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趋势分析及对策

2024-10-20

高考作文趋势分析及对策(13篇)

1.高考作文趋势分析及对策 篇一

浅谈-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和应试对策

[作者] 王志刚

[内容]

(王志刚 湖南)

1995年全国高考语文卷将会出现什么样的作文试题,这是广大高中毕业班师生乃至家长共同关心的焦点。笔者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综合分析了近几年的“全国卷”“会考省市卷”和“上海卷”的作文试题,从中归纳出了几条规律和几个特点,对1995年的高考作文命题趋势作了一些预测,并探讨了应试对策和方法,整理成文,以求教于方家。

一、关于高考作文命题的`原则

1978年以来,高考作文命题一向坚持“依纲据本”的原则,体现了国家教委对高考提出的“既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又有利于中学教学”的方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命题作文、选题作文、看图作文、根据文字材料作文、自拟题目作文,还有缩写、改写、扩写等作文练习,教学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作文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思想和学习的实际,培养实事求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好文风。”纵观这十多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以上作文方式几乎都涉及到了。近几年来,紧扣全国统编中学语文教材单元作文训练要求进行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愈来愈明显。比如1991年的大作文,要求考生从“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中任选一题,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其中“近墨者黑”直接出自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对于辩论这种形式,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有专章论及,考生也接触过。1992年、1993年“全国卷”的大作文,1992年“三南卷”的续写,都是要求根据所提供的一则短文进行合理想象,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有关这一命题的写作知识和训练,就在高中语文(统编)第二册第一单元写作训练的“联想和想象”一节。又如1994年高考作文题《尝试》,此题要求考生所写的内容,也在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的“写作练习”第一题出现过。

[1][2][3][4][5]

2.高考作文趋势分析及对策 篇二

心理学认为,怯场是由于个体情绪过分紧张而引起身心的保护性抑制,它使正常的思维活动暂时失调或中断,使学生本来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得不到正常的发挥,从而影响考试效果。从程度上讲,怯场一般分为三类:一是轻度怯场,表现为临场情绪紧张,心慌出汗,有的平时熟悉的知识暂时不能回忆,但思路正常,答卷尚能进行;二是中度怯场,表现为较多的内容不能回忆,思路出现障碍,特别是思维的深度、广度、速度及灵活性受到影响,答卷混乱;三是重度怯场,表现为心理活动暂时中断,头脑模糊,一片空白,发生昏晕、甚至休克,导致考试中断。

最近,我对高考怯场现象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目的:了解考生怯场的具体情况,怯场对考生的影响;分析怯场发生的原因,进而能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治考生怯场的办法和措施,使招生办的工作更直接、更周到地服务于广大考生。调研对象:我县三所普通高中的高三复习生,个别教师。调研方式:问卷调查,个别访问。

一、怯场情况分析

历时四天,我发出600份问卷,收回481份。另访问师生若干人。经过总结分析,我发现情况是这样的:

1. 怯场的人数多。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481人中,统考有过怯场经历的共336人,占69.9%;未发生怯场的计145人,占30.1%。怯场人数中,有轻度怯场经历的292人,占调查人数的60.7%;有中度怯场经历的41人,占调查人数的8.5%;有重度怯场经历的3人,占调查人数的0.6%。

另外,在调查中,我特意作了这样的比较:被调查的481人中,有83人为祁中理工科重点复习班学生,其中有怯场经历的62人,占比例74.7%;未发生过怯场的21人,占比例25.3%。怯场的62人中,平时有怯场习惯的14人,占比例22.6%;平时不怯场,高考时才怯场的48人,占比例77.4%。其余398人为各校普通班复习生,其中有怯场经历的274人,占比例68.8%;未发生过怯场的124人,占比例31.2%。怯场的274人中,平时有怯场习惯的78人,占比例28.5%;平时不怯场,高考时才怯场的196人,占比例71.5%。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高考怯场的人数比例是很大的,数字是惊人的。并且,好学生怯场的比例要比普通生还大。好学生中,平时有怯场习惯的人数比例比普通生小,但平时不怯场,高考时才怯场的人数比例却比普通生大。这些都说明,压力大是造成好学生怯场的主要原因。

2. 怯场的原因杂。

造成高考怯场的原因比较杂,有考生自己的原因,如心理原因、身体原因、生理原因、能力原因等。也有家庭原因、考场原因,甚至老师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有的考生对考试的成功期望过高,过分夸大高考的成败与个人的关系,造成心理压力过大,情绪过分紧张;二是有的考生应试信心不足,或因考前知识准备不充分,一看试卷,发现有些考题不熟悉,尤其是第一道题不会做,心里发慌;三是临考前大脑过度疲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考试复习集中在考前1—2周时间里,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刻苦,结果由于睡眠严重不足,在考试时思维迟钝,甚至回忆出现障碍,答题出现困难,从而导致情绪紧张;四是答卷时,先做难题,在一道题上花费时间太多,等难题做完,发现时间不够而着慌;五是由于考试中某些偶发原因,如突然发现看错了题,少做了题,凡此种种,都可能发生怯场。

3. 怯场的影响大。

怯场影响考生的正常发挥,这是可以肯定的,但到底有多大呢?我们认为,对于特定的学生个人而言,即使影响了1分,它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也许这1分就决定了他今生能、否上心仪的大学,甚至决定了他个人的前程。更何况怯场招致的损失往往不止1分呢。以祁中理工科重点班为例,怯场的62人中,有28人认为怯场对自己的影响很大,估计损失30分左右。这些人中又有8人高考成绩接近二本达线分,即使以每人平均损失10分计,如果不受怯场影响,我县的高考达线人数仍可增加8人。

4. 师生重视程度不够。

谈到怯场考生的数量问题,有的老师认为怯场只是个别问题,真正怯场的人并不多,许多人是把紧张当作怯场了。再则,怯场是很难避免的,不好预防。谈到怯场对考生的影响,有的老师可以列举出几个好学生的例子:某某怯场没能达线,某某怯场没能上重点……而对普通学生的情况却知之甚少。事实上,不是普通学生中没有怯场的,也不是怯场对普通学生不发生影响,而是人们觉得普通学生怯不怯场一个样,反正是不达线,不值得关注。即便是某些深受怯场害的学生也未能对自己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有怯场习惯的学生,并没有积极地探索适合自己的科学的防怯方法,而是心存侥幸,“怯场为刀板,我为鱼肉,任怯场凌割”。这次怯完了,自怨自艾,大哭一场,提心吊胆地预备下次再怯。

二、对学校的几点建议

1. 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室。

调查中了解到,有的学校已设有心理咨询室,并有专职教师;有的学校有兼职心理教师,却不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有的学校两者都没有。心理咨询室建立之后,要把怯场问题作为重点来抓,要做好对考生的宣传指导工作,要提出让考生可独立操作的防治怯场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指导考生实现自我调节,清除心理障碍,在考试中能充分展现自我,从而达到防治怯场的目的。这些工作平时要做,考前培训时更要做。可以通过搞讲座,出版报、专栏等方式进行。要主动出击,主动调查,主动治疗,不要坐等上门。对于有怯场习惯的考生,更要做好平时的指导和治疗。当然,也要向考生说明,考试情绪略感紧张,这是很自然的,不能视为怯场。适度的兴奋状态所激发出的生命力的激素,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大脑的新陈代谢,从而使人注意力更集中,记忆力更敏捷,思维更灵活。因此,不要把紧张统一视为洪水猛兽,无端地加重自己的恐惧心理。

2. 家校紧密联系。

学校和家庭经常取得联系,互通信息,可以及时地准确地掌握考生心理动态,共同为考生号脉,开出适合于考生的药方。同时,家长也能了解到许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懂得怎样防治考生怯场,怎样做才能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在这方面,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家长方法对头,做得好,不但能防治考生怯场,更能成为考生力量和信心的源泉;家长方法不当,做得不好,往往会成为考生发生怯场的主要源头。

3. 积极搞好练兵。

这条建议是一名曾经中度怯场的好学生提出来的。她反映,学校平时的练兵,无论是环境气氛,还是程序规模,都与真正的高考相距甚远。这样的练兵有点像纸上谈兵,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考生,尽管平时练兵不错,一旦坐入高考考场,遭遇陌生的考试程序和环境气氛,往往会心里发毛,发生怯场。她建议学校采取措施,在最后的几次练兵时,力争搞得与真正的高考相近,使考生早日习惯那种环境,早日感受那种气氛,早日做好心理准备。

三、招生办的设想

1. 搞好宣传工作。

招办在考前要积极地和学校、考生多联系,可采取下发《告考生及家长书》等形式,向考生和家长宣传有关统考的知识,提出有关注意事项。同时,以此拉近招办和考生的距离,消除考生对统考的恐惧感。宣传招生政策、考场规则、考试程序、应试技巧等,提醒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以平常心看待高考,不要对考生提出过高的期望,不要使家庭气氛过分紧张,过分神秘,要使考生感受到家庭环境的宽松、祥和、温馨。

(2)做好后勤保障,让学生吃好,休息好。许多考生由于着急上火,容易出现厌食、睡不着觉等现象。家长要安排口味鲜美,易于消化,质量上乘的家常饭菜,并嘱咐考生不要乱吃瓜果、乱喝饮料等。同时保证考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尽量不要让考生参与家庭其他事务。

(3)做好提醒工作。有些考生容易睡过头,或者将考试用品丢三落四,家长一定要做好提醒工作。这一点很重要,迟到或丢失用具往往使考生因高度紧张而发生怯场,匆忙赴考更容易发生交通意外。

2. 创设人性化考场。

本着为考生服务的宗旨,组织好考务工作,努力为考生创造一个宽松、优良、和谐、公平的竟争环境,尽量减少考生发生怯场的机会。

(1)选拔培训好监考教师,要求每位监考教师都要有爱心,要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要和言细语,细心体贴,切实关心和爱护每一位考生,决不能监考如同防贼,制造过分紧张的考场气氛。

(2)考场环境要整洁、清爽、静谧,考场中要准备一次性喝水纸杯,暖水壶,一盆清水,一把毛巾。考生怯场或有不适时,监考教师可以为其递上一杯水,或一块湿毛巾。清水和毛巾的作用应该远不止这些,从心理的角度讲,炎热的夏季,当考生一脚踏进考场,看到那盆清水和毛巾时,心里感到的一定是春天般的清爽,紧张和恐惧顿然消解,无形中起到了防止怯场的作用。

3.高考作文趋势分析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高考制度;文化价值;趋势

高考制度在争议中变革前行,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与研究,不断完善与改进。

一、高考制度本身作为制度文化的一部分不能忽视

1.传承规范文化的价值

高考制度作为影响最为广泛的教育制度和社会制度,其本身所具有的传承规范文化的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考制度不仅几乎涵盖所有家庭与所有学生,也涉及各地方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如此广泛地影响并强化着人们尊重和维护社会公共制度规范的良好意识。二是高考制度本身也承载着我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文化思想的历史与变革。三是我国高考制度的发展与改革,也从历史的角度反映出我国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变化。

2.承载公平道义的价值

我国的高考制度越来越完善,所有符合条件的考生均享有平等的参与竞争的机会。在考试面前人人平等,教师对考生应一视同仁,采取德、智、体全面衡量,在区域内做到统一考试科目、时间场地、评分标准、结果公布,体现了较高的公平竞争的原则。因此,现行的高考制度对社会价值观念有一定的匡正作用,特别是强化了人们的公平竞争意识,激励积极向上和追求真才实学,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进取的学风。其次,通过高考制度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公平与教育机会的均等。现行高考制度尽管存在着一些弊端,但也影响着社会各阶层人员的平等意识与公平竞争的

精神。

3.形成主体文化的价值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数以千万计的考生进入高校学习,并有更多的学习者则通过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方式完成了高等教育,并进入社会各个领域,成为专门人才,全面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作为文化现象的高考制度,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发展密切相关,其发展也离不开这些社会主要因素的变革与影响。我国政治正走向民主、文明,社会经济正走向繁荣与多样化。社会文化发展也表现出多元化、多极化、多样化、平民化等特点,人们的教育理念也有了全新的改变。

二、高考制度也呈现出相应的发展趋势

1.分权化趋势

我国高考制度改革呈现出由集权模式向分权模式过渡的趋势,分权的效应是扩大了地方、大学和考生的自主权。地方自主权的扩大,主要表现在高考命题与招生计划制定等方面。大学自主权的加强,主要表现在自主化招生,有利于高校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培养目标来选挥合适的学生。

