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下医院成本管理现状与发展

2024-12-15

新医改下医院成本管理现状与发展(共14篇)(共14篇)

1.新医改下医院成本管理现状与发展 篇一

新医改下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探析论文

一、新医改政策对公立医院经济收入的影响

(一)医疗资源的分布对病源的影响。为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国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医疗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以及境外投资者发展上规模、上水平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并向大型医疗集团发展。与公立医院形成资源互补,有序竞争,满足社会群体多层次与多元化的医疗卫生需求。有资质、有实力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可提供高端医疗服务,这些高端医疗资源将会以优质的服务与技术分流以往就诊于公立三甲医院的病源。

(二)经费来源结构变化的影响。几十年来,公立医院经济收入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部分,国家财政补贴、药品销售所得和各种医疗服务项目收费。公立医院这三项收入大约分别为1∶4∶5。约40%的药品收入对各家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产生重要的作用。新医改展开后,国家已于9月底起取消药品加成收入,这一措施将直接影响公立医院的收入来源。与此同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20底前实行按病种收费的病种不少于100个,进而限制医疗服务价格上涨。而财政补助偏低,有时款项还不能及时到位。而药占比较高的公立中医院的日子更不好过,中医院用药多,手术少,住院量少,很难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来补偿。

(三)医院之间竞争加剧的影响。长期以来,许多病人由于受医保制度、公费医疗的规定,只能在规定的医院看病,不能跨地区选医院。新医改时至今日,社会医疗体系中的非公立个体诊所、专科医院、民营医院、合资与外资医院的不断出现,病人不仅可以选择到这些医院看病,而且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跨地域就诊;医改中的分级诊疗政策又使患者于基层首诊。医院绑定病人到病人选择医院的转变,公立医院面临的竞争必然更加激烈与残酷。

(四)医疗收费将被监督的影响。新医改的深入与医保自付费用的增加,人民群众对公立医院的各种收费价格非常敏感,各种呼声不绝于耳,在社会上反响很大。在新医改政策的推动下,公立医院必须在经济效益与合理收费二者之间找准平衡点。医院管理者只有通过建章立制,加强严格收费管理,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对各科室的治疗、用药、检查等费用的合规性进行监督管理,动态掌握医院的收费状况。同时,医疗监管部门与广大民众及社会各界对医院医疗状况的监督检查,也会逐渐增强,形成强大的民情舆论。这些监督措施的不断完善将使医院的各项收费趋于合理。

二、新医改中公立医院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公立医院在我国社会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几十年来未曾改变,是广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首选,重视医疗业务,轻视经济管理的现象一直存在。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始终是医院的第一要务无可厚非,但新医改的不断推进,使医院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只加强财务管理的办法已不能胜任现今的经济管理工作要求,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平稳运行。必须用经济管理来统筹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采购管理、药材管理、仪器管理、人事管理、薪酬管理的理念目前医院管理者还未形成共识。

(二)经济管理制度的缺失与执行乏力。医院管理中的弊端有很多是缺乏相应的经济管理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各种活动的规范和准则,能够确保医院各项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的运行。规章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必然使医疗工作者在工作中因没有统一标准而缺乏执行依据,无所适从,从而产生经济管理中问题,致使医疗工作中的大处方、乱收费、多检查等有损患者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有制度却不执行或执行不力也是目前经济管理工作中需要值得重视的问题,执行乏力迟滞了工作进度,减少了经济效益,影响了同事团结等等。这两种现象不仅使广大患者对医院颇多意见,而且使公立医院的形象大为受损。

(三)对成本核算与预算管理重视不够。成本核算应是经济管理最基础的业务,对医院经济管理与财经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项工作如果不扎实,以它为依据的后续计算结果,将不可能切合实际。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在合理性与科学性上有很多缺陷,造成经济管理的先天不足。预算管理在当今更应是公立医院的首要之举。医改中的降低药品费用、降低检查费用将使医院的收入大为减少,提高医疗服务费又会流失大量患者,这“两降一升”限制了医院的经济收入。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此时凸显,它能力保医院经济运行平稳,避免风险的产生。由于医院决策层的重视不够,缺少既懂医疗技术又熟悉经济管理的专业人才,成本核算与预算管理在编制时均不尽完善,以致在执行过程多有冲突,难以有效实施。

(四)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问题。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主体,它运行的好坏决定了经济管理成败。固然各院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已竭尽全力争取将本职工作做好,但新医改势必促进公立医院多种事项的变化,旧的财务管理已难以适应新的医改要求。首先,医院重视不够。公立医院多年来一直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市场竞争意识不足,财务管理常被忽视,只要按部就班地填对表,理好账、碰对数,难得参与管理决策。其次,缺乏复合型专业人才。医院财务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不但要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还要掌握专业的医疗知识与医院的整体业务,并能将二者有机地协调一致,做出科学的判断。可是,目前的财务人员大多数是财会人员,对各种数据的处理、分析,往往力不从心,难以融入大数据时代。再次,信息化建设不足。在互联网时代,H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几乎囊括了目前医院的所有业务数据,可以极大地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与创造出经济效益。但许多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只是将会计工作由手工操作换为计算机录入,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三、新医改中如何提高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效益

(一)对经济管理要有全新的认识。经济管理不等于财务管理,它几乎囊括医院所有的业务活动,因为每一项活动,不管大与小、多与少、难与易,都与经济管理分不开的,因为它们都会占用医院的各种资源,最终都会分解为各种成本的。目前可以入账的数字可以看作是财务数据,来有源、去有处,但还有许多成本,表面上是无法用数字计量的,如,时间成本。因为领导之间意见不统一,对某些事项长时间做不出决定,久拖不解,小的可能只是影响医院内部的局部问题,大的可能影响到医院的战略部署。同理,公立医院内部复杂的人事关系,造成许多工作拖沓、扯皮、推诿;部分人员办事消极、怠工、粗心,等等,这种时间上的耗损难道不是成本吗?它完全可以量化的,有时计算出来的结果是十分惊人的,会让我们付出很大代价的。所以,医院领导应把医院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把经济管理提升到决策层面,用经济管理统筹所有业务,改变过去的管理方法,使医院管理能够适应新医改的需要。

(二)强化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公”字单位的弊端公立医院也不少,有章不循或无章可循的现象饱受诟病,充分说明执行不力和制度落后。时代的发展之快,社会的变化之大,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新医改的步伐紧密而扎实,而我们的规章制度并未与新医改的步骤相适应,及时做适当的调整,以致在新业务的处理中无章可循,产生混乱,干扰了正常的工作。执行不力就像慢性病一样侵蚀着我们的机体,无法像战士一样令行禁止,在残酷的医疗市场竞争中难有作为。我们的行为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医院的规章制度也应随着新医改的推进而跟进,使之既要符合政策要求又要科学合理,既要便于操作又要患者理解。这种行为规范,医院各级领导首先要从自己做起,遵章守纪,严于律己,做出表率,方可服人,只有这样,在执行层面就容易实施了。

(三)加强预算管理与成本核算。随着新医改各项措施的落地,医院过去大把收钱的日子将不复存在,只有做好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才能保证医院的平稳运行进而发展壮大。医院全面预算是一种高效有序的医院内部运行管理活动,有助于医院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管理水平。但我国多数公立医院仍沿袭着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一直难有建树,主要是因为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在预算编制时标准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执行过程随意性较大,导致预算数额与实际情况难以相符,大部分仅满足财政部门预算要求,基本流于形式化,预算管理职能无法实现。成本核算是实现预算管理的前提。成本信息的真实、有效、准确、及时对预算管理的编制与执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我们目前的会计制度对成本核算的要求是粗线条的,其核算的结果无法全面涵盖医院各部门、各科室的成本耗费情况,许多成本无从计量,不仅在财务管理上容易形成漏洞,而且造成的浪费是让人心痛的。预算与核算是互为因果的。医院要想在市场竞争立于不败,必须学会精打细算,把预算管理与成本核算认认真真、切切实实抓起来。在专业人士带领下,组织全院的力量参于这两项工作,群策群力,建言献计。医院的每一个工作者,对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十分熟悉,工作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制度中的缺陷,执行中的无奈等预算与核算中的不足或缺失甚至错误,只有在执行过程中才能察觉或发现。广大医疗工作者的积极加入可使预算管理与成本核算的编制更加符合本院的实际,能够做到合规合理,科学有序,真正实现预算管理的整体掌控与成本核算的具体把控。

(四)医院迫切需要经济管理人才。新医改政策的陆续出台,迫使公立医院的管理工作向经济管理转变,但在管理方面,多年来形成的惯性思维,许多医院领导仍未将经济管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管理工作者特别是经济管理人员的作用发挥有限,这与院领导成员主要由医疗技术人员组成有关。他们凭自己过硬的业务水平与骄人业绩走上了医院领导的岗位,对自己的业务能力充满了自信,承担着多种医疗卫生方面的工作,对医院建设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而经济管理非他们的专业特长,不熟悉也不擅长,并且经济管理产生的效益短时间又难以体现,所以,对经济管理的重视不够。因此,院领导必须认清形势,过去那种单凭医疗技术发展医院的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一定要将经济管理纳入顶层设计。首先要解决的是经济管理人才的选用配置;其次,要委以重任,敢于授权。只要选对人,让其根据本院的具体情况拟定经济管理计划,在院务会上通过后全权负责。时间会证明,科学的经济管理一定会使公立医院的发展蒸蒸日上。新医改的目的是最终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公立医院于此仍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新医改政策中对公立医院的一些不利因素,实则是对几十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错误予以纠偏,充分说明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公立医院是我国政府为广大人民群众建立的,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的,新医改则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是深入改革开放的必然趋势。医院一定要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将新医改作为加快自身发展的一个有力契机,用经济管理这一新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医院,必将会有一片新的天地展现在眼前。

参考文献:

[1]邓琬凡.医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

[2]徐志良.新医改形势下如何提高中医院人才竞争力.当代医学,2015(8)

[3]闫芳.唐山机车车辆厂医院发展规划研究.河北联合大学硕士论文,

2.新医改下医院成本管理现状与发展 篇二

一、当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招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公立医院内部人力资源分配不均

当前我国公立医院内部的人力资源存在着严重的分配不均、不平衡的现象, 很多医院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方式, 运用行政命令对其进行分配与管理, 这使得医院内部的一些压力较低、收入较高的部门人员较多, 竞争压力较大, 而在一些压力较大, 收入较少的部门则人员较少, 招聘困难。另外, 也缺乏对医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激励手段, 虽然在任何时代对“医德”的要求都应该放在首位, 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运用一定的激励手段能够使得医院的运行收获更佳的效果。另外, 当前医院也出现了发达地区人才较多, 欠发达地区人员匮乏的情况, 我们业内把它戏称为“孔雀东南飞”, 这一现象的出现也恰恰说明了当前医院的人力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十分严重。

2. 缺乏专业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医院人事部门人员的工作能力决定了医院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但在现阶段, 我们大部分医院的行政人员都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 也没有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很多医院在招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时都是直接从医院的各个业务部门调用, 尤其是护理部门, 更是当前各大医院人事行政部门人员来源的主要部门。在这种情况下, 虽然人事部门的人员数量问题得到额很大程度的缓解, 但是由于这些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医疗专业知识, 却也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 这让医院的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只能够处理一般的事务性的工作, 却不能针对医院人力资源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使得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很难科学有效的进行。

3. 信息化手段在医院HR部门运用不当

在发达国家, 大部分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都引入了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建立了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但是在我国的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中, 医院人事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还远远的落后于发达国家,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公立医院的整个行政体制较为僵化, 医院的领导部门缺乏现代意识, 认为医院的建设精力还是应该主要用于医疗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现代医疗设备的引进, 而作为辅助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并不重要, 因此不愿意加大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投入。这就从主观上限制了对我们医院人力资源的开发效率, 因此, 在医院的HR部门引入信息技术对医院人力资源工作的建设很有必要。

4. 医院招聘缺乏灵活性与动态规划

当前医院在招聘工作中还是遵循着计划招聘的方式, 由于公立医院是我国医院的主体, 医院作为事业型单位其人员的招聘要严格按照每年事业单位招聘人员的计划与编制来进行。但是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医院建设也开始大踏步的发展, 很多新增的床位、新增的部门、新增的专业岗位不断的出现, 而在我国的医院招聘中, 还是按照经验计划来执行, 缺乏灵活性与动态性, 这使得当前医院人才的流入很难满足与医院建设的需要, 这就是现在很多医院建立了新的大楼, 新的诊室, 但是很多部门紧闭, 大楼内部空空如也的关键原因。

二、新医改视角下提升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对策

随着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推进, 我国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也列上了日程, 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最关键的旧在于通过明确的导向作用而体现出医院的宏观战略目标, 并不断的加强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要提升医院人力资源的管理招聘质量,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 对医院所有人力资源实行精细化管理

