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互动教学模式

2024-07-23

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共11篇)(共11篇)

1.交流互动教学模式 篇一

徐小青运用“交流―互动”模式,实施英语高效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WEI(Web―Based?Instruction基于)正在学校悄然兴起,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愿意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那“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就成为中学历史教师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结合《历史课程标准》,就如何实现网络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的整合,对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造了条件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布鲁纳),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

历史学科的一个特点就是所研究的对象均为过去的“时”与“空”。从“时”而讲,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今天的学生不可能随“时光隧道”回到已逝去的年代中去亲身感受或体验历史,因而造成了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不易理解与掌握的状况;从“空”而言,即地理“空间”,也就是历史地理,而学生又往往缺乏空间概念,因此很难向学生表述清楚。互联网具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它把文字图形、影象、声音、动画和其它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信息容量大、传递速度快、能使学生穿越时空的界限,走进“历史的丛林”中进行真情体验。历史上的许许多多重大事件,通过在线影院或暴风影音,调出数量十分可观的影视作品,如《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鸦片战争》等,亲身去感受那些风雨如晦的岁月,以激励斗志、陶冶情操。根据教学进度,让学生进入网站,为革命先辈们敬献鲜花,发表自己的感想。通过内心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历史学科有了兴趣,才能去品味历史,把握历史。网络环境下教学的这个优势是传统教学所不可比拟的。

二、利用网络良好的交互性,进行讨论交流,以协作的方式学习历史

历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很多学生不敢当面提出问题,也不善于发现问题。网络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是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网络化教学不是简单的人机对话,它使得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沟通更加充分。本学期在校园网上设立《历史评说》栏目,让学生谈五四精神、长征精神,谈学习一些历史事件的感受等。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自由发表大胆而富于创造性的观点,并且能与其他同学随时进行交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对有疑问的问题坦率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网络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传统的历史教学,存在着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的情况,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容易养成思维惰性,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体建构的,在教学中,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的自主学习,小组的协作学习,彻底地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

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网络环境加快了师生间信息量的流动,使课堂教学更有生气和活力。

四、网络环境为学科整合创造了条件

历史讲的是过去人类社会的生活和发展,它包括历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等内容,凡人们的创造它都涉及,凡人们的智慧它都包括,它是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它和语文、政治等学科联系密切。历史知识不仅具有过去性,和现实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历史应注重与现实的结合,体现历史科学的现实意义,提升历史教育的功能。网络环境为学生学习历史,加强历史内容与其它相关学科内容的联系、交叉与渗透,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例如学习红军长征后,布置学生查找相关的知识,包括长征组歌、长征途中重要地点的今昔变化、风土人情、自然或人文景观,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写下的诗词,长征途中发生的故事等等。通过拓展,学生自然而然把所学的历史知识和语文、地理、音乐等学科联系在一起,对人类前所未有的长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遇到的问题

(1)网络的自主性很大,网络的内容十分芜杂,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容易被精彩纷呈的内容所干扰而分散学习精力。网络环境下学习,对学生自控性的要求更高,否则会出现上网玩游戏、上网聊天等不良现象。

(2)学生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听教师的讲解为主。因此,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另外,在网络课堂,时间如何更好地合理安排?这也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因为跟上网速度、网络资源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3)网络环境下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再起主宰作用,看起来似乎教师的工作变轻松了,其实网络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对历史学科有宏观的掌握,而且要熟悉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技术,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同时,加强各学科之间教师的团结协作显得更为重要。

(4)互联网上有关历史的内容五花八门,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时间不够用,或只看标题,大部分内容没有认真阅读,就把文章复制下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认为教师可把与本节教学内容有关的网站告诉学生,效果会更好。

2.交流互动教学模式 篇二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互动交流,教学模式

引言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想达到互动交流教学的效果,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及学习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1.高中数学互动教学教学模式的 “互动 ”

“互动”是彼此交流与沟通的意思 , 在高中数学互动教学中, “互动”能体现出教师和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了解。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过多地注重教课, 却忽略了学生的听课状态, 而且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方式, 更忽略了学生的思考、总结、整理的时间,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1]。互动式教学主要体现出彼此的交流与沟通, 彻底打破了“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教师讲课只占用很少的时间, 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让他们独立地思考、学习, 而教师仅充当引导者的角色, 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增加了与学生交流的时间, 了解学生学习的最新动态, 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心理特点, 不再认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完全正确, 而是在这个基础上对教师的讲课言行进行了解和掌握。一旦觉得有地方不妥, 就可及时提出相关的问题, 这样教师能及时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 通过双方良好的沟通, 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充分体现出“在学中教, 在教中学”的观念,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学习效果[2]。

2.互动交流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互动交流教学模式是将师生和生生之间做好良好的互动关系, 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互动交流教学法的作用[3]。首先, 教师要了解和掌握互动交流教学法的意义, 不能单纯地追求“教”, 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教师可以结合课本教材的知识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 通过沟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因为互动交流教学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引导性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秉承着这个观念对学生施教。其次, 高中数学学习中会涉及很多定理、公式、定义等相关的数据理论知识, 从这方面分析高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枯燥的学科, 如果教师的教学一直秉承传统的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 就会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枯燥乏味。因此, 教师应彻底转变教学方法, 以教学方法的转变将数学教学变活, 把一门数字化形式较多的学科变成学生探索的学科, 教出的知识和自己探索的知识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当然, 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工作, 多与学生交流互动, 创建良好的可能互动环境, 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高兴[4]。最后,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而互动交流教学方式, 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这方面的潜力, 因为探索本身也是一种创新的形式。通过相互的交流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3.在互动交流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原则

在确定师生之间的关系原则之前要先了解“教学”的含义, 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及引导称之为“教”, 学生通过自身探索或从教师那里学到的知识称之为“学”, 如果将两者分开, 那么教师的教学就好比“填鸭式”教学, 不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心态怎么样, 都按照课本一味地讲, 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 讲再多学生也无法吸收;而对于学生来说, 如果不在乎教师的讲课、不在乎教师的引导, 就会形成“死学知识, 学死知识”的学习情况, 在对知识上的认识也极差[5]。因此, “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同时也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需要将师生之间的关系尽量联系到一起, 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了解、互动的环节, 实现“教”与“学”共同进步。两者之间教师占有的主观角度还是比较大的, 学生只有受到吸引才会真正与教师互动。教师要完全放开自己, 放下师道尊严, 与学生融为一体, 这样才能更好地倾听学生的心声, 否则, 做出的互动也只是表面的互动, 根本不能达成师生之间平等、双向的互动。

4.高中数学应用互动交流模式教学的构思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教学模式在不断改进,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形势, 因此, 必须改进教学方式, 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高中数学教学不能把知识教死, 更不能让学生把知识学死, 要充分结合社会事件、数学文化等相关应用成果进行教学, 互动交流教学模式是体现当今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有效形式, 在交流沟通中不仅可以升华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 更可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交流达到互动教学的效果, 而且以这种形式的教学能收到让学生举一反三的效果。然而, 对于这种互动交流模式, 教师能否适应、学生能否接受、教学效果如何等, 这都是我们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为了及早形成本文所说的互动式交流的教学模式, 要加强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让他们清楚地认识自我。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不能教育学生一生, 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好铺垫, 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积极进取的心态,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学生自我评价的环节, 虽然互动交流模式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 但是还要让他们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问题和缺陷, 通过针对性地练习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结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采用互动交流教学模式,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习积极性, 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晓梅.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互动交流模式构建[J].才智, 2010 (04) .

