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17篇)
1.浅谈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一
我国快速发展的公路建设给农民奔小康的愿望得以实现,但由于农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我所在的潢川县小吕店乡共12个行政村,目前,村村通工程基本上已全部完工。路好了是件好事,可是好事的背后往往会隐藏很多安全隐患。
农用车驾驶人上路违法载人、超载、超速、逆行、闯红灯、在公路上晒粮食等违法现象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多发。据相关数据表明,农村发生的交通事故占很大一部分,车主也大多是农民,受到损伤的也几乎都是农民,农村相对就成为了交通安全工作的难点、重点。
一、原因分析
(一)交通意识淡薄。特别是在潢川城关,很多农民走路时根本就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走,经常走在机动车道上。他们的观点就是:我在马路上走,机动车它难道还敢撞我?更不用说说明红绿灯了,根本就不管。
(二)交通常识溃乏。随着机动车生产业的发展,在道路上的速度越来越快,鸣着喇叭的汽车驶来,有的人还要紧跑几步,抢那区区的几秒钟的时间。可是行人、骑自行车的,可你能和机动车比快吗?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已开展这么多年了,但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对“支线让干线,拐弯让直行,行人靠边走,横过公路时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等交通规则和常识还是弄不明白。
(三)思想存在误区。有的农民朋友在法律规定上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只要机动车撞了人,就要赔钱。但随着国家交通法规的健全和完善,“按责论处”是处理交通事故的原则,由行人、骑自行车故意造成的交通事故,将得到很少的赔偿,甚至不能得到赔偿。
(四)多头进行监管。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农民为了方便生产而购买农用车。而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公安部门委托农机监理部门对拖拉机和部分农用机械进行管理,包括检验、发牌和驾驶证考核、发放等。而拖拉机等农机车辆不只跑乡间小路,也经常上公路行驶,有的直接就是为了搞营运。农用车数量不断增加,但驾驶员安全意识差,警力有限,各项措施很难真正落实到农民身上,导致了农用车辆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提高慢,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的局面。
二、解决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促进乡村交通安全工作的良性循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给中小学生作辐射性宣传,利用农闲深入农村宣传,还可以在一些交通要道、十字路口设宣传牌等。提高群众自觉遵守交通安全的意识,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已是迫在眉睫。要将乡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转变为政府工作行为,建立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并认真抓好落实。目前,交通安全宣传,充分利用驾驶员所在的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切实做好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采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乐意接受的形式,提高群众自觉遵守交通安全的意识,破除“交通安全与我无关”的错误思想,在宣传教育中融入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以此来约束农民的道路交通行为,把无意识的自由交通行为,转变成有意识的自觉遵守法规的道路交通行为,使农村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常识、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加强农村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丰富教师的交通安全知识,熟悉中小学交通安全常识.(二)建立乡村交通管理基层组织,完备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村村通”公路依靠原有道路基础改建而成的低等级道路,许多不通路的村庄都修建了公路,交通覆盖面不断拓宽,形成其通行能力差,基础设施少,安全设施缺乏等道路的格局,车辆的流动也不断增大,乡村公路上的交通安全配套实施几乎为零,安全隐患严重,对行车安全极为不利。“村村通”公路网的形成,大大方便了农村群众出行,农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还是摩托车等“五小车辆”,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人们出行难问题,加快了乡村剩余劳力进城务工往返的速度。因为农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很不健全,乡村没有建立健全一整套的交通管理制度,交通管理基础工作十分薄弱,加之警力不足导致管理失管失控面较大,乡村道路便会出现事故隐患不能得到有效消除的严重后果,无疑又形成了新的交通矛盾冲突,给参与交通的人群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威胁,乡村的交通安全状况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三)公安交警是交通管理的主力军,公安民警是增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中坚。目前,“村村通”道路工程促进了乡村机动车和驾驶员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乡村公路现阶段根本没有人养护,更谈不上配套的安全设施了,加上群众法制和安全意识的淡薄,给乡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难度,无证、酒后驾车、无牌车辆、无交强险上路行驶、尤其是非客运车辆载客等交通违法行为让人堪忧,存在着“群死群伤”的交通事故隐患,乡村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已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公安交警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公安民警是增进全社会和谐稳定的中坚。
总之,我们既然加入了这关荣的人民警察队伍,就要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路好了车快了,买车的也日益增多了,有的有没有经过培训,有没有驾驶证……我们会不断努力配合交管部门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各种合法途径把交通管理好,把交通事故降到最低。
2.浅谈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二
一、当前小学教育的现状
农村的小学教育状况是我国现阶段小学教育状况的最好反应。农村小学教育的好坏直接关乎中学甚至于大学的教育状况, 虽然我国的经济状况较之于过去出现了很大的改观, 在教育上的投入上比过去也更大, 但是基于我国的人口基数之大来说还是不够的, 当前小学教育事业的状况虽然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 学校规模以及管理状况
农村的小学数量在近几年内的数量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主要表现在数字上就是学校的数目在减少, 学校里的学生数目也在减少, 农村的人口分布相对于城市来说是比较分散的, 这就导致了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的状况, 有些地方甚至没有小学的存在, 想要接受小学的教育要到比较远的地方去。学校数量的减少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 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的。但是资源的整合在一定的程度上又是有一定的优势和好处的。比如, 在某一地区人口不多, 设置一个小学来说是资源的浪费, 但是如果整合到附近比较好的学校中, 这样的话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就能够得到比较多的保证, 教学的效果就会更加也有益于小学的教育事业。学校分布的混乱就给小学的管理上增添了很多难题, 因为学校的分布比较广, 管理区域内的学校数目相对较多, 在实际的管理上由于管理者的精力以及能力所限制, 管理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上也不能够及时做到一致同步, 甚至于很长之间之后一些学校才能得到之前的教育方法。学生数目的减少是当前很多学校都面临的一个问题, 学校的规模日益缩水, 因为人口的出生率在不断地下降以及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以及子女外出就读的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状况。
(二) 小学的教师结构以及业务水平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两大主体, 学生是学习者, 教师是讲授知识者, 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教师会影响小学的教育状况。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上, 首先是教师的整体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再有就是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 这两个问题对于农村的小学教育产生着不良的影响。就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表现如下, 农村小学教师青黄不接, 年龄结构严重老化, 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甚至于超过退休年龄的教师仍然在讲台上教书, 因为各种各样原因的限制, 农村的小学很少有人愿意来教书, 在师资上学校得不到年轻教师的补充, 教师的老龄化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但是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解决。作为一个人民教师,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老龄化的现象就表现出来了, 同时对于工作的激情也会大大地降低, 大不如从前, 因此, 这样的种种状况就会影响到小学教育的教学成果上, 教师的年龄断层的现象越来越成为影响农村小学教育的首要问题。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足也是影响小学教育的一个问题。农村的小学教师有很多并不是专业的师范院校毕业生, 很多是半路出家, 直接开始教学的, 这样的教育效果来说可能是不尽如意的, 同时对于诸如美术、音乐课程的专业教师, 农村的小学也是严重缺少的, 很多的情况就是教师兼任, 带着一门主要课程的同时兼任着别的课程, 教师的素质偏低是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三) 教学设备欠缺
农村的小学教育的不足也表现在教学设备的匮乏上, 由于经费的问题以及其他各项原因的限制, 农村小学中的设备是比较欠缺的, 相比于城市的学校来说没有专业的电脑以及多媒体等设备, 甚至于简单的实验教材器具也是比较匮乏的, 这样的状况也会对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
二、如何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针对这样的农村教育的现状, 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我认为应该从下面的几点来着手改变农村的小学教育状况。
首先, 无论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还是农村的学生的家长以及学生都应该重视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该从理念上重视农村的办学, 重视小学教育的重要作用, 不能忽视小学教育而直接追寻更高层次教育的思想, 忽视了基础根基就不会牢固, 对于整个教育事业来说将会是一个损失。教育部门的领导也应该重视是这个问题, 采取各种各样的积极有用的实际措施投入到工作中来, 保证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朝气。
其次, 应该重视小学教育中师资力量存在的问题, 优化小学教育的师资力量。师资是一个学校的储备力量, 有了良好的师资, 相应的教学效果就有了保证。相关的教育部门应该帮助加强对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 帮助教师能够及时地顺应与新的课程改革的浪潮, 能够及时地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 通过相应的培训能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来, 使得教师的专业的业务水平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同时还应该重视教师的年龄结构的变化, 通过采取设立一些有益的条件来吸引年轻教师的加入, 使学校能够有年轻力量的储备, 这样对于学校的长久发展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多多地与临近的城市学校进行学习和联合, 采取更多优惠政策鼓励城区教师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定期任教, 尤其是派往偏僻地区支教。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 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促进学校之间的教学交流, 尽量缩小学校之间的师资水平差距。逐步地有计划地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水平。
最后, 就是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对于教育事业来说, 在很大的程度上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与教学的投入息息相关, 所以应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财政支持, 在一定的情况下对农村的情况要相应地做出倾斜的政策, 适当调整非义务教育阶段、城镇及富裕地区的投入比例, 用于增加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经费投入。
3.浅谈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财务会计;委托代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卓有成效的财务会计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以财务会计知识服务新农村为视角,提出了全面提升我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水平应采取的对策,以期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所裨益。
一、目前我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行为不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以来,过去长期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财务收支混乱和会计核算不规范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收支的合理性和会计核算水平总体有所提高,但形势仍不容乐观。会计行为不规范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问题在农村财务会计中仍然普遍存在,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已对农村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构成严重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
