方式无法实现有效衔接。

(四) 物流园区在绿色环保方面大有作为

物流业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 物流园区在绿色环保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物流园区的多式联运功能, 优化了交通布局, 可以把公路运输转移到铁路或者航运, 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我们应该学习借鉴德国经验, 从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入手, 推动我国绿色物流体系建设。

(五) 物流园区的管理须体现合作协同精神

物流园区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坚持合作协同的精神。奥格斯堡物流园区的占地, 分属三个行政区域管辖, 由三家政府出面组成一个委员会, 统筹协调规划和建设问题。这在我们看来, 这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德国的行业协会在与各有关方面的协调、协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组织行业培训、会议研讨、代表企业与联邦铁路部门沟通, 参加联邦以至于欧洲协会的活动。

(六) 政府应明确在物流园区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德国政府在物流园区发展中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统筹布局。二是规划设计。三是投资赞助。四是营造环境。政府不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 企业按照市场的需要, 依法经营, 照章纳税。

三、对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的建议

12年前, 在深圳出现了第一家叫做“物流基地”的基础设施。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物流园区 (基地) 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2009年国务院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把物流园区列入九大工程之一, 各地掀起了新一轮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的热潮。但总体来看, 我国物流园区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促进我国物流园区健康发展, 参照德国物流园区发展的做法与经验, 我们提出以下关于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的建议。

(一) 从转变发展方式的角度支持物流园区发展

我们要充分认识物流园区的基础性和公益性。物流园区和供电、供水、供气及公交系统一样, 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业创造的价值, 主要体现在产业链的整体优化, 对其他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上。物流条件也是投资环境的有机构成, 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物流业高效有序运作, 同时也会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物流业的发展, 有利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我们要按照《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 构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园区通过产业的空间集聚, 资源的有效整合, 业务的流程优化, 能够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降低物流成本, 减轻能源和环境的压力, 是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枢纽性设施。

建议采取多种措施, 支持物流园区发展。中央政府层面, 应抓紧制定物流园区发展专项规划, 尽快确定全国物流园区的基本布局。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把物流园区纳入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政府应该像投资其他基础设施那样, 支持物流园区建设。物流园区产生的自身效益比较低, 不宜笼统地按照亩均投资、亩均税收等标准设置准入门槛。由于这些项目投资大、回报慢, 不宜收取过高的土地费用, 并要拓宽物流园区建设的投融资渠道。

(二) 研究制定我国物流园区设立的标准和条件

当前, 各地建设物流园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再加上我国土地资源紧缺, 增值预期强烈, 各类企业积极要求参与建设, 物流园区规划占地规模迅速膨胀。如控制不好, 有可能出现盲目投资和圈占土地的问题。

我们建议, 应在做好现有仓储类物流设施 (物流园区、配送中心、货运场站、各种仓库等) 情况调查的基础上, 抓紧建立符合我国国情需要的物流园区设立标准和条件。要明确多么大的需求量, 设立多么大的物流园区;要设置居民消费、生产配套和中转物流量的核算标准;要有多种运输方式衔接配套的硬性规定;要有节能环保的具体要求;把这些标准和条件, 作为规划布局, 批准立项的依据。

(三) 务实构建我国物流园区的考核评价体系

我们建议, 借鉴德国的做法, 结合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特征, 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减少城市交通压力、优化城市布局、促进资源整合、减少环境污染等各项指标, 建立社会化的物流园区评价体系和方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深入开展物流园区综合评价工作, 从行业自律层面强化对物流园区的管理, 引导物流园区健康发展。

(四) 积极推进我国绿色物流园区建设

在绿色物流方面, 我们与德国相比差距较大。全面推进, 困难较大, 但有几项工作可以先做起来。如, 选用节能环保车辆, 加大对企业更换车辆的补贴力度, 限期淘汰老旧汽车;开展驾驶员节油培训, 拿出节约部分奖励驾驶员;加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优化运输组织, 减少空驶浪费;制定桥式集装箱行业标准, 积极推广甩挂运输;允许中置轴挂车列车在高速公路行驶, 提高货车运行效率;研究提出仓库屋顶太阳能发电进入统一电网的可行性, 制定优惠政策, 促使企业自发地生产和使用清洁能源;探讨入驻物流园区的企业通过在国际市场交易碳减排量, 而获得节能减排收入及政府补贴;加强物流园区和企业的绿色物流检查与评价, 运用政策杠杆, 调动企业节能环保的积极性;随着铁路建设进度加快, 客货分线快速推进, 铁路运能紧张问题得以缓解, 要抓紧研究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分流的问题;扩大铁路和水路运量, 发挥公路集疏运与城市配送的功能;加强联运转运设施的规划建设、信息系统的对接和管理体制的协调, 促进多式联运发展。

(五) 加强地区和部门间物流园区的合作与协调

我们建议, 中央政府层面, 应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牵头, 吸收相关部门参加, 制定有关的规划与政策, 加强对物流园区发展的指导、协调和宏观管理。各级各类物流园区应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重要节点城市的物流园区应该纳入全国统一规划。地方政府要服从于全国统一规划, 指定专业职能部门分管物流业及物流园区相关工作。要加强物流园区规划、立项及专项资金投入的后评价工作, 对于改变土地用途, 挪用专项资金的, 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六) 与德国有关方面建立物流园区联系机制

3.52德国物流园区考察报告 篇三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园区专委会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园区专委会代表团于2012年12月6-17日赴德国进行了考察访问。代表团由专委会秘书长辛允和联合会党委办公室主任张祚岭带队,北京空港物流基地、河北迁安钢铁物流产业集聚区、河北邯郸国际陆港有限公司、四川省宏图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攀枝花鑫铁物流有限公司、一汽汽车物流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北京交大等 9个单位15名团员组成。代表团在德期间,实地考察了不莱梅货运村、威廉港及物流园、杜伊斯堡联运码头、科布伦茨货运村、纽伦堡货运村、英格尔施塔特货运村(奥迪汽车物流园)、奥格斯堡货运村,就物流园区的组织、功能、规划、运营等问题与德方进行了深入交流。考察期间,代表团成员注重纪律、认真学习、积极互动,体现出饱满的求知热情和较高的专业水准,顺利完成了考察任务。现将我们考察学习的有关情况和思考,总结归纳如下:

一、德国物流园区的布局与功能

通过考察,我们了解到德国境内有35家物流园区(德国称货运村Freight Village),构成了一个紧密连接的货运村网络。社会物流活动主要集中在这些物流园区之间和物流园区内部进行,呈现出高度的组织化、集聚化和集约化特征。