2.多元化趋势

高考制度由国家统一管理与举办的一元化模式也正在分化与转变为多元化模式,主要表现为:考试组织举办主体的多元化、考生入学途径的多元化。高考举办主体已由国家单一主体,发展为各地方组织举办高考,今后仍不排除由社会专门考试中介机构来承办高考的可能。举办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高考本身内容与形式的改革,有利于加强高考的科学性与适应性,也有利于加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3.多样化趋势

高考制度改革和发展的多样化与分权化和多元化密切相关,也是其发展的结果。高考制度的多样化趋势主要表现为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类型的多样化。

4.人性化趋势

高考制度作为一种教育文化必须要以人作为最主要的核心价值来建设,其改革与发展中人性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强。高考制度的人性化趋向:一是表现为组织理念与标准的人性化,接受教育与参加高考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人权,传统高考在诸多方面的报考限制必然逐步开放与取消。二是表现为高考组织过程的人性化,如高考的举办时间由最热的七月提前到六月,使考试避开了酷热的七月,就是人性化的表现。

5.综合化趋势

现在的高考只能检测与评估考生学习知识的基本情况与学习的基本品质,而不能反映出考生的发展水平,不能真正测定与评估出考生的综合素养、道德水平与心理品质,导致“好考生不一定是好学生”的尴尬高考制度改革的综合化主要表现为:将考生的高考成绩、会考成绩、中学阶段表现与平时成绩结合起来,作为考生进入高校、进行专业学习的依据。当然,综合化的改革必然促进

平时成绩的客观与全面,保证综合评价学生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总之,高考制度在我国庞大的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体系,乃

至对整个社会文化、观念与体制的进步都仍将发挥重要的文化作用。改进和完善高考制度是一个方面的紧迫任务与问题,尽管如此,也不影响高考制度作为一种教育文化与制度文化存在的理由,并将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不断变革前行。

参考文献:

[1]杨旭,李剑萍.高考的文化使命与政策选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14(5).

[2]陆扬,王毅.文化研究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边新灿.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脉络、现状和走向:兼论公平和素质作为高考改革的两个坐标.浙江社会科学,2012(4).

[4]刘海峰.高考改革的教育和社会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2(5).

4.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及针对性练习下 篇四

构思提示:做人要做有良心的人。良心是我们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若没有良心,我们便无从分辨人间的善恶是非和人心的丑恶伪善;若没有良心,我们也无从鉴别文学艺术作品的真伪优劣,也无法从目前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中,找到真诚、善良、朴实等许多真正美好的东西。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良心,如对不幸者产生同情,对弱小者予以支持。关键就看我们每个人在多大程度上有良心的发现。埋没良心,我们可以见利忘义、为富不仁、损人利己和不择手段;发现良心,我们可以舍己为人、助人为乐和积德行善。在这个良心被越来越多人忽略和轻视的今天,我们无法做一个“空心”的人,在何种程度上有良心的`发现和发现良心,这标志着一个社会在多大程度上的文明和进步。掩盖我们的良心,其实就是掩盖我们的良知,让丑恶和愚昧不战而胜;发现良心和提倡良心,其实就是颂扬人间的正义、光明、美好和真理。因此,考生在写这一题目时,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编写故事,让自己接受一番“良心的拷问”,也可以写成议论文,阐述“良心”对我们这个需要“精神输血”的民族的重要性。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以“昂起头来真美”为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构思提示:俗话说: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貌若天仙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头来,快乐会使你变得可爱一一人人都喜欢的那种可爱。这就是这则材料所蕴含的哲理。它告诉我们,人不可貌相,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自信。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曾问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冥思苦想:“孤零零的一滴水,一阵风能把它吹没,一撮土能把它吸干,其寿命有几何?怎么会不干呢?”……弟子们都回答不上来。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海洋里去。”

请根据上述材料,以“一滴水”为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构思提示:这则材料告诉我们:个人只有置身于集体中时,才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使自己青春永驻,流芳千古;无论是仁人志士,还是英雄伟人,其力量和贡献比之人民群众,只能是有限的,我们必须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任何有成就的人都来自群众,应把自己看作群众中的普通一员,不然就会如离开大海的“一滴水”,失去光泽和活力。

5.高考作文趋势分析及对策 篇五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区域间竞争的核心力量,近年来逐渐呈现信息化、外包性、共享性以及文化认同的发展趋势,如何顺应趋势,是区域未来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必须从规范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构建人力资源战略集群高地,优化适合区域特点的人力资源配置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区域;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对策

一、人力资源管理对区域的重要意义

国以人兴,业以才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步入竞争与合作的新阶段。人力资源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本。对区域人力资源有效管理,能够提升区域内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满足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区域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1.人力资源管理推动区域文明进步。通过普及义务教育、开展职业培训、发展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各行各业所需各类人才,实现全民教育,使人力资源的才能、积极性、主观能动性、结构全面提高和调整,提升区域人口素质。

2.人力资源管理助力区域快速发展。鼓励人是创新的主体,深挖人的潜能,不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区域内新产品的开发、新市场的开辟、新生产工艺的研发都离不开人创新思维的构建,全面创新有助于区域经济实现快速稳定的发展。

3.人力资源管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完善人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机会,提高劳动就业率和各类人才的使用率。同时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完善,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区域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区域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力资源与区域发展是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为双重纽带的战略伙伴关系,人力资源管理为区域经济发展承担责任。

1.信息化。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区域竞争,全方位普及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区域战略合作伙伴的作用。近些年来,各区域通过导入人事信息管理、岗位管理、工资福利管理、培训管理等信息系统,构建了综合性、功能丰富的人力资源平台,实现了区域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

2.外包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组织精简化的要求,以及价值链理念的发展,外包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区域将一些非战略性的人力资源职能模块进行外包,从自给自足到分工合作,不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利于实现区域可持续竞争优势和战略目标。

3.共享化。合作与互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人才共享是解决区域人才结构性矛盾的重要选择。近年来,各区域逐渐摆脱观念上的束缚,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实行区域人才共享。这不仅避免了因竞争引起的人才内耗和人才闲置,而且节约人才成本,实现区域人才多赢。

4.文化认同度。区域文化建设重在核心价值观,它规定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能够使人肩负使命感。区域内的人力资源并非都遵循属地原则,外来文化与区域文化的有效融合,获得人力资源的认同,创造公平、平等的用人环境,真正做到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实现个人与区域的共同发展。

三、区域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面对人力资源管理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新趋势,各区域不仅要解决人力资源质量问题,还需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变人才资源为人才高地,为各区域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实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区域人才行动的指南和工作纲领,它以区域经济总体规划为指导,对区域内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包括人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进行调查、分析、统计。结合区域经济目标要求,分析所需不同结构人才的数量、质量。而后分析区域内部现有可供应的人才类型和总量,以及外部可能获得的人才。基于以上供需差距,制订科学合理地人力资源规划对策。通过对区域内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不断的调整,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最终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二)构建人力资源集群高地,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1.引进人才

长期以来,各区域为人才引进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但区域间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优秀人才比例失衡,这关键是人才引进的渠道和待遇问题。为此,创新引进机制,畅通引进渠道,提高引进待遇,建立引进绿色通道,着实把人才引进作为一种战略投资。真正打破资历、年龄和身份限制选拔适应区域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建立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发展贯通机制,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模式,充分发挥千人计划、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的功能作用,并将其奖励纳入政府奖励范畴,提高奖励标准。引才是基础,展才才是关键,给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提供公平激励的分配机制,提高薪酬与科技人才工作业绩的相关度,实行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办法,多方位吸引人才。

2.共享人才

除了买人才,亦可借人才,请各个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到各区域做顾问,并培养区域内的后续人才。如何借,怎么借,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推进区域间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满足不同区域对人才的紧缺需求。以往难借到人才、请到人才,很大程度上与行政区域干涉有关。如今,传统的行政区划观念对市场经济的开发性和统一性形成巨大冲击,为实现和谐发展,应跨越行政壁垒,建立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实现区域内、区域间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建立人才共享的分类信息平台,实现人才信息互联互通,扶持人才中介服务组织,推进高级人才援助、猎头、人才租赁等业务,并在人才评价、户籍管理、资格认定、劳动报酬等人才政策上互通互容,为人才跨区域从事智力服务、科研合作提供宽松环境。

3.培养人才

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普及义务教育是实现人力资源全面发展的基础。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设施、图书、校舍等资源,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体制,尤其在财政拨款、校舍建设、师资配置方面多向农村倾斜。加大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发达地区或个人对口支援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区域每年都有大量农村人口外出打工,针对进城务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应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确保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的住宿需求。全方位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失学。

职业教育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选择,满足区域第三产业的途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下狠功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有助于区域发展的人才。第一,职业农民。具备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的生产型职业农民,即一些种植大户、养殖大户;掌握农业服务技能,服务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服务型农民,例如农机手、水利员、植保员、沼气工等;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型职业农民,主要指农产品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等。第二,创新人才。包括具有较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各行各类各级专业技术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等。职业教育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主要培养途径,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式、师资队伍建设、职业院校本身等方面应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发展实际需求。当然,在职业教育投入上应以政府为主导,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于区域职业教育建设。

区域发展需要高层次人才,推进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建设,提升区域内普通高等学校的综合竞争实力对各区域具有决定性意义。以河南为例,河南高等教育落后,省内仅有一所211大学,无教育部直属高校和985大学,多数高校仅停留在大众教育阶段,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严重落后,缺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研究计划等创新平台,导致区域创新能力短缺,教育整体实力薄弱。因此,明确高等教育对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一,高校走内涵发展道路,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纳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建设行列,争取省内更多大学进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建设行列。第二,培养和造就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学术团队、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积极推动专业骨干结合河南区域产业机构调整进行实用技术的研发,如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设计、推广及各项服务。第三,河南省内现有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特色院校,应充分利用好国家给予河南高等教育在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大项目、国家“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等政策扶持和倾斜,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创新平台建设和核心技术研发。充分发挥地方高校优势,引领中原文化,塑造中原品牌。第四,加快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鼓励民间投资办学,落实民办高等教育在征地、贷款等方面与公办高校享受同等待遇,探索国有民办、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办学方式。第五,树立开放意识,扩大对外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国内外优质办学资源和智力资源,加速高等教育改革,促进本地的教育消费,创造留住人才的优质环境,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社会协调发展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关键在于调整区域人力资源在年龄、知识、能级和专业机构上的差异。首先,应大力培养和引进青年人才,建立人才梯队,避免人才在年龄上的断层;解决人力资源的知识结构问题,就要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储备中高级人才,解决初、中级人才多,高级人才少的问题。建立健全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贯通各类人才市场,建立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优良的人才市场体系。人才配置结构实现与经济结构相适应,与就业结构相适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与个人诉求相适应。不仅抓两头,更要带中间,既要抓好高精尖人才的选拔和基础人力资源的保障,又要注重大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6.高考作文趋势分析及对策 篇六

据多位教育界人士分析, 2013 年的这次英语高考改革承担着减负、公平以及为英语降温的作用。有人说:“可能是国家富强了, 就觉得英语没以前重要了。” 有人说, 外语是工具, 而且 并非是人人必须使用的工具。而某英语培训机构负责人说:“主管部门的英语考试改革, 目的是让英语回归实用性的本质, 北京中考英语由120 分减为100 分, 其中听力增加到50 分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这些解读似乎都不无道理, 而英语中高考改革的效果, 也需要时间来检验。

政策走向

对于中国的每一位学生和家庭而言,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有关高考改革的消息几乎都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2013年10月21日北京公布了中高考英语改革方案,高考英语改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对高考英语何去何从这一热点问题纷纷发表意见,主要分为三个方向:一是不再考英语,如英语考试将在江苏省退出高考舞台;二是仍保留英语考试且分值不变,只对考试题型进行调整,如英语听力测试将在山东省高考中销声匿迹;三是降低英语分值,如在北京高考中,英语考试总分将自2016年被调低,由150分下降到100分。

2014年9月,高考改革方案新闻发布会就《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高考英语改革方案进行了说明:

高考英语仍为统考科目——“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可以看到,高考并没有削弱英语的重要性,而是巩固了语、数、外作为“三巨头”的绝对地位。

