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练习题

2024-09-19

高三语文练习题(9篇)

1.高三语文练习题 篇一

高三语文模拟练习

2002年4月

第1卷(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好(pǐ)(shòu)猎 (zhé)本 (xuān)赫一时

B.(qiáo)首 (jiàn)生 鸟(kàn)咸(yù)维新

C.(jùn)永 浸(zì)(shǔn)吸 同仇敌(kài)

D.阴(mái)(huàn)养 (dīng)正 踽(jǔ)独行.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复员 迫不急待 抉择 潜伏蛰居

B.寥廓 知人论事 揣摩 不名一文

C.遐想 炯然不同 潦倒 鞭辟入里

D.枯燥 优柔寡断 慑服 莫衷一是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许多企业为了加快发展并与国际接轨,开始大规模地 高科技人才。

②“9·11”恐怖事件使得许许多多的美国人有一种 的恐惧在全身蔓延。

③据说汤池温泉的温度能自然 ,天气热时凉些,天气凉时热些。

A.启用 无名 调剂 B.起用 无明 调剂

C.起用 无名 调节 D.启用 无明 调节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王院士的一番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人们对应付入世的许多好建议。

B.美国在为何要退出反导条约问题上,一向含糊其辞,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不满和不安。

C.许多作家在遣词造句时都非常讲究,有时甚至到锱铢必较的地步。

D.新编的这套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各门学科,真是洋洋大观,应有尽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银行对申请贷款购车的客户的还贷能力的核查,是决定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

B.参加世界妇女大会的各国代表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中国艺术家演出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和舞蹈。

C.恩格斯用唯物辩证法研究人类的起源,提出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观点。

D.经过美国的连续轰炸打击,使阿富汗塔利班组织已基本土崩瓦解。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友谊——我们的精神小村落,究竟在那里?想来想去,还是寻找的困难。密密层层的“朋友”,组合成友情的沙漠, 。然而,你的如饥似渴寻找的对象,很可能与你擦肩而过, ,但一切都晚了。

①不要说严格意义上的,就连宽泛意义上的友情

②不要说宽泛意义上的,就连严格意义上的友情

③找到真实而纯净的,又谈何容易

④想真实而纯净,找来又谈何容易

⑤你没在意,或无法辨认,也许过了许久才会蓦然憬悟。

⑥也许过了许久才蓦然憬悟,当时却无法辨认,没有在意。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二、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5分,每小题3分)

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也,世居广陵。武帝率众东讨(唐瑀),使僧珍知行军众局事。僧珍宅在建阳门东,自受命当行,每日由建阳门道,不过私室。武帝益以此知之。天监四年冬,大举北伐,自是军机多事,僧珍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省。五年夏,又命僧珍率羽林劲勇出梁城,其年冬旋军,以本官领太子中庶子。僧珍去家久,表求拜墓,武帝欲荣之,使为本州,乃授使持节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宏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以卤簿(“卤簿”即仪仗队),到其宅,不以为耻。在州百日,征为领军将军,直秘书省如先。僧珍既有大勋,任总心膂,恩遇隆密,莫与为比,性甚恭慎,当直禁中,盛暑不敢解衣。每侍御座,屏气鞠躬,果食未尝举箸。尝因醉后取一柑食之,武帝笑谓曰:“使是大有所进。”卒于将军官舍,武帝痛惜之,言为流涕。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姊于氏,住在市西 适:到,往

B.岂可妄求越 叨:同“饕”。贪

C.乡人咸劝徙 廨:官署,官舍

D.僧珍既有大勋,任总心膂 心膂:比喻亲信得力的人。膂,脊骨

8.下面四组语句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每日由建阳门道,不私室

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

B.武帝以此知之

乡人咸劝徙廨,以其宅

C.武帝欲荣之,使本州

在州百日,征领军将军

D.僧珍在,平心率下,不私亲戚

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岂可徙益吾私宅 B.授使持节平北将军南兖州刺使

武帝益以此知 弃业欲求州官

C.吾荷国重恩,无报效 D.恩遇隆密,莫为比

从父兄子宏贩葱为业 小屋临路,列肆杂处

10.本文写了吕僧珍的六件事,现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他“不私亲戚”的一组是()

①每日由建阳门道,不过私室

②当速反葱肆耳

③岂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

④僧珍常导以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

⑤盛暑不敢解衣

⑥每侍御座,屏气鞠躬,果食未尝举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⑤⑥

11.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吕僧珍公而忘私,平心率下,不私亲戚,官高位重,梁武帝倚为心膂,然不谋私利,恪尽职守。

B.吕僧珍屡有大勋,梁武帝倚为心膂,然性甚恭慎,恪尽职守,受命当行,从家门前经过,不过私室。

C.吕僧珍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且性甚恭慎,每侍御座,都屏气鞠躬,所以恩遇隆密,梁武帝倚为心膂。

D.吕僧珍受命当行不过私室,梁武帝荣之,使官高位重,但他严于律己,不非分妄求。死后,梁武帝深为痛惜。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2分,每小题3分)

原始人类既唱歌就必跳舞,既跳舞就必唱歌,所以Botocudo民族表示歌舞只有一个字。近代欧洲文Ballad(民歌)一字也兼含歌舞二意。抒情诗则沿用希腊文Lyric,原文是说弹Lyric琴时所唱的歌。依阮元说,《诗经》的“颂”原训“舞容”。颂诗是歌舞的混合,痕迹也很显然。惠周惕也说“风雅颂以音别”。汉魏乐府有“鼓吹”、“横吹”、“清商”等名,都是以乐调命诗篇。

诗乐舞这三个成份中分立最早的大概是跳舞。《诗经》的诗大半都是有乐的,但有舞的除颂以外似不多。颂的舞已经过朝廷乐官的形式化,不复是原始跳舞的面目。楚辞《九歌》之类为祭神曲,诗乐舞仍相连。汉人乐府,诗词仍与乐调相伴,“舞曲歌词”则独立自成一类。

就诗与乐的关系说,中国旧有“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的分别。“徒歌”完全在人声中见出音乐,“乐歌”则歌声与乐器相应。“徒歌”原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声音的曲折随情感的起伏与手足舞蹈诸姿势相似;乐歌则意识到节奏音节的关系,而要把这种关系用乐器的声音表达出,对于自然节奏须多少加以形式化。最原始的伴歌的乐器大概都像澳洲土人中指挥者所执的棍棒和妇女所敲的袋鼠皮,都极简单,用意只在点名节奏。《吕氏春秋.古乐》篇有“葛天氏之乐,三人掺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之说,与澳洲土人风俗很相似。

诗乐舞原来是混合的,他们的命脉是节奏。后来三种艺术分化,诗歌尽量向文字意义方面发展,于是就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了。

12.风雅颂以音别”中“音”的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歌曲的乐调 B.文字的读音

C.文字的音韵 D.乐曲的旋律

13.下面可作“分立最早的大概是跳舞”的依据是()

①《诗经》的风雅 ②《诗经》的颂诗 ③楚辞中的《九歌》 ④汉人乐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抒情诗一词在欧洲,其原意是指一种有乐器伴奏的歌曲。

B.汉魏乐府的“鼓吹”、“清商”等既是乐曲名,也是诗篇名。

C.乐府诗还不像唐宋那样是一门独立于音乐舞蹈之外的语言艺术。

D.古代的“歌”与“谣”的区别在于前者有音乐而后者没有音乐。

15. 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里的“颂”是一种由舞曲发展起来的诗歌。

B.中国旧有徒歌与乐歌的区别,徒歌理应出现在乐歌之前。

C.现在乐队指挥用的小棒,也许带有原始的伴歌乐器的痕迹。

D.诗歌、音乐、舞蹈在中国古代原来也是一种混合艺术。

第Ⅱ卷(45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8分)