代表团实地考察的7家物流园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的已经运行多年,有的尚处于建设或规划阶段,但其功能与布局上均体现出“紧凑、集聚、绿色、协同”的理念。

1.集聚效应。在德国基本上一个城市或经济区域只设立一家综合性的物流园区,集聚效应明显。如德国最大的物流园区——不莱梅货运村1987年初始运营时只有5家物流企业,如今已经集聚了190多家物流企业,并吸引了50多家生产型企业在周边进驻。园区就业人数多达8000人,占不莱梅市总人口的1.6%。作为港口“延伸的手臂”,不莱梅港70%的货物要通过不莱梅货运村集散。同时不莱梅货运村也定位为不莱梅市的专属物流功能区,承担着本地区物流集中投资、集约运营、集聚发展的职能。与不莱梅货运村并列第一的纽伦堡货运村总面积3.4平方公里,集聚了250多家企业进驻,园区就业人数在6000人左右,集聚效应也非常明显。

2.功能定位。除了配套某一产业的专业性物流园区外,德国的物流园区大多定位为综合性的,在有限的建设面积上实现物流功能多样化是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理念。德国的物流园区主要功能有:(1)多式联运功能(Intermodality)。多式联运是德国物流园区最显著的一个功能。他们强调至少有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选址尽量处于公路、铁路、水路运输的交叉点上,以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在运输方式上350公里以内侧重于公路运输,更长距离适用于铁路运输,大宗货物则倾向于内河运输。物流园区多建有完备的吊装、转运等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此类设施如铁路吊装设施政府有一定的财政补贴,但要求提供完全开放的公共服务,不得具有排他性。

物流园区提供发达的多式联运服务。如不莱梅货运村具备230,000单位的多式联运装载容量,杜伊斯堡联运码头除经营铁水联运、公铁联运外,还提供一种名为“移动的公路”业务—大货车直接上铁路运输,到中转站后大货车再上公路到最终目的地,以适应阿尔卑斯山区公路运输困难的状况。

图表 ”移动的公路"联运业务(2)集货(Consolidation)和转运(Cross docking)功能。德国物流园区内部和物流园区之间的物流作业呈现出高度的组织化和协同化,从而使物流集聚的优势直接转化为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碳排放的减少。园区的集货功能提高了单车装载率,减少了运输车次,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为了提高集货运输的效率,德国正在探讨一个“超级卡车”项目,通过加大加挂卡车车厢,进一步提高长途运输的装载量,降低成本。物流园区还发挥着区域间物流节点和区域内分拨中心的作用,通过地区之间的转运和运输方式的转换,变“多点多头”之间跨区域的运输为“园区到园区”之间的跨区域运输,进一步提高了物流过程的规模化和共同化。园区内普遍配置桥式集装箱和甩挂运输设施,转运系统高效便捷,成本优势明显。

(3)城市物流功能。德国物流园区在规划时十分注重城市物流功能的定位,旨在将配送系统和物流作业从人口密集的城区分离出来,集中在物流园区集散,以降低城市交通总量,减少碳排放和噪音污染,并实现24小时作业,物流园区与城市之间通过小型货车实现物流配送。

3.公共服务。德国物流园区一般设立发展公司为进驻企业组织公共服务。基本的公共服务包括场地出租、多式联运和转运节点、物流基础设施使用等,另外组织进驻洗车、加油、餐厅等服务站为物流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物流园区非常注重园区内企业的协同合作,如组织进驻企业集中采购设备、燃油、保险等,组织进驻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以降低单位成本。

4.网络联盟。德国物流园区网络化特征明显。所有货运村都是DGG(德国物流园区协会)的成员,各货运村在DGG的协调下统一标准、协同运作。德国前20大物流公司如DHL、德迅、辛克等均在各货运村投资,依托物流园区形成自身的网络。实力较弱的物流企业无力在各园区投资的组建联盟进驻物流园区,实行跨园区之间的业务协同。如Cargoline联盟由80家物流企业组成,各企业将联盟成员在各园区投资作为共享资源,按照议定的内部交易规则协作。依托各物流园区实行网络化的运作,也使各货运村之间形成一个紧密连接的整体。

二、德国物流园区的开发模式

德国物流园区的开发周期很长,从可研、立项、规划、建设大多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一个项目需要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乃至居民委员会的层层审批,一届政府很难完成。如我们参观的威廉港12年前开始规划,2012年8月才投入运营,其规划的邻港物流园预计需用7年时间进行开发。速度和效率显然不能与我国相比,但与我们相似的一点是,德国物流园区开发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通常发挥主导作用。一般在政府层面成立一个管理委员会(也叫咨询委员会或计划委员会,由政府代表、专家组成),负责征地、规划等行政层面的工作以及项目的监督实施。同时成立一个政府控股或参股的发展公司(参股方有物流公司或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商),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招商和运营管理。两个组织相对独立,各有分工、并行运作,以保障项目的可控进行。如奥格斯堡货运村是巴伐利亚州Augsburg、Gersthpfen、Neusab三市联合开发的物流园区,在开发过程中也采取了这种分层模式。

Planning Council(计划委员会):由三市代表组成委员会,统一协调三个行政区,负责整体规划、土地分摊、征地、公共市政设施、园区土地开发以及相关的法律事务。

GVZ Development GmbH(货运村发展公司):三市作为股东成立董事会,负责组织项目的可研、购地、招商等工作。

计划委员会将征用土地转售给发展公司,发展公司将园区土地分块出售给进驻企业,两个机构的财政目标是实现收支平衡,不存在土地投机的问题,园区开发完成后两机构解散,园区纳入市政管理。

三、德国的物流园区与产业的协同

物流园区与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呈现出紧密的协同和共赢关系。如英格尔施塔特市是奥迪汽车总部所在地,英格尔施塔特货运村也是我们此行参观的唯一一家与汽车产业相配套的专业型物流园区。英格尔施塔特市人口12.5万人,而在奥迪工作的员工就达3.5万人,当年奥迪一条A3的生产线计划迁至东欧地区,这将导致英格尔施塔特市3000-4000人失业。为了留驻奥迪的生产线,英格尔施塔特承诺改善奥迪的生产环境,设立一家与之配套的汽车物流园区,并在一年时间内完成,英格尔施塔特货运村由此建成。目前,园区总面积83公顷,建设面积265万平方米,吸引了35家企业为奥迪服务。

1.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园区建成后不仅留住了奥迪的生产线,园区本身又吸纳就业人数3100多人,每年创造2亿欧元的税收。英格尔施塔特市成为德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当地人戏称“这个城市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人失业”。

