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考核工作总结(格式)

2024-06-19

课程考核工作总结(格式)(14篇)

1.课程考核工作总结(格式) 篇一

雕塑课程总结

学期:2011——2012上学期

班级: 2008级动画专业1班授课教师:郑晓东雕塑课对于我们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三维建模过程中,我们必须时时保持三维的概念意识。

虽然学院只给我们安排了两周的课程,但是在一系列的学习中,我还是受益匪浅。其实说实话,刚开始的学习我是有抵触情绪的。因为我个人以前上过一次雕塑课,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我觉得自己没有再学习的必要,再说雕塑课所用的材料基本上都是泥巴,没什么稀奇感觉。

第一周的学习,我们用泥巴做人头像,以前以为挺简单的,但是做起来才知道要把握好大的三维关系还是很难的,这跟作画不一样,它需要的是对三维空间的把握,不能只顾一个角度,要在旋转的过程中多角度把握,我刚开始也做不好,连头像大的关系都没有把握好,看起来有些畸形,还好在郑老师的亲手指导下,看起来好多了。为什么老师在做的时候能够大刀阔斧的动手,我们却做起来扭扭捏捏,看来是我们缺少大的形体认识,不知道应该怎么动手,怎样才能塑造好完整的形体,我懂了,雕塑也是个技术活,也是需要一个熟练程度的。

第二周,我们开始做创作作业,用的材料是橡皮泥,这可是新鲜玩意,我还是充满好奇的,老师要求我们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要从骨架开始一步步做起。我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先手工做好铁丝架,固定好之后再缠上细铁丝,做好准备工作好再开始塑造整个形体。从动态的骨架开始做起,做好大的人体骨架好,我特别细致的做了胸腔的骨架结构,每一条肋骨都做出来了,当时我感觉特别兴奋,感觉就像亡灵一样。接着开始做肌肉机构,我为了做的更细致,我专门把肌肉解剖图带的雕塑室,完全按照上面的结构做起,有看不懂的结构就找老师帮忙,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的自信心慢慢膨胀起来,我似乎有些感觉了,带着这种兴奋最终完成了肌肉的塑造。接着再一点点的蒙上皮肤,身体的肌肉起伏感也就凸显出来了。最后再按照自己的构想给我的角色配上衣服首饰,最终完成了这件作品。

这次雕塑课让我对人体结构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是对以前人体解剖认识的一次实质性检验,我想这次雕塑学习对于自己三维建模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姓名:薛丁月

学生学号:200611030126时间:2011年11月 11日

2.课程考核工作总结(格式) 篇二

培养单位要转变只重科研忽视课程的倾向

教育部要求研究生培养单位全面承担课程建设责任, 加强对课程建设的长远和系统规划。切实转变只重科研忽视课程的实际倾向, 把课程建设作为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课程质量作为评价学科发展质量和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

同时, 还要求培养单位把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和院系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加大考核评价指标权重, 提升课程教学工作地位。

课程体系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避免单纯因人设课

《意见》提出, 要把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根本依据。完整贯彻本学科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 重视课程体系的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 拓宽知识基础, 培育人文素养, 加强不同培养阶段课程体系的整合、衔接, 避免单纯因人设课。

同时, 还要求探索将在线开放等形式的课程纳入课程体系的机制办法, 并鼓励培养单位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设实践性课程。

严格审查新开设课程定期审查已开设课程

根据《意见》, 将建立完善新开设课程申报、审批机制, 明确课程设置标准, 坚持按需、按标准审查课程。对于申请新开设课程, 应从课程的目标定位、适用对象、课程内容、教学设计、考核方式、师资力量、预期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

对初步审查通过的新开设课程, 应加强对课程开发的指导监督, 通过试讲等确认达到预期标准的, 方可批准正式开设。对已设置课程, 将进行定期审查, 保证课程符合培养需要、保持较高质量。对于无改进可能或改进后仍不能达到要求的, 应及时调整任课教师另行开设或停止开设。

形成灵活的选课机制支持研究生按需择优选课

《意见》要求形成开放、灵活的选课机制。建立完善研究生跨学科、跨院 (系) 和跨校选课的制度机制, 支持研究生按需、择优选课。

扩大研究生的课程选择范围, 增加课程选择和修习方式的灵活性。在相对集中安排课程学习的同时, 支持研究生根据培养需要在论文工作阶段修习部分相关课程。

探索建立课程学习综合考核制度分流或淘汰部分学生

《意见》指出, 要探索建立课程学习综合考核制度。根据学校、学科、博士和硕士层次的实际情况, 结合研究生中期考核或设立单独考核环节, 对研究生经过课程学习后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是否达到规定要求进行综合考核。

对于综合考核发现问题的, 指导教师和培养指导委员会要对其进行专门指导和咨询,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课程补修或重修, 确有必要的应对培养计划作出调整, 不适宜继续攻读的应予分流或淘汰。

提高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在教师绩效工资分配中的比重

《意见》提出要加大对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激励与支持。深化教师薪酬制度改革, 提高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在教师薪酬结构中, 特别是绩效工资分配中的比重。将承担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的成果、工作量以及质量评价结果列入相关系列教师考评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要求。加大对教师承担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力度。

3.课程考核工作总结(格式) 篇三

一、考核的具体方式与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设计。

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0学时,实践36学时),考核对象为2013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分为2学分。

考核内容为:

(一)平时及出席考核(10%)

评价标准:没有迟到和缺席则得到满分10分,每次缺席则扣1分,最多扣完10分。

(二)大作业考核(40%)

评价标准:大作业形式为设计,次数为4次,每次作业完成达到标准则得分10分。(1)设计一:绘制群山(10%);

(2)设计二:制作显卡宣传广告(10%);(3)设计三:制作个人简历(10%);(4)设计四:绘制网页背景(10%)。

以上4个设计每个设计结束后都需要学生每人上交一份设计作为作业,根据相应的设计评分标准来进行评分。

(三)期末设计考核(50%)

考核方式:某植物园规划平面图设计(50%)

期末设计得分按相应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设计满分为50分。本课程最后的综合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评定综合成绩,具体为:

综合成绩=平时及出席考核成绩(10%)+大作业考核成绩(40%)+期末设计考核成绩(50%)

二、本考核方法的优缺点

本考核方法突出了设计实践活动的考核。本考核的缺点是实践大作业次数较多,缺乏应用所学规划设计相关理论、方法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

三、今后考核改革的新思路

①减少实践作业次数为3次;

②期末设计考核改为对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设计内容的考核,但难度要适中。

主讲教师: 教研室主任:

教学院长:

4.课程考核工作总结(格式) 篇四

2017年省公司专业领军人才

考核业绩评价佐证纸质(上传)材料

(模板)

工作单位: 姓 名: 当选专业:

所在单位人资部门审核人签字:

审核时间 : 2018年 月 日(加盖所在单位人资部门印章)

