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岗位设置报告

2024-08-21

学校岗位设置报告(精选12篇)

1.学校岗位设置报告 篇一

学校岗位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搞好我校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市人事局市人发〔20**〕61号《关于对我市部分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管理工作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我校于20**年11月15日-11月30日对我校实行岗位管理工作以来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岗位设置

我校是市教育局直属重点完全中学,属市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市编委核定编制控员数115人,核定领导职数4个,核定内部机构数4个。目前,全校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5人(含高级政工师3人),设置高级专业技术岗位21个、高级管理岗位4个;中级专业技术人员47人(含政工师2人、主任科员3人),设置中级专业技术岗位34个、中级管理岗位6个;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8人,无初级管理岗位。设置工勤岗位6个,其中:高级工4个,中级工2个。所设各类岗位均按现有人员已经聘任,无落聘各类人员,无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人员。最高岗位年收入2370.3元,最底岗位年收入13212元,单位岗位平均年收入24828元(包括学校奖金在内),单位档案工资年收入16785.52元。

二、措施和办法

我校岗位管理与实行教职工聘任制同步。采取的措施和办法主要有:

在规章制度方面,制订了《西安市第三十中学教职工聘任制暂行办法》、《西安市第三十中学教职工津贴发放暂行办法》、《西安市第三十中学教职工考核实施细则》、《西安市第三十中学关于坐班制的规定》等规章制度,其制订和修改均经教代会通过。

在聘用合同制方面,强调全员推进,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用合同书。在实际操作中,坚持三“定”(定编制、定岗位、定任务)、三“结合”(对教师从政治思想、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质量和履行职责等方面进行考核,做好平时的.记实考核,实行过程性考核和阶段性考核相结合;定量和定性考核相结合;领导、教师和学生评价相结合。)每学期末将考核结果综合一次,考核结果与本人见面并作为晋升高一级职称、评选先进、续聘、解聘和奖惩的依据。

三、积极作用

自我校实行岗位管理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获得了上级和社会的好评。

1.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全校教职工基本上可按照岗位管理职责的要求做好本职工作,责任心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师专心于教学,集体备课、钻研业务、勤于教务的风气愈来愈浓;行政人员忠于职守,上班时间行政人员串岗、不在岗等现象大幅度减少,服务于教育教学的理念深入人心。

2.初步打破了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在津贴发放上,按岗位、学科计算系数再乘以实际工作量确定当月津贴。教职工在每月考勤的基础上按岗位职责和工作量领取津贴。

四、存在问题

1.学校缺乏用人自主权,还受到体制、经费等方面的制约,导致校外优秀教师难以引进、校内优秀教师容易“跳槽”,不利于学校发展。

2.职称评定方式落后,未能实现评聘分离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一线具有高级职称人数和管理岗位具有高级职称人数几乎持平,严重影响了一线教师的积极性。

3.由于历史原因,我校还有在岗8名集体性质职工,造成学校在岗位管理之外按人设岗的现象存在。

五、意见和建议

1.实行教育人头经费包干,扩大学校用人自主权,为教育教学人才合理流动提供有效保障。

2.全面推行职称评聘分离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便于学校将聘任制落到实处,做到职责明确、人尽其事。

二oXX年十二月一日

2.学校岗位设置报告 篇二

近年来,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药剂专业毕业生大多就业于药店、医药集团等药品流通领域, 主要从事药品营销工作。通过对相关就业单位的调研显示, 中药、中成药在药品市场销售中占有很大比例, 我国2004年中药总产值已达900多亿元, 且产值连年增长。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 就业单位最需要的是掌握基本的中医理论知识, 掌握中药、中成药主治功效, 能正确、合理指导用药的从业人员。与之相应的中医药学的知识和技能就成为适应就业岗位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 中医药学课成为药剂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中医药学历史悠久, 形成了集理、法、方、药于一身的独特且完整的理论体系。如果按目前授课学时和中职生的理解、接受能力, 教师和学生均将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分析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药剂专业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结合中职生学习能力, 本着必需、够用原则, 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 重新整合课程内容。笔者认为, 职业学校药剂专业中医药学的授课内容应以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常用中药、常用方剂和中成药为重点。

药剂专业学生要具备指导患者合理使用中药及方剂、中成药的能力, 首先应具有对人体各部分功能状态作出正确判定的能力, 即能根据服务对象的情况, 分辨其各部分功能属于正常还是异常, 如属异常, 还应分辨其病变的部位、病因, 从而确定适用的药物。与此相对应, 在中医理论方面, 应将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功能与常见正常、异常的表现以及常见疾病的致病特点作为授课重点。通过理论学习与相应的练习, 可使学生具备按中医理论判断机体功能正常与否、判定病变部位及病因的能力, 也为进一步合理选择中药, 正确解释中药、方剂及中成药的主治功效奠定理论基础。根据中职生接受能力, 对病机、治则等内容只需简述, 删除学生较难理解的传统经文阐释, 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浅显易懂的语言, 并联系学生熟悉的实例, 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学生应掌握常用中药的性能、适应证、使用剂量、用药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内容。所以, 应重点介绍常用中药的主治功效、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对中药来源、采收、具体炮制方法等内容可作适当删减。在药品销售中, 中成药占有很大比例, 所以方剂和中成药应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方剂和中成药部分需体现岗位所需的实用性知识与技能, 在对药品销售情况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选择近年常用的方、药。另外, 应参考职业技能资格考试要求, 把握好所选内容的范畴和难度。方剂及中成药部分应主要介绍常用方剂、中成药的主要药物组成、主治功效、用法、用量、注意事项, 简化有关方、药功效产生的机理过程与分析的内容。从而既降低了学习难度, 又突出了岗位所需的主治功效、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实用知识。中药名称的使用依照最新版《药典》, 在保证标准化、规范化的同时, 与就业岗位相结合, 补充中药的常用别称、处方应对等知识。对于中成药部分, 还应适当补充药品规格、贮存方法、常用别称等内容, 使所学知识贴近实际。

3.浅议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原则 篇三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

0引言

社会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有关专家以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的为标准,将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大致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操作型(技能型)等四种,学术型人才主要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工程型人才主要是运用科学原理进行工程(或产品)设计、工作规划与运行决策,技术型人才主要是使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变成物质形态,如工段长、施工工程师等,操作型人才主要是依赖技能进行工作。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操作型人才。要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关键在于课程设置。

1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

普通院校是按学科体系设置课程的,以会计专业为例,按学科体系应设置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管理会计、会计计制度设计、会计发展简史等课程,这种课程模式没有考虑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在该课程模式下,理论教学占支配地位,实践教学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中等职业教育按这种模式设置课程,就很难办出特色,达到培养目标。因此,课程设置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了解企业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从而确定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三个模块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四个模块甚至五个模块的形式,如采用五个模块的形式,可设置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笔者认为采用四个模块的形式较好,即可设置公共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把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合二为一,设置一些综合课程,从而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如可会计原理与财务会计合并为企业会计。同时,应有一定数量的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2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技术和能力,而且,要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因为:

第一,一个人不可能通过一次学习,就获得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全部知识,根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发达国家平均每人一生要转换4-5次职业,美国转换次数更多,平均每人达11次;

第二,就教育所传授知识的适用期来看,基础教育可用15年,普高教育可用10年,而职业教育只能用5年;

第三,目前,面对中专生就业率不高的现实,中职毕业生除了就业外还有升专升本的需求,尽管我们反对把升学作为中职的主要职能,但我们不得不面对学生升学的现实。

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程设置应考虑学生升学的需求。

3课程设置应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理论教学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

课程设置应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理论教学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是多少,“必需”和“够用”的标准是多少,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两种偏向,一种是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追求理论上系统性、完整性;另一种是不注重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的人才成为简单操作型,这两种倾向都极具危害性,造成理论和动手能力的双重欠缺。

分析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内容,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大致为1:1,如相当于我国专科层次的德国职业学院实践与理论之比为1:1,法国短期技术学院实践教学时数占总时数的二分之一。我国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规定“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二”。总之,理论教学的“必需”和“够用”的确定,应根据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确定的操作能力来确定。理论知识不是讲的越多越好,而是要从职业出发,来选取讲课的内容。

4以需求导向为原则,培养学生一专多能

学校专业开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了解职业岗位的人才供需情况及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从而确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及培养规模。由于现阶段中职就业相对困难,我们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注重学生一专多能,以拓宽就业面。一专多能中“专”是指人才有自己的优势专业领域和能力特长,有自己的知识特长和智力强项,“多能”是指人才在相邻领域内可以旁涉相通,自由出入。

5实施“双证教育”

根椐《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规定,要进一步推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的毕业生,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免除理论考核,操作技能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到2010年,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其学生考核合格后,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蒋作斌.对职业教育特色问题的认识中国职业教育网.

