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2024-08-06

2024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有感(精选12篇)

1.2024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篇一

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董志梅

学校组织观看了中央台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刚开始有些喧嚣的会场马上就安静了下来。整个的观看过程,大家都是泪眼婆娑。我们的心灵又一次经受了洗礼。这些老师太伟大了。他们生活在穷村僻壤,他们穿着朴素,甚至破旧寒酸,但是他们都有着崇高的品质和感人的事迹,令人心生敬意。从最美乡村教师获奖者的感言中,我们都感受到一种浓冽的爱在荡漾。正是这赤子般的爱,让他们选择了留下与坚守,不为其他诱惑所动。我们常说,这是一种大爱与大我,超越了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展现的是一种崇高境界和操守。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日多乡中心小学的“汉族爸爸”宋玉刚,他因为一次意外的帮助,对结下了浓浓的藏族情结。他发誓要让更多藏族同胞识字,不吃文字亏。这么想,也这么做。他选择了西藏,虽然那里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时不时地会发生自然灾害。他也时常想念远在他乡的年迈的父母,但是他想到了藏族人民需要他,他要留下来帮助他们。后来,他发现藏族的孩子听不懂他的话,他走进藏族家庭,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藏族语言,很快他就能讲一口流利的藏语。没有语言的障碍,交流起来就方便了。他不但向汉语说得比较好的藏族同事学习,还主动向学生请教。宋玉

刚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寸步不离地守在孩子们身边,不能让一个孩子辍学的强烈愿望一直在心中呼唤着他,他的真诚付出,赢得了大家的喜欢。

河北省承德县三家乡孤山小学校长。于贵勤将一所破烂不堪、教学质量较差的村级小学逐步打造成固定资产达220多万元,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都成为县、市、省、全国所关注的品牌学校。她帮助许多孩子走出深山,成为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她却放弃多次进城机会,无怨无悔地工作在深山的第一线上。她是老师却又像妈妈一样抚养大了一群孤儿学生,她是校长却八年如一日深夜坚守在锅炉房,她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却放心不下没有改建完成的校舍,如今,56岁的于贵勤已经在北大山脚下的孤山小学守了22年。她是孩子们心中最美的妈妈老师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看到了乡村教师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下,他们用不知道多少个春秋冬夏阐述了什么是梦想的传播者,也许他们的知识并不能满足孩子们太多的好奇心,可是他们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梦想。通过观看和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他们为榜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2.2024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篇二

这些反映最美群像的典型人物报道是如何契合了受众心理?是如何让人物真实、鲜活、可信、可亲、可学?是如何让这些“美丽心灵的力量”在充满情绪性宣泄和戾气怨言的社会中脱颖而出?本文从“最美群像”说起, 谈谈典型人物报道的正能量。

一、关注“小人物”, 普通人谱写出“最美”旋律

今天的典型人物, 不再是“高、大、全”和“十全十美”, 而是要把人物放在时代背景下、社会准则中来看。“所谓重大典型人物, 并不一定是公众人物或位居高位, 普通人付出了常人不及的努力, 或做出了超出一般的贡献, 或一刹那的高尚行为, 都可以成为重大典型人物。[1]”这些“普通人”的典型来自寻常百姓的生活中间, 贴近生活, 贴近百姓, 让普通受众感到平实、亲切, 具有很强的可学性, 也更能激发受众的共鸣。

由此, 新闻媒介在推出代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的同时, 应该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普通人的生活空间。从“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到“豆腐教师”吴金城;从“最美司机”吴斌到90后“最美铁警”李博亚等, 在聚光灯打在他们身上之前, 他们是一群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 过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 有着酸甜苦辣的生活感受。但他们或凭多年的坚持, 或以瞬间的选择, 诠释了什么是“最美”。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说:“普通人的故事却是广大普通人民群众生活的缩影, 其社会意义可能比某个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更有价值, 他们的故事是生活更深层次的现实, 是更贴近真相的社会现实。[2]”

“最美群像”的身份虽然普通, 事迹虽不轰轰烈烈, 但却代表了价值观的发展方向, “是平凡中见不凡, 普通中见崇高。他们的出现, 既是时代的呼唤, 又是时代的骄傲, 他们的身上体现了核心价值观, 弥补了当今社会的某些缺失。[3]”

在典型人物报道中, 发掘和肯定“小人物”的美德与伟大精神, 注重传播“人人可慈善、处处可慈善”的理念, 使受众感到自身并非只能当一个“看客”, 而且可以成为一个行动者。这样才能使受众与典型人物产生共鸣, 完成从认知到态度再到行动的转变, 实现传播效果的不断累积、深化和扩大。

二、凸显人文关怀, “最美”中闪烁着人性光芒

典型人物报道的根本目的在于结合时代特征产生一种道德模范的作用, 发挥示范功能, 激励更多的人以典型为榜样。然而, 突发事件毕竟不是常态, 见义勇为也非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脱离了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环境, 这些“最美群像”没有为国捐躯的功勋, 有的只是教师、医生、司机、农民等普通身份。无论聚光灯是否打在他们身上, 他们都是朴素而平凡的。