2.内部控制不完善,监督机制落实形式化
实行“村财乡管”之后,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财务收支管理混乱,以达到预期经济和社会效果,许多内部控制问题亟待解决,如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机构与村民委员会如何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对各种往来款项如何进行对账和确认;对一事一议资金、发包及上交收入及其他各项收入如何及時入账并切实加强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3.少数人操纵会计行为,会计信息透明度差
目前,由于村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村财务公开制度执行不彻底,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和缺乏透明度,一定程度上为村干部的自利行为和滋生腐败提供了温床。
二、全面提升我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水平应采取的对策
1.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的实施,促进村级会计行为规范化
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是推进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村级会计代理服务机构应当严格执行《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按照签订的《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协议》实施代理服务,维护村各项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开展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中纪委等四部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等规定,加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规范村级财务收支管理,强化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深入推进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依法、有序、平稳地开展,及时向委托方提供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并做好村报账员和村民理财小组的业务培训工作,推动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由“形式代理”走向“实质代理”。
2.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下的民主理财机制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是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主权利的基础上,在保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由村委会与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机构签订代管协议,实行资金和核算的双代管。这一制度的实施改变了村级会计核算的组织形式,但并没有从实质上改变村级财务收支管理的模式,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我国农村财务收支和会计工作方面存在的“两委”主要成员操纵会计行为,会计信息透明度差,以及监督机制落实形式化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民主理财机制。为了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大会的民主理财作用,一是村民理财小组应实行一年一轮换,并且“两委”成员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村民理财小组成员;二是实行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议事回避制度;三是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重大、重要事项的村民(代表)大会的民主决策的全覆盖,并形成书面决议。
3.加强村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运行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做好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重要一环,其目标是合理保证委托方与代理方财务收支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会计委托代理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科学设置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流程,明确岗位分工和职责;二是代理机构内部应明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传递、归集与装订,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的归档和保管等工作职责,并落实到岗位;三是村民委员会应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货币资金管理、债权债务管理、收益分配、票据管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土地补偿费监督管理等制度,确保村级财务收支有制度可依;四是定期进行村级财产清查,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要派人参加,对资产的变动情况要及时登记,发生的盘盈、盘亏和毁损要及时按照规定的报批程序、权限妥善处理。
4.全面引入社会审计监督机制,实施“借才理财”策略
4.浅谈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四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也是诱发农村干部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笔者就当前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有的村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收支均不入账;有的村收款后,干部私自保管、挪用,长期不报账;有的村资产收益使用无计划,寅吃卯粮。
二是出租合同签订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书面合同少,口说为凭;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方面。
对策及建议
一是强化农经职能,增强监管力度。由于长期以来农经机构受体制不顺因素制约,尽管县、乡农经部门在村级财务管理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难以发挥出村级财务监管作用,建议尽快理顺农经体制,强化农经职能建设,确保其行政职能的有效履行,特别是在财务违纪和审计监督方面,制定出相应的处罚办法,明确农经部门的执法地位,形成有权威的行政监管体系。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才能有效保证农村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因此,要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加强对村干部财经法规、法纪的教育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对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增强村民的参政意识,发挥村民民主监督作用,以堵塞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漏洞。
三是强化资源管理,堵塞交易漏洞。凡农村集体土地、山林、滩涂、水面等资源实施承包、租赁、出让等开发利用,未进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项目,一律要进入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进行招标、拍卖,规范交易行为,堵塞各种交易漏洞。
5.浅谈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五
采矿定单10-4
周文峰
摘要:煤矿安全是煤矿生产的主题,是保障煤炭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前提。在生产中要积极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安全设备投入,为职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达到安全生产的标准。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是个永恒的话题,只有建立长期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煤矿工人的文化素质和安全意识,煤矿安全工作才能步入高层次发展,做到真正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安全生产
问题
对策建议 一
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煤矿职工整体素质较低,影响安全生产
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国有煤矿用工制度出现了正式工、合同工、轮换工、协议工、临时工等并驾齐驱的局面。多种形式用工制度,给安全生产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多层次职工队伍,新老接替不上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特别是占采掘一线70 %以上的协议工、合同工,大部分来自边远山区,不仅文化程度低,而且思想中普遍存在着“挣钱盖房,娶妻养娘”的小农经济思想,只想多干活、多挣钱,临时雇佣观念严重,对安全技术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表现为安全观念淡薄,个体防护意识差,加之矿工收入不高,造成许多合同工、协议工不安心井下工作。其次,煤矿管理干部,特别是区队长班组长这些“兵头将尾”基层管理人员,绝大部分是从积极肯干的生产工人中选拔上来的。他们在生产中能吃苦耐劳,有股蛮干劲头,但安全意识相对较差。他们当中有不少同志的头脑还存在着“煤矿不违章就出不了煤”的错误观念。还有,煤矿职工中许多老工人干活凭经验,靠感觉,有侥幸心理。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对他们约束不大,可执行,也可不执行。他们中有不少人的观点是“出了煤才能多挣钱,管他违章不违章”。特别是部分青年工人,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干煤矿低人一等,不愿上班“,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学技术不专心。有关院校地矿专业招生比例大幅下降,学校“招不进”、企业“分不来”、“留不住”的现象突出,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国有煤矿职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技术人员仅占3%左右,地质、采矿、机电、通风与安全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小煤矿从业人员绝大多数为农民工,技术人才更为短缺。煤矿安全科研力量分散,产学研结合不紧密,人才流失严重,科研投入严重不足,研发基础设施落后,成果转化率低,安全基础理论、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煤尘爆炸、矿井突水机理及主要灾害预防与控制技术等研究滞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尚未形成完善的煤矿安全科技支撑体系。重生产轻安全,把规程、措施当做开工“护照”
随着煤炭企业走向市场,少数干部和工人产生了重生产、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放松了对安全工作的领导与管理,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改革的关系。特别是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不能坚持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有些同志甚至认为产量是硬指标,多出煤才能多挣钱,质量是次指标,安全是软指标。尽管很多煤矿在职工中实行了安全风险抵押制度,但奖惩数额对职工收入影响甚小,对工人收入直接有影响的还是产量、进尺。煤矿质量标准化工作,不能保持在动态情况下的达标,养成了“九天松,一天紧,旬旬弄个合格品”的习惯。对于工作面开工前所要编写、贯彻的《作业程》、《技术措施》等,有些技术人员把其看作“护身符”和“开工护照”,所编规程大而全,针对性、实用性、指导性不强,工人记不住。在《作业规程》贯彻执行上,有些技术人员敷衍了事的念一遍,贯彻落实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安全机构撤并,安全管理力量消弱
为了生存和自身发展,不少煤炭企业在机构改革中将安全管理机构视为非生产部门而同其它部门合并,有的干脆撤消。对原有的安全管理人员大幅度精减,致使安全管理力量削弱。有的矿安全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既是安监员,又是瓦检员,造成职责不清,监督不力,为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由局派驻到矿的安监处与矿安检科合二为一,依附于企业,部分单位受双重领导,在履行职权方面有很多不利因素,人际关系的束缚更为严重,难以充分行使其权力。4 急功近利,短期行为严重,安全投入不足
短期行为严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安全投入不足是造成当前煤矿安全生产被动局面的关键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单位及集体、个人承包中短期行为所带来的负效应。具体表现在承包者只顾眼前利益,拼人力,拼设备,重生产,轻安全,“要煤要钱不要命”;生产任务完不成搞得工人只顾忙于生产,(采掘队工人每班工作10h 以上)精力疲惫不堪,致使无暇顾及安生;设备陈旧老化,机械人身事故
经常不断。二是煤炭产销失衡,经济效益上不去,安全技措资金严重短缺,致使在安全投入方面形成一个大的缺口,对安全设施无力更换,从而使事故隐患增加。还有安全技术管理和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所需资金,也远远适应不了安全生产的需要。另外,许多承包者招聘工人只讲身体条件,不管人员文化素质,有些煤矿领导认为,市场经济是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把煤出出来就行”,因而增加了安全生产进一步好转的难度。5.地方政府监督严重缺位
煤矿行业虽然已经实现了市场化,符合经济发展大潮,但是完全的市场调节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市场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缺陷,这就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而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很大程度上都归咎于地方政府职能的严重缺位,也即是说,政府对煤矿行业的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够大,方法不够科学,绩效不够明显。只要政府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的相关法令,严格煤矿行业的市场准入,对于不具备生产能力和生产条件的生产者不予认可,不准生产,地方政府严格把关,那么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生产者就没有市场,虽然现在强调许多行业要放开市场准入,但对于关系社会稳定、人民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重要领域政府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严格准入制度,另一方面,如果政府经常组织检查煤矿安全设施对煤矿安全生产能力和生产条件进行评估,那矿难事故就不会那么容易发生了。但事实表明很多时候政府缺位了,仔细分析一下原因,不外乎有二:⑴不少地方官员自身腐败,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检查只是当作走走过场而已,而且很多的政府公务人员采取各种方式投资入股,官商勾结,事实上充当了煤矿企业的保护伞。(2)不少地方政府错误的政绩观制约了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不少地方政府仍以GDP的增长与否作为行政成效的评价标准,很多地方官员把GDP作为追求的目标,把煤矿企业创造的GDP作为提升晋级的基石,因此甘愿充当煤矿企业的保护伞。对煤矿企业的生产状况,安全状况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即使在事故发生以后,对遇难者家属的慰问和补偿似乎总是“迟来的爱”,因此某些地方政府职能的缺位也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体系脆弱 和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对策建议
