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一带一路

2024-12-18

中国梦与一带一路(14篇)

1.中国梦与一带一路 篇一

一带一路中国梦读后感

中国,我们伟大的祖**亲,她一路坎坷走来,仍然坚强,屹立不倒,随着我们的国家渐渐强大,我们渐渐有了一个伟大的梦想--“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是民族振兴之梦,更是人民幸福之梦。

那题名中的“一带一路”是什么呢?原来2013年9月和十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在那期间,他先后提出了共同创建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提议,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合称为“一带一路”战略。现代丝绸之路和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完全不一样。现代丝绸之路建设有利于推进沿线各个国家经济繁荣和彼此间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加强各国之间不同文明的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伟大事业。而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是为了让沿线各国运输更加快捷方便一些。

“一带一路”战略覆盖的国家极其广泛,就中国而言,丝绸之路就圈定了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此同时它还贯穿了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另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是许多拥有巨大经济发展潜力的国家。读了这本书后,我不犹的有了一个梦想:“以后好好学习,争取让中国梦早日实现!”

高邮市秦邮实验小学

乔陆轩

2.中国梦与一带一路 篇二

“一带一路”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战略棋局, 致力于实现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物质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更广泛的交流合作。近年来大量的学术论文集中讨论“一带一路”的经济价值、外交愿景等命题, 笔者认为, 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 从“软实力”的视角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进行意义探究是必要可行的。本文以约瑟夫V奈的“软实力”理论为基础, 从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 打造“中国形象”等三方面入手, 探析“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发展的助力作用。

一、“一带一路”战略讲好“中国故事”

所谓讲好中国故事, 就是要向世界讲清楚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讲清楚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 决定了中国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而今天的中国应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如何发挥中国故事的吸引力?如何发挥中国文化的助力作用?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讲好故事的路径。

“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中国故事”广泛传播。从历史上看, “丝绸之路”不仅是亚欧国家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 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丝路”的名片获得全世界的广泛认可正得益于其在人类文化交流中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今日倡导“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是经济贸易合作发展的航道, 更是不同文明不同宗教实现文化交流、共同繁荣的重要渠道。“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和地区26 个, 覆盖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3% 。中国与沿线国家大部分国家都签署了政府间文化交流合作协定及执行计划, 越来越频繁、愈来愈新颖的文化节、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文化交流活动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突破国际文化传播机制中“西强我弱”现实造成的“文化误读”桎梏, 中国文化在多样的途径中广泛传播才有可能让世界倾听完整准确的“中国故事”, 展示中国文化的精华、特色, 从而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尤其是价值观念的认同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构建文化认同是减少战略误判, 建立双边及多边合作的无形纽带。“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共建原则是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坚持开放合作, 坚持和谐包容, 坚持市场运作, 坚持互利共赢。这一共建原则, 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共识和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融合与提炼。随着“一带一路”由构想走向行动, 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思想,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中国哲学,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万世开太平”的共同理想等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更大范围走向世界, 这种寻求和谐共存的文化观念, 不同于西方“文化霸权”、“文明的冲突”等相关描述, “亲诚惠容”的中国倡议、中国理念必将获得不同民族、宗教背景人民的共鸣与共振。2015 年11 月7 日, 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时谈到: “15 世纪初, 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扬帆远航, 多次到访新加坡。新加坡海事博物馆里有一艘按原尺寸复制的郑和宝船, 以纪念这一伟大事件。明末清初, 许多来自中国广东、福建的民众漂洋过海到南洋谋生, 带来了中华文化和技术, 也播下了中新友好的种子。”“一带一路”战略的构建推动诸如“郑和下西洋”等中国故事的广泛转播, 从历史的角度塑造中国过去强而不霸、繁荣稳定的地区秩序理念, 让世界人民相信中国的崛起将是和平的力量。

二、“一带一路”战略传播“中国声音”

不可否认, 中国通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我们更不能忽视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政治价值观经常受到误读, 我们的国际话语权还不够强大。如何发出不同于西方的中国声音? 如何让世界看到更多中国智慧? “一带一路”提出正体现了这一战略诉求。

“一带一路”是否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一带一路”是否代表中国将挑战国际秩序?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一经提出就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讨论甚至部分国家心怀不轨的误判解读, 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首倡“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等中国声音, 在对外传播中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的价值理念和立场主张。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是在中华文明追求天下大同理想的产物。在《礼记·礼运》大同章中即有“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理想的描述, 这一“大同”理念是中国历史文化追求对全球化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本质内涵的最早赋予。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主张将“天下视为敌我一体, 同此天, 同在天之下, 同为人, 不同一政府, 此所谓小别而大同。”“天下”理念的优势即在于它的眼界超越了国家利益, 突破民族国家的限制, 鼓励人们在更开阔的视野里进行思考, 这样世界上真正严重的冲突、最复杂的问题也可以被识别出来并得到解决。浸润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大同”思想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孕育中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 全人类贫富贵贱, 充满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崇高理念和精神。1988 年, 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 75 为诺贝尔奖得主围绕着“21 世纪的挑战和希望”的议题展开讨论, 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是: “人类要生存下去, 就必须回到25 世纪之前, 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在世界局势面临经济危机、恐怖活动日益猖獗的今日, 如何建设更加和平文明繁荣的世界, 需要古老中华文明的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是中国政治价值观念的彰显。近代以来, 西方发达国家主张自由、平等、法治等价值观, 带有清教徒自认为是上帝选民的强烈信念, 认为这种价值观念代表现代文明的发展要求, 应该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然而此种价值观念指导下建立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组多组织, 其制度标准无不处处维护发达国家利益, 为发展中国家设置壁垒, 价值观念与实践的分离、具体贯彻时的双重标准使所谓的普世价值在鼓吹过程中显得伪善。与此对比,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强调超越不同民族。宗教的差异, 尊重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 以整体意识、全球思维和人类观念, 推动现有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向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三、“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中国形象”

英国曾经以“日不落帝国”著称, 美国以“第三罗马帝国”的姿态出现在世界历史上, 今日的中国想让世界看到怎样的“中国形象”? “一带一路”战略用掷地有声的规则和行动提交中国答案。

“一带一路”战略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彻底消除, 欧洲深陷经济衰退, 广大发展中国家国家经济发展步履蹒跚。中国此时发出的“一带一路”倡议, 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为发达国家开拓亚洲市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中国切实承担起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责任, 推动各国在“一带一路”框架构想下实现合作共赢。除此之外, “一带一路”沿岸沿线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 甚至是贫穷的国家。这些国家急需发展, 摆脱贫穷状态, 而落后的基础设施阻碍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建设“一带一路”, 中国将发挥已经拥有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 为发展中国家建设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为整个亚太经济发展释放更大活力。

“一带一路”战略彰显中国的“大国能力”。目前国际经济主体框架、“游戏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是发达国家利益制衡的结果,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更多扮演参与者的角色, 适应“游戏规则”。当今世界可持续包容性发展需要制定新一代游戏规则, 中国需要积极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订, 积极发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并第一次大规模推动的国际型战略, 中国以兼容并包的大国心态承担大国责任制定规则、计划, 兼顾各国利益和关切, 以行动推动和谐发展、共生共荣。

参考文献

[1]厉以宁.读懂“一带一路”.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5.