2.有效优化了奥迪的物流流程,提升了奥迪按订单生产的能力。上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汽车业个性化需求兴起,客观上要求汽车生产商改变大批量生产的模式,适应按订单生产的模式,这对传统的产前物流与供应体系提出了挑战。物流园区建成了后,将奥迪过去分散在各地的配套厂、服务商集聚到一起,由多点多环节对奥迪的供应模式升级为由园区对奥迪的单点供应模式,所有原料和部件由物流园区通过专用车辆为奥迪配送。从而大大简化了供应链流程,提高了供应链响应速度,增强了奥迪按订单生产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图表 园区建成前后的两种供应链模式

3.显著提高了物流企业的增值服务水平。园区物流企业增值服务的延伸是与奥迪汽车生产流程的改造同步进行的,总的方向是缩短生产线,扩大外包的比重。当前,奥迪汽车除了最后的组装环节在自己厂内完成外,产前环节均外包给园区内的物流商。物流服务范围包括零部件采购、集货、冲压成型等预加工、预组装、配件供应排序、JIT配送等,甚至奥迪的最后组装环节都可以进一步外包给物流商,而将自己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设计、研发和销售领域。

从英格尔施塔特货运村的物流增值服务来看,实际上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界限已经被打破,物流园区成了奥迪汽车的预生产车间。随着物流商增值服务的延伸,其盈利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据德方统计,传统的物流业务利润率只有3-5%,而物流增值服务利润率可以达到12-15%。德国物流业之所以能继汽车和医药产业之后成为第三大产业,与其较高的增值服务水平有直接关系。

四、德国物流园区协会的工作机制

为了促进中物联物流园区专委会的工作,代表团特意请德方介绍了德国货运村(物流园区)协会的情况。德国货运村协会简称DGG,是欧洲货运村协会——名为欧洲平台(Europlatforms)的成员,主要协调德国各货运村开展服务。其主要职能: 1.代表货运村团体协调政策事务,参与政府的相关规划和课题,如德国交通部的5年交通规划等。

2.货运村标准和排名工作。对园区的排名每4年一次,比较具有权威性,已经获得欧盟的认可。

排名的主要指标有使用面积、吞吐量、园区发展公司的服务水平和环保指标。环保指标包括能源消耗量、使用能源结构、节能技术应用、长期节能战略和实施情况。在2012年最新排名中更加注重环保指标,不莱梅货运村和纽伦堡货运村经综合评价,并列第一。

3.协调各货运村合作,提供相关支持。通过不断地和各货运村交流,发现需求,提供相关咨询服务,承接一些园区的规划项目。

4.在欧盟和全球范围内作物流园区概念的整体性营销和推广,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五、几点思考

1.物流园区应依托于产业,服务于经济。在德国,我们看到了物流园区与周边产业的协同,与区域经济的互动,这是物流园区的立足之本。没有产业支撑,物流园区就如空中楼阁,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同时作为一种公共基础设施,物流园区又能起到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二者互为条件,密不可分。我国一些物流园区对这种市场依存关系考虑不足,园区规划不能和产业规划相衔接,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匹配,有的甚至单纯以“圈地”为目的,不仅不能实现园区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这样的教训是需要深刻总结的。依托于产业,服务于经济才是我国物流园区应走的健康道路。

2.物流园区发展有赖于物流企业的集聚。物流企业的有效集聚是物流园区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只有作到物流企业的集聚,才能实现物流设施的集约化和物流运作的共同化,园区的规模效应、协同效应和聚合效应才能发挥出来。所以物流企业的聚集是物流园区在开发运作阶段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德国的物流园区在招商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均衡化”,尽量避免在园区中出现一家独大的物流企业,倾向于将园区面积分配给尽量多的不同单位,以提高园区的集聚度和社会属性。反观我国一些物流园区硬件条件虽好,但在招商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外资、轻内资”、“重明星企业,轻草根企业”等问题,有的投资门槛要求过高,中小企业难以进驻,有的在土地、税收政策方面不同单位不同对待,在软环境上不能为物流企业集聚创造有利条件,以至于空置率高,难以出现以“聚”兴园、繁荣发展的局面。在“聚”这个问题上,我国物流园区还需要作更多反思,更多努力。

3.应该注重物流园区的多式联运功能。德国的物流园区园区选址尽量位于“水、铁、公”运输交汇点,铁路线可以直达库内,强调至少拥有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这是与我国的园区现状最大的不同之处。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的多式联运发展严重滞后,各部门的园区规划自成体系、难以衔接,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园区比例很小,即使拥有联运设施的一些运输枢纽型园区,由于体制和机制原因联运业务也举步唯艰,在联运技术、设施的应用上与德国相比差距更大。一体化的多式联运是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我国物流园区正日益成为社会物流活动的集聚地,而这种联运功能的缺失无疑是个硬伤,也将给我国未来物流体系的健康发展带来隐患,需要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

4.政府和协会应该发挥应有作用。在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中,德国地方政府发挥着合理作用,虽然物流园区的论证规划周期较长,但避免了盲目建设和资源浪费。我国的物流园区近年来发展很快,但园区定位不准、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问题本身就出在地方政府身上。鉴于物流园区的公共属性和社会服务功能,政府必须发挥物流园区发展的主导作用,但要加强科学规划、正确引导、统筹管理、规范运作,进一步完善“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开发模式。同时,协会组织的作用需要重视。我们看到德国物流园区协会在园区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合作、交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协会的工作注重实际,不拘一格,注重解决行业的实际问题和成员单位的实际需求,解决了许多政府不宜解决、企业无法解决的问题,其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中物联物流园区专业委员会作为我国物流园区界的专业性组织经民政部批准去年四月正式成立,各项工作相继展开、不断深入,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将进一步发挥物流园区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功能,与政府、企业携手共同推进我国物流园区的健康发展。

(物流园区专委会秘书长

4.产业园区考察报告 篇四

2011年4月21日,民盟城桥教育支部联合民进大中专支部,组织支部全体成员赴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考察调研。

上海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公司由崇明资产经营公司、长兴资产经营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前卫实业总公司共同出资组成,注册资金10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718公顷。园区作为长兴海洋装备岛建设的重要载体与长兴岛未来发展的核心,按照基础设施建设与项目落地齐头并进的工作原则,积极启动各项建设工作,努力引进实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企业入驻,经过四年发展,园区各项工作已经初具规模,已初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船舶及海洋工程配套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综合配套区等四个功能布局区域。目前已有16家企业入驻园区,且多为生产性实体企业,其中4家已竣工投产。

