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困难个人申请书(精选8篇)
1.家庭经济困难个人申请书 篇一
家庭经济困难申请书
家庭经济困难申请书一:家庭经济困难申请书
尊敬的院领导和各位老师:
我是来自XX年纪XX班的学生XX,由于家庭条件比较艰难,所以向学校提出申请国家助学金.在学习上本人在校期间品行良好,成绩优良,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诚实守信,做事遵守承诺,在工作方面担任班干部一直是尽职尽责,在生活上,本人家庭经济困难,生活简朴,已被认定为贫困家庭,困难学生,家里仅靠父亲打工维持生活,但是人穷志不穷,本人在校能遵纪守法,没有任何违规行为。
假如能够获得国家助学金,我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投入更多精力,来努力完成学业,争取优秀毕业.为班级为学院争光.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不断汲取知识的方法来为将来打好坚实基础,为今后的工作作好储备.我知道还有很多很多向我现在一样的学生等着这笔钱去交学费,也有更多的父母为儿女的学费而辛苦工作着,甚至有的以卖血来凑够这笔钱.想一想手中浸着鲜血的贷款,想想一个人承诺和信用的价值,任何人没有理由不把这比贷款的归还作为重中之重看待,请领导和各位老师相信我的人格,我一定好好学习。
特此申请,望予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
XXXXXXXX
>家庭经济困难申请书二:家庭经济困难申请书>>(552字)
尊敬的领导:
你们好!我叫XX,现就读于XX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年级。我来自一个山区县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微薄的退休金。
我的家目前共有六口人。我父亲是一名残疾军人,在82年因公致残后身体状况一直很差,不能干重活,且常年患风湿病和肩周炎等疾病,经常需要药物治疗,不仅导致收入不定而且医疗花费较高。
我母亲自96年下岗以来一直待业,直到去年退休,收入主要是低保补贴。母亲身体状况更加不好,在98年和04年曾动过两次大的手术,且常常头痛不舒服。我姐姐高中毕业后一直待业在家,结婚后姐姐姐夫一家三口和我们住在一起,姐夫没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外甥未满一岁,需要物质和家庭方面细心的照顾,所以家庭的开销更大。
这些年来父母为了我和姐姐的学费,为了自己的医疗费用四处奔波而欠下数万元借款。我身为家庭的一员,一直秉承着家庭勤俭节约的传统,也更加希望可以为年老的父母,为贫困的家庭承担一份责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学习,减轻父母沉重的负担。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我一直没有忘记这一点,才一次一次取得了好的成绩。
感谢社会和学校有这样一个申请的机会,让我看到了为家庭减负的希望。在此我真诚申请这一项助学金,为了自己今后的学业,为了这些年一直不容易的父母,也为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家,希望得到批准。
此致!
>家庭经济困难申请书三:家庭经济困难申请书>>(713字)
某研究所负责同志:
我是一名下岗职工,原是我所某室的一名科员。由于各科室的重组分流,我被裁了下来,一月只能领到120元的生活费。下岗之后,我积极主动地四处寻找工作,但由于我年龄偏大,原来在办公室工作无什么一技之长。加上我又是一名女同志,所以虽然跑了几十个单位,但终究无人聘用。我参加过三次人才交流会,但也因以上所述原因,没能找到工作。
我一家五口人,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学,我年迈的父母也跟我们生活。他们只有我这一个女儿,这样家里的日常开销很大,我和丈夫原有的一点积蓄,在我下岗找工作这段时间内,也已消耗怠尽。然而不幸的是上个月,我的丈夫又不幸出了车祸,虽保往了性命,但至今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神志时好时坏,为了给他治病,短短的一个月里,我已欠下了一万四千元的债务,亲戚朋友那里几乎借了一圈。
丈夫的厂里见我们如此的窘迫,给我们提供了些帮助,工资可以照常发放。这多少让我心里好受一些,但家里的漏洞实在太大,而丈夫的病依旧需要花钱。
我一个下岗的女工实在难以支撑,但我只有咬紧牙关设法渡过难关。在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我已在我们街区一处租了一间屋子,准备开一间小卖铺,希望借此可以有些收入,但需要有至少五千元的启动费,这五千元对我是个天文数字呀。我周围的人已给了我不少的帮助,我已不能再张口向他们借钱。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想到了你们,我知道现在一切都处在转折的节骨眼上,你们可能会有你们的难处,但我想这五千元对你们来说可能并不算什么,可对我却可以救活一个家庭,因此今天特向你们申请,希望能以借款的方式为我提供这五千元钱,另外希望在经济上可以给点困难补助。
我想,作为一位在单位干了19年的老职工,你们会考虑的,衷心地感谢你们。
李瑞英
×年×月×日
2.家庭经济困难个人申请书 篇二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工作的意义
(一)宣传资助政策,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家访是指学校的教师到学生家庭访问,一般是与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商讨共同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这种方法具有灵活机动、主动深入、针对性强的特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问题,逐步建立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有效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家访工作是资助工作的延伸,通过家访,将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带到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向家长和学生传递国家和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高度关注,不仅能够带给他们更多信心与希望,也有利于实现学校、家庭及地方教育机构的良性互动,继而产生社会轰动效应和良好的社会反响,对于促进教育公平,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搭建沟通桥梁,促进家校互动,助力学生成长
