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情况调查报告(共9篇)(共9篇)
1.农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一
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主题:关于休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时间:2011年7月15日
地点:山东省日照市任家台度假村、无棣县黄河岛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当前休闲农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作用巨大,直接带动了农民增收,助推了农村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三农”建设的步伐,依托科技,因地制宜地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休闲农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而休闲农庄是乡村旅游的一种类型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城市居民为目标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
为深入了解休闲农庄以及休闲农业的发展情况,我去了我的家乡山东省无棣县黄河岛以及一亲戚家所在地任家台渔家风情旅游度假村,通过一周多时间的了解,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与工作人员相互交流,对黄河岛农庄以及任家台旅游度假村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黄河岛——岛上有我几分田,我到岛上去休闲
黄河岛以“拥有自然、享受自然”为主题,用全新的消费理念,提供休闲旅游、拥有果树、农田租赁、代养牧马、代建房屋等多种服务。可以在岛上拥有或者租赁几分田地,假日可以携带家人同耕;也可以建筑在世外桃源里的家园,根据人们的需求,可以为消费者代建特色的风情别墅、绿色家园。也可以拥有具有纪念意义的果树,它们代表着友情、亲情、爱情,斗转星移„„
“黄河岛”以遗世独立的海岛形象,为人们营造出一种“世外桃源、海上仙境”的旅游境界。目前美世投资对黄河岛进行综合建设,将建成现代化的生态旅游园。“好梦一日游”在黄河岛将不再是梦,这里可以为人们建造世界各国风情别墅园;可以提供高档休闲娱乐场所,可以享受高尔夫,可以骑上成功骏马驰骋在岛上,也可以在天然狩猎场分享原始打猎的乐趣;携带家人同耕,让人们体会到“岛上有我几分田,我到岛上去休闲”的情趣;黄河岛给人们营造出“想要就给你”的地主家园生活,让人们真正体会到享受生活、享受生命、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黄河岛国际高尔夫球场,景致十分优美,气候极为宜人。高尔夫俱乐部采用会籍的销售方式,分为个人会籍和公司会籍,凡是申请成为俱乐部的会员,就可以拥有黄河岛金卡、银
卡和年卡等,享受黄河岛带来的无限乐趣。且高尔夫球场有一个18洞72标准杆国际际准球场,配套有高尔夫练习场、高尔夫会所、度假村、农业生态园、停车场等。黄河岛猎场占地3000亩,已建成封闭野生动物饲养园、狩猎竞技场、弓箭射猎场、猎枪射猎场。猎场外仅有狩猎小屋,和简易竹棚,体现出狩猎的原始气息。山鸡、鸽子、鹧鸪等飞禽可自助烧烤,兔子、狗可做自助火锅。
二、任家台民俗风情旅游度假村
任家台民俗风情旅游度假村位于日照市东部,东临黄海,西依龙山,北临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三面环海,万顷碧波,松涛水韵,气候宜人。南距市区12公里,碧海路绕村通过与青岛路相连,交通便捷。拥有海岸线长3公里,海石园、黑松林、海水浴场、渔港码头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村村东海面退潮后露出的千姿百态、形状各异的每一块海石都是一个精美动人的神话。“海石文化”早已成为任家台人祖祖辈辈的宝贵精神财富,世代流传,直到今天。到任家台观海石、听海石传说已成为许多中外游客的雅兴之一。
任家台民俗风情旅游度假村现有460户,1300口人,是一个传统的渔业村。自2002年,利用近海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业,开办了渔家旅馆,从开始的50余户,1500余张床位,发展到2005年的350余户,总床位达15000余张,列全国首位,2010年共接待游客80万多人次。近海盛产各种鱼、虾、蟹、扇贝、贻贝,海螺、海参、鲍鱼等纯绿色海产品。螃蟹养殖规模居全省首位,有“螃蟹第一村”之美誉。
海石园位于村东海滨,面积3平方公里,园内奇石耸立,形态各异,是赶海、垂钓佳地。园内有神龟探海、化石林、卧狮听涛、龙泉、海上长亭等自然景观。海水浴场清澈宜人,沙质松软,是踏浪戏水的好地方,可供游客观光、休闲、度假。任家台渔港码头现有渔船100余艘,每天都出海捕渔,游客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鲜的海鲜。任家台村海水浴场是为游客免费开放。水质纯净,沙质松软,是戏水踏浪的好地方。
渔家屋、渔家饭、拾贝壳、沙滩冲浪、撒网捕鱼、海边垂钓、篝火晚会、都是任家台民俗风情旅游度假村渔家乐的特色活动,让人们体验渔家生活乐趣。
三、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状况
1、我国休闲农业旅游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形式,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农旅交叉产业。我国内地在2007年旅游业总收入达1540亿美元,其中有400亿美元是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收入。
2、优化产业结构,打破了产业的界限,又延伸了农业产业链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转变了农业增长方式,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发展休闲农业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而且能把农业的生态效益和民俗文化等无形产品转化为合理的经济收入,拓宽了农民创收的渠道,增大了增收潜力,促进农民增收。整合资源,城市的生活方式、服务意识、文化观念和市场信息源源不断向农村渗透,进一步推动了城乡的相互交融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
3、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各区之间产品雷同,盲目重复建设,缺乏规划,少特色,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缺乏吸引力;档次不高,品位偏低,而且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缺少人才的问题,大多数休闲农业在经营活动中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科普开发不够,服务人员缺少培训,服务水平不高,使得很多投资宏大的休闲农业旅游地面临经营的困境。
四、休闲农业的发展对策
1、强化扶持,典型引导。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以民间的现有休闲农业发展为基础和民间投资为主体,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采取政府立项补助,在沿海发达地区和重点城市郊区先建立若干示范点,进行重点扶持,重点支持开展休闲农业的综合系统研究,探索休闲农业发展的模式和以及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目标,加强对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对项目实施的实际效果制定切实可行的指标进行检查。
2、借鉴经验,制定规划。加强对国际有关研究发展信息和经验的研究,注意休闲农业发展中单项适用先进技术的组装配套,加强多部门、多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协同攻关;应转变观念,加强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要将休闲农业规划与农业现代化、小城镇建设规划结合起来。要注意休闲农业建设的规模和区域布局。
3、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维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不能破坏和污染农业生态环境。既要尊重当地文化,要保持当地历史的文化传承,树立当地的特色文化品牌,也要提高当地的人文化素养,营造良好的休闲环境。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休闲农业有别于一般的休闲旅游业,它必须运用特有的乡土文化、乡土生活方式和风土民情去发展,因而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所以在建设发展上,在经营要注意体现休闲农业特色,突出农村生活风貌和丰富乡土文化内涵,显现其独特的风貌。
5、加大宣传,促进营销。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销。利用农村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五、实践总结
这次社会实践,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不仅使自己更深入地了解到现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而且也了解了现在农村的发展状况。通过这次的研究和发现,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是我国农村、农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也使国民特别是农村人民过上了更现代、更幸福的生活。
