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教育论文

2024-07-02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教育论文(精选17篇)

1.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教育论文 篇一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湖南省宁乡县朱良桥中心学校 杨建宇

【内容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其渗透的方法,使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品德教育 体育 教学 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下面本人就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根据教材的特点注意引导教育

学校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如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树立为四化建设锻炼好身体的思想,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做贡献结合起来;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体育教材的实践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属于体育运动的技术。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如:教授各种器械体操、跳跃项目便于培养学生勇敢精神;篮球、排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纪守法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练习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如本人在教授中长跑时,把技术动作认真讲解示范并提出了练习的要求,注重强调思想教育因素,克服紧张、畏惧和怕苦心理,运用心理暗示法,暗示自己体力好,感觉也不错,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用注意力转移法,使其把注意力转移到调整呼吸的节奏上来,这样既促进了他们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任务,也使他们在努力完成任务时进一步磨炼意志品质。

二、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质。

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提出本次课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这样,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优秀道德品质的主题很多,有爱国、勇敢、团结等。我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指定相关的内容以及游戏,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例如:针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一体育盛会,对学生介绍运动员积极备战,刻苦训练的感人事迹,通过观看多媒体感受运动员的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还可以以奥运为主题,在课内开展一次小型的“奥运会”,让学生在比赛中学到不怕失败,团结协作的精神。还可以学习那些奥运明星,如姚明、刘翔等。学习他们的爱国,助困,不服输的精神,作为我们学生学习的榜样。

四、注重榜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祖国争得荣誉,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还应注意寓情于教,以身作则,以情感人,师生间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勇于吃苦耐劳,不怕苦累,不怕太阳晒,不怕风吹和寒冷,工作认真负责,准备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示范认真规范,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耐心帮助落后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体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要靠教师常年累月的辛勤劳动才能奏效。

2.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教育论文 篇二

一、寓德育渗透于教师的言传身教

教师的工作是塑造人,是对学生心灵的“雕塑”,因此教师必须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言行作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两千多年前的孔丘就特别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育教师更应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自尊、自爱、自律、自信,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行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把学生引导到陶行知所说的:“最高尚、最完备、最永久、最有精神的地方。”

体育教师的风度仪表十分重要,它体现人的气质。教师的气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可塑性强的特点,对教师的观察和模仿细微到举手投足。所以既要注意内在美,又要注意美化自己的外表和行为。教师的服饰要有时代特色,不能太土、太寒酸,应整洁高雅,其颜色、款式有潮流感。学校为教师发了运动服和运动鞋,有些教师不穿,但却要求学生穿运动服上体育课,这很不好,这样怎能对学生进行一种无言的教育?

体育教师的举止更要注意,要文明,有涵养。要注意体态语言,稳重端庄,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举手投足落落大方。如与学生发生一些矛盾,教师要有风度,要和风细雨,推心置腹地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消除误会,达到心灵沟通的目的。如你翘起二郎腿,疾言厉色地责怪学生,怎么不听从指挥,不守纪律,去跑三圈,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加深矛盾。

上课时教师要早到操场,整理好自己的服装,要有精神,从外表上给学生一种整齐感,让学生为之一震;课中要积极与学生交流、参与学生的活动,不要在一旁喝茶抽烟。在夏季和冬季往往有学生怕热或怕冷,流露出烦燥畏难情绪,这时就需要教师作出表率,自己站在烈日炎炎或寒风凛冽的场地上,以饱满的精神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给自己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激励学生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体育锻炼中去。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培养了学生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无形中教育学生要认真上好每节课,学点真本领,强身愉悦。

二、寓德育渗透于体育常规

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如: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统一指挥,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对在队列、队形中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指出他们的这种表现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而影响全局。教育他们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树立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其它项目中也可以通过实例,让他们意识到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如在游戏“捕鱼”中,一定要强调在捕到“鱼”时,“网”一定不能破,否则捕到的“鱼”就不算。“鱼”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内跑动,跑出区域算被捕,让同学们在游戏过程中既玩又练,还逐渐培养组织纪律性及集体主义精神。

三、寓德育渗透于游戏教学

许多游戏教材都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小学生很喜欢。这就有利于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何渗透?我的做法:一是根据班级情况进行教育。如某一班学生学生不守纪律,上课乱哄哄。可以选择一些有利于进行纪律教育的游戏,如《快快集合》、《一切行动听指挥》、《老鹰和小鸡》、《冲过火力网》等,通过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学生,会收到明显效果。二是挖掘教材中特定的教育内容,把德育教育融为一体。许多游戏教材都是以比赛的方式进行的,比赛激励人、锻炼人、培养人、造就人。比赛总有胜负,要让学生懂得胜利是人人向往的,失败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如何看待失败,如何面对失败,如何承受失败,此时教师的诱导是十分重要的。在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心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胜不骄,败不馁。例如在教学“50米快速跑”时,我采用分组接力比赛的游戏方式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在比赛过程中我发现凡是本组同学跑的时候,其他同学拼命地为他鼓劲加油,而其他组别的学生跑时,该组的同学会在一旁喝倒采。从中可以看出学生集体荣誉感非常强烈,都有一种团结一致、勇往直前、为集体争光的思想,但同时我也发现了另一种不好的倾向———喝倒彩,这说明学生在为自己的小集体争光的时候,“排他性”非常地强烈,只要自己好,不希望别人超过自己。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地进行教育,在肯定他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顽强拼搏的精神的同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今天我们是同班的同学,虽然分组时不在一起,但同学之间还是应该经常地鼓励,看到其他组比自己的组好时也应该为他们鼓掌喝采,而不应该喝倒采,今后在人生的旅途中,当竞争对手取得成绩时,我们同样应该为其喝采。”通过这一席话,学生明白了集体荣誉、顽强拼搏、公平竞赛的含义。由此看来,只要教师细心观察就能把德育很好地渗透于体育游戏教学中,达到寓教于育、寓教于乐的效果。

四、寓德育渗透于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网络性和直观性的特点,现在已有许多体育教师能利用其特点来帮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但往往忽视运用直观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及时准确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电视台转播奥运会节目时,我们可以把一些重大赛事录制下来,利用室内体育课时间为学生播放,让学生感受我中华健儿为祖国荣誉努力拼搏的热血场面,以此来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另外还可插上一些运动员训练的场面,让学生了解一个取得成绩的运动员,他的训练生活是多么的艰苦,不仅要流汗,而且要流血,这些都必须以坚强的意志作为后盾。教育学生做任何事都必须有毅力、有恒心,且不怕苦、不怕累,自始至终地完成好自己的任务。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比赛向学生介绍体育运动的力量美和形态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又如在上“排球”这一课时,可利用电视画面生动具体地向学生介绍排球场地的长和宽及队员站位位置号,当介绍到中国女排的成长史时,可利用录像资料再现中国女排“五连冠”的风采,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不折不挠、为国争光的思想品德。

3.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三

一、德育在言传身教中用高尚的精神去塑造学生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的组织者,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使学生在学习中乐于接受和效仿,学生在模仿中审视自己,逐步形成自己的人品。