家访工作架起学校与家长联系和沟通的桥梁。通过走进学生家庭,面对面与家长和学生交流,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在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上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1]。家访更加直接地将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和学生的受资助情况传递给家长,减轻了家长的心理和经济压力,使学生家庭直接地感受到国家和学校的温暖。家访还能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不懈斗志,树立热爱集体、 感恩社会的思想观念。家访的对象有两类:一类是在校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一类是已经录取但未报到的新生。家访过程中,对于在校生,体会到的是一种不同于在校园内和辅导员谈话形式的关心和感动;对于新生而言,在尚未走进校园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学校教师上门传递的关爱之情。同时,高校通过家访掌握了学生及其家庭的第一手资料,便于今后更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建立个性化的资助和教育培养方案。
(三)掌握真实资料,完善资助评定工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高校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准确,才能保证高校资助评定工作的科学性,才能将资助送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手中,才能真正发挥扶贫济困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高校都是以学生持有的贫困证明、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等有限的材料作为认定依据[2]。但是贫困证明的有效性、不同地区贫困状况的差异性、学生申请资助的主观性等诸多因素造成了资助评定工作的复杂性。经过学校认定的学生困难等级基本上符合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但仍旧存在着地域差异和虚报、漏报等情况。家访的形式能深入学生家庭,实地了解学生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学生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家庭收入状况及家庭氛围等诸多因素,从而更加客观、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的整体状况。因此,家访工作是认定学生困难等级的有效补充,对完善资助政策体系起到了推动作用,使高校资助工作更加细致入微、准确到位。
(四)促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的建设
高校从事学生资助工作的主要是年轻教师和辅导员。通过家访工作,使教育者亲身感受学生家境的贫寒、 求学的艰辛、成才的渴望、家长的期盼,从而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促使教育者更加用心、用情地做好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和培养工作。此外家访工作也能开阔年轻教师的工作视野,拓宽工作新渠道,增加工作新思路,促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的发展建设。
二、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工作的建议
(一)创新家访工作模式
为了保障家访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需要建立长期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工作机制,使走访的学生家庭数量更多,覆盖面更大。首先,高校可以指定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家访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从前期的家访教师招募、学生信息统计,到后期的家访工作总结,都以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主导组织开展相应工作。其次,高校要每年预拨专用经费对家访工作进行财力支持。这笔经费不仅可以解决家访工作的必要财务支出,而且可以为家访教师购买意外保险,确保安全出行。 最后,为了提高家访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应当对家访教师进行培训并提出明确要求。培训内容不仅要涵括国家资助政策和本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理念、方法措施和资助成效等内容,还要重点介绍家访中的访谈内容和访谈技巧。学校要求教师在走访中要记录与家长交流的详细信息,保存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照片、走访小组与家人的合影,家访结束后,走访小组要提交家访报告。并注意出行安全,确保家访工作顺利进行。
(二)建立灵活的家访工作机制
高校可灵活安排家访时间和家访形式。家访时间一般分为假期集中家访和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确定两类。学校资助管理中心确定每年假期集中家访的省市,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量扩大走访的范围。家访教师由各院系选派,除了辅导员以外,积极鼓励学校相关部处、院系一线教师报名参加。学校将家访教师分成小组,每组3—5 人,实行家访时间和家访方式弹性制,由各小组自行协调安排。这种弹性的走访方式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走访队伍,使学校与院系之间、 辅导员与教师之间形成合力,更好地实现全校育人、全员育人的目标。
(三)做好家访前的准备工作
周密计划,统筹安排,是保证家访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首先要提前充分了解学生的相关信息。学生信息内容主要包含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职业发展方向以及学生获得的各项资助奖励等等。学生信息可先由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收集并反馈给走访小组。如需要更为详尽的信息,各走访小组可以与学生的带班辅导员进行沟通,或者与在校的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其次完整的访谈提纲有利于对家长进行系统化的结构式访谈,使家访工作能够更好地达到预定的目标。家访前应形成较完整的访谈提纲,并在家访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完善,避免因访谈不到位导致反馈信息的失实,影响学生资助工作进一步的开展。最后是确定走访行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很多位于偏远的地区,交通极为不便。家访小组根据学生家庭所处的地理位置,初步确定走访行程。并提前与走访学生、家长、学生毕业中学取得联系,充分了解交通细节,细化家访行程。通过前期一系列精心的准备工作,提高了家访工作的实效性。
(四)采用适当的家访方式