面对4车连撞后冲来的大客车,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迎上去推开了学生, 自己被车轮碾压而过;贵州民族大学生杨艾菁, 用价值200元的戒指在微博上“以物易物”为山区孩子换来教学楼;42岁的“弯腰哥”张伟, 身患强直性脊柱炎长达11年, 脊椎严重变形, 最严重时腰弯近90度, 行动极为不便, 但他毅然坚守在三尺讲台上……他们的事迹并非轰轰烈烈, 但其中关于悲悯、善良、坚持还有梦想的人性力量, 却分外打动人心。“当人们质疑社会道德是否面临滑坡时, 这些‘路人甲’选择的不是在他人陷入危难时冷眼旁观, 而是施以援手, 用善良和勇气谱出了人们心中的主流价值旋律, 传递足以撼动社会的正能量[4]”。

“这一群在刹那间因为勇气、大爱和无畏而铸成精神群雕的人们, 以他们挺拔而温情的身姿, 匡扶了略显倾斜的道德大厦, 重新找回了我们在心底无数次呼唤的‘真善美’。作为平民英雄, 他们瞬间闪现出的人性的光辉, 将永远留在我们记忆的底片上。[5]”这种普世的人性光芒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创新报道形式, 全媒体描绘“最美”脸谱

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于6月11日正式启动。在100多天的时间里, 参与寻找的记者、编导多达数百人, 足迹遍布22个省、市、自治区, 行程十万多公里。主办方共收到全国各地的推荐函和来信2000多封, 微博粉丝达220万, 微博信息覆盖人数超过5000万。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讲述、共同关注等栏目共播发报道近百篇。光明日报开辟专栏, 共刊发报道近40篇。

乡村教师典型人物的故事还通过新媒体手段广泛传播。活动启动的同时, 在央视网、光明网开通了官方网站为400多名参评乡村教师搭建了专题推荐页面, 同时开展了诗歌、歌曲、摄影征集等活动。活动还在CNTV、新浪、腾讯、搜狐、网易5家门户网站开设了官方微博, 微博粉丝数量达200多万, 覆盖人数4000万。最新的微博产品——微访谈也被运用到活动的宣传推广中来, 优秀乡村教师以及采访乡村教师的记者受邀走进演播室, 共进行了14期微访谈。作为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的持续性、规模化的新媒体平台, 我国首个为乡村教师搭建的公益类网站“乡村教师网”也于9月8日在北京发布上线。

电视、网络、报纸等全媒介手段联动报道, 形成地毯式覆盖, 形成宣传强势, 引发广泛关注, 增强了宣传效果, 使最美形象在网上网下广受关注、深入人心。全媒体互动的报道形式成为主流媒体主动设置议题, 积极弘扬主流价值观、践行社会责任的有益实践和成功范例。

四、力挺正能量, 传播真善美

去年以来, 类似小悦悦的事件一次次刺激人们的良心、“扶不扶老人”的集体疑问更让道德的底线浮沉不定, 不少人开始为道德失范而忧虑。

判断道德是“滑坡”还是“爬坡”, 要看整体、看本质。“从极个别不道德现象的出现, 到这么多‘最美群像’网上被追捧、被赞扬, 我们看到了社会道德、良心和价值观的回归, 这才是道德的真正力量。[6]”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曲文勇说, “从‘最美叔叔’、‘最美女孩’到‘最美女教师’, 一大批典型人物涌现并非偶然, 他们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成果的充分显现, 他们的行动充分体现了仁爱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

典型人物的社会道德价值, 更多的是一种激活、一种唤醒。榜样的力量恰恰不是他们的惊天动地, 往往是他们的平淡如水。恰恰是这些朴素、平凡, 最容易在全社会广泛散播。爱心没有大小、微重之分, 平凡人的举动更易为更多人学习和效仿, 也可以成为人们面对“小善”和“小恶”的抉择时, 最真实和最具说服力的参考。

参考文献

[1][2]郑先聪.重大典型人物报道的“骨”与“肉”[J].中国记者, 2012 (2) .

[3]赖国洪.从“最美现象”看典型人物报道[J].新闻实践, 2012 (4) .

[4]程迪.“最美”群像, 传递社会正能量[N].新华每日电讯, 2012-7-21.

[5]燕志华.“最美”群像凸显网络向善力量[OL].http://opinion.people.com.cn/h/2011/0828/c159301-2752728568.html.

[6]从“最美草根”受热捧看道德力量的回归[OL].http://news.xinhuanet.com/lianzheng/2011-08/26/c_121911180.htm.