目前, 我国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普遍效率低下, 缺乏科学细致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因此, 要加强对医院所有人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程度,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建立人性化的医院人力资源档案。当前我国医院的工作人员档案都过于死板, 只是记录一些医务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 而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人性化要求极高的工作, 因此可以对医院所有的工作人员建立人性化的医院人力资源档案, 一些兴趣爱好、特殊的个性、特点均可以记录在案。 (2) 分部门分岗位管理。对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改变当前全院一盘棋的工作管理方式, 实行有特色的分部门分岗位管理方式, 这样就可以针对各部门各岗位的特点不断的细化每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方案, 让每位医务工作人员感觉到自己被关注, 受重视, 让每位工作人员能在自己合适的岗位上任职、升迁。

2. 结合实际建立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

针对当前医院人事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性不强的问题,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人员专业特性, 打造一支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 (1) 对人事部门的招聘实行计划外招聘。由于公立医院很多工作岗位都有事业编制, 这虽然可以稳定人才队伍, 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说, 这却很难让医院挤出一个名额去招收与医疗无关的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因此可以将人事部门的招聘与事业编招聘相分离, 大力引进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2)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内部行政工作, 很难从直接的经济效益上体现工作的质量, 这就很难对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进行检验。因此医院应该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通过绩效评价的方式不断对医院人事工作队伍进行检验,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

3. 建立符合医院实际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在医院的医疗改革以及人事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尤为重要, 因此必须建立符合医院实际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 这一信息化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力资源信息库。通过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库, 将医院的所有信息实现内部联网与数据共享, 每位工作人员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向人事部门反映目前所处的实际情况。 (2) 人才测评系统。以往医务人员的考核主要是通过线下的形式进行, 这种考核与测评组织起来较为复杂, 且成本内耗较高, 而通过信息化的方式便可以简化医院对医务人员的考核与测评, 并且提高测评与考核的效率。 (3) 教育培训系统。医院的教育培训相对于其他的事业单位较多, 种类较为复杂, 因此可以将一些较为简单的教育培训工作放在信息系统中, 简化教育培训所占用的工作时间。

4. 在医院招聘方式上引进外包招聘制度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愈发明确, 招聘工作也由企业或行业的内部区分开来, 变成了一种独立的工作行业, 因此在医院的招聘工作中也可以引入外包的招聘制度。这是因为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扩大, 原有的事业编制招聘已经不能满足医院日益庞大的人才需求, 而在医院现有的招聘体系下, 即使医院打破事业编制的约束, 也很难迅速的提升招聘效率, 因此引入外包的招聘制度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在外包招聘的过程中, 医院可以将自己的招聘需求、岗位底线提供给招聘服务方, 当外包招聘服务方收到了医院的招聘需求后, 就可以迅速的从人才市场上寻找符合医院招聘条件的人力资源, 从而省去医院直接面向人才市场所需要从事的很多工作, 提升招聘效率。

三、结束语

医院人力资源招聘与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功与否, 面对当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中的诸多问题, 我们医院政务工作者不应该消极逃避而应该勇于面对, 通过不断的创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不断的为新医改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李红、尹桂英.新医改形式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9) :45-46.

3.新医改下医院成本管理现状与发展 篇三

【关键词】新医改 医院财务核算 管理 措施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财务核算的管理成为了医院整体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应用管理工作的核心,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整体管理工作及其生存和发展,财务管理工作是否精确科学,与医院的整体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新医改的发布和应用与普及,医院的财务管理中逐渐出现了各种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实现对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的完善,加强对其成本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最终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及其经济效益,是当前医院面临的主要任务。

一、现阶段我国医院财务核算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过程的管理不规范

在会计核算中,收支两条线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之一,而在核算的实际过程中,其核算合同并没有有效地对这项原则进行执行,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也存在着薄弱环节。未定期有效地核查、催收各种医疗欠款及其他应收账款。在管理方面:一是关键岗位未形成轮岗制度,未制定轮岗周期,未合理设置收支业务岗位,不相容岗位未相互分离,导致错误和舞弊的发生;二是未定期清查财产物资,做到账实相符。三是费用报销监管不严。四是缺乏卫生材料及物资的领取消耗监管制度。五是未建立健全收入支出管控制度。六是未建立好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

(二)医院缺乏科学的核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应用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但通常情况下,医院通过对不同科室进行核算才能实现对其成本的核算,因大多医院的财务部门都是根据年度的财务数据的增减比例进行对预算报告及当前的财政拨款的编制。没有对医院的全面成本核算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认识,其预算项目相对缺乏明细的预算科目,其收支环节也没有纳入预算管理,背离于医院的战略目标。这种情况通常会导致预算管理方法不科学,缺乏预算工作的全程监控,以及医院财务管理的导向作用。

二、加强医院财务核算管理的策略

(一)健全医院财务核算体系

医院的财务核算工作是医院所有工作能够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如果这项工作能够做好,就能够有效促进医院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同时,反过来,医院规模的扩大又能够有利于其财务核算工作的进展。因此,财务核算与管理体系的完善对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健全对其的完善。对医院的各种数据,需要做到共享,资源共享,消除信息孤立,在对信息的共享中达到医院适应市场和社会的目的。建立集中式的管理体系,严格对各科室进行管理,避免权力真空的出现;做到使财务管理同业务管理相一致,加强财务管理的能力。设置合理的福利基金项目,借鉴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相关的策略规划。

(二)加强对成本的核算,控制預算

根据医院的管理需要,需要进行医院的成本核算,对其服务中的每项费用进行一定的整理与分析,同时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医院的财务核算就是这样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医院的成本核算能够使其转变创新经营理念,为了降低成本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实现医院管理的现代化。同时,增强职工的成本意识,降低消耗,给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成本核算能够为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策略和制度提供有利的依据,使医院能够对医院的信息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作出科学的对策和规划,从而促进医院的良性发展。

(三)强化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医院需要建立和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控制和管理财务处理程序、财务稽核制度等,从而提高医院的财会核算质量。明确财务部门和其他科室的关系,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并对其执行要严格落实,从而保证财务核算工作的正确性和公平性。做好内部控制管理,持续改进相关的制度、措施和程序,使各项制度措施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同时要加强合同管理,有效控制潜在风险,通过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会计业务中的潜在差错进行积极的预防,避免医院内部的经济犯罪,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加强对会计核算机制的完善

医院通过对自身的劳动消耗及成果进行认真分析,来获得价格的最低界限,通过对会计核算机制的加强和完善,能够实现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的及时发现,并制定相应的策略进行处理,并不断提高医院的发展潜力,这就需要医院进行合理的成本核算。医院的核心任务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要求其必须同时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和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提高医院的发展潜力,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医院的设备进行合理的运用,对药品的价格、办公用品及医用相关材料等都需要进行合理的预算和核算,将对其的管理纳入会计核算机制之中。这些改进不仅是对医院财务管理的提高和加强,同时也是对医院各科室的工作效率进行提供的有效途径和成果的有效的检验依据,能够精确地将医院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以及其他各种消费清楚地反映出来,为医疗卫生的执行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以保证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价格的合理性和医院各项工作运行的顺畅。

三、总结

在新医改实施的形势下,医院的财务核算与管理对医院的整体发展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现代的医院财务核算应该由以往的仅仅以收入和支出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转向适应当今市场和社会需求的模式,即对资金的合理利用模式。因此,为了实现对医院财务核算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加强其管理制度的建设,利用制度来管理、约束和规范,从而使医院的财务核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促进其资金利用率,有效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收益,以及医院的持续、快速和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温英姿.解析新医改下如何做好医院财务核算和管理[J].2012, 19(15):94.

[2]牛喆.新医改下如何做好医院财务核算和管理[J].中国外资,2011,8(6):78.

[3]谢志兰.新医改下医院财务核算和管理探析[J].财会研究,2011,17(21):46-47.

[4]魏巍.浅谈如何做好医院财务核算和管理[J].财经界,2013,16(17):226.

4.新医改下医院成本管理现状与发展 篇四

摘要:目前,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是在于,怎样在改革管理体制的同时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从而达到“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目的,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需求。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策略,以便提升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推动公立医院更加稳定健康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新医改 公立医院 管理体制 监管体制

中图分类号:R 197.3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在许多试点城市中进行的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改革中,出现了一些对管理体制改革造成阻碍,并严重影响了公立医院发展的因素,例如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以及内部分配等方面存在的矛盾[1]。所以,探索新医改背景下如何改革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1.1公立医院外部管理上的“管办不分”与“多头管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在政府办,政府管的管理模式下实行。拥有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同时还掌控国有资产经营权的国有资产代表者――国家,就类似于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行政行为容易与医院的经营行为混淆一样,导致国家在监管问题上不能公平处理的直接原因就是管办一身,管办不分,这给依法行政的有效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给公平公正的履行监管、规划、行业管理职能增加的难度。

在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下,出现了较高的协调和组织成本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行政隶属关系的不明确,例如公立医院的整体规划、人事安排、收入分配、资源使用等分别由卫牛、人事、物价、组织等不同的行政部门进行“多头管理”;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于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和沟通机制,从而造成了医院各项功能的条块分割[2]。这给医院服务效率的提高带来的很大程度的约束,而然一般情况下公立医院都将高成本转嫁给了广大患者只是为了避免低效率的状态,这也就片面的解释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

1.2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上的“自主权不足”与“权力滥用”

在公立医院以往的发展过程中,因为管理权过分集中在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所以在较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公立医院在自主经营过程中的决策权力。同时,因为公立医院在局部利益和经营效益发展过程中并没有非常直接的联系,各项权责不明确,严重影响了公立资源经营管理者的职能发挥,在较大程度上打击了公立资源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让本应属于公立医院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的权利,如人员使用、服务项目开展、发展资金投入和合法收费等,所以并没有明确划分各项权限,这样便需要医院根据社会在实际需求进行开展,严重影响了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打击了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动力。尤其是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因为院长的各项权利受到制约,所以让我国公立医院的院长常常在制定重大投资和项目发展策略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导致各项资产浪费严重,让各个岗位的职责行为缺乏制衡的因素。

1.3监管体系不完善

1.3.1监管机制不完善

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管理监管机制主要涉及监管内容、监管主体、监管程序。其中,在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其监管机制存在下列几种问题:一是管办分开之后,医院卫生行政部门应该怎样才能够适合新形势的变化需求,采用何种手段对医院进行监管,其难点问题就是管办分开;二是在整个复杂庞大的医疗服务市场发展过程中,有效的谈判主要依赖的是医疗服务市场,以保障医保机构的选择权和淘汰权。

1.3.2资金监管效果较差

在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资金监管是公立医院财政补偿中最后的一个环节,也是保障政府投入资金合理运用的重要环节,所以整个医院资金监管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补偿的效果,以及实现医院公益性的程度。但是,在当前的公立医院资金监管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缺乏科学合理的成本――效益原则的绩效评估机制,尚未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监督与评价脱节,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的经营效益。

1.4改革供给体系不健全

1.4.1无法实现多元化的办医格局

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医疗机构的种类较多,且数量也非常多,但各个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偏低、规模较小,所以难以与公立医院抗衡比?^,无法调动起整个医疗服务市场的活力。同时,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过程中,社会力量参与少,严重阻碍了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效率。

1.4.2行政化现象严重

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就是管办分开和政事分开。然而,在新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中,尚未真正让管办分开,且法人治理结构仅仅体现在议事方面,但并不是决策性机构方面。

1.4.3无法有效疏导医疗服务

引导患者向基层分流是当前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非常关注的内容。然而,虽然当前部分公立医院在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增加基层体系建设和推行社区首诊制等,但是双向转诊并不能够进行大范围的推广,而与各个医疗服务机构的关系较大[3]。同时,当前各个医疗服务机构基本上处于独立的状态,所以一旦患者出现转院现象,则意味着存在利润流失的风险。因此,许多公立医院并不愿意患者转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医改背景下双向转诊的操作难度。

2.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

2.1采取“管办分开”措施,深化认识“管办分开”制度

5.新医改下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分析 篇五

1.公立医院改革面临的问题

当前医疗卫生行业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如资源利用率偏低,医药费用过高。还有滥开检查,药品回扣,收受红包等不正之风日渐显现,社会对医疗行业不满意,甚至意见很大。同时政府投入相对减少,许多医院的政府补给还不够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少数基层医院甚至还向有关部门上缴一定的经费。医院实际上早就走向了市场化。这直接导致医疗成本不断升高,医疗费用也相应升高,造成了社会对医院的不满意,加剧了医患矛盾。也使得改革迫在眉睫。多年来,卫生行业虽然也一直在不断改革,但目前的改革进展都很有限。要解决这些矛盾,只有走产权多元化之路,打破垄断、放开市场、鼓励竞争、规范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2.公立医院改革的任务

针对当前公立医院所面临的问题,为完善服务体系,必先优化公立医院布局,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增强公立医院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逐步取