二、挖掘教材,以体寓德

教师钻研教材,挖掘其教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教师在教学中长跑时,教师不仅要讲清中长跑的技术要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当学生在运动中出现惰性极点时,应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困难,可向学生介绍我国长跑运动员王军霞的事迹,冒着严寒酷暑,刻苦训练,顽强拼搏,最后夺取了世界冠军,为祖国争光。从而培養学生知难而进,要敢于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同时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在教学障碍跑时,学生会出现胆怯心理,畏惧不敢去跳,教师要及时鼓励同学们克服困难,抓住时机培养同学们勇敢、果断、机智的优良品质;在教学健美操,韵律操等内容时,给人以美的体验和享受,教师应挖掘教材,揭示美的内容。在调队、集合、队列练习中,要求学生动作迅速,做到快、静、齐,及时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精神。

三、在体育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教师不仅承担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着早操、课间操、体育竞赛和课余训练。这些课外体育工作又拓宽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领域,如学校经常开展一些大型的体育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教育的良好时机。如校内田径运动会等,这些是全校规模最大的体育活动,组织好运动员入场参加比赛,为班集体争光;各班级参观同学按预先安排好的位置就座;教育处对各班的纪律、卫生、文明情况进行评比;在比赛结束时评出文明参观班集体等。这些都是对全校学生实施德育工作的最佳场所和极有效的方式手段,对学生有重要影响。

四、在室内理论课中进行德育教育

室内理论课是体育课的又一种上课方式,在室内课中可以讲述我国体育史和我国体育健儿在各大型比赛中比得的成绩,为实现远大理想,不怕苦,不怕累为祖国争光,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院:数理信息学学院 专业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生姓名:高 方 艳 指导教师:郑 成 民 答辩日期:

新疆师范大学教务处

新疆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2010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2010届

作者姓名:高方艳

指导教师:郑 成 民

完成时间:2012年7月25日 新疆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2010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

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高方艳

新疆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 班

摘要:人的智力和品德是彼此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一个整体,小学作为基础教育要重视小学生智力的发展,也要重视儿童品德的培养,根据数学学科特点,要抓住义务教育教材的优势,在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同时,注重渗透一定的德育教育,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有效载体,以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小学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的方式完成,由此产生的影响最终将变成人的内在稳定的心性品质。

关键词:数学教学;渗透;德育 新疆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2010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

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人的智力和品德是彼此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一个整体,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基础工程,现在的小学生是21世纪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小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小学作为基础教育要重视小学生智力的发展,更要重视儿童品德的培养,根据数学学科特点,要抓住义务教育教材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突出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强调了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体现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面和世界观,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在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同时,要注重渗透一定的德育教育,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有效载体,以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小学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的方式完成,由此产生的影响最终将变成人的内在稳定的心性品质。当今的数学课堂开始注重德育的渗透,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同时也关注学生人格培养,这是每位数学教师的责任。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渗透德育,下面试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一、抓住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数据、材料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中,蕴藏许多德育教育因素,充分发挥这些因素所具有的教育功能,自觉地结合教学内容,用有意义的说服力的数据、材料和教材之外的各种信息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用数学史上的光辉成就的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和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力度,感受祖国发展的时代脉膊,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 新疆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2010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

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如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第十五页的主题图以及后面的统计图,介绍了我国特有动物的种数、濒危和受威胁动物的种数,借此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在教“时、分、秒”时,可进行惜时守时教育;在应用题教学中,可结合“植树造林”事例,培养学生绿化祖国意识,以及结合诸如节约用煤气、粮食增产、激光测距等许多具体事例中的数据资料,使学生在解题中受到多种思想的教育。结合我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从获金牌数量上了解祖国的强大,给学生讲运动员勇于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从而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联系实际,在实例中在渗透德育。

生活世界是蕴含丰富价值和意义的世界,是道德根植于其中的深沃土壤。我们要想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只有直面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学生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具体的、丰富的德育训练,并在这种训练中发展学生的道德智慧。通过活生生的社会生活,教育、启迪学生,并使学的生活实生自觉用科学的方法思考生活、创新生活、享受生活,在生活中内化道德规范,最终实现我们的德育目标。

在我们备课的时候,我们在教学目标里常有这样一句话: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其实不光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在渗透德育教育的时候更需要联系生活实际,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如果我们在德育教育中能联系到学生身边的人或事,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在教学解决问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工人每天工作6小时,两个工人一个星期工作多少小时?在做完这道题目后,我让学生们回家问问自己的父母每天工作多长时间,再算算他们一个星期一共要工作多少时间,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要在回家后多帮父母做点事,减轻父母的负担;还比如在教学年、月、日的时候,让学生问问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在哪一天,现在离自己父母的生日还有多少小时?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感恩,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在父母节日、或生日时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新疆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2010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

三、利用教材的辩证因素,进行渗透德育。

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的形成,离不开环境情感的熏陶,而且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中内含的辩证因素,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渗透辩证唯物论基本观点,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1.在具体感知中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断实践的过程,这是学生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数、形、式和应用题的概念从实践中引入,问题从实践中提出,创设条件,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通过摆、画、量、算等具体感知,形成表象,逐步建立概念。2.在分析综合中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以为:“运动变化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人的思维也是如此,儿童由动作直观思维发展为具体的形象思维,再发展为抽象的逻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克服孤立静止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组织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发挥原有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认识客观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从而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处理问题的科学思想方法。

四、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教学内容,用实例说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逐步认识到学数学的重要意义,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学好数学。新课学完后,让同学们分小组活动,联系生活中有关百分数问题,举出种种不同的实例,把教学活动再推进一步。使学生真正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和真实,以激发同学们学好数学的兴趣,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教学中,借助教材中丰富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等良好的品质;借助不同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通过数学知识学习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 新疆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2010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

觉检验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培养好了,在教学上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数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要处理好“双基”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和谐统一,使数学知识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精确和严密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学习数学时态度认真,严格要求一己,不能有半点虚假。有利于培养学生诚实、求是,坚持真理,坚持原则的理性精神。要学好数学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如连解题过程中要求正确,再要求速度和灵活性。为此,学生在掌握解法后还必须学会检查,验算等,这些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条理的思维方式,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刻苦钻研讲求实效的学习习惯和严谨朴实的思想作风。在克服解题困难的过程中也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对去除当前学生中流行的娇骄之气很有好处。

教育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神圣事业。在实施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孟子说:“教者必以下”教师自己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才能影响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教师自己对工作满腔热忱,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影响学生,形成刻苦钻研,认真严格的学习态度,克服困难的勇敢精神。另外,教师在实施德育过程中,要倾吐自己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对事业对学生真诚的爱,才能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达到心灵的沟通,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

5.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教育论文 篇五

摘要:化学是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化学教师不仅担任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担任着学生德育教育的辅导任务。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化学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教会了学生最基本的做人的德育内容。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中化学;教育渗透

德育教育是新课改中的重中之重,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科内容的传授也要注重对学生德育的教育。特别是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渗透部分的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化学事例为基础的德育教育穿插于课堂,更能加深学生的受教育程度。

1.深入挖掘化学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塑造高尚人格。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我们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浪费这些资源,应充分利用它们以达到塑造学生高尚人格的目的,防止“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让学生走向正规。比如我在讲高中化学的绪言课时,就会利用美国化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的讲话:“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并结合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化学方面的科学成就来教育我的学生们。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如扫描隧道显微镜、司母戊鼎、牛胰岛素分子模型等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中达到升华学生人格的效果。又如在“元素周期表”这节课中,通过阅读教材中“化学巨匠——门捷列夫的成长”这部分内容,了解他对科学的追求和元素规律的艰苦研究过程,让学生们“与大师对话”,这样的渗透教学势必会影响到正处于人格塑造期的高中生们。

