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实施意见

2024-08-27

劳动教育实施意见(共10篇)

1.劳动教育实施意见 篇一

教育强县建设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十九大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共绘新时代大美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是遵循教育规律。把握新时代教育发展特征,继承崇文重教优良传统,弘扬井冈山精神,借鉴吸收先进地区办学治校经验,打造教育品牌,推动教育创新发展。二是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眼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集中攻坚、综合改革、重点突破,提供更丰富的办学资源和更贴心的教育服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三是激发内生动力。加强系统谋划,注重衔接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和实施《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各乡镇各校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三)主要目标。与省、市同步基本建立教育基础性制度体系,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得到破解,一些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缓解,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

有序参与、各方合力推进的格局更加完善。

二、深化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改革

(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健全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学校党委(党支部)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以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走在前列活动为抓手,创建“红色、绿色、古色”特色教育体系,提升本地特色教育资源,深入推进“绿色文化(茶文化)、经典文化、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打造一批县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基地(营地),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资源对学生免费开放或减收费用。统筹开展好中小学综合实践、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等活动,深入开展社会责任教育和法治教育;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机制,构建家校社共同育人格局。〔责任单位:县委教体工委(县教体局)、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旅局、团县委,各乡镇党委和政府〕

(五)健全学生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保障教室照明卫生标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扭转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比例增多的状况。加快中小学体育场地建设,抓好“足球进校园”活动。全面落实吉安市学校美育改革与发展备忘录,开足开齐美育课,切实抓好学校艺术教育,帮助学生形成 1-2 项艺术特长

和爱好,全面提升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强化与拓展“1+1”素质教育,组织召开素质教育现场交流会。坚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活动,加强学校大课间管理;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开展好师生读书活动,组织读书沙龙,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心理咨询室,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力度。将国防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军事理论教学和学生军事训练。加强安全教育,配齐学校安保人员,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推动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建立医务室,按标准配备校医和有关药械设备。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的育人功能,积极推动青少年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卫健委、县财政局、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应急管理局、团县委,各乡镇政府〕

三、深化各类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六)完善学前教育政策保障体系。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到 2020 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 87%,公办园在园幼儿数占比原则上达 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达 80%以上;办好乡镇中心公办幼儿园,2019 年秋季全县乡镇公办幼儿园必须全部投入使用;2020 年实现在人口 2000 人以上的大村落利用完全闲置学校改建村级幼儿园或利用村小教学点的富余校舍、富余土地改扩建附属幼儿园。规范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2019 年起,老城(棚户区)改造、新城开发和居住区建设应将配套建设幼儿园纳入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确保在户数达 1200 户以上的小区建设配套幼儿园。建立公办幼儿园教师补充长效机制,采取定向培养、招聘等方式,补充各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公办附属园教师,争取到 2020 年,公办幼儿园正式教师占比达 40%以上,2019 年招聘公办幼儿教师 50 名,2020年计划招聘 60 名。建立各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整顿无证办园、违规办园等行为。探索以省级示范性幼儿园龙泉幼儿园为龙头的“1+N”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委编办、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民政局、县市监局、县公安局〕

(七)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解决“城镇挤、乡村弱”问题,加快完成城区新泉江小学整体搬迁工程和思源实验学校二期、八角楼小学新建工程;加快完成乡镇高坪中学、禾源中心小学整体搬迁,做好“两类”(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学校建设规划,启动左安中学、于田中心小学整体搬迁工程,合理有序扩大优质学位供给,到 2020 年,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现象。实施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行动,加大对薄弱学校、乡村学校的扶持力度,建立以优质学校为主体的教育共同体,实现管理互动、师资交流、资源共享、活动同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促进城乡学校科学、协调、均衡发展。力争在 2025 年前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持续开展智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大力推动城域网建设,推进“互联网+教育”升级,增加智慧课堂的覆盖率。全面推进高品位的美丽书香校园建设。〔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团县委、县妇联〕

(八)全面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深入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 年)》,瞄准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90%以上目标,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加快燕山中学(智华中学)建设进度,确保 2019 年秋季学期交付使用,完成瑶厦中学高中部剥离。落实全省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逐步化解高中阶段债务。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到 2020 年职普招生比例大体相当。认真落实全省普通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确保高考改革平稳落地,积极应对新高考,加大对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推进力度,积极探索“选课制”、“走班制”,健全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加大对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经费、师资支持力度,保障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需要。〔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人社局〕

(九)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探索采用混合制办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引进民资解决继续投入问题,破解县职教中心发展瓶颈;按照普通中专设置标准,切实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县职教中心顺利通过省级达标中职学校评审验收;适应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培养、送教到企、顶岗实习、共建专业、共建车间等校企合作项目。建立与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机制,进一步拓展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签订“3+2”培育模式,加大本土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力度。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县级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 30%,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 30 万元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积

极探索“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力争到 2020 年职普招生比例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工商联、县职教中心(县职业中学)〕

(十)改进特殊教育发展机制。积极落实《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通过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儿童康复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含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特教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进行教育安置,落实“一人一案”,做到“零拒绝”。完善残疾儿童学籍管理机制,将儿童福利机构特殊教育班就读和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学生纳入中小学生学籍管理,逐步形成以县特殊教育学校为龙头,以随班就读为网络,以送教上门为辅助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落实医教结合制度,扎实推进残疾儿童身心康复。加强特校教师和专业医疗康复人员的协作,开设必要的康复训练课。安排不少于 5%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劳动技能教育与职业教育。〔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卫健委、县民政局、县残联〕

(十一)完善民办教育政策支持体系。采取以资金或资产入股、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依法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对现有民办学校实行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对无证无照教育培训机构的整治。建立完善民办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信用评价、质量认证和评估体系。〔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委编办、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税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市监局〕

(十二)健全继续教育、专门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发展机

制。建立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和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终身学习推进工作机制,全面普及个人终身学习账号的应用。加强专门教育,教育矫治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加强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建设,推进社区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办好老年大学,有效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完善基层社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整合利用现有的社区教育机构、县职教中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教育资源,以及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体育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等,开展老年教育活动,推动医养教结合,促进养老服务和老年教育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委政法委、县卫健委、县民政局〕