向日葵(节选)冯亦代

看到外国报刊登载了久已不见的梵高名画《向日葵》,以三千九百万美元的高价,在伦敦拍卖成交,特别是又一次看到原画的照片,心中怏怏若有所失者久之;因为这是一幅我所钟爱的画。……

记得自己也曾经有过这幅同名而布局略异的复制品,是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买的。有天在陕西南路街头散步,在一家白俄经营小书店的橱窗里看到陈列着一帖梵高名画集的复制品。梵高是十九世纪以来对现代绘画形成颇有影响的大师,我不懂画,但我喜欢他的强烈色调,明亮的画幅上带着些淡淡的哀愁和寂寞感。

……当下我花了四分之一的月薪,买下了这帖梵高的精致复制品。

我特别喜欢他的那幅向日葵,朵朵黄花有如明亮的珍珠,耀人眼目,但孤零零插在花瓶里,配着黄花的背景,给人的是种凄凉的感觉,似乎是盛宴散后,灯烛未灭的那种空荡荡的光景,令人为之心沉。我原是爱看向日葵的,每天清晨看它们缓缓转向阳光,洒着露珠,是那样的楚楚可怜亦复可爱。如今得了这幅画便把它装上镜框,挂在寓所餐室里。向日葵衬在一片明亮亮的黄色阳光里,挂在漆成墨绿色的墙壁上,宛如婷婷伫立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特别怡目,但又显得孤清。每天我就这样坐在这幅画的对面,看到了欢欣,也尝到了寂寞。以后我读了欧文·斯通的《生活的渴望》,是关于梵高短暂一生的传记。他只活了三十七岁,半生在探索色彩的癫狂中生活,最后自杀了。他不善谋生,但在艺术上却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虽然到死后很久,才为人们所承认。我读了这本书,为他执著的生涯所感动,因此更宝贵他那画得含蓄多姿的向日葵。我似乎懂得了他的画为什么一半欢欣,一半寂寞的道理。

解放了,我到北京工作,这幅画却没有带来;总觉得这幅画面与当时四周的气氛不相合拍似的。因为解放了,周围已没有落寞之感,一切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但是曾几何时,我又怀恋起这幅画来了。似乎人就像是这束向日葵,即使在落日的余晖里,都拼命要抓住这逐渐远去的夕阳。我想起了深绿色的那面墙,它一时掩没了这一片耀眼的金黄;我曾努力驱散那随着我身影的孤寂,在作无望的挣扎。以后星移斗转,慢慢这一片金黄,在我的记忆里也不自觉地淡漠起来,逐渐疏远得几乎被遗忘了。

十年**中,我被谪放到南荒的劳改农场,每天做着我力所不及的劳役,心情惨淡得自己也害怕。有天我推着粪车,走过一家农民的茅屋,从篱笆里探出头来的是几朵嫩黄的向日葵,衬托在一抹碧蓝的天色里。我突然想起了上海寓所那面墨绿色墙上挂着的梵高《向日葵》。我忆起那时家庭的欢欣,三岁的女儿在学着大人腔说话,接着她也发觉自己学得不像,便嘻嘻笑了起来,爬上桌子指着我在念的书,说“等我大了,我也要念这个”。而现在眼前只有几朵向日葵招呼着我,我的心不住沉落又飘浮,没个去处。以后每天拾粪,即使要多走不少路,也宁愿到这处来兜个圈。我只是想看一眼那几朵慢慢变成灰黄色的向日葵,重温一些旧时的欢乐,一直到有一天农民把熟透了的果实收藏了进去。我记得那一天我走过这家农家时,篱笆里孩子们正在争夺丰收的果实,一片笑声里夹着尖叫;我也想到了我远在北国的女儿,她现在如果就夹杂在这群孩子的喧哗中,该多幸福!但如果她看见自己的父亲,衣衫褴褛,推着沉重的粪车,她又作何感想?我噙着眼里的泪水往回走。我又想起了梵高那幅《向日葵》,他在画这画时,心头也许远比我尝到人世更大的孤凄,要不他为什么画出行将衰败的花朵呢?但他也梦想欢欣,要不他又为什么要用这耀眼的黄色作底呢?

梵高的《向日葵》已经卖入富人家,可那幅复制品,却永远陪伴着我的记忆;难免想起作画者对生活的疯狂渴望。人的一生尽管有多少波涛起伏,对生活的热爱却难能泯灭。阳光的金色不断出现在我的眼前,这原是梵高的《向日葵》说出了我未能一表的心思。

16. 综观全文,分析文章为什么以“向日葵”为题目。(5分)

17. 作者为什么在第3段中插入一段关于梵高生平的文字?(5分)

18.文章结尾说“这原是梵高的《向日葵》说出了我未能一表的心思”,这“心思”指的是 。(4分)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以梵高名画《向日葵》的拍卖开头,以其被卖入富人家结尾,首尾呼应;作者借此写出了《向日葵》的价值,并且表达了自己虽然不能拥有艺术品,却懂得欣赏艺术的的满足。

B.作者描写向日葵“转向阳光”,“即使在落日的余晖里,都拼命要抓住远去的夕阳”,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努力驱散那随着身影的孤寂”,却又觉得“在作无望的挣扎”。

C.“寂寞”与“欢欣”在《向日葵》这幅画中分别表现为耀眼的色彩和行将衰败的形象,这也反映了梵高的不被理解和他对艺术的追求、对生活的渴望,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孤凄的体会和对生活的热爱。

D.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墨绿色的墙壁”,这一方面为《向日葵》明亮的色彩做衬托,一方面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尤其是自己被谪放到劳改农场时,“连自己也害怕”的“惨淡心情”。

E.作者写在劳改农场时,绕道去看几朵日渐衰败的向日葵,写果实成熟时农民一家的欢欣,既表达了自己在艰难环境中对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向往,又推进了文意,写出了向日葵这一形象的深层含义。

五、(11分)

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6分)

剑客 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1)诗歌可以写景抒情,可以通过怀古喻今、讽今抒发感情,也可象这首诗一样 。(1分)

(2)本诗着力刻画了“剑”与“剑客”的形象。“剑客”是自喻,“剑”比喻

,全诗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自己的 含而不露地融入其中。(3分)

(3)诗最后两句充满自信,抒发了作者 感情。(2分)

21.阅读下面文言文,翻译划横线的句子。(5分)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1)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3分)

译文:

(2)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2分)

译文:

六、(16分)

22.按提示要求,把下面句子重组为两个单句(可以换用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内容)。(5分)

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他的贡献已部分地融入到我们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文化背景;而作为思想者的爱因斯坦,他将为每一个热爱独立思想的人,源源不断地提供前进的精神力量。

①我们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文化背景。

②每一个热爱独立思想的人。

23.下面一段话,编号的地方有些是必须保留的,有些是可以删去的。请将必须保留的序号写在题后横线上。(4分)

所谓①基因②是导致生物繁衍和遗传基本因子,它们③最早发现存在染色体④。染色体⑤是存在⑥细胞核⑦的棒状聚合体,因为特别⑧容易被碱性⑨染料染色⑩而得名。

必须保留的是

24.如果不用任何修辞格,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这句名言的相同意思可以表述如下(不超过20个字)(3分)

25.按要求填空(4分)

①诗的情与景交融的方式有多种,可以触景生情,可以移情入景,也可以借外物描写来象征或暗示感情。《涉江》诗中借外物来暗示诗人眷恋故国不忍离去的感情的诗句是

②学习要重视积累,《劝学》中阐明积累重要性的句子是

③古人作诗常化用前人成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就是化用前人成句

④“非淡泊无以明志”的下句是

第Ⅲ卷(60分)

