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社区卫生服务”市卫生局发文(精选9篇)
1.“我身边的社区卫生服务”市卫生局发文 篇一
服务群众,未病即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有幸能够站在今天这个演讲台上,我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因为作为一名普通社区卫生工作者,我有太多太多的感触想要与大家分享。《大医精诚》中有云“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这是我学医的第一堂课,从此我深知,与疾病斗争,挽救百姓生命,这将是我要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踏上工作岗位后,我积极的学习,努力的工作,每当看到病人出院时的笑容,内心总感到无比的幸福。然而患者那难以承受的病痛的折磨,甚至死亡的降临更时刻刺激着我的内心!正是因为知道疾病的发展过程,所以更对那些本可以控制的患者无不感到惋惜。《内经》有云:“上医治未病”,就是讲我们要从预防入手,避免疾病的发生发展。然而临床的患者却大多是在出现严重症状之后才来就诊,平时偶尔的不适也不在意,往往就诊时疾病已经发展到不可逆的地步。所以,守护好健康的大门,更是全民健康的重中之重。那么,这亿万人民的健康守门人是谁?正是你是我,是社区卫生服务的每一个!我也是今年才加入到社区卫生服务的队伍中,时间虽不
长,却深刻感受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个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为居民提供集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于一体的方便、快捷、经济、有效的综合性卫生保健服务。作为社区的工作人员,我们深知:百姓在你 心里有多重,你在百姓心里就有多重。服务过程中我们挨家挨户的走访,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我们积极的组织讲座,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我们耐心的走访指导,为儿童进行健康管理;我们细心的检查呵护,为孕产妇贴心服务;我们认真组织体检,为老年人进行健康普查〃〃〃〃〃〃正是社区服务人员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为百姓带来了健康的保障。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件新的工作,为了取得广大群众的理解、配合,我们通过居委会的大力支持,走家进户宣传发动。还记得第一份健康档案的建立,居民甚至对档案的细致感到厌烦,不明白为什么测身高体重,不明白为什么要测腰围臀围,不明白为什么这么详细的追问家族病史。需要我们细心的解释,耐心的劝说才能完成一份完整的健康档案。然而我们深知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不怕辛苦、不怕委屈,我们不怕怀疑、不怕讥讽,我们只会更加努力的工作,更积极的主动上门服务。终于随着健康教育的普及,随着慢性病人的定期随访,随着健康档案作用的发挥,越来越多的百姓已经从被动变为主
动,能够主动配合治疗,主动定期复查,按规律服药,对自己的疾病也有了正确的认识。特别是高血压的患者,主动到卫生室监测血压,戒烟戒酒加强锻炼。怀疑的眼神少了,赞扬的目光多了,误解的言语少了,理解的声音多了。社区卫生服务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百姓的认可,此刻它正如一阵春风,吹进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一位老大爷高兴地说:“现在为老百姓健康做的这么好,一定要多活几年来享受享受呢。”是啊!当我们看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当我们看到糖尿病人的血糖趋于稳定;当我们看到慢支的患者开始戒烟高脂血症的病人开始控制饮食加强锻炼〃〃〃〃〃〃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能够为居民的健康保障筑起坚实的第一道防线,我们倍感欣慰,因为居民的健康里有我们默默的付出。
作为基层的医疗工作人员,只有无私的奉献是不够的,我们在建立健康档案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加强医患沟通技巧,改善社区服务环境,让老百姓小病在社区即可以治疗,大病有保障,真正的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我们虽不及三级医院的就医环境、诊疗设备,但我们可以有耐心细致的服务和经济快捷的治疗,我们要让儿童、孕妇、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所有需要服务的对象,都能在我们这里得到满意的服务。我深信我们能够做好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在此也真诚的希望能为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轰轰烈烈奉献一生!
2.“我身边的社区卫生服务”市卫生局发文 篇二
本刊讯“自从移动社区服务站建到了小区里面, 不出门就可以缴话费、办业务、修手机, 还能帮代收包裹, 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四川成都清水路苑小区的吴大妈高兴地说。面对新型居住区域, 楼盘多、商铺少的情况, 四川移动坚持“客户在哪里, 服务就在哪里”, 创新思路, 已在全省建成393个社区综合服务站, 为社区家庭提供多元化、一站式便民服务。
为最大程度地方便市民, 四川移动自去年12月起整合资源, 在全省建设社区综合服务站, 实现移动综合业务、光纤宽带和家庭电视等业务的办理, 提供水电气费代缴、快递代收等民生服务。“营业厅建到小区里, 居民随时都能来, 不能下楼打个电话我们的工作人员还能上门服务, 第一时间满足客户的需求”。据悉, 后期四川移动还将逐步完善服务站功能, 提供家庭信息化、物业管理支撑、便民生活等服务, 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各种解决日常生活所需。
3.“我身边的社区卫生服务”市卫生局发文 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下午好/晚上好)!
此刻,我内心无比激动,作为一名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我的岗位是平凡的,然而,由于肩负救死扶伤的职责,我的付出让我感受到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荣誉。
我是2009年10月分配到靖远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在加入工作之前,对社区卫生工作的性质、内容、任务以及工作环境等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但心理上也做了一定的思想准备:社区医院是最基层的一级小医院。城关区卫生局非常重视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好政策,那么自己就要踏实地干好工作,真正地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这一民生问题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人们珍惜生命,而病魔是生命天敌,因为医务工作者正是病魔的杀手,他们天使般地呵护老百姓的生命,因此被称为——白衣天使;而处在基层社区从事卫生服务的我们,又被称为——健康守门人!白衣天使!健康守门人!——多么荣耀的称号!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作为一名社区卫生工作者,我为有这样的称号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愿意为这份荣耀,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普查社区和谐新篇章,作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应有的贡献,做好老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为了呵护百姓的健康,我们常常放弃休息时间,送医入户、送健康上门、送温暖到人,我们乐于奔波在大街小巷——建档案、测血压、量血糖„„;为了呵护百姓的健康,我们走进社区,普及健康知识,服务百姓。社区医务工作,是多么平凡的岗位!但呵护百姓健康,多么神圣的职责!
