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生品社计划(精选11篇)
1.品生品社计划 篇一
镇小学学年度上学期品生、品社教研工作计划 镇小学学年度上学期品生、品社教研工作计划
计划
镇小学学年度上学期品生、品社教研工作计划提要:品德与生活教材结构严谨、目标明确,形成了完整而有机的结构体系。如果教师不去统领教材、纵观教材,那么教学设计可能就会出现偏差,影响教学效果
镇小学学年度上学期品生、品社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品德与生活是一二年级、品德与社会是三至六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根据县教研室文件精神,执行其“以落实学科宗旨为出发点,围绕学科开设做,进一步突出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开创本学科课程落实有力,社会高度重视,学生充分发展的良好局面。”的工作思路。
二、工作重点
㈠加强培训学习,进一步明确课程理念
由于品生、品社学科一般是由语数教师担任,涉及的教师面较广、流动性较大,因此,本学期将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相关理念。以《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临沂市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策略》为蓝本,开展学科培训活动。针对教材,认真分析教材特点,讨论教学方法,真正使教师树立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
㈡加强学科研究,提高教学有效性
从20**年开展的有关品德学科有效性的研究中,发现不少影响教学有效的因素,其中不乏客观因素,但也意识到有不少是来自于教师的主观原因。经过深入地分析与反思,要提高小学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解读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品德与生活教材结构严谨、目标明确,形成了完整而有机的结构体系。如果教师不去统领教材、纵观教材,那么教学设计可能就会出现偏差,影响教学效果。新教材的教学目标设定应该是立体的,它包括了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过程与方法四个方面,有的教师在目标的定位上往往偏向知识与技能,对行为习惯缺乏必要的指导与巩固。与传统思品课不同的是,品德与生活课程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更加凸现了其课程活动性、开放性、生活性和生成性的特点,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悟,最终生成积极的情感反应,从而达到培养基本道德观、人生观以及形成良好品性的目的。
2.充分课前准备,利用有效资源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教师在课前没有充分地作好准备,准备可以是精神上的,如对本课教学环节的熟悉掌握,了然于胸;也可能是物质上的,如配合本课教学必要的教具物品;可能是来自学生的,如课前要求学生作必要的调查搜集工作等;也可以是教师自身的,如除了教科书以外的有效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新课程拓宽了教学的时间与空间,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短短的40分钟,而是根据需要走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延伸到社区、社会,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观察者、实践者,所以教师必须有备而来。
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小组讨论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已被许多教师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生生互动、竞争合作、时时有思维碰撞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启迪。然而一些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认真组织,讨论的时间也没有保证。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学生处在一个被动的讨论中,对学生而言,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组织引导好,往往就会缺少平等的交流和沟通,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它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就会变成陪衬,的时候他们是听众,甚至闲聊说笑、无所事事,在小组长里汇报时他们的意见也往往被忽视。这样的小组讨论成了一种“假热闹”,已失去了品德课堂合作学习的意义。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必须作好小组成员的分工、任务的分配、学习结果的阶段性汇报等工作,真正使合作学习发挥它的功效。
4.精心设计提问,认真落实课后延伸
课堂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师生围绕教材内容的一问一答,也有的问题学生不用多思考就能回答,这样的提问没有思维的力度,缺乏有效性。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对提问进行精心地设计,在活动化为特点的品德教学中,应努力创设学生参与和感悟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当然,必要的提问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对问题的难度也要保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会上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一个教学主题往往要从课堂延伸到课后的活动之中,教师要将品德教学与班队活动、社区活动紧密结合,真正使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㈢加强学科建设,促进教师发展
加强校本培训研究,开展学科问题教研。课改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要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离不开校本培训与研究。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把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有利于品德学科的教学。
三、活动安排
九月:
1、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教材培训。
十月:
1、组织迎接县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2、组织听评、指导新教师的课堂教学。
十一月:
1、做好县小学教学工作专项评估准备工作。
2、迎接县小学生综合素质测试。
十二月:
