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炊烟经典散文

2024-06-11

一缕炊烟经典散文(精选10篇)

1.一缕炊烟经典散文 篇一

炊烟是一缕乡愁散文

炊烟无形,风一吹便无影无踪;炊烟有情,出发点总是演绎着一派活色生香。除传说中的神仙不食人间烟火外,自古以来,有人类的地方总有不绝的炊烟袅袅升起。

小时候,在山沟沟的故乡里我总是讨厌炊烟,因为一日三餐总要与柴火打交道。柴火有干有湿,有大有小,有易燃的更有不易燃的,于是炊烟就时浓时淡,但天长日久,都无一例外地熏痛了我童年的双眸,也熏黑了赖以栖身的`窑洞与房屋。

因为炊烟,我曾经泪流满面,因为炊烟,我须到田间巷陌寻觅更多的柴火。彼时,烧煤做饭在家家户户看来总是一件奢侈之事,即便逢年过节用上一段煤火,性急者也要往灶膛里塞上一把干柴,于是明火又起,炊烟顿生。或许在人们眼里,没有炊烟便不是在做饭,不经烟火洗礼的饭菜便没了可口的味道。

二十多年前的故乡,一派“田舍炊烟常蔽野”之盛景。下地干活时,望一眼不远处的村庄,有炊烟升起时,便一定是到了收工的时候;上山放牛,待闻到熟悉的炊烟气息,便等同于获得了归栏的信号。炊烟四起时,山沟里便也飘散着浓浓的饭香,更掺杂着呼唤家人吃饭的浑厚乡音,顷刻之间,一幅恬淡而诗意的乡村水墨画便铺展开来。

炊烟里蕴藏着农家人最富个性的表达,因为炊烟下面的饭菜,或咸或淡,或辣或酸,都由自己说了算,都盛满了自己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和体验。炊烟一定知道主人的秘密,但是它不去给旁人说,它只说给身边的清风,只说给天上的白云,只说给叽叽喳喳的云雀。

以往,平生节俭的父亲还刻意保留着烧火做饭的习惯,但突然而至的一场大病,让父亲丧失了做饭的能力,于是老家最后的一缕炊烟也无奈地消散了。其实,故乡的炊烟早已没了昔日的盛景,这是时代的进步,然而于我总带着淡淡的伤感。

近日户外旅行,见一饭店为了招徕生意,招牌上竟赫然写着“柴火饭”。果然,一口黢黑的大铁锅下,一炉子火红的干柴正熊熊燃烧着,仰望升腾的炊烟,我仿佛仰望着家园,仰望着那炊烟笼罩的山沟沟……

2.经典散文:珍藏一缕思念 篇二

思念是一种美好,一种幸福,一种向往……

――题记

童年时渴望长大,长大了又留恋童年,人生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轮回。走过童年,蓦然长大,才发现那时的生活是那么美,那么令人陶醉,那么值得珍藏!美好真挚的可以珍藏,愚蠢幼稚的也可以珍藏……童年的记忆五彩斑斓,谁又能说没有什么可珍藏可留恋的呢?

我,只想珍藏一缕思念,珍藏一缕对朋友、对老师的思念。那难舍难分的师生情,友谊链就这样残酷而快乐地拆散了!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我们都舍不得彼此,不知此时,你们是否也同我一样只剩下思念?

打开记忆的宝盒,还记得那次春游吗?

“正是江南好风景”的美好时节,大家眉开眼笑、精神抖擞,抛开了一切冗杂,一路手拉着手,牵动着彼此的心游山玩水,那一次,我们真正的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山清水秀,我们一起聆听了大自然的交响曲!山美水美人更美!

你们是否依然记得那一次我所主持的“随心所欲,炫出唯美”的活动?那是一个炽热的下午,我们精心准备了施展的舞台,让大家在舞台上,留下最后最唯美的身影,就这样,整整两个小时,每个人都秀出了自己的风采!送出了自己真心的祝福!那一天,我们哭了,老天仿佛知道了我们的心,由炽热转为阴凉,为我们下了一场浪漫的雨!留恋的雨!多情的雨!

请允许我思念你们吧!我已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如今我们分别,我离开了你们到了一所优秀的学校,我过得很好,只是我总是因为思念你们而落泪……这缕思念那么执着,那么温暖,那么永恒。我的心在升腾、交织、旋转……

3.炊烟何处散文 篇三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乡村因为有了炊烟而生机盎然。千百年来,炊烟就像一枝枝温暖而高蹈的毛笔,将农人们的心事、思念和憧憬,不知疲倦地书写在广阔的天空和厚实的土地上。

在乡村,家家户户烧火做饭,都离不开一种叫做“地锅”的灶膛。这种灶膛大部分都是用土坯垒成的,外形方方正正,一口大铁锅结结实实地坐在顶端。与“地锅”相搭配的,还有一根不算很高的烟囱,和一只木头做的风箱。小时候爱帮母亲烧火做饭,特别是冬天,坐在“地锅”前面,既明亮又暖和。拉起风箱,“呼啦,呼啦”,火苗就冒了起来,忽闪忽闪地蹿出了灶膛,像一条可爱的巨蟒不停地吐着红红的信子。