[2]冯并.“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5.

[3]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5.

3.“一带一路”释放的中国机遇 篇三

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国正在加速走向世界。印证这一转变的论据还有很多。比如,在过去一年,中国倡导筹建亚投行,人民币加入SDR“篮子”,中国元素闪耀世界。其中,“一带一路”无疑是最为耀眼的。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称《愿景与行动》),正式启动了“一带一路”的进程。这大大提升了中国走出去的速度。

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疲软复苏的大背景下,中国加速走出去,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不是要简单地形成或巩固商品服务买卖的贸易关系,而是可以容纳投资、产能、货币、知识产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广泛内容的综合发展倡议。这个倡议的核心是能力建设,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因此,对于沿线规模较小、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小国而言,“一带一路”提供了实现快速发展、弯道超车的良好机会。

同时,通过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会改善大量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环境,这为发达国家的私营部门前去投资扫除了其自身无法解决的障碍。

中国加速走出去也有自身原因。随着中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减速,特别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国人口红利正成为过去。以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为核心的经济动力正在减弱,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转型使命日益迫切。

“一带一路”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空间:沿线不少国家正在加速工业化进程,将他们纳入中国的生产体系将有助于延续“中国制造”的生命力;其市场亦能拉动中国国内已经满溢的产能实现创新升级。对于积累了大量优势产能又亟需实现转型升级的中国来说,加速走出去是寻求自身发展机遇的自然结果。

习近平说,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关键要看我们能否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能否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

4.中国梦视野下的“一带一路”战略 篇四

【摘要】中国梦由国家、民族、人民三个维度构成,它不仅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更是一个宏大的发展目标,中国梦的提出凸显了中国的国际责任,也要求中国要优化发展道路。“一带一路”作为一个大战略,与中国梦的目标相契合,是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它的实施将进一步优化改革开放的格局、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它在现实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间架起了一道桥梁。

【关键词】中国梦;“一带一路”

一、中国梦的内涵

2012年12月29日,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①

此后,在国内外多个场合,总书记就中国梦的实质、奋斗目标等进行了阐述。2013年3月23日,总书记访问俄罗斯期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了演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②

目前,学界上对中国梦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看法,分别有“本意说”、“人民主体说”、“两层内涵说”、“三层内涵说”、“多维度说”等几种界定③。但笔者认为,无论如何界定,中国梦最终还是以国富民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核心。由此,我们认为,中国梦由三个维度构成: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自从近代以来,积弱积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国梦把国家、人民、民族三个维度有机统一起来,找到了凝聚中华民族的最佳支点,它不仅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还是一个宏大的发展目标,既立足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二、中国梦的应然要求

(一)中国梦凸显中国的国际责任

当今,国际体系处于转型时期,国际秩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国际安全形势总体趋于稳定,局部地区动荡仍频。随着非传统安全议题的增加,国际反恐、跨国犯罪、毒品走私、互联网安全等问题需要更多的国际协作,在全球治理的层面上解决。国家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南北贫富差距加大,贸易摩擦增加,更需要大国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领导作用。

中国解决自身的问题,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也就是承担了相应的国际责任。中国作为占世界1/4人口的大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本国人口,粮食产量稳定在5亿吨以上,自给率达到95%以上;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20%,特别是经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的坚挺对世界经济的复苏起至关重要。

中国梦的实现,就是要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解决自身问题来承担国际责任是不够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就是要更加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合理利用规则,增加议题设置能力,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与自身地位相符的贡献。

(二)中国梦要求优化提升发展路径

上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给中国注入了发展的新动力,特别是在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后,市场活力受到激发,经济高速发展,在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制造大国,贸易大国,从原来的资本输入国开始变为资本输出国。

随着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国外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世界局势动荡,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大国之间的博弈激烈,全球经贸规则面临重构。国内方面,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在这一区间的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增长动力不足,单纯靠投资刺激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已经到头,亟需经济结构调整,消化过剩产能,应对能源安全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迫切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开拓国际合作的新空间和新领域。

然而,仅仅把目标放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是不够的,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国家的市场已经饱和,可以开拓的空间不大。泛欧亚地区的新兴经济体,其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强劲,比较经济优势明显,经济发展结构与中国的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拥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这些新兴经济体也想通过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助力本国经济发展。中国的发展需要站在更高的起点,放眼全球,以拓展新兴经济体为战略支撑,为实现中国梦积极拓展新经济发展空间。

三、“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梦的助推作用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

2013年9月、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东盟国家时,相继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规划未来发展的蓝图,实现蓝图需要一定的手段,而“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梦提出后实行的可行路径和路线图。从中国梦的视野来看,“一带一路”是一个统筹了国内外两个大局的大战略,它的实现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良好的国际环境,最重要的是将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开拓了战略空间。这意味着“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仅是一个为了应付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产能过剩的权宜之计。当前,中方制定的“一带一路”规划基本成形,包括了:“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2015年3月27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和外交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对中国发展将产生历史性影响的“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全面推进建设阶段。

(二)“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梦的助推作用

1、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优化改革开放的大格局

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句话明确了改革开放在实现“中国梦”中的关键作用。

由于历史、地理区位方面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发展滞后。东西部发展落差大,处于不平衡状态。“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有助于优化改革开放的格局,一方面,西部将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提升西部的教育、医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激活西部地区的经济活力,同时,也承接东部转移产业。另一方面,对于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贸易驱动型的外向型增长模式。东部地区的企业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产品升级换代和海外投资的新阶段。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快同东南亚的互联互通,特别是深化同东南亚的自贸区合作。正如2013年中国周边外交工作会议指出:“要同有关国家共同努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扩大贸易、投资合作空间,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④有效提升东部与东南亚地区国家的经贸关系,有利于东部产业转型与升级,同时带动东部对外资本输出。

2、“一带一路”战略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

“一带一路”标志着中国“走出去”的塑造全球化新阶段。新中国建国60多年来,一直强调自主独立的外交路线,但不是世界潮流的引领者。“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倡的世界治理的新模式,它突破了以往狭隘的经济发展观念,强调中国的内部同外部一样是处于一个互惠互利的共同体之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以往,经济全球化是在旧有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建立的,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了主导作用,少数西方发达大国操纵世界经济事务,破坏国际间平等合作的互利原则,激化局部地区的经济、民族、政治矛盾,造成南北两极贫富分化。而“一带一路”框架包含了与以往经济全球化完全不同的理念,即“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而且强调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最终要构建一个“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是高度活力的新兴经济体,惠及人口超40亿,经济总量几乎占全球的1/3,西接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亚太地区,东系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欧盟,给欧亚大陆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战略的发展规划,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先行,其次建立自贸区深化贸易发展水平,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最终自贸区连接成片,实现共生共荣。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发起者和推动者,在设置议程、机制方面拥有主动权,“国际贸易涉及国家间的重大经济利益,国际贸易规则是国际贸易互动中制定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如果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不能掌握与自己贸易地位相符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它的利益就不能得到维护”⑤避开了以往融入世界进程中要搭便车的境地。通过经营“一带一路”,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把中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论传播到周边各国。周边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复兴的基础。经营好“一带一路”战略,中国的影响力将极大提高,在未来国际事务中更有发言权。

