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设计与研究

2024-10-27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设计与研究(共15篇)

1.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设计与研究 篇一

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教育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

陈士凡

(浙江慈溪市教师进修学校,浙江慈溪 315300)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如何实施有效的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

设,构建合理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最终实现区本教育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县(市)教师进修学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本研究立足于区域性教育资源的建设,并以慈溪市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为例,介绍区域性教育资源建设的实践经验,为县(市、区)建设区域性教育资源提供借鉴及其范例,为教育行政部门对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课程改革的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性;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教育资源;建设

一、问题提出

《教育部关于开展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要求,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积极整合区县级教师培训、教研、科研、电教等相关部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上挂高等学校,下连中小学校的新型区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使之成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和联系纽带,成为“教师网联”的有力支撑,成为有关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教师培训、教研、科研于一体的现代教师教育服务支持机构,为教师研修学习、教研、科研提供必要的服务与支持。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对教师的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行)》指出:“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实施有效的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构建合理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最终实现区本教育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了区(县)教师进修学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研究立足于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教育资源建设,并以慈溪市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为

例,介绍区域性教育资源建设的实践经验,为县(市、区)建设区域性教育资源提供借鉴及其范例,为教育行政部门对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课程改革的决策提供参考。[1]。建设区域性教师学习资源中心自然就成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是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基层执行机构,其教育资源建设

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要通过天网系统、地网系统、校园网络系统、邮递采购网系统收集与整合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教师教育资源,并为参训教师提供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学习环境和服务体系。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负责本地区教师培训的组织、协调,为各种途径和形式的教师学习提供资源、信息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服务。为区域内教师培训提供学习资源是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重要职能,加强教育资源建设是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2]。

促进基础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教育公平。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传统教育投资体制的差异,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凸现出教育共平性的问题。

1其中教育公平问题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不合理。通过区域教育资源中心的建立,实现本区域内基础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保证本区域各个学校主体在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得上处于公平地位,从而有效的解决教育公平性的问题。

区域性教育资源的建设和研究,可以实现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合理化组织,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避免教育资源在建设过程中所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广泛应用[3]。

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教育资源多元一体化服务。目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大量的“资源孤岛”,通过区域性教育资源的建设可以实现各校间横向联合与协作,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实现基于网络的资源多元一体化服务,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教育资源的构成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是一种全新的开放性的资源共享多媒体学习环境,存放着一大批有合理编目和索引的各种学习媒体资源,并配有视听设备、计算机终端、外联接口和其它支持媒体的设备,学习资源中心除开展信息资源服务外,还是知识管理中心和交互式学习实验室,支持教育训练的研究以及整合电子资源和课程、协调特殊课程设计[4]。学习资源中心应能实现社会知识管理(社会知识管理是指整个社会的知识管理体系,包括图书馆、信息情报中心、国际互联网等知识管理形式)。利用学习资源中心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十分有利于培养教师独立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和提高信息的获取、处理及应用的能力。

从教育资源的内容上讲,集合在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教育资源可分为以下几类(见表1):

1四、区域性教育资源的建设策略

1、区域性教育资源的建设原则

程。

(2)、标准化原则:资源建设应以教育部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等标准为指导,并结合学科、专业、课程等特点制定资源建设标准。

(3)、购买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原则:购买与自主开发并行,鼓励在购买素材库的基础上,根据学科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开发。一方面可以进行完全自主开发,另一方面可积极引进,改造国内外的优质资源,进行二次开发,还可与国内大型的教育资源开发商合作进行开发。

(4)、“开放、共建、共享”原则:开放就是资源要采用比较方便修改的方式组织;共建就是要发动老师参与资源建设;共享是要将资源有效组织,供全区域教师使用。

(5)、教学性原则:资源建设必须针对教学的需要,紧紧围绕学科专业、课程、知识点来建[5](1)、循序渐进原则: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形成“规划—实施建设—培训—应用评价”流

设,并考虑教学应用的实用、快捷、高效性。

2、区域性教育资源的机制保障

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后借指在一个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功能。区域性教育资源的机制保障主要的几个关键要素有:组织机制保障、资源评审机制、经费保障机智、激励机制以及教育资源的应用机制。如何从整体上协调处理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关系区域性教育资源建设的成效。

(1)、组织机制保障

成立区域性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建立相应的组织实施机构,对整个地区的教育信息进行统一领导、规划、协调和管理。

(2)、资源评审机制

建立有效的教师学习资源评审机智,并提高评审结构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来规范学习资源中心的建设行为,制定可操作的区域性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保证资源评审的科学性,可采取专家评审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3)、经费保障机智

建立以政府为主的投人机制,改进和优化学习资源中心的硬件配置。学校也要“两条腿”走路,自筹经费努力减轻政府的压力,另外教师也应适量地付出一些必需的费用。这样以政府投人为主,建立政府、学校、个人三者共同承担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经费的分担机制,能有效促进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建设

(4)、激励机制

在教育资源建设中,激励机制是激发参与者建设资源的动机,是调动其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是本地教育资源有效建设和应用的基础性机制。强调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个人和单位的知识产权,一方面要给予肯定,另一方面要对个人和学校给予宣传和表彰。通过建立资源建设评奖机制以及资源建设中的积分奖励机制等方式激励参与者的积极性。

(5)、教育资源的应用机制

教育资源的重点并不是建设,而是应用,因此为了保障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学习资源中心必须为学习者提供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学习环境和服务体系。为了保证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学习与资源中心除建设好现代化教学设施外,必须建立相应的教学平台,保证学习与资源中心主页全天在互联网上运行,另外要建立邮件服务器以及BBS,增进培训教师与参训教师以及参训教师之间的人际交流与学习交流,营造网络人文环境,由培训教师将优化、提炼、改造了的教育资源提供给参训教师,并指导参训教师利用教育资源。[6]。

五、个案分析——慈溪市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思路

为推进区域性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建设,慈溪市于2000年10月开始就建立了市教育局教育网和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教育网,实现了光纤宽带上网。教育网自开通以来就注重基础教育资源的整体建设,重点发展网络资源开发队伍和网络资源的开发建设。资源平台的建设经历了需求、调查分析、专家规划论证、公开招标建设等步骤。市教学资源平台(见图1)并采用整合市场优质教育资源与独立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小学、初中、高中三个资源平台,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不同的入口,并有相关的学校负责相关资源平台的建设,其中独立建设的教育资源采取“责任

学校、责任上传员,责任审核员”三结合共同构建的模式:首先有市教研室和网管中心指定具有学科优势和资源积累较丰富的学校为“责任学校”,承担相应学科资源的主要建设任务;“责任学校”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与个人兴趣爱好,由一线教师作为“责任上传员”负责相应资料的收集与上传;“责任审核员”由学科教研员和一些学科骨干组成,负责对“责任上传员”上传的教学资料进行审查。最终审查通过的教学资源将以附件的形式上传之市教育网,以供教师下载。慈溪市教育资源的建设根据教学需要和《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收集和整合一些素材资料。资源的征集主要采用网络递交、审查的方式。整个资源的收集和开发流程如下图所示

[7]:

慈溪市教育资源平台为了保障教育资源质量和数量,发挥教学资源平台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调动广大资源平台建设者的积极性,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市网管中心对资源平台建设的审核员及上传员进行年度评比,对优秀的审核员及上传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建立了资源建设评奖机制以及资源建设中的积分奖励机制等方式激励参与者的积极性。

六、结束语

教育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优质教育资源的动态平衡发展,将资源建设与教学改革相结合,通过开展相应的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发展实践研究课题,推动资源的有效应用,促进各学科改革的深入开展,同时进一步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去整合与组织资源,探索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8]。

参考文献: [1]

[2]唐佐寿.区域性教育资源建设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7(6):62-65. 马德芳.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教育资源建设[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12-14.

尹睿.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9):48-51.

王少华.关于建设区域性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策略的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07(8):39-43.

马宁,余胜泉.区域性教育资源建设与整合[J].中国电化教育,2006,(2):66-71.[3][4][6][5[8]]

[7]余胜泉,何克抗,孙波.教育港依网而建[DB/OL].http:///2000/0046/0046c04.asp.

作者简介:陈士凡,男,浙江慈溪市人,现为浙江省慈溪市教师进修学校中专讲师,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在读,电话:0574—63976520,E-mail:sfc1028@163.com。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和培训工作。

2.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设计与研究 篇二

从植物资源数据库角度来看,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进行过尝试,取得了不少成果,例如: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耗资近千万美元的美国植物数据库工程[1];IOPI的植物物种工程[2]等。我国的植物数据库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3],各种专门性数据库查询系统陆续出现,如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系统;徐妍等[4]的野生植物资源信息检索数据库;李月华等[5]的园林植物标本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多为基于Web的网络数据库,很少涉及各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数据库。

本文正是探究如何应用信息化网络化,使药用植物资源调研的数据更好地为社会生产和科研服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系统的规范的信息检索数据库平台,实现信息优化存储,提高共享查询效率。而且较之传统手工查询而言,在人力、时间上都相对高效快捷,可为药用交易用户对当地市场中药材品种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有效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提供更好的服务。

2 网站实现所使用的技术介绍

本数据库系统以PHP作为脚本语言,使用了面向对象的开发结构和MVC模式的Think PHP框架,采用PHP Storm集成开发环境,并结合My SQL数据库开发的WEB信息检索数据库系统应用(如图1)。

其中Think PHP框架是一个兼容的轻量级国产PHP开发框架。它从SSttrruuttss结构移植而来并进行了改进,融合了SSttrruuttss的思想和标签库、Ro R的ORM映射和Active Record模式,具有兼容性强、简单易用的特点[8]。My SQL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开源数据库,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其优点在于较高的可靠性、成本低、速度快[9]。

本数据库系统主要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结构和MVC模式:模型(M),Model类来完成模型的定义;控制器(C),应用控制器和Action控制器都承担了控制器的角色;视图(V),模板的实现是和框架无关的[7]。

3 植物资源数据库检索系统设计

3.1 需求分析

1)用户进入网站首页,浏览管理者定期发送的植物新闻;通过快捷入口,进入某类植物分类信息进行查看。

2)植物检索:提供四种植物信息检索方式,药材拉丁名检索、药材中文名检索、药材别名检索、药材所属植物名检索。

3)植物信息查看:点击查看植物信息详情,包括所属种群分类、中药别称、入药部位、药性分类、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炮制技术、主要产地、药材照片等信息。

4)药膳:通过友好的界面展示药膳的具体介绍、分类信息和举例。

5)管理员模块:管理员通过管理员登录界面登陆后可对植物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及管理。