全体成员饶有兴趣地参观了长兴公共货运码头,察看了正在施工中的工地,观看了园区专题视频,听取了公司负责人的深入介绍,还就园区功能定位以及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等感兴趣的问题同园区领导进行交流。园区党工委书记、董事长周文忠专程接待并作了详细介绍,园区纪委书记兼办公室主任顾奔全程陪同,县政协常委、民盟县委副主委施惠聪参加考察调研活动。

5.产业园区考察报告 篇五

四川省和重庆市工业园区是中西部园区的典型代表,这些年,以多重经济模式提振园区,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为了学习四川省和重庆市工业园区在规划建设、服务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开拓思路,探讨合作,积极推动我省各园区实现新的突破,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安排

日至

日赴四川省和重庆市璧山工业园区、曙光都市工业园区、宜家厨

业有限公司、曙光恒升珠宝加工厂、成阿工业园、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明星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乐山工业园、乐山希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工业企业及工业园区进行考察交流。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并亲眼目睹了山城地区经济发展的惊人速度,更切身感悟到了他们的成功之举、真谛经验和实干精神。整个考察活动是一堂生动、实际、深刻的开放课、发展课,全体同志在思想上都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撼,责任感、压力感和危机感空前增强。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璧山工业园概况

腾笼换鸟焕发园区新活力

过去,建筑建材、机械制造、皮革皮鞋,曾是璧山工业的三大支柱产业。而如今,“老三样”全部换成了“新三样”: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这一变化过程,也是璧山工业向生态要效益的过程。

这样一个数据最有说服力:2012

年前,对污染企业实行

“零容忍”,璧山主动放弃

亿元的工业产值,如今却换

来了

1000

亿元的低污染、低能耗企业,实现了璧山产业的升级。

目前,璧山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而璧山工业园区也被评为“国家级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和“重庆市园林式工业园区”。随着

平方公里生态园区建设的加速推进,璧山工业园区,不仅是承载梦想的“舞台”,集聚产业的“洼地”,也昭示着璧山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路正畅。

走进璧山工业园区,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却处处鸟语花香;这里,不见连片厂房,却真正“寸土寸金”;这里,既承载着现代工业的脉动,也辉映着现代都市的激情。

如果从空中俯瞰,一条条宽敞笔直的道路,或纵或横,铺展于

平方公里的园区土地上。而“路修到哪里,树就

种到哪里”,在已建成的48

公里道路旁,镶嵌着

万平方

米绿化,园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5。

“我们招商引资的条件,可能是有点苛刻。”璧山工

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璧山本身是资源匮乏型城市,在环境、资源上的承载能力有限,璧山工业园区多年来的招商要求就是环

保、绿色、低碳、低能耗、高产出,对污染企业一律拒绝。

按照璧山招商引资的要求,投入上,每平方公里投资不低于

亿元;产出上,每平方公里要在80

亿元至

120

亿元

之间,未来这个目标将提高到

150

亿元;税收上,每亩不低

万元,今年的目标是

万元。目前璧山大力发展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等产业,相对之前的三大支柱产业,对环境的污染要少,投入产出也更高。对之前污染较严重的产业,如皮革皮鞋,园区则不再提供新用地,不能扩大规模,这也促使其通过提档升级取得发展。

筑巢引凤推动工业园区集聚发展

虽然进驻的条件苛刻,却吸引着更多企业落户璧山,大家看重的,就是璧山良好的生态环境。

台湾的食品龙头企业统一,就是近年入驻璧山工业园区的企业之一。统一在大陆有

个工厂,其中在璧山工厂配备的设备是最先进的。该项目负责人告诉我们,食品企业选址时对环境的要求特别高,他们当初选择到璧山,很大程度上也是被璧山良好的环境所吸引。

除了统一外,重庆本地的知名食品企业将纷纷搬迁至璧山工业园区内。据区工业园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重庆市面上销售的鱼、兔佐料,有

80都是在璧山生产的。

除了对落户产业的筛选外,璧山工业园区在建设发展中也注重绿色和低碳,比如在生态环境上,做到“厂在林中,林在厂中”,同时,完善工业园区的生活配套,在厂区

分钟的步行半径内,建公租房、社区公园等。这样的布局,使得市民和产业工人步行就可以上下班,家门口就有公园。

分钟的生活半径圈内,可以购物、娱乐、休闲,工作效率、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产业与城市在生态园区融合。

正是有了环境的改善,璧山工业的发展才能取得耀眼的成绩。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工业经济呈现出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实现工业总产值

1348.9

亿元,同比增长

44.6。

二、曙光都市工业园概况

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自

2006

月由重庆市政府正式

命名成立以来,经过

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不断总结都市工业中小企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紧紧依托特色工业园区,以“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思想理念为中小企业打造现代工业产业园,以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企业集聚化、后勤服务保障专业化的企业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集建设与服务同步发展的道路,全面推动入驻企业的发展,让中小企业能进来、能发展、能壮大,成为重庆都市工业楼宇建设发展的一面旗帜和标杆,为中国中小企业产业园的建设和创新提供了曙光模式。

坚持土地利用集约化——2006

年以来,曙光已成功开发

建设了A

区北岸国际、B

区港岸国际、C

区海岸国际,E

区两江国际四个园区,D

区海港企业国际城,F

区曙光•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园和

G

区曙光•江南新型产业园已在建设中。七个园区全部开发建设完成后,将集约利用土地

700

余亩,建成150

万平方米的中小企业产业园。为节约城市土地资源、提高城市土地利用价值做出新的探索和贡献。

打造产业企业集聚化——曙光

150

万平方米的中小企业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引进低碳、环保、科技含量高、附加值

高的适应城市发展的中小企业

500

余户,将实现年工业产值

上百亿元,解决就业人员

万人左右,每年为国家创造税收

亿元。

后勤保障服务专业化——曙光都市工业园千方百计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市场、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努力降低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信用意识和信用能力,切实解决中小企业成长中所需的资

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问题。重庆曙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