四、结语

“一带一路”是一个世界级的大战略,它统筹了国内外两个大局,是中国梦的路径选择,必须审慎细致做好计划的规划落地工作。大战略不能拘泥于短期因素,仅仅着眼于转移产能,刺激经济增长的做法是不妥当的。

相关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方案,做好中央和地方在项目上的对接,避免地方出于部门利益冲动,一窝蜂同质化建设,各自为政,重复投资。政府应该合理引导走出去的企业,不能将国内走捷径、耍聪明甚至是违背法律的做法带到国外,破坏中国的形象。总之,“一带一路”目前需要在做足规划的前提下顺利实行几个项目,做好了,下来开展工作就容易开展,要是完成不好,接下来的困难会比较大。

注释

①“习近平: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中国网,2012年11月30日,http://news.china.com.cn/politics/2012-11/30/content_27270494.htm.②“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人民网,2013年03月24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324/c1024-20892661.html.③史为磊:《当前“中国梦”的研究综述》,《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3期.④“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周边环境推动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人民网,2013年10月26日.⑤王仲伟、胡伟:《中国梦:大国崛起呼唤国家能力*》,《管理世界》,2013年第1期.作者简介

5.中国梦与一带一路 篇五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国内各区域布局分析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思路分析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5-2019年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中提到: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互联互通达到新水平;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1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院

图表 “一带一路”战略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国内各区域布局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5-2019年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中强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西北、东北地区

西北、东北地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兰州、西宁开发开放,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院

开放的重要窗口。

二、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

三、沿海和港澳台地区

沿海和港澳台地区。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妥善安排。

四、内陆地区

内陆地区。利用内陆纵深广阔、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优势,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和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加快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合作。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口岸通关协调机制,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支持郑州、西安等内陆城市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加强内陆口岸与沿海、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3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院

沿边口岸通关合作,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布局,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

图表 “一带一路”战略各省份定位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6.中国梦与一带一路 篇六

发稿时间:2015-01-16 10:30: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晗

“一带一路”包括路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资料图片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16日电(记者 李晗)昨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在京发布《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15):“一带一路”与周边战略》。报告认为当下中国引领与塑造周边的能力与意愿显著提升的同时,推进“一带一路”面临着三大挑战。

报告主要由亚太与全球战略院的亚太安全与外交研究室人员完成,同时邀请来自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东欧中亚研究所、内蒙古社科院以及国观智库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加盟,并得到了国观智库的支持。

推行“一带一路”面临三大挑战

报告指出,“一带一路”是一种跨区域的开放性框架,以周边地区为起点和重点,但不限于此。“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要把倡议变为现实,取得成效,也面临诸多挑战。

挑战之一是战略疑虑,即对中国倡议的战略意图有怀疑。一些近邻国家怀疑中国借此实施扩张,对于合作共建基础设施网络存有疑虑,不太愿意让中国参与大通道的建设,把经济的问题政治化,一些非政府组织受到其他力量的鼓动,散布一些抵制中国参与的舆论;一些大国出于担心排斥自己的考虑,也对自己的伙伴国施加压力,甚至直接出面做工作,制造中国主导的舆论。

挑战之二是如何妥善解决或者化解争端。比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需要妥善解决南海争端,创建搁置争议、合作建设的环境和气氛,以合作代替争斗。

挑战之三是如何创建可持续的新发展方式。像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以往我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关系主要是在资源领域,即开发利用中亚的资源,建设通往中国的能源输送管道。

中日之间结构性矛盾日益严重 印度欲与中国争夺话语权

当前,中日关系虽然仍处于可控状态,但是两国关系受制于各种矛盾和障碍,尤其是安倍政府的对华战略也一时难以进行根本性调整。鉴于此,中日关系近期内不会很快得到根本改善。

报告透露,日本学界对“一带一路”极为关注,尤其是国际关系学界已经着手研究中国国内形势,以及中国与主要周边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

印度看来,中国推行“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首先是国内经济发展与经济转型的需要。印度学者普遍认为,中国计划通过“港口和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在相关伙伴国家建立经济特区,以此保持出口竞争力,消除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转型。

7.中国梦与一带一路 篇七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影响

1“一带一路”战略分析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它由西北、东南两个走向的经济区域组成,沿线共有欧亚非65个国家,涵盖了90%以上的发展中国家。沿线国家人口总量约44亿,占世界人口总量的63%,经济总量为21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如此大规模的贸易区域无疑会决定着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将对身处其中的中国和其他所有国家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1“一带一路”战略提出背景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有着深刻和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世界经济形势严峻,中国出口贸易受阻。2008年以来,发达国家深陷危机,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以中国为例,2007中国GDP年度增速为14.2%,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中国GDP年度增速下降到9.6%,2015年更是跌破7%,仅为6.9%。在此背景下,世界市场需求疲软,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出口贸易严重受阻。

第二,我国产能严重过剩。国内外需求疲软而我国传统制造业产能却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煤炭、电解铝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均低于80%。严重的产能过剩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并带来了大量社会问题。

第三,我国制造业价值链低端。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能源资源,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并没有掌握制造业的核心技术,缺乏优质的民族品牌,在国际产业分工中,长期处于价值链底端,产品附加值低。

第四,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严峻。2000—2015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十年增,2015年取代美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首破60%,能源安全形势严峻。

第五,大国纷纷提出丝绸之路战略。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大国近年来纷纷提出了针对这一区域的战略构想,例如: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俄印等国的“北南走廊计划”、欧盟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

第六,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2013年,中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0%和20.2%,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生产总值之和都不及东部地区。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将不利于我国经济协调发展。

1.2“一带一路”战略构架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由中亚、西亚和南亚三大区域组成。在中亚,以上海合作组织为支点,辐射独联体国家;在西亚,以海合会为支点,辐射西亚国家;在南亚,以中巴自由贸易区和中印缅孟经济走廊为支点,辐射南亚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则通过精神纽带、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这三大支柱,来连接七大支点港口城市与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贸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南部非洲关税同盟、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南太平洋岛国、太平洋联盟)。详见下图。

2“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2.1 促进我国对外出口贸易,一定程度化解我国产能过剩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市场需求锐减,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对中国质优价廉商品的潜在需求大。具体来看,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经贸规模是不断上升的,“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后,承包工程项目总量突破3000个。2015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同比增长18.2%,我国承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78.3亿美元,执行金额121.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6%和23.45%。

2.2 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

第一,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直作为“世界工厂”,为全世界生产各种低附加值传统商品,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底端环节,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契合“经济新常态”和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一方面,在“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中国企业可以凭借资本和技术的优势,主导区域国际生产分工体系,占据区域价值链条的高端环节,这显然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将带动交通运输、金融、能源、文化产业、信息等众多产业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出口。