我们全年为居民开展慢性病防治、预防、保健类讲座,不计节假日地为居民免费检查身体、免费接种育苗„„我们因社区百姓的健康 1
而倍感欣慰的。当我们面对着社区医务室里的居民们送来的一面面锦
旗和上级机关授予的一项项荣誉的时候,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呵护生命的价值!
而作为医务工作者,只有无私的贡献还是不够的。为了满足社区
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我们本着“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宗旨,不断改善社区服务环境,引进先进医疗设备;同时,我们努力
学习和进修,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护理水平。在社区医务工作中,我们成为病患者心中“小病的医生,大病的参谋,重病的亲人,康复的助手”。
作为社区医务工作者,我们不仅要看到过去的努力和成就,因为
相对于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我们的社区医务工作仍相对落后,所以,更要进一步深入社区、深入群众,使社区卫生服务被越来越多的家庭
所认可,提高居民百姓对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信任度。如果
说医疗卫生事业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厦,那么作为“健康守门人”的我们愿意成为构筑这座大厦中的钢筋水泥,继续默默无闻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这里没有花园般美丽的就医环境,没有CT、核磁,但我们有
竭诚细致的服务、方便快捷的诊疗措施。儿童、孕妇、老人、残障、孤寡,所有需要医疗服务的对象,在这里都能得到满意的服务。是的,老百姓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我看到了我在这里的工作的确是在为老百
姓做一些实事,我的价值得到了体现。这就是我身边的社区卫生服务。
我们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每年都有很多次,在服务中涌现出来的感人
事迹,动人的时刻,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总之一句话,促进全
民健康,开展社区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卫生为健康护航,服务携社区腾飞。请允许我代表全体社区卫
生工作者,感谢上级领导的关怀,感谢社区居民的信任,感谢家人的支持,我们将继续履行好“居民的贴心人,健康守门人”的职责,为
我们的祖国构建和谐新社区作出“白衣天使”应有的贡献
4.“我身边的社区卫生服务”市卫生局发文 篇四
关于深入贯彻《四川省爱国卫生管理办法》
切实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
各村委、镇属各部门、驻镇各单位:
为进一步强化我镇爱国卫生工作,不断改善环境卫生条件,有效预防各种疾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努力创建国家级级卫生城镇,深入贯彻实施《四川省爱国卫生管理办法》,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现阶段我镇爱国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爱国卫生管理办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环境卫生和生活质量、增强公共卫生意识、消除危害健康因素、预防疾病、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建立公共卫生体系紧密结合,全面提高爱国卫生工作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现阶段我镇爱国卫生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政府组织、部门协调、全民参与、科
学治理、社会监督、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城乡联动、属地管理、全面推进的原则;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
二、进一步加强学习,深化认识,加强领导
《广安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自颁布实施以来,对全镇的爱国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了有效促进作用。根据广安区有关文件精神,我镇也认真贯彻了该办法。在对该办法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促进了我镇爱国卫生工作的发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入贯彻,认真落实。为加强组织领导,镇上成立以镇长刘小平为主任,以人大副主席蒋映隆为副主任,以温超、梁雪艳、张亚林、牟怡菊、郑成毅等为成员的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于村建环卫中心,由梁雪艳同志负责日常工作。各村、各单位要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抓具体”的工作格局。全镇紧密围绕创建市级卫生城镇工作,扎实推进我镇爱国卫生工作的全面深入的开展。
三、进一步加强督促,认真落实
镇上主要领导带头,分别联系有关单位部门,加强监督指导,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定期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工作原则,各单位除做好本单位本部门内卫生工作外,还应着重加大“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
力度,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我镇要加大对场镇卫生、乱停乱放、乱贴乱画、占道经营、卫生防疫等的整治力度,提高广大市民的爱国卫生意识,使场镇真正达到畅、洁、绿、美。各相关职能部门要配合好镇政府的治理整顿工作,镇政府将通过组织交流,开展竞争,树立典范,稳步推进全镇卫生创建的普及面,切实落实和提高我镇卫生管理水平。全镇紧密围绕创建国家级卫生城镇工作,扎实推进我镇爱国卫生工作的全面深入的开展。
广安区护安镇人民政府
5.“我身边的社区”征文启事 篇五
随着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与我们所居住的社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社区是社会的`基础,承载着我们文化生活起居乃至精神的归属。那么,我们身边的社区,有哪些值得点赞记录的过往今昔的人和事,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社区啥样?作为社区的一分子,我们在为社区做着啥,要为社区做点啥?