在家访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家长访谈和深度接触,一方面要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品德、学习状况、社会工作表现以及获得的各项奖励和资助情况向家长反馈;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生活现状以及学生在家表现,积极听取家长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反馈建议,共同探讨教育引导孩子的方式方法。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家访时,少数家长可能会误认为学校是来核实学生的家庭经济信息,因而在交流中保持着谨慎和沉默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家访过程中讲究谈话技巧,消除家长的心理戒备,营造和谐的家访氛围。家访可以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表现作为切入点,其间应以鼓励表扬为主,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介绍学生在校进步成长的点点滴滴。老师对寒门学子的鼓励和肯定,能增强学生奋发向上的斗志,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使家长看到希望。对学生的缺点要尽量委婉地指出, 双方互通信息,达成共识,一同探讨帮扶改进措施[3]。教师还可以请家长介绍学生的典型特征、在家的表现,征求其对学校教育的各项建议。在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时,教师向家长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学生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并结合学生的情况,询问家庭的教育支出和其他重大经济支出及缘由,进一步了解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直接原因。同时,还应当向家长介绍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以及学生在校所获得的各项资助奖励,减轻家长的思想和经济负担,将温暖直接带入学生家庭。
(五)加强家访信息的沟通反馈与后续跟踪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访工作旨在推动资助工作整体深入化、立体化,而资助工作的重心也逐步由前期的经济资助转移至后续的跟踪教育,即关注被资助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态度以及身心健康等众多方面发展。 因此,高校有必要建立家访信息反馈机制,家访小组不仅要将家访工作总结提交至学校资助管理中心,更要将家访信息反馈至带班辅导员或班主任、学生所在院系, 以便于院系全面掌握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资助、培养方案。此外,各院系学生组可以在院系内开展家访工作交流会,分享走访过程中的经验与感受,对完善家访工作和学生资助及培养提出建议。家访工作只是关注和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一个环节,而对于学生成长轨迹的跟踪、发展路径的规划还需要更多后续工作的探索与跟进。
3.家庭经济困难个人申请书 篇三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心理脱贫 资助育人 自我认知
近年来,国家和高校高度重视资助育人工作,从落实最基础的“奖、助、勤、免、贷”工作到不断创新资助形式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经济问题,从经济上保证了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求知权,但不容忽视的是,16.54%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都有中度及以上心理问题,甚至一些学生会因心理问题而休学、退学、犯罪、轻生等,因此,在帮助学生经济脱贫的同时,帮助学生心理脱贫刻不容缓。只有经济、心理双管齐下,才能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高校得到全方位发展。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贫困的成因
1.外部环境变化
高校中,异地求学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生们大都离开了自己较熟悉的生活环境,异地差异会使部分学生短时间内难以适应。通过调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入大学的心理过渡期要比普通家庭的孩子要长,主要因为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自农村或偏远山区的比例高达90%以上,城乡差异过大使得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转变,倘若长时间适应不了,这些学生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他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习环境变化。由于教育水平的不均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开始学生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不适应,但由这种不适应带来的自卑心理都是短暂的。通过一段时间,他们中的大多数能积极适应,可其中长期不能适应的,就会心理自卑。而且大学比中小学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再加上大学校园中浓厚的校园文化和丰富的生活色彩,从小只注重学习成绩的学生如若不能很好地适应学习环境上的变化,极易形成自卑、自贱等心理,影响学生接收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
(2)生活环境的变化。高校中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较中小学有明显的优劣之分。由于经济有限,一些嫉妒心强却囊中羞涩的学生看见其他同学花钱大方,过着奢侈享乐的生活就会略感落魄,影响他们心理情绪稳定。外部环境的变化会使这些学生走进高等学府后,逐渐发现自身的缺陷,如实践能力较弱、普通话不过关等等,倘若这些学生再嫌弃自己带着口音的普通话,不愿与人交流,那么,长期处于上述状态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极有可能心理压力过重,形成心理问题隐患,严重者会产生自闭等心理问题。
2. 学生自我认知偏差