4.学校岗位设置方案 篇四

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做好岗位设置和自主聘任工作,根据青州市教育局关于学校自主聘任岗位设置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我校自主聘任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一)单位性质与工作职能:我校为全民事业单位,九年制义务小学阶段教育教学工作。机构规格:乡村完全小学。经费形式:全额拨款。

(二)现有人员情况:全校现有在编人员22人,其中获得副高级职称1人,已聘的中级职称10人,已聘初级职称9人,未定级人员2人。

二、岗位设置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一)指导思想

转换用人机制,建立适合我校实际的选人、用人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定编设岗、以岗定责、竞争上岗、全员聘用,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现教师结构的宏观调控和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要原则

1、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原则;

2、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德才兼备的原则;

3、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规范管理的原则;

4、坚持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

三、拟设置岗位情况

(一)我校岗位设置情况:

1、岗位类别

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对照市教育局通知精神和实施方案,按照专业技术岗位的规定要求,我校小学专业教师编制数为21人,专业技术岗位21个。

2、岗位等级设置 见附表

四、组织领导及实施方法、步骤

(一)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孙万贵 副组长:张如林 邱效俊 成 员:邱丽韬 冯玉珍 张晶晶

(二)实施步骤

1、动员宣传: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有关文件和教育局有关精神,安排部署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成立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政策,规范操作程序。

2、制定方案: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和文件精神,结合学校核定编制数,核准的岗位总量,拟定出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并提交到学校教职工大会进行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校委会集体议定通过。

3、岗位聘用:将上级核批的岗位设置方案进行公布,根据要求开展岗位聘用,签订聘用合同。

4、具体措施:一是加强领导,切实做好教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取得支持和指导。二是严明工作纪律,在工作开展期间要求全体教职工,既要高度重视,又要正确对待,保持学校和谐环境,有序工作。三是严格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加强聘后管理和考核力度,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五、岗位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具有良好的品行;近三年师德考核合格及以上; 2.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技能和资格条件;3.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4.近三年考核称职及以上;5.具备相应层次的教师及任职资格。

(二)优先条件:

1.考核连续三年优秀者; 2.获市及以上政府或主管部门表彰的。

四、竞聘岗位 按学校岗位设置数

五、岗位聘任办法和程序

1、申报与审核:申报竞聘的个人需提交书面申请书、有关资格证件,由学校岗位设置和聘用小组依据规定的上岗资格和条件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并公示,不符合条件的不能参加相应层次的岗位竞争。

2、考评程序依次为:个人申请、业绩考核、领导小组综合评议等程序,最后本着考核由高到低和择优的原则初步确定聘任对象。

3、公布竞聘结果。竞聘结果无异议后方可最终确定。

4、办理聘任手续。竞聘结果确定后由学校法人代表与聘用人签订聘约,并填报相关材料,报请主管部门审批后方为有效。

5、其他规定按上级部门相关文件精神执行。

六、竞聘细则

以量化评分为定岗依据。各种评分量化的起算时间以聘任现岗位为准(以各种证书所署的时间为准),各种年限和业绩的终算时间以竞聘时间为准。

(1)基础得分:任现职年限每年1分,不满一年不计分;教龄按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年限计算,每年计0.5分,不满一年不计分。

(2)师德师风:近三年师德考核“优秀”一次计10分;“合格”一次计8分。

(3)考核:以近三年的学校绩效考核平均分为标准,排名前20% 为优秀计100分,后10%计70分,其余70%计85分。连续三年考核为优秀的,自然晋升岗位级别。

(4)教研活动:按照庙子镇中心学校《专业技术人员评聘方案》(2014)中“教科研活动评分标准”计分。

(5)获奖情况

教师个人因工作认真,业绩突出,任职期间近5年来获县级及以上奖励的,分别按县级3分、市级4分、省级5分、国家级7分计,以证书为准。

六、岗位聘任办法和程序。

1、申报与考评。申报竞聘的个人需提交书面申请、有关证件,考评程序依次为:申请报名、提交材料、业绩考核、领导小组综合评议等程序,最后本着考核由高到低和择优的原则确定聘任对象。

2、公布竞聘结果。竞聘结果经公示7天无异议后方可最终确定。

3、办理聘任手续。竞聘结果确定后由学校法人代表与聘用人签订聘约,并填报相关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批后方为有效。

4、其他规定按上级部门相关文件精神执行。

5.学校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篇五

一、指导思想

通过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设岗、宏观调控的原则;坚持优化结构、精干高效的原则;坚持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坚持平稳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

三、设置岗位情况

(一)广元市人事局、剑阁县人事局审核设置岗位数:设置岗位总量111个,其中:管理岗位2个,三级0个,四级0个,五级(a)0个,五级(b)0个,六级(a)0个,六级(b)0个,七级(a)0个,七级(b)0个,八级(a)0个,八级(b)0个,九级2个,十级0个(管理岗位a表示领导岗位,b表示非领导岗位)。专业技术岗位105个,其中:三级0个,四级0个,五级1个,六级2个,七级2个,八级13个,九级19个,十级14个,十一级27个,十二级27个,十三级0个。工勤技能岗位4个,其中:一级0个,二级0个,三级1个,四级2个,五级1个,普通工0个。

(二)按我校教职工数及职称结构,实际设置岗位总量148个,其中:管理岗位0个。专业技术岗位146个,其中:七级(副高)1个,八级13个,九级19个,十级25个(八级九级十级为中级职务)。十一级27个,十二级60个,十三级1个(十一级至十三级为初级职务)。工勤技能岗位2个。

1、管理岗位的名称、等级、数量

总数0个,占单位岗位总量的0%。其中:三级0个,四级0个,五级0个,六级0个,七级0个,八级0个,九级0个,十级0个。

2、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数量及结构比例

(1)高级专业技术岗位1个,占专业技术岗位比例0.68%

a、正高级岗位0个,占专业技术岗位比例0%。其中:三级岗位0个,四级岗位0个。

b、副高级岗位1个,占专业技术岗位比例0.68%。其中:五级岗位0个,六级岗位0个,七级岗位1个。

(2)中级岗位57个,占专业技术岗位比例38.51%。其中:八级岗位13个,九级岗位19个,十级岗位25个。

(3)初级岗位88个,占专业技术岗位比例59.46%。其中:十一级岗位27个,十二级岗位60个,十三级岗位1个(未评职1人)。

3、工勤技能岗位等级、数量及结构比例

工勤技能岗位2个,占单位岗位总量的1.35%。其中:技术工一级0个,技术工二级0个,技术工三级0个,技术工四级1个,技术工五级1个,普通工岗位0个。

四、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任职条件含基本条件和具体条件)(见附件1)

三类岗位的基本条件按《广元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广府办发〔2010〕103号)有关规定执行。

(一)管理岗位各等级职责与任职条件

(二)专业技术岗位各等级职责与任职条件

(三)工勤技能岗位各等级职责与任职条件

五、具体岗位说明书(一岗一书)(见附件2)

六、竞争上岗办法

制定竞争上岗办法应按照《广元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广府办发[2010]103号)有关规定为依据,在内容上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符合各等级岗位条件的待聘人员情况(见待聘人员花名册)

(二)实施竞争上岗的办法(考试、考核等办法)

(三)实施竞争上岗的方法步聚及时间要求

1、公布已经核准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包括具体岗位及其职责、聘用条件等事项。

2、工作人员申请应聘。填写《事业单位岗位竞聘申请表》。

3、聘用工作组织按岗位条件和竞聘条件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核。

4、公示参加竞岗人员审核结果。

5、开展竞争上岗(组织竞岗人员通过考试、考核等形式进行竞争上岗),聘用工作组织根据竞岗情况或考核结果,择优提出拟聘人员名单。

6、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确定拟聘人员。

7、公示拟聘用人员情况(名单、岗位名称与等级)。

8、按核准权限逐级上报政府人事部门核准或备案。

9、聘用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六)聘用合同签订

(七)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单位按照竞争上岗的程序,作出具体工作计划安排,要求任务清晰、安排合理,责任明确,标准具体。