为了进一步创新社区治理和服务模式,发挥社区的引领作用及群众的主体作用,增强社区活力与凝聚力,由西岗区政府、大连日报社主办,西岗区民政局、大连日报社文化专刊部承办的“我身边的社区”征文活动即日起开始面向大连广大市民征稿。
主题:我爱社区,社区是我家
创作要求:
从自己所见、所闻、所亲历的细节片段出发,以点代面,小角度切入,生动鲜活地创作出弘扬正能量、与时代发展同步、受大众欢迎的雅俗共赏作品。
体裁分类:
1.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歌词、散文等。要求真情实感,言之有物,诗歌类30行以内,散文类1000字以内。
2.艺术作品,包括书法、绘画、雕塑、摄影、民间艺术等。要求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题材新颖,艺术性强。
3.纪实作品,包括多种形式的相关事件、人物采写。要求内容真实感人,主题鲜明,字数不超过1500字。
4.微信荐言,关注“大连文化眼”公众号“我身边的社区”征文留言。积极健康,有见地。100字以内。
时间:即日起到7月底结束。
评奖:
本次活动优秀作品将陆续在《大连日报》文化版刊登,最后结集成书。活动结束后将组织相关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针对作品优秀者评出优秀奖若干,并参加颁奖活动。
投稿信箱:dbwhzk@126.com
邮寄地址:大连市中山区民康街15号大连日报社文化专刊部。
来稿请注明“我身边的社区征稿”字样。微信留言请标明“我身边的社区+姓名+手机号”。
6.“我身边的社区卫生服务”市卫生局发文 篇六
关键词:陪护人员,手卫生,现状
医院内工作人员的手卫生问题一直是院感管理中心最关注的焦点。文献报道, 医院感染常常直接或间接通过手传播, 因医院工作人员洗手不彻底造成的感染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的30%[1]。手卫生已经成为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最重要的措施[2]。专职陪护人员已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不可缺少的一个角色。他们的服务对象也是患者, 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的特殊人群, 陪护人员的手作为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媒介, 特别是在大量的基础护理中, 与患者接触频繁, 接触到致病菌的概率就增加, 陪护人员的手也成为了病房内手部污染严重人群之一, 也就是说要降低老年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陪护人员的手卫生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将医院专职陪护人员手的卫生现状及手卫生的监测分析, 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在事先没有通知的情况下,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个老年康复病房的45名专职陪护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学监测及手卫生情况检查, 其中女性37名, 男性8名。年龄43~56岁, 文化程度:高中3名 (6.7%) , 中学29名 (64.4%) , 小学13名 (28.9%) 。
1.2 采样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 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2次 (每只手涂擦面积30 cm2) , 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 剪去手接触部位, 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 m 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验科培养。之后, 要求护理人员清洗手部, 研究人员在旁观察, 不得给予语言提示等, 不得当面记录观察结果。
1.3 监测结果判断标准: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进行。
2 结果
2.1 45名陪护人员手部皮肤在洗手前超标43例, 平均菌落89.5 (cfu/cm2) , 洗手后的细菌含量与洗手前相比明显减少, 见表1。
经卡方分析, P<0.05, 可以认为洗手前后的手细菌污染情况有显著区别。
2.2 洗手技术检查情况:与糟糕的手卫生检查结果相对应, 洗手技术的检查也不乐观。结果见表2。
3 分析
3.1 陪护人员手的卫生现状
3.1.1 操作前后手清洁和消毒是切断病源微生物的重要措施:医院感染常常直接或间接通过手传播, 陪护人员作为医护人员中的特殊人群, 为患者提供生活上的照顾。从检测的情况看, 陪护人员的手的确存在大量细菌。陪护人员的手作为携带病原微生物的载体, 与患者接触频繁, 也极易造成医院感染, 通过洗手前后手污染情况比较, 洗手后的细菌含量比洗手前均明显减少, 陪护人员的手部清洁与消毒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之一。
3.1.2 缺乏规范的培训与监管是导致手卫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从洗手技术检查情况看, 陪护人员洗手没有经过规范化培训, 洗手只洗手掌, 常会漏洗拇指和指尖、指缝, 洗手时间不够, 并且洗手后不擦干或习惯性地用反复使用的毛巾擦手, 以致造成再次污染。所以对陪护人员的手卫生知识进行培训与监管是防止交叉感染的一项势在必行的措施。
3.2 加强陪护人员手卫生的培训与管理
3.2.1 加强陪护人员手卫生的培训:中心院感科在每个病区指定一名护士为院感专职管理员, 院感专职管理员上岗前进行专门的培训, 包括如何做好监督, 收集有效资料, 每月分析一次合格率, 上报中心院感科。中心院感科根据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计划, 组织家政的所有陪护人员进行院感知识的培训, 培训人员不仅局限于在岗的陪护人员, 还包括新上岗的陪护人员及患者家属, 培训内容包括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以及不良的手卫生习惯能造成交叉感染、洗手指征、七步洗手法、手卫生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等。采用多方位、多种形式教育, 让陪护人员认识到洗手不仅仅是为保护自己避免感染, 更重要的作用是预防医院感染传播, 保护患者避免交叉感染, 通过经常性督促和教育, 由被动变为主动, 自觉用流水洗手, 防止洗手后再污染。
3.2.2 加强监管与宣传:提高陪护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 让陪护人员认识到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与自己每一次的手卫生有一定的关联, 同时在病房, 对进入医疗场所的患者、家属及其他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的宣传, 患者入院时由院感专职管理员进行示范式手卫生宣传, 指导七步洗手法, 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 让患者监督陪护人员的洗手行为, 院感专职管理员不定期到病房指导陪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及操作标准, 询问患者, 你的陪护是否已做到了正确洗手, 调动患者的主动参与积极性, 让患者及家属来督促陪护人员的洗手行为, 是手卫生有效易行的监督措施, 从而提高陪护人员的洗手自觉性。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康复病床数量不断增加, 专职陪护人员已是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可缺少的一个角色。他们的服务对象也是患者, 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殊人群, 陪护人员的手也成为了病房内手部污染严重人群之一。手卫生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基本、最简单、最可行、最重要的措施, 也就是说要降低老年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陪护人员的手卫生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陪护人员在工作中也要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操作前后自觉洗手, 规范洗手, 保证“手卫生”, 中心院感科也要将陪护人员的手卫生列入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人群, 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指导, 保证陪护人员洗手的质量, 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7.“我身边的社区卫生服务”市卫生局发文 篇七
1 研究方法与内容
1.1 研究现场与机构
通过目标抽样方法,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4个省份按不同经济水平、地理位置、人口密度和城市规模共选择4个地级城市16家卫生服务机构为研究现场,调查机构为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2 研究方法
运用调查表方式对16所调查机构所承担基本公共卫生相关科室设置、人力配备、服务项目和项目管理架构以及工作考核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对16家现场研究机构进行知情人深入访谈和专题小组讨论,内容涉及各卫生机构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组织与管理方式、分工职责、工作内容和效率等方面。
2 结果
2.1 研究现场概况
东部地区抽取A市A区、D市A区,西部地区抽取B市A区,中部地区抽取C市A区,4个研究地区均属于市辖中心城区,均设有负责公共卫生服务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主管,仅D市A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承担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医疗服务是由三级医院托管的社区医疗中心承担(表1)。调查显示:服务人口总数和密度以A市最高,B市最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站点数以C市最多,公共卫生人员总数、人均预防保健经费和公卫人员与人口面积的比值以A市最高,C市最低。
2.2 城市卫生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
本研究根据2006年中央编办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及2009年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定的各机构职责,对各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个研究地区的预防保健机构均承担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指导、培训和考核功能,均承担数量不等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项目实施工作(表2)。
2.2.1 A市A区卫生机构。