1、进行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2、制定20XX年品德教研工作计划。
2.品生品社计划 篇二
《学习的革命》一书指出:“脑子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可见, 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新的教学观念的冲击下, 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让学生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尤为重要。因此, 教师特别是品德教师要做的不是拼命地往学生的脑子里塞东西, 而是要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乐于参与, 让课堂充满生机, 让品德教学焕发它应有的光彩和有效力。
一、激发兴趣, 点燃学生的参与意识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就没有参与。所以配合新教材的实施,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 点燃学生的参与欲, 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可以使品德课堂充满生机。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 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 精彩恰当的导入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导入, 如同火石,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如同磁铁, 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从而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我们遵守规则》时, 我先让学生做词语接龙的游戏, 并请学生说出游戏规则, 引出玩游戏也需要规则, 由此引入社会, 让学生回答:“为了让生活更方便、更安全, 你知道我们要遵守哪些规则吗?”这样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并会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 引入实例教学。
课本中的事例, 学生多以故事对待, 大多听听就罢, 不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更很难做到与情感认识的共鸣,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因而, 我们教师应“用事实说话”, 让品德教育具有较高的说服力, 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品格的试金石》说到诚信的话题时, 我引用了介绍“三鹿奶粉事件”的电视视频, 给学生很大的震撼, 使课堂因具有说服力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 利用多媒体教学。
现实生活中,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知识结构的原因, 对于事物的认识往往只是表面的、浅层次的, 往往与课本所要明确的道德认识相差很远, 加之教材内容不够直观, 有许多东西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时, 我借助“班班通”为学生播放了旧中国时代的影像资料, 学生兴趣较浓, 能够感同身受, 有了发自内心的感慨, 认识也得到了提升。
此外, 幽默的语言, 学生关心的话题, 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有效资源。
二、开展活动, 给学生平台, 让学生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选择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取代简单枯燥的知识传授, 以促进学生道德内化, 使学生信服教育内容, 从而达到提高品德教育实效性的目的。例如, 在学习四年级上册《家乡的故事》时, 我校结合当地实际, 开展了“魅力昌黎”汇报活动。学生被分成名人组、特产组、旅游组、方言组等几个小组, 分别去收集相关材料和信息, 并加以整理, 然后以班为单位进行汇报。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了石广生、韩愈、李大钊、曹操等与家乡有关的名人, 也了解了干红葡萄酒、赵家馆饺子、海鲜、蜜梨等家乡特产, 还在其他同学的介绍下“游览”了碣石山、五峰山、黄金海岸、沙雕等家乡的旅游胜地, 更演绎了亲切而独特的家乡方言。通过活动, 学生主动参与对家乡的了解, 比教师的讲解更加丰富和深刻,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真正实现了品德学科的教学目标。
三、在活动中体验, 促进道德的内化, 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应试教育下的思想品德教学将道德知识等同其他各科知识, 采用简单的灌输式, 所传授的道德知识与学生的现实失去关联, 教师往往以掌握道德知识的多少衡量学生的道德行为发展水平, 造成道德工作的表面性和程式化。由于忽视学生的情绪感受和情感品质在道德内化过程中的作用, 致使品德教育平面、空洞、苍白、乏味, 收获甚微。专家指出:“道德知识仅是道德的一部分, 仅有道德知识的人不一定是有道德的人。”现代教育理论也证明:“学生的思想是接受外部影响并经过内化过程才形成的, 引导和组织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是活动教学的重要思想。”例如, 学习三年级上册《温暖的家》一课时, 我以“向父母表达我的爱”为活动主题, 设计了别致的思想品德活动作业及回执。具体如下表。
活动中,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思想得到了触动, 学会了感恩, 学生因体验而使认识得到了升华。同时, 家长也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来。可想而知, 这节课一定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新的教学改革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能够以开放的观念、先进的思想、多彩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品德课堂因学生的乐于参与而充满生机、焕发魅力, 让品生品社学科教学成为真正的、有效的德育大本营。
摘要: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新的教学观念的冲击下, 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尤为重要。因此, 教师特别是品德教师要做的不是拼命地往学生的脑子里塞东西, 而是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乐于参与, 让课堂充满生机, 让品德教学焕发它应有的光彩和有效力。
关键词:小学品生品社学科,学习意识,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马玲.切实增强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新途径.