目 录

一、履职绩效

绩效证明………………………………………………

二、发表论文及出版专著

论文或专著名称1……………………………………… 论文或专著名称2……………………………………… ……

论文或专著名称n………………………………………

三、课题研究

课题名称1………………………………………………… 课题名称2………………………………………………… ……

课题名称n………………………………………………… 主要工作业绩1………………………………………………… 主要工作业绩2………………………………………………… ……

主要工作业绩n…………………………………………………

四、制度标准

制度标准名称1………………………………………… 制度标准名称2………………………………………… ……

制度标准名称n…………………………………………

五、培训贡献及师带徒

培训贡献及师带徒业绩名称1…………………………… 培训贡献及师带徒业绩名称2…………………………… ……

培训贡献及师带徒业绩名称n……………………………

六、科技及管理创新成果

成果获奖名称1………………………………………… 成果获奖名称2………………………………………… ……

成果获奖名称n…………………………………………

七、授权专利

授权专利名称1………………………………………… 授权专利名称2………………………………………… ……

授权专利名称n…………………………………………

八、个人荣誉

个人荣誉名称1………………………………………… 个人荣誉名称2………………………………………… …… 个人荣誉名称n…………………………………………

九、学术声誉

学术兼职名称1………………………………………… 学术兼职名称2………………………………………… ……

学术兼职名称n…………………………………………

十、兼职培训师

兼职培训师证明1………………………………………… 兼职培训师证明2………………………………………… ……

兼职培训师证明n…………………………………………

十一、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名称1……………………………… 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名称2……………………………… ……

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名称n………………………………

一、履职绩效

考核范围:2017绩效考核结果。

佐证材料:所在单位提供与全员绩效考核系统信息一致的绩效考核等级证明。

审核要求:所在单位人资部门审核人签字,并加盖人资部门公章。

上传扫描件要求:以上佐证材料经审核、签字和盖章后,将扫描件上传至考核管理系统。

二、发表论文及出版专著

考核范围:SCI、EI、SSCI收录论文;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或其他出版单位出版的独著专著、合著专著;中文核心期刊或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国际会议论文;其他正式期刊论文。

佐证材料:专著需提供专著的封面、目录、版权页、正文第一页的复印件,且复印件上必须体现作者姓名。论文需提供刊载论文的期刊(国际会议论文集)封面、目录、正文第一页的复印件,且复印件必须体现期号、卷号、页码和作者姓名。被SCI、EI、SSCI收录的论文,需提供有大学图书馆或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盖章的收录证明原件,且注明查新工作人员姓名和电话。

审核要求:所在单位人资部门审核人签字,并加盖人资部门公章。

上传扫描件要求:以上佐证材料经审核、签字和盖章后,将扫描件上传至考核管理系统。

三、课题研究及主要工作业绩

考核范围:完成或参与完成正式立项的省公司级(含地市、厅局级,下同)及以上科研或管理课题;在本专业领域所研究的技术或管理课题成果通过评审并在省公司或公司系统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

佐证材料:课题正式立项书的复印件;课题验收报告或应用情况相关证明材料的复印件。

审核要求:所在单位人资部门审核人签字,并加盖人资部门公章

上传扫描件要求:以上佐证材料经审核、签字和盖章后,将扫描件上传至考核管理系统。

四、制度标准

考核范围:省公司级及以上,正式发布的发展规划、改革方案、重要管理制度、技术规程、标准。

佐证材料:正式发布的标准制度的封面、扉页(印有名称、作者名的单张页)、发文审批单、书面证明的复印件。提供的复印件必须体现本人角色和排名。

不能直接体现本人角色和排名的标准制度不计分。不能直接体现本人角色和排名的制度方案,需由该制度的制定发布部门按模板提供书面证明(见附表1:“制度方案登记表”),并由该部门负责人签字,盖部门公章。

审核要求:所在单位人资部门审核人签字,并加盖人资部门公章。

上传扫描件要求:以上佐证材料经审核、签字和盖章后,将扫描件上传至考核管理系统。

六、培训贡献及师带徒

考核范围:承担的省公司级及以上培训授课任务;承担的省公司级及以上培训教学和培训资源建设任务;参与师带徒情况。

公司级授课任务指在国网人资部下达的总部培训计划中的培训班授课。

佐证材料:1.培训授课——省公司级培训授课任务需提供培训计划、培训指南(含课程和师资安排表)、培训通知等文件的复印件,或省公司级单位人资部门提供证明材料(包括培训的时间、地点,主办单位或部门、讲授的课程名称、课时数等信息),并由省公司级单位人资部门负责人签字并盖公章。

公司级培训授课任务需按模板填写书面证明(见附件2:“公司级授课任务登记表”),由该公司级培训项目承办单位(如国网高培中心、技术学院等)盖章,且必须注明具体证明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公司考核业绩评价小组将根据被考核人提供的以上证明材料进行核实。

2.培训资源建设——培训教材、培训规范和题库封面、目录、版权页、正文第一页的复印件(封面或版权页必须有推荐人选姓名)。3.师带徒情况——师带徒正式协议或正式文件复印件。

审核要求:所在单位人资部门审核人签字,并加盖人资部门公章。上传扫描件要求:以上佐证材料经审核、签字和盖章后,将扫描件上传至考核管理系统。

七、科技及管理创新成果

考核范围:省公司级三等奖及以上的成果获奖。

佐证材料:获奖项目证书复印件或获奖正式文件复印件(获奖正式文件必须有获奖项目和成员姓名等信息)。

审核要求:所在单位人资部门审核人签字,并加盖人资部门公章。

上传扫描件要求:以上佐证材料经审核、签字和盖章后,将扫描件上传至考核管理系统。

八、授权专利

考核范围:正式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佐证材料:提供正式授权的专利证书复印件。

审核要求:所在单位人资部门审核人签字,并加盖人资部门公章。

上传扫描件要求:以上佐证材料经审核、签字和盖章后,将扫描件上传至考核管理系统。

九、个人荣誉

考核范围:省公司级及以上的个人荣誉:综合类表彰、各类人才称号(不含公司内部人才称号)、专业专项表彰或竞赛考试表彰、其他荣誉称号。

佐证材料:个人荣誉证书复印件或表彰正式文件复印件(表彰正式文件中必须有推荐人选所获荣誉具体信息)。

审核要求:所在单位人资部门审核人签字,并加盖人资部门公章。

上传扫描件要求:以上佐证材料经审核、签字和盖章后,将扫描件上传至考核管理系统。

十、学术声誉

考核范围:在省部级及以上学术组织中担任的学术兼职情况。

佐证材料:聘用证书、聘用文件等担任学术兼职的有效证明材料复印件,须能体现该学术兼职的颁发单位(部分)、级别、时间等信息。

审核要求:所在单位人资部门审核人签字,并加盖人资部门公章。

上传扫描件要求:以上佐证材料经审核、签字和盖章后,将扫描件上传至考核管理系统。

十一、兼职培训师

考核范围:担任省公司级、公司级新员工集训周期性兼职培训师情况。

佐证材料:担任周期性兼职培训师的证明材料复印件

审核要求:所在单位人资部门审核人签字,并加盖人资部门公章。

上传扫描件要求:以上佐证材料经审核、签字和盖章后,将扫描件上传至考核管理系统。

十二、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考核范围:其他相关业绩成果。

佐证材料:其他相关业绩成果的证明材料。

审核要求:所在单位人资部门审核人签字,并加盖人资部门公章。

上传扫描件要求:以上佐证材料经审核、签字和盖章后,将扫描件上传至考核管理系统。注:

