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赏析

2024-08-27

《平凡的世界》赏析(13篇)

1.《平凡的世界》赏析 篇一

路遥对农民表示了真正的理解和同情,也部分地揭示了现实的冷酷和艰辛。

与这一关注相联系的,是《平凡的世界》对书写对象——农民强烈而真诚的爱心,并将这一感情毫无保留地融入作品中,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并没有丧失自己的价值。虽然方法的改变和多元是文学的发展。文学和社会的关系是一种相互的关系,缺乏对社会和大众关注的作品自然难以得到大众的认可,像作品表现的激情和理想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因为当下的中国文学中,在对乡土乡情魅力的展现方面。

首先。如果说《人生》中高加林的困惑和失败更多只是加深他们的理性思考的话(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人生》在当代农村青年中获得的共鸣就不如《平凡的世界》)。90年代文学日益被社会所遗忘,部分原因是商业文化的冲击,那么,《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兄弟的挣扎和成功则成为了他们的精神缩影,从本能上就会排斥那种缺乏理想精神的作品),对《平凡的世界》表示认可和欢迎。

最后,我们还应该提到《平凡的世界》所采用的创作方法——传统的现实主义方法。在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异化和畸变之后,现实主义方法已经为80年代后的大多数作家所不屑,但路遥运用这一方法,却取得了成功。正如路遥自己所说的。当前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莘莘学子们,属于这种类型的应该也占到大半,但文学远离现实,它也具有某些超越现实关注的意义。作品的主人公孙少平兄弟在得到作者特别的理解和关注之余,他们的口中也经常表达出对人生的深刻思索:“我们活在人世间,淡漠于人们大众现实中的苦难和追求,也应该承担部分原因。

由此、乔伊斯的伟大,并不会损害到托尔斯泰,很容易让那些渴望逃出生活的平庸和麻木的读者感到失望(最典型的是年轻大学生,他们正处在对生活有所幻想也有所希望的年龄,它最突出的长处。卡夫卡。尤其是在客观化写作正成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创作潮流的时候,这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创作展示出自己特别的艺术效果。

正是这两点,也成了他们的信心源泉。共同的生活道路,共同的命运选择,使这些读者自然地喜爱《平凡的世界》,像关注自己生活一样关注人物的起落与悲欢。

而且,……我对中国农民的命运充满了焦灼的关切之情、也没有理由简单地鄙弃某一种创作方法、离开读者,以真实再现生活细节为特点的现实主义不可能丧失其存在的意义,在于对现实生活(具体说就是对社会变革时代的乡村大众)的热切关注,《平凡的世界》还折射出当前文学界对现实主义排斥的盲目和极端化倾向,它证明出,这一方法的艺术效果有利有弊,抚慰他们漂泊异乡的心灵。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自80年代后期起,现实关注精神就退出了文学舞台的主流(除了张平和周梅森等人的反腐作品。尽管这些作品有自己的不足,莫过于这一点了,使《平凡的世界》赢得了众多读者,对它评价的严重分歧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学者和文学爱好者也表示了自己的困惑和追问①。应该说,《平凡的世界》不完美但也远非一无是处,《平凡的世界》和他的另一部作品《人生》在读者大众中(尤其是在农村青年中)都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就是因为它们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广阔现实,尤其是揭示了在这个农村社会中最深刻而彻底的变迁中,最为珍视的应该是什么?金钱,张扬理想、充满激情的作品很难找到,但是,则是对作家责任感和文学与现实关系的一种背离与割裂。文学越来越走向个人和自我,而应该是对生活切实的刻画与描摹,却失去了文学最根本的对人的关注,《平凡的世界》表现出了认真的追求,也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一点,固然能强烈感染那些来自农村却又到城市中讨生活的读者们,那么,此后文学向彻底个人化的转变,对现实进行排斥和疏离,农民渴望...... 路遥对农民表示了真正的理解和同情,也部分地揭示了现实的冷酷和艰辛。

与这一关注相联系的,是《平凡的世界》对书写对象——农民强烈而真诚的爱心,并将这一感情毫无保留地融入作品中,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并没有丧失自己的价值。虽然方法的改变和多元是文学的发展。文学和社会的关系是一种相互的关系,缺乏对社会和大众关注的作品自然难以得到大众的认可,像作品表现的激情和理想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因为当下的中国文学中,在对乡土乡情魅力的展现方面。

首先。如果说《人生》中高加林的困惑和失败更多只是加深他们的理性思考的话(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人生》在当代农村青年中获得的共鸣就不如《平凡的世界》)。90年代文学日益被社会所遗忘,部分原因是商业文化的冲击,那么,《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兄弟的挣扎和成功则成为了他们的精神缩影,从本能上就会排斥那种缺乏理想精神的作品),对《平凡的世界》表示认可和欢迎。

最后,我们还应该提到《平凡的世界》所采用的创作方法——传统的现实主义方法。在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异化和畸变之后,现实主义方法已经为80年代后的大多数作家所不屑,但路遥运用这一方法,却取得了成功。正如路遥自己所说的。当前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莘莘学子们,属于这种类型的应该也占到大半,但文学远离现实,它也具有某些超越现实关注的意义。作品的主人公孙少平兄弟在得到作者特别的理解和关注之余,他们的口中也经常表达出对人生的深刻思索:“我们活在人世间,淡漠于人们大众现实中的苦难和追求,也应该承担部分原因。

由此、乔伊斯的伟大,并不会损害到托尔斯泰,很容易让那些渴望逃出生活的平庸和麻木的读者感到失望(最典型的是年轻大学生,他们正处在对生活有所幻想也有所希望的年龄,它最突出的长处。卡夫卡。尤其是在客观化写作正成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创作潮流的时候,这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创作展示出自己特别的艺术效果。

正是这两点,也成了他们的信心源泉。共同的生活道路,共同的命运选择,使这些读者自然地喜爱《平凡的世界》,像关注自己生活一样关注人物的起落与悲欢。

而且,……我对中国农民的命运充满了焦灼的关切之情、也没有理由简单地鄙弃某一种创作方法、离开读者,以真实再现生活细节为特点的现实主义不可能丧失其存在的意义,在于对现实生活(具体说就是对社会变革时代的乡村大众)的热切关注,《平凡的世界》还折射出当前文学界对现实主义排斥的盲目和极端化倾向,它证明出,这一方法的艺术效果有利有弊,抚慰他们漂泊异乡的心灵。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自80年代后期起,现实关注精神就退出了文学舞台的主流(除了张平和周梅森等人的反腐作品。尽管这些作品有自己的不足,莫过于这一点了,使《平凡的世界》赢得了众多读者,对它评价的严重分歧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学者和文学爱好者也表示了自己的困惑和追问①。应该说,《平凡的世界》不完美但也远非一无是处,《平凡的世界》和他的另一部作品《人生》在读者大众中(尤其是在农村青年中)都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就是因为它们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广阔现实,尤其是揭示了在这个农村社会中最深刻而彻底的变迁中,最为珍视的应该是什么?金钱,张扬理想、充满激情的作品很难找到,但是,则是对作家责任感和文学与现实关系的一种背离与割裂。文学越来越走向个人和自我,而应该是对生活切实的刻画与描摹,却失去了文学最根本的对人的关注,《平凡的世界》表现出了认真的追求,也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一点,固然能强烈感染那些来自农村却又到城市中讨生活的读者们,那么,此后文学向彻底个人化的转变,对现实进行排斥和疏离,农民渴望......你是

西安中学的?

《平凡的世界》不是像张恨水、琼瑶、金庸式的通俗文学作品(即使是它们,近年来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而是绝对属于正规的严肃文学,因此,对它评价的严重分歧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学者和文学爱好者也表示了自己的困惑和追问①。应该说,《平凡的世界》不完美但也远非一无是处,在人们对它颇为极端的褒扬和贬斥中,折射着时代文化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多元格局,也蕴涵着价值趋向和批评姿态上的一定问题。《平凡的世界》的评价现象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这一现象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学史写作的认识。

评价一种文学现象的基础是看作品本身。应该说,《平凡的世界》能具有如此广泛而持续的影响力,自有其不可忽略的优点。我以为,它最突出的长处,在于对现实生活(具体说就是对社会变革时代的乡村大众)的热切关注。路遥是一个来自于农村、也始终关注农村的作家,《平凡的世界》和他的另一部作品《人生》在读者大众中(尤其是在农村青年中)都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就是因为它们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广阔现实,尤其是揭示了在这个农村社会中最深刻而彻底的变迁中,农民渴望改变自己命运的追求精神——这种精神的表现是现实的,但其底蕴则是几千年中国农民始终屈服在社会的底层的顽强身影。路遥对农民表示了真正的理解和同情,也部分地揭示了现实的冷酷和艰辛。

与这一关注相联系的`,是《平凡的世界》对书写对象——农民强烈而真诚的爱心,并将这一感情毫无保留地融入作品中。正如路遥自己所说的:“作为正统的农民的儿子,……我对中国农民的命运充满了焦灼的关切之情。我更多地关怀着他们在走向新生活过程中的艰辛与痛苦,而不仅仅是达到彼岸后的大欢乐。”②《平凡的世界》投入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并且以无保留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对读者产生了很强的感染力。一个显著的例子是作品经常将作者的感情和思想融注在人物性格和思想中,并对人物的命运和生活表现出深切的关怀。作品的主人公孙少平兄弟在得到作者特别的理解和关注之余,他们的口中也经常表达出对人生的深刻思索:“我们活在人世间,最为珍视的应该是什么?金钱?权力?荣誉?是的,有这些东西也并不坏。但是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温暖的人情更为珍贵——你感受到的生活的真正的美好,莫过于这一点了。”③这可以说是人物的语言,同时也是作者的心声,二者的思想情感交融到了一起。客观来说,这一方法的艺术效果有利有弊,但它对于读者的感染力却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客观化写作正成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创作潮流的时候,这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创作展示出自己特别的艺术效果。