消药品加成政策,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来补偿的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

3.公立医院改革的发展趋势

医院产权制度多元化和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为了更好更快推进其取得成效,必须为公立医院准确定位。在指导思想上,真正把公立医院看作是国家为实现其维护人民健康的公益性目标设立的机构,并围绕这个定位制定相应政策。同时,转变医疗模式。改变以治疗和营利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建立以保障和促进健康为基本目标的健康管理模式,从根本上降低医疗费用。此外一方面,建立综合的全民健康信息系统。另一方面,重构公立医院治理结构,实现管理和监督分离。与此同时,整合现有医疗资源,建立低成本、高成效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使病人享受到全程健康管理和医疗护理服务。此外,还应改变公立医院的补偿方式。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逐步实现由定额补贴和项目补贴向按服务量和服务质量补贴的转变;引入医疗费用总额控制;理顺医生的收入分配机制和保障机制。最后,通过整合医疗卫生的行政管理部门,对医疗服务、药品器材生产等进行全程监管以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监督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4.公立医院改革可能策略

部分公立医院改制是改革的大势所趋,现在已进入阵痛时期,要求卫生行业、政府和社会都要正确认识,找准定位,积极稳妥进行。从目前改革趋势推测,部分中小型医院放归民营投资者去办,政府退出是必然趋势。其次,在医疗市场放开大门后,许多民营医院包围公立医院,产生无序竞争,使公立医院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包袱越背越重,因此公立医院只有主动改制,适应市场,使得有序竞争,拓展空间,才能持续发展。公立医院改制是为了建立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体制,是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保健服务,而相比医院,政府更有义务和责任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问题。那么国家如何逐步解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险,也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走过的通过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各负担一定比例的经费,为广大人民群众购买医疗保险服务之路的经验,相信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是具有非凡的借鉴价值的。而政府对公立医院改革的另一重要在于对改制医院的监管。改制后的医院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为迅速收回投资,那么便很容易产生管理不规范,夸大宣传,误导患者的情况。如果没有政府做好指挥调控,那么承担公共责任的意识也会相对弱化。因此,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由办医院转向管医院,对其进行严格监管,使其明确应承担的义务,以达到改革的最优成效。

6.新医改下医院成本管理现状与发展 篇六

沈一红

 2012-08-27 11:11:35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20期

摘要:在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正在逐步推进的形势下,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医保管理工作,积极落实国家医保管理制度,该院通过组建医保管理工作小组,加强工作人员的全方位培训,对我院医保政策实施动态监控管理,政策宣传到位,制度落实到位,协调工作到位,保障医保政策在医院的正确执行。

关键词:新医改,医疗保险,医保管理制度

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的制定上对各定点医疗机构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对参保人员的就医流程、用药范围、费用支付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具体规定,以保证给参保患者提供合理、有效、优质、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是我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与国际发展接轨的一项重要举措[1]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享受医保的群体不断扩大,医院服务的医保对象有城镇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居民、学生儿童及农民,今后医院服务的重点必然是各种医疗保险病人。目前,医院已成为医疗保险制度中各方利益的交汇点,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保险机制、“以筹定支”的费用补偿原则、医疗费用总量控制和支付方法的改革等,加强了对医患双方的制约力度[2].全民医保如何适应新医改的需要,服务好医保,促进医院发展,是目前各级医院面临的新课题。近几年来,我院全院职工转换思想,更新观点,加强医保管理,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领导重视、建立制度是健全医保管理的基础

1.建立医保管理小组和积极协调相关部门

该院领导高度重视医保政策的执行,建立由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主任、医费办主任为成员的医保管理小组,同时抽调高素质、责任心强的同志专职从事医保管理工作。同时协调全院的医保管理工作,对涉及到的医院职能部门共同协作,相互配合。监督科室内医保病人的用药检查情况,分析医保病人费用超支原因等,使医院的医保管理工作上下通渠道畅通,合理快速运转。

1.2建立更加完善的医保管理制度

医院根据市医保经办机构的相关文件精神,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规定》、《 关于规范医保病人住院流程的通知》、《 关于加强医保用药管理的通知 》、《关于医保病人费用结算的考核方案》 等文件;同时,对我院医保工作人员也制定了《 医院医保考核规定 》、《医保评奖标准》、《 医费办工作人员职责》、《 医疗收费投诉管理制度》等制度,使医院的医保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从制度上确保医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该院完善相关医保管理制度的同时,还优化部分服务流程,不断提高参保人的满意度,制定了《医疗服务收费退费管理制度》、《 医保病人院外检查流程图》、《医保病人特殊病种审批流程图 》、《医保病人转外就医流程图》等服务制度。院内增加了服务窗口,在人流量多的地方增加了导诊人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医高峰期挂号排队等候时间长的问题;完善病人投诉处理机制,在医院电子屏幕上公布投诉电话和地址,门诊大厅显眼位置处放置医保投诉箱,及时、高效受理病人投诉;确保急诊绿色通道各种服务流程,各项急诊检验保证在第一时间内出报告,提高急诊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每月汇总各类参保人意见,根据参保人的建议合理改进医院的各项流程,并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二、通过医保工作人员的全方位培训,加强宣传,确保政策人人知晓

医保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医务人员医保政策掌握的程度,这就要求医院的每个不同层面的工作人员都要分层熟悉医保知识。随着参保人群覆盖面的增大,医保种类也日益增多,新的政策又不断出台,而且医保的各个环节管理又涉及到医院运行的各个方面,所以,对于医保工作人员来说,全方面的培训才能更好地做好医保政策的宣传工作。医保管理小组经常下病区现场辅导,通过积极有效的政策宣传,全院人员都能自觉执行医保政策和规定规范医疗。

做好参保人员的政策宣传,在医院候诊大厅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医保相关政策,院内开辟医保知识宣传栏,住院收费处向每位医保病人分发由我院整理印刷的《参保病人住院须知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参保者相关医保知识。

三、强化院内监督管理,加强考核,做好细节,增加医院的信誉度

医疗收费是病人十分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引起纠纷的常见原因。因此,医院应注重加强收费管理,杜绝乱收费、乱检查、乱治疗等现象。根据《关于医保病人费用结算的考核方案》精神,按照分科定额的办法,严格控制医保病人的住院次均费用自付比例,每月对于超标的科室进行通报并扣罚奖金,坚持参保人一日清单制度及知情同意的原则,各种费用全部做到自愿、公开、透明、努力做到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清清楚楚付账,为切实减轻群众的负担,尽可能实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服务。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的上涨院医保办对医保病人的医疗费用进行实时监控,定期向全院各科室反馈医疗保险结算情况,经常与临床科主任及护士长沟通,反馈科室医保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办法,以控制不合理费用的发生。

四、规范收费行为,合理调控医疗费用

要在实际管理中,合理调控医疗费用,减少医院管理中存在的如下问题。

1.自费“项目”

医保目录外或超过最高限价的费用,结算时列入“全额自费”项目。过高的全额自费直接导致医保患者过高的个人负担额度。各城市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的“服务协议”中,对该项目占总医疗费用的比重都详细规定,减少医保患者的范围外的用药和检查治疗。医疗机构应在此基础上尽量降低该比例,切实保障医保患者的利益。

2.自负“项目”

“部分自负”项目与“全额自费”项目一样,是不纳入医保统筹金分档结算的,这部分费用直接由医保患者支付,我院应本着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的原则,充分发挥医保目录中甲类药品的作用,将医保患者的负担降到最低点。3.天数“项目”

以往医院通过增加医保患者住院天数来增加收入,增加医保统筹金的支出,相应的医保患者的个人支付现金的比例也随之增加,现在我院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既减少了医保患者的负担,又保证了医保统筹金的合理有效支出。

4.支出“项目”

合理控制药品费用支出,走出“以药养医”的现状,是近年来我院探索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医疗保险管理部门解决统筹金超支的办法之一,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医疗保险改革的目标是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要作到这一点,光靠医疗保险机构是不行的,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医疗机构、药品生产流通三项制度改革必须同步进行,做到医疗服务质量高、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合理。

五、加强与医保部门的联系,做好医、保、患沟通,构建和谐医保氛围

医院对医疗保险的管理,既要做到对内控制,同时也要对外拓展,以取得上级医保管理机构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做好与上级医保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让医保管理部门了解医院,了解影响医疗费用的客观因素,争取政策性补偿。合理调整医保定额对医院在落实医保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需要积极与医保部门沟通、协调解决,以更好地为参保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实现两者关系的和谐化,需要医院主动加强与医保经办机构的协调联系,自觉接受医保经办机构的监督,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医院内部管理和行业自律,同时也能促进医保经办机构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管理。

医院医保科是医、保、患最好的沟通桥梁[3],医保科一方面要做好医保病人的接待解释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临床各科室的政策宣讲,同时要听取临床一线对医保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医院医保科还是人社局谋划新政的参议者。我院积极参与医保新政策的讨论,做好与医保经办机构的沟通协调工作,让医保管理部门了解医院,了解医院的学科优势,了解医院收治病种的特点及影响医疗费用的客观因素,同时也让其了解医院医保工作的具体管理办法、措施、规定,以及医院为此的做出努力和付出的代价。

六、小结

医保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操作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各方面高度关注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是医保经办机构还是定点医院,都需要通过实践探索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只有让医保经办机构了解医院和影响疾病诊治,医疗费用支出的客观因素,才能取得医保经办机构的支持和理解。医院只有充分吃透相关的政策规定,才能制订出符合医保患三方利益的管理办法和措施,更好地落实医保政策,更好地为参保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获取医、保、患三方共赢的和谐医保局面。

参考文献:

7.新医改下医院成本管理现状与发展 篇七

关键词:新医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机遇,挑战

在我国,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担负着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任,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去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7年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国务院2016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之一,也落在了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上,其中的一大要点是将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由100个扩大到200个。随着国家医保改革步伐的加快,医保付费改革也逐步深入,倒逼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必须加强与改进。

1 大型公立医院的新医改形势

1.1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

国办发[2016]26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要求:加快开展分级诊疗试点。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要求,以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重点,加快推进分诊疗,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试点。通过分级诊疗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基础性制度设计,事关医改成败。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了长足发展,但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协调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城市三级医院服务量增长明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不强、利用率不高。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利于患者就近享受便捷的医疗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状况,也能为解决“号贩子”等热点难点问题、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创造有利条件。

推进“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加快社会办医等为重点,推动医改工作向纵深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肿瘤性疾病被列入重大疾病;大型综合性医院都在提升肿瘤疾病的诊疗规模和水平;大型肿瘤专科医院应提升肿瘤疾病的诊疗特色和水平,增强专业竞争力。

1.2 医保支付方式的改变

目前,我国医保支付主要实行的是“按服务项目付费”。“在这种支付方式下,医疗费用风险主要都由支付方来承担,医院无需承担风险,且容易导致‘诱导需求’,造成过度诊疗,增加医疗费用。”人社厅发[2015]56号《关于全面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智能监控的通知》提出:以业务需求为导向、信息系统建设为基础,用两年左右时间,在全国所有统筹地区普遍开展智能监控工作,逐步实现对门诊、住院、购药等各类医疗服务行为的全面、及时、高效监控。

改变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现状,实行医保按照病种结算,相应的药品器械成为医院的成本,将改变其开“大药方”的行为,因医院使用药品越多越贵,医院就要负担更多。逐步推行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复合型付费方式,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优先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方式;以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推广地方成功经验,系统推进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支付方式改革。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医保机构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成为可能并已经成功实施。支持开展日间手术等。通过医保支付手段把医院、医生和患者的利益捆绑,提高对老百姓的医保保障力度。

1.3 医院规模和费用的控制

《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国办发[2015]45号)明确: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规范公立医院改制。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规模适度的原则,合理控制公立医疗机构数量和规模,拓展社会办医发展空间。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省(区、市)根据不同地区医疗费用水平和增长幅度以及不同类别医院的功能定位等,分类确定控费要求并进行动态调整。设定全国医疗费用增长控制目标。各地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并量化区域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医保部门与医疗机构共同建立医疗费用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各医疗的各项监测指标,建立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考核问责机制;对控制费用的监控指标如区域医疗费用增长、门诊病人次均费用及增幅、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及增幅提出指导性意见。

目前,看病贵是政府和社会的焦点关注问题。过去的35年间,中国实现了高速发展,但旧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公立医院正在丧失继续扩张的空间。高位运行的人均住院费用必将增加自费项目的比例;高位运行的人均住院费用将严重影响医院的竞争力;高位运行的人均住院费用和自费项目的增加将影响病人,社会和医保部门对医院的满意度。

通过各项控制费增长措施的落实、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监测和考核机制的建立健全,保证参保患者医疗费用中个人支出占比的逐步降低,负担进一步减轻。

