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规汇报材料

2024-10-02

省规汇报材料(精选2篇)

1.省规汇报材料 篇一

2010年学校省规复评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早上好!

首先我代表济南市影壁后街学校的全体师生,对领导们莅临我校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学校于1990年12月正式成立,是天桥区唯一的一所培智学校。走进学生的心灵,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学会生活自理,适应社会,并从事简单的劳动是我们的教育目标。经过我们的爱心浇灌,我校的残疾学生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一、学校情况分析

我们学校位于东立山街4号原影壁后街小学校址,学校占地面积3615平方米,校舍面积1891平方米。现有教师32人,小学高级教师22人,9个教学班。103名学生,学校以招收智商50—70之间,年龄7--9岁的轻度智力残疾儿童为主,近几年还招收了一部分中度和重度智力残疾儿童。学制9年。

按照国家教委《全日制培智学校》教学计划,设置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社会生活、音乐、美工、体育、劳技、计算机等课程。1—6年级以学习文化知识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主,7—9年级以学习劳动技能和社会交往为主。

特殊教育应办出适应学生发展的特色来,这个特色应是有独特教育教学方式,有一技之长的特教老师,有干群之间民主、平等、和谐的特色的管理模式。我们学校根据特殊教育的办学目标、教育教学的要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突出了特殊教育的特色。校内配备各种功能教室,如:多媒体教室、电脑室、律动室、康复训练室、烹饪室、图书室、美工室、陶艺室、语言矫正训练室、可视音乐治疗室等各种功能室20多个。教育教学设备齐全。各功能室、实验室内配套均达到特殊教育学校评估一类标准。建立了文化长廊,美化了校园

为家长分忧,为社会解难是党和政府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经过反复探讨,我们提出了《培智学校生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课题,构建了适合智障孩子的课程体系,学校坚持特教特办的原则,大刀阔斧地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走出了普通小学知识传授的旧思维轨迹。一种更贴近生活化,更实用化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形成。开设了适合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理的学校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的教学孩子的个性得以张扬,缺陷得以补偿,生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辛勤的教育与工作,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我们的学生在校园里生活得非常愉快,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生活的本领,陶冶了情操,在与社区活动的融合中,我校把德育活动与日常生活紧密地融合起来,开展实践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增长了生活的本领。提高了孩子在学科中主动学习的兴趣,为他们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奠定基础。

2004年经检查验收,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几年来,我校被评为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天桥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天桥区文明单位,08年被市政府市授予 ‚扶残助残先进集体‛。

二、规范的教学管理是师生幸福学习生活的摇篮

我建校二十多年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各项制度健全,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奉献、博爱、勤奋、敬业‛‚自尊、自立,自强”的校风、校训在一代又一代师生身上传承延续,发扬光大。正是这种优良的传统和校风,塑造了学校教师勤奋探索、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品格,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团结协作、配合默契。干部、教师工作热情高涨。学校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术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学校的教师有市级优秀班主任,有两名教师取得了 ‚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合格证书‛。多名教师参加了市区骨干教师培训班。被聘为济南市中心教研组成员。赵殿海老师被评为济南市学科带头人,教师们讲的课在省、市级公开课上多次获一等奖。所写的论文在全国、省市刊物上发表,并获一、二等奖,邢璐教师班的主题班队会获全国班队会大赛二等奖,去年刘梁梁的社会生活课《认识红绿灯和斑马线》获省电教课一等奖、韩真的美工课《吹泡泡》获省电教课二等奖。今年山东省第十四届电化教学评比活动中,我校孙燕老师的《小青蛙找家》和邱敏老师的《圆柱体的认识》两节电教课荣获省一等奖的好成绩,并被送到中央电教馆进行参评.都市女报曾经以《济南有个女周舟》齐鲁晚报以《弱智女孩的天才之舞》报到了王晓燕老师为培养智障学生学习音乐舞蹈所付出的艰辛。济南教育电视台为李青老师做了《有这样一名青年教师》专题报道。济南日报以《九个孩子的班主任》,生活日报《在老师眼里,你们永远是最棒的》,济南时报《与书为友,学习是一种幸福》为题目报道了隋钰春教师的先进事迹。《济南日报》还报道了学校特色特办的情况。学校获济南市奥林匹克运动会先进单位,济南市首届学生文化艺术节优秀组织奖。2007年被评为济南市盲聋培智学校艺术汇演优秀参赛单位。

