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15篇)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 篇一
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工作制度
一、咨询人员培训制度
1、咨询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必要的心理咨询专业培训,具备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必要的道德素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2、咨询人员应学习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关注心理咨询专业发展状况,了解心理咨询专业最新信息,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心理咨询工作的新课题和新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3、咨询人员受中心委派参加校外心理咨询培训班,应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或专业技能。回校后在中心安排下,及时向全体咨询人员作汇报讲座,并能承担中心分配的工作任务;
4、咨询人员应积极参加中心组织的每月一次的咨询人员学习,互相交流咨询心得,解答咨询难题,分析典型个案,研讨课题;积极参加中心举办的专业培训讲座,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
二、心理咨询值班制度
1、做好对来访同学的接待工作,礼貌待人,热心服务;
2、值班期间,注意保持安静;
3、值班人员按时值班,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值班的,须向中心负责人请假
4、值班人员必须注意维护中心形象,不做任何有损中心名誉的事;
5、值班人员必须按照中心的要求填写值班记录表及咨询记录表。咨询记录表不得带出中心,按中心要求放置;
6、值班人员应给咨询对象建立心理档案,档案内容应按要求记载详细,字迹清楚。
7、值班人员咨询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与同学交谈时,行为要得体,交流时不得涉及任何与咨询有关的情况,不得擅作建议以免产生负面影响、也不得将有关咨询的情况作为谈资向外界透露;
8、发现有突发心理危机的学生及时向中心负责人汇报。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 篇二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有瓶颈
(一) 关于专业用语方面:基本概念混乱
对于增强学生心理素质这项专门工作到底应该叫什么, 关于这点是众说纷纭。有的把它叫心理健康教育, 有的把它叫心理教育, 有的把它叫心理辅导, 有的把它叫学校心理学, 出现了比较混乱的状况。而这种状况导致的后果不仅使学术交流上产生困难, 还使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产生困惑与误解, 最终妨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实施和深入推进。所以这种局面必须尽早改变, 而本文中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说法主要是为了和教育部的文件精神保持一致。
(二)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定位不清
1. 是一项专门的教育活动还是一种教育理念
既然我们称之为“心理健康教育”, 那么它到底是一项专门的教育活动呢, 还是一种理念呢?如果是前者, 只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工作人员, 掌握具体的方法和技术就可以了;如果是后者, 那么它就是每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教育基本理念之一, 而不仅仅是少数人的事情。从现有文件和理论探讨来看,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一种教育理念, 因为在谈及心理健康工作时, 全员育人的观念不止一次地被提及, 但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实局面并没有形成, 因此它更像是一种专门的教育活动。
2. 是处于学校整个教育工作的辅助地位还是基础地位
由于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以“矫治性”为起步的, 所以一直以来它都被视为学校教育中的辅助性活动, 如有的称其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有的称其为“素质教育新的生长点”, 这样一来, 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由少数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承担, 而与其他的大多数教师、与学校的其他工作无太大关系, 这显然违背全员育人的教育基本理念。
(三)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目标太高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目前大致有两类提法, 一类是单一性目标, 例如有的认为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一类是复合型目标, 包括不同层次:例如有的认为应包括一级目标 (以预防教育为主) 、二级目标 (以解决心理问题为主) 和三级目标 (以治疗心理疾病为主) 。既然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以矫治性目标起步的, 所以必须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 但由于当前以发展性模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 导致在实践中存在好高骛远的现象, 一味地追求学生潜能的开发。结果反而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而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吸引力下降。
(四)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内容窄化
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开始主要是起矫治和预防作用, 因而在内容上则主要偏重于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后来虽然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向发展性模式转变, 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仍基本根据心理学学科逻辑安排的, 例如有文章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认知发展教育、情绪稳定教育、意志力优化教育、个性健全教育、人际和谐教育和积极适应教育。
那么教育者设计的这些内容能否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据笔者在大学生中的调查, 他们最想解决的问题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 (1) 目标定位问题。不知自己将来能干些什么; (2) 学习问题。由于对所学内容的实用性产生怀疑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3) 时间管理问题。不会合理安排空余时间而常感空虚无聊; (4) 经济问题。不会安排自己的生活费支出计划, 常感到“前松后紧”, 贫困生则是背负巨大的经济压力; (5) 恋爱问题。不知如何向对方表白, 如何与恋人更好地相处, 如何摆正恋爱与学习的位置。显然, 高校现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些窄化了。
二、瓶颈的突破———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一) 统一专业用语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术语做出理性诠释和统一, 不仅是学术探讨上的需要, 更是深入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的现实需求, 在早些时候有学者提出应该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 统一称为“心理健康教育”。就笔者个人观点而言, 认为称其为“心理教育”更恰当些, 因为“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名称会被误认为这项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这显然是窄化了这项工作的目标。
(二) 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地位
国内外的实践工作已经表明,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全员性的系统工程, 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参与, 需要全校各项工作的配合, 而不仅仅是几个专兼职人员的事,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种教育观念, 而这种教育观念需要转化成现实的教育行为必须要采用一套严格的方法和技术, 所以我们说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一项专门的教育活动, 更是一种教育理念, 要求现代教育工作者人人具备, 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中的“授业”功能将大大减弱, 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应大大增强。但我国的一项调查却显示:有50%以上的教师的心理学知识达不到基本要求, 所以加强教师的心理知识培训势在必行。
既然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 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应该处于基础地位。要做到这一点,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借鉴美国的邀请模式 (Invitational Approach) 。这一模式充分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要求学校充分利用人员、物质条件、规章制度、教育政策、各种教育计划和教育过程等因素, 把学校变成对每个人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 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项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
(三) 制订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复合型的, 这个复合型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该包括短期、中期和终极目标三个层次。短期目标是矫治和预防心理和行为的偏差。因为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以解决学生心理障碍入手的, 所以矫正和预防的目标仍应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的组成部分, 但是还应向更高一级的目标迈进, 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的中期目标是增强适应性, 教育学生适应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人总是生活在具体的现实环境中的, 只有个体适应了他所在的环境, 才有可能有精力去挖掘潜能, 进而发挥潜能, 最终实现自我和完善自我, 所以发展性目标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各个学校在设定目标时, 在“面”上一定要切合全校学生的实际, 了解整体学生的心理状况, 看其主要需求是什么;在“点”上又要根据具体某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订符合其自身实际的训练计划。
(四) 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
要深入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就必须根据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指导, 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并根据生活的逻辑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主要应包括: (1) 生活辅导。其中涉及生活目标辅导、社交辅导、情绪辅导、休闲辅导、消费辅导等; (2) 学习辅导。其中涉及学习潜能辅导、学习方法辅导、学习动机辅导等; (3) 职业辅导。其中涉及专业选择辅导、职业选择辅导和职业适应辅导等。在上述三方面的内容中, 最受忽视的就是就业辅导和职业适应辅导, 目前大部分院校仅停留在政策指导上, 因此也特别需要拓宽就业辅导的内容。
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后, 基本概念混乱、定位不清、目标太高、内容窄化, 成为制约其深入推进的瓶颈, 因此统一专业用语、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定位、制订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是深入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着力点。
关键词:瓶颈,突破,深入,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军.关于建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探讨[J].济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 (4) :86-88.