2.结合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与社会责任感。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而高中化学的教学更是离不开化学实验。我们可以在实验进行中插入环保与社会责任的观念意识,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分析实验室的污染影响与现实中产生污染的可能性,并引导学生进行变废为宝的绿色化学探究式教学。如用高锰酸钾制O2的残留物,我们可用氯酸钾作制取O2的催化剂,而实验最终的产物可以制作成钾肥使用。在实验中便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环保意识。

3.利用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化学教学中我也会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达到德育的目的。例如在讲解“钠和钠的化合物”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侯氏制碱法”,并通过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先生的生平事迹教育学生的爱国主义。侯德榜先生从小学习勤奋而且热爱祖国,在美国留学8年并获得了博士学位。随后他放弃了国外的优越条件,抱着报效祖国之心回到国内,当日本人威逼侯德榜与日本人合作时,侯德榜严词拒绝并率永利碱厂众人入川,筹建了川厂。之后侯德榜潜心研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一举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国际荣誉。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当这些事例穿插在课堂上渗透到教学中时,无形中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得到了升华。

4.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知识,拒绝伪科学的意识。在化学教学中,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入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的思想,让学生们崇尚科学知识,拒绝伪科学。例如在烷烃、烯烃、炔烃的同系物、烃的衍生物——醇、酚、醛、羧酸、酯的同系物的结构与性质的教学中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物质间的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又如对高中化学中有关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间的关系、单体与高聚物的关系等知识进行讨论教学,使学生们从中认识到由量变到质变的自然界普遍规律;有关卤素、硫、钠、氮等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系统知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对比,学生从中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关硫化氢、钠在比同条件下燃烧产物的分析,1,3—丁二烯跟溴的加成反应,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影响等知识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变化的根据是内因,变化的条件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可逆反应中的正反应和逆反应、酸碱中和与盐类水解等相关知识的讲解,学生们认识到矛盾对立是绝对的,矛盾统一是相对的,双方互为存在条件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换。辩证唯物主义在教学中的渗入稳固了学生的科学意识,防止了伪科学的渗入。

5.借助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实验教学中可采取分组实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进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这样是为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例如在分组实验的时候,学生小组成员要精心设计实验的实验步骤,并精确称取药品用量,规范进行实验操作,细致地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要求该小组成员合理的分工与默契的合作。这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又促进了探究式教学的有利施行。

教无定法,德育的教育方式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灵活地进行德育,灵活地运用各种资源使德育教育完全渗透到日常教学当中。德育不能忽视,同样德育也不能在教学中被过分夸大而影响正常教学任务,导致本末倒置的情况出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不断地渗透德育,适当地进行学生的德育教学,展现课堂这“教育第一阵地”的地位与魅力,达到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6.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教育论文 篇六

周美霞

近几年来,学校里属于独生子女的学生越来越多。许多孩子的父母或忙于工作,或忙于生意,或外出打工,总之孩子大多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这种隔代的生活和教育,因为生活经历、文化结构、教育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始终跟不上学校教育的步伐,导致部分学生在家庭中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品行,如:过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娇生惯养的日子,缺少爱心和亲情;好逸恶劳,缺乏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凭意气用事的时候比较多,理智的时候少等等。学校里,大部分老师在教学时是只管“教”,而不管“导”,许多课本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劳、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小学德育规程》中也说:要把各学科蕴涵的德育资源充分地开发出来,把各学科已有的德育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受到德育教育。

一、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剖析来体会、渗透德育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学科不仅集工具性、知识性和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语文课和其他学科相比,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知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翻开课本,你会发现这一篇篇文情俱佳的文章几乎都是一个个德育教育的目标。例如,笔者在教学《美丽的武夷山》(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一课时,运用这样一个片段:

师:读完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突出的感觉?

生:作者把武夷山写得太美了。

师:是写得太美了吗?

生:武夷山的山美、水美,作者又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了。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几个武夷山美的词语或句子出来,齐读,感受。

师:对,是武夷山的风景美,作者又把自己观察到的景象用优美的语句表达出来了。可以说风景美如画,使我们没有去过武夷山的人,读完以后好像已经见到了。这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1-

生:身临其境。

师:对。你们再体会一下,作者看到那么美丽的景色,又用这么美的语言写了来,表达了他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表达了他热爱武夷山的感情。

师:仅仅是热爱这武夷山吗?

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作者一看到这么好的山水,一定会觉得我们的祖国太美了。

师:你们呢?

生:我们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而美丽的祖国。

这里,通过片段设计6个问题,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美——风景美——语言美——热爱武夷山——热爱祖国——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的思想迅速升华的过程,体现了语文教育中知识传授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和谐美。

二、抓住重点句、段、篇的朗读训练来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很多语句优美、内容生动的写景抒情的文章,它们真实描绘了自然和生活的场景,为小学生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绚丽灿烂的天地。对这类文章,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着重抓好重点语句、段落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作者创设的情境中展开合理想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

如:教学《海上日出》(人教版第十册)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笔者认为可以运用三种不同的读法来领悟、渗透德育:

第一、浏览法。要求学生迅速浏览一遍课文,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在学习小组里读给同学们听。

第二、默读法。要求学生用笔勾出说明海上日出时雄伟、美丽、奇特的语句,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订正,并要求学生找出“日出时”、“日穿云”、“日出云”的几个词语或句子,每组选出一位同学作代表向老师朗读汇报。

第三、朗读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日出时的景色,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感知、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领略到海上日出时的雄伟、奇特的美景。这时,如果老师再利用多媒体辅助,如投影片,让同学们观看保护环境的画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与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生共鸣,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充分发挥了文本教材的德育和美育的功能。

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运用语言和直观教具创设与课文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诱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

象,使之唤起各种感觉、知觉,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获得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品德习性。

例如在进行《春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课文插图:先认识了春笋的样子,然后由近及远地观察,体会春笋在大好春光中,一齐争着向上生长的情景。有条件的学校并且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一个“唤醒春笋娃娃”的情境,再引导学生说出了春天的其它景物,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春天。同时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心理,营造一种人人动脑、动手、动口的学习氛围,把信心与快乐送给学生,使学生在享受到成功的乐趣的同时,感受到了春笋能冲破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从而会不知不觉地以春笋娃娃为榜样,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四、德育教育要注意阶段性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德育为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必须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语文教材中德育内容的广泛性和语文科的特殊性。德育教育的内容从文本选择上是多方面的,例如《日月潭》、《黄山奇石》、《中国石》等反映我们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幅员辽阔;《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是反映新世纪祖国崭新的社会新风尚;《英雄王二小》、《珍贵的教科书》等反映祖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英勇反抗的民族精神。这一篇篇教材构成了一个个德育教育的整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还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潜移默化地逐渐渗透,在细化上下功夫,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受到洗礼,得到内化。