2.农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二
1 研究方法
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现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前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实际调查和理论分析, 坚持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 力求理论分析符合实际情况, 政策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运用统计学原理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表包括农户科技利用情况调查问卷、入户访谈记录表、专家访谈记录表3部分内容。调查范围在四川省3个县市的3个农业村。二是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以国内外农业科技推广理论为指导, 深入简阳东溪镇新胜村、双流金桥镇昆山村、郫县安德镇泉水村3地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取得第一手资料和数据, 并结合推广模式实际情况分析、归纳、总结。三是统计分析方法。该文采用统计学的统计方法, 描述性的分析了农户的家庭特征和农业推广特征。四是运用回归模型分析农户特征与农业收入之间的关系和运用logit模型分析农户对农业推广的满意度, 通过这2个模型的分析得出结论。
2 调查内容与对象
2.1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包括3部分内容, 第1部分为农户科技利用情况调查问卷表 (表1) , 第2部分为入户访谈记录表, 第3部分为专家访谈记录表。
2.2 调查对象
由于四川省简阳市东溪镇新胜村、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安德镇泉水村、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金桥镇昆山村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实施点, 且这3个村又分别代表“专家+协会”模式、“互动参与”模式、“专家大院”模式3种目前很有成效的农推模式。因此, 选择在这3个村开展问卷调查, 以单个农户家庭为单位, 采用随机抽样法获取调查对象进行入户调查。调查总户数346户, 简阳市东溪镇新胜村128户, 郫县安德镇泉水村97户, 双流县金桥镇昆山村121户, 共发放问卷346份, 有效问卷共337份。
3 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农户总体文化素质偏低
以家庭成员的最高文化水平代表农户家庭文化层次 (该文假设农户家庭决策由最高文化水平的家庭成员决定) 。在被调查的337户农户中, 小学文化程度占29.82%, 初中文化程度占47.89%, 高中文化程度占21.08%, 大专及以上占1.20%。简阳市东溪镇新胜村和郫县安德镇泉水村初中文化程度最多, 分别为84%和72%, 而双流县金桥镇昆山村小学文化程度在调查农户中最多 (75%) 。双流县金桥镇昆山村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户也最多 (40%) , 其次是郫县安德镇泉水村 (20%) , 简阳市东溪镇新胜村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户在3个村中最少 (10%) 。
3.2 农户家庭种植收入所占比例不高
在调查的337户农户中, 每户的年平均收入是2.141万元。其中, 种植收入占总收入的35.71%, 打工收入占57.12%, 养殖收入占总收入的7.14%。
3.3 农户加入农协会的比例高
调查的337户农户中, 有175户加入农协会, 162户农户没有加入农协会, 加入农协会的农户数是总调查农户数的52%。简阳市东溪镇新胜村农户加入农协会的比例最高, 为77%;双流县金桥镇昆山村次之, 为60%, 而郫县安德镇泉水村比例最低, 仅为4%。
3.4 大多数农户对现有农业科技转换机制满意
在调查的337户农户中, 有237户农户满意现行农业科技转换机制, 占所调查农户总数70.33%。100户农户对现行农业科技转换机制不满意, 占所调查农户总数的29.67%。3个村中, 双流县金桥镇昆山村农户对现行农业科技转换机制满意程度最高达到97.52%;简阳市东溪镇新胜村次之, 其满意程度达到66.41%;而郫县安德镇泉水村农户满意程度最低, 仅为35.05%。
3.5 农户对农业推广满意意愿存在差异
通过建立3个调查村农户对农业推广满意意愿的logit模型, 得出农户家庭最高文化、农户家庭种植收入、农户加入农协会、新技术来源、推广人员专业水平这5个变量都与农户意愿呈正相关;而农户家庭劳动力与农户意愿呈负相关 (表2) 。显著性分析表明, 简阳市东溪镇新胜村6个变量中, 农户家庭种植收入对农户意愿的影响最大, 其他因素影响力依次是农户加入农协会、农户家庭最高文化、农户家庭农动力、推广人员专业水平、新技术来源;郫县安德镇泉水村6个变量中, 其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农户家庭种植收入、农户家庭最高文化、新技术来源、农户加入农协会、推广人员专业水平、农户家庭农动力;双流县金桥镇昆山村6个变量中, 其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农户家庭种植收入、农户家庭最高文化、农户加入农协会、推广人员专业水平、新技术来源、农户家庭农动力。农户家庭劳动力越多, 农户对农业推广满意的意愿越小。这是因为调查区农户家庭劳动力越多, 外出打工的劳动力就多, 经济收入主要依赖打工收入, 对农业收入的依赖较少, 对农业推广的需求不大, 影响农户对农业推广满意的意愿。农户家庭最高文化越高, 农户对农业推广满意的意愿越大。主要因为调查区文化程度高的农户一方面对农业科技新知识的需求更大, 另一方面对农业推广更了解。农户家庭种植收入对农户意愿的影响是在这6个变量中是最显著的, 这主要是农户家庭种植收入与农业科技知识相关性强, 农户通过农业科技新知识增加了收入。
4 建议
4.1 提高农户文化素质
农户的文化素质对农业科技的推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 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正在不断提高。但是仅依靠义务教育还不够, 还应该吸引更多的农业高级人才到农村服务。要提高农户的文化素质, 应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一是认真落实义务教育, 整体上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二是开办农民学校, 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知识;三是引进农业科技高级人才。
4.2 增加农业种植收入
农业种植收入的增加主要依赖于2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二是农产品市场价值的增加。要增加农业种植业收入, 首先要抓住市场行情, 合理种植, 由市场需求确定种植品种。其次鼓励农民种植农作物新品种, 采用新技术,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
4.3 加大对农业推广的投资
农业推广投资主要是农业推广经费的投资和农业推广人员的投资。一是加大对农业推广人员的投资。不仅要增加农业推广人员的数量, 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的质量, 即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的专业文化水平。二是政府应增加农业推广经费, 实行专款专用。三是农业推广部门应该积极扩展农业推广经费的融资渠道, 多方面增加农业推广经费。
4.4 加大农协的建立和宣传
一是加大对协会的宣传力度, 吸引外来资金支持, 完善协会机制, 上报国家相关部门争取立项, 以获得专项资金支持;二是与企业合作, 积极开发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农产品深加工渠道, 在增产的同时增加经济收入;三是继续收取会员的会费;四是协会需要改善工作条件和待遇, 吸引人才, 倡议更多的高校科技人才、农业各方面的专家多走向农村, 推广科技新技术、新产品, 为农民带去实惠。加大对科技带头人、“土专家”的培训和指导, 从而有效地带动农技推广。农业推广机构专业不宜分工过细, 要丰富推广人员知识结构, 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与高效农业多样化发展。协会还应多举办宣传活动, 让农民真正了解和认识协会, 真正从协会中得到实惠。
摘要:对简阳、郫县、双流推行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进行调研, 分析其发展特点, 结合生产实际, 提出发展建议, 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logit模型,调查,建议
参考文献
[1]陈志兴, 冯尚连.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构架与探析[J].农业科技管理, 2004, 23 (4) :52-54.
[2]李明灌.广西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发展对策[J].广西农业学报, 2003 (5) :18-20.
[3]丁中文, 黄毅斌.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模式选择[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3 (5) :8-10.