3.寻找中国最美乡村 篇三

真正找到婺源“中国最美乡村”的美之所在,是在思溪延村。这是相距不远的两个村落。在同行的人乘车去思溪的时候,我和同行的一位画家选择乡间小路,步行去了延村。做出这个决定,并非是一种标新立异的特立独行,而是在水泥路和一条溪流边的乡村小路,在乘车与步行之间本能直觉的选择。乡村的距离概念,让我可以更加相信自己的脚,相信自己的本能和直觉。如果说城市让人对自身的本能加以怀疑,天性加以禁锢的话,那么在婺源,这个号称最美乡村的地方,人与自身的关系恢复到了更为自然亲和的状态。当双脚踩在泥土之上,人并没有离旅行的目的地更远,而是离它更近,离旅行的本质更近。

真正的旅行是一种寻找。而我们此行所要寻找的,就是“中国的最美乡村”。通往它的路,应该就是一条土路,路旁流淌着清澈的溪水,种植着金黄的油菜。美国诗人弗洛斯特在诗歌《两条路》里写道:“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我的人生从此便不同。”而在这里,这句诗可以翻译为: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便走进了真正的乡村,而不是一个纯粹的旅游景点。

溪水清澈碧绿地流动着。我并不知道它的名字。在婺源,有许多条这样的河流,绕在一个个村庄旁边,为村庄提供水源,也提供清澈与宁静。是流水声提醒了我这里的宁静,而在城市里,是汽车的马达声、鸣笛声、临街店铺聒躁的歌声提醒我要为自己的内心保留一份宁静。在这里,我不用刻意为之,溪水自然就把身体中的噪音冲走。除了宁静,它带给我的还有清澈与充盈。这种清澈与充盈不仅仅是因为溪水流经了金黄或碧绿的田野,倒映了古老的村落,更重要的是,这溪水仿佛是与它们一体的,而这里就是它的发源地。用朱熹的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形容这些溪水再合适不过。这不仅是因为诗、景、情的完美契合,还因为朱熹的故乡就在婺源。虽然他人生中大部分时光都在福建度过,只回过婺源数次,但故乡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无法从人生中抹去的。如果说游子是河流的话,那么故乡就是它的源头。那么这诗句中溪水的源头,甚至这首诗的源头,应该就是婺源的这些溪流了。

溪水的清澈不光清洗着我关于河流的记忆,也在清洗着眼前油菜花的金黄。因为这种清洗,我远离了北方土地的广袤以及与之同在的干旱。在北方,映衬油菜金黄的是田野无尽的土黄。在这里,则成了水的嫩绿。嫩绿与金黄,组成了春天在这片田野上的色彩谱系。而紧挨着田野的村落建筑,用它宣纸般的白构成了这片彩色田野的底色。白墙是徽居的一大特色,在婺源的整个行程中,白色的墙壁几乎无处不在。尤其是一些新建的房屋,那些阳光下耀眼的白几乎呈咄咄逼人之势。而在延村这样的古村落中,那些白色的墙壁经过雨水长年的洗涤,色泽已经柔和许多。雨水不仅洗去了它的白中刺目的部分,还为它涂上了一层岁月的色泽。在婺源那些白色墙壁的背景下,雨水的颜色似乎呈现墨绿色。墙壁上那些经它绘制的水墨画就是证明。而雨水经年累月的冲洗,让这幅水墨画更像是岁月的真迹。

步入延村,就像是步入了一幅立体的水墨之中。与之前去过的一些村落不同,这里不仅古居保存得完好,整个村落的布局也完好如初。没有新房与旧居的强烈对比,也就没有了直接从现代一步跨入古代的突兀与生硬。老房子之间都是由一些窄窄的小巷间隔与相连,宜于步行,宜于仰望着夹在高墙间的蓝色天空——如果是雨天,它就是真正的诗句中记载的“雨巷”;当然对于一个陌生的旅人来说,还宜于迷路。也许对于一个现代旅人来说,只有通过迷路,才能真正到达这座古老的村落,到达它气质的核心。

许多现代村庄,经过集体主义与重利主义的双重改造与洗礼,布局往往会格式化,通常是由一条大路贯穿整个村落,数条小路横穿村落。所有房屋院落都被这些笔直的道路统率而一览无余。私人空间——院落与公共空间——大街之间没有缓冲地带。而且所有私人空间都在公共空间的统领中,体现了鲜明的秩序。但在延村,代表私人空间的房屋院落,都是独立的,院落与院落之间的联系也是曲折婉转的,没有一个统一的秩序能够统率这些院落。这些曲折的小巷即是证明。

走进这样的院落和房屋,对于它的独立性会有更深的感受。除了白墙黑瓦,高高的马头墙是徽居的另一大特色,或者几乎可以说是代表特色。它的功能不仅仅有实用意义上的防火和装饰意义上的美观,一个同样重要的作用是遮蔽。就像那些曲折的小巷遮蔽了院落的大门一样,它同样从高处遮蔽了与邻居之间的视觉往来。这样,不管是在地上,还是在空中,它都保留了自己的独立性。但它却不拒绝天空自身的窥视。天井就是这一只专门为天空预留的眼睛。即使最为狭窄局促的房舍中,都为天井留下了空间,即使只是“一线天”。因为天井的存在,院落、房屋中的人可以直接与天空交流,从更高的意义上来说,接受天空的审视。此外,它还通过天井接纳天空的祝福——雨水。学者张柠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民间文化离不开“福禄寿喜”。不例外的是,通过天井接纳的雨水在民俗意义上就拥有财富的意味。这在主人身份多为商人的古徽居中,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即使从农业角度来解释,也符合农耕文化对人与自然沟通的重视。而发端于朱熹理学的风水学对这种沟通更加重视。天井即是最符合风水学的一种建筑样式。虽然有将自然神话的嫌疑,但风水学在客观上还是强调建筑和自然融为一体,人居回归自然,使整体环境美化,居住者更加舒适。从现代建筑学的角度来看,天井也是一种独特、美好、充满智慧的建筑形式。而我在归来之后的诗作中,这样写天井:“雨水从天井落下/就是大地接住了天空/庭院接住了水的一次流泪。”这样在居室中与天空、雨水的亲近,对于一个居住在北方城市的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即的。似乎是因为如此,庭院和雨水在诗句中都具有了人格色彩。抛却各种学说的专业角度,这种建筑样式本身也为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提供了范本。