烧火用的一般都是庄稼的`秸秆和树叶。这些东西是最不经烧的,刚放进去,一股浓烟冒上去以后,就没有了力气。特别是干燥的麦秸,更是如此,于是人们把脾气暴躁的人俗称为“麦秸火脾气”,有点儿“外强中干”的味道。那些结实的木头,是烧火的最佳材料,不仅火势稳定,而且很持久,也没有多少废烟,不呛人。结实的木头并不好找,到了冬天,人们就争相到大树上砍枯干的树枝。有时候这些树枝并没有真的干透,放到灶膛里不仅不会立即着火,而且浓烟滚滚,呛得人泪流满面。

之所以喜欢地锅,除了它做出来的饭菜味道醇正以外,就是捎带着烘烤玉米、红薯。在灶膛的边上,放进去玉米、红薯后,用小火慢慢烘烤,如果火势太猛,就会变得焦糊,没办法吃了。有时候,光靠烘烤还不够,等饭菜做熟后,再将那些余烬覆盖到玉米、红薯上,闷上一段时间,它们就熟透了。别看这些烤出来的东西沾满了黑色的灰尘,绝对原汁原味,又香又美。不过,吃过后一定记得洗手洗脸,可不要弄成了“包青天”。

灶膛是农人们非常尊崇的地方,也是最能牵动流浪在外的人们的地方。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以前,外出的人们都会如约般赶回家里,为的是告诉那张贴在厨房的“灶神”,自己还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在“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的祈愿中,供上又黏又甜的“祭灶糖”,了却又一年的心事。有的地方把这一天唤作“小年”,记得鲁迅先生在《祝福》中详细描述过那些场景,热闹的气氛可见一斑。其实很多地方,就是从这一天,在灶膛前拉开了春节的序幕。

生活一直向前,朝着我们期望的美好而马不停蹄。在这场现代化的进程中,煤炭、液化气、电器也接二连三地涌进了古老的乡村,使人们渐渐忘却了曾经燃烧柴草的“地锅”。那些炙手可热的树枝和庄稼秸秆,也成了乡村的累赘,被胡乱堆在路边和墙角,任由腐烂。那些袅袅的炊烟,也再难觅踪影了。

4.无处不炊烟散文 篇四

一个清晨,一个城市的觉醒,然后窗前的我仿佛听到了知了的啼唱。人世烟火,飘散在每个角落。

——题记

其实,我想说,我昨天给他们做了顿饭吃。虽然这么说有点不完全。

厨房是我所爱,这个独立王国的厨房当然也不例外。看他们每次三两个人一组轮流做饭,我是有点小期待,总会轮到我值日的。所幸昨天饿了的我百无聊赖,困顿又疲乏,闷闷得很,我就跑去厨房凑热闹,这一去,他们竟统一口径让我炒菜。可是择菜、切菜的活计全然不是我的任务,对于这样的安排,我有点小别扭。做一道菜,不管择还是切那都应该是炒菜人的工序,在这个过程里炒菜人会和菜建立一种别人无从参与的弥合关系,而这种接触和菜蔬等待被烹饪的心情都会慢慢安抚下来,大家可以想像成入殓师给奔赴另一个国度的生灵入殓,也可以想成一位化妆师正精心地装扮着嫁娘。

我看着墙角的食材,在那三两个男生的调侃里,选了青豆角和土豆。我刚点了这两个菜,他们已经端盆、取水、洗菜、削皮地忙活开来。择菜的同志居然从未择过豆角,拿一根给他做了示范。削皮的90年的小孩子却是手起刀落,刷刷刷削皮如飞,一看像是个行家。削完皮就急匆匆跑去切了,我善后他们留下的战场。90年的小男孩确实是不能小觑的,刀工一流,土豆被他切得细若发丝,这就树敌若干了,好几个人也拿把菜刀和他在一个砧板上比划,却都没有一个敌得过他。倒是也有小女孩参战,在明显的退败下恶作剧般把自己切烂的土豆扔进小男孩的成果里。

我扎了那个连体的藕粉色围裙,白衬衣的领子从上端衬出来,一步裙只露出黑色的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挽起的`发髻更显一个小女人的姿态,让我自己觉得有些滑稽。倒是切菜大军们惊呼着:“专业”。也许女子本就该给男子做饭的,这种职责的分配会让彼此更性感,而性感不就是各自更具备各自的性别特征么。同事们无一不是单身汉,一群刚从妈妈的饭桌上离开的愣头青,有些自己也是会做饭的,我的对桌甚至连水饺也做得,想来不知道是不是和他们的专业有关,因为要解剖小动物,十指自然也就灵动了,不过我的对桌学的是平面设计专业。看着这群理科男一脸的喜悦,刀工的比拼里带着孩子气,我觉得厨房这方小天地可爱而有生气。

等我开火炒菜的时候,才发觉这个电炒锅并不是那么好驾驭,只有锅底是热的,但却有满满一锅菜。翻来覆去的搅拌却也都是里出外进、不匀实的。细如发丝的土豆丝已经粘锅底了,第一次这么慌张,看着窘局却无可奈何,只能加快手上的速度,旁边的小男生已经开始笑了,说:“我们就喜欢吃糊的。”等我加了水,平定了“糊底叛乱”,已经没有人影在厨房了。倒是对桌时不时又跑回来,乐呵呵地看我一眼。等我炒豆角的时候,他帮我往锅子里加菜,抓一把问一声好了没,最后全部倒进锅里才算完。豆角是不会粘锅的,但是不容易熟,本来就有生味儿,再加上受热不均,这就更难熟了。

