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演讲

2024-10-27

最后一次演讲(精选16篇)

1.最后一次演讲 篇一

临淄八中课时教案设计

年级__八年级_

学科__语文___

课题

《最后一次演讲》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审核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演讲的一般要求。

2.理解演讲是心灵的表白。

3.体会口语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过程和方法:

1.明确句式变化、修辞使用等技巧在演讲语言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初步掌握演讲语言中表情达意的技巧,并且学以致用。

2.①以演讲为突破口,以演讲语言为学习重点,通过师生的演讲及对演讲语言的品评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审美能力。

②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和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2、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3、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教学重点

1.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2.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

1、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2、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有一定演讲的阅读能力,所以教学应以学生为主,通过反复朗读、品读,完成对文章的理解。可以通过小组竞赛演讲的方式,体会闻一多的感情,理解演讲以及口语的特色。

教学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了解作家及背景。

教师:充分备课,制作多媒体。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一.导入新课、解题:3分钟

1、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

2、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介绍演讲词的特点: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课前预习检查:

8分钟

三、认知学习目标:2分钟略

四、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151、学生自读体会

(提示:注意体味讲演的气势与感情,画出表达强烈感情的语句。)

2、感知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

(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本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性。

第二部分(4、5段):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

第三部分(6~12段):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的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2)、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

(为民主和平而献身,将会赢得更强大的革命力量。)

3、补充闻一多当时演讲的时代背景。

1)李公朴先生为什么会遇害?

2)补充闻一多演讲背景:

五、品读课文,展示交流

1、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明确:

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2、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发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提示:体现在6—10自然段。

3、研讨写作特色:

(1)、前面,我们侧重领会了本文的思想内容,课后布置同学们朗读课文,大家一定深有体会,请同学们说说这篇讲演词有什么特色?

讨论提示: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这样的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呢?

讨论提示:

对进步力量和对反动派讲的话,语气和措词的感情色彩截然不同。

例如:对敌人:无耻。对李先生:光荣

(2)、在讲演中,作者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这篇讲演词运用了40多个感叹号,把讲演者的思想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给了听众,造成了使之越来越分明、越来越强烈的效果。设问、反问及反复和排比等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也是这篇讲演词的一大特点。这些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使听众的思想与讲演者的思想感情始终处在激荡、交融,再激荡、再交融的过程中,从而不断地涌动和撞击,达到强烈的共鸣。这篇讲演词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量。

(3)、在讲演中人称的不断变换,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对敌人用“你们”,对正义力量用“我们”,爱憎分明,旗帜鲜明地与敌人展开面对面地交锋。

(4)、短句较多,语言口语化。

口语又叫口头语,是大多数人日常交际时口头使用的语言,它的特点是词汇大众化,句式简短,少用关联词语。演讲多用口语。

(5)、饱含激情的语句。

讲演词的开头和结尾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否吸引听众和能否达到讲演目的的关键。该文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结尾,使听众振聋发聩、热血沸

腾、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高超的讲演技巧。同学们对此应认真体会琢磨,并逐步学会善于选取恰当的语句作为讲演的精妙结尾!

六、小结

:口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表现:

(1)

运用近义词、反义词使感情色彩强烈。如第一段中用“打”、“杀”、“暗杀”等近义词,揭露了敌人的暴行,使语言富于变化,表达了演讲者对特务暴行的憎恨。第二段用“无耻”和“光荣”这对反义词,词义上的鲜明对比,增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表达了演讲者分明的憎爱感情。第五段用“光明”和“黑暗”这对反义词,表明了演讲者冲破黑暗,争取光明的强烈思想感情。

(2)

运用感叹句、反问句、递进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3)

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使感情色彩强烈。

(4)运用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感情色彩。

七、课堂检测:(7分钟)八、布置作业:(2分钟)

1.探究练习二。(必做)2.选用随堂练习。(选作、自主)

学科知识构建与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演讲稿: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引用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结构方式:总分总

写作特点: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丈禅师,都被作者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反思与重建

预习检测(10分)1、读音(3分):

蔑()

劣()

捶()

赋()

诬()卑鄙

()

2、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与例词中加线字字意不同的一项,将答案写在每题的括号里。(3分)

挑拨离间

A.间断

B.间接

C.田间

D.晴间多云()

赋予

A.天赋

B.赋税

C.赋勋

D.禀赋

()

蛮横

A.强横

B.横暴

C.横渡

D.横行

()

3、指出下面两句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并简析其作用。(4分)

1.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2.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课堂检测(20分)一、下列两句中人称都有变化,简析这种变化对表达感情的作用。(4分)

1.“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2.“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二、课内阅读(一)阅读语段,回答问题。(7分)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

1.归纳这一语段的段意。

2.文中标有横线的三个词从词性上看是什么词?这三个词强调了什么内容?

3.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说说在表达上起的作用。

4.“这成什么话?”是反问句,将其改成陈述句,与原句作比较,说说原句的表达作用。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9分)

①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②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③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④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⑤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的光荣!

