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案例分析

2025-01-26

线束案例分析(7篇)

1.线束案例分析 篇一

故障诊断:接车后首先向车主做了详细询问, 并试着起动发动机, 确实无法起动, 也没有一点着车迹象。

在询问过程中, 我得知在更换线束之前经常会跳出“换档电磁阀低输入”、“空气流量传感器低输入”、“曲轴位置传感器低输入”以及“进气和排气侧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低输入”等单个故障码, 有时会同时跳出2个故障码, 有时还有可能因某故障码的出现而起动困难或无法起动。若遇到无法起动时, 动动B31插接头或使劲捏捏B31后方的一捆线束, 车辆就可以起动, 但该故障码无法清除。

为了证明不是更换的线束存在的问题, 本人采用了同型号的电脑替换的方法, 替换完之后按图1所示将OBD-Ⅱ的上4下5端口连接进行匹配。半小时后起动发动机, 起动正常, 并且在各种状态下运转正常。随后得出结论是原车电脑出现问题。为了彻底查出原因所在, 我又找来原车线束, 并拨开B31线束的胶带, 发现图2和图3所示的问题: (1) B31端口很多针孔插口被扩大; (2) B31线束后方有很多线已破皮, 并用铜丝缠绕在一起。后经查阅手册发现这些线与车主所述的故障对应的传感器信号线有关, 且都是相应传感器的信号负。对此有很大疑惑, 于是又找来车主进行详细询问, 得知该车在6个多月前出过一次车祸, 在另一家修理厂更换过线束和电脑, 车主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以上问题。

于是我查阅维修手册并作了详细的分析, 发现这些破皮的线分别是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信号负、曲轴位置传感器的信号负、空气流量计的信号负、电脑的总搭铁线以及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屏蔽线。根据这种情况, 随后我将车上新换的线束中与旧线束中相应破皮的连接线通过针刺法接出一根引线并分别进行搭铁, 并在对每一根线搭铁的同时分别起动发动机。通过实验, 发现曲轴位置传感器信号负、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信号负分别搭铁时均能起动发动机, 而且起动完后一旦断开搭铁线, 发动机会立即熄火。

故障总结:在电控系统工作过程中, 所有传感器信号先后被送入电脑, 通过电脑将这些信号进行比较、分析, 之后才能对相应的执行机构作出应有的动作。但如果在电脑内部某一个回路发生中断, 此时电脑就会认为没有信号输入, 便造成了误判的现象。经过如此分析我们得出:该车那些已破的信号线可能就是由于电脑内部断路造成信号无法加以分析判断, 这才使得前面的维修人员采用在电脑外部互相搭铁的方法, 但由于手法不是很精细, 导致了前面所描述的用手捏住B31后方的线束有时可以起动发动机等现象。

2.线束案例分析 篇二

摘 要:QSK60发动机线束是连接ECM模板和传感器的桥梁,承担着数据保真传输的任务。线束故障具有极易误判的特点,因为它出故障时,在ECM模板上往往表现出传感器或者其他执行器故障。本文通过几个线束故障的案例,总结了线束故障的排除方法。

关键词:线束;ECM模板;传感器

0 引言

QSK60发动机线束是连接ECM模板和传感器的桥梁,承担着数据保真传输的任务。线束故障具有极易误判的特点,因为它出故障时,在ECM模板上往往表现出传感器或者其他执行器故障,在故障排除过程中造成很大麻烦。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了线束故障形成的原因,针对特定故障,建立排查方案。对每一个案例的排除过程做了详细描述,并分析排除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原因,为此类故障的分析及排除总结经验。

1 案例一

故障现象:QSK60发动机不能启动,并且启动后不能熄火。

1.1 检查过程

启动开关在启动位置时,预润滑工作正常,预润滑压力开关工作正常。机油温度、机油油位、冷却液液位显示正常。马达工作但发动机不能正常启动。强制启动发动机,查看发动机能否运转,短接电磁阀电路,发动机启动。但再关闭启动开关(钥匙门),发动机不能熄火。