其实做菜做的是心情,诚心做好,会在锅里加上对食客的爱,这样菜做出来总是真的,纵使不是很好吃,也绝对不会难吃。菜蔬也懂得感念,看着青白色的豆角变作鲜绿色,偶尔的几根还是斑驳着白色的,定是没有熟透。只好盖锅盖了,以前炒菜我是从来不盖锅盖的,总觉得炒菜炒的就是个敞亮,要菜见天光才是。好不容易都出锅,我站在走廊的一头喊:“吃饭了……”活动室玩得正酣的同事们答应着往餐厅走。

看着一桌子的人,很是夸张地边吃边“嗯!嗯!”,我是开心的。虽然知道并没有多好吃,豆角甚至能吃出生油的味道,但是他们是欣然的,我是满足的。我的同事们,都是技术人,没有哪个会去多想什么,也许对他们而言,做饭仅仅就是做饭,好吃就是好吃,都是单纯的事情,可是和他们同桌而坐,一起用餐的做饭人却在心里思量了许多。生出对这个地方的眷恋来。

5.又见炊烟的散文 篇五

暮色罩大地

想问阵阵炊烟

你要去哪里

一曲《又见炊烟》,一抹淡淡乡愁。余音未了,鸟鹊归巢,“故乡”两个字镶嵌在夕阳、炊烟、老屋层层叠叠的影子里。

《又见炊烟》是著名词作家庄奴老师的经典之作,历经邓丽君、王菲两代天后的倾情演绎,音韵款款,情丝绵绵,有如江南茉莉花静静绽放般的温婉。

恬淡的歌词,丝丝入扣,江南女子的天籁之声隔空袭来,有着若即若离的清灵。

山水空鳎村落墨染。

“又见炊烟”似一缕徐徐舒展的劲风,吹开了含苞待放的花儿,简单的四个字,形象地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景致,炊烟、小桥、田野、农人,诗一般的乡愁,妙得让人心疼,妙得让人失语,妙得让人忘却了去拾取春夏秋冬。

听歌,听的是心情,不知道这首时常在午夜回响的歌曲,叩动了多少夜不能寤的思念?氤氲了多少温馨美好的过去时光?催促了多少人匆匆的步伐?

以前乡下穷,很多人家买不起钟表,劳作时,只要看到别人家的`烟囱里冒出袅袅炊烟,女人们就知道中午了,于是放下锄头,带着孩子回家做饭了。

饭做好了,孩子会在山脚下扯起喉咙喊几句句:爸爸,回来干饭了。

幼稚的童音在山谷里回荡,大半个生产队都能听见,直到大人们回应了,才肯停歇下来。

难怪有诗人惊叹:夕阳下,袅袅炊烟升起的地方就是心中最为柔软的地方,就是家的方向,就是梦中的江南!

那炊烟下的身影,有父母倚树而盼的守望,有母亲唤儿回家吃饭的期盼,有鸡犬相闻,阡陌相望的故园桑梓。

一缕炊烟若梦,一g泥土如诗,故乡与炊烟,故乡与泥土已经融入一体,成了一卷不老的童话。

难怪刘存厚将军的后人阔别故乡几十年后,一直在感叹近乡情怯,每每独坐旧时窗下,忍不住提起笔,画一卷三岔湖畔的袅袅炊烟,画了一卷又一卷。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乡愁总是在夜晚不期而遇。

我是离开老家外出谋生的。深圳这座城市,给我烙下了离乡背井的烙印,像许多南下的人一样,睡过芭蕉地,钻过荔枝林,像躲瘟神一样躲过突如其来的查暂住证。

我的记忆一直不太好,惟独对这段经历记忆犹新。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也许,只有身处异乡,才会对月,对炊烟,对诗句有深入骨髓的理解。

对于深圳,始终是陌生的,只有爬上笔架山看到四下升起的袅袅炊烟,才对这座城市有了几分略微的熟悉。

异乡人始终是异乡人,哪怕你装着已经融入了整个城市,感觉到的依然透彻心扉的陌生,每次听到《又见炊烟》的旋律,总会为之动情,一边低头折千纸鹤,一边陶醉在缱绻的意境里,故乡不一定很好却一定是自己最为牵挂的地方。

你可以恨她,也可以骂她,直到最后你才会发现自己真正的离不开她。

那时候,我把自己喜欢的山水写成诗行,藏在口袋里,想起一句写一句,渐渐的成了工友中颇有文艺范的异类。后来,有的文章发在《江门文艺》成了散发墨香的文字,有的抄写在厚厚的笔记本上,就像当年抄写的流行歌词成了记忆。

深圳的两年是青春不堪百度的两年,回首那一段简单而孤独的时光,我用自己的诗行点燃了夕阳下的袅袅炊烟。

我不善于歌唱,却喜欢轻唱《又见炊烟》,其实我知道,自已哼的不是歌而是一种情绪

《又见炊烟》,又见炊烟升起,如果没有经历过颠沛流离,没有经历刻苦铭心的别离,怎能写出如此贴心又贴切的句子。

在外漂泊了十几个年头,户口一直在乡下,没有挪过半寸窝,人还是那些人,村也还是那个村,回到家时,几年不见的小孩都长成了大人,物是人非,难怪连大诗人贺知章也发出了“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感叹。

与贺知章比,我是幸运的,因为我看见了自家院落里升起的袅袅炊烟。

十几年的光阴,转眼既逝,生活平淡如水,经历了几次情感上的浮浮沉沉,回到故乡,唯一的收获就是行礼包里装满了大包小包的乡愁。

夕阳如昨,山野如昨,诗意般的炊烟袅袅弥散在田野里越发稀薄起来。

又见吹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

是的,炊烟要去哪里?