2 大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

2.1.1 预算管理现状

2015年1月1日,我国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新出台的《医院财务制度》要求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但由于我国财政资金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占比很小,医院预算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对于卫计委要求编制的部门预算,主要是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任务和争取预算拨款,对医院的管理工作没有起到控制、管理的作用;医院为了管理上要求,要编制公立医院的内部预算,多数医院的预算编制一般是在上年基础上适当调整有关项目来编制当年预算,容易出现账目虚报、执行追加较多等问题。普遍缺乏刚性的约束,缺乏相对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预算年年编制,但执行结果往往差强人意,且预算内容仅包含业务收支预算,无筹资预算,财务运行存在风险。

2.1.2 成本核算的现状

目前公立医院的科室成本核算系统、项目成本核算系统、财务会计核算是分别独立的系统。科室成本核算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对成本数据进行直接或间接分配归属到耗用的科室,形成科室成本,依据科室成本核算的结果,再进行分析、分摊,形成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并进行绩效考核。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医院财务管理的手段过于保守,信息化服务不全。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及分工细化的观念,严重束缚医院的健康发展。医院财务支出核算信息化建设人才匮乏;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不够完备。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之间各自形成信息孤岛,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互通互用。造成成本核算缺乏有效数据基础,核算粗放,成本的归集和分配标准不准确,科室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精确性都亟待提高。单病种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也受到质疑,亟待建立一体化的财务成本核算信息系统。

2.1.3 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正常的诊疗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开展科研攻关以及提升医疗质量的物质保证。是财务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财务资金开支有相当大一部分用于购置固定资产。但我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存在重采购、轻管理现象,固定资产购进的考评机制缺失,处置的流程、制度缺失。支出采购的立项决策、购置、验收、使用、保管、维修、报废、处置等环节都亟待规范与完善。

2.1.4 内控机制缺乏,管控缺位

目前公立医院的领导层大多是临床医疗专业出身,缺乏医院行政管理的培训与经验,是“医而优则仕”,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对医院行政后勤人员的重要性存在偏见、缺乏重视。有关“三重一大”即重大经济项目决策、重大金额开支及审批、责任追究制度流于形式、存在“一言堂”现象,无法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控作用。有必要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用专业的管理人才从事医院行政管理工作,而临床医疗专业的专家专心临床与科研,使其在专业领域发挥专家的作用。

2.2 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和预算管理的措施

2.2.1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

(1)预算管理方面,首先要落实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制度建设,从医院预算的编制依据、审批流程、执行、监控、调整的程序以及预算绩效考核等制度都要进行内部预算管理。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对公立医院预算、决算、结余资金、资产、负债、对外投资等事项进行全面管理(北京、上海等地是通过医院管理局对公立医院进行管理的)。

(2)医院预算编制方面,按照我国医院会计制度及医院财务制度的相关要求,医院所有收支应当全部纳入预算统一管理。要求医院根据以前年度结转结余情况、预算年度事业发展计划、医疗收费标准调整等因素测算编制收入预算;对于大型机器设备的购置要以区域卫生规划、国家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医院自身发展规划和目标为依据,统筹考虑业务活动需要和可能,编制支出预算。不得编制赤字预算,不得编制无依据、无标准、无项目的预算。

(3)预算审批应经医院决策机构审议通过后上报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

(4)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预算,必须严格执行,并对预算进行分解、细化,把预算执行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单位、科室并指定责任人。并对预算的执行全过程进行检查,考核执行的效果。根据收支的实际状况,合理预测全年收支情况,若出现支出大幅度增长或下降等异常情况时,要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确保收支预算执行。

(5)经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批准的医院预算一般不予调整。对于计划跟不上变化的情况,比如遇到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发生变化、国家财政收支情况发生变化而调整事业计划,从而影响收支标准调整等特殊情况,对经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批准的收支预算发生较大影响时,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的调整,应经医院决策机构审议通过后报主管部门审核,由主部部门报同级财政部门按规定程序调整预算;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外资金的调整,应经医院决策机构审议通过后上报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调整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6)医院要加强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和考核。医院决策和管理层应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听取财务部门的预算分析报告。医院财务部门应定期向医院决策和管理层报告预算执行情况,重点分析收支计划完成情况、基本建设、大型医疗设备、重点学科、人才培养等方面预算执行情况。医院要及时纠正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偏差。医院应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和奖惩办法,定期对预算编制、执行、调整、监督等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分析和考核,找出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落实奖惩制度。

2.2.2 实行全成本核算,规范、细化支出项目,明确结余分配、管理的原则

(1)加强公立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为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夯实基础。

实现全成本核算,初步形成本单位定额标准,结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情况选择部分项目和病种实行按项目、按病种核算成本,形成本地区主要医疗支出成本标准。

公立医院要将医院财务核算系统,耗材、药品、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等行政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对接,统一各类数据字典,避免各自形成信息“孤岛”,实行信息、数据资源的共享,保证医院数据的真实、完整、一致和可靠。以科室、诊次、床日为核算对象,结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临床路径的建立,根据项目成本核算数据,自动生成病种成本、诊次成本、床日成本等成本数据,为全成本核算打好基础。

(2)推进成本管理考核与评价。

建立成本管理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成本核算考核评价组织、制定合理的内部考核管理机制,强化成本考核,建立成本控制考评制度,评价成本控制效益,建立相应的成本控制绩效激励体系,将成本控制效果纳入院长绩效考核体系,做到奖惩分明,促使其重视成本控制管理,减少资源浪费。

(3)规范支出管理。

建立由医院法人代表为负责人的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支出管理控制体系,总会计师或分管院领导负责财务支出控制工作,财务部门负责支出控制措施的落实。通过完善医院支出审批制度及三重一大项目集体决策及公开制度等,实现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的目标。在目前的机制、体制下,公立医院编制内人员占比基本达不到50%,大量的聘用人员成为医疗队伍的中坚力量。因此,人员支出的核定方面,主管部门及财政、编制管理部门应适应国家大政方针的变化(比如国家即将取消高校及公立医院的事业编制将取消),让用人单位真正做到同工同酬,对公立医院人员工资、津补贴、奖金等发放额度等控制应做到编内、编外人员一视同仁,稳定医疗队伍,促进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工资分配方案要在医院内部公开,接受医护人员监督,并报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4)加强结余管理。

医院的结余,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外,剩余部分转入事业基金,用于医院事业的发展。年度收支出现亏损,须在编报部门决算和下一年度部门预算时对于出现亏损的原因予以详细说明。但主管部门对医院净资产管理的规范粗线条、太顶层,公立医院真正要动用结余资金的流程、审批尚需规范,确保收支结余保持在合理水平。

2.2.3 财务报告制度健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落实

医院财务报告,是反映医院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是收入费用、现金流量等的书面文件,是会计工作的一项专业内容。财务报告是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对公立医院预算、决算、结余资金、资产、负债、对外投资等事项进行全面管理,开展经济管理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财务报表是反映医院运营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只有健全财务报告制度,落实公立医院财务报表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才能适应十八大以来对医院领导班子的主体责任绩效考评制度的要求,才能做到勤政为民,依法依规治理公立医院和践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责任;也是对公立医院的对外投资、长期债务、资产核销等事项的合规性进行检查及评价医院院长及相关责任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2.4 财务信息公开,监督和考核到位

财务信息公开是公立医院规范化管理的必由之路。要按照《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75号)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向社会披露相关财务信息,做到公开内容真实,公开程序规范。财务信息公开的内容要以经专业机构审计核实后的财务报告为基础,重点公开公立医院收支情况、门诊次均医药费用及增幅、住院人均医药费用及增幅、主要病种例均费用等社会公众较为关心的信息。落实到位负责人的离任审计制度,落实《会计法》规定的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负责的相关责任。主管部门应制定考核单位领导班子责任的相关财务指标,使对单位领导班子的考核措施具有可操作性、考核措施可行、务实。

2.2.5 制度落地,队伍建设加强

三级公立医院必须设置总会计师岗位是制度明文规定,各地主管部门、人社厅、财政等部门也多数按照制度要求下发红头文件要求设置,但往往是印在纸上,没有真正落地。应出台总会计师的选拔、任用细则,确保总会计师岗位进入医院领导班子,参与医院重大问题的决策,直接对医院主要负责人负责,避免设置与之重叠、交叉的岗位,以分清职责。财会人员须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后方才能从事财务工作。财务人员每年必须参加后续教育,以更新知识,管理部门应制定与不同职称层次财务人员相匹配的后续教育相关课程供财务人员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后续教育课程进行学习,以真正起到提高技能,促进工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医改办)[Z].

[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国办发〔2016〕26号)[Z].

[3]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3号)[Z].

[4]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国办发〔2015〕45号)[Z].

[5]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卫体改发〔2015〕89号)[Z].

8.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探讨 篇八

【关键词】新医改;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

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财力难以承担公立医院巨额支出,所以公立医院必须完善建立经营管理体制,才能在新医改下走上医疗成本低、绩效优、竞争力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改革公立医院绩效是组成新医改的重要部分,且国家在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要严格医院的预算管理、收支管理,加强对成本的核算、控制,实行全成本核算就成为公立医院提高绩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的特征、作用

国内公立医院筹资大体上包括两部分,分别是财政差额拨款、医院自身收益,而在实际工作中,公立医院自身的收益是主要来源。同时,全成本核算涉及公立医院的全过程管理、全方位工作,不仅工作量大,且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公立医院的全成本核算涵盖全过程核算、全要素核算以及全员成本核算,需要公立医院科学、严密地核算从采购药品、材料到生产自制品再到临床医疗经营的整个过程所发生的成本;各个科室部门则要依据成本要素开展成本核算工作,且其中的材料采购成本、人工成本要适当细分成成本项目;将全成本指标合理而科学地分摊到各个部门、科室,把医院成本目标转化成全体职工的共识。

实行全成本核算对公立医院而言主要有四点作用:一是有利于增强职工的成本费用观念,进一步明确核算单元、个人职责,增强职工的自我约束机制以及参与管理的自觉性,调动全体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二是有利于公立医院提高成本竞争力,进而提高服务质量与管理绩效,帮助管理者动态了解公立医院各个环节的效益,在全体职工中贯穿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三是有利于控制公立医院成本的运行,促进医院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利用资源的效率,降低社会成本和病人费用;四是有利于为政府部门提供合理定价公立医院项目成本、病种成本的依据;五是有利于降低医疗服务成本,为患者提供最廉价的医疗服务。

二、公立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的基础条件

公立医院在实行全成本核算之前务必要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做好一系列基础工作。一是公立医院要制定实行成本核算及管理的办法,由上而下建立有序的成本核算体系,明确全院科室工作分工,要求全员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障医院顺利开展全成本核算工作;二是明确全医院的总人数,包括在编人员、临时人员,因为人员支出在医院成本支出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财务部门须及时核对、记录医务人员的招聘、轮岗、调动等的增减情况,保证成本核算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三是科学制定公立医院内部结算价格。公立医院运行系统复杂、繁琐,全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需要多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而只有妥善保管各种各样的原始记录,保存好各个科室、部门的计量数据、盘存数据,科学制定内部结算价格,才能为全成本核算的有序实行提供准确的参考指标;四是统一升级公立医院的财务核算等相关软件,开发有先进功能的软件系统,支撑全成本核算的实行。因为医疗服务复杂多样,专业学科之间有密切联系,且分工精细,全成本核算会涉及庞大的、复杂的数据项目,引只有引入成本核算软件系统,在全院实行微机联网,才能使全成本核算准确高效地收集、分类、处理并分析数据。同时,公立医院要完善内部网络,有效联结财务管理系统与成本核算软件,提高成本核算的信息化水平。

三、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的措施

1.划清费用支出界限,规范全成本核算范围

公立医院要建立健全全成本核算理论体系,进一步明确成本核算范围。公立医院要将计入成本、不计入成本的费用支出界限划清,因医疗服务而产生的费用、组织和管理医院业务所产生的费用都要计入成本,通过财政项目补助所发生的支出、通过教学项目及非财政科研的收入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所产生的支出、非正常业务引发的费用则不应计入成本。具体而言,不计入成本的费用包括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研与教学项目支出、培训支出、食堂支出、固定资产出租产生的折旧费、各种税费、罚没支出、捐赠支出等。只有划清了费用支出界限,才能使全成本核算范围越来越规范,为实行全成本核算提供保障。

2.明确全成本核算内容,控制成本核算过程

一是总成本核算。总成本指的是公立医院在开展各项业务、活动时发生的资金耗费、损失,涵盖医疗成本、药品成本,所以总成本核算涵盖医疗成本核算、药品成本核算。成本费用分成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前者是指公立医院在业务活动中能直接计入医疗或药品支出的费用,涵盖医疗科室、药品部门所开支的工资福利、商品与服务、个人及家庭补助、其他资本性支出等明细;后者是指无法直接计入医疗或药品支出的费用,涵盖公立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后勤部门发生的支出以及坏账准备、科研费用、咨询诉讼费、汇兑损益等。

