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阿克苏农村宗教管理工作的思考

2024-10-07

加强阿克苏农村宗教管理工作的思考(精选12篇)

1.加强阿克苏农村宗教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一

对加强宗教团体自身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加强宗教团体自身建设的几点思考 张全录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实体,不论怎样,其行为与活动总要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协调处理这些利益关系,都需要成立社会组织为其代言。宗教团体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宗教团体要发挥好作用,自身建设十分重要。

一、关于宗教团体的法律地位

宗教团体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发挥社会作用,需要取得独立法人地位参与公共活动的运作,依法注册登记既有利于国家对这些组织的管理,也为自身活动取得公信创造条件。目前,宗教团体实行登记的法律依据除宪法外,主要是:《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宗教事务条例》、《宗教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实施办法》。宗教团体的性质是我国信仰宗教的公民行使结社自由权利自愿组成,按照其宗旨、章程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在法律层面上称为“宗教团体”或“民间非营利组织”。

宗教团体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民间组织。国家在法规、政策上赋予它垄断性和非竞争性,也就是说宗教团体在现阶段具有二重性。

二是双重管理体制。《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社会团体接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而所有社团在向登记管理机关(即各级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前,必须“经过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业务主管部门”及“登记管理机关”构成政府对社会团体的双重管理体制。

三是分级管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规定“社会团体不得设立地域性的分支机构”(第十九条)。宗教团体之间,从法律层面讲实际上并没有上下级的领导及隶属关系。分级管理并不表示宗教团体也有级别,只表示宗教团体的活动和人员组成来源不同。无论宗教团体是在哪一级民政部门登记的,是全国性的还是地方性的;无论业务主管单位是哪一级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也无论其成员多少、规模大小,宗教团体的地位都是平等的,都是平等的民事主体,相互之间无隶属关系,无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二、宗教团体的运行和自律机制

社会团体的工作除了要接受政府业务部门和登记部门的指导外,其正常运作主要是通过自律机制来完成的。自律是指团体围绕本会章程,制订系统的制度和规则,建立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以指导约束内部的行为,实现自我组织、自我管理,保证自身的健康发展。宗教团体要想发挥作用,提升自身的公信度,就必须把自己管理好。作为一个合法的社团,必须遵守当地政府所有法律、法规。作为一个法人团体,必须承担作为法人所应承担的责任、义务。宗教团体要树立为信教群众服务的慈善和公益观念、不计报酬的志愿者精神、利他主义的价值观等。宗教团体的资产,除部分来自收取的会费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部分来自社会,即国内外非营利组织、民间团体、企业及个人的捐赠,而且还享受减免税的待遇,要对社会诸多方面负责,如信教群众、社会公众、政府等。如果缺少自律的制约,就可能会导致自身功能被边缘化。

三、宗教团体应当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宗教团体应在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与政府互联、互补、互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一,政府与信教群众是可以直接互动的,但更多情况下需要一个中间环节来协调,宗教团体就是这样一个中间环节。一方面,宗教团体代表自己组织成员和信教群众方面的利益和愿望,与成员或信教群众关系密切,具有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可以及时把自己成员或信教群众对政府的要求、建议、意见集中起来传递给政府,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把政府的政策意图和对相关问题的处理情况传达给成员或信教群众,促进成员或社会相关方面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宗教团体在这一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的过程中,紧密了信教群众与政府的联系,从而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

第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公共道德建设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下,宗教团体可以发挥积极的影响力。宗教团体不以营利为目的,比起市场化的商业经营,其社会服务在管理上更加人性化;比起政府的管理,其社会服务更具灵活性,因而也更容易为信教群众所接受。宗教团体协助政府服务于信教群众或关注涉及宗教与社会的公共事务问题,团体章程倡导成员要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发扬为社会公益事业奉献的精神,这个团体中许多成员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张扬信德,不仅是对公共道德建设的直接贡献,而且也必然对社会公共道德建设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社会公德的形成,有助于降低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阻力和成本,提高政府公共管理的效能。

第三,发挥宗教团体信息管道机制作用。就是加强工作指导,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沟通渠道,反馈信息。宗教团体代表了信教群众利益,团体中的成员或信教群众有建议、有意见、有牢骚,通过自己的组织活动把“气”透出来,即使一时解决不了,也不至于郁结在心中。有了“透气”的地方,矛盾不至于从局部演化为全局,不至于把非对抗性的演化为对抗性的,不至于把对抗性的强度增大,不至于在时间上旷日持久。“透气”是实现社会稳定的一个途径。这一点,在现阶段尤为重要,一方面宗教团体要起好“减压阀”作用;另一方面,要主动为信教群众代言,否则会被淘汰,失去存在作用。宗教团体对社会管理活动的有益参与,可以有效地改善政府与信教群众的关系,为使社会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起到积极作用。

四、宗教团体自身建设应当以推动社会和谐为目标

第一,宗教团体内部的有效运作需要建立民主的管理机制,以调动其成员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我们经常讲加强宗教团体自身建设要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人才建设等方面重视和支持,要解决团体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坐下来办事等,这些其实都是外在要素。宗教团体要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民主化发展的基本趋势,更要注重发挥自己的主动意识,根据各宗教的特殊情况创设富有弹性和灵活性的管理机制,比如重大问题会议决策机制、议事规则、情况通报、办事程序、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外事制度、会计财务制度等,通过制定目标,以规范的程序实施目标管理,将团体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民主的管理风格和充满活力的工作团队,这样才能发挥团体的潜力,提高团体的整体效率。

第二,宗教团体应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由于宗教团体在性质上不同于政府和企业,权力性影响力非常小,需要宗教团体率先垂范,这个率先垂范对于其主要负责人至关重要。负责人综合素质要高,有胸怀、有境界、有眼界、能容人、善学习、懂管理,通过他的言行,使团体成员在内心深处对组织产生尊重、信赖、钦佩、崇敬和心甘情愿的服从。这种影响力是内在的、持久的,可以缩短团体组织与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使组织成员之间形成互信合作的氛围,这对于增强宗教团体的凝聚力,推动工作的有效开展,构建和谐团体是大有益处的。

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依法开展活动,切实发挥好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作用,既是党和政府的期望,也是党和政府的要求;既是团体自身的职责所在,也是信教群众利益诉求的必要之选。我们把团体的工作做好了,也就把信教群众团结凝聚起来了,进而达到为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的根本目标。

(编辑:彭凤平)

2.加强阿克苏农村宗教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二

1村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1) 代理机构监督乏力。从村账托管运行情况看, 部分代理会计业务素质不高, 大部分代理会计的工作量大, 缺乏对村财务监督意识, 没有严格把入账关, 农经员兼职代理会计, 已沦为“代记账”的角色, 并担负政府中心工作任务, 代理会计力不从心, 工作难开展, 没能发挥应有的村集体财务监督作用。

2) 农经部门监管缺位。实行会计委托代理制后, 县级农经部门极少开展财务检查, 村更换财会人员时没有督促会计档案移交, 有些会计资料不进行分类归档, 资料残缺不全;发放收款票据不登记, 长期不开展村级经济组织收款票据核销工作, 乡镇农经员兼职代理会计, 大部分乡镇农经人员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人员变动频繁, 工作不安心, 削弱乡镇农经监督管理职能。

3) 会计核算不规范。村账托管中心会计核算科目张冠李戴, 经常出现与经济业务内容不相符的现象;有些村报账员没有按时与村账托管中心交接经济业务票据, 个别村半年才交一次经济业务票据, 影响村账托管中心按时进行会计核算;有的村账托管中心明细分类账登记不全, 没有按经济业务进行明细分类账核算。

4) 执行财务制度不力。多数村存在财务管理制度不落实, 主要有:村集体货币资金管理不善, 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等, 如:库存货币资金超限额、长短款、白条抵库, 现金日记账登记不规范, 村集体资金存在账外运行, 个别村不按规定开设银行账户, 时有发生村干部侵占挪用集体资金的情况;有些村请客送礼、招待费等支出巧立明目, 存在违规操作现象等。

5) 村务监督形同虚设。个别村务监督小组有名无实, 部分村务监督小组不能正确履行职责, 非正常开支或不合理开支也盖公章。没有真正把村集体资金管起来, 少数村有坐收坐支和私设小金库现象, 不能真正发挥村务监督小组作用。

6) 财务公开喜忧参半。一是村财务公开没有按规定程序操作, 公开内容没有经过村务监督小组审核确认;二是村财务公开内容简单, 只公开总分类账余额和部分二级明细分类账余额, 有关账务大事根本不公开, 村财务公开真假掺半;三是有的村财务公开内容的数据几期不变动, 有些村财务半年公开一次等。

2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对策

1) 强化从业队伍建设。一是强化代理会计队伍建设, 健全考核制度, 实行代理会计专职化, 落实经费, 保障代理中心运行;二是村报帐员在经业务培训考试合格, 具备相应的政策水平和报账业务技能后, 必经村民或户代表会议讨论, 报镇考核批准, 方可上岗;三是把好代理机构人员关, 代理机构负责人要具备助理农经师以上资格及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人员担任;四是代理服务机构要对新任村报账员和代理机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不定期组织村报账员、村务监督小组长、代理会计的相关业务培训, 提高村级财务人员政策和业务水平;村报帐员在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的前提下, 不宜随意更换, 确保村财会队伍的稳定。

2) 加大财务监管力度。首先, 严格执行农村经济组织收款票据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票据领用、核销制度, 实行票据领用数量限制;其次, 严格执行货币资金内控制度。按照限额规定使用现金, 严禁坐收坐支现金或白条抵库, 县经管站要对村货币资金进行随机抽查, 盘点银行存款现金核对, 对屡犯不改的要依法进行处罚;再次, 强化审计监督制度。以乡镇为审计小组定期开展审计, 每年轮换对村集体财务进行审计, 审计工作结束后公布审计结果, 第一更好地接受农民群众监督。县经管站要对村集体财务年度审计进行随机抽审, 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 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审计结论或决定, 确保审计质量。定期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 给群众一个明白, 还干部一个清白。