几年不见,以前闭塞落后的乡村已经成了新机场的飞行区域,政府发布了禁止焚烧秸秆的禁令,村社干部也在挨家挨户的巡查。

以前的青竹茅舍变成了小楼,人们像城里人一样开始用上了节能环保的天燃气,只有少数人家还在坚守着烧柴火的旧传统。

夕阳落,暮色沉,也许有那么一天,袅袅炊烟真的会成为歌词中一道记忆的风景。

6.炊烟的味道的散文 篇六

去山里采风。大清早,登临山顶,极目远眺。山村人家正在做早饭,袅袅升起的炊烟,轻盈、缥缈,或浓或淡,一缕一缕,像极了一个人绵延的思念。

很久没有看见炊烟了,心中不禁翻滚起怀旧的情愫。想着儿时村庄上空那如藤蔓般向上延伸的墟里青烟,我微微闭起双目,使劲嗅了嗅,想从这静静升腾的炊烟中,嗅出一种久违的亲切的气息。

年少时,我在一所乡村中学求学。学校离家并不太远,每日上下学,我都是徒步来往。放学总比上学时急迫,彼时,上了一天课,饿得心慌,就想早点回家,吃上母亲做的可口饭菜。

依稀记得那些夕阳向晚的秋日,霞光满天,乡村公路两旁,一只飞鸟冷不丁从田里飞出,扑闪着翅膀,飞向另一片田地。不远处,村庄的上空升起了炊烟,有时,会有一股清风改变着炊烟的方向,空气中顿时弥漫着青烟的味道。我喜欢这种味道,想象着母亲坐在砖砌的灶台边,添加着一把又一把柴草,炊烟的味道里就有了母爱的气息。

那时,村子里烧饭用的柴草多半是麦秸和豆秸,也有从田野里割回来的蒿草。母亲最喜欢去田野里割一些枯萎的蒿草回来生火。因此,从我家烟囱里飘出来的炊烟,有着青草好闻的味道。

回到家的时候,总能看到母亲独自一人在灶台前忙碌。柴草堆满了墙角,有时还能听到蛐蛐在里面吟唱。这时,我会快速放下书包,帮着母亲烧火。炉灶里,火苗欢快地跳跃,舔着锅底,燃烧的柴草发出噼啪声。干草的气息混合着燃烧的柴草的气息,一直让我陶醉其中。

母亲常做的菜都是一些时令菜蔬。青菜、豆角是隔壁菜园子采摘的,葱、姜、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柴火烧出来的菜,更多的.是一份本真。我喜欢坐在灶台旁烧火,静静地看着火苗升腾,静静地听着炒菜时噼啪作响,就像是在慢慢地享受农家日子里流淌出的平淡和温馨。在一碗一碟间,在炊烟袅袅处,在与父母一起共度的时光中,丝毫不觉得自己会长大。农家饭、炊烟,让我的童年积淀着生命的感恩和纯粹。

很久没吃母亲做的农家饭了,就如同很久没看见炊烟一样。这几年,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村子早已告别了烧草做饭的年代,炊烟,和乡下的老屋、农具一样,像一份久远的记忆,被岁月慢慢珍藏。

7.又见炊烟升起散文欣赏 篇七

我的家乡有“大雪“杀猪的乡俗。

又翻过了几座山,我便走进了村头的山地上。停下车,站在家乡的山峰上向北遥望,外婆家就在那天地相连、烟波浩缈的远方。

冬天的陕北高原仿佛卸了妆的女人,素面朝天,朴实真诚。

山村里炊烟袅袅,我仿佛听见云雾缭绕的山尽头,那个记忆中的村头,外婆正站在硷畔上呼唤着我的乳名:“祥儿,快回家吃饭哩!“

那声音带着浓重的陕北味儿,跃下崖畔、穿过山沟,飘到坐在冰车上划冰玩儿的.小小的我的耳朵里。

斜阳余辉里,黄土高坡的窑洞前,外婆穿着深黑色的棉衣,双手交叠于腹前,翘首期待着我的应答。

山脚下河道的冰面上,“呼哧呼哧”吐着热气的我,刹住冰车、拍打着沾在屁股上的冰屑,一边抱起冰车,一边朝着天上喊:“外婆!知道啦!“

清脆的童音在山沟沟里回环撞击,爬上山坡,飘进外婆的耳朵里。

山崖上的烟洞冒着白色的烟柱,外婆说烧着火了,正在给我做饭着哩;我的小肚子便“咕咕噜噜“地直叫唤,不但玩累了,而且也饿到了。

把小小冰车扔到柴草堆上,就像小棉球一样,撒着娇扑进外婆的怀抱,被外婆搂抱着往家里跑……

手机铃声打断了我梦里的儿时回忆。山峰上“呼呼“的寒风刮疼了我的脸,母亲在断断续续地说,她又加了一炉炭,大铁锅里炖上了我最爱吃的“猪肉烩酸菜“。

进村的路上,我把车上的播放器打开,邓丽君小姐深情而舒缓地唱着:

