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共15篇)(共15篇)
1.浅析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篇一
浅析高职院校在线人才招聘管理系统的构建论文
一、 高职院校人才招聘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上个世纪90 年代以来, 发展迅速, 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 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 甚至成为许多高职院校跨越式发展的“瓶颈”。
高职院校能否通过有效的教师招聘, 吸引优秀的人才资源, 特别是具有行业企业多年工作经验的中高层专业人才, 在激烈的人才争夺中占领制高点, 是能否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基础和保证。
在早期, 高职院校的人才招聘形式主要是以召开招聘会为主, 集中在几天内的时间里到全国各地相关的行业高校、企业宣传。这种形式历时短暂, 场地拥挤, 不仅使招聘方、应聘方感觉到十分劳累和紧张, 而且招聘成本高,效率低, 限制了人才资源的充分发掘[3“]。近几年, 随着物流配送的发展和网络资源的覆盖, 招聘工作逐步转向使用邮寄、电话、电邮, 但招聘方和应聘方之间仍大多以纸面材料或静态文本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录入、滞后传递和缺失不全等问题。同时, 高职院校中,招聘工作还涉及学校管理层、用人部门等多级部门的多种用户, 这些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 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如何解决传统招聘存在的问题, 是保证有效招聘人才的关键。本文以笔者工作的单位为例, 根据单位的自身体制、制度和特点的要求, 充分利用网络所具有的覆盖范围广、高效、快捷等各方面优势, 构建了一套基于B/S(Browser/Server, 浏览器/ 服务器) 模式的`在线人才招聘管理系统。
二、 在线人才招聘管理系统的构建
(一) 在线人才招聘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
在对本单位招聘管理体制、公开招聘制度、招聘业务特点等相关领域有了较深的理解基础上, 综合使用抽象、封装等方法, 设计出本系统所采用的架构。架构通常又被称为软件体系结构, 指可预制和重构的软件框架结构。设计一个好的架构不仅能使整个开发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模块划分、开发进度控制等) 变得清晰、易于控制, 而且能保证系统的稳健性和易扩展性。
本系统采用的基于.NET 体系平台的三层架构。这些层是用户表示层(Presentation5 Layer,PL)、业务逻辑层(Business5 Logic5 Layer, BLL) 、数据访问层(Data5 Access5Layer, DAL)。整个架构是一个基于三层应用的、可扩展的、分布式的结构模型, 如图1 所示:
(二) 在线人才招聘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
本系统集成了实施招聘工作以前的“招聘计划申报及审批” 功能, 用人部门填写并导出《进人需求申请表》, 提交学校审批、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后, 人事处发布招聘岗位供应聘时选择。
应聘人员应聘时要注册并登录系统, 选择目标岗位后填写本人简历并生成、提交《应聘申请表》。提交的《应聘申请表》直接到达所选岗位的所属用人部门的账户内, 用人部门将对照岗位招聘条件进行资格审查。用人部门经过考试、考核, 并填写好相应的意见、结论。系统将生成《公开招聘教职工考试情况记录表》、《公开招聘教职工审批表》, 用人部门将其打印并上报人事处。人事处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复查、综合考核, 合格者按照管理权限决定拟引进人选。拟引进人选需经公示,到达公示结束时间后, 系统自动将其列为历史公示人员。公示无异议的人员, 办理入职手续。流程图如图2 所示:
(三) 在线人才招聘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
本系统的用户分为应聘人员、用人部门、校级管理员和学校领导四类。
1. 应聘人员
用户注册新的账号后即可登录系统并填写本人信息,每个账号必须且只能应聘一个岗位。用户除了一些必须填写的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外, 可以选填工作经历、学术成就和家庭信息等, 同时上传相片, 预览并在线打印《应聘申请表》, 查看自己的应聘状态和审批情况。在没有提交《应聘申请表》的情况下, 用户可以对已经保存的所有个人信息进行修改。
2. 用人部门
用户登录后可以填写申报招聘计划, 查看已经申报的计划是否被审批, 并导出本部门计划的表格。用户可以且能看到向本部门提交了应聘申请的人员列表及其简历详情,可以按岗位、人员的专业等字段进行筛选, 以缩小人员范围。查看应聘人员的简历详情后, 用户可以选择适合的人选进入考试、考核等环节, 填写并打印相应的表格, 提交学校审批。用户还可以查看以往填写的表格、已经提交学校审批的人员等信息。
3. 校级管理员
用户不仅可以审批用人部门申报的招聘计划, 导出所有计划的表格, 还可以发布招聘岗位, 设置某个岗位当前是否接受应聘。用户可以设置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复查情况、综合考核情况、会议讨论情况, 同时还能提交和撤销公示、设置到职情况。此外, 用户具有查看各用人部门账户中的人员及其审批状况、各环节中未通过人员信息、统计已到职人员的基本情况并生成相应报表、管理用人部门权限等功能。
4. 学校领导
根据学校领导的工作实际, 用户拥有整个系统所有功能的查看权限, 不具有操作权限。学校领导可通过本系统随时监控整个招聘工作的进展过程。
三、 在线人才招聘管理系统的效用分析
本系统是一个交互式的工作平台,为应聘者、用人部门、学校管理员和学校领导等多个部门的各类用户提供服务。交互式的信息录入和传递使招聘双方可以进行更及时有效的沟通, 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数据处理时间,同时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为各个部门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共享, 为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平台支持。
(一) 覆盖广泛,成本低廉
本系统基于B/S 模式,用户可不受空间限制,随时随地登陆到网络,招聘和应聘双方均可及时发布或查阅信息,有效节约了招聘成本,并防止了不及时处理造成的额外损失。另一方面,通过系统发布的招聘信息面向全球人才,这对吸引更多具有行业企业多年工作经验的中高层专业人才提供了可能, 同时给他们在繁忙之中迅速准确地了解本校提供了便利, 节省了时间。
(二) 数据准确,沟通高效
通过数据库技术存储大量的招聘与应聘信息,可以避免人为操作造成的失误,为精准化招聘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 网络信息的传送速度远大于纸质材料的流转,大大提高了招聘过程中的沟通效率。
(三) 管理便捷, 信息公开
通过使用招聘管理系统, 从用人部门到职能部门, 再到学校领导, 仅需要几步简单的操作, 即可随时监视当前和过往的招聘材料, 查阅统计信息, 避免了手工整理统计所需要付出的人财物等资源。此外, 通过招聘信息的发布,进一步满足了实行公开招聘的现实要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公布的2008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年7 月: 2008 年, 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263 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079 所, 高职(专科) 院校1184 所.