如果说天井沟通了人与天空、雨水的自然关系的话,那么徽居内的砖雕、木雕、石雕则沟通了人与万物之间的审美关系。这些雕刻内容涉及人物、山水、花卉、禽兽、虫鱼,无不错落有致,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在对于徽雕的介绍中,我看到它丰富的题材: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世间万物,人伦物理,几乎都可入雕。虽然我所看到的雕刻内容有限,但那些把有限的内容赋予无限精美的雕刻技艺,似乎彰示着它可以承载内容的无限。于是这些雕刻就似乎彰示着一个房子就可以拥有一套独立完整的审美体系,彰示着房子主人高雅的审美趣味。

与这些雕刻相互辉映的,是那些悬于正堂左右的楹联。楹联的内容彰示着儒家伦理和对诗书、自然的崇尚与喜爱。这样的楹联我在许多古镇的深宅大院中都见到过,而在这些小小的村落之中,这些楹联的内容并不丝毫逊色。婺源有“书乡”之称,自古文风鼎盛,自宋至清,出进士552人,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选《四库全书》。这些楹联佐证了这里的文风之盛,彰显了书乡风范。

由这些细节构成的独特的徽居,让我久久地留连忘返,踱步品味,想着数百年前,这里居住着怎样的人,他们过着的究竟是怎样的生活。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儒家理论的重视,决定了大多为商人的徽居主人,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崇尚诗书的理念。也许有许多人只是附庸风雅,但同时,应该还有更多真正的文人,他们在读书之余耕种,“既耕亦己种,时还读我书”,文致典雅的居舍居室与周围的田野都镌刻下了他们的身影。他们像陶渊明一样,践行与创造着中国知识分子独特的的耕读文化。这种文化影响深远,我在许多地方的老宅子里都看到过“耕读传家”的字眼。而婺源的这些小村落,几乎是这种耕读文化的一个样板。它们完美地承载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个文化梦想。初到婺源时,我感觉这里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让我恍生世外桃源之感,而现在,它们又在文化上构成了一个真正的桃源。

归来后,我在书籍中找寻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时,遇到了辛弃疾。他在仕途失意后,曾隐居在江西上绕二十余年,把上饶带湖的新居命名为“稼轩”,坚持耕读,也写下了大量农村生活的诗词。婺源即属上绕,虽然他没有直接居住在婺源,但居住的环境应与婺源的这些村落相似。于是在这些村落中默诵辛弃疾是情景相合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蜀道中》是词人最具代表性的词作,而词名中的黄沙,即是江西上绕的黄沙岭。地点是基本照应的,只是时间上不对,我们在春天来到这里,也没有能够在这些村落中住上一晚。但这些诗词依旧穿越幽幽时光隧道,仿佛成为了我对婺源记忆的一部分。

4.学习“寻找最美乡村女教师”有感 篇四

近期学校组织观看了“寻找最美乡村女教师”的视频资料,这让我很是感动,其中张彩青老师扎根乡村23年,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赢得了乡村们的尊重,她的事迹更令人动容。

张彩青所在的学校位于河南内乡县赤眉镇庙北村李家营,地处深山区。1988年秋,高中毕业的张彩青,从西峡县嫁到了内乡县庙北村李家营。这里位于赤眉镇西北边缘,离小镇15公里多,是全镇最偏僻的穷山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文盲特别多。村里虽然有一所小学,但由于人口居住散乱,村组相距较远,孩子们上学要翻好几个山头,娃们上学难,一直是乡亲们最苦恼的事;能让娃们就近上学,是祖祖辈辈人的期盼。也有过艰辛求学经历的张彩青,肩负着乡亲们的重托,踏上了教书育人的“讲台”。

每天一大早,张彩青就背着柴火,走3里多山路来到学校。学校所在地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条件差。刚开始时,学校连课桌都没有,她就让会木匠的丈夫把自己的嫁妆改成了课桌,一用就是23年。丈夫看到她喜欢孩子,热爱这个工作,在村里发布起工资的情况下,偷偷的把自己在镇上打工挣来的钱,交到村里,让村里给张彩青发工资。雷雨天,为了照顾学生,张彩青顾不得抢收自己的粮食,3000余斤的小麦被雨水冲了个干净。张老师的付出让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张彩青重病昏迷时,村民们下雨天用担架抬着她,走了20多里的山路,把她及时送到了医院,全村的人都到医院看望她。当她要到条件好的学校任教时,村里的人都一齐挽留,舍不得她,村民们都说:向她一心为孩子的好老师,不好找呀。为此,张彩青放弃了好多次外出工作的机会。

