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4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物理试题分析(2篇)
1.山西省2014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物理试题分析 篇一
山西省2012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9页,第Ⅱ卷9至10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上。
2.回答1—6题、11⑴或12⑴题、13—15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题上无效。
3.作答时,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题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 阅读题(A卷)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大特点是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而是艺术意境的美。因此,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就成了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较在其他艺术门类中的显现,要更为清晰,从而也更容易把握。
园林的意境和诗歌、绘画的意境不同。诗歌、绘画的意境是借助于语言或线条、色彩构成的,而园林的意境则是借助于实物构成的。但是园林和诗境、画境都不是局限于有限的物象,而是要在有限中见出无限。同样,园林的意境,也不是一个孤立的物象,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不是一片有限的风景,而是要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比之一个孤立的物象,能够给予游览者更丰富的美的感受。
为了创造园林的意境,明清园林美学强调,采取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美的感受。沈复的《浮生六记》谈到虚实相生的手法:
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又不在地广石多徒烦工费。
沈复举例说:“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一开而可通别院。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栏于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可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都是为了在观赏者的心理上扩大空间感。分景、隔景都是通过分隔空间在观赏者心理上扩大空间感。空间本来是小的,通过分隔,可以增加景色的层次,使景色的趣味多样化,这样,在观赏者的心理上,空间的容量就增大了。借景,则是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园林之外的景色,从而突破有限的空间而达到无限的空间。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说就是借景的一例,计成在《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又说:“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他的《园冶》中专设一节讲借景,可见他对借景的重视。
不仅重视实景,而且重视虚景。月影、花影、云影、风声、水声、鸟声„„这种种虚景,在构成园林意境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历代诗人一些咏园林的名句,如:“留得残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小楼一夜听春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梅花》)、“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欧阳修《临江仙》)、“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高濂《玉簪记·琴挑》)等等,也可以说明中国园林意境的这个特点。
(摘编自上海人民版社叶朗著《中国美学史大纲》)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园林的创造和欣赏,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不仅仅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
B.园林艺术与诗歌、绘画等艺术门类比较,其意境的独特性和内涵显得更为明显,也更加清晰,从而也更容易把握。
C.园林艺术的意境不同于诗歌和绘画艺术的意境之处,就是它能够于有限中见出无限,而且其意境是借助实物构成的。
D.园林艺术之所以能够给予游览者以丰富的美的感受,就在于它创造的意境不是孤立的物象,而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沈复认为创造园林的意境要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这样既突破了一般园林建筑讲究的“周回曲折”四字,也省了土石和工费。
B.与虚实相生不同的是,分景、隔景可以在观赏者心理上扩大空间感,这样可以增加景色的层次感,并增大空间的容量。