七、组织领导

(一)、成立剑阁县下寺小学校岗位设置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伏大庆

副组长:王泽辉

成 员:王永芳 杨明智 田紫琳 吴朝利 赵立勤

张知勇 刘志明 魏长生 邢春芳 胥建伟

余 江 赵 辉 祁碧芳 宋文富 罗永清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张知勇任办公室主任。

(二)领导小组职责:

1、制订实施方案。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召开单位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2、资格审查。对申请竞聘人员提交的材料对照岗位任职条件进行资格审查,确定参加竞聘打分人员名单。

3、组织开展人员竞岗工作,确定单位拟聘人员名单。

4、协调和处理问题。对岗位实施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进行协调并处理,仲裁本单位岗位实施工作中存在的争议。

5、其它相关工作

6.学校岗位设置报告 篇六

岗位设置方案

根据《重庆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渝人发[2008]2号)、《重庆市人事局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

(一)》(渝人发[2008]68号)、《重庆市人事局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

(二)》、(渝人发[2008]106号)《关于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岗位设置意见的通知》渝人发[2008]42号文件精神、津人社发„2015‟269号《重庆市江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调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通知》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岗位设置方案:

一、职责任务及主要工作项目

江津区圣泉学校是根据《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由江津区教育委员会批准兴办的一所六年制普通公办小学。江津区教育委员会是本校的主管部门。学校实施小学义务教育,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搞好相关的社会服务。负责招收辖区内的适龄儿童入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的任务是:认真贯彻“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按照岗位设置科学、运行管理规范、建立适合本单位各类人员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促进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

二、基本情况

1.重庆市江津区圣泉学校为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隶属江津区教育委员会主管,是一所区县属全日制小学校。根据津编发[2008]90号《重庆市江津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未明确机构规格的事业单位确定规格的通知》确定本校机构规格为正科级单位。根据津教人[2017]8号《重庆市江津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下达全区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数的通知》,本校人员编制为30人。其中:单位领导正职1人,副职4名。无内设机构。

2.现有岗位人员情况:

我校现实有正式在编在岗教职工48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单位领导正职2人(1人执行专业技术十级工资,1人执行专业技术八级工资),副职2人(1人执行专业技术六级工资,1人执行专业技术十级工资)。

专业技术人员总数48人,(含校长1人、书记1人,副校长2人、1人执行专技六级工资,1人执行专技八级工资,2人执行专技十级工资);其中副高级资格2人(含副校长1人、执行专技六级工资),现聘副高级2人(含副校长1人、执行专技六级工资);获得中级资格24人(含校长1人、副校长1人,2人执行专技十级工资),现聘中级23人(含校长1人、副校长1人,2人执行专技十级工资);获得初级资格23人,现聘初级23人。

工勤人员无。

三、实施岗位设置的组织机构及人员

1、组建机构。由于原岗位设置领导小组人员变化,根据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文件精神,经学校召开全体教师会,进行民主投票,对圣泉学校岗位设置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

2、岗位领导小组人员: 组 长:赵顺维(校长)副组长:郑鹏(书记)

成 员:幸泉(副校长)、顾先凯(副校长)、邓宏(副校长)、张洪成(教师)、陈彬(教师)

岗位设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幸泉同志负责具体工作。

3、学习宣传和动员部署。2017年3月20日前,学校组织单位职工传达和学习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文件,部署本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

4、制定方案。2017年3月31日前,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填写《重庆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结构比例控制审核表》,送主管部门审核。

四、岗位设置情况

(一)拟设置岗位数量结构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单位工作实际,我单位拟设置岗位总量30个。专业技术岗位30个,占单位岗位设置总量的100%,无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主体岗位是专业技术人员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数量及结构比例

专业技术岗位总量30个,占单位岗位总量的100%。(1)高级岗位3个,占专业技术岗位比例10% 五级岗位1个占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33.3%;六级岗位1个占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33.3%; 七级岗位1个占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33.4%。

(2)中级岗位15个,占专业技术岗位比例50%。八级岗位5个,占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的33.3%;九级岗位6个,占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的40%;十级岗位4个,占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的26.7%。

(3)初级岗位12个,占专业技术岗位比例40%。十一级岗位6个,占初级专业技术岗位的50%;十二级岗位6个,占初级专业技术岗位的50%;十三级岗位0个。

(二)岗位设置的相关情况

1、内设机构的情况:无

2、集中调控的情况:无

五、相关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学校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成立了江津区圣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2、其他相关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机构健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开专题会研究讨论此项工作的展开,督促成立专门机构,经办岗位设置工作。办公经费和人员及工作时间、工作流程必须得以保障。

(2)宣传到位,统一认识。学校利用教职工大会和各种媒体,广泛深入宣传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明白改革的目的和意义,统一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消除各种猜测和疑虑,切实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最大限度的调动学校工作人员理解、支持、参与改革。

(3)人员落实,纪律严明。学校岗位设置工作办公室人员,要在学校岗位设置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认真理解掌握国家政策,排除干扰,专心开展学校岗位设置工作力争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岗位设置的各项工作。

六、岗位设置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我校属于超编制单位:编委批准编制数30名,目前实有人员48人,超编18人,根据《重庆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岗位等级设置已按编制进行设岗,超编人员坚持竞争上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原则,合理安排岗位,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重庆市江津区圣泉学校

7.浅谈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 篇七

一、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原则

(一)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面向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 面向生产与服务第一线, 将当地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变化趋势作为专业建设的依据。如阿坝州旅游、水电、畜牧业比较发达, 在专业建设中, 阿坝州内的职业学校就应立足区域产业的实际, 培养社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从历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的情况看, 就读旅游、畜牧兽医、机电、水电等专业的学生, 毕业就能上岗, 就业比较稳定, 用人单位也普遍满意, 说明了专业设置与产业契合, 做到有的放矢, 是职业学校必走的可行之路。

同时, 还要及时把握市场变化, 深入用人单位了解用人规划, 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在办学中, 新专业顺应时代应运而生, 但需警惕专业的过热;老专业关、停、并、转, 也要防止过冷, 对冷门专业和传统老专业也须保持一定的关注度, 只要市场有需求, 职业学校就不能漠视和舍弃, 但应该注意一下开办专业口径的大小。如机械制造类、农林类专业, 随着多数职业学校此类专业的取缔, 人才培养相应减少, 而用人单位人才断代后, 又相继出现了用人需求。以阿坝州为例, 随着国家实施黄河、长江生态屏障保护政策, 草地湿地保护、森林保护等相关专业, 据人社管理部门调查统计, 全州人才需求在3 000人以上, 因此, 州内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就应及时跟上。

(二) 以职业岗位为依据

针对一个行业岗位, 或一组相关职业岗位设置专业。以旅游行业为例, 景区讲解、饭店管理、旅游服务等都是为旅游业服务的一组职业岗位。根据阿坝州九环线旅游产业的人才需求, 州内职业学校因地制宜, 举办了藏羌公关礼仪、景区讲解、饭店管理、旅游服务、藏羌歌舞等一批独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专业, 实行汉、藏、羌三语教学, 服务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大草原等九环线风景区, 毕业生就业去向明确, 待遇也不错。与旅游相关的餐饮、旅游品仍存在着很大市场。根据产业职业岗位所创办的唐卡、羌绣、根艺、藏羌艺术等特色专业, 既促进了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也为社会创造了就业机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收入非常可观, 一般月薪都在6 000元以上, 自谋职业的年收入更可高达50万元。

(三) 以布局合理为根本

专业的总体布局与结构是否合理从三个角度去考察, 一是要符合学校的定位;二是要符合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三是要遵循教育规律。结合本地和本校的办学条件, 不断地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加强对新办专业的建设与管理, 打造品牌专业, 形成优势和特色, 最终形成与重点学科和专业相匹配的、在地区或行业有影响的重点专业或优势专业。尤其是重点考察新办专业是否符合社会需求, 专业设置的论证和依据是否明确和充分, 是否有相应的学科作为依托, 专业口径、布局是否符合学校定位, 教学条件是否具备, 教学质量是否有保证, 社会满意度如何, 生源是否充足等。