8.母亲的炊烟,我的念现代散文 篇八

家乡地处江南,贯以四季分明,富饶美丽据称。村庄就依偎在山水相依的怀抱。我们子孙,就靠那片黑土地生生不息。

清晨,东方发出鱼肚白,村庄睁开惺忪的睡眼,鸡鸣、犬吠,人牛穿行,一片繁忙的景象,拉响了一天的快节奏。这时,家家户户陆陆续续地燃起早餐的炊烟。立马将村庄的上空,勾画出一道诱人的景致。

那里也有母亲燃起的炊烟。

每天,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悄悄地起床,生怕吵醒一家人,蹑手蹑脚地进入厨房,来到灶膛前,燃起一天第一缕炊烟,为家人准备舒适的早餐。做好早餐的母亲,就亲切地叫醒她心爱的儿女,沉睡中的我们:“起床了,起床了,吃了饭各自去做自己的事。”吃完早餐的我们,各自纷飞。看着我们奔走的身影,母亲忘却了一早的劳累,反而欣慰地笑了。

母亲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不知牺牲自己多少睡眠,把那份希望融进温馨的早餐里,融进袅袅的炊烟里。把一天的开端,打造得喜气洋洋。让家人高高兴兴出门。如母亲所说:“清晨一笑,一天佛到。”其实,那是母亲心中的佛,心中的祝愿。长此以往,炊烟成了家人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岁月峥嵘,岁月持恒。母亲一生热爱生活,无论是贫穷,还是后来好转,母亲总把日子过得津津有味,井井有条。

记忆中,父亲喜欢在田沟,湖岸、堰口捕鱼捞虾,捕回的细鱼细虾,巧手的母亲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加上少量盐和面粉搅合,用文火在锅里烤,烤成二面焦黄后,就把它捣碎,最后反复在锅里翻炒,炒成小坨坨,盛在大碗里,端上餐桌,一家人尝到:既有鱼味又有虾味。焦嫩香酥,个个都吃得满意,赞不绝口。这是母亲有名的拿手好菜,有时,母亲还多炒些,送给湾里乡亲们共同分享。

每当收割了小麦的时候,母亲就赶快叫父亲轧回面粉,做贴锅粑粑给我们吃。记忆中,在那时,母亲每天晚上,发好面,第二天早餐时,就在锅里炒一大碗菜,然后就在菜的周围贴着锅做一圈粑粑。母亲很会掌握火口,既要粑粑熟透,又不让锅巴烧糊,总让锅巴焦黄焦黄的。当母亲揭开锅盖时,那满锅的粑粑白白泡泡的,围在旁边看稀奇的我们馋得直流口水。

母亲一起添在竹筲箕里,叫家人都来吃。村里人都夸母亲的贴锅粑粑做得好,有时大家都来分享。因为南方地区以大米为主,吃到这样的`粑粑,好像是一种新鲜味。母亲毫不吝啬。一生总对人总那么热情、豪爽,这是村里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如今市场上也有仿做贴锅粑粑的,可总感觉没有母亲做的好吃。

在平凡的生活里,我们托母亲的福,总感觉日子过得恬淡、温馨,安然。

母亲不断有能干的双手,而且还有大度的胸怀。

过去年代,物质匮乏,缺衣少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百姓的命根子,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为了把灶膛的那团火烧起来,操碎了母亲的心,累弯了母亲的筋骨。

坚强的母亲总以自己柔弱的身体为我们遮风挡雨。虽然母亲的身材并不高大,可她有着男人般的意志,从不在困难面前低头。凭着那股顽强,任凭山路有虎,却偏向虎山行。

大跃进年代,父亲常常在大生产工地,很难面面俱到照顾家庭。母亲从不拖父亲的后腿,困难面前毫不示弱。那时的我大约4、5岁,不能帮母亲一把。一天家里快要断炊,无奈的母亲只好在生产队请一天假,到山上去砍柴。那山离家大约一里路左右,来回走得快,也得几十分钟,而且还要爬山。记忆犹新的是:那天,母亲砍回一担又一担柴,中午,只是草草地吃一碗绿豆煮的冷饭,舍不得休息一会,接着上山。一直砍到夜幕降临,月光已照在了屋檐下,我和大妹坐在门口看着母亲挑着一担沉沉的茅柴回来,又赶紧进屋,点燃昏暗的油灯,为我们做晚餐。

夜幕下的炊烟,卷起母亲一天的劳累与辛酸,走进茫茫的天际,把一家人对母亲的依靠,化作明天的期盼,迎来一个个黎明。

更让母亲为难的是,返潮期不好烧的那些柴草靶子。

过去农村大多数都是从田埂上砍回的软绵绵的极不起火的野草之类的东西。如果遇到稍微硬朗一点的柴之类的,那是一种幸运。往往那些东西,被勤快人或者有时间的人砍得精光,有时,连地上刨起来的草皮晒干了,也当作做饭的柴来烧。

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主妇的母亲就吃大亏了。那时节往往是春天,或者是梅雨季节。春雨连绵或梅雨返潮时,那些草也返潮,放在灶膛里,很难点燃。这时,我常常看到做饭的母亲,被灶膛的烟子熏得鼻涕眼泪直流,看上去就像伤心地哭泣。有时,灶膛的火老闷烟,不出火,再等母亲钻进灶膛用口吹火时,那火喷的一下,又燃着了,结果那火苗把母亲的头发都烧得一股子焦臭味。母亲年轻时一头乌黑又厚的头发常常毁在灶膛前的火苗上。可那时,我们都不知道心疼母亲。当我们长大了,也在灶膛前烧火时,细心的母亲反复嘱咐,千万小心,不要被火燃着了头发。母亲的心疼成为我们幸福的摇篮。

