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须知(共7篇)
1.自考须知 篇一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介 来源:考试大 2006 年 5 月 22 日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一、什么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您想要了解自考,首先要知道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定义: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 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形式。参自学考试的考生 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不用经过入 学考试,即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关的专业,参加该专业课程的学习。经过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取得合格成绩。在通过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课程 的考试后,即可取得大学专科或本科的毕业证书。本科毕业生还可以申请学士学位。自学考试的学历受到国家的承认,自学考试毕业生享有与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相同的 待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 国家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经考试 合格的,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国务院颁布的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 中明确规定“ 高 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获得者的待遇与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相同”.
二、自学考试的特点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特点,可归纳为:最大的开放性,广泛的适应性,极大的灵活性,自学方法和 社会助学的多样性和投资少、效益高、见效快以及以自学、业余为主、工学矛盾小等。如:自学考试面向 全国全民乃至整个社会,无入学条件要求,只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报考专业、学习方式、地点不受限制;考一门通过一门,即可取得该门课程的单科 合格证书。考试时间、考试次数不受限制,考试不及格可考多次、重复考,直到合格为止等等。
三、如何选择助学单位:
高等学校举办的自考助学包括普通高等院校,也包括电视大学、各级党、团、干 校等院校。这些学 校助学多为可脱产学习的全日制办学形式,学校的教学设施比较齐全……[查看全文]
报名流程返回顶部↑
一、报名须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学历、身体健 康状况、居住地等限制,均可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报考,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选择专业,能遵纪守法、接 受改造、积极学习的劳改、劳教人员,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也可申请报考…… [查看全文]
二、报名程序:
第一步: 从考生所在地寻找报考简章,获取自考信息…… [查看全文] 第二步:查明自己是否符合报考条件,需要办理什么程序,然后选择合适的专业 第三步:(首次报名)要持本人身份证或相关证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学历、身体健康状况、居住地等限制,均可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报考,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选择专业,能遵纪守法、接受改造、积极学习的劳改、劳教人员,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也可申请报考…… [查看全文]
二、报名程序:
第一步: 从考生所在地寻找报考简章,获取自考信息…… [查看全文]
第二步:查明自己是否符合报考条件,需要办理什么程序,然后选择合适的专业
第三步:(首次报名)要持本人身份证或相关证明到所在地的市、县自学考试办公室(报名站)办理报名手续…… [查看全文]
第四步:如果是老生报名或网上报名,请留意各地招考办公室的通知或说明
第五步:填写相应表格和报名材料
第六步:确认报名材料全部完毕,并且得到招考办公室的报名确认文件。
免考政策返回顶部↑
申请免考需要准备的材料(各地不同仅供参考)
要求免考部分课程的考生,应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向所在的市、县(区)自学考试办公室(以下简称考办)提出申请,填写《课程免考申请表》一份,并提供下列材料。
1、原毕业学校或自学考试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2、当年普通高校的应届本科或专科毕业生(最后一学年)可提供学校教务处证明(原件一份)。
3、原毕业学校的学籍卡复印件一份,并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红印);或者将本人人事档案中的学籍卡复印一份,并加盖本人人事关系主管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的公章(红印)。
4、学籍卡应含有每学期所学的课程、学分、学时、考试类型、考试成绩等内容。学籍卡上如有更改记录,应由原毕业学校教务处在复印件上更正之处加盖公章(红印),并由经办人签名。
5、自学考试毕业生只需提供本人《毕业生登记表》中成绩栏部分的复印件一份即可。……[查看全文] 转考指南返回顶部↑
转考指南:
全国自考委员会决定,凡全国自考委停止办理毕业证的专业,如尚未毕业的在籍考生,可转入相近专业或其他专业继续参加考试。考生转专业后,按所报新专业重新办理准考证,原准考证作废,但此证与单科成绩合格证一样,应妥善保存以备毕业时查用。原专业已考试合格课程与新报专业课程名称相同、学分相同(或高于)的,可不再重复考试……[查看全文]
友情提醒:
由于各地政策不同,考试大自考网提醒你注意各地考办的最新规定,以免影响考试。
违纪处理返回顶部↑
违纪处罚: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考者在考试中夹带、传递、抄袭、换卷、代考等舞弊行为以及其他违反考试规则的行为,省考委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取消考试成绩、停考一至三年的处罚…… [查看全文] 成绩查询返回顶部↑
一、查分指南:
一般来说,每次考试一个月至两个月就可以查询成绩。因为各地具体规定不一样,而且大部分的省市已采用网上查分的办法,所以尽快获取成绩对一般考生来说是挺难的。考试大在此将为你送上最全面和最新的查分方法。
二、全国32个省成绩查询 :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云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湖北 重庆 吉林 安徽 山西 江西 广西 新疆 海南 青海 宁夏 甘肃 河北 辽宁 贵州 河南 西藏 内蒙古 黑龙江
毕业手续返回顶部↑
每一年毕业的时间到了,又一批优秀的自考生获得了毕业证书,走上了更辉煌的人生道路……
一、毕业时间:
每年的六月和十二月
二、毕业论文程序:
自学考试考生自通过本科毕业论文的登记审核,即进入到毕业论文的写作程序当中来。在进行登记时,会告诉每个专业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去指定的地点听论文的讲座。在讲座上,高校主管该专业论文的老师会和大家见面,并根据大家的选题方向,将考生分配到有关的教研室,然后由教研室具体指派导师。
论文答辩的程序基本由三项组成:首先考生简单地阐述论文的写作动机、内容梗概和基本的观点;然后答辩小组成员就考生论文内容进行提问;如果答辩小组认为必要,还会对涉及论文的专业范围内的其他问题加以提问。这些提问都需要考生认真加以回答,并会影响到考生的论文成绩。
考生通过论文答辩后,其本科论文即告完成。如果顺利通过,考生就应该准备本科毕业了。
三、毕业条件:
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生,具备下列条件,方可参加毕业审查,办理自学考试毕业证书。
①考完本专业考试计划所规定的理论课程且考试成绩合格。
②完成该专业所规定的实践性环节课程考核,并取得合格成绩。
③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
④办理本科毕业证书者,必须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
四、毕业手续:
考生根据专业考试计划自己判断并申请毕业,市自考办不负责通知考生办理毕业手续。凡符合毕业条件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上半年6月上旬,下半年12月上旬,具体时间以当地自考办安排为准)持《准考证》、《身份证》、全部《课程合格证》,办理本科毕业证者还须持有专科及以上毕业证原件,到所在市自考办申请办理毕业证书,经市自考办初审符合条件者,打印考生基本信息单,交考生核对签字,并发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思想品德鉴定表》。
在职人员由考生所在单位的人事(劳资)部门的负责人写出评语,加盖单位公章;非在职人员由乡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核并写出评语,加盖公章。经市自考办、主考院校、省自考委三级审核后,符合条件者,发给毕业证书及毕业生档案。
五、毕业证领取程序:
领取凭证:准考证、身份证
1、出示准考证、身份证,告知自考专业及层次;
2、在领取毕业生档案登记簿上签名,如系受人委托代领,应同时出示被委托人的身份证,并在签名栏内签“***代” ;
3、领取档案袋和证书夹,仔细检查,有无错装或缺漏(档案袋内装自考毕业证书、自考课程合格证、自考毕业生登记表及毕业成绩单);
4、将毕业证书、自考课程合格证取出,由本人妥善保管。将自考毕业生登记表及成绩单(各1份)密封在袋内交本人所在单位劳动人事部门(建议考生在密封档案前将自己的毕业生登记表复印一份留存备查)。
六、毕业生待遇规定: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是在职人员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本着用其所学、发挥所长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调整他们的工作;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是非在职人员(包括农民)的,由省级劳动人事部门根据需要,在编制和增人指标范围内有计划地选择录用或聘用。
在工资待遇方面,非在职人员录用后,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相同;在职人员的工资待遇低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的,从获得毕业证书之日起,按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工资标准执行。学位申请返回顶部↑
一、申请学士学位条件
1、学习并通过考试计划规定的政治理论课程,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问题的初步能力。
2、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本科全部课程的合格证书,完成了毕业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经审核准予毕业,表明考生确已较好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3、申请学士学位的考生所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平均成绩必须达到主考院校要求,并通过学位英语考试。(主考院校对学位授予有自己的规定,例如北京有8个专业要求平均分65分以上才可以授予学位,具体要求请咨询主考院校。)
二、申请学位程序
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符合学士学位审批条件,于发毕业证的同时向当地教育考试院或自学考试办公室提出申请,填写学士学位评定表一式2份,交近期2寸免冠照片一张。
2、市考试院或自考办对申请人档案材料(包括本科毕业生鉴定表、毕业论文原件及论文成绩单)和毕业生填写的学士学位评定表进行审定,无误后,于3月底报省考试院。
3、省考试院整理汇总各市地申报的学士学位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者将考生档案材料与学土学位名册于每年4月推荐给有授予权的主考学校。
4、主考学校学士学位主管部门和学术委员会按要求对申请学位者逐个评审,评审合格,授予学士学位,未通过者不再补授。……[查看全文]
常见问题返回顶部↑
一、查看本科结业、肆业、退学生参加自考可否免考?