《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的总成本要在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费用这3个账户中进行核算。医疗支出账户属于收支类账户,核算公立医院在医疗环节发生的各项费用、摊入管理费用,涵盖用于医疗业务的直接费用、分配计入的间接费用。医疗支出账户的借方登记发生各项费用的额度,贷方登记转出数额,月末结转收支结余账户,没有余额。药品支出账户则是用来对发生在公立医院药品业务环节的各项费用、摊入管理费用进行核算,也就是公立医院在采购药品、管理药品等环节的支出。管理费用账户则负责对发生在公立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后勤部门的各项费用进行核算,后勤费用可直接计入医疗药品支出、加工材料支出,不通过管理费用账户核算。

二是科室成本核算。公立医院的科室成本是依据责任会计理论方法来明确责任单位,是责任单位在提供医疗服务环节发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所以科室成本核算是核算责任单位提供医疗服务的费用总和。按照《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科室成本项目具体包括工资、职工福利、公务费用、卫生材料、其他工资、低值易耗品、修缮费、租赁费、业务费、购置费、其他费用、药品经营成本。公立医院科室成本分摊:一是分摊管理费用,即依据人员比例将行政科室发生的管理费用分摊给临床服务科室、医疗技术科室、医疗辅助科室,参照公式为:某科室分摊的管理费用=管理费用×该科室的人员数÷各科室人员数之和(除行政后勤科室)。二是分摊医疗辅助成本,依据工作量将辅助科室成本分摊费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参照公式为:某科室分摊的辅助科室成本=该辅助科室的总成本×该辅助科室向该利科室提供的工作量÷辅助科室全部工作量。三是分摊医技科室成本,依据工作量把医技科室成本分摊给临床科室,参照公式为:某科室所分摊的医技科室成本=该医技科室总成本×该医技科室提供给某临床科室的工作量÷该医技科室提供给所有科室的工作量。

3.优化成本控制机制,提高全成本核算水平

一方面,公立医院要加强预算管理、审计监督管理。前者是事前控制成本的关键,所以公立医院要依托绩效管理体系加强对成本实施事前控制,先由管理层制定公立医院年度绩效目标,并向各个部门细化总目标,然后由各个部门按照自身的绩效目标、历年成本信息等合理编制本部门的年度预算,再交由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核、调整,从而完整制定预算计划,在发生成本之前就进行控制。后者则是事中控制成本的关键,即公立医院审计部门要严格设立督促各单位、各部门执行预算的情况,在加强成本事中控制的同时及时发现、追究、挽救成本失控问题。

另一方面,公立医院要加强成本核算和绩效评价管理。《医院财务制度》把医院科室细分成医技科室、临床服务科室、医疗辅助科室、行政管理科室、后勤科室等,并归集直接成本、辅助成本、公摊成本,确立成本类总支出、非成本类支出,最终确立公立医院的总业务支出。针对绩效评价管理,公立医院首先要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但要涵盖产出指标以及效率指标,还要囊括成本指标、成果指标、有效性指标等;加强绩效动态考评,要求各岗位职工不定期上交绩效评价报告,提高公立医院成本管理质量。该绩效评价报告要包括执行绩效目标的情况、定量分析执行差异、针对缩小差异的建议等内容。

四、结语

全成本核算是系统的、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目的在于重新整合公立医院的所有资源,多角度、全方位评价公立医院的资源效益,最终有效控制成本,助力医院绩效的提升,所以实行全成本核算势在必行。但全成本核算的实行涉及很多部门,且核算方法相当复杂,公立医院须借助新医改这一难得的契机,依托成本核算信息化进一步实行全成本核算,提高公立医院的绩效和竞争力,从而促进公立医院取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利娜.基于估时作业成本法的医院全成本核算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4(12):25-27.

[2]张春舫,卢学平.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的问题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2):14-16.

9.新医改下医院成本管理现状与发展 篇九

3.1.1管理制度不成熟

每一个医院均应拥有清晰的规范准则和明確的作风态度,即便会计工作人员一般不会参与病痛诊治活动,然而,这也是一项极为关键的关键,这在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功效,由此可知,我们应高度关注会计工作,组建可行、完整的管理体系。现阶段,仍未面向工作责任和惩罚体系提出具体的.规定,信息化软件不成熟,安全性能不高,软件存在系统故障,引发信息丢失问题,且系统不具有针对性,成本预算不完全,核算不具体。

3.1.2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无论是哪个岗位的人员均会掌握相关知识,且随着时间的增加与经验的积累,其理论知识将逐步丰富,然而,不管是哪个行业,其知识技能并非固定不变,它会不断更新。以医院工作人员为例,一定要精通医药行业相关知识,而会计人员则应拥有一定的财务管理积累。因社会的不断进步,会计信息化也得到了进一步应用,所以,新时代会计人员需全面提升自己,除掌握专业知识外,还应拥有较强的操作能力。然而,事实上大部分会计工作人员仅仅掌握了会计知识,但无法灵活操作计算机,进而影响了数据整理,制约了会计信息化工作。

3.1.3会计信息化未将内部信息有机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应用在内部管理中,但事实上,会计信息化和内部信息化相互孤立,且医院也不关心信息化管理手段,未正视会计信息化和别的信息化的对应关系。另外,设施软件尚不健全,总会遇到账面不符的问题,这对财务管理工作构成了巨大威胁。

3.2改善策略

3.2.1优化管理制度

会计信息化最为关键是提升质量,而这一目标的达成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制度,借此增加信息数据的可靠性。全面管控数据收集与核算等不同环节,优化工作流程,有针对性的开展检查维修工作,降低故障问题发生的可能,联系医院的实际,编制独特、可行的财务管理体系,积极优化,为会计信息化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3.2.2增强职业素质

基于新医改,应进一步认识新型医药行业体系标准,让会计工作人员可遵守新医改制度,促进日常工作的开展,面向最新、前言的会计理论知识展开培训,保证与时俱进。另外,还应重视日常操作培训,提升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为队伍注入新鲜的学业,让人员队伍趋于年轻化,促进财务管理的有序开展。

3.2.3慎重挑选软件

会计信息化涉及的软件一般是财务和核算相关的软件,通常包含数据表格处理内容,因此,例如Excel这种常用软件不可或缺,同时,管家婆等会计独有软件也至关重要,挑选具备跟踪管理功效的特定软件。

4结束语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采用会计信息化管理模式,这在财务管理监督和减小内外部风险中发挥着重大意义。现阶段,对公立医院而言,他们在会计信息化践行中存在管理体系不合理、人员不足、会计信息化背离内部信息化的问题,基于该问题,应优化管理体制,全面增强职业素质,慎重挑选软件,借助各种对策不断提高实施效率。

参考文献:

[1]梁凤娟.新医改下公立医院会计信息化实施效率研究[J].会计之友,,(22):112-114.

[2]朱旭东.新医改下公立医院会计信息化实施效率研究[J].财经界,2015,(32):178.

10.新医改下医院成本管理现状与发展 篇十

一、现行医院成本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与新医改不相适应

医改新政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而现行医院成本会计核算制度主要是针对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的公立医院而制定的。在医改新政下将助推民营医院的快速发展,民间医院执行什么样的成本会计制度,目前国家尚无明确规定。医改新政将积极稳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将更多的体现医院的公益性特征,这样就将有不少公益性质的医疗费用开支,而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缺少必要的公益性会计科目,这样就容易导致经营性成本核算和公益性成本核算混淆,人为调节成本的现象难以避免。另一方面,医改新政将实行医药分开进行,现行医院成本会计科目设有“医疗支出”、“药品进销差价”、 “卫生材料”等科目分别进行医疗和药品收支核算,无法满足新医改的需要。

(二)卫生材料成本核算的不足

医院卫生材料品种多、数量大,而且处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中,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功能大致可分为一次性医用卫生耗材、化验试剂、骨科耗材、放射专用耗材以及口腔耗材,这类材料专业性强,质量要求高。由于医院只注重抓医院业务收入,疏于对医院卫生材料成本的管理,造成卫生材料的浪费。同时医院内部控制建立不全,没有将卫生材料的使用和科室的工作绩效挂钩。同时,后勤总务部门没有建立专门的成本考核制度,导致水、电、气的浪费严重,进而造成医院总成本上升。当前,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滞后,虽然医院的内部信息网络对材料的消耗情况进行了登记,但由于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当前无法满足管理上的需要,管理信息不能随着耗材的流转而流转,无法达到控制和考核卫生材料成本的目的。

(三)缺少成本的具体计算方法和成本报表列示

国家颁布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改变了旧《医院会计制度》没有编制医疗成本表的缺陷,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并没有规定医院成本计算的方法,这样就导致医院成本计算方法无章可循,只能采用统一归类的方法,这样对于跨年度重大病号或财政无法及时兑现的公益医疗项目无法进行成本核算,容易造成年末大额医药费挂帐现象发生。同时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只要求编制医院各科室成本表和服务类科室全成本表,这样要求虽然使医院的成本核算变的简单,但也造成财务成本信息过粗,无法具体反映项目类成本信息,导致成本考核只能笼统的在科室进行包干,无法严格区分成本和费用的界限,无法正确评价医院的经营效益和效果,不利降低成本费用支出的经营决策,也不利于医院进行医疗收费的合理定价。这样不但导致医院药品收费价格和服务性收费依据性差,也无法为财政补助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使“以药养医”的局面无法根本改变。

1、首页2、对策思考

二、新形势下医院成本会计核算的对策思考

(一)不断适应医改新政对医院成本会计核算的要求

医改新政条件下,医院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这就需要通过客观合理的成本会计核算来客观、真实的评价医院的经营成果,而医院现行的成本会计制度难以满足医院多元化经营发展的`需要,改革迫在眉睫。要充分借鉴国际非营利性组织会计制度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医改新政的实际情况,一是制定统一的成本核算制度,要细化经营性成本核算和公益性成本核算的边界,防止为了经营效益或虚领冒用国家财政资金现象发生。二是要在成本会计核算上增加公益性会计科目,如增设“公益性成本”、“ 公益性成本费用”会计科目,既能准确衡量其承担责任、义务,也有利于医院绩效考评和经营管理。

(二)完善卫生材料的核算和管理

在医院网络管理系统中建议设置一级卫生材料库,增加卫生材料的购入、拨出、领用、盘存、退货及月结等功能,以明确材料的流向,同时在使用上和科室的绩效挂钩,确保医院工作人员特别是后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节约意识,从而减少跑、冒、滴、漏“现象。另一方面,要建立卫生材料内部控制制度,住院病人消耗的卫材由收费执行科室消耗库存,病区药房发送的卫材,由病区药房消耗库存,同时要坚持按月盘存制度,防止卫生材料的多度占用而影响到采购工作,进而造成了采购成本的上升,同时也可以通过盘存发现管理中的漏洞和成本”出血点“,进而通过管理上的完善来不断降低卫生材料的消耗成本。

(三)明确具体成本计算方法和细化成本报表列示

11.新医改下医院成本管理现状与发展 篇十一

【关键词】医疗改革 财务管理

一、新医改条件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从新医改指导思想可以看出,它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方面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是指对医院有关资金运作等财务活动的总称。医院的经营决策都是根据医院的相关规定,从财务预算到最终核算,进行全面、仔细可量化的财务分析;经营决策实施过程更离不开财务部门的支持,但是所有的财务活动的基础都是资金。

当前公立医院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三各方面:一是政府财政补助;二是医疗诊治收入;三是药品价格加成。这些资金来源中财政补助在医院收入的占比极少,医疗诊治收入实际上能够盈利的很少,而药品价格加成则是所有医院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在新医改条件下,破除以药养医,实施医药分开,则把医院收入的的最大来源掐断了。这对医院财务管理而言,简直就是釜底抽薪,对医院财务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

二、当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提高资金管理效益,医院财务管理也应按照企业的运作与管理方法,降低各种运营成本,提高现有资金的运行效率,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由于医院的特殊性,一直以来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一)医院资金来源渠道狭小

当前公立医院的收入最主要的来源,仅限于医疗服务附带的药品价格加成,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从企业经济角度讲是非常危险的,但是因为医院的特殊性,因为没有竞争压力,而自动忽略这一现象。从现实来看,事实上医院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资金来源,例如有很多人依靠医院而生活,挂号黄牛就是最明显的表现,通过倒卖医院的挂号赚钱,虽然从社会价值角度讲,这一行为不产生社会价值,但是从实际来看,这些人既然能够存在,就说明医院的很多资源都有市场需求。因为医疗资源在我国来讲,依然是稀缺资源,特别是大型公立医院,因为服务质量好在人民群众中具有良好的口碑,虽然说不能直接通过增加医疗服务收费提高医院收入,但是可以依靠医院的口碑,开展相关的增值服务,弥补医院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

