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共10篇)
1.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篇一
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 《分数的大小》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95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会比较分母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在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
3、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较大。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圆形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少儿节目中的绿泡泡吗?(生:喜欢)
今天绿泡泡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在来的路上经过了一个动物王国,看看绿泡泡在动物王国看到了什么?
多媒体演示:鸡和鸟与分蛋糕,鸡分得其中的三分之二,鸟分得其中的三分之一,它们在争论谁吃得多?
师:同学们,绿泡泡在动物王国看到了什么? 生:鸡和鸟在争论谁吃得多。
师:通过同学们课前的预习,你知道鸡和鸟谁吃得多吗? 生:鸡吃得多。师:也就是>,和呢?你们知道谁大谁小吗?(学生说,老师板书)过渡:这两个同学说的对吗?我们一起来验证正下好吗?
(三)探索新知 1.学习例6 师: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动手折一折或画一画你喜欢的图来表示这两组分数,然后观察下和,和谁大谁小吗?(学生操作时,老师巡视指导)
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成果,先展示和,边展示边说过程,引导学生 师:为什么大于呢?
学生1:因为是2个,是1个。
师:你说得很好,还有谁要补充,说得更完整的。学生2:因为是2个,是1个,2个大于1个,所以>。师:你说得真棒,还有谁想说的。(多让几个学生说)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和<这两组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两组分数的分母相同(学生说,师点课件)
师: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同桌议一议。小组代表汇报: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在的分数较大。
师:你们同意他们的结论吗?(同意)看屏幕,我们一起把结论读一遍。
质疑:同学们学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吗?(没有)老师有一个疑问,一定大于吗?我画的图就不是>(出示图)你能帮帮我吗?为什么我比出来的结果跟你们的不一样呢?问题出在哪里?
生:两条线段的长短不一样。
师:你认为在画图比较分数大小时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两条线段的长短一样,也就单位“1”相同。两个图形的大小一样,两条线段或两个图形要对齐,每个图形还要平均分。
验证:刚才两个同学说的对吗?(对了的打钩)
过度: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会比了,下面这道题你们会吗? 2.探究例7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形图在图上表示出和,然后观察下它们谁大谁小(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1)课件出示例7的第一小题:(2)展示学生的成果
(3)课件演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一份? 师:同学们,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分数越多,一份数越小,也就是分子相同,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
过渡:同学们说的很好,那和同学们会比较吗?(4)学习例7的第(2)小题
①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比较和,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到4人小组求助。②学生汇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看看和、和这两组分数,你发现了什么。生:分子相同(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
师: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呢?请到4人小组议一议 ③小组代表汇报: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④学生齐读结论。3.小结,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大小的比较)。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说老师板书)4.指导学生看书,把你认为重要的句子画起来。再认真看看95页下面的“你知道吗”这个知识,了解下分数悠久的历史。
过渡:学到这里,绿泡泡很想考考大家了,现学们愿意接受挑战吗?请看屏幕。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知识的延伸
仔细观察下面几组分数。你有什么发现?
如果分别用分子去乘对方的分母,乘得的积代表分子的这个分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去探究,下节课汇报)。结论是:积大的那个分数较大。
2.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篇二
3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导学案设计课题 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学生的自主探究是获得新知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本节课中,3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探究的核心,为了使学生的探究落到实处,取得应有的成果,教学设计如下: 1.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例如,在猜想、验证环节,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再小组验证,最后交流得出结论,使学生实实在在地经历这一认知过程。2.适时引导,提高探究的效率。
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受到前面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还按照以前的方法去探究,当学生在探究无果,陷入迷茫的时候,适当地加以引导,提醒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为学生的探究指明方向,提高学生探究的热情,获得探究的成就感。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百数表 计算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6分钟)1.用3,4,5这三个数分别组成是2,5的倍数的三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组的。
2.用这几个数能组成3的倍数吗?