1.所有材料均需所在单位人资部门审核人签字,并加盖人资部门公章。

2.通过考核系统上传个人业绩成果佐证材料的扫描件,并将相关佐证材料原件及复印件报地市公司级单位人资部门初审。在系统上传的业绩扫描件必须与纸质佐证材料一致。

3.省公司级单位人资部门对照考核管理系统中的填报数据和扫描件进行复审。

5.课程实验报告格式 篇五

×××××××课程实验报告 题目:×××××××××××××

院(系)别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张良智

二○○九年十月

山东交通学院课程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网页设计实验

二、实验时间

?????

三、实验地点

实验楼6112

四、实验所属课程

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

五、实验设备与环境

微机,教育网环境,FRONTPAGE软件等

六、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FRONTPAGE等软件的使用,学会编制一般的网页,学会安排网页上各种要素的位置,设计相应的元素,具有一定的美感和功能实现。

七、实验原理

HTML网页是网络实现互联和共享的基础,是其他所有制作网站网页工具的基础,是主要的网页形式。HyperText MarkupLanguageHTML 是一种标记语言

HTML 以文本形式说明网页内容,浏览器解释处理并显示丰富内容,浏览器不同则可能显示不同

八、实验主要操作内容

??????????????

这里写明实验中的主要步骤和工作

?????????????

九、数据记录、处理与结果

??????????????

这里写明实验结果 直接给出网页拷贝图片即可

?????????????

十、其他说明

6.课程考核工作总结(格式) 篇六

艺术类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 一直是颇为争议的事情, 有些教师认为艺术类课程评价多是教师的主观评判, 夹杂个人的感情 (个人喜恶) 因素, 很难有一个标准;有些教师认为艺术类课程的评价会导致学生作品成为可以拷贝的复制品, 而不再是每个人的独立创作和思考。但作为一所艺术设计学院, 培养的是设计师, 学生最终要走向各类设计行业的工作岗位, 解决各类设计问题。现根据艾德艺术设计学院现有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 依据课程的特点, 将课程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类别的课程, 设计标准化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提出严格的课程评价要求, 以下为制订课程考核标准中的一些探索。

一、课程考核标准的设计思路

设计标准之初, 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设计课程教学过程, 根据课程的属性和特点, 以及课程在具体教学执行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将课程分为理论讲授型和设计类型课程, 其中理论讲授型课程大多采用“过程考核+结果考核 (期末考核) ”的形式进行课程评价, 即除在过程中注重学生平时表现和平时作业完成质量的同时, 期末还有一次综合考评的试卷 (或根据理论讲授的要求进行综合设计类题目的考核) ;设计类型课程大多采用“全过程考核”的方式, 即学生课程成绩的评价采用所有过程作业的完成和表现情况+平常课堂表现的综合评价形式。

这两种方式的侧重各有不同, 对作业、练习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全过程考核的课程, 更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综合训练和考核, 教师根据不同课题 (项目) , 设计考核内容和要求, 布置不同的课题作业, 且每次作业的综合性和完整性相对较高, 课程的知识点和学习目标是通过不断的课题 (项目) 作业练习来实现的;“过程考核+结果考核 (期末考核) ”的课程, 是根据授课阶段进行作业布置和要求, 学生在阶段练习过程中一步步的强化知识 (技能) 的学习, 学期末再通过一次综合性的设计项目进行整体 (知识) 技能的考核评价。

二、课程考核标准的框架设计

根据课程特点, 将课程考核标准设计为两种形式

(一) 全过程考核课程考核标准框架设计

“全过程考核”标准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品 (作业) 提交、第二部分作品 (作业) 完成情况、第三部分课堂 (平时) 表现, 三部分分别根据权重的不同进行赋分, 总成绩为100分。

第一部分作品 (作业) 提交, 主要考核作品提交时间 (是否逾期) , 作品整洁程度, 作品创作构思、主题等描述是否清晰等方面 (尽快能清晰的提出考核点和要求) ;

第二部分作品 (作业) 完成情况, 主要是将课程学习目标进行分解后, 确定4—5个阶段作业 (或综合设计类作品) , 将考核技能 (知识点) 赋予设计之中。同时明确每个阶段作业的考核要求, 如作品素材的获取、作品的表现形式、作品中是否体现所学知识与技能等等;

第三部分课堂 (平时) 表现, 主要是对学生的旷课、迟到、早退、请假等现象进行扣分规定;对学生课堂学习状况进行要求与描述, 根据表现加、减分 (如课堂表现积极、活跃, 能提出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勤奋、努力, 有明显的进步, 善于与他人合作等方面描述) ;

此方案主要是针对设计作品考核的课程, 通过学生的过程作品进行阶段评价 (或每次作业综合评价) , 最后再结合学生平时表现, 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整体评价考核。

(二) “过程考核+结果 (期末) ”考核标准框架设计

“过程考核+结果 (期末) ”考核标准设计主要分为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品部分、第二部分课堂 (平时) 表现, 二部分分别根据权重的不同进行赋分, 总成绩为100分。

第一部分作品 (此处为期末综合设计作品) , 分为三个考核指标, 一是作品完成情况, 二是作品品质、作品的创造性及实践应用能力, 三是作品的提交。其中作品完成情况主要考核作品完成程度、作品创作构思、主题描述等;作品品质、作品的创造性及实践应用能力主要是将课程学习目标赋予综合课题设计之中, 明确具体考核要求, 如作品素材的获取、作品的表现形式、作品中是否体现所学知识与技能等等;作品提交主要考核作品画面是否整洁、干净, 是否按时提交等方面;

第二部分课堂 (平时) 表现, 分为三个考核指标, 一是上课出勤情况, 二是课堂表现, 三是平常作业完成情况。其中第一、二点主要对学生的旷课、迟到、早退、请假等现象进行扣分规定, 对学生课堂学习状况进行要求与描述, 根据表现加、减分 (如课堂表现积极、活跃, 能提出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勤奋、努力, 有明显的进步, 善于与他人合作等方面描述) ;第三点平常作业完成情况, 主要是通过设计阶段性作业, 将考核技能 (知识点) 要求赋予设计作业之中, 通过阶段训练, 对每次作业考核提出不同要求, 对知识点掌握情况, 作品具体要求等进行考核。