事实显示,并非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存在心理问题,所以,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只能是学生心理贫困诱因之一,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如果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能正确、积极地看待自己、看待贫困,贫困就会束缚他们。如与异性交往时,贫困生会因为过分自卑,而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他们陷于单相思之中而不能自拔。更有甚者为了在名义上摆脱贫困的束缚,不愿承认自身经济状况不好的事实,不仅得不到社会、学校的正常资助,还会使得原本就不太乐观的经济更加雪上加霜。他们将自己表现得很自强,甚至很自负,但内心却很自卑。在较强自尊心和脆弱承受力的双重作用下,无法自我调节的家庭经济困难生会由自尊转向自卑、自闭,甚至自弃。因此,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其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心理脱贫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通过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贫困成因,可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脱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方面
开展特定时期的专题讲座和座谈。面对当前大学生日益凸显的心理问题,高校中仅仅通过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远远不够,各高校应该因地制宜,选择时机举办专题讲座,满足学生不同时期的不同心理需求,如每年九月可以给高校新生举办“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等专题讲座,注重新生入学后的心理调适,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失衡期;毕业生找工作前,给学生分享一下往届毕业生寻找工作的曲折经历,让学生知道不只是自己找工作困难。这种针对性强的讲座会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增强自我调适能力,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除了开展特定时期的专题讲座,还可以不定时地开展贫困生座谈,让学生感觉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他们就会一定程度上减轻因经济原因带给他们自身的经济压力。
培养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队伍。目前,各高校都会对新生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排查问题学生,并针对学生开展“疏导”工作。但是,不容忽视的一点是:高校的心理咨询师在人员配备上明显不足,假若在校的心理咨询师能够对校内直接面对学生工作的老师、班级负责人进行一定的专业培训,那么接受过培训的老师就会更懂得与学生沟通的正确方法,便于更有效地为学生服务,也会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家一般的温暖。当然,对于特别需要关注的贫困生群体,就一定要及时安排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分析其心理特点,把握其心理需求,适时加以干预和疏导。
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勤俭节约是传统美德,在高校中也要积极提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对于因其不正确产生自卑心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面地引导将会使学生对自身经济上的困难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愉悦,减少心理冲突。
2.学生自身
(1)多参加集体活动、拓展自身兴趣爱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愿在生活中过多地与身边同学进行交流,学校应该提供一些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体的集体活动(勤工助学等),或是能够充分发挥他们能动力的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他们不仅能够与更多地人交流,还可以缓解自身紧张、振奋精神;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找回自信,增强归属感,获得尊重,让他们更有信心参加到大众活动中,帮助学生有效地避免或减少自卑。鼓励贫困学生拥有兴趣爱好,具备一定兴趣爱好的学生,不仅能使他们不断地扩展视野,陶冶情操,有时还会因为兴趣爱好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一起聊聊共同话题,参加一下集体活动,借此可以倾诉内心的一些想法,缓解自己学习与生活上的部分压力。
(2)树立短期易于实现的目标。大部分人在获得满足后都会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不例外。但是,很多人会高估自己的能力,盲目地设立一些遥不可及的目标,使个体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设立的目标也不能实现,就会给他们一种挫败感。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提出过一个经典公式: 自尊=成功/抱负
根据公式可知,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成功对个体的意义。增大成功或是减小抱负都可以获得高的自尊。抱负水平偏高而挫折容忍力偏低,容易造成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严重挫折心理的形成。成功或许有许多制约因素,有时不是很容易做到,但可以通过适当地降低期望值,这样一个个小的成功就会让学生树立起自尊。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树立符合自身能力的短期易于实现的理想是使学生获得健康乐观的情绪的方法之一,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成就后,他们会更有自信面对大学生活中的短暂难题。
各高校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应该积极采取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方式、方法,及时帮助他们摆脱心理贫困,在高校期间建立起自强、自信、自尊,在毕业后通过自身努力战胜经济贫困,为社会面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干. 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现象及“心理扶贫”对策浅谈[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3(29):(39-42).