[2]班允刚.以学校德育活动为载体, 谈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究.
3.品生品社教研工作总结 篇三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一个学期又在我们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匆匆走过了。回首这个学期品生品社教研组的工作,我们品生品社教研组的每一位老师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根据开学初期制订的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活动计划,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一学期来有让人会心微笑的成绩,但也有还需努力的地方,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1、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本学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阅读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学杂志,通过学习,老师们确立了新的教学观念,用课改精神统帅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品生品社课的德育功能。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备课的质量和信息收集的能力,把解放的时间用于“磨好课”。备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品生品社教学计划突出学生活动、合作学习、探究方式,以教学方式的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立足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交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品生品社组一直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个目标。课前带领学生搜集资料,把更多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结合品生品社学科的特点,我们品生品社组的老师及其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纳入到日常的教学
中,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
4、教学实践与科研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这个学期,我们教研组进行了“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和谐教育教学模式”的系列探研讨,下一步将按方案开展实践活动。组内的老师虽然都是担任了语文教学,有的还兼班主任工作,但依然能在品生品社的教学中开创出一片美好的天地,有了一定的收获。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实践,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儿童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让儿童的生活在笑声中飞扬。
品生品社教研组
4.小学教师业务考试品生品社试题 篇四
测
试
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计10分)
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促进学生()和()的综合课程。
2、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和()。
3、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
4、品德与社会课程为学生认识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5、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是一个结构体,分目标是由()、行为与习惯、()、()四个层面整合。
6、品德与社会课程采用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评价、()评价、()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6分)1.国家课程标准是()、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A.教材编写
B.教学设计
C.教学质量
D.教材选定 2.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和其他的实践活动。A.参观
B.调查
C.游戏
D.课堂学习
3.作为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的组织与实施都以学生的()为主。
A.家庭生活
B.主体活动
C.主观意志
D.直接参与 4.()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是课程理念的重要载体,是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
A.课程目标
B.课程理念
C.内容标准
D.实施建议 5.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中具体的依据是()。
A.内容标准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课程理念
6.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实现课程的()作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A.活动性
B.综合化
C.学科化
D.实践性 7.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文化教育、()等教育领域有机地整合成一门包容性更强的综合课程。
A.家庭教育
B.科学教育
C.实践教育
D.心理教育
8.《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标准中,()内容是最能体现过程和方法的目标要求。
A.健康、安全地生活
B.愉快、积极地生活
C.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D.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三、专业知识
1、我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宛如璀璨的明星,在人类历史的星空熠熠生辉。请将下面几位历史名人按朝代的先后顺序排序:(8分)
李白 李时珍 李广 李清照
()→()→()→()
2、请将每个纪念日的具体日期用线联结起来(8分):
国际禁毒日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6月26日 国际残疾人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 12月3日
3、请将民族节日和具体的民族用线联结起来(8分):
泼水节 壮 族 刀杆节 傣 族 那达慕大会 傈僳族 三月三歌会 蒙古族
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56枝花,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不相同。请从下面的图文信息判断他们属于哪个少数民族。(8分)
蓝齐儿
马 康
卓 玛
()
()
()
(四、简答题
1.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哪几方面?(9分)
2.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内容有哪几方面?(6分)
3、中国的四大发明(4分)
4、地球上的四个大洋(4分)
5、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至少四个)(4分)
五:论述(15分)
怎样做才能保护好环境?
