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双语教学发展规划(精选11篇)
1.学校双语教学发展规划 篇一
北大渠乡中心学校双语教育发展规划
(2012-2015年)
为科学推进我校双语教育工作,依据《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推进新疆双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和《自治区党委 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双语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
1.我校是一个维汉回双语学校。双语学生大部分来自六十户、八家户、太平渠村等地,尤其是六十户村基本是维吾尔族居住,只有几户汉族,在双语学生说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方面与其他村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为此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增强双语学生的祖国意识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推进双语教育,也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的战略举措;我校把推进双语教育教学工作摆在重要的地位之一。
2.在新形势下,我校双语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总体上看,还不能适应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双语教育的要求和期盼。双语教师数量不足和素质不高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学前和小学双语教育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双语教育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双语教育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双语教育理论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双语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我校双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着眼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同时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工作,提高师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增进民族团结;满足广大家长群众期盼接受民汉兼通教育的需要,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我校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积极、有效推进的原则。既要积极进取,不等不拖,又要实事求是,不急于求成。第二,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既要立足于推动当前工作,又要着眼于实现长远目标,循序渐进。第三,坚持尊重教育规律的原则。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指导双语教育工作,把普及双语教育与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科学推进,可持续发展。第四,坚持民汉兼通培养、民汉教学并行的原则。在努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切实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工作。要科学设计教学模式,合理设置课程方案,保证民汉兼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五,坚持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的原则。从双语教育推进的实际出发,集中双语教育资源,从学前和低段抓起,逐步推进。建设一支数量和质量满足双语教育要求的双语教师队伍。
我校双语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13年,接受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幼儿占同年龄段少数民族幼儿的85%以上;到2014年普及双语教育,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95以上%,积极探索,不断推进,构建起各学段相互衔接、各学
科相互渗透的具有新疆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使少数民族毕业生基本熟练掌握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
加快双语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师基本功及教育教学能力。每年选派双语教师3-7人进行各种中短期培训,到2014年所有双语教师基本拿到第四轮继续教育证和符合要求的HSK证书。
三、主要措施
1、科学设置双语教育模式。
我校结合义务教育双语教学课程标准,严格执行相关文件精神,开齐开全相关课程。
2、切实加强民族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研究制订符合模式2双语教育要求的民族语文课程标准,开发供接受模式2双语教育学生使用的民族语文教材。
3、加强双语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进一步加强学前和小学双语教育教材建设,加快开发双语教育教材和教学资源。加强对双语教育教材的监管,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未经国家和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查通过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不得进入学校。
4、积极推进双语现代远程教育。按照优质双语教育资源免费共享、全面覆盖的要求,制定并实施小学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计划,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双语教育中的应用水平。到2013年,初步形成适应双语教育需要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基本框架,双语教学班基本达到每班都有班班通现代远程设备,基本实现远程直播课堂进教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远程教育资源,努力提高双语教育资源利用率。
5、加大双语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力度。按照定向培养、滚动推进的方针,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每学年鼓励并安排双语教师到自治区、州、县进行各类培训,提高双语教师培养培训能力。加大学校双语教师校本教研培训力度,通过基本功测试、结对子、网络培训等方式,提高双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在加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少数民族母语语文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
6、建立和完善双语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双语教师标准,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把好双语教师入口关。新聘任的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应当达到四级乙等、三级甲等及以上等级;非汉语课程教师应当分别达到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幼儿园教师应当达到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同时,本民族语言文字也应当达到相应水平。
7、加强双语教育科学研究。把双语教育科学研究纳入教育科学研究总体规划,设立专项课题和专项经费,予以重点支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探索新疆特色双语教育规律,促进双语教育科学发展。针对双语教育模式,研究授课形式,形成样板,组织培训,进行推广。
8、加强对双语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双语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学前双语教育要落实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教育指导纲要》和《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课程设置方案》,防止并纠正教育形式小学化的倾向。小学双语教育要严格执行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9、加强双语教育工作成效评估和监控体系建设。以国家和自治区制订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建立双语教育质量监督评价体系。积极推进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HSK),引入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展双语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
10、加大对双语教育的投入。学校要优先保障双语教育经费投入。保证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需要。扩大寄宿学生补助范围。
11、营造乡、家长共同关心支持双语教育的舆论环境。继续举办双语节、双语师生朗读、写字基本功的测试、双语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关心、支持、参与双语教育的积极性。发挥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和实施成果,为推进双语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北大渠乡中心学校 2013年3月1日
2.学校双语教学发展规划 篇二
一、教学模式的选择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1.英文教材和板书,中文讲解,中英文结合的习题和考试;2.英文教材和板书,中英文结合讲解,中英文结合习题和考试,即先用英文讲解,再对重点知识点进行中文重复;3.全英文教学,即不仅教材,板书和习题为英文,考试和教师讲解亦为英文。由于必须保证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质量,同时受到高校教师及学生英语水平的限制,目前我国高校中由本国教师主讲的双语教学课程基本上多为第一或第二种模式,且多数高校均将第二种模式作为主要的努力方向并试图不断推广。
但是,第二种模式中,由于对母语本能的依赖,英文教学部分的数量和质量都很难得以保证。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英语教学部分由于语言障碍带来的讲述和理解的困难。于是,对于课程的难点,教师会更加重视稍后深入和生动的中文讲解,而不再在英文部分投入更多的精力,学生也更会期待母语的交流,对英语教学环节中不能理解的部分放任自流。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尤其是部分难度较大的专业课程中重点难点内容的相继出现,英文教学部分不可避免地变得越来越薄弱,最终很可能干脆全部让位给以全中文授课的第一种模式。
而此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众所周知,从教学思想和教学体系的角度看,东西方差异明显,这种差异又进一步带来了英文教材和中文讲解之间的各种的矛盾。例如,虽然学生课前花大量精力预习了教材内容,但由于教材是用英文表述的,无论在思想方法、问题切入点还是语言形式上,都与老师中文的讲解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使学生无法迅速地将老师所讲和课本所述的内容结合起来,于是,上课时似懂非懂,下课后却无从复习,从而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需要纯粹的全英文授课呢?综合考虑目前国内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这种想法并不现实,因为以牺牲专业知识的教学质量为代价去追求双语教学的形式,显然是得不偿失的。鉴于此,我们在实践中综合了上述第二和第三种模式,总结出一种新的中英文结合的双语教学模式,即:授课过程中,对课程的每一部分(可以是一章或几章),先完全以英文讲解,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英语环境,帮助他们用英语思考并理解相关知识,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应,定期征求反馈意见并进行记录;每个部分结束之后,设置复习课,再次用中文勾画总体结构框架,串讲主要内容,强调重点、难点,并对学生反应的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更深入的解释和探讨,对于英文教材没有涉及而国内教学大纲又要求掌握的内容加以补充,这样,及时纠正学生理解偏差,帮助他们融会贯通地理解课程内容。这期间,中英文语言的转换是以课时为单位的,即保证在一个教学课时中仅使用一种语言。通过这种模式,既保证了专业课程的授课质量,又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经过反复实践,这一模式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接受和喜爱。
二、关键知识点的把握问题