3.农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凤城市;设施农业;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S6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2-06-1
凤城市设施农业产业是凤城市的主导产业,5月21~25日对鸡冠山镇四台子村、大堡蒙古族乡三官村、草河黄岭村等地对设施农业进行调研。经过调研,认为设施农业是农民致富增收的好项目。
1 凤城市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1.1 以发展高效农业为突破口,不断扩大设施农业栽培的范围
近年来,凤城市以优化调整结构为主线,立足本地资源,发挥地区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把设施蔬菜生产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蔬菜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6年凤城市已被列入全国蔬菜生产大县(市),山野菜、食用菌被列为辽东山区的替代产业。截至2013年,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10.5万亩,涌现了一大批设施农业专业村,如鸡冠山镇四台子村、薛礼村、大堡镇三官村、草河区黄岭村等,这些村依托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带动周围农户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成为凤城市设施农业的一大亮点。
1.2以发挥区域优势为着力点,稳步促进主导产业不断壮大
凤城市各镇(区)、村(组)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逐渐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合理布局。目前已形成了六大主导产品生产基地,即蓝旗草河的草莓生产基地,红旗镇的甜瓜生产基地,白旗镇、边门镇的短梗五加生产基地,鸡冠山镇、大堡镇的棚菜生产基地,草河、四门子、青城子、石城、赛马、青城子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大兴镇的反季山野菜生产基地。其中、大堡镇三官村、鸡冠山四台子村被评为省级科技示范园。石城镇荣家村、草河区山东沟村被评为省级“小蘑菇村”。这些基地的形成和建设,充分发挥了各地的资源特点,为蔬菜生产效益的稳定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1.3 以丰富种植模式为目的,不断创新生产方式的科技含量
目前凤城市设施蔬菜生产方式主要有两种,即以日光温室和大棚为主。温室是效益较高的生产项目,其中最高的亩收入可达到8万元,全市平均亩收入在3万元。温室的栽培方式为冬春季一大茬栽培为主,栽培果菜类、草莓和山野菜及少量食用菌,产品供应春节前后市场。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栽培、管理技术成熟,效益比较稳定,缺点是由于严寒季节进行生产,管理困难,对生产者的素质要求较高。近几年山野菜和食用菌的反季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优点是技术要求简单,具有地方特色,市场前景好,缺点是前期投入较大,销售方面要求严格。凤城市的草莓生产面积较大,近两年通过引进新品种,效益有了明显提高,温室每亩收入稳定在2万元左右,栽培草莓的优点是技术比较成熟,缺点是受市场影响较大。近两年探索用短梗五加、马铃薯代替甜瓜发展大棚生产,马铃薯的栽培技术简单。短梗五加的发展前景较好,产品市场需求潜力大,一次性投入,多年产出,总的生产成本低,管理要求简单,易于推广,缺点是前两年产量低,收益少。露地生产草莓收入较高,近三年亩收入在6000元左右,优点是技术成熟,缺点是投入大,市场不稳定。露地短梗五加的发展也很迅速,栽培3年后平均每年亩收入在6000元以上。
2 凤城市发展设施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难流转,设施规模小
一是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凤城市农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1.6亩,农户普遍不愿放田,加之土地流转收入不高,农民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自己耕种可以满足粮食和蔬菜的基本需求;二是部分农户对土地调整不愿配合,组织措施无法到位,连片规模难于形成;有的甚至中途夭折,这是制约设施蔬菜规模化发展的突出问题。
2.2 品牌效应不明显
在产品质量上重视程度不够,产品宣传力度小,考虑长远打响品牌的更少,有的有名无牌,有的有牌无名,缺乏市场竞争力。
2.3 资金难筹措
发展设施蔬菜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投入,如每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钢架骨架的投入需要6~7万元,还需要配套相应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尽管政府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单纯由农民投入尚有一定难度。
3 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发展设施农业必须在政策扶持上下功夫
一是鼓励农民投入。农民作为分散经营的中小投入者,资金缺乏,技术落后,信息闭塞,所经营的农业设施结构简单,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设施产品质量较差,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要从政策上鼓励他们,技术上帮助他们,为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保护和培育好各类市场。二要鼓励土地流转。目前,凤城市在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中,土地分散的矛盾十分突出。建议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扶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解决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开的问题,推动土地流转,大规模地发展高效农业。
3.2 发展设施农业必须在服务水平上下功夫
一是充分发挥各级农技人员在推进高效设施农业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实施科技入户活动,鼓励农技干部进行科技创新,不断丰富为农服务内涵,加强对农技干部培训、不断更新农技干部知识层次。二要加强农民培训。要抓住新型农民培训的良好时机,大力推广软管滴灌、均衡施肥、生物防治等先进技术。
4.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四
一、现状
1、农业结构逐步优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是积极推进了林业产业化。各乡镇抢抓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和岳纸集团原料基地扩建机遇,按照“稳杉稳杂,扩竹扩松”的结构调整思路,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全县马尾松和楠竹面积已分别发展到34万亩和36万亩。面积达1200亩的连山苗木基地每年可向本县和周边县市供应优质林业种苗500万株。二是着力优化了种植业品质结构和发展了订单农业。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达16万亩,其中订单面积达1万亩;优质油茶和油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全部由贤胜油业公司订单收购;西瓜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礼品瓜订单达0.5万亩;蚕桑面积发展到XX亩,蚕茧全部由县种子公司订单收购;烤烟生产面积发展到3000亩,全部由县烟草公司订单收购。三是大力扶持了畜牧业生产大户。以外销型“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山羊和肉牛生产为主的畜牧业继续向大户方向发展,全县年饲养牲猪100头、山羊50头、肉牛10头以上的大户分别达到300、400和30余户。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竹木、草食牲畜、蚕桑、柑桔、花卉苗木、药材、优质稻、无公害蔬菜、烤烟、茶叶、辣椒等11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农产品生产基地多达110万亩,其中14.5万亩优质粮油、水果蔬菜基地已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我县还成为国家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商品羊生产基地县及全国21个楠竹生产示范县、湖南省12个楠竹产业化生产基地县之一。
2、生产技术逐渐成熟,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广大群众积累了不少生产工艺和生产经验。明末清初,洒溪乡就有群众开始利用楠竹造纸,根雕等工艺水平也令人赞叹不已。上世纪90年代,畜牧技术人员在积累群众养羊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林间草地商品羊生产技术研究,形成了本品种选育、吊脚楼式羊舍建筑设计、适度规模生产等一整套饲养配套技术,先后获联合国(tips)中国国家分部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和国家及省级大奖。与此同时,农产品结构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已形成食用油、茶叶、粮油、果品、竹木精深加工等系列产品,产品综合优质率达40%以上,并拥有了一批市场看好的拳头产品。贤胜油业公司生产的贤胜牌植物油获XX年湖南省第六届国际农博会最畅销产品奖和湖南省第二届西部农博会金奖,并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论证,产品畅销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县园艺场生产的脐橙获国家农业部检测中心优质证书,并申请“神脐”牌注册商标,产品出口俄罗斯等国。
3、运行机制逐步完善,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通过积极探索与本地实际和市场相适应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公司+农户”、“基地带农户”、“市场连农户”、“科技引农户”等模式,我县相继成立了西瓜、蚕桑、紫株、灵芝、粮油、山羊、脐橙、楠竹、无公害蔬菜等9大专业合作组织,拥有会员4872户1.57万人,大大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每年可助农增收1.12亿元。县山羊协会参与组织了全县90%以上的商品羊产销,交易网点覆盖湘、黔、桂等省20多个县市。县脐橙协会则将交易拓展到中俄边贸市场,每年可向俄罗斯等国出口120吨以上的优质“神脐”,其在广东、上海、香港及东北地区的销售额也日渐扩大。县西瓜协会、蚕桑专业合作社还被纳入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的示范组织扶持项目。
4、加工体系逐渐完备,经营效益明显提高。目前,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共有124个,拥有固定资产总额1.87亿元,从业人员5132人。其中,市级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3家,纳入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重点扶持规划建设项目的企业有3家,贤胜油业公司还晋升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9亿元,占工业产值的16.1%,比上年增长18%。实现年销售收入1.78亿元,增加值0.46亿元,实现利润771万元,上缴税金1032万元。
5、市场体系逐步健全,销售网络不断拓展。通过大力开发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行订单农业、会展农业及直供直销、连锁配送、网上交易等新型营销方式,培育农民经纪人、营销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全县农产品销售网络向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县已形成各类农副产品市场26个,年产品交易额达10.5亿元。其中,马鞍商品羊交易市场已形成集山羊品改、养殖、加工、流通为一体的产销格局,年交易商品羊10万只,交易额达0.26亿元。同时,全县农作物订单面积达到2.3万亩,其中主要经济作物订单比例在36%以上,养殖业订单比例达到40%。