[2] 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006 年11 月
[3] 尹世学, 汪健, 陆云屹. 清华大学网上招聘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J]. 中国教育信息化.(01)
2.浅析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篇二
关键词:水稻,晒水池,Modbus通信协议,STC89C51单片机,触摸屏,无线传输
0 引言
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53.3万hm2以上, 井灌种稻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 发展至2012年总面积达近133.3万hm2。井灌对垦区粮食生产贡献最大, 而寒地水稻灌溉井水种稻的最大弊病是水温低, 影响水稻良好发育, 导致产量下降、质量不高。因此, 提高井水种稻的水温至关重要, 而增设晒水池是提高井水种稻水温的有效措施[1]。据试验研究, 2 000m2的晒水池, 在5月中旬的白天增温效果可达3~5℃, 6月中旬白天增温效果可达5~9℃, 对水稻早生快发意义重大。为了远程监测晒水池中各点温度的变化, 进行了基于Modbus协议的寒地水稻灌溉晒水池水温监测系统设计。在其他领域有很多温度监测系统, 但大多显示都是液晶屏显示, 显示不够丰富、清晰, 电路扩展性差。由于Modbus通信协议的开放性特点及国内外很多控制器串行通信大都支持该协议[2], 因此本系统经过简单的扩展, 就可以实现对多种传感器、多点传感器的数据采集, 在实际应用效果很好。
1 系统总体设计
基于Modbus协议的寒地水稻灌溉晒水池水温监测系统主要完成晒水池温度的采集、显示及无线传输到远程计算机, 系统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采集端与显示端及远程计算机之间数据传输采用的是开放的Modbus通信协议, 利用单片机实现8路温度的数据采集。采用Modbus通信协议和触摸屏进行数据传输, 触摸屏实现数据的显示同时采用Modbus通信协议, 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远程计算机实现数据的传输。该系统可组成良好的人机交互环境, 简化硬件电路, 降低成本, 应用范围较广。
2 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硬件主要包括主控器、8路温度传感器采集电路、无线数据传输及远程计算机, 数据通信采用Modbus通信协议。
2.1 主控器
主控器选择了一款显控触摸屏Samkoon-7b, 26万色的4线高精度电阻触摸屏, 两个通信口COM (RS232、RS422、RS485) , 色彩丰富, 显示内容较多, 控件齐全;特别是除了显示还可以实现控制, 通过串口可与外部部件进行数据的传输[3]。本设计使用Modbus协议, 使其中一个COM口实现无线数据传输到远程计算机, 另外一个COM口实现和数据采集模块进行数据传输。同时, 触摸屏实时显示当前温度, 显示界面如图2所示。触摸数据采集系统按钮还可以显示当前8个温度传感器所在的层位及温度值, 具有更加直观的特点。
2.2 数据采集电路
数据采集电路 (见图3) 主要完成温度数据的采集, 以Modbus协议方式将数据传输到触摸屏。其中, 控制部件选择的是性价比高的STC89C51RC, 它采用8051核的ISP在系统可编程芯片, 最高工作时钟频率可以达到80MHz, 片内含可反复擦写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 不需要外扩存储器, 芯片运行速度快、可靠性高[4]。
寒地水稻灌溉晒水池中的水温范围在4~35℃之内, 所以温度传感器选择了美国DALLAS公司生产的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它的供电电压范围宽在3.0~5.5V, 测温范围可达到-55~+125℃。DS18B20还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精度高、可靠性好的特点, 单总线易于扩展多路测量, 占用I/O口少, 便于和单片机连接等优点[5], 适合多点测温系统。在设计中使用了浸水封装式传感器, 用于防水, 满足系统设计需要。数据采集电路设计了8路温度采集, 加入了一个4位的开关电路, 用来设定本采集模块的地址, 串行口可以设计为RS485通信方式或者RS232通信方式。由于只对8点温度采集, 只需要一款采集板, 所以选择了RS232通信方式。若采集点很多, 可以将电路改为RS485通信方式。这样在整个系统中最多可以挂接16块采集板, 采集128点的温度, 也适用于其他需要多路温度采集的应用场合。
2.3 无线数据传输
数据采集电路采集的数据需要传输到远程计算机中, 便于存储、分析、监控。GPRS模式走流量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 而晒水池离控制中心距离不到2km, 所以选择了无线数传模块YL-500IW。它是一款高稳定性、低功耗、高性价比的采用GFSK调制方式的无线透明数据收发模块, 传输距离3 000m以上, 线高度2m、开阔地无干扰情况下可达4 000m, 满足系统需要。无线数传模块的RS232接口直接连接到触摸屏的另外一个COM口中, 实现和远程计算机的数据传输。
3 系统软件设计
为了实现触摸屏与单片机、触摸屏与远程计算机的通讯, 需解决通讯协议的问题。本设计中使用开放的Modbus通讯协议, 在触摸屏与单片机通信中, 以触摸屏作主站, 单片机作从站;在触摸屏与远程计算机通信中, 设置触摸屏为从站, 计算机为主站。Samkoon触摸屏本身支持Modbus通讯协议, 如果单片机和计算机也支持Modbus协议, 它们之间就可以进行通信了。触摸屏与单片机之间采用的RS232接口直接连接[6], 触摸屏与计算机之间通过无线透明传输的模块的RS-232C接口直接连接, 传输速率设置为9 600kb/s, 8位数据位, 无校验位。
3.1 基于Modbus协议的数据传输
Modbus协议具有极强的开放性, 系统选用的显控触摸屏自带Modbus协议库[7]。设计者无需了解协议底层规则, 直接设置触摸屏相应串口的外部寄存器, 可自动以MODBUS协议形式读写外部控制器的数据, 软件开发设计非常简便, 和触摸屏相连的计算机及单片机自编Modbus协议, 就可以实现三方数据通信了。
支持Modbus协议常用的功能码如表1所示。通过这些功能码, 可读写的地址有LB (位地址) 、LW (字地址) 、RWI (字地址) 。系统主要使用了Modbus协议中的Read HoldingRegisters报文 (功能码03) 来传送信息[8]。
系统的设计中采用了两套采集装置:一套用于晒水池水温监测:另一套用于稻田水温监测。所以, 两个触摸屏作为从机时, 设置地址分别为01, 02。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 作为主机的计算机向从机触摸屏发送指令。主机触摸屏向从机单片机发送的指令格式如表2所示, 从机应答格式如表3所示。其数据都是以十六进制的形式发送和接收。从机接收到的指令经过CRC校验, 如果正确, 则执行相应传送命令。主机接收到数据后, 同样需要经过CRC校验, 如果正确开始接收传感器数据。两个字节一个数据, 分别对应各区温度值, 一共8个区16个字节数据;但在显示时需要将数据除以10, 避免有浮点数传输而增加工作量, 因为在单片机采集端已经将数据乘以10, 使数据作为整数传输。
3.2 系统软件流程
系统软件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采集电路与触摸屏间的数据通信, 流程图如图4所示。触摸屏作为主机, 单片机为从机, 触摸屏发出指令, 从机接收到以后送相应的数据, 触摸屏接收后显示。二是触摸屏与远程计算机间数据通信, 流程图如图5所示。
计算机作为主机, 触摸屏设置为从机, 计算机发送传输数据指令, 触摸屏接收后, 将从单片机所传输来的数据再传输给计算机, 完成整个数据的采集、显示、传输。所有通信及定时均以中断的方式实现, 相应的处理程序在主程序中执行。Modbus通信应答程序负责完成一次Modbus通信过程, 包括解析主站报文、打包从站响应报文及控制通信接口收发操作。
4 试验与应用
本系统在黑龙江省胜利农场进行实际应用, 设置了两个采集点:一个采集晒水池中8个位置的温度数据, 实现对水温的监测;另外一个采集水稻田中不同层位水温, 采集了大量数据用于分析水温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系统在运行中数据采集误差小于±0.5℃, 没有发现错误数据, 证明该系统传输数据可靠、准确。
5 结语
设计了一种基于Modbus通信协议用于寒地水稻灌溉晒水池水温监测系统, 并在农场实际应用, 证明该系统性能优良、显示丰富、操作简单、性价比高, 满足农场对晒水池水温监测实际需求。其不仅实现了水温的远程监控, 存储了大量的数据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 且整个系统经过简单的改变就可以应用到其他领域,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刘作慧, 王勇.晒水池和渠道结合增温技术在井灌水稻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0, 38 (5) :132.
[2]高旭彬.基于Modbus协议的采掘设备操作箱设计[J].煤矿机电, 2013 (3) :19-22.
[3]金艳涛.一种基于SDP610和Modbus协议的差压测量系统设计[J].仪表技术, 2013 (9) :34-37.
[4]郁晓庆, 张增林.基于STC89C52和GSM的灌溉远程监控系统[J].节水灌溉, 2011 (4) :55-57.
[5]居荣, 郭怡倩.DS18B20在温控系统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 2005 (1) :224-226.
[6]孟华, 王鹏达, 李明伟.基于Modbus协议的触摸屏与PIC单片机的通信实现[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09 (10) :58-61.
[7]李洁, 梁国玲, 马学军.MODBUS通信协议解析[J].青海电力, 2013, 32 (2) :57-59.