张彩青,扎根乡村,一干就是23年,用她的话说,我干就要踏踏实实地干……23年来,和孩子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游戏……是我最幸福的事。这一辈子她最远到过南阳,但她的学生有十几个考上了大学,还有很多学生遍布五湖四海,这是她一生中最骄傲的事。

一个山村的普通通通的女教师,任劳任怨,默默无闻,不求索取,只讲奉献,为我们老师的楷模。

5.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篇五

教育学

赵钱森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这句话完美的诠释了中国800万的中小学乡村教师,他们衣着朴素,他们相貌大众,他们生活清苦,但他们从事的事业却让人敬佩,为了一句诺言,为了一片热土,为了一群孩子,他们放弃了自己的青春,默默奉献在这片远离城市的净土————乡村。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让久居在大城市里的人们深深体会到这些乡村教师的平凡与伟大,看完历时两个的小时的颁奖活动后,留给我的除了那一份感动与敬佩,更留给我无限的深思,我也明白杨老师让我们观看他的初衷。

小时候我母亲给我说过一句话“一个人一辈子离不开两种人,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以前我并不理解,随着阅历增长我渐渐地明白了。上完高中后,出于就业压力,以及父母的劝解,我选择了师范专业,在大学里由于对教师职业的不断深入,我慢慢地喜欢上教师这份职业,大学期间我就特别关注有关教育方面的信息,并下决心未来从事教育工作。

面对人目标,看到道路上的困难挫折,我有时颇感无助: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城乡教育巨大差距;新课改重重阻碍,未来教师的较高要求;应试教育各种弊端,择校风云不断涌起;各种教育事故频频发生······我承认自己没有宋玉刚的那份执着,邓丽的激情活力,徐德光的顽强,肖山的慧眼,于贵勤的勤劳,刘效忠的教育技能,马复兴的坚持,陈万霞的大爱,吴金成的守候,阿力甫夏的勇敢,但我始终坚信把平凡的事业干的不平凡,你就是一位不平凡的人。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的希望在于教师”。因为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关注最美乡村教师,其实本质在于关注中国的教育公平,我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教育事业定会找到最好的道路,这些乡村教师也不会这么辛苦。

我喜欢陶行知的观点“乡村教师能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学校,培育最有活力的学生,乡村教师的主旨在于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那十位乡村教师是对这句话最好验证,农村教师是改造农村的灵魂。

在中国的中西部偏远农村,这些地方的教育情况令人担忧,教育环境差,教师工资低,与城市教育相差很远;同样接受义务教育,但不同地区的受教育情况大相径庭,这种局面急需改变,国家虽已经制定很多扶助西部教育的政策,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乡村教师的工资却依旧很低,我个人认为,同样是教书育人,城里的教师教学条件好,工资待遇却很不错,乡村的教师教学条件差,工资去很低,这是极为不公平的现象,国家应加大教育资源调配力度,最低应标准应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这一点我相信未来一定会办到。现在大学生就业首先考虑待遇问题,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同样可利于吸引大学生到乡村任教,也从侧面提高了乡村教师的幸福指数。

6.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名单揭晓 篇六

由光明日报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14“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9日在京正式揭晓。获“最美乡村教师”称号的是: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曾维奋,周丽娜,刘月升,张美丽、张秀丽姐妹,张伟,秦开美,陈腊英,王偏初,胡清汝。获“最美乡村教师支教团体”称号的是: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被推选为“特别关注乡村教师”的是:邵英文,原子朝,农加贵,杜爱虎,郭庆,程霖,李咏梅,杨建国,拓守宾,刘世鱼、刘运良父子。被推选为“特别关注乡村教师支教团体”的是: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河北保定学院支教团体、清华大学书脊支教团、“学霸”支教团(相关名单见另条)。活动将为获奖的11组最美乡村教师及团体提供每组20万元现金的资助,为14组特别关注教师及团体提供每组5万元现金的资助。

备受瞩目的2014“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已录制完成,将于9月10日晚20:01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20:04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综合高清频道播出。

活动启动以来,光明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借鉴前三届活动的成功经验,派出数百名编辑记者,奔赴全国各地乡村,走进乡村教师的生活,记录他们质朴的情感和职业梦想,有力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光明日报2014“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专栏7月1日开栏,截至8月中旬,共刊发通讯33篇、图片34张,涉及全国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乡村教师,光明网、光明日报法人微博、光明手机报对相关乡村教师的感人事迹进行了重点推介。中央电视台以新闻、专题、纪录片等多种节目形态,早、午、晚多个时段联动报道,在《新闻联播》《朝闻天下》等重点新闻节目开设了“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专栏,在科教频道《讲述》专栏播出了5集系列片。

除新闻报道外,光明日报还结合寻找活动,举办了“师生情”征文和“我眼里最美的乡村教师”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中央电视台举办了“影响我一生的乡村教师”主题征集活动。由活动组委会主办,北京教育学院、陶行知教育基金会承办的2014“最美乡村教师”走进北京教育学院研修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活动组委会表示,今年还将举办高端研讨会,回顾和总结“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为开展好这项活动提供理论支持。