(四) 以技能含量为参数

以技能含量为参数包括两层意思: (1) 有些专业的设置不完全是针对某个特定的职业岗位或者岗位群, 而是根据技术领域进行设置。 (2) 即使是针对职业岗位设置专业, 也需考虑其应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对技术含量较少的专业可以由短期培训去解决。如阿坝州九环线的餐饮业, 由于从业人员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学生不愿用三年时间去接受职业教育, 学校则可用短期培训的方式, “先培训、后上岗”, 并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取得上岗资格, 从而满足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二、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走向

(一) 专业设置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

随着产业结构、工业结构、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 职业学校的专业数量增长快、变化频繁, 对满足经济发展、产业调整以及人才需求数量、类型变化的要求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同时也带来了负面问题。不少的职业学校已逐步意识到适应市场需求不仅仅是适应数量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适应质量和效益的需求。“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转”的专业设置理念, 正是职业学校由追求数量发展向追求质量型、效益型发展的可行性转变。

(二) 专业设置由各自为政向规范化发展

由于宏观调控力度不够, 各类职业学校缺乏统筹兼顾, 造成众多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混乱。专业设置不规范包括专业申报与审批不规范, 专业划分、专业命名不规范, 专业标准不统一, 专业内涵相差太大, 教学模式千差万别等。具体反映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学习年限、专业内容、实习项目、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方面。严格按《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试行) 》 (2011年)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 (2010年修订) 》设置专业, 将有利于统一专业设置标准、专业建设标准、专业审批标准;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调整和专业调整, 有利于职业学校的整体协调发展。

(三) “通才教育”取代“专才教育”

“通才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文化基础牢固, 专业基础知识宽泛, 专业技术技能突出, 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通才教育”针对的不是一个岗位、一个工种的教育, 而是针对岗位群、职业类的教育。在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上, 表现为宽基础活模块、一专多能、大专业小专门化、复合专业等。由于社会职业岗位变化快, 专业知识更新快, 产业间、行业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切, “专才教育”已不利于就业以及就业后的再转岗。因此, 针对性强、根据固定岗位培养人才的“专才教育”已被多证制 (毕业证、各种岗位技能等级证) 所取代。“通才教育”可以改变中等职业人才就业难、再就业更难的局面, “通才教育”不仅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同样也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

(四) 由经验型向市场化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最初是从中专学校转轨而来, 转轨前培养的目标是干部, 转轨后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工人。培养方向虽然变了, 但有的职业学校还沿袭着“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 如在专业设置上就存在着中专模式的影子, 靠着中专经验举办职业教育。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 专业建设正在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也在向理论与实践并重、宽基础厚实践、理论够用重在实践、产教合一等方向转变, 通过“订单式”培养“菜单式”教育、工学交替、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 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当前, 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理念正在日趋成熟。

三、专业建设的可行性有效探索

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目标是根据学校自身的优势专业, 培育自己的骨干专业;依托区域经济和民族文化, 打造自己的骨干专业、特色专业。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是职业学校优胜劣汰激烈竞争的生存之本, 为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促进社会发展找到了落脚点, 同时, 也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保证。

(一) 瞄准国民经济发展战略, 按照进程开设紧缺专业

按照国家和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阿坝州以及以阿坝州为中心的甘孜、青海、甘肃部分地区均属于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 是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了“着力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决策部署, 明确了阿坝州和甘孜州等地今后经济建设的准确定位。为实现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四川省委“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的目标, 阿坝州在“十二五”期间将全面推进“一体两翼”发展战略, 将建成四川经济西进的桥头堡、民族地区新的增长极和新型经济发展的示范区。未来十年“一场两园十大工程”将作为重大标志性工程重点突破, 将培育形成20多个产值上亿元企业, 5个10亿元以上, 1个10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5个生态加工产业集群。预计新增工业企业50家;葡萄酒、果蔬、牦牛肉、奶等特色农畜产品和旅游商品开发生产的中小企业100个;水利电力企业20家;交通运输企业10家;商贸流通企业、住宿餐饮企业、生态及乡村旅游企业、艺术文化产业企业、现代物流企业、信息服务企业、金融保险企业、社区服务企业等约500家;高原特色养殖企业约20家, 计划将发展专业合作组织65个, 示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个, 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258个;新建乡村幼儿园300多所, 村级卫生院500多个。

到2020年, 全州区域人才总量达到14.8万余人, 年均增长5.1%。地方人才总量达到8.3万余人, 年均增长2.7%。从事二产三产的人员分别为26 609人、66 415人。据有关部门统计, 在“十二五”期间全州需经济类人才约3 000人, 旅游服务及管理人才约6 000人, 生态建设及景区环境保护高级技术人才约1 000人, 水电冶金等工科人才约1 000人, 高原畜牧及特色养殖专业人才3 000人, 农业技术高技能人才约2 000人, 民族文化艺术人才约1 000人, 幼教及医疗卫生人才约3 000人。目前, 各条战线技术人才青黄不接, 新兴产业更是面临技术人才奇缺, 很多技术性岗位无人应聘, 人才结构性矛盾很突出。针对内地技术人才难以引进的问题, 职业学校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 提前按发展进程开办紧缺专业, 培养急需人才, 尽可能采取“订单式”培养, “菜单式”教学, 以减少人才培养中的人力资源浪费, 力避职业学校办学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供”、“需”矛盾。为实现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四川省委“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的目标, 实现以阿坝州为中心的甘孜、青海、甘肃民族地区经济结构调整, 提供技能性人才支撑。

(二) 以优势专业为基础, 培育职教骨干专业

骨干专业是职业学校的支撑和窗口, 具有品牌效应。骨干专业的培育应体现前瞻性、技术性和示范性, 专业口径必须与区域内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适应, 专业设置需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和匹配。根据阿坝州大力发展草原畜牧业的规划, 在未来十年左右, 全州将需要畜牧兽医技术人员2 000人以上。为此, 阿坝州内的职业学校, 将畜牧兽医专业培育成省部级重点骨干专业, 面向阿坝州, 辐射甘肃、青海, 这种举措是明智之举, 正确的选择, 因为该专业的生源保障, 预计在10年以上。同样, 为了实现阿坝州建设“旅游高地”的构想,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阿坝州旅游服务人才缺口在6000人以上, 州内职业学校将开办的旅游专业, 通过加大投入, 打造师资队伍, 改善办学条件, 打造成旅游骨干专业, 也是非常值得肯定和倡导的。据悉, 目前, 阿坝州职业学校的畜牧兽医和旅游专业的毕业生, 供不应求, 深受藏区广大农牧民、用人单位的喜爱, 充分说明了以需求为基础, 指导专业建设是切实可行的。

(三) 以民族文化为依托, 打造职教特色专业

特色专业是专业建设中的亮点, 而民族性是可供专业建设挖掘的一大宝藏。为了拯救濒危的藏羌民族文化, 满足四川旅游文化市场的需求, 打造九环线藏羌民族文化走廊, 创办独具民族特色的藏羌艺术专业, 四川省教育厅将其评审为省部级重点专业, 都是教育届志士仁人, 对发展民族职教形成的共识。因为藏羌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研究、教育和传承刻不容缓, 阿坝州的旅游文化底蕴深厚, 发展空间大, 旅游文化市场前景广阔。经过广泛深入地市场调查发现, 仅阿坝州需要的藏羌民族文化传习、旅游文化产业的人才需求就在7 000人以上。我们欣喜地看到, 藏羌艺术专业自成立以来, 毕业生就一直十分紧俏, 一部分通过招录到州内的文化事业单位从事着藏羌文化传习工作或在州内各县文工团就业, 另一部分则活跃在北京、深圳、四川等大型演出团体和九环线旅游景区, 10年来, 该专业就一直保持着学生尚未毕业, 用人单位就已全部签约的良好局面, 一次性就业率100%, 这是其他专业难以办到的。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学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引导社会人才消费的一个基本尺度, 反映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学生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 事关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 加强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研究, 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研究, 对指导、推进、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全面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平, 将起到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摘要:加强专业建设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顺应区域经济发展, 面向市场培育骨干专业, 打造特色专业, 是做大做强做优职业教育的根本途径。培养社会需求的实用人才, 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科学发展, 加强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探索和研究显得非常必要。

关键词:专业建设,立足市场,塑造品牌

参考文献

[1]周晶, 齐芳, 张祺午.吉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与发展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 2013 (26) .