平台以八大服务中心作为支撑,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化服

务。十大服务中心也成为曙光最具特色、最具竞争力和品牌

价值的“软实力”。

物业管理服务中心:为园区提供安保、消防、保洁、水、电、气等各种维持企业正常生产工作秩序的服务工作。

金融财务服务中心:建立园区金融超市,有效解决入园

企业流动资金短缺、融资难、发展受限等问题,为企业自身孵化壮大提供资金方面的保障服务。

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发挥政府“助手”作用,协助政府

相关部门,帮助入园企业办理登记、年检等工商行政事务手续,为入驻企业提供简便、快捷、有效的政务服务。

后勤保障服务中心:建立园区员工食堂、员工电子阅览

室、员工文化娱乐中心、园区超市、园区药房、员工理发店

等设施,解决企业员工的衣食住行问题,让企业专注生产加快发展速度。

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联合当地政府社区,依据入驻企业的需求,开展专场招聘、专业培训等活动,解决入驻企业招

工难、用工难的问题,促进企业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为企

业加快发展储备人才。

“三确保”联合服务中心:建立园区“三确保”联合工

作队,专人负责、任务明确、工作落实,确保园区企业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环保达标。

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中心: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来园区办讲座,围绕企业发展的主题和难题答疑解惑,帮助中小企业家更新观念,拓展思维空间,科学规划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法律服务中心:由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管委会和鼎圣律师事务所联合打造,为入驻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当好法律顾问,举办法律知识讲座,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出现的日常基础法律问题和帮助企业学法、懂法、用法。合法经营、合法维护企业和员工的正当权益,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物流运输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商贸物流配送货物服

务,有效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了企业物流速度,加快

了企业的资金周转。

企业投诉服务中心:对客户的意见及时处理并及时向客户反馈处理意见和结果。

曙光都市工业园作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重庆市优秀民营企业以及全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十佳工业园和重庆市中

小企业发展最佳园区,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将继续坚持“三

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理念、坚守“三化”(土

地利用集约化、产业企业集群化、后勤服务保障专业化)方

针,发挥“三手”(政府助手、企业帮手、经济发展推手)

作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致力于建设更多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园,为推动中小企业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适应新的时代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三、成阿工业园概况

成阿工业区位于金堂县淮口镇。淮口镇位于成都市区以东

公里,县城以南

公里的县域中部,辐射面积

方公里,总人口

8.2

万人,是国家级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成阿工业区是根据国务院灾后重建相关精神,由成都市

与阿坝州合作打造的灾后重建项目,也是全国唯一的地震灾后异地产业重建园区,由国务院李克强副总理亲批,未来将建设成为国家级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

平方公里,已被列入四川省培育重点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

名单。园区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同步推进的发展理念,集两地之智、举两地之力谋合作、促发展,奋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园区、承接东西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灾后产业重建示范园区。到

2013

年园区基本建成,将实现工业总产值

300

亿元,工业增加值

亿元,在“十

二五”末,园区将建设成为

500

亿产业园区,成为成渝经济区新的增长级。

目前,园区已引进杭州士兰西部半导体生产基地、德尔集团四川营销总部及环保材料生产基地、广州兴华玻璃工业有限公司特种玻璃生产等

余个项目,总投资

131

亿元,其中上亿元项目

个。共引入节能环保项目

个,占引入

总数的75。园区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路网建设全

面提速。园区内成阿大道、广东路、江西路

条主干道已建

成,通车里程达

15.3

公里;在建道路里程

公里;拟建道

条,总长度

公里,近期将启动建设。园区供气供电、给水排水等配套工程正抓紧建设,确保在今年

月底全面形成承载能力。

四、乐山国家高新区概况

乐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乐山市中心城区大

渡河南岸,前身为成立于

1992

年的省级经济开发区,1996

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乐山高新区,2012

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高新区。乐山高新区联动峨眉硅材料产业园、市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五通桥循环经济产业园,实行“一区三园”的共同发展模式,代管市中区车子、安谷两个乡镇。

区内形成“3+1”(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4

年,“一区三园”入驻企业

453

家,其中,规上企业

家,高新技术企业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502.7

亿元,工业增加值

150.7

亿元。

乐山高新区始终坚持“特色立区”,已形成“3+1”(光伏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园区是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硅材料开发与副产物利用产业化基地、四川省“51025”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园区、“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四川省劳动关系和谐园区”,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多晶硅材料产业基地及光伏产业园。乐山高新区现发展成为区位优势明、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发展环境优良的四川西南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地。

区位优势明显:乐山高新区是乐山“两航、五铁、十高

速”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距成都和双流机场

时、乐山大佛

分钟、峨眉山

分钟车程。园区对岸大件码头可直通长江沿岸各港口,在建中的新乐山港年吞吐量可达

5000

万吨,100

万标箱。乐山、沙湾、峨眉

个火车站均

在25

公里的半径范围内,通过成绵乐城际列车,乐山到成都仅需要

分钟。

基础设施完善:区内路水、电、气、通讯、光纤、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完备。初步形成迎宾大道、乐高大道、建业大道、茶山路、临江北路等为主的“三纵三横”主干道交通路网,区内建成道路总长

20.64

公里;区内日供水能力达

万吨;三座变电站实行双回路供电,日供电能力

万千瓦;

日供气能力

万立方;无线网络已全面覆盖;区内有污水

处理厂一座,现日处理量为

万吨(一期),完全建成后将

达到

万吨/日的处理量。

发展环境优良:乐山高新区始终坚持以服务为“第一要务”,在创建优良经济发展软环境上下功夫,充分利用自身的体制优势,依托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从项目备案、工商登记、土地出让、规划建设、房产登记,向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打造发展一流软环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做到让企业少跑路、不跑路。

政策保障坚实:乐山高新区工业用地基准价按

16.8

万/

亩供给,园区企业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按

15的征收;区内新建符合国家鼓励类产业,投资强度达到

280

万元/亩以上的生产型企业,免收城市建设费、水土保持防治费等行政性和事业性收费;为拓宽招商引资信息渠道,搭建招商引资中介平台,对为高新区招商引资的单位、机构和个人实施一定奖励;同时针对入驻园区的重大的产业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

办的方式予以特殊优惠。同时园区成立了规模为

5000

万元的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乐山高新区将围绕“特色科技园区、临港生态新城”总

体定位和千亿园区目标,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线,以全

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项目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三大战略,力争尽快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收入占

60以上,国家高新技术

企业占全市

80以上;建设成为乐山科技创新驱动引领区和产城一体化生态城市新区,全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

展示范区,西部国家高新区改革创新试验区。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两地的迅猛崛起,除了得益于自身的区位优势和文化底蕴外,根本的是他们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关键是走出

了一条既符合客观规律又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这些地方有很多前瞻性的探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解放思想,建立机制,打造生态宜居园区。