第二,近年中国面临着能资源、环境、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中国在部分低端产业上已不再具有优势,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更低。中国将一些产能过剩但仍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大量的就业的劳动力、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这些国家。

2.3 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部西部发展长期落后于东部地区。近年来中部地区山西省煤炭业遭重创经济停滞不前,东北三省,特别是辽宁省在2016年第一季度GDP增速为-1.3%,全国垫底。“一带一路”战略给“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提供了一次真正的战略机遇。“一带一路”战略已经提出,全国各省政府积极响应,热情参与,纷纷提出了本省承接“一带一路”的政策规划。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2014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重大方针、重大政策。2105年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将申报亚欧经贸合作试验区。

2.4 削弱TPP和TTIP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自2011年以来美国政府积极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企图扼制中国的高速发展,TTP和TTIP是美国为了削弱中国不断发展的国际贸易实力,重新掌控世界贸易和投资规则制定的权力的重要布局。而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坚持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与沿线国家在经济上互惠互通,共同发展;在政治上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文化上包容共存,求同存异。相信未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命运共存,利益共存,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美国的扼制。

2.5 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

“一带一路”将会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第一,“一带一路”将会促进沿线各国贸易畅通,双边贸易和投资对将会使对人民币的需求将持续上升;第二,“一带一路”沿线的大部分国家属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有着强烈的发展愿望,但资金不足,特别是在重大战略性项目中的资金筹措能力不足,而中国资金充裕;第三,目前已经有40多个国家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这是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被全球认可的必经阶段,“一带一路”战略将会加快这一进程。

参考文献

[1]高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起航[J].海运纵览,2014(5).

[2]申现杰,肖金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4(5).

[3]葛剑雄.被误读的“一带一路”[N].金融时报,2015(3).

8.缅甸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篇八

首先,缅甸的地理位置确实重要。缅甸位于东南亚、南亚的交汇处,是中国从陆路进入印度洋的最捷径。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濒临印度洋的缅甸无疑属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一个方向是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缅甸同样是这个方向的沿线国家。可以说,缅甸是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节点之一。

其次,前任吴登盛政府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表态总体上比较积极。自从中国提出该倡议后,中缅双方高层会晤时都会提到缅甸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缅甸的很多精英也想搭中国“一带一路”的顺风车,加速缅甸的发展,因而羡慕巴基斯坦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获得中国460亿美元的投资,甚至提出巴基斯坦的安全形势不乐观,腐败严重,还不如把钱投到缅甸。不过,缅甸社会对“一带一路”的了解也仅仅限于政府官员以及学者、NGO工作人员、智库工作人员等精英阶层,广大的普通老百姓知之甚少,甚至一些缅甸政府的官员,包括个别决策层的官员,也知之不多。即便缅甸的媒体开放后,其对“一带一路”的报道也不多。而民盟政府自2016年4月执政以来,只是表态愿意和中国加强合作,对“一带一路”并未发表明确意见。有分析人士预测,民盟政府主要领导人正式访华时,可能会在新闻公报中提及“一带一路”,但姿态很难超过原来的吴登盛政府。

第三,缅方严重高估了密松电站、中缅油气管道、中缅铁路以及皎漂经济特区等项目在中国“一带一路”中的重要性。密松电站被搁置的重要理由之一是90%的电量要输送回中国,而事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电力已经大大富余,根本不需要从缅甸输入电力。密松电站被搁置的真正原因应该说是政治,它已经成为缅甸政治转型的象征和图腾,所以短期内重启是不可能的。

中缅油气管道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意义也被拔高了。且不论马六甲困局是一个伪命题,中缅油气管道每年的输入量在中国的油气总进口量中比例很低。其中天然气管道即便满负荷运转,每年从缅甸进口量也不到中国总进口量的20%。石油管道虽然已经建成,但尚未投入使用,即便使用后按照每年2200万吨计算,其进口的石油也不会超过中国每年总进口量的10%。笔者2014年5月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与缅甸联邦部分国会议员就此问题进行过深入的交流,一些议员对笔者提供的数据表示深深的失望,因为过去他们认为中国的能源安全就靠中缅油气管道来保障的。

中缅铁路和皎漂经济特区对中国的经济意义也同样被高估。中国西南的货物从昆明—皎漂铁路运输到皎漂港后,再运送到南亚、非洲和欧洲市场,理论上是能节约2?7天的时间,成本也能降低。但前提是皎漂港口每年必须有数千万吨的货物聚集,才会有大量的班轮前往运输,否则货物就只能在皎漂港等候班轮或者再到新加坡港拼船。而昆明—皎漂铁路要达到每年能运送数千万吨货物的能力,就必须是大运量的电气化复线铁路,而即将开工建设的大理—瑞丽铁路的设计并不符合这样的要求。最关键的是昆明与国内的贵州、重庆、成都等城市之间的铁路运输能力也有限。所以,昆明—皎漂铁路即便建成了,只是中国西南多了一个出海口而已,经济上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中信联合体把皎漂港口的建设分为四期20年,也表明该港口的开发不可能马上就有经济效益。至于有些人怀疑昆明—皎漂铁路会被用于军事目的,更是无稽之谈,因为缅甸现行的外交政策根本不会允许任何一个国家在该国拥有军事基地。

转型之后的缅甸有很多不切实际的优势意识和“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良好感觉,总认为缅甸的地理位置对美、日、印、中十分重要,大国对缅投资会蜂拥而至,因而只是强调外资要适应缅甸,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却并不主动了解和适应国际社会,这会使缅甸失去很多发展机会。

9.《一带一路筑梦中国》读后感作文 篇九

《一带一路,筑梦中国》是我记忆最深的一本书,因为这本书详细的记录了中国所骄傲的事情。

出生在威尼斯的马可·波罗,他来到中国后大开眼界:无论是城市的规模,还是人口数量,发达的天文学都让他叹为观止。他曾来到杭州时,说过一句话﹕“毫无疑问,该城市是世界上最优美和高贵的城市。”我看到这句话时,自豪的想﹕一个外来人来到中国,都对中国文化啧啧赞叹,看来中国文化已经要开始走向外国,走向世界了中国曾经还发明了“四大发明”。这“四大发明”对我们人民大有帮助,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它们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让我不由得感叹﹕我们中国好伟大,不仅造福了人民,还为我们中国以后的发展做下了铺垫。造纸术让我们以后写字变得方便了,再也不用在竹简上写字了。指南针为我们识别了方向,可以更好的找到一个地方。火药让我们中国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而活字印刷术即为我们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力气。这“四大发明” 使我们中国走向了世界,走向了世界各地!

这本书记载了中国辉煌的历史,更能让我们从中学到知识,让我们知道中国的骄傲,让我们为有这样的一个中国而骄傲!