朱敏才、孙丽娜夫妇

朱敏才曾是驻外工作17年的外交官,老伴孙丽娜退休前是北京的小学英语老师。9年前,他们得知贵州山区严重缺乏师资便决定去义务支教。2005年5月,他们在贵州望谟县复兴镇第二小学开始了支教。他们给孩子买来字典,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尖山苗寨小学支教时,夫妇俩还给孩子开设了品德课、音乐课、体育课等。以前孩子们惧怕陌生人,不愿意说话。夫妇俩通过上课、游戏和多种课外活动让孩子们逐渐开朗、自信。苗寨的孩子们学会了汉语普通话、学会了讲卫生、懂礼貌,也了解了“世界”的含义。

9年来,两位老人的足迹遍布贵州七八所乡村小学,目前在遵义县龙坪镇中心小学。虽然山村的艰苦条件让他们落下一身疾病,但他们说:“能发挥余热,是我们最大的满足。孩子的变化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只要还能爬起来,就会待下去。”

曾维奋

曾维奋是海南省澄迈县永发镇儒林小学教师。他对教师工作非常执着,“能拄着双拐上课至退休,这一生就算没白活”,他这样说。1995年,曾维奋从师范毕业眼看就要工作了,一场意外导致他下半身瘫痪。为了能走上讲台,曾维奋锻炼体力,终于能拄着拐杖在平地上行走,他提出申请,只要能当老师,哪怕到最偏远、最艰苦的学校都行。经过连续三年申请,2001年9月1日,他终于站在了儒林小学南洋教学点的讲台上。他一天最多时有6节课,一节课40分钟,在讲台上就要拄拐站立240分钟。他还要走下讲台辅导检查学生作业,在讲台上单手拄拐转身板书。虽然讲台旁有一把椅子,他却说,坐着讲课不生动,对孩子也不负责。曾维奋说:“如果有一天能恢复健康,我要把书教得更好,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奔跑。”

周丽娜

生长在东北的周丽娜,是新疆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亚维勒克村双语幼儿园唯一的汉族老师。1997年,她随维吾尔族丈夫来到这里。2006年她成为上阿图什乡卡依拉克小学的临时双语教师,并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她的学生有13名考上区内新疆班,并多次在各类比赛中获奖。2010年,公立阿图什镇中心双语幼儿园招聘汉语老师,周丽娜取得了笔试、面试双第一的成绩,尽管她已经超龄,但仍被特批为正式教师。2014年4月,周丽娜从条件较好的镇中心幼儿园调到村级亚维勒克幼儿园。周丽娜有助人为乐的习惯,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她也没有放弃资助贫困的维吾尔族学生。亲人多次劝她回沈阳老家生活,但为了这里的孩子,她把阿图什当成了自己的家。

刘月升

刘月升,天津市大港区刘岗庄中学教师。15年来,刘月升扎根在这所偏远的农村学校,带领这里的农村孩子完成了350多项国家专利的设计和申报,学校也是天津市唯一承担市级科研项目的农村学校。刘月升花了三年时间,查阅大量的资料,把自己多年授课经验整理出近200页讲义。学生们的发明走上了国家、市、区各级比赛的舞台,并赢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银奖。小发明也培养了农村孩子的技能,许多学生毕业后开始自己创业。他还带领孩子们做了一架大型260航模,每逢假日就带着孩子们去航拍湿地、港口,他还带领学生进一步观测鸟的数量,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如今,学校的湿地航拍达到了无人机水平。

张美丽、张秀丽姐妹

张美丽、张秀丽姐妹,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1992年,武川县筹办聋儿语训班,当了9年老师的张美丽接过这一重任,5个儿童,老师只有张美丽一人。从未接触过手语的张美丽开始一点一滴地学习手语,又自费到外地学习盲文。1998年,武川县特殊教育学校挂牌成立,在两间不足20平方米的教室里,设有聋哑、视障和智障3种教学复式班,共有7个年级。老师仍然只有张美丽一人。每天十几个小时的操劳让她身体透支。她劝说同样是教师的妹妹张秀丽加入特教行列,两人成为孩子口中的“大张老师”“小张老师”。从学校开办到现在,学生不用交一分钱学费,却学会了编织、剪纸、绘画等生存本领。学校走出的150多名学生大都掌握了一技之长,其中4人考上了大学。

张伟

7.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篇七

我也是一名教师,我被那些乡村教师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个题材《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太感人了,一位位优秀的乡村教师的优秀事迹真的催人泪下,着时地感动着我们。昨天的节目是流着泪看完的,好久没这样感动了。

其中几个镜头令我看了之后久久留下思索。一个乡村女教师山村支教几十年如一日,每天背着孩子淌水过河,冰凉的河水长期浸泡早已使老师的双腿患上了风湿。老师不得不住着木棒背孩子过河。年幼的孩子说:“老师,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我给老师带回汽车,飞机让老师坐着!”孩子天真纯朴令观者动容。看了之后感动加心痛。从台湾来的林子宏,辞去了年薪20万的工作,来到了志愿者教师队伍,这是信念的力量......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乡村教师最美的一面,在那些条件艰苦的乡村里,他们用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坚守阐释了什么是希望的守望者。“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从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们看到了“最美乡村教师”的坚持和责任,体会到了他们那份始终不变的执着情怀。