各类高等院校的本科结业生、肄业生、退学生参加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专业专科的学习考试,凭原高校学籍证明和成绩单原件,可以免考已学过并成绩合格的公共基础课。对于只因一门课程未合格而持有本科结业证书者,可以按专科资格接考自学考试本科,但不能免考本科课程。
二、自学考试的专科接本科有何规定?
自考专科接本科,国家没有统一的规定,各省的规定不尽相同。即便如此,各省的规定还是有一些共通的地方,如要求专科毕业专业与所报本科专业的专业名称相同,或与所报专业的有的省允许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报考本科。对于专科毕业与所报本科专业不相关,或用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者报考本科专业的,一般都要求加试所报专业专科段的部分课程,加试课程的多少,不同的省有不同的规定,一般是3至5门。考生如果需要了解更详细的专科接本科情况,请向当地的自学考试部门询问。
2.自考须知 篇二
凡符合毕业办证条件的考生,于2012年11月20日至21日,需持以下材料到市教育局考试中心办理毕业申请手续。
①身份证复印件2份;②准考证复印件2份;③专科毕业证复印件1份;④全部单科合格证原件(考生必须自留复印件用于填表);⑤免考用的英语证书、计算机证书等复印件各1份。有从外省转入山东省的合格课程,需交外省《转考证明信》。
上述材料经初步审核验收后,考生领到以下材料: 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登记卡》1份
②《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登记表》2份 第二步:填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登记卡》
用黑色签字笔和2B铅笔填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登记卡》。准考证号栏:必须填涂“办证序号”;姓名及身份证号:要求与身份证上完全一致,并确保填涂正确,否则毕业证上信息错误将无法更改,责任自负;姓名汉字代码、专业名称及代码、民族代码、职业代码:参见临沂市教育局网站(网址http://)的“自学考试”网页中”毕业办证”;考前学历、户籍、性别、政治面貌、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如实填涂。(其它信息栏和课程栏不用填涂)
第三步:填写《高教自考考生考试成绩表》 登陆临沂市教育局网站的“自学考试”,在“毕业办证”栏下载《高教自考考生考试成绩表》,在“专业计划”栏下载专业计划。对照所申报专业的《XXX专业新、原考试计划课程对顶表》,按照以下要求填《高教自考考生考试成绩表》:
⑴准考证号:填写考试时使用的准考证号,有多个准考证号的,要全部填上。
⑵2003年前所考课程带有档案号:有多个档案号的,要全部填上。
⑶外省、外市转入档案的落户号:有从外省、外市考试的科目并已转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或临沂市教育考试中心的,请填写在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的落户登记编号或在临沂市教育局考试中心的落户登记编号。
⑷考试成绩:①按照《××专业新、原考试计划课程对顶表》中课程列表的顺序,自上而下依次填写自己实际考试合格的课程名称、时间、成绩。未考英语
(二),用14学分顶替的,要从英语
(二)所在位置开始填写顶学分的几门课程,每一科占一行并在备注栏填“顶”,其他课程继续顺延填写;②用英语证书、微机证书免考英语、计算机课程的,课程名称栏要填证书的名称,成绩填“合格”并在备注栏填“免”;③用专科毕业证书免考或用学过的相关课程免考的,课程名称栏要填写被免考的课程名称,成绩填“合格”并在备注栏填“免”。④护理学、经济法学、教育管理等实行学分制试点的专业,要按该专业《考试计划课程表》的课程顺序先填必考的核心课程,然后填积累学分的选修课程(选修课不考虑顺序)。
⑸实践技能成绩:有实践技能考核的专业必须填写本栏目。“年月”按实际参加考核的时间填写,格式为:例“2009年上(下)”;课程名称、成绩按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单上如实填写。
⑹毕业考核成绩:有毕业考核(毕业论文或毕业实习)的,要填写毕业论文题目或实习内容,“考试时间”按实际参加考核的时间填写,格式例如“2009年上(下)”;成绩按照毕业考核成绩单上如实填写。
第四步:上传表格及毕业照片
考生毕业照片要求至少洗印2张,贴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登记表》上,并上传电子版。电子版照片要求:近期、免冠、浅蓝背景、2寸、大小不超过300K、JPG格式(此电子照片将打印在毕业证书上,请考生严格按照片要求上传照片),照片上传时以“办证序号”为名称。考生建立以“办证序号+姓名”为名称的文件夹,将《高教自考考生考试成绩表》、考生毕业照片放入该文件夹,压缩后上传至邮箱ZKBZ8318884@126.COM。上传截止日期:2012年11月30日。
第五步:填写《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登记表》
考生严格按照以下要求填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登记表》一式两份: ⑴《毕业生登记表》必须使用从市教育局考试中心或县区招生办领取的表,不得使用复印件。除“单位意见”、“考委审核意见”外,其他栏目必须由毕业生本人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碳素墨水)亲自填写,他人不得代填。
⑵办证序号:认真填写。毕业证书号:考生不要填,将来由市教育考试中心统一填写。
⑶姓名:填写与当前使用的二代身份证一致的名字。⑷专业:填写专业全称,并在括号内填“专”或“本”。
⑸准考证号:只填考试使用最多的一个准考证号。
⑹身份证号:填二代身份证号。主考院校:必须认真填写。⑺封面“填表日期”:统一要求填2012年11月28日。⑻第二页的各栏目要如实填写,照片必须用固体胶棒粘贴与上传电子照片同版的毕业照片。
⑼第二页的“联系电话”栏:填办公电话、手机号。
⑽第二页“本人简历”栏:从上初中或上高中开始填写,每次变更另起一行,时间段要衔接,不得断档,至2012年12月止。
⑾第二页“贴身份证复印件处”:只剪贴带有姓名信息的一面,要剪裁适当,用固体胶棒粘贴,不得超出边框。
⑿第三页“自我鉴定”栏:考生要结合参加自考的过程、态度、体会,从政治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进行总结,字数不得少于200字。落款时间统一要求填写:2012年11月28日。⒀第三页“所在单位意见”栏:①有固定工作单位的,由考生所在单位填“情况属实”并加盖公章,“主管部门意见”栏,由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填“同意”并加盖公章;②在私营企业(公司)就业、“主管部门”不明确的,可由就业单位在“所在单位意见”和“主管部门意见”栏签署“同意”并盖相同的公章;③学生或暂无职业的,可由学校或户口所在地居民委员会,在“所在单位意见”和“主管部门意见”栏签署“同意”并盖相同的公章。落款时间统一要求填:2012年11月28日。
⒁最后一页“考试成绩”栏:按照《高教自考考生考试成绩表》填写。
⒂《自考毕业生登记表》上的所有“课程名称”和“成绩”原则上不许涂改,如果填涂错误较严重,可以持废表到县区招生办或市教育考试中心更换新表。
第六步:考生到县区教育局招生办公室交材料
考生务于11月28日至29日将以下材料送交所在县区教育局招生办(公安管理本科的考生将材料直接报送市公安局,技师院校毕业生的材料交所在技师院校)。
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登记卡》1份
②《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登记表》2份。
③办理本科毕业证的考生,须交国民教育系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毕业证书原件,不能提供毕业证原件的,要书面说明原因并提供以下毕业证明材料:属于高教自考(或教师助考)专科毕业生的,从人事档案中复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登记表”并加盖单位公章或人事部门公章;属于普通高校专科毕业生的,从普通高校复印“毕业生登记表”或在校学习期间的原始成绩总表和“盖有省市招生办印章的录取新生花名册”,并加盖高校教务部门或人事部门公章。
④用微机证(NIT、全国计算机等级证)、英语证(全国英语等级证书或笔试成绩单、2005年之前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证)免考的,交上述证书原件。2005年及之后的大学英语成绩单不能作为免考件使用。
⑤用原专科、本科学过的课程成绩免考的,交原专科、本科毕业证原件及有效成绩证明。“有效成绩证明”是指:属于高教自考(教师助考)毕业生的,应从人事档案中复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登记表”并加盖单位公章或人事部门公章;属于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应从普通高校复印“普通高校毕业生登记表”或在校学习期间的总成绩表并加盖普通高校教务部门公章。
⑥试卷上姓名与身份证姓名不一致的,交考生所在单位证明和户口本原件(原件上须有曾用名)及一份复印件。
⑦自考毕业证书办理费,每证50元。
第七步:领取毕业证书