始终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以思想的大

解放推动经济的大发展。所到四川省和重庆市各园区经济之所以实现快速发展,核心是他们的思想实现了真解放、观念实现了真更新。从他们介绍情况看不论是确定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重点还是制定政策、建立工作机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具有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可以说他们已经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整个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具体行动中。璧山工业园宁愿丢掉

个亿的工业产值,如今却换来了

1000

亿元的低污染、低能

耗企业,很多地区只看眼前的利益,但璧山一开始就提出要建设园林式的宜居园区,着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惯例和市场机制的园区并把招商的重点放在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型项目上,俗话说:“筑金窝引凤凰,筑茅草窝引鹌鹑”,正是有了一流的开发观念,才有了园区开发的一流举措和超常规的发展速度。

(二)发挥优势,准确定位,确定长远发展思路。

工业园的建设目标,不仅要具有地方特色,还要切合实际和市场机制的园区发展模式。我们广(韶)创新示范园是像曙光都市园区那样紧紧依托特色工业园区,以“生产、生活、生态”

三位一体的思想理念打造现代创新示范园,以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企业集聚化、后勤服务保障专业化的企业工作思路,走民营园区道路;还是像成阿工业园那样走合作模式,广

(韶)创新示范园可以与广州开发区合作,结合时代背景,园区未来产业发展目标和孵化器发展战略思考,“互联网+

现在农业”、“健康产业”、“高端服务业”是园区产业选择的方向,将互联网在农产销售、农资供应、技术指导、金融服务等方面;互联网结合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等方面做大做强。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新形势下,园区要深入了解产业转移的特

点,认真遵循产业转移的规律,切实发挥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彻底消除阻碍产业转移的瓶颈性制约因素,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市场运作,滚动开发,把握经济发展规律。

根据市

场运作,做好我们的园区开发工作,明确提出把市场开拓做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当前技术竞争、实力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强调引进的高新企业和原发机构必须在市场营销的顶层设计、策划上要有比别人更新的方法和能力,形成上下贯通的机制;要有勤于学习的意识和精神,做到勤于思考,面对新常态下市场的多元性要认真思考如何抓住机会,自身应当做什么和如何去做,要具备运作新市场条件下各类项目的思路、方法、能力,在此基础上清晰处理好机会与战略的关系,把握机会不断培育、孵化出高效益的产品,形成更好的战略布局。要像成阿工业园那样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经济是他们又一成功经验。

(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推动经济跨越发展。

实现跨

跃式发展,必须善于认识机遇、抢抓机遇必须具有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四川、重庆等地在园区开发起步初期都经

历过土地征用难、拆迁难、群众上访等问题,但他们视困难

为机遇认定目标永不言弃。如璧山工业园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实施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区域环境。十几年来先后投入

多亿元资金,用于交通、电讯、供水、能源等

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区内主次干道线

200

多公里、均为混凝土路面,璧青一级公路和璧南河纵贯全境,渝遂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穿越而过,已建成的璧山--大学城隧道将园区与大学城连为一体,交通十分便捷。并做到集中供热供气,园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5,饮用水达到国家二级水标准。20

分钟的生活半径圈内,可以购物、娱乐、休闲、教育、医疗,工作效率、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产业与城市在生态园区融合。

三、几点启示

参加考察的同志一致认识与四川、重庆等地相比从表层上看是数字、指标的差距,实质上是人的差距,是思想观念、政策环境和实干精神上的差距。四川等地善于运用先进的模式和理念发展经济其思维境界、知识结构、工作思路、办事效率、言谈举止无不体现出开放、超前、文明、精干的综合品位。通过考察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敢于突破,大胆创新,创造产业发展奇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解放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曾多次到先进地区学习,实际早已看到并不断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但几年过来与先进地区差距却越来越大,根本的是我们的思想没有真正解放,没有完全体现在行动上,影响了发展的速度,必须再次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层层找问题、见行动。四川、重庆考察告诉我们前几年璧山只是低水平、低总量上的增长,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谈不上“超常规、跨越式”。当前,璧山从一个县城升格为国家高新开发区,发展势头良好,正处在一个大追赶和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为我县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就一定要在思想观念上来一个大转变“超常规”发展必须配以“超常规思维”、“创奇迹”的速度必须得有“创奇迹”的观念。现实说明我们的思想解放远远不够或者说我们思想解放落实得不够,很多时候只是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因此,下一步要把重点放在解决思想真解放和干大事创大业上。破除自我满足、墨守陈规、四平八稳的保守思想,树立敢闯敢试、敢冒、敢于突破、大胆思进的观念,破除被动应付、懒惰思想,树立勇于拼搏、主动出击求发展的观念,破除狭隘封闭的区位观,树立主动接受先进地区等地辐射,借势借力大发展的观念,破除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树立服从服务经济发展、全县一盘棋的大局观念,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树立求实务实、真抓实干的观念,破除经济发展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经济发展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全县形成人人想经济、议经济、抓经济的浓厚氛围。

第二、认清趋势,敢于挑战,实现经济的增长点。

思路

决定出路,只有科学明晰的大思路,才有跨越式的大发展。面对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期和新的战略机遇期,必须进一步审

视大势、分析优势,充实完善发展思路和方向目标实现大的发展。当前,我省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和新一轮经济增长期我们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潜力。纵观周边地区,清远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龙门、佛冈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连平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可以说当前形势逼人时间不等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不发展就要落后,慢发展也要落后。因此,我们必须理清思路、确定目标,牢牢抓住

经济发展第一要务。围绕这一目标进一步充实完善各级部门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措施,统一全县上下的思想和行动,凝聚人心和力量形成加快新丰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三、提升水平,破守成规,助力跨越式发展。

必须走

集约化和市场化的路子,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从四川、重庆看对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最大的是工业园和开发区,工业园和开发区是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四川、重庆的开放型经济之所以保持强劲势头,取得重大突破,也正是突出抓了开发区和城市载体建设,提高了项目承载能力。四川、重庆都以生动有力的实践说明园区是开放的窗口、工业的载体、招商的战场、经济的增长点、发展的新希望非抓不可。当前,我们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照先进,重新审视、谋划、优化园区的软、硬环境。县里要重点抓好刚确认的广(韶)创新示范园的开发建设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增强财政造血功能。之前两个工业园都不算是成功的园区,都需要转型。因此,兴办园区要树立正确的开发思路和办法。一是要坚持规划先行做到高起点规划。要