七、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情商”(EQ),又称情绪商数,它—般表达的是一个人控制自己的情绪,承受外来压力,合理地把握自己的心理平衡的能力。人们通常所表现出来的“镇定”、“浮躁”、“乐观”、“悲伤”、“坚强”、“懦弱”等,都源于“情商”。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情商”是重要的心理素质,它往往能左右和决定一个人一生的起落沉浮。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3.不少于800字。

答 案

一至三题(45分,每小题3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D

C

C

C

A

A

A

D

B

A

A

D

D

A

文言文参考答案

7.A(适:出嫁)8.A(过:探望,探访,拜访;B.益:更加/扩大;C.为:治理/任职;

D.任:职位/承担)9.D(之:代词,它,指督邮廨。/指僧珍。乃:于是/就 以:同“无”构成双音节词“无以”,意为“没有什么〈办法或东西〉”/介词,拿,用 与:介词,同,跟)10.B 11.A

译文

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世代居住在广陵。武帝统率人马往东讨伐(唐瑀),让吕僧珍参与主持协调行军各部事务。吕僧珍家在建阳门东,从接受使命赴任起,每天从建阳门经过,都不探望一下自己的家。武帝因此更加信任他。天监四年(505)冬,(武帝)大举北伐,从此军机之事日渐增多,吕僧珍白天在中书省办公,夜里返回秘书省(统管宿卫)。天监五年(506)夏,又任命吕僧珍率领羽林精兵出梁城。这年冬天回军,以本官领太子中庶子。吕僧珍离家已久,上奏请求拜墓,武帝意欲使他荣耀,让他治理本州,于是授使持节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吕僧珍在位期间,公平对待属下,不徇私情。堂兄的儿子吕宏起先以贩葱为业,在吕僧珍就任以后,就放弃贩葱业想求他在州里安排个官当当,吕僧珍说:“我蒙受国家大恩,没有什么可以报效的。你们本来有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职业,怎么可以胡乱要求得到不该得的职份!还是应当赶快回到葱肆去吧。”吕僧珍老家在市北,前面建有督邮的官署,乡人都劝他迁移官署来扩建住宅。吕僧珍恼怒地说:“督邮这官署,从建造以来就一直在这里,怎么可以迁走它来扩建我的私宅呢?”他姐姐嫁给于氏,住在市西,小屋面临马路,又混杂在各种店铺中间,吕僧珍经常引带着仪仗队到她家,并不觉得辱没了身份。任南兖州刺史一百天,又征召他为领军将军,仍像先前那样在秘书省办公。吕僧珍既然功勋卓著,就当了武帝的,心腹亲信侍卫总管,武帝给予他的优厚和频繁的恩泽,没有谁能和他相比。他性情很是谦恭稳重,在禁中值班,盛夏也不敢解开衣扣。每当侍奉武帝身边,总是敛神屏息,非常恭敬谨慎,招待用的果馔,他未尝动过筷子。有一次因酒醉才拿了一只柑吃了,武帝眉飞色舞地说:“这才是大有进步啊。”死在将军府舍里,武帝很痛惜,常常说着说着就泪流满面。

四、(18分)

16.(5分)向日葵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与作者不同人生阶段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作者将对生活的热爱寄寓在“向日葵”这一形象之中。

(提示:分析文章的题目,可以从结构、内容、写法三方面入手。)

17.(5分)说明前文中作者看到《向日葵》后产生的一半欢欣、一半寂寞的感觉,是由于画的创作者梵高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画中;引起下文,为作者在经历人生坎坷时对《向日葵》的深入理解做铺垫;同时与文章的结尾相照应。

(提示:关于梵高生平的简述一段,出现在作者买画之后,被谪放之前。因此就有从创作者的角度对《向日葵》解说的作用,同时艺术作品与创作者的人生经历的关联,使艺术品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这又引出了作者因自己的人生经历而对此进一步理解的内容。)

18.(4分)人生总有处于孤凄的时候,不能泯灭的是对人生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提示:从文字的照应上看,最后一句中的“这”指代的就是前一个分句的内容,即“阳光的金色不断出现在我的眼前”。但答题时应尽量简洁,清楚,少用或不用比喻等修辞方法。因此要进行语言转换。结合文中对向日葵“即使在落日的余晖里,都拼命要抓住这逐渐远去的夕阳”的描写,和“人的一生尽管有多少波涛起伏,对生活的热爱却难能泯灭”的阐释,问题的答案不难概括。)

19.(4分)(C)(E)(提示:A项作者懂不懂艺术不是文章表达的重点,分析没有根据;B项的分析与文中的描写对应不上,原句并未表现矛盾的心理;D项将“墨绿色的墙壁”解释为作者内心的寂寞比较牵强,与作者谪放时的心情联系在一起更是生拉硬拽。)

五、(11分)

20.(1)(1分)托物言志

(2)(3分)自己的才能政治抱负

(3)(2分)急于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

21.(1)(3分)齐国的使者到梁国,孙膑以受过行罚的罪犯身份秘密会见,说服齐国使者

(2)(2分)三个等级的马已经比试完毕,田忌输了一次,赢了两次,终于赢了齐王千金

六、(16分)

22.(5分)①我们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文化背景,已融入了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的部分贡献

②每一个热爱独立思想的人,将从作为思想家的爱因斯坦那儿源源不断地得到前进的精神

23.(4分)必须保留的是(4)(6)(7)(8)

24.(3分)

25.(4分)

船容与而不进兮 淹回水而凝滞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或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非宁静无以致远

2.高三语文练习题 篇二

所谓“点拨性”训练,是指教师按照解答或分析某个数学问题的途径,有目的地进行点拨,让学生的思路在教师的点拨下展开,并顺利地解决问题.

例1已知实数a,b,c满足a + b + c = 0,a2+ b2+ c2=1,求a的最大值.

教师课堂教学讲解时按常规的解题思路,可得下解:

因为a + b + c = 0,所以c = - ( a + b) . 又a2+ b2+ c2=1,所以a2+ b2+[- ( a + b) ]2= 1.

整理得: 2b2+ 2ab + 2a2- 1 = 0,所以由关于b的一元二次方程的Δ≥0,即4a2- 8( 2a2- 1) ≥0.

化简得. 解得

“放手性”训练,指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 充分地多方位进行包括正确的、错误的; 清晰的、含糊的; 复杂的、简捷的解题思路的猜想和探讨.

对于上题,若放手让学生讨论可能通过下种解法:

目前,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出于“完成高三复习任务”的需要,总是按照自己所准备的解题思路诱使学生“就范”,复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变,也不能变. 所以教学在充分“放”的基础上要抓住契机有目的地“收”,使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思维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更为出色. 如果我们只一味的“收”、不舍得“放”,长此以往,势必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个性,导致学生的解题思路狭窄,影响创造力的提高. 如果只“放”不“收”,教师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将一些盲目的解题思维“拨乱反正”; 不去进行比较,将几种解题思维进行优劣评估; 不去归纳小结,将学生的思维进行质的提炼,势必会使高三学生的思维始终停留在表层、达不到一定的深度,对高考的复习是极其不利的. 当然要使“放”、“收”结合得体,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复习课前充分的准备,并且有一定的引导能力和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各种手段. 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能稳操胜券.

2.“ 直观性”训练

通过直观获得的知识是生动的,最容易使学生接受且最容易巩固,因而“直观性”训练是一种从“感性”到“理性”的训练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方面. 这是教师在高三一轮复习时常用的教学方法. 然而高三数学复习的很多知识抽象性比较强,有的难以“直观化”. 这就需要教师要将“抽象性”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 笔者认为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形象思维只是抽象思维的一种辅助手段,抽象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的一种高级思维形式. 所以,高三数学复习中要把“直观性”训练和“抽象性”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例2曲线c1:和曲线c2: y有公共点.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如果仅从抽象的数学知识方面思维,容易得出以下错误的解答:

但是,尽管运用了图像直观法,纠正了结果,可还没有让学生彻底地解决这一错误的原因,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从“充分性、必要性”这一抽象的逻辑思维中寻找答案. 最终要让学生明白: 用Δ法判断2个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与用Δ法判断直线和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区别,前者要注意,在联立方程组化成x( 或y) 的一元二次方程后,方程有解仅是方程组有解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还要结合图像来解.