高考英语分值不变——“全国统一高考”包含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每科总分150分不变,其中英语实行一年两考。”

高考英语一年两考——“英语实行一年两考”,表明英语率先突破了“一考定终身”的传统高考制度,使得学生能够在整个高中阶段有多次机会刷新高考英语分数。其目的有二,一是分散学习压力,注重平时积累,而不要到了高三才想到突击英语;二是分散心理压力,让学生有机会多次挑战自我,从头再来。

2014年启动试点——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说,新政将在浙江、上海两地先行试点,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可见,在新高考方案里,英语不叫退出高考,而是改成社会考试。也就是说,英语不再和以前一样,集中在6月7、8、9日统一考试,而是由社会机构组织考试,学生高中三年可以考多次,成绩和大学英语四六级一样分等级,全国都如此。高考招生时,不同的学校会对英语提出不同的等级要求。不太会按照等级折算成分数,计入高考成绩,而是以等级为主。社会机构组织的英语等级考试,不意味就是现在的高中英语会考。高考英语社会化给高中英语教学带来的影响

1.英语的学科地位的调整

语数外历来是中学教育的三巨头,在传统高考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英语退出高考统考势必会影响到英语在中学教育体系中的学科地位,好的一方面,英语社会化考试会促使英语老师以积极的心态去探索新的教学机制,有助于高中英语教师率先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让英语语言的教学真正回归其本质,避免应试教学的干扰,全力投入到英语语言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坏的一方面,学科地位决定教学工作量,而中学教师收入的一部分来自教学工作量。收入降低,会影响到教师对教学的投入,进而影响教学质量,这也是个现实的问题。

2.英语课程体系的调整

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以义务教育一至五级的目标为基础,共有四个级别(六至九级)的目标要求。其中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各个级别的要求均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实行高考社会话后,如果学生第一次就达到了预想的等级,他还需不需要继续上英语课?剩下时间的英语课堂教学该如何开展?多出的师资又该如何配置?大纲、教材会不会动?如果英语教师在学校里没有更好的发展,他们会选择离开学校,到教育培训机构工作吗?

3.英语测试体系的调整

高中英语考试题型分为主、客观两种。但由于实施起来方便经济、评分客观、信度高等原因,十几年来客观题所占比率一直高居不下,约占75%至85%左右。客观题只考查了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识别能力、推理和猜测能力,不符合语言运用的实际,对衡量整体交际语言能力意义不大,这种侧重考查语言知识而非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对教学起着极大的误导作用。高考英语社会化后,由权威的第三方机构介入测试,测试的题型将发生重大改变,笔者预测,为解决聋哑英语的问题,考试的题型除了包括阅读理解、写作等常规题型,还会加上口语和听力环节的测试。

4.教学方式的调整

英语降低分值,英语课时肯定会减少,而且听力比重增加,肯定会在英语总课时中增加听力课程,也有可能是专门的听力课。对于此次中高考英语改革,老师们都觉得肯定会对英语目前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冲击,我们现在一堂英语课,包括很多内容,听、说、读、写基本都包含了。高考英语改革后,这样的教育方式肯定会相应的做出改变。高考改革,英语实行一年多考社会化考试,并不是意味着不用学英语了,而是要回归英语语言的本质,基本要求就是要会应用,会表达,改变一下“学习十几年张不开嘴”的弊端。社会化考试不代表不考试,英语学习就是来应用的,以后不上学,去工作,英语也是必备的。社会用人单位依然会要那些英语能力好的人,英语的优势还是在日益凸显;英语的应用在日后只会加强而不会削弱。老师也表示根据国家政策的调整,要对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进行变革从发展趋势看,将来英语科目更适合小班化的走班教学,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分层次教学。许多英语老师也希望能专门负责听说读的各个分项。5.教学岗位的调整

我们有些学生英语能力强、平时考试分数高的,可能就会减少英语学习的时间,一些学生高一考取了高分,可能高二高三就不学英语了,所以英语课学生规模会逐渐缩小,我们英语老师可能就会富余,大家就要面临转岗、下岗,接受再培训等问题。英语中高考的调整,虽然不至于淘汰多少英语老师,但大家会面临到的是转岗,要有心理准备,寻找自己适合的岗位。

教育部高考英语社会化的改革方案细则虽然还没出台,但英语改革的方向却逐渐清晰: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打破一考定终身。中学英语教学应该及时更新教学理念,配合未来的高考改革方案,做好英语教学调整的准备。

应对高考英语改革的中学教学策略

高考英语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教师的教学必须作出新的改变。1.将应试教育转变为能力教育。

英语教学要回归语言教学本质,将应试教育转为能力教育。英语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在传统的考试形式下,英语教学偏重于词汇和语法以及篇章结构的理解,一切母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拿到高考中的高分,而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用来交流的,因此,高考英语改革后,其高中英语教学也应该迅速做出反应,还英语教学一个本质回归。

2.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高中英语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面对英语成绩不好的孩子,不应当差别对待,应当了解这些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存在哪些困难,再对症下药。具体说来,学生如果是对英语没兴趣,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比如可以适当利用一些实物奖励等,或是通过语言的力量激励学生;如果学生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得当的话,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指导,防止学生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如果学生是因为面对考试压力过大而影响发挥时,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不再害怕考试,让学生轻装上阵,尤其在高考这种逐渐社会化的考试中,能够取得满意的成绩。另外,还应当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善于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到真正的英语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3.适当扩展教学内容。

高中英语教师应当针对高中学生词汇量不过关、单词拼写错误多、阅读速度慢等明显的英语学习问题,通过有效地教学指导,使学生攻克在英语学习中的困难。以词汇为例,虽然没有词汇是万万不能的,但只有词汇是不够的。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应当局限于了解词汇的中英文意思,而应当引导学生做到词不离类、词不离句、词不离文。尤其面对一些好的英文短文、诗歌,教师不应当仅仅对词汇进行讲授,而可以适当从英语语言欣赏角度进行教学,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量,拓宽学生们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可以让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有趣。

当然,还应当同时密切关注高考信息与动态,及时地进行调整和课程教学内容的补充。4.创设情境,促进口语表达。

学习语言,无论汉语还是英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置身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经过实践与探索,我以为“情景教学法”还是很有效的。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境,让学生自己编排对话,并分角色表演。当然,刚开始时可以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对话,要求学生尽量全真模拟录音中的语音和语调。表演对话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将“死”的书本知识运用到“活”的现实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作用。这样的活动形式进行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比如,给他们提供语言情景中的内容梗概,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引导他们自行构架故事情节,组织语言表达,设计活动场景,安排特定细节。这样的语言表演式的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有效训练语言的机会,提高了学生语言综合实践能力,促进了灵活驾驭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学生自编对话、自主表演,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提高了他们英语口头表达的自信心,增加了他们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真正提高了自己的英语素养。5.改变教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新课改理念下提倡学生的学习方式应是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英语学习也不例外。英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是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地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教师可以围绕即将学习的单元话题,将全班分成6—8个学习小组,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学生通过查阅图书或上网搜集相关资料,然后组内资源整合。在上新课时,各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课,对于学生讲课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随后纠正,并点拨本单元重难点。

6.教师要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英语考试形式的改变和分值的降低对英语教师的要求并没有降低,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应从教书匠的角色中走来,真正成为语言运用的实践者和文化的传播者。那种只会教学生考高分,而不能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锻炼学生语言综合素质的教师将会被淘汰

高考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教育考试,它不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技术、方式或手段,而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制度,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成功的教育体系应该是提供多样的选择以适应各类人才发展的需要,各类高校选才的需求,绝不是整齐划一的模式。高考英语改革必须向着三个“有利于”前行,真正有利并服务于高校选才、考生减负和提高英语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7.高考作文趋势分析及对策 篇七

一、我国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历程

我国行业特色高校最早出现在路、矿行业, 由满清政府、早期民族资本共同兴办, 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 随着国家国民经济和工业体系的建立, 行业高校得到了蓬勃发展。到上世纪70年代, 行业举办高校已达到300多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行业特色高校依托各自行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并逐步形成了以原有行业特色为主的多科性的学科结构。上世纪90年代起,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除少数行业高校继续由原行业部门管理外, 大部分高校划归教育部或属地管理, 基本结束了行业部门举办高等教育的历史。

经过1998年、2000年两次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国家共对252所普通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 其中本科院校173所。在调整的本科院校中, 合并9所, 另有4所师范院校不属于原来意义上的行业特色高校范畴。在其余的160所本科院校中, 划转教育部管理的33所, 划转地方管理的127所。

二、当前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趋势及原因分析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 行业特色高校不断拓展学科专业覆盖面和服务领域, 原有学科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总体呈现多科性、“非特色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一是纷纷更改校名, 原来反映行业特色的校名大部分已成为历史。二是学科专业覆盖面扩大, 招生规模扩大, 行业特色专业所占比重下降, 部分特色专业失去特色。当然, 这种发展趋势也因高校所属管理部门、地理位置、行业而异。总体看, 产业类和资源类高校较其他行业类高校, 地方管理高校较教育部直属高校, 地处省区的高校较地处直辖市的高校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从更改校名的情况看, 在改制后的行业特色本科院校中, 划转教育部管理的比例占15.2%, 划转地方管理的比例占43.3%;按所在地划分, 地处省区城市的比例占46.1%, 地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比例占15.6%;按所属行业划分, 农林类、财经政法类院校基本上没有更名;而产业类、资源类院校更名比例比较高, 其中以产业类院校的更名比例最高。在56所转制的产业类院校中, 有3所合并, 46所从校名已看不出原行业的影子, 比例达86.8%。

从学科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看, 行业特色高校的学科专业覆盖面不断拓宽,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而特色专业招生规模所占比例却大幅度降低。以冶金、矿业行业高校为例, 原冶金类院校2008年本科招生, 行业特色专业招生人数仅占总招生人数的17%~25%, 原矿业类院校行业特色专业招生人数仅占总招生人数的14%左右。

行业特色高校呈现这种发展趋势源于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划转地方管理的行业特色高校, 因地方政府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出发对其学科专业布局和招生规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考虑到自身发展和招生等因素, 不断寻求拓展能够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新的学科专业。加之这些学校行业特色专业并不都很强以及部分地方政府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 因此拓宽学科专业覆盖面和服务面向, 向多科甚至综合性转型成为这类学校的必然选择。而划转到教育部管理的高校, 由于都是处于原行业排头兵位置的院校, 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另外其地处高校集中的中心城市, 地方政府要求其为地方服务的压力不大, 因此很大程度上继续保持了以行业为主的服务面向。

三、行业特色高校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机遇

(一) 行业特色高校面临的问题

行业特色高校近十年的发展实践表明,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为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办学效益低下等问题扫除了体制性障碍, 是一次巨大进步。但目前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科面偏窄导致原创性不足。尽管行业特色高校在改革开放特别是转制后纷纷对其学科布局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拓宽了学科覆盖面, 但新建学科专业很难在短期内提升实力, 形成优势。基础理论学科薄弱、特色学科缺少相邻学科支撑、学科间交叉融合不够等问题依然是大部分行业特色高校面临的一大困境。经过对15所行业特色高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的分析, 2007年这些学校共拥有二级重点学科120个, 其中与行业密切相关的116个, 占总数的96.7%;经济管理类学科3个, 占总数的2.5%;基础理论学科仅1个, 占总数的0.83%。较窄的学科面, 导致了行业特色高校的科学研究缺少支撑, 原创性明显不足, 很难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多学科交叉和相互渗透、整体化发展的趋势, 更难以承担和解决国家或行业的重大、战略性科技任务。

2.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点偏少。行业特色高校因其鲜明的行业背景和行业特色, 其学科专业和科学研究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合度相对较低。尤其是地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或缺少行业元素的地域, 行业特色高校更是很难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优势, 为地方发展做出贡献。在此情况下, 高校不仅难以实现与地方政府的互动、互助和互赢, 其自身的办学条件也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因此, 行业特色高校在保持自身特色服务行业发展的同时, 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3.人才聚集度不高或严重失衡。师资队伍是高校发展的第一资源, 由于行业特色高校的学科面相对狭窄、交叉融合不够, 成为学校汇集人才的瓶颈。行业特色高校的优秀师资力量主要集中在特色的学科专业, 新增的学科专业因基础薄弱、经费投入不足、实验条件差等原因不易吸引优秀人才, 致使学科间师资力量严重失衡, 也对提升教师创新能力造成很大影响。