1.在练习本上将组成的数写下来,并说一说是怎样组的。2.汇报组成的数及组数的方法。
1.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哪些数是2的倍数? 20 48 29 30 545 485 352 76 361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5分钟)1.引导学生猜想: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组织学生汇报猜想结果。
3.组织学生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4.指导学生观察3的倍数,找出其特征。5.组织学生分小组做实验讨论、研究、汇报。
(1)要求学生用计算器分别算一算15,27,36,54,56,68,84这些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做好记录。
(2)师生共同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6.验证结论。
找几个数验证所得的结论是否正确。
1.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想法。2.汇报猜想结果。
(1)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2)个位上的数是3,6,9。„„
3.小组合作,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
4.小组合作,观察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交流自己的发现。5.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结论。
(1)3的倍数有15,27,36,54,84。(2)明确3的倍数的特征。
6.同桌之间互相说数,判断所说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2.下面哪些数是3的倍数? 5 6 18 25 27 36 41 3.填空。
100以内3的倍数有()。4.在下面的数中圈出3的倍数。28 45 53 87 36 65 17 54 5.用0,3,5,6这四个数中的三个组成三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要求。(数字不重复使用)(1)同时是3和5的倍数:()。(2)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三、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5分钟)1.完成教材36页“练一练”1题,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
2.按要求写数。
(1)是3的倍数的最大两位奇数。
(2)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最大两位奇数。(3)是3的倍数的最大两位偶数。
1.在教材中完成练习,并说出自己的判断方法。
2.自主根据3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写数,然后交流。6.请同学们各自判断父母的电话号码是不是3的倍数。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数。
3.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篇三
《秋游》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的情境,体验“改商”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教学难点
体验“改商”的过程,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
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购买方案。
(老师出示板题)
二、新课学习
(一)建立模型。1.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2)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讨论估计试商。
272÷34= 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
(3)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2.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会发现什么技巧。
(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
3.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4.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小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
5.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主题图。2.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A.三年级学生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
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B.四年级学生坐大客车,需要几辆车? C.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先估计商是多少,然后尝试计算,并讨论商改小的原因。让学生在合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白改商的道理,这一知识点便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进一步由具体情境入手,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知识体验与生活积累,在解决问题中发表各自的见解,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明确商大了,要改小;商小了,要改大。
让学生发现更多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学会主动学习。
三、结论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三年级学生272名,四年级学生184名,五年级学生230名,小客车最多34人,大客车最多46人,三年级学生一共需要8辆小客车,四年级都做大客车。四年级需要几辆车?
五、作业布置
1.完成同步训练。
2.通过本课的学习,用已学到的知识出一个应用题。
六、板书设计
4.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篇四
看一看
(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观察组合图形的活动,辨认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2、在学生搭和摆的过程中,体会到方向、距离和位置的关系。学会根据图像来判断观察的位置。
3、重点难点:
1、2、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也不同,逐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组合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会判断依个图像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结果。
教学准备:课件、各个物体
教学内容:
一、游戏导入
师:今天我们先来玩一个同学们都爱玩的游戏:捉迷藏。请一位同学上台来躲,现在你们看见她了吗?
你知道为什么看不到他了吗?
生:因为他躲在讲台的后面,整个身体被讲台遮住了。
现在请两位同学走到教室中间,让女生躲在男生的后面。你们看一看看到了什么?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汇报自己看到的画面。
游戏小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这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总结。
二、互动新授
课件出示:下面的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看一看。然后再小组内说一说。
谁能说一说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为什么?
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拿出杯子和盒子,让后再小组内互相看一看,你看到的是不是与书上的相同,你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小小说他看不见牙膏盒,你认为她说的对吗?为什么呢?
把刚才的实验再做一遍。站在小小的角度观察一下。再告诉我,结果是什么?
淘气星期天来笑笑家,他通过恍惚看见小小正在看电视,你能从淘气的方向看到他看到的图像吗?是下面的那一幅图呢?(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情境图。)
为什么不能是第1幅图或者第3幅图呢?
师:到底是第2幅图还是第4幅图,同学们现在有的还是拿不准。那么就让我们把这个情景模拟出来。根据实际情景,告诉我到底是哪一幅。
(学生观察,讨论)
现在有结论了吧? 总结:在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从不同的方位观察所得到的图像形状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遇到这种问题是要仔细的观察物体的位置关系来进行判断。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会判断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从不同的位置看到不同的形状。下面,我们来做几道练习巩固和验证一下。
1、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操作,再说一说,最后连一连。谁能把你操作和观察的结果告诉给大家?一起来对照一下。
2、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2题
下面的两幅图分别是机灵狗在哪个位置看到的?先猜想一下,然后再小组内互相合作并观察,最后验证你的猜想。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你能说出理由吗?