3.高三生物复习教学中习题训练 篇三

【关键词】生物 高考复习 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考越来越倾向于考查学生的各项能力。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必不可少。驾驭知识的能力一方面需要学习,另一方面更需要训练。因此,在专题复习的过程中精心设计的习题训练十分重要。在习题训练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获取信息

读题是解题的第一步,从题目中获得有用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常有学生抱怨题目太长,不知所云。殊不知恰恰是这样的题目里往往蕴藏着解题的关键,只要能够获得有用信息,则答案可手到擒来。

例1、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

B. 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C. 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

D. 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

解析:此题所涉及的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是我们没有学习过的知识,且题目文字较多,所以不少学生感觉困难,题目读不懂。但我们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1、此题考察激素调节。2、题目中涉及两种激素,一种(甲状旁腺素)使血钙浓度上升,另一种(降钙素)使血钙浓度降低。即他们的关系是拮抗。至于哪种激素是哪个腺体分泌,在什么情况下发挥作用都是题目给出的无关条件,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将题目所给信息提取出来之后,这道看似复杂,没有学过的问题很轻松的就被解决了。所以说,读题是解题的基础,一定要灵活的从题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一般是先明确这道题考察的是那个专题,再看是其中的哪一知识点,然后调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二、注重识图看表

生物高考中图、表、曲线等形式的命题是常见题型,也是学生考试中的难点。生物图表解题能力十分重要。这类题目解题关键在于三步骤(即识图、析点、明线),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例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解析:从图像分析可知,甲乙是捕食关系,且甲是被捕食者(藻类),乙是捕食者(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食物链的话应该是:藻类(甲)→浮游动物(乙)→鱼(丙)。由于鱼是大量的,所以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急剧减少,而由于食物缺乏等生存斗争加剧,鱼类也随之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由于强调了鱼是专食浮游动物乙,显然A项是不合理的。丙和乙的竞争关系不一定体现在食物的竞争,可能在大量投入鱼(丙)时会导致空间(水池)、氧气等方面的竞争。所以本题应该选C。

三、注重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性的题目在高考中年年出现,但是学生在这类题目中的得分率却并不理想。《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学生应具备一定实验与探究能力,尤其侧重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所以,实验探究性的题目作为专题的一种类型,必须强调其重要性并多加练习。

实验设计型题目涉及实验观察和分析的基本技能,渗透设计实验解决实验问题的思想,其思考性、综合性较强。解答实验设计题的基本方法是:

1、明确实验目的

2、确定实验原理

3、决定实验变量

4、设计实验方案(一般可以分为:分组、编号、做对照处理、再做相同处理、 观察记录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得出结论。)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基本原则,尽量避免无关变量的影响,为此设置实验对照(对照原则)和平行实验(等量原则)以排除无关变量,增强实验结果可信度和说服力。

下面是几道例题:

例3、 可被用来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的是( )

解析:本题实验考查实验设计原则(对照、等量)的运用。实验目的是“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因此要设置两个实验组,一个对照组;还要运用等量原则。选项B错在没有设置对照,选项C没有注意等量原则,而选项D对照设置错误。故选A。

四、注重知识应用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生物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复习时应选择贴近生活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原本枯燥的复习课意兴盎然。例如果酒、果醋的发酵区别问题,无籽果实(无籽番茄、无籽西瓜)形成的原因、植物施肥过多为何会“烧苗”、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的原理、什么是赤潮、外来物种如何入侵本地生态系统问题等等。通过运用相关知识去分析这些日常生活问题,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精选练习是成功的关键

精讲精练,让学生每做一题即有所收获,避免重复劳动。选练习时注意避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让学生在练习中循序渐进,巩固知识,获得成就感,进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能力,树立信心,找出差距。做题过程中,重要是弄清楚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关注基础,与偏、难、怪题说拜拜。高考题目遵循的是基础和能力并重的原则,极少出现偏、难、怪题。我们要精选练习题,避免盲目使用资料和试题,避免重复和难题偏题的误导。正确的使用练习可以进一步强化已复习的知识,巩固重点和难点,弥补复习的缺漏。认真对待每一次练习,学生仔细做,教师认真改,并有针对性的作出分析,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指出问题,解决矛盾。真正让我们付出的汗水有所收获。

4.高三语文文学常识练习 篇四

w.5Y k J.cO m文秘

高三语文文学常识练习

1.以下四部作品按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老残游记》

B.《老残游记》《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C.《聊斋志异》《儒林外史》《老残游记》《西游记》

D.《儒林外史》《老残游记》《西游记》《聊斋志异》

2.下列作品的作者正确的一项是()

《国际歌》词 《复活》 《家》 《女神》

A.欧仁·鲍狄埃 阿·托尔斯泰 丁 玲 郭沫若

B.比尔·狄盖特 列·托尔斯泰 丁 玲 艾 青

C.欧仁·鲍狄埃 列·托尔斯泰 巴 金 郭沫若

D.欧仁·鲍狄埃 阿·托尔斯泰 巴 金 艾 青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阿Q这一典型,深刻反映了国民的愚昧,作者对阿Q给予了无情的嘲讽和鞭挞。

B.“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诸仙人”,上联写曹子建,下联写李白。

C.“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评价《史记》的,称赞它是史学著作的顶峰,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D.高尔基的《母亲》是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代表,小说的主人公是巴威尔,尼洛夫娜是一位逐渐成长起来的母亲。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主张废弃六朝以来华而不实的骈体文,而创作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散文。

B.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

C.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围城》分别塑造了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知识分子在大革命斗争中成长的过程。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牛虻》分别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和爱尔兰作家伏尼契的作品。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梦龙编订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其中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也有不少明人的“拟话本”。

B.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的著名女作家,她的《笑》《往事》《寄小读者》等作品,被认为是当时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

C.新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而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旧体诗,也被认为是现代诗歌。

D.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是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几个只写短篇小说的杰出的作家。 6.下列成语的出处按我国古代图书分类方法,归类正确的是()

①四面楚歌 ②胡服骑射 ③请君入瓮 ④鞠躬尽瘁 ⑤水落石出 ⑥刻舟求剑 ⑦鹏程万里 ⑧一鼓作气 ⑨飞黄腾达 ⑩咸与维新

A.①②③/④⑤⑨/⑥⑦⑧/⑩ B.①③⑧/②④/⑤⑥⑦/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⑨/⑥⑦/⑧⑩ D.①②③⑧/④⑤⑨/⑥⑧/⑦⑩

7.下面是对文章标题中表示文体的字的解释,选出有错的一项是()

A.《琵琶》: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行”是乐曲的意思。

B.《师》: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主要特点是阐述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的义理。

C.《论积贮》: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用于臣属向君王分条陈述某一意见或看法。 D.《出师表》中“表”表示某种意见或感情。

8.“生逢天宝乱离年,妙咏香山长庆篇。就使吴儿心木石,也应一咏一缠绵。”这首诗是对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的诗人吴梅村的诗的品评,其中涉及到的诗人是()

A.白居易 B.杜甫和白居易

C.李白和杜甫 D.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史记》、《资治通鉴》是历史散文的三个里程碑,其中《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体例是一样的。

B.律诗、绝句、词、曲在字数、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都有格律规定,都不能称为古体诗。

C.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D.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10.下列对联与人物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A.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苏东坡