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 篇三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因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典型案例
1.1校园暴力
不久前北京某医科大学发生学生被砍死事件,事件的起因是因为两名男同学同时爱上一名女同学,为追求这名女同学两名男同学大打出手,最后导致一名男生被利器砍死。
1.2自杀倾向
北京某高校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两起学生跳楼事件,两次跳楼事件仅相隔15天,事后经了解,两名学生跳楼的原因只是因为不能很好的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1.3情绪抑郁
大学生王某以优异成绩考入某重点高校,因家庭困难,他一直渴望获取奖学金,但第一学期期末,因考试发挥不好他未能如愿获取奖学金,从此以后他一直情绪不好,郁郁寡欢,无心学习,也不能和班里同学处理好关系,整天失眠,最后发展为抑郁症。
1.4减压无术
梁某很幸运的考上一所电影学院导演专业,经过几年的学习,他一直没取得什么成绩,因此渐渐产生了很悲观的想法:他觉得做导演必须要出名,但是要想出名的话必须有资金支持和人际关系,自己两方面都不行,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但内心深处他又十分渴望成为一名知名的导演,因此感觉压力越来越大,压的都喘不过气来,最终,办理了退学手续。
1.5焦虑症
大学生李某从一个贫穷的小山村考进某知名大学,其父母整天叮嘱他要好好学习从而改变全家人长期贫困的现状,李某从入学开始就给自己订下目标学习要进入班级前五名,但因为大学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计算机,大一学年她的计算机成绩是班上的倒数几名,从此以后她总觉得计算机基础没有别人好,一定赶不上其他同学,觉得对不起父母,整天难过,焦虑不安,从而影响了其他课程的成绩。
以上就是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社会现实,我们在为校园暴力事件的的发生为之震惊的同时,不禁会想起平息很长时间了的“马加爵事件”,这一系列伤害自己和伤害他人的事件,不由得让我们深思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机。据全国心理卫生协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专家调查统计,当前,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占全国总大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最高时期竟达到34%以上。尤其是最近几年,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和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
2.在思政教育中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2.1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任务
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整个大学生活阶段,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产生的困惑,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果对这些形成的心理问题不进行及时的疏导,那势必会造成一系列悲剧事件的发生。当前大学生因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等原因自杀或致伤、致死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并且有上升的趋势,这不得不让我们深刻的反思。因此,高校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任務。
2.2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是祖国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他们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可以从身边许多的成功人士身上看到,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不仅是因为拥有扎实的知识素养,较强的专业技能,关键其实还在于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那些事业失败、人生遭受挫折的人,也往往是因为情感意志比较脆弱,经不起困难、挫折和打击。所以,大学生心理问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
2.3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当前在校大学生基本都是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出生和成长的,他们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承载了整个社会和家庭的期望,因此他们都有着非常强烈的成才欲望,但是因为社会经济等客观环境的影响,他们普遍面临着学习、就业、情感、成才等方面的压力,各种矛盾、压力综合在一起,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急需采取措施进行疏导和调节。因此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3.在思政教育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3.1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3.1.1建立组织领导工作机制
高校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摆在思政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设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常设机构,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考核体系,从形式上和制度上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3.1.2建立全程心理教育工作机制
高校应从学生入学起就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根据年级,有的放矢、系统地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
3.1.3建立普遍联系,重点跟踪的工作机制
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要尽力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思想上波动比较大,或者学习、生活中有困难、有各种困惑的学生要重点跟踪,时刻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进行疏导。
3.1.4及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及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一月或者一季度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3.1.5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高校可以通过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报、板报等宣传媒体,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宣传月、专题讲座、心理健康座谈等活动,定期在校园内营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
3.1.6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高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举行健康的、文明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育人氛围。通过活动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使其自觉融入集体之中,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建设
3.2.1人员保障
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规定的比例配备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教师,并定期选送教师前往专门的心理教育机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3.2.2经费保障
高校应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专款,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3.2.3硬件保障
高校要设立个体心理咨询室、心理宣泄室、团体心理辅导室、心理测评室等基本的心理健康工作开展的活动场所,以便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全体学生提供主动、便捷、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赵景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D].东北师范大学,2007 .
[2]李雪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途径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3]赵丽静.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长春大学学报,2005,(04).
[4]何会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05).