关键知识点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重点,在大多数课程中,重点又往往是与难点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对关键知识点的把握问题就成了我们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问题之一。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将重点、难点内容讲透彻也就将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实践效果。为此,我们认为应着重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原版教材,发挥双语教学优势
众所周知,相对于国内学者编著的教材而言,原版教材语言生动、案例丰富、并且非常注重应用分析,这便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便利。我们应鼓励学生在课前充分阅读教材,而后在授课过程中,引用课本的案例,着重应用,尤其应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切入点,让学生先从耳熟能详的身边事中产生感性认识,而后再逐渐深入分析,环环相扣,最终顺其自然地达成理性的结论。通过这种方式,适当地降低了师生间在关键知识点上信息量的相对落差,使学生感到学习不再是努力地攀登高耸的山峰,而是在平缓的公路上漫步而行。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增强实际应用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将来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增加复习课信息量,打通课程的主要知识脉络
如前所述,每一部分结束之后的复习课是对本部分内容的回顾与巩固。此时,应注意决不要把复习课上成前面英文教学的“中文版”。相反的,应该带领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从关键知识点开始,逐步向外扩展,层层发散,关注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综合应用,努力帮助学生梳理、构造一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知识网络。换句话说,虽然中英文授课的内容从总体上看是相同的,但是问题的表达方式、引导方法、分析思路和扩展路径却不完全相同,而是分别遵循中英文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也正是通过这种相同和不同的共同作用,帮助学生实现课程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三、师生互动的引导问题
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克服双语教学的语言障碍是我们应注意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在努力听懂一段英语的过程中,一旦某一个或几个词出了问题,往往就会造成后面相当大篇幅的内容无法理解。这是由于我们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有限造成的。那么,要想在课堂上克服这一障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尽量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自由的、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一方面,向西方教学方法学习,课堂上应允许学生随时提问,可以是尚未听懂或仍存异议的问题,也可以是对相关内容的扩展思考。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对于未能听懂的问题,应尽可能给予学生透彻的分析和说明,避免留下模糊甚至错误的“第一印象”;而对于学生自发的扩展思考,则应积极鼓励,并给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关键指点。如果可能,还应鼓励课堂上的即兴交流,给学生“开口说”的机会,这种互动可以安排单独的课时进行并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设定专门的主题,在交流过程中,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的英语思维。显然,这无论是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还是对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而言,都具有重大意义。
另一方面,教学组织上,教师应时时提示学生,提醒他们课程内容的进展,告知目前所讲授的概念、定理、公式或实例在课本中的位置;也可以多运用简单提问的形式将问题引向深入,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些问题的答案应简单明了,如“是”或“不是”,“增加”或“减少”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尽量减少课堂上因听力问题产生的“掉队”现象,同时也设法帮助前面已经“掉队”的学生重新跟上。
四、多媒体教学的组织问题
多媒体教学是近十余年来兴起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果使用恰当,不仅多媒体课件可以成为双语教学的有效助力,其他多媒体教学方式也能使双语教学增色不少。
双语教学,尤其是英文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文讲授的内容,板书非常重要,无论是板书的设计还是内容,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很多教师认为,双语课的板书尤其费时费力,而且稍有不当,还会导致学生因忙于记录而影响听课的情况发生。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课件,教师在课前就将板书的内容准备好,上课时只需要操控有关内容出现的时间、次序及位置即可。而课件中关键部分的设计和表达,教师可以在课前有足够的时间斟酌考虑,甚至可以在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反复打磨,精益求精。此时,板书只是作为辅助性的工具即兴而发,成为调节课程气氛、增强教学效果的有益补充。学生也可以从大规模记笔记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上课时专心听讲,简要记录心得,如果需要,课后再对照老师的课件系统复习。由此节省宝贵的上课时间,缓和由于“双语”教学而导致的课时不足的矛盾,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的日益增强,双语教学将会在未来几年中得到更大规模的重视和普及,而通过选择适当的双语教学模式,把握正确的关键知识点和教学思路,开创开放的互动教学形式,建立新型的多媒体教学平台,最终实现既有力地传授专业知识,又兼顾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目标,将是我国高等学校双语教学实践工作的最终追求。
参考文献
[1]常弘,刘东林.专业基础课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02,(10).
[2]张普.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8).
3.学校双语教学发展规划 篇三
【关键词】民族学校 双语教学 思路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4;H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063-01
双语,顾名思义,即两种语言,通常情况下,一种语言为母语(本民族语言),另一种语言为后天习得的其他民族语。就教育领域而言,双语指的是同一个人持有两门语言,且能够基本掌握本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基本知识,包括语法结构、字音、字形、用法,且就两门语言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少数民族聚集地区,通常是汉语与本民族语言混用的,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社会现象、民族关系等,因此在民族学校开展双语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综合语言素质,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均大有裨益。
一、树立双语思维能力培养意识
民族学校以往开展双语教学,多侧重字形、字音、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双语思维能力,才是促使其深入学习和广泛应用汉语、民族语言的根本途径,因此在今后的双语教学中,应将培养学生双语思维能力作为终极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能力。
对此,教师们一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并帮助他们建立学好两门语言的自信心。对此,可采用“循序渐进渗透法”进行教学,即根据学生的民族语言理解能力,逐渐在教学中渗透汉语,并从日常用语开始,逐渐过渡到书面用语、专业术语乃至文言文的教学,以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知识容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汉语的态度,提升他们对汉语的认知水平。
除此之外,双语思维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在开展双语教学时应注意双语教学内容的规划与设计,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给予与之认知水平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并以适当的难度梯度不断提升语言教学难度,使学生的双语思维能力随着语言学习深度和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而得到不断的提升。
二、健全双语教学评价体系
全面的评价目标和合理的评价方法,能够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双语教学行为,对教学质量形成全面的认识,并积极反思和改进。在目前的双语教学中,教学评价目标体系相对松散,评价过程主观随意性较强。
针对此,一是要完善双语教学评价目标,评价目标具体应涵盖:1)知识目标。即学生对双语知识的掌握程度,表达水平,应用能力,阅读与理解能力等等;2)技能目标。即学生对双语学习的实践能力,包括能够进行双语学习上的自我管理、沟通合作、主动探究等等;3)情感目标。即学生对民语和双语的适应性,对母语的自豪感,对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抵制情绪等等。
其次,要将双语教学评价贯彻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具体应包括:1)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评价。即板书是否正确、工整,能否保证学生思维衔接性,能否保证课堂进度和知识容量;2)对双语课堂语言使用情况的评价。即能够与学生用标准的民语、汉语进行交流,发音是否规范标准、语速适中、表达自如,语言的使用是否具有示范性,语言是否简明扼要,用词恰当,语句严谨,没有歧义等等;3)对教学手段的评价。即教学方法是否具备启发性,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促进学生民语、双语理解、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学过程是否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和思考等。
三、创新双语教学手段
不断创新双语教学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兴趣,维持学习动机,和促进学生语言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就目前的民族学校双语教学而言,可采就教学手段进行以下创新:
首先是积极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例如通过网络搜集民语、汉语电视、广播新闻的录音、视频等,作为示范性片段,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以提升学生对标准的民语、汉语发音、表达方法的认识,其次可搜集新颖有趣的民语、汉语短片、电影片段等播放给学生,通过具备趣味性的语言片段来激发他们对民语、汉语的学习兴趣。此外,也可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主动搜寻民语、汉语学习素材,并通过合作学习、课堂展示的方式阐述学习心得、体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究、信息整理与吸收的过程中实现语言素质的全面发展。
其次,应积极创新双语表达训练方式。例如,可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课本剧编写和表演、即兴小品表演、民语或汉语演讲比赛或辩论会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而真实的双语语言环境,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在上述各种训练方式中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民族学校双语教学的开展,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并不断创新思路、理念和方法。本文认为就目前的民族学校双语教学情况而言,应从树立双语思维能力培养意识、创新教学评价策略和改进教学手段等方面做起,不断提升双语教学成效。这需要我们民族学校教育工作者今后不断学习双语教学知识、理念,并联系教学实际大胆地摸索和创新双语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杜丽.关于少数民族学校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现代阅读.2013,11(11):186.