炊烟有时又是温馨的印记。遇到天气好柴草好烧的时候,灶膛前的母亲,被红红的火焰映衬得红光满面,无论是青春时,还是中年时的母亲,都显得容光焕发,神采奕奕。母亲的漂亮,也让我们子女看得羡慕,总说母亲那么辛苦,面朝黄土面朝天,还有一脸的好皮肤。村里人也都夸母亲天生丽质,是前生修来的福。

母亲的热心快肠更令人折服。尤其是家里来客人,母亲燃起炊烟,千方百计为客人做好吃的饭菜。母亲是个会做家的女人。父亲平常捕回的细鱼细虾,母亲就积攒一起。母亲总说:“只有愁菜的,哪有愁客的。”所以,家里随时来客人,母亲就把那些鱼虾上桌子,加上几道菜园青菜,母亲做的也好吃,让那些客人每次都吃得流连忘返,留恋不舍。

农村的厨房宽敞又大,乘着客人的兴致,一家人围着母亲,家长里短,热火朝天地谈笑风生。家里总感觉红红火火,喜乐年华。

这也标志着农村人待人热情大方的豪爽性格。母亲常跟我们说:“来人都是客,要学会做人相,别弄得冷火糗烟。让人难堪,人头狗脸要顾着,别那么小气。”从小,母亲还嘱咐我们:“待人要热情大方,吃饭都算不了什么,那是别人瞧得起,才进咱家的门。”

过年过节,家里更热闹。当一家人闲手闲脚地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时,忙碌的母亲却在为家人做各种各样好吃的,等一家人吃完后,就准备在灶膛煨一吊子汤。看着母亲把锅端下来,在灶膛里扒个大窝窝,然后在周围撒满谷壳做影子,那只能焖火,燃不起大火。那道浓浓的炊烟就会顺着高高的烟囱缓缓上升,起到文火不灭的作用。这样煨的汤就香醇可口。煨什么汤,就是什么味道,不需要添加什么佐料。那种原汁原味的汤,恐怕在往后的日子里,会随着高科技的煨汤法取而代之,但它却难以达到那种煨汤的质量。可以说:那种土方土法是煨汤的不二选择,更难闻到那种诱人的纯正香味。过去我们农村人常常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煨汤的质量:“喝汤赶不上闻香。”可谓那煨汤的香味是多浓郁,更有没损坏的营养成分。家乡人就称大锅土灶煮的饭好吃,煨的汤好喝。

那汤品也是母亲的人品。从小到大,我们看到的:每次煨好汤,第一碗是盛给祖父的,最后一碗是母亲自己的,往往最后也就没了。母亲孝老爱幼的良家女人品质,被大队、公社作为先进事迹传颂。她的言传身教也对我们往后做人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后来长大的我们,也像大人那样,把家里的柴砍足,为母亲分忧。但是每天的烟火,照样还是母亲点燃,无论是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总是不辞劳苦地,任劳任怨地把那缕炊烟燃烧得连绵不断。从没让家人感觉到冷火无情。

那缕炊烟是母亲扛起的生活大旗,引领着家人生活的航向。那缕炊烟是母亲四季如春的情怀。每当我放学走在村口的路上,看到房顶上的缕缕炊烟,心情格外踏实。一进门就喊一声姆妈,随即听到亲切的回答:“你回了。”那一瞬的感觉温暖如春啊。

那山,那水,那黑土地,在母亲的炊烟里,表现得如此鲜活,更为灵动。更有富饶的魅力。

每当我回忆那些往事,它好像一帘幽梦,身临其境徜徉在缭绕的烟火里。透过炊烟看到了母亲说不完的苦涩。

母亲的早逝,让那连绵不断的炊烟变得断断续续,往日的浓情变得物稀人少,那炊烟无不也是人生的烟火。人在,人情在,人走两丢开。炊烟是母亲的人气,也是家人的缘分啊!

那炊烟渗透着母亲滴滴汗水,凝聚着家人浓浓的亲情,只有母亲燃起的炊烟最具凝聚力。她把毕生的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家人与事业而不计回报,您的恩德何止是这缕缕炊烟。您的恩德如大海无边,如江水流长。是千车装不尽,万语诉不完啊!我亲昵地问候一声:母亲您辛苦了!

炊烟是母亲在灶台边不停忙活的身影,是盼望家人回家团聚,共进餐食的标志。哪怕母亲做的饭里,还有浓浓的烟火味,可大家谁也没有埋怨,只要有口吃的,就很满足。那是家人在一起最温馨的时刻。那饭里倾尽了母亲满腔的热泪与汗水,回想一路走来,有谁能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地去为你坚守灶膛前的那份火苗,把热腾腾的饭菜端在桌前,等你一起吃。然后,还要收拾狼藉的碗筷。

每当想到这些,我们亏欠母亲的太多太多,没等我们回报,您就早早离开人世,心中的那份歉意,让我们遗恨终身。母亲啊,有您在的日子该多好。您做的饭菜,我们还没吃够。如有来生,我还做您的女儿,学会您做菜的手艺,让我来做给您吃。