我校的学生在一个快乐、安心的氛围里学习,学习的积极性高昂,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生活的本领,陶冶了情操,学生的一首《我想飞》的诗歌说出了他们身残志坚的意志,我们学校的九年级的学生李亚东是一名孤独症患儿,但是经过多年的刻苦训练考取得了电子琴十级证书,多名学生被评为市三好学生、济南市小名士、小画家;多个班级评为济南市优秀班集体。更为突出的是我校的运动健将,多次获得全国、省、市冠军,在各项比赛中获得奖牌50多枚,在十二届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殷培振获网球比赛男子双打的冠军.他终于实现了成为世界冠军的美丽梦想。学生在充满爱的集体中身心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三、多元的课程与教材体系,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基础。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在近几年的课程开发与改革中,我们引导教师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在开设好一般性课程的基础上,在选择型课程方面,学校本着特殊教育教学生活化的原则,努力挖掘校本课程。积极开发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校本课程,即:康复训练、生活适应、以及特色培育课程。我校从2005年就一直致力于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老师们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从报纸、杂志、海报等各种途径,剪切图片,再画上美丽的图案,配上贴切的文字,编制成虽然不是很精致但确实很适合自己孩子的校本教材,再通过课堂教授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加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终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智障儿童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存在着巨大个体之间的差异,即使是智力缺陷程度完全一样的儿童(如:智商均为50-60)也可能会由于不同的形成原因,而表现出不同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的需要。面对智力落后儿童之间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性,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时,最大限度地实施了分类教学,为每个学生制定了个别教育教学计划,并随着他们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修改,做到了因智、因人施教,在实施个别教育的同时,设置了《学生学习情况跟踪记录表》,由教师记录每个学生在每个学科所学习掌握知识的详细情况,记录表的设置发挥了很好的效果。进一步监督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我校还被指定为天桥区随班就读学生康复训练基地,张鹏老师担任我区的随班就读的指导老师。我们学校多次承担随班就读的现场会,对全区的随班就读工作起到了引领和指导作用。

学校精心设计制作了适合每类学生的备课模式,把教学内容、要求,进行了分类分栏,体现了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设计了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及阶段目标三栏,全面体现了特殊教育的分类教学。

在生活适应课程中,加大了对学生生活能力培养的教学,教师们自己动手,别出心裁地布置了生活实践室,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在超市里怎样购物,学会怎样看病诊疗,学会怎样过马路认识红绿灯。

通过特色培育,成立了陶艺小组,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创作,制作出虽然不是很精美,但是很真实的作品,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了学生的协调能力。

在纸浆画小组,学生们通过老师的引领,把粘粘的纸浆,配上色彩,在准备好的木板上,用小镊子,一点一点的勾勒出多彩的世界,在助残日及六一儿童节作为我校独特的礼物,馈赠给各界领导,得到了大家高度的评价。

通过康复训练,学生的肢体缺陷得以矫正,身体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现在八年级的马程同学,由于脑瘫,肢体极不协调,刚刚到校时,是横着身体走路的,几米的路程要用几番的努力才能完成,经过体育老师的精心训练与校正,现在已经能自己乘坐公交车上学了,去年刚刚入学的王鸿举同学,初来时需有人搀扶才能行走,经过一年的康复训练,已经能够稳步向前。今学期刚开学家长高兴地给学校送了一面锦旗。