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 篇四
几年多来,我校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现汇报如下:
一、加强多心理健康工作的领导
(一)建立心理健康组织机构
为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科学、有效,我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组:
组
长: 副组长: 委
员:
(二)落实责任,分工明确
校长xx:负责该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管理工作。书记xx:负责教师心理健康工作。
副校长:xx负责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
德育主任xx: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务主任xx: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安排和资料收集,德育处副主任:xx与学校行政分别负责协调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后勤主任xx为心理健康教育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充分保障 教务处副主任: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 负责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校医xx:负责心理咨询工作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教师的队伍建设。抓好心理课程的自学工作,提高教师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学校指导下,以班主任为骨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开设心理信箱,建立心理咨询室,学校有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三名,积极开展个别辅导,指导广大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工作。同时利用家长学校的辅导时间,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针对学生青春期的特征,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面授和函授资料辅导,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
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实际,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为此,需要提供完善的心育制度作为保障,形成从相关管理部门到心育教师到班主任老师等一套系统的规范管理制度。我校的做法是:
1、每学期初根据学校领导干部的工作调整,明确理健康教育领导组、完善我校教育心理研究室组织机构。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整体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文件,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学期初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我校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许灵韬对下个阶段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总体部署,提出了十项具体要求。
3、期初明确心理咨询室建设方案并研究制定各项相关制度。
4、期中对上半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跟踪,并进一步落实学期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要求。
5、期末对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总结和反馈。
四、加强心理健康环境建设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只有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才是有源之水,教育学生才会产生正确的积极的影响。学校可利用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有选择地选学一些理论书籍,多订阅一些相关的杂志让老师借阅,也可以请专家给老师们进行专题讲座。
2、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首先,教师必须是一个专家。每一个教师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多取它山之石,多加强自我修养,多关注心理卫生知识,这样才会发现并及时诱导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
3、开展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活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软环境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健康的老师往往营造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相反,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会直接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如老师的恶意,专横的态度,不妥的言行,这些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健全的人格。一个健康的教育,必须有健康的老师。学校应重视对老师的心理健康的咨询活动,了解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疗治教师的心理。
4、重视优良校风、班风的建设。
营造平等民主的心理氛围。学校大力提倡学术民主、教学相长,鼓励教师和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师生关系既为师长,又为朋友;既是领导,又是同志。学校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老师和同学。
倡导团结、合作、互助精神。一个积极健康向上、团结合作互助的才是有战斗力的集体。一个学校形成了上下一致、互尊互爱、互帮互助、精诚合作的校风班风,那么,学生也就会形成与之相应的心理品质。所以,学校和班主任、老师都要在这方面作文章。
培养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学校中学生敢说敢想敢做,还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是遵章守纪的楷模,做致合理奖惩,形成有章可依,有章必依的良好风气。
5、我校广播站每周四有一期《心灵驿站》栏目,心理老师给播音员提供稿件,已播出《自信的力量》、《轻松迎考》等内容。这种形式听众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从学校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入手,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精神裨的重要保证,是推进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此,学校要加大软环境的建设。
五、加强心理健康科研工作
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中来,通过理论学习、问题讨论、专题讲座、工作研究、经验总结、案例剖析、典型分析等方法、引起大家对心育工作的重视,逐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实践与探索打下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积极倡导学习之风、反思之风、研究之风,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再回到实践中去,反复循环,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渗透的大环境。继续加强对校本课程教材的修订,并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教育科研将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动力,不断推动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向进一步发展。
一年多来,组织教师参观学习了市内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听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心理沙龙,参与省级课题研究的工作,参与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的工作。
六、反思及改进
1.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有待进一步规范。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理论性太强,实践性不够的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向各位心理教师前辈学习,向其他的教师学习教学,学习的形式可以是现场请教、网络请教、书信请教、电话请教等。
2.心理咨询有待完善。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心理老师有必要不断的学习,学习心理咨询的各种理论和实践知识,并积极地参加培训和交流,通过学习、培训、交流、实践、反思、总结,不断的提高心理咨询的水平,为来访者提供更好的心理咨询。
3.继续积极地参与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通过教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这对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水平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也是提升能力最快的方式。因此,心理老师要积极地参与,让每一次活动或研究都成为进步和成长的途径。
5.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记录 篇五
问一问:同学们,听说过上帝造人的故事吗?相传,上帝在造每一个人的时候,就把模子打碎了,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现实生活中也确是如此,我们每一个人由于生长的环境,所受的教育程度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致使每一个人也不尽相同,那么“我是谁?”“我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
展 示:
出示一张照片,来猜猜我是谁?(猜后请该同学介绍“我的成长经历”)
活动二:
展 示:“我的成长经历卡片”
请学生介绍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照片及相关经历,并就此展开想像。
想一想:未来的我会是什么样子。 小组内展示照片,互相交流。
师生归结:从这些照片中,我们看到了每一个人不同的成长经历及各自的性格特点。
想一想:那么我的所作所为给别人留下了什么印象,别人是怎样看我的呢?
