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物价强化服务为推进经济大发展营造有利价格环境
1.稳定物价强化服务为推进经济大发展营造有利价格环境 篇一
寻找差距 强化措施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宝鸡市农业局
一、现状
农业产业化经营促使农业由小生产方式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跳出了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传统思维方式,拓宽了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视野和思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近年来,我市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抓手,强化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基地,完善产业链条,使农业产业化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主导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根据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全市确定了畜、粮、果、菜、药五大主导产业。计划“十一五”期间,在北部山区和川塬县区建立20万头奶牛、50万头肉牛、100万只肉羊、120万头生猪和1500万只家禽等畜牧业生产基地;在东五县建立2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优质玉米,30万亩优质杂粮生产基地,优质粮加工能力达到150万吨;在渭北建立10万亩优质苹果基地,在南北二山建立60万亩核桃生产基地;在太白、凤翔、岐山和金渭陈三区及千河川道建立8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在凤县和西部山区建立50万亩花椒生产基地;在太白、凤县、麟游建立20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93亿元。经过几年努力,目前畜牧产业带上,奶牛存栏12.96万头,肉牛28.2万头,肉羊50.8万只,生猪94.4万头,家禽966.6万只,分别占全市存栏总数的100%、69.5%、63.2%、84.4%和81.9%;优质粮产业带上,建立生产基地204.5万亩,总产量113万吨,分别占36%和57%;果业产业带上,聚集果品面积67万亩,总产量5O万吨,分别占88%和92%,优质果率达到60%以上;蔬菜产业带上,发展蔬菜60.6万亩,占73%;中药材产业带上,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占比60%。全市五大主导产业共建标准化示范基地16个,农业科技园区46个,无公害生产基地75个,其中获得省级认定28个。绿色食品认证13个,申报无公害产品认证7个,省级名优产品36个。
——龙头企业有所增加。目前全市涉农企业1126户,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50户,过亿元的2户。重点龙头企业27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户,省级龙头企业5户,市级龙头企业19户。全市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13.9亿元,实现利税6262.4万元,上交税金2528万元。年粮食加工转化率69%,乳品99%,果品40%,蔬菜10%。
——农村合作组织有所发展。全市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342个,其中行业协会36个,农民专业协会162个,专业合作社144个,拥有会员5.6万人,带动农户25.9万户。
——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按照“公司+科技+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农业36万亩。在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上初步形成了老牛、红果、大红袍和大成“四大模式”,促进了农产品基地建设规模化发展。
二、差距
尽管我市农业产业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特别是相邻的咸阳市各县区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导产业不壮。礼泉县是全国苹果大县,全县耕地面积85万亩,发展果业达到70万亩,是我市果业大县眉县12万亩的6倍;泾阳县耕地面积68万亩,蔬菜达到32万亩,奶牛存栏5.5万头,均居全省之首。相对而言,我市一些乡镇和县区一搞就是“好几条龙,七八个产业带”,样样都有一点,样样都不惊人。结构雷同、盲目多元、规模太小、产业链短、竞争优势不明显的问题比较突出。
2、竞争主体不强。缺乏在全国有影响的大龙头、强龙头;知名品牌不多,市场占有率低。现有龙头企业大多数层次低,以初加工为主,缺乏大型现代化精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对产业拉动能力不强。礼泉县围绕果业,先后引进了汇源、通达、富安果汁等龙头企业,年加工果汁15.4万吨,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果汁加工基地。我市三个县果品加工企业4户,年加工能力为8.7万吨,实际加工量只有2万吨,不及礼泉一个县年加工量的1/7。泾阳县先后引进光明乳业、张裕酿酒、银桥乳业等全国知名龙头企业,目前全县乳品企业13户,年加工鲜奶20万吨,而我市14户乳品企业,年加工能力仅14万吨,相当于泾阳一个县年加工量的70%。
3、利益联结不紧。从龙头企业看,普遍没有把基地作为自己的第一车间,追求自身利益多,兼顾农民利益少。市场紧俏或生产旺季时,竞相抬价争地盘夺原料;市场疲软或生产淡季时,共同压级压价或拒收,将自身风险转嫁给农户,形成企业与基地两张皮。从合作组织看,各类专业协会、合作社运作不规范,服务水平低,自律意识差,维权作用不强,没有将农户有机地组织起来统一闯市场,打品牌,无法与龙头企业、大市场实现有效对接。
4、手段措施不力。不论是西安市的高陵,还是咸阳市的礼泉、三原、泾阳,他们都敢于围绕西北乃至全国领先的目标,确定发展思路,壮大主导产业,建设工业园区,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发展办公室推进产业化发展。而我市在这方面有明显的差距,有些县区抓农业产业化经营仅限于农业部门的个别股室一两名工作人员,没有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在具体工作落实上,上传下达安排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少,特别是对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研究不够,解决不力。譬如至今未建立起长效稳定的信贷支农机制,投资规模不大,贷款额度较小。咸阳市2004年用于农业方面的信贷规模为48亿元,而我市只有36亿元,贷款设置条件过多,制约了企业快速扩张。