C.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讲的是园林艺术中的借景,借景使建筑具有了突破性,大大地拓展了观赏的空间。
D.历代诗人都有很多歌咏园林的名句,从他们的诗句中可以体会到园林艺术除了讲究实景外,也讲究虚景,如光影和声音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之一,为此,明清园林美学强调要采用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B.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和诗歌、绘画的意境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创造的物象不孤立是同,借助的表现手法是异。
C.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园林艺术和园林美学中体现得十分独特和到位,甚至可以说,超过了诗歌、绘画等艺术门类。
D.在园林美学的意境中,分景、隔景、借景是实景,恰当的光影运用是虚景,虚实相生、互为补充才充分地创造出美的境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廷相,字子衡,仪封人。幼有文名,登弘治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以忧去。正德初,服阕至京,刘瑾中以罪,谪亳州判官,量移高淳知县。召为御史,疏言:“大盗四起,将帅未能平。由将权轻,不能御敌;兵机疏,不能扼险也。盗贼所至,乡民奉牛酒,甚者为效力。盗有生杀权,而将帅反无之,故兵不用命。宜假便宜,退却者必斩。”帝切责总督诸臣,悉从其议。屡迁四川佥事、山东副使,皆提督学校。
居二年,加兵部尚书兼前官,提督团营,仍理院事。两考满,加太子少保。畿民盗天寿山陵树,巡按杨绍芳引盗大祀神御物律斩。廷相言:“大祀神御物者,指神御在内祭器帷帐之物而言。律文盗陵木者,止杖一百,徒三年。今舍本律,非刑之平。”忤旨,罚俸一月。帝将幸承天,廷相与诸大臣谏,不纳。扈从还,以九年满,加太子太保。雷震奉先殿,廷相言:“人事修而后天道顺,大臣法而后小臣廉。今廉隅不立,贿赂盛行,先朝犹暮夜之私,而今则白日之攫。大臣污则小臣悉效,京官贪则外臣无畏。臣职宪纪,不能绝其弊,乞先罢斥。”用以刺尚书严嵩、张瓚辈。帝但谕留而已。
廷相掌内台最久,有威重。督团营,与郭勋共事,逡巡其间,不能有所振饬。给事中李凤来等论权贵夺民利,章下都察院,廷相檄五城御史核实,迟四十余日,给事中章允贤遂劾廷相徇私慢上。帝方诘责,而廷相以御史所核闻,惟郭勋侵最多。帝令勋自奏,于是劾勋者群起。勋复以领敕稽留,触帝怒,下狱。责廷相朋比阿党,斥为民。越三年,卒。
廷相博学好议论,以经术称,然其说颇乖僻。隆庆初,复官,赠少保,谥肃敏。(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忧去 忧:疾病 B.服阕至京 阕:结束 C.量移高淳知县 量:酌量 D.宜假便宜 假:给予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廷相直言时政之过的一组是(3分)①而将帅反无之,故兵不用命 ②律文盗陵木者,止杖一百 ③今舍本律,非刑之平④人事修而后天道顺 ⑤今廉隅不立,贿赂盛行 ⑥不能绝其弊,乞先罢斥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御史,王廷相敢于直言。他上疏指出,大盗之所以从四方兴起,将帅不能平叛的原因是:将帅权轻,不能抵御敌人;军机不严密,不能扼守险要。
B.王廷相重视法律的公正性。在京郊的老百姓偷盗天寿山陵墓的树木这件事上,他援引法律条文,指出了巡按杨绍芳引用盗大祀神御物条律判处斩刑的错误。C.王廷相敢于针砭时弊。他认为大臣守法小臣才廉洁,当前的现状是端正不苟的品性不立,贿赂盛行,以自己在职有过要求罢免来讥刺严嵩、张瓒之流。
D.王廷相敢于承担责任。给事中李凤来等检举权贵夺占民利,奏章下发都察院,王廷相故意拖沓,等到皇帝诘责,才把御史核实的情况奏上,他被罢免为民。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先朝犹暮夜之私,而今则白日之攫。(2)与郭勋共事,逡巡其间,不能有所振饬。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潜山道中①(清)祁寯藻②
青山缺处树弥缝,水外人家绿几重。白鸟一群栖不定,恰疑春雪下长松。
[注]①潜山,安徽潜山。②祁寯藻(1793—1866),字叔颖,号春圃,山西寿阳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水外人家绿几重”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句子描写的情景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登斯楼也,,满目萧然,感激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⑵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请在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内打“√”。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 聂鑫森
春二月,天是蓝的,地是绿的,风暖暖地吹过来,扑得人脸颊痒痒的。
护城的小河上,横着一架古朴的木桥,出城、进城的人,流水般淌来淌去。“风筝!风筝!每只一角五!” 那声音又脆又亮,带点儿挑逗的味道。寻声一看,靠着桥栏站着一个胖胖的老头,脸上带着讨好的笑,额上沁出一层晶亮的油汗。他手里提着一串风筝,风筝的翅上、尾上,涂满刺眼的大红大绿。
在他那得意的神态看,他的生意无疑是不错的。一只只风筝从他手上递出去,一张张角票和零散的分币塞进了口袋。