3) 规范村级财务代理。第一, 乡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要办理社团登记, 使其成为合法社团服务组织, 依照法定程序申请收取会计服务费;第二, 乡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要坚持按法律程序办理委托手续, 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委托管理范围, 完善账务的委托手续, 要制定好相关资料的移交、检查、签收工作, 对原来不完善、不完整的会计资料要做好记录, 以便及时补充完整, 保证移交账册的完整性、规范性;第三, 农村会计服务中心要完善会计代理工作制度, 重点有:岗位职责、货币资全管理、档案管理、财务工作流程管理等制度, 规范运作;第四, 理顺乡镇农经部门与代理机构关系, 将乡镇经管站与乡镇村账托管中心分开, 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的会计员按规定程序实行聘任制, 专职负责村集体会计核算业务工作, 增强其责任心, 提高村财管理质量;第五, 乡镇代理会计及村报帐员要切实依法履行会计监督职责, 对不符合规定的收支票据, 要坚决退回。

4) 深化监督约束机制。一要实行源头管理, 建立货币资金、银行账户和票据管理制度, 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二要完善村集体财务的跟踪、反馈和监督制度;要健全各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 明确非生产性开支定额、公开透明工程建设和资产处置招标制度、开支审批制度;对村级财务收支和财务制度执行情况开展不定期的检查, 防止侵占、挪用村集体资金现象的发生, 特别要控制村私设小金库、设置账外账的行为, 确保村集体资金的安全与完整。

5) 完善财务公开制度。首先, 强化民主监督。建立定期理财制度, 明确民主理财小组职责, 规范民主理财小组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 认真执行财务公开制度, 按时进行财务公开, 接受群众监督;其次, 明确公开内容。公开项目除农业部规定的项目内容外, 银行存款和现金日记账做到公开内容真实、数据准确, 还要按村干部名单公开干部报酬、村招待费用等;再次, 规范公开程序。统一公开时间, 定期在固定公开栏公开财务内容, 对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热点问题即时公开, 公开的账、表、册内容和重大财务收支项目等须在公开前经村务监管小组审核公章后向村民公示, 对群众提出的质疑, 村委会要解答或整改。

6) 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一是审查审核人员责任。将违反规定的经济业务票据付款并登记入帐的, 除当事人退款外, 对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人员、村财会人员和村务监督小组没有认真履行职责, 追究以上三人各自承担票据金额15%的经济责任;二是审批人员的责任。审批人员对不符合经济业务批准报销并登记入帐的追究票据金额20%的经济责任;三是违规责任人的责任。对会计核算擅自移花接木的财务人员追究行政处分责任, 对擅自外借集体资金的, 除追究责任人100%的经济责任外, 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构不成犯罪而性质严重的追究行政责任, 按规定程序进行行政处分或撤换职务处理等;四是国家工作人员责任。对不认真履行职责, 屡纠不改或渎职造成村集体经济损失和群体性上访的, 进行调换工作岗位;防范村财务管理违法违规和违纪行为的发生, 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3.加强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篇三

在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开创和谐新局面的今天,在“三农”问题已经摆上突出位置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有知识、懂科技、懂法律、会经营、善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前阳镇自2005年开始,根据全镇“三个文明”建设的需要,组织了全体机关干部深入村组、农户家庭,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等做出了新的努力,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作用,为实现“富民强镇”的各项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成绩

1、干群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干部在实践中体会到农村出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越来越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深切地感悟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明显。各级党组织能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村电教室等形式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

1作。通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实行村务公开、讨论国家大事,商讨富民之策,研究发展之路等,拉近了干群距离,在一定程序上保持了农村的稳定,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人们的思想、道德、行为等观念发生了变化,农村社会风气正在好转。改革开放促进了人们观念的更新,人们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历史性飞跃。

4、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引领农民致富结合起来,使科技文化建设呈现发展趋势。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是当前以及今后各级党组织的长时间的中心任务,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了这一时代背景之中,克服了经济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两张皮现象。

二、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1、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深刻。一是认为“虚”,认为做思想工作是耍嘴皮,做虚功;二是认为“忙”,没有时间去抓,形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三是认为“难”,没办法去抓,认为农民现在最重要的是物质利益,没有直接的利益驱动难以说服于农民。

2、工作针对性不强、方法不活,覆盖面不广。首先.教育方法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其次是教育的重点与农村目前状况不相适应。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留在村里大部分是非劳动力和一些文化水平低的人。

3、少数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影响子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是不会做。部分干部本身文化素质较低不会开展工作;二是不肯做。部分干部不愿做思想政治二作,原因是搞经济工作成绩、功利明显。三是做不好。部分干部主观愿望是好的。想多做工作,但由于自身素质,工作往往收效甚微。

4、种种原因,封建迷信有抬头趋势,宗教势力影响在扩大,迫切需要广泛、深入地对农民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教育。

三、做好今后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1、针对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帮助群众增强法制观念。农村要发展,稳定是前提。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帮助农村干部群众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学法守法,依法办事,使农民的生产、生活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2、针对农民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状况,帮助农民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使农民群众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各项任务。树立农村文明新风,引导农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时代精神,革除陈规陋习,在思想和行动上爱党、爱国、爱集体,在人际关系上,尊老爱幼,邻里团结,互助共济。

3、针对部分干部素质偏低的状况,帮助干部提高素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的头脑,使他们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转变作风,通过进村入户,体察民情,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谈心、交心活动,沟通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沟通干部与农民的思想,增进干部与农民之间的友情,使广大农民敢于和愿意对干部讲真话,说实话;通过建立领导联系点、信访接待日制度,发动群众建言献策,广泛征集合理化建议,处理群众中的疑难问题和棘手问题,帮助农民群众提高认识,化解思想矛盾,为农村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

4、针对帮助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在鼓励农民调整农业结构时,把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增强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效益意识,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为农业增效奠定良好的基础。

5、针对农村科技水平低的状况,帮助农民树立科技致富意识,农民接受和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较低,思想政治工作应紧紧围绕引导农民依靠科技致富这个中心,突出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农民增强科技意识,树立依靠科技勤劳致富的观念,引导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为农民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

6、针对农村技术人才较少的状况,帮助农民培养技术人才。进一步开展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充

4.加强阿克苏农村宗教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崭新概念,它确立了中国农村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大方向、大格调,回答了如何在新形势下解决社会主义的“三农”问题,提出了中国农民走出贫困迈向富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也为物价部门提出了新课题,对物价工作提出了新要

求,如何价格工作进乡入村,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将是各级价格主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结合我市实际,浅析如下:

一、农村价格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各级价格部门围绕“清费、治乱、减负”工作目标,在加强农村价格管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大幅度减轻了农民负担。通过清理、整顿和规范各种涉农收费,一大批不合理的收费项目被取消,一些过高的收费标准被降低,一部分涉农违价案件被查处,初步遏制了农村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但由于种种因素,农村价格管理工作还存在着执法力度不够大、发现问题不及时、查处案件不彻底、当事人处罚不坚决等问题,造成部分县区农村违价物价局加强农村价格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案件时有发生,屡禁不止。由此可见,农村价格管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当前,更是摆在我们价格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重要的课题。从当前存在的问题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价格监管力量薄弱,在农村的监督覆盖面不够。

随着党的农村政策宣传工作力度加大和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民对国家的税费政策、价格政策越来越了解,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对处理违规收费、擅自提价的诉求日益频繁。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产经营活动越来越活跃,由此产生的价格矛盾也日益增多。日益频繁的价格矛盾和诉求,需要有人及时调解、处理。从近几年来的实际情况来看,价格主管部门作为整治涉农乱收费和农村市场价格监管的主力军,相对薄弱的监管力量与所负担繁重任务极不相称。价格监管机构只设置到了县一级的人民政府,且几轮机构改革下来,有的机构降格成为二级局,有的机构编制大量缩减,例如:和县价格监督人员只有3人,很显然,这样的监管力量要担负广大农村的价费监管是力不从心的。同时由于执法手段偏软,措施不硬和执法环境不佳,对违法收费单位处罚很难到位。突出表现为:一是很难真正做到追究有关领导人和责任人的责任。二是经济制裁力度小,只退还不罚款,收小头留大头,甚至因为收费单位边收边支无钱可退,无款可缴而不得不免予处罚,导致了涉农违价行为很难真正受到应有的处罚和制裁。

(二)农民价格诉求较多,反映价费问题较为集中和突出。

目前,农民反映较多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资价格近年来上涨过多,抵减了部分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收益。由于2004年粮食价格上涨,一方面影响粮食种子价格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引起化肥、农药产生比价效用而上涨。尽管我市物价部门加强了管理力度,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部分地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突破规定的最高限价,呈季节性大幅上涨状况,价格监管在农资市场中仍显乏力。据调查,2005年化肥价格普遍上涨一到二成,氮肥、钾肥、复合肥5月份价格上涨最高,8月份次之,分别比2004年同期上涨53.3、21.8、24.4,而2005年棉花、油菜市场收购价格却低于2004年,对此,农民强烈不满。据调查,因农资价格上涨而抵消的国家取消农业税、补贴等收益每亩达50元以上。

2、农村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过高,农民看病没保障。农村医疗价格自律和农民的维权意识弱化,价格部门对农村医疗服务的监管也显得相对薄弱。从全国情况看,原来的大多数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走向解体,新的合作医疗多数还未建立,农民看病基本上是自费,病人到医院动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农民医药费用支出增长大大快于农民收入增长,超过了农民承受能力,导致农民的医疗保障需求严重不足。“小病撑,大病抗,重病等着见阎王”、“救护车一响,家里一头猪白养”,是农民对当前农村健康保障体系的通俗描述。据调查,农村中因病致(返)贫的农民占贫困户的10-20,有的甚至高达30以上。全市除含山县作为全省新型医疗合作试点县外,其余县区还没有建成初级医疗保障体系,离全面小康所要求的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3、农村教育收费问题突出,屡查屡犯,收效甚微。农村中小学乱收费金额约占涉农乱收费总额的一半,农村中小学收费和子女就读大中院校成为农民负担加重的主要因素。突出表现在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政策在一些地方落实不到位,一些学校因为前几年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达标和财政投入有限造成的学校债务,因而违反规定超标准向学生收取学杂费,或在“一费制”以外采取“捆绑”收费或强制、变相强制等方式向学生收取服务性费用,或向学生强制订购书刊杂志。虽然我市各