3.2 数据库系统总体设计

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主要包括三个步骤:药膳资源信息的收集与整理、My SQL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和WEB应用的开发。根据需求分析,药膳植物资源信息检索数据库WEB应用具有数据库资源管理、数据库输出、植物图片管理等主要功能。根据需求分析为设计数据库系统WEB应用建立总体的方案。WEB应用的功能模块(如图2)。

WEB应用中的信息检索模块有精确检索与模糊检索两种不同的检索方式。精确检索对用户键入的关键字进行数据库检索,检索与关键字完全匹配的信息并将检索结果返回,返回的值如果有则是唯一。模糊检索对用户键入的关键字进行数据库检索时不是信息的完全匹配,只要数据库相应的信息中包含关键字的一部分,就会将此条信息返回,所以模糊查询的查询结果不唯一。

信息显示模块是将数据库信息以某种排列方式展现给用户,方便客户的查阅。

用户后台由数据库管理员来负责操控,实时管理和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管理员可以通过网络连接数据库,应用数据库后台应用的数据库信息维护功能对数据库进行维护,达到植物资源信息同步扩充、维护与更新的目的。

4 植物资源数据库检索系统开发

4.1 数据库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为数据库检索系统建立数据库表。表以及表的用途描述(如表1)

药用植物资源主要信息表(ag_drugs)使用自动递增的INTEGER类型的编号作为主码,来标识每一条植物的主要信息,以便于对植物信息进行检索。药用植物所属植物表(ag_plant)使用药用植物主要信息表编号作为外码,来自植物资源主要信息表(ag_drugs),来标识每一条药膳信息。每条药用植物所属植物信息包含对药用植物所属植物说明,便于系统进行查询工作。

药用植物图片表(ag_picture)使用药用植物中文名作为外码来自植物资源主要信息表(ag_drugs),来标识每一条植物及对应中药材图片。本数据库将植物图片存于计算机硬盘某个专有文件夹中,仅将图片的本地链接存于数据库。这种方法能加快数据库的查询速度,减少数据库负荷。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要求图片的大小为尺寸一般为410*290像素。

5 植物资源数据库检索系统应用

5.1 植物信息检索模块

植物资源信息检索主页,数据库系统页面顶部部分,有信息检索的目录项:信息检索、浏览数据库、植物图片、药膳。

点击目录项的信息检索之后来到信息检索的主界面(如图3)。一共有四种检索方式供用户选择,并且可以选择精确检索或者模糊检索。

点击目录项的“浏览数据库”,可以进入数据库全部信息列表页面。此页面以列表的形式将数据库中全部植物资源信息呈献给用户。这个列表包含植物资源科拉丁名、科中文名、种拉丁名、种中文名、食用部位等简要信息。点击右侧的查看可看到植物详情(如图4):

点击目录项的“植物图片”按,可进入数据库内存储的所有植物资源图片列表页面。植物资源图片列表采用分页显示的方式,每一页面显示9 张植物资源缩略图片。点击缩略图,即可进入对应植物资源的详细信息页面。

点击数据库系统右侧的“药膳”按钮,可进入药膳介绍资源信息列表。

5.2 植物信息管理模块

点击主页下方的管理员登陆入口,可进入管理员登陆页面。

登陆成功之后,就来到了植物信息管理的首页。首页目录项有四个选项:回到首页、添加植物信息、删改植物信息、添加图片信息。(如图5)

摘要:该文阐明了一个基于网站的植物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文中用软件工程的思想从需求分析出发,设计出系统的功能模型。该网站应用了PHP、My SQL、Dreamverver等进行开发,并运用了Think PHP轻量型框架和MVC模式框架,稳定性与安全性兼备。并且有技术升级的能力,能跨平台地运行在各种主流的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

关键词:Think PHP,信息检索系统,MVC模式,植物资源数据库

参考文献

[1]ZHONG B,XU Y J.Scale Effects of Geographical Soil Datas-ets on Soil Carbon Estimation in Louisiana,USA:A Compari-son of STATSGO and SSURGO*1.

[2]Construction of retrieval database system for ornamental plants in Tibet.southwestern China.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University,2012,34(1):105-109.

[3]匡导球.中国出版技术体系及其发展历程[J].南京社会科学,2009(06).

[4]徐妍,臧绍刚.野生植物资源信息检索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19(6):457--459,2000.

[5]李月华,陈之欢,高润清.园林植物标本数据库的研究[J].北京农学学报,2000.15(3):23-26.

[6]田兴军,张慧仁,张立新.江苏植物资源信息系统[J].植物研究,2002,22(1):125-128.

[7]戴一平.MVC设计模式在PHP开发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3).

[8]百度百科.Think PHP[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908071.htm,2015-12-10.

3.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设计与研究 篇三

关键词 教学资源描述 元数据 RDF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信息化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课前备课、课中授课、课后复习等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便捷性和计算机展示技术的多样性,已形成广泛的共识。而目前已建成的各类网络教学资源,由于建设形式多样,技术不统一,缺乏必要的建设指导规范和标准,共享率及利用率普遍比较低,无法对已建的各类教学课件资源进行有效的检索查询,极大地制约着教学资源的实际使用,也阻碍着多媒体教学工作往深层次的优化。本文研究教学资源的共性语义描述,在都柏林核心元数据的基础上,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扩展元数据规范定义,给出适用于Web实现的RDF框架描述。

1 元数据及RDF框架

元数据(Metadata),一般认为是描述数据的数据(data about data),主要是描述数据属性(property)的信息,用来实现如存储位置、历史数据、资源查找、文件纪录等功能。元数据能为各种形态的数字化信息单元和资源集合提供规范、普遍的描述基准和方法,对资源的组织和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元数据的主要目的是描述网络教学资源的属性信息,用来快速地识别资源、评价资源、追踪资源、过滤资源和使用资源,是教学资源的特征属性数据。

资源描述框架(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缩写 RDF),是万维网联盟(W3C)提出的一组标记语言的技术标准,以便更为丰富地描述和表达网络资源的内容与结构。RDF 定义一套可描述知识概念和实例的规范标准,专门用于表达网络资源的元数据,在语义表达和交换上更灵活。它提供了一种用于表达信息,并使其能在应用程序间交换而不丧失语义的通用框架。RDF用形如 (classes—properties—values)类似于面向对象(类—属性—值)的三元组来描述Web 上的各种资源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固有的语义单元。应用领域专用的类和属性需要通过对 RDF 的扩展来定义,这种扩展通过RDF Schema来实现,RDFS不提供实际的应用程序专用的类和属性,而是提供了描述应用程序专用的类和属性的框架。

2 网络教学资源元数据框架设计

网络教学资源元数据是构建基于Web的学习门户的基础数据规范,主要解决异构类型多的网络学习资源的整合以及系统间的通信规范,可促进网络教学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框架设计核心元数据规范、知识点元数据规范、图像通用元数据规范、动画通用元数据规范、音视频通用元数据规范,核心元数据规范是框架的核心,遵循柏林核心元数据规范扩展。

3 核心元数据规范

核心元数据规定了网络统一学习服务门户所需的核心元数据、各元素的语义定义,以及学习资源的信息标识、内容、管理和维护等描述信息。

(1)标识符

URI:http://www.***.com/core/terms/identifier

中文名称:标识符

英文名称:identifier

定 义:资源的唯一标识

数据类型:字符串

值 域:自由文本

(2)名称

URI:http://www.***.com /core/terms/title

中文名称:名称

英文名称:title

定 义:资源的名字或称谓

数据类型:字符串

值 域:自由文本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3) 创建日期

URI:http://www.***.com core/terms/create_time

中文名称:创建日期

英文名称:create_time

定 义:资源最初的创建日期

数据类型:日期型

值 域:日期,按GB/T 7408执行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4) 最新修改日期

URI:http://www.***.com /core/terms/last_modify_time

中文名称:最新修改日期

英文名称:last_modify_time

定 义:最近一次修改资源信息的日期

数据类型:日期型

值 域:日期,按GB/T 7408执行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5) 描述

URI:http://www.***.com /core/terms/description

中文名称:描述

英文名称:description

定 义:资源内容的综述性介绍

数据类型:字符串

值 域:自由文本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6)关键字

URI:http://www.***.com /core/terms/keywords

中文名称:关键字

英文名称:keywords

定 义:用于描述资源主题的通用词、形式化词或短语

数据类型:字符串

值 域:自由文本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

(7)访问控制

URI:http://www.***.com /core/terms/view_control

中文名称:访问控制

英文名称:view_control

数据类型:字符串

值 域:1或2

注 释: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8) 创建者

URI:http://www.***.com /core/terms/creator

中文名称:创建者

英文名称:creator

定 义:创建资源对象的主要责任人或组织机构

数据类型:复合型

可 选 性:必选

最大出现次数:N

4 结论

本文分析并实现了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元数据框架,定义了框架的核心元数据、各元素的语义定义。该框架通用性高,便于资源的管理和共用。

参考文献

[1] 孙默.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国电化教育,2011.7.

[2] 张靖.基于XML/RDF的MARC元数据描述研究.微计算机信息,2007.36.