[2]吴汉卿.高中数学互动交流模式的构建[J].才智, 2010 (03) .

[3]潘敬贞, 杨晓宏.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9 (24) .

[4]万顺.高中数学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01) .

3.英语课堂“交流——互动”教学 篇三

一、运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进行英语课堂教学

“交流——互动”教学的基本模式结构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

1.教师启动: “交流——互动”的前提

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学生自学: “交流——互动”的基础

在新授课伊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然后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 ,由学生个人自学,使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3.小组讨论: “交流——互动”的主体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小组一般由四个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永远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程度。在课堂上,小组汇报自学情况,一般控制在十五分钟左右。各小组的成员用英语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主要回答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能较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基本上能正确回答问题,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回答不够完整,这时,教师不能讲解、包办过多,而是设法引导,让他(她)自己得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通过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

4.组际交流: “交流——互动”的关键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 能力;而且,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5.练习评定: “交流——互动”的检测

在组际交流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而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教师也不急于讲解,而是采取全班讲座的形式,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交流——互动”教学采用当堂检测教学效果的方法,反馈迅速,校正有效,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二、“交流——互动”教学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1.着眼于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交流——互动”教学立足于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突出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在程序式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 英语新教材,从数量和内容等方面加强和丰富了各种类型的训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注意知识的迁移,提高解题能力。在学会使用某个知识点后,可以练习一些演变题。通过演变这些练习题,可以对所学的知识及时迁移,使认识的范围更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突出以自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

“交流——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个人自学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首先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阅读教材,然后去思考问题,探求知识,如在进行某篇课文学习时,学生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阅读课文,先用较快速度浏览课文,了解此节课的结构及段落,明确重、难点;然后仔细阅读,准确完整地理解内容;最后重点阅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

3.强调团结互助,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由于“交流——互动”教学强调了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评价学生行为时,不只是依据个体的进步程度,而是注重一个小组的整体进步,每个小组获得的成功都依赖于小组中同学的共同努力,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多边的信息传递活动,突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由此在学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爱、互尊的良好人际氛围,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发展了学生积极向上、民主科学的良好品质。

4.交流互动教学模式 篇四

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的高耗低效,即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苦。探究“有效课堂”的教学将成为一种教育的必然,无论是在教育理念还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应该是“感悟”与“对话”共舞。“激情”与“智慧”齐飞。因为在这里,学生的灵性得以迸发,潜在的悟性得以唤醒;因为在这里,一颗小小的种子也会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因为在这里,我们拥有的是和风细雨,春意盎然!只有这样,我们在成就自己的同时更成就我们的学生。

课堂中师生互动是我们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是创造有生命课堂的主渠道,在实践中要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师生互动 课堂是师生双方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是学生探究知识、获得发展的场所。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使师生互动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呢?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认识。

一、培养学生良好课堂习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1、思想教育先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对学生自觉性培养 尤其是对于课堂上的一些“学困生”我从不能放任自流,置之不理,及时给予引导纠正,让他们养成良好课堂习惯。只要培养学生良好课堂习惯,多关心学生我们才有收获的希望。

2、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则来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 在实施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一些针对性的规则来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比如我在课堂上对于一些爱搞小动作的学困生可让他们当带头人——采取记名制,这样他们会因老师重视自己反而表现的好一些。

3、小组之间进行评比,评“优秀同桌”

小组之间进行评比,评“优秀同桌”目的是在课堂上起到学生之间都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带动全班学生养成良好课堂习惯,形成良好的班风,营造班级积极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只有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民主,才能使学生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从而使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如在讲述“圆柱和球”时提出问题:“是不是会滚动的就一定是球”时让学生讨论,甲同学:“这不一定,圆柱也会滚动呀。”这时老师不轻易表明观点,在学生继续思考后,教师因势利导共同归纳出:会滚动的不一定是球,圆柱和球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会滚动。教师按上述处理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包办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从实践中得出结论,也形成了一种无拘无束,平等融洽的教学气氛。

二、运用组织艺术,创造丰富有趣的课堂

1、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如情景教学法

比如在语文课堂上可采取一些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手段,创设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调动学生乐学情绪

比如在课堂可采取风趣幽默的语言,创造丰富有趣的课堂来调动学生乐学情绪。

3、发挥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的作用。如身势、情感、等来表达 方法:目光注视法、表情感染法、趣味激励法、停顿吸引法

三、明确互动目标,增强互动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重视互动的作用是必要的,但互动一定要讲究有效性。学生是互动教学的主体,所以有些教师就把互动教学等同于放羊式的师生对话,把互动理解为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讨论,做做游戏就可以了。同时,学生对这样轻松的“学习”兴趣也很浓,积极性很高,所以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热热闹闹,组织交流都很好,但学生对自己应该学到什么,学会什么,并不是十分清楚,许多学生课后对相关的知识、问题的结论知道并不多,更没有主动去思考,课堂设计的目标没能实现。这样不仅没有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连传统课堂中学生对“双基”的掌握目标都达不成,可说是得不偿失。又如在实施合作学习时,有的老师不考虑必要与否,也未作充分准备,很随便地就让前后排学生围坐在一起展开讨论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没有做到独立学习在前,合作交流在后,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实质上对学生的思维没有多大触动,只是流于形式的讨论而已。以上这些教学互动,有教学互动之名,无教学互动之实,有互动的形式,而忽视互动的内容,这样的教学互动其目的性是不够明确的。因此,明确互动目标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确定的教学目标中思考有效的互动策略,通过教学主体间的互动交流来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有“经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特点。

四、制定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学互动的形成1、创设问题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视学生为容器,泛讲、滥讲,一讲到底的现象客观存在,不认真分析教材,不进行教学前的预测。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一些超前的学生发展受到抑制,从而造成学生在课堂中不愿动。另一方面教学环境的封闭性。学生被囿于课堂,唯参考书标准答案是尊,活动空间、思维空间是封闭的,视野是狭窄的,从而导致师生不能互动。