B.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贺

C.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白居易

D.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屈原

11.下面四副对联,纪念的人物分别是()

①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②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③载酒江湖人比黄花更瘦,校碑阑槛梦随漱玉俱飞。

④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A.司马迁 李白 白居易 杜甫 B.屈原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C.屈原 李白 李清照 杜甫 D.司马迁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是刘向编定的,断代史《汉书》是范晔编写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司马光负责编撰的。

B.元明清三代,小说创作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吴承恩的《西游记》、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C.老舍是杰出的小说家、戏剧家,其代表作,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有《龙须沟》、《茶馆》。

D.世界名著《复活》、《巴黎圣母院》、《浮士德》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法国的巴尔扎克、德国的歌德。

13.下列有关文学体裁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指散文取材自由,不受时空限制,表达形式多样。“神不散”是指题材处理要凝练,突破口要集中。

B.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基本情节一般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C.戏剧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D.诗歌要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它的分行,主要根据不是节奏,而是诗的意思。

1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叫近体诗。

B.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多少来划分的;一般认为58字以内的为小令,59字至90字者为中调,91字以上者为长调。

C.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两大流派,其代表人物分别为苏轼、辛弃疾和柳永、李清照。

D.旦、末、净、丑、外、卜儿,都是元杂剧中的角色名称。正旦,女主角;卜儿,老年男子;外末、副末,皆配角。

1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乐府”原指汉武帝设立的采诗制乐的官署,东晋以后渐渐演变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乐府诗集》辑录了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歌谣。

B.世界名著《静静的顿河》、《春天的旋律》、《唐璜》、《茶花女》的作者分别是肖洛霍夫、高尔基、拜伦、大仲马

C.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生动地描写了我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

D.诗歌发展到唐代,体制更加完备,有古体诗(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有近体诗(如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

参考答案:

1.A 2.C 3.A 4.C 5.D

6.C(依次为史集子经)

7.D(“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而非表达感情或意见)

8.A(唐朝诗人白居易修香山寺,自号香山居士。白居易用穆宗的年号命名自己的诗集为《白氏长庆集》。“妙咏香山长庆篇”涉及诗人白居易。)

9.A 10.C 11.C 12.C 13.C 14.D 15.A

莲山 课件 w w

5.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二)练习 篇五

(二)练习

(四)《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 钟,因受其称。有幽栖者,寻纶(钓鱼。纶,lún,钓丝)东湖,沿澜(指水)穷此,遂...跻(jī,攀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于南隅,忽遇双石,奇攴(qī,倾斜)枕潭木尔(顶)..影沦(沉)波中。询诸水滨,乃曰石钟山,有铜铁之异焉。扣而聆之,南声函 胡,北声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若非潭滋(培植)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则安能产.兹奇石哉?乃知山仍石名,旧矣。如善长(郦道元之字)之论,则濒流庶(众)峰,皆可以斯名...冠之。聊刊前谬,留遗将来。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生记。

1.“访其遗踪”的“其”指代什么?

答: 2.“聊刊前谬,留遗将来”的“刊”字的含义是

答: 3.“乃知山仍石名,旧矣”中“仍”的含义是() A.重复 B.仍然 C.因袭 4.“沿澜穷此”中的“穷”字与下列含义相同的是() A.日暮途穷 B.穷则思变 C.穷凶极恶 D.穷山恶水

5.下列句子中所含“次”的含义与“次于南隅”中的“次”相同的是() A.次日 B.名次 C.次品 D.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五)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缴敌,愿君试之。”景公召 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

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勤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 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木包 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 曰 :“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 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慄。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 “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什、车之左附、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

士卒次含。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贤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勤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仆表决漏 仆: 漏: ..行军勤兵 勤: .2.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与(穰苴)语兵事,大说之 B.亲戚、左右送之,留(苴)饮 C.(贾)召军正问 D.既往,(贾)未及反 3.与“贾谢曰”中“谢”的意义相同的几项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②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③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⑤张良入谢 ⑥则与牛卮酒,哙拜谢 ⑦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4.“申明约束”、“约束既定”、“临军约束”中的“约束”词性应为() A.三个都是动词 B.三个都是名词

C.前两个是名词,后一个是动词 D.前一个是名词,后两个是动词

(六)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宦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仗,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本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委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①裴封叔之第 ②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A.①门第 ②劳役 B.①住宅 ②驱使 C.①住宅 ②操作 D.①门第 ②操作 2.选出下列句子“焉”字分类正确的一组()

①愿佣隙宇而处焉 ②余往过焉 ③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④莫敢愠焉 ⑤吾收其直大半焉 ⑥无进退焉 ⑦梓人左持引,右持杖,而处中焉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⑦/⑤⑥ C.①②④⑦/③⑤⑥ D.①②④⑥⑦/③⑤

3.下面五个句子都含“工”字,其中与其它四个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A.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B.将求他工

C.委群材,会众工 D.凡执用之工不在列 E.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4.下面句中的“莫”,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②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③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 莫敢愠焉 ④物莫能近乎此也

A.①与②相同 B.②与③相同 C.①与③相同 D.③与④相同

(七)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善,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衤夸

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衤夸

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于 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 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 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 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 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 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 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 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 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 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 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 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1.下列句子,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B.大丈夫不能自食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滕公奇其言,壮其貌 ...2.下列句中的“乃”与“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中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是()①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②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④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⑤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⑥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 ⑦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 ⑧吕后女乃吕也

⑨相君之背,贵乃不可信 ⑩荆轲者,卫人也,其克乃齐人 A.②⑤③④⑩ B.②⑤⑦⑧⑨⑩ C.①②⑤⑦⑧⑩ D.①②④⑥⑦⑧⑩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上未之奇也 B.上不我用

C.何陋之有? D.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母见信饥,(母)饭信 B.食时信往,(亭长)不为具食 C.释(羽)而不斩 D.以(何)为大将

(八)魏知古起诸吏,为姚崇所引用,及同升也,崇颇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道选事。崇二子并分曹洛邑,会知古至,恃其蒙恩,颇顾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上召崇,从容谓曰:“卿子才乎?皆何官也?又安在?”崇揣知上意,因奏曰:“臣有三子,二人分司东都矣。其为人多欲而寡交,以是必干知古,然臣未及闻之耳。”上始以丞相子重言之,欲微动崇意,若崇私其子,或为之隐;及闻所奏,大喜,且曰:“卿安从知之?”崇曰:“知古微时,是臣荐以至荣达。臣子愚,谓知古见德必容其非,故必干之。”上于是明崇不私子之过,而薄知古之负崇也,欲斥之。崇为之请曰:“臣有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欲特原之,臣为幸大矣。而由臣逐知古,海内臣庶,必以陛下为私臣矣,非所以裨玄化也。”上久之乃许。翌日,以知古为工部尚书,罢知政事。

姚崇与张说同为相,而相衔颇深,崇病,戒诸子曰:“张丞相与吾不协,然其人素侈,尤好服玩。吾身没后,当来吊,汝具陈吾生平服玩、宝带、重器罗列帐前,张若不顾,汝曹无类矣。若顾此,便录致之。乃以神道碑为请。既获其文,即时录进,先砻石以待,至使镌刻进御。张丞相见事常迟于我,数日后必悔,若征碑文,当告以上闻,且引视镌石。”崇没,说果至,目其服现者三四,姚家急如崇戒。及文成,叙致赅详,时谓“极至”。数日,果遣使取本,以为辞未周密,欲加删改。姚氏诸子引使者视碑,告以奏御。使者复,说大悔恨,抚膺曰:“死姚崇能算生张说,吾今日方知才之不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道选事 ..拜:授与(官职)知:主管 B.其为人多欲而寡交,以是必干知古 ..欲:私心 干:冒犯 C.挠陛下法,陛下欲特原之 ..挠:扰乱 原:宽宥 D.姚崇与张说同为相,而相衔颇深 ....为相:作宰相 相衔:相互怀恨在心