4.与原行业部门联系受到行业集中度的影响。随着高校隶属关系的调整, 虽然行业特色高校与原行业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但是这种联系受到行业集中度的影响。高集中度行业, 如石油、电力等, 对其原行业院校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大;中等集中度行业, 如钢铁、化工等, 对其原行业院校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小;低集中度行业, 如纺织、轻工等, 对其原行业院校的支持力度就更小。这种行业集中度无疑对行业高校如何保持和发挥特色优势具有重要影响。

(二) 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的优势与机遇

虽然行业特色高校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但是由于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传统和特色, 行业特色高校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第一, 行业特色高校是行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 其培养的大量毕业生都活跃在原行业领域, 成为行业领域的管理中坚和技术骨干, 使学校与行业发展血脉相连。即使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后, 行业特色高校依然承担着培养本行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任务。

第二, 行业特色高校是行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技术支撑, 其教师都有着深厚的行业背景和行业情怀, 他们更加熟悉行业的生产实际和操作流程, 科学研究更加贴近企业的生产一线和科学技术的前沿问题。即使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后, 行业特色高校及其教师依旧保持着鲜明的行业特色, 其科研课题、技术研发的重点依然主要围绕和服务于行业发展需要, 继续承担着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改造的主要任务。

第三, 行业特色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而目前国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普遍不强, 企业研发体系远未形成。与此同时, 由于原行业所属科研院所的企业化改制, 使得这些科研院所一方面弱化了其从事行业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实力;另一方面也因其改制成企业后与行业内企业存在商业上的竞争, 弱化了其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正是由于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和行业在共性、关键、创新技术研发链条上出现的暂时缺位, 为行业特色高校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四、新时期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的对策思考

1. 保持特色是行业特色高校生存之本。

行业特色高校根源于行业, 社会影响力主要在行业, 培养人才的最大表演舞台在行业, 科学研究和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最大平台也在行业。行业特色高校之所以能跻身高校国家队的行列, 正是由于国家振兴行业的需求和学校自身的行业特色, 如果盲目追求综合化发展, 导致原有阵地、特色和品牌丢失, 则会有生存之忧。因此, 以服务行业为己任, 保持特色是行业特色高校的生存之本。同时还应看到, 特色不是一劳永逸的, 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方面, 应不断加强符合行业需求的已有学科方向建设;另一方面, 应积极探索和催生引领行业发展的新兴学科方向, 形成新的特色, 只有这样, 才能始终保持在行业特色学科专业的领军地位。

2. 拓宽和转型是行业特色高校强校之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行业主管部门已不存在或不再承担管理和指导高校的责任;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建立了一大批与行业不直接相关的学科专业;培养人才服务行业的比例也显著降低。因此, 除个别学校外, 多数行业特色高校已不可能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行业高校。同时, 由于当前科学技术多学科交叉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整体发展趋势, 如果行业特色高校仍然受到学科专业单一、服务面向狭窄的束缚, 则很难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多样化发展的社会竞争环境。拓宽学科覆盖面和服务面向、实现办学方向由单一学科向特色鲜明的多学科转型成为行业特色高校今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在拓宽学科覆盖面的过程中绝不能盲目追求“大而全”, 而要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坚持“有所为, 有所不为”、滚动式拓宽的发展思路, 充分发挥特色学科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滚动式地拓宽发展既为社会发展所需要, 又能与特色学科形成互补和支撑的新兴学科。

3. 积极探索培养行业亟需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和工程实践不足是当前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所在。应鼓励行业特色高校积极探索具有行业特色、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中, 借鉴欧洲培养工程师的经验, 试点设立工程师学位, 加强培养中的实践环节, 建立行业实习基地, 使学生学习期间的岗位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按照“4+1”或“4+2”学制, 将本科和硕士生教育统筹考虑, 完整设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制度, 鼓励研究生利用企业平台开展科研活动, 培养创新能力;探索学术型和工程型硕士研究生分流, 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大对国家急需行业特殊专业的支持和政策倾斜力度, 除通过减免部分学费、提供助学贷款等措施外, 在招生时改变目前按学校统一划定录取分数线的办法, 对特殊艰苦专业单独划线, 吸引学生报考和毕业后到相关行业工作, 真正为行业所用, 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4. 科学研究要引领行业科技进步, 参与和扶植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未来10年, 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成的10年, 也是行业特色高校能够利用自身优势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积极发挥作用、确立自身在这一体系中地位的10年。首先, 行业特色高校应利用自身与企业间无利益竞争的特殊地位, 构建行业技术创新的交流平台, 在行业创新技术传播方面发挥重要的纽带作用。其次, 要积极构建行业共性技术的创新平台。利用当前国家行业科研体系尚未成形的有利时机, 设法在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发展规划和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中发挥更大作用;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基础问题, 开展持续、系统的研究, 进而引领行业的科技进步, 提高行业的科技竞争力。其三, 要与企业共同建立行业专项关键技术的研发平台, 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提供支撑。一方面与企业联合成立研发中心, 努力成为企业创新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积极为企业的自主创新出谋划策, 对企业的技术中心建设给予指导和扶持, 力争在产学研结合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其四, 要积极构建服务中小企业和技术转移的公共服务平台, 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和科技成果转化。

5. 建立行业部门与行业特色高校联合共建的新机制。

为使行业高校真正成为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地、行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基地、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教育部能协调国家有关部门, 专题研究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问题。在制定政策时, 充分考虑行业高校的办学历史、学科属性和服务面向, 以更好地发挥行业高校的特色。加大对行业特色高校的经费投入, 并给予适当政策倾斜。通过制定政策, 建立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支持行业高校发展的新机制和资金支持的新渠道。通过政策引导, 机制创新, 实现实质上的“共建”, 从而有力促进行业特色高校在新时期的又好又快发展。

(罗维东, 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北京

8.高考作文趋势分析及对策 篇八

一、2009年高考作文的新趋势。

参加2009年高考的考生绝大多数出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这一代人被俗称为“90后”。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高考参加者也将是“90后”占据主导地位。“90后”考生的思维更趋个性化、多元化。许多人曾担忧“90后”的学生身上缺少文化气息,太过叛逆。可是“90后”创作的高考作文也不乏反思历史、反思社会、反思人生的佳作。2009年的高考作文与往年相比还出现了诸多新趋势:

(一)网络文化现象的大量涌现。

网络时代对“90后”的影响极其广泛而深远。最显著的表现就是2009年高考作文中网络词汇的大量涌现。“囧”“火星文”“雷人”“躲猫猫“等一系列最近才在网络上流行的网络词汇已经迅速地被考生运用到高考作文中。而诸如“范跑跑”“杨不管”“芙蓉姐姐”“山寨春晚”“网络恶搞”等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人物事件也成为考生作文中大量被引用的素材。更有机智的考生采用网络文学的形式写成高考作文。江苏省高考中就有一位考生以网络论坛跟帖的形式写成了一篇立意与构思都让人眼前一亮的优秀佳作。由此可见网絡文化对“90后”考生的冲击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股潮流。

(二)以电视媒介为主导的娱乐文化的影响日趋明显。

电视媒介已经发展到数字时代,现在的电视媒介再不是传统的央视一统天下的时代。有线电视的普及,数字时代的到来让一台电视机有了几十甚至上百个频道可供选择。快餐文化大量涌现,娱乐文化甚嚣尘上。这一切对“90后”的影响不可估量。借助电视媒介传播到千家万户的人物和事件也成为考生大量涉及的题材。因而春晚一炮走红的“小沈阳”“刘谦”,百家讲坛捧红的学术超男超女“易中天”“于丹”,娱乐文化的象征符号“周杰伦”“超女”以及在大江南北流行的韩剧都被考生写进了高考作文当中。许多考生还在高考作文中发表了对这些娱乐文化现象的颇有见地的看法。上海卷高考优秀佳作《独一无二》就对“小沈阳”现象发表了独到的评价。可见电视媒介对“90后”考生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三)个性化、自主意识体现的更加强烈。

当代的社会价值取向的日趋多元化,文化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浸染的“90后”考生个性更加明显,自我意识表现的更加强烈。不管社会的主流意识是否提倡,“90后”考生对生活方式有着自我的看法。于是“非主流”文化成为这一代人的文化符号。他们将“吊带衫”“乞丐装”“卷卷头”写进高考作文中来“宣誓”自我的个性。为了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们敢于大胆的尝试各种新的作文形式。往年高考中的“书信体”“故事新编”被更近似“火星文”的“甲骨文”“古体长诗”取代;甚至有些考生将自己化为“猪”“猫”“狗”以它们的口吻写成高考作文。虽然这其中不免有让人啼笑皆非的搞笑成分。但是这些大胆的尝试也透出卡夫卡《变形记》中的甲壳虫的现代主义的意味。试想再幼稚的大脑也会明白高考作文的重要性,如果不是平时生活中有这样的压抑的生活又怎会想到以这样的形式去写高考作文呢。湖北高考争议作文《站在我家的门口》或许正是许多同龄人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一种真实的内心写照吧。这种新式何尝不是自我个性的一种表现呢。

(四)名著阅读的影响日渐显现。

随着新教材改革方案的实施,文学名著选读进入了许多省市高中生的课堂。学生对中外名著的阅读不再是停留在过去的“课外阅读”“自我感悟”的层面。教学课堂上许多深层次的探讨不仅提高了中学生对名著的审美鉴赏水平,而且也拓宽了他们的文学视野,升华了他们的情操,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从今年的高考作文来看,许多考生将笔触延伸到文学名著的世界中“汲取一瓢饮”,将阅读名著获得的丰富养分充分地发挥出来,在高考的考场上从容地挥洒出一篇篇情文并茂,具有深厚历史涵养的佳作。

二、2009年高考作文中凸显的问题。

高考作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如审题偏差导致偏题,套题现象现象严重,文体不明,滥用排比,材料堆砌等等都是历年来高考作文中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经过专家学者教师的多方提醒,但是仍然在09年高考作文中大量的出现。今年的高考中有些问题还进一步凸显出来。

首先是开头使用与主题无关的题记和排比句式。许多考生或许受到一些范文的诱导,喜欢在文章的开头写一个题记或写一组语言华丽的排比句。使用题记或排比句本来无可厚非,但是许多考生为了打造一个漂亮的“凤头”,就生硬的将一些摸不着头脑的题记和不知所云的排比句搬用到高考的作文中,让阅卷者读来一头雾水皱起眉头。这种作文方式与平时的写作习惯有着很大的关联。

其次是“庸俗辩证法”的大量使用。考生为了在时间紧迫的高考作文中寻求稳妥并获得一个相对满意的考分,就选择写作看起来相对“容易”的议论文。于是“一分为二”“辨证看待”等哲学理论被盲目地运用作文中来体现自己的“思辨”意识。比如谈到创新,便说过分创新也不好;比如谈到个性,便说一个人过分有个性也不好;谈到“品味时尚”,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议论文虽然需要辩证,但是这样千篇一律地都来“辩证”,就显得过于牵强。这种倾向与作文教学中过分强调写议论文,强调议论要有思辨意识分不开。

再次不加筛选,堆砌事例。有许多考生将高考作文简单化,为了节省时间,就将考前积累的大量事例不加筛选的运用上去,一篇高考作文被简化成两三个事例的罗列。不少作文甚至是“只见事例,不见论述”。例如有的考生罗列2008年出现的“地震”“奥运”“金融危机”大事件;有的考生简单地罗列“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的人生简介;还有考生将感动中国人物撮合成一篇“品味时尚”的作文。这些考生当中不乏语言优美,结构合理者,如果认真自己创作,不一定就写不出好作文,但是由于缺乏自信,盲目用例,结果落得三类下或四类卷的下场,实在可惜。

最后是滥用名著,文不对题。文学名著阅读在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有许多考生为了让自己的文章具有气势。不惜大量引用诗句或者名著。于是孔子的“仁”是时尚的,司马迁的《史记》是时尚的,唐诗宋词是时尚的,林黛玉也是时尚的……。这样的文章内容上看起来比较充实,也体现了考生很好的文学功底,可惜的是高考作文不是比较名著阅读的多少,更不是卖弄才学。如果不明白这一点,结果将适得其反。