自考毕业证书大约在2013年5月上旬能办妥,请考生届时到交毕业生登记表的县区教育局招生办或有关助学点领取新办理的自考毕业证书及其他退返的原始证件。
市教育考试中心办理自考毕业证书咨询电话:8318884
3.自考经验:自考复习到底如何看书 篇三
华农主考专业自考招生网华师主考专业自考招生网广商主考专业自考招生网 转眼间,考试季节又到了,考前复习:书到底怎么看呢?有些考生考完试之后,书本几乎还是新的,很难想象他们到底是如何顺利通过考试,我自认为:“书读三遍,其功自成”。
第一遍 泛读
泛读是指并不要求一定要把所看到的都背下来,而是有个印象,理解性的记忆。
先翻开目录,细看分布,了解全书结构,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清晰的教材脉络,然后展开阅读。
然后找资料抓重点。一份资料的优劣并不取决于整理者的水平,更多是取决于这份资料对整理者的意义。对于资料的好坏,分辨起来很简单,拿出整理好的考试重点分布表,看一下这份串讲的涵盖情况,根据已经整理好的分布表与串讲资料对照,把该补充的知识要点,画在书上或写在旁边,勾画出全书所有的考核重点,把一些不重要的内容剔除出去,为下一步的背记打好坚实的基础。第二遍 背记
第二遍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背记,把没有必要的连结性内容去掉,只勾画重点,总结核心词汇,会很有利于记忆
第三遍 查缺补漏
有些同学甚至是提前到考场门口还在看书,那就要把前面已经背记好的内容再看一遍,其他没有标注重点的内容,也再快速浏览一下,以备不时之需。而对于刚才画下来的,不太好背的题目,可以利用短期记忆的方法。
4.自考心得:我的自考学习方法 篇四
“宝剑锋从磨砺出”,高效、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再加上辛苦付出,最终使我用四年考完三十门课程,其中专科平均75分,本科平均70分。
结合这四年的学习心得,我总结出一套方法,现与同我一样奋斗在自考路上的“战友们”共同分享。
一、阅读大纲、统揽全局
我每学习一门新的课程,总是先通读大纲。这样可以高屋建瓴、统领全局,能准确掌握教材的体系和理解章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下一步分配时间和安排学习计划作好铺垫。
二、认真精读、突出重点
有了第一步对教材的初步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已了然于胸。下一步就要合理安排时间,认真研读教材了。每精读完一章,就要做对应章节的练习题,以检测掌握的程度。作错的题目一定要及时弄清弄懂,并在教材相应的位置用醒目的标记划出,以便日后复习。在精读和做题的过程中,注意发掘重点内容。一般来说,教材的重点是多层次的,既有全书之重点,也有每个单元之重点,还有每个章节甚至每个问题的重点。同时对于每个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甚至每个问题的重点词和句也不能忽视。只要抓住了每个层次的重点并着重学习、深刻理解、准确记忆,就能收到以点带面,全面掌握的最佳效果。
三、发现疑问、重点突破
在学习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此时不要胆怯,反而要迎难而上,把这些疑难问题集中起来,或向老师、同学请教;或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知识,一举歼灭之。这样带着问题去学习,目的性强,精神易集中,有利于加深理解,更有利于提高记忆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图表、瓦解疑难
当遇到有的教材内容繁多且不成条理时,我会利用图表来理清头绪,从而使知识点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制作图表时我遵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由大到小、层层分解、逐步深入的原则,把每一层次的重点根据其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等构成知识网络图。知识网络图可大可小、可详可略,完全根据个人复习的情况来灵活掌握。在自学中利用图表,提纲挈领,既有利于化繁为简、重点深入,还有利于瓦解疑难、全面把握,对圆满完成自学任务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五、联系实际、活学活用
理论联系实际,历史联系现实,这是学习的最基本的方法。我们在自学的过程中,要想真正掌握新的理论知识,既不能死记硬背,也不能依赖现成的“标准答案”,关键在于知识的分析、理解、归纳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把新的理论知识分析清楚、理解透彻、掌握牢固。在“活学”的同时,还要学会“活用”,即有意识地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工作或生活中加以利用。
六、分析真题、把握趋势
精读完教材后,我会马上收集近三年的真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原因有二:其
一、找出教材的重点章节和易考知识点,以便在下一轮复习时特别注意;其
二、掌握考试题型和命题趋势,以便更好地分配时间和调整复习计划。这样
不但可以避免做无用功,还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七、模拟训练、营造环境
5.自考汉语言文学 训诂学笔记自考 篇五
一、训诂的功能:汉代人去读先秦或更早的典籍,已略有困难;而到了唐代,一般人对两汉、先秦的典籍,就更不容易懂了。所以,在阅读和研究古代文献时,就需要首先扫清文字障碍,减少语言隔阂。
二、“训诂”这两个字连用,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唐代的训诂学家孔颖达在《诗经。周南。关雎》的疏中对“训”和“诂”分别作了解释。他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三、《毛诗诂训传》,是毛亨为《诗经》所作的传注,简称《毛传》。“传”是一种发明经典大义的体例。“春秋三传”有左丘明的《左传》、公羊高的《公羊传》、谷梁赤的《谷梁传》。毛亨注释《诗经》虽有叙事,但却以解释语言为主,所以叫《毛诗诂训传》。
四、孔颖达的意思是说,诂和训,是解释语言的两个不同的法则:
(一)“诂”是解释“异言”的。所谓“异言”,就是同一事物因时代不同或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因时而产生的异言,也就是古语。因地而产生的异言,也就是方言。对因时而异的古语,用当时的今语去解释; 对因地而异的方言,用当时的标准语(雅言)去解释,这就是“诂”。
(二)“训”是道形貌的。所谓“道形貌,就是对文献语言的具体的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
五、近代学者黄侃先生对“诂”、“训”二字的解释,反映了训诂学进一步发展后所具有的新的含义。‘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黄侃先生对‘诂训’的解释,说明他已有了词义的系统的观点。在解释词义的时候,首先要推求它的本义,即可以推溯的最原始或最核心的意义,然后沿着词义发展的线索,找出它不同的引申义。这样才能完成对一个多义词词义系统的解释。比如(诗经。大雅。大明),毛亨不把“京”解释作“京师”,而解释作“大”。他的意思说,“京师”的意思,是从“大”这个本义里引申出来的。
六、训诂学是在发展中经过不同的阶段逐步建立起来的。那时的训诂方式主要是注释书(包括传、注、疏、笺等)。毛亨所作的系统解释《诗经》的《毛诗诂训传》,就是这种训诂最典型的样式。在这种随文释义的训诂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另一种训诂的方式。也就是从注释书中,把被解释的语言单位抽取出来按照一定的原则加以编纂,形成了类似后代字(辞)典的训诂专书。《尔雅》始见于汉武帝时,共有十九篇。
东汉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是一部文献语言学的专著。
《尔雅》曾被称为“训诂学的鼻祖”,其实它不过是汉儒采取传注所作的训诂札记。它将古代注释(以《毛诗诂训传》为主)中曾经有过同样训释的词归纳到一起,再依它们意义的类别加以分编,是一部我国最早的训诂资料集。
《说文》根据“部首”将文字的形体分为五百四十部,用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法则来解释字形,又用以形说义的方法来解释字的本义,用“读若”和形声声旁来说明字音。
七、清代研究训诂的学者有两个派别:一派是以惠栋、江声为代表的“钩沉”之学。这一学派以辩识古训、疏明古义为主,目的是运用语言文字学来阐明古书上没有弄明白的理论问题和具体问题,使学者能进一步理解前代的训诂。另一派是以戴震为代表的“创新”之学。如训诂学家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俞樾等都属于后一派。张揖的《广雅》
八、传统的“小学”(古代专门研究语言文字学的一种学问)分成了三个互相有分工又有联系的门类:文字、音韵、训诂。这三个门类的总合,就是我国粗具规模的传统语言学。所以我们今天谈到“训诂”时,往往有两个不同的涵义:一个是包含在古代注释和训诂专书中的文献语言学的总称。它的研究范围还不甚明确。另一个则是与文字学、音韵学互相并列的以研究语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语言文字学的一个独立的门类。
九、那么,文字,音韵,训诂这三个门类如何分工?