1.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督检查
事实上,只要管理者措施得力,监督得法,大多数的矿难是可以避免的或者说大多数矿难的损失是可以控制和被最小化的,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监督是至关重要的。“煤矿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煤炭工业的重要性和煤矿生产劳动的极度危险性,都要求政府在可持续煤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承担起义不容辞的公共责任。”
政府要积极推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鼓励吸收社会资本入股以充实大煤矿集团实力,增强我国煤矿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并鼓励大煤矿集团大煤矿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政府对大企业大集团走向世界提供必要的政治、外交支持,通过外交谈判、政治对话等方式争取更广阔的生产基地和新的矿源,政府要适当提高煤矿行业的门槛,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个人和企业不让进入,对安全措施不完善的企业要责令整改,对不具备安全生产能力的企业要坚决取缔,对个别企业胡干乱干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违反安全生产法规条令的行为要坚决制止、严厉打击。并且不定时地组织进行抽样调查,对企业的安全设施进行认真检查和评估,并监督和鼓励企业更新生产设备、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能力。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充实地方财力,地方财政增大对煤矿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安全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此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及早建立煤矿事故预警和预防机制,对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环节及早预防,认真整改,有备才能无患,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比安全生产投入和预防预警机制建设投入多得多。同时好要严格贯彻安全生产法规,加大事故惩罚力度,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2004年1月13日,《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开始执行,2005年1月1日新版的《煤矿安全规程》开始实施,加上以前颁布的其他条令,我国的安全生产立法应该是比较完善的,法令即立,重在执行,这些法规必须要严格执行。发生事故后要加大对遇难矿工家属的补偿力度,提高生产者赔偿金额,以督促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加大安全投入,重视安全问题。并且严肃惩治事故责任人,严格责任追究制。2.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当政府某些官员自身出现问题并无限滋长时,发生事故已成自然,政府既然在煤矿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政府自身的改革和建设也成为必然。具体而言,即是要加快政府自身的改革和建设,大力推进反腐败工作进程,杜绝任何形式的贪污腐败行为,政府工作人员和各级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摒弃以GDP增长与否作为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评价标准的错误政绩观,同时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煤矿安全生产出谋划策,为煤矿安全生产消除还存在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切实做到“该放的不越位,该管的不失位,职能明确不错位,承担责任不缺位”还要运用政府的号召力,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监督和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舆论监督煤矿生产,让更多的人共同关注和参与支持煤矿生产,对舆论媒体爆光的问题要及早整改和纠正,争取把险情扼杀在萌芽状态。
3.对生产经营和煤矿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
生产经营者在煤矿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作用,生产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身素质能力如何,直接关系着安全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努力培训和增强生产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意识是重中之重,对生产经营者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安全知识考核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大多数的煤矿从业人员没有专门的生产知识,没有接受高层次的教育,因而普遍缺乏安全生产技能,那么对这部分人进行安全生产技能的培训同样是必需的,使所有的从业人员只有基本上具备了安全生产知识和事故险情发生后逃生自救的能力,具备常规事故的处理能力和临危不乱、遇变不惊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拥有从业资格,准予上岗,这对于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和提高煤矿抵御事故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4.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抑制经济投资过快增长
6.浅谈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六
一、农村市场价格波动频繁。近年来,我国建立了以粮食储备、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为主的粮食生产保护制度,比较有效地稳定了粮食价格,保障了农民的种粮收益。但农产品保护范围偏小,生猪等大宗农产品的保护制度尚未建立,农村市场价格波动比较频繁。据对湘西北澧县的调查,农民反映2008年上半年当地生猪市场低迷,农民养猪不仅无利可图,还要亏损。在新农村建设中整治村容村貌、进行道路硬化,增加了水泥、红砖、砂石等商品的需求,其价格不断上涨。据涔南乡曾家河村农民反映,2008年每50千克水泥价格上升了5元,每块红砖的价格由0.14元上涨到0.19元,有的地方价格上涨到0.25元仍买不到砖。农村工匠的工价也在迅速攀升,如涔南乡曾家河村泥水工工价由每天30元涨到了每天50-60元。受油价上涨的影响,农村机械耕作费用上升,涔南乡曾家河村农民反映,目前当地每亩水田的机械耕作费上升到50至60元。
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近两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农业生产面临多重市场风险的压力。在调查中,农民普遍反映种植粮食的增收部分大多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因素冲抵了。2008年与2005年相比,澧县尿素价格平均上涨12.5,复混肥等上涨30,农药价格普遍上涨。澧县农民反映,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民种一亩水稻早、晚二季的收入不到600元,农民来自种田的人均收入在900元左右。如果没有最低收购价格的支撑,撂荒现象还会出现。
三、农民教育收费负担较重。调查反映,农民认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实行两免一补后,乱收费现象减少,其教育负担减轻了,但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负担仍然偏高。对一般农民来说,子女考上大学不是喜而是忧。农民普遍反映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收费太高,子女考得上学校却读不起书。高等院校每年的学杂费都在5000-6000元左右,一些农民家庭全年收入都供不起一个大学生,因读书致贫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
四、农民因药价高看不起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解决了部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但药品价格太高,检查项目繁多,同品种、同规格、同含量的药品价格医院比个体药店高出近30,有的品种甚至翻番。药价高使农民看一次病,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为数不少。
五、农村市场价格秩序较乱。农民反映,一般农民无法测试农药真假,一些经营者便以次充好,甚至销售劣质农药,变相提价。
六、农村价格管理队伍薄弱。目前,很多县市至今没有建立起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农村价格管理只靠县市物价局唱“独角戏”、跳“独脚舞”,有的县市虽然建起了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在乡镇建立了价格监督站,在村聘请了义务价格监督员,但或者他们的待遇没落实,积极性难调动;或者职责不明确,难开展;或者队伍不培训,作用难发挥等问题,使不少县市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形同虚设,导致农民的价格举报找人受理难,价格矛盾找人调解难,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建设与当前新农村建设形势不相适应。
建议及对策:
一、保持农村价格基本稳定。一是要加强对农村价格水平的调控,密切关注农村价格动向,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把握价格变动趋势,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高调控农村市场价格的能力。二是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态,建立健全农村价格监测预警机制,提高监测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努力减轻农民面临的价格风险。三是要把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调控农村市场价格的新路子,完善粮食等重要物资储备制度、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完善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的应急体系,运用经济手段调节供求、扶持生产、稳定价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四是建立健全价格法律法规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农村价格管理体系,把握好价格调控的方向、时机、节奏和力度,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五是要努力稳定粮食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制度,建立保护农民种粮利益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管,稳定化肥、农药和种子等价格,防止价格暴涨增加农业生产成本。
二、深化农村价格改革。一是完善农产品价格政策,配合有关部门及时督促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健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实行明码标价,防止涉农价格(收费)单位和农产品经营企业或个人搞价格欺诈、价格同盟、压级压价。二是积极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投资实行减免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
策,主动引导资金、技术流向农村,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三是深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改革,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取消对农业生产资料企业的各种政策性补贴,放开化肥价格,将国家对生产企业的优惠和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四是深化教育收费改革,在对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一费制”的同时,加强对中小学教材价格的监管,加大非义务教育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对高等教育培养成本进行审核,降低过高的学费标准,使农村贫困子女读得起书,上得起学。五是积极推进药品医疗价格的改革。根据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要求,完善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相配套的医药价格管理制度,建立适应农民承受能力的农村医药价格管理体系,为农民提供安全、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
7.浅谈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七
一、当前集贸市场管理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农村集贸市场的建立, 活跃了当地的经济,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作为一个商品交易的场所,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 由于多种原因农村集贸市场存在管理落后、不规范问题等一些问题, 其现状并不乐观。农村集贸市场需要进一步完善。集贸市场是繁荣活跃城乡经济的重要载体, 当前, 集贸市场基本形成了以企业或个人注资等多元开发管理商品交易市场的格局, 这对于加快商品交易流通、丰富职工群众的物质生活、促进市场经济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集贸市场管理工作迫在眉睫。重收费、轻管理和服务的矛盾比较突出, 经营商品质量较低。当前, 许多集贸市场的管理规范仍不健全, 有的商品交易市场制度健全, 但执行力度不够, 或仅把制度当成迎接检查的摆设, 不仅如此, 有些市场的管理甚至出现“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 严重扰乱了市场管理秩序, 管理跟不上, 服务水平低, 致使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商品交易市场行为不规范, 违法违章经营现象仍然较为突出。从调查情况看, 仍然有较多的市场管理部门对市场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 致使市场管理相对松散, 再加上市场部分经营户的职业道德和经营素质不高, 致使不文明、假冒伪劣、价格欺诈、强制交易等现象时有发生, 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国家保护野生动植物、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短斤少两、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行为时有发生, 特别是食品安全等问题依然存在, 在扰乱市场交易秩序的同时, 也严重危害和威胁着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交易结算方式原始, 交易商品物流配送滞后。目前, 城乡市场关联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市场信息化程度不高, 市场间的沟通和联系不够紧密, 许多市场仍处于自我循环的初级阶段, 对外交流少, 市场内的交易和结算方式仍较原始, 主要采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摊位式交易方式, 没有形成规范的统一结算、信息传递、价格形成等开放的结算体系。