1.2 故障分析

发动机不能启动,有可能是电磁阀损坏,导致无法供油,或者燃油泵输出压力不够,或者燃油压力传感器出故障,或者启机信号无法传送到ECM模板;无法正常熄火,可能是电磁阀卡死,导致持续供油,或者熄火信号无法传送到ECM模板。

1.3 故障排除过程

①发动机启动不着,首先检查电磁阀是否卡死,因为电磁阀是最关键的执行元件,控制着燃油供给。测量电磁阀电阻、电压,测量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排除电磁阀故障。

②断开OEM电路,短接启动电路,启动发动机,检测发电机和燃油泵输出压力。测得发电机的电压为27伏,电脑监测数据分析后得知发动机怠速时燃油泵输出燃油压力显示209psig,恒定不变,两项数据均为正常值,排除燃油泵故障。

③用万用表测量燃油泵输出压力传感器电压值、电阻值,查

看传感器是否损坏,测量值均为正常值,排除燃油压力传感器故障。

④检查发动机总线束,发现燃油压力传感器线束短路,造成压力传感器数据错误。更换发动机总线束后,发动机能够正常启动、正常熄火。

2 案例二

故障现象:QSK60发动机接通启动开关,停止发动机红灯报警,检查发动机黄灯报警。电脑监测为机油油位一级维护保养(红色报警),冷却液液位传感器数据错误(黄色报警)。

2.1 检查过程:启动开关失效,无法启动运转发动机,断开机油油位传感器,可以启动发动机,进行电脑数据监测,机油压力为0psig,但驾驶室仪表盘机油压力表显示数据正常。发动机运转后接连出现“机油压力低”(红色报警), “机油压力临界”(红色报警)。加速踏板不起作用。

2.2 故障分析:此类故障一般由于传感器损坏,或者传感器线束短路引起,由于故障点较多,需要对每个故障点的传感器及传感器线束进行检查。

2.3 故障排除过程

①因为出现冷却液液位传感器数据错误,首先测量水位传感器电阻值及电压,阻值超出正常范围,确定水位传感器损坏。更换水位传感器,黄色报警灯熄灭。

②测量机油油位传感器的电压降、电阻值,测量数据均在正常范围内,排除机油油位传感器故障。

③测量机油油位传感器线束的电阻值及电压,测量数据也在正常值范围,排除机油油位傳感器线束故障。

④测量发动机传感器总线束电阻值及电压,测量数据正常,排除总线束故障。

⑤测量机油压力传感器电压、电阻,测量数据正常,排除机油压力传感器故障。

⑥测量机油压力开关线路电阻和电压,发现有短路故障,解决线路短路问题,所有红色报警灯熄灭,故障得以排除。

3 案例三

故障描述:QSK60发动机报警,同时出现多个故障代码。

3.1 检查过程:黄色报警灯常亮,红色报警灯常亮,连接电脑发现,所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都有报警。

3.2 故障分析: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ECM模板程序损坏造成,或者主线束损坏,造成输入信号混乱。

3.3 故障排除过程:

①检查ECM模板,发现ECM模板上有水,断电拆开ECM模板,重新标定ECM模板后,故障依然存在。

②检查主线束,发现主线束插头上有水,擦拭掉水并烘干插头,重新连接电脑,现行故障消失,清除非现行故障,发动机不在报警。说明主线束接头因进水导致部分的电路短路,从而使ECM模板报码异常。

③为了防止水再次进入主线束插头,将ECM 模板的接口处用密封胶封住,避免水进入导致主线束短路。

4 结束语

QSK60发动机线束故障仅凭故障代码是难以确定的,必须先排除传感器或ECM模板,才能进一步确定是线束的故障。所以遇到QSK60发动机报警故障时,首先根据故障现象进行故障分析,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确定检修方案,再一一进行排查,最终找到损坏的部件,彻底排除故障。

参考文献:

[1]杨世英,路庆魁,张彪.QSK60系列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检修与维护[J].东方教育,2014(1).