文字学,传统语言学的文字之学,着重在识别汉字的字形,从字形出来辩明音、义,研究汉字形体的发展,从而达到归纳汉字造字法则的目的。
音韵学,传统语言学中的音韵学,着重在研究不同时期汉语语音的体系和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汉语语音的变化。切韵,等韵,古韵之学,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训诂学:语言所含的思想内容是它的核心。传统的训诂学着重研究词语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词的意义系统和词语之间分化派生的关系,词的产生和发展变化。当语法学和修辞学还没有独立出来的时候,这两个门类的内容,也是包含在训诂学中的。如果简要地说,文字的研究偏重于形,音韵的研究偏重于音,而训诂的研究则偏重于义。这三个门类的研究虽有以上的分工和侧重,必须相互联系和贯通。
十、(训诂分析题)《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子宜之。”《毛诗诂训传》说:“宜,肴也。”《郑笺》:“所弋之凫雁,我以为加豆之实,与君子共肴也。”肴是煮熟可吃的肉,引申啖食熟肉也叫肴。《说文,肉部》:肴,啖也。可知《毛传》、《郑笺》训肴,就是训啖。《说文,宀部》“宜”训“所安也”,则是根《诗经,周南,桃夭》中“宜室”“宜家”所作的训诂。可见屋里有饭吃可以有“安”义,屋里有肉吃,也可以有“安”义。这就说明,在作训诂时,研究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是不能脱离字形的分析的。
十一、《诗经,邶风,北门》:“王事敦我”。《毛传》:“敦,厚也。”《郑笺》:“敦犹投 ”。从表面上看,好像《毛传》和〈郑笺〉彼此矛盾,作出了两个不同的训诂。从声音线索来寻求,就可以把两个训释统一起来。〈毛传〉读“敦”为“堆”字。郑玄则读“敦”为“丢”,义为搁置,所以以“投 ”解之,意思是都抛在我身上其实也是堆的意思。所以毛,郑的两种注释并无矛盾,只不过各取不同的方言来训释罢了。
十二、训诂的内容:甲、保存在注释书和训诂专书中的训诂内容。
1、解释词义:战国时的荀况在《正名篇》中“名闻而实喻,名之用也。累而成文,名之丽也。用丽俱得,谓之知名”。荀况所说的“名”,就是今天语言中的词(古代称实词为“名”或“字”。郑玄说:“古曰名,今曰字,其实一也。”)
训诂首先要揭示词的概括意义。这种概括的词义必须是客观的,绝不能主观臆断、凭空推测。在解释词的概括意义时,训诂学家不但注意到词义的客观性,同时还注意到词义的系统性,也就是首先解释词的本义,然后沿着引申线索,说明它的引申义。这是训诂中解释多义词的基本方法。如《诗经,小雅,六月》:“比物四骊,”《毛传》:“物,毛物也。”又《小雅,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具。”词义在其概括性的基础上,还有其灵活性。如,江淹《别赋》:“若乃秋月如,秋露如珠,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中心徘徊。”在这里,作者用明月和白露来说明别离的时间、环境:秋夜月明之夕,人在花间月下告别,在月光照射下,只见微风摇曳着花枝,露水在叶上滚动。作者用“光阴”二字来进一步描绘当时的状况。“光阴”在这个具体的语言环境里是一对反义词:光是亮,阴是暗。“光阴往来”是指月光和露珠交相照映,徘徊往来,乍明乍暗的情境,以衬托出告别时心中的徘徊不舍之情。
十三、分析句读:句读:我国古代文章断句的符号和方法的名称,相当于今天标点符号的作用。如《礼记,学记》篇把分析古书的句读列为教学和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它说“一年视离经辩志。”“离经”就是判断文章的句读:“辩志”就是审明文章的思想内容。
十四、郑玄断句“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暨”形容日光偏射(《说文,旦部》:暨,日颇见也)。“讫”当作迄,迄,直行也。这段话的前三句说的是日光所照的方位:日初升于东海,西照流沙,偏射于朔暨,南暨。然后说,凡日光所临照之处皆行其声教。(唐代陆德明写过一部〈经黄释文〉。)
十五、《基传,哀公十七年》:卫侯贞卜。其繇曰:“如鱼称尾衡流而方羊裔焉大国灭之将亡”隋代刘炫认为卜辞的文句应该押韵,其实贾、刘的断句都是错误的。第一,繇辞是韵文,第二,“裔”和“焉”的词义怎么分析,他们把当成语气助词,因而断句是错误的。清初顾炎武在《左传杜解补正》里强调,应当把“裔焉大国”读为一句。因为“裔”的本义是衣边,后裔的“裔”就是衣边义的引申用法。在声音方面,“裔”“界”“介”是一声之转;在意义方面,衣边。田界,介画也是互相会通的。“裔”字在此处是用作动词的,“裔”就是“介”。“焉”字则和“于”的声义相同,是个介词。“裔焉大国”即“介于大国”。“灭之将亡”是说卫侯将被大国所杀,国家也要灭亡。后来卫果为晋所灭。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也没有正确的理解“取舍”和“类”的含义。
翻译:《史记,伯夷列传》:岩穴之士取舍有时若此,类名湮没而不称,悲夫!译:没有权势的人,他们的行为很多是跟伯夷、颜渊一样高尚的,却大都没有被历史所称道,以致姓名,事迹都湮没无闻,这是多么使人悲痛的事啊!
翻译:《左传,僖公四年》: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第一,从语法结构上看,“不虞”是主要动词,而这个动词的宾语不是“君之涉吾地也”,而是“何故”。第二,从上下文看,这句话不是疑问句,而是质诘句,并且是表达了严厉的责问口气。联系上文“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这段话意思是:楚齐距离极远,就连马牛风逸的小事都连及不上,我君绝对料想不出你们派兵伐楚的缘故。十六:分析句读的注意几点:首先,断句读必须结合上下文。其次,一个句子是语法结构的具体体现,必须用语法规律说明句子的构造。再者,句子还反映了语言的情态和感情色彩,这在分析句读时,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十七:翻译:《邶风,柏舟》: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译:并不是我没有酒去遨游用以忘忧。
十八:翻译:《大雅,常武》:王命卿士,南仲太祖。译:周王在太庙任命南仲为元帅。
十九:阐述语法,两汉时期的训诂学者已把汉语词汇分析为:词,事,名,三类。
二十:翻译:《召南,行露篇》:厌yi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毛传》:“岂不,言有是也。” 译:路上那潮湿的露水使人厌恶,只有那些早夜而行的人,才会满身沾上这种可厌的露水。(用以比喻,“没有失礼就不畏强暴”。
二十一:48,《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曾:即现代汉语的“怎么”。《方言》“訾,何也。”
二十二:用虚词确定句型。《庸风,帝冻》: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毛传》:“乃如是淫奔之人也。”“淫奔”解释“怀昏姻”
二十三、,《郑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楚。《毛传》:“激扬之水可谓不能流漂束楚乎?” 毛亨告诉我们这七个字是一句,而且是反诘句。它用散文来注解,于是就用增加虚词的方法来补足原文所要表达的情状。
二十四、说明虚词在句子里使用的位置。“其”字在《诗经》里就有在句首,在句中,在句尾三种不同用法。如
1、《卫风,伯兮》:“其雨!其雨!杲杲出日”。这两句诗是从农民期待降雨的心情来比喻盼望丈夫回来的殷切思念。意思是说:下雨吧!下雨吧!可是云彩里又钻出明亮耀眼的太阳。这是语气助词用在句首的例子。
2、《庸风,帝冻》“朝剂于西,崇朝其雨。”意思说:“一清早西边升起了虹,今天整个早晨都要下雨吧!”这是用在句中的例子。
3、《小
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意思是说:“夜里什么时候啦?是中夜。”这是用在句末的例子。
二十五、为了帮助读者正确地理解词不达意义和句意,训诂书有时是必须分析句子的语言结构的。
二十六、《诗经,小蚊》: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毛传》“争为近言”是语序的解释。
《左传,昭公十九年》:私族于谋而立长亲。杜预注:于私族之谋,宜立亲之长者。这也是解释语序的。
二十七、《左传,哀公十三年》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杜预注:言灵王怒吴子而执其弟,犹人忿于室家而作色于市人。这是用解释语序的,是用常见的语法结构形式来说明特殊的语序的。杜预的意思是说,“室于怒,市于色”按一般的语序应为“怒于室,色于市”(在家生了气,到街上去发作)。
二十八、56页,简答:语序的作用?第一种,是借助语序表示客观事物在主观感触上的先后。如《孟子,尽心》篇“若崩厥角稽首”,一般的语序是“厥角稽首若崩。”这里的“若崩”放在句首,是重点强调声音,也就是先“缘耳而知声”,次“缘目以知形”。第二种,为了重点突出,紧接上文,而颠倒语序。如《左传,公元年》:“为吴太伯,不亦可乎!犹有令名,与其及也。”杜注:言虽去犹有令名,胜于留而及祸。接正常的语序应是“与其及也,犹有令名”。这里因为劝说申生应该权衡利害,远离晋国,所以在提出“为吴太伯”之后,就紧接着强调这样做“犹有令名”,而把“与其及也”这种不利的做法放到期其次的地位。第三种,为了协调声律而改变语序。如《诗经,小雅,节南山》:弗问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无小人殆。这里本应该说:“无殆小人”。因为“殆”与“已”“子”“仕”谐韵,所以变换了语序。二
十九、清代训诂学者往往是在分析语言结构的基础上去订正前人的错误注解。
三
十、翻译:《小雅,棠棣》:原隰裒矣,兄弟求矣。《毛传》:求矣,言求兄弟也。译:原、隰虽然是人们聚集的场所,但人们所求的是兄弟。翻译:61页,《小雅,吉日》漆沮之从,天子之所。译:从漆沮那里驱赶禽兽,把禽兽赶到天子的猎场去。
三
十一、说明修辞手段:如《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毛传》:言不欢哗也。这里运用了烘托的修辞手段。
三
十二、66页翻译: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内之。翻译:“周内”就是织文绣花的意思。这就是说,“吏治者”在上奏狱辞时,还怕上面批不准,就像冶金那样对狱辞加以千锤百炼,又像织绸那样细针密线地加以弥缝。
三