3、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3题
淘气看到的是哪一幅图?你们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了在观察两个物体时,要考虑到物体的位置关系和观察的角度不同形成的图像不同。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板书设计:
看一看
5.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篇五
去图书室馆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根据本课时的知识特点,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学会解决相关问题,本课时在教学设计上突出如下特点:
1.情境激趣。
教学中,有效地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创设情境,以描述笑笑从家去图书馆的路线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为下一阶段学习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稍复杂的路线图做好铺垫。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思考、交流的过程中适时点拨,使学生眼、口、脑并用,在积极探究中经历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教材61页情境图)星期日,笑笑从家去图书馆,途中她要经过哪些地方呢?(学生自由作答)2.导入新课。
师:看来笑笑从家去图书馆的路线并不是唯一的,怎样说清楚她要走的路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板书课题:去图书馆)设计意图:课件出示生活化的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笑笑从家去图书馆的路线。
(1)分组讨论:笑笑从家去图书馆可以怎么走?(2)汇报想法。
(她可能先到商场,再到医院,最后到图书馆;她也可能先到游乐场,再到报刊亭,最后到图书馆)(3)引导思考。/ 3 提问:怎样才能清楚地描述出笑笑要走的路线呢?(引导学生说清楚方向、每一段要走的路程及在哪里转弯)2.结合方向和距离描述路线。
(1)提问:笑笑从家去图书馆,知道方向就能准确地描述她要走的路线吗?(2)小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3)汇报。
教师明确:在知道方向后,必须同时知道每一段要走的路程及在哪里转弯,这样才能准确地描述笑笑要走的路线。
(4)先画一画,再说一说笑笑从家到图书馆的路线。①学生尝试画图并描述路线图。②组内交流,相互说一说。③全班汇报。预设:
生1:笑笑先向西走300米到游乐场,然后向北走250米到报刊亭,再向西走900米到图书馆。
生2:也可以先向西走500米到商场,然后向北走250米到医院,再向西走700米到图书馆。
3.描述笑笑从图书馆回家的路线。(1)画一画笑笑从图书馆回家的路线。
①引导学生明确出发点和目的地,确定所走的方向和路程以及途中要经过哪些有明显标志的地方。
②引导学生明确去和回所走的路线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③组织学生画一画,描述笑笑从图书馆回家所走的路线。(2)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观察、发现、思考、交流中学会描述路线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课堂练习,提升反馈
1.完成教材62页练一练1题。(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后集体订正答案)2.完成教材62页练一练2题。
3.完成教材62页练一练3题。(引导学生明确每段代表10米,然后根据方向和距离找 / 3 到书店和健身广场的位置)⊙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描述路线图需要哪些条件? ⊙布置作业
教材62页练一练4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去图书馆
6.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2-33页例4和练一练,第35-36页练习五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认识偶数和奇数;能判断或写出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理由,能说出偶数或奇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提高归纳推理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规律的活动,体验发现规律的喜悦;感受数学充满规律,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为学生每人准备百数表一张。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会数数吗?那么我们从1数到10。很简单是吗?现在老师想加大难度,敢挑战吗?
请听清游戏规则:
数到2的倍数说:“好”,数到5的倍数说“玩”。
准备,开始:
1、好、3、好、玩……
现在数这10个数还觉得简单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会觉得容易多了。
二、新课探究:
请看屏幕
出示百数表:
师:这是一张百数表
出示导学单,请你独立读自学提示。
(1)在5的倍数上画“△”,在2的倍数上画“○”。
(2)画完后,请你仔细观察5的倍数,2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请组长把你们组的发现记录下来。
师:读懂要求的,拿出你手中的百数表,按要求完成。
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开始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时,教师也适当加入。
师:我发现各个组都交流结束了,那么哪个组愿意派代表到展台前来展示一下你们组的发现。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
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展示进行小结:
5的倍数:个位上是5或0(点击课件,特别凸显5的倍数)
2的倍数:2的倍数方法同上。
同时引出:奇数(单数)、偶数(双数)。
教师随机说数,让学生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点击课件出示特别的一列数: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通过以上的观察、交流,我们学会了很多,现在徐老师想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三、知识应用
教师口述要求:
是2的倍数,女生起立。
5的倍数男生起立。
请看屏幕:
一个一个出示数字
12、25、48、60(这个数看学生的反应适时给予评价)72、90、■5(同样这个数也要根据学生的反应,教师适时发出疑问)37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的表现非常的棒!连青蛙也来找我们帮忙了。你愿意吗?
出示课件:青蛙过河
师:快速帮青蛙过河吧!