说一说:我是谁(别人眼中的我)
先请一名同学模仿班级内另一名同学的语言,行为动作,姿态等,其他
同学猜一猜他模仿的是谁?(如果需要配合,也可以小组内的同学共同来演一演)生猜中后,让表演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模仿×××?你眼中的×××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提示生在回答的时候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来说明×××同学的优缺点,性格,气质等。)
问一问:×××同学,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谈谈你的看法。(此处2-4名同学为宜)
师生小结:看来,正确看待自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正所谓“不
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想正确看清自己就需要大家的帮助。
说一说:我的与众不同之处
我们之所以能猜出他是谁,就是因为他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自己或是某个同学的最大特点。
活动三:
演 示:《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的故事情节。
教师拿一张白纸一张黑纸走上讲台,先拿出了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
想一想:“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一个黑点”。
师沮丧:“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
展 示: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 想一想:“同学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学生齐答:“一个白点”。
师高兴道:“同学们太好了,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生活中也是这样,评价自己或别人不能只把眼光局限于他的缺点,我们更要认识他的优点。
谈一谈:你同桌的优点吧!指名谈,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你还想谈谈谁的的优点?能谈谈×××的优点吗?能谈谈你自己的优点吗?(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教师归结:人各有所长,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把自己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
活动四:
6.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六
社会不断发展,学生要经受住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影响,有赖学校、家庭、社会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其中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起主导的作用。
一、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容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
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漠视不理,不能只重视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必须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人才。
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
1、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语文思品课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数学、自然可以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美术、音乐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课可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2、联系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 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地认识,事实上,在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等行为。然而,由于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里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3、充分利用其他的各种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①我们还利用各种报刊杂志的有关文章,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
②开设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可由各年级优秀学生组织成小记者的咨询小组共讨成长中的烦恼,通过师生之间的朋友式的交流,既解决了学生因学习方法、成绩等方面的困惑,又增加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③学校还努力建设好校园文化阵地,做好传广播、办好专栏、黑板报等,使学生时时处处受教育的鞭策。
实践证明,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7.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 篇七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精神, 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 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 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经历了20年的发展历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在优化学生心理素质, 开发学生心理潜能,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减少心理疾患发生, 促进学生全面成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了各级各类高校的普遍重视, 也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广泛认同。
十几年来, 党和国家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各级各类高校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继制定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和相关政策制度。1994年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1995年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 (试行) 》都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大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2001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强调要充分认识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要加强领导, 规范管理, 并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工作原则、途径和方法提出了明确要求。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又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主要内容、途径和方法等内容。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 突出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 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 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水平, 要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切实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2011年2月,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建设标准 (试行) 》,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建设、活动体系建设、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条件建设等提出了规范和标准。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 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标志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不在只是学校的行为, 而是国家规定的素质教育行为,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 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问题的引出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及高校的广泛重视, 但毋庸讳言, 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对世界发达国家、欧美高校而言, 还相对较为落后, 还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国内各地区、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还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各级各类高等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机械、陈旧, 存在各种问题:一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认识上还存在不足, 重视程度还不够;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还不够高;三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和活动不十分规范;四是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本研究是在结合近年来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印发的有关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文件、政策和收集、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并开展了《辽宁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的基础上, 形成的初步统计分析结果, 探索建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
三、构建“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1.以德育工作为依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工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外延, 心理调适成为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的基础和条件, 最终达到培养健全人格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范畴, 它既是针对目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而实施的有效的管理模式, 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的需要。要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咨询的片面认识, 树立对全体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观念, 普及心理健康常识, 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提升到高校党政工作日程上来, 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结合实际制订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从制度建设上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2.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为依托,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科学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充分发挥学生辅导员的作用, 形成一个立体交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 推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 可根据不同的年级开展“分层”课堂教学。在心理学课程讲授中, 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上, 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心理健康学的理论讲解和对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认识上。要通过课堂教学, 使广大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 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骨干人员、学校心理咨询师、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心理健康联络员以及心理学必修课或选修课主讲老师的管理以及培训力度。要把这些人员的培训、培养工作列入学校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计划。要通过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以及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重视对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其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业务培训。另外, 要建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资格认定体系, 逐步做到持证上岗。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教师的培养, 鼓励他们攻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博士学位, 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
3.依托校园文化, 创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特定的精神环境, 是一种潜在的心理教育力量。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刊、校报、板报、橱窗等宣传媒体, 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宣传、专题讲座等, 在校园营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
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 开展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兴趣, 缓解紧张的情绪、调整心态, 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四、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受学校教育及其以外的家庭、社会等许多因素的制约, 单靠学校的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要延伸到每个学生家庭, 应培养家长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建立一种以学校为主导, 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使家长参与到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与管理中来, 邀请家长观摩、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调动家长和学校双方的积极性, 共同参与探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 通过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结果的了解, 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 对有异常结果的学生, 采取主动靠上去做工作的方式, 及时向家长反馈信息, 解决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摘要:本研究通过探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的必要性, 分析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问题, 构建了“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和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吕新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9) :99-101