3.酒店人才储备的建议(模版) 篇三
为满足酒店战略目标和经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保障酒店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结合酒店的实际情况,主要岗位做到“一个做的、两个会的、三个懂的”原则,避免出现走了一个人,给酒店造成不便,拟制定人才储备建议。
一、目的:
建立和完善酒店内部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甄选计划以及岗位轮换计划、内部轮岗培训计划、在职培训等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培养原则,坚持“专业技术培养和综合管理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以便建立酒店内部的人才梯队,为酒店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资源。
1、解决基层管理(督导级)以上职位及关键职位空缺给酒店正常开展工作带来的影响;(如:员工离职,员工产假、病假等)
2、解决外部招聘途径无法及时满足岗位对人员的需求;
3、解决新进店人员对工作不了解,适应、熟悉工作周期长以及岗位对人员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需求问题。
二、实施细则
1、人才储备需求。酒店各部门根据本部门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人才储备需求,填写“储备人才需求审批表”并获得批准。人才储备需求主要产生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关键人才。酒店根据市场获取难、培养周期长、对业绩影响大、可替代程度低等原则确定关键岗位,并提出关键岗位的人才储备需求计划。
1.2 人员变动。根据人员变动计划,在人员变动执行前数月内,提出人才储备需求并实施,在储备人员胜任岗位后执行变动工作。
1.3 人力资源部汇总各部门人才储备需求,制定人才储备和培训实施方案,报酒店批准后实施。
2、人才招聘
2.1 人力资源部门根据人才储备实施方案,结合各部门需求时间,制定储备计划,具体分为内部培养和外部招聘两种方式。
内部培养:要求各部门督导级以上人员在开展工作时确定好1至2名接班人,以防止工作变动造成的职位空缺。
储备人才招聘:按照一般招聘流程进行,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录取。
3、储备期间工作与培训安排
3.1 储备人员到岗后,各部门应制定针对性的、详细的储备人才发展计划。
3.2 各部门应妥善安排储备人员储备期的工作与培训,可采用实习、轮岗、在职培训等多种形式,为储备人员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4、关键岗位继任者甄选
关键岗位主要指酒店基层以上管理人员岗位和技术部门专业技术岗位,一般来说,对每一个关键岗位的继任者要选定1—2名候选人,如果酒店内部没有合适人选,可考虑以外部招聘的形式进行储备。
5、后备人才甄选
后备人才主要是指酒店为因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具有培养潜质的人才。后备人才由各部门根据酒店制定的甄选条件进行初步提案,并由人力资源部牵头组建的评审小组进行最终评定。
6、关键岗位继任者甄选程序各部门向人力资源部提交关键岗位及继任者名单——人力资源部组织对候选人进行综合素质测评——人力资源部和各部门针对候选人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跟进和实施关键岗位继任者候选人开发计划。
7、后备人才甄选程序各部门向人力资源部提交后备人才候选人名单——人力资源部组织对提交的名单进行综合评定——人力资源部策划后备人才的整体培训方案——培训方案的实施——培训效果的反馈。
8、岗位轮换
8.1轮岗对象及目的岗位轮换主要针对具有培养潜质的管理骨干和业务,目的在于
为酒店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的人才。适用对象为中高层干部、专业技术干部、管理骨干和业务尖子。
8.2轮岗周期
轮岗周期原则上一般分为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三种,具体轮岗时间由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注:轮岗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胜任本职工作。8.3 轮岗与晋升的关系
所有后备人才必须在轮过2个以上岗位才能晋升为督导以上职务(新招人员除外)。8.4 轮岗审批
8.4.1 各部门内部轮岗:由各部门自行安排——报人力资源部备案;
8.4.2 跨部门轮岗:由各部门提案——人力资源部审批。8.4.3 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轮岗:各部门提案——人力资源部审核——报酒店总经理审批。
8.5 轮岗人员管理
8.5.1岗位轮换人员编制仍属于派出部门,工资、奖金由派出部门考核发放,轮岗 期间的考核工作由新部门考核,但必须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原部门,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
8.5.2 轮岗结束后,轮岗人员应立即提交书面总结交轮岗双方部门。
8.5.3 轮岗结束后,由轮岗部门根据《XXX酒店对员工及以上管理人员工作
4.浅析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篇四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该专业的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亟待改革。本文在分析了影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因素的基础之上,引入能力本位教育的理念,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应用型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方案。
[关键词]能力本位教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经济、管理、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自从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在全国创办“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其后国内很多理工科高校陆续办起了类似专业。1998年国家教育部将原来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5个专业合并,统一命名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目前全国共有445所高校设有该专业,其教学规模和覆盖范围相当可观[1]。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革,该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随之而来产生的新问题是课程体系牵强,职业能力不精,教学资源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等,严重影响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造成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差[2]。因此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学术能力与职业能力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已经成为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必然选择。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Com-petenceBasedEducationCBE)一直以来主要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近几年来这一模式逐渐引起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关注。本文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理念,结合模块化教学方法,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探讨了应用型高校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能力本位教育的启示
能力本位教育模式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它把职业能力当成教育的基础、目标和评价标准,改变了传统教育中以学科为主体的教学模式[3]。20世纪90年代,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念主要被广泛地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及专业教育领域,CBE理论虽然发源于职业技术教育,对于普通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学有许多优势值得借鉴。能力本位教育强调以能力为教学基础,而不是以学术知识体系为基础,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求出发确定能力目标,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4,5]。另外,能力本位教育强调大学与企业、商界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合作教育,提倡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创新。近年来,能力本位教育的理念渗入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中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能够从事某种具体工作的能力,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能力和素养。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影响因素
(一)规划因素
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中将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6]。由于所有开设信管专业的高校存在办学层次类型不同,办学服务面向不同、行业背景不同等因素,所以各高校能否找准人才培养定位方向是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因素。
(二)执行因素
教学方式不仅反映了教学思想和理念,而且是课程内容传递的直接载体。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课程体系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教学手段单一,实践教学形式化。在教学资源方面,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资源局限于学校内部,教学内容容易与社会需求脱节。改变教学方法和整合教学资源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能力本位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
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以面向船舶行业为特色的应用型工科院校,依据专业定位,信管专业明确了“面向船舶制造业,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我们将能力本位理论与模块化教学模式相结合,把全部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或规则进行分解,使其成为多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且各教学模块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有选择性地重新组合[7]。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取向在不同模块之间进行选择和搭配,从而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个性化的培养要求。在具体的课程体系制定方面,采用CBE/DACUM方法进行课程设计。DACUM是Developingacurriculum的缩写,其含义是课程开发。它是通过职业分析从而确定某一职业所要求的各种综合能力及相应的专项技术的系统方法[8]。DACUM的开发一般由企业专家和学术专家共同完成,首先,进行综合能力分析,然后综合能力分解为本职业的“专项能力”,最后进行课程分析,将每个专项能力设计为一个学习单元或称为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对学习单元进行模块化组合和搭配。目前江苏科技大学信管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的职业分为三大类:信息技术类、信息管理类和系统设计类。信息技术类包括:程序员、系统分析员、网页制作员、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和用户界面设计;信息管理类包括:业务分析师、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信息系统监理师,信息安全工程师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设计类包括:系统架构设计师,电子商务设计师和网络规划设计师。通过学术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讨论,将职业能力映射到具体学习单元,构建与职业能力相匹配的课程体系。针对应用型与创新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定位,专家组在调查分析社会人才需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对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的认识、管理学科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DACUM课程体系。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创新了多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①教学技巧设计:课前调查、对比法教学、小案例与即时讨论;②设计多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适应学生个性化特征的创新机制,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如“学生找,学生做,学生讲,学生辩,学生评”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结果,培养学生探索意识、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潜力,并能够从实际问题出发,寻找理论方法,建构知识体系。在教学模式方面,努力做到创新实践常态化。教师积极探索改革学生实验和实习项目的设计方法,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设计性、探索性实验;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合作开发实验项目等多种方式统筹校内外的教学、科研资源,搭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早进实验室,早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同时,加强与企业和科研单位合作,建设一批稳定的、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目前信管专业与二十一家船舶制造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构建了创新实践教学平台,这将有针对性地开展认知实践活动,满足不同年级学生培养通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落地将彻底改变传统的专业培养模式,并对今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今天,高校有必要下大力气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上引入新的理念,使我国高层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并不断涌现技能型、应用型与创新型相结合的拔尖人才,进而为推动国家制造业经济转型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新香.能力结构模型驱动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6):6-11.
[2]蒋盛楠.基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73-76.
[3]黄福海.能力本位教育的历史与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8-32.
[4]邓小红,廖文利.基于能力本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4(3):144-147.
[5]Ana.Azevedo,Competencydevelopmentinbusinessgraduates:Anindustry-drivenapproachforexaminingthealignmentofundergradu-atebusinesseducationwithindustryrequirements[J].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managementeducation,2012(10):12-28.
[6]李春灿.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培养研究[J].管理研究,2014(5):11-17.
[7]朱永.经管信息管理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6):31-33.