1.上文第一段演讲词哪一句话体现作者的观点:()

A.①

B.④

C.⑤

2.上文①这个设问句的表达作用是:()

A.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B.加强演讲的表达效果C.引起听众的思考,以产生感情的共鸣

3.“无耻”“光荣”“集团”“诬蔑”这些词的感情色彩是:()

A.褒义词

贬义词

中性

贬义词

B.中性

褒义词

贬义词

贬义词

C.贬义词

褒义词

中性

贬义词

4.上文⑤句是:()A.复杂单句

B.复句

C.多重复句

5.上文选自闻一多写的《最后一次讲演》,“最后”一词的意思是()

6.上文中“你”指代(),“他们”指代()。末句的“两桩事”指的是⑴()⑵()

【检测题答案】一、(一)A;(二)B;(三)B;(四)B

二、C

B

C

三、1.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加重语气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

2.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加强讽刺语气,强调敌人的可耻下场。

四、1.由“他们”变为“你们”,表现讲演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愤怒的感情。

2.“你们”“我们”相连相对使用,表达讲演者坚定的立场。

四、课内阅读(一)1.义正辞严地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令人震惊的罪行。

2.三个都是副词。强调李先生的行为是一个中国人的正当行为,是正义的。

3.“光明正大”、“偷偷摸摸”。用对比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卑劣无耻到极点。

4.“这实在是不像话。”原句语气有力,痛斥敌人;改后轻描淡写,语气无力。

(二)1.C

2.A

3.C

4.B

5.生前的最后一次

6.特务

遭受屠杀的昆明青年学生

李公朴被暗杀

“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反对内战被屠杀

2.最后一次演讲 篇二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语文教师可以让声、乐、图、画、视频等为教学服务,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深层次的提高。本文以梁实秋先生所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为例,简单说明多媒体在散文情境教学中的作用。

一、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快速进入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若在教授一篇课文前能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 这节课就一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为创设与学生有关的多媒体情境。在教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我感到最大的难点是名家的思想境界、人格魅力以及为人处事方式都处在学生无法企及的高度,这种差距会使学生对梁启超先生心生隔膜。如何消除这种隔膜让学生对之产生兴趣呢?我在幻灯片上向学生展示了这样一个谜语:有一个人,他一生奔波于政治,却屡屡受挫,晚年毅然抽身,投身学界;他参加了戊戌变法,领导了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成为“康梁”;他子孙满堂,各个都是人中龙凤,他的九个子女人人成才,各有所长,有建筑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火箭控制系统专家等,可谓“满门俊秀”。这个人是谁呢?学生被课件上的资料吊足了胃口,纷纷加入了讨论的行列。当答案从学生口中揭晓后,我再次引导学生“子女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梁启超先生到底有何等才华和魅力才能教育出如此优秀的子女呢?今天的演讲可以让我们领略一下名人风采。”趁热打铁,我播放了名家朗读音频,外加自己设计的配合朗读的PPT幻灯片,名家铿锵有力、字字珠玑的朗读能够将学生带到梁任公演讲的情境中,图片也将作者的基本信息更直观地传递给了学生。随后学生跃跃欲试,在自己诵读的过程中进入情境,探究文本。

二、运用多媒体探究文本,引发学生深层思考

学生在激情诵读、自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旁批,多媒体在这里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本文是一篇凸显人物魅力的文章,其中不乏精彩段落,对这些段落的探究可以让学生对主人公的精神品质、思想魅力了解得更加透彻。教师把学生的旁批整理在多媒体课件上,在课堂中展示学生的探究结果,其他学生对之加以评价,从而起到对知识点的完善补充的作用,实现能力的提升。

例如文中写道:“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针对这句话进行解读时,PPT左边是原文,右边有学生的旁批:

1.简练的文字,形神兼备,写出了一个精明强干的小老头。

2.从“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上可以看出他不拘小节、不害羞。

3.用一组四字短语,增强了节奏和气势,形象地写出了梁启超的自信、神采飞扬。

对于以上PPT的旁批,其他同学进行了积极的点评,如有人欣赏第三个旁批,因为它有着对于语言的欣赏,点出了四字短语的作用,把作者的写作功底和主人公形象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也有学生说旁批一中的“小老头”用词不当,显得对主人公不够尊重,应改为“学者”。

在学生七嘴八舌的点评中,本文的主人公形象已然呼之欲出。教师趁机指导学生做旁批的规律和点评的技巧,并用多媒体展示出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要从言、行、貌等方面对人物加以探讨;

二是要做到形神结合,深层把握。

三要体会主人公的思想境界,对学生进行人生的启迪,智慧的熏陶。

教师综合学生旁批和点评的内容,在PPT上完整展示对于这一部分的解读:他精明强干、不拘小节、个性飞扬、充满自信,一个神采飞扬的学者形象就站立在学生面前。作者的描写真可谓形神兼备,功力十足。

3.最后一次敬礼 篇三

我们住的旅馆离广场较远,又很偏僻,第二天特意起个大早。由于天还没亮,不太熟悉北京城的我们出了店门就搞不清东南西北,绕了好几个圈子好不容易搭上公共汽车到了广场,升旗仪式也快开始了。只见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翘首祈盼国旗护卫队的到来,看来要想挤进去是不可能了,只好站在人群外面。为了看得更清楚,很多人爬到旁边的栏杆上,有的大人肩上驮着小孩,有的人手举着相机准备拍照……,人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这时,一位解放军战士的身影走进了我的视野。他手里拎着一个帆布包,肩上扛着行装,急急忙忙赶来,满头是汗,看样子像刚下车。当他看到这么多人把旗杆围了个水泄不通时,刚才兴致勃勃的神情消失了,转而是一脸的疲惫与无奈。突然他把手里拎着的大帆布包放在地上,用手使劲按了按,然后站到包上,整个人高出了一截。这一举动出乎我的意料,也引起了我爸的注意。广场四周人这么多,但没有人像他这样为了看升旗不惜踩着自己的旅行包。不一会儿,国旗护卫队的战士手捧着庄严的五星红旗,伴随着军乐声,迈着整齐、稳健的步伐向人群走来。霎时间,方才喧闹的人群安静下来,全场的焦点都集中到国旗上。那位战士此时正笔直地站在包上,挺胸抬头,两手放在裤缝上,两眼平视前方,等待着庄严时刻的到来。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五星红旗徐徐升起,迎着和风与朝霞,迎着即将初升的太阳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飘扬时,人们纷纷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只见那位战士“啪”一个军礼,深情地望着缓缓升起的国旗,他那挺拔的身影在冉冉升起的国旗的映衬下显得十分庄重肃穆,使我对他的敬仰之情从心底油然而生。爸爸也不失时机地拍下了这一感人的镜头(见图),将人民子弟兵对祖国母亲的一片赤子之情融进照片中。