级物价部门仅2005年就查处清退教育乱收费达248万元,但据了解,举报和反映的还只是少数,多数人怕孩子受影响,敢怒不敢言,客观上助长了教育乱收费的不正之风,导致屡查屡犯现象。除此之外,异地就读高等学校的子女教育费用更是让农民负担不起,学杂费年年攀升,考试费、资料费,名目繁多,老百姓叫苦不迭。动辄几千上万的学费让很多优秀的农民子女只

能含泪辍学,农民说:如今是不读书不行,读书又负担不起。

4、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性水电价格缺乏透明度。

建设新农村,必然要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从我市农村总体情况看,基础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差仍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村的水库、塘堰、河堤、道路等农业生产设施建设既没有资金来源而缺乏稳定的投入机制,也没有政策扶持和部门监管,农业抗旱防涝能力逐年降低,基本还处在“靠天收”的状态。据了解,部分县区乡镇还没有进行建设规划,农户住宅位置沿袭历史,随处而建,比较凌乱,且农户住宅中85是普通砖瓦房,15是年久的土坯房,安全系数不高。同时农户基本没有环保意识,随意堆放农作物副产品、肥料等,街巷卫生秩序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群众怨声载道,村干部无所适从。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农村外有硬压路面配套的农户不到50,仍有少数乡镇和行政村和大量的自然村不通公路。

一些农村乡村生产用电没有表计,电费分摊不合理致使电价昂贵,农民用不起电。农村用水还是层层摊派,收水费养人的现象在不少地方存在。此外,村级债务危机已成为深化农村改革的最大阻力,这一部分债务的债权人大多是农民个人,农业税取消以后,乡村组织失去了偿债资金来源,因此经常性引发矛盾。农民普遍要求财政加大向“三农”倾斜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也呼吁价格主管部门把农民增收和减负两个层面的工作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点和切入点。

(三)农村价格信息不对称,农民价格维权意识和价格法制意识还有待提高。

农村价格监测队伍相对比较薄弱,有的县区至今没有建立起农村价格监督网络,致使农村价格管理只靠县市物价局唱“独角戏”、跳“独脚舞”搞“单打”,价格执法处在被动局面;有的县市虽然建起了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在部分乡镇建立了价格监督站,在村聘请了义务价格监督员,但是,存在待遇没落实,积极性难调动;或者职责不明确,工作难开展;或者队伍不培训,作用难发挥等问题,不少县区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形同虚设,导致农民的价格举报找人受理难,价格矛盾找人调解难,价格信息找人咨询难“三难”现象。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建设与当前农村价格工作形势很不相适应。农村价格政策的宣传、农村市场价格和涉农收费的管理,农民对市场价格信息的获取,一直是价格工作薄弱环节。

(四)农村价格服务工作缺位,对农民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价格预期引导。

当前,广大农民在党和国家有关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粮食价格政策的激活下,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愿望非常迫切。从目前情况看,基层物价局工作指导上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虽然在全面清理涉农收费项目、大力推广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工作、加大涉农收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农村价格监督网络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起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搞好价格服务、帮助农民增收方面还存在缺位的现象,突出表现在原来工作中坚持比较好的农产品成本调查时做时停,农业生产价格信息发布时断时续,重要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制度时有时无,尤其在运用价格杠杆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增收,搞好价格信息服务引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增收,搞好农本调查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益增收上,创新不够,工作不力,效果不明显。

二、主要原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农村价格工作也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推向前进。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加强农村价格管理提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甚至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的乡镇领导认为,价格管理是计划经济的手段,现在是市场经济,一切价格由市场形成,市场调节,管理都是多此一举,何须加强;有的、领导对价格管理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价格管理在农村无所作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因而在行动上对乡镇价格监督站建设重视不够,致使人员难配备、经费难保障、时间难保证、工作难开展的问题在一些乡镇价格监督网络建设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县区物价局对农村价格管理也存在一些错误思想,有的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县区物价局人少事多,而农村地域广阔,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对农村价格管理只能满足于有举报就受理,有案件就检查,有价格违规行为就处理,一旦真正把价格管理工作延伸到农村,只怕人手应付不过来,工作开展不起来;有的存在得不偿失的思想,认为加强农村价格管理,花钱多,花精力多,花时间多,收益少,见效难,是得不偿失的事情,因而在行动上自觉不自觉地放松对农村的价格管理。

二是工作机制未健全。近年来上级物价部门对加强农村价格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探索,出台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文件,推出了一些很有新意的工作,如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建设,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布置任务、轻督促落实的现象,对基层指导较少,督查不够,致使一些加强农村价格管理的工作措施在有的县市难以得到落实,或落实不到位。

三是信息渠道欠通畅。由于居住分散、信息不畅,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作为弱势群体的广大农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利益的观念不强,缺乏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尚未真正树立起价格维权意识。通过调查了解,一些部门在向农民收费时,利用农民信息滞后、办事求快的心理,对收什么钱、有没有依据也不管,只要快点把事办成就行的特点乱收费。有的收费甚至连一张白条也不给农民就把钱收走。正因为农民基本上对这些收费行为无力抵制,形成不了制约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乱收费现象的发生。

2、公益事业无投入。为减轻农民负担,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但一些地方部门领导没有把依法收费和治理乱收费提高到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善党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的高度来认识,也有一些部门和单位抱着只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不违法的错误观点,认为为老百姓办事就合情合理,对减轻农民负担、治理乱收费的部署和要求仅仅停留在转发文件和口头要求上,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认真落实。突出表现为:前些年一些地方和单位不从本地、本单位的经济状况出发,超越自身经济实力,大力兴办发展各项公益事业,遗留问题较多,造成农民负担反弹和社会不稳定。

3、财力紧张难保障。一些地方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县乡财力困难,无力保证必要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达标等经费投入,随着农业税及其附加的取消,村级公益事业管理的资金来源减少,财力物力的匮乏更加显现,而这些费用都要通过收费来寻找出路。当前的实际情况是,越是经济落后的地方,越是财政困难的县乡,乱收费问题就越突出。

三、加强农村价格管理的思路

只有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加强,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归根结底是农民增收问题。作为涉农价费监管的职能部门,必须要从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顺应农村形势,适应农民需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价格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农村价格管理,既要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又要解决工作机制上的问题。实际工作中,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农村价格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其次,在管理手段上,要坚持以价格公示、价格监督网络建设、价格举报受理、价格违法案件查处、价格服务为抓手,五措并举,真正把涉农价格管住管好。具体思路是:

(一)找准物价工作促进农民增收结合点。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三农”问题仍很突出,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受自然影响大,生产分散,普遍远离市场。农民属于经济发展中的弱势群体,市场信息相对闭塞,生产销售缺乏预见性,迫切需要借助价格信息来了解市场发展变化,以利于做出正确的价格判断,实现其种、养殖结构调整和增收入。作为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如何在服务“三农”中发挥作用,帮助农民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价格信息,有效引导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真心实意为广大农民群众谋利益,这是物价部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形势下物价部门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各级物价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探索了一些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的工作方法。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工作必须做到采集多样化、内容特色化、发布多元化、部门协作化的“四化”。在信息整理汇总过程中,紧密联系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取农民之所需,想农民之所急,首先必须充分体现地域性特点,整理出反映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供需价格信息;确保信息的实用性。其次要体现季节性特点。根据不同季节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及时提供适时的价格信息。再次是要体现针对性。必须深入广大农户进行信息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确立信息服务的重点,做到农户需要什么信息就收集什么信息;最后是信息要体现出预见性。对农产品价格信息预测分析,研究价格走向和市场供求状况,引导农民正确判断行情,进行生产效益评估,从而及时调整种、养殖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搞好价格信息服务,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合理生产。

当前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虽有总供给相对过剩的因素,也有品种结构单

一、生产方式跟风跑的问题。前几年人们的饮食结构起了变化,对猪肉需求减少了,可养猪仍在盲目发展。这几年,农民见种菜有利可图,出现了到处都搞蔬菜生产基地的现象;总量大幅度增加,而品种结构、质量不能适应市场需要,信息不灵造成生产与市场两张皮就是原因之一。现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府不可能、也不必要依靠行政手段强迫农民安排生产,加强信息引导、特别是价格信息服务,是引起农民合理种养的重要途径。各级物价部门要把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作为联结生产与流通、农民与市场的有效手段,立足当地自然条件、生产习惯,面向区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市场,有针对性地筛选、发布可靠的市场行情和价格信息,引导农民生产特色强、质量优、名气大的产品,适应市场各个层次的需求。

此外,还要加强粮食收购市场价格监管,确保粮食收购政策的落实。国家制定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是保护农民利益的一项重要举措,为确保这一政策的贯彻落实,各级物价部门除做好宣传工作外,要督促粮食部门特别是基层粮食收购站点,严格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敞开收购。粮食收购季节要加强基层粮食收购点的价格检查,严厉打击压级压价、超标准扣水扣杂等价格违法行为,确保农民既增产又增收。加大涉农价格和收费清理整治力度

各级物价部门要以优化农村经济环境、减轻农民负担为重点,加强涉农价格和收费的专项清理整治工作。

对农民建房、农村计划生育、婚姻登记、户口迁移、畜禽防疫和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农业生产用电价格等要进行专项整治。

对农民外出务工和进城就业等方面的收费,要继续进行清理,落实优惠政策,取消对农民务工的歧视性和不合理收费,切实保障外出务工和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

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收费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加强监管,特别是加强学校代收代支费用的监管,加大整治力度,狠抓“一费制”的落实。

(二)着力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农村价格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会议、宣传栏和价格咨询等形式,大力宣传《价格法》,宣传涉农价格和收费政策,宣传加强农村价格管理的重要意义,帮助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到,加强农村价格管理在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业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切实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全力支持,真正把加强农村价格管理摆上工作日程,纳入党政部门、乡村工作目标管理中,与三个文明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同表彰。帮助各级物价部门认识到加强农村价格管理不仅是物价部门的职责所在,而且是坚持以“以人为本”,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从而不断增强加强农村价格管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农村价格管理工作。帮助广大农民朋友加深对涉农价格和收费政策的了解,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支持农村价格管理工作。