四、深化教育保障体制机制改革

(十三)完善教师管理机制。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行负面清单制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积极改革,整合资源,成立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设立龙泉教育论坛(校长论坛、班主任论坛、学科论坛),搭建校长、班主任、教师交流成长的平台。深入实施“以德为先、骨干带动和全员提升”的强师战略,完善以“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及骨干教师、“百名师德标兵”“百名优秀班主任”等为主的县级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建设的实施细则》;通过有计划地调剂事业单位编制、招聘合同制教师、返聘优秀退休教师等方式多渠道补充教师,2018 年起确保每年补充教师 600 人以上,利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我县师资总量不足的问题。落实《关于加强全省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管理指导意见》,通过事业编制总量内调剂、教育系统内部调配和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补足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的有关规定。建立校长考核和激励机制,在科学考核的基础上,出台校长奖励办法。适时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工作,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完善教师聘任制、绩效工资考核制、县城学校教师选聘方案,逐步实行教师选聘资格准入制度;进一步明晰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部门职责,教育部门应参与评审政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委组织部、县编办、县财政局、县人社局〕

(十四)健全财政投入机制。严格落实“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的要求。加强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土地出让净收益计提教育资金征管,并确保及时足额用于教育事业发展。落实各类教育生均拨款或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在公办普通学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生均公用经费按特教学校标准拨付。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建立家庭贫困学生档案库,确保学生不因贫失学。〔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教体局、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

(十五)完善督导评估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乡镇和职能部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机制,建立一支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专兼职督导员队伍。全面推行督学责任区制度和挂牌督导制度,实现中小学督导常态化。健全教育督导公示、公告、报告发布、限期整改和约谈问责制度,把督导结果作为对乡镇和职能部门及有关负责人进行考核、奖

惩的重要依据。落实教育督导专项经费,保障督导工作正常开展。〔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委组织部、县委编办、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各乡镇政府〕

(十六)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加快教育城域网建设,2019 年年底前完成县级教育城域网和各级各类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数字校园和“专递课堂”建设。建立电教设备信息化统一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图书信息化管理体系,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资源开发机制,形成“基础性资源靠政策、个性化资源靠市场”的资源建设格局。完善资源应用机制,形成“市场突出重点强特色、县级保障服务促应用”的资源应用格局。〔责任单位:县教体局〕

五、组织领导和推进实施

(十七)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改革,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级各类学校得到贯彻落实。深入推进“一树两强”主题活动,巩固提升支部“七化”建设成果,全面加强“六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各级各类学校党建质量。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政治生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各乡镇党委、政府每年要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及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县委组织部要在干部考察过程中,注重了解考察对象在落实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教育强县方面的工作情况。把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改革落地生根作为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领

导干部提拔晋升的重要依据,为教育改革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县纪委监察委要落实监督责任,督促党委切实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县委宣传部要大力宣传我县深化教育改革的政策举措和成绩经验,合理引导改革预期,为教育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县发改、财政、人社、编制等部门要细化、完善有关配套政策,积极支持和推动教育改革;其他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要结合各自职能,为教育改革提供大力支持、创造有利条件。〔责任单位:县委教体工委(县教体局)、县委组织部、县纪委监委、县委宣传部、县委编办、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各乡镇党委和政府〕

(十八)健全教育改革工作推进机制。成立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研究部署、统筹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健全决策服务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作用。鼓励各乡镇各校因地制宜探索开展改革试点,推动形成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的鲜明导向。健全督察问效机制,及时跟踪督促各乡镇各校教育改革进展。健全改革成果推广机制,及时总结教育改革成功经验,在全县上下营造宣传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加强全县教育改革干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教育改革力量,确保各项改革举措有谋划、有部署、有落实、有成效。〔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各乡镇党委和政府〕

2.劳动教育实施意见 篇二

关键词:学校教学工作,学校管理,考核奖励机制

一、做好常规教学管理与教研活动计划的落实

全面实施“吉林省义务教育新课程计划”,开全学科,开足课时,做到常规教学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做到表课一致,保证所有学科都能正常开展。保证教学时间,保证学生的学习和每日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认真落实《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打造学校高效的课堂、精细的管理。深入开展以“校级公开课”“双三课”和“教学开放日”等活动为载体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把“集体备课”“双三课”和“推荐骨干教师”三项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备好课,讲好课,评好课,选准人”。第一,各教研组要按照学校各项工作总体计划的安排和要求,以开展教研活动为主要内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二,学校通过严格的检查措施,保证全校的教研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起来。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组织,学科业务领导参与检查指导。学期初教研组做出具体的活动安排,做到“五个明确”,即明确教研活动的任务,明确教研活动的目的,明确教研活动的时间,明确承担教研活动的教师,明确开展教研活动的方法。强化教研组长职责,要求各教研组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学校月重点工作安排表”的有关安排,每周一填写一份“教研组下一周的教研活动安排表”,并按时组织进行。通过三项活动的密切结合,来实现“实践、发现、研究、解决课本和课堂教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目的,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认真落实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实行“上级培训”“校本培训”和“教师自培”三结合的办法,以学习“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为主要内容,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工学”兼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计划》和《校本培训计划》,做到任务具体,目标明确,时间明确,责任到人,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及时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级和外地名校对新课程教学研究活动的学习。及时安排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的训练、学习和培训。认真研究和实践校本培训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为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努力做好“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打造出更多的省市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并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与辐射作用。选出专业知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肯学习,爱钻研、善总结的中青年教师作为上级业务部门的培训对象,并根据上级的培养条件向上推荐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组织“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对普通教师进行“一帮一”的培训活动,要求优秀的教师制定详实的带徒计划,对所帮助的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写出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真正达到一人发展全员提高的引领作用。

二、加强学校管理,为学校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要加强在校学生的管理,特别是住宿生的管理。学校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提高课余辅导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安全健康的生活、愉快地学习。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合理地安排辅导时间和辅导学科,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加强过程管理,严肃学生纪律,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检查和调查,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努力使学生的食宿满意,学生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做好防控流失生工作,提高适龄少年的入学率和在校生的巩固率。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特殊的生理时期与心理特点,致使这个阶段的学生情绪波动性很大,处于叛逆期的学生,更需要家长与教师与其进行沟通。因此,教师要利用学期初的有利时机,对流失生进行集中多次家访,注重实效。实行防控流失生的单项奖惩政策。实行防控流失生责任制,提高在校生的巩固率。学年初召开家长会。开展创建无流失生班级活动,实行专项表彰奖励制度,力争把流失率降为0。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利用板报,学习园地、班会、集会对学生进行交通、劳动、饮食、防冻、取暖安全教育和环保、国防、道德及法制教育,利用重大节日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组织参加青少年科技艺术大赛。