后来,爸爸和他互相留了地址,并将这张照片寄给了他。通过和他交谈得知,他一下火车便风尘仆仆地赶来看升旗仪式。当我问他对看升旗有何感想时,他说他是一名刚刚退伍的老兵,这次复员回老家专程绕道来天安门广场看升旗的。在他的心中很早就萌生了一个愿望,那就是穿着军装亲临天安门广场,给五星红旗行一个庄严的军礼。这次终于在他即将脱下军装之前,了却了心愿,毫无疑问,这是他给祖国母亲的最后一个军礼。

4.九上《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篇四

《最后一次演讲》教案6

教学目的

.了解演讲的一般要求。

2.理解演讲是心灵的表白。

3.体会口语强烈的感情色彩。

教学重点:

掌握的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

揣摩关键词句的内涵。通过朗读增强语感。

教学过程:

.注音释义:

挑拨离间(jiàn):搬弄是非,破坏团结。

赋予:给予。

卑劣(liè):卑鄙恶劣。

蛮横(mán

hèng):(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辩字组词:

厉:严厉

恰:恰巧

拨:挑拨

赋:赋予

励:奖励

洽:洽谈

拔:选拔

斌(bīn):同“彬”。

反义词:

光明正大──偷偷摸摸

光荣──无耻

光明──黑暗

2.内容主旨:

学习这篇讲演稿,要注意的第一个问题是:这是一篇即兴讲演,是特殊背景下所作。

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调动200万军队准备进攻解放区,并加紧对国统区的法西斯统治,内战的阴云笼罩大地。

945年11月25日晚,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校师生在国民党军警的枪声中召开大会,反对内战,呼吁和平。闻一多参加了大会。11月26日,昆明31所大中学校宣布罢课抗议反动派暴行,提出一系列民主要求。12月1日,数百名特务和军人袭击四所大中学校捣毁教具,劫掠财物,用铁棍、刺刀和手榴弹残害爱国师生,制造了“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为烈士的灵堂送去挽联并在会上发言。

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签定了《停战协定》。2月10日,重庆各界举行庆祝大会,国民党特务前来捣乱,郭沫若、李公朴等60多人被打伤。3月17日,闻一多参加为“四烈士”举行的出殡公葬活动,参加游行、路祭,并在入殓典礼上致词。4月17日,闻一多任社长的《民主周刊》发表时事评论,严正批判蒋介石。其后不久,国民党“悬赏250万元购买闻一多的头颅”。闻一多不怕反动派恐吓,坚定地表示:“我留在昆明一天,就要战斗一天”。

7月11日晚,反动派暗杀了杰出的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闻一多带病主持李公朴的丧事。这时,闻一多的处境非常危险,许多消息表明,国民党特务下一个暗杀的对象就是闻一多,可闻一多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未予理睬,没有躲避。

7月15日上午,李公朴治丧委员会在云南大学召开大会,请李夫人报告李公朴遇难经过。闻一多准时参加会议。李夫人发言泣不成声,混入会场的特务却起哄扰乱,公开挑衅。为防止意外,事先约定闻一多不作讲演,但此时他难压怒火,拍案而起,即席发表演说,即“最后一次讲演”。

当天下午5时,闻一多在参加完“李公朴先生被害事件记者招待会”回家的路上即遭暗杀。

了解了这一背景,就懂得了这充满昂扬的战斗激情、富有极大鼓动性、震憾力的讲演,绝不是书桌前冥思苦想的产物,不是写作技巧的产物,而是对反动派恨之深,对人民、对祖国爱之切的结果。了解这一前景,也使我们懂得了演讲应是“言为心声”,演讲内容不仅应是正确的,而且应是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的流露和抒发。

学习这篇讲演稿,还应了解本文的结构和中心。

本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性。

第二部分(4、5段):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

第三部分(6~12段):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的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3.写作特点:

本文语言的口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其表现如下:

运用近义词、反义词使感情色彩强烈。如第一段中用“打”、“杀”、“暗杀”等近义词,揭露了敌人的暴行,使语言富于变化,表达了演讲者对特务暴行的憎恨。第二段用“无耻”和“光荣”这对反义词,词义上的鲜明对比,增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表达了演讲者分明的憎爱感情。第五段用“光明”和“黑暗”这对反义词,表明了演讲者冲破黑暗,争取光明的强烈思想感情。

运用感叹句、反问句、递进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如第四段“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连用反问句和感叹句,指出了特务们的可耻下场,表达了强烈的憎恨感情。第一段“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用递进复句,步步紧逼,增强了揭露敌人的力量。

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使感情色彩强烈。如第二段“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既用反复修辞方法揭露敌人的无耻,又用对比方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光荣。第五段“你们杀了一个,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用“一个”和“千百万”对比,突出人民的力量,打击敌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运用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感情色彩。如第一段“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第二段“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后声,……)”。