5、经济贡献不大。咸阳市粮、畜、果、菜四大主导产业提供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有一批龙头企业已成为地方骨干财源。而我市五大主导产业提供的收入只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左右,27个重点龙头企业年上缴税金平均不足百万元93.6万元,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明显偏小。
三、措施
当前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已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要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针,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在深化细化上下功夫,在重点环节求突破,再添措施,狠抓落实,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一 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四个结合”上求突破。一是要把农业产业化与加快农村工业化结合起来,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以农业主导产业为基础,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把农业资源转化成工业资源,走出一条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二是要把农业产业化与加快农村城镇化结合起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速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工业向园区集中。三要把农业产业化与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结合起来,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农业产业园区三大市场主体,把分散的家庭经营同集中的市场需求有机联系起来,为农户和市场之间架起桥梁,促使农业由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四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依托农业资源加快产加销一体化,促进一、二、三产业整合互动,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二 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在规模效益上求突破。按照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把特色产业做精做专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集中布局,扩张规模,加快实现主导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一县一品”,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一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狠抓畜牧产业发展,按照“一个主体,三大品牌,两个稳定,主攻川塬”畜牧业发展总体思路,突出抓好良种建设、龙头企业、规模养殖、饲草饲料。防疫体系和技术服务六项重点工作,全力推动畜牧大市建设。对现有规模较大的主导产业,如苹果和优质小麦生产基地进行创新和改造,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提高产业科技含量,扩大优质产品的经营规模和生产能力。对具有明显开发优势,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型产业,如猕猴桃、设施蔬菜、太白山中药材等商品生产基地,集中人力和财力,进行重点培育,尽快形成规模优势。按照产业化运作模式,建立农业产业工作新机制,组建一批大型专业协会,建设一批农产品生产基地,带动主导产业规模化生产。做到在每个主导产业发展上,既要抓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又要抓与其配套的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以及专业批发市场和健全销售网络,构筑完整的产业化链条,形成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三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园区。在抓好陈仓区渭河南三镇畜牧产业化示范区的基础上,依托专家大院和龙头企业,在优势主导产区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区域产业代表性的产业园区,集中进行高效农业示范推广,从品种引进、标准化生产到市场开拓,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原则,扩大招商引资,加大基础设施,强化内部管理,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第一线创办、领办产
业园区,推动产业园区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辐射带动基地发展。力争用三年时间,建好五大主导产业带,建立10个以上大规模的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我市主导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三 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在带动能力上求突破。一是围绕产业强龙头。按照每个主导产业,重点扶持1—2个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一条产业链的原则,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企业,在资金、土地、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促其快速发展,力争每个产业都有一个在全国有影响的大龙头。二是突出招商引龙头。精心筛选和编制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项目,眼光锁定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和有实力的财团,“定向、定位、定点、定人”招商,促进对外开放,提档升级。在乳业上要下决心引进蒙牛、伊利等有实力的知名企业,利用强势企业的品牌效应和长远拉动作用,全面提升乳业市场竞争力。肉制品在引进秦宝、鼎鑫的基础上,力争引进双汇、得利斯、南京雨润等强势龙头企业,搞好深加工,增加附加值。三是技术创新壮龙头。支持企业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研制开发新产品,做到生产、开发、研制、储备同步运行。在大红袍、老牛面粉等重点龙头企业建立技术研究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开拓新领域。