此种形式的课程考核标准, 主要是针对理论教学占一定比例的课程, 通过学生平时作业表现和平时课堂表现等情况, 结合学期末课程综合考试 (考试形式可为报告、论文、设计作品、综合试卷等) , 对课程学习进行整体评价考核。

三、考核内容的设计

课程考核内容的设计是评价体系的核心。必须要清晰的理解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与作用, 根据课程大纲的教学目标描述, 安排科学的课程授课计划, 将课程目标所要求的知识点融入课程授课计划、课程作业等教学环节和活动之中, 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融讲授、实践项目操作、设计项目训练、调研等等形式为一体, 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考核内容的设计, 紧密结合课程教学目标, 将课程所要求学生理解的知识点, 要达到的能力, 以及具备的素质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要求。

以艾德艺术设计学院《造型基础》课程为例, 在明确了该课程的学习目的后, 通过设计三个项目单元的训练, 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如“形态及形式感研究单元”的考核目标要求:首先是说明本单元设计若干课题, 课题设置考虑到对于不同形态对象的研究表达, 使学生掌握造型的基本法则, 探索不同的形式感表达, 传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其次是对每个课题的设计要求, 如画面的完整性, 构图有无新意, 形式感及制作感, 是否熟练掌握并运用造型的基本法则, 形态表现的充分性和趣味性等方面制定细致的评价标准。

四、考核方案的评价

根据不同的课程, 对于课程考核标准制订的是否科学、合理,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设计合理、科学的课程考核标准, 能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的课堂效率也可以大大提高;

2.课程考核标准重要是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较好的掌握专业技能和技巧,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考核内容注重了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以及知识的吸收再创造, 重点评价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核内容设计的多样化。既注重个人独立思考与技术创新, 又注重综合制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考察;

5.课程成绩的总体评定把期末与平时学习结合起来, 平时作业质量, 学习表现及学习态度也是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相对公正客观的评价;

6.制定的课程考核标准, 能体现以考 (评) 促学, 结合课程教学内容, 适应教学模式, 对课程教学目标要求的知识点、能力、素质体现全面评价。

以上, 仅是个人对艺术类课程考核评价设计的一点粗略认识。在接下来的课程教学实践中, 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和开发, 根据课程特点的不同, 设计出更加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案, 确保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罗伯特·M·戴尔蒙德著.黄小苹译.课程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评价实用指南.国外大学教学与教改译丛 (修订版)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2]L·W·安德森等编著.皮连生主译.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课程调研报告格式 篇七

一、撰写调查报告,要做到以下几点:

1、着力点要明确:

首先,要深入调查,占有材料。这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为此,就应该亲自了解第一手材料。既要了解“面”上的材料,又要了解“点”上的材料;既要了解正面材料,又要了解反而材料;既要了解现实材料,又要了解历史材料。如上例中,同学们就要认真回顾平时手头搜集到的有关于“勤俭是美德,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奢侈浪费导致事业失败”方面的详细资料。

其次,要认真分析,找出规律。这是调查的目的。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总结出事物的规律。此例中,除了要有具体的事例或数据外,还要对占有的资料分门别类加以总结,如以“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勤劳节俭、合理消费”为门类加以归纳,从中找出规律性。

再次,要立场正确,观点鲜明。调查报告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如上例中,调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乱花钱、互相攀比、超前消费等不良习惯和问题。

最后,要概括事实,有叙有议。不能光罗列现象,而且要适当地进行分析、议论,阐述观点。如上例,在做到有事例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社会原理进行理性分析,分析要观点全面。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二、范文: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我们于年月~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熤凶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煻杂谡庖蝗鲜兜恼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

8.单片机课程设计格式 篇八

单片机课程设计

题目:

班级:

学号:

姓名:

同组成员: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设计任务书

正文 小四 宋体行距:18磅

摘要:

一 引言(四号宋体,加粗,顶格)

二 总体方案

2.1(小四 宋体 加粗,顶格)

2.2三 各模块设计(可以按硬件、软件设计分,也可以按各实现模块分)

4.1

4.2

四 调试及结果分析(有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及该系统实现的优缺点)

五 总结

参考文献(按正规格式,参考教材后的参考文献格式)

设计内容可任选一项(供参考选择)

a.可编程函数发生器

b.数字频率计

c.多功能数字计算器

d.光电计数器

e.数字温度计

f.可编程字符显示器

g.电子时钟

9.课程考核工作总结(格式) 篇九

高校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使高校学生建立较全面的知识结构体系, 每一所高等院校都积极开设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 高等院校开设人文社科类选修课, 特别是针对非文科专业的在校学生, 大部分学校还规定他们必须选足若干门或若干学分。有的学校开设人文社科选修课程总数多达400多门, 并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8个学分。另一方面, 在校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能动选择, 能够丰富自身知识, 又能轻松获得学分, 因而, 受到广大在校学生的喜爱。

然而, 由于选修课程较必修课相对自由轻松, 在日常教学过程以及期中、期末考核时往往被简单对待, 使得选修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首先, 在课堂教学中, 由于对人文社科选修课程没有充分认识, 任课教师无差别地与专业课同等对待, 针对知识点讲得很深很专, 但学生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其次, 正因为选修课不同于专业必修课, 对课程考核不太重视, 其考核方法也比较简单随意。大多选修课程的考核都在其末让学生提交一篇相关内容的小论文, 并以此作为课程最终成绩。这样一来, 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真正听懂课程内容, 考试考核时也容易滥芋充数地过关, 更有甚者, 部分学生往往通过网上下载、抄袭或请人代作等方法来应对课程考核。其结果是, “对于那些存心来混一个成绩或学分的学生来说, 则非但开设选修课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并且在客观上助长了学生不务实学、投机取巧的心理。[1]因而, 有必要从课程教学过程与考核等诸多教学环节中, 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查, 获得较为真实的评分, 并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二、《文化管理学》教学过程与期中考查

我校《文化管理学》作为政治与历史学院行政学等专业选修课自开设以来, 因其文化的多彩性和课堂的生动性, 学生评价一直比较高, 选修学生也较多。作为《文化管理学》课程主讲教师, 针对非管理类专业学生将课程中专业性强的管理技能章节进行了简化处理, 改正了教学大纲, 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为线, 贯穿文化政策、文化组织、文化市场、公共文化服务以及文化产业等相关内容, 结合丰富多彩的本地文化管理案例, 从文化资源、文化规划以及文化管理模式等方面来架构课程。总的来说, 就是通俗易懂的文化管理案例的分析解说, 使学生了解文化管理领域的实务与理论知识点。