当然,高考作文中出现各种问题在所难免。这其中既有高考作文写作限制较多、写作时间的因素,也有考生作文能力存在差异的因素,更有高中作文教学相对滞后的因素。我们对09年高考中凸显的问题加以反思,其目的是让我们从中探索出改进的方法。

三、2009年高考作文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启示。

09年高考作文展现了“90后”中学生独具个性、多元化的内心世界;也体现了“90后”中学生当前的写作现状;更反映了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透过2009年的高考作文,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对中学作文教学的有益的启示:

(一)以课改为契机,推动作文教学的改革步伐。

2009年的高考作文成了“90”后学生思想的爆发地,这充分说明了“90”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或许其中有一些如四川高考出现的“甲骨文”作文一样的另类作文会引起争议。但“90”后学生张扬的个性和闪现的才华值得我们肯定和鼓励。像湖北高考出现的古体长诗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体现了新课标鼓励学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的宗旨。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当前中学作文教学机制对中学生个性和才华的束缚。当前的作文教学实际,“首先在命题和题材上,就已经把作文个性和学生的表达欲望扼杀了大半。”中学阶段,教师大多从审题、立意、构思、谋篇布局、开头结尾等方面对学生做全程指导式作文教学,这样做既严重压缩了学生自主创作的话语空间,让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冲动,也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作文教学理念。要转变当前的中学写作教学现状,就必须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转换作文教学的旧有模式,让学生在作文训练中具有更多的话语权,确立其主体性地位。

(二)利用網络和电视等媒介,拓宽写作课堂。

要拓宽写作的课堂,就必须让写作课堂不再只是传授技巧,分析语言,将对社会生活的介绍和探讨也成为写作课堂的一个部分。“90后”中学生接触社会的方式有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不能将“90后”中学生看作整天“三点一线”封闭与学习世界的传统形象。新时代的中学生借助电视,网络等媒介对当代社会的了解较以前广泛了许多。只是这种了解大多处于感性阶段,缺乏深入的思考。中学的写作课可以借助日益普及的网络电视媒介,引导学生接触现实和虚拟世界,拓宽视野;可以将读报、电视、上网引入到写作课堂之中,引导他们健康、合理地了解这个世界;还可以针对诸如网络文学,青春文学,山寨文化等中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开展专门的研讨创作课,让他们通过写作来反思社会热点,生活百态,文化现象。

(三)少走一些“捷径”,多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高考作文中凸显的问题,不仅仅是考生自己的问题,许多问题更多地来自于中学的作文教学,特别是高三的作文教学。进入高三学习阶段以后,教师为了应付高考,更是进行大量枯燥的作文文体和技巧方面的训练。更有甚者,一些教师为了追求考分,越俎代庖,给学生整理大量的人物事件素材,筛选许多的优秀文章或学生写过的好作文让学生在考试中化作、套作。其结果使“庸俗辨证法”成为高考作文中屡见不鲜的痼疾;堆砌材料成了高考学子“最擅长”的作文方法;化作套作文章成了高考作文取分“捷径”。要改变这个现状,就必须摆脱师生急功近利的学习心理,顺应高中课程改革的趋势,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四)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有人曾经断言:“学生贫乏的只是阅读和思想,而不是生活。阅读是写作的语言之源,也是写作的思想之源。心灵的丰富主要取决于阅读的丰富,而不是生活的多姿多彩。”“从写作角度讲,感受文字才是写作的直接源泉。”中学生用于阅读的时间有限,名著阅读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随着高考对名著阅读考核的重视,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作文教学可以借助这个契机,让学生立体的感受经典文学的语言魅力;我们还可以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写鉴赏性的文章,让他们在自我鉴赏的过程中深化思想,细化情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这也可以很好的避免在高考作文中盲目堆砌名著的毛病,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2009年的高考作文作为“90后”中学生群体成果展示,它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影响还将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蔓延。本文仅是对2009年高考作文所呈现的现象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相信,随着我们对高考作文的探讨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当前的中学作文的改革就更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中学作文改革的步伐也必然会更加的顺畅。

参考文献

[1]康青.春原,品味<品味时尚>,09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登[N].扬子晚报,2009-06-25.

[2]姜广平,于国祥,贺学根.新课程下的写作教学[DB/OL].http://www.pep.com.cn/gzyw/jszx/jcpx/jcyd/200409/t20040928_120994.htm

[3]姜广平,于国祥,贺学根.新课程下的写作教学[DB/OL].http://www.pep.com.cn/gzyw/jszx/jcpx/jcyd/200409/t20040928_120994.htm

9.高考作文趋势分析及对策 篇九

辽宁省课改从2006年秋季开始进行,到现在已经是第六年了,已经积累了四年的新课改高考经验,纵观四年辽宁高考试卷,结合最新的《高考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不难发现,辽宁省高考数学试题渐渐进入平和期,2013年高考数学辽宁卷,仍然会保持延续与稳定。

从高中理科数学各个模块方面来看,绝大部分模块(集合、复数、数列、三角、平面向量、函数性质、程序框图、概率统计、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与不等式等)已经成为必考的出题点,个别模块(命题与逻辑、直线与圆、线性规划、二项式定理、排列组合等)每隔一年或两年命制一道独立试题。

从高中文科数学各个模块方面来看,所有模块(集合、复数、命题与逻辑、直线与圆、数列、三角、平面向量、函数性质、线性规划、程序框图、概率统计、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与不等式等)都一定会成为考试命题点。

下面,我们从各个模块角度来进行逐一分析。

1、集合模块。(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基本是三种命题方式:第一种是最简单的,给出集合中具体元素(很可能是实数),来求解指定某些集合的交集、并集与补集的运算(如2012辽宁理科1,2012辽宁文科2);第二种是略有难度的,通过不等式给出集合中的元素,然后再求解指

定某些集合的交集、并集与补集(如2009辽宁理科1,2011辽宁文科1);第三种是难度更大一些的,给出的集合是抽象集合(没有具体元素),然后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如2011辽宁理科

2)。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出现的是第二种命题方式,即通过解不等式,然后求指定集合的运算。

2、复数模块。(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有两种命题方式:一种是考察复数的运算,里面可能加入共轭复数、复数的模等概念(如2012辽宁理科2,2012辽宁文科3);另一种是考察复数的几何意义(如2011山东理2)。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出现的是第一种命题方式,即直接考察复数的运算。

3、数列模块。(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12分左右)

本模块命题方向基本固定,就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基础知识,应该特别注意的是错位相减法的考察。

试题的编排方式比较灵活,可能是两个5分的小题,还可能是一道12分的解答题,还可能是一个5分小题与一个12分解答题的组合。

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出现的是两个5分的小题,一个小题考察等差数列,另一个小题考察等比数列,并且是选择填空各一个。

2013年的辽宁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出现的是一道12分的解答题,并且这道解答题的第二个小问题很可能是利用错位相减法求解。

4、三角模块。(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12分左右)

本模块有命题方式多样,可能是考察三角恒等变换(201

2辽宁文科6),也可能是考察三角函数的图象(2010辽宁文科6),还有可能是三角函数的性质,甚至是解三角形,以及利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出现的是一个5分小题与一个12分解答题的组合,其中解答题是解三角形方面的问题。

2013年的辽宁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出现的是两个5分的小题,一个小题考察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另一个小题考察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并且是选择填空各一个。

5、平面向量。(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有两种命题方式:一种是向量的线性运算(如2012辽宁理科3);另一种是考察向量的坐标运算与数量积(如2011辽宁理科10)。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考察向量的坐标运算与数量积。

6、函数性质。(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出题点大部分是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以及分段函数等,也由个别题目也有考察指对运算(2010 辽宁文科10)。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题目会出现在选择题,最可能是给出分段函数(指对分段),考察函数的某些性质。

7、程序框图。(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出题模式大部分是给出程序框图,再给出输入值,求最终的输出结果(2012 辽宁文科10、2012 辽宁理科9);少部分是填充不完整的程序框图(如2012 陕西理科 10)。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仍然会出现选择题,给出程序框图,再给出输入值,求最终的输出结果。

8、概率与统计。(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17分)

本模块出题大致有三个方向,一个是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如2012辽宁文科11)、一个是概率与概率分布(如2012辽宁理科19),最后一个是统计与独立性检验(如2012辽宁文科19)。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都会出现一个5分小题与一个12分解答题的组合。

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小题最可能出现的是古典概型,解答题最可能出现的是统计与独立性检验。

2013年的辽宁理科高考试卷中,小题最可能出现的是条件概率,解答题最可能出现的是概率与概率分布。

9、圆锥曲线。(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至少17分,最多22分)

本模块命题方向基本固定,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抛物线、双曲线,而在解答题中会出现椭圆。其中抛物线考察的重点是抛物线定义;双曲线考察主要集中在离心率,渐近线;而椭圆考察主要是集中在运算以及整理上面。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都会出现一个或两个5分小题与一个12分解答题的组合。

10、立体几何。(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至少17分,最多22分)

本模块命题方向基本在三视图、球、线面位置关系,以及定量计算(文科求长度、体积等,理科利用空间向量求角等)。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都会出现一个或两个5分小题与一个12分解答题的组合。

11、导数与不等式。(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12分)

本模块辽宁卷命题方向基本都集中在一个对数函数与二次函数相加,然后利用导数解决问题,其中构造函数思想在本题中会反复出现,甚至对某一个部分进行二次求导也比较常见。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都会出现一个12分解答题。

12、命题与逻辑。(文科必考,理科隔年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命题包括四种命题及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以及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这三方面内容。

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还会以全称量词与存在量

词为考察点进行命题。

13、直线与圆。(文科必考,理科隔年考 本模块分值:5分)本模块命题包括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于垂直)、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以及圆与圆位置关系这三方面内容。

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估计会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考察点进行命题。

14、线性规划。(文科必考,理科隔年考 本模块分值:5分)内容比较简单,利用图像很容易解决。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还会出现以简单的线性规划为考查点进行命题。

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还会以简单的线性规划为考察点进行命题。

15、二项式定理。(理科隔年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是理科所特有的一个简单知识点。2013年的辽宁理科高考试卷中,应当会以本知识点进行命题。

2013年的辽宁理科高考试卷中,应当会出现本知识点进行命题。

16、排列组合。(理科隔年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是理科所特有的一个中等知识点。

10.高考作文趋势分析及对策 篇十

以“命题作文”为主,有效地遏制了作文教学猜题、押题之风,是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的最大亮点

命题自命题作文,话题材料作文双雄并立,命题作文可以有效地遏制作文教坛怪胎--猜题押题之风,那么09年高考作文命题终将走向何处?(以下仅供参考)

一命题材料作文双雄并立,仍将是09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打

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学生作文练习“有命题作文、选题作文、自拟题目作文、还有缩写、改写、扩写等”,这就决定了高考作文命题可能出现多种情况.自1978年以来的高考作文纯粹的“自拟题目作文”还没有实行过.历年的高考作文,从1951年到2007年我国高考作文经历了46届高考的时代变迁,分省命题由的11个、的14个、的15个到的17个省市.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国高考作文的命题出现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三种基本形式.这三种命题形式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形式向增强开放性逐渐发展的过程.特别是使用话题作文以来,高考作文出现了三个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套作抄袭,二是文体“四不像”,三是只重“词藻”不重内容。06年的全国高考命题采取取消话题、强化材料的做法,把“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上面.“材料”更贴近生活原型,让审题不是从题目出发而是从材料入手,既具有开放性,更具有启发性,能更有效地调动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07高考作文题型则以命题作文为主,命题材料作文兼顾,作文题型也由议论文体为主趋向多种文体兼及.

由上观之,命题作文之所以为历年来作文高考命题器重,首先因为它是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能力考查的基本手段,诸如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看图作文扩缩写变换体裁人称写等等花样都无不基于命题作文的基础上.一个目的:看考生思想道德,学识水平能力如何.这当是语文教学的不二宗旨.其它作文形式可以作为辅助命题对学生进行专项能力考查,也许更适用于平时作文训练考前训练.

命题开放,要求宽泛,少设限制乃至不设限,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有发挥才能和创新思维的广阔天地,向新课标要求靠近。

二诗意表达,仍将是09高考作文命题的基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指出: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其“教学建议”部分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青年人思维敏捷耽于理想活泼热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拥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历自己的思考,有一定的抒发展示冲动与欲望,最适宜“诗意表达”.作为作文而缺乏一定的“诗意”,要想达到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等要求,无疑为一句空话.诗人荷尔德林称:“人类充满劳绩,仍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青年学生尤为如此.同时,注重人生体验,特别是自己的情感和人生社会经历,理应是08高考命题的侧重点.