2.比较下列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然臣未及闻之耳 ②上始以丞相子重言之 ③卿安从知之 ④崇为之请曰

A.①②③④都是代词,其中①②③所指相同,④另有所指。B.①④是助词;②③是代词,且所指各不相同。 C.①②是代词,代事;③④也是代词,代人。 D.①②③④不全是助词,也不全是代词。

3.“非所以裨玄化也”一句中的“所以”与现代汉语中“所以”意义不同,这种现象叫词语古今异义。下列加点词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魏知古起诸吏,为姚崇所引用 ..B.汝具陈吾生平服玩、宝带、重器罗列帐前 ..C.以为辞未周密,欲加删改 ..D.使者复,说大悔恨 ..4.对句中划线部分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A.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 上久之乃许

“无何”“久之”都表时间短,而“无何”比“久之”更短 B.欲斥之 而由臣逐知古 “斥之”“逐知古”都是指罢免魏知古 C.恃其蒙恩 谓知古见德必容其非

“蒙恩”指姚崇二子受到魏知古优待;“见德”指魏知古只看到姚崇二子表现好的一面。

D.臣有子无状 尔曹无类矣

“无状”“无类”均指姚崇二子为官不成体统,表现不佳。

5.文中“知古归,悉以闻”一句省略较多,译时要补出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魏知古回到家里,就把他听到的消息全都告诉了家里人。

B.魏知古回到长安,把姚崇的两个儿子在洛阳的情况全都告诉了姚崇。 C.魏知古回到吏部,把在东都听到的有关情况全都奏闻皇上。 D.魏知古回到长安,把姚崇二子在洛阳为官的不良表现及多次请托自己的情况全部奏闻皇上。

(九)(甲)樊姬,楚国之夫人也。楚庄王罢朝而晏。问其故,庄王曰:“今旦与贤 相语,不知..日之晏也。”樊姬曰:“贤相为谁?”王曰:“为虞丘子。”樊 姬掩口而笑,王问其故,曰:“妾.幸得持巾栉以侍王,非不欲专贵善爱也,以为伤王之义,故所进与妾同位者数人矣。今虞..丘为相数十年,未尝进一贤,知而不进,是 不忠也;不知,是不智也。安得为贤?”明日朝,王以樊姬之言告虞丘子。虞丘子稽首曰:“如樊姬之言。”于是辞位,而进孙叔敖。孙叔敖相..楚庄王,卒以 霸,樊姬与有力焉。

(刘向《新序》)

(乙)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歧,又虎视淮阴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醒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 举,时人感叹超之先举,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世说新语·识鉴》)1.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妾幸得持巾栉以侍王 ②虽履屐之间 ..A.①jié盆子 ②jī木头鞋 B.①jié盆子 ②jì草鞋

C.①zhì梳子、篦子的能称 ②jì草鞋 D.①zhì梳子、篦子的通称 ②jī木头鞋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知日之晏也 ②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③妾幸得持巾栉以侍王 ④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A.①与②同义,③与④不同义 B.①与②同义,③与④同义 C.①与②不同义,③与④同义 D.①与②不同义,③与④不同义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罢朝而晏:舍弃召见。..B.虞丘子稽首曰:古代的一种跪拜礼。..C.苻坚将问晋鼎:推翻晋的统治,取而代之。...D.颇有异同之论:不同。....4.①卒以霸,樊姬与有力焉。②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A.①士丘能助王称霸,与樊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②从现在推荐他,想来是一定能建立功勋的。 B.①终于称霸,是同樊姬的有力参与分不开的。

②从这些事推断,想来他是一定能建立功勋的。

C.①士兵的助王称霸,同樊姬的有力参与是分不开的。

②从现在推荐他,想来他是必然会受勋的。 D.①终于称霸,是与樊姬的努力分不开的。

②从这些事推断,想来他是必然会受勋的。

5.虞丘子听樊姬之言后,立即认错辞职的原因是() A.虞丘子怕楚王加罪于自己。 B.虞丘子言有理,“为相数十年,未尝进一贤”是事实。 C.因樊姬深得楚王的宠幸而自己又理亏,难以辩驳。 D.虞丘子也正想进孙叔敖为相,樊姬之言适逢其时。

6.认真阅读比较甲、乙两文,分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樊姬是举贤不顾内外有异,男女有别,郗超举贤是不以自己的爱憎为依据。

B.樊姬所论,是举贤授能以治国的大事,而郗超所论,只是在有争义时证实谢玄可任,严格说是印证而不是举荐。

C.郗超是直接举荐自己所了解的人,樊姬则是批评为相者不能举贤受能之失。 D.樊姬举贤是为表现自己的“忠”和“智”,郗超荐贤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先觉”。

(十)与姜箴胜门人

杜门不见一客者,三月矣,留都散也;礼曹冷官,而乞身之人,其冷百倍。然生平读书洁身,可对衾影①,即乡曲小儿忌谤相加,无怪也。独念国家所重者人才,君子所惜者名行;今设为**之世局,令小人得驾为隐阱,而驱局外之人以纳其中,纵不为斯人名行惜,其如国家人才一路何?人才坏而国事坏,国事坏而士大夫身名爵位与之俱坏。吁,可惧也!不佞归矣!有屋可居,有田可耕,有书可读,有酒可沽;西过震泽,南过武林,湖山之间,赋诗谈道,差堪自老。谛观年来士大夫风尚,愈趋愈下,鳃鳃②惟异己是除,私人是引。楚人为楚人出缺,秦人为秦人营迁,不认官方,不谈才品;目中岂复有君父,而堪以服天下、挽世运乎?足下,讲臣也,朝夕对扬重瞳③,须留一段光明于胸中,即不宜轻发,以逢时忌;而因事陈规,婉词微讽,当有旋转妙用,莫负此千载遭逢也!吾辈口不宜快,而心固不可不热。二疏已上,速去为幸,扁舟已买江上矣。

(明张鼐《宝日堂初集》)注:①衾影:《宋史·蔡元定传》:“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后因谓未做亏心之事为 “无愧衾影”或“可对衾影”。②鳃鳃(xǐ):恐惧的样子。③重瞳(tóng):眼内双瞳,指天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杜门不见一客者 杜:关闭,堵塞 .B.纵不为斯人名行惜 纵:纵使,即使 .C.差堪自老 差:公务、差使 .D.不论官方 方:应守的礼法、准则 .2.比较以下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 即乡曲小儿忌谤相加 ②即不宜轻发 ..③其冷百倍 ④其如国家人才一路何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都散地 留都:旧称迁都后的旧都。..B.今设为**之世局 **:风浪 ..C.谛观年来士大夫风尚 谛观:仔细审视 ..D.莫负此千载遭逢也 遭逢:机遇机会 ..4.“独念国家所重者人才,君子所惜者名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只是想到国家重视的是人才,君子可惜的是名行 B.独自想到国家看重的是人才,君子可惜的是名行 C.独自想到国家看重的是人才,君子爱惜的是名行 D.只是想到国家重视的是人才,君子爱惜的是名行 5.“二疏已上,速去为幸,扁舟已买江上矣”。解决正确的一项是()

A.已上两道议论时政的奏章,赶快离开京城是上策,已在江边雇了一条扁船了。 B.已上两道请求去职的奏章,赶快离开京城是万幸,已经在江边雇了一条小船了。 C.已上两道请求去职的奏章,赶快离开京城是上策,已经在江边雇了一条小船了。 D.已上两道议论时政的奏章,赶快离开京城是万幸,已在江边雇了一条扁船了。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在晚明任南京礼部尚书,本已投闲置散,再加上受到魏忠贤阉党的弹劾,更感到“其冷百倍”。