4.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设计与研究 篇四

卫星软格式化同步器与资源卫星1号02星CCD数据移动窗相关技术研究

处理速度一直是软件帧同步的瓶颈所在,通过引入KMP和Rabin-Karp算法,寻找到一种高效的帧同步处理算法,提高了处理速度,最终设计完成了通用的卫星软件帧同步器,并进行了相关验证测试和分析,给出了分析比较结果.在分析中巴资源卫星1号02星数据格式的基础上,利用所设计的软件帧同步器和DirectX显示技术,实现了一套针对资源卫星双通道CCD传感器的`全软件移动窗显示系统,并对该卫星数据的图像交叠等现象作了相应处理.这套软件帧同步器和移动窗显示系统可以作为开发卫星接收记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 者:曹宇 杨仁忠 CAO Yu YANG Renzhong  作者单位:曹宇,CAO Yu(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

杨仁忠,YANG Renzhong(中国科学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

刊 名:空间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SPACE SCIENCE 年,卷(期):2005 25(4) 分类号:V557 关键词:帧同步   移动窗   资源卫星   CCD  

5.特色数据库建设与资源共的论文 篇五

【摘要】文章通过网络调查方法,以详实的数据阐明目前黑龙江省高校图书馆特色库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设建议。

【关键词】特色库现状问题建议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文字识别技术、检索技术、扫描技术的发展,我国高校依托馆藏信息资源,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处理、存储,并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将本馆特色资源数字化,建立起特色数据库。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独创性。所建特色库如果发布上网,形成网络资源,为更多的用户会快捷方便获取系统资源,这对形成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和整体化无疑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然而就笔者对黑龙江省所属11个高校所建特色库的网上调查得知,实际的状况不是十分乐观,问题很多,感觉大多数学校的特色库反而不“特”。本文以网络调查的形式,析出存在的问题、叙述现状、并提出发展建议。

1黑龙江省高校特色库建设的现状

高校图书馆已全面启动特色数据库建设,在局部、个别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各高校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开发本馆的特色资源,建立形式多样的数据库,但是,据表一和表二统计数据看出存在的问题也比很多,特色不突出、很少把自己的突出的学科特色和地域特色作为建库的重点,70%以上学校自建的特色库还是处于自建自用的状态,不能被外网访问,没有实现资源共享,纸质文献的数字化没有深入加工,数据更新、维护停滞表现出特色库发展并不是沿着可持续发展势头进步,整体上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建设体系、共享体系和服务体系。

2图书馆在建设特色库中存在的问题

2.1数据库的学科特色只限于纸本文献的转换,学科、地域特色不够突出

表一显示,被调查特色库48,属于馆藏纸质文献的电子转换、原文献题录的数据库有28个占总数据库的53%,而体现学科特色的仅有15个,占总数的30%,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和地域经济的只有2个学校建立了地域特色数据库,占学校总数的18%,以建库总数算,体现地域特色的只有5个不到总数的10%,表明,目前数据库的选题还只停留在学位论文、科研成果、学科导航层面,没有把真正体现专业特色、地域特色作为选题的重点。除了齐齐哈尔大学和黑龙江商业大学建立地域经济、文化或抗日的数据库外,其他高校都没有涉猎。

2.2建库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较差

通过对能够访问的4所高校调查,特色库建设中存在许多不标准、不规范的问题。经访问得知,建库的标准不够规范,高校自选软件,建库过程都是依据软件自身所带的标准建库,对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检索、数据传递、数据交换以及数据维护等标准各异,没有采用的国际标准,建立兼容性强、标准高的数据库。在访问这些数据库时,我们遇到很多问题:由于文本格式不规范,数据下载困难或不能下载;由于检索令不规范,同一系统中出现有多个检索命令;由于标引不规范,文献信息检索经常出现误检、漏检现象等。

2.3数据的深层次加工与后续维护力度不够,数据更新慢

以齐齐哈尔大学为例,文献加工方面:该校的“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只是纸质文献的数字化转换,数据库停留在一次性建设上,没有深入加工和提供增值服务。

数据更新方面:在被调查的11个数据库中,有7个数据库(有1个数据丢失)从2007年11月30日到2008年5月30日数据没有更新,占64%。

后续维护维护与可否使用方面:在对该校11个数据库33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数据库没有技术维护、读者不能够点击访问的次数各有15次,占抽查次数的45%,音像数据库数据完全丢失,已无法访问。我们对黑龙江省另3个可访问的高校的抽查也得到近乎一样的结果,(另3个高校的访问登陆太慢,没有列出每次调查数据)许多高校图书馆数据库搭建后,后续建工作停滞,数据更新停止,数据库的维护工作长期以来处于一种相对滞后和缓慢的状态,很多数据库的数据长期处于不可用或不更换的状态。

2.4检索点设置与检索系统不完善

数据库最大的功用在于检索,以齐齐哈尔大学为例,该校使用TPI检索技术,只提供初级检索和二次检索途径,途径单一,我们发现数据库设置的检索点和数据所做的标引并不一致,比如“野生经济植物图片数据库”,数据标引的“形态分布”在检索点上没有设置,没有设计高级检索功能,有个别的自建数据库就根本没有检索功能。

2.5重建轻用现象普遍、数据库联网使用率低

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虽然发展的很快,但调查得知,11所高校图书馆上网率不到36%,而实际联通率还要更低,多数高校进行IP网段封锁,外单位用户应用搜索引擎检索很难查询到高校的自建数据库,即使检索得到,绝大多数数据库也没有权限访问,特色数据库仅供校园网用户内部使用。

2.6共享和市场化理念亟待提高

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其目的是为不具备本地资源的用户提供研究资料,实现资源共享。这是建立特色库的宗旨所在。而大多数图书馆是重藏轻用或者把资源封闭起来,不是积极宣传自己推销自己,投入偌大的人力物力建起的数据库,今供少数人使用,是违背建库初衷的,如何像清华大学的CNKI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复印报刊资料那样,能够被98%的高校利用,走向市场化,是需要一定的促销手段。

3建议

3.1标准化、规范化

在数据库建设过程应制定和遵循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标准,主要包括:通信标准(TCP/PI)、码标准、标准通信置标语言/可扩展置标语言(SGML/XML)、元数据(Met标准、检索语言标准、安全标准等。CALIS在特色数据库子项目建设中采用《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研究》项目所推荐的一系列相关标准、元数据标引格式规范、文献著录的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各高校在建设特色数据库时有必要参照使用。

3.2共建共享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各部门、各系统和各地区的协调,还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合理布局、合作共建。高校图书馆在特色库建设上像过去在合作共建联合采购外文数据库、集团采购CALIS方面那样,在特色数据库建设中的分工建设、统一共享、统一采购软件等。更深层合作共建应次,实现共享

3.3突出特色

高校图书馆在建设数据库中,要集中有重点地开发某一领域或某一品种的数据库,选题必须是在馆藏基础上充地域特色、学科特色、专题特色,表现出独一无二。

3.4深层次加工原始文献

对于有传统馆藏文献转换而来的数据,要在标引,链接上下功夫,让原生态的文献产生多处知网节,以便用户的检索使用。

3.5完善的检索工具

充分吸收成熟而先进的建库技术和完善的检索技术,能适应脱机、光盘、联机和网络检索,直接获取一次文献。多设置检索点,在检索途径上,应初级检索与含有布尔逻辑算符高级检索并行以充分挖掘数据库资源。

3.6适度宣传

特色数据库要立足用户市场,即发挥知识效益也要发挥经济效益,实现以文养文良性发展的数据库发展的道路,关键是做宣传和促销工作,具体的可以采取.网页广告、培训讲座、主动推介等方式推销自己。

3.7数据要及时更新、长期维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领导必须重视、统筹安排,全面部署,有一套专业力量队伍,先立项论证,一旦确立,便持之以恒,对于已建成的一定规模的特色数据库,要保证有可靠的数据资源,有专门的人员续建更新数据,也要专业人员后续维护,以保持数据库的正常运作和数据的不断更新,尽,实现特色库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6.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设计与研究 篇六

应该做好设备等硬件设施的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故障隐患,保证其能够正常运行。对于微机操作人员,需要做好上岗培训工作,能够及时对计算机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做好软件的维护和相关备份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还要建立工作日记制度,对于设备管出现的故障及维护修理情况要及时进行登记,检查机房和操作台,保证机器正常运行,确保社保系统应用软件在系统设置、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和数据库系统性能上都能够达到最优化。同时还要为各部门及各操作员分配相应的软件操作权限,并针对工作岗位及职能变动情况来及时进行调整,保证社保软件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及时对数据库存在的无用数据进行清理,对社保软件及数据管理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监控,确保整个系统运行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2.2做好数据库管理

熟悉和掌握ORACLE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及时对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安装和升级,严格按要求启动和关闭数据库,认真做好管理和监控数据库用户,依法合理管理好数据库特权、存储空间,严格按要求建立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数据库。

2.3做好网络管理

加强对网络的运行安全管理,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安全制度操作。办公网络只可用于与工作有关的事项处理,严禁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为确保网络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加强日常的维护管理,定期进行软硬件的检测、升级和维护,及时更新系统。对于特殊机器的使用应该进行完整的记录,最大限度的确保网络的安全性。

3结束语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网络作为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平台,需要做好该系统的安全和维护工作,确保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严谨、准确及及时的社会保障服务。

作者:曲国强 单位:大兴安岭地区行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参考文献:

[1]桑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数据安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0,10.

[2]顾洪清.刍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系统[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2,23.

7.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设计与研究 篇七

中国县级教师支持服务体系所依托的理论、事实和假设是:县域内能够成长出持续有效的支持本地教师发展的专业队伍; 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只要提供适切、持续的支持,每个教师都能胜任教育教学;儿童(学习者)永远比学科知识、 教法和考试更重要;教师是负责任的学习者,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新挑战都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教师鲜活的专业知识大多数是缄默的、个性化和情境化的,通过规范培训是不可以传授的。

基于以上理论、事实和假设,我们形成教师支持服务体系的愿景(vision of TSS),即:每一个孩子都有好老师(Good teachers for every child);教师成长的每一步发展都得到帮助和扶持(Continuous support for every step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每一所学校都能成为教师成长的沃土(Schools become more friendly for teachers’ development)。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和经验,以服务于中西部地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

一、“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介绍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对四川省和甘肃省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学校造成极大的破坏,严重影响当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加速在四川和甘肃受灾地区与学校中实现“重建更美好”的目标,保时捷(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全力资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教育部以及四川和甘肃两省的教育部门携手合作,在四川省青川县和苍溪县、甘肃省西和县和平凉市崆峒区建立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实现即时的、现场的教师培训与教学指导, 提供触手可及的图书、体育器材和教具, 以及包括学校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和环境卫生教育在内的主题教育,切实提高四个县(区)的教师培训水平及500所项目学校的教育质量。

“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是指将教师支持服务体系的理念扩展到地震灾区提供支持,并着眼于偏远农村学校。从2012年开始,教师支持服务体系扩展到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即云南省景洪市和腾冲县。

该项目自2009年12月启动,至2015年3月结束,历时5年,覆盖4个项目县的全部小学和教学点578所,受益学生达130 000多名,教师8 000余名,培养155名县级导师,最终形成《项目实施纪实》《导师工作实务手册》《我与METRU的故事》 《导师培训的百宝箱》《我与行动研究》等多本书籍。该项目的实施,给学校带来更好的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得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二、“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的实施过程

“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以导师制为依托,建立国家、省、县、学校四级联动的技术支持体系,通过国家级专家和省级专家对县级导师的实地指导和培训,提高县级导师队伍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县级导师对项目学校教师的培训与指导, 使项目校的教师了解现阶段的需求,使自身专业技能得到发展,实现有质量的教学, 最终让学生获得有质量的教育,实现全面发展。