[2]陈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西安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报告[J].心理学, 2009.82-85.
[3]黄希庭, 郑涌, 毕重增, 陈幼贞.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J].心理科学, 2007 (1) :24-27.
[4]刘剑斌, 邹小平.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07 (5) :104-105.
8.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 篇八
刘利民在讲话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刘利民强调,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全面总结各地各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成为我们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各地各校要认真地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
刘利民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从制度建设、课程建设、经费保障、心理辅导辅导室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问题入手,印发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性文件,指导学校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他要求,各地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也要根据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要求,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新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提出了“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十六字工作方针,要求各地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全面普及、巩固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以及初中、高中五个阶段,分别规定了具体教育内容。指导纲要要求,各地和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安排。指导纲要还要求,各地各校要制订规划,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
福建省、福建省厦门市、湖北省武汉市、山西省晋中市、重庆市沙坪坝区、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山东省济南市第九中学等8个单位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会上,教育部聘请新一届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命名了20个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同时,为了感谢部分省份在玉树地震灾区学生省外转移安置就学工作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教育部联合青海省人民政府向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山东、四川、宁夏等七省(市、区)颁发了纪念牌。
9.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篇九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抓手,为了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具体如下:
1.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精神,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的内容结合实际渗透到德业工作中去。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商讨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每学年初制定计划,学年末对相关工作进行总结。
2.老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要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班主任工作要扎实,成为学生发展健康心理的启迪者和榜样,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在指导班队工作时,要发展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4.建立心理健康辅导站,热情接待学生和家长来访。本着为学生的健康发展的宗旨,科学地给学生以教育、指导和心理的支持,定期举行心理辅导教师工作会,组织培训,交流工作经验和遇到的问题。为保证档案资料的保密性,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对咨询记录、咨询信件、心理测验数据、工作文件、参考资料等定期存档。
5.做好平时宣传工作,做到专栏回定、信息畅通、辅导及时。通过宣传专栏、红领巾广播等阵地,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特点,心理需求,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提高认识,全面促进心理素质,心理教育,辅导的内容、方式要符合文化系统、国情、地方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内容要适时、适量、适度。
10.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标准 篇十
二级 指标
分值
考核内容标准
评估 方式
评估
得分
组织管理(12分)
1.组织机构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机构健全,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乡镇教育管理中心有人员具体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查阅资料
2.工作机制
3学校有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有心理辅导室,形成以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以及团、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查阅资料走访师生
3.纳入规划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和课程安排,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
查阅资料
4.制度建设
3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实施、评价等规章制度。
查阅资料
队伍建设(10分)
5.专业教师配备
4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
查阅资料
6.待遇
2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座谈
7.培训
4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每年参加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观摩研讨活动以及专项培训活动的教师不少于2人。
查阅资料
实施过程(48分)
8.教育内容
5依照《会宁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规范(试行)》要求,能根据各校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合理设置不同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教育内容。
查阅资料、座谈
9.实施原则
5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能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查阅资料、座谈
实施过程(48分)
10.实施途径与方法
1.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3分)
2.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统一安排课时,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每班每学期开设心理辅导课不少于8节,初中和小学不少于5节,有开课记录,有心理辅导课教案,有对心理辅导课的效果评价以及改进措施。(5分)
3.建立心理辅导室。配置电话、电脑、桌椅、文件柜、图书资料等基础设施,心理辅导室内部环境良好(3分);心理辅导室配备1名负责人,配备至少2名心理辅导教师(3分);定期开放,有专人值班,每周开放接待时间不少于5小时(2分);开展心理辅导遵守职业伦理规范,能严格遵循保密、学生知情自愿的原则,无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行为(3分);档案资料健全,有个别或团体心理辅导情况记载和辅导内容记录,一案一表并有台帐,定期总结经验,评价辅导效果、交流辅导心得(3分);心理辅导室管理细则上墙(1分);有心理辅导的转介机制(1分)。
4.能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3分)
5.能利用校外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3分)
实地查看、查阅资料
11.教育材料
3无私自、违规使用未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的心理健康教材行为。
走访调查
12.教育研究
5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本校教育教学研究规划,建立本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有立项课题和参加县级以上优秀成果评选材料。
查阅资料
宣传工作与经费保障(10分)
13.宣传工作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有心理健康宣传日(周、月)、专题讲座、新生适应性教育等材料,通过宣传窗、黑板报、学校广播、专栏刊物、校园网站等载体向全校师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
查阅资料
14.经费保障
5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列入学校经费预算。
查阅资料
档案建设(5分)
15.文档资料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档案由政教处(德育处)负责建立。主要包括文件、管理制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性材料、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业绩材料。
查阅资料
教育成效(15分)
16.总体风貌
经过循序渐进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有所提高,形成心理互助的良好风气,全校师生对校园生活的满意度高。
师生座谈
教育成效(15分)
17.工作特色
学校能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色鲜明
查阅资料
18.成功案例
有成功干预心理问题学生的案例等材料
查阅资料
19.工作成果
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省级及以上一项2分,市级及以下一项1分,满分为止。
查阅资料
合计
1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 篇十一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正确认识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深入思考相应的对策对于做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高职院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比较高。一些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在一所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里,两年内就有十几个学生因严重的心理疾病而休学或退学;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人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2]。而对于高职学生这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来说,问题更突出。徐炳谦等对河北某高职院校的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有29.3%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9.7%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障碍[3]。
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张敏、蒋希等使用SCL-90量表和自编问卷,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二年级的362 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人际关系不协调、焦虑、抑郁是困扰高职护生的主要心理问题[4]。陈启山、温忠麟使用SCL-90对广东某高职院校187名毕业生进行调查,也有类似的发现[5]:高职大学毕业生有轻度不良健康问题的占21.9%,主要表现为强迫(45.5%)、人际敏感(41.7%)、偏执(33.6%)、敌对(29.9%),较低的为恐怖(15%)、躯体化(10.7%)。有轻度不良健康问题的学生检出率较高,最高高达45.5%。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要做好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觉得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应该把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高校素质教育,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的思想高度,“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7]。
(二)全员参与,多方渗透,扎扎实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第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全体教师中树立起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创设和构建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更新了教育观念,树立起新的学生观、人才观,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蔚然成风。
第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针对学生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敏感问题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很受学生欢迎。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通过多渠道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的压力,释放了不良情绪,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和谐发展,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三)寻找差距,借鉴经验,进一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推开
第一,从学生成长的阶段性出发,需要我们各级组织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注重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心理素质的提高。
第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需要我们各级组织切实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得到巩固。
第三,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需要我们各级组织努力为学生创造自我教育、自我调适的环境。网络教育目前已成为学生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阵地,各校的校园网都已建成多年,因此应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服务,通过制作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开展网上问卷调查,让学生在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不暴露真实身份的情况下坦然接受心理咨询或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笔者认为可通过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机构、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等途径加以实践和探索,从而增强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唐勇林.10省高职生初就业超本科 并非学历高就好求职.中国教育新闻网.[2007-12-7]
[2].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困惑http://www.ccintv.com/catalog2/catalog73/catalog120/catalog2856_40035.html/2006-01-16.
[3] 徐炳谦,张能云.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07,(3):57-59.
[4] 张 敏,蒋 希.362名高职护生心理状况的调查及分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6(3) :22-24.