3.全面解析线束加工流程 篇三

线束生产主要包括以下流程:

1、来料验收:利用ROHS仪器进行环保测试,测试所有线束所需来料是否符合ROHS标准,所需设备:OHS测试仪设备。工艺要求:来料不准含有铅(Pb),汞(Hg),镉(Cd),溴联苯(

PBB)多溴二苯醚(PBDE)等有害物质。

2、送线设备:将所需加工线材放到中转送线架上。所需设备:送线架。工艺要求:注意切勿刮花擦伤电线表面。

3、送线:将线材放至送线器固定。所需设备:送线器。工艺要求:注意切勿刮花擦伤电线表面。

4、裁线:利用裁线机将线材裁剪要求长度。所需设备:电脑裁线机。工艺要求:不准切伤电线表面;不准切断铜丝;剥皮长短误差不准超过±1mm,

5、电线剥皮:按SOP要求剥除接头处电线对应长度的绝缘外被。所需设备:气动剥皮机。工艺要求:不准压伤表面;剥皮长短误差不准超过±1mm。

6、扭线:对接头处导体进行整理、扭线。所需设备:扭线机。工艺要求:不准刮花擦伤电线表面;必须把铜丝扭紧,不准出现散丝。

7、铆接端子:将接头处导体和插头端子进行铆接。所需设备:端子机。工艺要求:端子不准变形;必须符合拉力,铆接高度,宽度的要求。

8、产品装配:组装塑胶插头外壳。所需设备:电动螺丝批。工艺要求:螺丝不准露出胶壳表面;必须达到产品要求的扭力。

9、导通测试:利用仪器进行线束的导通测试。所需设备:导通测试仪。工艺要求:不准出现短路,断路,误配线,接触不良,绝缘不良等现象。

4.线束质检员工作总结 篇四

一、xxxx年质量部主要工作回忆

xxxx年是公司特别不平凡的一年,是难忘的一年,也是质量部面临工作任务最为繁重和艰难的一年,在公司领导正确的领导下,质量部全体工作人员围围着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认证和产品质量为中心,着力构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积极仔细履行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职责,努力提高监管和技术效劳力量,为公司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认证和生产质量治理制度的建立发挥了不行替代的作用,生产质量监管和效劳明显取得了名显的成效。

二、当前质量部存在的问题

质量治理部门是公司的核心部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给予其独立的质量拒绝权,在质量治理体系运行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影响了其职能的充分发挥,总体表现如下:

(一)机构改革和力量建立人处于进展和完善的初步阶段

公司刚刚通过了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认证,但要真正从思想上更新传统治理的旧观念、承受和领悟并坚固树立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新观念,依旧是今后长期而艰难的任务,由于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化一方面需要员工主动自觉的完成,另一方面需要外在治理制度的约束,以标准其行为。目前质量监管力量、技术效劳水平、研发创新力量都与同行业相比还有肯定距离,体制机制改革和力量建立人处于不断摸索和完善的初级阶段。

(二)治理全限的微弱,缺乏活力

质量治理是公司治理活动的重要内容,监管责任重大,是公司职能发挥和技术支撑的关键部门,但担当的责任与给予的权力不对等,重义务、轻权利的治理模式,明显影响了工作效率。

(三)人员整体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

公司对检验员的操作技能和整体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的检验员还需进一步提高操作技能和自身素养。工作人员实战阅历缺乏,生产质量治理过程中独立推断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不强,工作创新力量缺乏。

(四)独立履行质量拒绝权不到位

公司对质量治理部的监管工作支持不够,偶有只考虑公司眼前经济效益而放弃质量原则,使质量治理部的日常监管中存在漏洞而倾与形式。

三、xxxx年的重点工作

(一)提高质量治理工作人员的素养

一是建立定期学习培训机制,提高检验员的;二是连续稳定质量检验人员的队伍,使其严把产品及物料检验质量关,杜绝不合格物料投入生产和不合格中间产品流入下道工序,防止不合格产品出厂销售。