在四级联动的导师团队中,县级导师是该模式的核心。导师既是教师,又是全面支持教师专业成长的专业人员,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指导教师。县级导师到校的主要工作方式包括:咨询、分析、观察、示范与指导及反思和总结。(1)咨询, 也叫诊断,主要是导师询问教师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了解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求和学校改进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在咨询或诊断时,并不是导师带着资源到学校给教师“看病”,而是带着他们的生长点和另外一批有生长点的人,通过咨询、 讨论的方式发现教师的“闪光点”以及专业发展的“短板”,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分析,主要是指导师和一线教师一起分析、讨论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时所遇到的问题。通过现场听课、与学校教师集体备课的方式,开发课堂教学改进指导建议书,通过文字或影像记录教学改进典型案例。(3)观察,主要是观察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校园文化和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在课堂观察时,导师会收集学校和学生的基本数据,记录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在走访学校后给予分析和总结,以便改进来校指导方法。(4)示范与指导,即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共同准备一节课,由导师上示范课。示范课并非表演课,而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引起反思,共同成长。(5)反思和总结,即导师与学校教师就近期的发展和进步反思和了解问题是否已被解决,确定下次来校指导的时间和主题。

正如一位县级导师的描述,“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即“移动播种梦想” 的项目,该项目通过建立县级教师资源中心,让县级导师作为“资源人”随车携带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信息,传播丰富、有效的教学和教师培训经验。

三、“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导师指导模式

经过5年的探索,项目团队形成若干经验,其中之二便是:县—乡两级导师指导模式和县—校导师对口支持模式。

1.县—乡两级导师指导模式

这种模式比较适宜于学校数量多、分布较为分散的地区,设有学区一级学校行政管理机构。其工作方式是:(1)组建县级导师团队,同时在每个学区组建学区 (区级)导师团队。(2)县级导师团队支持各个学区的中心校以及部分学区的薄弱教学点或村级小学,同时承担培训和指导学区一级导师团队,记录并传播各个学区的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3)学区导师团队, 依托本学区的中心校,建立学区教师支持中心,为本学区内的所有学校提供支持, 与本学区的常规教研和培训工作相整合。

2.县—校导师对口支持模式

该模式适宜于学校数量少、分布集中的地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所有学校。工作方式是:(1)县级导师团队, 按照学校集中分布特征,分为若干小组, 组内成员均衡考虑其所在机构、性别、年龄和学科背景,每组负责一个片区内的所有学校。(2)每个导师小组内,各个成员分别负责片区内的几所学校。(3)导师小组提前与所负责片区的各所学校沟通,了解需求,并制订走访工作计划,定期走访学校,开展各项活动。

四、导师制与送教下乡的比较

“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依托的导师制资源,与传统意义上的送教下乡相比,从工作范围、工作重点、工作方式、 工作建制和队伍特征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见表1)。

第一,工作范围方面。送教下乡一般是以学科培训为主,如某门课程的培训或者是某个环节或教学方法的培训,培训内容和范围比较单一。但是导师制覆盖更多方面的内容,不但有教师学科指导,还包括学生阅读、安全教育、防灾教育、学校文化、教师心理问题等方面。相比于送教下乡,导师制涉及的工作范围较广。

第二,工作重点方面。送教下乡是以课堂为主,培训师将课堂送到现场,活动范围仅限于教室内部。但是导师制覆盖课堂内外,包括体育包、音乐包、图书包的使用,学校食堂和校园环境的布置及学校与社区的联系等。导师会多方面地对项目学校进行指导。

第三,工作方式方面。一般而言,送教下乡是将优质的课程资源甚至是高不可攀、望而生畏的课程资源教给一线教师。 但导师制中的导师作为一个移动的“资源人”,不仅具有送教下乡所需要的示范功能,更要进行咨询、分析、观察、支持和反思。所以,导师并非简单的送教下乡和城乡交流。

第四,工作建制方面。送教下乡虽然也是经常性的,但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 导师制是建制化的,包括导师的资格、选拔和工作规范。例如,各县为导师配备导师工作补贴,制定并实行导师工作管理手册、到校指导登记表等相对健全的制度文本。

第五,队伍特征方面。送教下乡的培训队伍大多由优秀教师组成,但导师制中的导师则是一支通过特别训练、具有敬业精神、服务于一线教师的专业人才队伍。 可见,导师不仅是教师,更是能够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五、“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实施5年以来,围绕团队建设、资源开发、模式创新、重心下移等方面,探索出在受地震影响地区依托导师制建立的县级教师支持服务体系。这种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多方参与为核心策略的项目实施方式,在各级导师培训和学校现场指导中传递和提供给教师的不仅是多样的教学方法、适切的专业支持,更有在培训和教研活动中充分参与的机会。

该项目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性和可推广性,且已影响我国教育决策和政策制定。如2015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 《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中的《“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明确提出 “实施送教下乡培训和教师网络研修,建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

对于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设想和建议。

第一,在乡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方面,可以在运行机制和机构设置及导师配置方面做些工作。在运行机制和机构设置方面,以导师制为依托的乡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的机构重心已经下移到县和乡镇。但以现有的培训部门设置和运行机制来看,虽然各个县有教研室、进修学校、电教馆等部门, 但这些部门的职能是不是把水浇到底部、浇到根上,以及需要配置多少人来支撑乡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以往的一些教师培训远离农村教师生活和工作经验,如介绍其他国家教师专业发展经验、北京名校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等,这些都没有把水浇到根上。所以,乡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机构建设的地点以及职能厘清,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探索。在导师配置方面,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人员,我们称之为“导师”,主要是指这一群体的人员配备情况。例如,如何配置全县专业人员与一般教师之间的比例,如何统筹、 融通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电教中心等机构的人员协同支持乡村教师支持服务的建设与实施。再如,这一专门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人员的身份是兼职还是专职,都需要进一步探讨。又如,这一专业人员是否需要划分不同的级别或等级,以形成一个趋于完善的建制。

第二,在乡村教师支持服务专业化和制度化方面,如何保证这一项目的持续发展, 培养更多实用性人才,是必须思考与解决的问题。“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所依托导师制而建立的乡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能够进入教育部的政策文件,应该是该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步。但乡村教师支持服务的专业化与制度化方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例如,导师培训是否可以作为职前教育的一部分,通过高等院校开设相关课程, 或授予一定的文凭、学历,以获得专业人员的从业资格,更好地、持续地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做把水浇在根部的人。

第三,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由于与其他大规模的教师培训的“正规军”不同, 导师制是灵活的、日常的、常规的“游击队”。 乡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尤其是导师制,就相当于“全科医生”,它从工作范围、工作重点、 工作方式、工作建制和队伍特征等方面都有别于普通的教师培训。而且,导师制和乡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并非针对某一门具体的学科,而是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及学校的综合发展。并且,导师是经过专门培训的,具有专业养成精神、多方面技能和良好情感情操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引领者,是为广大教师树立榜样的专门人才。

8.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设计与研究 篇八

1.1  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资源纷纷以各种类型数据的方式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态势,包括文献数据在内的大数据时代得以诞生,并且正在迅速发展和壮大。大数据时代从诞生起由各机构、公司和部门对于各自产生的大数据进行自我分析和研究利用,被称为以自产自析为特征的大数据1.0时代。目前已经走向不仅需要自己的大数据,更加需要借助全社会的大数据。通过对全社会相关大数据的分析研究,用以推动自己所需大数据的获取与利用,从而发挥出全社会大数据的真正价值,而这就是大数据的2.0时代。大数据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单纯的海量数据,它更蕴含着一种包括云计算、云数据和思维方式在内的巨大转变。通过对海量云数据的一系列处理过程中,可以获取新的信息,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带来新的发现和成果。

1.2  大数据2.0时代的文献信息资源。在大数据的2.0时代中,以各类具有文献数据特征的文献信息资源成为全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以图书馆作为主要典藏与利用机构的图书文献信息资源,以档案馆作为主要典藏与利用机构的档案文献信息资源,和以情报(信息)所作为主要典藏与利用机构的情报文献信息资源。在文献数据资源中,其中的主力信息资源类型就是文献信息资源。而在文献信息资源的类型中,图书、档案、情报类的文献成为绝对的核心文献信息资源。这三类文献信息资源及其典藏和服务机构的结合,不仅与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建立“涉及全部学科领域里的文献、图书馆和档案的服务工作”的“国家情报系统”相吻合,而且也与1985年8月我国国家教委和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发的“关于发展和改革档案学教育的几点意见”相吻合,从而正式拉开了我国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研究和服务的序幕。

2  图书、情报、档案文献信息资源的异同性

2.1  图书、情报、档案文献信息资源的共性。图书、情报、档案文献信息资源的共性有多种。首先,它们是同宗同源,都属于文献的范畴。因为文献的定义是

记录有经过加工的一切知识的载体。具体讲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上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在文献的含义中,文是指文本记载,献是指口头相传。文献的4个基本要素是有价值的知识,存在于一定的载体上,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记载,具有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文献目前的使用范围很广,包括约40种类型。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也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交流、传播、存储图书、情报、档案等资源最基本、最主要和最正规的来源渠道。此外,图书、情报、档案文献信息资源还具有所属学科体系、业务环节、管理设施和共享服务相同等共有特征。在学科分类表中,它们同属于“870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则为并列。它们都具有文献管理业务的各种流程,管理设施和设备相同,都是最终为用户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机构。

2.2  图书、情报、档案文献信息资源的异性。档案是有历史记录以来最早产生的最为原始的文献类型,它是在各种人类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原始记录。档案具有独有的原始凭证价值和兼有的情报价值,档案也是后来图书和情报文献的起源。图书原本发源于档案,而又分离于档案。图书是以传播信息和知识为目的,用文字、图片或其他信息符号记录在一定形式载体之上的著作物。图书是在人类社会实践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是一种特定的和不断发展着的文献知识传播工具,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除了一般为印刷性出版物外,还包括数字化的电子图书。情报是指被传递给特定对象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情况报告信息,包括知识、事实、数据、文献、消息等,尤其在军事领域和商业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情报是从档案和图书中分化出来的重要信息内容。此外,图书、情报、档案三者的特点,在公开性方面分别为“公开”、“限定+公开”、“限定”;在单件数量方面分别为“大复本”、“孤本”、“局部”;在性质方面分别为“经过加工整理”、“原始凭证”、“择取有用信息”。

3  大数据2.0时代给图书、情报、档案机构带来的机遇

3.1  图书、情报、档案机构的大数据技术获取。大数据2.0时代可以将借助全社会的大数据划分为大数据科学、大数据工程、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应用四个大的领域。目前,国内对于大数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中的后两个领域,即以大数据资源获取为主的大数据技术领域研究和以大数据使用为主的大数据应用领域研究。由于从各种类型的大数据中快速获取有价值信息数据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一点也正是大数据技术被各种类型用户所青睐的动力,而图书、情报、档案机构的文献信息数据检索技术恰恰都具有这种优势能力。因此,大数据技术给图书、情报、档案机构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融合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其中不仅可以在各自的独立领域开展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更可以将图书、情报、档案文献信息资源进行相互融合,共同构成通过大数据技术获取的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