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及时、高效、优质地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通过学校的“月份重点工作安排表”,将“教育局年度工作要点”“进修学校年度工作要点”“教育局年度目标管理督导评估实施细则”及局长的讲话等文件和会议精神按时逐一列入,提前打印下发到学校各室各组,以保证及时落实和完成。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并及时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实行过程管理和效益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制定印发“月份学校重点工作安排表”“日常工作计划表”“月份领导工作汇报表”等计划检查表格,实行月安排、月检查、月汇报、月通报制度等运行过程督导措施,促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奖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3.劳动教育实施意见 篇三

问:《意见》的出台有何背景?

答: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总工会、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等部门认真履职,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大力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区劳动关系总体保持稳定。但是,劳动关系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不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拖欠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工资、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等问题还比较多,导致一些地方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集体停工和群体性事件仍有发生,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较大影响。随着广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劳动关系矛盾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较大压力与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中发[2015]10号,以下简称中发10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意见》,对广西贯彻落实中发10号文件提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

问:《意见》包括哪些内容?

答:《意见》结合广西工作实际,将中发10号文件部署的各项工作按照深刻认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总体要求、依法保障职工基本权益、加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营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环境、加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等八大部分提出具体措施和落实任务分工。

问:广西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切实加强广西调整劳动关系的法规、体制、制度、机制和能力建设,加快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企业和职工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促进全区劳动用工更加规范,职工工资收入合理增长,劳动条件不断改善,职工安全健康保障到位,社会保险全面覆盖,人文关怀进一步加强,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矛盾,进一步加强协调劳动关系队伍建设,推进全社会形成积极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氛围,保持全区劳动关系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

问:《意见》依法保障职工的哪些基本权益?

答: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基本权益:职工劳动报酬的权利、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职工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职工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问:加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答:一是落实劳动合同制度;二是推进实施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三是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问: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加强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推进厂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

问:健全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包括哪些内容?

答:一是加强和创新劳动保障监察制度;二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效能建设;三是完善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

问:如何营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环境?

答:一是强化对职工的教育引导和人文关怀;二是教育引导企业经营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三是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四是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五是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

4.两个务必学习教育活动实施意见 篇四

民乐县计划生育局

关于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的实 施 意 见

各股、室:

为了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同志关于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指示,切实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发展,根据县委统一安排意见,特提出计划生育局开展“两个务必”学习教育活动和“双学双做”活动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这第一要务,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按照“两个务

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认真分析和查找作风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深刻剖析和认真整改,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和勤政廉政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保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主要任务

这次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联系实际,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牢固树立党的根本宗旨,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转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并以此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一是认真开展以两个务必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正气,坚决反对“好人主义”等庸俗作风。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不讲原则讲关系,不讲党性讲人情,以及对党员干部疏于教育和管理,监督管理乏力的问题。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着力解决缺乏开拓创新、争先进位意识,机关工作纪律松懈,对工作不负责任,消极应付;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推诿扯皮等问题。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之风。

二是大力开展“双学双做”活动。强化思想建设,深入开展“五项教育”活动,将此项活动与抓好本职工作、落实

岗位责任制有机结合起来,作为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抓紧抓好。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开展“五查五做”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

三、方法步骤

根据县委办安排意见,整个学习教育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与学习阶段(6月22日--6月23日):我局定于6月22日召开两个务必学习教育动员会,传达学习全县两个务必教育活动动员会议的有关精神,学习县委办《关于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两个务必学习教育活动的安排意见》,并讨论制定我局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集中开展学习活动。

(二)集中学习与整改阶段(6月24日--7月30日):根据我局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集中开展学习教育和检查整改活动。6月24日--7月10日,认真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中央领导人关于艰苦奋斗、居安思危、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论述;学习胡锦涛、温家宝、吴官正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和

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以省纪委《两个务必教育读本》和市纪委《党风廉政教育法规选编》、《党风廉政教育读本》为主要教材,切实抓好集中学习,做好学习笔记。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查找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领导班子及成员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作风教育方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并写出剖析自查材料,接受赏干部的民主评议。

(三)总结与提高阶段(8月1日--8月15日):组织党员干部对学习教育活动进行全面总结,梳理出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问题的根源,并针对薄弱环节,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在达到阶段性教育目的和要求的基础上,认真对照检查各个阶段工作的完成情况,力求取得实效。同时将教育活动情况书面总结上报县“两个务必”作风教育活动办公室。

四、具体要求

1、加强对本次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这次集中开展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教育活动,是“三讲”教育和“学教”活动的深入。要从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识和组织教育活动,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各阶段的任务。同时,本局党支部研究确定,由边世成副局长具体安排该项活动,确保教育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

2、结合实际,务求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全体干部职工

特别是班子成员在学习的基础上,要紧密联系各自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把教育活动与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与营造良好的人口发展环境、促进全县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与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八条规定” 的自查自纠工作结合起来,认真对照,切实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使教育活动取得明显的效果。

5.城管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实施意见 篇五

城管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实施意见

2011年全市城市管理系统干部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思想理论建设为前提,以作风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业务工作能力为着力点,大力加强城管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全市城管系统干部职工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综合工作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业务工作精的高素质城市管理干部队伍,为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和谐城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一、创新培训机制,提高管理能力

(一)认真组织党的十七大和全国“两会”精神的学习培训。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邀请专家学习辅导等多种方式,抓好领导干部十七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的学习培训;抓好局中心组的理论学习,以中心组的学习带动干部理论学习的热潮、建立理论学习的长效机制。

(二)开展创新能力培训。紧密结合“三中心、两枢纽、四基地”目标定位和城市管理干部岗位职责要求,加强履职能力培训,提高干部按照部署要求推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的能力。把在城市管理中的创新实践作为培训内容,引导干部进一步解决思想,勇于创新突破、攻坚克难,提高运用新知识、新方法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