正是这两点,使《平凡的世界》赢得了众多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认可,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90年代进入高峰的中国社会变革,是中国农村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也许除了封建时代的各次农民起义,但那毕竟是**时代的产物,而且广大农民承担的也主要是炮灰的角色),像高加林、孙少平、孙少安这样渴望依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彻底地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命运的农村青年,实在是难以数计。当前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莘莘学子们,属于这种类型的应该也占到大半。如果说《人生》中高加林的困惑和失败更多只是加深他们的理性思考的话(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人生》在当代农村青年中获得的共鸣就不如《平凡的世界》),那么,《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兄弟的挣扎和成功则成为了他们的精神缩影,也成了他们的信心源泉。共同的生活道路,共同的命运选择,使这些读者自然地喜爱《平凡的世界》,像关注自己生活一样关注人物的起落与悲欢。

2.《平凡的世界》赏析 篇二

关键词:平凡世界,女性形象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倾注了自己的生命而写成的一部力作, 描写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 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小说刻画了孙绍平和孙少安等在艰难困苦中奋斗的平民英雄, 同时也写出了生活在她们身边的女性形象, 她们或勤劳、善良、朴实, 她们或自尊、自强、自信, 在我们为其命运悲喜交加的同时, 也引发了我们对生活深深地思考。

一、贺秀莲——最幸福的女人

作为小说主人公孙少安的妻子, 贺秀莲以黄土高原女性特有的柔情和体魄, 成为孙少安这个背负太多重担的农民身心疲惫时停泊的港湾, 是“贤妻良母”的典型。贺秀莲在农村长大, 小学毕业, 没有什么文化, 没有受到过现代思想的熏陶, 是一个纯洁、勤劳、善良、甘于自我奉献和牺牲的传统女性。她嫁到了一贫如洗的孙少安家, 丝毫没有为物质的贫乏发过一句牢骚, 而是马上把少安的亲人看做自己的亲人对待。在打枣节中, 她打一会枣子, 就马上跑到少安奶奶的身边, 把绵软的枣子剥掉皮给老奶奶吃, 仅此一个细节, 秀莲那勤劳善良的本性就展现在我们眼前。她有着自己执著的爱情信念, 是那么的专注而投入, 用作者的话说:“也许正是由于知识不多, 精神不会太分散, 对于两性之间的爱情非常专注, 所以这种感情实际上更丰富、更强烈。”她一旦认准了孙少安, 便要时时刻刻跟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 事事处处都为着自己心爱的人着想:准备结婚时, 她考虑到少安家境困难, 就只给自己选便宜的衣服料子, 而给丈夫扯好一点的布料;当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时候, 贺秀莲因爱惜自己的男人孙少安, 在盛饭的时候给男人孙少安舀稠的, 将白面馍馍三番五次送到孙少安的碗里让少安吃, 而自己从来都不吃。她生活的全部轨迹是以自己的男人为圆心而划出的一个圆, 她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尽心尽力的照顾着家里的老老小小, 她最大的幸福就是拥有丈夫的爱。当孙少安的人生发生重大起落的时候, 这个朴实的农村妇女, 做着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少安开砖厂, 她家里砖厂两头忙, 充当着少安的贤内助, 毫无怨言;少安遭遇了第一次创业失败, 她承受着和少安一样破产的痛苦却千方百计的安慰丈夫, 给他说着宽心话;甚至当少安苦闷之际把怒火向妻子发泄的时候, 他也心甘情愿的当他的出气筒, 用她的善良, 她的爱硬是为自己的男人撑起了一片天。她的贤惠, 她的忠诚, 她的淳朴使她身上放射着中国传统妇女美丽的光彩。然而这个默默付出的女人, 却没有机会享受生活, 在奋斗多年苦尽甘来的时候, 却因过度劳累患上了肺癌, 为这个家付出了自己生命的全部。有人说贺秀莲是个悲剧女性, 而我却认为她是幸福的。她与孙少安相识之前, 已经有许多人向她提亲, 可是他一个也看不上, 直到少安出现, 这个真正的男子汉让她一见钟情, 仿佛在茫茫人海中, 一直寻找的人突然出现在面前, 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看到孙少安家徒四壁, 却毫无怨言, 义无反顾, 甚至欣然接受了他的一切, 那是因为她从心里喜欢少安, 能和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 所有的困难在她眼中不值一提, 这不也是一种幸福吗?她用自己的温柔和体贴, 换来丈夫的感激和疼惜, 把一个原本心里装着另外一个女人 (田润叶) 的少安完完全全变成了踏踏实实跟自己过日子的好丈夫, 这难道不又是一份幸福吗?尽管她操劳一生最终患上肺癌, 过早地离开了这个家, 尽管她把自己的全部追求都放在了一个男人的身上, 但是在她有生之年, 大胆追求到了自己所喜欢的人, 并为他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她的心里应该是满足的, 她的人生应该是幸福的。

二、田晓霞——最完美的女人

田晓霞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 在城市长大, 这个美丽的姑娘, 活泼开朗, 豪爽洒脱, 更加可贵的是她从小爱读书, 善于思考, 对事物有着自己独立的见解。她没有一般城市女孩儿的世俗眼光, 从不鄙视衣衫破烂的孙少平, 反而从他的谈吐中找到了思想的共鸣。她有男子般的豪情与气魄, 女子的温柔与风情。在她的心灵深处, 有着比她美丽的外表更加珍贵的一颗善良的心。在看到孙少平做揽工汉子时, 住的地方异常简陋, 铺盖破破烂烂, 就二话没说, 马上置办了一套崭新的铺盖悄悄地送到少平的住处, 还为他精心的铺好, 这散发着芳香的崭新被褥, 为孙少平在艰难岁月中带来了温馨的家的感觉。当已经成为省报记者的她来到矿区, 亲眼目睹了孙少平在井下艰苦而充满了危险的工作环境时, 没有为自己爱上了这样一个地位卑微, 生活困窘矿工而后悔, 相反, 她更加坚定地继续爱着她的意志坚强的少平。在田晓霞的身上, 最让人为之惊叹的是她对爱情的理解, 在她的日记中有着这样的爱情观:“我为我的‘掏炭丈夫’感到骄傲。是的, 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 而应该是利他的, 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是溶合在一起, 完全溶合在一起的共同斗争!你有没有决心为他 (她) 而付出自己的最大牺牲, 这是衡量是不是真正爱情的标准, 否则就是被自己的感情所欺骗”。这样的爱情没有索取、没有依附, 那样的高尚、纯粹, 至真, 至美!其实, 爱情本身就应该是高尚的, 当下现实生活中的爱情被附加了越来越多的物质条件, 以至于太多的人丢掉了爱情的本质, 正是因为田晓霞能够将爱情的本质与物质剥离开来, 所以她真正品尝到了爱情的美好。这个女性是新一代知识女性的代表, 在爱情上, 它是整个作品中最为幸运的一个, 因为她所爱的人也深深地爱着她而且他们互为知己。在心与心的碰撞与对接中, 在相同的志趣爱好中, 在相互的欣赏中, 他们惺惺相惜。尽管她在洪水中为救人而显出了宝贵的生命, 但她的生命是那样的美丽。

参考文献

[1]、《平凡的世界》人物形象分析, 汤思源, 《北方文学 (下半月) 》2011年11期

[2]、《平凡的世界》中的人性美, 曹国辉,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第02期

[3]、浅谈路遥《平凡的世界》的人性美, 张旭丹, 《成功 (教育) 》2012年07期

3.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爱 篇三

“我比你更爱润叶,我可以为她不要性命。你能吗?你不能。以后别再见润叶了,让我们好好过日子!”李向前对少安说。

润叶与少安青梅竹马彼此相爱。李向前,润叶痴情的追求者。按理根本没有李向前的事。然而,爱情撞到现实后出现了裂缝,贫富差距、长辈反对、政治联姻。故相爱的人之间硬生生插进一个理直气壮的第三者李向前。

两个男人都爱润叶,可润叶只爱少安。李向前号称用命爱润叶,事实只证明他的爱要多自私有多自私,以占有为目的,以愉己为责任,完全不顾润叶的感受与处境,给她的痛苦雪上加霜。最终他以失去双腿为代价换到了润叶的内疚与同情。而那时少安已结婚生子。

秀莲,又一个异常优秀可爱的女性。她虽无润叶读书多,却比润叶多了果断勇敢的“女汉子”气质。在少安转身要走的时候,她一个虎扑从背后牢牢抱住他,撒血誓盟:“算命的说你命短,没关系,我用我的血给你续上!我就是要跟你在一起。”这样的清丽容颜、这样没有余地非你不可的爱,一刹那便收服了少安。

少安也愛润叶,但一定没有润叶爱他的多。或者男性对爱的唯一性不那么执著?面对现实,少安懦弱退缩了,另娶他人生儿育女,还口口声声说是为了不让润叶吃苦,为她好。少安的自私与李向前本质并无不同。不过以爱之名,行自私之实。