3.2   图书、情报、档案机构的大数据应用服务。大数据的应用也与图书、情报、档案机构的文献数据信息资源服务密切相关,事实上,图书、情报、档案机构的服务基础今后必然会转向以文献数据信息资源服务为主的方向。所以说,无论是大数据技术领域,还是大数据应用领域,都与图书、情报、档案机构所具有的优势相契合。而为了大数据的实现,无疑需要增加对文献数据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需求,而这又正是给图书、情报、档案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施展才华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可以说,大数据2.0时代给图书、情报、档案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图书、情报、档案机构在大数据环境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获得具有文献信息资源特征的大量数据,并保证这些数据的质量和数据的相关性,以及具备快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掌握相应的处理技术,从而最终实现图书、情报、档案文献数据信息资源得以为用户提供应用的目的。

4   图书、情报、档案文献信息资源的融合与共享服务

4.1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图书、情报、档案文献信息资源三者融合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由于图书、情报、档案文献信息资源三者在文献特征方面具有共性,因此,在其文献信息资源进行融合的同时,图书情报档案服务中心在为用户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方面,也完全可以开展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方面的服务。图书情报档案服务中心可以利用所拥有的图书、情报、档案文献信息资源,为用户开展文献类型多样的各种服务,服务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并体现出明显的互联网现代化信息技术服务特征,同时符合大数据2.0时代的服务特点和要求。

4.2  专类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图书情报档案服务中心还可以利用所掌握的图书、情报、档案文献信息资源,为不同需要的用户开展各具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如对于图书文献信息资源而言,可以开展开放版权的数字化开放获取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的在线阅读和下载获取服务;对于情报文献信息资源而言,可以开展定题文献信息追踪服务、专题竞争情报文献信息服务、专业研究报告文献信息服务、专业学术会议文献信息服务、专类市场经济信息数据服务等;对于档案文献信息资源而言,可以开展在线查档、在线调档、远程传档、提供档案凭证等服务。其中也包括对我国古代一次档案文献信息资源类型的服务,如诏令集、实录、奏议录、政书、会要、会典、儒家经典、纪略、书札集、长编等数字化档案文献信息资源的服务。

4.3  新型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图书情报档案服务中心还可以为用户开展一些新型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物联网技术服务。物联网是指通过某些特定的信息传感技术与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实际物品或实际现场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与实际物品或现场相关的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远程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单说,物联网就是物物互连互通的互联网,它是互联网向实物方向远程管理的延伸和扩展。如图书、情报、档案机构可以利用物联网信息感知技术中的互联网摄像头在线直播视频技术,为用户提供实时的国内外摄像头各种类型的现场视频资源服务。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实现对图书、情报、档案机构文献及工作和服务场所的自动实时监控、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和个性化智能服务。利用电子文献自助借还机实现用户对图书、情报、档案文献资源的自助借还。

9.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设计与研究 篇九

建设工作方案

根据省安监局《关于加快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的通知》(鲁安监发„2010‟)65号)文件精神,为全面掌握全市各类应急资源,尽快建立我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切实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依靠信息技术,依托网络平台,尽快建立我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夯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础,实现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和应急救援队伍、应急专家、应急物资和装备等应急资源信息的动态更新,为全面提高我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和应急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我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取得成效,市安监局决定成立全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董世武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副组长:常成武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总工程师 成 员:毕元新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主任

王会贤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协调科科长

史 衍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科技培训科科长

高 原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二科科长

赵方惠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危化科科长

邹本政 市安全生产监察支队副支队长 毛可桢 市安全生产监察支队副大队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安监局安全监督管理二科,高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

三、目标任务

至2010年底,市、县(市、区)两级要初步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包括应急预案数据库、应急救援队伍数据库、应急专家数据库、应急物资和装备数据库),统一纳入省级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做到各类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信息及时采集、更新、查阅、审查、统计分析和资源共享。

四、建设内容

(一)建立应急预案数据库

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等有关应急预案管理规定和“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原则,严格实行应急预案报备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全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安装并运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系统”,逐步建立市、县(市、区)应急预案数据库,积极推行全市、县(市、区)、部门、高危行业和规模以上企业预案网上报备。在开展全市应急预案报备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预案编制、评审、报备、发布、宣传、演练、评估的闭环管理及全过程常态管理,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应急预案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预案名称、预案类型、版本号、版本状态、编制单位、发布单位、预案文本、适用领域、发布文号、发布日期、签发人、预案状态、修订日期、地区编码、附件等。

(二)建立应急资源数据库

1、应急救援队伍数据库

按照应急救援队伍性质、承担救援任务类型、综合性或专业性等标准建设应急救援队伍数据库。

应急救援队伍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队伍名称、队伍类型、所属单位(主管部门)、地址、队伍资质、专长描述、行政区划代码、邮政编码、队伍人数、成立日期、负责人、联系电话、分管领导、联系电话、值班电话、传真等;装备名称、装备类别、装备功能、计量单位、数量、购买日期、出厂日期、装备描述等。

2、应急专家数据库

依靠现有应急专家数据库,按照事故分类完善不同专业的应急专家数据库,为市、县(市、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提供技术服务,实现对专家信息的采集、查阅、更新和维护。

应急专家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专家名称、性别、民族、出生日期、政治面貌、健康状况、专家类别、专业领域、专业特长、身份证号、技术职称、行政职务、参加工作时间、最高学历、毕业院校、工作单位及主管部门、是否在职、单位地址、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办公电话、移动电话、家庭地址、家庭电话、电子邮件、传真、工作简历和参与事故案例概述、备注等。

3、应急物资和装备数据库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其它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类别,掌握市、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应急救援重点物资和装备储备情况,实现对各类应急物资和装备信息的采集、查阅、更新和维护。

应急物资和装备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物资名称、物资类别、所属单位(队伍)、行政区划代码、负责人、负责人电话、传真、计量单位、物资数量、仓储地址、邮政编码、物资描述、行业主管部门等;装备名称、装备类别、所属单位(队伍)、规格型号、行政区划代码、联系人、联系人电话、传真、计量单位、数量、购买日期、出厂日期、地址、邮政编码、装备描述、行业主管部门等。

五、实施步骤 市、县(市、区)两级同步推进,共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0年6月)

1、县(市、区)安监部门、高危行业和规模以上企业要配备办公电脑,接通互联网,落实具备电脑基本操作能力的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各县(市、区)明确工作人员。

2、市安监局信息平台部署应急基础信息资源库系统,具备数据录入功能。

(二)学习阶段(2010年7月)

市、县(市、区)安监部门、高危行业和规模以上企业,通过学习省局开发的应急基础信息资源库系统有关软件,了解和掌握系统的操作知识。

(三)实施阶段(2010年8月-12月)

数据收集录入。市、县(市、区)安监部门、高危行业和规模以上企业数据库建设工作人员,登陆市安监局信息平台应急基础信息资源库系统,按照系统要求,进入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完成数据录入工作。市以上企业单位要在2010年10月底前完成全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各县(市、区)要在2010年12月底前完成本辖区高危和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录入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是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是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今年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建设的内容之一。各县(市、区)、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结合安全生产“三项建设”,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落实工作责任,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保证措施,确保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和高危企业的数据采集,做到数据准确,内容全面。

10.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设计与研究 篇十

摘 要:通过社会设计师资源整合与学校实训课程体系结合形成实战式 Workshop(工作坊),进行社会学校资源优化服务高校实训课程,建构多元化课程模式,培养学生实战能力,达到就业时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通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结合实战行动合作植入品牌设计实训课程为例,探讨 Workshop(工作坊)在实训课堂的实战转化及资源优化服务课堂的意义,旨在拓展实训课堂的多样性,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带来新的教学探索。

关键词:Workshop 实训教学;资源优化;视觉传达设计

现今,国内的高等教育正处在变革的时期,研究型与应用型教育目标日渐成为高等教育两大核心趋势。而现代设计以应用为先,更加突出了艺术设计教育中应用性的重要意义。恰恰是这样的应用性,让我们看到了国内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缺少实用技能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轨。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不平衡,学生实训教学分量不足,内容形式化;2)高校师资实践经验有限,扩展面不足;3)实训教学资源缺乏,有限的实训教学资源得不到合理规划,发挥不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这些都是导致实训与社会应用无法接轨,造成大量的资源流失,无法真正实现课程的应用目的。

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思考,为了解决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实训教学资源利用不得当的问题,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提出了与设计教育实践活动平台的设计师联合把实战式Workshop(工作坊)引入实训课程中,把实训课程与实际项目结合,建立真实的设计师团队,形成完整的设计项目实战体系,最终完成符合社会需求的设计产品。

探索国内高校设计教育体系专业教学资源与实践教学资源的融合方法。提出对学院与社会资源共享,共同运用自身所长的建议,对设计教育体系的实训课程建设提出思考。

1实战式Workshop(工作坊)背景

Workshop即工作坊或活动营的实践教学模式,最早在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建立。主张“艺术与技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制度。教学上采用“双轨制”,每门课程由一位“造型教师”和一位“技术教师”共同教授,是学生同时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教育。它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模式,适用于以应用为本的应用型大学本科教育。

实战式Workshop是由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联合中国设计教育实践活动平台的设计师一起进行的实训课程实验,旨在优化实训教学资源,服?沼诟咝J导?课堂,培养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应用型设计人员。

2高校与社会资源合作,实训课程引入实战式Workshop(工作坊),共建设计教育实践活动平台。

高校专业资源提供基础教学设备、专业教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社会资源提供实践技能师资,实战项目资源,形成互助互利,互通互用的资源共享,为学生的实训课堂增加社会实践内容,丰富课堂的同时,提升设计实战能力。本次实训课程中,引入实战式Workshop教学模式,是以一名设计师(设计公司一线工作的设计总监)和一名专业教师(高校内的设计专业教师)作为项目经理及核心,由10-13名学生组建的实战课题小组,在项目经理的引导下,针对项目主题进行设计制作,最终完成设计任务。本次实训课程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依托,由专业教师团队与实战教师团队经过数月的协商,进行了严谨的课程规划,反复考量课程内容,形成2拖13,多小组并进的课程实践模式。课程中针对高校设计教育体系中出现的设计实践资源不足,实训课堂形式单一,积极与社会资源沟通合作,引入实战式Workshop活动形式,达到优势互补,设计教育实践活动平台的搭建探索实践教学的新形式,有利于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基于实战式Workshop 课程模式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建设的思考