8.云南省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研究 篇八

【关键词】云南省 ; 中职学校 ; 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020-02

一、概念界定

(一)专业

专业的定义比较复杂,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综合各学者的说法,可将专业定义为:高等学校或职业学校根据某职业岗位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术要求,依据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及终身教育的基本理论而组建的课程群。如图1 所示,专业是按照职业岗位综合能力要求而设置,专业的培养目标又是课程群组建的依据。这样专业就将职业岗位综合能力与学校的课程群联接在一起,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

图1 学校专业纽带图

(二)中职学校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本研究中的中职学校全名为中等职业学校,包含中等专业学校(含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

二、云南省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现状研究

(一)专业设置调整与当地经济吻合度不佳

云南省各州市的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有些与当地的主要经济产业需求相吻合,有些却不太吻合,例如曲靖的能源与矿冶是主要经济产业,但是有关地质矿产的专业,学校设置很少;文山的电力是当地主导产业,但是当地职业学校有关水利水电的专业开设几乎没有。这种情况在云南省的很多职业学校大量存在,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没有太多考虑当地经济产业的发展需要。

(二)专业设置交叉重复,缺乏办学优势和特色

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为争到生均经费,市职教园区各职校随意设置专业的现象较为突出,特别是一些“热门”专业,不管实训设备具不具备,只要有生源就设置,有的学校则是大杂烩,专业设置应有尽有,导致专业设置的趋同化和无序化。专业设置重复还体现在市、县职业学校之间,一些县(市)区不是根据地方特色来设置和打造特色专业,而是跟风走,与市职教园区各职校专业大多相同。

(三)专业设置与普通本科教育同中求异

云南省普通本科教育与中职教育在专业设置方面有诸多共同点,即核心价值的一致性、专业设置的适应性、结构调整的协调性、专业名称的规范性、基本要求的全面性、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办学特色的鲜明性和培养模式的创新性。当然,云南省普通本科教育与中职教育也有诸多不同,凸显各自特色的方面,如表1:

表1 云南省普通本科教育与中职教育专业设置比较

三、优化云南省中职学校专业设置

(一)市教育局统筹把关专业设置

为优化专业设置,建议由市教育局统筹把关中职学校专业设置,除国家示范和省市级重点专业外,根据各职校的专业师资力量、实训设备、学生技能培养能力等进行评估确定一般性专业,统筹下达各专业招生计划,并与市级财政招生补助相挂钩,经市教育局审定后才能划拨招生补助经费,以增强市教育局的统筹把关力,从根本上解决专业交叉重复和招生乱象问题。县级没有实训设备的专业采取市县分段联合办学的模式,在县职中学习一年,之后到相应的市级职业学校。

(二)注重专业设置的基础和专门化方向

专业的设置不是凭空想象或人云亦云,应与产业链调整形成的职业岗位群和学校自身的实际条件两方面密切相关,以市场为导向,与企业需求对接,实训条件是专业设置的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关键。此外,职业学校在进行专业设置过程中根据市场环境及企业实际需求开发专业方向,有了专业方向,学校在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之后,重点强化学生在专门化方向上的技能实战演练,突出其在专业专门化方向上的能力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三)抓紧专业群建设

每所职校都有自身的特点,从学校的名称上就能体现出专业特色,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会依托某一学科基础较强专业逐步发展形成一类专业,各专业具有相同工程对象和相近技术领域形成专业群 ,专业群建设关系到职业学校专业布局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对职业学校发展影响深远,学校应花大气力围绕产业链,围绕职业岗位群或学科基础结合实际构建特色专业群,促进学校发展。

(四)优化专业衔接

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衔接与沟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是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形成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因此,云南省应加强中高职专业设置的衔接,使中职专业的学生能升入对口高职的专业学习。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f4.html.

[3] 李波.普通本科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异同[J].现代教育科学,2009(3).

[4] 丁世婷,乐莉,毛颖,余宇楠,宋秀梅,尹冰晶.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的适应性分析——以云南省10所高职院校为例[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

[5] 2011年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年鉴

[6] 2012年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年鉴

9.XX学校岗位设置竞聘实施方案 篇九

实施人员首次竞聘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通过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和人员竞聘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调动学校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竞聘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各类各级岗位职级评定人员进行审定。组

长:** 副组长:** 成员:**………………、教师代表5人(由教代会推荐产生)

下设五个工作小组:

1、双肩挑人员的竞聘工作:**负责组织

2、专业技术人员竞岗人员的个人述职工作:**负责组织

3、专业技术人员竞岗人员的民主测评工作:**负责组织

4、专业技术人员竞岗人员的加分项目审定工作:**负责组织

5、专业技术人员竞岗人员的综合评定工作:**负责组织

三、实施步骤

学校竞聘工作时间安排是:2014年6月底完成竞聘工作,具体分以下步骤实施:

(一)2014年5月,制定竞聘办法、竞聘岗位及其职责,竞聘条件等事项。若同一岗位申报人员数大于岗位职数的,采用竞岗方式,并上报新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

(二)2014年6月—7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竞岗和双肩挑人员竞聘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如下:

(1)2014年6月上旬,召开教职工大会,公布XX学校专业技术人员竞聘岗位及其职责,竞聘条件、XX学校双肩挑人员竞聘条件,聘期和工资待遇等事

项(详见附件

1、附件2和岗位说明书、加分项目)。

(2)2014年6月上旬,申请应聘。教职工根据自身条件,申报相应的工作岗位。填写《XX学校竞聘上岗报名表》、《XX学校专业技术人员竞聘岗位加分项目申报表》和《XX学校专业技术人员教龄、职称和班主任等年限情况核实表》,应聘者可同时申报符合条件的不同等级;撰写个人述职报告,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德才情况、实绩特长和做好今后工作的设想等。(详见附件

3、附件5)

(3)2014年6月中旬,资格审查。竞聘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岗位要求,审查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确定应聘人选,填写《XX学校竞聘上岗报名汇总表》,应聘人选公示5天。(详见附件4)

(4)2014年6月下旬,综合考核。竞聘工作领导小组对初审合格人员及竞岗优胜人选进行综合评议。综合评议的方式为:分三个环节进行,第一,提交个人书面述职报告(占0.3)(此环节也采取述职演讲的方式进行,时间为每人5分钟),第二,民主测评(占0.3),第三,竞聘工作领导小组考核(占0.4)。(详见附件6——9)

(5)2014年6月下旬,初定人选。竞聘人员的总评成绩由综合评分与加分项目的成绩合计得出,竞聘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应聘者的总评成绩择优提出拟聘岗位人选;落聘者参加下一级岗位竞岗,再按总评成绩择优提出拟聘人选,如此类推;拟聘人选名单必须在本校公示七天。(详见附件10)

(6)2014年7月上旬确定人选。对公示无异议的拟聘人员,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受聘人员,确定工作岗位,在校张榜公布,并上报区教育局和区人社局审批。

(三)教育局和人社局审批后,变更广东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上报区教育局审核,并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未能受聘到新岗位的人员仍按原岗位聘用,无需变更合同。

四、专业技术岗位竞聘办法

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竞聘的原则,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竞聘上岗的过程,坚持竞聘择优、双向选择、德才兼备和向重点岗位倾斜的竞聘原则

(一)具备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条件的人员,可申请参与相应的岗位竞聘。

(二)若同一岗位申报人员数大于竞聘岗位职数的,采用竞岗方式。若同一岗位申报人数少于或等于竞聘岗位职数,综合评定分数达80分以上,则成为拟聘人选。

(三)在竞聘相同岗位时,优先考虑以下竞聘条件作为加分项目:①区级以上名师或学科带头人;②现承担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学校中层管理干部、团队干部工作)、班主任工作、年级组长并且达到规定的工作量要求;③公派支教满1学年(含)以上;④科组长、备课组长;⑤教龄及其他突出成绩。