少安婚后,润叶才死心嫁给李向前。李向前断腿之前,润叶从未与他同睡一张床,甚至为了躲避丈夫夜里纠缠,调到别处工作。秀莲遇见少安之前,相遍了附近村里的男人也没看中一个。她为少安远离亲人家乡、敬老扶幼、未同甘只同苦,积劳成疾,在少安砖厂重建,好日子已到的时候,含笑而逝了。

《平凡的世界》书还没看完,电视剧已看完。其中两男两女交织的爱恨情仇人生命运,让我有了一种感觉:男人更爱自己,女人比爱自己更爱爱情。男人为生而生,女人为爱而生。

人在保证基本生理需求的前提下,才轮到谈爱情。生存和性都排在爱情前面。这是一个外国男科学家的理论。以此说来,爱情属于高贵高尚的奢侈品,而两个并不富裕的姑娘,润叶与秀莲却把它们当成了婚姻必需品,当成和一个男人在一起亲密生活的底线条件。想到这一层,我想我从这个角度理解了安妮宝贝的一句话:“男人与女人不同类。”

“女性是这生命的奇迹!”作家以及词作人姚谦说。不管其他男性是否也这样认为,起码《平凡的世界》里少安、少平、李向前这三个人肯定是深有体会的。尤其少安,两个爱他至深的女性都如此奇迹般美好。远远看着润叶,与秀莲恩爱厮磨家长里短,这幸福少安心里比谁都清楚。做男人是幸运的,只要善于发现,随处可见奇迹。女人比较不幸,身为奇迹要在奇迹不多的男人世界里找奇迹,多少有点难度,容易失望。

4.平凡的世界摘抄加赏析 篇四

作品写的是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小村落—双水村,这个小村庄生活着各色各样的人,他们大多是质朴的农民。为了生活他们长年累月地劳作,仿佛他们来到这世上就是为了劳动,但在作者的笔下你却能真切地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满足!作者以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展开了描述,向我们重现了新中国农村生活的真切变化,这里面充满着一个爱的世界——亲情、友情和爱情!双水村的少平、晓霞、少安、润叶、金波,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不已,让我们跟着或喜或悲,或笑或泪! 在每个人的心中,家是心灵永远的港湾!家的大门永远为我们开着,不管我们离家有多远,那个地方永远牵动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在失落无奈时心不会跟着飘荡,因为有一个地方永远在那里,我们的家人永远牵挂。福着我们!孙少平和他哥一样有着强烈的家庭责任感,都可以为了家庭而放弃对于自己很重要的东西:少安为了弟弟妹妹可以继续读书,成绩很优秀的他,愿意辍学回家帮父亲到地里干活,没日没夜无怨无悔地忙碌着,以支持贫困的家庭;少平高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本可以升学的他选择回家当一名民办教师。“亲情是一条永远剪不断的线”,孙玉厚的家是贫穷的,但也是富有的,家人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就是他们最大的财富!

孙少平—一个不屈服于命运的乡下人,凭着自己的才气,挣扎于命运的边缘。他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县城中学,踏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在学校中,他尽已所能找到各种书籍学习,饱食精神大餐。但是,贫困出身的他每次都在别人打完饭才偷偷走进饭堂,买那最便宜的饭菜,如此艰难地捍卫着自己的尊严。也就在这个最不愿意去的地方,他结识了一位地主出身的女孩赫红梅,朦朦胧胧地开始了他的初恋。在那个刚从文革**中走出来的年代,阶级斗争的阴影还没从人们的心头散去。

为了有一个比较好的名声和未来,赫红梅选择了抛弃少平跟从另一个成分较好的男孩。就这样,这段恋情还没有等到开花就凋谢了。然而,命运并没有亏待这个年轻人,他在他哥少安恋人田润叶家里结识他这一生中的爱人——田晓霞,润叶的堂妹,黄原地委书记的女儿。晓霞也是少平的同学,有了少安和润叶的关系,他们两个理所当然地走得更近了,渐渐对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她和她的堂姐一样,不嫌弃他的家境,她更看重的是他的人格和才华。他们共同参加了许多活动,让两个人的感情不断加深,而堂姐的支持,让他俩的感情更加牢固。

作为整部作品的主线,少平与晓霞的感情真是催人泪下!在学校读书时,他俩的感情就已经让人们的体会到了其中的辛酸:一个是农家的孩子,一个是地位显赫的地区最高领导人的女儿;一个三餐不饱,一个生活优裕,但是,现实中差距并没有消磨他们相爱的勇气!即使在那段少平在工地里做苦力的苦涩日子里,已经是一名大学生的晓霞依然不离不弃地跟随着他。在工地的夜里,他打着煤油灯翻阅着晓霞从学校图书馆借给他的书—让他夜不能寐的不仅是书中的知识,还有恋人的那颗永远不变的心!一次偶遇,他成为了矿工,这在当时算是拿上铁饭碗,是一个拿公粮的人了,而此时田晓霞已经大学毕业成为省报的记者。虽然矿工与记者的爱情并不被人看好,但他们用事实诠释了他们感情的高尚—没有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的差别!晓霞的从天而降,让在煤矿上的少平更加坚信他们的感情!或许是由于之前太顺利了,当爱情即将开花的时候,命运和他俩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晓霞在采访时,为救一个落水小孩,本来不会游泳的她不假犹豫地跳进水里,小孩救起来了,可她却被洪水无情地地吞噬了!当少平听到这个消息时,时间凝住了脚步,眼前黑暗一片!我想当时的心情也只有他自己明白,别人是无法用文字来描述的。读着晓霞生前的日记,他似乎看到了一个可爱美丽的晓霞在朝他微笑无声的泪水静静地从他的脸庞滑落,在那一片她走过的土地上溅起一朵朵浪花,而她正在浪尖上翩翩起舞!

孙少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其实,他也就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比普通农民多读了几本书,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层次追求的人。在写给妹妹孙兰香的信中充分表现了他对

生活的认识: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孙少平这样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称之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个更高层次的伟大的平凡。

冰心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径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凄凉。”一份爱情,一份友情,再加上一份亲情,便一定可以使你的生命之树翠绿茂盛!情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主题,而爱后面又是什么在支撑呢?是久久的“感恩”,感恩使情更长更深,也正因为感恩,才让心与心零距离!

5.平凡的世界好句及赏析 篇五

赏析:我们都有自己的愿望,却又不得不忍受愿望的破灭。我们无奈,却不会丧失希望。因为这就是生活,学会满足才能拥有幸福。

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

赏析:这句话看起来很普通,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伟大不仅仅是在危难中力挽狂澜,也是在平淡琐碎的生活中不失本心。

我想默默地,宁静地走自己的路

赏析:“默默”,“宁静”,体现的是一种平凡的人生观,不张扬,不消极,“走自己的路”,又似有有一份执着。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赏析:这句话很励志,激励着我们勇敢地去争取,去奋斗。不管结果怎样,只有拼尽全力才不会感到遗憾。我们的内心因此而强大,便能坦然面对失败,笑对人生。

生命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样的愁苦和感伤?雨浸风蚀的落寞与苍楚一定是水,静静地流过青春奋斗的日子和触摸理想的岁月

6.平凡的世界不平凡 篇六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说实话虽然到了大学,但是自己读的书并不多,即使是有了空闲时间,也常常难以静下心来捧着一本书来读,周围环境浮躁,自己的心也是浮躁的。但是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确实例外,一共三部,竟然能让我静下心来一口气读完。

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中国 7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全书以黄土高原为背景,讲述的是双水村这样一个小村落中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的生活。小说中的每个人对于他们所生活的时代,所生活的地方都是平凡的。但是作者又为我们刻画了每个人在自己世界中所体现的不平凡的一面。孙少平,算的上市小说中的主人公,作为一个农村土生土长的孩子,作者在小说的最开始就刻画了他在县城里上学时同在其他城里孩子的比较下的自卑的心理,这种心理是可以完全理解的,作者细腻的刻画让每个人都能理解这种感受。而之后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也正是孙少平在他以后的生活不断地克服自己内心的这种自卑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7.《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悲剧 篇七

孙少安和田润叶虽是青梅竹马,但由于家庭条件的差异,少安早早回家务农,润叶则当了城里的小学教师。当年少时两小无猜的友情逐渐演化为爱情时,当聪明善良的润叶表示出爱意时,老实巴交的少安自知无法逾越经济条件和家庭背景这两座大山——最后少安和农村女子贺秀莲结了婚,润叶则嫁给自己并不喜欢的李向前。孙少平和他哥不一样,他思想超前,视野开阔。尤为可贵的是,他敢于冲破传统的樊篱,迫切地希望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改变生活,这就和极富才华、性情要强的田晓霞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然而,就在他们的爱情开花结果的时候,一场洪水夺去了晓霞的生命——他们之间的爱情戛然而止。与此同时,少安和秀莲依靠自身艰苦卓绝的努力闯出一番人生的天地时,秀莲却因劳累过度,身患绝症,含恨离开人世。

掩上书卷,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都是令人哀伤痛楚的悲剧结局?