7.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七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必须把德育教育贯穿于自己的备课中,备好自己每堂课中的德育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中学生处于人生中一个特殊的半幼稚、半成熟、比较危险年龄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十分需要教师、家长的关怀和指导,因此,寓德于教显得更迫切、更必要.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国主义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中心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通过挖掘化学教材中的史料,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情. 挖掘教材中反映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方面的伟大成就,对比解放前后化工生产的伟大成就,例如石油、煤、钢铁的产量的突出变化. 但也应指出人均产量还是较低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 介绍我国化学工业现状和展望今后发展的前景. 总之让他们了解过去知荣耻,展望未来图发奋. 讲解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目前世界上出现的160多种矿产资源我国都有,但目前还疏于勘测与开发,鼓励学生学习李四光把终身献给地质事业. 介绍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的原理和方法,加强学生环境意识,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对周围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学习这些内容,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了解我国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状况,还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这样做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介绍化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通过介绍中外著名化学家和著名劳动模范的爱国事迹进行德育教育. 在介绍侯氏联合制碱法时,让学生懂得侯德榜的联合制碱法早在40年代就发明了,为什么到解放后才正式投产呢? 外国人用重金聘请侯德榜,而他为什么坚持留在国内把生产技术献给自己的祖国呢? 放射性元素钋和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不顾个人安危,一生在攀登科学险峰上顽强拼搏,成就显赫.她不计个人名利,把发现元素之一名为钋来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当时波兰正在危难之中. 要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与技术都能够为人类造福,也能作为杀人武器,主要看他们掌握在哪些人手中,明确为谁服务、如何服务的重要性. 初步培养学生学会阶级分析的观点,从古到今有很多事例都能结合上. 还有不少劳动模范的事迹,如潘长有热修马丁炉; 向秀丽舍身切断酒精与金属钠的接触,防止了一起重大爆炸事故,保护了工厂,保护了同志,牺牲了自己. 像这些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为国家富强而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的人们,对青少年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激励他们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在科研战线、生产战线都涌现了不少这样的英雄人物,还可以组织课外小组专家讲座或是参观访问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注重化学实验教学,渗透严谨的科学态度

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把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的培养总目标定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具备现代生活、现代劳动、现代技术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人只有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认识能力才能提高,创造能力才能萌发,而化学实验恰恰能给学生提供手脑结合的机会,对促进学生手脑协调发展能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利用教材中的制作简易过滤器、制作酸碱指示剂、氧气的性质实验、除去水垢、从大豆中提取油脂,开展小实验、小制作活动,使学生好奇心得以满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中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按规定的剂量与反应条件进行实验,如实反映实验现象和数据,据实填写报告,从而培养严谨的态度,树立爱护仪器节约药品、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结合教材内容或是开展课外专题报告,有重点地介绍中外化学家的事迹,进行严谨治学、刻苦研究、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教育. 如钱三强、赵忠尧等老一辈科学家在成功地试验爆炸原子弹、氢弹,发射洲际导弹和人造卫星方面做了艰苦卓绝的贡献. 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表,雷利发现稀有气体,诺贝尔发明烈性炸药都是经过百折不饶的实践活动,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学生的感染力很强.

四、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提高化学教师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开展德育教育的自觉性. 既教书又育人,应该破除“课内教书,课外育人”、“科任教师教书,班主任育人”、“传授知识靠教学,发展能力靠活动,思想教育靠突击”,“做不做实验一样,会做题就行”等错误认识.教师必须提高道德品质修养,为人师表,为人师者必自重. 哪一位学生不希望在一位师德高尚,学业精湛,充满魅力的物理教师教育和熏陶下健康成长呢? 教师示范作用是最好的教育,榜样的作用是经久不衰的.

教师还要深刻理解、掌握《中学德育大纲》大纲中对德育的要求. 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要充分挖掘出教材中德育的内在因素,把它转化为课堂教育的自觉行动. 新编教材中有些是明显的德育内容,更要充分的加以利用. 例如课文中的插图、习题、阅读材料中都涉及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发明、成就,化学家的名字及事迹简介等.

翻阅报纸、刊物、杂志和传记,关注网络信息,从而了解更多的国内外化学家的生平、成就和轶事,积累生动素材. 同时要适当收集一些世界著名化学家的成就和他们的轶事,特别是教材提到的化学家. 要突出科学家爱国心,坚毅不拔的精神,绝妙思维的方法等,使其做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

凡是要求学生做的,教师首先要求自己做到. 身教重于言教,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用饱满的政治热情去感染学生.通过讲课、提问、讨论、争议、练习、作业、测试,及与学生交往中来考察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

8.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教育论文 篇八

关键词:初中体育: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G633.96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一环。初中生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必须贯穿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课堂组织,体育课的教学常规,教材的内容等方面都应具体地安排德育教育的内容、方法、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利用体育教学做好德育教育,众所周知,体育教育是以运动审美为核心,对人的情感世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且道德的呼唤,都要以情感作为介质,思想上的共鸣。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德育的触角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生长,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初中体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策略

(1)抓住德育渗透的时机

在体育教学中,导入教学是体育教学的前奏,是引子。导入新课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他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转移到所要教授的新课程中来,作为课前的思想和情绪的准备,给学生去感受体育,展现体育提供了有利的基础。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我们的导言一定要传播感情,感情和行动一致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抓住导入教学这个渗透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依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富有感情的体育氛围,进而感染学生,使学生为之动情。

(2)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针对学生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结合体育教材的特点选择好结合点再进行。体育教师在课前必须了解教材特点,吃透教材,分析教材各环节的教学特点,充分考虑思想道德教育与体育的结合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科学有序地进行德育渗透。

二、抓住德育渗透的手段

(1)对初中体育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做到内容具体化

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体育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任务以及各种运动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例如女子排球队、国家乒乓球队等运动员,通过顽强拼搏、艰苦训练、自强不息,终于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国家争光。针对当前初中生很多缺乏顽强拼搏、刻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体育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培养顽强拼搏、艰苦锻炼的优秀品质,并且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争取为国家和社会多奉献。

(2)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进行德育渗透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个别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会存在畏难情绪,例如某个动作练习,多数情况学生都以失败收场,出现这样的情况既有技术和身体素质有关,也有怕苦、胆怯、怕困难的心理原因,教师要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当他们畏难胆怯时,要给予帮助和鼓励,当他们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当他们失败时,要帮助他们分析失败原因并找出解决措施。

三、抓住德育渗透的有利条件

从初中各阶段的体育德育课程设计来看,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力保障。

(1)組织教学活动中的教育

组织教学中课前准备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前提,在课堂常规里有具体的德育内容,可以让体育教师按规办事,做到有规可循。在组织体育活动中,合理的组织安排,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相互尊重,讲礼貌的教育;又如在体育分组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互相帮助的良好作风和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使学生养成团结互助,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2)体育理论课中的教育

在进行初中体育理论课教学时,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发展史、体育成就和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以及我国优秀运动员的事迹,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正确的观念,端正学习态度。通过考核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考核时,针对学生平时有差别的情况,教育学生沉着冷静,积极发挥,培养学生不骄不躁的品质;教育学生在考核时公平竞争,不能弄虚作假,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品德;对获胜的和取得好的成绩的同学进行表扬,还及时指出其不足,对失败的和成绩不够理想甚至较差的同学给予充足的信心,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争取好的成绩,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

(3)体育实践课中的教育

在初中体育实践课中进行德育教育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中长跑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长跑既枯燥又乏力,每次总想逃避。其实长跑训练的目的不仅在于测试同学的耐久力,它的实质在于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品质。若课前教师能把握此点,以形象的事例和切实的感受对学生加以鼓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在思想上明朗起来,自觉地将长跑中遇到的困难视为对自己的挑战,跑起来自然是有的放矢,信心倍增。训练结束以后,教师不仅要有针对性地总结训练中的技术问题和经验,还可引导学生回味过程中的艰苦及取得胜利的不易,培养其不畏艰难的勇气和勇于拼搏的精神,继而引导其懂得无论学习、工作都需要具备这些意志品质。

四、结语

总之,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教学实施德育教育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从体育教学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来看,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是社会的需要,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体育不仅可以开发智力,而且能够以自身独特的形体语言来进行德育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要想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要依靠体育自身的优势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受到震撼,在心灵深处萌发美的种子,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要立足学生实际,不断探索出适合学生本身的教学策略,在体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包春艳.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CJ

[2]方建军.浅谈初中体育教育与德育整合的途径与方法[J].