上述优先条件采用计分形式核定:①地市级以上名师、学科带头人,计3分,区级名师,计2分,区级学科带头人,计1分;②现任职以来,在本校任第一班班主任的(含原秉德中学、天湖中学和潭冈中学),每年计1分(第二班主任不计年限);③经区教育局公派区外支教满1学年(含)以上,计2分;④现任职以来,任年级组长(含副级长待遇)、科组长和团队干部的,每年计1分;⑤教龄,从教以来起计,每年计0.2分;⑥取得相应职称年限,每年计0.2分。⑦取得研究生学历(硕士)证书的,计3分,取得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证书的,计1分。⑧高一级职称竞聘下一级职称岗位的,计2分;⑨其他突出成绩计分由领导小组具体核定。在总评成绩相同的情况下,按以下顺序优先考虑:

第一优先:高一级职称竞聘下一级职称岗位

第二优先:班主任、年级组长(含副级长待遇)和科组长和团队干部 第三优先:教龄

第四优先:取得相应职称年限

第五优先:研究生学历(硕士)证书,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证书 如以上情况都相同,则由考核领导小组最后审核确定。

(四)应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行降级聘用,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

1、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材料,伪造学历、学位、奖励证书等,骗取相应岗位,查证属实的;

2、谎报教育教学教科研成果,工作业绩弄虚作假的;

3、剽窃他人教育教学教科研成果的;

4、以不正当手段拉拢或贿赂竞聘上岗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

5、诬陷、中伤应聘人员、竞聘上岗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或其他有关人员的;

6、有其他严重的违纪、违法行为的。

(五)人员竞聘实行回避制度。受聘人员凡与竞聘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亲姻亲关系的,不得被竞聘从事该单位负责人员的秘书或者人事、财务、纪律检查岗位的工作,也不得在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工作。竞聘工作组织成员在办理人员竞聘事项时,遇与自己上述亲属关系的应当回避。

五、需要说明的问题

(1)职称起始时间以评审时间为准,工龄、职称等年限计算截止日期:2014年12月31日。班主任、年级长科组长等年限计算截止日期为:2014年6月30日。

(2)竞聘工作正常化后,首次竞聘的条件相应取消,各岗位竞聘按学校编制的岗位说明书设置条件进行聘任。

(3)对于目前聘用人员数已超过核准数的岗位(例如:十级)聘用问题。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后,现有在编人员按现聘职务或岗位平移入轨聘用,导致该岗位聘用人数超过核准的岗位数量的,应按照《江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第55点规定,根据单位人员的具体情况,采取多退少聘办法,严格控制相应岗位人员数量,即超结构比例10%以内“退二聘一”,超结构比例10%以上的“退三聘一”。按照上述新增等级岗位竞聘工作的程序及要求,按照岗位说明书设置条件重新制定聘任工作实施方案。

(4)学校正式在职在编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均适用本实施方案。(5)一切解释权由学校竞聘工作领导小组负责。

10.学校岗位设置报告 篇十

根据市教委和浦东新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我校自2010年10月开始启动岗位设置工作至今进入结束阶段,已历时半年,回顾整个过程,小结如下。

一、岗位设置工作的具体做法

1、学校领导和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文件,深刻领会市、区有关部门颁发的相关文件精神和会议精神。

2、成立了强有力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岗位设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形成了每周一次雷打不动的专题会议制度,保证了该项工作根据时间节点,有条不紊地进行。

3、通过教职工大会、校园网公布文件、教职工座谈会等方式使广大教职工对岗位设置的意义、做法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先前全校教职工的相关信息、资料梳理,到随后制订的《设置方案》、《实施方案》和《上海市实验学校首次岗位设置申报评价表》清楚明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4、信息公开,决策民主。在岗位设置方案实施过程中,所有的信息均及时发布,所有方案的制订,均是在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再由岗位设置领导小组集体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后再上报上级部门。

5、相信群众、依规办事。由于整个岗位设置过程信息公开,教职工拥有知情权,并按上级部门批准的《方案》严格、规范、公正、公平地操作,所以在岗位公布后,除个别人由于自身的利益没有实现而向上级部门信访外,全校二百多名教职工没有其他人向学校提出过异议。整个岗位设置工作基本上圆满完成。

二、岗位设置实施结果给我们的启示

1、《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具体操作起到了导向作用

在制订和实施《上海市实验学校首次岗位设置实施方案》过程中,为了打破论资排辈、吃大锅饭做法,鼓励竞争上岗、择优晋级,决定对每个教师任现职以来的履职情况进行评分,按申报岗位分类从高到低依次排序。其量化指标分为师德表现、任职情况、教育教学情况、管理兼职情况和业绩奖励情况五大部分,并按一定的比例计算得分。这样,在任现职资格相同的条件下,是否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是否有过教学得奖和教科研成果,是否开过公开课,是否得到过荣誉称号等就起到了关键作用。使教师们意识到以后再也无法凭老本吃饭了,必须要不断争取新的成果。由此也形成了一定的激励机制。与学校倡导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致的

2、岗位设置及实施的整个过程告诉我们,事关全体教职工利益的大事必须信息公开、决策民主、操作规范。

首次岗位设置名单公示后,我校一教师对自己没有晋升到中学高级教师二级岗位的结果很是不满,在做了大量解释工作后仍向上师大电访、信访。但由于整个岗位设置工作严格依照上级部门批准的方案实施,程序规范,所以最终没有后遗症。

上海市实验学校

11.学校岗位设置报告 篇十一

一、项目设置的重要性

1.项目设置与中职学校基础课程建设的关系

素质能力大赛项目设置与中职学校基础课程建设密切相关。大赛将引领学校的基础课程建设,即发挥素质能力大赛导向功能的一个重点体现是在项目设置环节上。通过素质能力大赛的推动,激发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的积极性,从而使与比赛项目相关的基础课程建设得到强化。

首先,素质能力大赛项目的设置能够引导基础课教学。素质能力大赛的比赛内容和标准往往高于或优于学校日常基础课教学的内容,突出选拔性,使素质能力大赛具有较强的选优功能。这些比赛内容和标准将引领中职学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大教学工作力度,提升教学工作的深度,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其次,素质能力大赛项目设置可以促进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素质能力大赛的举办,正是中职学校加强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强大推动力。中职教师要首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指导学生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2.项目设置与中职生素质提升的关系

中职学校基础课程建设的水平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基本素质的养成。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近几年,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们普遍反映,现在中职生越来越难教了。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中职生在文化基础学习方面落后于同阶段学生的整体水平。针对当前中职学校的特点,素质能力大赛设置一些有利于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养成的项目,可以同时帮助学生增强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项目设置的基本原则

教育活动应该遵循教育规律,遵循教育活动的相关基本原则。在安排素质能力大赛比赛项目时,应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准则。科学性原则要求从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出发,尊重客观存在。素质能力大赛的项目设置应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人成才愿望为出发点,能够切实提升中职生的基本素质能力,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比赛项目名称规范,内涵明确,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能够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2.普适性原则

职业教育应符合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社会职业对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所设专业均为应用型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能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生产一线。这就要求素质能力大赛的项目设置遵循普适性原则,遵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重点考虑本地区当前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及在校生的现实情况,实现素质能力大赛为职业教育服务的功能,实现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

职业教育具有全民性。中职学校数量多,开设的专业更多。在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设置比赛项目时,普适性原则要求技能大赛要做到“专业全覆盖”。而素质能力大赛是面向所有专业的,不存在这个问题,因此素质能力大赛的普适性是指面向所有中职生的比赛,即“人人全参与”。

素质能力大赛坚持“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提高”的原则,鼓励所有中职生积极参加比赛。从一定意义上讲,参赛的人数越多,越能反映一个地区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在设置素质能力大赛项目时,应当选定区域范围内中职学校开设较多和在校生总人数较多的专业,科学合理设置素质能力大赛的比赛项目,能够让尽量多的中职生参与到大赛中来。

3.发展性原则

职业教育本身具有先进性。职业教育为适应现代社会特别是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素质能力大赛的项目设置应具有长远规划,满足学生、专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首先,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职业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基本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已不再终生固定于某一职业,这不仅是职业结构不断变化的要求,也是人们出于自身发展需要而做出主动选择的结果。其次,注重相关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体现在素质能力大赛在项目设置上应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招生就业市场、职业环境的剧烈变化。同时,注重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任何比赛项目都应服务于整个职业教育,有利于教育资源的统筹调配和最大效益的获得。