当他的眼光落在桥那头的时候,便从心底里发出一种真诚的同情。那儿也站着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头,悠闲地靠着桥栏,瘦瘦的脸上嵌着双精明的小眼睛,下巴上蓄着几根干枯的胡子。他也在卖风筝。他的风筝是素白的,有蜻蜓、蝴蝶„„翅上还装了会转动的风笛,朴实得叫人看不上眼。他没有着意地叫喊,只是沉静地等候着买主。
偶尔有人问一声:“喂,多少钱一只?”他伸出五个指头。天啊,五角!问的人摇摇头。
他站了多半天了,连一只风筝也没有卖出去!胖老头终于忍不住了:“伙计,别傻等了,一角一个。价太高,把人都吓跑了。” 瘦老头转过脸来,下巴动了几下,想说什么,终于没有说。他不喜欢对面那张胖得肉往下坠的脸,他不喜欢他的那些风筝。那也叫风筝?那竹骨剖得粗细不匀,上面还带着毛刺;那纸也糊得太潦草;还有那颜色,俗!„„
他下意识地低下头,望着自己手上这一串风筝,那竹骨是耐着性儿剖的,然后又用砂纸细细地打磨了几遍,闪着柔润的光;那素白的纸糊得多贴展,兜得住风,一放,准嗖嗖嗖地往上蹿。风笛儿响得欢快,真像筝的声音,美!他相信自己的手艺,那是几代的家传啊!他感到满足,但也不无遗憾。胖老头的风筝很快就卖完了。他狡黠地笑了笑,想瞧瞧瘦老头怎样提着卖不掉的风筝垂头丧气地离开桥头。他悠闲地点燃一支烟,吐出一个又大又圆的烟圈。瘦老头的脸色变得难看了,连鼻翼都在微微地颤动。
他从口袋里摸出一轴麻线,理出线头,接在一只风筝上,掂了掂,然后顺着风儿一抛。那风筝像懂事似地摆了摆,兜上一口风,憋着劲儿直往上蹿。绳轴转动着,麻线伸延着,绷得那么紧、那么直;上面的风笛呼啦啦地响,响得撩人。眨眼间,化作一个小小的白点,在高远的蓝天上飘闪,像一片轻盈的云。“好风筝!”
“正正经经的货!”
一时人们都往这边涌,喝彩声此起彼落。
所有的目光都凝聚在那一串素白的风筝上,从头看到尾,从竹骨看到风笛,没一处不顺眼,没一处不爽心!“我买这一只!五角,认了!”
“眼见为实,我要这一只!”„„
人们边说,边把手往风筝上伸,生怕被别人抢了去。瘦老头用手一挡,板紧的脸上没个笑星儿,叫人猜不透。
他又从口袋里摸出把麻线,每根麻线丈把长,是为买主试飞用的。他把麻线小心地接在那一只只风筝上。胖老头艰难地挤到他身边,焦急地对着他耳朵咕哝着:“快把货甩出去,捞一把,别误了这好机会。”
他斜了胖老头一眼,依旧没有理他,那是一种高傲的不屑。他顺着风,把接好线的风筝统统放起来。刹那间,他的手上飘出一簇素白的“花”,响起一片风笛的韵律。
人们又一次呼喊起来,像起了潮汛一般。“给我一只!” “我买了!”„„
瘦老头忽然仰天打了个哈哈,睥睨了一下围在自己身边的人墙,矜持地问: “你们懂得风筝?”
连三岁的小孩也知道风筝,怎么不懂?一双双眼睛直愣愣地望着他。瘦老头摆了摆头,摆得很有力。他忽然从口袋里掏出把剪刀,阳光下显得那么亮,亮得扎眼。
只听见咔嚓一声脆响,他手里捏着的那一把麻线,齐崭崭地断了,所有的风筝摇晃了一下,呼地抖着劲向上飞去„„ 胖老头使劲地跺了跺脚,一扭头走了。人群里响起一片啊呀声。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无数道目光也被牵引到那很高很远的地方。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蓝天是公正的。
(有删改)
⑴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借风筝这一题材,表现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容易接受堂皇花哨而实质空洞的事物,对外表朴实内在丰盈的事物,反而怀疑。
B.胖老头的生意不错,是因为他能揣摩买主的心理:风筝外表的色彩非常美丽,价格也比较便宜,而且还能笑容满面地招来顾主。
C.瘦老头不喜欢胖老头,主要是因为他那张胖脸,还有就是不喜欢他制作的风筝,他认为那粗糙的手艺、俗气的色彩是对职业的亵渎。
D.“人们”是小说中风筝的买主,他们开始冷落瘦老头,后来又一窝蜂地争着买他的风筝,说明这些人已经明白了他风筝的价值。E.这篇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它善于营造意境,以轻松的、从容的语态,经过锤炼的句式,使文章具有了哲理的象征的意味。
⑵小说中的瘦老头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⑶小说用了不少笔墨写胖老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6分)⑷这篇小说以“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为题,有多重用意,请结合小说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多方面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尊重事实 坚持真理
1921年春季,李四光在北京大学任教授初期,曾经带领学生奔赴河北邢台南部的沙河县进行野外调查。
一天上午,大家横穿沙河盆地向东南行进。同学们有说有笑地向前走,李四光却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身边的不远处,地面上突起几块孤零零的大石头。他想:这里远离山区,哪来的这几块大石头?是洪水从太行山上冲下来的吗?不可能。即便是洪水如何汹涌,也很难把这么大的巨石冲到遥远的平原上来,那么,又该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呢? 他们对每块大石头,上下左右都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这几块石头的显露状况有个共同点:即每块砾石上都有一至两个磨光面,其中各含有一些隐隐约约的擦痕。特别是有块半掩半露的巨石平面上,留着3组方向不同的清晰痕迹。李四光眼光猛然一亮,兴奋地对大家说:“冰川遗迹!第四纪冰川期的显示啊!” “可地质史上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呀。”
“有的正好是相反结论,认为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期。” “现在看,这种结论也未必正确。”
“但是,这种结论出自外国权威科学家的认定呀!”