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互动,在问题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要“精”,具有典型性;问题要“巧”,能深化主题;问题要“新”,能启发学生以新视角去观察、分析;问题要“活”,答案适度的开放性可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如:在教学对三角形分类的认识时,我这样设计:“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而三角形根据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吗?”这时教师呈现一个大部分被挡住,只露出一个角的三角形,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锐角三角形,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锐角,我猜另二个也是锐角。” 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钝角三角形,我看到的是虽然是锐角,另外两个可能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直角三角形,看不到的两个角,一个可能是锐角,一个可能是直角。”……学生争执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学生对此环节兴趣颇浓,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通过“猜一猜”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加深了对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特征的认识。这样的师生互动是真正有效的。

2、实行科学提问

力求根据学生特点设计问题,组织教学。在内容上是融合新、旧知识,是学生必须经过认真思考才能获得。在难度上应恰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方式上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对象上应面向全体,调动绝大多数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要因人而异。要熟悉、了解学生所长,尝试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学生投入学习活动。对长于形象思维的同学,则巧比善喻;对长于逻辑思维的同学,则分条析理;好奇好动的同学,以启发兴趣入手;善于观察的同学以直观教学和实验问题引入。

如“9加几的加法”的教学,作为计算结果的得出,其实并不难,很多学生都会计算,但对算理的理解则会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显然,引导学生探究理解“9加几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这一节课的重点。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互动过程:师生共同列出算式:9+8。然后教师问:那么结果是多少呢?”很多学生说是17。教师继续追问:“那么9+8为什么等于17,你是怎样想的?你能告诉不知道的同学吗?”学生开始寻求证明自己答案的途径和方法。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是小棒操作。小棒操作的过程正是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算理的重要过程,完全可以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引出。这里,教师正是利用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设置挑战性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去操作去体验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新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去体验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提供师生互动的线索,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如在“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物品放到桌上,有粉笔、校牌、磁带盒等。然后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感兴趣的物品的长度。学生开始自主操作,完成后对老师反馈:“你量的物品长是多少?”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我量的是粉笔的长度,7厘米多2毫米。”“我量的是磁带盒的长度是11厘米。”我微笑着问:“你是怎样量的?”那个孩子回答道:“我把粉笔的一头对准0这点,再看另一头对在哪里就可以了。”我继续问:“你又是怎样看的?”学生说:“一个大格代表1厘米,一个小格是1毫米。这儿有7个大格,2个小格。”的学生鼓掌表示同意。接着是第二位同学展示,他量的是磁带盒的长度。我也同样引导他说明量的过程。在不少学生展示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交流讨论后有的说:“都是长度单位。”有的说:“一个厘米是有10个毫米。”“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借助投影演示介绍:“一大格是l厘米,一小格是l毫米。一大格里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厘米里有10个毫米。”

本环节中,师生互动的过程在展示学生经验认知水平的同时,已经切入到了对厘米与毫米之间关系的认识,经历了1厘米=10毫米的感知、认识过程。

五、构建教学互动的教学机制,为互动教学保驾护航

1、竞争机制

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学生参与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让学生评出最优小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2、合作机制

让学生共同讨论,共同参与甚至是相互讲解。

5.和谐互动 合力育人(交流材料) 篇五

——利通二小“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汇报材料

我校自1989年开始,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教育‛的实践探索。多年来,伴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我校的三结合教育也经历了初创、实践、探索、创新、发展、逐步完善、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过程。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和谐互动‛的开放办学模式,既体现了教育观念、办学思想的转变与提高,也实现了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的发展与创新,为促进学生全员、全面、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我校德育教育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多年来,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在上级教育部门领导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通过三结合教育的实践和探索,使我校在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育质量逐步提高。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两次荣获‚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荣获‚全国安全文明校园‛称号;荣获 ‚自治区9.10奖章‛‚自治区首届十佳少先队红旗大队‛称号;荣获自治区‚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获吴忠市‚示范学校‛;吴忠市‚家长示范学校‛;吴忠市‚文明单位‛;吴忠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吴忠市‚卫生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被确定为自治区社区教育试点单位。

一、我们的认识,在实践中提高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世界上的各种事物都是由相互联系的各个系统构成的大系统。我们所实行的三结合教育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的,但是它决不是这三个方面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合理的结构,发挥1+1+1>3的合力效应。也不是像人们所说的,孩子五天在学校,两天在家庭和社会,由于三方面教育脱了节,就形成5+2<7或5+2=0的状况。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它的各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状态变化,都会影响其他要素,并引起系统整体的变化。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上各有优势,也各有局限。合力效应是三结合教育的优势所在。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就能形成最佳的教育合力,就能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为了实现三结合教育的‚和谐互动‛,我们在思想上达成以下共识。一是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是学校、家庭、社会明确在教育未成年人成长,促进未成年人发展中各自应承担的任务,发挥各自的作用,体现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结合教育特色。三是学校以提供优质的教育为家长和社会服务,家庭、社会从多方面支持学校的发展。四是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资源上是共享的,包括物质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精神资源等。五是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有顺畅的沟通渠道,关系融洽。六是学校教师在为家长、社会服务的同时,虚心向家长和社会学习,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七是学校有计划的指导家庭教育,通过家长学 校、家庭教育论坛、家长开放日、家校互访、《家长与孩子》手抄报等形式,促进家庭教育科学化,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同时,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八是家长和社区对学校教育有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不断健全家长、社区参与学校管理的组织体制,学校有对家长、社区关于教育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做出反馈的义务。

二、我们的经历,在过程中丰富

十多年来,我校三结合教育经历了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逐步完善的发展历程,实现了教育理念、办学思想的转变和提高,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初创探索阶段(1989年至1997年)

80年代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迎来了教育改革的春天。初创时期进行的三结合教育实践探索,主要目标是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队伍,寻求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新途径。1989年初,正式成立了‚利通二小三结合教育委员会‛,挂牌成立了‚青少年志愿者服务基地‛,与敬老院、朝阳小区、裕西小区、民生小区、中华小区、建行家属院等居委会开展了志愿者服务活动。主要任务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线的‚五爱教育‛,引导教育学生争当社会主义新风尚的‚红花少年‛。

在90年代初期,在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示精神的鼓舞下,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指引下,我校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发展的方向,逐步形成了‚依靠社会力量,共同办好学校‛的新思想,更加自觉地努力搞好三结合教育。1996年,我校根据市 教委的安排,在市级德育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依靠社会力量,共同办好学校‛经验交流,较全面地总结了学校十年来实施三结合教育的基本做法和体会,使我校的三结合教育经验得到了同行和社会的认可。

(二)深化发展阶段(1998年至2006年)

1999年6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次会议把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并做出了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全社会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努力构建21世纪充满生机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我们在思考,在世纪交替的重要时刻,如何以‚大教育‛的视野,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推向新阶段。