(二)加强监视治理

严格根据《食品安全治理法》和《药品生产质量治理标准》的规定,加大对生产过程中的日常监视检查的力度,催促和监视严格根据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要求组织生产,加强各选购、生产、检验和销售环节的质量掌握,把质量治理落实到实处,确保产品质量。

(三)坚持GMP的培训,为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提高员工素养发挥作用。

5.线束案例分析 篇五

电气系统设计是汽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汽车电气系通常的线束设计方法由AutoCAD,SE等多款软件完成,线束设计用纯人工方式计算、校核回路信息,这样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无法满足现代汽车设计时间要求。现代汽车提供的电器设备越来越多,系统设计工作量越来越大,对其调研周期、进度、经费等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设计方法滞后于实际需求。

为满足汽车电子电气系统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各个汽车厂商都陆续采用专业化的线束设计软件进行线束设计,提高效率和增强设计可靠性,Mentor Graphics公司的Captial Harness System软件作为设计平台拥有先进的设计方法和个性化的设计流程,其优点如下:

1.CHS软件完成的线束设计,是带有丰富信息的数据化图纸。设计使用的数据来自数据库,可以重复使用。

2.CHS将提供专业的线束设计软件,可大幅节省线束开发时间。主要表现为:CHS提供与Catia 3D设计软件的对接服务;CHS完成的原理和线束能自动抽取信息,完成线束图纸;CHS线束设计能自动计算出物料BOM;

3.CHS设计完成的数据将统一保存在主服务器,不支持用户端单机保存;有效避免因个人电脑损坏或人为误操作引起的数据丢失,更好的保证线束设计的质量水平和可靠性。

1、背景以及意义

Capital Harness System(CHS)是MentorGraphics公司的电气线束设计集成环境,涵盖了电气原理设到线束工程化设计,直至最后生产制造的整个流程。CHS为整个设计流程提供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接线图设计数据与线束图同步,自动生成线束图的接线表,设计数据高度重复,避免了传统设计过程中的大量重复操作和人工操作,减轻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与三维结构设计通信,实现机械和电气一体化设计。我司目前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是接线图设计模块Capital Logic,线束图设计模块Capital Harness XC和CATIA三维接口。接下来就Capital Harness XC设计模块展开详细的介绍和如何操作使用。

2、Capital HarnessXC设计模块介绍

CHS包括基础管理模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据库管理和设计工具模块,Capital Harness XC是CHS软件中的其中之一的线束设计工具模块,主要功能有:

(1)能够添加、更改线束设计,进行线束长度,节点位置,接插件位置,扎带位置,绝缘管、带缠绕方式和长度,线束分支等线束设计工作。

(2)能够从3D设计中导入线束布置/长度信息,亦可进行手动修改和设计。

(3)能从Capital Logic的原理设计中同步接插件引脚/孔位信息和导线信息,使线束设计中包含的导线和接插件正确满足原理设计中的连接要求,自动或人工对接插件和端子、导线匹配信息进行维护。

(4)对线束设计进行工程计算和分析,输出各种表格和数据,如,导线明细表,配置表,导线长度,线束直径,绝缘胶带长度,线束重量、价格等。

(5)对复合线束设计按照车型配置进行分拆,生成具体配置的线束设计。

(6)能识别理解设计图纸上放置的对象,对线束设计进行设计规则检查(DRC),在不符合既定设计规则时,向设计人员提示错误和警告,并能阻止设计的发布,防止错误扩散。

(7)将线束设计图输出为PDF或DXF格式,用于归档和数据传阅。

(8)线束图设计版本管理功能,对设计的变化进行追踪和保留。

(9)提供从Capital Logic和Catia 3D导入数据的变更管理功能,制定变更策略。

3、Capital HarnessXC的操作应用

单击Capital Launcher中的Capital HarnessXC图标,启动线束设计软件。

创建线束图:选择菜单File/Open Project命令,打开一个现有的项目。在项目名称上点击右键,选择New Harness Design命令,新建一个线束图设计。