重点语段研读

语段:第五段。

分析:本段的中心是:“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围绕这个中心,先指出“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并列举事实证明。然后又与世界和历史联系起来,用希特勒、墨索里尼为例,强调反人民的势力终会被人民毁灭,从而强调国民党反动派必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这段对特务的称呼由“他们”改为“你们”,表明讲演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愤怒的感情,用“你们”直斥敌人,痛斥色彩更强烈。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用双重否定的感叹句式更有力地表现了痛斥敌人的感情。

【资料窗】

演讲是一种在公开场合,用口头语言宣传自己的主张的最简便易行的方式。

要进行演讲就要做到如下准备:

一、明确演讲的观点。演讲要提出自己的主张,让别人接受自己的主张,就应使自己的主张正确、鲜明、突出。正确才有力,鲜明、突出才易理解。

二、围绕主题选择材料。观点确定后,就应该为自己的观点找寻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胜于雄辩。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道理讲得透才能服人。道理论据包括人们公认为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原理、定律等。论据典型、生动、丰富,才能使人耳目一新。

三、安排好演讲的层次。清晰的思路、层次有利于听众抓住要点,理解演讲的内容。

四、反复推敲语言。演讲的语言应做到:口语化,通俗易懂。生动化,活泼风趣,富于感染力。精彩,富于哲理,耐人寻味。用词、色彩、句式、语气语调恰当,为表明主语、表达感情服务。

五、仔细设计服饰与手势。服饰和手势都应因演讲内容和听众而定。服饰应整洁、庄重、自然;手势应自然、亲切,应和内容与演讲者的情绪而定。

在演讲时还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注意语言环境。语言环境主要指听众。演讲语言应根据听众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而定。还要注意根据会场的大小、室内室外、扩音效果决定演讲的音调和高低。

二、语言亲切,声音柔和。语言亲切指不要傲视一切,也不要自卑;不要感到有力而声高,也不要觉得紧张而低颤。

三、从容镇定,遇“变”不慌。

四、观察反应,及时调整。演讲者应时时留意听众的反应,并根据听众的反应而调整自己演讲的内容及语言。

教学反思:

5.最后一次演讲 篇五

“每一个你不满意的现在,都有一个你没有努力的曾经。请同学们不要在最该努力、最该奋斗、最该吃苦的时候选择懈怠与享受,没有谁的青春注定是在红地毯上走过。”

大学校长每个学年的第一堂课就是要为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安置精神之家。两个月前的那场毕业典礼,我寄语你们的师兄师姐,希望他们在未来的日子“用奋斗谱写壮美的青春”。

今天我对你们的希望是,不要在你们一生中最该奋斗和最该拚搏的大学选择懈怠。

何谓大学?

大学就是大人之学,是汇聚“大”师和培养“大”学生之学府。

大学是一生中第一次要求你独立的地方: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和兴趣、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第一次有机会学习理论并亲身实践、第一次有足够的自由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类问题、第一次有足够的自由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大学是一生中最后一次系统的学习机会: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最后一次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最后一次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最后一次能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宽容环境。

何谓大学生?

大学生是大学生是一批有大德、有大识、有大量、有大道的人。一批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为什么要读大学?

有人说是为父母而学习,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让父母生活的更富裕、更幸福、更快乐;有人说是为未来家庭而学习,让家庭更幸福、让爱人更骄傲、让子女更自豪;有人说是为自己而学习,让自己能有大作为、让自己能有高地位、让生活能有高质量。

我要说的是,大学生要将自己的理想和梦想融入“中国梦”,要将自己的小家融入大国家。大学生要树立大理想、塑造大形象、立下大志向,才会从内心产生大能量,才会有大知识、大见识、大思想、大格局;大学生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肯定,陶冶自己的厚德品格,将来才能做大人、成大事。大学生要心胸广阔、养成大量,要让别人行走在大道上,才能宽阔自己的大道。

★ 乔布斯斯坦福演讲稿

★ 最后一次“发病”

★ 最后一次错误

★ 乔布斯斯坦福大学中文演讲稿

★ 的最后一次工作汇报

★ 最后一次党课心得体会

★ 作文 最后一次运动会

★ 医院院长竞聘辞演讲稿

★ 最后的英语

6.最后一次_ 篇六

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已是十点多,然而到场却要现在站在一旁眼巴巴的看着别人在那悠闲的烧烤,早已饥肠辘辘的我们站在一旁,闻着食物烧熟后气味的飘散,早已肚子打鼓。终于好不容易,我们可以上场了,我们小组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嘶”下锅炒菜,然而一帮人在哪手忙脚乱,乱哄哄的,食物早在一锅乱中忙忙炒出,用当时站在旁边的导游一句话说就是“只想把食物集在一起一锅熟”,乱哄哄煮出来的结果就是吃的也快,一帮人在匆匆吃过饭之后提议向外面走一走,于是我们来到了蜡像街。

这里蜡像馆还真不错,逼真的场景像从现代穿越回了旧时代,我们一帮人见识了旧时代封建制度下的“自梳女”,专门用来当东西的“当铺”;”倒霉“的来由;更是重温了六七十年代儿童时期专属的玩具,一帮人围在歌谣的前面,大声的朗诵,笑声满满,真的很乐意不绝,然而当我们向大户人家的蜡像馆参观的时候,却遭到了拒绝,在旁边眼巴巴看着低龄儿童的进入,我们更是心痒痒想一探究竟,于是乎我们等待,等待工作人员的开门,然而换来的却是工作人员的冷眼相待和敷衍了事――”领导下的指令,去找领导说“,一句话把我们弄的愤怒不已,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打给班主任,终于在的协助下顺利进入。