三讲求理性,将是08高考作文命题的主笔

<<大纲>>“发展等级”中的“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联系”,就是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重视思维训练,考察理性思维,培养科学的认识观,是高考作文命题义不容辞的责任.”培育科学理性精神“,调动”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新课标理念其正确方向不能不在命题者心目中占有一定位置.高考作文十分强调命题的发散性、多元性、辩证性,多角度和立体化.”理性“,就是看问题要全面、辩证,不走极端;”理性“,就是强调个人的行为要受理智的约束;”理性“,有时还不排除善于从另一个角度(即不同于惯常习俗思维的另类视角、境界、观念等)来看待和处理问题。高考作文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件和社会现象的看法观点.考生只有运用独特的正确的思维来思考,才能得出新颖别致的观点来.考生对社会现实生活有自己思考和感悟,对生活有真情实感,写出的作文才有个性.江苏考题<<怀想天空>>,本是一个放飞理想纵情想象汪洋恣肆海阔天空的极富诗意的作文命题,而某考生则从麦收季节一个农家子弟高考前两天的割麦子题材角度展开描写和记叙,成功塑造了敦厚朴实勤劳能干的”爸爸“形象,从而抒发感慨,表情达意.该文开头以”麦收时节,天空显得非常明净。在麦田上空,偶尔悠然地游过几朵白云“点题,文末用”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扣题,别具一格另辟蹊径,显得十分理性,富予创造性.既有效地周延了命题,又成功地抒写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展示出一位普通考生的淳朴而不失雅洁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内心精神世界,平和婉约个性独特,受到阅卷老师的最后青睐.如此”理性“难道不是应该大力提倡和作文命题所看重的么?

四文化人文,将是09高考作文命题的逻辑重音

文化人文是人类文明的必然需要,更是以培养人教育人的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理应当仁不让.对学生的培养如何,一个学校的教育是否成功,就在于你培养了多少人材[才],怎样的人材[才].而作文考查则是人材[才]测试的一个有效尺度.中国古代科举与”举孝廉“和建国初期高考就靠一篇作文一锤定音都不是没有道理的.语云:文以载道文以通道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文如其人文平其人.在当代,不管平面媒体还是网络,人们在呼唤传统文化,重视人的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文化领域的现代化建设,已渐成风起云涌之势.学校教育不是象牙塔,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人文精神提倡已经是时代需要和大势所趋了.用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来关心、理解、尊重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和深怀忧虑;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在个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对自己的行为、思维、心态具有自我批判精神,等等,等等,都是我们学校教育和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所尤为关心的.在金钱物质主宰一切的今天,拥有丰富而高尚的人文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文化人文必将成为08高考作文命题的逻辑重音。

五时代热点,将是09高考作文命题的当然选择

11.高考前学生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篇十一

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大多数同学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心理上的波动,有的同学越想多学就越是学不进去,平时一学就会,可一考就懵,一到考试就感到心慌气短、呼吸急促、老想上厕所,或者每天为失眠、食欲不振而烦恼,或者怕考不上理想的学校,怕辜负老师和父母的期望,怕自己的功夫没用到,总之心情越来越烦躁、成绩无缘无故下降、人际关系也越来越紧张。这些现象都是考前焦虑的表现。考生要想顺利度过这个重要阶段并为高考做好准备,在于考生要有一个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那么,怎样调整心态呢?

一、正确认识高考,确定合理的奋斗目标

高考是一种分层筛选型的考试,其目的就是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筛选出来送往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学习。因此,高考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一般而言,基础题40分,中档题40分,高难题20分。有的同学对高考试题难度估计过高,在偏、怪、难等题型上大做文章,结果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考试中小题不会做,大题也做不来。

根据高考的特点,高三学生一方面必须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加大练习的容量和难度,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另一方面要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成绩和复习的情况,确立合理的考试目标。一些同学总是希望自己在高考时考出高分,把自己的“理想分数”定得过高,人为地造成自己心理上的紧张。其实考试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综合实力,决不是靠碰巧就能获得成功的,因此在高考中必须确定合理的目标,而不能盲目地把自己的目标成绩定得过高。

二、保持平常心,缓解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种临考前常见的内心感到紧张的情绪反应。心理学中有一个定律叫做叶克斯一多得森法则,是心理学家叶克斯和多得森发现的。该定律描述了焦虑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即二者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焦虑程度过高和焦虑程度过低时的效率都很低,而中等焦虑时的效率最高。所以,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一般而言,考试焦虑是由各种压力和个人的性格等因素造成的。高三学生在复习中应该保持平常心,缓解考试焦虑。

这里介绍几种简单的方法供高三学生参考使用:

(一)自我暗示法。暗示法是指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手势、表情等方式,来转移和改变某人某些不良情绪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缺乏自信是考试焦虑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考试前应暗示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尽力考好。如考试前自己对自己大声说:“我一定会取得成功,我是最棒的!”,这样通过心理语言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使神经系统得到调节改善。

(二)放松训练法。所谓放松训练法是指通过循环交替收缩或放松自己的骨骼肌群,细心体验个人肌肉的紧松程度,最终达到缓解个人紧张和焦虑状态的一种自我训练方法。在放松时,可以松开所有的紧身衣物,轻松地坐在一个单人沙发上,双臂和手平放于沙发扶手上,双腿自然前伸,头和上身轻松后靠,双眼闭上。整个放松训练按照由下而上的原则,依次从脚趾肌肉放松——小脚肌肉放松——大腿肌肉放松——臀部肌肉放松——腹部肌肉放松——胸部肌肉放松——背部肌肉放松——肩部肌肉放松——臂部肌肉放松——颈部肌肉放松——头部肌肉放松。放松动作要领是先使该部位肌肉紧张,保持紧张状态10秒钟左右,然后慢慢放松。使用这种方法并持之以恒,不仅能消除考试焦虑,而且能全面促进身心健康。

(三)呼吸法。呼吸法是让自己静下心来,排除杂念的一种自我调节方法。在放松时,我们闭上双眼,用腹式呼吸法慢慢进行呼吸,吸气时,想像着丹田中的这股气由腹部逐渐上升到脑部,再上升到头部,直到头预“百会”处;吐气时,想像这股气由“百会”自后向下顺着脖子、脊梁下降,直至回到丹田。这样一吸一呼,周而复始,反复进行。由于集中了全部的注意力,就能够使人逐渐排除一切杂念,收到消除紧张、自我放松的效果。

三、加强心理调整,保持考前良好的状态

高考前心理状态调整的好坏,对考试时水平的发挥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进行考前的心理状态调整呢?高三学生应该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自身的心理状态调整。在考前10天,每个学生的实力已经定型,无论怎么用功,水平也不会有显著地提高。

12.高考作文趋势分析及对策 篇十二

1 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1) 高校学生英语拓展就业能力的意识

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当今我国社会的重要问题。大学生英语专业作为一个语言专业, 目前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市场经济环境下, 社会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然而根据调查我们发现, 在我国高校中仅仅有28%的英语专业学生曾考虑过今后的职业规划。虽然大学生几乎都有能力拓展的意识, 想要在大学期间锻炼自己的能力, 然而由于大学生对于社会发展状况并不了解, 对于英语专业的社会要求不清楚, 使得很多大学生在高校中蹉跎岁月, 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就业。 (吴彤、范琳娜, 2014)

(2) 高校大学生就业趋势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 我国与国际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因此, 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就业一般是外贸、教师以及企业职员、翻译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有些狭窄。根据调查我们发现, 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中有几乎24%的学生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 另外, 从事翻译的学生占据了8%左右, 从事外贸的比例占据了24%, 从事公务员的比例占据了8%, 在企业中工作的比例占据了22%, 从事其他行业的人员占据了14%。 (何英, 2011)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 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最终坚持本专业的学生比例并不理想, 也可以看出当今时代, 英语专业学生在社会上已经趋向于饱和的状态。其中英语专业的学生选择从事教师以及外贸的比例最大, 而从事公务员以及翻译工作的人数比较少。

2 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能力拓展的必要性

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并且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趋于饱和, 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能力拓展有其必要性。

(1) 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容乐观

在当今时代, 各行各业在进行英语专业人才招聘的时候, 虽然英语综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但是企业越来越不满足于单一的语言专业技能, 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陈珊, 2012) 市场环境下,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 英语专业人才的竞争也更加激烈。目前来看, 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单一的语言技能之外, 还应该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和办公自动化实践操作能力等 (陈桂琴, 2014) , 这些能力可以帮助英语专业人才在市场经济中独当一面, 从而更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2) 英语专业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性

英语归根到底只是一个辅助工具, 虽然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国际交流, 然而在当今时代, 基本上每个人都会说英语, 英语专业的学生如果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听力、写作、英美国家概况、翻译、口语等方面的学习的话, 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要了。 (郑佩芸, 2011) 随着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以及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很多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仅仅凭借英语专业技能很难在社会上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因此, 进行能力拓展成为每一个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迫切要求。

另外, 英语专业技能仅仅只是个人素质的一方面, 随着高校学生英语能力的不断提升, 学生了解得越来越多, 单纯的英语专业技能的学习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拓展自身能力, 提高自身素质, 成为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发展自己的要求。 (张艳红, 2012)

3 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对策

(1) 英语专业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英语专业能力

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 绝大多数会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 因此不断提高英语专业的听、说、读、写等专业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专业素质的过硬是学生就业的基础, 另外, 在当今时代, 专业学生还要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沟通以及跨文化等相关能力。 (张艳红, 2012) 目前, 由于我国高校中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关系, 在课堂上进行能力的拓展, 一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 对于在校生来说, 积极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 一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另一方面多参加社团活动等, 不断提高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 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2) 英语专业学生不断提高自己非专业技能

单一的专业技能不能够适应如今日益复杂的职场环境。很多大学生认为在今日职场之前, 必要的职场生存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尤其如此。职场不比大学, 需要自己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钟蕾、王龙, 2011) 因此, 心理调节能力、抗压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等是职场生存中必要的技能, 这样的技能有助于大学生尽快地融入职场中, 为职场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市场环境下, 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因此在职场生活中面对不可缺少的矛盾、冲突等, 大学生也要不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冲突的能力, 其中时间管理以及工作执行力等也是职场生存中必须的工作技能。由此可见, 英语专业学生要想找到满意的工作, 并且牢牢把握住这个职业, 积极拓展英语专业技能以外的企业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3) 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个学习过程, 也是其提升自身技能、掌握理论知识的关键时期。当前,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会陷入迷茫的状态, 不能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 更不知该如何获取企业的青睐, 由此导致其发展受到限制。 (牟小梅, 2011) 对此, 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对于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就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学校就开展的理论课程进行整理归纳, 帮助学生分清学习主次, 理论课程要熟记, 实践课程要熟练操作, 而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 均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前提, 帮助学生在学校里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 提升其就业水平。其次, 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 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自身技能的空间和平台, 同时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现实社会的就业情况, 以明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张春, 2010) 最后, 开展就业辅导课程, 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解答, 如定位不准、不能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等, 促进学生的身心放松, 让其认清社会现实, 并调整自己的心态, 摆正态度, 努力适应市场发展。

4 结束语

社会各行各业对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大学生的课外能力拓展以及大学生的就业趋势。 (林洋洋, 2014) 高校毕业生应尽早进行职业规划, 然后根据社会需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拓展自己的非专业能力,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促进全面发展。

摘要:大学英语专业近年来已经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专业, 但是在当今市场环境下, 英语专业的学生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本文针对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趋势以及能力拓展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大学英语专业,能力拓展,就业趋势

参考文献

[1]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2]陈珊.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和设置[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3]何英.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11.

[4]林洋洋.提高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J].黑龙江科学, 2014 (8) :133-134.

[5]牟小梅.学生语法、语用意识及能力与其学习策略对比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3) :137-139.

[6]吴彤, 范琳娜.英语专业学生就业趋势与能力拓展[J].考试周刊, 2014 (1) :95-96.

[7]张春.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听力策略使用上的差异[J].职业时空, 2010 (9) :148-150.