5.品生品社计划 篇五
试题
一、填空
1、爸爸的爸爸是(),爸爸的妈妈是();妈妈的妈妈是(),妈妈的爸爸是()。
2、爸爸的弟弟是(),爸爸的妹妹是();妈妈的弟弟是(),妈妈的妹妹是()。
3、我是爸爸妈妈的(),我是姥姥姥爷的(),我是爷爷奶奶的()。
二、家人时时都在关注你的成长,想一想,把他们关爱你的事写在下面。爸爸:
妈妈:
爷爷(姥爷):
奶奶(姥姥):
三、有一天,小芳再做一个手工,小芳要让妈妈帮帮,可是妈妈就是不答应,小芳生气了,认为是妈妈不爱自己,小芳伤心的哭了。你认为是这样么?为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四、天很晚了,爸爸妈妈才从地里劳动回来,芳芳连忙走上前,给爸爸妈妈打好洗脸水,让他们洗脸,并且给他们倒上热水。你认为芳芳做得对么?为什么?
五、小明到邻居家玩,看到邻居小伙伴有一个玩具小火车,非常漂亮,小明向邻居小伙伴要这辆小火车,可是邻居小伙伴不舍得,两个小伙伴就打起来。你认为小明做的对么?为什么?假如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假如你是小明的邻居小伙伴,你会怎么做?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二单元《美丽的春天》测试题
一、下列自然现象哪些是春天的,在是的后面打上“√”
雪融化了。()燕子飞回来了。()大雁往南飞。()
树叶发芽。()荷花开了。()桃花开了。()白天变长了,夜晚变短了。()天气变暖了。()开始下雪了。()昆虫开始活动了。()
人们穿上了棉衣。()人们脱下了棉衣。()小朋友们到草地上放风筝了。()
二、填空
1、天气晴朗的时候,早晨人的影子在人的()面,下午影子在人的(面。
2、中午人的影子比早晨影子()。
3、河边小树的影子倒映在水中,是因为()。
4、雨后,出现彩虹,是因为(),彩虹有(颜色构成。
三、风有什么作用?))种
四、把你学过的赞美春天的诗,选择一首,默写在下面。
五、春天是美丽的,把你印象中的春天在下面画下来吧。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测试
题
一、下面说法或者做法对吗?为什么?如果不对,正确的应该是怎么样的?
1、芳芳看到奶奶嘴里没有牙,就对奶奶说:奶奶我的牙齿都长出来了,您的牙怎么还没有长出来?
2、李虎经常用牙咬坚硬的东西。
3、明明每天坚持刷牙。
4、小花每天在睡前都是要吃点糖或者饼干。
5、小玲写字时经常趴在桌子上。
6、课间,同学们在教室里追逐打闹。
7、小明和几个小朋友在玩,突然发现有座房子着火了,就一同去救火。
二、你准备怎样保护你的牙齿?
三、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眼睛?
四、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容易造成伤害的情况?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四单元《炎热的夏天》测试题
5、夏天,菜地里的西红柿、黄瓜真是鲜,小明摘下一个就吃了起来。
一、下面的现象哪些是在夏天中出现的?在是的后面打上“√”
到小河里游泳。()雷雨大风出现。()蚊子苍蝇多起来。(吃冷饮。()捉知了。()滑冰。()扇风扇。()荷花开。()桃花开。()青蛙在河里叫。()
二、下面做法对么?应该怎么做?
1、夏天在野外遇到雷雨时,要赶紧到大树底下避雨。
2、夏天天气热,要多吃冰激凌或者雪糕。
3、夏天讨厌蚊子咬,要在身上抹上药。
4、上了一节体育课,小明热的满头大汗,急忙跑到水龙头前用凉水洗头。)
三、夏天你有什么感觉?
四、夏天活动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6.品生品社计划 篇六
11月7日下午,进行的专题是小学科学讨论课课堂教学及教学策略解读的研讨活动,首先观摩了三节公开课,第一节是临沂教师薛惠瑕的《我从哪里来》一课,第二节是营南的徐彩兰的《人的一生》一课、第三节是郯城李善光的《开发新能源》一课。三节课都是讨论课课型,他们都让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都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类梳理,通过学生小组内、班内等形式进行了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整节课情感目标也达到预期目标,达成度较高。讨论课的教学策略是由我县仓主任负责解读的。
关于科学讨论课教学策略的思考:
1、讨论课首先要有问题讨论,如何让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靠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有内容问,但提出的问题很多偏离主题,无法归类。
2、对于问题的讨论,问题分类,各个小组讨论的问题是所有的.问题还是有针对性自主选择问题,如果自主选择,学生学习内容不全面,有些问题只是其它组的汇报,学生体验不深,如何内化?