在《生活教育》课题的引领下,重点加强了烹饪课的教学,老师们领着学生到学校旁边的农贸市场,教学生认识蔬菜、学会计算价钱、支付零钱,然后把买来的原材料精心加工,制作出美味可口的面点、菜品及各种食品,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真正的生活技能,当孩子们热情洋溢地端着自己亲手炒的菜、自己制作的面点,‚老师,请您尝一尝!‛ 纯朴又贴心的话语如涓涓溪流流进了老师的心田,背后的辛酸顿时化为乌有。‚

学校根据智障学生的学习接受情况,在教学中实施了‘近距离’教学的新型教学方式,教师来到学生身。与学生亲切交谈,不断的给与学生激励,时常给他们信任的眼神和热情洋溢的话语。有些课程老师带他们走出教室,席地而坐,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景。时时看到学生依偎在老师的身边,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演驿为心语式的交流,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更适合弱智学生知识的掌握,因为消除了孤独、自卑的心理,才会产生克服困难的力量。智障学生的心理缺陷的补偿在学科教学当中潜在渗透。

我们学校为学生建立了《培智学生分类目标管说手册》,这是我们学校自己设计的。《培智学生目标管理手册》的使用要求各任课教师对每位学生现阶段学习能力、学习起步点、学习目标进行合理的设定,对学生进行分类目标管理,这样学校对每一个学生道德思想、各科的目学习、掌握就有了科学的评价,更好地促使学生受到适合其需要的教育。

教师使用《培智学生分类目标管理手册》,对不同程度的智力落后学生的各科学习状况进行了科学的评定。每学科的评定分为:学习兴趣、注意能力、接受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各科具体内容,评定内容非常细致、全面、严谨,教师填写时总合学生一学期情况,字斟句酌,非常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探讨了教师对所教学科学生现阶段学习能力的科学认定,例如:语言学科,教师对本年级本学科学生现阶段具备的学习能力有充分、科学的认识,再加以评定,形成宝贵的资料。本手册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找准学生学习起步点,对完成本学期学习目标起重要作用,按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从而完成教学计划,形成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主体多元化评价的模式。

以下是教师对使用手册的评价:

(1)班主任老师有利于掌握全体学生各方面情况,搞好班级德育工作。

(2)手册为学校开展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3)本手册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家长对本手册的使用评价:(1)与学校更好地交流沟通。(2)很贴近自己的孩子的实际情况。手册多元化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

学生通过看手册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对待学习有了积极向上的表现。通过《培智学生分类目标管理研究》的实施,在科学认定学生学习能力、找准学习起步点、对完成学期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每个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主体多元化评价以及主体多元化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方面有所突破,实现了培智教育教学的目标。

四、独特的校园个性文化,文艺体育方面突显成效 学校建立具有丰富内涵的校园文化。给特殊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让残疾学生通过教师们辛勤的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到生活的本领,掌握一技之长,使残疾学生学到一生都能受用的本领。适应社会的发展,能在社会上生存,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面对我们学校的特殊性。我们构建了适合特殊儿童教育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设计出了风格独特的校标,制定了适合我们学校特点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建立了学校的文化长廊,每个教室办了适合学生特色的教育阵地,美化了校园。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我们学校开设了大课间的活动,充分利用了体育器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了跳绳组、空竹组、滑板组、康复组、羊角球组等。为了便于有秩序的组织智障学生活动,学校在各个活动区域画上图标,每个学生按组到图标区域活动,这样既安全又有序。大课间的开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体质,还陶冶了学生们的情操,在运动中得到了健康的成长。学生喜欢大课间的活动,就连孤独症的学生也发出了欢快的笑声。说出了‚好‛的话语,这对他们来说是十分困难的。学生们的欢声笑语证明我们学校的教育使学生对校园里的学习生活由适应到喜欢,非常愉快。我们的学生经常这样唱道:世上只有老师好----校园文化引领着我们的办学方向。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文娱体育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006年9月在甘肃省天水市举行的全国特奥自行车比赛中,我校八名学生参加了比赛,取得了二金七银五铜的好成绩,获得总分全国第三名。在2006年7月举行的第四届全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我校学生殷培振同学取得了三金一铜的佳绩。07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特奥会上殷培振又获得男子网球赛双打冠军和网球单打亚军。