5.通辽人才储备特点 篇五
一是程序严密,操作规范。严格按照《通辽市人才储备工作实施方案》和《通辽市人才储备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经过岗位确定、公开报名、基础知识考试、专业能力测试、面向社会公示等程序,规范运作,阳光操作,最终确定了市直首批20名储备人才。储备人才上岗前,分别与储备单位和市人事局签定了上岗协议书,以此明确了三方的权力和义务。二是政策到位,保障有力。作为扎实推进人才流入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实施通辽市“1245”人才储备、人才引进工程。人才储备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开展人才储备工作的若干意见》和《通辽市人才储备管理办法》,全面启动了储备人才选拔工作,计划每年储备100名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紧缺人才(市直20人,每个旗县市区各10人),规定每月给储备人才发放不低于1000元的生活补贴(人才开发基金承担600元,储备单位不低于400元),并由人事部门代办“三险”。三是选拔的储备人才层次高,结构合理。此次选拔的20名储备人才中,硕士研究生11人,本科生9人,所学专业涉及医学、农学、师范、电气自动化、土木工程等6个类别15个急需紧缺的专业。
6.浅析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篇六
集贤县新立塘坝位于丰乐镇南部大架山的低洼地处, 大架山东侧, 小霍家沟村南, 地理坐标为46°45′11″, 130°54′41″。塘坝集雨面积为大架山与东侧小山的分水岭流至低洼地的面积, 地处两山夹一沟之地, 地形较陡, 常年流水不断, 为了充分利用上游来水, 在此处建塘坝一处, 以供下游农田灌溉之用, 设计灌溉面积105亩。
2 水文
2.1 测站分布
集贤县新立塘坝附近无水文资料, 只有邻近流域四方台站水文资料与其最相近1962年建站, 有45年实测水文资料, 且塘坝处与四方台站两处自然地理特征和降水量相近, 因此本次水文计算采用水文比拟法和水文图集法两种方法进行。
2.2 径流
本次新立塘坝年径流采用以水文比拟法计算的径流深成果。多年平均年径流深R0=60mm, 变差系数Cv=0.64, 再由Cs=2.0Cv, 设计保证率P=75%, 查得Kp=0.54, 分别计算坝址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和P=75%设计年径流
2.3 洪水
2.3.1 洪水特性
塘坝处洪水多发生在7、8、9月份, 7、8、9月份出现的洪水次数占总数的80%。
2.3.2 设计洪水
本次设计洪水计算根据黑龙江省水利厅1996年颁发的《黑龙江省水文图集》并参考四方台站设计洪水成果进行选用, 洪水过程线采用概化过程线法进行计算。
(1) 设计洪峰
由《黑龙江省水文图集》成果图17-图18查得最大流量参数参考四方台站设计洪水成果进行修正, 根据相应频率模比系数Kp, 根据公式:
分别计算设计标准及校核标准洪峰流量。
(2) 试算概化过程线总历时T
(1) 计算洪水集中段历时t (5) (6) (7)
t=0.22F0.412 (t以天计, F以平方公里计)
(2) 洪量计算
由《黑龙江省水文图集》成果图19-图22查得最大流量参数参考四方台站设计洪水成果进行修正, 根据相应频率模比系数Kp, 根据公式分别计算设计标准及校核标准一日、三日洪量。
(3) 一次集中洪量计算
当t<3天
式中:t以天计, Wt以万立方米计
(4) 计算概化过程线洪水总历时
比较t与T, 两者接近可用概化线计算洪水过程, 两者相差较大, 则假设一个洪水集中段历时t, 重新计Wt, T, 直至两者较近为所求。最大24小时洪量 (W24) 与最大一日洪量 (W1) 比值取1.16。设计标准及校核标准洪峰、洪量成果见表1。
计算洪水集中段历时t、集中洪量Wt。
集中洪量Wt5%=W24tY=2.41 (万m3) 、Wt10%=W24tY=1.45 (万m3)
3 水利计算
新立塘坝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灌溉农田, 其工程规模主要取决于农田灌溉面积, 本次灌溉面积为105亩。考虑泥沙淤积需要, 确定死库容为0.21×104m3, 相应死水位为159.42m, 水库兴利规模经过兴利调节计算后, 兴利总库容为3.35×104m3, 相应兴利水位为161.92m。
3.1 塘坝容积特性曲线
新立塘坝水位H~面积F~库容V关系表见表2。
3.2 调节性能及调节计算方法
根据来水情况, 考虑综合损失, 塘坝采取不完全年调节方式可灌溉0.01×104亩农田。径流调节计算采用典型年法推求满足设计保证率P=75%的兴利库容。
3.3 死水位
根据塘坝泥沙淤积情况要求, 确定死库容为0.21×104m3, 相应死水位为159.42m。
3.4 正常蓄水位
新立塘坝水库兴利规模主要由农田灌溉需水量决定。按照灌溉用水需要 (F=0.01×104亩) 进行调节计算, 确定所需的兴利总库容为3.35×104m3, 兴利水位为161.92m。
3.5 泥沙
总输沙量为悬移质和推移质之和。本流域无泥沙观测资料, 根据1996年《黑龙江省水文图集》查得本区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模数30t/km2.a, 乘以坝址以上集水面积2.57km2及1.5修正系数, 计算悬移质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15.65t, 推移质按悬移质20%考虑, 计算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为23.13t, 则多年平均总输沙量为139t。多年平均总输沙量乘以20即为20年的入库泥沙总量0.28×104t。容重采用1.3, 则20年需占库容0.21×104m3, 故运行二十年所需淤积库容为0.21万m3。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集贤县新立塘坝工程的水文与水力计算, 得出了死库容和兴利总库, 死水位和兴利水位等重要设计参数, 为工程的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可为类似的小型蓄水工程的水文与水力计算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塘坝是在山区或丘陵地区修筑的一种小型蓄水工程, 拦截和贮存当地地表径流的蓄水量不足10万的蓄水设施。用来积聚附近的雨水和泉水以灌溉农田, 塘坝作为抗旱蓄水工程越来越受到水利部门和农民的重视。随着我省小I和小II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临近尾声, 众多小塘坝成为下一步的整治目标, 本文以集贤县新立塘坝的设计过程为例, 简要说明塘坝等小型蓄水工程的水文与水利计算过程。
7.如何建立人才储备库 篇七
构建人才储备库,首先需要进行预测。预测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与企业高层充分沟通,了解公司发展战略方向,及可预计的未来,企业可能面临的经营变化及相应的人员需求状况;二是分析企业以往的离职规律,包括离职率的时间规律、离职原因等要素,对企业未来的人员流动做出预测。
然后还要针对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经营状况,确定人才储备库的主要目标岗位,重点可考虑以下三类岗位:
1.企业的关键岗位:有些岗位在企业的价值链上(产品价值的发现、设计、开发、生产、品牌价值维护和推销)处在必不可少的位置,为推动企业核心业务起到了主要作用。
2.人员流动量大的岗位:有些岗位因市场竞争激烈,或是岗位本身容易造成职业疲劳,人员流动量会明显高于其它岗位。
3.不可替代性大的岗位:有些岗位因业务相对复杂,或对知识、技能、经验的要求较高,造成进入门槛较高,替换难度大,人员一旦流失,难以很快找到合适的人员替代。
识别目标岗位,首先需要HR人员和公司管理层充分沟通,对公司的主要业务流程及各类岗位进行细致分析,以梳理出需重点关注的储备点。另外,建议先画出直观的公司职业发展路径模型图,这样能更清晰地了解后备人才所处的位置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从储备人才的类型来划分,可分为以下几类
1.接班人:站在公司整体发展的角度,不断培养后备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以梯队递增的方式不断推动公司人才队伍水平的提升。公司在制定接班人计划时,一般有比较强的目的性,往往是高一层阶的员工有了进一步的职涯发展规划时,需提前在比目标岗位阶层稍低的岗位选择部分员工作为接班人,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全面提升这部分员工的综合能力。
2.可替代人员:虽然尚未有明确的岗位替换计划,但出于公司业务运转连续性和安全性的考虑,对于部分重要的、或人员流动较频繁的岗位,需储备部分能随时胜任目标岗位的员工,公司因此在业务相近的岗位选择部分员工,通过培训和交流,使他们掌握目标岗位的业务流程、专业技能,以随时应对因人员异动造成的岗位真空。
3.临时性辅助人员:为加强公司整体人才储备厚度,应对因员工突然离职造成的人员补充的不及时,对于具备一定规模的公司而言,完全可以在人员定编外、在某些岗位安置少量
富余员工,日常工作时主要辅助正式编制人员的业务,这样,公司在实施轮岗或对该岗位正编人员进行调整时,能更加从容和高效。这类岗位一般在公司业务链中占据比较枢纽的位置、与许多岗位有更多的关联性、或业务内容有更多的类似性;而辅助人员一般采用应届毕业生、或在能力水平上略低于目标岗位的人员,以略高于他们能力水平的业务和可提升的空间来保证他们工作心态的稳定。
有了以上基础,在公司就可以着手实施储备人才队伍的建设了。一般来说,建立储备人才队伍的手法无外乎以下几种:
1.直接招募应届生,及略低于岗位实际需求的员工。作为辅助人员存在。
2.实施轮岗,以实际工作经历,使员工不断熟悉更多岗位的业务,造成公司内部一人能承担多岗业务的态势。
3.基于交叉业务的培训。虽不直接展开轮岗,但可以组织相近岗位间的有效交流,进而集中组织相近岗位业务的培训,使部分员工切实掌握多岗位业务。
4.基于职业发展的培训。不断以更高阶层的能力目标设置相关员工的培训课程,使其逐步成长为可胜任更高阶层职位的高素质储备人才。
8.浅析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篇八
对于视人才为第一资源的金融行业,人才建设是重中之重。随着移动互联网对传统金融行业的渗透,“跨界”、“创新型”金融人才日显稀缺。
在一次招聘会上,“短短3个小时,我们就收到了40多份简历,金融行业魅力依然在,但是从面试的情况来看,缺乏研发新险种人才。”台湾职业经理人陈先生表示,保险金融销售无形产品,对从业者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保险行业人员流动率达80%,不断有新人加入带来了新动力,但并没有很多研发新险种的人才加入这个行业。
传统金融行业缺乏专业人才,而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更是出现“一人难求”的窘境。“新产品研发、网络推广和风控方面的专业人才都非常稀缺,我们公司也为招不到专业人才而苦恼。”业内人士指出,人才紧缺是互联网金融业全行业面临的难题,目前从事互联网金融的人员大部分是从传统金融业和电子商务业转行过来的,他们容易缺乏互联网思维,难以适应新形势开发出新的金融产品,优秀人才供不应求。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新兴产业,目前各个公司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普遍缺乏从业经验丰富的人才。”顶才猎头田经理如是说,企业招聘时很难测试人才的真实能力,要等到员工真正上岗后才能知道其是否符合企业需求,这也增加了金融行业招人的难度。此外,如今大部分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都是按照传统金融模式来做互联网金融,很多的公司并不一定能投入足够资金来研发新项目。“金融企业应加大对研发新产品的资金投入”。
为了缓解金融企业人才紧缺、用工难的问题,为企业人才培养和企业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职秘用工安全系统推出了“人才储备”功能,帮助企业缓解人力缺口,网罗人才、满足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和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职秘人才储备功能通过智能录入企业意向人才信息,帮助企业启动意向人才动态变化提醒,并长期地、持久地、针对地对意向人才进行追踪和培养,一旦意向人才的履历状态出现变动,企业就能及时收到消息,了解意向人才最新职场信息,并作出相应的策略调整。
职秘人才储备功能以数据为基础管理企业人才库,借用新技术对意向人才进行预测评估,企业的竞争力必将得到提升,它是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一次重要的飞跃。
PS : “ 职秘人才储备 ”功能
9.浅析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篇九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按照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管理制度、评估方式等, 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2010年7月29日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明确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探索多种培养方式, 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的旅游业正在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作为旅游行业中高级专业人才的摇篮, 旅游高等院校亦需与时俱进, 积极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以期为行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素能结合型”人才。
二、创新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
创新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要在旅游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 因地制宜地探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同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要尊重教育规律、符合客观实际、把握市场趋势。由于旅游行业的应用性、关联性、涉外性特征, 使得应用型旅游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基础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统一, 必须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导向, 必须通过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配置完善的教学资源、再造科学的教学流程来保证其质量。
(二) 系统性原则
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充分依据系统动力学原理, 将各种功能性教育教学要素进行有机整合, 构建起一套各要素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综合体系。在贯彻系统性原则的过程中, 重点要处理好教学活动顺序与旅游学科知识逻辑顺序、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顺序这几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三) 人本性原则
“以人为本”是中国文化的精髓点滴, 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将其投射到应用型旅游人才的培养上就是要求在旅游教育教学过程中彰显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师”为根本的出发点, 体现出对学生和教师的人文关怀, 它通过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 为社会输送合格旅游专业人才的目的。
(四) 发展性原则
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是一个动态、开放的教育教学体系, 它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会不断与社会、行业进行信息交互, 接受社会大环境对所培养专业人才的实践检验和新的信息反馈。因此, 创新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变化的态势及时进行新的理论总结和优化调整。
三、“素能结合、五力联动”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构建