路遥小说中这种爱情悲剧观念有其形成的原因。

路遥出生在陕北农村,在经历了生活的苦难和生存的磨难后,作家对现实生活的严酷与复杂产生了冷静的思考和深刻的认识。陕北早年艰辛屈辱的生活使得路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非常强烈,当路遥从农村走进城里,才真正认识到城乡的差异有多么巨大。比如,小说中的少安承受的压力有来自传统观念的束缚,职业地位的迥异等,而他和秀莲的婚姻似乎更加符合人物的性格和生存环境;少平和晓霞虽然冲破了这些束缚,却遭受到了无法预知和抗拒的意外之灾。

路遥是一个对艺术充满激情的作家。他追求完美、讴歌爱情,但他更理解生活、忠于现实。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使他彷徨、无奈,亦使他清醒、觉悟。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路遥是想通过小说中的爱情悲剧告诉人们:现实生活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消除了造成悲剧的种种存在因素,才有可能品尝到爱情甜蜜的果实。于是,他选择借助文学在虚构的小说世界里表现自己的爱情观念,他想与读者分享自己苦苦思考后的结晶,随即产生了让读者惊心动魄的感动力量和艺术效果。

田晓霞是承载着作家审美理想的人物,路遥悲痛地安排她的悲剧,正是忠于现实的表现:职业、地位和生存环境的巨大鸿沟,使得她与少平缺乏共同生活的物质基础,如果让晓霞背叛少平而另结权贵,无疑破坏了晓霞的整体美感。于是,路遥安排了她的殉职,试图将她的善良崇高的品质和她传奇浪漫的爱情放大,闪耀出悲壮凄惨的美!晓霞的意外离世,将《平凡的世界》推向了高潮!可以这么说,只有这种带有悲剧特质的笔法,才符合人们的审美口味,这也正是路遥的小说被广大读者喜欢的真正原因之一。

路遥钟情并热爱着脚下的黄土地。年少时家境贫困那段独特的经历,使他深切地体会到生活的残酷无情,也感受到了人间真情。出身于农家的他,虽则受到了许多磨难,但是对黄土地的钟情却深深地植入了内心深处。直到进了城,这份感情依然没有改变和转移。他对这片黄土地始终怀着赞美、感激、眷恋和期待。因而,他的身上有着悲天悯人的苦难意识和平民情怀。他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对故土的热爱与眷恋、对现实生活的理性认识,再加上深重的苦难意识和悲情的人生观,这一切构成了路遥小说鲜明的悲剧性情结。

8.平凡的世界 篇八

2014年的春夏之交,在鸟巢对面的奥体中心再见格桑,他那份长长的写满了难于解决问题的单子上总算划去了“吃”这一条。

孩子们的境况看一眼就知道好多了。

场上四名队员都穿着印有“中国”两个大字的训练服——尽管他们中还没一个是国家队的正式队员,“大师兄”多布杰甚至穿了一条专业的紧身训练裤,此情景与三年前已是云泥之别。

2011年,拉萨市正北的体校大院一角,我们跟着格桑次仁走进火柴盒形状的宿舍楼,在被十几张上下铺和拖鞋脸盆洗簌用品挤满的房间中第一次见到他的队员们,9月的拉萨昼夜温差非常大,午后热得透不过气,宿舍内幽暗的光线下,穿着各式单薄背心短裤的孩子们,面对记者的镜头一哄而散,却又三三两两地挤在走廊尽头的楼梯扶手后,不时伸头窥探。对于我们观摩训练的请求,格桑教练略有些不好意思却又略带一点兴奋地说:“你们后天再来吧,后天我们在大体育场训练,我让队员们都换上统一的服装,我们有统一的运动服,都换上很漂亮的!”

两天后,我们和队伍几乎同时抵达训练场,身边二十来个十几岁的孩子嬉笑打闹地一路走着,他们穿着同一式样的红白相间国产运动服,从白色的地方看过去,衣服单薄得几近透明,还有些人穿着似乎不很合身,略大那么一点——后来想想,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新衣服还是大一点的好。走着走着,格桑次仁开着车在我们身旁泥泞颠簸的土路上呼啸而过,多布杰从车里探出头来,笑着冲我们挥手——同肉汤一样,被教练开车载着到训练场,都是最优秀的运动员才有的待遇。

记忆中的那个上午很长很长,训练项目一项接一项,期间几名记者甚至尝试着也在这座可能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训练场跑那么一两圈,我也试了下,才100米便已上气不接下气,肺仿佛被点着了一样,不知用了多久才挣扎着跑完这迄今为止最长的400米,而后弯腰在场边活生生喘了好几分钟。

受训的孩子几乎没人看我们的洋相,他们没事人似的跑了一圈又一圈,背靠着蓝天白云和黝黑的群山。

三年后,在拥有全国最好的翠绿草皮和蓝色塑胶跑道,却鲜见蓝天白云,更看不到群山的北京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他们依然一圈又一圈地跑着。这次跟格桑教练来的队员有4名,男生是多布杰和米觉尼玛,女队员是努增旺姆和次仁措姆,他们刚在埃塞俄比亚结束为期一个月的特训,在北京暂歇并备战几天后秦皇岛的一次国内比赛,整个费用都由田径管理中心负责,这令格桑十分感激,对于这支来自世界屋脊的队伍,哪怕只是身上这身运动服,都算得上极大的帮助。

“北京的空气还是差点”,我问格桑教练,“队员们对这环境适应么?”

话一出口,便为这个草率的问题开始懊悔,对于这些从几千公里外自来水和用电都困难的农牧区走出的孩子们来说,这算得了什么呢?

“没什么不适应的,我们这些孩子,什么苦都吃过,什么地方也都住过,生活条件啊,这些方面从来都没什么挑的,什么条件他们都能适应。”格桑次仁淡淡地说。

但困难依然存在。

做完热身和准备活动,训练正式开始,今天的主要内容是400米计时跑,要求两名男队员每组要在六十几秒、女队员要在七十几秒左右完成。

两圈下来,几名队员便纷纷来到场下换下钉鞋,换上柔软的跑鞋。这几双钉鞋是格桑教练最近才同相识的一家服装品牌要来的,当时一共给了6双,这批好不容易弄来的应急物资并非完美,很多穿上都不是那么合脚。多布杰换下的一只鞋面上,清晰地由内而外渗出一滴一角硬币大小,不是很圆的血迹。

“袜子上血更多。”格桑教练说,后来在训练结束换鞋时我们又去看了一眼,果然如此。

“我们的服装、鞋都是没有赞助的,可能是成绩不好吧……”,格桑次仁略有些不好意思地低声说,“所有这些装备只能靠我自己想办法去弄,到处联系认识的人去要,如果能把装备问题解决了就好了,我也能把更多精力放在训练上。”

他要操持的事太多。

今年,队里最大的多布杰即将年满20岁,米觉尼玛19岁,努增旺姆18岁,四个人里最小的次仁措姆也17岁,尽管不少人早过了高中毕业的年纪,却依旧只能以拉萨体校学生身份存在于这里——尽管申请了很多年,西藏自治区体育局下至今没有一支正式的田径队,这意味着眼前这些以及他们身后更多的孩子都没有运动员编制,也就没有工作单位,没有日常经费,没有工资津贴,没有社会保险……

这些年,想办法解决学生们的日常费用一直困扰着格桑次仁,孩子们参加比赛倒有些奖金,他给每人开了银行账户,把钱一笔一笔存在里面。

日子一直不好过,格桑自己倒认为,情况已经改善多了,他甚至觉得希望就在眼前。“这几年我们陆续也算出了点成绩,自治区体育局也把我们田径当做一个重点项目,(编制和工资)正在解决中,虽然还没有结果,但是正在办。”

去年全运会,多布杰代表西藏自治区参加了男子10000米比赛,因为鞋子不合适,跑到第12圈,脚就磨出了血,后面13圈硬撑着完成了比赛,最后只跑了第10。跑完走下场,整个鞋上已是血淋淋的一片。

训练中,孩子们把鞋端正地摆在跑道边,米觉尼玛甚至还留着刚打开包装时撑在鞋楦里的纸团,鞋下脚后,依然把它们塞回鞋中,把鞋面撑得挺挺的,新的一样。

“这些鞋,要是我们自己掏钱买的话,都要好几百或者一千多一双……只能想办法找人去要。”训练间歇休息的时候,格桑在跑道边,捡起多布杰那只渗血的跑鞋,一边用手指摩挲着一边说,他并非在抱怨条件艰苦,比这难得多的日子早都是家常便饭,如今孩子们身上穿的这身家当放三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更不用说吃住在奥体中心,飞去埃塞俄比亚集训了……

“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格桑说。

作为田径教练,格桑次仁没什么名气,他没有让人耳熟能详的弟子,也很少有机会接受采访,如果不是2011年西藏半程马拉松的关系,我恐怕也很难有机会认识他。他没有帮手,此时身边帮他记录成绩的是恰好在北京上学的女儿,平时所有事务都要一个人操办,除了训练,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要他操心——特别是前些年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时候。他就这样一点一滴地燃烧着自己,在全世界海拔最高的体校默默地一干就是14年,格桑有自己的理想,希望能为国家队输送人才,希望能在西藏培养出属于自己的世界级中长跑运动员;他也很容易被现实满足,眼下他最大的目标就是多布杰能够拿到一个年底即将在韩国仁川举行的亚运会的参赛资格。

刚结束的埃塞俄比亚之行让格桑收获不少,他们同一百多名世界顶尖的运动员一起训练,那里比西藏更艰苦的环境让格桑印象深刻,据他说,整个埃塞俄比亚都没有一块像样的体育场,就更不要说什么塑胶跑道了,那里的运动员都在草原或者土地上练习,每天早上,拿着一瓶白开水和一个饼到训练场,练完,就地换一身干衣服,喝口水吃着饼,就是一上午。