二、问题
1、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一是多数企业设备简陋,生产手段落后,产品多以“原字号”出售,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有限资源,而且对县财政和农民增收的贡献很小;二是企业与农户联系松散,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有机整体,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三是技术和营销人才严重匮乏,科研人员更是寥寥无几;四是企业布局分散,产业关联度不高,生产链条较短,缺乏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型名牌企业或企业集团。这种不大不强的局面,既影响了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和市场竞争能力,也滞缓了我县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进程。
2、原材料需求矛盾突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受到较大制约。我县农产品品种结构单一,创新技术落后,农产品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加工业发展需要的优质专用原料。同时,原材料生产分散、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与加工业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加上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作坊式生产的水平上,加工粗放,原材料浪费严重,尤其是林产品加工企业“小而散”,相互之间存在掠夺资源甚至“内耗”现象。
3、投入严重不足,发展后劲乏力。县乡财政相当困难,投入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资金十分有限。加上农业属于弱质产业,生产和收益周期较长,金融部门和民间资本很少涉足,许多经营大户和企业经常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贤胜油业公司正在进行的年产1万吨植物油生产线扩建工程,因资金缺乏而进展缓慢。据调查,我县现有的12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平均资产仅150万元,总资产在500万元以上的只有3家,年产值过3000万元的只有2家,农产品加工和销售能力十分有限,制约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对农业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明显不足。
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够高。目前,全县仅组建了9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小,稳定性差,且参与到组织中的农户只占总数的5.2%,大多数农民仍游离于合作组织之外。由于没有健全的科工贸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以及防疫检疫、技术标准、环境保护在内的服务组织,加上已建立的农民专业组织自身也存在法律不健全、规章制度不规范、工作程序、服务范围和合作程度等不完善的情况,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的要求。
5、农业产业化缺乏长远规划和合理指导,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一些乡镇和部门只看到局部效益、眼前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忽视整体效益、长远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重复建设了一些特色、优势雷同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推广了一些可能加速水土流失的生产经营方式,造成加工企业的恶性行业竞争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并引发了一些工农矛盾。如长城纸业、恒达纸业等企业一度因污染问题而被迫停产。一些地方热衷上项目,重生产、轻销售、更轻服务,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销售市场没有保证。同时,农产品加工业在宏观管理方面存在着“婆婆过多”的现象,更缺乏部门间的必要协调,导致信息不畅,生产、加工、销售脱节,不仅造成了重复引进与建设,还形成了加工企业优质原料缺乏,而一般性农产品原料却大量积压,外销不畅,内销不旺,影响了农业持续发展。
三、对策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国家“中部崛起”和湘西地区开发机遇,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主线,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着眼点,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实现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加工转变、传统作坊式加工向现代高新技术转变、资源消耗向高效利用转变,农产品加工业原料生产基地化和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优质化、安全化、产加销一体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第一,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一是要加快基地建设。继续做大做强烤烟、蚕桑、“神脐”、辣椒、茶叶、优质瓜果蔬菜、优质稻等七大无公害生产基地。同时借我县申报“广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之机,大力发展竹木加工原材料供应基地,逐步形成“一乡一品”、“几乡一品”的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化、集约化水平。二是要发展和壮大龙头企业。坚持“做优、做大、做强”的原则,大力扶持贤胜油业、恒达纸业、金裕竹业等一批前景看好的龙头企业,再努力打造1-2家畜禽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使之既能带动基地发展,又能拉长产业链条,并在开拓市场、加工增值、打响品牌、技术创新等方面形成更大的优势,以辐射和带动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整体发展。三是要努力发展服务体系。根据基地、农户的需要,加强技术、信息、流通设施建设,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帮助农民增加收益和分担风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工贸一体化。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运销服务等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沟通生产与市场的联系,降低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风险。
5.下洼镇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篇五
调查报告
近年来,下洼镇依托丰富的冬枣资源优势,抓住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和乡村休闲观光游日渐升温的有利时机,以镇域生态环境为形,以冬枣特色文化为魂,整合开发生态资源,发掘整理人文资源,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提升知名度,合力打造休闲观光旅游品牌,观光旅游业走上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
一、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下洼镇是沾化冬枣的发源地和主产区,地处沾化县城西部22公里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河流众多,遍地的枣园更是下洼焕发出勃勃的生机,秦口河、付家河、胡营河纵贯南北,省道永馆路直穿东西,滨东路、冯黄路南北贯穿,荣乌、津汕高速贯穿其中。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最具成长力景区等荣誉称号。随着冬枣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结合发展全域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利时机,整合冬枣研究所、东平马武标准化示范园、秦口河流域生态资源,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先后建成了下洼镇生态旅游园、北陈浩华农业产业园、秦口韵主题公园、东平马武采摘园等以生态休闲为主的观光旅游区。
下洼生态旅游园 以冬枣生态林及水域为主体的环境背景突出枣林生态、水域生态,并注重与文化的结合,营造既有优美的生态环境景观,又具浓郁人文风情的旅游区。生态环境是该旅游区开发建设的主旋律。特色是景区的魅力所在,特别是在鲁北拥有众多枣林的大环境下,突出冬枣林的特色是该区建设的重点。旅游区要通过独特的区位、冬枣的神奇、仙寿文化等营造神奇的环境氛围,建设独特的湿地枣林景观,以观光游览、游憩娱乐、采摘休闲度假等多元化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打造冬枣之乡休闲农业品牌,将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综合性提高。到下洼,可以穿梭于浓密的林间小路,呼吸新鲜的空气、陶醉于浓浓的枣花香中,亲手采摘正宗的沾化冬枣,也可以在秦口河畔进行垂钓,放松一下心情。
浩华农业产业园 山东浩华农业产业园有限公司位于沾化冬枣的发源地和主产区—下洼镇北陈村,地处沾化区西部22公里处,由沾化浩华果汁有限公司与北陈冬枣植保专业合作社合作兴建,占地200亩,总投资1200万元,是一处沾化冬枣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开发完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宽阔的秦口河位于园区西邻,园区四周是成片的冬枣园,凸显了园区的天然与静谧,园区以 生产沾化冬枣为主,由于管理完善,注重生态安全,冬枣品质极佳,获得绿色产品认证,曾被“滨州市绿色农产品示范工程基地”和“第十一届全运会滨州赛区农产品专供基地”,2015年又被评为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到园区可亲手采摘正宗的沾化冬枣、大棚草莓,品尝野菜、有机蔬菜。
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做法
1、抓领导、健全保障机制
专门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的“休闲观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严格实行“1+1”包村责任制,每个村都落实一名镇党政班子成员和一名包村干部进行包村,村班子中确保有两名成员专门盯靠。同时组织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成立技术小组,对各项具体工作进行现场指导。
2、重规划,高起点定位
为保障整体建设水平,下洼镇本着“城镇美、乡村靓,处处是风景”的原则,聘请权威部门和专家对全镇各项生态建设工作进行高标准规划。一是聘请天津南开大学、滨州市规划设计院对全镇进行总体规划、高标准设计,科学化布局,使土地利用更加合理。二是结合我镇是冬枣主产区的实际情况,以休闲采摘为主题,聘请省旅游规划设计院、滨州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分别对旅游景区、秦口河韵主题公园规划设计,聘请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我镇旅游产业制定了发展总体规划。三是认真做好全镇林业总体发展规划,出台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保证了每年的林业生产、造林绿化工作顺利进行,造林效果更加明显,绿化档次明显提升。
3、抓绿化,促生态环境改善