为此,我们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加快了三结合教育的步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实践探索:一是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努力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开放性、整体性和效益性。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三是实施现代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努力培养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结构合理的现代教师队伍。1998年,学校制定了‚学校教育向家庭、社会拓展、延伸‛的计划,进一步深化了对三结合教育的理性认识,完善了多元参与互动教育模式,基本构建了‚目 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和谐互动‛的运行框架,推进了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1998年11月,我校被自治区定为‚社区教育‛试点单位。在朝阳社区召开的自治区级社区教育现场会上我校进行了三结合教育经验交流,我们的做法和成果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同年学校又被自治区评为‚家庭教育先进单位‛。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使我校的干部、教师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进一步坚定了我们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提升三结合教育研究品位的决心和信心。

2003年,我校申报的‚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教育研究‛课题,被自治区教科所确定为重点研究课题。2006年7月18日自治区教科所对我校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教育研究‛ 课题进行了验收,听取了三结合教育的汇报,观看了学校、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对我校三结合教育给予了高度赞扬,认为我们在三结合教育中探索出了新路子,抓出了实效。再一次强调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对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再接再厉继续做好这项工作,并将经验加以推广。随后我们的课题报告在国家‚中国少年先锋队成果教育类‛评比中获科研成果二等奖。

(三)提升创新阶段(2006年底至今)

根据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指示精神,我们认为构建和谐学校必须要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和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如何充分发挥社区的育人功能、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途径等方面入手,重点进行了‚社区、家庭、学校和 谐互动机制的探索‛工作。

2007年4月,我校实施了学生与家长共识、共享、共进的‚三共工程‛。通过三共工程,逐步建立了健康科学的亲子关系。也通过三共工程密切了学校与家庭的关系。举办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我劳动、我创意、我快乐‛家庭劳动技能创意大赛,整个校园在家长、孩子的热情参与中形成了欢乐的海洋。为帮助家庭建立一种科学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亲子关系,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一致的家庭教育环境,我们设计开展了‚书香家庭‛亲子同读一本书活动、‚你我安全同行——亲子共话安全‛活动,‚亲子同讲一个故事——普通话比赛活动‛,‚亲子同画一张画—畅想2008‛活动;开展创建‚和谐家庭‛活动。我校把‚和谐家庭‛创建活动作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和细胞工程来抓,通过家长学校,在家庭中倡导健康文明的科学生活方式。召开了家庭‚卫生防疫‛座谈会,宣传了‚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的卫生防疫知识,教育家长远离‚黄赌毒‛,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了‚家家做,实践美德大行动‛活动,通过纠正家庭中的各种不道德行为,引导家庭成员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弘扬传统美德,共建文明家庭。开展了‚绅士爸爸、淑女妈妈‛评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激发了家长参与构建学习型家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更多的家庭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使学校和家庭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方面形成了合力,强化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利用我校被国家奥组委评为‚全国奥林匹克示范学校‛的契机,在学生中开展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并将这一活动延伸到家庭、社区。学校汇同社区开展‚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主题的‚迎 奥运‛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绘画比赛等奥运宣传活动,同时和社区的‚五老‛人员举行‚畅想北京奥运‛座谈会,和社区居民一同开展‚家庭趣味运动会‛,经常有组织的开展‚1+2家庭奥运知识竞赛‛(即一个学生,两个家长)。使奥运宣传活动走出校园、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走近居民。同时学校把‚绿色教育‛活动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与居民一同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美好家园‛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义务劳动,学生们把街道打扫的干干净净,用实际行动,唤醒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为确保我校师生交通安全、生命财产的安全,我们与吴忠市交警支队达成共识,携手创建了吴忠市第一所‚少年交通警察学校‛。2007年5月30日在吴忠市影剧院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吴忠市人民政府、教育局、公安局、交警支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等部门的领导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参加了揭牌活动。人寿保险公司向交通警察学校的小交警赠送了1000多册《安全伴我行》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手册。交警支队向学生捐赠了60套少年警校服装。我们相信‚少年交通警察学校‛这朵已露尖尖角的小荷,必将开出更加鲜艳的花朵。

三、我们的思考,在探索中升华

思考十多年来我校实施三结合教育的历程,之所以能兴旺发达、充满活力,源于三结合教育的开展理念支撑是根本,机制运行是保证,真情参与是纽带,教育科研是先导。

(一)开展三结合教育,理念支撑是根本

我校实施‚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之所以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教育生命力,首先是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教 育理念支撑,那就是‚合力育人‛的思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是实施三结合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使我们对这一理念逐步深化,经历了由认识肤浅到认识深刻,由认识片面到认识全面,由认识现象到认识本质的过程。我们深切感到,实施三结合教育绝不是单纯的向社会索取,而是真心实意地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实现育人的目标,为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实施三结合教育绝不是单纯组织一些校外活动,而是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和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三结合教育决不是单纯作为一种组织形式,而是作为一种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争取学生家长和社区参与学校管理,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实施三结合教育也绝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以更宽广的教育视野,必须长期坚持、执着追求。这些正是我校在三结合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实践探索、取得优异成绩、赢得社会信任、获得各界支持的原因所在。

(二)开展三结合教育,机制运行是保证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作为现代学校管理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是整个教育体制改革中关于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实践探索,是一种构建社区、家庭、学校教育互动机制的有效组织,是学校教育处于持续的、有序的、有效的动态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改变传统教育体制下学校管理所呈现的垂直、封闭、高度统一的弊端,创建新型学校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三结合‛教育机制的有效运行,我们建立了相关制度。一是建立校情通报制度。学校每出台一项改革措施或工作方案、都要向‚三结合‛领导小组通报,认真听取意见,这样使学校在建立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中更多地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指导和监督,从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反馈意见中,审视了学校办学思想,促进了学校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机制的畅通,形成了强有力的学校管理系统。二是建立学校开放日制度。请家长和‚三结合‛领导小组成员到学校与孩子一起听课、参加主题班队会、观摩学生活动、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孩子,增进家长与学校的感情,同时通过展示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开展家校咨询活动,有针对性地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回答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使家长了解学校和班级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共同探讨教育改革问题,形成共识,从而保证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目标上的一致、步调上的和谐。三是建立家校合作制度。通过畅通家校合作渠道,确保家校合作效果。建立了班校两级家长委员会,成立了家校教育科学研究会,举办了家校专题研讨会,搜集、整理家庭教育论文集,进一步拉近了学校、家长、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四是建立三结合教育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三结合教育联席会议每学期举行一次。每次联席会议都确定一个突出的主题,每次参加会议的既有社区代表,也有家长代表、教师代表、市教育局领导、市关工委领导。每次会议都起到了总结工作、研讨问题、推进三结合教育深入发展的作用。