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共有35项,覆盖地区各类人群。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是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主管,上级预防保健机构负责质控和技术指导,并承担5项其他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实施工作,地区卫生局委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度经费的下拨。访谈结果显示:该区卫生人员希望下一步能够界定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范围,根据政府的财力、物力状况,优先项目重点开展,基本项目全面铺开,特色项目针对性开展,面上项目面上开展,明确绩效考核,明确任务分工,同时引进人才,加强培训,确保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项
注:空白处为未开展项目。
2.2.2 B市A区卫生机构。
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20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主管,上级预防保健机构负责质控和技术指导以及年度经费的下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健康教育、预防接种、高血压和糖尿病两项慢性病管理、传染病防治、健康档案及老年保健等7项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实施工作以及部分精神病管理工作,其中有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未下沉到社区,原因是辖区人口特点及卫生人员缺乏、业务水平不高和工作能力不强等。访谈结果显示:该区卫生人员希望政府加大投入,明确绩效考核,加强人才培养,探索适合本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模式。
2.2.3 C市A区卫生机构。
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由卫生局主管,委派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负责牵头辖区内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管理、督导与考核。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机构主要负责培训、技术服务指导、检查、考核和评估以及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开展15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主要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省、市制定的5项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2项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主要实施。访谈结果显示:卫生人员希望明确绩效核定内容,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通过探索使社区功能向预防控制发展,而不仅仅是控制。
2.2.4 D市A区卫生机构。
卫生局负责辖区内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管理、督导和考核。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负责4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13项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具体实施,并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技术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政府要求承担1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其中有4项未下沉到社区的原因主要是组织结构不健全、人员缺乏、业务水平不高和工作能力不强等原因。区妇幼保健机构以负责妇女保健为主兼顾部分儿童保健工作。
3 分析
由于4个被研究地区经济状况、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的不同,所以,对现场卫生机构在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过程中存在共性与差异性、优势与劣势性进行分析。
3.1 共性分析
(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已落实并开展。(2)政府预防保健经费均落实并逐年提高,开展或即将开展绩效考核评价。(3)均通过文件形式规定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4)均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网底开展公共卫生服务。(5)预防保健机构均承担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指导、培训和考核功能。
3.2 差异性分析
(1)开展数量不同。A市A区开展35项公共卫生项目,B市A区开展国家规定的9大类10项基本项目以及10项其他项目,C市A区开展16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D市A区开展25项公共卫生项目。(2)承担机构不同。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在D市A区由预防保健机构承担,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和重度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在B市A区和D市A区由区级预防保健机构承担。(3)管理职能不同。D市A区卫生行政部门只负责辖区内公共卫生服务的管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医疗服务是分离的,社区医疗中心由市级医院直接管理,任务由市卫生局直接下达,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直接由市级医院及市预防保健机构承担,不下达到区级层面。(4)任务下达方式不同:B市A区、D市A区则由卫生主管部门统一下达任务,同时申请专项经费保障,C市A区基本为由各自归属条线直接下达任务。A市A区为上述两种形式兼有。
3.3 优势分析
以文件形式明确职责任务,职责明确任务清晰是良好运转的基本保障。(1)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网底,起到前哨作用,更贴近居民,更提高效率。(2)经费保障到位,保证可持续发展。(3)信息化逐步开展,4个区均建立或初步建立信息平台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从而加强区级各单位之间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3.4 劣势分析
(1)机构设置、经费投入没有统一绩效标准。有些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未分解为专项经费,以打包形式下发,不利于绩效分配和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严重不足,公共卫生人员承担的工作任务繁重,卫生人员能力存在地区差别,不利于公共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未全部在社区开展,项目承担机构未明确统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尽相同。(4)有经济效益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未下沉到社区,如国家二类疫苗接种工作、儿童健康管理和孕产妇健康管理中的体检工作等。(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经费保障不到位。A市A区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太多,但未界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绩效标准。(6)报表与疾病管理工作过度下沉社区,比如传染病报告和处理、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和重度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工作均下沉到社区。各省、市自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市级或区级层面的科研项目,比如基线调查等也下沉到社区开展,给社区造成极大的负担。(7)存在社区公共卫生和社区医疗分离,如C市A区,不利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同时C市A区妇幼工作职能与二三级医院重叠,在竞争的压力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难以完成项目要求。
4 建议
通过本项目研究反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在卫生服务机构得到落实,预防保健经费落实与逐年提高及人才队伍是发展的瓶颈。各被研究地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机构不同,开展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也不同。此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化动态管理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发展。
建议尽早实施人才队伍的培养与输入,规范人员培训,重视人才的基础作用,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建立区域信息共享平台,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落实与开展提供保障。
摘要:目的 对城市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调查,以便了解实施的现况。方法 按照目的抽样方法选择4个城市,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16家卫生服务机构实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况进行调查。结果 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执行国家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但在服务种类和数量上存在差别。结论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城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较好,但卫生人力不足是主要问题。
关键词:城市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况
参考文献
[1]汤先忻,湛乐,陈家英,等.江苏省疾病控制系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6):686-688.
[2]罗力,于明珠,于竞进,等.《地、县疾病控制预防机构工作规范化建设研究》成果简介[J].中国卫生资源,2006,9(3):135-137.
[3]陆超娣,冯学山,范林,等.中西部农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6):1153-1154.