二、小学科学逻辑推理课研讨
11月8日上午,同样是三节公开课加一个解决策略的讲座。三节课分别是《筷子折了》《声音的产生》和《白天黑夜》,《筷子折了》一课,执教老师首先设计了一个“小魔术”,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是“筷子折了”的观察实验,通过分析讨论,注意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得出结论。
关于小学科学逻辑推理课的思考:
逻辑推理过程是严密的思维过程,需要不断的锻炼得以提高逻辑推理能力,而逻辑推理能力包括多种,有直接推理,有间接推理,还有迂回的、综合的等,在小学阶段,有何侧重点?如何处理推理与实践的关系?有些推理如何验证?
三、小学品生品社课
我没负责过品生品社课,直接提出自己的思考:
1、品德与社会集体主义教育专题中,如何处理我们的教育目标与社会现实相差过大的问题?
7.六年级品社复习计划 篇七
张红梅
一、复习目标
通过一阶段的复习,回顾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所学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及了解祖国的地理环境。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指导思想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悉所学内容,查遗补漏,整体加强对品德与社会课学习的认识,提高知识水平。
三、复习内容
1、教材六年级各单元教学内容。
2、3-5年级部分教材。
四、复习方式
8.四年级品社期末复习计划 篇八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复习计划
为确保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质量,迎接期末质量检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一学期以来的教学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指导与评价,特拟定本学科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通过一阶段的复习,回顾这学期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所学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校园,勤于思考,善于自我表现保护的优秀品质,同时掌握一定的社会常识,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二、指导思想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悉所学内容,查遗补漏,整体加强 对品德与社会课学习的认识,提高知识水平。
三、复习内容
第一单元:生活中讲规则(共3课时)
第二单元:健康地生活(共3课时)
第三单元:交通连着你我(共3课时)
四、复习时间
6月3日————7月4日(假期除外)
五、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知识。
2、通过复习与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所学的知识来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3、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六、复习方法
1、师根据事先整理的知识点,上课时,先概述本单元主要内容,使学生形成整体知识框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强化记忆,后检查提问,最大限度的提升课堂效率。
2、抓住要点,利用教材,紧紧围绕课本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某些不熟悉的环节可以加强一下,对个别后进学生采取单独的复习策略,要求抓住基础内容,对领悟力较高的个别同学可以适当提高要求。
3、在复习过程中,对优秀生和边缘生提出较高要求,适当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平时多做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最大发挥。对学习自觉性差,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严格要求,及时督促他们完成任务并随时抽查、提问,让各层次学生都各有所获,各有提高
临近期末,必须做到专时专用,努力上好每一节复习课,力争使品德与社会课成为学生乐于上并且有益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课。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工作。通过上一学期对学生的了解,通过我一学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精心的组织管理,无论是学生,还是班级管理,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再完美的工作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因此,我针对上一学期存在的班级管理还不够严格,学生的良好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学习风气还不够好等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不高,学生的基础差,成绩不理想,因此对症下药,采取恰当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做好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这一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培养好得力小助手,发挥榜样带头作用。
一个好的班主任,要想使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开展的得心应手,就要学会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这样,班主任工作才能进行的轻松愉快,而又有好的效果。而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就要在班里就需要培养好班干部,让班干部来代替老师管理班级。
在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重点做好小干部的培养工作。首先,选举班干部。通过班会课,民主选举出学生喜欢的班干部。其次,找班干部和班内个别学生谈话,帮助班干部树立自信心,消除班内不利于班级管理和成长的消极因素。最后,和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制度,并严格按班级制度执行。要求其他学生做到的,班干部首先要做到。班里的日常事务,班干部能处理的,尽可能的让班干部去做。通过一学期的历练与培养,各位小干部把班级管理有声有色。不仅几位小干部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的威信在班里有所增强,而且,他们也用自己的良好表现为其他同学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在他们的配合和帮助下,我班的各项活动开展有序,我的班级管理也轻松了不少,我班也走向良性的发展轨道。