通过实战式Workshop的引入,推进实训课程的课程改革。实训课程与实战式Workshop的融合不仅是一次形式上的合作,需要根据课程目标进行合理化设计。依托实战式Workshop,按照实训课程的课程性质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明确课程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实战设计思维,领会实战设计所需技能,达到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

通过实战式Workshop的引入,优化实训资源。高校建设中缺乏实践教学资源是各高校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实战式Workshop课程中,融入社会力量,改善实践经验不足,解决了项目落地不易等问题之外,更能够搭建起与行业交流的桥梁,扩展企业实践基地,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等专业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元素也得到了一定的共享资源。

通过实战式Workshop的引入,探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建设。实战式Workshop与专业实训课程的结合,是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建设的切入口。从实训课程的改革到实践教学的建设都需要引入社会资源共同完成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Workshop把合作的设计思维带入了课堂,同样把互动、交流、协作的理念带入到了设计教育的校、企两个方面,为专业建设发展带来了新的校企共赢合作模式。

4结语

实战式Workshop植入实训课程,课程设计从实战前开始进入课前调研、课内互动、研讨,课间协作设计制作,课后提案分享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过程中实战导师引领,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升实践技能,同时,将实训课程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实训课程的改革是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的重点,优化实训教学资源是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发展的途径,创新教学模式是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这与当前艺术设计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是一致的。实战式Workshop教学模式与实训课程的融合不仅优化了教学资源,更是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乃至设计教育行业的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1.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设计与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对象关系型数据库地理空间技术宽带用户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006-02

1 引言

近几年来,GIS技术在全球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它已成为IT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GIS在许多部门和领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例如资源开发、土地管理等等。宽带资源管理是GIS[1]在网络通讯设施管理领域中的典型应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集中管理已经成为各个网络运营企业和专网单位的迫切需求。虽然我国的交换设备与传输设备已经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可是与之配套的承载着交换与传输业务的网络线路资源管理手段仍然十分滞后。落后的管理手段成为现代通信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基于我国网络资源数据量大、管理复杂的特点,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开发一个用于综合管理各类线路资源的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对网络线路有效、快捷、方便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宽带用户资源管理的功能需求,结合GIS软件的特点,以基于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为底层平台,选择Microsoft Visual C++[2]为开发工具,对宽带用户管理系统进行研究与设计。

2 对象关系型数据模型

数据库系统是对数据进行存贮和管理的系统。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都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通常,按照其特点可分成层次/网状数据模型、关系型数据模型以及面向对象数据模型三大类。

对象关系型数据模型是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一个分支,其特点是:以关系数据库系统为基础并在其上扩充面向对象的若干主要功能,既弥补了关系数据库系统功能的不足,又保护了关系数据库系统的传统优势。

对象关系型数据模型在数据库中的应用:(1)对象关系型数据库可将表作为一种数据类型,表中的每一条目可延伸为用户自定义的单一值;(2)数据库中表的列值可以有任意数量的值,而非单一值,并且这些值可以是不同的数据类型;(3)数据库可以通过在表中封装状态和行为,来实现对每项数据的管理与操作;(4)可在数据库中引入面向对象思想中继承的概念,使得数据库中的所有表都可以用层次式架构组织起来。

3 宽带用户资源管理方案的设计

基于GIS的宽带用户资源管理主要分为三个不同部分的设计:导入数据设计、用户管理设计、设备管理设计,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3.1 导入数据方案设计

主要指在外部数据库和系统内部的数据库之间设计数据接口,将用户数据导入到系统数据库中进行管理。在设计数据库接口时,要求开发人员对数据格式规范化,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配置文件。配置文件的设计要灵活,方便用户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时可以修改部分数据的格式。

3.2 用户管理方案设计

主要指对宽带用户的管理。基于GIS平台的宽带用户资源管理与一般的用户管理不同,它实现的是对基于整条线路和全部线路设备的终端用户的管理。宽带用户管理主要管理从局站到光分线盒所经各个设备及对应用户:对设备记录其编号和使用的端子号,对用户记录其基本信息,如:姓名、地址等。为了方便管理人员的使用,需要在系统中设计一个与底层数据库连接的用户管理接口,使管理人员可以直接在宽带用户资源管理系统中对底层数据库中存储的用户数据进行插入、修改、删除等操作。

3.3 图面设备管理方案设计

主要指对光缆配线架(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简称ODF)设备的管理。光缆配线架是安装在局站机房内的光缆线路网中的成端点设备。在宽带用户资源管理系统中,对光缆配线架的定义为:“135 ODF光配线架”。135是光缆配线架在系统中的唯一类型标识。

为了方便管理人员查看,采用图形化设计方式来管理光缆配线架设备。其管理分为数据录入及展开图设计两部分。在数据录入中,首先要在图面上录入设备属性数据,其次要在用户管理对话框中录入对应的用户数据;在展开图的设计中,分为一级展开图设计和二级展开图设计。一级展开图用于综合管理对应局站的所有光缆配线架设备。二级展开图用于管理单个光缆配线架设备,同时可以对光缆配线架的端子信息进行查询。

3.4 数据结构设计

在基于GIS的宽带用户管理中,需要从对象关系型数据库中读取大量的数据。如何有效的组织各类数据,并尽量简化各个方案的实现难度,是本设计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导入数据、用户管理和设备管理这三个模块的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数据结构设计。

在导入数据模块设计中,由于要将外部数据库导入的数据存储在系统数据库中,因此要在系统数据库中定义存储宽带用户信息的类(类似于表单的建立),设为 “FCPINFO”类。

在用户管理模块设计中,需要记录各个用户信息及对应的设备信息。为了方便记录整条线路的数据,本模块采用链表的方式来存储每条数据记录,根据线路顺序依次存储各项设备对应信息,最终形成一条由起点设备至终点设备的完整线路数据及对应的终端用户数据。

在图面设备管理模块设计中,采用图形管理方式,为了实现设备展开图以及端子信息查询等功能,必须从数据库中读取出当前设备的属性信息。在本系统中,使用新建一个类的方式来记录光缆配线架对应的属性项,用属性项类指针来存储当前设备的各项属性值。从数据库中读取各项属性的属性值,并赋值给各个类的指针对象,在使用完毕后释放指针对象的空间,从而实现对设备信息的管理。

4 功能实现

4.1 导入数据方案的实现

第一步,定义一个系统配置文件,在配置文件中定义所有数据导入的格式。第二步,将外部数据库数据按配置文件的格式导出,保存为某种类型的文件(例如:文本文件)。第三步,编写程序,根据配置文件及数据文件的内容,自动写入一个SQL文件,在SQL文件中记录插入数据的时间和插入数据的SQL语句。最后,使用一个系统数据库的API函数来执行这个SQL文件,从而实现对用户数据的导入。

4.2 用户管理方案的实现

用户管理模块的功能是为使用宽带用户资源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录入和管理用户数据的接口。通过添加、修改、查询、删除用户信息等操作,实现对用户的管理。在该方案的开发中,采用一种ActiveX控件(第三方网格控件GridWizard),使得在表编辑时,具有下拉列表选择和弹出对话框等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本系统的开发效率。

4.3 图面设备管理方案的实现

光缆配线架的一级展开图,主要针对多个光缆配线架设备进行管理。在一级展开图中将设备按行和块来排列,每行中的一块就是一个光配线架,根据其行号和块号来绘制对应的ODF块。二级展开图则是对单个光缆配线架设备进行管理。二级展开图的绘制依赖于ODF的框数、盘数、芯数等属性。根据所得属性值在绘图区中绘制设备对应端子,并显示图例信息。为使设备展开图直观地显示当前设备的使用状况,分别对不同类型的端子(空闲、损坏、宽带用户)设置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由于展开图的大小有限,必需动态绘制光缆配线架端子,即:在相同的区域内根据端子数量决定绘制端子的大小。具体方法如下:⑴首先得到有效绘制区域的Width()和Height();⑵ 根据从数据库读取的数据,计算绘制端子的行数、列数、中间空出的空间大小、及输出文本占用的空间,等等;⑶ 用Width()和Height()分别除以计算好的数目,得到行宽wPiece和列宽hPiece。用其中较小的那个作为绘制端子的半径r;⑷ 调用3层循环,根据框数、盘数、芯数分别绘制端子,并分别输出对应的文字提示。

通過上述三部分的研究与设计,最终完成了系统功能的开发,系统界面如图2所示。该宽带用户资源管理系统是一个地理空间资源操作支持系统,它以电子地图为背景,以对象型数据模型为基础,为具有地理空间特征的网络线路设施和用户,建立符合网络线路专业规范的空间数据模型和数据库,实现从获取服务需求、线路资源规划、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网络分析、故障报告、工作调度、现场应用、资产管理和企业内部信息查询等应用的一个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和支持决策系统。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基于GIS的宽带用户资源管理方案,设计了三个不同部分的用户数据管理模块。通过实际开发,解决了系统配置文件的设计、链表式结构存储数据、动态分级绘制设备展开图等技术难点,实现和完善了适合于宽带用户资源管理的资源管理系统,扩展了宽带用户资源管理的应用范围,满足了更多用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戴维斯著,蒋波涛译.GIS for Web应用开发之道[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12.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设计与研究 篇十二

随着云计算商用模式的成熟, 云计算技术正在融入GIS行业应用之中。广义的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互和使用模式, 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散的方式获取所需的服务, 其主要包括Ias S、Paa S、Saa S三种模式[1]。狭义上的云计算是指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 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目前比较典型的提供云计算平台的国外厂商包括亚马逊、谷歌、微软和IBM, 国内产商包括阿里巴巴和百度。

2014年起国土资源部先后发文倡导建设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支撑的“国土资源云”, 并向全国发布了建设总体框架与技术参考, 各地建设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势在必行。文章在分析国土资源业务特点的基础上, 设计了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数据中心框架。

1 国土资源服务的特点分析

传统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往往过多重视“一张图”国土核心数据库 (即GIS数据库) 的建设而忽视了非结构化数据 (业务表单、附件材料) 及其应用功能资源的管理需求, 无法做到将国土资源业务管理、应用和监管涉及的所有类型服务在数据中心层面进行集中管理并实现资源池化。国土资源数据要做到服务化必须对其特点进行分析:

特点一:数据量大, 应用分散、挖掘不足。国土的数据包括基础数据 (各时相的地形、影像数据等) 、业务数据 (项目图形数据、项目审批表单数据、项目文档附件) 、专题数据 (相关的图形数据、图件以及文档资料) 和实施控制的指标台账数据等, 数据量大, 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土地供应、矿产管理等都分别会用到这几种类数据中的部分内容, 且侧重点不一;另外, 大量的数据缺乏二次挖掘, 对管理工作的支撑不够。