[3]李宜彩.初中体育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9).

[4]黄扬.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2009(10).

9.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篇九

——浅谈《大瀑布的葬礼》教学体会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小学麦慧玲

环保意识对现代人来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现在时刻都在反省自己是否有环境。由于以往人们的滥采滥伐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直接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对人们进行环保教育是迫在眉睫。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进行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语文性,而忽略人文性,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这是值得我们的反思。

在语文教学的阅读课文、讲解词汇、分析句段,观察、描写周围事物以及作文、演讲等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重点是激发学生对学习环境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只要用心寻找,一定可以在许多语文课文中发现能渗透环境教育的渠道。让我们翻开人教版的五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课本看一看吧,教材十分注重人文精神的教育,而环保意识教育也是人文精神的一部分。例:《迷人的张家界》、《索溪峪的“野”》、《珍珠鸟》、《大瀑布的葬礼》等课文都有很强的环保意识的教育。因此我在教这些课文时很重视环保意识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得到教育。

在《大瀑布的葬礼》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这样的: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这一举世闻名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原因,说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大事。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重难点、学生的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渗透了表述体会的方法,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重点突出,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在本课时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什么要为一个瀑布主持葬礼?”来进行教学。运用自读--自悟--交流--自得的教学方法,通过自读来质疑、梳疑;通过自悟、小组讨论来解疑;最后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深入地理解,学生达到自得,同时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初读质疑、梳疑

1、读课题,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师生交流课前学生收集有关塞特凯达斯的资料。

2、学生通过快速默读课文(继续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理清文章作者的思路,再次提出自己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梳理,确定最后有四大问题需要解决。

(1)巴西总统为什么要亲自主持一个瀑布的葬礼?

(2)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景象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3)这一世界闻名的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

(4)巴西总统在主持葬礼时那饱含深情的话语说明了什么?

师生共同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样既增强目的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环保意识。

二、自悟、小组合作学习解疑

让学生主要围绕“巴西总统为什么要亲自主持大瀑布的葬礼”这一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可采取“读—画—议—说”的方式进行讨论,要求每个学生交流前,最好把自己的发言概括成几点来说。

三、全班交流,深入理解

1、巴西总统之所以要亲自主持大瀑布的葬礼,是为这个大瀑布的逐渐消失而深感惋惜和遗憾,因为它一直是巴西人民的骄傲。

师引导对比朗读第4自然的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体会大瀑布昔日的雄奇壮观;对比

朗读第5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体会昔日的旅游胜景。同时展示大瀑布雄奇壮观与逐渐枯竭的图片资料。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落差,使其同作者同惋惜。

2、大瀑布是怎样消失的?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就很容易归纳得出瀑布消失的原因有三:①上游建起了水电站;②水资源浪费,“周围工厂用水毫无节制”;③严重破坏森林、乱砍滥伐,造成“水土大量流失”。

四、交流学习体会,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突出了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理解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学习后的感受,发散思维,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

引导学生:“面对即将消失的瀑布,人们举行了浓重的葬礼,这葬礼难道仅仅只是向人们宣布大瀑布逐渐枯竭吗?它的意义所在?让我们来读读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里巴西总统菲格雷特所发出的倡导。”“如果你当时在场,有什么感受?”就这些问题请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感受。“你们可以为菲格雷特总统写一份悼词吗?”“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共建美好家园!” 让学生现场设计有关环保的广告语,把对学生的环保教育推向高潮。

五、课后延伸,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小结后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注意观察你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将课内外学习相结合,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指导学生在课后就自己的居住地周围的环境污染作一次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10.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教育论文 篇十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在这里,我结合我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对此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如在教授《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先让学生充分体会志愿军战士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感动氛围的基础上,再启发引导学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以及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中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想要战胜沙漠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其次,启发学生,土地沙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再联系实际,谈谈近年来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然后再启发学生为了我们人类以后不再遭受土地沙化之苦,我们该如何做呢?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识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要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先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的选择死亡,让年轻斑羚获得新生。借此,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而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仅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但是我们的一些中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当作儿戏,厌学、早恋、泡网吧、群殴等这些不光彩的事不乏发生。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敬畏生命》一文时,我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经过豪华的、奢侈的投资之后才得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热爱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生命。

五、语文教学中渗透谦虚上进教育

韩愈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阅读好文章,就是和大师对话,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阅历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在文中的深层含义,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适时准确地加以引导,并拓展开去,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人活到老学到老;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唯有如此,方能不断进步,受益无穷。

六、语文教学中渗透责任感教育

一个人富有强烈的责任感是有所作为,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就难以担负起时代、国家赋予的重任,而起重要作用的正是学校的教育。但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出现了话不由衷、不负责任的言行,作为语文教师,应把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里。如在学习《散步》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表现了作者肩上肩负的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我们需不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谈感受,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1.论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25-01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思想品德教育逐渐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突出地位,德育教育的渗透也已经成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环节。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指出,要以德育为首,追求育人的综合效率。体育的本质不仅仅是造就人的体质,还造就人的心灵。体育课常常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因为几乎每堂体育实践课都有游戏活动。体育游戏可以全面锻炼身心,帮助少年儿童认识客观事物,促进德育智力发展,陶冶高尚情操。然而,体育教学如何充分运用自身的特色教育功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笔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针对体育教学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探讨德育教育渗透于体育教学的策略。

一、善于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欲望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艰苦、不愿学。在教学时,前几次课采用与球类活动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在跑动中左右手运篮球,或跑动中运带足球8分钟和12分钟跑,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二、提高学生内心自我道德完善的水平

一个人的道德意识越完善,对自己行为的道德意义就理解得越深刻,就会自觉地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这就要求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也逐步提高,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对学生提出遵守纪律的要求而且要对违纪现象进行批评,应该让学生明白这样做所带来的后果,以及应该怎样去避免。比如在打羽毛球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一个球没有打好而下场,此时就将羽毛球拍丢在地上,此时不应该直接把学生叫过来批评,丢羽毛球拍是不对的,对同学是不礼貌的,同时也易损坏器材等,在这时我们可以问学生是否生病了怎么心情如此不好,需不需要休息等问题。在过问与回答中将学生的这一不良行为提出,并在问的过程中提出这样会给同学留下怎样的印象?与同学的关系将会如何?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经过一问一答,学生会有意无意中理解和自觉道理,从而自觉地遵守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并不断地自我完善道德的需求。所以我们要把道德观念,都渗透在学生行为规范的各项要求中。