[8]张艳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动态评价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9]郑佩芸.基于网络书面实时交流的大学英语口语拓展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

13.高考满分作文分析及 篇十三

【材料】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确定立意。

【满分作文】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附。

老鹰凶猛、健壮,飞翔速度迅猛,从鹫峰顶俯冲而下,捕获猎物,这是它生存的本领,是它依附的枝头。而乌鸦生性弱小,却一味模仿老鹰,事倍功半,最后落入牧羊人手中,也是可以料想的。诚然它的精神是可嘉的,然而它却忘记了考虑自身的优点与弱点。

物犹如此,人亦然。

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

一代先师孔子,初时以建立以“仁”治国的完美社会为志,周游列国之后,最终没有成功,退而办学,他却成了很好的老师。孔子的弟子遍及天下,他也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找到自己的枝头,生命的价值才能实现。

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年少时因相貌不佳总被人取笑,后来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恰恰成为了一种优势,他演的无声喜剧电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我们不能不说,他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他正确认知自我并发挥了自身优势。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一名著名大学的学生,然而当他感到大学所教的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电脑设计,最终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财富。

社会在发展,然而道理却没有变,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枝头,生命才能绽放光彩。

乌鸦勇于拼搏、喜爱学习的精神固然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它不能认清自己,注定是要以失败告终的。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三匝,并非枝枝可依!

人不只需要勇于拼搏的精神,更应认清自己,只有二者具备,才有可能成功。

拥有自知与拼搏,光明就在你眼前,在努力过后,你会发现“绕树三匝,此枝可依!”

二、2007年高考全国卷I

【漫画】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作文】

多一些空间 少一点关注

梅花只有经历风雪的洗礼,才能傲立于枝头飘洒怡人清香。

珍珠只有经历海蚌的磨砺,才能造就盈泪宝珠,散发夺目光彩。

海燕只有经历暴风的沐浴,才能振翅于蓝天,释放生命的振奋。

大自然的万物尚且学会接受挑战,迎接挫折,让生命更显魅力,那么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又何尝不需要给年轻的一代更多的锻炼与自强的机会,让他们多一些自我空间,少一些外界关注和溺爱呢? 年轻的一代作为祖国的希望,的确需要受到恰当的关怀与爱护,但更重要的是多给他们一些成长空间,少一些过度的关注,让他们在关爱的呵护中和自强的历程中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作为家长,必须有正确教育和关爱孩子的方法。既让孩子得到关爱,又不溺爱孩子;要培养孩子的自立与自强品质。前南非总统曼德拉曾在狱中生活几十年,在这期间他无法陪在女儿身边细心照顾她。但他坚持以书信的方式保持与女儿的交流,既温馨呵护女儿的成长,又不停教导女儿如何学会自立与自强,最终女儿成为一名出色的新闻工作者。试想缺少对女儿的教育,或许会是一种结果吧!许多事实无不印证着一个道理:只有适度的关爱和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相反,如果一味宠爱,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又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呢?前不久曾沸扬于一时的“杨丽娟追星事件”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她的父亲对她百依百顺,为了满足女儿的愿望,最后不惜自己的生命来完成女儿的追星的要求,这不也正反映了社会中存在对孩子溺爱与过度关注的现象吗?如果只一味溺爱孩子,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只能危害孩子的成长,使其无法走向健康成长的道路。因此,必须多一些成长的空间,少一些关注。

作为社会和学校,也应该多留给孩子一些自我成长和自立自强的机会,让他们得以健康和完善的发展与成长。

是雄鹰,就应该搏击于长空,接受暴风雨的洗礼。

是蛟龙,就应该叱咤于深水,成就生命的灵性。

是猛虎,就应该腾跃于丛岭,展现生命的昂扬。

那么就请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少一些对他们过分的关注吧!

三、2008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

【材料】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以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作文】

国有殇,爱无伤!

还记得吗?废墟下谭千秋老师用生命为四个学生撑起的那片天空。

还记得吗?生死关头那位年轻的母亲发自心底最诚挚的爱的誓言:“宝贝,如果你能活下去,记得,妈妈爱你!”

还记得吗?在强烈余震中依旧要返回废墟救人却被队友拉住的那位消防战士痛彻心扉的呼喊:“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我还能再救一个!”

„„

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定格在中国人的脑海里,定格在因5.12汶川特大地震而强烈震痛的中华大地上!他们在向我们诉说,诉说地震让山川失色,家园垮塌,诉说亲人离散,生离死别!可他们更是在向我们呼喊,呼喊出了亲情无价,大爱无言!呼喊起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共同奋战!这一切只因为——国有殇,爱无伤!

看!温总理来了!用真挚的话语安抚受伤的心灵:“你们既然活着,就要好好活下去,国家会管你们的。”

看!解放军战士来了!用钢铁一般的意志奋战在灾区的每一片土地,他们用双手拉起被瓦砾压倒的生命,用无私无畏的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

看!志愿者来了!用真诚的爱心,关切的眼神给灾区同胞带来温暖与慰藉,重建他们的精神家园!

看!来了,我们都来了!只因为:国有殇,爱无伤!

5月12日,汶川的房屋毁了。5月12日,中华的精神站立起来了!5月12日,爱撒播„„

短短几天时间,全国人民向灾区捐款捐物达上百亿元,短短几天时间爱心通过电视机、互联网,从全世界飞往汶川,全世界的华人在行动!只因为:国有殇,爱无伤!

汶川,站起来吧!汶川人,站起来吧!因为有你,因为有我,因为我们有爱!

你看见了吗?那个微笑着的汶川。谭老师你看见了吗?年轻的母亲,你看见了吗?那位消防战士,你看见了吗?汶川在微笑,中国在微笑,只国为:国有殇,爱无伤!

四、2009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

【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训练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项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训练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泳,你们四条腿会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大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活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作文】

选择适合自己的路

人生是一段有着优美风景的旅程,每个人都在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有的路柳荫匝地,有的路落英缤纷,有的路表面阴云密布却转角柳暗花明,有的路看去阳光明媚却暗藏埋伏重重,而只有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路。

有一个小故事,说小兔子,小松鼠和一群小动物一起学游泳,小兔子,小松鼠却怎么也学不会,十分难过。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只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这个小寓言就隐藏着人生的道理。正像仙鹤所说,人生的发展方向,生存本领并不只有一种,何必一条路走到黑呢?只有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路。

只有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路。只有客观认识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把握与定位,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过:“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前提。”

著名演员蒋雯丽就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辉煌的人生之路。她从小就是个活泼爱动的女孩子,而且尤其喜欢体操,可因为体质不行,在市体操队练了五年,也没能转为正式体操队员。后来,她又想成为一名作家,可是由于受文学基础和生活环境所限,她一直找不到什么好的写作题材,自然也就没什么成就。但她经过对自己的客观认识后,毅然走上了演员之路,并发挥出了自己的特长,成为了闪耀的明星。她曾经练体操和作家的梦想,不就像那小兔子的游泳经历么?也许做一件事不成功,并不是没有付出主观的努力,只不过是因为那不是适合自己的路而已!而后来她走上了表演之路,就像是小兔子学会了“打洞”,那是适合她的,也就必然给她带来了成功。

诚然,有人说坚持到底就一定会成功。但这是建立在你选对了路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你一开始就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道路,那岂不是与成功与梦想恰恰南辕北辙么?你再有毅力,再有精神,就像赶车去楚地的人再有盘缠,再有干粮,再有骏马,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离成功越走越远。

有一个农村的年轻人,热衷写作,曾写了一篇文章寄给陈忠实点评。那是一篇平庸的文章,陈忠实却出于友好和礼貌鼓励了年轻人。年轻人从此受到陈忠实的鼓舞,放弃农耕,用全部的热忱投入写作,却一生平庸,默默无名,穷困潦倒。陈忠实后来听说了这件事,不觉扼腕叹息。难道说年轻人没有付出努力吗?不是的,他是没有认清自己,没有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啊,才导致了他一生的颓败。正如小兔子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学会游泳一样,兔子是注定无法游泳的,但它可以打洞,可以有其他的生存本领。何必为了不会游泳而垂头丧气呢?那不过是因为那条路不适合自己而已!

古人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生活中有多少实例证明,只有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路。比尔盖茨中途退出哈佛大学,创立微软,张朝阳自主建立搜狐网,鲁迅弃医从文,成为中国人精神的脊梁,他们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路。试想他们如果只沿着自己从前的路走下去,会有今天的微软,搜狐,人民的战士吗?一只会打洞的兔子就是一只优秀的兔子,不管它会不会游泳。

华兹华斯曾说过:“适合自己的生活才是美好而诗意的。”同样,只有适合自己的路才是充满阳光与风景的。当然,这条路也会有崎岖坎坷,但不要怕,因为我们已经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路。那么就勇敢的拼搏,并享受这条路上的风景吧,让自己活出一个精彩灿烂的人生历程!

五、2010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

【材料】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作文】

价值之花缀于责任枝头

如果我是山,就站成一种尊严,让山花烂漫,山风拂面,让每个角落都透着梦的语言,让我们的价值在太阳下展现;如果我是水,就流成一种磅礴,让小船远航,鱼儿欢畅,让我的价值随水儿流淌。

——题记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责任,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价值,如果你选择的是双翅,就去拥抱整片蓝天!如果你选择的是鱼鳍,就去亲吻茫茫碧海;如果你选择的是四足,就去体会莽莽绿林。而我选择的是责任,是价值,我要让我的人生过得有意义。

青山绿水,衣袂翩翩,是那诗酒为伴的李太白吗?“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杯酒之间,便留下满纸华章。在朝为官,他不谙官场的黑暗,即便郁郁不得志,犹令高力士磨墨脱靴,作为诗仙的他,怎能忍受官场的黑暗与倾轧。倒骑青牛,寄情山水,清风为伴,明月为友,诗仙的责任不就是如此吗?即便是高官厚禄也挡不住李白对自己责任的追求。这才是真正的诗人。

如此大的灾难,尤其是腐刑,使司马迁精神上受到了极大地刺激,他曾一度想自杀,但想起父亲的遗言,且以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奋有为鼓励自己,终于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经过六年的牢中生活,他终于完成了这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它是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构,创造性地写出了以人物为主体的巨著。司马迁为何能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完成这一部令世人震惊的巨著?那不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他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吗?正是这一点让他成为了后人心中的英雄。

盛田昭夫——索尼公司董事长。即便他自己有很大的资产,也不忘去创造更方便的产品让人们享受。随身听就是他在晨跑期间看见一位老朋友提着一个很笨重的收音机而生的灵感。他觉得如果生产一种小型收音机那大家不就方便了吗?于是他又一次令世人震惊。正是他的责任心让他的价值尽情展现。

是鸟,就应该飞向蓝天;是鱼,就应该游向大海;正如是猫儿就应该捉老鼠。无论怎样的诱惑,我们都应当记住自己的责任,让自己的价值像七色光般绽放光彩!