B.但他自认为饱读诗书,砥砺名节,问心无愧;然而他担心朝纲日坏,自己清名受累,所以决心辞官归隐,终其余年。

C.他很不满当时官场排除异己、任人唯亲的不良风气,并认为如此选拔出来的官吏不能拘回社会日益崩溃的颓势。

D.他希望他的学生应利用给皇上当侍讲官的机会,随时讽谏,争取得到重用,要相信自己的前途是光明的。

(四)1.郦道元 2.更正 3.C 4.A(阻塞不能。B项穷尽;C项极端;D项荒凉)5.D(居住,驻扎。A项第二;B项等级;C项质量较差)

(五)1.仆:放倒;漏:漏壶,一种记时工具;勤,指挥 2.A(B项“留(贾)饮”;“(穰苴)召 军正问。”D项“(救者)未及反”。)3.①④⑦(②为警告;③为辞别;⑤为拜谢;⑥为谢意)4.C(六)1.C 2.C 3.E 4.B(七)1.D(意动用法。ABC项为使动用法)2.B 3.D(定语后置,ABC项为宾语前置)4.A

(八)1.D 2.D 3.A 4.B 5.D(九)1.D 2.D(“之”,前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反为助词“的”。“以”,前为连 词,可译为“来”,后为连词,表原因)3.A 4.B(卒,副词,最终)5.B 6.C

6.高三语文练习题 篇六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练习题

(一)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1)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有情,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别之情。

2.参考答案:(1)“过”,动词,穿过(超过,盖过);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声穿过秋雨而来,仿佛带上了阵阵寒意。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具体地传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

3.参考答案:(1)点明渡江时恶劣的气候特点;渲染紧张的氛围,为写信报平安和下阕的抒情做铺垫。

4、参考答案:(1)①孤独;②双关,既指山岭孤高,也指自己的孤独;③奠定感情基调,统领全诗。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练习题

(二)1.参考答案: “寂寂”为“寂寥、冷清”之意,这里形容傅公旧里“寂寂”无闻,冷冷清清。“沉沉”为“茂盛”之意,这里形容陈胜乡里仍兴盛不衰,诗人运用叠词将傅公与陈胜死后衰荣的迥然不同相对比,更衬托出傅公命运之悲,抒发了作者的悲慨之情。

2.参看答案:(1)静,既是写夜阑而静,也更深一层地表现出了宫禁之幽深与冷清。

3.参考答案:(1)①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愁。词中描绘“千里万里”的明月,既写出了戍卒离家之遥远,又寄予了戍卒的思乡怀人之情。②士兵长期戍边的孤独寂寞之愁。词中以边草枯萎来比喻戍卒之老,不仅写出了戍卒守边时间之长,也道尽了其人生的凄凉。

4.参考答案:(1)上片中的“白”字与下片中的“黑”字遥相呼应,都是从视觉上来写作者的心情的。伤心之人触物皆可伤心,更何况身在旅途之中,面对满地清辉,一个“白”字尽写作者的怕见;下片的“黑”字,更是写出了夜半无眠时作者内心的悲凉,无论是色泽还是氛围,全用浓墨渲染,画面上那一抹惨白月色更令人心悸。

7.高三语文练习题 篇七

一以随堂练习激活学习重点

随堂练习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因而必须符合高考大纲规定的内容, 要正确把握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为学生顺利掌握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创设有利的条件。

例如, 在第一轮复习“美国的气候”时, 笔者用2010年江西高考题中有关欧洲西部和美国中部气流运动的一个试题来激活美国气候大陆性强的这一学习重点。

该题为:比较下图中两支空气运动的相同点;说明两支空气运动带来的不同影响。

激活作用:用此题重在说明美国气候中有大陆性强的特征, 把该重点知识用随堂练习的方式加以强化和突出, 让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同时, 将规律应用于实际, 也考查了学生应掌握的内容。

二以随堂练习激活学习难点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随堂练习, 通过随堂练习了解学生对难点的掌握, 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暴露学生认识上的不足, 给教学带来及时矫正的机会, 以此不断矫正教学过程, 及时调整教学环节, 及时排除隐患, 夯实基础, 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 在“经纬线”一节的教学中, 笔者让学生完成在不同的经纬网地图 (方格经纬网图、弧形经纬网图, 侧视、俯视和斜视经纬网图) 中确定地理坐标、方向的辨别、半球的确定等随堂练习。

激活作用:通过对难点知识的随堂练习, 让学生真正自己动手解决知识难点, 并且转化出一定的解题能力, 这在高三第一轮的复习当中尤为重要。

三以随堂练习激活学生的思路

随堂练习设计灵活, 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激活思路。设计形式要具多样性, 说、写、画、评、游戏等有机融合, 使练习富有趣味, 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 学习效果自然就显著。

例如, 在对“北方地区”一节的复习中, 关于华北平原中盐碱地的知识, 笔者设计了以下四个题目:如果只考虑夏到秋, 什么季节盐碱化比较明显?再考虑冬到春, 什么季节盐碱化较为严重?如果再考虑人类作用, 什么季节盐碱化较为严重?如果在西北内陆地区, 什么季节盐碱化比较严重?

激活作用:该组随堂练习题, 从最基础的环节开始, 按照日常思考问题的思路延续, 由局部到整体, 随着学生思路逐渐被激活, 学生也最终掌握到原理性的知识和技能。

四以随堂练习关注激活内容的时效性

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时限性, 教师要处理好练习的数量与质量的辩证关系, 不能只注重练习的内容少而精, 练习没有一定的数量是达不到目的的。当然, 只讲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大量练习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教学效果是不利的, 是徒劳的。

例如, 在有关中国的土壤内容学习结束后, 笔者设计了下面一道简单的随堂练习题:

有关中国土壤的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东北土壤酸化B.华北土壤盐碱化

C.西北土壤荒漠化D.华南土壤水土流失

激活分析:该随堂题简单明了, 把中国各地区的土壤均概括其中, 重点关注最近一个阶段所学知识, 学生通过完成该题激活最近所学知识, 使学习和复习时效性更强。

五以随堂练习层次性激活全体学生积极性

一方面, 练习的设计要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基本到变式的顺序去安排, 讲求渐进性。另一方面, 应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层练习, 如比较难的问题交给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 将较易的问题分给基础较差的学生, 使全体学生通过练习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特别是针对地理学科来说, 一小部分学生学习意识不强, 兴趣不浓, 通过分层练习, 分配给他们适合的内容, 使其学有收获, 树立自信心, 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逐步缩小差距。

例如:在讲亚洲地势特点时, 笔者设计了以下三道题:从亚洲地形图中或亚洲地形剖面图中可以看出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请你提出证据来证明亚洲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请说明亚洲地势特点的形成原因。

激活意义:最简单的题用来激活基础差的同学的积极性, 中等难度的题用以激活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 最难的题目交给少数基础扎实、分析能力强的同学。这样,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同时让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回答中有所体会和收获。

六结束语

8.高三语文练习题 篇八

【关键词】高三物理习题    归类    拓宽复习

一、引言

从教学角度来看,高三的物理复习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不应该只是一味地复习旧知识,而是要在熟悉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知识的内涵,从而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分类,拓宽学生的物理思维空间,帮助其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提升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因此,从当前物理习题教学入手,就如何对其进行归类并拓宽复习进行研究是拓宽物理教学途径的主要手段。