“大胆怀疑,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李四光用这12个字概括自己的看法。这次考察是李四光建树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起点。此后,无论工作怎样繁忙,社会活动如何缠身,他都坚持不放弃这个课题。同年夏季,他又带领学生来到山西大同进行地质调查。这儿同样使他获得新的发现:这里有冰川u谷遗迹。这一发现更加坚定了李四光的研究信心。不过,他也知道,中国有没有第四纪冰川是个重大而又敏感的话题,没有翔实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是驳不倒外国专家固有偏见的。目前,仅能就此提出探讨性意见。1922年1月,他用英文写了一篇报道,发表于英国《地质杂志》。他在这篇报道中指出:“任何为了搞清这个问题的尝试,都必须在野外进行。” 这篇文章虽然称之为报道,实际上已经融进了李四光的学术见解,而且颇具挑战性锋芒。文中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不过地质界的学者们都知道其矛头指向曾任国际地理学会会长的德国学术权威李希霍芬。因为他曾先后7 次来中国进行地质调查,足迹也是遍布大江南北,著有3卷被中外学者奉为经典的题为《中国》的专著,而对冰川遗迹却只字未提。虽然当年李四光在国际地质界小有名气,但人们在他与李希霍芬之间,仍旧是迷信后者的。李四光也深知这个现实,他决定先从引起国内地质界的反响做起。
当年5月,李四光在中国地质学会上以《中国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证据》为论题进行学术演讲,引起国内学者的共鸣,获得丁文江和翁文灏等先辈地质学家的支持。但是出席大会的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听完李四光的演讲却轻蔑地一笑,当着李四光的面拂袖而去。
李四光对此不以为意,他知道成见一旦占据上风,就有着强大的惯性,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它,只能再拿证据,再进行充分论证。这以后,他马不停蹄,相继到长江流域和安徽各地调查。并先后发表了《关于研究长江下游冰川问题的材料》和《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等一批有理有据的文图并茂的学术论文。而庐山的奇特发现则最后成为众所公认的事实。
李四光和他的学生们在庐山这个大约东西10公里、南北 25公里的山区中,日夜不息地反复观察、实验、分析、判断和论证,最后李四光认定:中国第四纪冰川主要为山谷冰川。
1933年11月12日,李四光在北平举行的中国地质学会第10次年会上以《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川期》为题,发表长篇演说,引起全场轰动。但毋庸讳言,仍有很多中外学者对此不赞同。于是,李四光邀请国际闻名的地质专家巴尔博、德日进和诺林等及一些中国学者亲自到庐山来考察。李四光引领中外学者观看了他们所发现的所有冰川遗迹,并且予以逐个讲解。大量中外学者均被眼前的奇特地质景观迷住了,即使那些顽固反对中国曾经存在第四纪冰川的洋专家们,也大都被李四光的讲解和论证而折服。但也还有个别洋人不肯服输,竟然在鸡蛋里硬要挑骨头,而诺林却把李四光拉在一旁悄悄说:“假如这些现象是在我家乡发现的,则无疑是冰川造成的。”李四光没说什么,但自信的神色告诉他,不急,雄辩的事实会让你心服口服的。不多时,他又以慧眼在鄱阳湖畔发现了更加确凿的冰川证据,此时即使想在鸡蛋里挑骨头者也哑口无言了。
这是一笔载入中国和世界地质史册的大事记,时间是1934年的春天。此时此刻,李四光向世人豪迈地宣告:至是,中国冰川现象始得谓之确定!客之怀疑冰川现象者,至此可以涣然冰释了!