十三、71页,阐述表达方法:比如《诗经,庸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毛传》:“天谓你也。”孔颖达《毛诗正义》申述毛义说:“先母后天,取其韵句”。又如《礼记,祭统》:“天子亲耕于南郊以共齐盛,夫人蚕于北郊以共冕服。”郑玄注:“纯服亦冕服也,互言之尔。纯以见缯色,冕以著祭服。”据郑说,“冕服”即“纯服”,皆谓祭祀的礼服。凡祭服之制,一方面必须是黑色,一方面必须戴冕,此“互文备义”之例。又《礼记,文王世子》:“诸父守贵宫,贵室;诸子诸孙守下宫、下室。”又曰:“诸父诸兄守贵室,子弟守下室,而让道备矣。”郑玄注:“贵者守贵,*.上言父子孙,此言兄弟,互相备也”。
三
十四、清代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黄侃先生《古书文句异例》古今词言表达情状差异很大,分述于下:第一,古代叙事的文章,大体分为“记言”,“叙事”两类。
1、记一人之语中加“曰”字。如《左传,哀公十三年》;
2、记二人之语省“曰”字。如《礼记,檀公》;
3、记言中有叙事。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第二,古人引书或记言,往往有引文不全和录语未竟的情况。如《周易,同人》。第三,又有“省略之例。”第四,与省略相对立的是复用和连类并称。
三
十五、78页名词解释:断章取义:此言赋诗不泥其本义,而借古人的话说自己的意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81页,连类并称:指两个字或词的义类相因而牵连之,但所指只取其中一词之义。
83页,反义词对举,则是连用词义对立、矛盾的两个词,但只强调矛盾的一个方面。
三
十六、串讲大意,汉代注释家解释古书体例,往往在解释词义之外,再串讲文章大意,他们把这种解说方法叫“章句”。流传到现在的以“章句”为名的注释书,有后汉赵岐的《孟子章句》和王逸的《楚辞章句》
三
十七、86页,《周南,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传》:“窈窕,幽闲也。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关睢之德,是幽闲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毛亨的解释是:如果有这样德美兼备的女子,应当成为君子的嘉偶;应当用琴瑟之音以谐好;应当有钟鼓之音以相乐。
三
十八、93,分配析篇章结构,《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史记,孔子世家》说过:“定公五年……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三
十九、97省略.乙保存在文献正文中的训诂内容。存在于周秦古籍正文中的诠释文字,实际就是训诂方法的开端。它的体例,约有两种类型:其一,是以训诂的形式出现的正文。这是很明显的训诂方法。其二,是以正文形式出现的训诂。
四
十、训诂的方法:
1、以形说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辩识声读的专书,名词:“以形说义”,是指通过字形的分析,来了解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即体现在造字意图中的基本词义。
第一笔意与笔势的问题。“劂意”即字形中反映出的词义,也就是笔意。“笔势”只有较早的文字,才有笔意和笔意相对,是发展的结果,文字符号化了,字形与字义的联系逐步隔断了于是变成了笔势。四
十一、122页,《说文,十二卷下,民部》这说明,在运用以形说义的原则时,必须以笔意为据。如硬拿笔势说义,则会穿凿附会,走向廖误。第二,异形和数义的问题。这些不同的形体也能统一在同一本义或相互有关联的意义上。《说文解字》中往往是将不同形体的重文统一起来的。
2、因声求义。晚近章炳麟、黄侃两先生在总结前人文献语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把训诂学进一步提高到“语言学”的理论上来。128页,简答,如何利用声音来求义呢?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解决同音替代问题,排除通假造成的形、义分离现象,求得本字,以便更好地运用以形说义的原则;第二,是解决方言词的问题,求得方言词声音变化的轨迹;第三,是推求语源,解释某些词诠释命名的由来。
128页,名词:通假,就是在用字时不写本字而取另一个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
130页,识别古书中的通假现象,以声音为线索,区别本字和借字,是非常必要的。如《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句话“野马”,晋人司马彪注:野马,天地间气。《楚辞》里的“愈氛雾其如磨”,磨:尘埃; 马:磨;
131页,《战国策,齐策》: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所谓“美女充下陈”就是在阶下充满
了载歌载舞的美女的意思;陈的本字是墀。
四
十二、134页,第三,推求语源的问题。前人早有“声训”之说。所谓“声训”,就是从声 音线索推求语源的方法。
翻译:《召南,行露》:何以速我狱。《毛传》:“狱,确也”。翻译:“为什么跟我打官 司(招我于狱)”。
138页,章先生的《文始》:是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来阐述语源、疏明语言发展变化的专著。
140页,汉代末年刘熙写的《释名》,大量运用“声训”。他一方面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 解释词义的来源,探索词的命名的意义,另一方面广泛地综合了各地的方音,分辩它的发音部位 和方法,来探索词义的特点。__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是清代训训诂学杰出之作。《说文,草部》:若,择菜也。
四
十三、146页,1、古代文献语言与后代书面语言,既有差异亦可互相沟通。《说文》未收
录。如《说文,阜部》:“堤,唐也。”其实“堤”与“唐”的义界不同,“堤”指拦水的建筑
物,“唐”指蓄水的洼下之空唐。如《大戴礼记》:“鱼跃拂池。”拂池就是擦到水塘的边涯。
2、古代文献语言也有保留在现代汉语口语中的,把二者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更是疏通训诂的必要
方法。如《说文,酉部》:“滥,泛齐,行酒也。” ‘行酒’者,是普普通通的酒,并非嘉 酿。
150页,考察古代社会,第一,与词义发展有直接联系的是社会生活。比如,“玉”这个词,本来是一种又光泽又洁白的石头名称。“玉”字的词义便从“美好的石头”发展为一切最美好的
品物标志,引申成为“标准美”的意思了。
152页,如“洒”,“洗”这两个字。从音读和词义上来看,“洒”就是今天所谓用水洗除泥 垢的“洗”。如:“涤,洒也”:“沫,洒面也”; “浴,洒身也”; “澡,洒手
也”; “洗,洒足也”。颜师古《汉书注》“洒音信”,可见“洒”与“讯”也是同音同义 字。
四
十四、154页,洗手是除垢的动作,打扫房间也是除垢的动作。《管子,弟子职》里
“洒”,“ ”,“讯”都可以训泼水。今天“洒”只读Sa,是泼水,“讯”变为定期涨
水,而“洗”则为用水涤垢了。
155页,鸟的“振讯”是用以去其尘垢,就像人弹冠去其尘埃,抖搂衣被去其灰土。因此,振 讯也是除垢的动作。
156页,社会生产也直接影响词义的发展。如《说文,衣部》:襄,《汉令》解衣耕谓之
襄。:“解衣耕‘是一种种植农作物的方法。在天气干旱时,把又干又硬的土皮扒开,然后用表层下湿润的土播种撒籽,再用表层的土覆盖上去,以待其发芽成长:古代管这种播种方法叫”襄“,其作用是保持墒情。
162页,与社会生产直接有关系的,是古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如《诗经,豳风,七月》这首诗里,有两种计算年月的方法:一种是用“日”来表示月份的方法,一种是用“月”直接来标志的方法。
四
十五、171页,训诂的运用。一,运用于古代文献的注释工作。如《论语,阳货》: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这句话是说孔丘不愿结交阳货,又怕失礼,所以当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见他。这里的“时”如何讲?有人主张“时”是“伺”的假借,意即“窥测”。这个说法比较牵强。一则,“时”与“伺”古代同韵而异纽,“伺”又是很晚出的字形,古代“伺”只作“司”,商鞅变法有“收司连坐”之语,“收司”即“纠伺”,可证“伺”古作“司”,如以“时”假借为“司”,就更不妥了。二则,意思上也有勉强之处。举例:首先,推求古音的正确读法。根据章炳麟先生《二十三部音准》和黄侃先生的《古本音》,“时”的古音读dai,与“待”同音。二字均从“寺”得声,声符相同。其次,文献中其他例证,证实先秦确有“待”假借为“时”的习惯用法。
1、《尔雅,释宫》:“室中谓之时,堂上谓之步,门外谓之趋”。这是讲人在宫中的动作。“时”即是“待”,今写作“呆”,即“停留不动”。
2、《庄子,逍遥游》:“犹时女也”。司马彪注:“时女犹处女”。即“待于室中之女”。“处”、“待”都是呆着,可证“时”即“待”。
3、《尔雅,释宫》:“鸡栖于弋为,凿垣而栖为埘。”则“埘”亦“时”的后出字,“埘”即鸡居处待止之所,可证“时”,“待”二字之关系。再次,“待”有“等待”之义。如《左传,襄公三十年》,《谷梁传》,《公羊传》也记载这件事,《左传》“待姆”的“待”和“女待人”的“待”,均义为“等候”,《左传,文公十五年》:“立于朝以待命”这个“待”也当“等候”讲。“时其亡”的“时”的“等候”义,就是假借这个“待”而产生的。四
十六、184页,通过训诂了解和研究古代社会及其科学文化。所以甲骨文“女”字象两臂背缚跪倒这形。由此可见,妇女在这种家庭中,是与奴隶或牲畜同等看待的。《说文,人部》:“,慎也”。“ ”与“服”乃一语之变。《礼记,曲礼》:“纳女子于诸侯曰 酒浆,于大夫曰 洒埽。”
四十七,190页,运用于工具书的编纂。我国最早的字典是许慎的《说文解字》。它首创了用偏旁部首来统帅文字形体的编排方法。汉代人释词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三种:第一,互训。互训是用同义词相互解释的一种释词方法。如《尔雅,释诂》“疑,戾也”。这是根据《诗经,小雅,雨无正》“靡所止戾”和《大雅,桑柔》“靡所止疑”这两句诗而得出的。如《计经,小雅,皇皇者华》里的几句话中的“咨诹”,“咨谋”,“咨度”,“咨询”都当“访问”讲,所以这里都是同义词复用。这种互训,只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它们有相对的同义,并不等于它们在一切环境中绝对同义。__ 194页,第二,推原。训诂解释词义的另一种方法,是根据词的声音线索,探索词义的由来。这种方法叫推原。