特点二: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应用并存。结构化数据 (数据库数据) 和非结构化的数据 (附件材料数据) 在同一业务审批和实施管理过程中均会涉及到, 对于业务的重要性是相同的, 传统数据中心建设大多重视对结构化数据的服务管理而对非结构化数据的服务化和应用管理较少。

特点三:异构数据并行。国土资源数据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异构数据种类比较多, 无论是GIS数据的MDB、SHP、VCT格式, 还是中地、吉奥的相关格式数据, 以及xml、txt、jpg等非GIS格式数据, 在整个数据中心的更新、入库、管理和应用都是并行的, 建设服务化数据中心需要考虑异构数据并行特点。

特点四:更新机制多样化。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国土数据中心建设的实质是更好地服务业务应用和管理实施, 数据更新是决定数据中心生命力的决定因素。而基于业务驱动的数据更新机制的核心是变化的监听、质量控制和空间数据的ETL[2]。

2 基于云计算的国土数据中心设计

综合考虑国土资源数据的特点和应用需求, 基于云计算的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总体框架设计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 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总体框架分为四层:

基础设施层 (Iaa S) :这层主要是按照云计算要求而设立的硬件和软件平台设施, 这些设施与常规的网络硬件设施不同的地方是具有被虚拟化的特点, 能够根据用户和系统的需求来自调整, 确保所有的资源都充足的被应用。

大数据层 (Daa S) :这层主要是指按照国土行业标准而提交的相关数据资源, 通过综合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关功能服务按照标准化的应用需求整理、抽取、提取、清洗和入库形成的各类数据库资源和非结构化数据池, 供平台层进行调用。这层主要解决的是异构数据的融合、数据的ETL和大数据管理更新的问题。

支撑平台层 (Paa S) :实际上这层包含三种类型的子平台:政务管理子平台、GIS服务管理子平台、规则及模型管理子平台, 三个平台之间是紧耦合的关系, 共同提供组装好的、符合业务应用场景的GIS地图数据服务、GIS地图功能服务、业务管理服务、用户管理服务、非结构化数据管理服务。这层核心的是根据用户应用的需求形成可以调度的最小服务粒度, 这些相关的服务通过聚合能为国土资源业务应用提供支撑。

应用层 (Saa S) :这层主要是基于支撑平台层提供的服务而实现的各类国土业务应用, 包括业务审批应用、行政审批应用、综合管理应用、执法监察应用、“一张图”应用、移动应用等等。

3 结束语

国土资源数据的服务化以及大数据的云计算是建设现阶段国土云数据中心的关键。文章从国土资源数据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建设设计, 利用服务化的技术来尽可能实现业务应用的各种需求, 其中对于非GIS服务和GIS服务粒度的划分是支撑平台层能成功地实现业务管理和综合应用需求的核心。

摘要:文章分析了国土资源数据的数据量大, 应用分散、挖掘不足、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应用同步、异构数据并行、更新机制多样化的特点, 设计了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总体框架, 明确了服务粒度是决定设计和应用成功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云计算,GIS,国土云,数据中心,ETL,服务粒度

参考文献

[1]傅予, 贾素玲, 杨涛寸, 等.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智能城市体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 2011, 12 (27) :71.

13.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设计与研究 篇十三

互认及申领流程的通知

为了促进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共同颁发的“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简称CPLM)项目的持续、稳定地发展,为证书持有人提供更有效的、更广泛的职业发展平台,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共同推出“中国物流职业 经理资格证书”与“岗位能力证书”认定合作项目,凡取得“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的人员,经过审查和成绩备案,可以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 中心颁发的“物流经理岗位能力证书”。

鉴于英国物流与运输学会ILT证书已经与“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实现互认,持有ILT证书的学员在证书有效期内可以申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颁发的物流“岗位能力证书”。

为保证此项目顺利进行,ILT中国认证总部制定了“岗位能力证书”的认定及申领流程,请各地区ILT代理机构积极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

一、“岗位能力证书”的级别及认定条件

“岗位能力证书”分三个岗位级别,分别是物流经理助理,物流经理和高级物流经理。“岗位能力证书”认定对象是获得英国物流与运输学会ILT证书的持有人。

认定条件为:

ILT一级证书持有者可申请“物流经理助理岗位能力证书”;

ILT二级证书持有者可申请“物流经理岗位能力证书”;

ILT三级及以上证书持有者可申请“高级物流经理岗位能力证书”。

ILT证书持有者经审核、评估、认定即可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颁发的相应级别的“岗位能力证书”(样本见附件一)。

二、“岗位能力证书”申领时间

从2011年9月~2012年12月,申领“岗位能力证书”每年四次,时间为每年1月、4月、7月和10月。从2013年开始,申领“岗位能力证书”每年两次,时间为4月和10月。其他时间不予办理。

三、提交资料

(一)个人须向ILT代理机构提交:

1.申请人身份证号码;

2.ILT证书号码;

3.一张2寸蓝底证件照片(背后写好申请人姓名)

14.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设计与研究 篇十四

教学要求:

1.知道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以及如何保护矿产资源;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2.能结合“乱采滥用”矿产资源现象,提出保护矿产资源的措施。

3.意识到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矿产资源以及“乱采滥用”矿产资源的有关图片或者视频资料;收集有关矿产资源开采的有关现实报道。

教学过程:

一、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

对矿产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开采、合理的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宽产资源的作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3页“小资料”,之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讨论:为什么说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同时又是矿产资源不足的国家?我国在矿产资源开采和利用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二、认识矿产资源“乱采滥用”的严重后果以及如何保护矿产资源。

1、讨论提出问题:我们家乡有哪些矿产?这些矿产开发利用的情况怎样?

2、认识到“乱采滥用”的严重后果。

矿产资源不能再生,“乱采滥用”会产生严重后果。请同学们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分别是丢弃的矿石、资源枯竭的露天煤矿、地面下陷、小煤窑倒塌。结合报刊、电视等媒体的有关矿产资源开采的现实报道进一步展开讨论。

3、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矿产资源,并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根据自己以前的了解和前面的学习展开问题的讨论并做好记录,教师给予学生及时评价。

自由研究

教学过程:

1.选择一个适合于放风筝的天气,由学生自由组合成风筝比赛小团队,共同研究怎么使风筝飞得更高。

2.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如奔跑时的安全、不要在有高压线的地方放风筝等。

3.指导学生的研究过程,除了指导按照教材所提示的研究过程去开展研究活动外,教师还应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他们也许会在研究过程中一次改变几个条件,尽管这个研究活动有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如风力的大小、风筝的质地、学生的奔跑速度、放风筝的技巧等,但是,教师还是应该尽量要求按照对比实验的规范来做,即每次对比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当然,学生最后可以同时改变学生认为的会影响风筝飞高的条件,直到风筝飞高。

15.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设计与研究 篇十五

近年来, 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为抓手,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与应用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12〕42号) 及市局《关于加快全市国土资源“一张图”及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通知》 (宁国土资〔2013〕409号) 等文件精神, 全局系统正在进一步加快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及综合监管平台建设, 提升全系统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 提高用地服务和保障发展能力。

随着“一张图”与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地快速推进, 基础地理数据、土地资源类数据、矿产资源类数据、地质环境类数据等各类型数据汇交大集中, 数据的重要性、安全性愈来愈凸显, 一旦数据库服务器出现突发问题而停止服务, 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为系统部署、运行和数据管理所必须的软硬件支持环境建设迫在眉睫, 制定并实施一套优良的数据备份方案更是当务之急。在全市数据集中统管的大趋势下, 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存储规模越来越庞大, 管理众多设备的维护成本也随之增加, 因此, 数据中心必须向集群化和集约化发展, 资源整合, 提高运行效率, 优化数据中心资源的利用率。

1 建设方案

1.1 建设目标

根据《南京市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管理共享平台建设方案》的既定目标, 本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在现状梳理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并充分采用新技术, 建立服务器资源池、存储资源池, 部署一套成熟、安全、稳定的数据备份机制, 保障“一张图”工程与监管平台建设成果的部署和运行, 同时满足未来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化的需求。

1.2 建设任务

目前, 市局主机房服务器等基础设施较为陈旧, 已经无法满足“一张图”工程与监管平台建设成果的部署和运行需要。本方案的主要任务是:①全面梳理现实网络结构和设备状况, 准确掌握设备性能和利用状况, 为硬件资源整合提供依据。②采用虚拟化技术, 通过添置和整合硬件资源, 实现市局数据中心大部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动态配置和科学管理。③通过高可用性设计和安全备份机制 (包括异地备份) , 为信息系统稳定可靠运行提供支撑, 为数据和信息安全提供保障。

1.3 建设原则

针对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底子较厚, 具有一定的网络和硬件基础的特点, “一张图”工程运行环境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创新原则:要充分利用相对成熟的新技术, 包活:超高速网络、群集技术、虚拟化技术、云计算等, 打造具有先进水平的市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②利旧原则:要运用虚拟化技术, 科学整合现有服务器、存储资源和网络设备, 充分发挥其作用, 以保护投资。③实用原则:要从“一张图”工程与监管平台、电子政务管理系统建设的现实需求出发, 确定项目的技术方案, 在实用的前提下适度超前, 至少要满足今后5~10年信息化的需要。④安全原则:项目建设必须保证系统整体的强健性和较高的信息安全保护能力, 安全性能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 内网需求与现状梳理

2.1 内网需求

2.1.1“一张图”工程与监管平台的部署运行需求

“一张图”核心数据库集成了各类数据集, 类型复杂, 数据量巨大, 同时还需要提供多方面服务, 数据访问较为频繁, 并发访问量大, 数据处理负载大。

“一张图”数据库存储使用FC-SAN架构, 使用光纤通道连接到存储服务器上, 用于传输大块的数据, 保证Oracle数据库块级数据读写速度在400MB/S。

2.1.2 电子政务系统的部署运行需求

市局电子政务系统包括多级一体化政务管理平台, 以及在此平台上搭建的各类应用系统。其对运行环境的需要:①数据库需求。需要两台小型机构成数据库集群, 一个容量不低于6TB的存储设备 (用于存储包括政务平台运行数据、业务系统数据、影像数据索引等数据, 并预留未来3~5年的发展空间) 。②应用服务需求。采用富士通刀片服务器, 通过虚拟化技术划分出多台工作流应用虚拟服务器, 构成服务器集群, 为用户提供应用程序调用的方法。③文件服务需求。采用富士通刀片服务器, 通过虚拟化技术划分出多台虚拟服务器组成集群, 存储容量不低于10TB。