选修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跨专业的理论知识, 最为关键的是通过跨专业课程的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 同时使创新性思维得到锻炼和启迪, 因而, 选修课程的课堂学习过程尤为重要。不可否认, 很大一部分学生都认为选修课程的考核相对简单, 而且容易过关拿到学分, 对课堂听讲采取了消极的态度。针对这样的情况, 作为主讲教师就必须在三个方面采用针对性的措施:第一, 需要用点名等方式来确保学生的到课率;第二, 老师需要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用新教案、新事例以及生动的教学辅助设施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第三, 就是要强化课程的随堂考查和期中考查。随堂考查不仅对课堂所讲述的知识点和思考题进行随机提问, 或是完成课后习题。更为重要地是, 让学生寻找他们所关注的文化事例进行调查研究, 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这不仅能让学生对文化管理产生深厚兴趣, 更能让学生在对文化事例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应证学习的理论知识点, 并加以实践。这样的考查结果比纯粹让学生死记住知识点来得更加深刻。

三、《文化管理学》期末考核实践

课程的期末考核是对教学成效的综合评估。我校对于课程考核也进行了多次的适应性改革, 总体要求是:将课程考试分成平时检测、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三个阶段进行, 以百分制计算, 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 (占总成绩的30%~40%) 、期中考试成绩 (占总成绩的20%~30%) 和期末考试成绩 (占总成绩的30%~50%) 综合评定而成。强调将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的考核有机结合, 将课程教学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 进一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每门课程的成绩按照期末考试及平时考核成绩所占的不同比例综合评定。

选修课程期末考核更具灵活性。针对不同专业学生, 可以采取不同的考核成果形式, 如行政学专业学生可以是一篇涉文化管理的咨政报告或调研报告,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可以提交关于文化事例的新闻调查稿或电视 (广播) 小专题等。这些需要提交综合性的考核成果, 是课程的总结性考试, 试题除了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外, 更要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2014年、2015年两个教学期学生共提交期末考核成果214项, 具体见下表:

学生期末提交的课程考核成果中, 在内容方面覆盖了文化管理学相关知识点, 并且能紧扣政府的文化工作重点, 关注前沿, 特别是文化产业化方面, 学生们更表现出深厚的兴趣, 如动漫产业发展、国内电子竞技的政府管理以及《爸爸去哪儿》等电视综艺真人秀节目的制作、营销和创新等等。

在成果形式方面, 更是丰富多彩。不仅有传统的小论文和调研报告, 还有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新闻播报类成果, 更有学生关注较多的微电影等。虽然此类的成果目前在整个成果中所占比重较少,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 学生更愿意用新的成果形式来作为期末考核凭证, 显示出学生创新意识。

四、反思

素质教育要求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 开发智慧潜能, 形成健全个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尽管, 作为选修课不能给学生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 但是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也可以通过灵活的考核让学生参与实践获得直观感受, 从而达到创新思维启迪的作用。通过选修课课程考核, 我们也可反思对于专业课、专业选修课、通识课等课程考核的改革与创新, 从而寻找更加适应现代大学生实情的课程考核方案。

1.与时俱进, 更新课程考核观念。当代大学教育面临的时代的挑战, 传统教育观念需要作适应性革新。在从综合性大学、专业性大学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和改革过程中, 以学校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 严格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 坚持知识、素质和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 需要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结合各专业课程的自身特点, 积极开展考试方式的改革, 改变过去“一考定成败”的考试模式, 将教学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 将考分分解到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 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使考试真正起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并以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推动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变革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从而促进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2.分类考核, 建立课程考核体系。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目标, 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考核不同要求的课程。通识教育 (选修) 课程注重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 着重考核学生广泛阅读、社会观察、沟通交流和思考批判等综合能力和素质。专业基础课程应重点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系统掌握和运用。专业技术课程应对接行业标准, 着重考核学生对专业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掌握和应用。实验实训课程应着重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

3.强化记录, 建立学生成绩数据档案。公开学生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 同时认真做好平时成绩记载。期中考试结束后一周内将成绩单上报所在教学单位。课程期末考试结束后将平时成绩原始记录整理装订成册与期中考试及期末考试装订好的试卷一起存档。课程考试的总成绩单应注明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成绩所占的比重和分数, 并按照学校期末考试成绩管理的相关规定操作。任课教师应认真总结课程考试方式改革的经验, 及时完善考核方案, 提高教学效果。

4.分段平衡, 加强课程跟踪考核。各门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要在总体要求的框架下, 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 (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 、自身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求, 灵活设置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在课程考核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 对于大面积学生不及格的考试改革课程, 可采用标准分制, 对所有考生成绩进行正太分布处理, 使不及格学生人数不超过参考人数的20%。

摘要:本文以高校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程《文化管理学》为例, 分析选修课程的教学、期中和期末环节考核实践, 从中反思大学课程考核改革。提出更新课程考核观念、建立课程考核体系、建立学生成绩数据档案、加强课程跟踪考核等建议。

关键词:高校,选修课程考核,反思

参考文献

10.课程设计封皮及格式(范文模版) 篇十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 院: 机械电子工程系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2017年6月

目 录 课程设计的题目··································· 2 课程设计时间······································ 3 课程设计的目的及其要求···························· 4 设计内容·········································· 4.1 零件的分析······································ 4.2零件的工艺分析··································· 4.3毛坯设计········································· 4.4选择加工方法,拟定工艺路线······················· 4.5加工设备及刀具、夹具、量具的选择················ 4.6切削用量的选择·································· 4.7基本加工时间的确定·······························

5、心得体会·········································

6、参考文献·········································

1、课程设计的题目

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及夹具设计

2、课程设计时间

2017年05月29日——2017年6月16日

3、课程设计的目的及其要求 3.1 课程设计的目地

机械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是机械类学生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本课程设计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处理生产工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有关理论知识,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方法,提高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另外,这次课程设计也为以后的毕业设计进行了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应使学生在下述各方面得到锻炼:

3.1.1 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和其他有关先修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所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的分析和解决某一个零件在加工中基准的选择、工艺路线的拟订以及工件的定位、夹紧,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从而保证零件制造的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从而培养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工艺问题的能力,3.1.2通过夹具设计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夹具结构设计(包括设计计算、工程制图等方面)的能力。

3.1.3熟悉有关标准和设计资料,学会使用有关手册和数据库。3.1.4在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独立工作的能力。3.2 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 3.2.1对零件图进行工艺分析。3.2.2对零件进行分析后,初步拟定工艺路线、确定切削余量、绘制零件的毛坯图,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3.3.3进行切削用量、机械加工时间等的计算和查表。3.3.4填写机械加工工序卡片。3.3.5对指定工序提出工装设计任务书。

3.3.6根据工装设计任务书(教师指定)进行机床专用夹具设计,包括设计方案的确定、结构设计、定位误差和夹紧力的计算,绘制夹具装配图、零件图等等。3.3.7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3.3.8进行课程设计答辩。