在弹出的New Harness Design对话框中,输入线束设计的名称(Name),线束的零件号(Part Number)和设计的版本(Revision)。设计的名称,线束的零件号以及设计的版本属于是必填内容。新建图纸的状态默认为草图(Draft)。除必填内容,还可以设定其他参数,如,设计描述(Description)、设计结构(Abstraction)、设计所属的域(Domain)等。如果勾选Create Harness Diagram选项,则可以在创建设计的同时创建设计的图纸。Style Set选项,设定的是图纸的显示风格;以及图纸格点距离设定;是否为密封线束,如是,则图纸上每个接插件必须配备密封塞或盲塞。

设计建立以后,自动产生空白的图纸。设计人员需选择图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图幅及图纸模板,使用选择菜单Graphics/Border命令,在弹出的Edit Border对话框中,选择需要添加的图框,图框为建库时库文件。

图框建立后,接下来进行线束分支布置:除通过桥接输入功能,自动导入线束分支外,还可以在HarnessXC图纸上手工绘制分支结构布置与添加卡扣等附件。

利用CHS的桥接输入(change manager)功能,把线束三维数据导入Capital Harness中,自动展开成二维分支图(2D、3D、垂直三种方式),自动放到图纸上,生成线束分支图,除分支还包括连接器、接接头、线卡等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在画三维数模时,线束中插件或其他附件的名称也要求与CHS软件库中的名称一致,这样导进CHS中的插件等才会根据名称识别出库中的零件,将此零件相应的信息如Symbol显示出来。

手工绘制,主要用到工具栏的Add (添加功能),Add中的命令有Bundle (分支)、Connector(插件)、Splice (节点)、Ring Terminal (环形端子)、Clip (卡钉)、Grommet(橡胶件)等,其中Bundle命令在子菜单中选择的线束分支创建方式有三种:1.Dynamic Bundle:创建动态线束分支,添加线束分支的过程中,分支长度会动态变化。2.Static Bundle:创建静态线束分支,添加线束分支的过程中,分支长度的值需要进行确认。3.Define Bundle:通过定义分支的起始点和长度来创建线束分支。线束图手动添加的插件、卡钉、包裹材料等信息已创建在库中,针对线束图中不美观的地方进行手动调整。

线束图绘制完成后,将线束图与接线图进行同步,同步时可单独选择所需要的线束段,也可以全选,同步后详细的信息如导线信息、连接器信息等出现在线束图中。线束图中回路表、插件信息表等可以进行定制,通过定制显示所需要的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同步后的线束图可能缺少部分信息,还需要进行如图10步骤,可针对缺少的选项选择更新,也可全选(Select All PartNumber)。最终完成线束图的绘制。

最后运行Tool--Design Rule Check,选择需要检查的项目,生成检查有问题结果清单,根据错误清单,逐项进行修改图纸,直至没有错误报出。需要注意的是不一定报出的都是,需要人为判断。比如导线没有料号,这就不是一项错误。

Capital HarnessXC工具栏中含有输出各种报告的工具-report,可以从不同项目线束图纸中按照各种属性查询提取所需要的信息,生成标准的切线表和BOM表等生产用表格文档,输出PDF、excel,HTML,XML等多种格式,用于查阅或生产。同时也支持用户自定义报表。

4、结束语

汽车电气技术开发日趋智能化、复杂化,要求电气工程师技术能力和经验越来越高,实际设计操作通过人工很难保证不出现的疏漏和错误,因此对电气设计的软件要求越来越高。Capital HarnessXC软件能够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高电气设计人员技能,提高设计工作效率,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提升设计准确性、重用性。

参考文献

[1]明导(上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Mentor Graphics公司线缆线束设计解决方案CHS中国集成电路2008(3).