职业教育的社会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对社会环境的高度依存性。素质能力大赛同时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社会性特征。随着社会发展,需要在素质能力大赛中增设的比赛项目,只要理由充分,能够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就应在项目设置时予以论证和考量。同时,项目的设置对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影响较大。从职业教育全面发展角度来看,科学设立素质能力大赛比赛项目,有利于发挥大赛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从而推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服务性原则

素质能力大赛的项目设置应注重服务性。职业教育具有社会性,职业教育与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联系紧密,服务社会是职业教育的宗旨。一方面,职业教育不能脱离外部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对社会环境有着高度依存性,职业教育与产业或行业发展的结合十分紧密,产业或行业的发展影响着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这种天然的联系,要求中职学校学生素质能力大赛应体现社会需求、产业需求、行业需求等先进性因素,应根据产业布局情况和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设置素质能力大赛的比赛项目。同时,应注意选择与学生毕业后广泛从事的职业岗位要求相关联的基本素质项目。endprint

三、项目设置的主要思路

基本思路是科学决策的基础。相关部门理清工作思路,并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进行项目设置,做到科学、规范地设置素质能力大赛的比赛项目。素质能力大赛项目设置主要有这样三条主线。

1.以基础课课程教学为基础

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专业技能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应当按照相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

素质能力大赛主要针对的是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主要科目有德育课、语文、数学、英语等,专业基础课主要是计算机应用课程。因而,素质能力大赛在项目设置上,主要针对德育课、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课程来进行设置。

①项目设置针对基础课的课程教学要求。一是语文、英语的要求是听、说、读、写。针对语文课,可以设置普通话演讲、汉字听写、硬笔书法、毛笔书法、应用文写作等项目,主要是检验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也可以设置校园情景小话剧、校园辩论会等综合项目,考查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二是针对数学,设置电子表格信息处理,以检验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三是表现学生对语言掌握能力的高级别比赛,比如英文写作、中文辩论会、英文辩论会等,要求较高,超出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的要求,目前可以暂不设立这些项目。以后是否设立这些高级别的比赛项目,主要参考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水平。

②在项目设置中体现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要求。计算机应用原本是一个应用工科专业。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计算机应用的相关课程已经从专业课发展成为现在的基础课,亦称为专业基础课,各个专业的教学课程中都安排有大量计算机应用的基础课程。为了突出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在项目设置时,重点考虑了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课程,即现实工作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Office软件操作,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的应用操作。

其中Word的应用操作,主要是检测学生的录入速度、准确率以及排版技术等。在设置比赛项目时,与语文课程相关比赛项目的应用文写作,综合设置为电脑应用文写作。其中Excel的应用操作,体现在在电子表格信息处理中,融入一些数学课程对各种运算的教学要求。其中Powerpoint的应用操作,可以体现在普通话演讲比赛中,要求讲与演并重。

③在项目设置中体现实用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当今社会需要面向世界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素质能力大赛的项目设置中,需要体现这一个基本要求。在进行项目设置时,一是考虑了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需要。把国赛的比赛项目——职业英语(分为服务类专业组、工科及其他专业类组)设为素质能力大赛的比赛项目,以保证选拔出优秀选手参加国赛。二是设置英语演讲、英语情景剧等项目,主要考查学生使用英语的基本语言能力,重点考查学生在英语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英语情景剧项目,主要是检测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中如何运用英语,考查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应用等能力。英文写作、英文辩论等项目,则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较高。

2.以保证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和审美能力为基础

①教育部对中职生身心健康与审美能力的基本要求。2009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作出了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其中,最后一个要求就是: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进行素质能力大赛项目设置时的第二条主线。

②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育人功能。在关于健康的身体、心理和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方面,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工作中,除课堂讲授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就是校园文化生活。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社会机构。其中,教书主要体现在学校课堂教学工作中;育人则包括多个方面,以教育活动的场所划分,除了课堂育人,重要是校园文化育人。在进行素质能力大赛设置时,可以设置中等职业学校中经常举办的校园歌手比赛、校园小合唱、校园小话剧、情景音乐歌舞剧、健美操、街舞等5个项目。针对校园文体活动,还可以设置围棋、象棋、三人篮球赛等传统特色项目。针对学生的校园业余生活,可以设置手工制作、手工装潢等项目。而对于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器乐、舞蹈类项目,不建议在素质能力大赛中设置比赛项目。在快乐校园类比赛项目中,可以更多地设置一些团体小组比赛项目,一是考察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二是增加比赛项目的基础性。

3.以学生将来的职场需要为基础

长时间以来,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多数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大众认为来中职学校求学,就是为了将来能够顺利就业。因而,为学生将来的职场需要做一些职业指导储备是必要的。

①走向职场的直接需要。中职生在毕业前接受职业指导很有必要。因此,素质能力大赛在项目设置时,选择了对将来从事各类职业都会有所帮助的职业礼仪、模拟应聘等比赛项目。

②走向职场的间接需要。职场对中职生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进行素质能力大赛项目设置时,设计了手工制作、宣传栏主题设计等比赛项目。

四、关于是否设置专业组与业余组的问题

在进行素质能力大赛的项目设置时,一些比赛项目将可能涉及专业组与业余组的问题,比如计算机应用、实用英语等专业,还有一些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的舞蹈类、音乐类项目等。

那么,在项目设置时是否应考虑专业组与业余组之分呢?

赞成的观点认为,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较多,一些与素质能力大赛项目设置中的专业相近或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比赛中会有专业上的优势。比如,与英语相关的国际贸易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等,这些专业的学生在素质能力大赛的实用英语类比赛项目中会有一定的优势。

反对的观点认为,素质能力大赛的大部分比赛项目中,其比赛内容是对所有中职生的基本要求,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且应该具有较好的素质能力。因而不需要设置专业组、业余组。况且,比如一些与计算机操作相关的计算机及其应用专业等,这些专业的学生在素质能力大赛的计算机应用类比赛项目中,往往比赛成绩并不是最好的,而一些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也出现在了素质能力大赛计算机应用比赛项目的前几名之列。

综合各方面因素,由于素质能力大赛本身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在工作中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以检验素质能力大赛制度设计的科学性与实效性。2012年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能力大赛中,除了实用英语类比赛项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职业英语比赛项目,均不设立专业组和业余组。

12.学校岗位设置报告 篇十二

1.英国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历程

早在20世纪80年代, 英国民众对国内的学校教育现状就开始表示不满, 国内要求提高教育质量的呼声日益增高, 随即政府制定出台了《教育改革法案》, 规定了国家课程统一由学科、学习目标、学习纲要和评定方案等四个部分组成。该法案出台以后, 英国的学校体育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 由于当时的国家课程对知识的传授和吸收比较重视, 学科内容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和学习纲要也缺乏一致, 考试制度过于复杂等, 这使得改革法案在实施不久就陷入了困境。对此, 到了20世纪90年代, 梅杰政府对改革法案进行了修订, 对课程内容和考试形式等作了一些删减和完善。学校体育课程也做了调整, 比如, 规定游泳课为学校体育的必修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 学生每周至少有2个小时的体育活动, 这2个小时必须按照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到了1997年, 布菜尔政府设立专门的相关机构, 即资格与课程局。这个机构的职能是专门负责国家课程和各种资格的认证与管理, 统一对国家课程的改革进行广泛的咨询, 并向政府提交最终的研究报告。进入21世纪初, 英国政府开始实施新的国家课程要求和体系, 同时学校体育课程也随之开始执行。

2.英国体育课程结构

英国学校体育课程主要由学习纲要和学习目标两大部分组成。学习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 分为了4个阶段, 而每阶段的内容有所区别和选择。在1~3阶段中, 其内容主要以竞赛性游戏活动为主, 属于必修课程;在第4阶段, 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 可以自主地选择体育学习内容, 但主要还是以竞赛性的集体和个人项目为主。而在每一个阶段实施过程中, 健康与安全的教育始终不容忽视。同时, 每阶段要求的学习范围, 应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且学习的范围和难度应随学生年龄的增加而灵活选择和增加。为了顺利地衔接各个阶段, 英国资格与课程局为每个阶段的每个科目都编写了不同的体育学习范围, 以供师生进行筛选。所谓学习目标是学生在每一阶段中都能在知识、技能、能力等领域得到明显的进步。每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由9个水平组成 (8个水平和1个优异水平) , 这些水平既是体育教师教学的目标, 也是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评价的依据。在评价领域, 英国国家体育课程要求在阶段3进行水平评价, 但不采用考试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3.英国体育课程的价值与目标