11.课程考核工作总结(格式) 篇十一

1.流体力学的教学大纲不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的定位不准, 与培养目标的要求不太一致。

2.流体力学教学与环境工程其他专业课程结合不紧, 导致许多毕业生在从事环境工程过程中感觉到流体力学对环境工程的指导作用不明显。

3.流体力学中的部分概念与化工原理中的内容相重复。

4.流体力学教材中缺乏反映近代科技成果的新内容和流体力学的新发展, 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不紧密。

5.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没有考虑到学生主体。

6.流体力学教学中没有引入演示实验, 将其中抽象的物理过程和物理图像形象化、直观化, 学生不容易深刻理解和掌握。

7.成绩评定形式单一, 不能全面地考核学生所学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核形式基本上是通过学期末的一次性闭卷考试完成, 试卷题型也大都为考察课程主要知识内容点的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证明题等, 这种考核形式有引导学生死记硬背的倾向, 缺乏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考核。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在学生心目中, 流体力学似乎没有其他专业课重要, 是一门可学可不学的课程。因此, 传统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成绩评定不能适应流体力学教学的需要, 必须进行适当地改革, 构建面向工程的教学体系, 注重实践环节训练, 搭建能力培养平台, 建立更科学的考核机制, 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发展。目前, 我国高校所使用的流体力学教材主要有毛根海编著的《应用流体力学》、李玉柱、苑明顺编著的《流体力学》、丁祖荣编著的《流体力学》、汪楠、陈桂珍主编的《工程流体力学》。我校选用汪楠、陈桂珍主编的《工程流体力学》作为指定教材。2012年, 在认真梳理流体力学、化工原理及环境工程相关学科教学内容与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 对流体力学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对教学手段进行改进, 制作完成了与汪楠、陈桂珍主编的《工程流体力学》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并在教学中投入使用,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修订教学大纲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修订原有的教学大纲, 使教学目标的工科特色更加明显。

二、改革教学内容

1. 删减与化工原理重复的内容, 对这部分知识点, 把讲授的重点放在深化和提高上。

2. 将流体的物理性质、静力学、动力学、水头损失和水力计算作为教学的重点。

3. 大幅增加适应环境工程实践需要的内容, 引入一些环境工程案例, 让同学们未进入社会就能体会到流体力学对环境工程的指导作用

三、改革教学方法

新生入学开始就召开师生见面会, 让学科负责人讲解专业培养方案, 有经验的教师教授如何进入大学里的学习状态, 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教育环境和人文环境, 树立全面人才培养的理念以及与之对应的教学模式、考核体系等内容。让新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作全局规划, 从获得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方式方法上不断开拓思维, 寻求自己的努力方向。改变传统的“注入式”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采用注重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针对具体教学内容, 灵活采用内容讲授、课堂讨论、双向交流、问题思考、习题训练、器材设计与制作、企业观摩考察等多种形式, 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掌握分析解决流体力学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并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每次上新的章节时, 先提出一些与环境工程实践密切相关的问题, 然后告诉学生这一章节要学习的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 就可以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就不会盲目地学, 激发学习的兴趣。如在流体的物理性质一章导入的阶段提出“为什么经验丰富的司机, 总是要发动机预热一段时间后才开始行驶”?在流体静力学章节以“为什么点滴吊瓶的液体逐渐减少时而药液的流速却不变”?流体动力学中以“为什么飞机的头部有一根长长的针状物”等来导入。学完一个章节后, 再告诉他们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还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更多的知识, 引导大家自学。特别是课程教学已经过半以后, 学生的基本流体力学知识有些储备后, 要鼓励、启发、指导有兴趣的同学做一些拓展性的学习和思考, 参与老师的科研或自己做些发明创造, 如教学模具、实验器具等科技作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时我会带些有兴趣的同学到污水处理厂、环保科技公司去参观考察, 了解企事业的技术需求和科技难题, 和同学们一起思考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针对流体力学中的概念和规律比较抽象和枯燥的特点,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综合运用图像、文字、动画等展现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 运用视觉效应加强教学效果、扩大知识面。例如, 流体动力学章节中讲述流线的性质时, 我引入草原上的老鼠在夏天躲在洞穴里纳凉的图片。洞穴靠下风口堆了一个土包, 外面凉爽的风能吹进洞穴, 若下风口没有土包, 凉风进不去。以这种生动的形式展现课程内容, 而不是简单地播放幻灯片。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而且感受到知识的生动有趣性。对于重点内容, 要严格进行板书推导, 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另一方面, 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不能简单地把热热闹闹当做生动有趣。对一些工程或生活中碰到的案例或常识, 也不太容易做课堂实验时, 可以通过一些课件来模拟。将理论知识与视频、动画、工程案例、生活常识相结合, 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激情, 使其从被动式听课转变为主动式欣赏知识。如在流体动力学章节, 我引入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彼得斯堡战役的一段视频:讲述一个叫普莱曾茨的士兵, 运用流体力学知识解决地道通风的问题, 巧妙地将叛军的防御阵地炸毁。这些视频、动画、案例中的氛围、情景不仅启发了他们的思维, 更让他们享受到听课的乐趣, 激发了其学习的积极性。

四、引入演示实验

整合现有的实验中心、环境工程实验室、环境科学实验室的资源, 自行搭建或购置一些演示实验装置, 将演示实验引入流体力学课堂, 使流体力学中抽象的物理过程和物理图像变得形象、直观和可信, 使教学内容更有表现力, 便于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若暂时没有条件, 也要积极引入一些相关实验或实例的视频, 播放给同学们学习。如伯努利方程式是流体力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非常抽象。因此,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 我就在课堂上做些表面上看起来匪夷所思的实验, 但却可以用伯努利方程式很容易解释这种现象。例如嘴用力吹一个漏斗, 乒乓球而不落地。学生非常惊诧这个现象, 立刻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学习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然后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再用伯努利方程式解释, 学生就会理解透彻、记忆深刻。

五、加强素质拓展

鼓励学生积极与工程、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 制作小发明小创造, 参与科学研究、社会调查等。如在教学过程中, 我多次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科研论文大赛、发明大赛, 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这些锻炼,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优秀毕业论文培育计划、大学生科研论文大赛、大学生专利发明大赛以及环境与健康协会等;参与污水处理厂、环保部门、环保企业及各类生产单位的科研、生产工作。通过创建实习基地、培训基地、现场调研、技术咨询、项目合作等形式, 获得与流体力学有关的技术难题。再以这些问题为范例, 通过现场考察、技术交流、故障诊断、问题分析、解决方案、实施效果等环节, 供学生学习参考。不仅解决了工程实际问题, 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预先进入工作角色, 以业务需求带动求知欲望。只有在实际工作中, 学生才能对专业知识的应用、交叉学科之间的作用以及教学科研的关系有越来越明晰的认识, 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重点、专业知识的获取有更明确的思路。