二、事无巨细,耐心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在上一学期中,虽然我在班级管理上下了很大力气,但如何让这些孩子变得更懂事、更上进呢?我认为,良好的习惯是学习的基础。可我也明白,无论哪一种习惯的养成都不能“说到立即做到”。毕竟是四年级学生。他们的特点还是好动、好玩,自我约束力和自觉性还是比较差,让他们一下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是不可能的。这需要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耐心的教育他们,真诚的引导他们,期待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班级管理无小事。因而,我在了解每位学生的基础上,从每一件生活、学习中的小事抓起,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我利用班会课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全班同学的讨论,我耐心细致的讲解,让学生明确了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对班内表现好的和各方面有进步的学生,我多鼓励、多表扬,对表现差的学生也尽可能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经常性的对全班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比,以此不断强化,帮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自己在平时一点一滴的精心管理,我班学生的各方面习惯越来越好,学生的表现也越来越出色。这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严中有爱,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通过上学期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我们班,学困生人数挺多。他们大部分难于管理,学习不刻苦,成绩也较差。因此,转化学困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因为学困生关系到我们班学习成绩的提高,关系到班级的更好发展。怎样对待学困生呢?对学困生不仅要严格要求,还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行为上要严格。要用自己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对于他们身上出现的不良行为,我没有掉以轻心,发现他们的错误,及时指出,严格的要求他们。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找他们谈心,深入细致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在课堂上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奖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课外积极辅导,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
一位教育家曾指出,教育的奥秘就在于坚信孩子“行”。我对后进生正是坚持了这样的态度,去关爱、赏识、严格的教育他们,所以,班内的几位后进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们的变化,让我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四、继续做好家长工作,双向管好孩子。
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要教育管理好学生,做好自己的班主任工作,除了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外,还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要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这样校内外结合,双管齐下,才能把学生教好。以前,我就十分重视家工作。这学期更不例外。平时,一发现学生的不良倾向,我就及时的联系家长,向家长介绍了解情况,与家长协商好有效的解决办法,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对那些顽皮的同学,更要与家长多联系,与家长共同管教。
五、工作不足及努力方向
经过这一学期的努力,我和孩子们一起享受欢乐,一起承受痛苦,一起分享平淡。班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做的再好的班主任工作都会存在不足。这也是再所难免的。本学期,我感觉自己在班级管理中、教学中,做得还不够细致,有时侯想到了,由于思想上的懒惰倾向,没有及时把有些事做好,留下一些遗憾。有时见学生犯错误,也比较急躁,态度生硬,措辞不当,和课任教师的配合,也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等等。虽然很多孩子也给我带来不开心,但我还是很感谢他们,因为是他们使我成长,使我能够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冷静的判断。
9.五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 篇九
河铺中心小学 汪先佳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20人,男生9人,女生11人。绝大部分学生遵纪守规,作业能按时完成,劳动观念较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自觉性差、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材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综合性。生活本身是综合的,道德存在于学生的全部生活之中。儿童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学生的学习也是整体性的。
2、开放性。教材不再是知识罗列的清单,知识教学的资源之一。
3、情感性。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4、形式活泼。增强了可读性、趣味性,力求活泼、富有童趣。
三、教学目标要求
1、懂得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互相尊重、理解宽 容、心胸宽广、分享快乐的个性品质。