二、加强商品交易市场管理的主要措施
1) 加强法制教育, 强化制度建设, 规范商品交易秩序。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引导市场管理人员及经营者牢固树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人人遵守法律的守法观念, 严格执行、遵守国家有关交易运行和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 要加快建立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制度。如宏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孤岛商品交易市场结合管理实际主要建立了建立经营者市场准入制度, 完善了登记档案。建立了商品准入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责任制度, 积极配合工商行政部门对市场产品进行检测。建立了市场退出管理制度, 利于及时清退违规经营者和不合格商品。建立了市场检查制度, 组织经常性的检查。建立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 在市场显著位置设置了投诉信箱, 公布了投诉电话。同时, 积极引导场内经营者诚信经营, 开展了信用经营户创建活动, 建立了市场经营者信用奖惩制度, 从而完善了商品交易市场制度体系, 保证了商品经营行为和交易商品质量, 有利促进了市场的规范、有序运行。
2) 科学设置和合理布局经营摊位, 加强集贸市场现场管理, 打击不法行为。商品交易市场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 是一个市场文明经营程度的标志。加强商品交易市场管理主要是遵循国家有关商品交易市场规划工作的要求, 严格按照固定商铺、临时摊位、进出道路、停车场地、消防等硬件设施作出科学规划与设计, 同时, 要按照分行划市的要求, 规范布局各类商品经营区, 实现商品交易市场更加规范化、秩序化。要主动为经营者创造条件, 坚决取缔占道经营、路口摆摊、固定游动商贩, 实现摊位出租和设施利用效益最大化。
3) 规范集贸市场开办者和经营管理者行为。商品交易市场牵涉到千家万户,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尤其是在新建商品交易市场的开发中, 要注意选择有商品交易流通业投资背景的投资商, 尽可能避免借市场开发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的投资商。作为市场开办者, 必须针对市场需求, 配套设置管理岗位, 落实管理人员, 明确岗位责任制, 强化内部治安和安全管理, 改变传统的驻场管理, 全面推进市场巡查制, 建立市场巡查队伍。在市场管理中, 既要讲究形式, 又要注重效果, 做到市场管理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 不漏死角。不仅如此, 还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卫生管理、安全保卫、水电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加大安全设施投入, 认真执行消防安全法规, 确保商品交易市场人、财、物的安全, 为经营者、消费者建立稳定、安全、高效的交易环境。
4) 加快商品交易市场的开发建设, 建立城乡交易市场物流中心。要围绕着城乡经济的产业特色和市场特点, 按照兴建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的思路, 以突出创新为动力, 大力推进商品交易市场的“二次创业”, 培育和发展一批有影响力的名优商品交易市场和区域性骨干商品交易市场, 提高商品交易市场建设的档次和管理水平, 逐步形成以大中型批发市场为龙头, 各类专业性商品交易市场为骨干, 结构完善、设施先进、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管理规范, 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
5) 着力加强市场组织创新、结构创新、形式创新, 适度推进商品交易市场转型。要积极采用现代流通技术, 逐步完善商品交易市场的信息、结算、价格、质量监督等功能, 建立现代化的电子报价、电子信息发布、电子统一结算系统, 引导商品交易市场向科技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总之, 解决当前农村集贸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要从加强法制教育, 强化制度建设, 规范商品交易秩序入手, 立足于科学设置和合理布局经营摊位, 不断加强商品交易市场现场管理, 规范开办者和经营管理者行为, 持续推进组织创新、结构创新、形式创新, 使集贸市场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发展, 为繁荣城乡经济, 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做出新贡献。
摘要:本文围绕当前农村集贸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分析, 文章从集贸市场管理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 之后详细诠释了加强农村集贸市场建设的诸多措施, 以期更好地服务百姓, 改善民生。
8.浅谈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八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问题;对策
高校行政管理是指高校为了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设立一定的机构,制定相关制度,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通过行使行政权力,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领导和团结师生员工,充分利用高校各种资源,有效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要加快学校整体发展的速度,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高校的扩招政策使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向大众化迈进,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老套管理机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紧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服务,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现阶段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缺乏合理科学性
当前部分高校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没有从合理化和科学性方面考虑,从而引发出现高校行政管理机构臃肿、职权责任不明晰、人员冗杂、执行和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不合理也容易导致部门与人员之间职责重叠, 发生同一件事情要涉及到多个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参与和处理, 就容易产生部门与人员之间面对问题相互推诿或争执的现象, 增加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成本, 降低了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2.高校行政权力过于集中校级决策层
高校行政权力过于集中校级决策层,使学院主体地位弱化,事权和人、财、物权失衡,导致基层政策资源的枯竭,调控手段的削弱和积极性的下降,限于被动执行和应付。
3.高校行政权力过大挤压学术权力
高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学术性是高校的基本特征之一,高等教育的特性赋予了学术权力重要地位。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内部行政权力过大,挤占学术权力的现象比较普遍,以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的现象比比皆是,导致学术权力萎缩,弱化了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术地位,从而使行政权力的服务功能也被削弱。
4.行政管理服务意识不强
当前高校的行政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效率低下的现象。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对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了解不够,没有服务意识或服务意识淡薄,定位不准,行文办事不是从基层和群众的角度出发,而是从方便自己出发。另外,行政管理中沟通不够,信息反馈困难,影响了高校的和谐发展。
5.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缺乏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是目前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考评一直是个问题,因为不同管理岗位的工作内容不同,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且现在高校的很多考核都是由上而下进行的,都是有部门领导,二级学院领导对自己部门或者学院的职工进行考核,这会存在一定的主观人情因素。在频度上,很多学校对行政人员的考核都是一学期一次或者一年一次,由于时间跨度比较大,单凭行政人员自己写的一篇总结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而且同样是行政人员之间,文笔好的同事可能会把自己的工作总结的漂亮一点,而文笔不好的同事可能就逊色很多,这也不能很好的体现他们所做的工作。
二、完善高校行政管理的具体对策
1.革新管理理念
随着计算机、网络、办公自动化设备的越来越日常化,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从这方面来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特别是无线网络的应用和覆盖率的越来越普遍和普及,更是给我们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行政管理工作改革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提高我们行政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另外行政管理很大程度上是人的管理,人的管理不同于物的管理,它是一个活的过程。所以我们也应该不断的革新理念,运用发展和创新的理念来开展工作,特别要抓牢“80后”年轻教师和“90后”学生这两个特殊群体,利用他们的优点和特点,来开展工作,这样就能给我们本有点平淡的行政管理工作带来新的乐趣和创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理顺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使之和谐发展
学术权力是高校学术管理系统运行的主导和核心,行政权力是学术权力的辅助条件,是为学术权力服务的。在高校的行政管理中要理顺两者的关系,使高校和谐发展。在高校,学术权力的代表就是“学术委员会”,学校要给予这个组织特殊的法定地位,赋予其一定的权力,充分发挥学术权力在决策管理中的作用,构建和优化学术管理系统,规范以学术权力为核心的管理规则与运行机制。高校行政管理要充分发挥其服务和保障功能,保证学术活动的顺利进行。真正形成适合高校特点的以学术管理为主导、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互补协调的高校管理运行系统,从而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
3.建立高校行政管理监察机制以提高管理效能
高校行政管理要建立监管机制,成立监管部门。监察部门对学校各行政管理部门在管理活动中的工作效率、质量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监察,促进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增强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勤政高效地工作。通过有目的的监督检查,反映某个行政管理机构及行政管理者个人执行法规政策和履行职责的情况。完善高校勤政监察和监察网络,鼓励广大师生员工参与高校行政管理的监察,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4.建立过程评估体系,形成对管理人员的奖励机制
行政管理工作的运行是一个过程,所以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所做的工作很大一部分都是过程性的工作,就像上面所提到的,很多都是良心活,很难从结果当中体现出工作过程的好坏。所以我认为对行政管理工作的评估应该提倡注重过程评估。对于考核评价人员的选定,在主管部门领导占大部分比重的情况下,也应该适当考虑课室内人员和同行从专业的角度来对行政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作一个评价;上面说了行政管理其实也是一个服务的过程,那么除了领导同事外,我们也应该适当考虑纳入老师、学生等被服务对象的评议,通过这几方面的综合考虑,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有效结合,客观的做出考核评价。
三、结语
面对如今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以及高校内部结构复杂化的发展形势,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者应该对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呈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对高校行政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并提出相应对策。改善高校行政管理还需要管理工作者们对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探讨, 并针对问题不断深入解决和处理, 使高校行政管理更科学, 更合理,更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永桃.行政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王干.高校行政管理与和谐新理念浅探[J].扬州大学学,2005,(6)
9.浅谈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九
周荣光
在农村实行村务公开,是农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实施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是扩大基层民主,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农村干部廉政建设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来,农村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努力推行村务公开,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过,据笔者最近在农村调查,了解到有一些村子的村务公开工作还有不尽人意之处,村级财务政务公开透明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阴影:
一是作秀式公开:有的只公开上半年,不公开下半年;有的公开栏第一期内容是村务,第二期又成了农技知识;还有的听说上面来检查就张榜公布,检查人员一走他们马上就收拾。看上去村务公开,实际上在作秀。
二是拖拉式公开:有的村视村务公开应最少一季度一次的要求于不顾,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公开一次,且内容不具体。时间长了,有的事情群众记不清楚,谈不到监督;有的事情则因为时过境迁,即使群众有意见也无法纠正。这样公开有什么意义?