[2]陈卫亚.民族学校语文教学即双语教育现状实证及对策探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5,26(5):92-95.3.
[3]唐露萍.布依族民族学校双语教学情况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45-49.
4.学校双语教学发展规划 篇四
安丘市青云双语学校 张萍萍
课型: Listening and speaking 一 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词汇: 能听懂、会读及拼写单词: journey, ferry, subway, taxi, crowded, modern, fast, most, close, 使学生在明确单词的基本含义的同时,并能围绕交通话题,运用所学词汇进行问答, 并用形容词的最高级形式描述各类交通方式。语法: 形容词的最高级形式的变化规则及用法;by+交通工具的表达方式。2)语言技能目标:
听:能听懂含有形容词的最高级形式的对话以及听辨有关交通方式的动词短语,能借助表格内容听懂对话大意。
说:能用形容词的最高级形式表达乘坐某种交通工具的优势。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形容词的最高级形式及by + 交通工具的用法。2)难点:能用形容词的最高级形式来描述交通工具和旅行。三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up 1 Let students read the words loudly.Then do some exercises about the new words.[设计意图] 通过课前读词,精练习题,为开展新课做好准备。3 Free talk--How do you go to school?--I go by bus.(by bicycle, by subway, by taxi.)--I walk.[设计意图] 通过简短对话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交通方式,激发起学生们的兴奋点,有利于新课的学习,并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了一定的预测。Step 2 Look at the screen.[设计意图] 通过多媒体图片创设一定的语境来教授本课的新单词及短语和形容词的最高级形式,让学生在图文之间建立联系,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所学单词,同时在应用中掌握新词汇,并为听力练习做了铺垫。Step 3 Listening 课本 p 44 [设计意图]听的活动,既复现了本课的重要词汇,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能听懂含有形容词最高级形式的语音材料,培养了学生的听力技巧。Step 4 Work in pairs, and have the dialogues.--How does Tony get to school?--He lives farthest from the school, so he has the longest journey.He goes by bus.It is the best way to get to school.[设计意图] 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利用所学的“ by + 交通方式”的短语和形容词最高级形式来自由对话。使“死”的知识能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达到了情景教学的目的,另外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Step 5 Listening the dialogues and check the true sentences.⑴Tony lives farthest from the school.()⑵Damming goes to school by bus.()⑶Ling ling﹐s home is the closest to the school.()⑷Ling ling﹐s Dad always goes to work by taxi.()
[设计意图]听力练习
(二),这种给出提示信息的任务型听力,降低了难度,能让学生在听时抓住关键词,便于听懂文章,这种方法更适于我们的学生们。Step 6 Group works, complete the dialogues, and have the dialogues.A : How does Damming get to school ? B : He has the fastest journey ______ he goes _____bicycle.A : But it’s _____most dangerous way.What _______Ling ling? B : Her home is the ______to the school ,so she walks.[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自由对话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把本课所学的语言知识自然地运用于真实的语境中,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既达到运用语言来做事的任务型教学目标。Step 7精讲点拨
How does Tony get to school? how 在此句中意为 “ 如何,” “ 怎样 ”,可以表示方法,手段,状态的词提问。--How do you often go to school?--I often go to school by bike.形容词,副词的最高级。
用法:对三者或三者以上的人或事物进行比较,来表达“最远”,“最容易”,等意义的时候用形容词或表达副词的最高级形式。
单音节和部分双音节形容词和副词最高级形式在词尾加---est , 一般有如下规律: ⑴一般在词尾加---est.如:tall---tallest
⑵以字母e结尾的形容词,副词,直接加—st, nice---nicest ⑶有一部分单词双写词尾字母,再加---est, big---biggest ⑷以“ 辅音字母+ y 结尾的形容词。副词,先把y 变I,再加—est, busy---busiest 多音节和部分双音节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形式在前面加most.boring----most boring
不规则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形式为
good/well---best far----farthest/furthest little----least bad /badly/ill-----worst
5.学校双语教学发展规划 篇五
课型:新授:
审核:初二数学备课组 学习目标:
1、了解综合法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从“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两个基本事实出发,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能简单应用这些结论;
3、感受数学的严谨性,结论的确定性,初步养成言之有理,落笔有据的推理习惯,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4.感受欧几里得的演绎体系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从基本事实出发证明有关平行线的定理。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我们曾探索、发现了有关平行线的哪些结论?
2、我们是如何证明“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
3、从基本事实“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以证明哪些结论?
二、探索活动:
问题一:与同学合作,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画出相关的图形,并根据所画图形写出已知、求证.问题二:说说你的证明思路。
归纳:数学中常见的两种证明方法:分析法、综合法.例题1: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画出相关的图形,并根据所画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请同学根据上例过程,完成你的证明,并与同学交流.b例2.已知:如图a∥b,c∥d,∠1=50°.4c求证:∠2=130°.13 d2
AB
DC 31 42NM练习:
图11.如图1,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MA∥NB,∴∠1=∠3
B.∵∠2=∠4,∴MC∥ND C.∵∠1=∠3,∴MA∥NB
D.∵MC∥ND,∴∠1=∠3
AB2.如图2,AB∥CD,∠A=25°,∠C=45°,则∠E的度数是()
EA.60°
B.70°
C.80°
D.65° 3.已知:如图3,AD∥BC,∠B=∠D.DCDC求证:AB∥CD.图
2AB图3
E
A
D4、已知:如图4,AD∥BC,∠ABC=∠C,求证:AD平分∠EAC.BC 图
4a5、如图,AB//CD。请你用多种方法证明BED180
6.双语教学规划 篇六
萨木于孜乡中心校始建于1982年9月,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教学班40个,在校生小学531人,中学823人。教职工122人,其中专任教师114人,党员42人,团员80人。
二、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意义
汉语教学作为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根据自治区《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文件精神,切实把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与实施素质教育相结合,与目标管理相结合,与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相结合,使“双语”教学工作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学校要开展“双语”教学模式探讨的一系列研究拓宽教育教学工作。
三、“双语”教学工作目标
教学工作总目标: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使我校的“双语”教学模式,由现阶段的以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最终过渡到全部课程用汉语语言授课。
教师培训总体目标:培养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队伍,使除教授母语文之外的其他教师都能够用汉语授课,并能有良好的教学质量。
四、阶段目标:
1.多渠道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为重点,开展汉语、数学,其他教师的 “双语”教学培训工作,汉语、数学教师基本能用“双语”授课。45岁以下汉语学科教师HSK达7级,其他教师达5级至6级。根据教师培训要求学校民语教师HSK水平要达到5级,汉语课教师达到7级。中层以上45岁以下领导带头参加培训,达到HSK 5级以上水平。2018年前完成对所有在岗民语教师的培训工作。
2.一年级开始数学教师能用双语授课,HSK水平达6级。同时培训其他学科教师,达到除母语文课外的部分课程能用汉语授课的教学方式。
3.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要采用分层推进分批培养,全员培训的方式,让教师们的汉语水平一步一步逐渐提高。
第一阶段[2013年到2014年]:全校教师进行汉语学习的培训,能听、讲汉语日常用语,并能在课堂中运用。部分教师参加市级“双语”教学骨干培训。初步开展学校内部民汉教师“结对子”活动。
第二阶段[2014年到2015年]:全校教师继续进行汉语学习的培训,汉语水平有一定提高,并能初步在课堂中运用双语教学过程中深入开展达坂城区校际学校之间的民汉教师“结对子”活动,提高民族教师汉语备课、授课能力。