[5]陈启山,温忠麟. 高职大学毕业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92-97。
[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1). 載中
12.班主任工作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篇十二
1、情绪方面极不稳定。
当其情绪喜悦时, 学习积极性高涨, 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 学习积极性低落, 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 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2、意志方面一般为优柔寡断、虎头蛇尾, 自制力差。
当其情感冲动时, 自制力较差, 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 当外界诱因强烈时, 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 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 就表现为悲观、失望, 甚至退缩, 意志崩溃。
3、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 一般表现为:
(1) 自私狭隘型, 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 斤斤计较, 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解脱, 甚至耿耿于怀; (2) 自大自负型, 自以为是, 瞧不起人, 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 且受挫能力差; (3) 自卑怯懦型, 这类人较为孤僻, 做事优柔寡断, 唯唯诺诺。
4、青春期综合症。
表现为: (1) 中学生刚刚度过青春期, 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 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 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 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 还有很多“恋爱”的问题等。
二、班主任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加强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 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 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 因此, 班主任对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心理素质高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系统,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才能成功地扮演班主任心理辅导的角色。优秀的心理辅导班主任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情操品质、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自我意识品质等。班主任在青少年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师生关系的好坏, 对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的状况都具有深远影响。
2、多形式多渠道对学生展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1)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 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 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 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 取得成功的机会, 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 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 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
(2) 在环境布置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在布置课室环境时, 可贴上一些生动活泼的图片和条幅, 如:爱卫生、讲文明、爱学习的名人佳句等,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习惯。班主任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室里的黑板报,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如:每期的黑板报都留下一个板块开辟“奇思异想角”栏目,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可以用几句简短的话写下来, 把它贴在"奇思异想角"里, 然后动员全班的同学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答案, 每周评出最佳解答员。这一过程, 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智慧的火花经常在这一小小的板块闪现。
(3)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 为学生进行个别的心理问题咨询和辅导,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信息, 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诊断、分析、解释、评价, 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因此, 班主任老师要在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建立好本班学生的心理档案。
(4) 心理学常识讲座
将心理学常识引进中学课堂, 让学生获取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 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有积极的意义。但要注意讲座不能“满堂灌”, 也不能把讲座当作学校集体辅导的主要形式, 只能是集体辅导的一种补充形式。
(5) 动员家庭和社会, 共同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心理卫生工作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情, 也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关心的一件事。学校可通过一系列措施向家长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如:以家长学校的名义聘请心理卫生专家向家长讲授心理卫生常识;利用家长会的时机适当进行心理卫生宣传, 督促家长协助学校共同解决子女的心理卫生问题。学校从主动沟通, 争取支持的立足点出发, 还要积极加强同校外有关机构的联系合作。如:卫生保健站, 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及其他社区服务机构等。共同努力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心理环境, 坚决抵制不良社会诱因对学生的侵蚀、毒害, 确保广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沿着“四有”新人的道路健康成长。
1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篇十三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以集中教育和个别咨询辅导为工作基本途径,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建设,逐步形成富有现代气息及鲜明个性特征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我校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工作目标:
总目标: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自立自强的生存、生活能力,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会做人,会求知,会创新,能从容迎接未来挑战的高素质的人才。
调适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调适。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保持个人心理的内部和谐。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发展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请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活。工作原则:
1、以尊重、理解学生为前提。
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权利,承认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与教师、其他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以平等的、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居高临下训斥学生,也不讽刺羞辱学生,做到“蹲下来与学生谈话”。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合理的需要。
2、面向全体学生。
在确定心理教育的内容时,在设计心理辅导活动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特别要给那些内向、害羞、表达能力差、不被人注目的学生提供教育与表现的机会。
3、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客体,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主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成长与发展,如果学生缺乏主动性与接受教育的动机,我们强行实施的教育必定由于学生的抗拒与冷漠而没有效果。同时,心理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是“助人自助”,只有让学生成为这一教育过程的主体是,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在工作中,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唱主角”。
4、预防矫治与发展养成相结合。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矫治学生不适应行为,消除或减轻少数学生的心理困惑与心理障碍。内容要求:
1、学习心理与智能发展指导。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潜能,激发其学习的信心。
(2)引导学生形成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学习策略的辅导。阅读、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自我监控等策略。
(5)特殊时段的学习心理调适。如竞赛前夕、升学考试前夕。
2、情绪、情感、情操教育。
(1)认识情绪的丰富多样性与易变性。学会认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2)掌握控制、表达、发泄情绪的适当方式与合理途径。(3)学会保持积极心境的方法。
3、坚强意志与耐受挫折的教育。
(1)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4)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
4、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及性教育。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2)学会正常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长良好关系。(3)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接受发育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正确认同性别角色,同异性同学保持正确的交往心态。
5、人格养成教育。
(1)引导学生树立发展健全人格的愿望与动机。(2)注重学生的自我人格养成教育。(3)对有人格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具体措施:
本学期由于课时计划的调整,心理健康教育不能靠心理健康课去实施,必须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心育,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工作。
(一)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本,以素质培养为目标,从而对学科教师提出了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1.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和最有效的开展途径和方式。首先,教师要树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效益观。师生在课堂中积极情绪体验的状况,学生学习兴趣,品德与行为习惯培养与纠正,学生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参与积极性等要素都要进入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要建立真正平等、民主、尊重和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亲和基础上的、具有人性化特征的教师新权威。其次,把好教学的三个关。一是备课关。要围绕学生来备,如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和反应、学生需要怎么做(如多感官的参与)才能掌握,同时兼顾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努力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二是上课关。教师在与学生的课堂交往中,多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少否定,注意平等和公平,注意
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等等重要的教育原则。三是课外活动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需要在课外的实践应用中得到真正的巩固和实现。最后,重视课堂心理氛围的建设。建立同学间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氛围,为学生营造一种安全向上、相互支持的同伴环境。2.结合学科特点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课程的多样化,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具选择性、更具全面性的途径和方式。