早在1988年, 英国颁布的《教育改革法案》中就规定了体育课程的价值和目标。要求学校体育课程要促进学生精神、道德、文化和体质等全方位的提高和发展, 课程设置的目标一定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准备。对此, 国家课程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发展的需要, 提供稳定的基础课程。到1997年, 政府把“价值观宣言”写入了国家课程目标之中, 成为了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 各学校和教师可自行解释和增减宣言内容, 可以根据体育的特点灵活实施。价值观宣言由自我、关系、社会和环境四部分组成, 而作为国家课程的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课程, 其课程设置的目标也具有一致性, 即通过体育学习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二、英国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

英国的中学学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指第一至第三年 (即我国现行的初中阶段) ;第二阶段是指中学的第四年和第五年 (即我国现行的高中阶段) ;第三阶段又被称为“第六学级”, 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 这阶段主要为升入高等院校作准备, 其课程设置明显具有学术性特点。概括起来, 英国的义务教育年限是11年, 其中, 小学阶段是指5~11岁的学生, 中学阶段为11~16岁的学生。在中学的后期阶段即前面说的第四阶段, 学生就进入了中等教育普通证书阶段。中学阶段的体育课次数每周为五次, 每次课长达一个小时。体育课程的内容包括了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两大部分, 尤其是理论课程的比重相当大, 通常占成绩的40%, 而实践部分占60%。到了“第六学级”, 这一时期的体育课通常是选修的, 全都是理论课, 如应用解剖、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运动史等科目。这些课程的开设主要为学生将来升入高校后打下基础。在英国, 体育作为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 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值得一提的是, 英国体育课的教师必须由具有教师资格的专职体育教师来上, 这与我国具有很大的区别。英国的体育课程形式主要是必修和任意选修两种。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英国学校的体育课程在依据国家统一课程标准的同时, 各地中小学课程仍然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三、英国学校体育课程的特点

1.体育课程结构由规定的必修课和多样的选修课组成

英国体育课程改革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其课程结构主要由规定的必修课和多样的选修课组成。两种形式的课程始终贯彻两条主线, 即学生中心和学生的基础训练。首先, 在学生中心思想指导下的学校体育课程,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各种教学活动都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能力、兴趣、经验的基础之上。其次, 国家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学校体育必须重视学生的基础训练, 这些基础训练主要是通过游戏或竞技项目来实施。因此, 要求采用的游戏和竞技项目对学生的身体发展、个性发展与能力发展均要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除此之外, 在游戏项目的选取上既可以分科开设, 也可以综合开设, 这体现了较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2.体育课程的选修与学生的运动能力和需求相适应, 把体育知识、技能与学生理解力有机结合

英国学制分为三个阶段 (全为必修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全为选修课) 。具体而言, 第一个阶段是必修课阶段, 以学会基本动作为目标;第二个阶段是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阶段, 以掌握各种运动项目为特征;而第三个阶段是学生自选阶段, 根据兴趣和需求自由地选择1~2项进行学习。可以看出, 英国学校体育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 其体育的自由性和灵活性逐渐增加, 到了第三学段时, 体育课的学习基本上是学生个人化了。同时, 在新课程中, 体育教师应把知识、技能与学生理解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三者的结合应始终贯穿于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之中, 并随着阶段的上升其要求和标准及难度也应越来越高。

3.学校和体育教师在课程设置上有更大的自主权

首先, 英国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多样的体育课程, 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其次, 新课程标准, 对学校和体育教师在课程的设置和开发领域, 给予了较大的自主权和主动权, 即学校可以选择国家课程以外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在第三学段的选修课阶段, 这种权利和自由更为突出和明显。但国家规定了自主性的同时, 也提出了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的原则:第一, 课程设置要设定适当的学习挑战, 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第二, 课程设置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以实现因材施教;第三, 课程设置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潜在的障碍。只要遵循了这几个原则, 学校和体育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 设置更具有针对性的学校体育课程。

4.明确了体育课程的价值和目标, 并把体育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就业相结合

2000年以后, 英国国家课程有了明确的价值取向, 每门课程把学生认识、提高、人际、责任和环保等作为价值取向。就体育课程来说, 其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习惯, 充分挖掘学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同时, 把通过体育促进学生未来发展作为课程的目的。可见, 英国学校体育课程是一切为了学生而进行设置和实施的, 并且把体育课程的设置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就业相结合起来。

5.体育课程内容选择性更强, 课程评价也更系统更合理

尽管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出台了指导性的教学大纲, 但并没有设计大纲性质的内容。这给学校和教师留下了巨大的自由空间, 学校和教师在选修内容方面更具有广阔的选择余地。英国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更加系统和合理,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评价体系更加简化。英国体育课程只在第三阶段才对学生进行评价, 到了第四阶段才参加全国的资格证书考试。第二, 成绩的记录、报告与公布更系统。学校记录每位学生的情况, 把学生学习的情况报告给数据中心。学校每年还要给家长一份关于学生考试成绩、优势与不足和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书面报告。第三, 注重教师评价。为了保证评价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相关机构专门为体育教师提供了评价的范本, 以供体育教师参考。

四、对我国体育课程建设的启示

1.体育课程设置应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性

由于学生的差异性特点, 英国将体育课程设置成三种类型, 即初级、一般和优等生三种。这三种课程能够满足不同兴趣和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 这体现了英国国家课程注重学生个性化, 体现了根据学生运动能力和需求设置相适应的课程形式的原则。然而, 在我国, 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单一, 许多学校把体育课规定为必修课, 无视学生的自主性。尽管在课程改革中也常常提倡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原则, 但现实的课程设置根本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也很难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性原则。因此, 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应学习英国课程设置的差异性原则, 通过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模式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借鉴英国体育课程设置的多样化

英国学校体育引入了选修制, 要求要与学生的能力和需求相适应。国家统一课程改革后, 保证了课程的约束性和灵活性, 对体育课程的内容及教学组织与方法等没有做出严格的规定和要求。选修制和按能力分班成为了英国各类学校的主要上课形式。英国实行的体育选修课程相当灵活, 具有多样化特点。在我国, 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像英国那样成熟的选修课制度和课程设置, 这使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许多体育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无所适从。对此, 借鉴和学习英国的先进的选修课模式, 有利于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进一步向前发展。

3.体育课程设置应体现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娱乐性

英国学校体育课程除了有总的课程价值取向, 还制定了每门科目的价值取向。国家体育课程把促进学生的精神、能力、道德、人际等作为其价值目标, 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公民意识的培养。而在我国, 体育课程的价值是为增进学生健康和体质,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同时, 英国的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主要以游戏性项目和竞技性项目为主, 有利于体育课程娱乐性功能的发挥。而我国基础体育课程主要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 很难发挥项目的娱乐性功能。这些都应该是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应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4.建立由“政府职能部门、学校、家长、师生”共同监测的体育课程实施信息网

英国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是经历了多年的改革逐渐完善和成型的, 其体育课程实施与评价机制对我国有一定的启示。比如, 英国资格与课程局专门负责对国家课程的实施进行监测和修改, 这个机构每年公布课程考试情况并发布课程实施调查报告。同时, 该机构要求各个学校期末应向学生家长提供书面报告。书面报告中有学生考试成绩、学生的学习评价、学生的进步和缺点、学校同年龄组学生的情况, 等等。因此, 我国可以学习和借鉴英国的“政府职能部门、学校、家长、师生”共同监测的体育课程实施信息的监测体系, 以确保体育课程及时地得到修正。

摘要:英国国家体育课程主要是由学习纲要和学习目标组成, 包括必修课和多种多样的选修课形式。体育课程设置具有自身的特点, 这些特点体现了学生个体差异性原则, 课程的设置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就业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对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 为了学习和借鉴英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先进成果, 本文对其发展进行了概述, 分析了体育课程的设置和特点。

关键词:英国,体育课程,课程设置,特点,启示

参考文献

[1]郜晖.英国国家课程目标及价值取向.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2 (2) .

[2]顾民.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体育文化导刊, 2008 (7) .

[3]杨海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小学学校体育绩效研究述评.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9 (4) .

上一篇:生活是个万花筒作文下一篇:高一新生大会优秀老生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