(三)注重巩固提高,大力推行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度。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工作是把涉农收费政策交给农民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涉农收费办事公开的实际步骤,是物价部门加强农村价格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深受农民朋友欢迎,誉之为“连心牌”、“民心工程”。基层物价部门务必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将农村基层合法收费和涉农价格公开,是提高价格政策透明度,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增强农民自我保护意识的一项重要措施,从我市几年来坚持不懈地狠抓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度的落实,编制和发放《涉农价格收费目录》和《涉农收费明白卡》,对加强农村价格收费的监管,遏制乱收费,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建立公示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层站所执收单位的公示工作,加强价格监管,规范基层站所价格行为;另一方面,建议将涉农价格收费目录与《农民负担卡》结合起来,实行两卡合一,增强公示的权威性,适用性,方便农户监督,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通过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工作,让“农民明明白白交费、使部门清清楚楚收费”,真正起到“给农民一个公正,还干部一个清白”的作用。

(四)强化工作落实,着力打造农村价格监督网络。为加强农村价格监管,更好地服务“三农”,各级价格部门特别是县级价格部门要将工作重心向农村倾斜,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一是加强农村价格信息员、农村价格监督员和农产品成本调查户的建设,整合农村价格管理资源,逐步做到对农村乱涨价、乱收费有地方投诉、农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价格矛盾有人过问,有人传递和受理。二是建立农村价格监管网络,以成本调查户为依托,借助安徽农网平台,每县确定三个乡镇进行试点,主要负责监督农村价格、收费政策执行情况,监测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销情况和市场价格动态,定期发布农产品价格和市场供求信息,提供效益比较分析,帮助农民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引导农民优化种植结构,促进增收增效。三是配备必要的设施,做好人员的培训,完善相关的制度和考评办法。逐步建成市、县、乡三级价格管理监督和信息服务网络,构建面向“三农”的价格服务体系,价格工作全方位覆盖农村市场。

完善信息网络,实现行情互动。建立和完善农村价格监督网络,既是价格工作延伸到农村的方式协助管理的一种好形式,又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为更好的地发挥农村价格监督网络的作用,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到“三管齐下”,把开展农村价格监督工作和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工作以及12358价格举报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让农民群众在充分享有价格政策知情权的情况下,自觉地通过便捷的举报投诉途径来伸张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工作中价格主管部门要做好价格监督员的坚强后盾,让他们参与到涉及农村重大价格活动中来,凡是举报反应的农村乱收费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限时解决,形成上下联动的态势。公示是基础,监督是保障,举报是途径,三项工作互为依托,互为促进。只有做到“三管齐下”、上下联动才能提高农村价格监管的质量和效率。

建立农村价格监督网络要着力在积极争取当地党政领导的支持上下功夫。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范围广、工作量大,需要当地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需要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因此,实际工作中要积极争取当地领导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关键是作好汇报,搞好宣传,要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政策规定讲清,把加强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透,把结合实际开展这一工作的思路、目标和措施讲明,从而争取领导对这一工作的支持。要在建好队伍上下功夫。要选好配齐人员,在当地干部群众中,把那些政治思想好、文化水平高、政策观念强、能坚持原则、热心价格监督工作的人员聘请为乡村义务价格监督员;要搞好学习培训,通过岗前培训、以会代训、实践学习等途径,组织农村义务价格监督员学习《价格法》,学习举报受理、案件查处、《收费许可证》年审、价格宣传等业务知识,帮助他们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要落实政治和经济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在发挥作用上下功夫。要明确农村义务价格监督员的职责主要是:宣传价格法律、法规和政策;收集、登记农民群众的价格举报,并及时向上级反映;注意发现和举报价格违法行为;协助价格监督检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管理和维护好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牌。要注重向义务价格监督员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在宣传价格政策、查处价格违法行为、调解价格矛盾中有职、有权、有为,成为县市物价局在农村价格管理中的“千里眼”、“顺风耳”,成为农民群众利益的“代言人”,从而使农村价格监督网络成为农民朋友的“连心桥、服务窗”,成为保护农民利益的一道有力屏障。

(五)抓好制度创新,尽力打击涉农乱收费行为。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全市价格系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价格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确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意识,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不断把价格工作调控、管理、监督、服务职能向农村各个领域延伸。创新农村价格工作机制。认真研究分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农村价格工作的新形式、新机制。特别是要适应农村发展变化的新要求,逐步形成城乡统一、专兼结合、联系紧密、协调有效、适应城乡一体化要求的价格工作体系和运作机制,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价格服务。强化农村价格工作措施。将价格工作的重心向农村倾斜,进一步加强农村价格工作力量、健全农村价格监督网络,部署安排工作,要把农村价格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制定价格政策,要以发展“三农”优先;总结价格工作,要对照统筹城乡发展查找问题,寻求对策,真正把服务统筹城乡发展落实到价格工作的各个方面。

(六)制定有效措施,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从创新观念、创新方式入手,充分利用价格监督检查这一有力武器,狠狠打击涉农价格和收费违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监管

近年来,以化肥为主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大,直接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农民增产不增收,控制和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是物价部门发挥价格职能,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严格控制出厂价格。导致农资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源头价格上涨,管住源头价格,是控制农资价格上涨,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农业生产的关键。二是确保农业生产资料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燃料、电力供应和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对农资生产、运输、经营在税收、补贴、贷款等方面要落实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以减缓农资生产、经营成本上涨的压力。三是政府要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鼓励农资经销商建立直销网络,规范市场秩序,对无照经营或越权经营者,要坚决取缔并没收其非法所得。加强农资批零差价管理,控制流通环节的加价行为。加强对农资市场价格的监督检查,特别是重点检查边远地区农资市场价格,对擅自提价、不执行最高限价、倒买倒卖及制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的坑农行为,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确保政府各项价格调控措施落实到位。四是建议政府加强农资淡季储备。利用淡季农资价格较低的优势,增大淡季储备量,抵御市场需求的波动,发挥农资储备企业的经营优势,平抑市场供应价格。五是建立农资价格风险调节基金制度。建议我省从农资产品出厂价格和销售价格中提取一定比例,上交财政专户储存,作为农资价格风险调节基金,用于农资生产的经营亏损补贴。也可从商品房开发,旅店、餐饮等服务行业征收价格调节基金,当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时,给予适当补贴,以平抑物价,稳定农资市场价格。六是建立对农民的农资补贴机制,确保中央增加农民收入的惠民政策得以落实。借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对农民种粮补贴办法,改变现行对农资生产的补贴,逐步转为与农资市场价格变化相挂钩,对农民实行农资价格直接补贴方式,让农民的压力从另一方面得到缓解。

要突出监督检查的重点,把农民反映强烈的中小学校收费、农民建房收费、农资价格、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计划生育收费作为重点,每年进行1-2次专项整治,努力遏制各种乱收费行为。要创新检查方式,变单一物价队伍检查为多方联合检查,采取上下联动检查、联合纪检监察部门共同检查、邀请新闻媒体参与检查以及人大政协督促检查等方式,提高检查威力;变事后查处为主为事前提醒、事中告诫、事后监督相配套的监督检查方式,努力把损害农民利益的价格违法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变价格违法所得以罚为主为以退为主的处理方式,切实使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要致力畅通“12358”举报热线,方便农民群众价格举报。坚持值班制度,确保“12358”举报热线全天候畅通;努力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做到即时举报,即时受理,尽快查处,不断使“遇到价格问题,请拨12358”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七)转变观念,致力提高农村价格服务水平。要转变“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努力在强化价格服务上下功夫,增强加强农村价格管理工作的全面性。要搞好价格信息服务,为农民提供快捷、准确、新颖的价格信息,帮助农民准确把握市场价格,有效组织生产、经营,防止盲目生产导致增产不增收以及“种啥啥便宜”、“啥贵啥没种”现象的出现;要注重价格引导,帮助农民树立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引导农民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种养结构,从片面追求数量的传统农业转化到注重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上来,从单纯以粮、棉、油为主的种植业转化到发展养殖业、畜牧业、水产业多业并举上来;从仅靠农业创收转化到外出务工创收、进城搞“三产”创收等多渠道创收上来;要坚持农本调查、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预报制度,切实帮助农民算好经济帐,提高生产效益,规避生产风险。

1、积极服务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发展。充分发挥价格信息、农本调查资料对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生产、销售的引导作用,实现优质优价,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种植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淘汰高产低质农产品,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种养殖专业户和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沟通与联系,建立价格服务联系点,发挥价格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为进一步完善农本调查网点,增强代表性,今年将对部分农调点(户)进行调整,涉及到农调户的镇,要加强对农调户的指导和督促。

(八)积极扶持农村劳动力转移,运用价格杠杆开拓农村市场。切实落实各项支持农民发展服务业和经商办企业的收费优惠政策,坚持“应免尽免、就低不就高”原则,从严控制收费项目和标准。全面取消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确保落实到位。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和劳务市场的管理,整顿和规范劳务市场行为,为农民外出务工和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开拓农村市场是扩大内需带全局性的工作。这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说明:一是农村市场拥有最大的消费群体,对整个消费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我省1998年末农村人口达481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4.1,农村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消费需求,相当于城镇增加3个百分点;每个农民增加100元消费,全省就能增加近50亿元,相当于每个城镇居民增加消费285元。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其需求变化对总需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农村消费基数低,上升空间大。改革初期由于农民增收快,农村的商品零售额在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占半壁江山,近些年来由于农民收入增幅逐步放慢,农村商品零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降到了1998年的31;如果农村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恢复到50,则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将增加200多亿元,年增幅将提高18个百分点。三是农村现有消费水平低,潜力巨大。从与全国的对比来看,我省农村去年户均购买化肥、农膜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和72.3,每百户拥有汽车和拖拉机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8.8和78.6,1997年每户人均消费彩电、洗衣机、摩托车、电冰箱、照相机、缝纫机、自行车、棉布、毛线织品、皮鞋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9、68.1、59.2、59.5、63.1、35.9、31.4、68.4、46.7、11.5;从与城镇的对比来看,我省每百户农民去年的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照相机、自行车拥有量分别比城镇低8.2、95.8、92.6、44.3、97.5、29。如果我省农民人均消费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则能增加消费需求170亿元。总而言之,开拓农村市场、刺激农村消费事关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之大局。如何开拓农村市场,各地和各有关部门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仅是开了个头,可谓任重而道远。价格是调节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最灵敏的经济杠杆,物价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运用价格杠杆开拓农村市场责无旁贷。