近年来,下洼镇始终把造林绿化当做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魅力的基础性、民本性工程,摆上突出位置、长抓不懈。通过不断加强大田植树、通道绿化、城镇绿化、庄园绿化,完善农田林网,形成了以城区绿化美化和乡村农田林网为主体的点、片、网、带相结合的绿化生态系统,现有林木总株数1100余万株,林木覆盖率44.1%,农田林网控制率98.8%,沟、河、路、渠绿化率达95%,村庄林木覆盖率53.2%,镇区绿化覆盖率45.6%。2011年林业年总产值达8.6亿元,取得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洼镇先后荣获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绿化示范乡镇。
4、抓重点工作,推动 “休闲观光农业”建设
一是在农田林网建设上:以路、沟、河、渠为骨架,实行应栽尽栽,发动组织群众在所有能植树区域进行义务植树造林,并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对片林拍权到户,对林网村村成立专门的护林队伍,严格林木执法,确保林木资源不受破坏。
二是在农田综合治理上:积极申请项目扶持加快农田综合治理,完善农田综合配套功能建设,促进农业生态条件改善,实现资源利用最小化,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目前1.3万亩的土地治理项目2.5万亩的节水灌溉工程已经完成。
三是在生态旅游建设上:依托丰富的冬枣、林地、生态湿地等资源优势,整合开发生态资源,发掘整理人文资源,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林业,先后建成了沾化冬枣研究所、秦口韵生态主题公园、下洼生态旅游园、沿河景观大道等生态旅游景区,形成了“吃、住、玩、游、购、娱”旅游链。目前生态园维修工作基本完成,景区扩建工作正积极推进
三、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下洼镇政府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优美、镇村布局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民富裕安康、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建设旅游休闲观光型农业村镇,但在建设中还存在较多突出问题。
一是我镇以冬枣产业为主,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产业单一,受季节限制太强,需在政策引导下开展多元化休闲观光农业。
二是农村生态经济基础尚未形成强势,乡镇财政相对薄弱,投入休闲观光型农业的资金不足。
三是农业投入的传统性较强,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面较窄;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较为落后,一家一户的经营管理模式难以使农业的休闲化工作顺利进行。
四是一些运作过程缺乏过硬的制度保障,缺乏持之以恒的长效机制
四、进期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努力方向
下一步,我镇将乘借各级旅游业大发展的东风,立足实际,借势而为,以新的模式、新的品牌、新的亮点努力打造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特色品牌。
一是全力提升景区档次。2017年9月底前完成“三馆一所”建设,新建党史馆、民俗馆、冬枣馆,整合冬枣研究所及景区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餐饮、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实施花样年华游乐园二期扩建、沾化冬枣科普教育基地、沾化冬枣科研体验区等建设,打造更加完备、更具内涵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二是优化开发旅游线路。按照“依河而建、拥河发展”建设理念,升级秦口河沿河景观带,突出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将冬枣文化、秦王文化和亲水近海文化等特色文化环环相扣,修复重建下洼水旱码头,把东平、西平、东下洼、刘下洼、北陈等冬枣专业村贯穿联接,打造秦口韵水轴生态线。结合于
一、于
三、马武等村美丽乡村建设,把秦口河湿地、冬枣采摘园、冬枣研究所、味庄庄稼宴、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田园氧吧乡村线。以北陈浩华农业产业园和尚泊头鹤福缘基地为中心,为游客提供做农家活、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手工编织等多种农家生活体验,打造枣家乐体验线。
三是全面精准推介,积极拓展市场。坚持高水平策划创意,全方位搞好旅推介。制作完成新版旅游宣传片、宣传册、手提袋、手绘地图等下洼旅游宣传品。积极参加重点客源城市举办的旅游新闻发布会、旅游说明会、旅游交易会、博览会等行业性交流活动。有针对性的与省内外旅行团体展开一对一推介营销,加大与主流媒体广告宣传对接力度,通过电视台、网站、报刊、杂志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同时,通过进一步开发完善“印象下洼”微信公众号,在两条高速路显眼位置设立旅游广告牌和道路指示标志等,提高下洼旅游知名度。
四是提升枣园档次,打造自驾游聚集地。结合今年赛园赛枣情况,从众多优秀采摘园中,重新精心选拔一批带动力强精品采摘园,纳入游客到“下洼不得不去的百家枣园”名录,打造“名片”式旅游采摘园。同时,加强枣园停车场、进园路、防护网、标示牌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自驾游、自助游采摘信息。
五是丰富产业内涵,优化旅游环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加快商贸、餐饮、住宿、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以东平村东平一路为重点,依托味庄庄稼宴、枣乡民宿等优势,加大农家乐扶持力度,打造枣乡特色小吃一条街。鼓励浩华圣元集团等深加工企业对自身冬枣系列饮品进行提档升级,研发更加适合旅游商品的果汁、罐头、饮料等产品。加大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开发富有枣乡特色的挂件、木雕、毛绒玩具等纪念品。进一步规范冬枣节期间中心市场及周边市场交易行为,为游客出游提供优质服务。
6.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六
一、基本情况
茅坝乡位于县城西南部,距县城40公里,交通不便、有5个自然村,4800口人,幅员辽阔、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滞后,村民人均收入较低,无村集体收入,大多数村民都是靠外出打工来赚取收入。村民无娱乐休闲场所,生产生活条件较差。
二、存在问题
通过座谈了解,许多村民反映近年来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人心整体稳定。同时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差。茅坝乡仅有通往茅坝乡集镇的4.2公里通乡道路已经硬化,基础设施差,“晴通雨阻”现象依然存在;全村至今尚未通自来水,农田水利配套设施为零。从全县看,至今仍有5个行政村和70-80%的自然村出行难;个别社未通自来水。一直以来,农业、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主要由农民自主解决,国家只给予适当补助。一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在农民无力投入下变得越来越差,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水、电、路、通讯、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是代表。
二是支柱产业少。茅坝乡村民的现金收入主要来源于县内打零工和外出务工,养殖业中猪、鸡出售获取部分收入,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主要用于搞养殖,部分作物出售获取一定经济收入。农民80%以上的收入依然靠外出务工。可见,支柱产业的培植需要做大量工作,但由于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真正能够在农民增收中发挥作用的产业却为数不多。
三是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了农民面对市场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除天灾之外的另一种风险,即市场风险,而_这双重风险的核心问题就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就茅坝乡村而言,没有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大部分以其农副产品的初始形态面对市场,产品基本上没有附加值。农民追求更多地是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属于低水平发展,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
四是农民市场意识不强。农民市场意识不强。农产品供求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造成农产品区域性、结构性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农用物资价格上涨,农产品销售难、增产不增收,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另外,由于农民生产和销售成本都很高,处于无序的发散型经营,在生产上还不能顺应市场需求,抗御不了市场风险。
五是农民增收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直是社会各方面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足见其严重程度和深远影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虽然一直强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并没有出现明显转机。
六是农民开支负担重。农民的收入主要支付农业生产、医疗费、教育投入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日渐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占农民收入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农民一旦生病治疗,医药费的支出比重也会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进一步加剧家庭贫困;农村中,接受初高等教育的学生也让广大农民开支加重,特别是子女从上高中开始到大学毕业的7-8年时间里,每年平均需要10000元左右支付孩子学习费用,致使大多家庭无法扩大再生产。
三、下一步工作思考
通过调研,深入了解了农村的真实情况,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对如何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得出了几点启示:
一要着力统筹城乡一体化生产力布局。城乡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目标,规划是城乡一体化的龙头和基础。要科学规划,尽快形成一体化规划体系,实现城乡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利用。合理编制和完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产业发展、基础设设施等专项规划,着力构筑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布局。
二要合理选择产业,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茅坝乡之所以发展缓慢,就是因为缺乏产业化支撑,单单依靠传统的土地经营产出极为有限,没有自己的经济收入,那就没有“地位”,也难以有号召力。所以一是科学选择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坚持“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原则、农民自愿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从发展趋势看,我乡农业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因此,应顺应这种趋势,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合理规划生产基地,促使这种经营格局的形成。二是大力培育特色龙头企业。应积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要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延长产业链条,不断开拓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以品牌开拓市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农户的牵引力。三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市场、龙头企业和农民的桥梁,是强化农村社会分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推动农民整体进入市场的有效形式。应扶持、示范、引导农民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小城镇,辐射带动农村发展。