195页,第三,义界。用一句或几句话来阐明词义的界限,对词所表示的概念的内涵作出阐述或定义,这种方法叫义界。义界与互训的比较:互训只能对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相对同义的词进行比较,并不能说明词的概括意义。用义界的方法来训释词义,对帮助人们了解词的概括含义,是更为行之有效的。如《说文解字,旦部》:暨,日颇见也。这就是用义界的方法来训释“暨”。“颇”是偏斜的意思。又如《说文解字,车部》对“辍”的解释:“辍,车小缺复合者”。“辍”的本义不是停 止,而是行车中途发生障碍,修理修理还可以继续前进和意思。如《说文解字,部》对“达”字的解释:“达,行不相遇也。”凡是中途遇到任何事物都会有被阻止的可能。走一条路而没有相遇的事物,自然是通达的了。
197页,《说文,见部》‘不毛之地’解释“不长庄稼的荒芜之地”,并不是连草也不长。
四十八,198页,运用于指导阅读和语文教学。《曹刿论战》“败绩”纯指车不能行。如《礼
记,檀弓上》:“败绩”就是车不能循迹而行,故辙乱而颠覆的意思。名词解释:
1、句读:26页 我国古代文章断句的符号和方法的名称,相当于今天标点符号的作用。
2、断章取义:78页,此赋诗不泥其本义,而借古人的话说自己的意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3、连类并称:81,指两个字或词的义类相因而牵连之,但所指只取其中一词之义。
4、反义词对举:83,则是连用词义对立,矛盾的两个词,但只强调矛盾的一个方面。
5、章句:84,汉代注释家解释古书体例,往往在解释词义之外,再串计文章大意,这种解说方法叫章句。(流传到现在的以“章句”为名的注释书,有后汉赵岐的《孟子章句》和王逸的《楚辞章句》。
6、以形说义:119,是指通过字形的分析,来了解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即体现在造字意图中的基本词义。翻译:
1、《史记,伯夷列传》:岩穴之士取舍有时若此,类名湮没而不称,悲夫!
6.公务员制度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篇六
科目:公务员制度
1.1.简述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的意义。1.2.简述英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关系。1.3.改革开放后我国为何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 1.4.我国公务员制度指导思想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1.5.为什么说我国在推行公务员制度时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 1.6.为什么说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与原干部人事制度优良传统是一致的?
1.7.简述我国公务员的分类管理体制。1.8.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的内容有哪几个方面?
2.1.简述我国《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的意义。
2.2.简述规定公务员义务的原则。2.3.我国《公务员法》中规定了公务员哪些义务,应该如何表述?
2.4.简述《公务员法》中规定的依法履职义务的具体要求。
2.5.简述《公务员法》中规定的服从命令义务的含义。
2.6.简述规定公务员权利的原则。2.7.简述《公务员法》中规定的身份保障权的意义。
2.8.公务员权利有哪些法律保障? 3.1.简述我国公务员职务级别设置的目的。3.2.国外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制度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3.3.我国公务员可以划分为哪几个职位类别? 3.4.简述我国机关设置公务员职位依据的四个要素。
3.5.简述我国公务员的职务类型。3.6.我国公务员法新规定的公务员级别制有哪些优点?
3.7.简述我国公务员级别的确定原则。
3.8.简述我国职位分类制度的特点。
4.2.简述我国公务员录用的意义。4.3.简述非公开竞争考试的使用范围。4.4.我国公务员录用的原则分别有哪些内涵? 4.5.我国对于新录用公务员的试用期有哪些具体要求?
5.1.如何理解公务员考核的含义? 5.2.公务员考核与录用考察、晋升考察的区别是什么?
5.3.简述公务员考核的意义。5.4.简述公务员考核的内容。5.5.简述公务员考核的方法。
5.6.简述2007年1月《公务员考核规定》中对公务员考核的具体规定。6.1.简述公务员职务升降与任免的含义。6.2.简述公务员职务任免与升降的意义。
6.3.简述实行职位聘任的作用。6.4.简述国家公务员职务晋升的主要程序。
6.5.简述降职与行政处分的区别。7.1.简述公务员奖励的条件。7.2.简述公务员奖励的程序。7.3.简述公务员惩戒的种类。7.4.简述公务员惩戒的程序。7.5.简述惩戒的解除。8.1.简述公务员培训的含义及其自身的特点。
8.2.简述公务员培训的意义。8.3.简述公务员培训的基本原则。8.4.简述公务员培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
8.5.简述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的管理。8.6.简述培训需求分析的定义及基本要素。
8.7.简述公务员培训评估的环节。9.1.简述公务员交流有何意义。9.2.简述公务员回避的意义。
9.3.简述我国公务员交流制度的原则。
9.4.简述公务员交流的范围。
9.5.简述公务员调任应符合的条件。9.6.简述公务员回避应遵循的原则。9.7.简述公务员回避的提起与决定。10.1.简述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制度的意义。个阶段。
10.3.简述制定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基本原则。
10.4.简述公务员工资的构成。10.5.简述公务员福利的作用。10.6.简述公务员福利的项目。10.7.简述公务员保险的作用。11.1.简述建立公务员退休制度的意义。
11.2.简述辞去公职的待遇有哪些。11.3.简述辞去公职与免职的区别。11.4.简述引咎辞职的程序。11.5.简述公务员辞退的条件。11.6.简述提前退休的条件。
11.7.简述公务员退休享受的其他待遇。
12.1.简述公务员申诉和一般申诉的主要区别。
12.2.简述公务员控告和公务员申诉的主要区别。
12.3.简述中国公务员申诉受理机关包括那些。
12.4.简述针对特别申诉程序的案件审理结果。
12.5.简述控告的处理程序。12.6.简述人事争议仲裁原则。
简答题答案
1.1.简述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的意义。答:(1)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供组织保证。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有利于调整我国的干部结构,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强化国家机关指挥系统,提高工作效率,以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从而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供组织保证。一(2)为国家机关的廉政建设提供有效保障。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可以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加强制度建设,而这正是廉政建设的核心。(3)对国家机关的民主化、科学化与法制化建设起促进作用。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充分显示出了民主化的优越性,科学化管理的合理性以及法制化的正确性。从而体现了公务员制度的本质特征,促进这“三
化”的进一步完善发展。
1.1.我国公务员制度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进程,请按时间顺序分阶段论述。1.2.将我国借鉴西方诸国公务员的五种管理制度与我国原干部人事制度对比,说明其科学性。2.1.结合具体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对比公务员权利和义务的结构要素有哪些异同。2.2.论述公务员获得报酬权的相关内容。
3.1.结合我国公务员分类制度的现状,对比职位分类制和品位分类制。3.2.试述我国公务员级别和职务是如何对应的? 4.1.论述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德才兼备”的标准是不是过时了? 4.2.论述我国公务员考试的程序。5.1.论述2006年颁布的《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对考核范围所作的补充规定。
5.2.论述公务员考核的标准。5.3.论述考核的程序。6.1.论述公务员任职中委任制的相关内容。6.2.论述公务员降职的条件、方式和程序。
7.1.论述公务员奖励的权限与撤销。7.2.论述公务员惩戒的条件与种类。8.1.论述公务员培训的种类、对象、目的内容及结果的使用。9.1.试述国家公务员三种法定交流形式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9.2.论述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10.1.论述我国公务员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10.2.论述我国公务员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11.1.论述辞去领导职务的类型。11.2.论述公务员退休的待遇。12.1.论述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的含义及建立申诉控告制度的意义?