(九)巩固落实农村公用事业价格政策。加强农村电价管理。农网改造后,我市在全省率先实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农村居民生活电价由原来最高0.75元/千瓦时降为0.557元/千瓦时,农民从中得到很大实惠,生活质量有很大改变,这项民心工程深得农民赞誉。下一步要重点加大少数未改造台区同价执行情况检查力度,确保同价面百分之百。在此基础上,尽快实行农村其他类别用电同价。同时,要加快农业生产电网改造,实行农业生产用电计量,尽早改变农业生产用电按田亩均摊办法,避免增加农民的额外负担。

加强农村用水价格管理,包括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对在农村征收的水资源、地表水和水利工程水费等,要实行优惠减免政策,制定合理的、便于计量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水价标准,多渠道、多层面减轻农民负担。

5.加强阿克苏农村宗教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五

摘要指出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提出解决对策,以为发展农村财务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这是一项系统而长远的任务。农村财务管理是广大干群关注的焦点,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我国在开展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村级财政的民主管理,这对于农业税减免后的新农村建设来说意义重大。但是近年来,农村财务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成为激化干群矛盾、影响农村稳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得不给予重视。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该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以期在指导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今后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提供参考。1提高农村财务管理人员水平

农村财务管理过程中,人的要素必须给予重视,这里主要涉及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村干部素质不高。极少数村干部贪污、挪用集体资金。有的村干部擅自出借、无偿占用村集体资金,使大量借款一时无法收回。有的村干部违反财务规定,公款私存,牟取利息;或违规为企业或亲友提供经济担保,导致村集体资产流失。有的村采用虚增被征土地、花木、大棚获得补偿款等办法,合伙私分、挪用征地补偿款。收入不交账,多收少交,重报开支,多领补助,乱发误工补贴,甚至合伙巧立名目私分公款以及造假发票报账等。二是村会计素质不高,会计人员作为基层的财务管理工作者,文化程度不高、工作责任感不强,无证上岗,对新会计制度不熟悉,难于适应当前农村财务管理要求,从而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对此,农村领导干部要提高对新农村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把财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农村基层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坚决不说违反农村财务管理政策规定的话,坚决不做违反农村财务管理政策规定的事。村领导不应该违规违纪插手管理财务。另外,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素质,切实提高理财水平。首先是要广泛开展农村财务人员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敢于照章办事。其次,理财业务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财会人员作为特殊从业人员,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应定期组织开展农村会计知识竞赛活动和农村会计实务培训工作,重点抓好新规定、新制度的培训以及财会人员的上岗培训和后续教育。各乡镇也要加强对村干部、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财务知识培训,增强其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保障合法权益的意识与能力。

2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程序

农村财务管理中出现众多问题,笔者认为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财务管理的程序不规范。中国历来有“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这种思想也体现在村级财务管理上,只要钱用的合适,用的过程、手续、流程都可以忽略不计,这种思路也导致在农村财务的使用方面出现众多违规、甚至违法的行为,如报账随意、票据使用不规范、财务使用情况不公开、资金账户混乱等,这对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极为不利。

规范村级财务工作流程须坚持“六统一”原则。一是统一制度。严肃财经纪律,推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二是统一审核。实行村财务主管、村民主理财小组、乡镇经管站三级审核模式,否则不能入账。三是统一记账。由财务代理中心做好各村资金管理、电算化记账和核算工作。四是统一公开。统一规定财务公开的方式、内容和时间,统一制作财务公开榜和财务公开明细表,确保财务公开及时、透明,避免因为村民不清楚村里资金去向引起的信访问题。五是统一审计。由乡镇经管站按照相关规定,对村级财务当月发生业务和村干部离任交接等进行审计。六是统一建档。各村财务会计资料由乡镇经管站进行归档、保管,并按规定年限存放。通过以上措施,杜绝凭证不规范、公款私存、白条抵库、贪占挪用公款现象的发生,确保村级资金安全。3强化农村财务管理监督机制

有权力就要有监督,农村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众多问题与财务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和落实不到位有重大关系。在实践中出现诸如:对农村财务管理的监督多为内部监督、乡镇政府的监督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专业的农村审计没能有效的发挥作用等现象,均对农村财务管理产生不利的影响。

针对以上监督缺位和监督不利现象,结合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笔者认为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有效的规范监督机制并落实监督效果。第一,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针对村干部素质不高及财务管理未达到系统化、制度化的现状,要加强教育培训。要真正落实村民自治权,组织学习有关“村帐代理制”的财经纪律、财务制度以及农村政策法规等,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让村干部自己有效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实现农村财务管理的自我监督。第二,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以“民主理财”形式,让村民直接参与村级财务管理,决定经济发展事项,体现广大村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持农村社会稳定,从而保证广大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以实现农村财务管理的群众监督。第三,加强农村审计监督。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开展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责任和专项审计,切实做到“三年一轮审”。要按照三年一轮审的要求,重点围绕村级财务收支审计、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离任审计、土地征用补偿费、村级重大项目建设以及信访问题专项审计,确实强化对村干部管理使用资金的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的教育、警示、规范和惩处功能,各乡镇要根据审计整改意见制订整改方案,并按时上报上级农经管理部门,以此实现农村财务管理的审计监督。第四,有效发挥乡镇经管站的作用,充分发挥农经部门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作用。经管站要组织业务指导和工作督促,建立健全检查督导制度,每年检查督促不少于2次。

农村财务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鸿图伟业。解决好农村财务管理问题是“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确保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和加快和谐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大举措。

4参考文献

6.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若干思考 篇六

1 农村饮水安全情况现状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不仅农村数量繁多,而且每个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也不尽相同,该文以陕西省志丹县、四川省平江县为例,简单介绍下中国农村饮水安全情况的现状。

首先说说陕西省志丹县的情况,它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西北部,地处白于山区,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梁峁密布,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川面狭窄。全县总人口15.8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0.85万人。近年来,志丹县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投资累计超过了2.4亿元,直观表现为打深机井228眼,浅机井、土井5 659眼,集雨水窖7 722眼,基本解决了全县农民的饮水问题,饮水困难问题不再成为他们的心头之痛。

不仅陕西省志丹县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四川的平昌县同样致力于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解决。平昌县是典型的农业区县,农业人口约86万,达到总人口的80%;而该县地处四川盆地边缘,自然灾害频繁,且十年九旱,缺水状况严重。加强本地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难关,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是当地政府当前工作的一大重心。

2 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农村饮水安全是广大农民最为关注的问题,因为它不仅与农民们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更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体健康,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不仅是一项明文规定的措施,更是他们维护基本人身权利的一把钥匙。随着国家对农村和农民的重视,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推进和实施,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对稳定社会秩序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关于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仍旧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遗憾,随着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人们对于饮水安全的高度关注,对于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也被赋予了更大的期待和要求,在此前提之下,它存在的不足也被进一步放大,以下笔者简单阐述目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所存在的部分问题。

第一,特殊县情导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难度增大。农村与城市的显著区分之一就是住宅区之间的距离不同,与城市小区林立的情况不同,大多数农村地广人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之间可能相隔很远,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给农民带来极大生活自由的同时,也给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带来不小的挑战。因为农民居住地分散的缘故,给彻底解决农村安全用水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政府只能采取分区域的方式进行管理,少不了顾此失彼的情况发生。

第二,特殊水情给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出挑战。不论采取什么措施进行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工作,首要问题就是有充足的水源。但是由于某些农村的气候特殊性和特殊水情,导致它本地极度缺水,这就给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第三,浪费水资源问题严重给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管理造成阻碍。即使有的农村因为气候适宜、地形恰当,使得它存在着较为充足的蓄水量,但是由于浪费水现象严重,造成水资源流失,从而引发供水矛盾,最终会给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管理造成阻碍。

第四,农村管护主体保护作用的缺失和不力同样给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带来威胁。众所周知,农村绝大部分的供水措施由当地农村村委会等进行管理和保护工作,但由于管理意识不强、资金来源不足、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原因,经常会出现农村饮用水工程管护不力或者维修不到位等消极状况出现,这直接影响了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造成了资源浪费的遗憾情况,从而给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威胁。

第五,已建供水工程运行成本高造成有人用没人管的情况出现。现如今,许多供水工程由于供水量小,水费收缴费用远远小于运行成本,甚至好多地方根本不收取水费,因此,基于这种情况,造成人们对于水的浪费,对供水设施的不爱护,导致供水设施寿命缩减。

第六,应急机制不完善给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大打折扣。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往往会给人们带来损失,面对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不强,应急机制不完善是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另一重大缺陷。

第七,工程建设难度大和工程建设资金不足同样是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有的农村地势高、坡度起伏大,直接给相关工程建设带来极大的困难,上级下达的资金不足以工程建设用资金,地方又不能足额给予配套,因此,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放弃对某些地区的供水工程的建设,或者建设标准低;此外,补助资金难以满足建设需求也给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消极影响。

任何问题的处理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同样也如此。虽然在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上存在着以上种种缺陷和不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没有解决的可能。相反,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才使得政府更加关注农村的饮水安全状况,并且不断为之努力,积极寻找着解决的措施和方法。

3 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解决措施

有问题存在,就必然会有解决的方法出现。面对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困难,笔者总结和提炼了一些解决措施,虽然特殊水情和地势的客观问题难以解决,但是另外一些问题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缓解。

第一,引导和强化农村关于农村供水管理的力度。前文提到农村管护主体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才使得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陷入困境,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对症下药,引导农村加强农村供水管理力度和强度。比如说可以与各农村负责人签订安全供水管理责任书,确保责任到人,这样能避免某些行政人员逃避责任的做法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局面。同时政府每年可以预算一部分费用用以对各农村管水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增强个人素质,提升其业务能力。

第二,加强对农民用水情况的监管,严格控制水资源浪费的不良情况发生。农村内一方面可以派出专门人员负责对农民用水情况进行监管,对于恶意浪费水的人进行罚款处理,从而减少水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加大对节约水资源的宣传,号召和鼓励全村人一起节约用水,从根源上缓解水资源的浪费现象。

第三,逐步完善农村应急供水机制。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首先,提高应急机制的针对性;其次,建立成熟的物资储备。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往往都是不可预计的,光靠临时的紧急运送供水抢险物资不仅风险较大而且具有滞后性,所达到的救援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需要在平常的时候就多多建立物资储备,未雨绸缪;最后,应该要配备水质检测专用设备,定期对农村饮用水进行检测,看各项指标是否达标,发现不达标的情况立即上报处理。

第四,加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为了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得到更好发展,不仅需要加强对农村责任人的监管,更需要加强对用水工程的监管。一旦忽视了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管,极有可能出现豆腐渣工程,让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工程成为垃圾,造成资源浪费。

第五,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只会让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成为一纸空谈,因此,政府需每年预算一些维修养护基金用于供水工程的维修与养护。

4 结语

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的问题,是责任,更是民生,这是国家无法逃避、必须重视并积极解决的关键问题,政府必须坚持不懈重点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这是广大农民对国家提出的基本需求,是国家和政府的义务所在,更是为促进社会稳健发展扫清障碍,为提升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而做出的有力举措。该文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为主题,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是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现状,其中以志丹县和平昌县为代表展开简要介绍;其次分析当前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最后针对性的提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解决措施,三管齐下,希望谨以此文能让更多人对农村饮水安全相关问题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更希望笔者提出的某些见解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从而为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贡献出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论文集[C]//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中心.2008.