(二)医院财务管理落后

当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医院对资金管理的理念落后,特别是资金的时间价值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流动资金占用过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长期投资决策缺乏科学的依据,从而导致长、短期投资行为的盲目性;第二,成本控制效果不佳,主要是成本核算流于形式,只是事后记录,不能做到事先预算;第三,财务制度缺陷,多数医院未实行总会计师制度,财务管理的高管不能有效的参与运营决策,无法发挥督导作用;

(三)资金管理人才欠缺

医院拥有最优质的品牌资源,确缺乏资金来源,产生这方面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医院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出自医疗系统,懂市场、懂管理的人很少,懂资本运作的人就更少了。我国当前资本思维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更成为很多企业成功的注脚,因此在新形势下,医疗改革的方向可能更多的是借助资本思维。当前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依然属于传统模式,如果能将资本思维嫁接到医院的财务管理与运作上,才能更好的发挥医疗资源的优势,弥补医院资金来源的不足。

(四)医院资金使用结构不规范

当前医院以服务宗旨,资金来源有限,但是不少医院在投资的时候,未能进行全面的可行性投资分析,未经有效的财务预算和相关监管流程,领导随意决定投资标的,造成医院的资产结构不合理,导致有些资产投入很大,但是利用率却很低,有些需要投资的资产,却因为资金缺乏而未能购置,这就是投资结构不合理导致投资效率的下降。

三、新医改条件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与方法

在新医疗改革的形势下,医院的资金管理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解决当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问题,需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弥补人才的措施,强化资本意识与资本运作的管理,实现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设计与成本控制,保障资金支出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一)开源方面

1.借助国家政策,争取信贷资金。国家通常会有特殊的扶持政策,照顾医院建设与发展融资。争取银行贷款是当前医院筹措资金的主要渠道,国家鼓励医院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资金结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来争取信贷资金的支持,例如借助相关扶持政策,通过保理业务扩大融资规模。

2.利用新兴手段,拓展资金来源。当前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融资手段持续更新,例如刚刚兴起的众筹形式,就非常有利于医院的融资。公立医院因为有国家政策照顾,如果参与市场融资通常能够以较为有利的形式获得市场资金的支持,例如可以采用融资租赁的形式完成大型设备的购置。

(二)节流方面

1.加强内部监管。医院首先应健全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强化医院财务的意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财务人员可根据动态的财务信息及时做出反应,改变财务和业务分离的滞后状况。

2.加强成本核算。加强成本核算才能使医院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要建立成本控制中心,完成各个科室的成本核算,并将其作为间接成本分摊到各直接成本科室,在科室核算的基础上进行项目成本核算;制定科学的成本分摊方法和标准,这是成本核算的关键所在。只有有效的降低成本才能尽可能的提高效益。

四、结论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必须从资产管理的理念、资本运作的人才和财务管理的措施,三方面入手才能实现医院资金来源的多样化、资产结构的合理化、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对于医院而言在新医改的条件下,只有开拓创新,才能保持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怡生医改形势下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东方企业文化,2010(9).

12.新医改下医院成本管理现状与发展 篇十二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购用户的规模不断扩大,加之党中央、国务院医改意见中提出“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1]”的新形势下,传统医药与先进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已成为一种全球趋势,医药电子商务也应运而生。孟令全等[2]学者将医药电子商务定义为:是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药品生产单位、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以及保险公司为网络成员,通过Internet网络应用平台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开放并易于维护的医药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医药企业发展医药电子商务是现代经济环境下的基本趋势[3]。

1苏南地区医药电商发展现状

受医药行业产业结构、市场化建设情况、法律环境等影响, 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政策对医药电商行业的影响极其显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4],都对医药电商进行严格控制。即便如此,医药电子商务仍蓬勃发展。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已有244家药品零售企业和175家网上药店获得了CFDA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能够在互联网上进行药品交易,其中在江苏的网上药店就有15家,苏南地区12家。由于处方药尚未在网上药店开放,苏南地区医药电商的产品种类主要以OTC、保健品、家用医疗器械、药妆、计生产品等为主。以先声再康药业电商为例,其天猫电商平台销售的产品主要是家用医疗器械、计生产品、母婴用品等产品。

2苏南地区医药电子商务发展制约因素

苏南地区医药电商发展所受的制约因素与中国目前整个医药电商发展所受的制约因素是一致的:

2.1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

近两年,CFDA陆续曝光了200多家网上黑药店,但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数字不过冰山一角,很多黑药店即使被曝光,还会换个域名继续违法销售,因此黑药店的冲击无疑对医药电商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目前针对医药电商的法律很不健全,对医药电商运营中所涉及的隐私保护、电子合同法律效力等问题没有出台相关法律解释。

2.2医药电商行业配套的物流系统不发达

药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对温度、湿度有很高要求,因此医药电商行业对物流要求严格,不能将药品的物流委托于普通的物流企业,必须是具有相关资质认证的物流企业才能承担药品的电商物流,有专业的医药仓储、物流以确保药品的安全。

2.3医药电商行业复合型人才缺乏

医药电商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医药电商全方位发展的关键因素[5]。医药电商行业人才待遇不高、流动性大,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加入。另外,既掌握医药相关知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缺乏,致使医药电商不能向消费者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仅停留在消费者自助购买的水平上,极大限制了医药电商的发展。

2.4医药电商市场不成熟

目前国内尚没有形成规范有效的医药电商市场,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规模小、应用层次水平低且分散,仅提供单一的医药信息服务,或单一的医药产品销售,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完整的医药服务体系。另外,传统药店的“医保、高毛利、政府管制”也存在于医药电商中。不能与“医疗保险”、“新农合”等医疗保障体系打通通路,也是制约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的一道待解决的难题。

3推动苏南地区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措施

苏南地区是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素来就是全国新兴事物发展的龙头区域之一,医药电商的发展将仍然不会落后。在目前国内医药电商发展良莠不齐的整体环境下,要想将苏南地区的医药电子商务向前推进,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努力:

3.1健全医药电商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医药电商相关法律法规,具体包括[6]:对医药电商平台标准化、采购和交易内容、交易程序及网络支付安全、网络数据电文、电子合同及电子签名法律效力、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网上侵权行为、投诉处理办法等的规定。

3.2建立和完善医药物流配送系统

完善医药物流配送体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执行积极的医药物流发展政策,从宏观上对医药物流市场进行建设与培育,使其不断向法制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按照科学选址,合理规划,优化供应链三个原则建立医药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以利于医药物流的专业化管理,提高药品的流通效率,同时降低成本。

3.3培养兼备医药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必须通过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加强培养同时具备信息技术、商务及药学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对于高职医学院校,加强医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开展医药电商管理人员的专业培养和培训,为医药电商企业提供人才来源。

3.4构建医药电子商务生态系统[3,5]

医药电商是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化程度高、实时互动性强的特点,以及电子商务密切用户关系、 加深用户了解的优势,进一步深化、细化医药电商中的药学服务功能,而不是停留在单一的买卖关系上,通过优质高效的药学服务来吸引公众。

4结语

13.新医改下医院成本管理现状与发展 篇十三

引言: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财务管理,它在医院管理中占着极重要的地位,它是医院正常运作的有力保障。但是目前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存在很大的不足,所以一定要加强对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因为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加强与完善,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有利于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的利益。本文将对目前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在新医改形势下加强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对策。

在新出台的关于新医改形势下医疗改革政策中明确指出,医疗改革的重心是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做到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财务管理,它在医院管理中占着极重要的地位,它是医院经济管理的核心。医院财务管理的不完善,将导致广大人民的利益受到侵害。所以,医院一定要做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完善。

一、医院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在对医院中所有与资金有关的使用、分配等业务活动进行的组织、计划、考核等工作统称为医院财务管理。医院财务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占着极重要的地位,完善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能保证医院财务的正常运行、有利于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转。然而,我国目前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它不利于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的利益,对医院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加强对医院财务制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下文将对目前医院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问题进行阐述。

(一)对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认识的挑战

很多医院的管理者对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认识都不太正确而且也不足够重视,导致管理者对此认识不正确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足够重视对市场动态的关注、树立的对医院财务管理的认识观念不够正确;甚至还有一小部分的医院管理者医院的重心是治病救人,所以医院财务管理不重要。另外,还有很多医院对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不够重视,使其降低了医院财务管理效率。还有就是医院财务人员对财务的评价和分析欠缺,在医院很多账目都是电子版的、是通过电脑打印得到的,并没有对这些资料进行整合、没有对医院的财务进行分析和评价,如果对其进行审核将会耗费很大的精力。所以,医院管理者和医院财务人员一定要改变以上观念,并对医院财务管理加以正确认识。

(二)对医院财务预算制度的挑战

预算管理就是对资金合理分配,从而实现对医院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规范性。但是,现在许多医院的财务管理在预算管理这一方面存在着问题,主要问题是对预算管理的相关工作的主动性和目的性不够强,觉得预算只是根据要求编制预算表。其次没有对医院财务预算进行科学的编制,主要表现在在预算编制前没有进行足够的科学论证,从而使得编制的预算不够合理。这些做法将使得医院中有限的财务资金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甚至很有可能造成资金的浪费,进而阻碍了医院的发展。

(三)对医院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挑战

目前,很多医院管理者一般比较重视对医疗人员的培养,他们认为对医院管理人员的培养可有可无;这样的做法同样也忽视了对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从而导致了医院财务管理人员不够专业、使得财务管理观念落后。更有甚者,有些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基本上没有财务管理知识,完全是基层提拔而来;这些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很低,他们的工作效率也比较低,这样就严重降低了医院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如果长久的这样下去,将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出现很大的漏洞,并将严重阻碍医院的发展,降低医院的竞争力。所以医院管理者一定要重视对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二、在新医改的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提高资金管理效益是医院财务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医院的所有资金运转基本上都是依据编制的预算来进行的,而且医院的经济效益也与医院的财务管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医院管理者一定要重视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加强与完善,我认为在新医改的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采取的对策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对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

在新医改的形势下,医院的重心是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做到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想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一定要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医疗质量。所以,在新医改的形势下,医院管理者一定要重视医院的财务管理、加强对医院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

(二)加强对医院财务的预算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财务预算管理,所以一定要加强对医院财务的预算管理。首先,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医院财务预算管理理念,从而使得医院财务预算管理逐步向全局性医院财务管理迈进,要对医院财务的预算有一个合理的规划,从而使得编制的医院财务运算具有合理性和规范性;同时,编制的医院财务预算一定要细节化,一定要做到对医院各个部门、各个项目的预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每个部门的财务有依可寻、才能提高对医院预算财务的可控性与可操作性。其次就是要提高医院预算财务的科学性,因为只有能够给医院的预算财务提供一个科学的论证,才能有效的提高财务预算的可操作性、才能使得医院的财务能够合理的分配、才能提高医院整体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三)加强对医院收入与支出的管理

为了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一定要加强对医院收入与支出的管理。首先,一定要加强对医院财务收入的管理,这主要是因为高额的药费、高额的医院器材都使得医院投入了很大的成本。例如为医院采购药品等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措施,在对医疗器材室实行统一的采购标准。这样做不但是对医院工作人员的肯定,还是对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其次就是加强对医院财务支出的管理,对于加强对医院财务支出的管理可以从合理核算项目成本、通过招标进行医院所需药品、器材的采购两方面入手;通过以上两方面可以有效的降低医疗成本,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三、总结

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财务管理,它在医院管理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医院管理者一定要重视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加强与完善。加强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不断有利于医院的长久发展、提高医院的竞争力,还有利于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14.新医改下医院成本管理现状与发展 篇十四

一、新医改形势下中国药品市场终端竞争格局

过去10年,整个药品市场规模从1,700多亿增长到5,700多亿,CAGR(01-09)约15.7%,但是08、09年药品销售增速加快,分别达到17.3%、18.2%。

10年内整个药品市场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97年、98年启动的2亿多城镇职工医保。提速主要因从03年开始,对8亿多没有医保的农民逐步覆盖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每个老百姓交20元,中央政府交40元,地方政府交40元,构成了新农合资金,拉动了8亿多农民的药品消耗。另外从07年开始,启动了城镇居民医保,每个居民大概是300元,2亿多人有600-700亿城镇居民的医保,也会在今后带动城市社区药品消耗。

我们预测在2010年-2019年未来的10年药品市场增速为18%-20%,到2019年将达到3万多亿。支撑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为:人口老龄化,人均用药水平不断提高,疾病谱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扩大药品消费需求,新医改政策刺激医药消费需求。

在目前6千亿药品消耗里有接近60%是老年人在消耗,上65岁以上的老人有1亿多。我们看2020年65岁以上老人会从现在的1亿多增长到2.48亿,2050年会达到4个亿。未来 10年老年人口上升到2亿多,整个药品消耗基数则增长一倍多。