在中国大地上其实有千千万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正是有许许多多这些默默无闻耕耘在中国乡村教育事业中的教师,大山深处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才有了飞向未来理想的翅膀。我想起了那句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那句话,多么感人至深。

8.-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篇八

9月10日晚上我们全体老师观看了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节目,与往年更多聚焦在艰苦的乡村教育条件下坚守的老师相比,本次获奖教师类型更加丰富。有外交官夫妇,有融入维族孩子的汉族老师,有带着孩子搞发明创造的能人老师,有精心呵护残疾孩子的特教老师。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一次次被他们的事迹所感动。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但他们用淡泊名利、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教师的形象,也是对最美乡村教师最好的诠释。教师到底应该是什么?他们为什么如此让我们敬重?今天听了最美老师的报告后,我更加明白了教师的光辉,体会到教师的光明与崇高不是一句几句赞誉就能概括,教师的伟大,刻画在心底,是要用心去发现,去体会。

乡村教师正是这样一群麦田里的梦想“守望者”。他们扎根乡土,怀揣梦想,同时也是孩子们梦想的守护神。晚会现场,那些大屏幕上闪现的话语,那一群群孩子童真的“老师好”让我浮想联翩,作为乡村教师的我,和他们相比非常惭愧,他们的事迹会鞭策我在以后教育教学中加倍努力工作,无怨无悔。我看到了乡村教师传递梦想的“最美”力量。这力量会时刻激励我勤恳工作。

从这些乡村教师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原来他们只是放下了自己。正是这种放下,让他们摆脱了个人名利的束缚,而是循着人的基本情感需要出发,自然而然地打通了小爱与大爱、小我与大我之间貌似难以跨越的鸿沟。正是在这爱的给予与滋养中,他们实现了一种自我价值,获得了爱的温暖,成就了他们的“最美”。

9.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篇九

汪湖小学李美开学两周了,新的学期我被调回了中心校教学,不必再天天来回骑车去村小了,回想过去的一年,许多老教师说我受苦了,自己倒没觉得怎么样只是尽力做好本职工作而已。不过有时候与同来的相比,想想自己从未被冻伤过的手被冻出了十多个冻疮,加之交通不便也会抱怨。前几天看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得奖的老师们的故事,才觉得与他们相比自己吃的苦根本不算什么,他们都那么无私,为孩子们做了那么多却从无怨言,真的很惭愧。

看节目的时候,眼睛不自觉的湿润了好多了,几乎是每看一位老师的故事都要被感动的流泪吧!为他们感动,宋玉刚老师放弃内地的好条件,选择去语言不通的藏族学校,他一点点的学习藏语,还将自己的工资资助失学儿童,将家安在学校,给那些寄宿学校、半年多见不到父母的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很佩服邓丽老师,她是一位和我们差不多年龄的老师,放弃了在大城市当白领的机会带着梦想和憧憬到条件艰苦的高原小学当老师,她用她的热情为课堂带来活力,为孩子们点燃希望,让孩子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特别佩服她,和孩子们相处的那么好,活泼而有激情,总觉得与她相比自己缺少那么一份激情,看着她欢乐的笑着,参与到孩子们之间,与孩子们边学边玩,学习成为一件幸福的事情,真正体会到教育的幸福,她身上的很多东西都是我缺少的,我想我是不是也该好好反省自己,形成自己的一种上课模式,寻找自己的教育幸福感,不再只是将教书育人当做一份工作,做一个幸福的老师,也让孩子们成为幸福的、乐学孩子。

从他们的故事中,我看到了许多现在大部分人所缺少的奉献精神、责任感、大爱。其实在中华大地上有千百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默默地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因为心中有信念,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我想起了那句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那句话,那么多的老师宁愿自己苦一点累一点也要让孩子们过得更好,多么感人至深。我们应该学习“最美乡村教师”,学习他们那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品格:

第一是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最美是老师,美在责任。他们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他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地干事,兢兢业业地工作。第二是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最美是教师,美在大爱无私。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观。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第三是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最美是教师,美在团结。正是因为学校的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赞歌。向他们学习,就要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化工作的合力,为振兴永康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10.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篇十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有人说教师的蜡烛。然而,教师到底应该是什么?他们为什么如此让我们敬重?观看了《最美乡村教师》后,我知道了“美”,已不是单单形容他们的外表了,此刻,他们的坚持,他们的精神,是“美”的最好诠释。没有优越的工作环境,甚至是不算工作环境的地方,没有正常的生活水平,当一切都是困难的,艰苦的,我看到的他们,却是不离不弃的守候,守候着他们的职位,守候着一个个孩子的梦想,更为孩子们撑起了另一片希望天地。

在中华大地上其实有千百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默默地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从这些乡村教师的故事中,看到的是一名教师,放下了“自己”时的勇气与担当。正是这种放下,使得教育的基础不在是名利,不在是个人追求,而是一步一步得,慢慢得走向人间的大爱与小爱,用心得感受着人与人之间得交流,当他们左手年华,右手倒影时,他们所给予的爱,已然得到了被孩子们爱的回报。正是在这爱的给予与回报中,他们实现了一种自我价值,获得了爱的温暖,成就了他们的“最美”。