6.一种发动机线束配备计算方法 篇六

随着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电气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线束在汽车电子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并且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发动机线束的设计中,最根本的要求是:电气匹配的计算,如熔断器与发动机控制单元的匹配,线径、线长的计算依据。因此,如何提高发动机控制单元(ECU)与线束的匹配成为线束设计人员面临的首要问题,我们以熔断器匹配和线径、线长的计算为例给出一个线束匹配的计算方法。

1 线束简介

线束是发动机电气网络的主体部分,是电力和信号传输的路径,线束由导线、端子和连接器等保护附件,以及熔断器和继电器等电器附件组成。线束的电气匹配主要是指熔断器与发动机控制单元的匹配,线径、线长的选择依据等,正确的线束电气匹配是保证发动机及ECU的可靠性运行一个重要因素。

2 线束匹配设计

2.1 线束匹配要求

在线束设计阶段,根据线束的技术要求,分析电器负载功率和熔断器容量,计算导线线径,并根据负载工作原理和功能要求进行载荷分配,确定电路的保护方式以及总保险丝的容量。在设计电路保护方式时,根据负载功率大小和负载工作特性确定电路采用的保护方式,可以用来保护电路的装置有熔断器、断电器、易熔线等。我们以熔断器为例来计算熔断器的参数选择。

2.2 熔断器计算匹配

熔断器的选型参数主要有熔断电流If,相对熔断I2t和熔断器容许电阻r熔。

式中,If表示熔断电流,I表示负载电流,α表示负载特性系数,k表示温度系数,η表示负载峰值电流系数。α取值范围为0.7~0.75(高电流取大值);若峰值电流时间小于0.3 s,η取1;若峰值电流时间大于0.3 s,η取0.7。温度系数k=1-λ(T-23),T为环境温度,℃。

在线束设计时,由于ECU电路存在产生80 V的高压模块,η取0.75,峰值电流在200 ms以上,η取0.7,发动机温度T取75℃,λ取0.18%/℃。负载电流I是可以通过电流钳在ECU工作时测得,负载电流的大小与发动机负载有关,在发动机最大功率点时测得的负载电流为2 A。

相对熔断热能I2t定义:

符合相对熔断I2t≤30%的准则。

要求熔断器匹配电缆的电阻r线小于等于熔断器的容许电阻r熔,r线的计算公式为:

根据冗余要求,r熔可取500Ω。

熔断器的三个主要参数通过计算确定:熔断电流It为8.4 A,相对熔断I2t为22.76%,以及熔断器的容许电阻r熔为500Ω,根据这些计算得出的参数来选择合适的熔断器。

2.3 线束线径计算匹配

线束设计时,主要是根据发动机上用到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电气特性以及它们在发动机上的位置来确定线径和线长的。

发动机电控系统用到的传感器电气特性见表1。

发动机电控系统执行器电气特性见表2。

根据汽车低压用电技术条件的要求,线束材质选择导电率为0.018 5Ωmm2/m的铜质导线,由传感器性能参数可知,传感器最大的电流为0.025A,最大供电电压为5.5 V,则设计的线束传感器支路导线的直径r为:

传感器导线截面积计算:

式中,I为电流,A;A为导线截面积,mm2;ρ为同导线电阻率,一般取值0.018 5Ωmm2/m,L取ECU到发动机上支线传感器最长距离2 m,UVL表示导线允许的电压降,取2.5 m V,根据传感器参数特性,电流I取0.025 A。

根据余量冗余要求,R1=R0×1.5=0.46 mm

在国家电气电缆标准库中查找,确定r=0.5mm,最近接R1,从实际生产采购的角度出发,传感器线束导线直径确定为r=0.5 mm。

电磁阀工作的电路是一种包含一阶高压和二阶保持的特殊道理波形,在高压开放的瞬间,电流上冲到17 A,电压也增至80 V,在二阶保持阶段电流下降至5 A,电压稳定在24 V。因而在确定电磁阀线束导线直径时,要以一个完整的波形最高电流和最高电压来计算线束直径,电流值取17A,电压直取80 V。

按照上述确定传感器导线直径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去顶电磁阀的导线直径为2 mm。