(三)以能力培训为重点,开展好任职培训。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十一五”行政机关公务

员培训纲要》精神,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有计划地做好任职培训。通过培训,使新任职的城市管理人员尽快熟悉城管工作职责与工作任务,掌握基本业务知识与技能,更快地适应岗位工作,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效能,努力适应试验区建设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

(四)围绕城市管理工作任务,开展专门业务培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根据我市城市管理部门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环卫作业管理、城市道路桥梁维护管理、路灯广告管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收费管理、安全生产知识、综合行政执法、执法督察、岗位技能等的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达到培训骨干,提高素质,建设队伍,推动工作的目的。

(五)抓好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在职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强化干部的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家事,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继续抓好城市管理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加大与西南交通大学的合作,举办3-4期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培训城市管理干部200余人;继续开展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课程和九种通用能力的培训,积极参加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主体班培训。

(六)开展依法行政的学习培训。加强对基层执法一线队伍的培训,紧紧围绕通用法律知识和城市管理专门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水平。抓好《市城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专题培训。

(七)深化相关知识技能培训。根据工作需要,开展好与岗位工作相关的办文、办会、办事方法与技巧、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公务礼仪等基本知识和技

能的培训,抓好oa系统办公自动化、门户网站信息报送等培训,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八)办好城市管理军校,强化军事训练。加强对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培训,利用3年时间对全市一线的行政执法人员轮训一遍,每年开展2~3期,每期5~10天的军事训练,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和服务意识,增强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观念。

6.城管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实施意见 篇六

(一)认真组织党的十七大和全国“两会”精神的学习培训。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邀请专家学习辅导等多种方式,抓好领导干部十七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的学习培训;抓好局中心组的理论学习,以中心组的学习带动干部理论学习的热潮、建立理论学习的长效机制。

(二)开展创新能力培训。紧密结合“三中心、两枢纽、四基地”目标定位和城市管理干部岗位职责要求,加强履职能力培训,提高干部按照部署要求推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的能力。把在城市管理中的创新实践作为培训内容,引导干部进一步解决思想,勇于创新突破、攻坚克难,提高运用新知识、新方法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

(三)以能力培训为重点,开展好任职培训。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十一五”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精神,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有计划地做好任职培训。通过培训,使新任职的城市管理人员尽快熟悉城管工作职责与工作任务,掌握基本业务知识与技能,更快地适应岗位工作,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效能,努力适应试验区建设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

(四)围绕城市管理工作任务,开展专门业务培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根据我市城市管理部门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环卫作业管理、城市道路桥梁维护管理、路灯广告管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收费管理、安全生产知识、综合行政执法、执法督察、岗位技能等的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达到培训骨干,提高素质,建设队伍,推动工作的目的。

(五)抓好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在职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强化干部的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家事,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继续抓好城市管理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加大与西南交通大学的合作,举办3-4期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培训城市管理干部200余人;继续开展公务员公共管理www.lizhi123.net核心课程和九种通用能力的培训,积极参加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主体班培训。

(六)开展依法行政的学习培训。加强对基层执法一线队伍的培训,紧紧围绕通用法律知识和城市管理专门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水平。抓好《市城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专题培训,

范文

(七)深化相关知识技能培训。根据工作需要,开展好与岗位工作相关的办文、办会、办事方法与技巧、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公务礼仪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抓好oa系统办公自动化、门户网站信息报送等培训,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八)办好城市管理军校,强化军事训练。加强对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培训,利用3年时间对全市一线的行政执法人员轮训一遍,每年开展2~3期,每期5~10天的军事训练,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和服务意识,增强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观念。

(九)加强内引外联和外训工作。积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国家、省、市、区(市)县、重点镇上挂、下派锻炼,拓宽干部培训渠道。有选择、有重点地组织系统干部赴外地尤其是发达地区学习交流和考察城市管理工作,促进交流与合作。加大境外培训力度,办好赴新加坡、香港、美国等境外培训班,做到近学深圳、香港,远学新加坡的城市管理先进理念,全面开拓城市管理干部的视野。

(十)做好干部学历学位教育。进一步提高城管干部的学历层次,现职年轻干部未达到大学学历的,要选择在职自学、远程教育等方式,提高学历层次。支持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按照“工作需要、学用一致”的原则参加公共管理硕士(mpa)等学历学位教育,培养一批高素质、高层次、专业化、应用型的城市管理人才。

二、更新培训理念,提高培训效果

(一)加强培训队伍建设。发挥市局干部培训中心的主导作用,加强与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聘请省、市委党校、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专家为兼职教师,建设高素质的干部培训队伍,进一步加强干部培训的统筹管理,提高干部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优化培训内容。紧密结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城市管理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实际,做到“按需施教,学用一致、急用先学”的原则,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和要求,突出培训个性化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切实使培训工作服务于城市管理的需要。

(三)改进和拓展培训方式。在培训时间上,长短结合,兼顾工学矛盾;在培训方法上,综合运用执法经验交流、案例分析、座谈会、考察学习等方法,逐步将培训从知识灌输型转变为能力提升型,从而增强培训工作的吸引力。

三、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好落实

今年是贯彻落实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重要一年,全市城市管理系统的干部职工要切实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提高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争创学习型机关,争当学习型干部,树立“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任务逼人,不学则退”的紧迫感。各区(市)县城市管理局(执法局)要把干部培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的支持。积极建立健全干部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制度,形成有效的学习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努力使干部职工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工作本领。

市局人事、干部培训机构要把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城市管理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的干部培训教学秩序,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培训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培训管理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综合工作能力,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切实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努力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城市管理干部队伍,开创城市管理工作新局面,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7.江西省发展绿色建筑实施意见 篇七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 省委第十三届全体 (扩大) 会议精神, 紧紧抓住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切实转变城乡建设和发展模式, 着力提高全省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工作水平, 促进“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

二、基本原则

坚持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坚持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与各地实际相适应, 充分利用各地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 树立建筑全寿命周期理念, 积极有序地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三、总体目标

到2015年, 全省力争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建设及评价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咨询服务体系, 基本形成完备的绿色建筑发展推广机制;新增2个国家级绿色生态城区;全省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超过100项;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20%以上。