10.中国梦与一带一路 篇十

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往来提供良好的依据。尤其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一带一路”给我国及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

1.贸易基本格局

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密切程度不断增加,贸易关系发展迅速。据商务部透漏,2015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总额达到9955亿美元,同比增长25%,占全国贸易总额的25.1%。同时,向沿线49个国家投资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主要投资国家有泰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新加坡等国。

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入分析不难得知,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贸易密切程度较高,这主要得益于中国与这些国家外交状态良好,给双边贸易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的推动下,使得中国与东南亚11国的贸易关系进一步拉近。分析2001~2015年中国贸易总额得知,与中亚5国的贸易额增长速度较快,年均增速达29.8%。而蒙俄年均增速较小,但也达到18.7%。另外,与格鲁吉亚、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年平均贸易增速超过40%,而与泰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贸易增速不足20%。分析得知,中国贸易增速较快的国家中新兴市场国家占有较高比例,而和政治局势不稳定、一些贸易大国贸易增速较缓慢。

2.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依赖

通过分析中国出口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HM指数得知,中国对东南亚11国具有较高的依赖程度,而后为西亚中东19国。除蒙俄外,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依赖程度加深正在凸显,超过其对中国出口依赖程度,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特征。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贡献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经济贡献有所差别,其中与蒙俄地区贸易频繁的省份主要为东部沿海省份与黑龙江省,尤其黑龙江省GDP增长很大一部分得益于与蒙俄地区的贸易关系。浙江、新疆、河北、上海、广东向蒙俄地区的出口给本省GDP增长也做出突出贡献。众所周知,蒙俄地区地广人稀、经济总量有限,出口该地区省份的GDP虽有所增长,但并不明显。

中国各省份向中亚5国的出口有所不同,其中新疆地区向中亚5国出口带动GDP增长较为显著,为8.18%,而其对其他出口省份的GDP贡献均低于0.5%。中亚5国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新疆与其贸易往来有着先天的地理优势。同时,新疆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哈萨克斯坦临近,在生活习惯、文化习俗、资源条件等方面相互影响,贸易往来频繁。

中国与东南亚11国关系较为亲密,贸易往来频繁,尤其东南沿海向东南亚11国的出口对本省GDP增长贡献较为明显。上海拉动GDP4.5%,广东GDP因此增长6.4%。另外,天津、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因与东南亚11国贸易往来,一定程度促进GDP的增长。东南亚国家多临海,具有较大的经济总量,因此,我国对其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较大。

中国新疆、西藏、云南等省份与南亚8国临近,但受喜马拉雅山地等地理条件限制,与南亚8国的贸易往来的省份主要为江苏、上海、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究其原因在于贸易通道主要通过海运,给拉动沿海省份GDP增长做出一定贡献。

中国与中东欧19国相距较远,陆路、海陆均不够便利,而且这些国家贸易中的商品结构与中国较为相似,构成一定的竞争关系,导致中国与中东欧19国贸易增长较为缓慢。通过分析,主要沿海省份与中东欧19国进行贸易往来,GDP也因此获得一定增长。中国与其贸易期间,海陆运输距离超过陆路运输距离,相信随着通往中东欧货运班列的开通,会提高陆路贸易所占的比例,为西部省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往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和西亚、中东19国的贸易呈现互补性,中国出口的产品以机电产品为主。西亚地区与中国的距离较远,货物主要以海上运输为主,因此,沿海省份与其贸易具有较大优势,成为拉动GDP增加不可忽视的因素。如广东对GDP的贡献为3.28%,浙江为3.86%,天津、江苏、上海、福建均超过1%。

三、“一带一路”战略落实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对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的认真落实,我国应结合当前国际环境及经济贸易实际,积极寻找有效对策。

11.中国梦与一带一路 篇十一

对中国建筑而言,“一带一路”是公司“走出去”数十年来一直期盼但从未有过的巨大商机,为我们勾勒出更加清晰的海外蓝图,是公司海外业务拓展的“指挥棒”。在机遇面前,只有主动出击才能抢占先机。中国建筑在同业央企中具有国际化经营最久、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深厚积淀,同时也拥有产业要素最全的比较优势,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解理应更加独到和深刻。在新的形势和机遇下,我们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人、财、物等各个方面加大投入,更好地融入、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切实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期转化为公司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收获期。在以“一带一路”战略为核心,拓展海外业务时,我们把握“一带一路”的新特点,重点抓好调整海外布局,实现协同发展;加快基建业务走出去,推动结构调整;产融结合,加快商业模式升级;防范风险,扎实推进国际化等几个着力点,借势“一带一路”,中国建筑国际化经营成效已初步显现。2016年1—9月海外业务新签合同额1 013亿元,并成功进入肯尼亚、新西兰、哈萨克斯坦等6个新国别市场。

协同发展,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

“一带一路”战略同时规划出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在海外,“一带一路”明确定位了“起于中国、路经非洲、终于欧洲”的海上、陆上经济合作走廊;在国内,“一带一路”同样涉及众多省份,规划项目同样众多,市场容量同样巨大,战略地位同样重要。

面对新形势,中国建筑统筹开拓“一带一路”概念下的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互相带动,协同发展,构建重大区域性发展战略,而不能仅盯海外而忽视国内。在海外市场方面,进一步强化了海外事业部的平台作用,以海外事业部为枢纽,充分发挥中国建筑30多年积累的国际化资源,调整了全球经营布局、统一业务规划、严格资产监管。目前,中国建筑已设立9个营销中心和30个国别组,初步形成覆盖非洲、东盟及周边、中亚、中东欧、拉美地区重点和热点国家市场的营销网络,建立了跟随中国资金海外投向搜集项目信息并快速反应的机制。在“一带一路”涉及的65个国家中,中国建筑已在43个国家布局布点,其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中涉及的22个国家中,中国建筑已进入14个。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正在推进多个项目。合同额为27亿美元的埃及新首都建设一篮子总承包合同就是其中一项成果。此外,中国建筑研究加大国别市场对国内子企业的开放力度,增强子企业参与国际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具备国际化经营能力的二级子企业实行授权制度,在统一的市场统筹之下,给予国际化经营的自主权。在国内市场配合方面,中国建筑推动战略性区域化经营,统筹全集团资源,发挥地域、资源和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对子公司进行战略定位,实现内外联动。占领“一带一路”沿边、沿海、沿途节点城市,如广东、广西、云南、贵州、陕西、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陆续与甘肃省、陕西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启动了千亿级的“丝路基金”,并以中建新疆建工为主力,向中亚地区辐射。

抓住机遇,借力推进结构调整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国际方面,仅亚洲国家到2020年,年度基础设施投资预计就将达8 000亿美元。国内方面,2015年各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一带一路”拟建、在建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总规模已经达到万亿元,涉及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多个领域,市场机遇巨大。