“素能结合、五力联动”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是随着我国旅游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化, 为适应新世纪“高素质、强能力”复合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深刻分析我国现行旅游高等教育特点, 广泛吸取相关学科的教育理论以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思想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在综合素质提高和多元能力增强的目标导向下, 以科学化的教学理念为人才培养的引导力, 以丰富化的教学资源为人才培养的支撑力, 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向为人才培养的拓展力, 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人才培养的提升力, 以规范化的教学管理为人才培养的保障力, 共同推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全面发展。
与传统的旅游教育模式相比, “素能结合、五力联动”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运用了系统科学理论的重要原理, 如整体原理、有序原理和反馈原理等, 从而突出了其整体绩效的优点。该模式包含七个既自成体系、又紧密联系的一级子系统, 每个一级子系统又包含若干个二级子系统。 (图1)
(一) 素质目标子系统
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基本特点和修养。素质目标子系统为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设定了较为全面的选才标准, 有很强的导向性, 它包括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职业素质三个方面。自然素质具有一定的先赋性, 如较好的体格特征、外向型的性格特征等;社会素质则是在后天的生长环境中习得或形成的, 如坚定政治立场、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文化修养等;职业素质与专业要求紧密联系, 如对旅游常识的了解程度、对旅游事业的热爱程度等。
(二) 能力目标子系统
能力是指能够完成某种活动或某项事业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和行为特征。能力目标子系统为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规格要求, 是旅游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和人才培养效果评估的检验标准, 它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等, 这些能力需要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上述素质基础上, 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三) 教学理念子系统
教学理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 体现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持有的基本态度和看法, 反映出人们对于教学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教学理念子系统基于对当前我国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端的反思, 提出“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理念, 倡导坚持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四) 教学资源子系统
教学资源是指为教学的有效开展而提供的各种可资利用的条件, 除了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教具、基础设施等这些传统资源之外, 广义的教学资源还应包括师资队伍、实践基地、科研平台等内容。师资队伍的结构及其胜任力、实践基地的数量与类型、科研平台的级别和成果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水平的高低和教学质量的好坏。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整合, 可以为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五) 教学方向子系统
教学方向子系统的构建旨在明确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的专业口径和办学路径。在旅游管理专业由归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调整到服务业管理一级学科下的大背景下, 其人才培养更应注重多元化就业趋向, 进行“宽口径”的专业或方向设置, 如酒店、会展、游轮、房车、赛马、高尔夫等有着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兴业态方向均可考虑增设。同时, 旅游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与国际化合作成为一种必然, 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和视野拓展大有裨益。
(六) 教学手段子系统
教学手段是将知识转化为学生实际能力的工具, 它既包括具体的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教学技术, 也包括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考核方式。教学手段子系统有助于提升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效果。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有不同的课程类型, 如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等, 不同的课程只有运用不同教学手段, 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行教学手段的优化改革, 有赖于旅游院校加大对设施设备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七) 教学管理子系统
教学管理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的全面管理。教学管理子系统包括管理制度、质量控制、奖惩措施等内容, 该系统的良好运转是“素能结合、五力联动”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解决教学管理过程中“有法可依”的问题, 因此制度建设工作必须全面、深入、细致;教学质量的控制与评估要体现“执法必严”的原则, 以便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合理的奖惩措施则对教师教学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2]、孙霄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 2010.9.14
[3]、周霄, 马勇.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素能模块”优化设计研究[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高等教育研究专刊) , 2009
10.如何进行战略性人才储备 篇十
【案例】A公司是山东一家知名民营科技企业,近年来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随着市场扩大,公司的各种资源被利用到了极限,市场营销、产品开发、财务管理等各个部门都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管理层明显感到在用人上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公司发展后劲不足,发展速度趋于下降。
【分析】A公司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在于缺乏战略性人才储备以致于人才不能满足组织膨胀的需要,及人力资源与公司发展脱节。这种症状是处于高速成长阶段的企业的常见病。如下图所示,当公司经营活动以远高于人才增长的速度发展时,就会产生人才缺口(包括数量和结构两方面),这时高速成长带来的副作用也显现出来:员工满负荷工作,身体透支、知识老化、效率下降;市场服务能力不足,产品质量下降;技术储备缺乏人力推动,无法应对将来产品进入衰退期的市场战略转型;后续激励不足,员工跳槽等等,
人才储备不足,轻则会减慢企业发展速度,重则可能被企业自己的快速成长拖死。
【诊断】所谓战略性人才储备是指根据公司发展战略,通过有预见性的人才招聘、培训和岗位培养锻炼,使得人才数量和结构能够满足组织扩张的要求。由此可见,战略性人才储备是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服务的,它服从和服务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包括前瞻性的人才招聘和内部培养两个方面。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战略性人才储备以企业战略为指导,并构成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性人才储备应建立在公司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战略主要涉及组织的远期发展方向和范围。理想情况下,它应使资源与变化的环境,尤其是它的市场、消费者或者客户相匹配,以达到所有者的预期。在对未来发展预期的基础上,就可以确定与这一特定战略相对应的人力资源需求,包括人员数量、结构,人员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和水平等。同时战略性人才储备也构成了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武汉市人才储备协议书 篇十一
汉
市
人
才
储
备
协
议
书
武 汉 市 人 才 服 务 中 心
武 汉 市 人 才 储 备 协 议
甲方: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 乙方:
为积极吸纳储备我市经济建设发展急需人才,促进毕业生就业,根据有关政策规定,经双方平等协商,自愿签订本协议并共同遵守:
一、协议期内甲方应提供的免费服务
(一)求职信息服务
1、通过武汉毕业生就业网(()发布求职信息;
2、加入中国武汉人才市场人才信息库,向用人单位推荐。
(二)户档代理服务
1、办理毕业生进市就业及户口转入我市常驻户口手续;
2、管理人事档案,提供一年期满办理毕业生转正定级和干部调动手续,两年内办理就业调整手续。
二、协议期内乙方履行的以下义务
(一)2007年门签发的《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住人口登记表、《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甲方办理报到、入户等手续。
(二)乙方档案应由本人或其毕业院校在转递到甲方;
月1日前持湖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管理部、毕业证、学位证、市内学生集体常)和武汉人才网、两张一寸黑白相片及本协议到2007年
月31日前101
2(三)落实工作单位后,及时通知甲方,并办理有关手续。
三、协议的变更、续签和取消
(一)乙方落实工作单位后,凭接收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接收函,与甲方取消本协议。若接收单位为甲方人事代理单位,则重新与甲方签订人事档案人事关系管理合同;
(二)乙方若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有关政策,协议,并将乙方户口转回原籍;
(三)乙方如未按本协议规定时间内办理报到入户手续,视为无效;
(四)乙方隐瞒、虚报本人真实情况,经查实不符合人才储备条件的,甲方可单方面取消本协议。
四、本协议有效服务期为两年时间从2007年7
五、甲方除开展上述服务工作外,不负其它管理责任
六、本协议一式两份,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经办人:年
月
日
日到2009甲方可单方面取消本本协议6月30日止。
。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乙方:
****年**月**日
12.浅析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篇十二
随着信息化社会网络的普及应用, 高校教育实践教学环节更应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跟上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园林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针对培养具有园林创新、创业能力的“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一种集课堂与课外网上互动、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学习活动与上网活动融为一体的新型实践教学手段, 建设一个配合“双创型”教育相关课程的实践虚拟网络平台,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为学生创建一个近似真实的实践环境, 使学生可以使用共享的实践教育网络平台, 为“双创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提供全过程的支持更为重要[1]。
2“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网络虚拟实践平台的构建
2.1“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网络虚拟实践平台的构建目标
“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网络虚拟实践平台的建设, 以园林专业教学特色作为主要对象, 以“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作为主要依据, 以网络虚拟实践平台作为新的教学形态, 以虚拟网络平台作为“双创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新载体, 新手段, 引导学生在虚拟的实践平台中得到创新、创业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2]。最终以“学生都有全面的实践学习机会, 高效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网络虚拟实践平台的构建目标。
2.2“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网络虚拟实践平台的构建特点
2.2.1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网络虚拟实践平台是园林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 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虚拟实践是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 为学生构建创新环境、提供创新条件、引导创新思维, 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同时学生在虚拟实践平台中还能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2.2 弥补实践资源和实践场所的不足
“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网络虚拟实践平台弥补了传统教学计划中实验或实习安排较少, 实践场所单一、重复, 导致学生思维受限的不足。虚拟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自由, 更广阔的网络大课堂, 教师或已参加工作的学生可以将实践课程的授课内容、实践经验、创业案例在网络平台上公布以丰富实践资源。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设置创业实践流程模拟、创业管理的实践操作项目, 从而解决实践场所不足的问题。