第三阶段[2015年到2016年]:学校除教授母语文教师外,其他教师都能熟练使用“双语”授课。
五、提高双语教学方式
(一)目标管理
制度保障
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双语”教学计划,并将“双语”教学工作列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目标,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制定领导小组岗位职责、教师岗位职责、教师定期培训计划、工作例会制度、指导评估制度、工作奖惩办法、经费保障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
(二)强化学习
转变观念
校领导能带头学习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和上级有关文件,每周三政治、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双语”教学工作的文件,领会精神。认识并落实文件下达的各项任务,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做好笔记的同时写出汉语水平自我提高三年规划。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班主任工作例会及行政会议等工作中使用“双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提高全体领导和教师的汉语水平。
(三)深入课堂
提升质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同样,“双语”课是开展“双语”教学实验工作的主阵地。学校对教师提出了“双语”教学课堂评价定等表,要求优质课应达到30%以上,不允许出现三类课。
开展研讨课的形式,启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在教师采用汉语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营造师生之间的关系、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并鼓励能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意见,学生用汉语进行交流的意识比较强。汉语基础较好的班级在教学时,使用汉语交流的机会大约为80%,其中70%左右的学生能流利交流,10%左右的学生能听懂但交流有一定的困难,还有5%左右的学生听汉语较为困难。即使汉语基础较差的班级,在课堂教学中用汉语交流的机会也能达到60%左右,教师不断的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并掌握学生个性特点。
(四)硬件设施
提供保障
学校为保证“双语”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我校有设备齐全的多媒体室、远程教育接收室、图书室,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设施、设备为“双语”教学提供便利,发挥各功能教室的作用。
六、抓特色推动双语
一、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双语”教学氛围浓厚。学校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让“每一面墙都说话”成为我校营造校园文化“双语”氛围的特色之一。在学校的各个办公室、教室用“双语”制作门牌,学校专门开设橱窗汉语角。在校园内大力提倡使用常用汉语,师生间、生生间的问候用语,学科教学中常用语言等尽可能使用汉语。要利用学校广播站、校园橱窗栏、手抄报等形式开展“双语”升旗仪式等相关活动。为进一步扩大“双语”的宣传氛围,每年“六一”期间,学校举办“校园艺术节”活动,在汇报表演展示活动中全校每个班每一个节目都要做到用“双语”的形式展示,达到预期的效果。每年十月以“唱红歌”为契机,学校开展汉语唱歌比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应用语言的环境,切实提高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营造浓厚的汉语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另外学校还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创建人人关心“双语”教学的育人环境。
二、教师培训形式
(一)校间交流 互相学习
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加强民语系和汉语系老师之间结对子活动,实现工作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活动在一起,创造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促进民族团结,相互听课、评课,促教学质量,同时加强年级和年级之间,班和班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结队子活动,实现相互交朋友,一起玩儿,一起活动的平台才能有效提高双语教育教学。
(二)搭建平台
校内合作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由校中层领导带头学要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汉语系教师和汉语系学生也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民语日常用语,必要时设每周一节民语课,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教汉语系老师学一句话。将学校特色形成制度,组织民汉教师进行“结队子”活动。通过“一帮一、一带一”的结对子学习活动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教师要认真制定教学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加强学习力度,切实有效的学习,要与汉语系教师做到每周一次共同备课和听课。给民语班上课的老师每月必须去听同年级汉语班老师的课,互相交流提高他们汉语授课能力。争取达到,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综合、信息等学科教师能用汉语备课。
三、校本培训具体做法:
1、民汉教师集体备课
2、民汉教师在一起岗位练兵,开展“一帮一、一带一”结对子活动。民汉教师相互结对子,互听课、评课,共同研讨教学。
3、每周二定为全体教师和学生讲汉语日。利用会议等形式多讲汉语,进行学习。
4、汉语系教师的公开课,请民语教师听课,互评。
5、民语系数学教师的公开课,请汉语系教师听课并给予评价。
6、制定青年教师培训计划。每位教师写出个人成长计划,每学期订出汉语水平提高目标。
7、民汉教师统一使用汉语系《班主任手册》进行班级管理,强化汉语学习。
8、开展校级“双语教学评优课”。
9、开展民语教师看汉语电视、听广播、读书活动。要求每学期读一本汉语读物,写心得体会。
四、课堂教学 稳中提高
为进一步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我校还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制定明确的“双语”教学目标
我校认为在“双语”教学中,语言是媒体、是手段,而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双语”教学的目的。
①以学校教学目标的达成来检验“双语”教学的效果; ②用汉语授课要尊重学生已有的汉语认识结构和发展水平;
③教师应利用非语言行为降低学生对汉语理解的难度。(2)集体备课确定教与学方式
由于我校“双语”教学的大部分教师是民考民教师,对于学科的知识体系及教学策略等的把握相对薄弱,针对这一问题我校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首先组织“双语”教师参加汉语系集体备课,再备“双语”课;然后先听汉语系教师上课,再上“双语”课。在相互的听课、上课过程中,寻找差距找准重、难点,较好地解决学科定位问题。(3)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每上一节“双语”课,及时总结与反思教学的得与失,是有效开展实验工作的重要方法,及时总结教学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校初步在“双语”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形成了一定的“双语”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用的教学常规用语和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语言时,用汉语进行授课;当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时,教师可用“双语”进行翻译,对照比较,给学生一个过渡期,并逐步加大汉语授课比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承认学生的汉语水平相对存在差异,要求教师采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今后总结经验,抓紧青年教师双语教学的培训加大力度。
7.学校双语教学发展规划 篇七
胡正明校长:“学做人第一,学知识次之”这是我校核心办学理念的主要依据,也是我们贯彻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把“教学生如何做人”放在了一切工作的首位,明确提出了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就育人,把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能力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通过3年不懈的努力,师生的习惯养成取得明显成效:关心他人的人多了,自我为中心的人少了;个人英雄少了,合作共事的人多了;校园环境干净整洁了,随地扔垃圾现象少了;主动关心学校的人多了,不关水电开关的现象少了;课堂上有生机、有活力了,厌学捣乱的没有了……整个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家长高兴了——孩子在学校明显进步了;学校发展了——由19个班发展到今天的63个班;社会认可度高了——从2009年开始出现招生十分火爆的良好局面;学校的社会地位提升了——学校荣获“全国管理名校”“中国基础教育百佳学校”“全国百佳创新型学校”。
:学校办学离不开硬件设施的支持,据了解,贵校拥有完备、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及多种专用教室,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学校的教学设备及其应用情况。
胡正明校长:我校于2006年4月完成“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的达标验收。2008年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中学理化生实验室,并配备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同时实现了每班多媒体,每课网络化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在学校内可实现节目直播,让优质的教学资源覆盖整个校园,“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60%的教室还安装了可触摸大屏幕液晶电视,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快节奏、生动性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离不开校方领导的重视,更离不开教师的辛勤耕耘,作为“年轻”的学校,如何把握教师队伍建设这个问题?