“一带一路”的优先建设领域恰好给中国建筑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巨大商机。中国建筑要突破传统房建“一业独大”的瓶颈,优化房建、基础设施、地产投资产业结构,“一带一路”战略正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基础设施是中国建筑未来五年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这是公司作出的战略性选择。“十三五”期间,中国建筑将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及比较优势,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统筹基础设施业务和海外业务两大板块,积极推动基础设施业务“走出去”,抓住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和重点工程,聚焦道路、口岸、航空、能源等基础设施工程,增强中国建筑在海外基础设施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们不搞齐步走、平面推进,必须集中优势兵力,汇聚优势资源,在海外基础设施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如今,中国建筑基础设施业务“走出去”也结出硕果,合同额达29亿美元的巴基斯坦拉合尔—卡拉奇高速公路项目已开工建设,斯里兰卡汉班托塔高速延长线项目、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项目CC4标段、阿尔巴尼亚Arbri道路项目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使得中国建筑海外基础设施业务份额得到快速提升。

创新思维,谋变商业模式升级

“一带一路”为中国建筑优化发展方式、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升级提供了难得的途径。从整体上看,中国建筑最大的优势就是专业齐备和全产业链的优势,但受制于多方面因素,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还不能完全体现出中国建筑的专业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而“一带一路”项目的中国资金因素,使得我们在项目策划阶段即可全面、深入介入,更容易实施投资建造运营一体化,实现公司从竞争激烈的施工领域向投资、规划、设计、建造、运营、服务等纵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国建筑在国内投资建设深圳地铁九号线等国内多条地铁线路和一批PPP项目的成功实施,已足以说明我们纵向一体化发展的愿望和实力。

从局部来看,在海外经营中,面对项目不同实施阶段领域众多、诉求不一的合作伙伴,需要探索选择符合国家战略需要和政策导向的新型商业模式,加速提升国际化水平。我们注重利用公司植根海外几十年的丰富资源和成熟经验,探索从项目承包逐渐向资本经营的转变,以资本为纽带,拉升全产业链的整体服务能力,实现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如今,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巴基斯坦最大的是交通项目,得到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融资支持。在阿尔及利亚,房建市场由于石油价格疲软尚不见起色,中国建筑联合当地公司,采用融投资带动总承包的方式,投资开发建设阿尔及利亚中部港口,预计投资总额30亿元人民币。

nlc202309090456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国家也建立了资金支持平台,提出了基金—贷款—债券—保险四元闭环的融资体系。中国建筑“走出去”,更需要积极与亚投行、丝路基金、各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等加强沟通和合作,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中国建筑2015年邀请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对公司进行信用评级,并一举获得全部3家评级机构A级以上评级,获得行业内全球最高信用评级。此举,不仅大大提高中国建筑的国际声誉,并为获得低成本的国际融资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加有利于公司全面参与“一带一路”投资建设。基建大项目的拉动效应,能够系统提升中国建筑投资业务的集约度与协同性,使“产融结合”成为中国建筑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级,让中国建筑成为名副其实的投资建设集团。

防范风险,稳步提升国际化水平

我们必须看到,“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区域政治风险高、法律环境差、汇率风险大,宗教和民族问题关系复杂,必须把风险控制放在最前面。安全问题,是首先要防范的重大问题。“走出去”不是一蹴而就的短平快工程,而是必须长远规划,并且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练好内功,稳步提升中国建筑国际化水平。

首先,对于新开拓的市场,要对项目所在国和所在地区的法律环境、政治环境和宗教文化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情况也要提前把控。所有投资、建设、运营、纳税及退出机制都必须要遵守当地的法律,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能盲目行事,也绝不能抱着短期试试看的想法,“打一枪换个地方”。中国建筑过去发展较好的市场,都坚守了几十年。其次,对于成熟的市场,大力推行属地化经营,融入当地社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水平,系统性地为客户提供解决问题的一揽子方案。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管理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并且在参与建设、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开展公益事业的同时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中国建筑的国际美誉度。

当然,中国企业“走出去”还面临着许多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务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说,国家增强对“走出去”企业的保护,避免由于项目属地国由于政府的更迭、内乱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个别国家政府不承认或停止相关项目实施的可能性,给中国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中国建筑曾经在伊拉克、利比亚有过如此教训。还有就是推动人民币的海外投资,金融机构做好服务,利用财政支持、免税等办法,有效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帮助企业推进PPP业务。我们还需要联合中国各大企业、工商团体、行业协会组织和金融机构,抱团出海,共同开拓海外市场。

山高愈前行,梦好起宏图。“最具国际竞争力”是中国矢志不渝的目标和追求,对待“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和挑战,我们既要登高望远,更需脚踏实地,在深耕既有成熟市场基础上,逐步向周边辐射,着重破解以海外管控体系为重点的一系列制约海外业务加速发展的难题,强化海外经营平台在集团海外业务拓展中的核心地位与主体责任,形成全集团在大海外事业平台上凝心聚力、大干快上的良好局面。与“一带一路”务实同行,中国建筑未来必定更有丰厚收获。

(责任编辑:郝幸田)

12.中国梦与一带一路 篇十二

作为大手笔的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无论在地缘政治还是经济层面的影响,乃至中国在世界上的布局,其影响都是深远的,它覆盖了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将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资源与优势互补方面提供新的合作契机,特别是基础设施、装备制造等产能过剩行业将进行重组和优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将会进一步加快发展,势必导致金融需求大量增加,从而给正翘首以盼的国内金融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给中国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施展拳脚的大好机会。金融业正面临一个更为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为金融业在新常态下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1“一带一路” 金融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1. 1 有利于促进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的投融资需求增加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 “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不仅包括修路建桥,还包括油气管道、输电网、跨境光缆等的建设。因经济发展水平和差异化,目前 “一带一路”沿线多数国家和地区基本上是发展中经济欠发达国家,中国与这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相对薄弱,多数是通而不畅,且沿线建设条件复杂,难度大,这无疑会促使一大批战略性大项目诞生,包括跨境高速路网、输电网、通信光缆、油气管道、工业园区等,资金需求量巨大,这会给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带来大量业务资源。据亚洲开发银行估算,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在未来的10 年内将需要8 万亿美元资金,平均每年需求大约8000 亿美元。据此,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需求将出现井喷式增长,金融业将迎来巨大发展契机。目前,许多银行都在摩拳擦掌寻求多种跨境融资方式。

1. 2 人民币跨境业务需求将会增加

随着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及沿线国家自贸区谈判的开展,投资和贸易壁垒将进一步消除,贸易投资将更加便利,中国资本、人员走出去的速度将会不断加快。无论是贸易还是对外投资,都需要金融服务体系作为支撑。2014 年,中国对外资本输出首次超过资本输入,预计中国每年对外投资将会超过1200 亿美元,每年出国旅游的人数将会超过1. 2 亿人次,这些因素将会导致人民币跨境贷款、结售汇算、结算等业务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随着跨境客户延伸金融服务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境内外的使用范围。同时为解决“一带一路”中贸易、服务结算货币的不统一问题,也需要把人民币上升为 “一带一路”地区中的主要结算货币,从而促进沿线国家贸易结算的互通性、公平性和便利性。