我们学校的学生能歌善舞。学校音乐教师李岩青编排指导的《振翅吧!雏鹰》蒙古舞,该舞蹈展现了特教学生崭新的风貌,帅气豪放的舞姿,震撼人心的高难度动作引起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获市残疾学生文艺会演一等奖。学生曲晓迪的独舞《美丽的小孔雀》轰动一时,被称为济南的‚舟舟‛。获市残疾学生文艺会演一等奖。在全国残疾学生文艺演出中获培智组一等奖、三等奖,由隋钰春指导的美工作品《母子情》获山东省残疾人艺术作品比赛获特等奖,送参加全国比赛。

学校2007年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天桥区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同时也是全国特奥示范基地所在地,学校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与市区残联密切沟通积极协商,做到资源共享做到学校与社区地和谐统一。发挥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地特长对全区智障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补偿。08年5月学校与市区残联创建了‚济南市我的兄弟姐妹日间照料站天桥区示范点‛,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照料站‛的各项工作,密切与市区残联沟通,将义务教育后的残疾人提供日间托管、康复训练和过渡性就业。

我们学校的后勤管理人员是一群能干的主力军,加强了学校的安保工作。他们辛勤的工作起到了学校的保障作用。

特殊教育是一个用爱心纺织起来的崇高事业,我们学校的教师热爱智障学生,虽然教师在辛勤工作之后,享受不到桃李满天下的喜悦。却也收获了累累硕果,教师们的工作始终是累但快乐着,心酸却充实着,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永不磨灭的信念: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为孩子的生存奠定基础,走进孩子的心灵,用自己的爱抚平学生们心灵的创伤,用自己有力的双手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我们坚信,经过我们不懈地努力,辛勤的教育,每一个弱智儿童都会拥有一个健康成长的未来。他们的美丽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济南市影壁后街学校 二○一○年十月

2.省规汇报材料 篇二

一、三个优先, 搭乘薄弱学校改造直升机

校际间的不均衡是择校的主因, 遏制择校的最直接手段是实现均衡。实现均衡的第一场战役是消除薄弱, 从而达到办学条件和教师资源的基本均衡。

1.优先投入薄弱学校改造资金。

我们的教育投入都以每年20%的力度递增, 教育投入年增长大幅超过经济增速。以2011年为例, 全区财政经常性收入18亿元, 比2010年增长了36.52%, 教育支出为42, 224万元, 比2010年增长了39.35%, 设立改造薄弱学校专项经费, 为办学设施、校舍维修和小班化教育等投入专项经费23, 495万元。在实施过程中, 坚持“直接提升薄弱校办学条件, 直接改造薄弱校办学理念, 直接促进薄弱校激情升华”的原则, 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薄弱学校一次性改造的超前性和先进性。

2.优先保证薄弱学校改善条件。

我们坚持以薄弱学校为重点, 加快推进校舍改造维修和环境美化绿化工程, 100%高质量铺设了学校塑胶操场, 100%按照国家Ⅰ类标准配备了理、化、生等教学仪器设备, 100%高标准建设和更新学校专用教室, 100%配齐配足信息化设施和现代化设备。同时, 大力强化设备的应用, 提高使用效率, 建立了设备使用登记制度、将专用教室的使用排进课表, 保证设备有人用、不闲置;加强设备使用的培训工作, 保证设备用得好, 有实效;建立了教育技术装备专业队伍, 保证使用有指导、能维护;搭建教育装备网络管理平台及教研平台, 保证教师有处学、能交流, 这些手段使西岗区配备的现代化设备充分发挥作用。加大对差异性项目的扶持力度, 把全区的教育现场会、活动展示会等全部放在薄弱学校, 让薄弱学校的校长走上讲坛、让薄弱学校的教师展示成功经验, 快速提升干部教师素质;重视薄弱学校的文娱活动, 扶持男子鼓队、合唱队、花样跳绳等项目, 提升办学特色;实行教师、学生免费制服工程、微笑校园工程, 加速改变薄弱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 让教师、学生由外而内提升形象, 以崭新面貌面对社会和公众。