(摘编自石磊《李四光的故事》)
⑴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李四光将调查中发现冰川遗迹的情况只用英文写了一篇报道,发表于英国《地质杂志》,文中仅提出探讨性意见,这足见他对李希霍芬观点采取的审慎态度。B.李四光在中国地质学会上以《中国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证据》为论题进行学术演讲,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共鸣,但并未赢得到会的安特生等一些国外学者的支持。C.李四光为了证明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十多年不辞劳苦带领他的学生们相继在河北沙河、山西大同、长江流域、安徽各地、庐山和鄱阳湖畔进行实地调查。D.李四光不仅在地质学会上演讲他的中国冰川学说,而且还邀请国际闻名的地质专家和国内学者到庐山考察他们所发现的所有冰川遗迹,并且予以逐个讲解。E.李四光对不赞成他学说的中外学者、尤其是怀有偏见的国外专家,均置之不理,而是再拿证据,再进行充分论证,直至让他们心服口服为止。⑵李四光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他决定先从引起国内地质界的反响做起。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⑶诺林为什么向李四光说“假如这些现象是在我家乡发现的,则无疑是冰川造成的”?请简要分析。(6分)⑷李四光建树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交易会临近,大量外地客商来到广东,一些打着“深珠游”旗号诈骗外地游客的团伙又跃跃欲试,这着实让人担心。
B.如今的高考作文,仍然存在“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空洞的套话”“正确的废话”还被广泛应用于作文当中。
C.长篇小说《推拿》的获奖,给著名作家毕飞宇带来了不虞之誉,他受到了华语文学界的称赞,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关注。
D.中国封建专制帝王如此精明的法术,竟敷衍出市井中家长里短的流言,这是荒诞的喜剧,抑或沉痛的悲剧?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按照“火车票实名制”的规定,旅客须持车票与票面所载身份信息相符的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进站上车。
B.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指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能成立。
C.人相信自己是万物的主宰,相信自己有高于一切其他生物的品质和权利,相信自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
D.《宇宙的未来》这篇讲演,从古代巫师、近代宗教的预言,过渡到对宇宙未来的讨论,探讨了宇宙未来的两种命运。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毋庸讳言,打造文化的口号多是一些政府部门喊出来的。___________。文化却不能,因为文化从来不是人为地打造出来的。① 但这种“打造”还是造不出文化来
② 优良的工业产品和商品,通过努力是可以打造出来的
③ 这种打造是政府行为
④ 打造这个词儿的本意是制造。
⑤ 应该说,使用某些行政手段,是可以营造一些文化氛围、取得某些文化效应的
⑥ 其本意往往还是好的,为了弘扬和兴起当地文化 A.①④⑤⑥③② B.①④②③⑥⑤ C.③⑥⑤①④② D.④②①⑤⑥③ 16.阅读下面文字,为“经典诵读”活动写一则公益广告。字数在10~20之间。(5分)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在这样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我们更需要静下心来读书,尤其是要阅读经典。因为无论时代怎么变化,读点好书一定是有益的,而阅读好书之中,经典阅读又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许多城市正在全面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17.请在屈原、鲁迅、史铁生中任选一人为对象,仿照下面的示例各写一段话。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6分)
示例:庄子是寂寞的,虽然时代喧嚣,生活窘迫,但他却能默默修身养性,在寂寞中顿悟了清闲的真谛,为无路可走的人们打开了一扇凉爽的清风明月的门窗。屈原是寂寞的,鲁迅是寂寞的,史铁生是寂寞的,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成功会向你招手。材料二:有人曾说:“15岁时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18岁时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呀。18岁时觉得英语难,放弃英语,28岁时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语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呀。”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期就越可能错过新风景,错过让你成功的人和事。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山西省2014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物理试题分析 篇二
中考前许多考生都有这样的感觉,感觉很紧张,学习效率下降,心态不平衡,甚至有的同学天天想,中考万一考砸了怎么办,弄得茶不思,饭不想,不知道该做什么。更严重一点儿的觉得自己要崩溃了,脾气也暴躁,容易跟人发生冲突,这就是所谓的中考综合症,或者叫考前综合症。如果你现在是这种状态,建议 你,第一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今天或者是明天的学习上,不要想中考还有多少天。第二尽量避免跟所有人发生情绪冲突,这样会影响你整个的学习,平静的心态最重要。
(2)中考之前应该如何缓解自己的情绪,有什么好方法?