8.科学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思考 篇八
1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特点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具有公益性质, 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区卫生服务立足社区, 面向社区, 为城市居民提供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慢性病防治、传染病防治、残疾与精神病人康复、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社区巡诊、家庭病床及护理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服务。它强调以人的健康卫生为中心, 以家庭为单位, 推行家庭契约式服务, 逐步建立家庭保健医师制度, 将个体保健和群体保健融为一体, 从而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便捷、经济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促进医疗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
2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由于近二十年来, 我们忽视了社区在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中不可替代的平台作用, 没有充分认识社区卫生服务是维护健康不可缺少的公共产品, 致使政府的主导作用严重缺位,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失衡, 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滞后。尽管近几年以来, 部份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仍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前几年, 一些地方的基层医院进行了改制,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国家卫生工作的重点, 为了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对这些改制的医院, 政府部门又重新进行了回购, 有的在原医疗机构的基础上增挂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牌子, 有的机构改称、服务换名、功能未变, 医务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职能不了解或认识不到位, 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另外, 由于宣传力度不大, 老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知晓率低, 居民群众已经习惯了有病找医院, 群众对全科医学的认识和要求程度低, 没有完全形成合理使用社区卫生服务的观念。由于社区医疗机构高层次人员和全科医生配制不到位, 患者对社区医疗服务技术信任度还不高。
2.2 政府主导作用不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和发展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目前普遍遇到的问题是政府投入不到位, 社区卫生服务无人“埋单”, 有些实施了300余种药品零差价医疗服务后, 医疗单位收入减少, 而政府补偿不足, 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 健康教育、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指导、慢病管理等公共卫生项目则被忽视。同时社区医疗设备严重短缺或专业人员匮乏。在城市住宅小区建设方面, 有关部门也没有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规划到位, 除了用房问题外, 其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政策上对社区卫生服务也没有具体体现。
2.3 服务模式没有转变:社区卫生人员的服务目标应是社区所有人群健康, 要主动上门服务, 对患者实施动态管理, 但是现在多数社区, 医务人员还是习惯于坐堂行医, 等病人上门来就诊。实际上一些社区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仅相当于一些医院的院外门诊点和诊所, 传统的服务模式并没有转变, 功能发挥仍有偏差, 双向转诊缺乏完整的管理制度, 还未真正实施。
2.4 慢性病管理缺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城市地区人群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也随之明显上升, 其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病率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并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据统计25%左右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 全国仅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四种慢性病的医疗费用, 就占去了全国卫生总服用12.5%, 个人医保帐户也入不敷出, 慢性病已成为我国人群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长期以来, 城市社区慢性疾病患者综合管理工作仍处于空白状态, 其中包括生活干预、早期预防、健康教育等社区卫生服务没有落实。有些地区虽然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和慢病档案, 但仅流于形式, 是“死档”, 既不流通, 也不实施动态管理。
3 科学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思考
2006年2月21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 (国发[2006]10号文件) , 明确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提出了完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意见》提出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突破口, 为深化城市体制改革, 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 作为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最近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都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明确指出经济社会发展要为保护和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服务。
3.1 转变观念是科学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功能是向包括患者和亚健康、健康的所有社区居民提供价廉、适宜、方便的医疗保健服务, 而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不能替代其服务功能。多少年以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 人们对于健康与疾病思考与认识在不断变化。医疗服务“以医疗为中心”向着“以病人为中心”转变, 医院由医疗型向着临床-预防-康复型转变, 医学模式正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可以说社区卫生服务是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而产生的, 是整体医学观在医学实践中的体现。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医疗卫生保健的重点经历了从基层 (家庭) →医院→基层 (社区) 的转移过程。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还较低, 卫生资源有限,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 要使人民群众自觉接受社区卫生服务。
3.2 政府主导是科学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保证:
目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失衡, 是较为普遍现象, 为了避免医疗市场无序竞争和有限的卫生资源浪费, 在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时政府要有统一规划。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要科学设置, 人员合理配置, 设备基本到位。有关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法规, 完善监督机制。要认真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无人“埋单”问题, 没有经费, 不仅制约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定位及质量的提高, 还会使服务能力和信誉在居民心中大打折扣, 最终影响就医模式的选择。因此,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补偿机制, 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2]。政府主导的另一个重要举措, 就是医疗保险管理部门要建立相应的政策。确保居民群众在社区享受卫生服务能够得到优惠, 在现阶段, 只有在政府主导下, 实现政府支付为主, 医疗保险为辅, 社会救助参与, 个人适当合理分担的筹资机制, 才能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地科学发展, 并充分发挥其维护健康和预防为主的重要作用。
3.3 改革创新是科学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动力:
目前, 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不平衡, 现行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我们要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居民需求的变化。不断改革创新, 按照《意见》和《方案》的要求, 完善其服务功能。如果功能定位不准确, 会直接影响到服务模式、管理模式, 以及运行和分配机制[3]。按此运作下去, 无论是从人员技术还是仪器设备上, 都无法与大医院相比, 我们应该认识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是促进和维护人民健康的一种全科和完整的业务工作, 它的服务不限于单一患者, 而是以社区家庭为单位, 社区居民群众为整体的服务人群, 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 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并承担着相应的双向转诊工作。所以, 我们要重视医务人员服务思想转变, 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制度, 制订聘用办法, 加强岗位培训, 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我们要以运行机制为突破口, 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机制, 要建立以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等为主要指标的考评机制, 改革内部分配机制, 切断职工分配与业务收入的直接联系,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建立个人收入与工作质量和数量挂钩的奖励制度, 努力在经营机制上不断创新。对实施零差价的药物要动态管理, 完善药品流通环节上的相关制度。
3.4 慢病管理应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职能:
慢性病的特点是病程长, 往往伴随终生, 与生活、工作方式密切相关, 药物治疗和生活干扰必须同时进行, 社区慢性病管理最能体现这种个体与群体保健的融洽。但到目前为止, 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防治机构来控制它的危害。有研究证明, 对慢性病人实施以人为本的社区综合管理, 可以收到比较低的成本达到比单纯诊治更好的效果。在实践中, 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将慢性病人放到有资质的社区管理中心, 由医疗保险部门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政策, 社区医生要按照科学方法对病程进行跟踪监测, 持续性治疗、护理、康复, 使患病机体获得新的平衡状态, 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要真正使慢病管理和个人健康档案“活起来”。在双向转诊中发挥应有作用。确保慢性病患者的诊疗费用在社区治疗能得到优惠和落实。通过对慢性病实施综合管理, 逐渐引导社区卫生服务能科学地健康发展, 这样既解决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艰难的经费问题, 也可以解决慢性病患者大量涌入大医院, 浪费医疗资源的改革难题, 真正做到小病慢病在社区, 大病重病到医院。
《意见》和《方案》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描绘了新的蓝图, 提出了新的要求,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还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 尤其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要有合理的规划, 同时在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 公共财政和配套政策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随着人们对医疗质量需求的提高,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长足发展必将为我国卫生发展方针和目标的最终实现发挥更大作用。
摘要: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我们在思考科学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同时, 要着重在管理体制、运行体制、公共财政和配套政策等方面予以创新, 才能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特点,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程晓明, 盛峰, 陈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成本核算, 中国卫生经济, 2004;23 (11) :19.