论述题答案1.1.我国公务员制度产生与发展经历
了怎样的历史进程,请按时间顺序
分阶段论述。答:(1)准备阶段(1984—1986)主要是调查研究和起草条例。1984年中央组织部和劳动人事部根据中央指示,组织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与一部分专家及实际工作者,开始起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1986年下半年,干部人事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始进入综合研究、总体规划阶段。《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修订完毕。(2)决策阶段(1987—1988)主要是党和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决定推行公务员制度。1987年,公务员制度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党的十二届七中全会上讨论通过。党的十三大则正式宣布,我国将建立和推行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随后,在1988年召开的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决定组建国家人事部。(3)试点阶段(1989—1993.9)主要是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组织六部、两市作为推行公务员制度的试点,并且根据试点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进一步修订该条例。1989年开始,首先在国务院的六个部门,即审计署、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税务局、国家环保局、国家建材局进行公务员制度的试点。1990年后,哈尔滨市和深圳市相继进行了地方政府推行公务员制度的试点工作。到1993年上半年,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都程度不同地开展了公务员制度的试点工作。《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经过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通过,决定于1993年8月19日公布,并于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4)推行与发展阶段(1993.10—2005.12)《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自发布至2005年12月,主要完成了原国家行政机关干部向公务员的过渡、身份的转变,制定并实施公务员法和各项细则、转变政府职能和精简行政机构与人员的几项重要工作。首先,推行以来从国务院到各区县、乡镇与街道,按国家计划,完成了各级政府干部向公务员的过渡。其次,国家人事部陆续制定并出台了多项公务员管理的规章及配套细则,这为完善我国公务员的法规奠定了基
础。最后,通过一系列的具体试行、修改及改革等,大幅精简了行政机构和人员。(5)依法管理阶段(2006.1.1一现在)我国《公务员法》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自此,公务员管理步入了依法管理阶段。人事部强调从2006年始,全国要全面实施《公务员法》,并用3~5年时间,修订与完善公务员的各项管理细则,逐步健全我国公务员法的法规体系。2007年1月,中组部、人事部印发了《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这是加强公务员管理机制建设的重要举措。
《公务员制度》是在200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的基础上编撰的。书中概括分析了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论述了我国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职位分类,对我国公务员从进口管理、使用管理到出口管理等多项制度一一论列,并穿插了一些国外公务员制度的相关情况,帮助读者进行对比理解。
一、新旧教材对比。[2007版]教材与[1999版]教材相比,新增内容涉及的基本是《公务员法》中的新规定,具有重要价值。因此,不但要掌握基础理论,还应该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深入领会和应用。
1.新增的内容:第二章“公务员义务与权利”;第五章第二节“公务员考核原则”中的三个公务员考核的原则、“公务员考核内容”中的“廉”以及第三节“公务员考核范围”中最后两个补充规定;第六章第二节“公务员的任职原则”中的任职原则以及第五节“公务员降职的原则”中的降职原则、“公务员降职方式”中的降职方式;第七章第一节“公务员奖励、惩戒的含义”中的公务员奖励的特征以及纪律与义务的关系,第二节“公务员奖励的内容”中的奖励的撤销,第三节“公务员惩戒的内容”中的惩戒的法律后果;第八章第一节“公务员培训的含义与意义”中的公务员培训自身的特点,第四节“公务员培训的程序和
方法”中的公务员培训的需求分析、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五种。
规划与设计、技术方法以及培训评估。第九章第二节“公务员交流的内容”中的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及第三节“公务员回避的内容”中的公务员回避的提起与决定;第十章第二节“公务员工资的内容”、第三节“公务员福利的内容”、第四节“公务员保险的内容”中的工资、福利和保险制度的项目;第十二章第五节“人事争议仲裁制度”。2.调整的内容:新教材中的第一章将旧教材“国家公务员制度导引”调整为“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将旧教材第二章“职位分类制度”的内容调整到第三章“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将旧教材第三章“录用制度”调整到第四章“公务员录用”;将旧教材第四章“考核制度”调整到第五章“公务员考核”;将旧教材的第五章“奖励制度”和第六章“纪律与行政处分制度”合并为新教材第七章“公务员奖励与惩戒”;将旧教材第七章“职务升降制度”和第八章“职务任免制度”合并为新教材第六章“公务员职务任免与升降”;新教材删除了旧教材的第十四章“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务员队伍”。
二、各章重要性。[2007版]教材的重点章节有: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八章、’第十章;次重点章节是:第六章、第九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一般章节是:第一章、第二章、第七章。
三、关于命题考试的要求。1.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20%、领会占35%、简单应用占20%、综合应用占25%。2.试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试题的难易程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卷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必须注意,试卷的难易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切勿混淆。3.本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四、学习方法。首先,要理清本书的脉络结构,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框架。其次,对于每一章内容的学习,先结合“知识网络图”对教材内容形成一个整体认识。再结合“考点透视”和“本章考核点分析”,从基本的概念着手,针对相关知识点熟悉、理解教材内容。然后对照典型例题(多数都是历年考过的真题),了解考核的方式和重点。每学习完一章,应结合同步训练中的题目进行自我测验,及时查缺补漏。一旦发现自己有哪个知识点没有熟练掌握,就要找出教材加以对比,进行知识点的强化记忆和理解。同时,还要仔细分析自己出错的主要原因,避免考试时出现同样的错误。最后,在学习完全部章节的基础上,再次梳理全书的脉络和结构,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巩固。
五、考试注意事项。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应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应试技巧和方法。具体来说: 1.单项选择题。要选“准”,对于记忆得不扎实的知识点可以用排除法。
2.多项选择题。要选“全”,不要漏掉正确选项。
3.简答题。只要求写出要点,不必详细展开。4.论述题。论点要全面,论述要透彻,注意答案要覆盖考查的核心知识点。
5.案例分析题。首先要读懂案例,然后理论联系实际,展开分析(与论述题类似,答案注意覆盖核心概念)。其中,3、4、5属于主观题部分,虽然要求尽量按照书中的原文作答,但是在理解基本知识点上做合理的语句变化也是允许的,所以在对于核心概念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总的来说,要仔细阅读题目,看清题目要求进行作答。预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人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第三条公务员的义务、权利和管理,适用本法。法律对公务员中的领导成员的产生、任免、监督以及法官、检察官等的义务、权利和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1章公务员制度的产生
一、公务员与公务员制度的概念[易考单选题或多项选择题]
1.公务员的含义和公务员制度的含义。公务员的含义指的是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的工作人员。公务员制度即指国家对公务员的各项管理规定的总称,包括通过制定法律规范,对公务员的“进口”管理、使用管理与“出口”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
2.我国公务员的范围,我国“参照管理”的机关。按照公务员的三个条件(即含义中的三个条件),以及七类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划定挑选出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这七类机关是:政府机关、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注意是“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而人民团体,如工会机关、共青团机关、妇联机关等则是参照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的机关。
二、英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易考简答题]资本主义国家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推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教材中以英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作为引例,详细阐述了其产生的过程,并重点介绍了公务员制度伴随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原因。对于本部分内容应注意领
会英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公务员制度的关系,并对英国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有所了解。
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易考简答题] 1.我国原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我国原有的干部人事制度弊端主要表现在:干部范围过宽,缺乏科学分类;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管理方式单一,放事业的发展和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展,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是公务员制度的灵魂。这是对上一个知识的细节考察,与另外两个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相比,“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是核心的、2.对比我国借鉴西方诸国公务员的五种管理制度与我国原干部人事制度,并能够说明其科学性。可参照下表对比二者的主要区别:(1)我国原干部人事制度的内容:①统一的管理模式、干部的范围过宽②长期存在“铁饭碗”、缺乏竞争机制③缺乏严格的淘汰与退休机制④制度不健全,公务人员中出现消极、腐败阻碍人才发展;管理制度不健全,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程度不高等。考试大纲中要求识记原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所以应该重点记忆这部分内容。2.我国公务员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我国公务员制度是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体制自我发展与完善的产物。即“市场经济需要职业化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我国原有的干部人事制度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这两点要求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3.我国公务员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从1984年至今,共经历了五个阶段:准备阶段(1984—1986),决策阶段(1987—1988),试点阶段(1989~1993.9),推行与发展阶段(1993.10—2005.12),依法管理阶段(2006.1一现在)。此处容易以论述题的形式出现,例如“分析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如何产生的”,所以要求对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历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四、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易考多项选择题或简答题] 1.指导思想包括的内容。指导思想包括坚持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与发展我国干部人事管理的优良传统并且吸取其中成功经验,学习与借鉴国外人事管理的有益经验和科学做法。这部分在考纲中要求识记,所以不但要记忆要点,还要注意对每个知识点的扩充,本题有可能以简答的形式出现。2.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的重要性。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是公务员法的总则、权利与义务及各个环节的总体指导思想。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的目的就是达到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巩固和长治久安,有利于改革开
具有指导性。
五、我国公务员制度对原干部人事制度的继承[易考多项选择题或简答题I
1。我国原干部人事制度的优良传统。这也是指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而言的,主要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中国特色的分类制度。注意本知识点可以变换说法在多项选择题或者简答题中出现,同时要注意,这是大纲要求的识记知识点,应该加以牢记。2.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与原干部人事制度优良传统的一致性。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不是完全照搬西方的资产阶级公务员制度,而是由原干部人事制度逐渐发展而来的,所以原制度的优良传统定会在发展后的公务员制度中有所体现。具体地说主要在以下五条原则中体现了这种一致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中国特色的分类制度。
六、我国公务员制度对原干部人事制度的发展[易考多项选择题或简答题] 1.我国公务员制度对资本主义诸国公务员制度借鉴的管理原则。我国借鉴并创新了资本主义国家公务员制度中的科学成分和有益做法,即实行分类管理制度,实行激励竞争机制,实行新陈代谢机制,实行勤政廉政保障机制,实行法制化机制。这五点原则也成为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的重要内容。这是本章要求识记的重点知识点,与“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继承”相类似,此处也可变换说法考核考生的辨别能力,所以要有理解的记忆。现象⑤存在“人治”弊端、缺乏配套规范体系法制化机制(2)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的重要内容①分类管理制度②激励竞争机制③新陈代谢机制④勤政廉政保障机制本知识点属于综合考察,要注意对各个知识点的整合和灵活运用,并且强化“对比记忆”的思维模式。这样的对比在本教材中经常出现,考生应在意识中形成这种以表格的形式记忆概念。
1.1.在我国下列属于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机关是(CDE)A.民主团体B.统战部C.共青团机关D.妇联E.工会机关
1.2.下列各项属于国家公务员的是(AB)A.各级政府组成人员B.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的党、团、妇联等组织的工作人员C.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的工勤人员D.各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E.各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 1.3.我国推行的公务员制度对国家机关的“三化”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三化”是指(BCE)A.高效化B.科学化C.法制化D.廉政化.E.民主化
1.1.根据我国公务员法的规定,下列人员中属于公务员的人员是(B)A.大学校长B.法院院长C.国有企业厂长D.医院院长 1.2.下列组织中属于参照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但其工作人员的称谓不叫公务员的是(C)A.地方政协B.检察院C.共青团机关D.省公安厅 1.3.对资本主义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产
生起到根本推动作用的因素是(B)A.国家领导人的权威B.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C.资产阶级执政党的要求D.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性 1.4.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产生于(D)A.法国B.美国C.德国D.英国
2.1.李某是一个县级市公安局的刑事侦查大队队长,他的顶头上司是主管刑侦的副局长周某,人称“周局”。李队长行事果断、办案能力强,破过不少省、市级的大案,是全局公认的下任副局长候选人。但是因为李队长恃才傲物,经常不把局里的领导放在眼里,与领导周局的关系愈加紧张,二人甚至因为对案件的意见分歧发生过言语冲突。去年年底,局里空缺的副局长职位根据竞争上岗原则开始选拔,李队也报了名,但是在准备期间,却被周局派去别省追踪大案,并口头命令他尽快办完案后回局继续竞岗。李队觉得这是口头的命令,肯定是周局在趁机报复,遂心有不服,于是不听从周局的安排留在局里。但他也因为这一不服从上级命令的行为,被取消了竞争副局长的资格,李队觉得自己受了不公平的待遇。试运用我国《公务员法》中对“服从命令”这一义务的规定,分析这一案例中周局的做法是否合适,李队是否真的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2.1.答:根据“服从命令”义务的规定,周局的做法符合“权限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这三条个别命令的合法性要求,虽然以口头形式发布的,但是完全具有合法的效果。但是,周局的做法是否合适应该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加以判断。如果案件的性质和全局的形势决定了应该李队亲自查案,并且在不延误竞争上岗的前提下,周局的行为就是合适的。如果相反,则有可能是不合适的,因为他的做法在实质上影响了竞争上岗的程序进行。李队因为不服从命令而被取消资格不是不公平的,因为他拒绝了直接上