[2]李丽,张震宇,杨金田.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现状分析及保护政策建议[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9):1985-1988.

7.加强阿克苏农村宗教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七

机构,必须紧紧抓住新《消防法》正式实施的有利时机,努力作为,积极推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方面促进农村消防工作的快速发展,从而进一步推进各地整体消防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笔者试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农村消防工作责任。要进一步推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领导,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确保消防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全面落实农村消防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组织的消防工作职责,层层签订消防工作目标责任状,确保各项消防工作措施的有效落实。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消防管理网络,辖市区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消防工作联席会议,乡镇成立由安监站、公安派出所、工商所、财政所、企管站、农机站、村镇建设管理机构等部门参加的消防工作领导小组,行政村建立由村长、治保主任、村民小组长、警务室民警等参加的消防工作组,有效组织、协调开展本地区消防工作。

二是要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农村群众消防意识。大力深化消防知识进农村、进家庭、进企业活动,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文艺团体等资源,开展突出农村特色、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消防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对孤寡老人、伤残人和流动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的消防宣传教育,不断普及用火、用电、用气、用油防火常识和灭火自救知识。在乡镇集镇、村庄、乡村主要道路、渔港码头要设置固定的消防宣传栏、宣传标语,乡村广播站要经常宣传消防知识,尤其是在农业收获季节、捕捞休渔期和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和乡村民俗活动期间要加大宣传频次,提高宣传针对性。农村中小学校要加大消防教育力度,将消防知识纳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内容,确保每学期组织消防教育不少于一次。要结合 “五五”普法等活动,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其中,广泛进行宣传教育,有效增强农民群众的消防意识。

三是要完善乡村消防规划,加强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在各地进行乡镇总体规划修编时,要同步修订乡镇消防规划内容。结合新农村建设城乡规划全覆盖工程和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的目标,在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或调整时,将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等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中。对邻近城镇的乡村,要将其消防规划逐步纳入城镇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加大消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消防设施建设水平。在乡镇集镇发展和工业开发区、生产(加工)集中区等建设中,同步建设消火栓等公共消防设施。结合各地新农村建设农村道路通达工程,畅通乡镇、村消防通道;通过村庄建设整治,村庄内部主要通道符合消防车通行要求。结合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工程,充分利用天然水体作为消防水源,因地制宜修建消防取水码头、消防水池等设施。

四是要建立消防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有关职能部门作用。推进各级综治、公安、发改、民政、财政、建设、农业等职能部门认真履行各自农村消防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做好农村消防工作。综治部门要将农村消防安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活动重要内容。公安机关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监管,依法查处消防违法行为,督促消除火灾隐患。发展改革等部门在安排城乡基础设施项目时,要统筹考虑农村公共消防设施需要。财政部门要在编制财政预算时纳入农村消防工作经费内容。规划建设部门要在编制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时纳入消防安全项目,督促、指导村庄实施建设整治中具体落实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农业、农机部门要结合农业生产,做好农业收获和火灾多发季节的防火安全工作,宣传有关用火、用电安全常识。民政部门要组织做好农村敬老院、养老院、孤儿院消防管理和孤寡老人防火安全,以及农村火灾灾后受灾群众生活安排和损毁民房恢复重建等工作。

五是要强化社会化消防工作网络,全面落实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要督促指导驻乡镇和村庄的企业、场所按照消防法律法规,严格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单位在新建、改建、扩建、装修工程时和公众聚集场所使用(开业)前,要严格依法履行消防审核、验收和安全检查等审批手续。指导各类企业加强自身消防安全管理,定期对单位员工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建立灭火自救组织,做到防火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消防安全责任自负。农村地区人员密集场所要深入开展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活动,不断深化和提高消防安全自主管理水平。

六是要健全考评机制,切实加强农村消防工作考核。积极提请各地政府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长效管理,建立健全考评奖惩机制,定期组织专门考核和总结表彰,并积极将农村消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任期目标和干部绩效考核内容进行考核,严格督促各级落实农村消防工作责任。综治、公安、民政、财政、建设、农业等职能部门进一步密切配合,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检查、指导,严格督促基层落实

8.加强阿克苏农村宗教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八

一是建立健全干部档案。规范完善农村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和老军人资料档案,按照“一人一档、一村一柜”的要求,实行统一管理,专人负责。

二是落实政治生活待遇。把解决“四老”人员政治、生活待遇,列为党建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四老”人员生活保障、住房和医疗等问题建立台账,定期考核,按时发放“四老”人员工资,并及时组织人员为“四老”人员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三是加强政策理论教育。采取集中学习、邀请党校教师讲解、观看电教片等形式,为“四老”人员系统地讲解党的相关理论、政策知识,确保“四老”人员紧跟时代“不落伍”,思想认识“不掉队”,政治学习“不误点”。

9.加强阿克苏农村宗教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九

首先我谈谈畜禽饲养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畜禽类饲养布局不合理, 其功能区划分也不是很明确, 一些畜禽类饲养场所没有很好地区分饲养区、隔离区以及办公生活区, 由于没有很好地设置这种分离, 那么相关的工作也就不能很好地开展, 给畜牧治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比如饲养区门口也没有相关的消毒设施, 进出饲养区没有车辆消毒装置和人员消毒通道, 基本上都是混合使用, 而且场内道路无净道和污道、雨水和污水分流之分, 一些饲养场所对于沼气池等无害化处理设施与养殖场生产能力不相匹配等。所以这种畜禽饲养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 一旦发生动物疫情, 很难控制和净化。

实际上在畜牧防治的具体过程中, 不少畜禽养殖场由于对具体的畜牧防治工作认识不够, 对饲料、药品及疫苗等投入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批号、使用及保质期记录不清楚现象也缺乏认真的态度, 这样就容易造成保存不当的后果;也容易发生病死畜禽数前后发生逻辑性的错误, 还比如消毒药品的名称、消毒次数及何人何时实施消毒记录不完整, 由于数据的不准确或者不全也容易造成相关事件的发生;另外畜牧防治工作中, 存在免疫标识发放数与畜禽出栏数不吻合, 免疫打挂率底。有的畜禽规模养殖场片面套用书本和其他场免疫程序, 还有的不开展免疫抗体检测, 甚至拒绝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抽检, 导致免疫抗体消长不清, 动物发病原因不明。这些现象在农村畜牧防治工作中是很容易出现的, 而且肉禽禽流感免疫密度相对较低。不少肉禽规模养殖户认为禽流感疫苗实际有效保护期没有几天, 且注射疫苗费时费力, 又影响肉禽的生长, 导致肉禽禽流感免疫密度相对较低, 这是当前禽流感防控工作中的一大隐患。

由于动物防疫条件审查不到位而造成了防治工作的滞后。由于动物饲养场主对动物防疫意识不强, 导致兴办的动物饲养场离村庄、生活饮用水源、主干道等太近, 动物饲养场间隔距离太小, 增加了动物疫病的防控难度;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病死畜禽及粪便无害化不规范。有的养殖场生猪发病短时间治疗不见好转就急于出售, 甚至有的养殖场主将死猪卖出, 有的无防漏防渗措施, 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这些均是动物疫病的疫源地, 易扩散动物疫病, 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给畜牧业带来较大损失, 社会影响较为恶劣。基层完善了县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持机构设置, 建立了镇级畜牧兽医机构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 从而促进了畜牧业长足发展。但由于原来的一个单位分成2~3个, 骨干技术力量分散, 现有技术人员知识老化, 加之编制有限, 不能及时吸纳年轻的技术人才。目前, 不少基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人手不足, 技术力量不强, 国家规定强制免疫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免疫抗体检测不能常年开展, 能开展病原学检测的单位就更少, 导致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项目中的仪器设备不能物尽其用, 这不利于产地检疫、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一些地方曾经出现过将猪瘟疫苗冷藏, 将禽流感疫苗冷冻等现象;有的注射疫苗不规范、防疫登记表填写不完整、免疫证发放不到位、耳标打挂率低等, 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动物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有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4种, 其中生猪每季须免疫3针, 劳动强度最大的应是散养户禽流感的免疫, 其待遇与劳动强度不相称, 造成防疫员缺乏工作积极性, 所以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更好地加快畜牧防治工作的发展, 必须要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问题。因为是县乡级的畜牧防疫工作, 条件差而待遇不高, 所以很难吸收到优秀的人才加入。这是困扰基层畜牧防治工作中最难办的事情, 正是因为人才的缺乏, 才会产生那么多的问题, 而且一些临时人员是对目前形势下较为复杂多变的畜牧兽医的诊断技术存在很大的盲区。一些基层的社区防疫任务很重, 在一些特别忙得时候比如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只能找一些零时的人员来进行, 然而防疫人员却没有相关的业务技能, 常常出现一些诸如注射量不足或者注射部门不准确等问题, 而且也涉及到出现相关疫情不能及时上报的情况, 我感觉这些都是制约畜牧防疫工作的重大问题。如果人力资源不能保障的话, 一旦发生疫情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比如疫苗的保存问题, 是一个非常复杂繁琐的工序, 这就需要必要的技术含量, 如果没有技术知识做支撑, 其工作的方式和效率是很让人担心的。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的体力投入, 如果保存条件不太好, 阴暗潮湿而且保密性也不好, 再加上人少又工作量大, 这样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而且防疫工作一旦拖得太长的话, 就会导致疫苗因为在常温之下存放的时间过长疗效降低的情况, 一旦防疫达不到实际的效果, 就是我们工作的失职, 而且免疫的失败会衍生出不确定的事件。特别是防疫工作人员由于年龄偏大, 技术人员缺乏带来的问题应该引起相关领导的足够重视。在这方面需要加大投入, 特别是提高相关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的待遇问题。一些乡镇甚至连兽医都没有, 而队伍的建设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性, 这样只能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