[2]徐林山, 程晓明, 朱坤.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测算研究,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21 (2) :90.
9.“我身边的社区卫生服务”市卫生局发文 篇九
1 全球卫生内涵及其背景
近年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的肆虐, “全球卫生”概念也日益受到关注。
作为由公共卫生 (public health) 和国际卫生 (international health) 发展出来的新的概念, 全球卫生仍然包含卫生学 (hygiene) 和热带医学 (tropical medicine) 的内涵, 然而, 全球卫生的外延已明显扩展, 并不断顺应时代的变迁。Koplan JP等学者作为全球卫生执行委员会 (Global Health Executive Board) 成员, 在2009年对全球卫生进行了定义:①以人群为基础, 预防为中心;②主要对象为贫困、易感人群以及医疗卫生资源匮乏的人群;③需要采用多学科研究方法;④强调健康是公益事业, 以及系统和结构的重要性;⑤需要多部门合作[1]。显然, Koplan等学者的观点认为全球卫生与公共卫生、国际卫生三者均拥有共同的特点。
全球卫生定义中, 首先是强调“全球 (global) ”的卫生问题, 它不仅包括跨越国界的卫生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指严重影响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卫生问题, 或者该卫生问题存在跨国性影响因素, 比如气候变化 (climate change) 、城市化 (urbanization) 、消除脊髓灰质炎 (polio eradication) 。流行性传染性疾病, 如登革热、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HIV感染是典型的全球性卫生问题。全球卫生同时还关注诸如妇幼卫生、烟草控制、微量元素缺乏、肥胖、伤害预防、流动人口健康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等。因此, 全球卫生中“全球”的内涵是指卫生问题的广度 (scope) , 而非卫生问题的来源地 (location) 。基于这一层面, 全球卫生类似于公共卫生, 而非国际卫生, 全球卫生既可以关注国内卫生不均等性 (domestic health disparities) , 又可以涉及国际性卫生问题。全球卫生执行委员会还强调, 全球卫生还涉及卫生体系、卫生筹资、卫生人力资源的分布和培训等诸多方面, 这一层面上又超越了公共卫生所强调的卫生保健工作者能力建设 (capacity-building) 。
在关注现有健康问题的同时, 全球卫生还积极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行之有效的途径。目前活跃在全球卫生舞台上的行为体包括了政府及其卫生部门、跨政府机构如联合国、独立于联合国之外的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各种健康相关的基金会、公私伙伴关系及慈善机构等, 如何在这些角色中取得协调、共促健康, 是全球卫生治理的重要内容。此外, 全球卫生还倡导通过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途径来促进健康公平、增进社会福祉, 主张从体制出发, 改变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2]。
全球卫生的重要性使其被纳入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 也成为各国学者的研究热点。2007年4月, 巴西、法国、印度尼西亚、挪威、塞内加尔、南非和泰国等七国联合发表了《奥斯陆部长宣言》, 将全球卫生提上国家发展议程;同年, 英格兰首席医疗官向政府提交了《卫生是全球的》发展报告, 阐述了全球卫生的重要性, 得到政府首肯, 并于2008年正式发布全球卫生战略。同时, 有关全球卫生的论著和研究文献在近年来增速明显, 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也频频召开, 其重要性和关注度可见一斑。
2 重返阿拉木图宣言, 建立全球人类健康新世纪
人们认识到, 在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迈进的过程中, 大多数人群被遗落在后面了。这种丧失机遇的意识使人们回忆起30年前在阿拉木图引发对健康的价值观发生的革命性改革的原因。阿拉木图会议启动了“初级卫生保健运动”, 它发动卫生专业人士和机构, 政府及民间社会组织, 研究人员以及基层组织共同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解决“在政治、社会及经济方面难以接受的” 卫生服务不均等问题。阿拉木图宣言明确了其所追寻的价值观:社会公正和人人享有更佳健康的权利, 参与以及团结。人们意识到, 为实现这些价值观, 卫生保健系统的运作模式及利用其他部门潜能的方式必须发生根本性变革。阿拉木图宣言特别强调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 (equitable distribution) , 即强调所有人不分贫贱、富贵、远近, 都能公平地获得医疗服务, 尤其是绝大部分医疗资源集中于城市, 应该设法提高在农村地区医疗及卫生的投资, 以减少城乡差距[3]。这与我们强调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一致。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权衡诸多因素时优先考虑人群“对卫生及卫生保健的期望”并确保“ (他们的) 发言权和选择权能对卫生服务体系的设计及运作施加决定性的影响” 。要实现这些目标, 卫生系统必须对变化的世界提出的诸多挑战和不断增长的社会期望做出响应。这些响应包括对当今社会卫生系统的运作模式进行实质性的重新定向和改革。
2008年, WHO提出了《初级卫生保健:过去重要, 现在更重要 (Primary health care: Now more than ever) 》的年度卫生报告, 重申“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同时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所要坚持的四项核心原则:全民保健、以人为本的服务、有益的公共政策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领导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年) 》两个文件首次提出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最基本的内容, 是全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追求的卫生目标, 是我国医改方案的“亮点”之一。
3 我国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面临挑战
改革开放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 也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发展。但是, 与快速的经济增长相比, 中国社会发展的速度和程度相对滞后, 社会公平性和普惠性的问题日益突显。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转型时期, 伴随着市场导向的改革日益深入, 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了大量的政策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 使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的妇幼卫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4]。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妇女儿童的健康需求仍不相适应, 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仍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 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 中提出的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目标仍需要艰苦地努力。
3.1 妇女儿童生存状态与发达国家距离甚远