三、在教学内容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活动一般都有一定的主题思想、情节、竞赛成分和比赛规则。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这一特有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在“迎面接力跑”中,要求集体合作,也要求个人的努力,同时由于规则规定,每个队员都必须遵守规则,依次序行事。在整个过程中表现了学生爱集体,为集体争光,也表现了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遵守纪律的品质。如在耐久跑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讲述奥运健儿在运动场上为祖国荣誉顽强拼搏的事迹。接着按学生的体能分组,每组推荐一个体能较好的学生作为队长,取一个学生既了解又崇拜的体育明星的名字,在他的带领下按照不同的方式练习。此时各组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自觉、主动、积极的练习起来,其坚强的毅力、勇于拼搏的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在开展球类项目学习时,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的良好作风,反对个人主义,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犯规等,面对对手要友好的、互相促进、互相学习的好球风,养成尊重队友、尊重对方、尊重裁判和观众的良好品质

四、在创设的情景中锻炼学生的意志

激发学生的正确动机,对培养学生的意志起到重要作用。我多次采取表扬与鼓励的方法,利用正确的舆论评价逐步培养学生的锻炼动机。例如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我都夸那些不怕困难坚持到最后的学生,尽管这是一个微小的话语,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要改进授课方法,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培养意志。在800米、1000米的练习中我还设立“关卡”,所谓“关卡”就是每到一个点就到那边去报到,在纸上打个洞,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品质。身教重于言教。不管是一个简单的前滚翻,还是一个复杂的跳山羊动作,都已远远超出了动作示范的意义。学生会被教师的行为所震撼,会希望有教师那样优美的动作,于是便毫不犹豫地模仿教师去练习,也就很少去考虑怕不怕、难不难了。这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体育课上要勤奋,尽量给学生作示范,要求学生的,自己也一定做到。

总之,体育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心同时得到教育。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良好的心态施教于我们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为我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出更多优秀,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扬.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19期.

[2] 张彦利.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9期.

12.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十二

一创设教学情境, 渗透德育教育

情境教学是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而创设的能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有时候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学生由于入不了“境”, 而不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用各种方法创设一种符合课文内容的情境, 使学生似亲眼所见, 亲身经历, 好似言出己口, 情出己心一样。让学生与作者能够产生在情感上的“亲”, 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 做到入境悟情。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 有活动展现情境, 有音乐渲染情境, 有画面再现情境, 有感人故事唤起情境……但必须注意到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认识水平去考虑创设情境, 以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二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在语文讲读课文中, 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 没有离开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 也没有缺乏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 两者是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的。所以, 小学语文教材选了大量文质兼美、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这些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具体形象, 或者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或者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就要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 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的, 通过这一手段, 让学生感知课文内的具体情节, 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从而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 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 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 书有良莠之分, 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 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 列出书目, 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教给他们读书方法, 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 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四在作业批改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的作业既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 也最能及时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动态。所以在作业批改中, 教师应随时注意各种苗头, 及时加以引导、纠正, 并且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教育。

五通过语文教师的自身形象, 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广博坚实的业务知识, 而且要不断充实和更新, 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德育教育既要言传, 又要身教, 处处为人师表,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要先做到, 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多表扬、少批评, 多鼓励、少指责, 激发学生兴趣, 树立其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笔者总是尽可能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参加难易不同的活动, 对成绩差的学生尽可能予以肯定, 激发他们的学生热情,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同时经常注意自身的穿着打扮和言谈举止, 为学生树立榜样。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 就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 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 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六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 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 小学生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交错的充满矛盾的时期, 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 故课外活动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 以培养优良品质和积极进取精神, 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 如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质教育, 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自我完善

必须使每个学生明白, 《学生守则》的落实需要靠广大学生自己。这就是说, 要教育学生自我管理, 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通过语文教材《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海伦·凯勒》《滴水穿石的启示》等课文的教学, 让学生写心得、写体会, 联系实际自己拟定奋斗目标和要求, 结合单元教材写作文重点。记人就记本班学生, 写事就写本班事情。这样班级里模范学生先进事迹就得到了张扬, 使学生学有方向, 赶有目标, 班级的样样工作都走在了前面。学生个人的集体荣誉感、自尊心、自强感也增强了。个别学生的讲吃、讲穿、随便花零钱, 逃学、进游戏厅等不良行为也得到了彻底改变。

八结束语

总之,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 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它是多方位多层次的,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 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 如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语文活动课和语文主题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 一定不要喧宾夺主, 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 把握渗透的可行性, 注重渗透的反复性。相信只要在教学中, 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 点点滴滴, 有机渗透, 潜移默化, 就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让人性的、良好品德的光芒照亮我们永不止息的探索道路, 让德育渗透在每个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人才, 才真正不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

13.如何在生物课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篇十三

美育亦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认为在生物教学中注重细节设计,有利于生物教学中的“以美激情、以情启智”。如何在一些教学细节中适时地融入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里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体验知识带给他们的无穷魅力,是每一个生物教师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以下是笔者在生物教学实践中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点尝试。

在学习初一生物第一课—“绪论:探索生物的奥秘”时,采用投影、看录象、观察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声音、形态、颜色等方面去领略大自然中生物的多样性的美、生物体适应与协调的美等。通过出示一张张名胜风景片,让学生发现祖国的山美、水美、风情美。这样不但激发了他们学习生物和探索生物奥秘的浓厚的兴趣,同时也给他们以美的愉悦,增加对祖国的了解。最后再展示两张大幅图片:一张是大搞植树造林后的黄土高原某地,另一张是长期乱搞滥伐后的黄土高原。并让学生去比较哪张图片展示的景象美,在此基础上引导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明确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

在学习“组织和器官”一节时,教材中有这样一段话:许多细胞构成了组织,多种组织构成了器官,六种器官构成了一个绿色开花植物的完整植物体。笔者先让学生朗读一遍,并仔细品味其中有无美的因素。在他们认真思索后仍瞪着一双双疑问的大眼睛时,再适时地引导他们:同学们,这一株株绿色开花植物是由六种器官构成的,这六种器官和谐地、有机地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植物体,这其中不

也蕴藏着美的和谐与统一吗?。在他们点头时,教师又可引导: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和一株被一位调皮的同学剥去树皮,摘掉叶子的植物相比,哪株更美?这样在同学们说出答案后便更好地领悟出了什么是和谐、什么是统一的美;也明白了那位同学的行为是多么的不美,同时也会警示他们的日常行为。这种教育难道不比直接的说教效果更好吗?

在讲完“开花结果”后,教师提问学生: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你认为哪一种器官最美?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都说花最美,因为花冠色彩鲜艳,有些花还具有芳香的气味。在肯定了他们的回答后,继而启发他们思考“美丽的花朵要正常开放,需要其它哪些器官的帮助?大家在进行了一番热烈的讨论后都答出了根、茎、叶等器官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以后,最后抓住时机进行适时引导:大家在日常生活、学习以及以后的工作中,固然要做鲜花,但更重要的是甘愿做根、茎、叶,与鲜花夺目灿烂的美相比,他们的美在于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在这样的细节处理中,既让学生认识到美,更让他们体会到美的价值和做人的道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强调课堂整体的科学性,还要注意细节处理的艺术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得到美的感受和情感的升华。这大概就是所说的美能愉悦心情、陶冶情操吧。

14.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篇十四

孩子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各种媒体的传播,青少年在吸收知识的同时,又有多少不良的东西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发展。近年来许多学生法制意识淡薄,掌握的法律知识太少,导致许多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断送了他们的前途。对社会及家庭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提高法制意识,是刻不容缓的。“能不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呢?”取得“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呢?富于创意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作为教育者,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做人,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学呢?以下是我几点心得。