四、具体要求

(一) 规划与设计。

城市新区、新批开发区、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中, 要以绿色、节能、环保为指导思想, 参照绿色生态城区的条件进行规划设计, 并落实到具体项目。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 具备条件的保障性住房, 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 自2014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设计方案审查中增加绿色建筑相关内容。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 强化对大型公共建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情况的审查。

(二) 设计审查、施工与验收。

认真贯彻执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GB/T50640-2010) , 对应当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 但未取得国家或国家授权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绿色建筑备案号的项目,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施工图设计文件备案, 不得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不予核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对依法应当进行竣工能效测评及检测但结果未能达到相应标准的项目, 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民用建筑项目竣工备案时, 应当查验能效测评结果及相关检测报告, 对检测未能达到相应绿色建筑设计要求或能效测评结果不合格, 或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中未对建筑节能内容进行验收的, 应当责令限期整改并重新组织竣工验收。严格建筑节能专项验收, 对达不到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建筑, 不得出具竣工验收合格报告, 不允许投入使用并强制进行整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执行更高能效水平的建筑节能标准。

(三) 技术应用。

鼓励新建、改扩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设置能耗监测系统, 并与省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实现能耗数据实时传输。鼓励支持条件成熟的地方结合自身情况, 开展建筑外遮阳工作, 出台适合本地的推广政策, 并优先选用经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推广的本省产品。赣南地区作为气候区划交叉地带, 可率先出台政策, 从设计、审查、验收等环节支持开展建筑外遮阳工作, 全省其他市县可参照赣州市做法, 逐步开展建筑外遮阳工作。公共建筑以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热回收等节能技术为重点。鼓励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改造。鼓励和推广太阳能光热利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省柴节煤灶等农房节能技术。

(四) 建立建筑垃圾处置机制, 各地要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

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积极鼓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在编制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时, 充分考虑建设建筑垃圾消纳、综合利用等设施建设。根据城市内的工程施工情况, 制定建筑垃圾处置计划, 合理安排各类建设工程建筑垃圾的回填。严禁建筑垃圾储运消纳场受纳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

(五) 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开展评选活动。

为配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的国家绿色建筑创新奖, 积极组织开展省内绿色建筑遴选工作, 具体申报条件、申报内容、评选办法等细则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参照《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五、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 各级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密切配合, 建立协调机制, 要充分发挥全省各级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作用, 形成绿色建筑发展齐抓共管、协调顺畅的长效推进机制。

(二) 落实激励政策

将绿色建筑列为省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各地要落实绿色建筑发展的相关土地、财税、金融等激励政策, 支持绿色建筑项目和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在“鲁班奖”、“广厦奖”、“华夏奖”、“杜鹃花奖”、“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等评优活动及各类示范工程评选中, 实行绿色建筑优先入选或优先推荐上报的制度。

(三) 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流程

8.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 篇八

一、准确把握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深刻内涵,瞄准脱贫攻坚的重点人群和重点任务,精准对接金融需求,精准完善支持措施,精准强化工作质量和效率,扎实创新完善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坚持精准支持与整体带动结合,坚持金融政策与扶贫政策协调,坚持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统筹,以发展普惠金融为根基,全力推动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到村到户到人,努力让每一个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都能按需求便捷获得贷款,让每一个需要金融服务的贫困人口都能便捷享受到现代化金融服务,为实现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撑。

二、精准对接脱贫攻坚多元化融资需求

(二)精准对接贫困地区发展规划,找准金融支持的切入点。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加强与各地发展改革、扶贫、财政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和信息共享,及时掌握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规划信息。指导金融机构认真梳理精准扶贫项目金融服务需求清单,准确掌握项目安排、投资规模、资金来源、时间进度等信息,为精准支持脱贫攻坚奠定基础。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对接扶贫部门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基本生产、生活信息和金融服务需求信息,建立包括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劳动技能、资产构成、生产生活、就业就学状况、金融需求等内容的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实行“一户一档”。

(三)精准对接特色产业金融服务需求,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各金融机构要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积极支持能吸收贫困人口就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的绿色生态种养业、经济林产业、林下经济、森林草原旅游、休闲农业、传统手工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发展。有效对接特色农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园区的金融需求,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健全和完善扶贫金融服务主办行制度,支持带动贫困人口致富成效明显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订单、仓单质押等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稳妥推进试点地区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农村产权融资业务,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加大特色产业信贷投入。

(四)精准对接贫困人口就业就学金融服务需求,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精准支持。积极采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担保公司担保、农户联保等多种增信措施,缓解贫困人口信贷融资缺乏有效抵押担保资产问题。针对贫困户种养殖业的资金需求特点,灵活确定贷款期限,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有针对性改进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管好用好创业担保贷款,支持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就业重点群体和困难人员创业就业。扎实开展助学贷款业务,解决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就学资金困难。

(五)精准对接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服务需求,支持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通过发行金融债筹措信贷资金,按照保本或微利的原则发放低成本、长期的易地扶贫搬迁贷款,中央财政给予90%的贷款贴息。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要加强信贷管理,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做好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对接。同时,严格贷款用途,确保贷款支持对象精准、贷款资金专款专用,并定期向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报送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发放等情况。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合作性金融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对安置区贫困人口直接或间接参与后续产业发展的支持。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加强辖内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监测统计和考核评估,指导督促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发放贷款。

(六)精准对接重点项目和重点地区等领域金融服务需求,夯实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充分利用信贷、债券、基金、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等多种融资工具,支持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能源、生态环境建设等基础设施和文化、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创新贷款抵质押方式,支持农村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等民生工程建设。健全和完善区域信贷政策,在信贷资源配置、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信贷管理权限设置等方面,对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给予倾斜。对有稳定还款来源的扶贫项目,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可依法依规发放过桥贷款,有效撬动商业性信贷资金投入。

三、大力推进贫困地区普惠金融发展

(七)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推动支付服务进村入户。加强贫困地区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结算账户、支付工具、支付清算网络的应用,提升贫困地区基本金融服务水平。加强政策扶持,巩固助农取款服务在贫困地区乡村的覆盖面,提高使用率,便利农民足不出村办理取款、转账汇款、代理缴费等基础金融服务,支持贫困地区助农取款服务点与农村电商服务点相互依托建设,促进服务点资源高效利用。鼓励探索利用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等新兴电子支付方式开发贫困地区支付服务市场,填补其基础金融服务空白。在农民工输出省份,支持拓宽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受理金融机构范围。