(三)开展三结合教育,真情参与是纽带

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我们深深的感到只有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真诚参与、真心支持、真情付出才会取得三结合教育的成功。在三结合教育委员会委员们中流传着一句这样的话,那就是‚以真情换真情。‛关工委、社区的同志们也曾说:‚我们 是很多所学校的顾问或者是校外辅导员,但是拿到聘书后去学校一两次就再也没有人和你联系了,曾经接受过多少聘书早就忘记了。唯独利通二小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们。学校的领导班子心中装着社区教育,把社区困难都看成是学校的大事,社区的五保户、特困户,校长、主任总是亲自登门慰问,问寒问暖、雪中送炭、抚慰有加。是学校领导班子的一片真情感动着我们。‛有些委员形象地比喻说:‚三结合就像一个‘品’字,上边的口字是学校——主导;下边两个口字,一个是家庭——基础,一个是社会——依托。这三个口之间的‘粘合剂’就是一个‘情’字。正是这个‘情’字,放在一个基石上,这个基石就是对孩子的爱心。‛三结合教育委员会委员们对利通二小的一片深情,也深深打动着师生。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都说:‚凡是给利通二小作过贡献的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永远感谢他们。‛如果有人问我们为什么三结合教育能兴旺发达,不外乎就是我们遵循了‚真情+服务=生命力‛的公式。

(四)开展三结合教育,科研是先导

教育科研是教育实践的先导。在多年的三结合教育实践中,我校紧紧围绕 ‚三结合教育‛这一主题开展教育科研的实践活动,总结出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以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为结合点;以十种基本形式为途径的三结合科研成果。

(1)举办家长学校。建立起‚家委会—家长学校—年级家委会—班级家委会—全体家长会‛的组织体系,健全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借助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组织家长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知识。聘请有关专家介绍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开展 评选‚好家长‛活动。

(2)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家长会有全校性的、年级性的和班级性的三种,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有:向家长通报学校发展的近期和长远工作目标;向家长汇报学校或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向家长提出配合教育的要求,听取家长对学校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参与式教研活动形式引入到家长会当中,与家长平等交流、真诚对话、真心沟通,寻求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使家长会变成了恳谈会、交心会。

(3)组织家庭教育研究会。选择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家长组织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会‛,定期开展研究活动,进行家庭教育理论的探讨和经验交流,撰写理论文章和心得体会。研究新形式下家校合作教育问题。在每期的校刊上开辟家庭教育专栏,刊登家教论文。多年来,家长撰写指导性教育论文达几千余篇。我们选择了部分质量较高、有实践价值的论文汇编成论文集。

(4)开辟社区教育实践基地。为了拓宽学校的教育空间,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共同建起了功能配套的社会考察、社会服务、艺术活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等相对稳定的系列教育基地。如:‚敬老院爱心基地‛、‚涝河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炮团少年军校基地‛、‚军干所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朝阳社区实践基地‛、‚中华社区社会实践基地‛。学校组织学生轮流到‚基地‛参加活动。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商场、市场等地去调查、参观。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从而弥补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足。

(5)聘请校外辅导员。一是社区邀请当地的老革命、老前 辈、先进模范人物,对学生进行现身说法,发挥身边英雄模范人物鲜活的影响作用。二是聘请社区工作人员及离退休教师任校外辅导员,在社区成立‚四点半智训室‛开展读书、演讲、绘画等兴趣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外文化生活,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三是聘请法院机关干部、交警队、派出所干警等到社区、学校来上法制教育课,指导创办法制小报和模拟法庭。

(6)建立社区少先队组织。在社区内建立少先队大队、中队、小队,组织少年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将学校教育拓展延伸到社区。

(7)开展雏鹰实践活动。学校开展了‚红领巾志愿者‛系列活动,如调查、走访街道居委会,工矿企事业单位,了解有关孤、寡、残、军烈属情况。在我校服务区有10名孤寡老人,4名军烈属,学校把他们作为志愿者服务对象,进行了登记和注册。成立了‚护花小队‛、‚清洁小队‛、‚扫盲小队‛、‚爱心小队‛、‚小交警‛、‚小小督查队‛、‚文艺宣传队‛。红领巾志愿者系列服务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8)建立互参互访制度。一是社区与学校建立联系制度,让社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形成管理网络。二是开展‚互访‛活动。‚互访‛即老师访问家长,家长回访老师,并形成长效机制。

(9)问卷调查和调研。每学年向家长发放‚行风建设、师德师风、家校联系、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等内容的调查问卷,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反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及时进行整改。

(10)共同合作,双向服务。学校为家长、社区提供培训、咨询、访问等服务。家长、社区则利用自身职能优势为学校排忧解难,共同开展立德育人活动。建立社区激励机制,评选社区教育工作积极分子,优秀少先队员、先进个人、文明家庭、优秀节目等。

教育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机制,实现三方面教育的互动和谐,必然会对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必然会为和谐校园的创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必然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6.结对帮扶促均衡 交流互动共发展 篇六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精准扶贫的精神和要求,提高彝区学前教育保教水平,对少数民族地区一村一幼的后期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帮扶,做实做牢精准扶贫工作。5月15日,在新桥幼园长王建英的带领下,该园3名教师和四川电视台(阳光起跑线栏目)2名工作人员一同行走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携手对觉莫幼儿园开展为期两天的实地帮扶,互动交流活动。座谈交流、送课下乡以及爱心捐赠活动形式多样,收获颇多,意义非凡。

5月15日下午,帮扶小组来到觉莫乡幼儿园,受到了觉莫中心校阿夫校长及班子成员的热情接待,在阿夫校长的陪同下,帮扶小组一行查看了觉莫幼儿园的园内环境、实施设备、幼儿用书、幼儿生活用品等,并详细询问了老师们的学习、生活和培训情况,针对幼儿园目前存在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帮扶计划与措施,对幼儿园各方面情况进行了具体的指导!

5月16日开展“送教入园”活动。冯淑容老师的大班健康活动《玩转竹梯》、章霞老师小班音乐活动《猫咪》,两节生动有趣的示范活动课。让农村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快乐的活动中进行充分体验、操作及探究,感受学习的乐趣。针对示范课现场评课,两位老师对设计意图、活动目标、以及活动反思做了详细的分享,老师们把教学实践中宝贵的经验毫无保留分享给峨边教师,以及思考户外体育活动开展方向与当地的资源充分利用策略。使她们提升了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在觉莫中心校操场举行了“捐资助学,有你有我”—新桥幼爱心捐赠仪式。在帮扶之前,新桥幼为了给峨边孩子们带去特别的“礼物”,组织该园开展别开生面的“大手牵小手,爱心义卖活动”,此次义卖共筹得2072元的善款还有大批物质,全部带到了觉莫乡幼儿园。阿夫校长代表全体师生对新桥幼表示衷心的感谢,表示在教学路上会不断努力,给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童年,同时也希望所有的孩子们心怀感激,回报社会、回报爱心人士。

7.交流互动教学模式 篇七

一、创设多元互动任务,调动英语学习热情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单一,上课程序和形式也总是千篇一律,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打盹、状态欠佳,教师上课无精打采,课堂氛围死气沉沉等现象,以至于英语课堂效率下降,师生之间缺乏沟通,英语教学质量更是无从谈起。为此,英语教师可以积极探索“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多给学生创造一些丰富多样的互动任务,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学习中来,促进英语课堂更加活跃、高效。