胡正明校长:一所好的学校,不仅需要现代化的硬件,更重要的还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品德好、忠诚于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职责。作为“年轻”学校,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努力: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通过培训、研讨、论坛等形式,努力实现教师的职业意识向事业意识转变;教师的知识传授能力向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转变;教师的单兵作战向合作共赢的工作方式的转变;教师的传道授业向社会责任的转变。
2.尊重教师的主体性
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尊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学校将工作目标与教师的自我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工作目标的实现和教师的自我实现看得同等重要。在学校管理中,以教师为本,把更充分的教学权利交给教师——我的课堂有责任与学生共同发展;我的课堂有责任潜心研究;我的课堂有责任充满生命活力。让课堂成功,让学生成才,让自己成长,成了教师的一种自觉行动。
3.科学的考核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以“千分制”评价方案为导向,严格学校管理,规范课堂教学,注重全面发展……努力实现让教师既有行动的自觉又有行为的自律和他律的良好工作氛围。
4.以明星教师的争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全面启动“双语明星争创活动”,以星级教师的评选为抓手,以学期的“千分制量化考核”为依据,评选星级教师,大大激发了教师勇于争创明星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年度感动校园十大人物”的评选丰富了明星教师争创的内涵。
:贵校以“双语教育特色”为办学突破口,同时引领艺术、体育、诵读等特色教育课程全面推进,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下学校在实践双语教学中的一些教育教学探索。
胡正明校长:结合学校双语特色的构建,将日常教育常规与特色构建紧密结合。为了强化双语特色,学校利用每天上午、下午的课前10分钟,让学生进行经典国文诵读或齐唱中英文歌曲。校“双语之声广播站”坚持双语广播,学校的大型活动除升旗仪式外,坚持双语主持。中学部每天晚自习前10分钟为“疯狂英语活动”时间。宣传文字几乎都采取英汉双语形式。聘请外教,为学生英语口语的提高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除此之外,我们潜心打造了激情、向上、和谐的人文隐性校园文化。学校在进行双语特色教育构建的同时,着力打造“为学生人人享受成功快乐搭建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文化特色。为了让学生沐浴经典、品行高雅,我校还提倡:
1.国学经典诵读,彰显双语特色
经典是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传世之作。“国学诵读”是双语实验学校的特色之一。双语学校的学生通过沐浴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培养学高德厚的君子品性,为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民族灵魂的合格公民”迈好了坚实的一步。
2.全员参与、人人诵读、个个提高
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旨在培养全体学生对祖国经典文化的热爱,在经典中受到感悟与熏陶,提升个人的素养。学生在小学阶段背诵经典的数量达到一万字。无数的孩子从中受到了文化魅力的感染,从而使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发生了改变。
3.编写校本教材、总结诵读方法
学校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自己选编了古诗70首和唐诗160首。增加了学生每学期古诗文的诵读数量。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相信经过我们双语师生的共同努力,国学经典的智慧一定能在双语教学中得到传承,国学经典的花朵一定会在双语教学中婷婷绽放!
:您对学校有何种期许,近年的发展目标又是什么?
胡正明校长:2008年我在竞聘学校校长时就明确提出了学校的发展愿景:“历城一流,济南品牌,齐鲁知名,华夏典范”。现在3年过去了,第一阶段的目标已经实现,3年的历练,已使年轻的双语逐步走向成熟;3年的奋斗,已使年轻的双语跻身历城一流的行列;3年的创业,也使年轻的双语逐步为国内及国际的同行们所接受。
未来3年的目标——济南品牌,就是把学校办成济南市的品牌学校。近年的发展目标是充分发挥现有现代教学设备、设施的作用,把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与学校的“四轮驱动高效课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高效课堂建设与现代教学设备应用有机结合的路子,为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奠定基础。
双语教育工作者要的不是裹足不前、画地为牢,不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要的是实干能干加巧干,要的是阔步向前的冲劲,要的是一飞冲天的雄心。我已人近中年,已到了人们说的知天命的年纪,但是在教育这块沃土上,我哪会老?我浑身充满了力量!我虽不求自己能做多大的事,但我会倾力把教育(双语的教育)做到最好!谢谢!
8.学校双语教学发展规划 篇八
【关键词】新疆地区;双语教学;必然性;问题;措施
一、双语和双语教学
根据《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的解释,“双语”可以理解为“掌握并使用两种语言的人”,用英语单词“bilingual”来表示。具体来说,就是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存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这些民族的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运用本族语或者对方民族的语言或者中介语尽情交流。“双语教学”或者说“双语教育”被定义为“指在学校里运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知识性科目”用“bilingual education”来表示,其有不同的类型:“A学校里使用不同于家里所用的语言,又是称沉浸式强化训练教学。B学童上学之初使用家里所用的语言,而后渐渐转为部分科目采用学校语言对他们进行教学,而其它科目则采用家里所用语言,有时称之为维持性双语教学。C学生上学之初部分或完全使用母语,后一阶段转换到只使用学校语言,这种情况有时成为过渡性双语教学。D学校语言为标准方言而学生母语为另一方言时,则称双方言教学。”
二、实施维吾尔语和汉语双语教学的必然性
1.有利于少数民族学习并掌握汉语
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以及各种国家间文化交流的开展,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升,全世界的一些名牌大学都开设了汉语选修课程,孔子学院的建立也为推广汉语提供了有效途径,汉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国内来讲,汉语作为全国各民族的民族共同语,是各个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有效语言。少数民族地区学习和掌握汉语,能够为学习、工作和生活创造便利。因此,在中职学校中进行维吾尔语和汉语的双语教学,能够使学生从容不迫和有成效地开展活动,为自己的将来创造条件。可以说,实施双语教学是学习汉语的有效途径。
2.尊重少数民族及其语言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1955年中国科学院召开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确定了把汉民族共同语成为普通话并向全国大力推广的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并不是消灭该地的少数民族语言,而是要消除它们之间的隔阂,以利于社会交际。可以说,进行维吾尔语和汉语的双语教学,既是尊重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做法,也有利于推广普通话、推广汉语知识。
3.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需要
我国教育的发展从沿海至内陆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差距,特别是漢族和少数民族之间所出现的教育差距同语言间不无关系。在中职学校进行维吾尔语和汉语的双语教学,能够使维吾尔语的使用者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汉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维吾尔语使用者毕业回到家乡后能够为当地的教育做出贡献,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当地教育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缩小各民族之间的教育差距,就需要大力推广汉语,而实行汉语教学则是很好的选择。
三、新疆中职学校实施维吾尔语和汉语双语教学的问题和对策
1.问题
(1)教师方面。新疆地区中职学校积极实行维吾尔语和汉语双语教学的首要因素是要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的师资水平。一名合格的双语教师,要能够精通维吾尔语和汉语,在精通本专业的学科理论的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扎实的外语水平。但是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我国中职学校精通维吾尔语和汉语的教师少之又少。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中,精通汉语的教师对维吾尔语不能熟练掌握,授课时无法以维吾尔语使用者的理解方式去讲课;而精通维吾尔语的专业教师则对汉语掌握不精,无法在授课时穿插汉语教学,对汉语的专业知识较为欠缺。