三是选择式公开:有的村只公开收入,不公开支出;只公开总账,不公开明细账;只公开大家都知道的账目,不公开村干部暗箱操作的账目;只公开针对群众的支出,不公开干部的工资、奖金以及吃喝账。这种公开实际上只是为了糊弄群众。
四是造假式公开:个别村干部担心自己大吃大喝、挥霍浪费,就弄虚作假,公布几个假数字来蒙骗群众,以躲避监督。
类似上述不尽人意的表现可能还有几种,概括起来一句话,就是少数地方的村务公开流于形式,“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得不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村务公开是当前农民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是关系到能不能在农村全面贯彻惠农政策,能不能理顺群众情绪,保持农村社会稳定,调动一切积极性,同心同德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问题,应该坚持不懈地认真抓好、力求实效。为此,应从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透”字上下功夫,注重公开的透明度。建立完善监督机制,把监督权交给群众,把群众是否满意和能否看懂作为衡量标准,让群众真正参与管理和监督。
二要在“实”字上下功夫,注重公开的真实性。做到公开前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以保证公开内容的真实;公开后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疑问及时解释、错误及时纠正,使公开工作收到实效。
三要在“活”字上下功夫,注重形式的多样化。要采取四结合的方式满足群众对村务公开的新要求。即:室内公开和室外公开相结合、上墙公开和会议公开相结合、定期公开和不定期公开相结合、公开栏公开和印发“明白纸”到各户公开相结合。
四要在“制”字上下功夫,注重制度的规范化。规范村务公开的具体操作程序,明确村务公开中乡镇、村委会、村民代表会、民主理财小组等各自的权力范围、工作责任和具体任务,建立健全一套具体、固定、完善、可行的制度和措施,把村务公开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
五要在“改”字上下功夫,注重操作的落实。各村的实际情况不同,经济基础也不一样,应结合具体情况,改革原有的村务公开工作中一些不合实际和不好操作的办法和要求,根据每个村子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宜的操作办法,以求落实。
六要在“严”字上下功夫,注重严格管理。成立专门检查小组,采取定期例行检查、重点抽样检查、举报核实检查等办法,力促村务公开规范和真实;帮助村上设立日常监督组织,对公开内容装订成册、建立档案,做到有据可查;各级纪检机关也要加强督查,使村务公开工作得以健康开展,让村务公开的阳光真正普照农村大地。
10.浅谈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
当网络已被人们所熟悉和使用时,特别是人们可以从网上很快地了解到现实世界正在发生某个事件时,人们可能认为它展现给我们的世界是一个 “比真实还要真实”的世界。事实真是这样的吗?通过对互联网特性的深入研究后认为,不管网络反映的事情有多真实,它也只是一个“虚拟现实”而已。网络是一种工具,并不是社会实境,但是人们往往以为它就是一种社会实境。
近几年来,自从网吧出现后,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网吧不好管”是各地公安机关的共同感受。“不好监管”的因素有很多:主观上,网吧自身没有很强的自律意识、品牌意识,行业经营没有形成一种自发上进的氛围;网监部门力量有限,突击式、点对点式的检查很难形成较大的管理声势,且检查的周期长,使很多网吧存在投机心理。客观上,网吧是个新兴事物,我国法律对此并没有经验可循,而国外的许多情况又与我国国情不同,不能生搬硬套地移植过来。
当前,不仅网吧业自身的发展正在受市场的分化和淘炼,政府管理部门也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这几年国务院及有关部委频频发布和修改关于网吧管理的行政法规和规章,也表现出在“摸索中前进”的特征。同时,网吧管理涉及政府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各部门之间各行其职,很难形成合力。本文试从分析当前互联网网吧等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索今后加强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安全管理的渠道和方法。
一、网吧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存在消防安全隐患。虽然几乎每个网吧都标有安全出口字样,但大多形同虚设,有的安全出口完全被堵死或上锁,部分场所的疏散门设置为侧拉门;有的则除了入口以外,根本没有其他安全出口。场内的消防器材设置、维护保养不到位,从业人员普遍缺乏消防常识。还有一些网吧的前身是“三厅一台”场所,其空间相对拥挤,加上网吧内吸烟问题突出,消防安全隐患十分突出。
2、技术防范措施使用不到位。有些业主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没能坚持按公安、文化等部门规定的标准安装、使用防火软件和防范措施,致使网吧内上网者可以随意浏览一些不健康信息;有的业主为了方便顾客尤其是未成人上网,甚至擅自停止实施安全技术措施。
3、网吧业主、安全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不少网吧经营业主、安全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和网络安全意识淡薄,在实际经营中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社会影响,疏于管理,即使吧台对前来上网人员有进行简单
登记,也主要是为了收费的需要。未按规定如实核对、登记上网消费者的有效身份证件,不同程度存在使用临时卡和公用卡现象;少数网吧安全管理员未能履行自身职责,存在着脱岗现象,很少进行巡查,对上网人员的网上行为放任自流。有关部门在日常监管中也存在权限交叉、职责不清的现象,给违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
4、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现象严重,放任青少年超时消费。调查表明大部分的青少年反映,到网吧上网,业主从未问过自己的年龄,即使通宵达旦上网,业主也从不劝阻。有的业主为牟取利益,甚至还在网吧内出售各类烟、酒、饮料和小食品,推行“吃喝玩睡一条龙服务”,为上网者供应食品、饮料、零食和提供通宵包位(可上网可睡觉)等服务项目,使网迷可以整日整夜乐不思返。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年龄差距使人们对互联网络的认识存在分歧。由于成年人接受和掌握网络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普遍不如青少年,这在网络问题的处理上,管理者或者家长往往存在“放纵”或“保守”两种倾向,这与青少年的实际需求不相和谐。
2、利益驱使网吧经营业户违规经营。目前网吧经营竞争激烈,致使一些业户出于营利目的,不顾法律和道德,投青少年好奇心,专搞不正当竞争。
3、对网络的监管不够规范有序防范措施和监管制度滞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执法力度不够。目前,通信、公安、文化和工商在对网吧的管理上,还不够和谐一致,公安机关强调在合法网吧安装安全管理软件,实行“一卡通”实名制上网,以高科技手段强化日常监督管理,而文化部门却要求网吧业主使用登记簿,造成网吧业主在落实安全措施和制度上的随意性,给公安机关在日常安全监督管理和执法上造成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网监部门力量相对薄弱,对于违规经营的网吧无法及时予以查处,很难形成强大的管理声势,给这些违规经营网吧业主存有饶幸和投机心理,致使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违规经营屡禁不止。
4、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侵害的能力相对薄弱。这是造成大量青少年容易遭受“网络垃圾”侵害,难以逃脱诱惑的重要原因。
5、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健康网络阵地尚未占主导地位。目前开设的青少年专门网站,由于经费、人员、技术和体制的限制,其内容、形式等方面还与青少年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加之宣传和引导不够,尚不能真正发挥主导作用。
三、加强管理的对策措施
1、以抓上网人员实名登记和安全管理软件在线率为重点,推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上网人员实名登记是网吧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一环,把住了实名登记这个“入关口”,一方面可有效杜绝未成人上网;另一方面可以使网吧内发生的各类案件等查有实据,“过滤”掉了网吧中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同时,要使网吧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程序日益规范化、制度化,对检查中发现的上网人员登记出现漏登、错登、日志保存、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内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要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查处,及时予以整改,确保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安全管理尤其是实名登记制度进一步落实到位。
2、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搞好网吧管理。网吧管理工作涉及文化、工商、公安等政府各部门,要确保网吧管理取得实效,必须整合各部门工作力量,实现齐抓共管局面;要加紧部门间协调配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市场的手段,扶持一批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网吧,坚决取缔那些无照经营、违法经营、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非法网吧;要公布一批监督电话,聘请一批社会监督员,对群众举报、考核问题严重的网吧,严加治理;要加大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和对违规违法行为惩处的力度,尤其对未经批准的黑网吧,更要加大打击力度。
3、建立健全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网吧安全员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对网络监察民警和计算机安全员进行岗位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和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吧安全管理水平。二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
定期不定期对网吧进行安全管理检查,重点检查不按规定登记上网消费者的有效身份证件和未按规定时间保存登记内容、记录备份,擅自停止实施安全技术措施等问题的网吧。三是建立安全防范制度。加强网吧安全管理和监控工作,督促网吧正确安装使用“过滤王”网吧安全管理软件、网络版杀毒软件,对“过滤王”网吧安全管理软件进行升级,全面落实“一卡通”上网实名登记制度。四是建立治安管理责任制度。与网吧业主、安全员签订治安管理责任状,建立工作联络关系,收集上报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治安动态情报信息,做到对违法犯罪行为早发现、早控制、早查处。及时发现和抓获违法犯罪人员,为公安机关现实斗争服务。五是严格网吧审批审核制度。按照上级机关的具体要求,从严把关,认真审核,对存在问题的网吧认真落实整改措施,未达到要求不予呈报。六是建立警务公开、群众监督制度。通过建立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网站,宣传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条例、网络安全知识、网安动态、网吧管理以及公布病毒疫情等。
公开公安机关网吧管理、审批制度、办理规程和违反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案件的处罚依据、结果,实行警务公开。定期通过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报道,将不同时期网吧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专项整治工作向社会公开,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形成人人参与网吧治理的良好氛围。七是建立上网卡管理制度。加强对网吧“一卡通”实名制ID卡管理和监督检查,加大对网吧使用公用卡、临时卡的处罚力度。
4、实行网管警务公开,提高公安机关网络安全监察工作透明度。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站,向社会宣传网吧等互联网上网场所服务营业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公开公安机关网吧管理的制度、流程和处罚依据、结果,实行警务公开。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广泛发动群众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
11.浅谈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 农村;养殖业;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1--02
据研究,目前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环境污染现象相当严重,导致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问题日益严重[1]。为改善该现象,应从生产方式转变、行政管理、技术和法律等层面来对农村畜牧养殖技术进行推广,做好疫病防治,造就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提高畜产品质量。本文将对农村畜牧养殖技术推广进行分析与研究,分别从: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农村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3个部分进行阐述。
1 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养殖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规模也逐渐扩大,从原来的分散养殖变成了集中养殖,但同时也带来了污染问题,就拿贵州仁怀来说,现有大中型畜牧场2 500多家,其1 a排放的废弃物多达700多万t。例如:贵州省仁怀市某鸡场的养殖规模非常大,但由于对鸡场垃圾处理不当导致其地下水硝态氮污染也比较明显。此外,水产养殖也会带来很多污染,如:鱼类粪便、饵料沉淀都会影响到水环境,兽药等有害物质残留到水田中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对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安全隐患。此外,养殖户不科学的喂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污染的产生,部分养殖户都是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未完全掌握科学的养殖方法,导致环境污染现象逐渐加剧,对我国农牧业的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食品安全越来越得不到保障,对人们身体健康有严重威胁[2]。为促进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的有效发展,我国政府必须大力支持农村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制定相关法律,加强对养殖户的文化素质水平培养,减少畜牧养殖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
2 农村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我国农村养殖业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制约了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2.1 技术观念落后
在农村养殖业中存在很多问题,造成技术较为落后,因为多数是人工饲养,其机械化程度也比较低[3]。不仅如此,因为农村信息不对称,造成一些农户对市场行情的掌握程度不够,一些养殖户无法获得较好的养殖收益。此外,还有一些养殖户在其饲养过程当中因为缺少足够资金,所以出现了半途而废等情况,导致经济损失过大。在养殖过程中,很多技术观念都要养殖户去多研究、创新,但一些养殖户的技术观念和管理观念相对落后。不仅如此,农村养殖户还易出现恶性竞争,而这种竞争能造成价格极速下调。
2.2 养殖人才少
现阶段,我国现存的体制当中,很多学校没有设置与养殖业有关的专业,究其原因,主要是愿意专研这门专业的学生太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养殖业的人才非常少[4]。目前,农村养殖多为非专业人员依照自身的经验来进行。不仅如此,因为目前农业在我国的地位较低,且从事农业方面的户主专业人员待遇不高,所以,一些专业人才不愿意加入养殖业。此外,养殖业的利润较低,一些养殖企业缺乏资金与各大农业院校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养殖行业的发展。
2.3 销售渠道过窄
销售渠道也就是将产品转移给消费者的路径与通道,它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商业机构,主要作用就是将生产者与用户有效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效的通道。在销售渠道中,起点为生产者,用户为重点,其中间环节包含了零售商、批发商及商业服务机构。在农村,特别是养殖业,其销售的渠道非常有限。如禽类等产品,大部分都是本土的消费,向远方市场发展的概率较低。因此,销售渠道有限还是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
3 促进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相关策略
3.1 技术创新需加强
现阶段,在我国农村养殖业当中,要做到技术创新还是比较难,特别是自主创新那难度也就更大,但是有效的技术创新不仅能提升养殖业业的市场竞争力,还能提高养殖业的产量与销量[5]。因此,农村相关养殖企业必须要将内部技术创新工作加大,让用户能与企业之间有很好的互动,使内部技术的配合得以实现,以此形成良好的化学反应。
3.2 加强监管机制
为促进农村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牧业环境的严格监管,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多部门互相配合管理。但目前,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存在条文不配套,监督执法力度不够的情况,环保部门没有发挥出有效作用来控制农牧业发展中产生的污染,对于农村畜牧养殖技术优化程度不够[6]。因此,相关部分必须制定相对完善的农牧业污染防治政策,健全农牧业环境污染法律法规,增强监管机构执法能力,利用监管部门来对污染现象进行严格管理,有效减少农村畜牧业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
3.3 加强对养殖户专业知识的培养
为促进农村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养殖户专业知识的培养。例如:养殖户在养鸡时应选用肉鸡全价颗粒料,最开始应用水将饲料浸泡,同时添加5%~10%的完整谷粒(或小麦),并给予10%~15%的青绿饲料。政府要帮助养殖户形成良好的专业养殖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多开展一些养殖知识培训会,让农民积极参与到其中,对于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要分析警戒,让他们知道加强环境保护是当下亟待解决的事项。
3.4 做好疫病防治,提高畜产品质量
动物疫病严重影响了畜产品质量的提高,养殖场应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理念。加强对动物疫病的监测,要想提高动物疾病诊疗水平,应严格规范兽医的管理,需以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實现兽医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避免出现为了牟利而产生的乱象情况。规范管理时可以实施相关兽医法,规范兽医的执业流程,根据实际需求补充修改兽医执业制度。制度的建立保障了动物疾病诊疗水平,进一步促进该水平的提升。另外,针对兽医组织机构方面做出的规范性管理,可以相应的增加机构的数量,以满足实际的需求,保障兽医组织机构的资金投入,对兽医组织机构的职能持有充分的认识,发挥出该组织机构的良好作用。
4 结语
目前,虽然我国在农村畜牧业养殖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但是农村的养殖业还是存在很大的发展前景,只要资金及技术能够到位,就能有效发展农村的养殖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大力引进新技术,应用农村现有的土地及人力资源,将农村优势发挥到极致。同时,为保障农牧业全面发展,还须加强对农村畜牧养殖技术的监督管理,做好疫病防治,提高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吉广波.浅谈当前农村养猪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技服务,2014,2(2):114-115.