2.3“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网络虚拟实践平台的功能构建
2.3.1 系统管理平台
负责对系统用户进行管理, 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注册管理、学生和教师上传资料的管理、时间管理、公告管理以及相关站点链接、动态网络的管理等, 进行系统安全策略管理和管理与系统配置。
2.3.2 教学平台
主要是教师对实践教学内容的制作和管理, 包括制作实践教学课件, 教师授课视频, 成功创业案例, 虚拟实践场景, 使学生在线进行实践学习、实践操作和相互交流。在教学平台中, 教师不但可以解答学生提出问题, 还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网络授课。
2.3.3 实践平台
实践平台是“双创型”人才培养网络虚拟实践平台中的核心创新模块。根据“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平台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以专业课程为主线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习、园林综合Studio”的课程实践模块, 其内容以虚拟实验、实践课程及园林课程设计为主, 学生可以参与虚拟实验、实习课程, 同时将课程设计作业公布网络平台上参与点评;二是以创新、创业实践为主线包括“实际园林方案设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成功创业案例”的“双创”实践模块, 其内容以园林业务实践网络模拟为主, 学生一方面可以参与园林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园林施工———园林预决算分步骤的虚拟实训, 另一方面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自发成立创新小组, 自拟题目进行探讨、分析和研究。同时, 实践平台还设立了创业园地版块, 为学生提供了创业指南、创业技巧、大学生创业政策、创业精英等项目。从而分阶段、分层次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以达到就业岗位的职业要求。
3“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网络虚拟实践平台的应用模式
3.1 开设虚拟实践课程
利用虚拟实践平台可以开设园林设计、园林实习网络课程, 教师在网络公布ppt电子课件, 同时公布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 学生和教师在网上完成教学过程。
3.2 创造虚拟实践情境
在网络实践平台中, 为学生创造虚拟实践环境, “情境”是学习环境要素之一, 情境创建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因此, 要创建符合知识点的实践情境。根据园林专业的实践知识体系, 围绕园林植物应用和园林规划设计两大方向, 设立适合的虚拟环境。围绕园林植物应用方向设立植物识别———植物应用———植物栽培———植物景观设计场景;围绕园林规划设计方向设立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园林施工———园林预决算场景;围绕创业实训方向设立企业管理、企业经营及园林工程招投标模拟场景。这样, 通过虚拟实践平台的展现, 从理论到实践, 从园林植物应用方向到园林规划设计方向, 从校内学习到校外实习, 诱导学生进入学习情景。
3.3 灵活的交流与反馈模式
在网络实践平台中, 设立了园林学子论坛版块, 对于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园林学子论坛进行在线交流和探讨。也可借助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等方式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交流, 真正实现师生之间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互动。
结束语
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设立的虚拟实践平台, 使用效率高, 可扩展性强, 有效的解决了大型综合实践基地资源不足及学生在校期间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3]。虚拟实践平台将虚拟教学、网络教学、课程教学的优势有机地整合,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4]。
摘要:本文以园林专业教学特色作为主要对象, 以“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作为主要依据, 提出了“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网络虚拟实践平台的构建目标, 实践网络平台的构建特点, 构建模式;同时阐述了网络虚拟实践平台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虚拟实践平台,构建,应用
参考文献
[1]崔保安.农科类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2008, 05:3-5.[1]崔保安.农科类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2008, 05:3-5.
[2]王华, 王冬良.观赏园艺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 2011, 17 (13) :200-201.[2]王华, 王冬良.观赏园艺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 2011, 17 (13) :200-201.
[3]吴祥恩.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1, 290:96-100.[3]吴祥恩.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1, 290:96-100.
13.浅析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篇十三
钱国英 王 刚 徐立清(浙江万里学院)
近年来,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许多高等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高等院校能否培养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目标,二是“怎样培养人”——培养方案。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点
培养目标是“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具有先决性质的核心概念”,是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因此,明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规格特点,是高等院校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理论型人才而言的人才类型
按照学科专业、行业领域、教育层次、岗位职位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人才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照所从事的行业领域,可以分为政治人才、金融人才、文艺人才等;按照人们在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性质不同,可以将人才划分为理论型和应用型两大类。一般而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科学到技术再到生产的过程,是发现规律、创新知识、转化应用、生产实践的过程。理论型人才,富有创新能力和研究兴趣,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要承担发现规律、创新知识的重任;应用型人才,把发现、发明、创造变成可以实践或接近实践,主要承担转化应用、实际生产的任务。从概念本身而言,应用型人才和理论型人才只是类型的不同,而不是层次的差异;从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角度来说,两者都是一个国家不可缺失的人才;从提高生产的效益和工艺水平上讲,应用型人才的作用更为显著。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院校,“应用”应成为学科布局、专业设置、科学研究、教学模式、质量评价、办学传统的主色调。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上,应用性是特色,是优势,是本质特征。与理论型人才培养相比较,相对于其注重理论性知识,我们更要强调应用性知识;相对于其强调理论研究,我们更要强调技术应用;相对于其强调宽口径厚基础,我们更要强调专精实用。
2、应用型本科人才相对而言是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按照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和能力所包含的创新程度、所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可以将应用型人才进一步细分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每一种应用型人才都是社会生产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工程型人才主要依靠所学专业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将科学原理及学科体系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产品开发、生产现场管理、经营决策等活动,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技能型人才则主要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来具体完成产品的制作,把决策、设计、方案等变成现实,转化为不同形态的产品,主要承担生产实践任务。
按照所受高等教育的学历层次不同,应用型人才可以细分为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等。目前,普通高等院校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该主要定位在技术型和工程技术型人才上,着眼于培养有理论有技术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上,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本科教育的学业标准。近几年来,为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国开展了专业研究生教育,如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建筑学硕士、法 律硕士、教育硕士等。普通高等院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发展变化,适时开展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培养更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甚至成为世界一流的以应用、工程为特色的大学。
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似乎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人才在界限上难以界定。我们认为,如果从“出口”上看待这一问题,比较容易甄别:高职培养的人才大多对应的是岗位或职业,而普通高校培养的人才对应的是职业群和行业。
3、应用型本科人才应该是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突出“应用”特征的同时,还要突出“高素质”特征。在知识方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一方面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纯粹的研究人才主要掌握系统科学知识,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较强的理论技能;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有过硬的应用性知识,有一定的科学人文知识和相关的财务、管理和人际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他们要有一定的知识深度,要从以“够用”和“实用”为限的要求逐步向“基础扎实、增强后劲”转变,从掌握职业岗位技能和技术的操作性要求的知识逐步向掌握完整、系统和科学性的专业知识体系方面逐步转变。
在能力方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操作实践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以成熟的技术和规范为基础、具有某种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技艺和运用能力的同时,更要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要为学生构建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二次开发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
在素质方面,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一定的非专业素养。实际上,应用性创新人才在进行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专业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个人的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身体条件等非专业方面的素养关系密切,这些非专业素养直接影响专业工作完成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要避免“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养”、过分重视人的技术价值、工具价值,忽视人自我发展的价值,要从片面强调学生的职业素质转变为兼重综合素质。
二、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教学体系构建
在明确了本校、本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质量规格之后,设计出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培养方案就成为实现培养目标业务规格的关键,而构建逻辑性强、相对完整的培养体系则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传统本科人才的培养体系一般都按学科范畴设计,注重“宽厚的学科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口径”,往往偏重于基础知识教学和艰深理论的传授,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实践教学体系也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系统的构建,也往往忽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规格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求,以能力培养为重心,构建相对独立、内在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整个体系构建过程中,需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充分认识高等教育多样化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建立以社会适应性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通过改革和探索,构建起能敏锐地反映社会需求,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的人才培养规格有着不同的培养体系,为区别于以“实、宽、深、交”为目标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型的人才特色,须打破传统的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确定理论与技能的深度和广度,整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既相对独立,又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体现多层次、个性化的培养特征,构建和完善以提高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为目标的理论课程体系,以