[2]郑坚彪. 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探究[J]. 企业导报,2012(06):218.
[3]成云.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作者简介】
4.家庭经济困难申请书 篇四
您好!
我叫xx,是一个偏僻农村普通的农民,今年49岁,长期患病全身颤抖无力,无半点劳动本事,经多方求医,至今也未确诊,已花去家中所有积蓄,并欠下数万元的债务,平日家庭正常生活已受影响,然亲朋尚念一丝亲情,邻里且念点点旧恩,些许时日为我全家伸出援手,方能有衣暖身,有饭煳口,权且一家老小勉强度日。
家中还有二老,已年过八旬,膝下尚有两子,现家中无劳动力,xx年xx月大儿子因严重的鼻窦炎在xx中心医院诊治,花费了1万多元至今依然未痊愈,不能正常干活,还需别人照料,xx年8月妻子又患胆结石、梗阻性胆管化脓先后在xx医院和xx医院进行了两次手术治疗,此刻也未根治,经常服药、打针,再加上我重病在床,根本无能照顾家中所有一切,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开船又遇顶头风”,回想昔日全家老小其乐融融,放眼今朝一家零乱不堪,痛在我心,然却无回天之力,无半点办法,仅有打掉牙往肚里咽,如此之痛,如此之苦,唯有我这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之人方能真切体验。
全家人的生活至今没有着落,让我十分的揪心,不明白明天的路在何方。幸好,我听说我们的这种情景能够向政府申请贫困补助,党和政府能解我全家于倒悬之中,我异常高兴,好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看到了一线黎明的曙光,能够救我们的家庭于水火。于是商量之后,我们一家六口人特向您们申请,以度过目前的艰难时日。并向相关部门求助,想及早得到诊治,照顾好家人。
我有理由相信伟大的.....,相信伟大的政府会给我们解决实际困难,解决我们的生活危机,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跪谢!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5.家庭经济困难补助申请书 篇五
我是x,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名普通学生。
20xx年当我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我真的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最终能够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学习;忧的是,每年x元的学费从何而来父母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四处奔走,东借西凑,当我9月份我到大学报到时,最终把学费的.钱教上去了,可是每月的生活费又成了家里的负担。好不容易度过了大学一年级的学习。可是如今,能借的钱都已经借完了。父母不再年轻,母亲体弱多病,家境亦无好转,应对每年2500元的学费以及哈尔滨高昂的生活开支,亲朋好友的帮忙简直是杯水车薪!而我除了要完成学业之外,还兼任了社会工作,业余打工的所得很是有限。
可是,我依然坚定地选择了大学这条路,因为我明白,在求学成才面前,任何经济上的困难都是暂时的、都是能够战胜的。我不畏惧困难,更不讳言贫穷,所以我郑重地写下了这份贫困申请。
我在大学本科学习期间进取上进,遵纪守法,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品学兼优,诚实守信,没有任何不良行为;我期望在哈尔滨学院这个人才荟萃的大熔炉里,能够继续创造佳绩,早出成绩、早日成才,早日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我的才智和力量。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特申请贫困补贴,望领导能够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6.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申请书 篇六
您好!