2、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3、重视农村儿童的体验、感受、向往和追求,帮助他们认识、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了解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差异较大,不但生活方式存在差异,有的地区间还存在着文化差异。要从认识区域的差异,尊重不同地区不同的生活方式出发,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和了解中祖国,增进对祖国的亲近感,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5、了解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措施
1、对话教学策略: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
2、活动化教学策略
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与;“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4、开放性教学策略
10.六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 篇十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学生40人,男23,女17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六年级的学生对社会、对生活已有了较多的认识,经过学习,学生进行探究的方法,学习社会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喜爱社会学习、学会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结合本学期教材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材分析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与五年级的教材相比,难度增大,更具有深度,涉及的领域更广;探究方式更趋于理性化,更注重与历史、与现实、与社会相结合。
本册教材共分为三个单元,把个框题,包括屈辱与抗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建设民主富强的国家。
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
包括3课,主要从血泪国耻、悲壮的抗争、探求救国之路等历史事件上感受中国近代所受的屈辱、所作的抗争。第二单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包括3课,主要从来到嘉兴南湖、追寻鲜卑族际、开国大典等让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之艰难,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第三单元建设民主富强的国家
包括2课,主要从人民当家作主人,祖国走向富强两个方面感受祖国的发展与进步,培养民族自豪感。本册教学的重点是第二单元。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教材,指导他们从各个事件中体会新中国成立的艰难,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深层含义,学习革命前辈不怕困难敢于牺牲的精神。重点及难点
本册教学的难点是第一单元,对于这一单元,学生对历史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中国人民的抗争接触不多,因此,这一单元的内容学生了解起来较难。在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实例,结合图片资料,加深理解,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观看电影《林则徐》《鸦片战争》《甲午海战》等这些电影,通过战争场面,从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加深理解。
对于重、难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指导学生观察、阅读、讨论、搜集资料等形式,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的危害,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火烧圆明园事件,《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3.使学生了解邓世昌以及北洋海军广大官兵的英勇事迹,了解黄海大战,甲午战争的后果及影响,《马关条约》的内容。
4.了解康有为等人倡导的戊戌变法,知道孙中山毕生致力于振兴中华的壮举和辛亥革命的成果及其伟大意义。
5.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及其伟大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6.使学生了解人民军队的创立过程,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事迹以及解放战争的胜利。7.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真正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各有什么含义,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原因。
8.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的权利、怎样做好个小公民。
9.了解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
四、采取的措施
1.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
2.多采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让社会教学充满生活趣味,逐步实现社会教学生活化。3.多采用现代化手段,尽量采用直观教学,使学生从感官上感受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在课堂上,把教育思想贯穿始终,多为社会造就合格的人才。
五、教具准备
1、有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中国地图
4、挂图图片
六、周次及课时安排
类别
周次
课时数 新授周次 19 38 复习周次 2 4 机动周次 1 2 合计 22
七、教学进度表
第一学期
品德与社会教学进度表
周次 内容 第一周 血泪国耻 血泪国耻 2 第二周 血泪国耻 血泪国耻 2 第三周 血泪国耻 悲壮的抗争 2 第四周 悲壮的抗争 悲壮的抗争 2 第五周 悲壮的抗争 悲壮的抗争 2 第六周 探求救国之路 探求救国之路 2 第七周 探求救国之路 探求救国之路 2 第八周 探求救国之路 来到嘉兴南湖 2
课时