(2)学生方面。学生作为双语教学的授课对象,对本族语之外的外语掌握情况也是影响双语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实行维吾尔语和汉语的双语教学跟学生的语言能力有着极大的关联。例如,以维吾尔语为母语的学生在阅读汉语教材时速度较慢,理解汉语教师的表达也存在着困难。这样的语言因素是双语教学面临的极大挑战。
2.措施
(1)教师方面。教师是教学实践的引导者,为了增强维吾尔语和汉语双语教学效果,必须要有一支专业知识过硬的复合型师资队伍。为了提高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学校要定期对双语教师进行专业的教师培训,同时还可以选派其中比较优秀的教师到专业领域进行研修。
(2)学生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认识,把双语教学作为一种内心的自觉需求。对于双语教学,有些学生很不理解,往往是以“被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到学习之中,这就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厌恶学习等状况出现。因此,学校要在开设维吾尔语和汉语双语教学课程前,向学生明确该课程开设的目的和要求,积极引导他们去接受这一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去积极调整教学策略,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伊始便适应双语教学的实际。
参考文献:
[1]施敏颖.关于在高校中实施双语教学的几点看法[J].嘉兴学院学报,2002,(Z1)
9.学校双语教学发展规划 篇九
随着阿克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覆盖面不断扩大和学前两年教育的普及,双语教学质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因此地区教育局决定创建一批地区级双语教学示范性学校和双语幼儿园,借助示范性学校和双语幼儿园的示范性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双语幼儿园双语教学工作。根据3月份教育局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双语幼儿园的评估和观摩情况,并经教育局领导研究同意,现确定第六中学、第十小学、第一幼儿园、乌尊镇中学、乌恰镇卡拉布卡小学、乌恰镇中心双语幼儿园、墩阔塘镇中心小学、牙哈镇喀浪古二村双语幼儿园为申报地区双语教学级示范性学校和双语幼儿园的单位。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教育办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认真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双语教学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和《新疆农村“双语”幼儿园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库教发【2012】11号文件),进行自查自评,并对存在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并按M级指标建立完善双语档案。
二、上报材料要求:
1、本学校或幼儿园双语教学情况汇报(字数不少于3000个字);
2、自查自评评估情况汇总表(附件一、二);
3、自查自评报告,该报告格式参照附件3;
4、申请报告(参考题目:XXX学校(幼儿园)创建地区级双语教学示范性学校(双语幼儿园)申请报告)。
5、学校教育教学设备和历年来主要荣誉(填写自查自评报告里的表一、二)。
三、1、自查自评评估情况汇总表中的自查自评得分与自查自评报告里的自查得分必须一致;
2、汇报材料包括基本情况、组织机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今后打算等部分。
四、所有的材料电子版与纸质版(该单位公章后一式两份),于4月24日下班前上报教育局双语办,逾期不报者后果自负。以上材料电子版请从双语群下载。
库车县教育局双语办
10.双语学校创建总结 篇十
—无锡市天一实验小学双语教育实验学校创建工作汇报
开展双语教育实验,走国际化教育合作与发展之路,是无锡市“十一五”教育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面对多元开放的文化场,天一实验小学积极探索英语教育之路,提出了“强化英语、实验双语,积极稳妥地开展双语教育实践”的构想,并积极创建“双语教育实验学校”。到目前为止,双语教育实验已在天一实验小学初见成效。现将学校前一阶段的双语教育实验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组织 加大实施力度 确保实验效果
从双语教育实验启动之日起,学校领导就十分重视,通过多种途径,采取了多种措施确保双语教育实验能够“起步稳、成本低、效益高”。
1、成立双语实验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胡志强为首的“双语教育”实验领导小组。校长亲自主持双语教育动员会,鼓励教师认清形势,积极投身于双语教育实验。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以英语教研组为核心的双语教研组,英语教研组组长兼任了双语教研组组长,副校长王学来与教导处钟国强主任、陈颖老师负责学校双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他们亲自参加双语课程设置的研讨,还和双语教研组老师一起商讨教学计划,审核教学内容,组织教研活动,使双语教育实验一开始就做到规范操作和严格管理。
2、制定发展规划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无锡市天一实验小学双语教育实施规划》,通过对双语教育实验进行科学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学校确定在四年级和六年级进行双语健康、双语科学的实验教学,在二、三年级开设英语口语活动课,并且初步框定全面推进双语教育实验的四个阶段。
3、走出国门考察
事实证明,要搞好双语教育,就要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类教育资源,才能全面提升学校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教育品位。胡志强校长曾赴英国等教育水平发达国家进行考察、交流,回来后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每位老师分享,并大胆改革管理制度,使之更人性化、规范化。此外,2006年、2008年学校还组织师生团队,由分管校长带团赴新加坡进行修学活动。
4、多渠道师资培训
开展双语教学急需双语师资,我校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落实。首先充分挖掘现有英语教师的潜能,组织他们参加省市级的双(英)语培训,积极提供外出听课、培训的机会,与名校携手,向同行取经。目前我校的双语教师就是以原英语老师为主;另外,我们计划将逐步地加强对有英语特长的非英语学科教师加入双语教师的行列,由于他们的转型相对于英语教师要难,所以更要加大培训力度。最后是全员校本培训,转变广大教师的观念,让大家认识到双语教育不是某几个双语老师或英语老师的事情,而是应全员参与。本学期,我校出台了《天一实验小学教师英语课堂用语100句》,并且制定出培训计划,由各办公室的英语学科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结成对子,利用政治学习、工作之余等时间进行集中与分散培训,通过培训,让广大教师能在课堂上讲一些简单的英语,让每个教师都融入双语教育实验。
5、专项经费投入
为了双语教育顺利有效开展,学校纳入预算,确保在师资培训、校园环境等各方面经费到位。
二、“动”“静”结合 创设双语环境 激发学习兴趣
人的语言是在一定的环境氛围中习得的,因此,环境对语言学习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双语学习环境氛围的强化对学生外语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扩大学生的英语实践空间,拓宽学生习得英语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技能,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学校从动态环境和静态环境两方面入手,努力创设和谐的双语教育环境,让学生浸润在双语学习的氛围中。
(一)静态双语环境的创设
在静态双语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把教室布置“做亮”、让墙壁楼道“说话”,草坪花圃“育人”,使学生和双语书籍“交友”。走在校园里,处处能感受到双语的气息。
把教室可利用的空间布置成一个小小的双语世界,是一个形成双语文化氛围的好办法。班级每期的黑板报上都开辟了双语专栏,双语每日一句、双语名言警句,不断更新单词和各种句型,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之中感知语言,复习巩固了知识。教室墙上的双语角更是学生们露一手的天地。学生亲自动手搜集材料,精心布置,贴上一些英语漫画、介绍外国风土人情、展示自己的英语作业、摘记、小报等,双语角为同学们开辟了英语学习乐园,体会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拓展了不少英语课外知识,真正做到了“要我学”和“我要学”之间的转换。
除了教室里,校园里更是放眼四望皆双语。教学楼的走廊上、过道里,一幅幅活泼可爱的图画、一首首朗朗上口的英语儿歌、小诗吸引着我们的学生,这些儿歌、小诗都是老师精心挑选,适合学生英语水平的,课间学生们就会被缤纷活泼的画面所吸引,大家都会停下来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我们还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校园双语环境的布置中,我们在三到六年级的学生中开展了“我爱画英语”比赛,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画与英语相结合,作品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有诗配画,小故事配画,小漫画等等。我们把学生的这些优秀作品布置在了六号楼、七号楼楼梯旁的墙上,更是增加了学生们学好英语的信心。