我是XXX,学生来自与一个地处偏远信息不是很发达的小村庄。父母文化水平有限,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田间劳作。因此,家庭收入微薄又因家中有年迈体弱多病的奶奶,我与弟弟又同时上学,父母因常年的劳作累积了很多的疾病,长期看病吃药,使得家庭状况每况愈下。所以,需申请家庭困难补助。
家庭的重担压的父母腰都弯了,脸上布满了皱纹,父母为供我上学,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衣缩食,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在这样那样的忙碌中父母不仅要照顾我与弟弟,还要赡养体弱多病的奶奶,长期的无假了日的劳作使得父亲腰肩盘突出,颈椎病,母亲患上了风湿关节炎,病痛的折磨,生活的压力使得父母双鬓班白。
“知识改变命运”我深知只要不断完善自己,增长知识才能改变家庭状况,所以在进校之前,我就给自己制定了目标,本着“勤能补拙,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积极主动明确学习目的,求知的路途充满艰辛,然而成功的花朵散发着芬芳。当然,学海无涯知识无际,我勤奋刻苦不断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
学生性格开朗,热情大方,平易待人。
在上学期,为了减轻母亲与父亲的负担,学生长利用闲暇假期期间,在餐厅做服务员来添补生活学习所需。梅花斗雪,独立寒枝。我终于相信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勇往直前。贫困不算什么,因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学生自认为自己的条件符合,望老师给予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7.家庭经济困难个人申请书 篇七
因此, 研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 进一步完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评估现行资助体系的运行效率, 切实解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 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而重要的理论课题和现实课题。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 在地方各级政府和高校自身的支持下, 已经制定了一系列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与措施。目前来看, 很多高校学生所接受的经济资助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奖学金、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生源地助学贷款、开辟“绿色通道”等用于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目前中国高校助学体系相对而言还不够完善, 因此随着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许多家庭经济困难问题也进一步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这就需要社会、政府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进行“奖、勤、补、减、贷”资助, 以使得那些因家庭经济而处于困难中的学生们可以步入大学课堂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为以后自己找工作提前做好准备。
虽然说这些出台的政策与措施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是由于一些主观的或客观的因素对问题的解决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使得现行政策不能完全贯彻落实, 所以要去保证绝大多数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还是任重道远的。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一) 在经济方面存在不足
目前, 大多高校的资助资金渠道几乎全部来自国家提供的资助资金, 虽然国家增大了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的资助力度, 但仅仅依靠国家的资助资金还远远不能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 不可能使全部的经济困难学生都获得资助。也会有个别的社会捐赠或企业设置奖助学金, 但从奖学金额度上看, 还远远不够。
对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主要停留在“奖、勤、补、减、贷”这几个方面, 而在这一体系中, 资助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无偿的, 另一种是有偿的。面对这样的经济资助, 学生很容易产生“顺便搭车”的现象, 部分受助者会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 对一些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得到的资助倾向性较大, 而对于需要自己努力学习, 花费自己时间与精力而获取的奖学金会绕道而行。
(二) 在心理方面缺乏重视
目前中国有很多的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 但绝大多数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 很少去关注受资助学生的心理变化。因此, 在受资助的高校学生中间有很大一部分贫困生表现得不自信、内向, 不愿意跟同学老师交流, 喜欢独来独往, 或者只喜欢跟自己有同样家庭背景的同学相处等。这样势必会导致他们缺乏集体感, 在与老师同学之间无形中产生隔阂, 无法融入班集体, 同时老师同学也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这样的学生在自我诚信、感恩、自强自立意识方面会相对比较缺失。由于贫困, 一些受助学生会无形中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表现出盲目自卑、过度自尊、情绪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 同时也使高校在开展助学工作时蒙上阴影。
(三) 在学习方面有失关注
众所周知, 学习成绩是评定奖学金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例如, 国家奖学金的评定就以成绩优秀为重要门槛, 因此不少需要帮助的学生被拒之门外。此外, 还有国家励志奖学金是专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且优秀的学生而设立的奖学金, 同样贫困还需考虑学习成绩, 仅仅是贫困而成绩不好也不能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大学的学习与以往的学习是截然不同的, 在这种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下, 学生们可能会遇到学习目标暂时缺失、学习动机缺乏等现象。
(四) 在生活方面安排不妥