三要大力发展小城镇,辐射带动农村发展。推进城镇化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开拓农村市场、缓解内需不足、增加农民就业、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农村经济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牢固树立“小城镇,大战略”的观念,把发展小城镇作为推进城市化的重要途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聚集人口,繁荣小城镇经济,提高小城镇的承载能力和发展后劲,使之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全面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
7.肇东市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七
肇东市设施农业经过近两年的强力推进, 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1.05万亩, 其中蔬菜种植面积9525亩, 瓜果面积520亩, 食用菌面积380亩, 花卉面积75亩;共有各类设施9120个, 其中连栋日光温室1858个, 塑料大棚7262个。全市现拥有500亩以上棚室群3个, 300亩以上棚室群3个, 200亩以上棚室群18个, 100亩以下50亩以上棚室群22个。肇东在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中, 主要有以下好的经验和做法。
1.1 财政资金补贴机制。
肇东财政对当年新建达标的塑料大棚小区补贴2万元;对塑料大棚建设规模达到100个以上的小区补贴10万元;对当年新建达标的日光节能温室小区补贴3万元;对日光节能温室建设规模达到10个以上的小区补贴5万元。在积极进行配套投资的同时, 还以财政贴息方式为农户协调信用社小额贷款, 以少量财政资金调动金融机构大量信贷资金, 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效力。截至目前, 肇东乡村累计投入补贴、奖励与贴息资金约0.1亿元, 带动农户用于设施农业建设的直接投资或间接融资累计约达1亿元。
1.2 典型示范带动机制。
肇东十分注重培养设施农业典型, 通过典型引路、大户带动, 提高农户积极性, 提升设施农业的种植水平和经营能力。肇东寿光食用菌园区是市政府重点扶持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 位于太平路东侧, 占地400亩, 总投资800万元。园区共26个单元, 每个单元建72平方米生产菌房一座, 450平方米、550平方米节能温室各一栋。农户共出资500万元建生产菌房26座, 节能温室52栋。镇、村两级出资近300万元, 为园区架电、绿化并修筑红砖路2100延长米, 彩色水泥围墙2000米, 为每个单元安装沼气池一座、深井一座。该园区于2008年4月初开始兴建, 并于当年9月末竣工, 现以投入生产。产滑菇、平菇、香菇、金针菇等食用菌, 年生产食用菌可达100万袋, 产食用菌300万斤, 纯收入可达125万元, 户均纯收入5万元左右。该园区与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有限公司达成协议, 聘请寿光技术人员对园生产进行全程指导, 将该园区建成与寿光蔬菜市场紧密对接、一体销售、功能互补的食用菌批发市场, 从而扩大食用菌生产规模, 提升发展质效。
1.3 产品质量控制机制。
肇东以现代设施农业建设为平台, 全力调动广大农民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积极性, 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强化广大农民的品种意识和品牌意识, 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创效益的经营理念。近年来, 高度重视优质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 共引进“美国红提”等新型优质果蔬品种50个, 有28个品种已试验成功并大面积推广。市农业主管部门积极宣传并配合各产区做好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工作, 增强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市取得绿色无公害果蔬认证的有15个品牌, 覆盖种植面积达13万亩, 为实现农产品优质、高效、安全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1.4 市场流通渠道建设机制。
为保证设施农业产得出、销得畅、效益高, 肇东各基层政府积极搭建产销桥梁, 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 解决好生产与市场的衔接问题, 确保各个流通环节畅通无阻。通过引导扶持农村建立各类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 强化农产品运销专业队伍, 培育乡村农民经纪人, 招商引资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或蔬菜批发市场、销售公司等手段, 依托各类中介组织, 借助现代信息网络平台, 从规划建设、农资调配到农产品加工、销售, 以及质量安全检测等进行全程服务, 为设施农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目前全市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300余个, 农民经纪人1000余人, 建有大型批发市场2处, 中型市场3处, 较好地保证了产品快速顺畅的市场流通, 推动设施农业发展。
2 目前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2.1 资金短缺。
经过多年的引导和实践, 农民对日光温室的认知程度较高, 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较大的发展热情。但由于设施农业投资较大, 而肇东农业经济积累不足, 农民筹资能力弱, 政府补贴的范围和标准有限, 信用社贷款仍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资金问题依然是当前设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2.2 土地流转难。
土地承包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区域性种植规模的有效扩大。在规划建设集中连片的专业化种植区域过程中, 关于土地的权属和使用问题, 成为困扰工程规划和实施的重要因素。有多个连片种植小区计划因部分农民不愿意把土地通过转包或出让使用权的形式进行流转, 而规划区外的农民虽有积极性, 却没有经营使用权, 导致计划搁浅。
2.3 基础设施落后。
肇东农业基础条件较差,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历史欠账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缓慢。在规划建设选址时, 往往受到原有地段有效灌溉面积少、水利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和限制, 无法满足当地农民对发展设施农业的需求, 造成了规划布局往往在城郊区安排较多, 极大地制约了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4 技术服务滞后。
肇东科技服务体系仍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农业技术力量不足, 培训手段和方式比较落后, 信息网络和市场建设相对滞后, 不能满足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要求。而且技术服务在生产时间的跟踪上, 存在着重产前、产中服务, 轻产后服务的现象, 对农产品的储运、保鲜、包装、加工等各个后续环节, 缺乏应有的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
2.5 市场销售问题。
肇东设施农业的规划布局比较分散, 缺少具有足够市场竞争实力的大规模种植区域。尽管产出效益较好, 但由于配套的储运、加工、包装等环节受到产地规模的限制, 无法吸引足够的投资, 更谈不上产销同步发展。市场销售环节的缺位, 使设施农业效益大打折扣。
3 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3.1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肇东市政府应聘请有关农业专家和农技工程师, 针对肇东市不同区域的自然特点和资源条件, 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与规划, 立足实际, 分类指导, 强力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设施农业生产区域。
3.2 建立科技支撑体系, 打造农业技术人员队伍。
应积极加强与区内外科研院校的交流合作, 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 并进行实地指导, 重点抓好农业技术人员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和设施农业生产者、管理者的技术知识培训。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 严格按照设施农业技术操作规程实施, 进一步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投入。
3.3 健全市场服务体系, 建设农产品销售队伍。
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思想逻辑和行为准则, 在占据本地市场的同时, 把眼光放在外地市场的开拓上, 及时掌握各地农产品需求信息, 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 开辟销售渠道, 拓展市场空间。大力培育农民经纪人和营销队伍, 在设施农业集中区, 建立农产品销售协会或中介服务组织。
3.4 建立质量安全体系, 增强品牌意识。
品牌是优质产品的标志, 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提升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针对肇东气候特征, 增加设施农业中的名、优、特、稀蔬菜品种的生产比重, 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生活需要。积极推广无害化栽培新技术, 加快绿色食品认证, 提升设施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3.5 增加财政投入, 加大金融扶持。
建议将设施农业专项列入农业产业化扶持项目, 在资金上提供必要的保障。积极协调当地企业与从事设施农业的乡村进行结对帮扶, 加快全市设施农业发展步伐。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应转变方向, 向设施农业倾斜, 对于农民建设温室大棚可适当提高最低信贷额度, 解决设施农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3.6 促进土地流转。
8.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八
1.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各级农业部门精心组织,加强春耕备耕工作指导,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出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政策,落实农业四项补贴。
2.春播工作全面完成
截至6月8日,全市春播工作已全部结束,比去年提前了4天。农作物播种面积1022.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794.4万亩(玉米580.9万亩、水稻171万亩、小麦1.9万亩、豆类13.7万亩、薯类23.1万亩、杂粮3.8万亩),蔬菜90.1万亩,花生50.3万亩,两瓜37.9万亩,寒富苹果、葡萄、中药材、树莓、蓝莓、向日葵等其他经济作物50.1万亩。目前,大田玉米已全部出苗,大部分株高35-40公分,叶片7-8片;水稻大部分缓苗已经结束,进入分蘖期,大部分株高15-20公分,叶龄在6片半叶左右。