[2]曾少东.浅谈过度发展陆域海水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及整治对策[A]//福建省土地学会.福建省土地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福建省土地学会:,2012,12(3):155-156.
[3]覃海耀,韦艳华,黄兰花.都安县农村养殖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2010,10(3):212.
[4]程世信,张江,丁丽娟.浅谈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S1(3):97-98.
[5]代春云.浅谈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3,2(8):6,31.
[6]曾善春.浅谈当前武鸣县农村社会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1,1(7):48-51.
12.浅谈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二
一、财务的管理现存的几个问题
(一) 社会的养老保险方面在农村的政策越来越老化
一是国家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补贴水平较低。在目前国家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补贴体系中, 国家对于农民参保者每年仅补贴30元, 补贴水平不高。
二是农村的养老金领取的水平偏低。新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规定:一是要施行政府给予补贴、形成集体进行补贴、个人自身进行缴费三项相互结合的缴费办法, 各个区域的财政部门理应给农民的自身缴费予以补贴。
(二) 新的农村社保当前没有涉及到农村社保的保值和增值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这一项
一是养老保险存在着低层次的运行。之所以说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层次非常低、范围较窄, 是因为我国现有的规定当中, 农村的养老保险基金是由县级部门来运营和负责的, 由此看以反应出经济效益不可观的现象。
二是养老保险方面利率较低并且不稳定, 基金来源途径 (比如投资渠道) 非常少。目前我国在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方面主要是存在银行里和投资在国债上, 虽然这种方法是可靠的、安全的, 但是仍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风险, 例如贬值等。
(三) 农村社保基金的存在着不规范的发放管理
一是不规范的基础管理。近几年我国乡镇施行撤并现象, 同时各个乡镇, 村子里的领导班子进行换届, 这些使得原来初期不规范的农保工作漏洞百出, 如参保手续简单不合格;参保手续与以前的投保记录不一致等给工作人员带来较大困扰。
二是规定的退保的范围过大。这是由于我国规定的退保范围过大造成的。保险对象户口农转非, 迁入新地方没有建立农保制度, 死亡等现象都为正常的退保。正常退保者能够得到扣除了管理费后的个人之前交的基金和集体给予的补助基金的全额;非正常退保的人员责只能得到个人之前交的基金。
(四)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借支方面存在弊端
农村保险设置起初国家财政不能给出充足的补贴, 为了加大投入量, 国家民政局[2]发出的[1994122]号函, 要求各级领导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来解决补贴问题, 因此上级领导批准基层可以从农保基金当中借支。
针对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提出对策如下:
二、解决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剖析
(一) 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 努力实现农保基金的增值目标
为了能够顺利达到农保基金的预期的保值和增值目标, 首先要提高基金运营的层次:要在保证农保基金安全和完整的基础上, 不断摸索基金市场化的道路:例如可以将农保基金的运营由县级的运营提高到省级甚至劳动部的运营, 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与国际 (或者国内) 大型的投资公司进行市场运作, 另外, 将农保基金投入到国家大型及特大型项目 (例如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工程等) 中, 可以降低投资风险, 提高投资收益, 达到预期增值目标。
(二) 完善农保的发放流程, 加强管理
1、严格核查农保档案
对旧农保参保者的缴费卡及明细表要严格核查, 尤其是对参保者的缴费证上记录的参保金额、缴费时间和参保人的身份证要重点核查, 对于记录信息无误的参保人, 有农村养老保险机构在其参保缴费证上盖章, 对于信息不一致的参保人, 需针对个人具体情况办理相关手续。
2、制定相关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农保工作的规范性
财务管理制度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及时补充和更新, 管理制度必须细化, 尤其是对于基金业务管理方面要有细化的, 易于操作的制度措施, 根据业务需要建立专门的财务科和档案室等部门, 各部门各司其职, 合理衔接, 共同完成对农保财务工作的管理任务。
3、严格退保手续办理
对于办理农保退保手续的的参保人员, 要严格核查退保手续, 退保条件与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等的养老保险退保一致, 即参保人员发生死亡时可以退回个人缴纳的基金。
(三) 杜绝截止或者挪用基金现象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都是农民, 农保基金都是农民的血汗钱和养老钱, 政府对该基金的管理应该上升到政治高度, 对农保基金严格管理, 坚决杜绝借支基金现象的发生, 确保农保基金的绝对安全。
参考文献
[1]何志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活力, 2011, (6) :132
[2]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J].农村财政与财务, 2011, (5) :38-40
13.浅谈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三
二、自由裁量、创收压力、绩效考核任务、城乡居民享受的媒体信息不对等,是当前制约传统媒体对新农村建设宣传的最大“瓶颈”
一项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0%以上的农民对新农村政策、农业新科技的了解,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等新闻媒体。其中,通过电视了解新农村政策的占70%以上。可见,传统媒体是我国农民信息需求的主要渠道。但认识不到位、市场化运作下的创收压力、编辑记者绩效考核任务、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滞后、农村报业市场“荒漠化”扩大等现象,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宣传工作的主要原因。
1.“量体裁衣”,缺乏制约,“五少五多” 使宣传报道时断时续、时强时弱
传统媒体在新农村新闻宣传上职责任务、工作要求、工作进展、经验总结、工作成果等方面没有考核指标,怎样宣传、宣传多少、质量如何全部由媒体本身来“量体裁衣”,使新农村建设的新闻宣传时断时续、时强时弱。主要表现在“五少五多”上:坚持数量要求的少,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的多,各媒体刊播的数量不均;报道人文、乡风、创新做法的少,报道生产、项目、硬件投入的多,报道内容不广;挖掘典型、总结性、建议性、调研性等深层次报道少,抄文件、转政策的多,深度报道不够;打得响的精品少,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较多,精品报道少见;既生动,又言有物的少,空话、套话多,稿件质量不高。
2.以广告创收为中心的经营活动在媒体的生存和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媒体越来越多地以企业行为介入市场
中国传统媒体的主要性质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主要职责是负责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群众的呼声,弘扬时代主旋律,引导时代新风尚,体现的是社会服务功能和社会效益。建报建台靠政府,发展靠财政;没有发展压力,没有经济指标。近年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也成为传统媒体的追求目标,成为传统媒体解决现实生存、谋求长期发展需要深入思考并认
真解决的基本问题。资源整合、广告收入、成本管控、开源节流等词汇己成为许多总编、台长讲话的开篇词。因此,迎合中高收入受众、吸引广告商的眼球,成为传统媒体竞相思考的重点问题,所谓的爆炸性、可读(视听)性、娱乐性等能够带来巨额广告效应的报道成为最抢手的新闻,而来自新农村建设中的新闻,由于难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受到冷落。诚然,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是传统媒体当今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真实、客观地反映受众的心声、尤其是农村受众的心声,全面、正确地把握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良好地完成媒体承载的基本职责,是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也是新农村建设宣传中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3.绩效意识、成本意识、危机意识、效能意识成为压到压垮一些采编人员宣传新农村建设责任感的“最后一根稻草”
宣传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中心宣传任务,唤起了绝大多数采编人员强烈的责任感,许多采编人员以满腔热情投入这项工作。但伴随着传统媒体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绩效意识、成本意识、危机意识、效能意识己根植于许多采编人员的心中。一些媒体给采编人员下达创收指标,从而使有偿新闻成为经营创收手段;一些媒体采编人员靠“挣工分”拿工资,写一篇稿件给多少钱,新农村建设宣传由于受路途远、采访条件差、出稿慢、收入低等方面的限制,愿意真正“沉下去”的采编人员逐渐减少;甚至在全员聘用制、效益与绩效挂钩、完成创收任务享受年薪或高薪,完不成创收任务则下岗或待岗的重压之下,不少采编人员只好为“五斗米折腰”了。因此,不少采编人员在新农村建设新闻宣传上的浮躁心理、应付心理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4.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缓慢、农村报业市场“荒漠化”现象的加剧,是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享受的媒体信息不对等的主要原因
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各级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之一。按照我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十一五”规划的要求,要在2010年底完成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让广大农民收看到8套电视节目,收听到4套广播节目。但据民盟安徽省巢湖市委
2008年10月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全市共有人口454万、约130万户,农村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盲村有1922个;全市有线广播电视联网约40万户,城镇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5%以上,农村有线网络覆盖率仅为5%;
中国的日报出版总量规模己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但《2006年度中国报业发展报告》却显示:我国现有报纸2000余种,目前北京、上海、天津三地每千人拥有报纸的数量已分别达289份、253份、183份,而占总人口70%的农民的报纸仅四、五十种,农民平均千人拥有报纸量不到1份。
14.浅谈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四
存在的问题:
=、宣传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农民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内容缺乏、形式单调、覆盖面窄、资料有限,有些固有的如“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已经失去了对农民的吸引力。
=、资金投入问题。各乡镇村由于资金紧张,对这方面的的资金投入就越发减少,造成了开展教育活动时没有必要的资金作为保障,使活动难以开展。
=、组织领导问题。还存在有些农村领导干部尤其是村级领导对乡风民风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思想上缺乏重视,认识上缺乏远见,不重视、不作为,是制约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活动阵地问题。相当一部分村镇没有一个固定的或完善的村民业余文化活动阵地,导致活动无法开展,也就谈不上对农民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制度建设问题。一些乡镇、村在乡规民约、卫生管理制度、奖励处罚制度等规范的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在乡风建设上难以形成规范性的制度性约束,制约了乡风建设的发展。
对策:
=、必须提高重视程度。俗话说,领导抓什么就成什么。领导重视不重视、抓不抓,直接影响到乡风文明建设的开展和成效。为此,必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形成一整套的领导组织体系,才能保证乡风建设的顺利开展和卓有成效。
=、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乡风文明建设是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对此,各级财政和村屯必须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保证各项宣传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加强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各乡镇、村开展这项工作的人员严重不足问题,二是存在着人员整体素质较差的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农村宣传教育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才能有效地组织开展起相关的教育和活动的组织开展。
15.当前农村散养猪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五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品种不良, 缺乏更新换代意识