中国的药价水平不高,97%的药品是仿制药,10年中国人均用药水平可反映药价,在50美元左右,相当于是美国、日本的七分之一。整个人均用药水平在未来10年会持续上升。因为我们知道现在很多企业特别是大的上市公司,也不断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在1万多家公立医院鼓励创新,临床的急症、重症、疑难杂症只有创新药才能缓解痛苦。中国创新药的加大使用,使得药价的平均水平也在提高。第二个因素用药的老年人比例提高,导致平均用药水平提高。

第三是用药的疾病谱变化。在10年以前,我们走了很多县做调研,发现用药最多的是感冒药、胃肠道药、皮肤病用药。而近年来,发现很多农民用高血压药,会得中风,得肿瘤,发现很多村或者县用药量支出提高非常快,这就是疾病谱变化,大城市更是这样。我们知道感冒发烧、胃肠道和皮肤用药都是便宜的药,不会花很多钱,但是提到肿瘤、高血压、脑血管的药价很贵。近年在肿瘤,心脑血管、神经系统也比较容易诞生出创新药、现代中药,所以我们看到在辉瑞、罗氏跨国公司很多重磅炸弹药都是出自这些领域。另外随着城镇居民医保的扩大,包括新农合8亿多农民医保扩大,加上以上三个因素,我们觉得未来的中国药品市场将迎来黄金十年。在整个药品市场里面,主要来自于四个终端,医院终端是指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市场,社区终端是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药店终端是指所有城乡的零售药店,第三终端是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诊所等医疗机构。恒瑞、齐鲁增速保持20%、30%,大部分来自于医院高端市场,因为医院市场得益于城镇职工医保,未来10年公立医院改革之后大医院药品市场,继续会保持增速,因为在整个公立医院改革里面,直接少了一块,必须从其他部分迅速补充这一块的损失。

第三终端换句话说是农村市场和城市社区市场,基本目录药物在未来3-5年甚至更长时间有很多增量。随着政策的支持,基本药物使用、转诊制度、政策支持设备配置,包括人员的工资待遇改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要求类似像华山医院、瑞金医院对口支援上海卫生区的服务中心,未来5年-10年,常见病、多发病老百姓将转诊)。未来10年医院保持增速的同时,第三终端把8亿多农民和2亿多社区居民,比较低水平扩大就诊率和收入,所以基本目录药物在未来3-5年甚至更长时间有很多增量。

我们看了药品市场终端之后,主要看过去的10年整个药品市场的蛋糕以及它的增速,未来10年四个需求因素支撑它比较高的速度增长。这些对我们研究药品市场和研究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我们的需求增大。我们看供方,中国生产药品 有多少企业?很多媒体说是5,000家、6,000家,真正生产药品只有3,000家,有中成药厂最多1,300家,化学药厂1,200家,另外500家生产血液生物药品,还有1,800多家原料药厂。

整个药品市场在新医改形势下药品市场终端,在未来保持一个增速,结构上在第三终端因为得益于新医改政策,对8亿多农民,2亿多城镇居民有了医保之后,拉动常见病、多发病,包括康复性慢性病药品急剧增长。

二、公立医院改革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新医改主要的内容简单回顾一下,就是到2020年建立覆盖13亿人的医保制度,让13亿人都有不同水平的医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有具体的实施内容,有两个服务体系的打造,以及两个保障体系的打造,这两个服务体系可以理解成为缓解看病难,两个保障体系理解成为缓解看病贵。

2亿多城市居民和8亿多农民,在农村有一些感染用青霉素就行了,因为不像大城市一样有耐药性,所以基本药物目录主要保证在中、低端满足使用,缓解看病贵问题。在公立医院体系主要缓解看病难的问题,大家不能都挤大医院,以前的医改,中央把80%资源放在大医院,广大的基层医疗得到的支持非常少,所以在这一轮医改里面重点支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像县卫生院、偏远地区卫生室建设。同时对1万多家大的公立医院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使这些公立医院能够重 点解决临床的危重急症的病人治疗,把轻、慢性病人引导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区医院去,这就是这一轮医改主要的问题,通过两个服务体系,两个保障体系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比较严重的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我们知道卫生总费用,到09年是16,000多亿,药品只是一块,6,000亿,在整个医院里面比如说华山医院有10亿创收里面,药品只有4、5亿,真正卫生总费用包括住院、药品、诊疗费。到底政府给了多少钱?政府在这个里面比如说华山医院10个亿里面,他投了2个亿,也就是说8个亿医院靠自己创收,8个亿里面其中有3、4个亿是药品带来的收益,还有3、4亿,是住院医疗带来的创收,所以我们说把3、4个亿药品的加成取消后,有5、6千万通过财政补助进来,则补贴2.5亿。这需要公立医院创收,国家不可能把1、2万亿支持公立医院,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公立医院不可能用便宜药或者空间小的药,占大的份额一定是创新药,贵药,永远是主角。因为从投资的比例结构看,在1万多亿总支出里面政府投入了20%,还是因为从07年第三轮医改加大了投入之后带来的。

我们想在这一轮的医改里面通过医保的扩大,个人投入占比会下降,占比下降并不代表个人的支出在下降,只是个人的支出增长在下降,政府还是在这些年逐步追加投入。在这一轮的医改里面,政府在投入,同时个人的支出占比会下降,因为医保资金。城镇职工的医保,08年结余有30亿,很多人说2亿多上班人群,老年群体比较少,得慢性病、大病比较少。城镇职工医保里面很多报销的比例比较小,报销的内容比较少。这一轮的医改为什么公立医院还有增量?因为按照发达国家当年的结余率水平不能超过15%,城镇职工这一块,08年30亿结余,因此上海市原来职工医保里面最高支付限额从4倍提高到6倍,原来报销比如说上海市平均工资是3万,4倍支付工资不能超过12万,现在乘以6为18万,如果得了大病支付限额变成了18万,医保的结余小。另外一块,原来的门诊有些病不能报销,因为结余率很高,报销内容会增多,报销的上限从4倍提高到6倍,这些均体现在公立医院的收入上。所以公立医院也会获益于城镇职工医保的报销比例扩大或者上限的扩大。综合起来新医改推行的全民医保会扩容药品市场,包括03年启动的8亿多的农民的医保,07年启动2亿多城镇居民医保,带来2千多亿扩容。

09年发布了基本药物目录,是基层版有307个品种,很快会发布公立医院药物目录,大概是340多个品种,我们看一下如果公立医院发布的基本药物目录300多种,基本上跟基层的300多种的品种差不多的。因为基本药物目录大概都是安全有效,物美价廉的品种,如果公立医院也发布了基本药物目录,很多人都说,我是不是得到了政策的支持?我们假设2010年下半年公立医院基本药物目录推出,假若品种也是 300多种,现在在医院里面到底占比有多大?

我们做了统计,在22个城市,200多家样本医院,大的医院一年药品消耗有1,000亿多,有2,000多个品种,在09年2,000多个品种里面进入样本医院里面有205个基本药物品种,数量上占了不到10%。我们再从金额上看,在200多家大医院里面发现,这200多个品种整个药品销售额占了14%,在09年的上半年下降到12点几,假如说今年下半年公立医院的基本药物目录推出了之后,也是300多种药,它的数量、金额在10%左右,因此不可能动到公立医院药品消耗的根基。

很多人认为进了基本药物目录之后就有机会了,不是这样,因为基本药物目录在数量上占了10%,金额占了14%,但是基本上被前三位企业牢牢控制了。所有大的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前三位占了80%、90%,除非给更多的钱给医生改变格局。因为占据前三位基本药物目录品种都是单独定价或者是优质优价,你是没有机会给医生更多的钱,人家在10年内把这个品种生产的质量、规格、收益作了改进,你没有机会了。

基本目录药物的推行对医疗终端影响有多大?是不是很多人说药价降下来?在20,000家医院里面,公立医院有13,000多家医院;而县以下的2,000多家县属县医院,占药品消耗量只有百分之十几,他们希望药品有70%要用基本药物,对整个格局不会有影响。很多人说以后中央出来一个政策,要把华山医院、瑞金医院70%靠基本药物,那是不行的。公立医院、大医院永远是鼓励创新药物进去,因为一个产业要升级换代必须要有药物的创新。所以基本药物制度不可能带来行业的振兴。它的机会在于社区,在于县,因为在社区和县要70%要用基本药物,这也是对的。因为7、8亿农村县这一块基本药物满足大的疾病,所以国家政策引导也是这样,8亿多农民,2亿多城镇居民,70%、80%由基层解决,一部分大病再到大医院去,实现人医分流。

公立医院改革利好大的专业化的药品企业。在今年春节卫生部,五部委终于在2010年推行了医改里面的第五项内容,公立医院的试点,东部上海,中部昆明,包括西部宝鸡,总共选了16个城市进行了试点。这一轮改革在公立医院市场化,老百姓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以后,07年确定了公立医院是医院的核心,最重要的是以公益性为核心,逐步取消15%的药品加成,把药事服务费纳入医保。总共的内容有9项,这个和医药行业有什么关系?关系比较大,公立医院完善服务体系,希望加强公立医院的规划和调控,优化公立医院的结构布局,公立医院和城乡基层低端要有分工协作,跟重症有简单的分工协作。改革公立医院的体制,推行医院的属地化管理,具体管理让院长做CEO、实现院长责任制,管办分开,对大工业,大商业很有好处的。

这些改革最直接对医药行业的影响主要有什么? 如果说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促进社区县医院,乡镇卫生局 基层靠拢,按照改革的方向,公立医院和基层的分工协作可以建立的,第二以后的大病、小病、康复性的病到卫生机构。随着10年后这些城镇居民,包括我们自己,如果一些简单的病我们也愿意去社区卫生中心,这些在基层药品消费提高,有利于基本药物目录生产企业和独家品种的生产企业。在社区在县医院不是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就开药,即使进入了招标用药还要做工作。

第二个即使成功取消药品加成,也不能完全切断医院药房和高价药的现下联系,更不能切断跟一两个医师的联系。

第三个加大检查诊断服务,加大疫苗预防。把15%取消了后,医院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里面讲药事服务费(含检查服务)纳入医保。国家拿出200个亿做公共服务,现在扩大到5种、8种疫苗,而且以前只有城镇居民有,现在农村的居民也有,这是非常大的好事。

第四点药事服务费纳入医保以后,会带来好处。第五个医院属地化管理和公立医院独立法人真正建立,使具有品牌优势的工业和企业集中度会提高。

还有一个如果公立医院在这一轮的临床路径试点大检查能够成功,有利于进入临床路径指南,指定要的专业化品种将会得到很大变化。卫生部已经公布了22各专业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现在深圳已经在推行临床路径。

第六个这一轮医改试点可能解决不了公立医院医药分开。

三、公立医院改革对医药商业的影响

美国只有90多家商业公司,前三家商业公司占了90%的配送量,而中国13,000多家,前三家只占了20%配送量,新医改也会促进行业集中度的提高。

商业里面有7种类型的公司。大型医药批发企业(包括中央军:北国药、南一致,地方势力:广州医药、上海医药、南京医药等);民营巨鳄:全国性如九洲通,地方势力如科伦医贸等;零售寡头:海王;社区配送型:北京医药股份、北京嘉事堂医药;药市型商业批发企业:广东普宁等;第三终端配送型:浙江金华医药;专业代理型:深圳健安、深圳星银。

第一是原来传统意义上商业是大型医药批发企业,企业的特点是原来在80年代、90年代民营不能开公司的时候,中国医药总公司上海分公司到二级站,到三级站,再到四级站,就是中国医药总公司上海医药公司二级站,底下的地市三级站,底下县医药公司是四级站,因为县药材公司都已经被九州通高配送完全吃掉了。在这一轮里面存活下来的,像国控,上海、北京五个站,包括原来的广州四家公司,上海四家公司,这一类的公司主要客户就是医院和当地的药店。商业一般有5、6个点的空间,有3、4个点毛利。即使赚钱到最后最多也只有1个点,2个点,所以商业一定要做大,做大是它的唯一出路,否则不赚钱,或者被人家吃掉。第二个现款现货,解决了规模的问题,规模大效率费用能够降低下来,而且九州通有一个原则只做现款,使得管理非常规范,没有三角债,三角债往往脱死了现金比较紧张的商业公司,正是因为这个因素所以大医院往往拖欠大户,一般大型企业和九州通合作机会很少,因为它在医院里面的网络基本为零。

第三个零售巨头里面,从10年前100-200个亿的OTC规模,10多万个药店,到现在有1,000多亿的零售,主要得益于2亿多城镇职工的医保拉动,包括慢性病拉动,这一块也贡献了大量的海王医药公司,老百姓医药公司,主要配送底下的几千家直营药店,主要的客户就是它的直营店,对于工业有影响,当这个店大了以后,海王一年20多亿营业额,有1,000多家药店,阿莫西林直接找一个厂生产,大部分开始OEM各种普药,药店主要卖的是品牌药,给老百姓提供的只是便利性,现在价格的优势在药店里面不明显。