例如,在进行高职英语《实用综合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Reading”部分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轮流阅读,每个人读两段,在整个材料阅读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tell us?”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涵。此外,老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对文章理解的差异和不同特点进行提问,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主要围绕“What do you read from the article?”、“How do you introduce the article?”等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活跃英语课堂气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以上多元化的任务设计,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自我阅读理解转化为互动交流合作,帮助学生们在进行不同的英语学习任务时,增强语言认知感悟,提高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拓展英语实践活动,丰富英语思维情感

英语活动,作为课堂内容向课外拓展的重要载体,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英语想象思维,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交流过程中,发现学英语的乐趣和意义。广大英语教师可以以实践活动为平台,引导学生在课堂外积极学习英语,在自主、自由、自然的环境中主动发现、练习英语,提升英语水平,感受英语世界的快乐。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能够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英语,丰富英语学习模式,不断增强认知感悟。

例如,教师可以多给学生提供一些互动交流的平台,比如,英语主题演讲、英语话剧角色扮演、对白演绎、英语舞会、英语辩论赛等等,在进行这些活动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多多给予学生鼓励,为学生加油打气。在设置活动题目时,教师要考虑好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相关度,比如,针对学习国际贸易的高职学生,可以开展商务洽谈英语竞赛,分成个人赛和团队赛,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对商务情景进行再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思维,适应英语的表达习惯,提升了自己的职业素质,树立了自信心,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英语的感染和熏陶。而且,在创设课外英语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好活动的适用性、可行性和特色性,引导学生多多实践,多说、多听、勤思、勤动,在活动中多给以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在感受到关注的过程中激活自身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升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开创互动英语情境,推进学生实践应用

教师应创造更多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师生互动和学生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不断适应各种情境,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知识,不断加强实践应用能力,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形成发散性的英语学习思维,更好地适应他们的职业需要,使高职学生的英语教学更加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完善当前对于高职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应设计不同的教学情景,分配不同的教学任务,使学生们更加对自己所在领域的英语深入了解。例如,针对文科类专业的学生,英语教师就应结合商务办公情境,让学生进行情境模拟训练,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彼此进行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学生更好地适应英语商务交流;而针对理工科类的学生,则应以注重培养学生职场通用英语的应用能力为主,此时教师应当创造职场日常生活中的情景,鼓励学生们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交流。在进行情景设置时,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彼此之间进行互动,真枪实战运用职业英语,让学生结成英语学习小团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通过进行针对性的互动教学情景设置,不仅提升了课堂英语学习效率,节约了学生的时间,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还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推进学生进行实践应用。

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对“交流-互动”教学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摒弃不合理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运用切实可行的的教学方法,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加充实、有趣,努力提升高职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摘要:当前,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缺少活力,学生与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也在减退,课堂教学质量亟待提高。为此,有教师提出了“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用以破解上述教学困难。本文中,笔者对高职英语“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为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英语,交流-互动,教学模式,探讨

参考文献

8.高中数学互动交流教学模式探究 篇八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互动交流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6-054-01

教学的最好方法不是在于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教授而是在于激励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而互动交流式教学就可以有效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互动教学重在全民的参与,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在生活当中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可以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中,可以锻炼学生向教师大胆的提出问题,学生在思想上不会存在束缚感,在课堂上便会大胆的思考和想象,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活跃,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一、高中数学教学互动交流教学的形式

(一)高中数学教学互动交流教学——双向型。所谓双向型是指教师和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可以带动课堂活跃的气氛,教师与学生间知识与见解的相互沟通更是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接受所学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二)高中数学教学互动交流教学——多向型。多向型与双向型的区别是在交流过程中多了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沟通,每位学生对知识所理解的程度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也就各不相同。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对知识的相互切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高中数学教学互动交流教学——网状型。网状型则是双向型和多项型的结合体,这之间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构成的这张互动交流的大网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这三种互动方式在教学当中缺一不可。

二、高中数学教学互动交流教学的策略

(一)互动交流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互动交流教学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让教师认识到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教师不再是教学当中的主体,而是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出现。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数学知识基础和自身素质。教师运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素养。例如,在讲授高中人教版数学必修一的第二章《函数》时,学生都会觉得函数在高中数学课本中是较难学习的一章,因为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起来没有头绪。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用简单易懂的方法,让学生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教师可以运用PPT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函数。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发现函数的特点,教师在一旁指导和纠正。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比较强的,教师就需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这样才能发现学生在讨论时出现的错误。

(二)互动交流教学有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由于互动交流教学要求教师要把在课堂上所要学习的内容要提前布置给学生,学生在课前可以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才能够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敢于向教师提出疑问,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互动教学要求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互动教学正是把知识和趣味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例如,在学习高中人教版数学必修三的第一章《统计》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安排一些数据给学生,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行和同组同学进行答案对正。如果出现异议,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纠正。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学生会全身心的投入。运用这种互动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三)互动交流教学有利于完成全覆盖式教育。互动教学要求学生要全民参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在互动教学的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被这种课堂氛围完全调动起来。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的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寻找一些几何体是由什么图形旋转而成,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和其他同学分享,切磋。学生间对问题的互动交流可以带动那些不爱学习的学生。

(四)互动交流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互动教学中,沟通方式分为两种。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二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在新型教学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要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种沟通中必然存在着合作的关系,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关于实践的作业给学生,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做一些关于家庭用水的生活调查,然后制成统计图表。学生在动手时间的过程中会遇到问题这时候需要学生间的相互合作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在创新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作为一门可以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学科,学好数学可以给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带来很大的帮助,因为数学课堂的枯燥导致很多学生不爱学习数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兴起,给沉闷的数学课堂带来了新鲜的空气。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自主,积极地学习数学。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郭艳 关于高中数学互动交流教学模式的相关思考[J].高考 (综合版)2015(10).