由于电磁阀工作在高电压、大电流,以及高频率的条件下,要保证喷油器、供油泵的正常工作,减少外界电磁环境的干扰,对其线束也有特殊的技术要求。

对驱动电磁阀的线束,应按照双绞线进行连接,并在双绞线外进行编制一定目数的喷屏蔽线,这样既减少了同一束电磁阀线与线之间的干扰,又因为屏蔽线减少了电磁环境对电磁阀驱动信号的干扰,对提高喷油器驱动的准确性有一定的作用。

线束的长度是根据各种传感器在发动机上的布置以及线束走向的美观安全角度来确定的,具体长度可以通过发动机三维结构的布线来获得。

mm

表3中的长度数据是以ECU安装位置为基点,分别以传感器、执行器为终点测量得到。

2.4 其它防护

在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发动机线束接头部分特别是线束所处的环境高温、高振动,还有高污染,这都容易让线束老化,因此在选择接插件时,要按照其在发动机上的位置选择合适的紧凑的接插件,并具有一定的防水、防尘和抗老化等级。

3 线束检测及实验

3.1 应力检测

线束是连接ECU与传感器、执行器的信号通路,对连接导线与接插件的段子压接工艺要求很高,不同线径导线压接段子的应力不得低于表4。

通过测量不同线径的应力值,可以直观地看出测试的线束应力检测符合应力要求。

3.2 电气特性检测

发动机用的传感器信号一般为两大类:频率可变的方波和线性信号。信号检测内容包括转速传感器、凸轮传感器、大气温度压力传感器、燃油温度传感器、燃油压力传感器等传感器的输出波形。通过多功能数字示波器的探头来捕捉传感器信号,并将实际信号与理论指标进行比较,如转速传感器、凸轮传感器等跟频率相关的信号,主要看高低电平电压值和上升下降沿的延迟时间以及波形毛刺的大小;大气温度压力传感器、燃油温度传感器、燃油压力传感器等信号主要看测量信号是否偏离理论值。

表5是在某型号发动机在600 r/min怠速工况和发动机停机时各测得一组传感器瞬态值,由表可知,各传感器工作正常,且测试数据与实践相符。

3.3 电磁兼容性检测

在设计线束前,对线束要进行EMC/EMI仿真,从而在设计源头上提高线束的电磁兼容性能力。可以采用CST软件进行线束与场的自洽仿真,得出线与缆之间的串扰,电磁辐射和受外界强电磁场辐射下线束上感应的噪声电压和电流,从而指导线束设计。

3.4 线束实验

设计好的线束,还要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实车试验,通过测试设备对各种传感器和电磁阀信号进行监控,还要进行1 000 h可靠性考核,并对试验后的线束护套分析检测,为改进线束提供依据。

4 总结

我们提供了一套发动机线束设计方法,对如何计算熔断器的主要参数、熔断电流、相对熔断和熔断器容许电阻给出了详细的计算过程;针对不同功能的线束支路,根据线径计算公式,结合线束选材库,给出一种计算线束直径的方案;并对新设计的线束提出检测要求,来保证线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谷孝卫.汽车线束设计及线束用原材料[J].汽车电器,2006,(10):16-19.

[2]赵国霖,范家通,王钊.汽车线束与保险丝的计算及匹配[J].机电技术,2012(1):113-118.

[3]张碧波.汽车线束的设计和可靠性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7.线束案例分析 篇七

该型叉车线束的这种结构存在以下3个缺陷:一是两部分线束各有20根不同功能的导线需进行插接,组装效率不高,且容易产生插接错误;二是由于两部分线束对接时共需4套插接件,增加了制作成本;三是线束插接部位结构复杂,影响美观。为此,我们决定将两部分线束整合为一套整车线束。

将两部分线束整合为一套整车线束后的效果如附图b所示。两部分线束整合为一套整车线束后,具有以下3个优点:

上一篇:班组建设心得感想下一篇:物业公司春节放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