3.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
一是设施农业提质增效成效显著。预计上半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44.5万亩,蔬菜产量221.9万吨。设施农业冬季生产品种以叶菜类为主,以果菜类为辅。其中,叶菜主要品种有芹菜、韭菜、苦苣和生菜等,约占65%;果菜主要品种有西红柿、青椒、黄瓜等,约占35%。4月份以后,冷棚两瓜陆续定植,温室黄瓜、西红柿、辣椒等主栽品种进入盛产期。2015年已成功申报省级现代设施农业小区15个,现小区已全部落实到建设单位和地块。二是沈康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有序进行。形成沈康现代农业示范带2015年建设项目计划,明确了2016年、2017年工作目标,并向波涛副市长进行了专题汇报。2015年项目共分为9大项、15个子项,目前项目正有序推进中。三是现代都市农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加强对都市农业政策引导,并制定了都市农业扶持政策。同时,召开都市农业规划项目推进会,沈北新区怪坡创意主题公园、美加欧观赏树种公司、雨润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等7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就项目定位、建设规模、功能布局、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四是“三品”认证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已认证无公害绿色食品713.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7.3%。
4.畜牧生产总体运行平稳
预计1—6月份,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7万吨、31万吨和25.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3%、3.6%和2%。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6.1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8.3万吨,同比增长2.5%。生猪存栏338万头,同比增长4.8%,出栏280万头,同比增长4.6%;家禽出栏9120万只,同比增长4.9%;蛋鸡存栏5140万只,同比增长4.6%;肉牛出栏53万头,同比增长3.9%;奶牛存栏14.7万头,同比增长3.6%;羊存栏75.7万只,同比增长3%,羊出栏46万头,同比持平;6月份毛猪收购价格缓慢增长,收购价格在15元/公斤左右;鸡蛋零售价格较上月有所涨幅,价格6.7元/公斤;羊肉价格受疫病、饲养行情影响,近期养殖户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5.农业产业化建设有序推进
继续深入落实沈阳市农产品加工业五年发展规划,以推进项目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为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开(复)工建设已达60个。其中,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重大项目15个,累计完成投资150.3亿元,完成计划总投资的62%。辉山、希杰、雨润项目已全部竣工投产,恒丰源、成达、方驰、润恒项目已投产或试運行,德宝、毅都、天赢等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二是加强龙头企业培育。修改和完善了沈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监测管理办法,规范了市级龙头企业的申报认定和运行监测工作,已申报企业17户,参加监测企业92户。同时,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力支持辉山乳业打造世界级乳品企业。三是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目前,康平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朝阳食品加工园区和法库孟家现代农业园区等3个园区已开工建设,新民市兴隆农产品加工园区、辽中县精细农产品加工园区和浑南区中国北方健康食品产业园等3个园区正在办理项目前期手续,近期可开工建设。
6.县域经济平稳发展
一是县域重点项目进展良好。截至5月底,县域169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62.7%,完成投资152.1亿元。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复)工855个,完成投资468.4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复)工203个,完成投资218.2亿元。二是县域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截至4月底,县域20个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293.9亿元,新上项目126个,完成基础建设投入8.2亿元,入驻企业2189个,上缴税金16.1亿元,带动就业32.4万人。新民包印、辽中铸锻造机加、法库陶瓷和康平塑编等4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329.7亿元,增长1.1%,新上项目68个,完成基础建设投入0.7亿元,入驻企业573个,上缴税金5.3亿元,带动就业12.7万人。三是县域新城新市镇建设扎实推进。截至6月底,县域17个新城新市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7.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1.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22.6%。新城新市镇亿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283个,总投资2461.5亿元,已完成投资246.7亿元。房地产开发项目147个,总投资774.7亿元,完成投资95亿元,开发面积749.5万平方米。
nlc202309012234
7.农村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按照中央、省关于农村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沈阳市印发了《2015年农村改革工作方案》,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各项重点任务取得实效。一是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取得实效。确定苏家屯区为省级“整区推进”任务区,其它涉农区县(市)每个落实2个乡镇为省级试点单位,省确权登记工作经费和市财政配套6000万元已全部到位,目前已落实300万亩,是省任务的2倍。二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模式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在巩固提升“7+1”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试点成果基础上,确定14个土地流转经营模式试点,截止目前,新增流转面积15万亩,总面积226.7万亩,流转率达到27.4%。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有序推进,于洪区已完成抵押贷款50万元。三是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组建工作取得实效。由市联交所、沈北创展集团、沈阳华汇金融服务公司、北京金典拍公司共同出资600万元,共同发起成立沈阳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已报市政府,待市长办公会议通过后正式运营。四是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核实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在总结去年经验基础上,在9个区县(市)确定9个村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核实试点扩面工作。
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多成绩,我们调研团队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第一,抓好管理防控,打牢农业丰产增收基础。一是加强组织协调指导。采取积极措施,稳定粮食、畜牧等农产品产量,确保农产品安全供给,为完成全年稳增长任务提供必要保障。二是加强田间管理。认真研究制定和完善田间管理技术方案,强化技术指导,加强肥水调控,加快农作物生育进程。旱田作物做好查田补苗和二三类苗的提档升级,水稻做好缓苗阶段水肥管理。三是强化防灾减灾。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扎实做好玉米螟绿色防控和水田区飞防、机防工作,提前制定和完善气象灾害防范和救灾预案,提早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建立农业、水利、气象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密切关注气候变化,为农业丰产增收保驾护航。四是继续实施畜牧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畜牧规模生产、良种生产,促进畜牧生态发展。做好集中免疫和疫病防控,构建畜牧生产安全屏障。
第二,抓好结构调整,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加强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管理。重点做好113个国家、省、市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在农业生产关键生产季节、粮油作物关键生产阶段,组织农技人员深入高产创建示范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二是推进设施农业建设。认真组织设施农业改旧建新项目,力争当年建成当年见效。三是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出台都市现代农业实施细则,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做好规划和引导,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加入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四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完善农产品加工项目调度和服务机制,确保规模以上项目全部实现开复工,加快推进10亿元以上大项目建设进程。
第三,抓好项目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强化县域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项目的跟踪调度。一是着力抓好经济运行的组织协调。咬住全年目标任务不放松,加强县域各区县(市)主要经济发展指标计划的衔接和统计上报工作,密切关注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切实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二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投资进度。全面落实项目调度制度,实行“点对点”、“一对一”调度,认真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实名推进责任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资金等各种问题和困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县域169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实现按期开(复)工,确保投资进度达到时序要求。三是推进县城和新城新市镇建设。完善路网工程、配套设施、生态水系和重点项目建设,提升蒲河新城、沈抚新城等样板城建设水平,推进新民新城、法库新城等重要节点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兴隆堡、清水台等特色新市镇建设,吸引人口向城镇集聚,一市三县房地产开发面积不低于800万平方米。