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之一。草坪花圃里的中英对照的名人名言,洗手池边上的节水标语,楼道里的双语警示语等,除了让学生随时接触了双语,更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校的图书馆也专门从书店、网上为学生挑选、购买图文并茂的外文版故事或双语简易读物,让学生们在随意翻阅中逐步积累外语词汇量,不断增强双语阅读理解能力。
为了更好地为孩子提供一个学习英语的空间和场所,营造一个良好的双语语言环境,学校网站设立了双语专栏,下设双语信息、双语教研、双语活动、双语乐园四个小栏目。学生通过登陆网站了解学校的双语活动,阅读英文故事。教师能及时上传双语实验相关信息,及时报道双语实验活动,交流双语教学试验构思,分享双语教育试验的乐趣。
(二)动态双语环境的创设
丰富多彩的校园广播是营造校园双语氛围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进行听力训练的有效手段。每节课间的英语歌曲铃声取代了传统刺耳的电子铃声。每期广播节目都开设“快乐双语”专栏,通过电波向全校学生播出由学生自己录制的双语节目,使大家进一步了解英美文化和英语知识,同时这是学生展示能力特长的舞台,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投稿到广播站,还可以当一当小小节目主持人。
创设了悦耳的听的双语环境,我们还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大胆说英语。每天早上,学生们高高兴兴地上学,当他们走进校园,就可听见“Good morning!”的声声问候,快乐的一天又开始了。每天放学“Good bye ”“See you tomorrow!”等来自生生间、师生间、师师间的道别,让双语教育多了一份人文关怀。我们学校还有一支双语小导游队伍,小导游们在一次次的讲解中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学校,更锻炼了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
三、搭建舞台 丰富双语活动 展现学生风采
我校自2007年起每年都举行双(英)语节活动,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营造浓厚语言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本着“全员参与、营造氛围、在学中乐,在乐中学”的原则,每次双(英)语节都精心安排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如听一听,唱一唱——欣赏英语歌曲,开展歌唱比赛。写一写,做一做——进行英语书写比赛,单词卡片、英语小书签的制作比赛,英语黑板报、英语小报评比。演一演,秀一秀——开展课本剧比赛,讲故事比赛。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英语的快乐,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更是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培养了他们的能力。英语节真正成为了每个孩子的节日,成为他们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依托 “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的快乐英语兴趣小组活动也深受学生欢迎。活动开展多年,有计划、有备课、有检查。今年学校还编写了双语教育校本教材Sunny English,使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双语校本读本。“阳光英语角”的成立更是吸引了一批爱好英语的学生。每周在英语情景室举行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欢呼雀跃,乐趣尽在其中。
除了校园内丰富多彩的双语活动,学校还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其它各级的双语活动。例如无锡市中小学英语口语比赛,惠山区的“开放的无锡欢迎你”英语征文和演讲比赛、“译林杯”英语书写大赛等。
四、团结协作 加强教学研究 提高教学质量
双语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双语教育的质量,因此我校立足双语实验教师培训,加强校本研究。
双语教育对全体老师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为了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学校专门成立了双语教研组,除了双语专职教师外,我们还吸收英语骨干教师加入双语教研组,英语教研组组长兼任了双语教研组组长,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双语教育研究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定人、定点、定内容开展双语教育研究。
由于对双语学科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个全新的事物,所以大家积极学习双语教学理论,教研组还通过对双语教学理论的学习,组织教师们开展双语教育沙龙活动,向双语教师提供双语教学的相关资料,分享双语教育的经验,并提出困惑,共商对策。大家一起制定教学计划、研究教学内容,开展集体备课,英语教师、实验组内的教师可以一起研究,共同攻关。我们还多次到其他双语学校学习取经。通过学习,老师们认识到双语课必须要有明确的学科特征,学科教学目标必须达到,同时渗透英语要恰当,在必要时可借助母语对一些关键性的知识要点进行讲解,以免造成学科目标的缺失。
教研组老师通过定期开展听课、评课研究活动,不断加深了对双语教学的认识,丰富了双语教学的实践经验,提高了双语教学的质量。
为了加强对双语教育的研究,学校还成立了《开展多样双语活动 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的双语课题研究。全校形成实验以来,我校积极构建普及性活动与提高性活动相结合、常规活动与专项活动相结合、学科课外延伸活动与主题教育相结合的活动双语化系列,使我校100%的学生在活动双语化中得到跨文化的渗透与熏陶。
四、总结反思 明确努力方向 争取更大发展
我校为了迎接双语学校的验收,无论从校园的双语环境建设,还是对双语课堂教学质量,学校领导班子率全体教师都作了大量的工作。
回顾走过的路,我们认为,所有的争取与努力不仅仅是挂一块双语教育实验学校的牌子,而是要实事求是地顺应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潮流,切切实实地让学生从中得益受惠。所以,今天所做的一切,只能算是一个开始。非常希望在座各位专家来校指导,指点迷津,解决实验中的认识问题和技术问题,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和教育视野的拓展。根据我校双语实验的情况,以及碰到的问题,我们认为,下阶段双语实验,要做好如下几点:
1、要继续认真抓好教师的认识提高,让双语实验作为自觉的战略行动,特别是要加强双语课堂教学研究的力度,在不改变课程设置总量的前提下,要想方设法加大双语教育语言刺激的力度,尽快提高双语教研参与的面,提高教研的水平。
2、要继续加强教师双语水平的提高,没有教师的英语水平,双语实验将会落空,我们还将认真做好培训工作,第一是继续选派双语骨干教师到兄弟学校,到国外,参加培训,提高双语实验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第二是继续做好全校教师的校本培训,加强校园日常课堂用语一百句培训,鼓励非双语教师也要使用简单的英语课堂用语,提高师生的英语能力,学校还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对全校35周岁以下的教师的校园英语能力进行笔试和口试。
11.浅谈壮汉双语教学的发展前景 篇十一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本质目的各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各种各样的阐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归纳起来,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促进少数民族快速发展。包括使少数民族个体同化到主流社会、能全面参与社会生活、使少数民族个体能够与外界交流、使少数民族个体掌握汉语言技能以便获得工作机会和提高社会地位等子目的。二是保护、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不论是基于哪种目的开展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对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作为壮族的最主要聚居地,其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对维护广西文化多样性、弘扬民族文化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二、广西双语教学发展的历史
广西是我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的最主要聚居地,其壮汉语言相互学习、混合使用局面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以正规的学校教育为标准,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自发的民间双语学习。自商代起,壮族与汉族就有了一定的来往,出于经济、政治、军事上的一些目的,壮汉两族开始自发学习对方的语言以便沟通。因为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所以他们习得的多是只言片语。
2.自发的学堂双语教学。广西壮族地区从东汉开始出现学校教育,主要表现为书院、学堂、私塾教育。基于汉文化的强势地位,我国学堂及科举考试的内容都是以汉语言文字为平台的。为使学生更好地习得知识、参加科举,教师多采用壮语辅助汉语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式是壮族地区根据自身需要,因地制宜自觉发展起来的。
3.正规的学校双语教学。为提高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水平,帮助少数民族提升民族意识,建国后开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推行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广西于1957年开始推行壮汉双语教学工作,大致经历了尝试-扩大-收缩-平稳四个发展阶段。该时期的壮汉双语教学由教育部门统一规定教学内容、教学时间、考核方式等。学校以服从为主,但同时享有相关的政策、经费的倾斜。