其实有一定的压力,感到紧张并不是坏事,正确对待压力可能会得到最好的学习状态和成绩,所以不要一说到压力大家都觉得是坏事情。实际上每个人都需要把自己的压力调整到一个适度的状态,但什么才是适度呢?这个度怎么来把握?
你应该有能力注意到自己的生理反应或者是情绪反应,比如你常常会失眠,或者出虚汗,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饭量不太正常,这时很可能是压力偏大了,应适当地减压。怎样减压呢?
(3)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差,担心自己考不上,甚至不想学了,想放弃,这时应该怎么办?这样的心理如何调整呢?
学习成绩差在我看来,要客观地对待,对于任何一门功课来说,比较差的话,提高的空间比较大。比如说一百分,90分想提到95分比较难,如果从60分提高到 65分是比较容易的,这一点大家都清楚。另外假如我只是一个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的考生,我的目标只是考一个普通高中,而我发现试卷中有两道题非常难,那我不应该害怕,应该觉得这两道题是我的朋友,而不是敌人。因为一套中考试题中肯定有几道题是比较难的,这几道题是给那些想考南菁、市中的学生准备的。我 若不会就根本不用做,这样我就是花两个或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做100分或80分的题。那么有些同学应要去做这些难题,可是未必做得好,之后结果可能还不如不做。所以你只要把你比较多的注意力放在基本知识点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上你就能够达到70分以上,这样可以考进不错的普通高中了。这就是说,我们对于中考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4)有的同学平常学习不错,考试的时候,题做得很快,但是容易出错,这除了和基础知识有关系之外,是不是和心理有关?怎么能够在考试当中克服粗心的问题?
很多学生学习不错,做题非常快,但是容易丢分。粗心不是心理问题,而是个性特征的问题,比如说力量型的同学做事比较快,但是不够细致精确,看题不仔细,落了条件;一看题型熟,拿过来就做,并没仔细分 析;这就是马虎。你意识到你有这个问题之后,希望你能够自我提醒,在做卷子的时候,尽量稍微放慢一点儿,特别是容易出错的地方。同时建议你做另外一件事,做你以前初三所有卷子的分析,看看你在什么地方容易出笔误,这是在中考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但是并不是劝所有的学生都要放慢做题的速度。心理的问题是因人而 异的。
(5)很多同学特别想知道中考之前别人在做什么?这种心理是否正常这样的心理并非不正常,可以在闲聊时沟通一下就可以。但是如果花大量时间关注别人的话,这就是有问题了。适度地对别人的关注是好的,但是过于关注周围同学的进展,就需要调整了。
(6)有一位同学问到考前会失眠是不是过于紧张?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点,考前复习不是完全地拼时间,一定要保证睡眠。睡眠长短因人而异,这个没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第二、你在临睡觉的时候,不要喝一些茶、咖啡等含有咖啡因的东西,包括可口可乐,这些东西会使你比较兴奋。第三,你想睡眠的简单方法是可以在临睡之前喝一杯牛奶,或者是洗一个热水澡,这些都是帮助你 睡眠的方法。还有一个方法比较好,就是可以躺在床上放英语磁带,因为人在睡眠之前对英语单词记忆力是比较高的,但时间长一些,就想睡觉了。
(7)我们要进行模拟考试,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模拟考试的分数呢?
这个问题真的有很多人问,学生、家长都有。而且很多学生因为成绩不好产生焦虑了。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为什么会焦虑,跟两个方面有关系,一是把模拟考试看得太重了,觉得模拟考试的成绩差不多就是自己中考的成绩,模考考砸了,中考也肯定糟。第二可能本身对自己不太自信,对自己能不能考出好成绩非常地在意。其实,模考看上去之所以比一般的考试重要些,是因为它采用类似中考的综合试题,试题难度、区分度与中考相似,所以老师同学们都把它看成是对考生总复习阶段的最好检验。其实呢,模拟考试并不等于中考,其试题难度与中考相比是有差异的,有时比中考难,有时又比中考容易。试题区分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都比不上中考试题。而中考时,因为试题更加规范、合理和科学,所以只要不是因为考场过分紧张而影响了发挥的话,通常成绩都要比模考略高一些的。另外还要合理地认识模考的作用。模考其实是给考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实际上是让我们查缺补漏啊!模拟考试如果突然发现自己考得不好,我觉得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通过一些分析之后,你会发现你到底因为什么考得不好,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这样你的成绩会提高很快的。还有就是给自己做合理定位的机会,以免不切实际盲目确定目标,给自己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还有的同学几次模拟考试下来以后成绩忽升忽降,真是一场欢喜一场忧啊。假如成绩低了,希望你难过20分钟就够了,假如成绩高了,你高兴20分钟也就够了。剩下的就是分析总结,继续复习。理智一点,才对中考有利。
(8)家长的期望值过高,自己没有办法达到该怎么办?