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 97%的高校贫困大学生希望充分利用自己课余的时间, 通过勤工助学或者社会兼职来解决自己的生活费用问题, 并且其中很多的贫困生已经将想法付之于实践。然而, 这样的措施在解决生活开支的同时, 也引发了一些潜在的问题。比如:兼职时间与上课时间有冲突时, 部分学生宁愿去兼职;与此同时, 外出兼职时, 他们的人生安全也成为一大问题等。
(五) 在就业方面面临挑战
近年来, 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备受关注。贫困大学生不仅要承担家庭所给予的经济与精神的压力, 毕业后工作的压力也在无形中聚集。在“熟人好办事”理念下, 似乎出身贫寒的他们少了那份家庭给予的帮助。他们在社会上缺少一定程度的社会关系, 只能凭借自我的能力与实力去寻求伯乐, 但如果他们自身的毕业院校与专业技能不是很过硬, 要想毕业后在社会上找到一份薪资待遇良好的工作, 那也是非常具有挑战的。
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现状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 加大经济上的资助力度
对于资助资金, 高校须合理安排资金的分配。可以在奖学金方面绑定一点数额, 这样, 一方面可以资助需要帮助的学生, 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 使得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学习上的努力, 争取到各种奖学金, 赢得经济与学业的双丰收。此外, 高校还应认真核实资助学生的认定标准, 保证资助资金真正用到符合条件的学生身上, 最大限度地发挥资助功能。
(二) 加强对学生心理的重视
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 已经成为学生健康的标准之一, 应做到“既要扶贫, 也要扶志”。高校开展资助工作时要以德育为先导, 心理健康为主线;可以引导受助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与志愿活动, 增强他们回报社会、回报国家的使命感;各院校之间可以联手举办心理辅导咨询, 准确及时掌握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动态, 并由相关专家进行心理辅导, 帮助这一部分学生, 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班集体;鼓励他们多参加社团活动, 加强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其搭建一个可以展示自我的舞台,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与自我创造力, 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
(三) 加大对学生学习的关注
随着高等学校体制改革的深化, 教学过程中的规章制度、方法策略都有所调整, 因此出现了诸多问题, 例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意志力薄弱等。作为老师,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强化正确的价值导向, 培养高度的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其次, 多开展一些类似读书节的活动, 以培养学生对书的兴趣;再次, 适当鼓励学生设立目标, 使其具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另外, 老师可以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设计与指导, 清楚了解当前的就业背景;可以适当的增加选修课, 引入更多的社会科学类的课程;还可加强对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培养, 使同学更好的报效祖国。
(四) 加强对学生生活的重视
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消费、交往、择业、娱乐、社会实践情况等均有密切联系, 此外还要重视学生在情感、价值观、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环境会影响学生的生活, 因此要及时关注学生的生活能力, 并且对那些不能较快适应环境的学生, 应该予以心理上的帮助;及时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 老师平时可多与学生交流, 定期下宿舍、下班级, 及时了解与舍友、班级同学的相处情况;消费方面, 可适当建议学生制定合理的经济管理计划;在社会实践方面, 强调学生把自己的人生安全放于首位。
(五) 提供与就业相关的帮助
建立勤工助学信息库, 启动就业训练营, 并进行多方配合、加强管理, 出台贫困生就业的资助规定等去帮助高校大学生更好的就业。这方面, 高校可以联系当地的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部门,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未就业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就业教育培训、职业分析指导等。使得这类还未步入社会的学生可以更好的去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想做什么, 想要什么, 并且深入了解当前的职业动态, 为自己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做铺垫。同时, 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这个平台, 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就业的机会。也要鼓励大家到艰苦地区、基层单位就业, 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 切勿眼高手低, 努力做贡献他人、贡献社会、贡献国家的有用之人。
对高校群体中家庭贫困的学生予以必要的资助, 不仅对学生自己的前途具有重大意义, 甚至可以改变此类学生的人生轨迹, 同时, 也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 所以说对于高校经济困难家庭的资助问题显得极为重要, 对于政策的完善就更为重要了。
摘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经成为高校需特殊关注的一个群体。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对于实现教育平等、教育公平, 以及校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关注家庭困难学生不仅仅要从经济上进行扶持, 更应该从心理、学习、生活、就业等各个方面对其进行帮助, 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业, 各方面都能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庭困难学生,资助,高校
参考文献
[1]任初明.中国大学生资助制度探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3.
[2]高国华.浅析现行国家助学贷款的运行问题与对策分析[N].特区经济报, 2005-06-23.
[3]尚道文.如何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 (8) .