自1991年以来, 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 从1991年的61‰降到2004年的25‰。值得注意的是, 全国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3.9%。新生儿死亡率下降速度略缓。反观世界各国近些年婴儿死亡率的降低状况,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尽管世界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婴儿死亡率已经较低或很低, 但是他们的这一指标仍在继续下降, 有些国家的降速甚至比部分中、高婴儿死亡率的国家更快。根据UNICEF 2009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 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最低的国家和地区仅为3‰~4‰, 其中既包括瑞典、卢森堡、冰岛、丹麦、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也包括摩纳哥、新加坡、斯洛文尼亚等较发达的国家, 它们占到全球国家 (地区) 总数的约10%左右[5]。由此可见, 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3.2 妇女儿童生存状态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类似的马来西亚、泰国、越南, 甚至经济水平远不如中国的斯里兰卡等国家, 婴儿死亡率却持续显著下降, 追上并大大超越了中国。这提示, 与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相比, 中国妇幼卫生指标的改善还具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但同时也显示, 在现有的基础上改善我国妇女和儿童生存状态, 还面临众多的挑战。
3.3 巨大的地区和城乡差异
尽管儿童死亡率有了大幅度下降, 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在下降的水平和幅度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1996-2004期间, 城市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22.8%, 农村地区下降了46.8%。在一类、二类和三类农村地区, 下降幅度几乎达到了50%, 但在四类地区, 只有15.7%。这些数据再度表明,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自1991年以来, 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从1991年的80.0/10万下降到2004年的48.3/10万。但是不同地区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下降的幅度和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农村的孕产妇死亡率约为城市的3.2倍, 而且城乡之间的差距从1996年的2.7倍扩大到2004年的3.2倍。2004年, 内地和边远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分别是沿海地区的4.1倍和7.7倍, 农村二、三、四类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最高, 分别是城市的2.9倍、4.4倍和5.3倍。
城乡之间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不良率差距大约是3倍。2002年, 儿童发育迟缓的发生率, 农村是17.3%, 城市仅为4.9%;农村低出生体重儿的比例是9.3%, 而城市仅为3.1%[6]。
3.4 被边缘化的流动人口
逐渐加深的贫困, 较差的生活条件以及得不到或只能得到很少的产前和产后保健, 使一些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妇女处于较高的孕产期死亡风险中。2005年, 上海该类人群的孕产妇死亡率为48/10万, 而普通城市居民孕产妇死亡率只有1.6/10万;2004年, 北京流动人口中孕产妇死亡率为42/10万, 常住人口仅为18/10万[7]。
3.5 预防性服务不足
良好的生殖健康预防性服务, 如健康教育、产前检查、产后访视以及对生殖道感染的筛查等, 由于数十年来实行的财政分灶吃饭体制和政府对卫生系统的经费投入不足而受到削弱。过于强调回收成本, 向服务利用者收费和销售药品, 使卫生服务机构偏向于提供治疗服务。贫困农村地区对生殖健康服务的利用由于健康教育的不足、人们对服务质量的不信任以及服务质量低下而严重不足, 不平等现象加剧。
3.6 性别不公平现象卷土重来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Amartya Sen曾评价认为, 中国是世界上“消失了的女性 (missing women) ”人数最多的国家[8]。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我国出生性别比攀升到了117[9]。婴儿期和儿童期都存在性别歧视, 2000年女婴死亡率达到33.7%, 而男婴死亡率则只有23.9%[10]。
3.7 与经济增长的不相称
近20年来, 根据世界银行、联合国人口基金等国际组织或机构的年度报告, 中国的婴儿死亡率在世界各国的排位均出现了序次“下滑”的局面。中国GDP的年均增长率被称为经济增长的“奇迹”。相反,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中国的婴儿死亡率进入了下降缓慢的“平台期”:1997年中国的婴儿死亡率为33.1‰, 1998-1999 年不降反升, 出现徘徊, 到2002年这一指标才进一步降低到29.2‰。中国妇幼健康水平和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与国家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未能同步的现象较为突出。
4 反思
4.1 世界的经验
发达国家和较发达国家的经验说明中国的婴儿死亡率降低还远没有抵达“谷底”, 下降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 中国过早进入“平台期”并不正常。一些妇幼卫生指标好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则表明:妇幼健康水平的提高可以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而这要以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优先投入为保证。
在发达国家, 如芬兰, 其母婴服务设施和机构广布于居民区内, 助产士和公共健康护士定期访问家庭, 服务的可及性很强。同时, 所有相关服务都是免费的。虽然芬兰的妇幼服务设施的使用是自愿的, 但是无论家庭的经济状况如何, 几乎100%的家庭都使用母婴保健服务[5]。
因此, 在中国加强农村和社区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改善乡镇卫生院的产科服务条件, 强化和规范农村孕产妇转诊急救制度, 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妇幼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切实解决农村和城市社区妇幼保健人力资源不足和服务能力低下的状况, 是有效降低我国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的必要途径。
4.2 进一步明确妇幼卫生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地位
4.2.1 高度认识作为典型公共产品的妇幼卫生所体现的社会共享性和公益性 明确界定妇幼卫生在促进经济建设、推动社会发展、落实人口政策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充分考虑妇幼卫生对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的重大影响。 将妇幼卫生作为公共卫生优先发展的领域, 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法制保证、群众参与的原则, 制定国家妇幼卫生发展战略, 并将其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之中。
4.2.2 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公共责任 明确妇幼卫生服务不能以市场为主导, 明确妇幼卫生应是政府优先考虑和发展的公共服务领域, 明确政府在推进服务可及性、均等化和普惠性方面的社会职责;大幅度增加对妇幼卫生的投入和财政保障, 妇幼卫生经费纳入公共财政的优先领域; 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 确保妇幼卫生公共产品的优先提供, 并实行基本服务项目由政府买单的免费服务;倾力改善妇幼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和可及性, 保证社会最弱势和边缘的妇幼群体能够获得最基本的服务;履行调控职能, 实行政府规制;建立部门间的协调和合作机制, 加强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4.2.3 进一步明确改进和完善妇幼卫生服务模式重要性 妇幼卫生与一般意义的医疗卫生在服务理念、服务对象上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妇幼卫生服务强调面向健康人群、面向基层、面向预防保健, 突出系统服务、系列服务、追踪服务和人性化服务的现代服务模式;重视对基层服务设施的配备、人员的培训、技术的指导 (手段) ;建立规范、及时和有效的转诊制度 (机制) ;加强服务的监测和监督 (必要途径) ;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妇幼卫生服务的完善和妇幼卫生水平的提高 (创新方式) ;出生缺陷的预防和干预, 儿童营养不良与伤害的避免和减少, 母亲生育安全, 妇女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以及艾滋病的重点预防和保护等 (关注重点和难点) 。