在猪的饲养品种上, 当前正宁县农村养猪多以饲养土杂、混杂品种, 且以黑猪为主, 也缺乏猪的更新换代意识, 有的散养户多年饲养1~2头能繁母猪, 远远超出了使用年限, 往往空怀、产死胎、弱子等。即使是更新, 也不到正规的猪场选择良种猪, 而是贪图便宜在市场上或普通猪场购买, 导致所养生猪生长缓慢, 经济效益不高。
1.2 饲养管理不规范, 粗放经营
一是不注重饲料营养价值, 饲料不能合理搭配, 普遍采取自配饲料, 通常用玉米、麸皮、豆皮等作为原料, 甚至用农作物的副产品, 如米糠、豆皮加麸皮饲喂, 不能满足生猪在不同生长阶段、发育时期的营养需求, 导致日增重缓慢, 饲养周期长;二是饲喂方法不当, 不定时、定量饲喂。多数散养户把家中饲养的3~5头猪, 仅看作家庭的一种附属产业, 作为经济收入的一种补充, 往往由于其它农事活动的冲突, 在猪的饲喂投料时间、次数、数量上不定, 经常出现饲喂上多一次, 少一次或者饥一顿, 饱一顿, 造成生猪消化功能紊乱, 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1.3 圈舍简易, 构建设置不合理
大多数生猪散养户, 在猪舍的建造上, 多是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或者院落边角, 搭建简易猪舍。有的利用旧房屋、烂窑洞等稍加改造圈猪, 舍内也缺乏应有的基本设施, 大小猪同舍同群饲养, 严重影响生长发育;有的猪舍夏季无法通风降温, 冬季无法保温保暖, 阴雨、雪天无法遮风挡雨, 污泥、污水、污物余积, 甚至外溢外排;有的对猪舍场地常年不打扫, 不清除, 舍内环境十分恶劣, 造成生猪腐蹄病、风湿病、寄生虫病等时有发生, 生猪不能健康生长。
1.4 疫病防治观念淡薄
一是生猪圈舍脏、乱、差, 往往是杂物堆积, 垫草和散落地面上的饲料发霉变质, 粪尿的腐败分解, 产酸产气, 微生物大量滋生, 空气污浊, 对周围环境严重污染;二是有的散养猪户猪舍和人生活区, 居住区在一个院落, 没有实行人畜分离, 对生猪饲养圈舍、场地不消毒, 不灭源, 加之环境卫生差, 人畜共患病也易发生;三是缺乏应有的疫苗免疫的基本常识, 抱着侥幸心里, “重治轻防”思想顽固, 对免疫注射, 不积极配合, 甚至拒免, 造成生猪缺乏抗体有效保护, 容易感染疫病, 对毗邻村组生猪构成严重威胁。
1.5 滥用药物, 病死猪不做无害化处理
生猪发生疾病时, 到处乱求医, 乱购滥用药物, 大剂量和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 容易引起猪的耐药菌株产生, 往往错过治疗机会。对病死猪不及时做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甚至在村庄、道路边乱扔乱放, 造成病原扩散, 疫情传播, 对猪病防控工作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2 发展对策
2.1 加强科普宣传和培训
要充分利用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 示范带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和有养猪实际经验的养猪致富能人, 举办各类农民培训班和农民技术讲座, 本着通俗易懂、便于掌握的原则, 通过技术培训使他们都能普遍掌握1~3门养猪实用技术, 提高农户养猪的效益。
2.2 推广良种, 坚持自繁自养
彻底转变农户传统养猪的习惯, 大力推广生猪良种和品种改良。在猪的品种选择上, 要选择饲喂生长快, 饲料转化率高, 瘦肉率高的适合当地发展生猪生产的优良品种, 及时淘汰不良品种和当地土种, 选育和饲养地方良种。
2.3 实行科学饲养管理
猪舍的建设圈舍选址上尽可能趋于科学化, 要因地制宜, 节约成本, 便于管理。同时, 猪舍要与人居住的房屋、院落分离, 合理布局, 圈舍应建于人居住的主导风向的下风, 远离交通干线及村、组、户和人口集中居住区, 坐北朝南, 保证冬暖夏凉, 符合标准化的基本要求。广泛应用配合饲料、预混料、浓缩料养猪技术。在农户还不能完全接受和利用全价饲料喂猪时, 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和农副产品, 可自配饲料, 可采用现有的农作物 (小麦、玉米、豆类) 和农副产品 (麸皮、米糠、豆糠等) , 优质青饲料 (苜蓿、蔬菜的茎叶等) , 用预混料、浓缩料等合理搭配饲料, 不喂霉败变质和营养不全的饲料, 保证生猪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每天固定饲喂时间, 保证饮水充足, 使生猪形成良好的采食习惯, 有利于消化和代谢;积极开展人工授配改良技术;按品种和用途分圈饲养, 并确定合理的饲养密度;改吊架子猪长年饲养为快速直线育肥, 缩短饲养周期, 加快出栏速度, 节约成本, 提高效益。
2.4 加强疫病防治
教育广大农民群众提高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树立“防重于治”的意识,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建立防疫、消毒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 动员和说服农户自觉接受免疫, 促进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加强对环境卫生的控制, 及时清除圈舍内的粪便、污水和污物, 对粪便和杂物采取堆积发酵处理, 定期对圈舍和周围环境消毒。发生疾病后应及时请有经验的兽医确诊治疗, 并根据病情正确对症下药, 对病死猪做到深埋或焚烧无害化处理, 防止疫情蔓延传播。
2.5 树立典型, 示范辐射带动
16.浅谈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六
【关键词】土地流转;产权;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土地流转成为促进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土地流转,将闲置、分散的土地资源流转给种植大户、科技能手及农业合作组织等,有利于土地资源整合,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作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地利用率,提升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安定。
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1土地流转规模发展迅速。据农业部数据表明,2009年末,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面积是15000万亩,流转比例12%。2013年末,我国流转面积为34000万亩,流转比例近25%,较2009年提高了14%。到2014年末,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0300万亩,流转比例提升到了30.4%。同时,2014年发布的土地面积为19003万亩,其中交易面积为0.3715亿万亩,对比2010年的数据0.1705亿亩和0.0548亿亩,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78.4%和155.0%。
2土地流转模式多样化。传统的土地流转形式主要有同村内转包、向外转让、土地互换、出租、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等模式。在流转方式上则有农民间自发流转、委托他人流转以及委托集体组织流转等。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不断推进,菜单式托管、全程托管、土地承租、土地入股、分季流转、土地托管等新型土地流转模式也不断显现。
3参与主体多元化。土地流转由曾经多产生于本村内部或亲友之间的自发流转发展为各类企业业主、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济主体都参与其中的活动。
二、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出现的问题
1产权界定不明确。首先,产权主体不明。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主体并不明确,无法界定集体经济组织的具体范围,是乡镇、村或是村民小组。在这种产权主体不明确的情况下,相应的土地处置权及收益权的界定与划分也不清晰,导致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虚化了相关利益主体。其次,缺乏对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的明确定义。缺乏对于集体所有权的使用范围及使用方式的规定。
2管理机制不完善。虽然近年来我国已加强对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但在农村土地流转实践中,仍存在大量的合同不规范,手续不健全,程序不合理等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在农村,特别是地处偏远农村的土地流转中,仍有相当部分是农户之间的自发流转,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通常并没有签订合法、规范的书面协议,而多以双方之间的口头协议进行流转,即没有经过土地流转的批准、备案或是登记。有的农户虽然签订了书面的土地流轉协议,但在内容或格式上也不规范,常常出现因缺少某些协议必需的条款或对协议双方相关权利义务的限定而导致日后出现纠纷时难以解决的情况。
三、相关对策
1推进土地确权登记工作进展。到2015年3月末,我国已对2065个县、15000个乡、镇及240000个村进行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继续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过程中,首要工作就是明晰产权。此外,要继续做好相关工作:针对不同地区确权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修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改进并提升确权标准,保证确权工作质量;对确权登记等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及技术水平等。
2健全土地流转的法制管理机制,推动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首先,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消除阻碍土地流转的旧思想,提高农户土地流转法律意识。通过合理的引导及服务,在充分考虑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创新土地流转的方式,鼓励探求多种有效的适度规模经营形式。大力支持将土地流转给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以及农户合作组织等
其次,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制定统一的流转合同文本,明确合同双方的权责利。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隐患做好相应的预备措施,尽可能将不确定因素将至最低。
最后,严格落实土地流转法律法规,规范农村基层组织行为,不得对农民流转土地进行干预,并且制定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土地流转的合同规范、制度保障、流转程序等,建立并完善土地流转的监督管理机制,使土地流转的规范有序推进,促进农村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17.浅谈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七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2018年,**县面临脱贫摘帽的严峻政治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关系到县委、县政府的政策在农村能否得到落实,以及落实的程度。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更是处于一个全新的考验环境中,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如何让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得到显著的提升,让基层组织成为统领中心工作的最强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最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还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为此,本报告从提出当前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面临一系列新问题角度出发,选取执行力较好的党组织作为调研对象,并从中提取出合理有效的对策做了以下调研,具体如下: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望不高,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本村发挥不了核心作用。在调研中发现这样一些现象问题:一是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发挥得不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方面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特别是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不到位;二是农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的思想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尤其是市场服务意识还非常淡薄。在具体工作中,只有致富愿望但无致富思路,工作缺乏创造性,农村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显得力不从心,不能很好地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三是党支部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有的党员很少过组织生活,有的党员党性意识淡薄、组织观念淡化,不按规定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只要权利不要义务、只图待遇不愿奉献,在参加组织生活时向党组织索要报酬”。一些基层党支部书记反映:“现在不给报酬,党组织活动比较难开展。”导致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不强,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减弱。
2、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较低。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能力素质、党员意识等状况,决定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有效发挥,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村基层干部趋于老龄化,队伍不稳定,后继乏人。由于少数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的力度不大,不注意培养青年干部,导致村干部难选难找,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不稳定,农村党支部形不成核心、聚不成合力,极少部分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二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已难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具体表现为: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组织协调能力较差、法制观念淡薄、组织观念弱化、“双带”能力不强、对搞好农村工作缺乏信心和勇气”。