需要建立相关的风险评估机制, 这是制度的保障。上级的主管部门把相关信息汇总就能及时地反映给周边地区, 这样就能信息资源达到共享, 不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而且也能够切实提高决策和防范的能力。同时要抓好畜牧兽医队伍的建设工作, 要不断地充实乡级畜牧防疫的技术工作人员, 要切实发展村级的兽医。

10.加强阿克苏农村宗教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十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推进。农村成为我国当前重点建设的对象之一,其饮用水的安全管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这关系到农村人民的身体健康。本文围绕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进行阐述,分析了其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希望能给相关部门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近年来,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成为了农村人民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人民的利益。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从而有效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从而将“三农政策”落实到位。

1.农村饮水安全情况现状

安全饮水工程属于基本的惠民工程,能够有效解决广大农民人民的饮水需求,推动农村区域的发展。落实好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不仅能够维护农村人民的利益,而且属于城市化进程的内容。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区域分布面积较广,很多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各不相同。例如某些农村区域,属于典型的农业区县,地处盆地边缘,常常出现自然灾害现象,包括旱灾,及其缺乏水资源。当地政府通过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解决当地的饮水安全问题,从而稳定当地的社会发展[1]。

2.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特殊区域问题 首先,某些农村地区较为特殊,增加了农村饮水安全的管理难度。相比于城市,农村与其最大的区别为住宅区间距离不同,不同于城市小区,很多农村地区存在地广人稀的问题,村民与村民间,房子相隔较远,农村人民居住较为分散。较低的人口密度虽然给农民带来了更广泛的土地资源,但是给农村饮水安全管理问题带来了更多的难度。农民居住地区较为分散,彻底解决农村安全用水问题是项较为繁杂的工作。通常情况下,很多政府采用的管理方式为分区域,导致无法顾及到个别农村人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2.2特殊水情问题

其次,农村区域的水情存在特殊性,增加了农村饮水管理的难度。在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过程中,首要问题为寻找充足的水源。但在实际工作中,某些农村地区水源、气候存在特殊性,使地区缺乏水资源。某些农村区域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不利于农村饮水的安全管理。某些农村气候条件好,水源充足。但是当地浪费水源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很多水资源浪费,出现供水矛盾问题,加大了相关部门管理农村饮水问题的难度。

2.3农村管护主体保护作用的缺失问题

农村缺乏管护主体保护制度,不利于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管理问题。通常情况下,很多农村区域的供水工作为农村村委会负责,农村村委会在工作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低、管理意识欠缺、资金不足等问题,导致农村饮水工程质量存在问题,常常出现很多消极情况,直接降低了供水设施的效率,降低了供水工程的综合质量,浪费了很多资源,给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隐患。供水工程的运行成本高,维修保养费用高。而某些农村地区的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供水量小,运行成本高于水费缴纳费用,导致很多农村地区人民不节约用水,出现了浪费水源的现象,不重视保护供水设施,降低了供水设施的使用期限。

2.4应急机制问题

应急机制不完善,加大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难度。某些农村地区会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给农村带来损失。农村村委会的处理能力不佳,导致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农村区域应尽快完善应急方案。另外,工程建设难度大、缺乏工程建设资金,都成为了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某些农村地区特殊的地形特征、资金缺乏,导致工程建设存在较大的困难。在实际工作中,某些农村地势较高,坡度起伏很大,增加了工程建设的难度。政府提供的资金不够,农村地区也不能提供充足的硬件设施,导致某些农村地区供水工程建设配置低或缺乏供水工程的建设。政府提供的资金不足无法满足农村区域的供水工程建设,不利于农村的饮水安全管理工作运行[2]。

3.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解决措施 3.1加强农村供水管理力度

相关部门在管理农村饮水工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相关部门应通过相应措施进行解决,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点。加强农村地区关于农村供水管理力度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区域的主体对象没有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导致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因此,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引导农村地区加强农村供水的力度。相关部门通过与农村主要负责人进行管理书签订,实行责任追求制,有效解决某些工作人员逃避责任的现象,提高了部门人员的工作效率。另外,政府应定期对农村管理水局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工作人员们的饮水管理专业知识,丰富工作人员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发展。

3.2节约水资源

通过加强对农民用水情况监管力度,能够有效控制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农村地区可以派出相应的工作人员监督农村人民的用水情况,对于故意浪费水资源的人进行物质惩罚与金钱惩罚,有效解决水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当地政府应加强节约用水理念的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农村人民节约用水的意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现象。

3.3完善农村应急供水方案

当地政府应不断完善农村区域的应急供水机制,当地政府应不断加强用水机制的可行性。当地政府应建立物质储备方案,某些农村区域会出现自然灾害事故,紧急运送物质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存在较大的风险性,不利于提高救援质量。当地政府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准确较多的物质资源。另外,当地政府还应加强水质监测的硬件设施建设,定期检测农村饮用水质,保障水质参数能够符合国家规范,一旦发现不合格的水质区域,应当立即联系技术人员进行处理,报告上级管理部门。

3.4提高供水工程质量 为了提高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质量,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监督农村水质主要负责人,对供水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某些供水工程属于面子工程,存在质量差、工作效率低等特点,容易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浪费了资源。因此,当地政府必须对供水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监管,从而促进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发展。另外,当地政府应加大投入资金投入,例如: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方式。当农村地区缺乏一定的资金时,难以展开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因此,当地政府应定期提供资金,对农村饮水设施进行有效维修与保养。

4.注意事项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广大农村人民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直接关系到农村人民的身体健康,是农村人民的根本利益。政府通过加强农村饮水的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是落实“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方式之一,能够树立政府威信,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问题能够有效维护广大农村人民的人身基本权利。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越来越重视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管理问题,我国通过实行了相应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大量的农村工程项目在不断建设着,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饮水安全管理问题不仅受到了农村人民的高度关注,而且受到了广大农村人民与政府的期待[3]。

5.结语

综上所述,及时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管理问题,对农村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地政府与国家的责任与义务。本文围绕农村饮水安全管理问题进行阐述,希望能为当地政府提供借鉴意义,从而为城市化的进程出一份力。【参考文献】

11.加强阿克苏农村宗教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十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农民在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求知、求新、求美、求乐欲望日益增强。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意义。近阶段,我深入到南靖县11个乡镇场,29个村就这一课题进行了调查与研究,颇有受益,深受启发。

一、现状与成因

南靖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是漳州市的一个山区县,辖区内有11个乡镇场,186个行政村,总人口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五分之四。近几年来,县委把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加快农村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把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全县上下做到心齐气顺,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发展。9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0.9亿元,财政收入2.3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36元。县还先后被评为省级以上先进单位20多个。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到,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对照形势的要求,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工作领域不宽。

据调查,全县有70%的农民已从过去单纯的土地耕种中解脱出来,从事着个体经营、商品流通、创办企业或外地打工等多种多样的行业。随着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做工又务农”的农民所占比重将越来越大,如奎洋镇奎洋村486个劳力中,做工又务农的农民有447个,占92%。由于农民经营行业的多样性,这使得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由传统的乡村管理向多部门、多行业共同管理成为一种必然,而我们的工作尚未形成社会网络化的格局,出现了不少思想政治工作的“盲区”。

2、工作内容不新

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的政策宣传、道德教育上,如何适应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加大宣传科技知识、转变农民观念、增强致富本领和法制观念等方面的内容,使农民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文化生活环境得到改善,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3、工作方法不活

这几年,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上,虽然也积极探索了一些新的途径,好的做法,如南靖县靖城镇开展“农校结对子,理论进农家”,龙山镇开展“夕阳红”讲师团,奎洋镇开展“女子理论宣传轻骑队”等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总体上来看,方法陈旧,形式单一,教育呆板,说教味道浓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法和形式不多。

4、宣传阵地不牢

调查统计表时,全县调频广播覆盖率达96%,90%以上的行政村(作业区)建了广播室,不少的村设立了黑板报,村务公开栏、宣传栏,80%的村还设立了阅报栏。目前,农村86%农户拥有电视机,安装闭路电视有5个乡镇场3万多户。但由于受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影响,大部分的山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宣传阵地硬件建设严重滞后,征订报刊杂志有困难,甚至连必要的教育经费都无法维持。即便是平原村也还有一部分村存在有阵地无活动或有活动不健全的情况。

5、政工队伍不强

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潜移默化、和风细雨式的工作,不象抓硬件工程,抓经济项目或办实事那样轰轰烈烈,成效立竿见影,往往给人造成一种“虚”的感觉。在任用宣传干部时,有的单位把它作为一种照顾性的岗位来安排,人员素质不高。加上各级政府工人员由于中心工作多,事务繁重,难于集中精力和时间去钻研业务,提高工作水平。社会上甚至存在着一种政治工作是政工部门、宣传部门的事,与我无关的认识“误区”,从而使政工人员在从事这项工作时,常常产生一种势单力簿、力不从心的无奈。

6、经费投入不足

思想政治工作不仅需要在形式、内容、方法上创新,同样也需要在基础设施上配套。由于各级财政不够充裕,且发展经济急需投建的项目较多。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所需的硬件设施建设投入的难度较大,有些单位甚至连正常的工作经费都难于确保,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存在上述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一些领导认识的片面性,是影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观原因。从南靖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看,一些基层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存在片面,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有的领导把思想政台工作与“空头政治”划等号,认为抓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是“虚”的,带不来效益,显不出政绩,即费尽精力抓也难于得到满意的效果;不抓不管,也不会出现大乱子。因此对思想政治工作采取应付、被动的态度。有的领导认为,当前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应当一心一意抓经济,不该分心去抓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建设的“润滑剂”、“推进器”的重要作用。还有的领导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政工部门的事,只要把经济搞好了,思想政治工作也就自然上了新台阶,看不到思想政治工作对经济工作的反作用。