壮汉双语教学曾为广西民族教育的发展、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双语教学发展到今天,对提升少数民族文化水平、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处于向现代化迈进、跟随全球化浪潮的今天的广西壮汉双语教学是否依旧显现出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壮汉双语教学是否有利于现今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这些更值得我们继续探讨研究。
三、广西双语教学的发展前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壮族聚居地区的经济、文化都不发达。由于交通不便、教育落后等原因,居住于农村或偏远地区的壮族人民尚不能阅读、书写汉字,即便是用汉语进行口头交流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后来一段时期内开展的壮汉双语教学的工作确对壮族人民文化素质、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政治地位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在广西的多数壮族人已相当娴熟地掌握了汉语言应用技能,能够与外界顺利交流并参与社会生活。随着与外界交流的不断增多以及信息资源的频繁增加,更随着学校汉文化主体地位的不断提升,汉语言不再是阻碍壮族人口向前发展的屏障,也不再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障碍。壮汉双语教学促使壮族人口提升文化素质、步入主流社会的教育功能已逐渐消逝。虽然广西双语教学已有较长的历史,各级政府、教育界工作人员也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其发展前景却令人担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主动性的壮语教学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各民族通过经济、政治与文化的交往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相互依存、基本融洽的民族关系。汉族作为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处于相对先进水平的民族,成为各少数民族学习的对象。汉语作为政府的官方通用语言,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为汉语文使用的广泛性和以汉语文为载体的文化知识的先进性,以及教育制度的汉文中心制,壮族人民更倾向于选择学习汉语文。不论是在双语教学学校,还是在非双语教学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汉语学习主动性。
在这样一种自觉自动朝汉族文化靠近的思想影响下,学校的教学也深受影响,教师的教学中减少了本民族文化内涵。现在学校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民族语言教材进行壮语文教育,这种教材是直接以汉文教材为模本翻译的,缺乏民族特色,且内容重复,学生对之毫无兴趣。而与民族传统文化有关的一些内容,如传说、神话、民族节庆等许多有意义的事物都没有反映出来。双语教学近乎演变成了单纯为语言教育而教育,已背离了其原出的目的。
2.缺乏实用性的双语教学。从建国初期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壮族地区开展的双语教学曾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作为历史的存在,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随着近些年来广西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原本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无法使用汉语的地区现在都已经铺上了马路、装上了电视,多数人也都能够使用汉语与非本民族人口进行交流。在调查中发现,学校中来自偏僻地区的学生自幼儿园开始就能较为流畅地说汉语。如此一来,以壮语促进壮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功能将逐渐丧失。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就把汉语规范化作为国家的语文政策,把推广普通话提到了首位,强调现行汉字的稳定性,从而使得普通话不仅成为汉族的共同语,同时也成了各民族之间相互交际时使用的共同语言。国家把保障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力作为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的重要工作,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但由于汉字已经深入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拼音壮文发展至今并没有很好地推广开来。现今壮族人民在进行阅读、电视、书信等等一系列的读写活动时仍以汉字为主。拼音壮文依旧被排斥在壮族人民的生活之外。
虽然壮族人口在家庭内部、邻里之间,亦或在农村、县镇中仍主要使用本民族语言,但在总体上的应用并不多。在政治生活中,目前还仅限于口头交际。壮语文在小学仅作为一种教学语言使用。并且,学校中教授的壮族拼音文字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具实用性。社会生活环境中并未有播出拼音壮文的电视节目,也较少有用拼音壮文书写的出版物。即使是仅有的一些用壮文书写的作品在学校中也并不具吸引力。即便学生在学校内,也更偏好用汉文进行书写,用汉语进行阅读。拼音壮文成了一种“摆设”而毫无市场。学校的壮汉双语教学遭遇尴尬。未经悠久历史的打磨也不具有现今使用功能的拼音壮文是否还值得学校专门开课传授则有待我们认真思索。
3.缺乏文化底蕴的民族文字。壮族先民曾经创造过自己民族的文字,即古壮字,又称方块壮字。壮族人民称它为[θαω1tip9],意为“生字”或“未成熟的字”,约产生于初唐。这是由于难以用汉字来记录壮话,勉强记录也是记得不准确,特别是壮人唱的山歌,就更加难以用汉字记录了。因此壮族人民借用汉字进行改造,成为方块壮字,用来记录自己的语言。古壮字是在汉字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是壮族人民利用汉字或汉字的笔画、偏旁作基本部件,模仿汉字“六书”中的一些方法构造而成的,因此,它的结构形成和汉字的结构形成大体一致。在古壮字产生之前,壮族先民已经使用过刻画符号,由于强势文化即汉文化的进入,使得这些刻画符号没有按着原来的轨道继续发展,成为真正的文字。而古壮字也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推广开来。
建国后人民政府为了提高壮族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促进壮族快速发展,帮助壮族人民创制了拼音壮文。这套拼音壮文以拉丁字母为字母,以壮族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武鸣县的壮语语音为标准音。这种标准壮族文字在建国后才诞生,历时不长。在汉字深入壮族民心、使用极为普及之时,要在学校开展壮文的学习,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拼音壮文与汉字有着较大的差异。它属于拼音文字符号系统,不能脱离语言而独立存在。而汉字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字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的书写汉语的文字符号。更何况汉族地区的高经济水平、高科技水平、高生活水平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壮族来说更是具有无限的吸引力。他们自然而然地愿意向汉族学习、靠近。只有当本民族的教育机构远离了生存边缘、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拥有较好的汉语文教学质量时,民族语言、民族文化的教育才会被提上日程。
四、小结
语言文字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语言发展演变的最大动力。社会进步了,时代改变了,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也应跟随形势作出相应的改变。我们必须以民族文化为骨架构建壮文教学及其教材,并同时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使学校内的壮汉双语教学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使之为壮族文化的传承作出更大的贡献。这将是今后值得我们研究的一大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明.古壮字来源新论[J].学术论坛,2007(10).
[2]郭卫东.论双语教育的功能[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9).
[3]王洪玉.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历史及发展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2003(5).
[4]周瓦.论双语教学的本质——多学科研究视角[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5]欧阳秋婕.古壮字历史沿革及演变趋势初探[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朱方.广西语言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杜子劲.中国语文问题论文辑要[M].北京:大众书店,1952.
[8]谢尔久琴科.关于创立民族文字和建立标准语的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56.
【学校双语教学发展规划】推荐阅读:
东北育才双语学校地址07-25
洛阳市双语实验学校10-28
莱州市双语学校学习考察报告11-04
安徽省铜陵市铜都双语学校高三语文 文言文阅读三复习学案06-20
双语教学平台08-03
我国双语教学初探10-15
双语教学中学化学12-05
双语教学英汉对照12-17
双语教学培训心得总结07-16
双语教学课程标准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