7.最后一次盛开 篇七

她曾经是我的病人,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她的一双儿女将她送来时,她虽然已经非常憔悴,但依然保持着一个女人并未随时光老去的优雅——头发没有白,梳理得非常整齐;黑色开衫毛衣套在一件墨绿色的衬衣上,黑色短裙,方口皮鞋;人略瘦,习惯性地先微笑再开口,笑容苍白但很真诚。

她的女儿说她刚退下来,之前是大学教授,曾经在国外待过几年。但检查结果很无情:脑瘤,已是晚期。职业本能告诉我,她的时间不多了,甚至已没有手术价值——即使手术,也无法延长她的生命,只能让她白白承受手术的痛苦。

看得出来,她的儿女很孝顺,目光里满是焦灼和忧虑,但在她面前,还是努力保持着一份轻松。她的儿子偷偷告诉我,若检查结果不太好,不要告诉她实情;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母亲。

在我想着如何婉转地告诉她的儿女这样的状况时,她却敲开了我的门。

她微笑着说:“我不是来询问检查结果的,我的身体状况我很清楚。”

我愣了一下,决定不再隐瞒,便点点头说:“是的,情况不太好。”

她依然微笑着说:“我想请求您帮我安排手术。”

我再次愣怔,这样的要求并不理智。停顿了一下,我说:“也许保守治疗会更好一些。”

“不!”她果断地说,“我要手术。可以做手术的是吗?况且,保守治疗的费用并不比手术低。”

她忽然握住我的手说:“能够手术我还可以给他们一份希望,让他们相信我还有康复的可能;若连手术都无法做了,他们一定会很绝望,我不想他们现在就绝望。”

这是我做医生的第13个年头,在此之前,我不记得自己遇见过多少病人,给多少病人做过手术,又给过多少病人无药可救的绝望答案,也不记得邂逅过多少相互疼爱和不舍的亲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因为经历太多,我已经不再随同他们悲伤或感动,可眼前这个平静而憔悴的老人,还是让我难以抑制地有流泪的冲动——一切都在走向结束,那是她生命中最后的日子,她心知肚明,但她还要用自己正在凋零的生命给孩子们最后一线希望。儿女们一直在努力地计划怎样瞒她,却不知道,母亲为了给他们短暂的希望,不惜额外承受一份身体的苦痛和折磨。

10天后,她在儿女的注视下被推上了手术台。

手术很顺利,但已毫无意义。转回病房的一个月里,每次去查房,我都会看到她的儿女在那里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这个在女儿口中一辈子都不愿麻烦人的女人,在最后的时间里,尽情地麻烦着她的孩子们,耍小脾气,要求他们帮她翻身,给她唱歌、读报纸、做各种饭菜……背着孩子,她偷偷对我说:“让他们尽心尽力吧,这样,以后我不在了,他们会因为这些付出而得到安慰,就不会太痛苦了。”

半年后,她去世了。她的儿女没有太过悲伤,如她所说,他们付出了能够付出的一切,在母亲最后的时间里,用尽力气去爱了一场,虽然母亲的离开依然让他们难过,但他们已经没有遗憾——因为尽力了。

在对母爱的诸多诠释中,她的表达方式让我震撼。那是她生命凋零之前的最后一次盛开,以母亲的名义,开得那样饱满、绚烂。

8.最后一次春游 篇八

这一天真是美好的一天。清晨,太阳还在东方伸着懒腰,山上的森林蒙上了一层如同轻纱般的雾,森林静得安宁,“滴……答……滴……答……”露珠慢慢地从草尖上落下。小鸟梦呓的歌声唤醒了森林里的小精灵。当我们的队伍走在这山间的游步道上时,闻着清新的空气,顿时,心情好了许多。我们听着大自然的声音,缓慢地行走在小路上,我们整齐的队伍也就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时,我发现,在喧闹的县城中也有安宁的时候。

终于到了山顶,县城的全景尽收眼底。一抬头,满是高大挺拔的大松树,瞬时,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渺小。那炽热的阳光,都被葱郁的树枝遮住了,而我们,就在这庇护下吃东西和玩耍。

山顶的旅程结束了,我们又来到了半山腰。半山腰有一块空地,我们就在那儿追逐嬉戏,仿佛又回到了一年级的`时候。

9.最后一次作文 篇九

不知不觉,又到了要分开的日子了,掐指而算,却只有最后一个星期的时间了,一切来的太突然,梦中惊醒,突然发现,却已经太迟太迟了……太多太多的朋友们,放不下,不知道用什么方式道别。在这段时间里,我感到,我经历了很多,辛酸的干戈已经锈迹斑斑了。

知道,自己做了太多的错事,却已经无法悔改了,如果上天能够在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认真的对待每一个人,可谁说不是呢:每一个人都会这样说。的确,这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的分舍而带来的口表的忏悔罢了。在这最后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我,都能、都要做些什么呢?毕竟,八年级二班,这只是我所生活着的地方,是它,将这个集体团结起来……

知道,只有一个星期了,但日子还是那样的过,一刻也不停留的往前赶。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的“最后一星期”,却仿佛只在一挥间,又宛若操啄的桌面上的一掸灰,时间的空气轻轻一吹就不知飘落到了何方了。(笔者注:操啄指老旧且粗糙。)却想想,这难道不是又一个五年级吗?想到这里,心里不禁吹来一阵恐惧……

知道,假期回来,你们就都和我分开了,多少的尘事就这样消匿了啊,这难道就是我的“生活”吗?