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不仅聪明还非常热心,顺利帮青蛙过了河。青蛙为了感谢我们。送给同学们一件非常漂亮的礼物,想看看吗?
出示课件:百宝箱
师:百宝箱里究竟臧着什么呢?
想打开吗?但钥匙在哪里呢?出示下一张幻灯片:
哇,还有任务呢?你们会吗?
指生说:打开第一把锁,其余两把锁同上。
师:现在三把锁都被我们打开了,百宝箱里是什么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打开百宝箱,出现:“数学好玩”四个字。
四、课后拓展
师:同学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请你思考”
出示课件:请你思考
1.找2的倍数、5的倍数可以只看一个数的个位就能判断,这是为什么?
2.找4的倍数,还能只看一个数的个位吗?这又是为什么?
明天上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今天的“请你思考”。
五、课终小结:
7.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篇七
师:前面我们学过了2、5倍数的特征,回忆一下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生:2的倍数的个位数是0、2、4、6、8;5的倍数个位上是0、5。
师: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是不是还看个位数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齐读课题。
二、小棒游戏,探究规律
1、师生小游戏
师: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怎么玩呢?找一个同学在这张数位表上随意用小棒摆出一个数,我能马上猜出它是不是3的倍数。信不信?
师:你来!
师:为了验证我猜得对不对,再请一个同学到前面的展台上用计算器来算一算,跟我比比速度。
学生摆出:51
师:51是3的倍数。我算的比计算器快吧?
师:能摆一个三位数吗?
学生摆出:312
师:312是3的倍数。
师:再来一个难点的。
学生摆出:1123
师:1123不是3的倍数。
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判断的这么快吗?相信通过下面的操作你能发现其中的秘诀。
【评析:改变了以往先让学生猜测3的倍数的特征入手的形式,变为直接就用操作小棒引入,让学生一开始就抛开2、5倍数的特征的负迁移的影响。在课之始创设了学生“摆”老师“猜”这一互动环节。学生用几根小棒在数位表中摆数,无论学生摆的是几位数,老师都能迅速判断出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速度远远超过计算器。“老师为什么判断的这么快呢?”学生被彻底征服且急于想知道答案,吊足学生的胃口。】
2、小组合作探究
(1)师:我们一起来看探究要求:用相应根数的小棒在数位表上各摆出3个数。
小组内合理分工,请大家静静的看一下合作要求——
①男同学操作前两行,女同学操作后两行,记录员将摆出的数记录在表格中。
②用计算器算一算,将3的倍数圈出来。
③仔细观察表格,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明白要求后,小组合作完成。
(2)集体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交流你们的研究成果?再找个小助手。
第一小组:
师:问问大家你们摆的数没有问题吧!
师:给大家读读,你们圈出了哪些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了3根、6根小棒摆出来的数都是3的倍数。
师评价:关键要看小棒的根数,了不起的发现。
师: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第二小组:
师: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发现。
生:只要小棒的根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你们认为除了3根、6根,还有其它情况是吗?具体解释一下。
生: 9根、12根、15根……都行——
师:真是这么回事吗?以9根为例摆摆看。
学生活动。
师:来,说说你们小组摆出了哪个数,它是不是3的倍数?
生:我用9根小棒摆出了36,36是3的倍数。
师:哪个小组还想出三位数、四位数或是更大的数?
生:我用9根小棒摆出了216,216是3的倍数。
生:我用9根小棒摆出了3015,3015是3的倍数。
师:说得完吗?
生:说不完。
师:大家用九根小棒摆出来的数都是3的倍数吗?那你认为他们小组的结论合理吗?
生:很合理。
师:大家说着,我把它记录下来(板书):只要小棒的根数是3的倍数,摆出来的数就是3的倍数。
【评析:通过用“小棒摆数活动” 让研究对象直观化,降低了学生观察发现特征的难度,使得所学新知更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借助小棒这个脚手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轻易的就会发现“只要所用小棒的根数是3的倍数,摆出来的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由摆数所用小棒的根数我们就能快速判断出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如果把摆小棒换成拨珠子呢?
二、拨珠子,进一步探究
师:(出示计数器)你认识它吗?仔细看,我拨出一个什么数,用了几颗珠子?
板书:345——3+4+5——十二
师:算一算345是3的倍数吗?
师:在你的脑子里想象一个计数器,随意拨出一个数,并想一想:
(1)各个数位上是几颗珠子,一共拨了几颗珠子?