1. 3 金融风险业务需求将会增加

“一带一路”战略在提供大量投资机会的同时,但也要注意到战略实施中存在着极大的投资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它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差异较大,且比较复杂,同时又是大国利益的交汇区,在经贸合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政治经济法律等不确定性风险。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管理与资金融通机制,可为 “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作用,基础设施投资将成为未来保险资金投资的主要方向,这将为大型保险金融集团走出去,服务实体经济,拓展保险资金境外运用的范围和形式,提高保险资金使用效率,参与 “一带一路”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1. 4 有利于金融机构自身谋求国际化发展、 提高综合竞争力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沿线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使得深化金融合作被放到重要的战略地位,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推动双边经贸和金融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与沿线国家在金融合作方面尚存在很大空间。需要我国银行业加强与沿线国家金融机构的联系沟通,开展跨地区金融业务合作,构建优势互补机制。面对对外贸易投资金融需求多元化,国内大型银行应进一步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建立海外金融网络体系,扩大金融合作覆盖面,着力提升在能源、基础设施、农业、消费、民生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提高服务全球客户的能力。

2“一带一路” 金融业发展战略措施

实施 “一带一路”战略为保险、银行等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机遇。一方面,要采取宽松的相关金融管制政策,提高金融业的跨境服务能力,护航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沿线重点国家的利益诉求和项目信息,制定相关策略,引导和支持金融业战略发展。

第一,充分利用丝路基金、亚投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支持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联通,促进贸易和投资发展,并促使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亚投行作为亚洲量身定制的政府主导多边金融机构,应按照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的规则在 “一带一路”行动规划以及亚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下来选择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第二,加快推进人民币业务国际化。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扩大人民币交换范围和规模,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促使人民币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货币和金融支撑作用。随着自贸区战略与 “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对接,可考虑选择在上海自贸区或前海设立离岸证券交易场所,吸引 “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在中国境内上市,发行人民币债券,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充分发挥人民币资本市场的作用,形成沿线国家经济利益和中国国家经济捆绑,以金融服务 “一带一路”国际战略。

第三,积极加强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向金融互动,在 “投出去”和 “融进来”利益共享中加强金融合作,创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推进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加强金融项目研究与国际合作,对交通、运输、电力、电信、建筑、高铁、核电、涉外农业等一些基础设施和重点合作领域要重点加强支持。中国金融机构要在支持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风险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国际经营水平和抗风险的能力。

第四,逐步建立 “一带一路”区域监管合作机制。建立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系统,对各类金融风险进行分析、监测和预警,发现、排除各类风险隐患,促使金融安全稳健运行; 加强交流合作机制,协调各方行动,共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等。这需要沿线国家的金融机构与金融监管当局沟通互动,加强政策协调性和监管一致性。

第五,在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之中尽快融入制度性安排的保险机制。保险公司要加强产品开发设计,积极谋划在装备出口、营运责任等基础设施中的投资机会,鼓励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战略新兴产业相关出口企业在国内投保出口货运险,降低或减免保险公司的国际化业务税收,放宽保险公司业务短期盈利要求,促使更多的国内保险资源投向“一带一路”建设。鼓励银保联动,进行信息共享、业务互动,探索银保合作机制,充分发挥银保作用,为对外投资企业提供全方位保险金融服务。

第六,加快国际金融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培养一批具有国际金融工作经验、国际化金融视角、全球化资本运作意识的国际金融人才梯队。特别是要加强培养发展中国家金融人才,宣传中国的金融发展观,减少沿线国家的金融战略障碍,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国际化人才战略。

参考文献

[1]易诚.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合作[J].甘肃金融,2014(4).

[2]陈楠平.“一带一路”:中国外交新观念[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5).

[3]周励.解读丝绸之路经济带[J].西部大开发,2014(4).

[4]罗茜.“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5(42).

[5]刘思玢.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下的开发性金融[J].中国市场,2015(30).

13.中国梦与一带一路 篇十三

“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总书记习近平提出的,这个战略在未来必将有着深远的影响。什么是“一带一路”?在今年的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参加海南博鳌论坛上系统提出《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我想“带”,“路”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带一路”是中国的。

回首并驻足今日中国经济,有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7.4%,通货膨胀2%,什么意思呢,就是与过去高达10%的速度,4%的通货膨胀相比,中国经济在衰退。事实上,自2009年,中国经济基本上结束了长达30余年的高速增长时期,进入了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进入了中国经济新常态。在这种常态下,1.“一带一路”战略可以把投资过剩的生产能力释放到国外去 2.把如饥似渴的消费能力,通过自贸区回吸到国内来。3.把盲目乱串的巨量货币通过股票市场转移到实体经济中去。4.把无处可用的外汇储备,通过亚投行投资到国外去。

例如,为保障一带一路通信卫星信号无故障,在未来的三到五年来,我国将发射多颗通信卫星,届时,我国卫星将随高铁、核电站一起“走出去“,因此,”一带一路“是中国的。

“一带一路”是亚洲的。

中国是亚洲的,中国的发展也是亚洲的发展,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重在推进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发展成果,这是我国实施的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而“一带一路”的倡议从本质上看,是把东亚、南亚、和中亚连接起来。这三个地区国家之间经济上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这个“一带一路”构想将会推动着三个地区之间的合作,为亚洲的持续增长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此外,总书记在今年的博鳌论坛主旨演讲中谈及“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倡议,由亚洲带头创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顺利启航,参与国家超过50个,充分表明中国的金融治理设想得到了世界范围的欢迎。

“一带一路”是世界的。

3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亚洲所面临的问题乃至世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解决好。

中国的“一带一路”构想既是中国发展构想,更是区域发展构想,“对接”是关键词。它与其他国家发展战略对接,与亚洲区域和次区域一体化对接,将“中国梦”与“亚洲梦”和“世界各国人民梦”对接。一年多来,“一带一路”成就了中国与沿线各国越来越多的战略对接。哈萨克斯坦要将哈国的“光明道路”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对接;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愿将跨欧亚大铁路改造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相衔接;印度尼西亚总统表示,将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发展规划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全面对接。

总书记的这一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充分体现了“达则兼济天下”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哲学思想。

新时代呼唤新思路、新战略。全球化时代的快车只有大家都来坐,都来乘搭,才会真正成为“时代的列车”,滚滚向前,势不可挡。

14.中国梦与一带一路 篇十四

1 西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多方合作, 民营企业发挥重要作用

20 世纪90 年代末, 党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现今, 在“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推进实施中,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 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将会更加频繁, 西部地区的发展也必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如果环境遭到了破坏, 即使经济得到了发展, 也会降低民族凝聚力, 失去民众信任, 最终也会给经济的合作造成负面影响, 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在社会主义建设前进道路上, 我们一定要坚持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生态环境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1]。 中国政府明确表示, 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 必须突出生态文明理念,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共建绿色丝绸之路[2]。

推进当代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改变国家一元化的社会治理模式, 通过国家-市场-社会三者协同互动, 合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 除政府的宏观调控治理作用外, 企业和民间组织在生态治理过程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是国家生态治理的主力军。 充分发挥各类企业在生态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很强的现实意义[3]。