一 文本教学紧密联系法律

在文本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树立学生的法制观念。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多数来自于我们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把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生活,再探讨相关的法律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了解了法律知识。如:我在教学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背影》这课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父亲的动作描写时,其中课文中谈到父亲穿过铁道时,我就围绕着当今时代火车的速度及数量和道路交通法渗透在这里,让学生明白横穿铁道这是违反道路交通法的,提醒同学们在日常生活骑车还是走路不能违背交通规则,否者就会造成交通安全事故。这些法律知识在语文教学中不知不觉地传近学生的大脑。

在教学《孔乙己》这课时,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其中课文中谈到孔乙己偷了何家的书,又被打了。他还说窃书不算偷的话。这就我引导学生分析他所说的这句话不正确,这是他自欺欺人的说法。他的这种做法构成了盗窃罪,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盗窃罪,是指非法占有为目的,孔乙己盗窃别人的财物,虽然数额不大,但也构成盗窃罪。在我们生活中,学校里有许多学生总是爱乱拿别人的东西,这是不行的,是构成盗窃罪的,我们从小要养成好的品德,不要偷东西。现在社会上有许多孩子从小就没有这种意识,最后偷的财物越来越到,最后断送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引导学生在分析鲁提辖的人物形象时,鲁提辖的嫉恶如仇,伸张正义的精神,在当今社会的做法行吗?我们应该通过法制来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利。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都可以与法律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如《老王》可联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那树》可联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斑羚飞渡》可联系到《野生动物保护法》,《春》可联系到《环境保护法》,《心声》可联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等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细心的观察,文本许多知识都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有关的法律知识。

二、注重写作背景渗透

语文教学,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懂得“文章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的问题,还要在挖掘主题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的道理,了解书本世界,了解作者的生活时代,了解文章所体现的人物精神世界,这些都是语文学科特点所致,而在学科教学中注重法制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更有效地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书本世界、精神世界”联系起来,实现学科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的目标。如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前节写“洒江郊”的茅草无法收回,是不是还有可以收回的呢?答案是“有”!然而“南村群童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落在平地上的茅草却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教师适时切入我国刑法规定:盗窃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秘密窃取手段,获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常见的方法有:爬墙爬窗入室、撬门扭锁入室、挖洞入室、顺手牵羊等等,盗窃钱物达到1000元以上就构成盗窃罪。然后要求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就“群童欺我、为盗贼“一句提醒学生对:这里的“盗”应该作何理解?群童们“欺老、为盗“的行为对不对等问题来展开思考、讨论,从而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如此一来,文章久远的时代背景一下子就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感受诗人的生活、理解文章主题,更重要的能在学生活跃、开放、多元的思维中培养他们进行自我法制教育的能力。

三、在演讲中获得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的渗透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而且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我与法》、《学习中涉及的法》、《中学生应了解法律》等演讲题材的活动,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在业余时间我每学期至少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法律知识演讲比赛,指导学生如何写法律知识额演讲稿,通过学生收集大量的法律知识和不同的案件,学生在撰写演讲稿的时候就能获得一些法律知识。在通过台上精彩的演讲,让更多的学生学到法律知识。

四、在阅读中渗透法制教育

语文教学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与积累,如何在阅读中进行法制教学呢? 学生读书阅读,我们能够利用好这个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必读的课外名著有很多篇目,而《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又是学生非常愿意的古典名著。初中课文中有相当一部分篇目大都涉及到一些法制常识,甚至,有的课文的主题还明显地彰显出一定的法律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积极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渗透相关法制教育的重大责任。较典型的比如施耐庵的巨作《水浒传》,其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花和尚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三拳”,从文学的角度来欣赏,真可谓是酣畅淋漓、大快人心,体现出主人公嫉恶如仇、惩恶扬善的侠义精神,这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以暴制暴的行为在封建时代“有理无法讲、有冤无处申”的黑暗背景下,确实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对于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期的初中学生来说,难免会误导他们产生漠视社会秩序和法律的尊严的错误观念,所以,教师就有必要用现代人理性的“法眼”来引导他们去辩证思维,引导他们学会用批判、审视的眼光重新解读经典名著,做到“取其精华、弃之糟粕”,否则,学生如果一味的津津乐道于鲁提辖痛打镇关西、孙二娘的“人肉包子”、李逵劫法场、武松血溅鸳鸯楼等,然后在现实生活中精于模仿,甚至付诸行动“该出手时就出手”,那么,其中的“暴力倾向”对学生的负面诱导又何异于网络上的暴力游戏?反过来,教师还可以将“有理无法讲、有冤无处申”的封建黑暗社会背景与今天法制健全、充满民主的现代法理社会进行比对,参照《刑法》,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既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又加深学生对宋朝末年封建黑暗统治下“官逼民反”梁山好汉的悲惨遭遇的批判理解。

五、在口语交际中渗透法制教育,迁移学生的法制认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校即生活,生活即学校”。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也应适时渗透法制教育。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例如直面惨不忍睹的交通肇事案件,特别是自己身边发生的小孩子横穿马路被车撞死的事件,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动,他们会发自内心的感慨,劝告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面对有些社会上的小混混收取学生“保护费”的事情,孩子们个个气愤填膺。老师因势利导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中称“严重不良行为”里第三点是“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老师只需要往深处引导一下,学生便会“向青草更深处漫溯”。孩子们纷纷表示,对于这样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制止不了应该告诉老师或者其父母,采取措施严加管教。这样自然而然地就把他们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通过讨论交流,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六、在写作中渗透法制教育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学生要写好文章就需要许多来自生活中的素材。这些素材许多都是与 实际生活中的法制史相关的,那么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就可引进这些法律知识,写进自己的作文中。其次,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法律知识的语言,在写事理说明文与议论文时,就可以体会法律条文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章第29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和第五章第35条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求学生揣摩其中“应当”、“不得”、“鼓励”这几个词在条文中的含义和用法,从而认识到说明文用词准确、严密的要求,并揣摩在写作说明文时锤炼词语的技巧和方法。最后,可指导学生写一些有关的法律方面的应用文,如如何写诉状等。通过写作一样的可让学生学到法律知识。七 在生活中学习法律知识

在今天的社会,只要我们留心处处都能学到法律知识,学校创办法制宣传栏,学生在业余时间可以学习。在家里,学生可以收看今日说法的电视,可以看中央电视12频道的法制专栏,学到法律知识。学会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让我们在法制的护航下健康成长。同时,学校应每学期开一次法制知识讲座,同样可以让学生学到法律知识。

15.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十五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 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 也是深远的.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 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 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 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 讲普通话, 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 板书要整齐, 书写要规范, 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 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 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另外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还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 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若教师在教学中, 老绷着面孔, 不苟言笑, 则教室的气氛必然趋向紧张、严肃, 师生之间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 学生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 更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 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 使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 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 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 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 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 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 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 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 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 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 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 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共同思考, 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 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 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 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 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 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 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 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 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 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 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 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 总结出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有关数学知识, 又能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 比如知识竞赛, 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 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五、培养学生敏捷、严谨的学风和刻苦钻研的坚强毅力

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一定的基础知识, 更须培养发展学生的基本能力, 即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无疑在生活上表现为敏捷、迅速、严谨、缜密和有条不紊.另一方面, 通过一些智力性强、难度大的题型训练, 在对智力锻炼的同时, 还可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坚强毅力, 养成生活上不怕吃苦的拼搏精神.