聘请国内外专家对园区进行高起点定位规划,做到一次规划整体成型,分步实施滚动开发。同时,要加大规划执行力度,克服长官意志和一切随意性。二是在发展观念上搞突破。园区必须是“高新区”必须做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者,打破惯例突破框框,尤其要在开发思路、经营体制、招商机制、社区改革等方面先行一步,作出大胆探索。三是在市场化运作上搞突破。学习借鉴璧山工业园区的经验,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综合开发的手段、改革开放的办法、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快园区的各项开发和建设拉动地方经

济快速发展。

第四、放宽政策,优化环境,提升园区质量。

政策和环

境是发展的生命所在,今年国函[2016]161

号我县被国务院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因此,我们的园区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要引进节能、环保、生态、高科技、高产出的企业和项目,政策和环境越优越的地方发展越有活力。加快新丰经济发展步伐,特别是搞好园区的建设与开发必须创造优越的发展空间和环境。一个地方政策环境好,服务效率高,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就大。对照四川等地的做法,一要立足于服务城市发展争取省里政策支持特别是在园区发展上进一步

优化高科技工业园的发展环境,提高竞争力。二要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区内政策再放宽,环境再优化,服务措施再强化。县有关职能部门,在权限范围内政策能放宽的一定要放宽审批事项能取消的要取消能合并的要合并审批时限能缩

短的要缩短,要坚决杜绝部门利益、眼前利益切实为大局、为经济发展尽职尽责。要发挥县域一站式服务大厅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办事效率,确保投资者办理手续能够来得了、办得下。

第五、区位定准,目标定高,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实现全县跨跃式发展需要有一支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需要有拼搏精神和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毅力。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在精神状态,在主观追求和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对比先进地区,我们的确做得不够但不能气馁,深刻分析先进地区的发展轨迹,我们要比出信心、比出勇气、比出加快发展的干劲来。一是要有一种胆识。以现在的基础,必须是跨跃式前进、超常规增长这需要各级干部有一种眼光放远、把目标定高、把区位定准、把步子迈大、敢于跳跃发展的勇气和胆识。

二是要有一种精神。

要大力发扬坚韧不拔,拼搏奉献的精神;

永不满足,不断登攀,要大力发扬善抓机遇,奋发有为的精神;发挥优势,加快发展,要大力发扬不甘落后,甘为人先的精神;自我加压,负重奋进,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咬定目标,锲而不舍。三是要有一种担当。领导干部要勤政为民树立谋一方发展、干一番事业的长期创业思想,工作中经常反思自己做得对不对、够不够、好不好,切实增强干事创业的危机感、压力感和责任感。四是要建立一套可行的激励机制。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和干部考核机制,加大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的考核奖惩力度,制定具体标准实行责任追究,做到激励先进者、鞭笞落后者,考核奖惩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公示,在全社会形成“以工作论英雄

靠发展比高低,按成果行奖惩,凭政绩定升迁”的浓厚氛围

6.产业园区考察报告 篇六

考察团参加了由中国蚕学会主办的全国标准化优质茧丝基地观摩会, 参观了东台市标准化优质茧丝生产基地。观摩会之后, 考察组先后赴江苏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安县蚕种场、海安县蚕桑生产基地、如皋市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等参观考察, 并与各单位相关领导、专家进行了座谈交流。通过此次考察活动, 广西蚕业技术人员学习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及发展模式。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总结如下。

1 江苏省蚕桑产业概况

1.1 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 悠久的蚕桑历史文化

江苏省地处东亚季风盛行区, 气候温和, 雨量适中, 光照充足, 年平均气温13~16℃, 其土壤肥沃, 光、水、热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宜蚕桑生产, 是我国栽桑养蚕的传统地区, 已有5 000多年深厚的蚕丝文化[1], 大约在距今4 000年前的徐州地区发现的甲骨文中就记载有“桑”“蚕”“丝”等文字, 蚕桑历史文化悠久, 在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史上影响深远。

1.2 具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2015年江苏省桑园面积为4.67万hm2, 全年饲养蚕种120万张, 生产蚕茧4.91万t[2]。江苏省蚕茧、生丝生产水平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茧丝绸生产和出口贸易名列前茅。江苏省是我国最大的高品位蚕丝主产区, 大约70%的蚕茧可缫丝5A级及以上高档生丝。经过长期发展, 江苏省具有了相对完善的设施和较高的蚕桑生产技术, 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产业化经营模式特色鲜明, 形成了一套从生产、加工到出口贸易完整的产业链。

1.3 具有现代农业发展特征

近年来江苏省蚕桑产业呈现区域集中化、养殖规模化、分工专业化等一系列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江苏省处于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地区, 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使蚕桑产业不断向优势区域集中;其中南通、盐城两市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均占全省85%以上;东台市、如皋市及海安县的全年蚕茧产量占全省的70%左右[3]。江苏蚕桑业的优势产业群、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得到了稳步推进。

2 江苏发展优质茧丝基地的主要做法

2.1 实施机械化管理, 促进省力化技术推广应用

在蚕业不断的发展壮大中, 坚持探索符合生产实际的先进技术, 进行推广和应用。小蚕期推行小蚕共育集中模式, 大蚕期实行单户单季分批饲养、大棚育、蚕台育、隔沙育等技术, 进行规范化、专业化管理, 促使桑蚕技术标准化、消毒防病统一化。探索高效、省力、自动化的养蚕器械的开发和运用, 引进了自动化养蚕机、小蚕饲养机、小蚕共育温湿自动控制器等器械在生产中大力推广运用;引进自动旋转方格蔟、伐条机、喷粉机、桑园地膜覆盖施肥机等省力化器械;建设自动化催青室, 引进电脑催青系统;搭建省力化蚕台、蚕架、多功能移动蚕房、可拆卸的钢架、竹架蚕棚, 有效降低了养蚕劳动强度。

2.2 构建立体种养模式, 提升直接经济效益

2.2.1 桑园套种模式

为提高栽桑养蚕效益, 综合提高附加产值效益, 大力发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各地主要利用夏季和冬季闲置时期, 推广桑园套种生态蔬菜模式, “桑+蚕+青菜”“桑+蚕+菇”“桑+蚕+水果 (草莓) ”套种模式, 使每667 m2土地的年产值由“单一单季产出”的4 000元增加到“套种多季作物增效”的10 000元以上, 套种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2.2.2 桑园套养模式

桑园内养鸡、鸭、鹅等小型家禽。生态复合经营模式把传统的种桑养蚕和现代立体养殖结合[4], 主要推广“桑园养鸡”“桑园养鸭、鹅”“桑基鱼塘”[5]“桑园养羊”生态农业等模式, 每667 m2桑园的经济效益增加4 000元以上, 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2.3 闲置蚕房的综合利用