六、改革考核方法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必须与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相配套。为了提升考核环节对于人才培养的支撑度, 推动教学理念与内容、方式与方法的变革, 切实发挥课程考核对教学效果的检验与评价作用, 我校于2011年制定了本科生课程考试管理办法, 2013年制定了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2014年学校启动教学考核改革试点工作, 《流体力学》是我校第一批立项的课程考核改革试点课程。在新的考核方案中, 我更加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 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行过程化考核、多种形式的考核。全面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概括能力和综合应用水平。可以单元测试时采用开卷考试, 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考试, 试题有一半是自己出的试题。考核试题中的开发性试题就是用所学流体力学知识解释、处理日常生活、工程中的现象等。

1. 丰富考核方式。

紧扣课程目标, 选择能够全面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将笔试、讨论、口试、项目设计、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将知识理论识记的考察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并重, 对学生进行系统地评价。

2. 强化全程评价。

把课程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将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 设计不同阶段、不同方式考核的分值比例,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改变“一考定成败”的现象, 扭转“期末突击死记硬背”的不良学风。过程考核在评定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同时, 加强了对学生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考察, 分课堂表现和课下表现, 各占总成绩的10%。过程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 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50%。过程考核有章节考核、期中考核和归纳总结考核。章节考核分3次进行, 考核形式为开卷, 每次5分, 满分为15;期中考核, 考核形式为开卷, 满分为10分。每次考核用两套试题, 一半学生用A试题, 一半同学用B试题, 学生预先不知道自己拿到何种试题;归纳总结能力考核, 学生根据自己对课程的把握、见解出一份合适的试卷, 教师据此评分, 满分为5分。期末考核的考试形式为半开卷 (一张复习纸的开卷考试) , 试题范围覆盖教学大纲, 没有课本中能直接找到的概念性记忆性试题, 但又要熟记并灵活运用课本知识, 强调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实践运用。题型包括选择题、计算题、作图题、项目设计型和开放性试题。建立电子试题库, 实行抽题组卷, 实现教考分离。试题库中有一半是学生出的试题 (由教师筛选出优质的试题, 或稍作修改) , 一半为教师出的试题。

3. 优化考核内容。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 选择考核内容。在评定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 突出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考察。采用体现创新特点的考试题型, 以适应学科专业与相关行业发展的新要求。坚持合理性原则, 考核内容的选择符合考核课程目标的要求。理论知识考核的重点为课程知识体系中核心要点、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运用;实践知识方面突出对操作流程的熟悉程度、实践结果分析运用能力的检测;综合素质方面的考察坚持以能否有效支撑专业发展为标准。课程考核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首先是课堂表现, 即学习态度, 考核实行扣分制, 满分为10分。如上课旷课、玩手机、听音乐、交头接耳等, 第一次扣1分, 第二次扣2分, 第三次扣5分, 四次以上全扣。其次是作业考核, 满分为10分。作业次数为7, 交1次作业得1分, 总作业次数分为7;质量分为3, 视工整度、正确率给分。

4. 畅通信息反馈。

考核结果及时上网公布, 学生可以查看自己的考核成绩, 对自己前段时间的学习效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及时调整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切实发挥课程考核对教学效果的检验与评价作用, 对教学内容与方式改革的推动作用, 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引导作用, 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 选择适当时机向学生征求关于教学方法、考试考核模式等方面的意见或建议, 以及前段时间学习的感受, 我再根据学生反馈来的信息,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手段、进度等, 认真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并根据学生的意见、可采纳程度、对教学的关注程度进行打分, 并计入该门课程的平时成绩。

七、结束语

流体力学是一门系统性、理论性很强的应用力学课程, 体现了力学、数学、物理等交叉学科在工程中的应用。因此, 如何将知识传授与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科研意识、适应社会需求相兼顾, 对于教师自身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以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流体力学的工程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 并对考核方式、内容、过程和反馈进行配套改革, 推动教学理念、方法的变革。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真正掌握相关知识, 为日后工程, 科研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摘要:根据流体力学的课程性质和特点, 结合自身教学体会, 围绕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流体力学工程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这一目标所作的教学与考核改革实践。促进学生对《流体力学》的理解, 提高学生对环境工程设计、施工和研究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课程考核,改革

参考文献

[1]王烨, 李亚宁.流体力学实践教学改革网络体系的构建[J].力学与实践, 2013, 35 (3) :89-91.

[2]谢翠丽, 倪玲英.工程流体力学本科课程引入CFD教学的探讨[J].力学与实践, 2013, 35 (3) :91-93.

[3]朱仁庆, 杨松林, 王志东, 等.关于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基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 2013, 30 (2) :52-54.

12.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篇十二

人事管理系统

二、内容

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建立、数据输入、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系统调试和安装等。

三、要求

(一)报告内容格式要求

纸张大小为A4纸。正文为5号宋体,一级标题:第一章(标题,2号宋体,上下空两行居中,行距为5号宋体单倍行距)。二级标题:1.1(标题,3号黑体居中,上下空一行,行距为5号宋体单倍行距)。三级标题:1.1.1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个问题](标题,4黑左顶,占2行)。

… … … …

表名为小5号黑体,居中,形式如“表1-1 表名”。

图名为小5号宋体,居中,形式如“图2.4图名”。

参考文献字体为5号字体。

页眉,页码为小5号宋体,居中。

(二)报告内容要求(参考教材 数据库设计)

(1)目录

(2)概述

包括项目背景、编写目的、软件定义、开发环境等内容

(3)需求分析

①信息要求

用户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得信息的内容与性质。数据库中需要存储哪些数据。

②处理要求

用户需要完成什么处理功能,对处理的响应时间有什么要求。(给出功能模块图)③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4)概念模型设计

生成基本E-R图

(5)逻辑模型设计

把ER模型图转换为关系表

(6)物理模型设计

在sql server中实际创建的表

(7)主要模块的设计以及代码

按功能模块进行划分,进行前台界面的设计,把前台界面和后台数据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

(8)总结

①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②设计的体会。

(9)参考文献。

题目一:人事管理系统

1、系统功能的基本要求:

(1)员工各种信息的输入,包括员工的基本信息、学历信息、婚姻状况信息、职称等。

(2)员工各种信息的修改;

(3)对于转出、辞职、辞退、退休员工信息的删除;

(4)按照一定的条件,查询、统计符合条件的员工信息;至少应该包括每个员工详细信

息的查询、按婚姻状况查询、按学历查询、按工作岗位查询等,至少应该包括按学历、婚姻状况、岗位、参加工作时间等统计各自的员工信息;

(5)对查询、统计的结果打印输出。

2、数据库要求:在数据库中至少应该包含下列数据表:

(1)员工基本信息表;

(2)员工婚姻情况表,反映员工的配偶信息;