提高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为目标的实践课程体系,以提高综合能力和拓展专业外延为目标的素质拓展体系,构成人才培养的主体框架。
1、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由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具有“知识面较宽,基础较扎实,应用性较强”的特点,需要加强理论课程的整合,突出理论教学的应用性,构建出目标明确、逻辑性强的平台与模块化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在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注意基础、专业平台的构架,在课程结构上逐步形成“基础+专业”的平台化架构、“专业主干课程+跨专业任选课程”的模块化纵向化的培养体系,保证人才的基本规格和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以地方经济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充实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在行业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向建设者的转变。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要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整体研究,为保证专业的主体规格,要打破传统按学科范畴设计课程的旧框架,有目标地增强主干理论课程的整合。在总体上设计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发展要求以后,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各种课程进行大胆的裁并、整合和内容的更新,设计、组织并开设全新的课程,构建出较为完整、系统的理论教学体系,同时为实践教学预留充足的学分学时。要以专业的主干课程为核心,将课程组合成若干个课程群,明确课程群在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与其他课程群的关系,通过对群内课程内容的精选、重组和充实,使整个课程群的教学内容整体优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专业特色的形成。如根据“基础实”要求,本科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研发能力,要夯实专业理论基础,增强学生发展后劲,须具备较为厚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外语等基础理论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可按类设置学科基础模块,构建共同的公共基础一级平台和技术基础二级平台。要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的全方位的要求,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广泛开设文化素质系列课程、职业技能系列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允许跨专业的其他专业课作为公共选修课,让学生有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教学。
除了专业主干课程所规定的核心内容——必修课程外,增设若干以行业应用技术为背景的,与专业主干课程相衔接的下游技术的模块化专业课程,让学生能以行业需要为主线,将所学的知识串连起来,为综合技能的构建提供相对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原理。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多层次、多元化的能力特点,需要构建分类设计、分层施教、分步实施、独立设置的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围绕着社会对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需要构建从课堂内系统的、综合性的实践技能训练,到课外的自助式开放实验、贯穿校内学习全过程的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培养体系。
围绕社会对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整合实验内容,确定相应的基础实验(实践)技术系列、专业实验(实践)技术系列和模块实验(实践)技术系列等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比重,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的比例。验证性实验保持与相关理论课的密切联系;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要体现技能的综合训练,体现设计性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又体现统一实验课的阶段要求;要突出各阶段的能力培养
重点,形成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
为实施个性化培养,在实验课程性质的设定上,可将本专业必须掌握的技能点设定为必修实验(实践),对于技能延伸性实验(实践)或次技能点实验(实践),设为选做实验(实践),供学生自由选择,给学生以个性化发展的空间。以基础性与先进性、综合性相结合为原则,筛除部分传统课程体系内的验证性经典实验,更改、串连成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充分了解实验原理、方法,解答、处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培养。
在实验教学的方式上,要注重因果式引导、成果型训练,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与钻研的好奇心,这对自主学习习惯与研究氛围的养成有积极的作用。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系统性、规范化的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可使所培养人才符合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
3、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本科人才不是“狭窄于技术”的工匠,而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因而,在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之外,我们还要构建素质拓展体系。素质拓展的内涵不仅包括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技术创新的专业素养的拓展,还应包括社会综合能力的扩充训练、精神气质的陶冶和身心品质的全面提升。应将规范化的素质拓展要求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注重人文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作用,注重科学精神的启蒙对成人、成才、创新创业精神的涵育。因此,将素质拓展体系全面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项目化管理、学分制认证、规范化运作的教育体系,是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素质拓展体系的内涵包括社会综合能力的训练和专业外延的训练,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推动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与课内教学的结合,规范和加强课外教育管理工作。
校内素质拓展训练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灵活开展,可以与科研工作相结合,结合专业特点,推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鼓励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与研究积极性。可以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构思、设计与实施,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可以通过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多媒体制作竞赛、英语竞赛等综合性竞赛,通过各类专业证书教育、各类专项培训,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使学生在学术科技活动的实践中提高素质、获得技能;可以与学生社团工作相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等。
素质拓展体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第二课堂活动,它带有一定的必修、强制意义。素质拓展以学分形式列入教学计划,学生只有取得相应的专业素养拓展学分、综合素养拓展学分才能顺利毕业;素质拓展只有达到相应学分要求,才有评奖评优、深造、就业的资格;学生以项目形式申请素质拓展内容(也可由学校教师提出题目,学生设计实施),经管理机构审核批准,确定项目学分,学生按设计达到训练要求时,则可取得相应学分。
总之,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三大教学体系的整体构建,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经济结构升级调整的客观需要。普通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时代赋予的任务,从目前高等教
育培养方式的总体情况来看,迫切需要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培养规格与培养方式的多样化。
14.人才储备工作总结 篇十四
一、爱岗敬业。
说实话,刚来到学校有很多不适应,从来没想到在现代社会,在我的身边会有条件如此简陋的地方。开始我发现,学校的树长得特别好,比我在任何地方见过的树都要长的好长得高长得壮。我在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得有多少教育工作者在这里辛勤付出,才换来这样的参天大树。慢慢的我发现,这里的孩子虽然穿着一般甚至残破,但是只要从你身边经过都会敬一个标准的队礼然后高声说,老师好!这时我会自惭形秽,我有教过她(他)什么吗?如果把我放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有他们一样坚强的毅力刻苦学习的精神吗?我陷入沉思。在和学校前辈老师们的沟通后我得知,老师们基本都是一辈子奉献在了学校,甚至有很多老师,家都在外地。是什么动力使得他们远离家人离开繁华的都市,来到偏僻的乡村并植根于此?如果我一辈子呆在这,能呆得住吗?爱岗敬业,是我学校学到的第一课。这不是一句空话,它深深植根于每位教师的心中。已经烙入他们的工作、生活。感谢前辈老师们的第一课!我学到的是,不论何时何地以工作为大,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事事处处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乐于为乡村教育事业做出奉献。
二、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为了更快的提高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水平,以适应当前教育形式飞速发展的要求。2013年9月参加了天津商业大学本科函授的学习。自己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继续教育,以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知识。在平时的教学工作及家长来访中发现,在校生大多数是留守或孤残儿童。在本该于父母怀中撒娇的年纪,却要承受远离父母甚至失去父母的痛苦。我捡起来丢弃很久的心理学,希望疗愈童心,让更多的阳光照射到他们心里。我希望把家庭和学校变成疗伤止痛,丰富生命的地方。如果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那将是一段有情有义的温暖记忆,并陪着他们慢慢长大。
三、勤奋工作。
我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一直担任语文科目教学工作任务。当幼儿园班主任时,自己完全是个“九把刀”。感觉自己还是个孩子呢,怎么能管理好幼儿园里的孩子呢?于是向学校前辈老师们请教,自己一个头两个大,总算孩子们没有磕磕碰碰,但对幼儿教育方面自己真的是空白。所学专业是历史教育,和幼儿那种轻松活泼的教法和独特的管理模式相比,自己在这个领域真的是个门外汉。但我还是坚持阅读大量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资料,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照顾好幼儿。我深深懂得:班主任是一个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道路。2014年我第一次带一年级,刚开始感觉压力好大,怎么这么多内容,感觉时间根本不够,自己教法有限,能力不足。刚好教育局督察组前辈来视察工作,听了我的课后说,要多些向前辈们学习,告诉我很多教学经验和技巧,其中苗老师还在后来送来了打印版的教案,非常感谢苗老师和各位前辈老师的耐心包容。在后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及时改进教法,研究学情,对症下药。慢慢的学生情况有所改进。在课前孩子们特别喜欢给我各种吃的,我想,这是他们认可我的一种方式吧。我也总是愉快地服从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除了教学工作外,还帮助前辈老师们打打表格之类的,也学到很多东西。比如,今天没完成的任务,接下来的时间一定要完成,否则越拖越长,拖久了就做不完了。
四、扬长避短,更上一层楼。
15.浅析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篇十五
关键词:导师团,工程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复合人才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由依赖自然资源转向依赖科学技术和人才,现代经济的发展急需各领域培养出高层次的工程应用型复合人才以适应高新技术产业的需要,适应加快科技成果开发、应用与转化的需要[1]。因此,高等教育须冲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时俱进,其地位应由游离于经济发展之外,转向主导经济的发展,在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大众化、应用型领域寻求发展空间。
目前,应用型人才培育尚无成熟的经验,传统本科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突显。许多学生虽然接受了本科课程学习,但由于重埋头学习、轻实践创新,造成知识面、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不足,毕业后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以应用型、学科交叉特征鲜明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首次提出工程应用型本科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导师团创新培育模式,并对其工作方法和运行机制进行探讨。
一、本科生培养现状