16.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篇十六

一、挖掘素材,渗透德育教育。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另外,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 3 This is my sister本单元围绕“家庭成员”这一主题展开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活动。教学核心是用英语介绍家人和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人及朋友,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描述,介绍家人和了解朋友的家人,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友谊,从而更好地尊重对方,理解家人。再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 ll What time d0 you go to school?该部分学习内容是询问和谈论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互相询问或谈论自己或对方的作息时间安排和活动计划,让学生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守时习惯。

二、创设情景,激发潜藏情感。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围绕教材的主题,取其精华,精心设问,使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思想上得到熏陶,情感得到激发。老师和学生在讨论问题时,自然而然的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受到了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的教育意义,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循序渐进。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在日常交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与他人沟通,为今后学习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 2 Is this your pencil?其教学核心内容是“确认物主”。在教学中可通过寻找主人的游戏和失物招领等活动,通过小组活动,指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教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1时,针对初三学生面临中考的实际,如何调整学习方式的问题,在教学中围绕“How do you studyfor atest?”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及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并写成书面报告,让学生知己知彼、取长补短、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刻苦学习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用小组讨论模式,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辩论,做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意识,协调与他人的分歧;教师还要面向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条件,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抓住时机,培养良好习惯。

教学既是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培养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参与、体验和情感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的真正统一。新课标在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健康的人格,使素质教育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具体实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抓住时机,使学生通过学习既能掌握综合语言技能,又能提升道德情感。如,在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引导学生制作贺卡,并写上祝福语:Happy Teachers’Day,I am truly grateful to you for what you have done,(我深深地感激您所做的一切。)/I love you,Mum,You are the one thatwe love the most,Have a happy Mother’s Day,(您是我们最爱的人。祝您有一个快乐的母亲节!)/You are the best father in the world,Thanksfor holding my hand when I needed it。(谢谢您在我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在父母生日时送上一句:Happy birthday!。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加以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

四、树立典范,构建健康课堂。

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而且还需要平时的训练和引导。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不同的天赋和智慧,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一味地以成绩的好坏来判断他们,真诚接纳、关爱、宽容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并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用意,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亲切可信,才能接受老师对他们的一番苦心,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信心较足,学习兴趣较浓,并能以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教学技能、崇高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典范,以教师自身的高素质去影响学生,让英语课堂弥漫着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

17.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教育论文 篇十七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陈志贵 电话:*** 重庆市潼南县东风小学校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小学 学科:语文

摘要:我国的教育方针把学生的德育教育始终放在第一位,它表明了学生素质中思想素质是一个重要的前提。语文可以传承文化,传达社会价值观,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学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正如教书育人一样,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语文课程在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德育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我国的教育方针把学生的德育教育始终放在第一位,它表明了学生素质中思想素质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任务。”因此,德育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学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正如教书育人一样,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语文课程在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充分钻研教材,找准教材中的德育“触”发点

语言是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它可以传承文化,传达社会价值观,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钻研教材,找准教材中的情感“触”发点,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从而受到思想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智全面发展。小学语文六年制教材所入选的篇目都是情文并茂的典范文章,凝聚着人类情感的方方面面。语文教师应把握住课文的情感命脉,让文中所写的景和物、人和情、情和意、理和义猛烈叩击学生心扉,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

1、结合教材内容,陶冶爱国情操

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且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都是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每篇课文都体现了文以载道,道以文盖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随时深究课文的内在思想性,使学生由技能的学习提高,直至思想的升华。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时,上课伊始,通过颐和园的全景图投影,配以录音机播放的柔和优美的曲子,学生们的情感被牵动了,随即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边听朗读,同时重点思考作者从几方面观察颐和园美丽景色,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出有关词句。课文的朗读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学生们的情感已完全融合在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当学生们对“美丽”有了身临其境的认识后,我又进一步问学生:“你喜欢颐和园吗?为什么?”并结合彩图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们此刻已经产生对颐和园景致的向往和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性才能的热爱。我借此时机,介绍了颐和园遭八国联军破坏的历史。简单介绍了北京还有一座比颐和园规模更大,景色更加瑰丽的圆明园,遭到八国联军的毁灭性破坏,这既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又使他们沉浸在“我们的祖国多么壮丽”的遐想之中。

2、体会故事之美,激发英雄主义

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渗透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忧国爱民的英雄人物形象、许多革命先烈、革命领袖人物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动人故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们。如《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丰碑》、《再见了,亲人》等。学习这些课文时,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等语句,让学生细心品词赏句,用心灵感悟英雄人物的爱国激情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在故事情节中升华他们的英雄主义。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人物高尚情操,从中汲取力量,受到感染。

3、从细节入手,进行亲情教育

肖复兴的《荔枝》这篇文章,写的是儿子在母亲临终时,特意买了许多母亲爱吃的荔枝,然而,母亲临终前舍不得吃一颗荔枝。读着它,你不能不被它所表现的那种母亲对儿子的至亲至爱的感情所深深打动。那催人泪下的力量就来自作品诚挚真切的感情,来自它那既精雕细刻而又返朴归真的艺术功力。父母爱护儿女,儿女孝顺父母是家庭也是社会生活中值得提倡的道德情操,是人类文明的表现。《荔枝》正描写了这种道德情操的美,以小见大,抒发了母亲对儿子浓浓的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把握这一最佳的表现角度,引导学生去体会、分析它丰富的意蕴,体会其中的母子之情,让学生进入情境,进入角色,感情上达到共鸣;课堂上,让学生结合情感体验、回忆平时忽视的父母对自己的爱的一些细节,让学生发现人世间普遍平常而又最为珍贵的美好感情,增进学生对天下父母心的理解,让学生在情感积蓄的推动下,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润物细无声地把课文中人物的情感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自然而然地上升到理性的角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品质和情操。

4、抓准课文内涵,进行环保教育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如能深挖课题,提示其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内窑理解,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就要抓住课题“只有”一词,让学生从与我们密切相关的生活谈起,明确地球为我们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课题“只有”说明地球是我们大家赖以生存的唯一星球。因此,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从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告诉他们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不能随意破坏,生态的不平衡,将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利用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融入德育教育

1、识字、写字教学中结合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渗透德育教育。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很大一部分老师往往把识字教学看着是老师在前面一遍一遍地教字,学生在下面一次又一次地读字、记字,把写字教学看着是学生对着课本一次又一次的抄字,违背了一般的教育教学规律,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中国的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形体优美,而且结构讲究对称又富于变化,同时追求严整又不失灵活,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因此,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汉字本身的笔画、结构和形体等特点渗透德育,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所学汉字的特点,再让其在讨论交流中分析这些汉字与做人处事之间的关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笔画、结构等,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教育。

2、每单元的口语交际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编写者的设计意图,要抓住口语交际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教育学生不要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做事要持之以恒、做人要重诚信等做人的道理;启发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这个世界。

3、在习作训练中相应地渗透德育教育。习作训练不能简单的看成是教会学生写文章,而是要让学生知道如何用自己的笔去写出自己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等思想情操,在习作中自然而然形成高尚的道德。

三、课外延伸,德育延续。

1、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知识积累,厚积而薄发,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2、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德育行动。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在实践中不不断地探索、研究和积累。让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融为一体,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上一篇:班主任艺术管理心得体会下一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