多想有一次全体的活动啊,无论是做点什么,哪怕只是全体在校园里漫步,也是值得去做的啊。可是,这还是不可能的,只能,课间再扫视全班一眼,看那些身影,却有些惋叹了。也许,这也是我的“生活”吧。

难道,离去后,留下的,只能是那一本本书上的签名吗?

过去之后,也许我会这样做,翻翻书,上面已经被别人的笔迹划的面目全非了,可留下的,确是一翩翩的回忆,心里会有一阵阵的酸辛吧。合上书本,微微一笑,那些远去的背影,只留下一串串脚印。

思忆过去,只剩下我一个人独自徘徊,再次去触摸那老旧的墙,那写满玩笑的、留满脚印的墙;再次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字,那留有淡淡印记的、曾经写满回忆的黑板。

我想,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吧,只是,时间却不允许,那么,在这最后的日子里,让我最后一次为班里搬一桶水,最后一次打扫一下西楼梯的卫生区,最后一次叫出每一个人的名字,最后一次向曾经生活在一起的人说一声“你好”和“再见”吧。

10.最后一次录“康熙” 篇十

12年的“康熙”结束了,12月2日录了最后一次。

宣布要结束的那天,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表示惋惜,说从此少了下饭的节目。

第一次上康熙是五年前。我刚出道没多久,很惶恐也很菜。还记得第一次走进摄影棚,感觉超现实,毕竟以前看这个节目都是在屏幕上。那一集是讲秋冬美靴,我还意外在节目上和S撞鞋,她充满效果大气地对我这个初次见面的小艺人说:“我输了!”

后来因为康永哥在节目上的积极介绍,从此让大家记得我,尤其是大陆的观众。B2哥还在的时候,也策划过私服(“私人服装”的简称)的内容,拍到我去做志工(“志愿工作者”简称)的画面。而宠物教室的那一集,连带让我的狗Toffy都红了。

这五年来,我在这个节目中讲述了许多故事,介绍过当季时尚,还分享自己的三观。一开始,录像前一天我都会紧张得睡不着;到现在已经能相当放松,面对S的调侃也能笑着应对。

康熙给我的帮助,实在太多太多。

數不清有多少次,我在世界各地被粉丝认出来,她们几乎都会说:“我常看你上康熙!”“康熙”这两个字代表的不仅仅是康永哥与S,几乎已经变成华人的共同语言与话题。康熙历年来精彩的内容与金句让人如数家珍,在多少个夜晚让大家笑成神经病。S的表情包在网络上疯传,很多时候甩一张出来就能代替千言万语。康永哥温柔的文章与短信,安慰了许多彷徨失意的灵魂。汉典哥爆笑的变装造型,成为节目不可或缺的润滑剂。

现在一切画上句点,感觉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更像是失恋。毕竟这个节目代表的,还有大家12年的青春。

我们怀念的,除了康熙这对最佳搭档,更多的或许是陪伴我们,与我们讨论康与熙的人。无论他们是家人同学朋友或是前任,无论你们曾一起笑一起骂一起哭的那一小时,是守在电视机前,挤在宿舍的计算机屏幕旁,或是头碰头盯着手机,一边吃着泡面,一边笑得肚子疼。

那段时光,就和有时候被骂有时候被爱的节目内容一样,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是一种切割了就会痛的日常,是一段无可替代的人生。

有多少人,就算再怎么抱怨也离不开;可有多少人,就算再怎么喜欢也留不住。

于是我们总想着,能不要结束就好了。只要康熙还在,就代表着那些岁月还没有远去。那么一部分的我们也就能穿越时间,与珍惜但再也不见的人在回忆里紧紧牵着手。

可惜聚与散都有它的归宿,我们被命运推着往不同的方向走,多舍不得也只能说再见。

知道要结束的那一天,我心里冒出的画面,是有一年B2哥在某年冬天拍的康熙摄影棚。那是农历年前最后一次录像,导播把大灯关了,只剩下顶光照在中间。粉丝一天到晚抱怨的地板,红色的来宾座椅,后面鲜艳的罐头背景,在微弱的光线中显得色调好接近。这个平常制造出无数笑料的空间显得这么安静,有一种反差的美。

不过没关系,我安心地想,一个月后大家又会聚在这里,自灯光下音乐响起的那一刻开始表演,继续说学逗唱,把欢乐带给观众。

所以,灯光再亮起的时候,你也要随着音乐大声笑用力跑。

记得一定要用尽力气。

记得把每一次当作最后一次。

11.最后一次作文 篇十一

“你们上了初中,我想你们怎么办?唉!上火呀!”在帮老师整理东西的时候,突然,老师说了一句。我只是微微一笑,心里却非常在乎。我肯定也会想李老师的!

在最后一个六一,我拍照留做纪念。每次每次,李老师发脾气的时候,我们都会很责备自己,为什么要让陈老师生气呢?自己的学生,叫了两年!从小到大呀,突然离开有可能再也见不到了呀。你想一想,大家的心情能不悲伤吗?

最后一篇作文,这是最后一篇作文呀!面带着微笑写下去,面带着微笑送给老师。

回忆以前:五年级、六年级。在这2年中,我知道了,我们的老师是最关心我们的“父亲”!

虽然有的时候老师批评我们,不过我们只是当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以前总是想小学快点毕业,离开这个严厉的老师,可真挣到了这个时候,却不会再去想。

最后一次习作,最后一个学期,最后一个六一。在一起两年了,同学们突然离开,你们会不会伤心,难过呢?我会,我肯定会,我会把同学们记在心里,永远永远都不会忘记!