六、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作文题

【材料】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作文】

最后一座土坯房

周末,我回到了“阔别”三月的家。

天下高三一般忙,周六不休息,周日休半天。春节后,我再没回过家。家在百里之外的深山里,回家一趟不容易。再过几天就要高考了,学校放了两天假,让学生放松一下,以待最后一搏。同学们归心似箭,周末一放学,顿“作鸟兽散”。

我坐在长途班车上,恨不得汽车飞起来;一下车,步履匆匆地踏上一条羊肠路,走五六分钟,就可以看见半山腰上的“土坯房”了。

那土坯房,就是我的家。我家五口人一直住在那间老屋里。三十多年的风霜雨雪,把它剥蚀得满目疮痍。这些年,富起来的农民越来越多,漂亮的“小洋楼”鳞次栉比,把山村点缀得如同别墅区一般富丽堂皇。渐渐地,我家的老屋竟成了村里最后一座土坯房,丑陋无比,有碍观瞻。我家又是山村的制高点,这样就有点滑稽,成了“鸡立鹤群”。奇怪的是,父亲是挣钱的好把式,干活不惜力气,又有技术,但父亲就是迟迟不盖新房。乡亲们说父亲是个守财奴,舍不得花钱。听到这些善意的挖苦,手巧口拙的父亲付之一笑,啥话也不说。我也不理解,早几年负担重,风烛残年的爷爷奶奶常看病,现在日子好过了,父亲还是按兵不动,真不知他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转过一道弯,奇迹出现了——土坯房竟然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小洋楼”,雪白的墙体,蓝色的屋顶,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我先是目瞪口呆,继而惊喜地往家跑,顾不得“窈窕淑女”的形象,像个野小子。

三月不见,家人亲热得不行,父母弟妹围上来,这个说我胖了,那个说我廋了,这个说我白了,那个说我黑了。我应付几句,赶紧屋里屋外看新房。

这是一座两层小楼。外墙贴着洁白的瓷砖,崭新如洗;室内装修简洁而美观,地板光可鉴人,天花板上悬挂着华美的灯饰,雍容典雅„„母亲一边陪我参观一边说:“你爸早就想盖房了,可盖房子动静大,怕影响你学习,咱上高中图啥呢?不就是图考上大学吗?„„你三个月不回家,你爸就趁这个机会动工了,他不让对你说,怕你读书不安心,老想着回家帮忙。”

是啊,家里大兴土木,谁都不得安宁。父亲口齿木讷却心细如发。我心头涌起一股暖流,弥漫到全身,不由得往父亲怀里钻,脑袋在那宽厚的胸口上贴了好久,像在聆听父亲的心跳。

夜晚,我躺在舒适的席梦思床上,浮想联翩。随着我家新楼的竣工,村里最后一座土坯房成了历史的陈迹。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我家是亿万中国农民家庭的缩影。试看今日之中国,像我家这样的农民家庭不知有多少。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与新时期以前的农民不可同日而语„„

想着,想着,我眼前出现了幻觉——

在学校举行的才艺选拔大赛上,我声情并茂地唱了两支歌后,主持人考我一个老气横秋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富强了,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亿万农民过上了小康生活,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哗,台下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七、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作文题

【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作文】

让善举成为习惯

有个小故事讲道,一个漆工为一艘船涂漆,顺便把船上的漏洞补好,不久,船主感激地赠予漆工一大笔钱。原来,船主的孩子们驾驶那艘船出海,船主忘记补船洞,料想孩子们会殒命海底。不料,漆工信手拈来的善举,拯救了孩子们。听了船主的感激之言,漆工淡淡地讲,那是我顺便补的。一句“顺便”,透出了漆工做善举的习以为常。

由此可见,貌似微小的善举,一旦成为一种习惯,不仅会带给他人恩惠,还透出了感人肺腑的魅力。我们社会,正需要呼唤:让善举成为习惯。

“顺便”而为的善举,一旦集腋成裘,成为行动的习惯,就会成为社会的亮点。数年前,天津老人白芳礼在74岁高龄之际,决心把蹬三轮车的收入全部捐献给贫困学生。他坚持到90岁,捐款金额高达35万元。对老人而言,捐助一个或几个贫困学生并非难事,但10多年如一日地积累善举,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风尚。

善举成为习惯,长期坚持下来,就是一种壮举。全国道德模范林秀贞,30年来义务赡养6位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资助了14名贫困孩子上学。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林秀贞一两天、一两月地奉献爱心,并非难事,但她把善举当作习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就为我们社会树立了一座不普通的道德丰碑。

曾几何时,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是我们这个民族爱心奉献的习惯。这些年来,随着南京彭宇案的发生,见义勇为的美德,有时会转化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在佛山,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过马路,两度被车辆碾压,18个路人冷眼漠视。在福州,83岁退休老干部摔倒路边,众人围观却无一施救。两名女子试图将其搀扶起来,旁人的“善意提醒”,让她们缩回了手。老人就这样失去了生命。一旦人心的冷漠替代了善举成为习惯,我们的社会风气便会阴霾密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善举的动力,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品质和善良。当它成为一种习惯,就凝结成对他人、对社会的真情。有一位先贤说:“人最可贵的品质可以用4个字概括,这就是智慧、善良。”当我们越来越多的人把善举视为一种习惯时,社会才会有秩序,更加和谐温暖。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故事中的漆工无意中得到了丰厚回报,但他更欣慰的,是对几个孩子生命的拯救——这种欣慰,是漆工把善举当做习惯的最丰硕收获。“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看似信手拈来的善举,也许会改变他人的命运。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无论是官员还是打工仔,无论是白领还是小摊贩,都应该学习那位普通的漆工,满怀慈善之心帮助他人,从身边事、眼前事、平凡事做起,力所能及地扬善举,摒恶行。

让善举成为习惯。一个人的点滴善举,在日积月累后可以汇集成爱的江河。一个民族的善举,历经岁月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善举成为习惯,便是“人人献出一份爱”,此时,丑陋龌龊难以容身,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八、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作文题

【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刻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作文】

勇辄行者无疆

勇辄行者无疆,因为有了勇气,面对众多切割师都不敢动手的绝世珍宝,年轻的徒弟毫不迟疑,只一刀便切出了成功。恰如干涸的沙漠变成流彩的绿洲,因为有了勇气,世界才会变得阳光无限,活力四射。

勇气,让素雅的梅花不畏严寒傲雪绽放;勇气,让美丽的蝴蝶不怕黑暗破茧而出;勇气,让孤傲的雄鹰忍住剧痛完成蜕变。人生,不亦是如此吗?追逐梦想的途中,荆棘丛生,懦弱者瞻前顾后进退两难,终将一生平庸碌碌无为;勇敢者,不畏风雨,迎难而上,必定熬过艰险,迎来彩虹。勇辄行者无疆,只有带上勇气出发,才能让我们在人生路上愈行愈远。

她是一位真正的英雄,纵身一跃挽救了孩子的生命;她是一位无畏的勇者,用行动弘扬人间大爱。张丽莉,最美女教师,大卡车冲出的一刹那,她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身边的学生,用自己的双腿换得了十多个孩子如花的生命。“冰雪为容玉作胎”,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不变的选择。志士无畏,勇者无敌,她的勇气化作一双翅膀,载着她在人间的长河中书写最华美的篇章。

他是长江边上的艄公,逆流而上行一段文化苦旅;他是民族文化的愚叟,挥舞双臂在文化殿堂里叩石垦壤。王国维,国学大师,人之至伟,在那个激进狂躁的年代,以惊人的勇气,倡导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面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颓势,他挽狂澜于即倒,用生命向历史叩问。因为勇气,他把生命的最后力量化作一缕星光,点亮文化的黑夜;因为勇气,他投水颐园含恨而逝,激起了来自历史长河的层层涟漪、人性深处的粼粼波光。

勇气,不一定都是海誓山盟的承诺,不一定都是惊天动地的壮举,勇敢地从身边的每一件深广意义的小事做起,人生内涵也因此而拓展无限疆域。倘若每个人都能拿出勇气,拒绝懦弱,那么放眼未来,又何尝不是一派万象更新的景色!

“勇辄行者无疆”,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勇敢的心,在生命的旅途中,行出自己无悔的灵魂,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九、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作文题

【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作文】

生命因相拥而美丽

没有任何一个生命可以孤立无援地活下去。只有在与其他生命的相拥中,人们才可以感受到生命最本质的温暖与意义。其实,生命的过程很简单,只不过是一次次偶然、必然的相遇与分离。

让相遇化为相拥,生命将因此而美丽。

生命相拥,展现共赢智慧。

“独木桥”上,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简短的故事,寓含互助共赢的智慧。聪明的少年,靠智慧将你优我劣的残缺,改编成你我双赢的美丽。真正的智者懂得相拥之道,相遇之时对别人施以友善,而绝不谋求击败对方。美国旅店业的强势集团总裁希尔顿说:“我可能是得克萨斯最幸运的,是福中之人。这来自于友谊,来自志同道合的伙伴。我希望我的一生永远和同伴相处愉快,合作无间,我的福来自他们。”希尔顿确实是幸运者,倒不是因为他事业上的成功,而是因为他懂得生命相拥的道理,具备共赢的智慧。

生命相拥,演绎人性善良。

当老人流落街头,拳王阿里悄悄在纽约建起了养老院,使流浪的老人得以颐养天年;当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来,吴菊平冲上前去用双手相拥,使命悬一丝的孩子转危为安;当汶川地震险象环生,不同肤色、民族的人们携手求援,山路崎岖,相拥而前,开辟生命通道,使惊恐的灾民看到再生的希望。苍天无情,人间有爱;当生命相拥,善良的热血在涌动,美丽的人性在闪光。

生命相拥,达成万物和谐。

生命相拥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人对自然的亲近、保护与敬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种豆南山里;梭罗隐居瓦尔登湖,身居木屋中,读书写文章;海子关心粮食、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朱自清,赏荷塘,观月色;俞平伯,泛秦淮,听清唱;余光中,听冷雨,思故乡——让生命沐浴自然风雨,替灵魂洗尽铅华浮躁,返璞归真,谦卑地与自然万物共荣耻,人类的良知、理想才能归来,才能与天地相拥,达成和谐。

让我们用相拥的智慧,与相遇者共享双赢的欢乐;让我们用相拥的善良,向弱小者伸出温暖的双手;让我们以相拥的真诚,与天地万物同荣耻——你、我、他,人类、天地、大自然,相遇相拥,相爱相敬,共展美丽,同创和谐!

十、.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作文题

【满分作文】

给陈先生的一封信

陈先生:

您好!您的遭遇,我在网上略有了解。我想说,如果是我,也会如您女儿一般对您进行举报。我这样做,不仅是因为您的所作所为违反了交规,更是因为当您开车载着家人时,那个接通的电话已经将您自己、您的家人和路上的其他人的生命吊在了悬崖之上。下面请允许我和您谈一谈:生命关天,我们必须敬畏。

敬畏自我的生命,此生无悔。《古诗十九首》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每个人都只是这天地逆旅中的暂住之客,我们的生命脆弱而又短暂,无法重新来过。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对自我的生命心怀敬畏,不因任何外因而失去对它的尊重。不由想起了那个“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残疾作家史铁生,当他说出“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时,当他穷四年之功利用透析后的残存时间写下《病隙碎笔》时,当他在《命若琴弦》中塑造了千弦弹断希望不灭的盲人琴师时,陈先生,希望您能够懂得,正像当代诗人郭小川所说,“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敬畏自我的生命,可以让我们无悔此生。

敬畏与自己相关的生命,此生有责。我们每个个体都与其他无数生命紧密相连,而这些与我们相关的生命,都是我们肩上的责任,我们需要对它们心怀敬畏。看,那为了让独居的母亲颐养天年而辞官奉母的潘岳挂起的官印,它提醒我们,敬畏亲人的生命;触,那落在为了给发烧的妻子降温而只穿单衣站在雪地中的荀粲肩上的雪花,它告诉我们,敬畏爱人的生命;听,那重病在床的元稹在听到挚友白居易被贬江州时吟出的“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的诗句,它教导我们,敬畏友人的生命。陈先生,您一定明白,只有当我们因敬畏而为与自己相关的生命负起责任时,我们才可以俯仰无愧,坦然前行。

敬畏与自己无关的生命,此生崇高。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想,如果我们还可以对与自己无关的生命心存敬畏,则我们的生命一定可以更加崇高,正像尼采说的那样:“我的灵魂清澈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群山。”如韩愈一般,为了天下苍生不受蛊惑,上《论佛骨表》,被贬潮州仍“肯将衰朽惜残年”;如东林学派一般,为了黎元百姓乐于樵苏,发出正直呼喊,惨遭屠戮却成为“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军”;如新东方学校一般,为了汶川同胞重振希望,捐款支教,耗费巨大终获民政部“中华慈善奖”。陈先生,相信您十分清楚,这些人之所以值得我们敬佩,正是因为他们都能对那些与自己无关的生命心怀敬畏,方能普施大爱,让自己的生命清澈而崇高。

这红尘,太污太苦太锦簇;这人情,总浮总疏总麻木。陈先生,您可以看到,当今时代,食品安全隐患多多、医患矛盾逐渐升级、老人跌倒无人搀扶,人们对生命的敬畏似乎越来越淡漠。然而,越是在这时,我们越应该不断自省:对自我的、与自己相关或无关的生命,我们都要心怀敬畏。大儒张载说:“为生民立命。”我真诚地希望您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将对生命的敬畏放在心头,毕竟,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毕竟,我们等过了无尽黑暗才睁开了双眼;毕竟,这是一个不能停留太久、又不知何时会告别的世界。

陈先生,您说呢?

明华

上一篇:计划要求下一篇:小学新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