级的口头形式决定,违反了“服从命令”的义务要求。
模拟试卷(二)
模拟试卷(三)
第一章公务员制度的产生 第二章公务员义务与权利 第三章公务员职务与级别 第四章公务员录用 第五章公务员考核
第六章公务员职务任免与升降 第七章公务员奖励与惩戒 第八章公务员培训
第九章公务员交流与回避
7.自考须知 篇七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 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
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 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 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济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多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多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 《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 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多选)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 《哲学的贫困》 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车的 《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多选)列宁的(论欧洲联帮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单选)马克思主义在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多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单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简答)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单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单选)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单选)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单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单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简答)与时俱进的含义及意义?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
(1)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保生机的源泉。
(3)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多选)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单选)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它贯穿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之中,决定和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和实现程度。
(单选)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单选)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单选)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简答)为什么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首先,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其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再次,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第三节 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单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简答)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多选)(单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取向,以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为价值评价标准。
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单选)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单选)我国今天所面临的最大的社会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多选)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单选)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单选)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多选)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是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单选)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单选)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单选)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单选)笛卡尔是二元论的著名代表。他认为,物质实体是有广延性的、被动的、不能思想的。心灵是没有广延性的、能动的、能思想的。物质和心灵是各自独立的。
(单选)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同之处在于二者分别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单选)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我国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多选)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单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多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中国的“元气说”
(单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当时在自然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子论为依据,把原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
(多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四个明显的局限性:一是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原理解释一切现象,甚至把人和动物都看成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器,因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二是形而上学性,它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的、在本质上是不发展变化的,三是直观性,它对待世界、认识都缺乏实践的观点;四是不彻底性,它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单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
(多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第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第二,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第三,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多选)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构成了整个世界。
(多选)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首先,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其次,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单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简答)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单选)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单选)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相割裂,前者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相对静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
(单选)(2)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单选)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即不是循环,更不是倒退,也就是具有不可逆性。
(单选)通常说的“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等谚语,都说的是时间的一维性特点。
(多选)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观点:时间和空间是内在统一不可分离的;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
在方式,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世界上既没有脱离时间和空间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
(单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
(单选)
(一)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单选)毛泽东把实践规定为“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多选)实践主体可以划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类主体三种形式。
(多选)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客体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
(多选)实践具有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多选)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二)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第一,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
(多选)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二生化,即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
(单选)第二,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
(单选)第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简答)
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单选)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单选)第一,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单选)第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第三,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单选)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单选)如果只见事物之间的区别不见联系,就会把本来有联系的事物孤立起来,孤立地把世界,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如果只见联系不见区别,就会抹煞事物之间质的界限,把世界看成是不分彼此的混沌状态,这是相对主义的观眯。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单选)联系具有多样性。
(多选)事物联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
(二)世界的运动发展
(单选)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单选)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多选)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第二,新事物优起于旧事物。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
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旧事物。
(简答)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一个限难曲折的过程。这是因为:新事物的成长壮大需要经历一个由弱小到强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曲折发展过程;旧事物在一定时期内不有相当大的力量,总是对新事物加以压制和扼杀;社会历史领域内的新事物,被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理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需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历史过程。但是,不管经历怎样的限难和曲折,新事物必然会战胜并取代旧事物。
(三)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论述)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它们
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第二,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单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单选)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单选)质量互变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单选)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则提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简答)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因为: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第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二、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
(论述)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1)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其基本内容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单选)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这两重关系决定了矛盾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这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矛盾的一方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单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其一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其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年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例如,福与祸、安与危、先进与落后、胜利与失败等等,无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多选)敌对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弱肉强食的生存竞争固然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面,生物体内的同化和异化的区别,社会生活当中人民内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同意见的争论和商讨等等,也都属于矛盾的斗争性的表现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
首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是指它的条件性。
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件性。
其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
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单选)事物发展的动物和源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多选)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2)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用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3)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论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并说明这一原理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