[2] 李荣斌.高中数学互动交流教学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 2014(04)

9.交流互动教学模式 篇九

互动交流式教学,就是将教学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把教学活动当作师生之间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与沟通,从而良好实现教与学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从而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营造师生之间共同聆听、互动交流的气氛。本文旨在探讨增强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互动与交流的策略。

音乐鉴赏是作为高中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对高中生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一种比较常见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也对增强高中音乐鉴赏课堂的互动交流提出了要求――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其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其审美能力。

一、师生共同聆听与鉴赏

音乐欣赏艺术是一种听觉的活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将音乐鉴赏课作为一门重要课程的同时,也强调了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当前的高中音乐鉴赏课也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放一放音乐、学生来听,而应是师生共同聆听、共同鉴赏,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点拨,适时将听到的音乐感受传授给学生,加强对其引导,增强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感悟及对其内涵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音乐鉴赏课中应充分运用教学技能,利用歌声、琴声、语言、肢体动作等,与学生一起分享美,不拘泥于单一的形式,尽量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始终置身于师生互动交流与共同聆听之中,促使其主动获取音乐感受。同时,应用简捷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聆听、欣赏,走进音乐,培养并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二、创设和谐的鉴赏教学情境

音乐是作为人类交往与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而存在的,音乐鉴赏也需要在一个好的欣赏环境下保持一个好心情,只有这样,音乐鉴赏才能实现视觉与听觉二者的良好结合。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应善于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愿望;同时,引导学生相互尊重与合作,用音乐加强学生的群体意识,促使其积极、活跃地共同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参与合唱、表演等。

例如:在《江河水》的音乐鉴赏中,教师就可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此音乐,让学生先完整聆听,再对比聆听。过程中,教师可重点讲一下什么是协奏曲,合理创设问题情境:音乐中的独奏乐器是什么?你能联想到什么样的场景?每个音乐要素都具有什么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问题情景范围之中,从而吸引其注意力,促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音乐鉴赏过程。

三、对比教学增强音乐鉴赏课的互动与交流

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比较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认知领域,加深其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同时实现更高层面地音乐艺术价值的赏识。例如:教师就可引导学生成立小组,比较原版的《黄河大合唱》和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通过互相交流与讨论,欣赏二者的区别以及艺术的相通性。鼓励小组踊跃发言,各自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试听我国著名青年钢琴演奏家郎朗的钢琴演奏曲,对比分析其他版本的品作,更加深入地体会相同音乐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及不同的演奏和演唱所体现的不同韵味。

四、激发学生音乐鉴赏学习的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了兴趣,才能促使其主动参与音乐鉴赏的过程,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不断提升高中生音乐鉴赏的能力,培养其艺术气质与素养。

比如:在《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鉴赏课程中,教师就可以首先播放具有较强节奏感、热情奔放、富有感染力拉美著名歌手瑞奇马丁的《生命之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拉美音乐的产生印象;然后播放《激情桑巴》的舞蹈视频,让学生从熟悉的舞蹈和歌曲人手,快速产生学习参与兴趣和热情,从而拉近音乐作品与学生之间的局里,促使其快速进入拉美音乐的情景之中。然后再顺势导入《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欣赏热情。

五、以对话式教学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实现高效性的课堂通常都是建立在有效的师生互动与交流的基础之上。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采用对话式教学方法,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有利于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突出,促使其在开放、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中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自由表达个人见解,相互分享音乐作品的感悟。

例如:在“音乐与民族”的欣赏教学之中,教师可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民族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引发学生的自由交流讨论,从而让其了解民族音乐和不同地域人民生活习惯、地方特色、文化传统等的内在联系,感受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形式所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教师可多方、综合使用,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主题,最终形成一堂蕴含丰富知识的多彩音乐鉴赏课。

10.交流互动教学模式 篇十

【摘要】

在多媒体电教平台进入音乐课堂的时候,有些音乐课却悄悄地在“变质”。也许我们忽视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应该是情感交流的过程,这是再高新科技的人机对话也无法替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很难实现的。本文通过对“会说话的眼睛”、“能传情的肢体”、“可互动的教学”等几种课堂交流方式的剖析,阐述了音乐课堂中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重要意义和途径。

【关键词】

情感 交流 互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育领域各项设施在不断地改进,DVD、投影仪、多媒体电教平台……越来越多的教学媒体乘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春风步入我们的教室,使我们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环节一改过去的繁琐与拖沓,而只需轻轻触摸按钮,便可由电脑等多媒体辅助完成。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其学习积极性更是被调动了起来。一时间,课堂里奏出了音乐与画面的交响,唱出了智慧与创造的欢歌。

然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本身就是情感的教育,音乐教学更应体现情感的发展与变化,应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体验活动,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体验、理解、想象等活动,引起学生在情感方面的“震撼”、“撞击”、“抒发”、“宣泄”与“体验”,才能达到音乐的审美境界与教育的最终目的。我国著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齐佩尔说:“人类需要科学表达外界,也需要艺术表现内心的感情,音乐是最能直接表达人类的感情的,它不需要任何媒介,比语言更为直接。”在音乐课堂里,如果电脑课件代替了板书与演示,教学光盘完成了范唱与伴奏,那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靠什么来实现呢?事实证明,再高新科技的人机对话也无法替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怎样来实现音乐课程的审美功能和人文性,进而丰富人的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培养其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是我们每一个当代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也就此做了点滴的思考与尝试。

一、会说话的眼睛――无声胜有声的情感交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它的魅力在于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等不同形式的交流活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信息得到不断地更新与提升,不断地信息交流,能为音乐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使我们的音乐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这也是最先进的多媒体手段所无法达到的。在我的音乐课堂里,我非常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总是试着用眼睛和学生说话。这无声胜有声的交流,有时竟也能超越千言万语。尤其是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我引导孩子们静心聆听,并将自己的所听、所想、所感用会说话的眼睛表现出来。以培养他们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提高其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与水平。

如在欣赏音乐童话《彼得与狼》前,我在做了一定的情感铺垫的基础上引导小朋友们不借助任何肢体动作表演,只是用我们“音乐的耳朵”聆听,“看谁的眼睛会说话,请小朋友们用眼睛把你想到的,‘看到的.’告诉大家……”我鼓励小朋友们。顿时,“愉快”、“危险”、“紧张”、“喜悦”……一切都尽显于孩子们真诚的眼眸之中,那么地投入,那么地逼真,仿佛真地看到了高兴的鸭子、愉快的小鸟、狡猾的大黑猫、凶狠的大灰狼、聪明勇敢的彼得,以至于我也被深深地打动了。

日久生情,眼神的交流不仅融洽了师生间的关系,更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中的专心听讲。听课效果好了,教学效率自然也稳步上升。会说话的眼睛,以音乐课堂中无声的语言交流着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与体验,这成为学生宣泄内心情感,表现音乐作品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能传情的肢体语言――音乐情感灵动的表现。

活泼、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于是“手舞足蹈”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表情达意的最合适的方式之一。因此,在我们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巧妙地溶入歌表演、歌伴舞、集体舞等体态律动来进行辅助,这些形式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又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不失为深受孩子们欢迎的教学方式。

教唱新歌时,如果没有特殊的效果要求,我一般都是自己范唱;实践表演时,我也是尽可能地“亲自上场”。如在教学沿海版第十一册《中国民歌(之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少数民族音乐舞蹈的魅力,增强他们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和直观的感受,我为学生表演了蒙古舞、藏族舞、新疆舞的舞蹈片段,并将主题动作提炼出来,让学生一起学、一起表演,并溶入歌曲当中。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特别是在表演藏族歌曲《巴塘连着北京》时,我把藏族歌舞中特有的节奏和衬词“呀拉索”加进去,学生跳着整齐的舞步,唱着愉快的歌曲,将课堂变成了一场热闹的少数民族歌舞表演会,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也在愉快的歌舞中自然而然地溶入了学生的心灵。