12.生命中最后一次 篇十二

曾是一个盲点,我把他化作我的希望,让我如痴如梦。如影随形。到今天我才发现原来生活中的美丽从来就没有把我遗弃。只是我把目光投注在你的身上,让我从此在生命中停顿了一个感叹号!也在寻找生命的光芒。让它慢慢点亮我心中的那份份希望。好让我能在蓝天白云上展翅高飞,翱翔蓝天。

生命中的最后一次,他能够燃起你心中的雄雄热火,让你周围冰冷的人带来一丝丝良药。好让人们解除心中的怨恨,想一下自己和别人比你更需要什么,更懂得什么、生活中不要被一些小事迷失了自己的良知,要行的光明磊落,做事脚踏实地。这就是人们做人的本质,品格的本钱。

人间何许那是情,坦荡行走过往尘。今生或许短暂的相遇,可能是今生难以忘怀的友人,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最终缘尽缘散,分分合合,带最终带不走,人们的贪婪欲望,因为人们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今生是你唯一的伴。

最后。最后的什么。生老病死。尊老爱幼、人生。只有不断超越生命中的每一次。才会让你获得生命中的最后一次。

那是——儿孙满堂。

13.最后一次对你说 篇十三

早晨,升旗。天灰暗,我站在操场上,你站在我后面。风代表我们的不语呼呼的刮着。校长在台上激情高昂地宣布上星期的“文明班”得奖班级。我站在台下冷得牙齿直打架,冷风吹来,眼泪不停地流,也吹得耳膜嗡嗡作响。

台下一句“各班带队回教室早读。”我拖着沉重的步子移动。突然觉得不对劲。我没有牵你的手。回头一看,你不在背后,全都是陌生的面孔,鼻子一酸,泪肆无忌惮地迎着风落下。原本是想牵着你的手一起回教室的,但怎么也找不到你。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之间开始出现漠然。

回到教室,你在座位上趴着不知写什么。我一坐下就和可可为了一件衣服的颜色争辩,你突然很生气地说:“别吵架了,为了一点小事就吵起来。”其实,我和可可没有吵架,只是在拌嘴。可还是忍不住回了一句:“我哪有在吵架。”“还没有吵架,我在这做英语习题都做不下去了。”你的语气似有些火气。我也有些生气了,一直喃喃自语着,我哪是在吵架。

整个早读,我都没有开口读书,只听到你在前面读书的声音。也许是有些赌气吧,我不理你。你也没有回过头和我说话。

我想起很多次,我和可可为一些事大声吵闹争辩时。你也没有生气,只是在一旁笑着,我保留意见,中立。可今天,你对我大叫。也许,你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我不耐烦而且大叫。只是我一直以为你心情不好,或是我太黏你的原因,让你厌烦!我把你放在我书桌内的英语学习机拿给可可:“放在你那吧,我书桌放不下了。”我知道可可会拿给你的。我只是不想亲自拿给你而让你觉得我在生气。

[2]

整整一个星期,我找话题和你说,你不理一句,我以为你只是和我赌气。就像以前一样,我一赌气,你逗我笑。可这次不一样,真的不一样,不管我在你面前多么卑微的拌小丑逗你,你也无动于衷。以前,只要我扮小丑来逗你笑,你就很心疼地说:“柒儿不是小丑,不用那样卑微的来逗我开心。”

我决定搬桌子离开你的那天,你看也不看我一眼,依旧冷漠不已。我赌气着课下认真做干净的笔记,不再偷偷写傻傻忧伤的文字;书桌上的书摆放得整整齐齐,再也没有乱摊开而让你帮我整理;早上,我会记得吃早餐,不用你总是提醒我;天冷了,我也会穿着厚厚的毛衣,不用你说我白痴,冷也不知道多穿衣服,然后还脱下自己的毛衣给我穿。这些的这些,只是想让你知道,没有你,我也过得很好。你以前说我和你闹冷战之后总是一个人躲在某个角落里默默落泪或独自一人在草地上像个鸵鸟一样把头埋入双臂中,将自己保护,然后别人问我怎么了,还一脸灿烂地说:“我在感受阳光的温暖呢!”可这次,我没有,我俨然像个乖孩子一样。照样上课,放学,回家。没有你的陪伴,我也过得很好,只是有时有点孤单,寂寞而已。

[3]

我不知道我们怎么了。就像SHE唱的那样。我搞不懂,我们到底怎么了。记得你说过,我不会主动,总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给予的温暖,然后理所应当的去接受,温暖消失了,也不会去抓住。其实我从一开始就很认真地去抓住我们的友谊,即使在你对我莫名其妙的冷漠之后。我也依然不放手,只是越想抓住越伤心。最后,我先放手了。我们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4]

那天,看见你在校外被一群染得五颜六色头发的女孩推倒在地,我冲上前把你扶起。你看到我冷漠不已。推了我一把“不关你的事,走开,我和你很熟吗?”我惊愕不已,一巴掌打在你脸上,望着你,我无法分辨你的表情,反手就用比刚才重两倍的力度给了自己一巴掌,脸微微刺痛,嘴角微颤,“我打了你,因为你该打,你冷漠地不想理我,我忍下了,你不从我的难过出发为我想一想,我无话可说,我只是想不到我们长长四年的友谊对你而言如此微薄和脆弱。居然连一丝一毫都敌不过,我们之间莫名其妙的怎么了。林冉,我给我自己一巴掌,我和你之间,从今以后,一切烟消云散,一笔勾销。”说完,一转身,一刹那,泪流满面。

[5]