中考的压力源有两种,内在的和外在的。内在的来自自身,外在的主要来自父母、亲友、老师和学校。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但期望值过高,会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当压力过大时,要与父母沟通讲明,确定一个合适的目标更有利。要是沟通不了,可以找老师或学校做工作帮忙沟通。还有一种相反的情况,有个同学跟我说他学习的劲头不足,总紧张不起来怎 么办?他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认为他在替父母参加中考,认为在替老师学习,自己没有原动力。任何一个考生参加中考是为你自己的明天考试,如果你中考成功了,你明天会有一个很好的未来,希望考生知道这个。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家长给他压力、督促他紧张起来是对的。
(9)还有的同学是越看书越怕出问题,心里越没底,应该怎么办?
一方面可能对自己的期望比较高,对自己要求也比较高,希望看一遍书把所有的东西都记住,这样肯定会产生焦虑的。另一方面,以前欠帐太多,底儿太薄,那就做好计划,将不会的知识一口一口的吃,能吃多少是多少。
(10)有一个同学问注意力不能够集中应该怎么办?
实 际上每个人的注意力都会有或长或短的集中,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集中很长时间。将注意力保持20、30分钟,任何一个初中生都能够做到。如果你注意力容易 分散的话,你可以通过不同学科的调配,还有不同活动的穿插来解决。比如花半个小时先看语文,再看半个小时的外语,看一会儿,写一会儿。另外注意力也是能训练的。你可以有意识地延长注意力保持的时间,这次我的注意力保持多少分钟,下次比这次再长一点,经常训练就可以。
(11)在这段时间应该如何对待自己不喜欢的课?
自己不喜欢的课可能是你成绩比较差的那一门课,会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这是一。二希望你能用你的黄金时间来学这一门课,不要用垃圾时间,应该用头脑最清醒相 对来说精神最饱满的时候学习这门课。
三、希望在打开这门功课之前你自我提醒,不要有畏惧情绪,可以默默地提醒自己,只要我认真去学,我可以学得很好,只要反复说三次的话,信心就大有提高。之后你再做题,感到疲劳了,再学你学得比较好的课。
(12)有人说心理暗示会管用,是不是真的?
真的管用,一定要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对考生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放松,还有就是提高自己的自信,自己跟自己比,不要跟别人比。另外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暗示自己。在复习和考试中,当你发现自己的情绪处于高度紧张时,或默念或暗示:放松、放松、放松;心情烦躁时可默念:平静、平静、平静;碰到难题做不出而信心受挫时可默念:我行、我行、我行。这样做是因为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就是你对自己的期望真的就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所以你要相信你自己,你能考好你就能考好,这 是很重要的。通过这种积极的暗示,我们还要有意识地把消极的自我暗示排除。所谓消极自我暗示其实很多同学都提到了,我考不好,我头晕,其实他还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他就产生这种暗示了。我们可以用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方法,你自己花上十分钟把你不好的暗示一个个地写下来,写完了以后做自我辩驳。比如说我考不 好,你就自己想为什么我考不好,就这样把消极的暗示排除到,经常地做积极的自我暗示,而且对于一旦自己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要夸大,这样提高自信。
(13)有一位同学说,有的时候心理总是一片空白,怎么样能够迅速调节?
很多考生临进考场的一瞬间脑子会一片空白,怎样让自己迅速地恢复过来?做三次深呼吸,这是心理学研究的,我相信所有的人在紧张的时候做三次深呼吸都会管用的。
(14)有一位同学问,复习的时候每次觉得记住的,但是回头就忘,是不是因为紧张?
可能是因为紧张,还有一种可能是记忆方法的问题。同学们要知道记完之后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及时复习、及时巩固,及时复习其实是最有效的记忆方法。
(15)有的同学很关心会不会超常发挥?