四 完善中介组织,在提高组织化程度上求突破。大力扶持和培育农民专业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规范和完善协会职能,进行工商注册,使协会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经营主体。创建“协会+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的新型产业化模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全市重点抓好十个大型专业协会,争取成为全省行业龙头。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鼓励产销联合,大力推广大红袍、老牛、红果和大成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力争使全市40%以上的农产品实现订单生产。教育和引导龙头企业树立诚信意识,让利于农,通过契约关系、系列服务、价格保护、利润分成、股份合作等形式,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由松散联合向紧密联合发展。
五 实施品牌战略,在增强市场竞争力上求突破。一是打造名牌。加快农业新品种的引进开发,培育一批优势农产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培植名品、名企、名牌,做大做强宝鸡秦川牛、宝鸡布尔羊和莎能奶山羊、太白山无公害蔬菜等品牌。加大龙头企业名牌创新力度,积极争取国际质量认证和安全认证,力争短时期内打造1—2个全国驰名商标。二是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通过示范带动、企业引路、全程监控、订单约束、技术支撑“五法”并举,交叉覆盖,把标准化生产落到实处。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业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组织有关专家对畜、果、粮、菜、药五大主导产业主要农产品制定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建立一批主导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创建一批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示范区。加快无公害基地认证和绿色产品认证步伐,力争使全市五大主导产业全部通过无公害基地认证。三是全方位开展农产品促销工作。加强对国内外农产品销售市场的研究,在上海、重庆、广东等地组织推介会、专项交易会、展览会;办好奶牛节、秦川牛节、布尔羊节、辣椒节和花椒节,不断扩大宝鸡农产品影响力;积极扶持农产品出口,在东南亚、俄罗斯等境外设立营销窗口和贸易中心。四是抓好农产品市场建设。组建宝鸡市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设立展示商务中心,配套建立加工、储藏和物流配送中心,在市区建立100个连锁店,在各县区建立20个大型生产基地。在农产品集中产区和交通枢纽重点建设6个大型批发市场,在产业基地县建设专业批发市场,乡镇建设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形成以批发市场为中心、农贸市场为重点的开放式农产品市场网络,加大销售量,提升农产品品牌。
六 强化组织领导,在完善支撑体系上求突破。一要强化对产业发展的宏观组织和领导。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套方案”和“全程、实用、高效”的要求,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从服(转33页)(接9页)务上着手,在服务中领导,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发展。二要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将财政支农资金与农业综合开发、扶贫、以工代赈等各项资金进行捆绑使用,集中用于产业化基地建设、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发展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要争取项目扶持。认真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包装项目,组织龙头企业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扶持。四要加大信贷资金投入规模。做好信贷“两难”调研,抓紧研究解决信贷支农途径,加大农行和信用社等各金融部门对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的信贷力度,增加贷款规模,简化信贷手续,全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五要抓好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以宝鸡市农业信息网为龙头,以市县农业信息站为依托,建立和完善市、县、乡、村、大户的信息网络,解决信息“最后一公
里”问题,准确、及时地向企业和农户发布市场需求信息,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六要抓点示范。建立市、县级领导班子领导联系企业、相关部门帮扶企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蹲点企业抓点示范责任机制,工作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实行量化考核、目标管理。鼓励一部分有经营意识和管理能力的机关工作人员保留原职待遇领办企业,并通过人事部门积极引进各类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帮助企业发展,带动全市产业化快速推进,进而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稳定物价强化服务为推进经济大发展营造有利价格环境】推荐阅读:
湖南省物价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市场中介服务价格管理的通知09-21
物价局价格调控工作总结11-07
沧州市物价局价格听证授权委托书09-21
广东省物价局新建商品房交易价格行为规则粤价[2007]105号11-13
职工素质建设共工程稳定推进06-16
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确保稳定计划科工作总结09-29
市物价局团支部为贫困户送温暖活动08-22
稳定经济增长讲话06-20
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11-16
浅谈信访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