现时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实行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然而,在目前学年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下,我国本科生教育“管教分开”的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由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负责,专业教育则由专职教师负责,两者像两条平行线一样不相交。 专职教师只负责上课,缺乏对学生发展和需求的了解, 达不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人性化的指导,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大学开始在现行学分制的背景下引入“导师制”的管理模式。由于导师制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能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在当前高校教育模式下,国内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本科生导师制作为辅助管理手段的学分制管理制度,使教师在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日常生活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课程的选择,进而在整体上帮助学生对大学生活进行设计和安排[2]。
二、构建工程应用型本科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导师团的意义
科技的发展和国计民生中重大问题的解决常涉及学科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生物医学工程正是新兴的、 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的交叉学科代表。它通过生物、医学、 材料、电子、机械、信息等领域的交叉与融合,利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解决生物与医学中的检测、诊断、治疗、 康复等问题。
目前尽管在某些本科生培养中已经开始采用单一导师的培养模式,即一位导师指导多名本科生,但该种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在工程应用型交叉学科中其局限性非常突出。一是单一导师的知识局限性难以满足培养学科交叉型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导师往往只在某个学科领域有所长,但其学术视野、思维方式及技术方法等受到特定学科领域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并不能满足社会对具有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二是工程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应该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法,教学中要行为导向与引导学生团队独立研究、独立设计、独立解决问题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新的热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因而单一导师制不能保证对众多本科生在实践上的指导及其能力的培养。
鉴于上述单一导师制模式的局限性,有必要提出新型本科生导师团模式。新型本科生导师团是由多位导师组成的新型团队,不是高学历、高职务导师的简单叠加, 而是针对实际需要进行有机互补:一是成员互补,由不同年龄层、不同职务的导师组成导师团;二是专业与分工互补,由来自不同专业及研究方向的导师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上述具有一定年龄、职务、专业方向梯度的新型导师团,其优势如下。
(一)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
导师团成员大都来自不同的专业或同一专业不同的研究方向,具备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技术特长,可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对多”的指导,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本科生接触到更多的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向,拓展知识面;同时还可以接触不同的学习、思维和研究风格,有利于摆脱单一教师指导时固定的思维模式。 其次,由于学生在团队导师的指导下以团队形式开展学习和科研工作,也更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加强同级同学甚至跨年级的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互帮、互带关系,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凝聚力。
(二)构建教学、实践、科研协同创新机制的需要
多年来,高校人才培养的问题不在过于强调科学研究,而在于过分倚重单一的课堂教学途径。 当前很多高校都在推行本科教学改革,但是大部分的改革仍局限于传统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改善[4]。该种传统的教授方式对学生来说是被动的吸收过程,抽象的知识难以理解和掌握,缺少必要的实践和科研,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创新思维将大大受限。因此,有必要把大学生教育从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转移到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导师团的创新培育模式正好可以弥补实践教学不足的现状,能够将教学、实践和科研有机地贯穿起来,通过对学生从入学就开始的实验室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实践、科研的协同创新。
(三)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科学发展特别是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和国计民生中的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常常涉及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相互渗透。通过导师团指导方式可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越来越多的交叉学科,不管是应用开发还是基础研究都涉及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学科平台目前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项目也都需要具有不同背景的研发人员。导师团的组成首先对导师来说就是交叉互补的,同时对学生来说也可以通过不同学科专业知识的接触和学习,发现新的研究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四)增进项目以及技术交流
导师团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同时可以加强导师间的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导师团的建立实际也为导师们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不同职称、年龄层的导师以及学生都可以互相交流、学习。青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学习到相关的学生指导经验,加快自身素质提升。同时,导师团这个平台也相应地为在研项目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有利于项目更加迅速和顺利地开展。
三、工程应用型本科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方法和运行机制
(一)成立导师团指导小组
1.导师团结构。以教授、副教授牵头,建立由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包括讲师、博士后、科研助理以及研究生组成的导师团(见图1);在此基础上,还应根据本科生不同阶段人才培养的需求和项目开发需求,适当吸纳校外(如企业)专业人员加入导师团指导小组。为此,最好专门建立校外导师资料库,并且实施动态更新,以保证校外导师人选的增补。同时,根据本科生培养计划的需要,导师也可实行一定的动态流动,以满足学生指导需求。
2.导师团的指导方式。在学生的指导上导师团应打破原有的导师或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一对多的指导方式, 采用“多对多”的导师团指导形式。为便于导师团管理, 每个团设立一位联系人负责组织、协调、统筹安排工作, 其他成员以教师、研究生的有机组合构成导师梯队对本科生进行指导。
(二)创新运行机制
为培养能够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本科生,我们需要探索出一套能够实现导师团工作目标的创新型运行机制。
1.明确导师团指导内容。对本科生的培养应该实行从入学一直到毕业的全方位的、个性化的指导。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学习指导、科研指导、生活指导、职业发展指导以及思想指导。导师团的工作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培养重点和目标设定培养方案:(1) 协同创新启蒙教育: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协同创新意识,加强专业方向和前景介绍以及科研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同感及学习的兴趣。(2)基本创新能力培养:对于本科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开展核心课程的指导,通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基本的项目研发能力;同时,还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领悟能力的培养。(3)综合专业技能训练:对于高年级的本科生应侧重于专业核心技能的训练,将本科生创新培育计划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加强高年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等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加强专业核心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就业前景分析等方面的指导。针对希望继续深造的学生,应加强学生对于项目研发与科研训练的兴趣和理解、研发能力的培养以及外语水平的提高等。针对就业型学生,应从社会需求着眼,明确行业和企业需求,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确立导师团工作方式。导师团的指导原则是结合团队集体指导与导师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导师团集体安排本科生学习、科研工作,包括:(1)确定本科生创新培育计划方案,然后采用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的机制确定导师团和学生团队的分组形式。(2)在学生学习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导师团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比如通过开展座谈讨论、项目技术交流、学术报告等形式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科研、生活等各方面情况。(3)日常工作和实验研究中如涉及各个学科具体专业技术问题时可以采取导师(包括教师、 研究生)个别指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4)导师团内部导师之间以及导师团之间也应该不定期地交流学生的动态、导师团工作情况和指导经验,实现及时发现、及时沟通、及时解决的目的。
上述创新运行机制明确以学生为本的目标,建立开放、灵活的教学体系和知识获取平台。通过从大学一年级兴趣的培养,到中年级基本创新能力的锻炼,最后到高年级综合专业技能的提高,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梯度式地进行。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导师团的引导和学生的研究讨论相结合,更多地采取讨论式、启发式、互动式方式,在强调基础性和系统性的同时,更注重知识学习的前沿性和研究性。学生通过主动实践,培养其创新意识, 在参与研究实践的过程中,了解科研项目进行的程序步骤,在实际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应用自己所学的理论,查找不足,积累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5]。
(三)建立管理、评价与奖励机制
本科生人才培养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本职工作,应加强导师团工作的宣传和导向性,提升导师团成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为保证导师团工作不会虚化,同时更加充分调动导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师团制度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考核、奖励机制。
1.制定导师团指导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导师团的指导目标和内容:针对不同学生和项目情况,导师团应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制定相应的、细化的指导内容。
2.构建导师团工作评价机制。首先,导师团定期进行交流或汇报;其次,根据学生项目的进展情况、导师团成员反馈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发现或反馈的问题及时沟通和处理。最后,在计划执行到一定阶段时,以学生的就业、出国、参赛以及获奖等指标来评价各个导师团的工作成效。
四、结论
本文所探讨的导师团创新培育模式是中山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平台近年来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出、实施并总结出的一套新型的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导师团制度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运行两年以来,已初见成效。本科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得到导师团的指导,便有机会接触本专业相关的内容,加强了对专业的认识及学习的兴趣,逐渐培养协同创新意识,为日后学习打下基础;到大学二年级,在对本专业有总体了解的基础上接受导师团手把手的指导,通过参与项目培养创新能力以及基本的研发能力。随着导师团培养模式的运行,本专业本科生学习成绩稳步上升,所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情况逐年递增,且多次获得省级、校级大学生科技竞赛奖励。这说明本专业学生通过参与该导师团创新培养计划各方面的能力均能得到锻炼。
【浅析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推荐阅读:
构建“人才储备库”07-19
浅析边远贫困地区人才工作的难点及对策建议09-15
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浅析07-08
酒店人才储备的建议10-30
人才储备的重要性06-14
人才储备计划方案06-09
人才储备和培养07-04
人才储备问答题库01-17
人才储备主管岗位说明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