“ 一带一路” 和 “ 西部大开发” 战略的落实发展背景下, 对于西部地区的本土企业来说, 是一次历史性的发展契机。 一方面, 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西部地区的本土企业往往具有非常好的地方文化融合度, 相比而言更能吸纳劳动力, 发挥资源优势。 另一方面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的影响, 一些传统产业饱受成本上升的压力, 其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致使产业发生转移, 而西部地区的要素价格相对低廉, 这些产业在西部还有潜在优势[4]。 面对未充分开发的西部市场, 足够的潜在需求可激发企业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 承接世界产业的转移, 推动产业升级, 提升自身企业的产业层级, 增强竞争力。 当地企业应遵循政府的相关产业政策, 发展优势产业, 充分发挥地方企业在西部发展所处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职能, 帮助投资建设家乡基础设施, 解决就业压力, 树立成为地方社会文化的公众品牌。

2 西部地区人口问题严重制约着当地生态文明建设

人类的发展史, 从特定的角度来说是人类与环境互相作用的历史。 我国西部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尽管外来人口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 然而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和生态环境问题。 尽管西部地区是全国人口平均密度较小的地区, 但只有局部地区适合人类居住, 这些地区的人口密度已严重超过了国际建议警戒线, 生态环境承受压力过重, 严重威胁着当地民生[5]。 外来人口的不断迁入增加了当地的人口压力, 使得西部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陷入了生态恶化———人口压力增大———贫困人口增加———生态进一步恶化的恶性循环中[6]。 安置西部不断涌现的剩余劳动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了解西部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工作状况和生活满意度等问题, 我们对在兰州市和定西市的外来务工人员 (包括菜市场商贩、建筑工地的工人、国企上班工人等) 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受教育程度低, 职业技能不足。 这些受访者年龄上多是聚集在20-50 岁之间的青壮年人群, 70%的人群是农业户口, 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80%以上都只有高中以下水平, 近一半只有初中水平 (如图1 所示) , 月收入都在2000 以下。 在进一步调查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不便时, 60%都表示他们无论是在找工作过程中还是目前参与到的工作中都显示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学历不够高 (如图2 所示) , 找不到好的工作;并表示有意愿参与相关的职业培训, 目的在于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提高收入, 同时也会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尊重。

2) 生活满意度低。 关于农民工的生活状态满意度调查, 我们发现, 多数人进城以后为居住问题, 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困扰 (如图3 所示) , 其中居住问题是谈到最多的问题, 他们表示进城后没有依靠, 城市房价高, 租房困难且条件差。 其次是子女的教育问题, 还有一部分人表示城里医疗费用高、就业机会不多、工作经验不足和工作安全保障不好等问题。 无论是对薪资待遇还是城市的社会生活上, 他们普遍对自己在城市中的生活满意度低。 在对薪资、教育、医疗、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住宿条件、业余休闲、生活便利满意度调查中, 大多数人对薪资和住宿条件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如图4 所示) , 遇到困难时大多情况是得到亲属的帮助, 很少会得到来着同事、领导或政府的帮助。

3) 无法融入城市生活。 在调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状况时, 接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不融入 (如图5 所示) , 仅有国企公司的员工表示融入度较高。 普遍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没有享受城里人享受的各类生活保障, 他们的工作性质也不为城里人所尊重;在他们眼里只有自己的户口实实在在的落在了城市, 成为城镇户口, 在城里有房才能算的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里人 (如图6 所示) 。

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需要双向治理, 缺一不可。 西部地区存在着一支较之东部地区更需及时脱离和转移的剩余劳动力大军, 把这支劳动力大军合理地配置到环境治理当中, 不失为一条既能够解决就业问题, 又能治理环境的极佳途径。从上述调查中也发现, 农民工普遍文化水平较低, 职业技能不足, 将这些人员吸纳到环保企业中时, 除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外, 企业还要依托当地资源, 发展一些流程简单, 操作简便, 但环境治理效果良好的工艺, 使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民工可以尽快掌握操作方法, 达到上岗要求。

此外, 我们的调查结果还显示, 农民工生活满意度不高, 大部分人没有融入到城市生活中, 没有享受到应有的社会福利。 环境治理与扶贫相结合, 转变贫困地区生产方式, 将环境效益转变为社会福利, 是保障农民工利益的另一有效措施。 因此, 在生态脆弱的西部, 除了大力植树种草外, 还可以建立一些高附加值的农、林、牧深加工企业, 如建立果酒果汁厂、罐头加工厂等, 实行种、养、加一条龙, 贸、工、农一体化。 这样不仅又解决了一批人的就业问题, 还能增加当地所有从业者的经济收入[7]。

3 经验与思考

沁园春生态产业集团成立于2003 年3 月, 总部位于北京, 在兰州、定西、上海均有分公司。 经过12 年的拼搏奋进, 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以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园林施工、生态农业为主, 学历教育、高端家政、餐饮服务为辅的综合性现代化企业。 公司成立10 多年来通过各种形式资助了一大批贫困学生和社会弱势群体, 为解决当地人民的就业问题做出了贡献。

从沁园春集团企业发展12 年之久的经验来看, 我们认为:

1) 西部环境的治理是一种产业, 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会反馈到社会发展中去。

2) 环保企业不仅要改善生态环境也要改善社会环境, 帮助社会解决就业问题和西部人的生存问题。

沁园春集团多年来都是按此经验道路, 为中国建设美好和谐的生态文明尽一份心力。 任何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与之相关的人, 同样生态文明的发展也关系到两方面的人, 一种是同为发展生态文明需要做出牺牲的人, 一种是享受生态文明环境的人。 发展生态具有两面性, 我们要发展生态文明, 就需要在水源涵养地做好保护, 这样就与当地居民的种植、养殖产业产生矛盾;我们要保护森林, 防止木材大量流失, 这就与当地伐木工人的利益和市场对木材的需求产生矛盾;我们要保护矿产资源, 这就与当地政府和矿主的利益需求产生矛盾;我们要治理风沙, 植树种草, 这就会影响当地政府发展经济和老百姓的生活。 要发展生态文明, 就需要解决上述矛盾。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是分析清楚问题, 发展、保护、巩固生态文明使哪些人的利益受到损失, 我们通过就地转化或异地安置等多种形式解决他们的问题, 使他们尽快奔向小康, 而享受美好生活的受益群体也要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这样, 一个美好和谐的生态文明中国会较快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鹿心社.建设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人民日报[N].2014, (10) :28.

[2]张宏安.“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西部发展之思.新丝路[M].2015.

[3]田丰.优化社会治理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4 (6) :74-77.

[4]陈彦斌, 裘文辉.全球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的西部企业机遇与挑战[J].当代经济, 2012 (4) :98-100.

[5]刘志仁, 尚文隆, 庞泽华.西部环境治理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J].学术交流, 2007 (9) :96-99.

[6]肖金成, 李军培.两个转移: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J].宏观经济管理, 2006 (4) :31-32.

上一篇:廉政网站建成启用仪式主持词下一篇:交通银行企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