“人家的运动员在那种环境下,马拉松男子能跑进2小时10分的一抓一大把,能跑进2小时6分之内的,我们训练那个俱乐部就有好几个(现世界纪录为2小时3分23秒),所以我现在觉得,出成绩不在于条件,主要还是看人。”

这甚至让格桑觉得,自己这些运动员现在的条件都有点太好了。他十分敬佩当地运动员在极艰苦条件下对跑步体现出的执着与热爱,他更多将这次非洲之行的收获归结为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超越一切物质条件的灵魂力量。

格桑真正烦心的是队员的成绩,比如说曾经的天才少女努增旺姆现在状态就不很好。

2011年,15岁的努增旺姆以1小时23分05秒的成绩,蝉联了拉萨半程马拉松女子组冠军,并打破了由她自己保持的赛会纪录。在此之前,她还参加了第一届高原地区耐力项目对抗赛15-16岁年龄组的比赛,一举拿下3000米和6000米双项冠军,一度被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主任杜兆才誉为“未来的马拉松之星”。

然而,三年过去,努增旺姆还是那个名不见经传的藏族小女孩,格桑次仁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很怕伤仲永的故事在自己手里重演。

努增旺姆性子很倔,有些脾气,三年前,格桑将这种脾气看做优秀运动员常有的个性,现在则让他感到有些挠头。旺姆此前被一个外籍教练带过一年,可能是训练方式有问题,成绩不升反降,他又用了将近一年的功夫,将旺姆的成绩恢复到了之前的水准还略有进步,不过现在最头痛的是,旺姆的训练态度有点问题,不是特别投入。

“她能力是有的,但是现在训练不好,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格桑说。

不知这三年经历了什么,总之旺姆看上去没有15岁的时候那么有“星范儿”了,2011年,她清澈的眼神在镜头前映出的只有对胜利的渴望,发令枪响后,义无反顾地冲在所有女参赛者的最前面,一路领跑直到冲线,随后便疲惫地瘫倒在终点迎接她的工作人员怀中,涨得通红的小脸和只有30多公斤的娇小身板看着让人心疼。

三年过去,努增旺姆依旧不爱说话,心事重重的样子看上去还没15岁爱笑了,但她却比那时对环境更敏感,即使在训练,乌溜溜的眼睛也总是不停地打转,甚至会不时扫一眼摄影师的镜头。同一块场地上,比她还小一点的次仁措姆明显更专注,最后一个项目跑完,旺姆耷拉着脑袋走下跑道,措姆则平静地自己加跑了一圈,作为队里最小的一员,措姆的眼神中看不到一丝杂念。

没人知道旺姆心中“自己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在格桑的队里,谈恋爱当然是不被允许的事情,但是相对于其他这个年纪的少男少女来说,她们的生活中也的确缺少了很多应有的温暖。

随口一问后我惊讶地得知,旺姆已经三年多没回过家了。

旺姆的家距离拉萨市超过1500公里,属于阿里地区的噶尔县左左乡。阿里是被称为“西藏的西藏”、“世界屋脊之屋脊”的地方,平均海拔4500米,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概3个浙江省大)只住了8万居民,举目所见只有无际的草原和成群的牛羊。

三年前在拉萨采访的时候,旺姆说,自己家在很远很远的牧区,要坐几天的汽车,之后还要坐两天的马车——运气不好的时候最后这段路还只能步行,才能到。所以,当时平均一年也难回家一次。三年过去,不知道她家的交通状况有没有所改善,回家能否稍微方便点,唯一知道的是,格桑教练告诉我:“这三年旺姆都没有再回过家,其他人一年也就能回上一次。”

这不能不说是成长路上一种严重的缺失。

“好好练练,我觉得她还是能成为一个不错的马拉松选手的,她有很多优势。”对于旺姆,格桑倒是充满信心。

也不是所有队员都像旺姆,米觉尼玛就外向得有点过头。训练中,他倒是一丝不苟地跟在大哥多布杰身后;训练一结束,就变成了他无休止耍宝的时间。最后拍照的时候,摄影师问他能摆几个姿势,他想也没想就说了句“10个”,而后真真在镜头前一个接一个地摆了10个姿势,全场哄堂大笑,他则一个劲地举着大拇指对摄影师说“OK,OK!”——这可能都是前些日子刚跟埃塞俄比亚人学的。相比之下,年龄更大的多布杰要深沉一些,一举一动显得成熟稳重,但情绪上来时,依然藏不住藏族人热情开朗的性格,会抱着米觉尼玛摔跤,哥两个玩闹起来,一旁的旺姆和措姆也会笑着帮手——当然都是帮多布杰。

三年前那堂漫长的训练课结束时,所有队员在场内围坐着休息,在格桑的提议之下,一名不记得名字的队员主动站起身来,为我们这些远方到来的客人唱了一支藏语民歌,整个体育场弥漫着藏族少年那能够铭刻在人记忆深处,只属于世界屋脊的嘹亮音色。

9.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篇九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寒假,拜读了著名作家路遥的长篇名著——《平凡的世界》。作者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平凡的世界》给人的感受,不仅仅是一波三折的家族故事,而更是书中的主人公坚持自我,执著追求真善美所带来的心灵冲击。人生的幸福不只是厚厚的物质财富的包裹,而更重要的是毅力、恒心、善良、孝顺和恩情等美好心灵的滋润与浇灌。书中的人物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形象,每个形象代表一个不同的性格,少平的善良、少安的坚强、润叶的软弱,小霞的坚强。他们用自己的坚持与执著,谱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孙少平,那个充满才气,不断奋斗的少年,用他的经历来告诉我们大家,在生活中自尊、自强、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是纷繁的交织在一起。我记忆犹新的一句话是关于对少平“苦难”的描述,“他在生活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孙少安,更是不屈服于命运,追求幸福农村优秀青年的典型代表。他从十三岁起挑起了全家的重担,他又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在改革了之后,他首先建了一个砖窑厂,用自己勤劳的双水打下了一片事业。通过他和田润叶之间的爱情,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他没有跳出门当户对的封建老套套。可是这不能怪少安,毕竟他只是想让润叶更加幸福。至于润叶和李向前之间发生的种种,也是少安没有预先想到的,令人欣慰的是,虽然是向前失去了双腿,但是他却收获了爱情,他和润叶最终还是走在了一起。总之,少安是一个勤劳,敢于前进,勇于挑战的青年,和他弟少平一样都是好男儿。《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励志的书,也是一本心灵史诗。我尤其喜爱书里面主人公的奋斗精神和自嘲般的“生存哲学”,更爱书中由内而外散发的那种读完之后让人平静、温馨,以及简简单单的幸福情怀。如今的我已三十而立,女儿、妻子、母亲、老师的多重角色,让我感到沉甸甸的人生责任。作为女儿,孝顺何须等待,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便是幸福;作为妻子,多与爱人换位思考,多一些交心、多一些慰藉便是幸福;作为母亲,精心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孩子越独立、越成熟便是幸福;作为老师,尤其要用爱去关心每一位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输在起跑线上,看着他们收获知识、茁壮成长便是幸福。

10.分析《平凡的世界》的不平凡 篇十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当代作家路遥的长篇巨著,是一部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说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主线,对当时社会普通人的劳动”爱情”友情”困苦”追求进行叙述,以此来展现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普通人敢于面对苦难”敢于承担并战胜苦难的执着精神。本文以孙氏父子三人为代表,对当时平凡人的不平凡人生进行如下分析。

一、孙玉厚的知足常乐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父亲孙玉厚是典型的农民代表,他勤劳”憨厚”质朴”踏实肯干,是个种庄稼的能手,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家人能吃饱穿暖,家庭和和睦睦,从没有过多的奢望。孙玉厚的人生比较坎坷,他幼年丧父,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他的肩膀上:他一边要供养母亲;另一边要抚养弟弟。弟弟到适婚年龄后,张罗给弟弟娶亲安家,借了一河滩的外债。弟媳要分家时二话不说,带着全家老小搬到租借的房子里去居住。孙玉厚在这般困窘的生活中,没有怨言,也没有被困难压倒,仍像平常一样去黄土地里辛勤地劳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孙玉厚又遇到了新的困难。首先是小儿子和小女儿上学需要钱,让他操心不已。其次是大女儿的丈夫一天不务正业,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全靠他大女儿支撑,这让他操碎了心。再次是他的大儿子孙少安也到了适婚年龄,他得为儿子张罗一门婚事,又将他挣了大半辈子的房子给了大儿子做婚房。后来大儿子因为猪饲料的事情挨批斗,善良朴实的农家老汉只能默默地尾随着批斗的人群,以免儿子有什么事没有照应。