3.优先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

我们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的主要策略是“名优领军, 专家引领, 全面优化, 科学调配”, 把工作重点放在教师, 特别是薄弱教师的培训提高上, 全面“提升优质师资总量”, 同时, 通过“科学调配”, 在远期和近期两个方面, 消除校际间在师资水平方面的差距, 从源头上解决“择校”热。

深入探索干部教师培训新途径, 教师年培训专项经费增至1000万元, 教师人均达到5500元以上, 逐步形成了西岗教师“嵌入式系统型”培训模式, 实现教师激情与活力的再焕发。开展“拜名师工程”、“珍爱生命·真心微笑”工程、“三类三级三联动特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教师自主选择培训课程, 量身定做培训方案, 形成资源丰富多样、基地稳定有效、层次高端灵活、课程自主选择、教师全员受益的良好局面。

在科学调配的交流体系中, 实行由校长先行交流带动教师交流, 使优质的学校成为优秀校长的培养基地, 再使优秀的校长向薄弱学校流动, 实现扶持。在教师交流中, 采用“圆桌式”交流方式, 屏蔽优质学校间的教师交流, 由薄弱学校、薄弱学科优先选择优秀师资, 实现师资力量的主动均衡。区委、区政府领导带头不递条子, 不干涉交流制度。

二、三个不动摇, 开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新干线

单纯人、财、物的均衡, 对于“择校”问题来说还远远不够。教育优质与否的评判主要还是依靠质量, 而不单单是硬件与师资的配设, 西岗区遏制择校的第二战场在提升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从而达到教育质量和管理方式的均衡与优质。

1.坚持质量第一理念不动摇。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 课好了质量自然就好了。从2008年开始, 西岗区先后出台20余份教学管理文件, 其内容涉及高效课堂建设、推广教学管理成功经验、薄弱学校和薄弱学科建设等多个方面, 其最终指向就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实施行政领导包校制度, 充分体现“教育行政就是在服务中行政”, 建设研究型教师进修学校, 为区域教育提供优质的专业支持。坚持学校领导上课、听评课、参与教学活动, 坚持不进课堂就没有发言权, 校长听课量从每学期60节提高到120节, 全年240节。教师通过“高效课堂研究、案例分析型教研活动、过三关”等手段, 做研究型教师;研制并使用“校长专业领导力手册”、“案例分析型教研活动记录”、“学习指导案”、“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过三关”记录、“研修专用手册”等标准件, 提升学校教学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通过关注细节、强化过程管理, 全面提高质量并缩小校际间学业质量差距, 从根本上消除择校热。

2.坚持创新教育管理不动摇。

西岗区实现区域均衡的方法是“整体建构”。这个整体体现为从“名校长工作室”到“教育协作片”再到“片区+校群”的层层递进和不断提升的管理思想。

2008年, 西岗区组建了首批以名校长名字命名的名校长工作室, 对名校长的选拔标准、工作目标、工作职责、组织与领导等做出明确规定, 保障名校长工作室的顺利运行。最大程度地发挥本区优秀校长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使工作室成为优秀教育管理人才成长的摇篮和薄弱学校改进与发展的平台。

“教育协作片”是“名校长工作室”功能与作用的进一步发展。在中学名校长或中学骨干校长牵头引领下, 组成以中学名校为核心, 按学校地域分布的教育协作片, 成员由2至3所中学及临近小学共同构成。目的是探索研究中小学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管理方式互补互动的有效途径。