5 实现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
5.1 实现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原则
本着公平的原则, 所有妇女和儿童, 不论其生活或出生在何处, 都应有权利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包括产科和新生儿服务, 享受和利用预防保健、治疗和营养等有效干预措施, 确保妇女和儿童人人享有优质的产前、产时和新生儿期、婴幼儿期的基本保健服务以及儿童综合保健服务。
积极实施妇幼保健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解决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重大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
因地制宜地开展妇幼保健服务, 关注农村地区特别是二/三/四类农村地区, 关注城市贫困人口和流动人口。
5.2 为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进一步完善妇幼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的同时, 加强执法监督和社会管理;将妇幼卫生指标明确纳入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规划, 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建立制度化、递增式的妇幼卫生经费投入机制, 保证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甚至超前;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增加对贫困地区和重点人群的资金投入;同时建立对基本妇幼卫生服务项目的资金导向机制, 增强妇幼卫生资金投入的效率和有效性。
5.3 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近年来特别是2009年以来, 我国在实施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200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启动, 9项中有3项与妇幼卫生相关。分别是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 开展新生儿访视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为孕产妇开展每年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卡介苗、脊灰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11]。
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民生工程, 积极实施妇幼保健重大专项。例如,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12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安徽建设的意见》中提出, 开展的以“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民生工程, 其中包括婚前医学检查 (免费) :每对婚前检查基本项目财政补助108元, 所需经费省财政承担50%;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中央财政自2009年起对中西部地区按照活产数人均300元补助, 同时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规定给予补助;儿童免疫接种 (免费) ;按照全省每年约83万名新出生儿童、人均接种22针次和每针补助3元安排补助经费;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共同承担;妇幼保健能力建设 (设备添加和房屋维修) :每年安排2 500万元, 安排25个机构建设, 各补助100万元, 地方财政负责安排项目工作和奖励经费。
妇幼健康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妇幼群体同时又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妇幼保健是满足人们基本健康需求、实现健康权利的重要途径。“儿童优先, 母亲安全”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政要的共识。我国妇幼保健网络相对健全, 妇女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相对清楚, 妇幼卫生国际合作经验有一定的积累。我们有理由相信, 率先实现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将为全面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示范。
参考文献
[1]Koplan JP, Bond TC, Merson MH, et al.Towards acommon definition of global health[J].Lancet, 2009, 373:1993-1995.
[2]Kickbusch I, Silberschmidt G, Buss P.Global healthdiplomacy:the need fornew perspectives, strategicapproaches and skills in global health[J].Bull WorldHealth Organ, 2007, 85 (3) :230-232.
[3]WHO.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8-Primary health care:Now more than ever[EB/OL].http://www.who.int/whr/2008/whr08-en.pdf.
[4]China Ministry of Health, WHO, UNICEF, UNFPA.Jointreview of maternal and child survival strategies in China[EB/OL].http://www.wpro.who.int/NR/rdonlyres/E6C29183-BC8E-4DEF-9A50-3606032E8CB4/0/MaternalandChildSurvivalStrategyinChinaENG.pdf.
[5]UNICEF.The State of the World’s Children 2009:Maternal and newborn health[EB/OL].http://www.unicef.org/sowc09/docs/SOWC09-FullReport-EN.pdf.
[6]陈春明.中国营养状况十年跟踪1990-2000[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7]Zhan S, Sun Z, Blas E.Economic transition and maternalhealth care for internal migrants in Shanghai, China[J].Health Policy Plan, 2002, 17 (suppl 1) :47-55.
[8]Sen A.Missing women-revisited[J].BMJ, 2003, 327 (7427) :1297-1298.
[9]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
[10]Banister J.Shortage of girls in China today[J].J PopulRes, 2004, 21:19-45.
【“我身边的社区卫生服务”市卫生局发文】推荐阅读:
社区身边好人推荐材料11-17
文明卫生在身边比赛演讲稿09-13
讲究卫生从身边做起发言稿01-07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成本测算研究09-2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某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汇报07-07
卫生局社区服务中心11-30
社区卫生服务答案308-18
社区卫生服务站08-25
我身边的美丽11-10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