孙玉厚逐渐进入老年,面对生活的重负,即便用他那瘦弱的身躯拼尽力气,一年到头也不能让全家人吃上一顿白面馍,但是孙玉厚仍忍受着生活所有的不幸和苦难,仍相信自己最初的希望。《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对孙玉厚隐忍的方式没有丝毫的批评,而是将这种隐忍转化为一种宽容。如包产到户后,孙玉厚帮助曾经带头批斗过自己儿子的田福堂,这不是以德报怨,而是孙玉厚自身潜在的善良”淳朴的精神品质在发挥作用,他对自己的命运选择了顺从,而对他人选择了宽容。从路遥塑造孙玉厚这个角色来看,他想表达的不仅是孙玉厚高贵的品质,而且想最大限度地突出面对苦难的生活不屈不挠且有着极强承受能力,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群。路遥在塑造孙玉厚一家人的苦难人生,让读者感受孙玉厚悲惨命运的同时,也为孙玉厚及其家人的苦难生活注入了一缕阳光,使读者在同情孙玉厚悲惨人生的基础上,也能享受其中友情”爱情带来的感动”温暖和幸福。孙玉厚一家虽然经济困窘,但是其精神生活有声有色,他们拥有浓厚的情谊,让人看了感觉很温暖,也很震撼人心。孙玉厚的女婿王满银因贩卖老鼠药被送到基建队进行劳动改造,他得知后对女婿没有责备,而是叮嘱儿子”把家里的粮食准备一点儿,再腾出一床铺盖来”,孙玉厚的朴实善良对其家人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他的妻子听说女婿的事情,准备了一罐高粱黑豆稀饭,并在上面的碗里放了几个黑面馍馍”几筷子酸白菜,让小儿子孙少平给送去。孙母心疼女婿,并为其准备食物,说明她与孙玉厚一样善良”正直。家里一团糟之际,孙玉厚的小女儿兰香放学回来后便去拾柴火”喂猪等,兰香的懂事和明事理与孙玉厚及妻子为人处事之道是分不开的。孙玉厚从基建队回来得知妻子没喂猪对其大声训斥时,兰香回一句:”妈,我已经喂过了**”这句话带给全家人的是深深的感动。

小儿子孙少平因为家庭困苦,在学校忍饥挨饿,可是当润叶姐给他粮票让他换粮食时,他将一部分粮票换成15斤面粉后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改善一下自己在学校食堂的伙食,而是想用剩下的粮票给年迈的奶奶换止痛片和两瓶眼药水,给姐姐的两个孩子换几块糖,并在心里对自己说:”奶奶,如果我长大了,有办法了,你还活着,我一定叫你好好享几天福……”孙少平的尊老爱幼离不开孙玉厚的影响,孙玉厚孩子们的做法让看到《平凡的世界》的读者为之感动,这样一个困苦的家庭,却有一群明事理”孝顺的孩子,有踏实肯干的父母,家庭的温馨已经超越困苦,这一切都是孙玉厚这个平凡人的功劳,可以说,孙玉厚是平凡人,但他与家人的精神是不平凡的。

二、孙少安苦难中的崛起

孙少安作为孙玉厚的长子,出身于困窘的农民家庭,他不忍父母过于劳累,读完小学后便帮助父母下地干活。他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家境的贫寒和苦难的生活造就了他坚定和刚毅的性格。为了家人,他在苦难的道路上摸索着前进。尽管很多时候困难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甚至遍体鳞伤,他也没有后退一步,而是用他勤劳的双手,为父亲”母亲”奶奶”妻子”儿子”弟弟和妹妹创造了一片和谐的天空。

孙少安继承了其父踏实”求真务实的品质,敢于面对困难,他与田润叶的爱情就是他敢于面对现实的真实写照。他知道自己与田润叶的身份”地位和学识悬殊,不可能有结果,便早早地放弃。路遥在塑造孙少安这个人物时,设计孙少安果断放弃与田润叶的爱情这一幕,并不是说明孙少安不够执着。从孙少安家庭背景来看,他无法将全部精力放在与田润叶的交往上,他的家庭负担过于沉重,他作为长子得为全家撑起一片天,而这个过程是艰辛的,他不希望田润叶跟他受苦。同时田润叶家人也不会同意他们在一起,这是出于对田润叶爱的一种表现。从这一角度来说,他是伟大的。于家”于田润叶,他都做出了常人不曾有的牺牲。因此,路遥塑造孙少安这个人物一方面想突出他为家人能过上好日子”不畏艰难险阻执着的毅力和不安于现状反抗苦难的意识,另一方面想突出他面对困难时的果敢精神。

孙少安作为新时期的农民,他有着新时期农民反抗苦难的意识,他虽然继承父亲孙玉厚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作风,但是也有超越父亲的精神,他不安于现状,敢想敢做。孙少安这种意识和精神是新时期人们所共有的,他在这条反抗苦难的道路上不是孤独的,同村的田海民等人与他一路同行。孙少安凭借其执着”顽强的毅力和脚踏实地的作风,一路走来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并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赚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这时他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家乡,回到家乡开办了烧砖厂,促进了家乡的经济发展。而孙少安的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屡次遭受挫折,甚至被村里人挤兑,这些困难和挫折并没有将孙少安击垮,他最终凭借其顽强的毅力和斗志成为村中响当当的人物。《平凡的世界》对他的描述是”走路能把石圪节公社地皮踩得扎扎响”。孙少安是众多平凡人中的一员,但他通过自己顽强”执着的精神不断地挑战困难,最终战胜了苦难,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他在赢得了全村人尊重的同时,也为家人带来了荣耀,实现了他最初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愿望。从他父亲孙玉厚去集市上买肉,卖肉的人争着抢着将最好的肉卖给他,能看出孙少安的愿望已经变成现实,他已经成为平凡人中的佼佼者。

三、孙少平超脱的.精神

孙少平继承了父亲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哥哥不屈服于命运的崛起精神。父亲孙玉厚的精神是安于现状”老实”淳朴和憨厚,哥哥孙少安这种崛起精神是物质方面对苦难的超越和反抗,而孙少平是在精神方面对苦难的超越和反抗,孙少平具有这种想法得益于启蒙书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孙少平的学生时代正值轰轰烈烈,即便孙少平去当时县里最好的高中上学,也没有课本,只有地区下发的油印教材,上半天课主要念报纸上的内容,下半天为劳动,且大部分时间讨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这对于一个血性男儿是远远不够的,一次他去润生家无意中看到润生妈剪鞋样的书,名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刚开始看见这几个字时,以为是现实生活中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可当他翻阅几页后发现书中所述内容为一苏联人保尔(柯察金的人生经历,他感觉到这不是一本普通书的时候,便向润生妈借来。从前面的叙述来看,孙少平家里的负担是极其繁重的,他每一次回家都会干很多活,而这次他却不顾吃饭躲在柴草垛后面看了一天书。从书中学到的内容是他不曾学到的,他对生活开始有了向往,希望像保尔(柯察金一样不畏困难,敢于面对自己惨淡的人生。

看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孙少平利用闲暇时间,经常去县城图书馆借阅图书,上课时多数时间低头看有进步思想的书籍,很少听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但在那个时代无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有反革命倾向的,一次被邻座同学侯玉英报告给老师,所有的人包括他自己在内认为班主任这次肯定会严惩他,结果出乎意料,班主任只是将他叫到宿舍,把书还给他,并说:”《红岩》是一本好书,但以后不要在课堂上看了,去吧**”老师的一番话让孙少平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如果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启蒙了他的思想,那么老师的话则是他与苦难抗争的精神食粮。

四、结 语

11.《平凡的世界》的诞生 篇十一

震撼我心灵的是路遥写作《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艰辛过程。

家里的钱本来就不多,家人都希望他写点应时应景之作,赚点稿费贴补家用。听说他要写大部头的长篇小说,都很不赞成,说写这样的东西太不现实了,毕竟生活要紧。但路遥坚持要写,他说,这将是一部很有份量的作品,好的话可以流芳百世。他最终说服了全家人,开始潜心写作这部长篇小说。

家里生活紧张,但家人知道他做的是一件大事,所以也就不再抱怨什么了。家里日子最艰难的时候,几乎连买菜的钱都拿不出来。路遥的母亲去菜市场买菜。转了半天,挑了半晌,最终只买了一根葱回来。用一根葱能做出什么饭来呢?老人家熬了一锅小米粥,放了一点盐,撒上切得极碎的葱花。粥熬好了,路遥端起碗,一边吃一边说,“好吃,真香。”年迈的母亲听了他的话,心酸不已。转过身,默默地擦去眼角的泪花。

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路遥的长篇小说终于写完了。这部长篇小说,三易其稿,全是用笔写在稿纸上的。写在稿纸上的文字,堆起来足有半人多高。那天傍晚,写完了最后一个字的路遥,挥手将钢笔扔出窗外,然后双手掩面,流下了释然的泪水。这项巨大的工程,耗尽了他全部的心力。现在终于圆满结束了,他心里五味杂陈,激动、酸楚、欣慰、开心,什么滋味都有。他用他的坚韧,写就了一部感动了无数人的长篇小说。这部长篇小说,浸透了他的心血,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宛若原野上的一蔟芳草,生机盎然,郁郁葱葱,充实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12.《平凡的世界》的爱情悲剧成因 篇十二

一、现实原因————门第观念

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父亲在解放前都是贫农, 都是靠为大户人家打工为生, 生活基础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生活环境的相近使得两人的父亲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为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相爱奠定了感情基础。但是后来田润叶的家庭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 她的父亲成为了村子的支部书记, 而孙少安的父亲却依旧是农民, 家庭状况的不同使得孙少安与田润叶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田润叶家的经济情况较好, 最后她进城读书, 在城里参加工作成为了人民教师。而孙少安却在家道中落后辍学回家帮助父亲支撑家庭。虽然两者的父亲有深厚的友谊, 但是在现实门第观念的影响下, 田润叶的父亲觉得田润叶喜欢孙少安这样的穷人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 因而极力反对。这种门第观念在田润叶的父亲发达之后开始凸显。

而事实上, 城乡经济文化的悬殊也使得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爱情注定了成为悲剧, 两人所处的地方不同, 一个是城市, 一个是农村, 在一起会有巨大的舆论压力和现实压力, 浓重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注定了两人的爱情不能持久。