(1)根据学科内容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同的学科,有其独特的教学内容,《新标准》强调学科内容与生活的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正是蕴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因此,要利用心理规律,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教案,从中挖掘并开发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在授课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自我保护技能以及进行适当的意志品质锻炼;在音乐、美术课中启发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学会人际间的相互支持与鼓励;在科学课上不仅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相互配合,而且在观察中锻炼学生的细心和耐心、训练学生整洁、有条理的好习惯。
(二)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日常的教育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又一个主要阵地与渠道。每天早晨上课前、课间休息时、放学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往,都可以转化为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时机。抓好日常教育活动、巧妙渗透心
理健康教育,在细微之处耕耘、拥有全面收获。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灵活运用心理规律,是有效进行德育工作的科学基础。
1、班集体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营造和谐的班级气氛,使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塑造良好个性、培养高尚的品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如各种竞赛、班际间的联谊活动、集体劳动、外出旅游等,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练其意志、锻炼其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
2、在少先队活动阵地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板报、广播和其他宣传手段,采用专栏的形式指导学生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产生心理行为问题时如何寻求帮助等。在形式多样的队活动,如“手拉手献爱心”等活动中,学生能学会与人合作,锻炼能力,也抑制了不良的心态,达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3、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用心理健康和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如对学生的休息、进餐、玩耍进行管理与教育,重点体现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交往习惯,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个别(或团体)心理辅导。
针对少数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扰和极个别的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由老师提供咨询,回答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中遇到的各
种问题,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与问题行为的矫正。
追求学生人格的整体发展,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几方面协调发展。树立学生全人发展的观念,强调多种智力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一生。具体工作: 第一学期: 九月份:
1、制订并讨论学期心理辅导工作计划。
2、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氛围建设工作。
3、做好心理辅导小联络员的培训工作。
4、开设“红领巾广播站”广播。
十月份:
1.召开六年级部分学生座谈会。
2.举办青春期心理卫生讲座(六年级学生)。3.出好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十一月份:
⒈组织全体老师学习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方法等。
2.召开特殊学生会议,并进行个别心理咨询。
3、开展心里健康辅导示范课活动 十二月份:
1、继续指导心理健康保健员在班中开展“开心园”谈心角活动。
2、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庭心理指导”的有关内容。
3、召开班级心理辅导联络员总结会。
一月份:
⒈做好学期总结及资料积累和个案分析 2.心理档案建立工作。
第二学期:
3月: 继续开放知心姐姐信箱,多渠道了解学生心理需要,及时给予关注并力求解决。
4月:召开特殊学生会议,并进行个别心理咨询。5月: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庭心理指导”的有关内容。6月:做好学期总结及资料积累和个案分析、心理档案建立工作。
1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篇十四
一、基础现状分析
1、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已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具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能力。学校提出“把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成我校的一大品牌,一大亮点”,明确地表明了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以及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决心,这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新的春天,也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适宜成长的大环境。
2、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尽管我校已经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但在师生中未能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在学生群体中,对心理健康持有不正确观念,或者知之甚少的例子还比较普遍。如何消除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正确认识,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的了解;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甚至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本学年应该重视、优先解决的问题。
二、发展方向分析
1、让教师更了解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当然更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功能、实施途径与方法,否则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成为一纸空谈。虽然我校教师对心理健康已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理论指导和深刻认识的教育是无法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升到更高的层次的,因此,本学年的一个重心应放在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正确认识上。
2、让学生也认识心理健康教育
一提起心理健康教育,人们的脑海中就浮现出变态、神经病、心理治疗等字眼来,内心极不舒服,下意识地排斥。其实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很广,心理治疗(矫正性功能)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的教育对象更多的是心理健康的学生,发展性功能、预防性功能更为普遍和重要。因此,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形成健康的心理,是本学年的重点。
3、形式灵活多样,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起来
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中、渗透在游戏中、渗透在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因此,本学期学校的各种教育途径都要行动起来,发挥自身的优势,让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
三、具体措施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间;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集中解决班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结合学科教材内容,渗透有机专题教育,如语文课,课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直接成为心理健康教
育素材;体育课竞技项目教学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
3、整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材料,教师集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
可以通过召开讲座、团体辅导、个别咨询、自学材料、外出培训等途径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4、设立心理咨询室,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矫正性功能,做好心理咨询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5、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队会结合起来,落实发展与预防功能;尝试以队会的形式、班会的内容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春风化雨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6、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途径,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红领巾广播站的月安排中至少有两周以心理健康为主题;开辟心理健康宣传专栏国旗下讲话主要围绕心理健康展开。
7、可以在学校网站开设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块,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提升我校心理健康工作档次,让更多人来支持、更多的专家来指导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8、注意收集活动材料,如照片、稿件等
四、月份安排
学生:
(一)低年级
1、目标
通过帮助学生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良好适应能力,与他人良好相处的能力,使其初步具有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意识,初步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概念。
2、内容
三月、学生角色意识(如“我是小学生”)
四月、学校环境、集体生活适应(如“我们的校园”;“集体生活真快乐”)
五月、基本学习技能、行为习惯训练(如“好习惯交朋友”)
六月、体验合作、体验友情(如“大家一起来”;“我和同学手拉手”)
七月、学习成功体验(如“我能行”;“成功体验真好”)
(二)中年级
1、目标
初步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能初步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具有爱心和集体责任感,初步具有自我完善意识、生活强者意识和创新意识。
2、内容
三月、自我控制策略(如“智斗难题真快乐”;“当天功课当天清”)
四月、基本学习策略(如“巧学苦练无难题”;“学习要得法”)
五月、如何交朋友(如“谦让、友善朋友多”;“让我们走到一起来”)
六月、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如:“优点轰炸”;“缺点轰炸”)
七月、应对挫折的方法(如“批评不可怕”;“我也曾失败过”)
(三)高年级
1、目标
能进一步认识自我并悦纳自我,使其心理变化与生理变化相适应,初步学会分析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竞争意识和正确的性别观念。
2、内容
三月、学习计划的制定(如“订好学习时间表”)
四月、应考策略(如“考试前的我”;“考试中的我”;“考试后的我”)
五月、工作神圣而平等(如“职业大舞台”;“条条大路通罗马”)
六月、家庭观念(如“家庭小帮手”;“爸爸妈妈和我”)
七月、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如“学会说不”;“使自己感觉好起来”)
教师:
三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内涵、功能
四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途径
五月、教师心理健康
六月、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5.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 篇十五
一、工作布局上关注执行力与专业化的互补
1. 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化和学术化功能的发挥,保证工作的高度执行力和专业化。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工作的实施和落实往往通过学生管理队伍。目前,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构一般挂靠在二级学院或依附某教学团队,这可能导致工作的执行力大打折扣。因此,如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执行力,将是工作成败的基础和重要环节。研究表明由学生管理职能部门中层干部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人或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独立为有一定行政级别和一定学生管理职能的机构,必要时校级领导直接兼任或扮演重要角色,能够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全局视野且能够明显提高工作执行力,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每个环节都需要有相关专业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过程都要有专家的介入和参与。为此,高校应聘请校内外从事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精神医学、神经科学)、社会学、伦理学、体育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组,扮演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工作的谋划者和智库的作用[1]。通过定期、不定期的专家谋划会,在具体工作的实施和开展方面,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科学性、有效性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从而保证我们能“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