(八)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信用与信贷联动。探索农户基础信用信息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的共享和对接,完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驻村第一书记”、致富带头人、金融机构等多方参与的贫困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等级评定制度,探索建立针对贫困户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电子信用档案。深入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与创建,鼓励发放无抵押免担保的扶贫贴息贷款和小额信用贷款。

(九)重视金融知识普及,强化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权益保护,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金融欺诈、非法集资、制售使用假币等非法金融活动,保障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畅通消费者投诉的处理渠道,完善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优化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公平、公开共享现代金融服务的环境。根据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活动,在贫困地区深入实施农村金融教育“金惠工程”,提高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知识素养和风险责任意识,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nlc202309091558

四、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助推脱贫攻坚主体作用

(十)完善内部机构设置,发挥好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加快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加强对信贷资金的管理使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切实防范信贷风险。“扶贫金融事业部”业务符合条件的,可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经营成本,加大对扶贫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十一)下沉金融服务重心,完善商业性金融综合服务。大中型商业银行要稳定和优化县域基层网点设置,保持贫困地区现有网点基本稳定并力争有所增加。鼓励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委托贷款、批发贷款等方式向贫困县(市、区)增加有效信贷投放。中国农业银行要继续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强化县级事业部经营能力。鼓励和支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设立三农金融事业部,要进一步延伸服务网络,强化县以下机构网点功能建设,逐步扩大涉农业务范围。各金融机构要加大系统内信贷资源调剂力度,从资金调度、授信审批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有效支持。鼓励实行总、分行直贷、单列信贷计划等多种方式,针对贫困地区实际需求,改进贷款营销模式,简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十二)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市场定位,完善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要依托网点多,覆盖广的优势,继续发挥好农村金融服务主力的作用。在稳定县域法人地位、坚持服务“三农”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提高资本实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服务职能。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在贫困地区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等,建立正向激励机制,鼓励开展面向“三农”的差异化、特色化服务。支持在贫困地区稳妥规范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开展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

(十三)加强融资辅导和培育,拓宽贫困地区企业融资渠道。支持、鼓励和引导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扩大业务覆盖面。加强对贫困地区企业的上市辅导培育和孵化力度,根据地方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完善上市企业后备库,帮助更多企业通过主板、创业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等进行融资。支持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众公司通过增发、配股,发行公司债、可转债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来源。支持期货交易所研究上市具有中西部贫困地区特色的期货产品,引导中西部贫困地区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项目收益票据、区域集优债券等债务融资工具。

(十四)创新发展精准扶贫保险产品和服务,扩大贫困地区农业保险覆盖范围。鼓励保险机构建立健全乡、村两级保险服务体系。扩大农业保险密度和深度,通过财政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一定保费补贴。改进和推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贫困户融资提供增信支持。鼓励保险机构建立健全针对贫困农户的保险保障体系,全面推进贫困地区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险业务,缓解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灾返贫问题。

(十五)引入新兴金融业态支持精准扶贫,多渠道提供金融服务。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支持贫困地区金融机构建设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银行、网络保险、网络基金销售和网络消费金融等业务;支持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设立互联网支付机构;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引入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精准扶贫。

五、完善精准扶贫金融支持保障措施

(十六)设立扶贫再贷款,发挥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设立扶贫再贷款,利率在正常支农再贷款利率基础上下调1个百分点,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切实降低贫困地区涉农贷款利率水平。合理确定扶贫再贷款使用期限,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脱贫攻坚提供较长期资金来源。使用扶贫再贷款的金融机构要建立台账,加强精准管理,确保信贷投放在数量、用途、利率等方面符合扶贫再贷款管理要求。加大再贴现支持力度,引导贫困地区金融机构扩大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改进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加强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促进县域信贷资金投入。

(十七)加强金融与财税政策协调配合,引导金融资源倾斜配置。有效整合各类财政涉农资金,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对金融资源的支持和引导作用。继续落实农户小额贷款税收优惠、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政策,健全和完善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正向激励机制,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贫困地区。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扶贫贴息贷款、民贸民品贴息贷款等管理机制,增强政策精准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贫困地区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担保基金,专项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以及带动贫困人口就业的各类扶贫经济组织贷款风险补偿。支持各级政府建立扶贫产业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扶贫。支持贫困地区设立政府出资的融资担保机构,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融资担保机构通过联合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积极提供精准扶贫融资担保。金融机构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的支持力度,鼓励采取定向承销等方式参与债务置换,稳步化解贫困地区政府债务风险。各地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支机构、银监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指导,推动地方债承销发行工作顺利开展。

(十八)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优化银行机构考核指标。推行和落实信贷尽职免责制度,根据贫困地区金融机构贷款的风险、成本和核销等具体情况,对不良贷款比率实行差异化考核,适当提高贫困地区不良贷款容忍度。在有效保护股东利益的前提下,提高金融机构呆坏账核销效率。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对贫困地区符合政策规定的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适用相对较低的风险权重。

六、持续完善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机制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责任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民银行、银监、证监、保监、发展改革、扶贫、财政、金融机构等参与的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联动机制,加强政策互动、工作联动和信息共享。切实发挥人民银行各级行在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的组织引导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推动相关配套政策落实。开展金融扶贫示范区创建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金融服务联动协调机制的作用,提升片区脱贫攻坚金融服务水平。

(二十)完善精准统计,强化监测机制。人民银行总行及时出台脱贫攻坚金融服务专项统计监测制度,从片区、县(市、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各层次,完善涵盖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效果、信贷投放、信贷产品、利率和基础金融服务信息的监测体系,及时动态跟踪监测各地、各金融机构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情况,为政策实施效果监测评估提供数据支撑。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和各金融机构要按政策要求,及时、准确报送脱贫攻坚金融服务的相关数据和资料。

(二十一)开展专项评估,强化政策导向。建立脱贫攻坚金融服务专项评估制度,定期对各地、各金融机构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进展及成效进行评估考核。丰富评估结果运用方式,对评估结果进行通报,将对金融机构评估结果纳入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综合评价框架内,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使用、银行间市场管理、新设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实施差异化金融监管等的重要依据,增强脱贫攻坚金融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十二)加强总结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积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以及村组、社区等公共宣传栏,大力开展金融扶贫服务政策宣传,增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对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政策的了解,增强其运用金融工具的意识和能力。及时梳理、总结精准扶贫金融服务工作中的典型经验、成功案例、工作成效,加强宣传推介和经验交流,营造有利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的良好氛围。