2.1.3 内网平台安全需求

随着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强, 局系统内网终端计算机数量不断增加, 网络中的应用日益复杂化。日常工作对内部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高, 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正常运行十分重要。

内网的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①病毒木马。计算机病毒是目前对网络及计算机安全最大的威胁, 目前局内部虽然已经统一配置安装了瑞星防病毒软件, 能够对病毒进行一定效果的防范, 但是仍存在终端升级不及时, 管理不规则等问题。②移动终端。外来移动存储设备随意接入网络内终端同样可能会造成单位内部的涉密文件被窃取, 引入病毒等严重后果, 对于具有防火墙、网关等硬件防范的网络, 移动存储介质在网络内部造成病毒感染是病毒在内网传播的主要方式。目前我们采用圆周率数据加密软件, 后台控制台能封锁USB接口, 防止外来移动存储介质随意接入网内终端, 进而保护终端的涉密信息。

2.2 现状梳理

2.2.1 服务器

目前4楼主机房内网共有21台服务器, 其中2台服务器部署了VMWare虚拟化软件, 实现了虚拟化, 虚拟化率为10%。下一步是服务器现状梳理, 如表1所示, 这些物理和虚拟的服务器支撑局电子政务、中心电子政务、权力阳光运行、一张图应用、建设用地跟踪、征地报批、征地补偿安置、地籍、档案等10多套内部应用系统的运行。

2.2.2 存储

下一步是内网现有存储设备3台, 详情如表2所示。

2.2.3 网络

从现有系统运行和管理状况分析可以发现, 当前局内网的软件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整个系统没有采用高可用性设计, 存在单点故障隐患。②部分服务器配置过低, 不能进行虚拟化, 存在服务器资源利用不合理现象。表现为部分服务器负载严重不足, 而另一部分服务器不堪重负。③没有完善的数据备份措施, 存在数据安全隐患。

3 总体设计

3.1 主要技术概念

3.1.1 RAID5

RAID5是一种奇偶校验的磁盘阵列技术, 它的最大特点是容错性———将多个 (3-32) 硬盘上的可用空间合并成一个逻辑卷。奇偶校验是与信息块相关联的冗余信息, 它主要用于服务器的磁盘保护, 防止数据丢失。

3.1.2 VMWare (威睿) 虚拟机软件

VMWare (Virtual Machine ware) 是一个“虚拟PC”软件公司, 它的产品可以在一台机器上同时运行2个或更多Windows、DOS、LINUX系统。与“多启动”系统相比, VMWare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概念。多启动系统在一个时刻只能运行一个系统, 在系统切换时需要重新启动机器;VMWare是真正“同时”运行, 多个操作系统在主系统的平台上, 就象标准Windows应用程序那样切换, 而且每个操作系统都可以进行虚拟的分区、配置而不影响真实硬盘的数据, 甚至可以通过网卡将几台虚拟机用网卡连接为一个局域网, 极其方便。

3.1.3 集群技术

集群 (Cluster) 技术是指一组相互独立的计算机, 利用高速通信网络组成一个计算机系统, 每个群集节点 (即集群中的每台计算机) 都是运行其自己进程的一个独立服务器。这些进程可以彼此通信, 对网络客户机来说就像是形成了一个单一系统, 协同起来向用户提供应用程序、系统资源和数据, 并以单一系统的模式加以管理。当一个节点发生故障时, 它所运行的应用程序将由其他节点自动接管。

其中, 只有两个节点的高可用集群又称为双机热备, 下一步是双机热备有两种实现模式, 一种是基于共享的存储设备的方式, 另一种是没有共享的存储设备的方式, 一般称为纯软件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

(1) 基于共享的存储设备的方式。

基于存储共享的双机热备是双机热备的最标准方案。对于这种方式, 采用两台服务器, 使用共享的存储设备磁盘阵列 (核心数据库的数据都存放在该磁盘阵列中) 。两台服务器可以采用互备、主从、并行等不同的方式。在工作过程中, 两台服务器将以一个虚拟的IP地址对外提供服务, 依工作方式的不同, 将服务请求发送给其中一台服务器承担。同时, 服务器通过心跳线 (目前往往采用建立私有网络的方式) 侦测另一台服务器的工作状况。当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 另一台服务器根据心跳侦测的情况做出判断, 并进行切换, 接管服务。对于用户而言, 这一过程是全自动的, 在很短时间内完成, 从而对业务不会造成影响。由于使用共享的存储设备, 因此两台服务器使用的实际上是一样的数据, 由双机或集群软件对其进行管理。

(2) 纯软件方式。

纯软件的方式, 通过镜像软件, 将数据可以实时复制到另一台服务器上, 这样同样的数据就在两台服务器上各存在一份, 如果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 可以及时切换到另一台服务器。

3.1.4 存储

(1) 按照基础架构分类。

①DAS (Direct Attached Storage) 直接挂接存储, 存储设备 (通常为磁盘或磁带) 通过电缆直接与计算机相连;②SAN (Storage Area Network) 存储区域网络 (包括FC SAN、IP SAN) , 是一种交换式存储路径网络, 是一种基于光纤网的特殊的后台数据存取网络, 是为连接服务器、磁盘阵列、带库等存储设备专门而建立的高性能网络;③NAS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网络挂接存储, 一种直连到网络 (LAN or WAN) 里的特殊用途的存储设备, 存储系统本身具备文件系统以及文件系统管理功能, 类似文件共享服务器。

(2) 按照主机接口传输方式。

①SCSI存储/SAS存储:主机接口是SCSI/SAS, 采用SCSI/SAS协议传输;SCSI/SAS系列磁盘阵列主要适用于中小型企业;仅能用于DAS连接方式。②光纤存储 (光纤:Fiber Channel, FC) :磁盘阵列主机接口是FC (2Gb/s or 4Gb/s) , 采用FCP协议传输;广泛应用于SAN、NAS连接方式中, 包括全光纤、半光纤两类:半光纤———即内部仅使用SATA或者IDE和SCSI硬盘;全光纤———即内部使用FC硬盘。③IP存储 (or i SCSI存储) :磁盘阵列主机接口是网口 (RJ45接口) 的存储阵列, 数据在阵列与服务器主机间传输时走的是TCP/IP协议。

3.1.5 备份概念

备份有两种类型: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

物理备份:①冷备份:在数据库关闭状态拷贝数据库文件到另外位置。②热备份:在数据库运行状态拷贝数据库文件到另外位置。

逻辑备份:使用Export实用程序备份, 当数据库出现故障, 可以使用Oracle的Import实用程序恢复数据库。

3.2 备份技术

(1) 全备份:是对数据的完全备份。

(2) 增量备份:是对上次全备份或者增量备份后被修改了的文件做备份。优点是备份数据量小, 需要的时间短;缺点是恢复的时候需要多份备份数据, 出问题的风险较大。

(3) 差量备份:是备份自上次全备份后被修改过的文件。

4 服务器整合、部署与实现

4.1 整合部署

经过上述对目前业务服务器及存储的利用情况, 建议整合部署如下。

(1) 将2台小型机做双机热备加存储的模式, 保障“一张图”数据库以及OA数据库的安全, 即将现有IBM750与闲置小型机P670组成集群, 或采购一台新的小型机组成集群, 通过HBA卡与FC SAN架构的EMC VMAXe存储连接, 通过集群软件实现数据库备份。

(2) 目前有一台富士通刀片服务器, 局内网与中心内网以及新文件服务器都部署在上面, 建议再采购一台刀片服务器做集群, 通过HBA卡与FC SAN架构的EMC VMAXe存储连接, 通过集群软件实现数据库备份, 同时可以免去刻盘送银行的工作流程。

(3) 地质环境服务或一张图网站 (192.168.1.6) 移植到剩余的1刀片上去, 空出一台4U机架服务器;192.168.1.3上的供后跟踪服务, 建议与耕保系统一样移植到1.2上, 空出该服务器。

(4) 目前2台IBM3650, 采用VMWare技术做了5台虚拟机, 还有空余资源可以用来做虚拟机的备份, 共享EMC VMAXe存储。

(5) 目前一张图核心数据库与所有OA政务数据都存储在一台EMC VMAXe, 建议采购一台备份存储, 两台存储间通过Share Plex、HVR等软件进行镜像备份, 实现单存储故障自动转移。

下一步是小型机架构和刀片服务器架构, 如图3和图4所示。

4.2 具体实现

根据数据安全性的要求, 建议采用“物理备份+逻辑备份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实现为:实时热备份, 每天自动逻辑备份, 同时用oracle实现远程容灾。

对关键性数据库服务器进行远程容灾异地备份 (防止主机房突发意外事件如漏水、失火等) ;本地备份实现:对于重要的核心数据库采用双机热备加存储的模式;重要的政务应用服务器 (局电子政务与中心电子政务) 采用双机热备加存储的模式;重要的文件服务器采用纯软件的镜像备份方式;对于某些专业类如地质环境等数据库服务器直接采用RAID5。同时对一张图核心数据库的存储必须进行存储镜像备份方式, 保障主存储失效时, 备份存储可以直接接手, 保障数据的准确性, 可靠性和实时性。

同时, 采用当前逻辑备份想结合的方式, 具体实现:每天使用BAT文件调用oracle的exp功能导出OA数据库在本机以及存储器 (网牛) 上实现自动全备份 (定期删除老备份节省空间) ;南京地籍库使用BAT文件调用FME模板备份核心库表;重要文件通过文件拷贝程序在存储器 (网牛) 上进行增量备份, 间隔半个月全备份一次。

5 结语

上述方案还未成熟, 需后续结合新技术新需求不断改进完善, 待形成最终成熟的数据备份方案后, 全市国土资源数据备份工作即将展开, 这将为重要数据安全提供基本保障。相信未来在良好的数据备份、恢复、安全机制下, 全市“一张图”工程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能够更加稳步、安全推进。

摘要:“一张图”指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 是遥感、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遥感监测、土地变更调查以及基础地理等多源信息的集合, 与国土资源的计划、审批、供应、补充、开发、执法等行政监管系统叠加, 共同构建统一的综合监管平台。文章从“一张图”工程建设的背景出发, 论述了在南京市数据集中统管的大趋势下,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和制定一套合理可行的数据备份方案的紧迫性;从方案建设目标、任务、原则出发, 分析了局内网系统建设现状, 初步设计了针对内网实际的数据备份方案, 并给出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数据库,备份,数据存储

参考文献

[1]郑州蓝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流备份软件与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EB/OL].IE百度文库, 2010-12-01.

[2]李立萍.计算机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技术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 (24) :164-165.

上一篇:内科医生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大工企业管理大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