如今,那道炊烟,被迅猛发展的高科技取而代之。

原始的炊烟随着时光前行,渐行渐远。它由物产丰富的煤,燃气,电逐步走向锅台,灶台,这无明之烟,大大减轻了劳力,节省了时间,更提高了生活质量。更有那些琳琅满目的炊具,一代更新一代,一代又迅猛的淘汰一代,让人目不暇接。

生活方式与往年相比极具差异。家人不想做饭,随意就近上馆子,吃西餐。吃腻了高档,吃土菜。一切以营养为前提,再不是填饱肚子的时代了。

我总想,如果母亲赶上现在的好时代,该多好。

9.做一缕阳光散文 篇九

早就想总结一下自己的,展望一下自己的。无奈!无奈!无奈!因为自己今生最最无奈的就是2011,最没成绩的也是2011。当我的双手落在键盘的那一刻,心底猛然抽动了一下,一种无奈的心绪还是升腾起来。不知道从何说起,更不知道怎么说起。也许这篇随笔或者叫日志,写的会很散、很散!

连续几个晚上我都在想,无论如何也要给自己做个总结,不管自己有没有成绩,不管自己犯了多少错误,都应该给自己一个交代。越是这么想,越是刻意的想写点东西,却发现真的无话可说。忽然想起自己办的《雅韵文学社》,风风雨雨一年又俩月,会员和发文都以超常的速度增长,给了我些许的宽慰。这一年来从文学社结识了很多朋友,就如社会,熙熙壤壤,人生百态。欣喜乎?悲痛乎?心里自然也是五味俱全。

十一月这个月份对我来说似乎是很有机缘的月份,的十一月,《雅韵文学社》开张。的十一月份,在我休闲了一年以后,一份得意的工作在朋友的推举下来到我的身边,不知道这些算不算发生在20我人生中重要的事情,但确实在我的生活中发生了一些改变。

有人说。舍不得时光流逝的人,是因为害怕容颜易老还是对过去抱有遗恨?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但是我感觉有时候人的某种感觉是很灵敏的,置身于新环境中,即使内心忐忑,也能很快发现哪些人容易相处,那些人应该避而远之。虚拟的网络里、现实的生活中都是如此。当然,有时候虽然“避”了,也难以避免的有交集,每每弄得心中不忿,暗自琢磨,这世界上怎会有如此莫名其妙、不可理喻之人!而一个不经意的偶然,让人觉得,原来一切并没有表面所见的那么简单。他不是天生的臭脸谱,支撑着那张脸谱背后的是不为人知的挣扎和倔强的心。突然间又对这个一直很厌烦的人有了一些好感。呵呵......人们天生喜欢同情弱者。我只是突然知道了,那不是天生的优越感造就的娇纵,而是一个坚强的近乎固执的孩子保护自己的倔强的表情。于是,我慢慢的发现,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产生的摩擦,没什么不可原谅......

忘记了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爱一个人,不是要矢志不渝,不是要完美无瑕,而是可以在每一句对不起之后用拥抱回答一句没关系。当时觉得很感动,颠覆了我几十年来“一根筋”的思想观念。如果人生是一道选择题,选项只有快乐和不快两种,大部分人会在这段路程开始之前选择快乐,我也毫不犹豫的往幸福的跑道上冲去,却因意外的风景迷了方向,渐渐的离所谓的幸福快乐越来越远,然而经历过方明了,荆棘鸟被穿刺胸膛时也有幸福的味道。有一个故事情节很强的词,叫画地为牢。醇香、凄美。我只想说,执意、不悔。如果我不能将你带向快乐,那就陪着你哭泣。

我真是希望,就像歌词所写的那样: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的双手,让我拥抱着你的梦,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容。

话再说回来,我们都生活在凡尘,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一个人的生活轨迹,都经历了很多悲苦和不如意,作为凡尘中的一个渺小的个体,我们应发挥什么样的角色呢?是否也应该做那么一缕阳光,温暖自己的同时,也温暖周围朋友们的心灵,如果可以的话,也许有了我们的存在,也就成为了我们周围人们快乐和幸福的光源,一点点的积极因素。当我们用一份温暖去感动身边的人们,正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给予别人更多的温暖和阳光,也将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

我们有幸结识,我们有幸结缘,应有一种睿智和开放的思维来思考自己,对于一些尘世琐事要怀着洒脱开悟之心境。也许,生活中的你,有些愤世嫉俗、有些怀才不遇、有些痛苦折磨,好好静下心来,调整心态,树立自己的阳光心态,塑造阳光形象,珍惜自己目前所拥有的,善待自己的家人、朋友等一切缘分,这样,我们就能成为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温暖自己、温暖他人的一缕阳光。

活在凡尘,不管我们目前的.生存状态如何、生活质量如何、社会价值如何,我们可以选择消极的生活方式,可以混一天算一天,慢慢消耗我们的生命年华;但我们更可以选择积极向上的生活,每天让自己充满阳光,让自己的人生之路洒满鲜花,笑看世界、善待他人,这是作为普通个人,追求崇高、完美自身的最高准则和境界。虽然我们表现的只是一缕不起眼的光芒,但却是对生活的最高敬意。

如果我们确立了这样一种阳光的心态,我们在说话、做事之前,就会考虑到自己是谁、自己的位置、说话的方式等等,这样,我们的话语、我们的言论就能取得阳光般的效果,如一阵春风沐浴在大家的心头,给大家带来快乐。在做事之前,想好做这件事的目的、方式、细节等,如何去完美自己的做事内容,让大家都觉得美好和幸福,让我们的家人和朋友因为有我们而感到快乐,让我们周围的同事欢声笑语、喜气洋洋,让每个人都乐意与我们交往、交流。

如果我们达到了这样的境界,我们就会感到,我们就是大家中的一个重要一员,我们就是阳光使者。

俗话说,君子无能怨自修。我们的团体,我们的家庭,必须有阳光式的人,大家才受益,才感到温馨,才能分享快乐和幸福。否则,大家一起受苦,一起受罪,一起在阴云里唉声叹气,那会是什么状态呢?