第九周 来到嘉兴南湖 来到嘉兴南湖 2 第十周 来到嘉重油煤焦油泵兴南湖来到嘉兴南湖 2 第十一周 追寻先辈足迹 追寻先辈足迹 2 第十二周 追寻先辈足迹 追寻先辈足迹 2 第十三周 追寻先辈足迹 开国大典 2 第十四周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 2 第十五周 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 2 第十六周 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 2 第十七周 人民当家作主 祖国走向富强 2 第十八周 祖国走向富强 祖国走向富强 2 第十九周 祖国走向富强 祖国走向富强 2 第二十周 期末复习2 第二一周 期末复习2 第二二周 期末考试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
上 册 教 学 计 划
11.品生品社计划 篇十一
在品生品社课堂中正确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都能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消解当前市场经济下个别社会现象带来的负面效应,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校园里发扬光大。下面笔者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其实我们每个教师身上都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这包括兴趣爱好,知识阅历等。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自身丰富的资源作为动力,去感染和激发学生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例如我对于中国风的歌曲情有独钟,课堂上会积极利用,来配合教学,在讲《千年瓷都》一课时,先播放了歌曲《青花瓷》,接下来我跟他们一起揣摩这首歌:歌曲用“素胚”“仕女”“汉隶”等词汇让我们感觉青花瓷就像一位细腻典雅的古代美女,用她的长袖舒展出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向我们款款走来。今天我们就要隔着千山万水,隔着重重历史一同走进被誉为千年瓷都的景德镇,静静观赏那里传世瓷器不变的魅丽。
导入后的课堂,行云流水,诗情画意起来。另外,一些老师书法功底深厚,不妨变化板书字体,既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潜移默化汉字的魅力。学生也乐于模仿,这都是信手拈来的传统文化养成教育资源。
第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我们品生品社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体现于教材各个具体的章节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知识,注意搜集和积累传统文化的研究资料,做教学的有心人。这样才能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自觉的渗透到教学中,从而启发学生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渗透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品生课中有《我们的节日》,《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等课程,都可以及时进行节日习俗,和民族平等团结,风俗习惯等的教育;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适当利用一些 成语故事、历史典故和民间故事等,这些故事内涵丰富、语言精炼,积淀了祖先的聪明才智。运用这些素材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吸引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又能深深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
如:六年品德与社会《勇于担当》一课,在提出“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之后,面对社会出现的抗震救灾,抢救儿童等各类舍己救人的现象,有同学说:这么高尚的人救了别人的同时,却失去了自己的生命,究竟谁的生命更重要?这时,我讲了一个民间故事。有一天一位禅师在森林里打坐。,遇见一只老鹰在追一只鸽子,禅师让老鹰放过鸽子。但老鹰说,如果我放了它,我就会饿死的,谁能救我呢?禅师于是对老鹰说愿用自己的肉来代替这只鸽子。于是,老鹰拿来一个天平,禅师将鸽子放在平的一边,便用刀去割自己身上的肉去放在平的另一边,直到他把整个自己都放在上面,天平才终于平衡了。之后,引导学生探究故事的内涵,学生自然会领悟到生命是不能取代的,不管它以什么样的面目呈现出来,生命的天平上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会感到思维的挑战,思考的深度和探究的收获,同时更能萃取到传统民间故事中蕴藏的一些博大精深的哲学精神。
第三,有效利用生活经验,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品生、品社这种内涵广泛,信息量大的综合学科,要求学科教师对社会生活有着敏锐的嗅觉和极强的观察力。如果能把生活中遇到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和现象带到课堂上来,就会使传统文化的触角渗透到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讲品社《宋代五大名窑》时,可以把现代生活中的手工瓷碗拿到课堂上来,通过观察,学生自然会发现每种瓷器生就的时代气息。相比之下会感悟到:那些沧海桑田之后才出土的宋代瓷器,连每一块开裂的纹片都细致得耐人寻味„„这样,通过传统文化在具体的历史时代的表现和在今天的表现,用对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并端正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在品生品社课堂教学中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学生的心灵,可以激发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有利于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但是我们应注意的是:传统文化的渗透不能只偏重知识,不注重精神内涵的把握,不应把注意力集中在让孩子掌握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却不注意让孩子把握这些传统文化的特色以及从中折射出的民族精神。当学习到京剧,茶艺等一些民间艺术时,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囿于生活环境的限制,想从中体会祖先的智慧,感悟民族精神并不容易,所以,传统文化的渗透并非朝夕之间可一蹴而就的,它还需要结合学校、社区等部门组织的丰富的民间文化活动,结合祖国的传统节日等, 指导学生作材料搜集、归类、分析、提炼工作。通过辩论会、演讲赛、讨论会等形式,激发学生思想碰撞,情感共鸣,鼓励学生撰写论文或感想,从而把传统文化的养分默化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并逐渐内化为学生的品质,提高学生道德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