二、拓宽高中物理习题复习——重视“变”的作用

首先,高中物理教师在对课本中的习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解答之后,还需要充分地发挥出习题自身带有的那种以点带面的作用和功能性,有意识地以原本的习题为基础,对该习题涉及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扩充与引申,以便能够将习题中包含的物理问题的内含和外延全面地挖掘出来。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分发挥其指挥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指导学生主动探讨在新情境下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得其思维能够被激发、智慧能够被启迪、视野可以被进一步地拓宽,有效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熟悉、理解与掌握,进而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自身对于物理知识点的迁移和思维能力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由于拓宽复习的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巩固同一类型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原有习题进行一定地变化。譬如,在讨论过单摆振动周期这一问题之后,可以以这一问题为基础,对加速系统、光滑斜面以及均匀立场中单摆的振动周期进行进一步的探讨;而且,教师还可以利用该知识点横向联系各种物理知识的内容来改变其命题条件或者习题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得原习题可以变为立意相对较为新颖的习题题目。此外,在对原有的习题类型进行多种形式的拓宽复习时,不仅需要尽可能地避免物理习题的题意出现简单重复,还要保证每一次的习题拓宽都要突出概念且带有新颖性,从而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事业,提升学生的推理、判断和抽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三、物理习题的归类——重视“聚”的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先对同一知识点的需要进行考察,然后从不同的角度,结合不同类型的物理模型来对这一知识点设计多种类型的命题。这一情况的出现,使得不少物理题目都存在着共同的题目解答规律,其中有些题目甚至连结果都是相同的,因此,这一类型的题目又被称为“同类题”。由此可以看出,习题的归类属于习题在拓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狭义上的逆过程。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要具备引导学生将同类型习题进行归类分档的能力,还需要集中精力去解决同类习题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本质问题或者是集中精力解决同类型问题中的一道习题,从而总结出解决此类型物理习题的方式,进而达到解一题而会一类的教学目的。与此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多次的归类训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分析物理习题异同性的能力,将知识点从一个习题问题引申到另一个习题问题上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此方面的技能,从而提升学生解题的能力。此外,拓宽复习属于“同中求异”,其讲求的是“一题多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归纳解题技巧和方法的重要性,注重对学生解题技能技巧以及逻辑思维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四、归类和拓宽复习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归类与拓宽复习这两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第一,能够进一步地巩固和拓宽物理课本中的相关知识,使得学生有效养成自主学习并深入思考物理问题的习惯,从而完成“温故知新”的教学任务;第二,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以及主动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与积极性;第三,使学生能够通过系统化和条理化的方式学习到物理知识,使得其思维更具灵活性,并且在归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概括与迁移能力也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

五、结论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作为一直以来备受人们关注的教学科目,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效率也成为各大中学和教育部门重要研究的一项课题。因此,要抓住习题复习对高中物理这一科目的重要性,通过归类以及拓宽复习這两种方法来全面提升其教学效率与成果,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此外,本人也希望通过对如何施行这两种手段的分析和探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期能够发挥推动我国高中物理教育发展的微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建国.浅谈新背景下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策略[J].科学教育,2010(06):27-28.

[2]葛洋洋.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4.

9.高三语文练习题 篇九

一、用下划线“___”划出下列句中表示人称的词语,并在后面括号里作简明译释。1.公自遐方来,仆无以为敬()2.卿言甚副吾意()3.愚无所用其技矣()4.女鬼邪,抑人邪()5.大王在,胡不跪()6.官军不敢犯孤境()7.尔何物狂夫()8.小人中山布衣也()9.君义士也()10.吾辈亦鲜遇之()11.予当死之矣()12.子所见女鬼者()13.若习饮之,故无异()14.老朽何功之有()15.余岂好货贾哉()

二、用下划线“___”划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在括号里写出和它相通的字。1.海阳亡是公,高士也()2.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3.二叟相见大说()4.然敝庐颇畜薄酿()5.今者故人来,盖共饮诸()6.翼日,先生复要公饮()7.不觉以酩酊醉矣()8.薄莫,先生酒解()9.妾谓坐视故人死,是倍义尔()10.遂属老妻护公()11.手信而指弗见,窥步难行()12.先生欲投村落辟焉,而人皆弗之内()13.则见一缢妇县梁柱间,被发诎颈()14.先生卒惊,还走宇下()15.得无缢妇为之与()16.于电光下孰视之()17.若有奇冤而无所愬者()18.先生冯驴伏()19.质明始霁,罢甚()20.欲蚤至山中,不敢息()21.而连山纵横,略无阙处()22.斯须而强人列陈阻于前()23.案剑瞋目,声如乳虎()24.君须跻山之颠而北下()25.声裁止,而饿虎见于林莽间()26.先生趣而前()27.不者,时不逮矣()28.涂经乡所入兰若()29.鬼神者,心之幻景耳,安能受人祸()30.足下知者,曷为信此哉()31.辍耕坐陇上()32.及反,亡是公犹未醒()33.又然艾灸之()34.不索直而去()

三、用下划线“___”划出下列各句中的词性活用现象,并作简要解释。1.不欲与俗人齿()2.人以达士目之()3.公素善先生()4.延邻医脉之()5.微司命,孰能生之()6.则庶几白骨可肉矣()7.先生然之()8.苟能活之,何爱此身()9.而躬自策驴夜驰之山中()10.洞烛殿堂()11.其欲血孤刀乎()12.履流石,涉溪涧()13.衣短褐,著草履,不冠不袜()14.杀鸡为黍以食之()15.予当死之矣()16.吾家世业医()

4.疾驰而去()

.公本无疾().5.屏息不敢少动()

.欲蚤至山中,不敢息().6.延邻医脉之()

.以延友人之命 .7.若何为者也()

.得无缢妇为之与().8.惟读书是务()

.惟大王哀之().9.先生欲投村落辟焉()

.俄见寺门大辟().10.朝廷数授以官,不拜()

.拜谒长者,不敢慢 .11.不意今乃捐躯此兽之口()

.速诣之,以救乃友().乃引驴奔寺外().何由知其乃先生为也().12.愚无所用其技矣()

.其一吼曰:“大王在,胡不跪!”()

.释之,以成其志()

.其欲血孤刀乎().13.若习饮之,故无异(). 惟大王哀之()

.苟能活之,何爱此身()

.何所之().

八、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有几种不同解释,请从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后面的括号内。1.毁誉不存乎心()①毁灭②破坏③烧毁④诽谤 .2.海阳亡是公,高士也()①南面②北面③太阳④日光 .3.询之,知长者居山之阴()①南面②北面③不见日光的地方④偏僻冷落处 .4.边鄙野人,不足充小吏()①卑鄙②粗俗③对自己的谦称④边远地方 .5.脱有祸,固当不辞也()①倘若②脱离③摆脱④脱逃 .6.拜谒长者,不敢慢()①缓慢②懈怠③态度冷淡,没有礼貌④慢条斯理,不慌不忙 .7.余岂好货贾哉()①货物②货品③钱财④奇货 .8.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①遗留②丢失③赠给④剩下 .9.以成其志,且劝好义者()①规劝②劝解③劝导④勉励 .

会儿。14随后,接着,不久。15天亮时。16过午。17一会儿。18从那时以来。19一会儿。20随即,不久。21明日。22凌晨,天蒙蒙亮。23没有多久。24一会儿,片刻。25二十天。

七、1将要;一面„„,一面„„;并且。2屡次;几,表不确定数目。3互相;表偏指一方,有指代宾语作用,这里指代乌有先生。4快,速;小病。5呼吸;停息。6邀请;延续、延长。7做,干:变为。8只,仅;句首语助词,表希望。9躲避;开。10这里是敬受(官职)的意思;行礼。11竟然;你的;就,于是;竟是。12活用为第一人称,表示“我的”;其中的;他的;同“岂”,用在句首强化反问语气。13指酒;活用为第一人称,表示“我”;他;动词,往、到„„去。

上一篇:乡镇工商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谋划下一篇:大学贫困助学金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