(3)员工学历信息表,反映员工的学历、专业、毕业时间、学校、外语情况等;

(4)企业工作岗位表;

1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格式 篇十三

目录

一、设计题目

1、题目及设计要求

2、基本数据

二、功能分解

三、机构选型

实现每个工艺动作机构的选型

四、机械运动方案的拟定

1、机构组合方式

2、机械运动方案的拟定(拟定2~3个方案,并画出相应的运动方案示意图)

3、方案的评价

4、方案的确定(在图纸上画出机械运动方案简图)

五、运动循环图

六、机构尺寸的确定及设计计算

1、传动比计算

2、机构尺寸的确定

3、连杆机构的设计(进行运动分析,并画出运动线图)

4、齿轮机构的设计(几何参数设计)

5、凸轮机构的设计(根据选定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设计凸轮轮廓线图,在图纸上单独绘制轮廓线图,保留作图轨迹)

注意:如果采用解析法进行设计,如果是用计算机编程,建立数学模型,写出流程框图,程序列在附录,附录附在设计说明书后面。

七、总结

八、参考文献

格式:罗洪量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2 JJ.杰克(美)主编.《机械与机构的设计原理》(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年。

注意事项:

1、设计说明书用钢笔、中性笔书写,书写要规范、认真,采用统一的课程设计用纸;

2、对自成单元的内容应有大小标题,做到层次分明醒目突出;

3、编写说明书时应做到条例清楚、叙述简明、重点突出、计算正确、文句通顺、书写整洁;

4、所用的公式和数据应注册来源(参考资料的编号和页次);

5、全部计算中所用的符号和脚注必须前后一致、不能混淆;

6、绘制机械运动简图时应采用规定的符号、按比例作图;

14.课程考核工作总结(格式) 篇十四

《工程力学》作为工科类院校的专业基础课, 多少年来一直采用平时成绩 (20%) +期末闭卷考试成绩 (80%) 的模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试卷由教研室统一命题, 教务处安排时间, 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进行笔试, 这种“一卷定音”的考试方式, 不可能全面反映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缺少对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 存在以下问题:

一张试卷包容不了课程目标要求

用一份试卷评价学生对一门课的学习合格与否, 具有偶然性和局限性。一份标准化试卷不能完全包容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要求, 难以反映学生应用知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及简单的计算问题, 学生针对题型特点, 通过死记硬背、教条地套用例题模仿计算等简单的学习方法, 就能应付考试, 但仅凭这份试卷确定的成绩, 反映不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素质,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仅凭试卷成绩区分学生优劣, 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惰性, 伤害了认真学习学生的积极性。

一次考试反映不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工程力学》多采用闭卷、笔试的考试方式, 并且通常是课程结束后组织唯一的一次考试, 由这一次卷面考试的成绩分数确定学生本课程成绩。这种考核方法过分单一, 具有偶然性和片面性, 使得记忆力强, 善于生搬硬套成为考试成功的关键要素, 造成学生考前突击学习, 但考后就忘的问题。这种考试方法重视共性, 强调统一, 扼杀特长, 制约创新, 不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劣, 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投机心理, 使踏实、认真、务实的学生心理失衡。

一人评价确定不了学生的优劣

《工程力学》考核结果通常采用百分制, 平时成绩占20%, 期末考试占80%, 由任课教师综合评定, 没有互评、测评的空间。这造成最终分数不能客观反映学生能力的问题, 助长了部分学生拉关系的风气, 使一些学生对教师的终结成绩不服。

综上所述, 过去的考核方法是终结判定性的,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发展性, 忽略了课程学习过程的价值。因此, 改革课程考核的内容、方式、方法, 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

《工程力学》课程考核的改革措施

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路是基于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模式和课程实施的特征之上的。《工程力学》作为采煤技术、矿山机电、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等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在课程考核的改革过程中, 我院通过认真分析课程特点和专业岗位职业与课程相关的能力目标, 一改过去的标准化试卷格式和“一卷定音”的考试方法, 实施考核标准多元化, 按能力目标要求, 制定课程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能力等评价标准, 实施教师、学生、企业人员参与的多员化评价方案, 采取多种考试方法, 使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 提高了教学质量, 获得了良好的收效。具体措施如下:

明确《工程力学》课程的能力目标

结合专业特点, 按照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进行课程研究, 明确了通过《工程力学》的学习, 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调研《工程力学》与本专业岗位关系的能力;简化工程结构为力学模型的能力;进行简单结构受力分析的能力;对工程实际中遇到的结构进行分类的能力;画内力图、确定杆件危险截面的能力;计算工程结构未知力杆件强度、刚度问题的能力;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综合问题的能力;万能材料实验机的使用能力、测定给定材料力学性能的能力;专业外语能力 (常用词汇的识别) 。围绕《工程力学》课程的能力目标进行分析归类, 得出课程实施完成之后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大概分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计算、实践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诸方面, 依此基本特征, 确定本课程的考核内容和方法。

《工程力学》课程考核方法的设计

《工程力学》属于知识理论型的课程, 主要选用量化评价方法, 考核方式按照课程实施特点和能力要求,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笔试、调研报告、基本操作、实验报告、口试, 具体考核设计见下表:

《工程力学》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在实施考核改革的过程中, 我们选择了入学成绩高、相对基础好的采煤技术与矿山机电两个专业的4个班级作为改革试点, 并将每个班分为6个学习小组, 每组选拔一名小组长, 按照学习委员、小组长共同负责的原则进行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考评活动。同时组织专门教师、实验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开发《工程力学》考核内容, 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及办法, 共同研究考核方式, 并不断修改完善阶段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在下一个阶段的测评中加以纠正。除笔试考试外, 其他三个考核项目均提前给各组学生布置题目, 确定考试时间,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针对考试项目调研、查资料做好准备。一般利用部分上课时间或课后约定的时间, 以事先布置的考核方式进行。对学生的四大考核项目采用内容、方式、评价途径多元化的考核, 采用百分制与五级制的评定成绩办法, 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与百分制的对应关系进行成绩置换, 按笔试占30%, 基本技能占30%, 实践能力占20%, 关键能力占20%计算分值权重, 最终确定学生本课程的终结成绩。

从《工程力学》课程考核改革的试行情况来看, 这样的考核形式更科学、更客观、更全面, 能较为真实地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状况, 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及格率也远远高于传统的考核模式。另外, 任课教师通过参与课程考核全过程, 也能全面提高高职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但是, 由于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还不够深入, 本课程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完善。

摘要:针对传统《工程力学》课程考核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基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模式及课程实施的特征, 依据课程的能力要求, 设计了包含课程考核内容、课程标准、考核方式、评价方法、成绩类别等内容的《工程力学》课程考核表, 据此可进行课程考核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工程力学课程,考核改革,能力目标,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实习生招聘公告下一篇:超市客服员工入党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