第四,抓好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在落实市直各部门农村任务的基础上,继续强化农村改革工作各项任务调度和督查工作力度,切实推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确保完成全年农村改革任务。一是以抓好苏家屯区“整区推进”试点为重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确保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面积300万亩,力争完成350万亩。二是以推进“7+1”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试点工作为重点,推广多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试点,落实好14家改革试点单位,力争全市土地流轉总面积达到260万亩。三是以推进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组建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抵押服务体系,全力推进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挂牌试运营。四是以开展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为重点,加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计划10月底完成市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评选工作。五是以有序推进农村“三资”清理核实试点扩面工作为重点,力争实现产权明晰、运行公开、监管到位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新机制,在9个区县(市)上报的18个试点村和备选村名单中确定9个村,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核实试点扩面工作。
9.农业情况调查报告 篇九
xxxx委农办:
按照xxx委市政府提出的“以成都为政治中心、重庆为经济中心”的发展战略,xxx人民政府与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市区友好合作框架协议,为落实框架协议相关条款,市委农办广泛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合作经济组织加大与重庆农业企业对接合作,先后与新世纪百货、黔江食品公司、恩可食品公司、黑山雪芽公司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设立xxx特色农产品直销网点,同时xxx巴山食品有限公司和xxx恒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达州市政府驻重庆办事处开设销售门市,为xxx农特产品实质性融入重庆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将我市2010年农特产品融入重庆市场及2011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2010年xxx富硒农特融入重庆市场情况
(一)旧院黑鸡(蛋)经销情况
据统计,鲜活旧院黑鸡销售重庆市场8.5万只,销售金额1020万元;冰鲜旧院黑鸡6000只,销售金额108万元;旧院黑鸡蛋销售重庆市场30万枚,销售金额90万元。旧院黑鸡(蛋)销售总金额1218万元。
xxx大巴山农畜产品发展公司,董事长苏健,重庆人,系重庆市农行某分行副行长。2008年投资近200万元在xxx井溪乡新场村承包荒山268亩(其中近50亩地建设鸡舍、鱼塘),按照每亩500元价格一次性支付农户荒山承包费,承包期限50年,并办理林权证手续,公司向当地政府及农 1
户承诺不砍伐树木,确保生态环境。目前选育旧院黑鸡种鸡
1.5万只,另外淘汰品种不纯旧院黑鸡5000只作为商品鸡出售。同时帮助周边农户把旧院黑鸡销往重庆2.5万只。
2010年5月10日,为打开重庆销售市场,苏健牵线塔桥,推介xxx巴山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华)与重庆新世纪百货超市洽谈,超市负责代销巴山食品生产的冰鲜旧院黑鸡,超市给予优惠政策只是扣点5%。2010年xxx巴山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新世纪超市及其分店12个销售冰鲜旧院黑鸡6000只,120元/公斤,销售金额120万元;销售旧院黑鸡蛋15万枚,3元/个,销售金额45万元。
xxx恒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重庆凤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金果园旅游公司等企业对接,平均每天30只旧院黑鸡,500枚旧院黑鸡蛋;重庆家全居,每月销售旧院黑鸡1千多只;其他的主要是农庄以及饭店。2010年全年共计销往重庆5万只旧院黑鸡、旧院黑鸡蛋15万枚。
xxx大面山旧院黑鸡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与重庆盘溪农贸市场,年销售鲜活旧院黑鸡1万只,销售金额120万元。
(二)大巴山老腊肉及红豆腐经销情况
据统计,大巴山老腊肉销售重庆市场105吨,销售金额630万元。
xxx巴山食品有限公司与重庆黔江食品有限公司对接,设立直销部网点销售大巴山老腊肉30吨,6万元/吨,销售金额180万元。
xxx立川食品有限公司与重庆都云商贸(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恩可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对接,年销售大巴山老
腊肉50吨,6万元/吨,销售金额300万元;销售红豆腐30吨,4万元/吨,销售金额120万元。
xxx全发牧业有限公司与重庆美倩商贸有限公司对接,年销售大巴山老腊肉25吨,6万元/吨,销售金额90万元。
(三)富硒茶叶系列产品经销情况
据统计,我市富硒茶叶系列产品年销往重庆3100公斤,年销售金额186万元。
四川巴山雀舌名茶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烈云)与重庆市黑山茶叶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万盛区青年镇田坝街154号)达成合作协议,在重庆市南桥寺茶叶专营区开设黑山雪芽专营门市,黑山雪芽(总经理陈松)黑山雪芽负责“巴山雀舌”总代理。年销售巴山雀舌系列产品1800公斤,销售金额108万元。
xxx生琦富硒茶叶有限公司,在重庆市渝中区大礼堂旁开设生琦富硒茶叶销售专柜,年销售生琦富硒茶叶系列产品1300公斤,销售金额78万元。
(四)香菇、木耳经销情况
据统计,xxx竹峪耳菇专业合作社(李瑞明)及其他经销大户与江北农贸批发市场的食用菌销售户对接,年销往重庆香菇、木耳系列产品5万公斤,销售金额达300万元。
二、2011年工作打算
2011年我们要立足重庆大市场需求,将重庆作为我市农特产品主要销售市场,充分发挥“富硒、生态”优势,把我市建成重庆富硒农特产品的供应基地和深加工基地。力争2011年销往重庆市场旧院黑鸡达20万只,旧院黑鸡蛋达50
万枚;富硒茶叶系列产品5000公斤;大巴山老腊肉300吨;香菇、木耳系列产品8万公斤;马铃薯5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大宣传。通过电视、网络、报刊、户外广告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我市特色农产品。让重庆市民更多了解我市特色农产品的优势特点,让重庆市民知晓xxx山区生态环保、绿色健康、无公害食品的品种,以及食用富硒食品的好处。对旧院黑鸡、富硒茶叶等名特产品由政府负责制作户外广告,企业负责市场经营。
2.制定扶持政策。立足搞活本地市场,积极抢占外地市场,构筑“大商贸、大物流、大市场”格局。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业主积极开拓重庆市场,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营销企业到外地建立农产品专销店、连锁店、配送中心,不断扩大销售网络,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对xxx特色农产品进入重庆市场的业主进行适当的奖励,根据产品在重庆市场上销售数量给予扶持,特别是业主设立xxx特色农产品专门门市,对门市租金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助,大张旗鼓奖励企业业主在重庆设立特色农产品销售窗口。
3.开发生态产品。生态优势是xxx的最大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坚持最适生态原则和比较效益原则,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加快发展五大产业带:以大竹、青花、草坝、白羊等乡镇为重点的富硒绿茶产业带;以八台、蜂桶、井溪等乡镇为重点的中药材产业带;以茶垭、堰塘等乡镇为重点的种薯和黄钟、草坝等乡镇为重点的菜用薯产业带;以竹峪、丝罗等乡镇为重点的食用菌产业带;以旧院、白沙等乡镇为重点的旧院黑鸡产业带。坚持实施“多村一品、片区一业”集中规模经营,按照“山顶绿树戴帽、中山果药缠腰、山下庭园连片”的思路,积极引导茶叶、干果、香椿、中药材、珍珠花菜在全市适宜区域栽种发展,大力推广“林药间种、林下养鸡、林间养蜂、林材生菌和粮药间作”等生态农业立体发展模式,推进生猪、肉牛、旧院黑鸡、板角山羊、耳菇、烟叶、马铃薯、猕猴桃、错季蔬菜等生态产业发展,切实做大基地规模。加大香椿、核桃、紫色薯、红心猕猴桃等品种引进力度,逐步扩大栽种规模,新发展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生态产品,凸显xxx农业新特色,着力把绿色生态农业培育成xxx农业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4.进军区域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一批有市场、有销路、有效益的生态特色农产品,力争生产上规模、加工上档次、质量上水平,加快抢占区域市场。加大旧院黑鸡(蛋)、老腊肉、红豆腐、马铃薯、蜂蜜、木瓜等本土特色生态产品的研发营销,推进小产品占领大市场。
5.品牌建设。坚持把标准化注入到特色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突出抓源头制定生产标准,抓培训落实操作规程,抓检测严格市场准入,抓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依托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中国富硒茶都”等品牌效应,突出原生态、无污染的特色优势,多层次、全方位宣传xxx特色农产品品牌,有力提升xxx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参加国家、省级名牌和名
优产品争创活动,力争将巴山雀舌、旧院黑鸡、川东北道地中药材、巴山生态老腊肉、大竹河板角山羊等培育成省及省以上知名品牌。同时,进一步加大品牌保护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违法经营行为,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6.培育新型农民。坚持“富口袋先富脑袋”,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打捆使用培训资金,建立多层次就业培训体系,加强农村新增劳动力、存量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培训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规模经营户、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养一大批种植、养殖技术能手,使之成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致富带头人,帮助农民成为“专业农民”、“产业工人”。多措并举,最大限度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中共xxx委农办
【农业情况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农业科技推广情况调查与思考10-05
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09-23
关于农业法贯彻实施情况的调查06-08
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报告01-09
枣庄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1-01
区政协关于全区都市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0-14
对六盘水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