2. 加强思政队伍和管理队伍心理专业化培训,争取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融入心理学等专业元素。
班主任、辅导员、学生管理行政部门人员属于第一线学生管理人员,他们伴随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是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频繁,对学生大学生涯影响更大的教育者之一。他们是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这支队伍的整体质量还不高且缺乏相应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可能会导致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不深、标准把握不准、操作实施不规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基本目标,迷失根本方向[2]。在日常行政和管理工作中恰当融入心理学等专业元素,不仅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也可以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发展。为此,学校应给予这些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把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放到推进思政队伍和管理队伍朝着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并强化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和教育能力,进一步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可制定规划,每年对思政队伍和行政队伍开展不同主题、层次和形式的培训内容,系统、规范地提高他们的心理学等专业水平。有条件的高校可积极开展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和考级,对已取得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二、三级证书并有意向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借助高校附属专科医院和综合性医院心理科平台进行系统培训,帮助他们积累临床经验,提高其快速、准确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让兼具管理和专业能力的有生力量充当兼职人员,通过专兼结合,不断壮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力量。
二、工作模式上注意教育学模式、心理学模式和精神医学模式之间的互补
1. 教育学模式、心理学模式和精神医学模式各有优势与局限性。
教育学模式通常是指课程观、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及其评价体系等的特定组合模式,是在一定的课程观指导下的、课程内容及其进程和安排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特定组合方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教育学模式以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为目标,将心理健康的知识、技能以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中介,有机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到潜移默化作用[3]。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采用教育学模式,如通过必修课、选修课、讲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或文化节等形式和途径进行宣传、教育,能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时兼具学生受益面广、易成体系、易被学生接受等特点,但限于课时数和互动方式以及学生个性化等因素的影响,面上的普及无法与点上的深入有机结合,且普及性的教育模式大多由非心理学专业师资承担,加上教育者本身专业知识和时间精力不足也在一定程度影响教育效果。
心理学模式是根据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采取各种方法与措施,如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治疗等,调动一切内外积极因素,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与教育学模式相比,心理学模式增加了防治功能,一方面积极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防治学生的心理障碍、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此外,心理学模式更具专业性、灵活性与敏感性,更注重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与帮助,也更注重在明确群体问题导向的基础上提供相应的专业指导与帮助。由于开展心理学模式的主体大多为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师资,故心理学模式的采用更多依托于高校心理学系师资力量及软硬件设施,这对工作主体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因而,未设立心理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在工作的开展中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精神医学模式是指采用医学的手段,对出现心理疾患的个体进行诊断、治疗、预防等,以维持或恢复其精神健康。精神医学模式同心理学模式一样,对工作的主体也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要求,不同的是心理学模式要求工作主体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而精神医学模式则要求工作主体具备临床、精神卫生等相关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个案症状属于精神疾病范畴或经过一段时间心理咨询和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求助精神机构和人员,以免延误病情;当然,精神医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矫治这一层面,服务对象主要为严重心理障碍的个别学生,大多数学生没有从中受益[4],学生受益面狭窄,掩盖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提倡的发展性特点。
可见,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单一采用教育学模式、心理学模式或精神医学模式实质上是将发展、预防、干预等手段相割裂,无法在最大程度上确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规范性及普惠性。
2. 实现教育学模式、心理学模式和精神医学模
式间的优势互补,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实现三种模式的优势互补,实质是实施“预防—辅导—干预—教育”全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教育学模式重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学模式重在提供专业辅导与帮助,精神医学模式重在诊断与矫治,三者互补,将“预防—辅导—干预—教育”连成一线,不仅扩大了学生受益面,也促进了教育内容向纵深拓展。如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或存在相同问题的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类型,分类进行集体辅导,促进其共同成长;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个别问题,可利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技术进行个别辅导,严重者辅以药物治疗,确保他们能够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对于超出学校能力范围之外的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可及时转送精神病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妥善加以安排[5]。
实现上述三种模式的优势互补,实质上是实行教育者、医生、家长、学生等参与的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充分实现师生合作、师师合作、家校合作及社校合作,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参与群体更为强大和多样。
三、工作视角上注重心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互补
1. 多学科视角探究心理问题成因。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质上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这种复杂性伴随社会发展不断与时俱进,也随着工作对象的特征变化而不断更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复杂多变,具有时代性与时期性,引发原因多种多样,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个体内在因素、生存环境因素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密切相关,这就决定了在探究个体心理问题成因时不能单一地从心理学视角出发,而应适当地结合生物学、社会学、文化学等视角深层次地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中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象的发生、发展规律,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 多学科视角探求工作应对方法。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既是一个目标明确、分层分类的过程,更是一个多学科交叉互补的过程。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契合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6]这一言论所包含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明确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高目标[7],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强调个体心理健康重要性中的运用。当然,面对不同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采取和使用不同学科的工作方法。对于普通大学生群体,采用课程设置、讲授等普及教育的途径,让广泛的学生群体对于维护心理健康有初步的认识,或运用教育生态学的相关理念营造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生态环境;对于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应采取介入心理学专业手段如心理咨询、辅导和心理治疗等;对于那些超出心理学范畴的精神疾患则应施以精神医学的手段进行药物治疗等。
3. 多学科视角探索工作理论研究。
要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长足发展离不开相关的理论研究,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工作研究中应站在心理学的立场,根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发展需要,从其他学科选择适宜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将心理学与社会学、体育学、伦理学、教育学等相互融合与互补后进行理论研究,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者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问题的分析家们视野更宽,主观性更小[8]。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在实践工作和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工作规律,融合多学科工作理念,注重工作关系的互补,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实效性应是所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共同的目标和不懈努力的方向。
(唐闻捷,温州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研究员,浙江温州325035)
摘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十七大报告中提及的实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进一步向纵深拓展和保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需在工作布局上关注执行力和专业化的互补,在工作模式上注意教育学模式、心理学模式和精神医学模式的互补,在工作视角上注重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互补,采取有针对性的模式和创建多元化的实践共同体等策略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互补关系
参考文献
[1]陈庆健,唐闻捷.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中专家的角色扮演[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05).
[2]杨晓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02).
[3]仰滢.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08(07).
[4]李小鲁,宋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J].高教探索,2010(02).
[5]李明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13-14.
[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王亚南,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69.
[7]胡凯.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3).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推荐阅读:
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暨心理咨询工作计划08-18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期工作计划07-22
心理健康教育部工作计划5则范文07-10
**中心学校开展“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工作总结09-10
我的论文:谈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10-1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探索的论文10-19
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