第四个看社区,医改对社区的影响使得地方大的医药公司受益,北京市政府为什么会指定北京国有的北京医股和北京民营?因为北京10几个亿由市政府财政补贴的,两三个亿财政补贴,我当然希望地方企业能够获得支持。随着新医改不以省为单位,以地市级为单位,指定社区的配送,一定带来国有的商业,或者做的比较好的民营商业的机会。比如广州虽然没有指定,社区中心一年20个亿社区配送有60%是广 州公司,还有30%是5、6个亿国控广州站,还有比较边缘的花都等类似与上海的崇明县,给了一个民营公司广东大医药公司,不会给上海医药公司配送广州社区,因为地方财政在补贴当地的零差率,当地政府根据本地情况,发展城市社区的定点配送站,叫做社区型的配送站。

第五块,很多人说安徽华源也做了150个亿,和九州通差不多,只是一个区别它存在一顶帽子大家带现象,安徽华源医药公司原来配送的客户跟九州通一模一样,跟县市、地市一模一样,安徽华源150、160个亿,有些不是他们自己做起来的,是浙江企业的个体户挂靠他们。

第三终端配送型针对农村市场,诊所,虽然配送的地方很小,但是我愿意,浙江很多原来地市公司,发展成为第三终端配送公司,因为让浙江英特尔配送浙江底下的乡镇村,划不来。这些在当地有较强能力的公司配送齐全。

专业代理型可以理解成进口药或者是大药厂的营销中心,这类公司也在做上市,而且证监会也在批,因为它的概念是营销外包.最后小节一下商业公司,在这一轮医改里面,我们看到医改的政策使得地方的大的国有商业公司,地方最大的民营商业公司加快集中的政策支持,从公立医院改革院长愿意和大的商业公司合作,使得商业公司集中度提高,因为商业公司的集中度不提高,走不出费用的困境。比如说我们原来的 商业公司进一批药要有10个点空间才能做,现在逐步到7个点可以做。但是别人是怎么样的?费用率还停留在7个点,使得大的商业公司很小,达到50个亿只有10家,在13,000多家商业公司里面超过5,000万的只有400多家,前三位只占20%,达到900多亿,意味着中国有6千多亿蛋糕切到13,000多家医药公司配送,美国有3,000亿美金,只有70家商业公司做,而且前三家占了95%,日本只有1,400多家做。日本前三家商业市场集中度从20%亿提高到现在67%,花了十年,美国花了10年提高到96%。中国现在前三家是20%,未来如果提高到70比较好。所以集中度提高走出费用困境从7个点,像九州通一样现在3个点可以做,必然会涌现出很大的公司,也是新医改的促进特别是商务部接手商业之后,因为商务部管的事情更大,会进一步促进商业公司的整合,会进一步促进商业公司的重组并购,从政策里面放宽重组并购。新医改对商业概括起来就是利于商业集中度提高、涌现一些大的商业公司。

四、公立医院改革对医药工业的影响

3,000家药厂里面前100家大企业,南方所叫做中国制药百强,占6,000亿药品市场的40%,预期从40%扩充到70%,因此新医改的影响,看成是对主流企业大品牌有非常大的挑战。

在新医改里面对工业大品牌的影响,我认为新医改使得3、500家主流大企业集中资源开始放在医疗市场。

有人说30个外企是500亿药品蛋糕,外企占了中国药品蛋糕的一半,这个是不对的。因为30个外企是500个亿,在整个蛋糕当中占10%,但是这500亿产生在20,000家大医院.我们在05年的时候看到外企普遍做10几个亿规模,现在很多像罗氏、辉瑞做到30多个亿,每年增速保证30%,产品还是那个产品,只是在05年的时候主要做了800家医院,2010年做2,000-3,000家医院,05年700-800多个医药代表,目前上千。

中国产品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销售率,每个代表单位销售贡献外企是150万-200万人民币,国内企业是100万-150万。恒瑞是30个亿,这类企业比较稳健,自己做终端。有些公司采取的方法是销售外包。研发很关键,如果中国去把恒瑞这些企业药价降低下来,更没有钱做研发,恒瑞30个亿每年不超过5%,大概1亿多,已经是最多了。但是美国辉瑞研发投入占收入的20%。

为什么说上市公司里面我们对中药注射剂的企业关注,因为中药在整个心脑血管,在肿瘤,神经系统的疾病,还有风湿,能够通过中药的推广有机会。你们看西药和中药永远不能在联系一起。中药是小分子调理,研究的是宏观,中医跟中国人一样,中医宏观阴阳五行,西药好就是不好,通过分子生物学可以检测出,中医中药正是因为这个因素,像肿瘤、心脑血管,神经系统,老年痴呆不是一个方面有问题,是整体性的疾病。有一个很真实的事情,欧洲13个国家,德国、法国、英国等13个国家领土和中国差不多900多万平方公里,但是为什么10几个国家才4、5亿人口?而中国900多万有10几亿人口?因为在前两年医药界有一个观点,对中药否定的一塌糊涂,研究中药的教授说,不能盲目否定中药。欧洲经历过二战之后死了几千万人,死了最多的是在一九二几年有流感病毒的爆发,死了4、5千万,几次流感大爆发使得欧洲在文艺复兴后期人口急剧下降。到中国流感的爆发在老百姓里面不感到很可怕,搞板蓝根,抗病毒,是5000年中药留下来。那个时候在一战比欧洲人口多得多。在流感瘟疫发作里面中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流感、瘟疫慢性消耗的疾病中药可以起到宏观调控,在整个中药企业里面,中药注射剂前段时间出了问题以后,当时分管负责的局长说,中药注射剂是中药现代化的代表,中药现代化是中国真正做新药创新的主要希望之一,西药很难做创新。第三个中药注射剂规范主要从源头的药材基地以及种植基地规范。所以大的企业上市公司募了钱为什么花钱搞种植基地?因为中药企业现在枯竭了。康美在去年下半年购进了2000吨的三七,当时7、80元一公斤,花了2亿多买,现在值7、8个亿,因为三七最主要的产地云南文山县连续干旱。

在这一轮新医改对300-500个主流企业重心花在医药代表 的数量的扩充,另外一个如果做中药,为了保持中药的产品力,还会花一两个亿,建立一个药材基地,如果药材不规范,提炼出来的产品就不能规范。对主流中药企业最大的影响大家越来越关注安全,抓药材源头,抓生产质量控制,营销放在第三位

整个新医改使得医疗终端迅速扩大,城镇医保的覆盖面医保范围扩大,疾病谱改变使得需要越来越多药。每年医院住院4千多万人次,到08年每年递增12点几,很多人说我坚持了运动,疾病少了,因为新的有害污染之后,可能得新的疾病的机会可能扩大。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之后、老年人固有的疾病体现出来,病人越来越多。卫生部统计从03年-08年每个门诊,08年花140多块,每个人新增了6点几,未来10年还要新增,因为用药水平还要提高。病人越来越多,病人的给付越来越多,两个乘数,医院增速肯定是两位数。医院增长20%多,2万家医院里有3,000家大医院,但是2万家医院里面的县中医,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医院共9000家-1万家,得益于农民看病越来越多,它的增速又提高了。1万多家县医院增速,03年只有5%、6%,03年得益于新农合提高到8%,未来农民看病交30元没有问题,2020年交100元也没有问题,这一块增速把县医院增速带动起来。大医院继续保持20%-30%增速,是6,000亿药品蛋糕从10年后变成34,000亿的主要要素。我们看一下代表企业步长,它不是上市公司,我只是觉得在中国很多新型口服药,步长脑心通也是5个亿,通心洛是5个亿,这些口服大品牌成功之后,第二个产品不能出来,跟企业选品种的能力,跟企业的营销内部系统按产品规划没有做好有很大关系。所以在05年的时候步长花了1个多亿买了山东菏泽制药厂,他们选品种非常好,因为步长脑心通做大,第二个品种很难出来,在05年上了,很多企业选择品种能力为什么薄弱?比如说我有一个高血压药,一定要上一个口服的高血压药,你干吗不能上注射的品种?因为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2,000个队伍都是看高血压医生,所以都要往这个方面想。但是没有想到,不会开别的降压药。心脑血管病人一般做手术,这个时候不能用步长脑心通,这个时候用硝酸甘油,把脑中风解决了之后,再给一两盒步长脑心通。我选择丹红这个产品,步长能不能做起来靠执行力和管控。他选丹红为什么做起来?因为他派了一批队伍专门做丹红,这个有什么区别?比如说我做复方丹参滴丸,一年做一万盒,这个时候他们说你再推新药,我不会再做,因为把主要精力放在复方丹参滴丸。但是我派另外一个人做。所以做大这个品牌要分产品线,所以步长很早就分事业部,是中国最早的。看他的丹红,北京、上海、广东做,郑州、武汉有14个省会做。北京上海公司跟外企一样,比如说我是步长北京公司的总经理,底下的人都是北京当地的大学生,不能给他高提成低工 资,做不起来很快走。所以给他高的底薪,给他低的提成,保证他的稳定。而去河南、郑州就是低底薪加非常高的提成。还有比如说有些医院自己做不进去,必须包给个体户做,个体户没有底薪,中间自己消化,所以通过三种体制,步长把整个20,000家医院全部覆盖了,只要有心血管病人基本能够覆盖,虽然它的药很贵,但是我覆盖了所有的医院之后,假设有1,000万个病人有10%病人愿意用高价药就可以了。一般一个企业做成一个模式已经能够赚很多钱,天士力已经很成功了,但是一个企业能够把三种模式应用的娴熟,09年做到50个亿肯定不难。

我们看一下千金,02年2.3亿千金片,当时我们建议他们在医院里面启用新的包装,因为药店只是对老病人,如果不做医院,医生永远不会告诉你有妇科炎症,要用千金片,在02年千金果断上市了千金胶囊,08年片作了三个亿,千金胶囊做了4个亿。这些企业的特点依靠千金胶囊在医院主推,迅速在医院患者建立目标形象。把千金片跟花红片金鸡胶囊在零售市场拉大了差距,老百姓觉得在医院和药店都有买。所以从02年-09年,整个千金药业从2、3亿,到现在6、7个亿,他们重视医疗,抓住新患者,反过来巩固老患者。现在包括跟妇科医生建立网络等等,都是建立专业化的壁垒。最后一个是修正斯达舒,可以体现出中国市场的宽度,就是农村市场。03年开始启动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使得农村 用药水平提高,中国有40,000个乡镇卫生院,这几年病人也在增加,住院从1,000多万变成了3,000多万,不能忽视3,000个县1万多个乡镇,比如说去药店买胃药,很少买斯达舒,或者买马丁林,因为在座的2亿人,不是他的目标,他的目标是10亿人,他的2万个代表为什么能够装下去?是装4万个乡镇,还不够,还可以发展到10万个代表,辉瑞全球有10万个医药代表,所以做到3,000亿人民币。未来做到80亿,做到200亿,变成40,000个也是可以的,40,000个乡镇,每个乡镇派一个代表,就要40,000个代表,每个乡镇只有一个代表,也是不变的,因为每个乡镇有10几个乡村,因为我是从福建村里面来的,我知道村的用药量非常大,我发现这一块的量都是现款现货的,村卫生室不会欠修正的钱,而不像华山医院,给了货才给钱。医院是现款现货的,工业企业很喜欢。

在大众消费品里面像伊利、蒙牛、娃哈哈在越来越富起来的农民里面,都送这个东西,原来送的是青菜,地瓜干或者酸菜什么,或者是腊肉品,现在改革开放之后,别人不需要这些东西,市场买就可以了。未来30年农村消费习惯怎么样我们还在研究。而且福建的农村还是比较富裕的农村,因为那个村有煤炭,很多人在挖煤,以后的中西部肯定像沿海一样,越来越发达。而且农民很多人说要补钙,他们买盖中盖,葡萄糖酸钙,三精的,而且要蓝瓶的,可以看到三精一 年做7、8亿产品,因为抓住了央视的大品牌,对8亿多农民,有很多人看央视广告,虽然城里人不看了,我们看凤凰卫视。每到11月6号、7号、8号央视招标中心每年都创新高。凤凰卫视上期谈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5,000元。背后是希望1、2万个工厂工人工资从1,000多提高到2,000多以后不用缴税。

4万家乡镇卫生院、62万个村卫生室抓住了1亿5农村人,所以在这里有1亿多从农村里来的,农村还有5、6个亿在村里,包括小孩、包括妇女。6个亿在农村,好比一个家庭四个人在农村,老公去城市里打工了。这个增长在OTC领域里面我看好修正,修正做到80多个亿,未来做到100亿、200亿有可能的。

上一篇:永燊乡2012依法治乡方案下一篇:有关诚信的励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