利用冬季闲置的田间养蚕大棚, 拆除蚕台、蚕架后翻新地面, 平整土地, 种植生态有机蔬菜等并在春节前上市, 每667m2桑园的经济效益增加600~2 000元, 充分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3 实行农场式工厂化规模养蚕, 促进产业高效化

为扩大优质蚕茧生产规模, 茧丝绸龙头企业统一集中流转土地, 进行土地整治。由公司提供技术服务, 承担全部建园费用和土地流转费、统一购买桑园管理机具, 无偿借给农户使用;返包农户管理桑园, 种桑养蚕等土地产出及所有的收入归农户所有。对照涪城的成功模式, 公司对返包桑园的业主、农户给予土地租金“减、免、返”、物资“奖、送、补”、蚕房“建、包、管”等扶持方式[6], 帮扶业主和农户获得经营收益。流转返包让劳动力资源、技术和管理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推动了蚕业标准化技术、规模化生产、集约省力化经营、工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2.4 坚持龙头企业引领, 提升产业化经营效益

以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民星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鑫缘茧丝绸有限公司、南通市新丝路蚕业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以“合作社+公司+工厂+蚕农”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成为全国推广的特色典型。通过创建蚕业合作组织为主线,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头带动作用, 通过实施订单蚕业、对蚕农进行保价收购、“二次返利”等, 调动生产者、管理者、服务者、经营者的积极性, 就地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开拓蚕农增收渠道, 建立科学的农工贸一体化的农业产业格局, 促进了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3 对广西蚕桑产业的思考

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二三产业大量转移, 以及受国家粮食安全、交通建设、工业化等发展需要影响, 江苏蚕桑产业呈现逐年萎缩趋势, 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老化、市场低迷、桑园面积逐渐减少、毁桑弃管现象严重以及蚕农积极性下降、产业不断下滑等问题, 这些也是广西蚕桑产业正在面临的问题, 如何进一步提高蚕农的积极性, 遏制产业下滑的速度, 拓宽蚕桑产业发展途径, 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3.1 大力推进蚕桑适度规模经营, 稳定规模经济效益

建立蚕业家庭农场是企业顺应农村经济结构变化的一大举措。纵观江苏推行的蚕桑大户、专业村、家庭农场的模式发现, 农场新型主体的创建, 能够在稳定基地的同时, 提供更优质的原料。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 发展蚕桑适度规模经营, 建立高产优质蚕茧基地, 是推动广西蚕业转型升级、促进茧丝绸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立合理种养批次, 培育养蚕大户、组建家庭农场等集约化养蚕模式是推进蚕桑适度规模经营的多种发展形式, 在推进适度规模过程中, 选择最适合的模式。

3.2 加大蚕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增强蚕桑发展动力

广西的蚕桑总体生产水平与江苏蚕桑主产区之间的生产水平差距大。因此, 要大力推广良种良法, 加大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等推广应用力度;大力发展桑园机械化管理、标准化种植、病虫害防控等重要技术;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 重点开发桑蚕新品种、省力化器械以及装备等, 不断创新和提高蚕桑产业水平, 增强发展动力。

3.3 调整和优化产业区域结构, 推进跨区域协作和专业化分工

积极鼓励东部地区企业进驻广西, 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 整合综合资源, 做大做强蚕桑产业。建设一批优质蚕茧基地, 积极鼓励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 完善利益连结机制, 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配套发展丝绸印染、服装等产业, 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强、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推进跨区域协作及专业化分工。

3.4 拓宽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渠道, 提高桑资源利用率

蚕桑产业传统的“一粒茧”“一根丝”的产业发展模式已经逐渐向“一片桑园”“一系列资源”多元化发展模式跨越。广西将继续推进桑枝食用菌、蚕蛹、桑果酒、桑叶茶、蚕沙无害化处理还田等蚕桑资源多用途开发应用。而“立桑为业”[7]进一步扩展桑树资源的多功能利用方向, 将引领广西蚕桑产业的又一次拓展升级。桑树含有大量有益于动物生长和发育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等物质, 能增强动物机体的新陈代谢, 促进了蛋白质和酶的合成, 并显著提高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增加饲养效益。探索桑枝的饲料开发应用、微贮饲料养羊、桑枝养牛、利用桑叶桑枝饲养豚狸等应用研究推广已经逐渐开展。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广西牧草工作站共同采用桑微贮饲料饲养黑山羊[8], 提高羊的抗病能力以及提升肉质、增加功能性营养成分在试验中效果明显, 但是还处于初试阶段, 还需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凌云县下甲乡平怀村创新式发展桑叶桑枝饲养黑豚狸产业, 成立了豚狸养殖示范基地、豚狸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该村利用老桑叶和偏嫩枝条喂养经济价值较高的豚狸, 年产豚狸30 000只, 产值150万元[9]。

3.5 发展蚕桑观光休闲农业, 延伸产业链

蚕桑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 充分与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结合起来, 成为发展蚕桑旅游产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借鉴当地丰富的特色文化风情打造具有蚕桑特色的风情园, 集桑蚕文化、副产品研发、科普宣传及旅游观光、农业采摘、农家乐于一体的蚕桑博览园吸引广大游客。同时积极结合各地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区建设, 辐射带动核心区蚕农收入水平, 拓展延伸蚕桑产业链条。

参考文献

[1]张旭东.江苏蚕桑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江苏蚕业, 2016 (1) :35-36.

[2]许刚, 潘长娥.发展蚕桑适度规模经营, 推进江苏蚕业转型升级[J].江苏蚕业, 2015 (4) :31-33.

[3]江苏省蚕桑产业发展振兴思路[J].江苏蚕业, 2011 (1) :1-7.

[4]周卫阳, 周建阳.江苏蚕桑综合利用模式及效益分析[C].华东.华中地区第十二次蚕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0:268-272.

[5]周卫阳, 李怀阳, 王佑明, 等.江苏省蚕桑综合利用模式分析[J].江苏蚕业, 2011 (2) :8-10.

[6]汪勇, 颜永生.涪城蚕业发展模式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启示[J].四川蚕业, 2016 (2) :7-10.

[7]向仲怀.立桑为业, 拓展提升[J].蚕业科学, 2015, 41 (1) :1-2.

[8]聂良文.“桑微贮饲料的研制与应用”项目配套黑山羊饲养试验测产验收[EB/OL]. (2016-09-08) [2016-10-28]http://www.gxcy.gov.cn/tytg/Show Article.asp?Article ID=256530.

上一篇:大学毕业寄语简短10字下一篇:描写绣球花的机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