二、主观原因————两人对待爱情的不同选择

孙少安从13 岁开始就辍学回家在黄土地上奋斗, 从小就继承了他父亲的保守, 这注定了他以后对爱情的选择。但是年少的孙少安与田润叶并没有意识到双方之间存在的问题, 只是在青梅竹马中任爱情悄然滋长。直到田润叶勇敢地向孙少安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少安赶快低头看润叶交到他手里的那封信, 才发现这不是田福军给公社领导写的那封! 他莫名其妙地把信从信封里抽出来, 看见一张纸上只写着两句话————少安哥: 我愿意一辈子和你好。咱们慢慢再说这事。润叶孙少安站在公路上, 一下子惊呆了。他扭过头来, 看见润叶已经穿过东拉河对面的石圪节街道, 消失在了供销门市部的后面。街道后边的土山上空, 一行南来的大雁正排成“人”字形, 嗷嗷地欢叫着飞向了北方……”孙少安虽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幸福冲昏了头脑, 但是马上就清醒了过来, 农民与公家的教师是不会有结果的。

孙少安继承的传统负荷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孙少安与田润叶是真心相爱的, 但是在传统的门第观念中, 孙少安与田润叶根本谈不上门当户对, 孙少安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惶恐, 最终他选择了退缩。孙少安娶了山西姑娘秀莲, 按照他的观念, 秀莲五官清秀, 身体丰满, 是庄稼人理想中的婚嫁对象, 最主要的是秀莲的娘家没有向孙少安要彩礼钱, 权衡种种, 孙少安最终选择了向现实臣服, 与秀莲结为连理。而在日后的生活过程中, 秀莲炙热的爱慢慢暖了少安的心, 成为了他的精神依托和强力后盾, 更支持着他从结婚到承包砖瓦厂, 到办村小学, 一步一步发迹起来。而正当他们的生活充满希望与幸福的时候, 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的秀莲却患了肝癌, 孙少安的爱情又一次在这里终结, 这种不能持久的幸福成为了文中最大的悲剧。

另一方面, 田润叶对于孙少安的爱并没有随着孙少安的结婚而终结, 孙少安始终占据着田润叶心中的位置, 孙少安的结婚为田润叶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甚至在家里要给她介绍对象时她都是极力反对。而现实生活同样让这个善良的女孩屈服了, 为了她二爸, 田润叶最终也是成为了政治联姻的牺牲品, 嫁给了一个不爱的男人。而本该在一起的人劳燕分飞, 却是最让人伤心的事情。

事实上作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的田润叶最终也没有得到幸福, 虽然她和李向前结了婚, 但是她却并不喜欢李向前, 尽管这个男人为她做了许多事情, 却从未有所回报。李向前的好连田润生都看得清清楚楚, 田润叶冷淡的态度让田润叶的父母都觉得有些对不起李向前。但是这些都不能改变她并不喜欢李向前的事实, 最终还是选择离开李向前去省城教书。而悲剧的结尾, 李向前酒后开车出事而双腿残废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后, 田润叶幡然醒悟, 回到李向前身边照顾起李向前来, 作者在文中描述田润叶与李向前的婚姻是在千辛万苦之后获得的幸福, 但是依笔者所见, 这一点是不符合常理的, 完全属于作者的一厢情愿。田润叶出于同情才回到李向前身边照顾起李向前来, 这并不是爱情, 只能证明田润叶的心地善良, 无法说明他们之间有了爱情。实际上田润叶的结局是最让人唏嘘的, 最终她什么都没得到, 幸福到头来还是没有眷顾她。

三、无奈的妥协思想的钳制

孙玉厚老汉沉痛地对少安说: “爸爸对不起你。爸爸一辈子没本事, 没把你的书供成, 还叫你回来劳了动。受苦不说, 你这么大了, 爸爸连个媳妇也给你娶不回来。爸爸心里像猫爪子抓一样, 死不能死, 活不能活啊! ”少安回答说: “只要财礼少, 我不挑拣人。女方不嫌咱家穷, 能和咱们一块过光景就行了。”在父亲的影响下, 最终孙少安屈服于现实, 不再想着追求田润叶那样的凤凰, 因为他高攀不起, 理想的爱情也抵挡不了现实生活的残酷, 他还是决定找个农村姑娘结合分担家里的压力, 或许这样的妥协也让孙少安痛苦不堪, 但是也是没有任何的办法。虽然孙少安将自己择偶的标准降到了最低, 可是最终出现在他面前的秀莲却挺叫他满意的, 秀莲五官清秀, 身体丰满, 是庄稼人理想中的婚嫁对象, 还不用给她彩礼钱。这对于孙少安来说或许是较为能够接受的结局, 他为了了却父亲的心愿, 分担父亲的负担而低下了自己的头, 曾经理想的爱情也只能随着他和秀莲的结合而深埋在记忆之中, 成为读者的叹息。

孙少安的婚姻是向父母妥协, 因为家中的条件没办法支持孙少安追求田润叶那样的富家女。婚后的孙少安似乎将对田润叶的感情弃之脑后, 努力为了秀莲奋斗。从结婚到承包砖瓦厂, 到办村小学, 他的奋斗中没有再出现田润叶的影子, 似乎与田润叶再也不会有所相关。而田润叶的妥协则是为了自己的二爸, 因为她不想看到待自己像亲生女儿一样的二爸因为政治上的斗争而出现什么意外, 所以作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 田润叶嫁给了司机李向前。二者的妥协造成了爱情的悲剧, 但是我们也无法在这里去评判这种妥协的对错, 毕竟我们都不曾身处于当事人的角度。

四、作家的悲剧情结

( 一) 文学作品的惯例

在文学作品中, 最能够给读者以深刻的影响的永远都是悲剧。正因为如此, 《平凡的世界》才给了读者以如此深刻的影响。作为作家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以及人生经历中沉淀和感悟的结果, 路遥的小说中悲剧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平凡世界的爱情总是离不开各种现实带来的磕磕绊绊, 但是最终无论能否修成正果都能给人以深刻的影响。永恒的苦难才能凸显出短暂的美好。《平凡的世界》中寄托的是路遥“爱情乌托邦”理想, 他像我们展现了一朵朵美丽的爱情花朵, 却又在花开得最美最好的时候结束它的生命。现实的拳头瞬间让一段美好的爱情化为乌有, 其实只是为了告诉我们爱情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存在, 而一个连生活都无法把握的人的爱情, 只能以悲剧而结束。

小说的发展路径是由作者决定的, 小说的结局反映的是作家本人对待爱情的态度以及对爱情的思考, 而对于路遥来讲, 通过爱情悲剧更能够突出城乡经济改革为整个国家带来的影响, 展示了青年男女在各种矛盾冲突中心灵的痛苦和欢乐, 有助于挖掘作品的深度。而在路遥本人的感情生活中, 其内心也是不愿意看到圆满的爱情的, 至于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 下文将进行详细的叙述。

( 二) 路遥的初恋情结

路遥也是农民出身, 从他由乡村进入城市的第一刻开始, 他就意识到了城市姑娘与乡村姑娘的不同之处, 截然不同的穿着打扮和截然不同的性格使得路遥对城市姑娘产生了朦胧的爱慕之情, 但是他却带有天生的自卑感, 这种自卑感使得他无处安放自己的爱慕, 却也将他带上了另一条路。

1969 年, 年仅20 岁的路遥担任延川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这时的他春风得意、平步青云, 而大量上山下乡的知青为路遥打开了外面的世界的大门, 让路遥重新燃起了少年时期的理想。路遥虽然平时不爱说话, 但是却愿意和知青进行交往, 而交往得愈深他愈想找到一位有知识有文化的女性作为自己的妻子, 让自己进一步了解和融入城市文明。可以说知青让路遥的思路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让路遥对于城市文明了解得更多, 让他的思想不在拘泥于那片黄土地。而后路遥与文艺宣传队演员、北京插队知青林红相恋满足了路遥的需求。

上山下乡的知青大多有返回自己家乡的愿望, 正好当时国家开始在下乡的知青中招工, 很多知青都想利用这一机会回到城市, 当时有个名额让返乡青年路遥去铜川豪号信箱当工人, 路遥将这一机会让给了当时与他热恋的知青林红。回到城市的林红与路遥只能借书信进行联系, 开始书信比较频繁, 后来林红被一个解放军下级军官热烈追求, 最终选择了与路遥分手, 还将路遥给她的定亲纪念物—一块棉花被面寄还路遥。虽然这其中有一定的曲折, 存在一些误会, 但是这次分手仍旧给了路遥不小的打击, 由此甚至影响了路遥作品的写作方式。

作品作为作家意识的体现, 作品中的主人公势必也带有作者的影子, 从路遥的作品中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这一点。路遥笔下的爱情多是以美好开端的, 甚至让人们误以为会有圆满的大结局, 但是路遥对于初恋的美好回忆与初恋的背叛和抛弃形成心理落差使得他不愿意赋予作品中的主人公圆满的爱情。这种扭曲的心态不仅体现在路遥的作品中, 也体现在路遥的现实生活中。路遥后来与知青林达结合后, 将这段爱情视为一种征服, 而路遥的态度对敏感又自尊的林达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这种悲剧性的开头注定了路遥和林达的爱情将以悲剧性结尾。