雨一丝丝地下着,料峭的风拂面而来,夹带着初冬新生的寒意,倚着学校大门的门柱,雨丝的天空不时飞来几只越冬的小鸟,在空中盘旋一阵,仿佛道别似的,舒展一下久未放飞的羽毛,便又喧哗地飞走了,打开手机,很快地输入“再见”两个字,按确定键,发送成功。

校园内那个播音员的温柔声音响起,为大家送出这首《冬天快乐》……还记得这首歌是多年以前我们疯狂喜欢的,总是想尽办法弄来歌词,然后一遍一遍地学,亲爱的林冉,这个冬天那么长那么冷,没有你的陪伴,以后的每个冬天,我们都要独自听着我们的歌,回忆我们的过往。

后记:灰暗的天空,雨在一丝一丝地下着,心头某一个看不见的角落在下雨。亲爱的林冉,最后一次对你说,快乐这个词,冬天快乐!

我们的友谊虽然不是莫名其妙的开始,却是莫名其妙的结束。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那两巴掌,我们谁都互不相欠。也留给彼此一个深深的印记。

14.最后一次军训心得 篇十四

这次真的是最后一次的军训了吧,希望如此,不管是从初中,还是高中,大专的军训,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总觉得军训嘛,就是吃十几天的苦,然后就过去了,当然,我们也很珍惜和教官你在一起的时候,因为他总是能给我们这些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带来点雷雨大风之类的,这样能让我们能面对更大的风雨。

在军训的时候,我们有很多军训的项目,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站军姿了,因为在军队里,上级总是要求下级要绝对服从,我觉得站军姿的时候,也是一样,虽然站军姿可能是训练的最基本的内容,但是却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尤其是站军姿的时候,那一动也不能动的命令,有时候觉得,站的时候,只要心无旁骛,也许就没那么累了~

还有就是齐步走,正步走,还有跑步的时候,这些都要求每个人的动作,基本统一,这样声音好听,也好看~我们来军训,第一首学的歌就是团结就是力量,以后不管集体做什么事,都要团结,这个也是在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直都指导我们的。

其实以前军训的时候,总觉得学校是有问题了,没事让我们这么辛苦干嘛,但是现在长大了,懂了,我想以后我们经历的,需要我们辛苦,努力的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我们,教官说,我们现在的军训强度,连他们十分之一还不到,这也让我们体会到,平常教官们的训练是多么的辛苦。

15.最后一次周记 篇十五

一个学期过去了,写了这么多篇作文周记。今天是这学期的最后一次写周记了。

从小学到现在我还是认为写作文真的好难啊!以前每每看到别人写的作文总会感到他们的文笔很好,而我写的却不知道是在写什么。老师每次都说写作时是有方法和技巧的,可是我每次都不知如何好好运用以前看过的篇篇作文。看到他们的一句句真情话我有时都会感动地流泪,他们那真挚的话语我完全都写不出来。有时我会想为什么我的作文写得这么差?为什么我写不出像他们那样好的作文呢呢?

写了这么多作文,我的写作能力还是一点都没有提高。唉!现在我就开始有点担心中考的作文该怎么办?

现在是这学期的最后一次写周记了,说实话写了这么多开始写得顺手了,不写了反而可能会有些不舍,也有些高兴。我感觉每次写完作文都会有点轻松的心情,在写作文时则任务艰巨,认为只是一种必须完成的责任。

在这学期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又跟同学相处了一个学期,想想屈指可数的中考即将来临,我的心扑通扑通的跳,好紧张啊!每次无论大小考说不紧张是骗人的,考试不紧张那就是有十足把握或是不当一回事。

这是最后一次写了我反而觉得很轻松,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不用再绞尽脑汁想该如何写才能令老师满意。不过可惜没有一次是让老师真正满意的。每次老师都说我们的境界太低,可是我不知道怎样的作文才是境界高的作文呢?

16.“后事”——人生最后一次考验 篇十六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大张旗鼓地推行殡葬改革中,越来越多的人破除千年陋习,自觉实行火化,并将骨灰存放殡堂或葬于公墓。然而我们也发现,在一些地方却出现了人死后偷偷埋掉,抑或火化后骨灰重新装棺入土,继而擅自占地建坟造墓等现象。眼下全国可耕地面积每年以近千万亩的速度锐减,除因建房用地和基建占地外,“大小坟头张口吃地,死人与活人争地,活人未死造墓抢地”,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据2007年5月在青岛召开的“全国首次生态墓地建设座谈会”透露:中国每年修建坟墓2000万座,占地10万亩,损耗建筑材料1100万立方米。请看: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吃惊的数字啊!

在带头移风易俗,正确处理“人头”与“坟头”的关系上,敬爱的周总理生前为我们作出了榜样。1965年春节前,总理交给了当时在北京的侄儿周尔萃一个“特别任务”,要他回苏北淮安把祖坟平掉,棺木就地下沉1米以下,做到不影响机耕,坟地交集体种粮。尔萃回家后向县委作了汇报,并按总理的吩咐办好了此事。

文学家林纾有言:“为人重晚年,行文看结穴。”正确处理好“后事”之事,这既是对死者亲属的考验,也是死者生前应交出的一份“答卷”。抗日战争时期曾在苏北洪泽湖畔浴血奋战的老一辈革命家李一氓同志,生前立下遗嘱:“我的后事从简……火化后把我的骨灰撒在淮阴平原的土地上。”李一氓辞世后,家人和有关部门遵循他的遗愿,认真办妥了他的“后事”。李一氓以自己的高风亮节,写出了他人生最完美的“结穴”。

上一篇:写老师的范文下一篇:养殖场制度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