中国人民银行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3月16日

(本刊编辑部根据财政部网站内容整理)

9.劳动教育实施意见 篇九

建设 美好家园”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

根据师市党委《关于在师市开展“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现就在国资系统开展“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主题教育的总体要求

在国资系统内开展“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是加快国有企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举措,更是凝聚企业职工群众力量、团结拼搏,共同努力实现师市 “双百亿”目标的迫切需要。活动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兵团党委六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师市党委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着眼于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注重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六大教育(深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教育,进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的教育,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教育),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好“五观”(马克思主义祖

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认同”(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不断强化使命意识,履行“四个队”职能(),发挥好“三大作用”()。

二、分阶段、分步骤扎实推进主题教育

主题教育是面向各族干部群众开展的普遍性教育活动。要与各企业实际相结合,要坚持经常性工作与集中性活动相结合,坚持长远目标与阶段性任务相统一,贴近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分类指导,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一)2010年6月至12月主题教育的内容。主要围绕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兵团党委六届四次、师市党委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来开展,引导企业各族职工干部群众深刻学习领会精神,增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信心和决心,形成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热潮。今年6-12月主题教育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6月至8月),开展学习培训。各企业要层层动员、作出安排。第二阶段(9月至10月),认真梳理问题。组织各族干部职工梳理本企业存在的与马克思主义“五观”、新疆“三史”、屯垦戍边史、“四个认同”不相符合的片面认识和错误观点,梳理与民族团结、兵地团结、社会稳定和推进兵地共建、融合发展不相协调的消极因素,梳理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相一致的模糊认识,梳理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主题教育的着力点。第三阶段(11月至12月),深入回答问题。针对梳理出来的问题,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制定措施和办法,作出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回答。对于干部职工群众的模糊认识要加强教育引导,对一些错误观点要旗臶鲜明地抵制反对,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要积极推动解决。

(二)从2011年1月至12月主题教育的内容。主要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来开展,引导各族干部职工群众深刻认识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和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屯垦戍边史,增强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新疆、爱兵团、爱师市的热潮。

(三)从2012年1月至10月主题教育的内容。主要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来开展,引导各族干部职工群众充分看到我国改革开放和新疆及兵团、师市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推动师市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建设繁荣富强和谐师市、共创幸福美好未来的热潮。2012年10月,召开主题教育总结大会。

三、丰富活动载体、突出工作实效。

各企业在开展主题教育中,要把主题教育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结合起来,与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维稳能力建设和党的建设结合起来,与和谐小康家庭创建结合起来,与企业发展和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运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和载体,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新疆“三史”、“四个认同”教育活动,引导各族干部职工群众进一步增强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要从生产经营、劳动就业、子女入学、权益

保障、法律援助等方面给予群众切实帮助,在真情关爱和贴心服务中增进民族团结、兵地团结,形成爱祖国、爱新疆、爱兵团、爱师市,促团结、促发展、促稳定、促和谐的良好环境。在主题教育中,集中开展下以活动。

(一)召开理论研讨会。今年年底,国资委将组织各监管企业领导围绕以学习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兵团六届四次、师市党委九届六次会议精神,围绕“全党全国支持新疆、山西对口支援师市、我们如何实现跨越”为主题召开研讨会,积极鼓励各企业为师市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言献策。

(二)举办“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演讲比赛。以“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情,人人都说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为主要内容,开展演讲比赛,传递民族真情。

(三)开展 “颂歌献给党”歌咏活动。各监管企业要组织企业干部职工学唱、传唱和演唱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民族团结、歌颂兵团、歌颂师市的优秀歌曲。国资委将于2011年“七一”前夕组织各监管企业举行“颂歌献党”大合唱比赛。

(四)积极参加师市“抓机遇、谈发展、看前景”有奖征文活动。各企业要围绕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兵团党委六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师市党委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认真撰写稿件参加征文活动,有条件的企业可制作专题片。

(五)开展群众性知识竞赛。积极参加师市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上,开展的以党的民族理论、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新疆历史文化和兵团屯垦戍边史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竞赛活动。各企业也可结合各行业实际特点,突出教育活动主题,开展丰富多

彩的知识竞赛活动。

(六)积极参加师市开展的网上系列教育活动。积极参加“回顾十一

五、展望十二五”网上系列谈、“兵团与祖国心连心”网上征文和自治区组织的“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网上摄影和DV大赛活动。

二、几点要求

开展“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是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各监管企业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把主题教育作为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兵团党委六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师市党委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推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础工程,摆上重要位臵,列入重要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一)成立领导机构。为加强对国资系统主题教育的组织、指导、协调,国资委成立“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领导小组(见附件),各企业也要成立主题教育领导机构,切实负起工作责任。

(二)做好征订下发学习教材工作,为干部群众参加主题教育提供学习帮助。各企业要征订并下发中宣部等部门编写的《我国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政策解读》、《新疆历史我知道》、《新疆巨变》、《民族团结在新疆》等通俗读物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读本》、《新疆“三史”简明读本》、《兵团精神》、《屯垦戍边理论热点面对面》、《兵团职工思想道德教育读本》、《生命浇铸团结情》、《感动中国人物--李梦桃》、《党和国家民族

政策宣传教育提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读物和学习材料。

(三)营造良好氛围。各企业要及时反映主题教育的进展和成效,运用新兴传播手段和新的文化样式,深度报道企业发展的新变化新成就,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认真督促检查。为确保主题教育的各项任务要求落实到位,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国资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将定期对各企业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进行督导检查,了解掌握开展主题教育的情况,提出意见建议,督促解决问题,防止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使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附件:

1、关于成立“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的通知

关于国资系统成立“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

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的通知

开展“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是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根据师市党委的总体安排,为加强对监管企业主题教育的组织、指导、协调,国资委成立主题教育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 长: 秦克勤 师国资委党委书记、副主任 领导小组副组长: 戴春智 师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