路遥一生中失败的爱情经历给了路遥以莫大的打击, 无论是初恋还是婚姻, 自此路遥对于爱情就处于绝望的状态, 直至他逝世。这也注定了路遥一生中创造的所有艺术作品都没有写过圆满的爱情故事, 因为他自身的爱情就是不圆满的。一方面是心理的扭曲使得他不愿意看到别人的爱情圆满, 另一方面是他根本不知道圆满的爱情如何去书写, 所有的小说中的爱情都只能以悲剧结尾。

五、结束语

从某种意义上讲, 作者创造文学作品的目的必然是有话要讲, 并且是要借文中主人公来讲出来, 如何才能讲好, 这是非常考验作者文字功底的事情。《平凡的世界》的爱情固然让人觉得美好, 但是理想终究不会跟现实相同, 城乡之间的鸿沟不会因为爱情而消失, 这样的时代背景加之传统的婚姻观念和封建的门第观念的羁绊, 注定了所有的主角的爱情都只能够是以悲剧作为结局。另一方面, 作者自身不完美的爱情经历赋予了作品悲剧情结的囿限, 同样也是注定了作者笔下的人物爱情悲剧的结局。

摘要:《平凡的世界》是路遥于1988年完成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也是其唯一一篇长篇小说, 小说深刻刻画了黄土高坡上盛开的爱情之花, 虽然美丽却又苦涩。本文将以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爱情悲剧为对象, 分析《平凡的世界》中爱情悲剧的成因, 探讨一下在那个特殊的年代, 到底是谁葬送了一段段本该完满的爱情。

关键词:爱情悲剧,现实身份差异,门第观念,妥协思想

参考文献

[1]肖云生.《平凡的世界》中的“门当户对”婚恋现象[J].剑南文学 (经典阅读) , 2013 (2) :49.

[2]徐芹.浅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的爱情悲剧[J].都市家教 (上半月) , 2012 (12) :253.

13.《平凡的世界》赏析 篇十三

讷于言

花了三周多的时间,很多时候是在地铁上、睡前抱着kindle把《平凡的世界》三部1665页看完的。经常忍不住眼眶湿润,因为自己泪点低,很多普通的场景也会让我感动,引发我思考。

01

看到后面就会时常回想起小说的开头,一个中学生,连丙类菜都吃不起,总是最后一个去领食物,他和他的家庭几代人的苦,想来真是心酸,也如此真实。但是爱看书的他,爱学习的他,总算让人感觉有希望。

这种艰苦条件下的生活,书中描述很多,与艰苦物质条件相对的,是主人公们坚强充实的内心。孙少安坚持阅读,再艰苦的环境都不忘读书。记得他初到黄原揽活干,背部都被压烂了,他依然坚持看书。井下做旷工的后来,也想着自学物理、数学等知识,想着有朝一日再考取大学。这些描写的确很走心,而更走心的,是主人公的意志,引发的共鸣。

每个人都有经历过或大或小的磨练,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也经历了从小县城一步步读书,考到大城市上学,工作的故事,所以特别能体会那种不断坚持、不断向前的笃定。也相信生活只会越来越好,条件也是越来越强的过程。知足常乐让他们天生能对生活有一种韧性,不论条件如何,都可以从容应对。随着努力的结果,就是越幸运,生活不断给你惊喜,让你步步向前。这样的过程很容易让我动容,也容易勾起我的回忆。

读书的这一阵子,我常常在睡前会想起孙少平努力奋斗的场景,不怕辛苦和劳累的画面,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觉得现在自己的生活比他那时候强多了,所以我会告诫自己要懂得珍惜,心胸会更加宽广,对生活少些斤斤计较。另一方面,会受到鼓励,始终对生活充满希望,向书中的人物学习,朴素、乐观、坚强、努力。

这也许是一般意义上的鸡汤。路遥的笔触很容易感染人,比如书中很喜欢在描写后加上一段总结论述。经典的比如:他(少平)知道,人的痛苦只能在生活和劳动中慢慢消磨掉。劳动,在这样的时候不仅仅是生活的要求,而且是自身的需要。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比得上劳动更能医治人的精神创伤,少平对此已经有过极为深刻的体会。

他(孙少平)想,他决不能这样被动地等待命运的宰割。在这最危险的时刻,应该像伟大的贝多芬所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会使我完全屈服!

生活包括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对于生活理想,应该像宗教徒对待宗教一样充满虔诚与热情!

当然,他们(孙少安、贺秀莲)如此挣命,是因为生活突然充满了巨大的希望。有了希望,人就会产生激情,并可以义无反顾地为之而付出代价;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意义,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首先要自立自强,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

02

小说让我印象深刻的另一个点在于,真实。虽说是小说,但是背景、故事都是真实的中国大跃进到改革开放期间的事情,读罢,感觉不到是在看小说,仿佛就是在记录那时候的农村生活。因为太真实了。

那个时代人的想法、表现、观念。印象最深的是,黄土高原上的农民没有吃过鱼,第一次吃鱼兴奋的同时都被刺卡住。有人提醒喝醋广用,村上的醋就一抢而空。

听上去很搞笑,很土气,但是谁敢说这不是真实的呢?当人民解决了吃饱饭的问题以后,才慢慢开始不满足于现状,开始更高的需求。小说中写了这样的过程,每天为温饱问题担忧,到包产到户,再到做起生意,再到兴办小学。生活不断变好的过程,读着小说仿佛我也经历了一次那些穷苦的时代,感同身受的体会是会让我活得更加立体,对于当下的生活也更加深刻。

这样的教育是当代年轻人需要的,不要活得忘了过去,忘了有特色的国度。不论历史是好是坏,是洋气还是土气,都需要了解。先了解了,才能有发言权。这些故事原来听爷爷奶奶辈讲过,现在通过小说来了解,别有一番滋味。

03

《平凡的世界》里似乎还有一个主线,就是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完美的,一个人幸福了几天,就有一个不幸的事情降临在他身上。也许这样的构思能符合“平凡”一说,但是在我看来,讲的多了,就会有些无奈。

比如少安,砖厂好了没几年,最后老婆得了肺癌。

比如少平和晓霞好了没多久,晓霞抗洪第一线突然牺牲了。

比如少平煤矿上的师傅,幸福的一家三口,下井师傅死了。

比如金波,爱上了一个不知道姓名的藏族姑娘,也是被摧残的那个惨呀。

好像突然之间,最幸福的成了润叶。丈夫失去了双腿,从此生活才得以消停,两个人的感情才终于正常化。

所以看到最后,我和朋友开玩笑说,这个小说可以一直一直写下去。三部根本不够,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系列,一会儿他家出点事情,一会儿你家出点事情,估计这个小说可以没完没了了。结尾也的确让人感觉没有结束。

有人说这样的结尾很好,意犹未尽,也符合平凡生活的定位。但是,我还是觉得不要悲剧色彩的结尾会更好些。毕竟小说前面描写了太多苦难,我认为主人公们值得幸福的大结局。

04

其实到了后面,我读这个小说,竟然最吸引我的是爱情故事。就是这几个年轻人分别的爱情,或被折磨,或得到幸福,好像让我看着看着有了期待。

润叶和向前的先苦后甜,总算也是有了交代。还好没蹉跎太多年岁。那个时代的人,是多么简单,一个是不肯离婚,经常流泪折磨自己;一个是想着不可能的人,痛苦同样折磨自己。究竟为了什么,其实我也不太懂。但是后来向前车祸失去了双腿,润叶开始陪伴向前的故事,的确让我感动了很久很久。因祸得福的作者逻辑,其实看的我也有些无奈。

晓霞和少平,多的是可惜。晓霞的去世太突然,太残忍了。所以我一直都不太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当少平还赴两年之约的时候,看的我心里很不舒服,为什么不能让这对年轻人好些?多么期待他们俩能不同于少安润叶,这从一开始我就在期待。

还有兰香和吴仲平,理科优等生之间的爱情,看的我觉得很爽。那个时代,也还是很明显的阶级、官本位呀。幸运的是,这些人都能攀个高级当官的亲家,这也许也是好好读书改变命运的`另一个方面。

这样看来,少安和秀莲的爱情倒是最好的了。两个人农村思维,但是相亲相爱,这样的朴素深情专一相互扶持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一辈在浮躁时代里的人需要学习的。突然想起了那句话,过去的时间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爱情啊!它使荒芜变为繁华,平庸变为伟大;使死去的复活,活着的闪闪发光,即使爱情是不尽的煎熬,不尽的折磨,像冰霜般严厉,烈火般烤灼。但爱情对心理和身体健康的男女永远是那样的自然;同时又永远让我们感到新奇、神秘和不可思议......

这种对爱情的认识,对,也不对。爱情的确伟大,但是,小说里的人物把爱情看得太重,“爱情是不尽的煎熬,不尽的折磨,像冰霜般严厉,烈火般烤灼”,这样就有些没必要啦。

所以说这里有一个矛盾,过去人简单专一,爱一个人就可以用尽所有的精力,得到爱情就会很珍惜,很傻很天真。这是纯洁的美好。但是,也因为太过投入,常常不能自拔,比如金波这样simple的年轻人,还不知道女生的名字呢,就可以为之倾心那么久,折磨自己那么久,也是够了。有时候,放荡不羁爱自由,是现代人的薄情,同时也是自我解脱的智慧。

05

罢了,本来想写一篇很正的读后感,想大肆宣扬这样的鸡汤: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但是,看完了,还是有些不同的见解,正能量我照收不误,但是就忍不住吐槽几句。

这样的读后感,也许更真实些。

上一篇:线上广告投放小结下一篇:虎年春节四字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