我们还是都来做一缕阳光吧,这样,我们才能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10.故乡的炊烟的散文 篇十

殷红的朝霞铺陈在天际,一轮红日喷薄,挥洒着晨曦,充溢乡间。静卧的山村默默地任由桔黄的晨曦涂抹、装饰、打扮......山村金光闪烁,艳丽起来,有了生机。

明媚春光中,山村处处花香鸟语,空气中弥散着春的气息。在朝阳的轻抚下,山村携着晨的新韵,像一只香炉,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升起了第一缕炊烟。

一抹温情,轻柔飘逸、婆娑披拂、缠缠绵绵、飘飘渺渺,灵动、妩媚、沉醉、迷人,淡淡的写意在天地间氤氲,捕捉着云的踪迹。

家家户户的屋顶萌动了起来......火红的灶膛里锤炼着恒古不变的激情,风箱有节奏地煽动着柴草的魂灵,散发出袅袅的余音,平淡的山村提炼着千年的热忱,一缕、又一缕......缕缕青烟在山村的上空飘渺,弥漫,升腾。升起的青烟以飘逸的舞姿扶摇直上,静逸地伫立在山村的上空,站成了一个季节,凝望成一种状态。如漂浮的白云拖着长长的尾巴,如母亲风中苍白的银丝恣意飘洒,摇曳着心中的缠绵,弥漫开来,一遍又一遍地为季节描脂涂彩,如流霞,似水波,恰云雾。

升腾的炊烟一片淡蓝,飘飘洒洒,清清淡淡,曲曲弯弯,弥弥漫漫,升到高空,飘入天际,化作团团白云,顾盼留恋,难舍山村母亲的情谊;落入谷底,化作涓涓清流,绕村而行,滋润着一方土地、一方人民。

有形有味有色的炊烟哟,你是柴禾的精灵,炉火的纯情,风箱把你催生,舞动着浪漫,幻化成山村的灵魂。柴草的气息飘渺在山村的上空,升腾起无尽生机,无限深情。

一缕缕青烟升起,袅娜、轻盈,像纱像雾又像云......如飘曳的薄纱,你比纱薄,比纱透明;若迷幻的轻雾,你比雾轻,比雾热忱;似流动的浮云,你比云白,比云纯真。比云多了份牵挂,比雾多了份深情,比纱多了份热情。你是飘逸的精灵,你是山村的魂灵,你是山村的象征。在山村的上空形成了一层浅浅淡淡的氛围,斑驳了朝阳,笼罩着村庄,迷蒙旖旎,渲染着山村的凄美,把清晨的山村泼染成一幅神秘的水墨画卷。

炊烟在升腾,升腾......在升腾中梦幻飘摇,在升腾中希望延伸,在升腾中岁月流逝,在升腾中萦绕着省悟和感动。

寂静的`山村喧啸起来了,活跃了。

炊烟,慢慢上升、拓展、弥散......远处烟云缱绻,柔情清浅,徘徊着希冀,不忍离去。眼前青烟倾钭,摇曳迷人,几分眷意,小村因它的点染,多了一份灵动,添了一份淡雅。山村抵挡不住绵柔的诱惑,摆脱不了妩媚的吸引,迷醉流年。

唯美的画面中,柔柔的春风舞动,把爱扬起,如水如雾又如烟,拂在脸上润在心间。清烟中轻舟飘荡,划破凝思,水墨飞扬。烟波深处,掬一朵浪花,蹁跹,抒一缕诗魂,梦幻,流动的歌悠扬地响起。

淡淡的炊烟继续升腾,以柔雅的姿势站立,累叠,飘渺,在天的心海中流淌着浪,在时光中穿行着,自由飞翔。烟云在蔚蓝的天空中书写,描绘,凝结成感动,寄托着希望,憧憬着未来。尽管丝丝缕缕,气若游丝,生命仍在跳动,激情油然而生。风的柔情,燕的思念,痴狂的沉醉与时空交融,在感动中永恒。

炊烟哟,你飘荡在山村的上空,伸直了山路的曲曲弯弯,填满了山涧的沟沟坎坎,遥远了山乡的鸡鸣狗叫人欢,妩媚了山村的魅力笑靥。

优雅淡然的青烟悠然自得地激起更多的深情,延续着生命的梦想与追求,跋涉坎坷曲折的历程,回荡事业的收获与耕耘,鸣人生的酸甜苦辣,书写生命的感叹,奏命运之交响,闪一世光华。

故乡清晰的炊烟,袅袅娜娜,有如敦煌石窟里的飞天一样缥缈在屋顶,树梢......像轻云,像薄雾,像半透明的纱丝带,缓缓飘散。

上一篇:大班体育教案设计:吹泡泡下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