二是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是影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原因。改革开改以来,随着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农户成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追求物质利益的欲望也更加强烈,这正是市场经济所产生的威力。但市场经济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农民关心自己利益多,关心公益事业少;注重实现个人目标的多,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少;热心与致富有关的话题多,自觉遵纪守法、自我约束的少。这些都给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三是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和健全,是影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因素。从内容看,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帮助群众解疑释惑,说的多、做的少;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靠行政命令、经济手段完成较多,而做过细的工作少,因而干群关系受损害。从政工队伍看,还存在队伍素质差和人员少的问题。检验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如何,还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考核机制,不利于调动广大政工队伍的积极性。

二、措施与对策

针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本人从南靖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观察思考,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和对策:

一抓队伍社会化,形成齐抓共管。抓队伍建设,是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保证。首先要加强党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县、乡、村、村民小组四级工作网络,并健全工作制度;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从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让全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其次要按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要求,加强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工队伍。三要根据农民经营多样性、劳动分散性和思想复杂性的特点,抓队伍社会化,形成全社会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态势和多层次参与、多方位介入、多渠道渗透,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格局。

1、发挥党员、干部、团员的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扶贫帮困结对子的活动中去。如开展“送温暖、解民忧、当公仆、办实事”等活动,领导干部及党、团员每人挂钩1-2个贫困户,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扶贫帮困,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中,增加干部与群众的思想交流,直接倾听群众的呼声,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地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又如在个私企业、三资企业中建立党、团、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帮助企业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协调理顺职工与老板的关系。

2、发挥教师政治素质高,文化素质好的优势,对农民群众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把村和所在地中小学校结对,通过教师定期举办讲座等形式,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理论学习指导。负责各村黑板报、宣传栏的出版,进村入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科技文化知识。

3、发挥老年协会的作用,让他们在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发出光和热。在老年协会中,有一大部分是离退休的老干部、老村主干、老党员,他们的政治素质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他们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在宣传理论,计划生育、新村建设、移风易俗、尊老爱幼,帮教失足青年等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

二抓阵地规范化,优化教育环境

宣传文化阵地,是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条件。首先要加强乡镇村宣传文化阵地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完善乡镇党校、文技校、科技服务站、广播电视站的设施建设,举办理论及法制讲座、农函大实用技术培训、夜校扫盲班等。同时在各村建立和完善广播室、直传栏、黑板报、阅报栏以及各类活动室,并实行工作责任制,做到广播天天有声、墙报月月新、报刊日日上栏,使各种各阵地作用发挥起来。其次要加大有线电视联网,发挥农村电视优势开展教育,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第三要健全阵地活动制度,根据农村生产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多种活动。第四要坚决整顿农村文化市场,开展“两反一扫”活动,清除精神垃圾,净化教育环境。

三抓形式多样化,增强工作实效

形式多样的工作方法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有效手段。要根据农村的实际和农民的特点,除传统的形式外,应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总结新的经验。如创办读书社,在群众中开展业余读书活动,让群众进行自我教育。举办报告、演讲等形式进行党的农村政策和先进人物的宣传教育,开展评比竞赛活动,激励农民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形成了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运用文艺形式,排演短小精悍的节目,寓教育于活动中,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等等。如靖城镇为深化农村理论学习,率先在全省开展“村校结对子,理论进农家”活动。辖区内24所小学分别和24个行政村结对子,指定教师协助各村做好板报宣传、标语、宣传材料分发、进村入户宣传等,使群众接受科学理论的教育。奎洋镇精挑20位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姑娘组成“女子宣传轻骑队”,深入该镇的各个边远山区的自然村落、工厂车间、学校集市,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镇里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群众急需的各种科学种养知识直接送到群众手中。龙山镇从全镇上百名离退休老干部中,精挑20位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演讲能力强的老干部组成“夕阳红”讲师团,进村入户开展宣讲活动,发动育龄夫妇积极参加计划生育、动员适龄青年涌跃报名参军,指导农民科技举兴农等,这些新颖的形式,深受群众欢迎,也得到了省市宣传部门的肯定。

四抓典型特色化,树正气捉发展。

抓典型、树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发现典型,注重典型的时代性,体现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是要注意发现、培养和推广本地具有普遍意义又各具特色的典型,实事求是的宣传,让群众从身边人、身边事中看到时代风貌、时代要求,看到努力方向,激励他们以典型为榜样,做时代所要求的人。要充分挖潜典型资源,用好典型这个无形资产,提炼出典型的精华,让农民对典型感到可学、可亲、可敬。如树立了万利达这个典型,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树立李粤闽这个典型,弘扬赤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树立黄志坚这个典型,弘扬舍己救人的献身精神,树立陈田花这个典型,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等。

五抓工作制度化,提高运作水平

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是提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有利保证。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建章立制,强化监督管理,以促进工作有效开展。

12.加强阿克苏农村宗教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十二

一、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管理

(一)定点培训机构管理

开展就业或创业培训的机构,应当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取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办学许可或职业培训资质;具备承担培训任务必备的培训场所、教学设施设备和师资等基本条件;师资应当取得规定的专业资格,具备成人教育经验,有与当前培训内容同步的完整教案;开展培训工作两年以上,具有培训专业相应的教学经验,并有培训记录和资料;能够对学员提供较为完善的后续支持服务;培训机构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具备开展培训所需的其他条件;近三年没有不良记录和投诉。具备条件的定点培训机构,向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相关材料,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有关专家对培训机构开展实地考察,对其培训能力进行打分,根据考察得分情况以及就业培训工作整体规划布局情况,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公示定点培训机构名单,若无异议,再发文公布,同时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同级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培训对象和时间

培训对象指农村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有转移就业愿望、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的青年农民(不包括在校生),均可参加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培训时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时间以1—3个月的短期培训为主,复杂工种可适当延长,每班人数不超过60人。培训学时原则上,A、B、C三类专业分别不得少于160、140、120学时,其中实际操作课时不少于50%。

(三)开班程序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由所在地定点培训机构负责具体实施,企业新招用农民工岗前就业技能培训,由用人单位依托定点培训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各定点培训机构要在开班前7日内,将开班申请材料报市或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开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开班前3日内将审核批准的开班申请材料抄送同级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四)日常监管及考核鉴定

批准开班后,定点培训机构要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所需的技能,科学设置培训课程,精心编制培训教案,同时建立健全培训学员考勤制度,强化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培训质量监管,对审核批准培训班次的培训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管理。有条件的可配备指纹考勤设备,强化考勤管理。对定点培训机构每个培训班次开展不少于3次随机抽查,并向参训学员宣讲相关政策,对不符合规定的学员予以清退。定点培训机构要严格按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和内容开展培训,教学计划如有调整,应提前2日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加强与财政、纪检、审计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邀请其共同参与对培训过程的监督管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实行结业考核制度,培训合格者发放全省统一的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编号印制。培训结束后,定点培训机构应及时组织培训学员参加职业资格鉴定,参加职业资格鉴定的学员,可按规定享受培训补贴和鉴定补贴。

(五)台账管理

定点培训机构必须按规定建立培训台账和就业台账,作为申请补贴资金的主要依据。

二、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资金管理

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或企业组织新招用农民工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合格后,可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一)就业技能培训

培训转移就业前的农村劳动者,个人申请培训补贴应附:培训补贴申请表、身份证复印件、职业资格证书(专项能力证书)复印件、就业证明材料、定点培训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个人银行账号。对个人垫付或申请培训补贴有困难的,可由定点培训机构,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代为申请培训补贴,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将资金直接拨入培训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定点培训机构申请培训补贴应附:培训补贴申请表、培训人员花名册、培训人员身份证复印件、职业资格证书(专项能力证书)复印件、就业证明材料。持街道(乡镇)或社区(村)开具的无收入或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证明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及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属于垫付或申请培训补贴困难人员。

(二)岗前就业技能培训

培训企业新招用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企业委托培训申请补贴应附材料:补贴申请表、培训人员花名册、培训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劳动合同复印件、培训合格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专项能力证书)复印件。申请材料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将补贴资金支付到企业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按专业分为A、B、C三类补贴标准,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培训补贴。培训合格后,通过职业能力鉴定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未颁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应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先根据培训人数和补贴标准拨付培训补贴的80%(取得专项能力证书的拨付60%);6个月内实现就业的,再根据就业人数拨付所余的20%(取得专项能力证书的拨付所余的40%)。岗前就业技能培训按培训标准的50%拨付补贴资金。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培训补贴申请材料的全面性、真实性进行审核,并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公示(包括享受补贴的单位名称、享受补贴的人员名单、补贴金额等)。申请材料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完成审核和公示后,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抽查和公示情况拨付补贴资金。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要合理安排就业资金的支出结构,用足用好培训补贴资金,并及时对补贴资金发放情况进行汇总,每季度末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三、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监督管理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及定点培训机构,在培训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开展工作,不准违规培训,以二三产业就业技能为主,不准突破资金限制,要合理确定培训补贴资金支出比例,确保就业资金使用效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将会同财政对培训和培训补贴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并对定点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开展培训机构评估,评估不合格的,取消其定点培训机构资格。对当年未开展培训工作、不遵守培训相关规定、培训合格率低于80%、培训合格后就业成功率低于30%的培训机构,取消其定点培训机构资格。财政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培训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按规定及时足额拨付培训补贴资金,确保培训补贴资金使用管理规范,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定点培训机构要严格遵守培训课时、培训内容、培训教材、师资条件、培训考核等方面的规定,加强教学管理,全面落实培训规程,自觉接受培训监管,确保培训质量。同时要加强与就业创业服务机构的沟通协调,及时将学员纳入当地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库,切实发挥好定点培训机构介绍学员就业的主观能动性,也可通过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帮助学员就业。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行政主管部门要以适当方式,定期向社会公开本地培训补贴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并自觉接受纪检监察、审计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对有虚报、套取,私分、挪用培训补贴资金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审核不严,违规操作的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为规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培训补贴资金管理,必须进行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包括定点培训机构管理,培训对象和时间,开班程序,日常监管及考核鉴定,台账管理等。同时加强培训补贴资金管理和监督管理,确保“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樊晓杰.关于人力资源劳动就业培训的思考[J].消费导刊,2016(6).

[2]刘艳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质量管理研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6(1).

[3]管红霞,张九玲.关于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思考[J].管理工程师,2016(4).

[4]刘丹.我国人才结构失衡的表现及对策[J].上海经济,2015(7).

上一篇: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申请程序下一篇: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