超常发挥当然会有可能,但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首先要争取的是把你的水平最真实地反映出来,换句话说你自己会的东西都答得非常好,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很多 同学会超常发挥,这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包括复习点和出题点之间的关系。超常发挥最基本的是放松,但是并不是说放松都可能超常发挥。
2、我们把以上问题概括一下,总结为几点:
(1)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对于自卑的学生,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妄自菲薄,我建议你冷静客观地对自己做一个评价,把自己所有的优点和长处都找出来,并记在一个你经常看到的本子上,时常用这些优点提示自己。这样做很有必要,因为你只有走出自卑的漩涡,才能树立起信心。再就是正确认识中考。中考只是对学生一般能力的考查,所以只要用心去做,合理地利用最后这段时间,都会有进步。你对中考没有信心,往往是因为过于注重跟别人比造成的,你看别的同学都在看书,都在拼命地学,于是自己 就紧张。他们真的是在学吗?他们其实和你一样,也不一定能看进去。如果你看不进去,就去休息,什么也别想。你们三年所学的知识绝对可以应付考试了,只是缺乏临场经验。只要心平气和地接受现实,努力向上,那就值得肯定。不要与任何人比较,关键在于自己是不是得到进步。每一次考试失利之后都会出现情绪上的波 动、郁闷、烦躁。这种状态至少损失一周的安静复习时间,对复习讲无疑是雪上加霜。中考前的每一次考试都是进步的机会,发现问题,改善复习策略,提高成绩才是根本。自己是否进入学习状态,如果没有,根据自己的表现去找解决的方法,要多找老师和家长沟通交流。要对自己有信心,如果平时都做到了,那么考试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要惧怕考试,让你的复习环境轻松一些。不要逼着自己去做完不成的事情,休息好对后面的冲刺很重要。刚开始复习时,要回归课本,做一些基 础和中等难度的题,全部复习完,再做难题也来得及。总之相信你自己这是最重要的。
(2)合理定位、减轻压力。
没有理想,就没有前进的动力,有的同学每天觉得自己过的稀里糊涂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认真地想过我就要参加中考了,所以每天都感到很盲目。但理想目标定得过高,又会给自己造成巨大压力。有的同学告诉我,我怕我考不上理想中的学校,每次一想到这里,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分析一下他的学习情 况,目标确实有些过高了。还有一位同学告诉我,她如果每次月考前进100名的话,中考前就可以进入前100名了,不难看出这位同学已经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了,但名次的进步不是以我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你努力别人也一直在努力,所以不符合实际的目标,不但不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还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这样的同学几经“冲锋”无效非常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目标的订立不仅使我们明确前进的方向,更要起到帮助我们坚强信心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看待自己、定位自己,理智地面对自己的实际水平,科学订立目标。目标经过努力能够实现,我们才能信心十足地投入复习。
(3)调整情绪、保持乐观。
有的同学在复习过程中经常莫名其妙的焦躁、坐卧不宁,心慌气短,容易出汗,看不进书、饭吃得不香、饭量达不到平常的一半,对一切都不感兴趣。并反复向别人絮叨,担心成绩不好和反复琢磨考试答案、犹豫不决等。这是情绪的紧张和心理的压力积聚多了,自然转变为生理的异样,引发很多身体的不适。这时,必须积极地 调整自己,多想一些能让自己愉快的事,从那种不健康的情绪中摆脱出来。提几个小建议,连续学习40分钟应进行10 分钟左右的休息,见缝插针去户外做一些运动。比如慢跑、踢毽子、跳绳、打羽毛球等。运动强度以运动后不感到疲惫不影响学习为准。还有的学生说,“平时多笑一些,对缓解紧张很有效。”“同学之间多做一些积极的交流。”
(4)积极暗示、肯定自我。
有些同学的考试焦虑较重,其原因往往就在于钻进了消极的自我暗示的怪圈。所以,应把消极的自我暗示转换成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果将初三复习的心理阶段分为三段,那就是:“你不知道你不行”、“你知道你不行”和“你不知道你行”。其实,复习到现在,考生准备已经比较充分了,也就是说你已经具备了参加中考的实力,你已经行了,而自己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以后的每一天,哪怕再多学一个知识点,多做一道题,就有多了一分把握。接下来,按自己的节奏继续复习,然后自信满满地考试就够了。
【山西省2014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物理试题分析】推荐阅读: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08-25
山西省电工证考试试题07-18
山西省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试题10-22
山西省2018年电梯安全员模拟试题07-25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10-05
2011山西导游年审培训试题5-8答案07-03
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经济学试题10-27
山西省实验小学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