三、可互动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绪。

新一轮的音乐教育课程改革非常重视音乐实践,指导我们的教学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这正符合了小学低段学生的活泼好动,乐于表现、勇于探索的特点。因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内容与故事情节融合起来,把孩子们引领进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里,让课堂成为故事的现场,游戏的乐园,邀请学生参加,常常能让孩子们乐不思蜀。这更有利于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其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利于吸引学生走进音乐课堂,喜爱音乐,喜爱音乐课。

如学生在学习歌表演《好朋友来了》时,我让小朋友们边听音乐,边积极动脑,想想会有哪些好朋友到来,他们各自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小朋友的思想一下子就打开了,有的说:“有位会弹琴的小朋友来了,他和我一起弹《闪烁的小星》”;有的说:“有位大姐姐来了,她很会跳舞,带着小伙伴们一起歌舞” ;有的说:“很多好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于是,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自己想象的场景,在轻快的歌声中表演起来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又使得对歌曲的深入欣赏、学唱和表演更加顺理成章。整堂课有机地将故事、场景、舞蹈、歌表演融为一体,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可以进行交流与互动,充满着随机与不定性,却时时处处蕴涵着创新的火苗,锻炼、体现着孩子们创造的潜能,使音乐教学实践过程悬念迭起,高潮倍出,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要与学生以情感进行对话,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几十双纯洁无暇的眼睛,我们不仅需要具有对教育事业的真情实感,更需要具有对教学业务的真材实料,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的眼睛永远不会说谎;肢体语言表达的是真情,永远不能虚假;可互动的教学设计考验的是师生的综合实力,永远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这些音乐课堂中特殊的语言,如一串串闪亮的珍珠,如画龙点睛般点缀着我们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其熠熠放光。

11.高中数学互动交流教学模式的构建 篇十一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互动交流;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1

学习知识是改变学生命运的一种途径,学习好知识是每个学生的重中之重。互动交流教学模式就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的教学过程。教师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努力把“互动交流”模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尊敬,这样才有利于很好的交流意见,在交流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使之有很好的创新能力,养成自已学习的能力,让学习不再是以前的死记硬背自问自答的单一活动,让学习在快乐的交流氛围中进行。让学生灵活学习,敢于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思维得到发展、训练、更开阔。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和问题

教师开展的这种互动交流教学模式,已被许多高中数学教学进行了运用和采纳。因为运用时间时间短,许多老师正在慢慢的摸索这方面的经验,在实际运用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所以开展互动交流这个教学模式就很有必要。在交流中方便教师掌握学生学习难易程度的不同,更好的调节学习的进度,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师的步伐。利用互动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科学有效地学好高中数学。

相动交流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可取其利去其弊,把好的方法运用到教学中。遇到问题及时去解决,发挥新教学模式的实际价值。不能把教学模式只停留在书面上,而是理解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

虽然教师们都很认同互动交流的做法,但在实际教学中还不能很灵活的应用。有一些教师转变观念的能力差一些,与学生不能很好的平等交流。有的教师只管把课本知识说一遍,不管学生有没有理解,还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表示不赞同和讽刺,使学生的身心受到打击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维,用鼓励式的教学方法,不能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真理。教师和学生平等共处,学生遇到难题可以找老师寻求帮助,老师及时给学生解开心中的疑惑,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师生关系,也是朋友关系。

二、运用好的教学策略来开展互动交流教学模式

1、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体验

情景创设是以符合新课程内容的情镜充分和学生进行互动,从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把学生带到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对这种情景产生好奇的心理,就能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形成爱动脑、爱互动的观点:

(1)让学生自己动手,构建学习情境,把要学的内容,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接触到的在课堂上用语言表达出来,动手制作出来,如:在学习立体几何这一章时,让学生自己用纸片折四面体。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爱动脑、爱动手能力提高。让学生平时多参与动手动脑活动,从活动中把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性,大脑更灵活,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情境内容中学到更多知识,利用情境教学方法,使学生头脑更清晰,学习交流的习惯不断养成。

(2)在情境教学中碰到疑点和问题,师生一起进行研究和讨论。在课堂交流时,教师提出学习中的疑点,给学生留下情境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一步一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解开疑惑,例如:在复习总结由递推试求数列通项公式时,可以由比较简单的类型开始,类型一:型,类型二:型;类型三:型,类型四:型,等等各种类型,题目由浅入深到最新的高考题:1.(2015全国)设是数列的前n项和,且,,则__;2.(2015安徽卷)设,是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求数列的通项公式;3.(2015上海卷)已知数列与满足,.若,且,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让学生印象深刻,加深记忆学习的内容,对课堂知识更有兴趣,让学生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在互动交流学习中不断进步。

2.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有自己钻研知识的思想

进入高中后,学习都是要靠自己主动积极去学的,不能靠别人督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有依赖心理,不要借助他人去学习,应该培养自己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己主动的去学习,让学生变得更有积极性去学习。学习其实就是为自己学,自己学到的知识是放在自己的脑子里,别人拿不走的。只有自己爱主动学习,才能使自己的大脑变的更聪明,才能丰富自己的大脑。让自己变得更爱学习,才能在学习中更轻松。教学活动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不断成长、自我认知的学习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调整教学方案的次序,为学生更好学习高中数学知识做努力。

3.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互相交流。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同学一起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动力,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把问题在讨论中消化掉,还有一些在小组交流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就交给老师为学生详细解答。这样课堂就能生动又有秩序的进行,学生更能从中快速学好知识,渐渐让学生养成爱提问的习惯。还可以在课前由教师提出共同探讨的话题,让学生从书本中找出答案,让学生纷纷回答。回答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回答不完整的老师进行补充并鼓励学生,不懂的学生要求做好笔记,课后一定要多想想为什么这样做并反复练习。追赶上学习的进度,把学过的知识反复多看多练习,在学习前应提前预习一下。师生之间多交流,老师多辅导学生,有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多讲解。学生要具备有毅力肯吃苦的学习精神,才能把数学知识学得更好。从而使全班的学习积极性都能提高,学生们互相帮忙共同把数学学科学好。对有进步的学生多鼓励,让互动交流在课堂上运用得更有实际效果,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创新能力更强。

总之,互动交流学习模式已经得到师生们的认可,已广泛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当中。然而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由教师来调整和解决,及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更好的把教学模式运用到平时教学中,从而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之间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共同把高中数学学精学通。高中生适应这种教学方法,用好的学习方法去学习,使学习的效率提高得更快。教师要做好引导,多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很好的运用新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能力突飞猛进,从而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万顺.高中数学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

[2]吴汉卿.高中数学互动交流模式的构建[J].才智才智,2013,(3):83.

上一篇:人力资源重组解决办法下一篇:渴望得到初三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