(2)这个数是多少,算一算它是3的倍数吗?
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操作点课件。
生:个位上有3珠子,十位上有6珠子,百位上有3珠子,一共用了12颗珠子,363是3的的倍数。
生:个位上有5珠子,十位上有5珠子,百位上有0珠子,千位上有5颗珠子,一共用了15颗珠子,5055是3的的倍数。
生:个位上是2颗珠子,十位上有5颗珠子,百位上有1颗珠子,千位上有2颗珠子,一共用了10颗珠子,2152不是3的倍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师:用12颗珠子拨出了363,是3的倍数,用15颗珠子拨出了5055也是3的倍数。想一想:用几颗珠子拨出的数是3的倍数?
生1:珠子的颗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生2:只要各个数位上珠子颗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我们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也记录下来。(板书:各个数位上珠子颗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8.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篇八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植树。(教材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口算,并准确计算。
3.结合具体情境,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明确算理。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说:
同学们在分树苗,要进行植树活动了。
从图中知道有三个班参加植树,一共有36棵树苗。
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观察情境图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所要探究的问题做准备。】
二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要把这36棵树苗分给三个班,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用你手中的小棒跟小组同学一起分一分、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分小棒、交流算法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先分3捆,每班分到1捆;再分6棵,每班又分到2棵,这样每班一共分到12棵。
生2:还可以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30÷3=10,6÷3=2,10+2=12。
师:那该怎么列式计算呢?
生: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计算,算式是36÷3=12(棵)。
师:如果三(1)班有48人参加植树活动,每4人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试一试看,自己能算对吗?
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
生1:我们可以在点子图上圈一圈,每4个为一组,最后分成了12组,所以48÷4=12(组)。
生2:我们可以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40÷4=10,8÷4=2,10+2=12。
生3:这道题实际是要求我们计算48里面有几个4,或者说48是4的几倍,用除法计算,48÷4=12(组)。
师:自己算一算下面的习题,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最下面的习题)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后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发现,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倡算法多样化,通过交流让学生经历算法的优化过程。】
三
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己总结各自的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内容,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由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9.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文具实物图、小黑板、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请你算一算(看卡片口算)
1、40×2= 30×3= 20×7=
80÷2= 240÷8= 15÷3=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0×()<150 70×()<440
80×()<650 50×()<320
二、新知探究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每到新学期,孩子们都会为自己添置一些文具,这学期你又为自己购买了哪些文具?
今天淘气和笑笑也来到了文具店(贴出挂图:每个文具盒20元),想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买些文具(揭示课题:买文具),你们帮帮他们好吗?
2、学习80÷20和140÷20
⑴从文具店里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淘气今天带了80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问题:80元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
师:“你会列出算式吗?”(板书:80÷20)
师:“你为什么这么列式?”(因为求的是80里面有多少个20)
师:“80÷20等于几?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算法。
师:“那你会用竖式来计算吗?请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汇报时提出:“为什么4要写在个位?(因为80里面有4个20)”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孩子。
⑵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80元可以买4个书包,那140元呢?可以买多少个书包?(学生列出算式)
师:“你能像刚才一样用竖式来计算吗?”
学生试做,并回答为什么7要商在个位。
⑶比较80÷20与140÷20两个算式,你发现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师(用手势显示被除数的前两位)提问:为什么80÷20中的4要商在这里,而140÷20的7不商在这里?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孩子说说。
学生汇报时教师可以引导,80÷20你拿什么来除?先看的什么?140÷20呢,为什么不拿14来除?
通过小组内讨论感知“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的算法”。
3、练习:试一试。600÷30和520÷40
让学生比较这两个算式的不同,明白有余数怎么办?
三、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算式中除数有什么样的特点?”(揭示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10.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篇十
可能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巩固本单元知识。教学重点: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难点: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过程:
1.掷骰子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2.通过有趣的抽签游戏,让学生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3.让学生用“最不可能”和“最有可能”说一说其他两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猜硬币在哪个盒子里。(2)简单统计猜测情况。(3)揭示结果。
(4)说说为什么猜错的比猜对的多。
4.开放题,学生会有多种涂法,只要涂色后正方体的红面比蓝面多就可以。
小组合作,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实验情况,在全班交流。
【小学数学北师版五年级上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推荐阅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08-21
二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10-09
北师版1年级数学07-05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范文08-17
数学与购物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8-15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6-24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8-08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求比值练习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