马 波 师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国资公司董

事长、党委书记

领导小组成员: 肖安成 师国资委纪委书记

高边疆 师国资委副主任

王道君 师国资委党委委员、国资公司总经理

马兴元 师国资委副主任

夏年召 师国资委助理调研员

10.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的实施意见 篇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勿忘国耻、强我国防”为主题,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推进中国特色军

事变革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国防教育法》,宣传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成就,着眼于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庆祝建国55周年,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增强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责任感,在全市形成热爱国防、关心国防、支持国防的浓厚氛围。

二、活动的内容及实施方法

(一)搞好三个教育

1、国防历史教育。结合庆祝建国55周年和纪念“九一八”事变73周年,以“勿忘国耻、强我国防”为主题,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不忘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国土沦丧的屈辱历史,做到以史为鉴、警钟常鸣,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2、国防形势教育。介绍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历史使命,帮助全市干部群众认清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艰巨性和紧迫性,认清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认清×ד锁钥京津”的重要地位,克服和平麻痹思想,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

3、国防法规教育。帮助干部群众认识了解有关国防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明确自身的法律义务和权利,自觉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增强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责任感。进行三个教育,由市国防教育委员会和市委宣传部抽调有关人员组成宣讲团,从9月15日起分别到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进行集中辅导教育,以培养全市人民关心国防、献身国防的思想,树立忧患意识,强化干部群众的国防观念,增强凝聚力,在全市形成热爱国防、关心国防、支持国防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开展“三法”进万家活动市国防教育委员会利用《×××武装》的形式,统一印制《兵役法》、《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等宣传资料,从9月15日至21日,由市教育局将宣传资料分发给全市中小学生回家宣读。

(三)组织参加全国国防知识竞赛由各乡镇(街道)武装部组织全市党政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民兵预备役人员和群众参加全国“爱中华、奔小康、强国防”知识竞赛,竞赛试题刊登在2004年《中国民兵》第8期第58页至59页和2004年8月2日《××国防教育报》上。9月15日前到市国防教育办公室领取知识竞赛题答题卡和参考答案,各乡镇(街道)武装部组织参加答题的人数不少于500人,按要求将答题卡填好,9月30日前统一将答题卡交市国防教育办公室(市国防教育办公室设在市人武部政工科,联系电话:6185781)。

(四)开展宣传报道周活动在9月18日前后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在市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开辟国防教育专栏,对国防法规、国防历史和国防知识等有关内容以及全市在关心国防建设和双拥共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并在电视台和电影院安排播放反映爱国主义、军事题材等影视剧。

(五)开展过军事日活动从9月10日开始,分期分批地组织过军事日活动。组织各级各类人员到王尽美烈士陵园缅怀先烈的光辉业绩,到驻军部队和市人武部国防教育展室进行参观学习。领导干部、市直机关、群团组织由市人武部组织协调,中、小学生由市教育局组织协调。

(六)搞好国防教育巡展从9月份开始,利用3个月的时间,由市人武部组织以国防教育“大篷车”的形式,分别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学校、农村集市等进行国防教育巡回展出。

(七)全民国防教育日集中宣传活动9月18日全市统一进行集中宣传活动,具体内容是:

1、市领导发表电视讲话。

2、在龙城市场设立宣传站,以密州街道、龙都街道、舜王街道、市直机关、经贸局、贸易办公室、中纺金旭、建筑公司、外贸公司武装部和人防办为主,统一集中进行宣传活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市人武部等有关领导参加。

3、各部门、单位门口摆放看牌。

4、城区9个武装部分别挂出过街横幅:密州街道武装部在街办门口、龙都街道武装部在电视塔附近、舜王街道武装部在万家庄、市直机关武装部在府前街北首市政府门口前、经贸局武装部在桑莎集团与仁和五交化之间、贸易办武装你是哪个部门的部在人民商场与商业大厦之间、中纺金旭武装部在人民大厦路口、建筑公司武装部在兴华路密州桥两端、外贸公司武装部在外贸街。

5、各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基层武装部负责组织乡镇(街道)驻地和各社区、行政村的宣传活动,在主要街道上悬挂过街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办好宣传栏、板报、墙报、展板,积极配合教育活动,营造

浓厚的宣传氛围。全民国防教育日宣传画下发后,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宣传和张贴。

(八)军民签名活动签名活动于9月18日上午集中宣传时进行,市国防教育办公室负责组织城区军民的签名,各乡镇(街道)武装部负责组织本辖区内军民的签名。签名条幅由各单位负责印制,条幅设计长度为5.5米,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条幅的上侧要印有“全

国‘爱中华、奔小康、强国防’签名活动”字样,条幅的中间印有“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国防建设,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等方面的宣传口号,条幅的下侧印有承办单位名称〔承办单位名称统一为“×××市××乡镇(街道)武装部”〕,签名条幅于9月30日前送市国防教育办公室。

三、组织领导

1、搞好国防教育日活动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各级党政领导要按照《国防教育法》的规定,切实把组织开展国防教育日活动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真正提高认识,列入日程,抓好落实。各级党政领导要负起自身职责,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要注意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坚请登陆原创网站:持带头组织教育活动,带头上街进行宣传,带头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难点、重点问题。各部门、各单位要分工一名领导,具体负责,靠上落实,切实把这一系列活动抓紧抓好。

2、武装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协助和支持本乡镇(街道)搞好本行政区域、本单位、本系统的全民国防教育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3、教育部门要充分认识学校国防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国防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将系列活动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切实加强对这一活动的组织领导。

4、宣传、文化、广电、民政等部门要发挥各自在国防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宣传指导,搞好舆论导向。市电台、电视台要开设专栏、专题节目,大造声势,广泛宣传,真正使这项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扎扎实实,富有成效。5、9月18日,市国防教育办公室将对各单位国防教育活动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6、各部门、各单位开展活动情况,于9月30日前报市国防教育办公室。附:全民国防教育日宣传标语 全民国防教育日宣传标语

1、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国防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2、国家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3、履行公民义务,接受国防教育,维护国家安全是法律赋予公民的神圣义务

4、充分运用全民国防教育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活动

5、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提高群众国防意识

6、积极参与国防教育,努力促进《国防教育法》的全面实施

7、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一

8、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学习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

9、居安思危,常抓不懈,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

上一篇:信用社新员工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旧唐书刘世让传节选》的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