3、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相对滞后。随着农村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大批农民党员外出务工,流动性较大,导致党员集体活动难以开展、时间难以确定、人员难以到齐、思想难以沟通,党内生活制度基本上流于形式,使党支部与党员思想之间出现了断层,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难以落实。特别是对农民工流动党员的管理方式与其自身特点不相适应,农民工流动党员在流入地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流出地党组织很难准确掌握,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找不到合适的平台,农民工党员的基本权利也很难得到保障,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4、农村党组织设置的传统模式与农村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之间缺乏协调性。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已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农村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经济组织的多样化,农村党员从业的流动性、多样性、分散性,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步性和不平衡性,以村为单位建立党支部这种传统的村级党组织设置与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和党员活动范围的变化不相适应,越来越不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村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提出解决问题对策的前提,农村基层党组织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其主要原因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干部队伍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村级党组织对农民经济生活的影响在程度上、范围上明显弱化,农民对村级党组织的经济依赖性大大减弱,而党组织建设没有适应这种变化。城乡之间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农村人口的大量外出,使村级党组织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后备力量匮乏;党员权利保障不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干部队伍的约束机制有所弱化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村级党组织建设的现实状况与理想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执行基本情况
1、党支部基本情况
**村总人口2638人,党员55人,村党组织设党总支一个,下设党支部2个,第一党支部党员34人,第二党支部党员21人。其中60岁以上党员27人,55-59岁4人,46-54岁12人,36-45岁8人,35岁以下5人;大专以上文化7人,中专文化2人,高中文化11人,初中及以下36人。
2、基层组织力执行情况
**村党总支主要以组织振兴为核心,提升基层组织力:以“五好”支部为目标,以村党总支建设为重点,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以人才振兴为基础,充分调动村民(包括青年团员、妇女、外出务工能人)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凝聚乌下发展正能量,打牢乌下发展的坚强组织基础。
一是以村党总支为核心,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议事会、共青团、村妇联等村级组织机构健全,运转正常,具备依法、依规办事能力和依法治村、民主管理水平,村级组织力高效提升,战斗堡垒坚强可靠。
二是狠抓产业发展,完成传统产业提质改造,瓜果和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实现产出效益最大化,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体现出产业发展特色,村级经济有效快速发展。
三是进一步完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村民出行方便,饮水安全,用电有保障,通讯无障碍。农家书屋、村级卫生室、党员活动室和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并规范管理,公共服务全覆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四是通过弘扬党建主导作用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例如完善的党务公开栏,无职党员的设岗定责的落实,高配篮球场的投入使用,社会组织入驻办公点,农家书屋的正常高效的使用和维护,留守儿童之家,义警站,人民调解室,监控研判室,关心下一代办公室,老年人活动中心,供销惠万家办公室,扶贫攻坚站,村委法制办,农技推广室,妇女之家,人口学校计生协会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的投入使用使村的矛盾得到及时化解,各项工作得到及时落实,也使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群众思想更新解放,乡风文明社会和谐。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抓基础。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基层党的干部队伍被认为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坚力量,是村级组织的“主心骨”,是党员群众的“领头雁”,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抓住了村级班子建设,就抓住了农村工作的根本。因此要因村制宜,按照“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用人理念,选好配强村级班子,对存在“两张皮”现象的班子推行“一肩挑”;对软弱涣散、服务意识不强的班子及时进行调整,把政治素质好、“双带”能力强的干部选入村级党组织班子。二是加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我们党历来从细胞之于肌体的高度来看待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随着党内民主的发展,又从党员是党的活动的主体的高度,强调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重要工作。发展农村党员工作应当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坚持慎重发展、均衡发展,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坚持入党自愿原则和个别吸收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禁止突击发展,反对“关门主义”。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在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的前提下,还要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保障好农民党员的基本权利,做好流动党员的工作,及时清除蜕化、变质党员。
2、抓关键。一是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两级机构,解决“谁来抓”的问题。围绕党建工作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规划,设立党支部、党小组两级党建机构,村支书亲自主管,各党小组具体实施。根据各村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村党支部书记是方案履行“第一责任人”,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作为统揽全局的大事来抓,把基层党建放到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和考虑,制定基层党建工作计划,向乡镇党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调查研究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组织领导等方面发挥“第一责任人”的作用。二是把村党支部日常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解决“抓什么”的问题。实行党支部工作专职述职制度,要求村党支部书记每年就履行“一把手负总责”落实情况向党支部全委会述职,建立问题整改、督察指导机制,强化对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形成“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机制。
3、抓重点。一是建立和完善保障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是保障村党支部干部队伍稳定的基础性条件之一,能有效激发他们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动力。在村干部的各种报酬中,经济报酬是最有决定性的,针对当前村干部经济报酬过低的问题,必须想尽办法加以解决。二是建立和完善村级事务管理机制。村委会要自觉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村委会决定重要问题时要经常与党支部沟通协调,听取党支部的意见,建立村“两委”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党支部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领导和支持村委会按照自己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要明确各自的权责,村党支部要改善领导方式,支持、保证村委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能,协调村委会同其他组织的关系。村委会应负责村级事务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的决议以及决定对村委会决策、办理的事务,属于政治方向的事要经党支部讨论同意,属于一般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事务之类的事,村委会自行决策;村委会对党支部作出的有关政治方向性的决策要认真执行;对党支部涉及村委会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听取,并按自己的章程形成村委会的决策。
4、抓管理。一是加强对村级干部的教育培训。做好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既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本领恐慌”的根本之策。农村基层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要把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既要制定届、期培训规划,又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确保村党组织书记定期参加集中培训活动。二是建设服务型村级党组织。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基层党组织功能调适的具体措施之一,通过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使党组织的功能重新回到建党本意上来,使基层党组织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承担起民众与国家联系的桥梁作用,也使民众在具体实践中感受到党组织是代表他们切身利益的,从而能更加密切党群关系,为党的执政奠定雄厚的群众基础。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除了需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固树立服务人民群众的理念外,还需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具有服务人民群众的本领。客观上看,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与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
5、抓发展。一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发展了,村干部的待遇得到了充分保障,解除了他们的生活的后顾之忧,他们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参加基层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为村里各项事业积极出谋划策,付诸实干。二是发展优质和年轻的党员。优先发展优质和年轻的党员,包括在外务工能回乡创业创富的党员和群众。他们以身作则,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和转变党员群众的落后的思想观念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农村需要加快土地流转,转变生产方式和观念。
6、聚核心。基层党组织,十九大精神就是核心。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就是村支书,必须抓好队伍思想建设,管好两委班子队伍。党员和班子内部中,思想要能够统一;班子成员当中,内部不能出现相互拆台的现象,注重协调,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警惕性,在问题出现萌芽状态就能及时化解掉。
【浅谈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阅读:
当前农村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存在问题与对策07-19
浅谈当前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9-25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7-13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08-02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24
浅析当前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对策1107-18
当前基层工商所(队)纪检监察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07-08
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