他们用自己的执着与生命诠释着美丽,诠释着大爱,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和他们相比,我们的教学条件太优越了,我们应秉承他们的精神,做真正的教育者,和他们一样,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一生。

11.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精选 篇十一

徐德光老师,大家都称他为“马背上的校长”。从17岁到今天,31年的时间里徐校长将自己的命运与学生紧紧捆绑在一起,从来没有离开过扇子林小学,他用自己艰辛的劳动托起了大山里孩子们的希望。31年来,从这里走出去的毕业生有200多人,也许在我们的眼里,这个数字太过渺小,然而大山里的孩子,能在这样一位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业又是何其艰难,何其令人感动。

没有他们,就没有农村走出的一个个淳朴的孩子;没有他们,我们就看不到大山里冉冉升起的希望;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广阔农村大地上孩子们的欢乐笑声。

我的小学也在乡村度过,低矮的小平房、破败的桌椅、四季透风的墙壁、冬天早上生炉子把孩子们的眼睛熏的眼泪直流的股股浓烟……所有这些成了我人生难以忘怀的记忆。尽管如此,我却依然无比怀念小学的生活,最让我怀念的是,是小学哪些和蔼可亲、尽职尽责的为我铺好求知路的老师们。他们,就是最美乡村教师背后的千千万万,没有多少人会记住他们的名字,但他们依然数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在每一个收获的季节都桃李芬芳。

虽然我现在执教的单位在城区,具有比较优越的条件,素质较高的学生。然而说心里话,刚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我,还是会被繁琐的工作弄得焦头烂额,被活泼好动的孩子搞得十分烦躁,在工作之余也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怨言。这样一天天下来,总觉得工作十分乏味,再也没有初为人师者的欣喜与憧憬,似乎日子一天天过,我的心却在比日子还快一样的变老。《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节目让我在感动之余更看到了乡村工作条件的艰苦和乡村教师们的执着,与他们相比,我们有什么理由抱怨,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希望呢?

肖山、刘效忠、陈万霞、阿力甫夏、吴金成、马复兴……我们记住了这些平凡的名字,也记住了这些感人的瞬间,虽然物质条件并不优越,甚至有些过于落后,但我心依旧,岁月静好。祝愿最美教师们的善良、真诚、执着能感染身边所有的孩子,让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在求知的路上走的更远。让中国农村升起永不落的太阳!

12.2024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篇十二

今天是教师节,中央电视台“2013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深深地吸引了我。2013年获得“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是:仲威平、刘坤贤、廖占富与张兴琼夫妇、吉思妞、廖乐年、潘立华、阿力太、杨元松、王金花、格桑德吉以及7位“80后”乡村教师团体“会泽七子”。

在电视剧前,听着一个动人故事,一个残疾教师的坚守、一对夫妻的坚持,一个特殊教育教师的付出,一个志愿教师的免费教育,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流泪。尤其是看到学生给这些老师颁奖时,师生相拥时的热泪盈眶,我也跟着老泪纵横啊。10位获奖优秀乡村教师(或群体)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并且,我不止一次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这10位典型老师,均在艰苦的农村或山村任教,条件相当艰苦,但他们为了心中的信念坚守着无人能懂的岗位。他们之中,有的是为了自己家乡的兄弟姐妹,有的是为了祖祖辈辈的家传,有的是为了对母亲的一句承诺,有的是为了自己的良心……

他们的话语十分的真实、质朴,没有半点虚假的夸张;他们的行动是那么低调,从来没有想到过被关注、被敬仰。但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浇灌的花朵会鲜艳开放。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是为圆梦而生活着,有梦想并为梦想而奋斗是幸福的。这些了不起的老师们他们并不是得到了奖励而快乐和幸福的,他们对幸福的体验释放在全部的施教过程中。

从晚会上,我看到了无数的默默奉献在祖国乡村的这些最值得尊敬的乡村教师们,他们每一个人的事迹都深深打动我。每当看到他们的学生和亲人们亲自为他们献上“最美的奖杯”,台下的少先队员们高举右手齐声高喊“老师好”时,我的心一次次被震撼,我的眼眶一次次被湿润。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奉献在为孩子们实现梦想的事业中,他们的确是我们心中最值得尊敬的好老师。

每一个获奖的教师,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都是付出的多,得到的少,感动的是: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感动的是:为人师表无尚光荣。当看到自己的学生为自己颁奖,一个深深的鞠躬,一句亲亲切切发自肺腑的老师好,当看到台下那些可爱的孩子,齐刷刷的一个队礼,异口同声的一句老师好时,不由得你不感动,不由得你不动容。一句老师好,给了我们多么大的肯定和动力。

回顾40多年前,我在黑龙江建设兵团也曾经做过两年的类似乡村教师的工作,我深深的体会要做一名好老师,首先要有对孩子们的爱心,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育人。在当今,我们更需要树立这样好老师的榜样,真正为孩子们传递正能量的好老师。

上一篇:员工反思报告范文下一篇: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