8.家庭经济困难个人申请书 篇八
关键词 困难学生认定 实证研究 恩格尔系数
1 导论
科学合理地开展资助工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基础。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出台《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學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并要求各地根据指导意见制定相应认定办法。5年来,认定工作在各高校实践中已有相对成熟的机制,但效果有待检验。近年来,学者们对资助体系从资助效能、联动资助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也有不少对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从各个角度研究提出建议,但少有学者分析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效度。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对困难学生认定依据及准确性的调查研究方面,调研的指标涵盖定性标准、定量标准、目前认定的准确性等,但都限于受访学生“认为该如何”的规范性研究角度,本研究试图从“事务客观事实”的角度进行实证性调查研究。
2 调研总体情况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基于资助体系调研研究中贫困生认定效度的目的,确定了受访者社会人口特征(包括性别、学院、年级等基本特征)、受访者消费情况(包括消费水平、就餐消费水平、学习消费水平等)、资助体系认知度满意度三大块。
抽样设计:按照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①中关于抽样数量要求及研究拥有的经费、人力物力、时间等限制,我们采用95%的置信度、容许抽样误差5%时的样本规模n=400。抽样方法中充分考虑被调查对象的代表性,针对湖北某重点高校各学院、各年级发放问卷。
3 困难学生认定效度的实证研究
调研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4份,问卷有效率93.5%,调研对象涵盖了不同学院、四个年级的学生,其中男生占59.09%,女生占40.91%;文科类学生占26.74%,理工类学生占44.12%,艺术类学生占29.14%;大一占20.32%,大二占25.94%,大三占21.66%,大四占29.95%;特困学生占15.78%,一般困难学生占37.43%,非困难学生占46.79%。
通过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效度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3.1 受访学生家庭经济基本情况
受访学生家庭经济基本情况,从家庭年总收入、家庭年总支出、家庭成员中存在的特殊情况等方面开展调研。
(1)家庭经济困难特征。在家庭成员是否存在残疾等特殊情况的多选题调查中显示,困难受访学生中家庭成员残疾、体弱多病、单亲、家中有6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困难学生,56.57%的非困难受访学生不存在家庭成员的特殊情况。
(2)学费住宿费主要来源。在受访者学费住宿费主要来源的多选题调查中显示,特殊困难受访学生学费住宿费的主要来源集中在奖学金(22.03%)、助学金和困难补助(50.85%)、助学贷款(57.63%),一般困难受访学生学费住宿费的主要来源集中在助学金和困难补助(30%)、助学贷款(48.57%),而100%的非困难受访学生学费住宿费来源于家庭支持。
总体来看,是否困难学生与家庭经济困难特征及学费住宿费来源的交叉分析结果显示,特困学生、一般困难学生、非困难学生在家庭情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困难学生家庭情况确实比非困难学生要差。
3.2 受访学生消费水平
受访学生消费水平包括月消费总水平、就餐花费、学习、衣着等消费水平,结果显示,特殊困难学生、一般困难学生和非困难学生在消费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1)困难学生总体消费水平低于非困难学生。在受访者每月消费水平的调查中显示,特殊困难受访学生的月消费水平全部在800元以下,一般困难受访学生的月消费水平集中在300~800元,非困难学生的月消费水平集中在800元以上。
(2)困难学生食堂就餐日花费低于非困难学生,外出就餐花费少于非困难学生。在受访者每月就餐花费的调查中显示,困难受访学生食堂就餐的日花费低于非困难受访学生,外出就餐月花费少于非困难受访学生,见表1、表2。
表1 家庭困难程度与食堂就餐花费的交叉分析
表2 家庭困难程度与外出就餐花费的交叉分析
(3)困难学生就餐花费比例大于非困难学生。在受访者月就餐费用占生活费比例的调查中显示,困难受访学生就餐花费占生活费的比例比非困难学生高,见表3。
表3 家庭困难程度与就餐费用占生活费比例的交叉分析
此项调查源于经济学中的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指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我们将其运用到个体身上同样具有适应性。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94.91%的特殊困难受访学生就餐费用占生活费比例在60%以上,其中59.32%在70%以上;90.71%的一般困难受访学生就餐费用占生活费比例在60%以上,其中50%在70%以上;非困难受访学生则30%~70%不等,调查显示结果与系数有一致性,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有效。
4 讨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实证研究,给困难学生认定的效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将困难学生情况与其家庭经济特征、消费水平等相结合进行交叉分析在实证层面论证了当前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有效性,肯定了《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5年来取得的进展。调查问卷取得的数据可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方向和参考数据。此外,本文还引进经济学的“恩格尔系数”进行分析,为困难学生认定有效性评定引进了数学工具。
从调查的实证角度研究高校经济困难研究学生认定效度是资助体系研究新的方向,本文应用恩格尔系数进行了初步探讨,所得到的结论尚欠准确,许多丰富的内涵还没有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将资助额度与学生困难程度联系起来思考,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要和联动资助体系的整体研究, 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
注释
①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49.
参考文献
[1] 教财〔2007〕8号.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2] 庞艳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有效方法分析——基于资助政策体系及大学生受助意愿的视角[J].理论月刊,2010(7).
[3] 王磊,曾贤贵.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问题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5).
【家庭经济困难个人申请书】推荐阅读:
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标准06-26
家庭经济困难情况陈述10-3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汇报11-18
2010~2011学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国家助学贷款准备工作的通知12-13
学生申请家庭困难补助申请书07-19
职工家庭困难申请书150字07-26
农村家庭困难资助申请书范文12-02
残疾人家庭困难申请书12-20
残疾人困难家庭补助申请书06-24
家庭经济情况及主要经济来源怎么写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