最后, 我们充分考虑中学与中学、中学与小学间的利益关系, 在总结校长工作室有利于促进校际间合作与竞争, 但缺乏针对学生发展的系统性等问题的基础上, 由校际联盟管理逐步发展为“片区+校群”的管理, 构建起区域内结构性、动态性、开放性的网络化均衡管理新模式。强化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任务, 将对口中小学按组织管理的方式组成一片。实行松散型九年一贯管理, 以中学为牵动, 进行集中教研和规划学生活动、完善学生九年培养方案等项目, 实现尊重学生成长规律, 做足、做好学生九年连续的培养计划, 形成了“片区”管理模式。加强同类学校的经验重组, 将同阶段强弱校形成联合群体。采取新老优质学校轮值制度, 共同探讨本学段问题和在片区发展中的难题, 形成了信息和方法沟通机制的“校群”管理模式。

通过“片区+校群”管理, 形成横纵交叉的网络化管理体系, 及时消化和处理学校发展中的各种专业问题。片区中通过中小学教师集中研究教材教法, 实现中小衔接。同时, 在片区内每所学校的文化整体建构和片区文化整体建构上实现统一, 保证片区艺体项目的一致, 按照片区特色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和教育科研规划, 实现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管理策略、评价机制的有机统一。

3.坚持以“小班化”促进“大均衡”不动摇。

2007年, 我区高分通过辽宁省双高普九验收后, 区委即决定实施“小班化”教学, 并以此为抓手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的公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们把小班化教育作为薄弱学校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实现区域间教育均衡的重要抓手, 采取国家级课题牵动的方式深化研究实践, 加入长三角小班化教育联盟, 组建了环渤海小班化教育联盟, 夯实了辽宁省小班化教育研究基地的基础, 建立全样本小班化数据库, 使小班化教育发展更具科学性, 顺利实现了从“自然小班”到“规划小班”的过渡。在“关注每一个”的策略下, 实施课堂发言100%、面批面改100%等策略, 落实了“微笑每一个、健康每一个、智慧每一个、创新每一个、高尚每一个”的教育愿景, 实现了小班化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让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的目标。通过小班实现校际间、班际间和人际间的均衡。在小班化教育理念下, 实施限定班额政策, 在保证学区内学生的就学基础上, 严格遵照小班化的班级规模, 保证小班化的教学效益, 防止学生盲目扎堆择校。

三、三个再强化, 点亮遏制择校启明灯

择校归根结底是人在惯性思维下的“择优”的行为体现, 我们的前两战赢得的是遏制其择校的资本, 最后,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本, 展现这种资本, 让择校者实现从被动放弃择校到主动选择对口直升。

1.再强化政策的执行力度。

一是制定政策, 保证区内所有适龄儿童免试就近入学, 保证残疾儿童的入学, 保证全区所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中适龄儿童的公平入学并享受优质教育;二是着力落实重点高中招生指标75%到校, 无论优质学校、薄弱学校, 择校即丧失此项权利;三是采取阳光分班, 实行电脑派位, 不私设重点班, 促进生源配置的基本均衡, 解决择校择班的难题。

2.再强化家校沟通。

强化区域社区教育学院的职能与作用, 架设家校沟通和家长培训的桥梁。在全区中小学建立教育议事会制度, 抽选学校领导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教育专家组成议事会, 对学校的工作进行沟通与协调, 建议与参谋, 监督与评价, 整合与共享关心教育发展的积极力量。同时, 让家长口口相传, 更加了解片区和区域教育的发展, 认同片区, 选择对口。

3.再强化经验总结与宣传。

将我们的教育成果如薄弱学校成功改造、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现象进行深入剖析, 从行为中提炼经验, 从偶然中归纳必然, 将经验在全区范围内加以推广, 实现促进均衡的良性循环。同时, 再强化宣传力度, 使更多的人了解择校的弊端, 了解区域均衡的现实与未来教育均衡发展的趋势, 从主观意愿上杜绝择校。

上一篇:大龙中心完小普法工作方案下一篇:县长招商引资工作调度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