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改的创新策略论文

2024-12-09

刍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改的创新策略论文(精选17篇)

1.刍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改的创新策略论文 篇一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研究》申报表

研究背景 与 研究意义(拟创新点)

研究背景: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的一座知识宝库,古诗词则是这座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古诗词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初中语文老师的我深知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更明白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包含有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历史知识,对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来说非常重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要求是“能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领悟内涵并品味语言”。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古诗词赏析类的考题是层出不穷,所以教学古诗词非常重要,尤其是指导学生赏析古诗词意义重大。但当前的中学古诗词课堂教学的现状是:古诗词教学突破不了传统的“串讲串问”教学模式的瓶颈,课堂上主要是老师讲析,学生活动较少,课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大都是以记忆为主,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表面的知识,记一首掌握一首,不能举一反三地去赏析古诗词。在考试中,很多学生面对古诗词阅读无从下手,不能体会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研究意义: 在这种状况和学习背景下,探讨研究新课标下古诗词教学策略,应该是个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师就是引导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智力的积极性”。他的观点告诉我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要求学生改变教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抒情美、内涵美等内容,放

- 2 - 手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味、感悟、创新。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深厚兴趣,对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新点:

引导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自己咀嚼、品位、感悟、创新,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抒情美、内涵美等内容,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研究目标 与 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探讨、研究、实践,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古诗文诵读的兴趣,学生能有个性地朗读优秀的古诗文,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积累一定的人文底蕴,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

2、研究中,通过收集与古典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著述等内容,加深对古诗词的认识和了解。

3、通过“教学研究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有力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古诗词教学新模式。

4、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研读古诗词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古诗词,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研究内容:

1、指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文学常识、诗人的生平、背景、著述等,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2、课外举办与古诗词相关的板报,诵读比赛等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鉴赏能力。

3、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习古诗词鉴赏的方法。课堂上采用“读-—悟—品—写”的教学思路,从中读出兴趣,感受情趣,悟出妙趣,写出文趣,即教给学生欣赏古诗词的方法,同时带给学生美得享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研究步骤 研究步骤:

与 研究方法(一)先期学习准备阶段 课题研究的准备、组织和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研究教师确定选题,制定并论证个人研究方案,完成实施研究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实施试验研究阶段 1、组织教师收集相关材料,讨论如何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体备课。

2、进行“古诗词”的课堂教学实践,全体课题组教师进行评议讨论。

3、各班学生通过诵读、背诵、摘抄、收集与古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著述等方式,加深对古典诗词的认识和了解。

(三)分析、总结、撰写研究结题报告阶段 1、组织课题组教师撰写相关论文。收集优秀教案(或学案),收集课件等。

2、撰写课题总结或报告。

研究方法:

1、文献法:认真学习参考有关文献,提取主要观点和做法,针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再进行实践和研究,得出具有推广价值的一般规律和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启迪思想,开阔思路。

2、经验总结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和对搜集的相关材料进行分析,不断总结经验 3、实践研究法:围绕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规划研究方向,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观察、研究、反思,得出切实可行的规律和方法。

研究条件 与 预期成果(一)完成研究的可行性条件分析

1、学校非常重视教学科研工作,对小课题研究能给予大力支持,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组织保障。

2、师资力量充分,本课题成员是从教初中语文多年,对初中的知识点衔接很熟悉,对教材的研读,学情研究有较深的理解,都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 4 - 3、学校研究资料丰富,为课题顺利开展、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主要承担人 理论文献学习笔记每人一本 学习笔记 2019.9-2020.1 课题组成员 学生古诗词诵读比赛 展示 2019.9-2019.12 课题组成员 学生制作有关古诗词的小报 展示 2020.1-2020.6 课题组成员 古诗词板报专刊 展示 2020.1-2020.6 课题组成员 课堂教学观摩(示范课,观摩课相关材料)、示范课、观摩课 2020.1-2020.6 课题组成员 专题论文 论文 2020.3-2020.12 课题组成员 结题报告 本课题的结题报告 2020.10-2020.12

课题组成员

三、审核意见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公章:

****年**月**日 专家组推荐意见

同意立项

不同意立项

专家签名:

****年**月**日 县教师进修学校审核意见

同意立项

不同意立项

单位公章:

****年**月**日 附件 3

- 6 -

设计与论证活页

课题名称: :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研究

告 设计与论证报告((不得出现学校和课题相关人员名字))

研究背景 与 研究意义(拟创新点)

研究背景: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的一座知识宝库,古诗词则是这座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古诗词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初中语文老师的我深知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更明白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包含有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历史知识,对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来说非常重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要求是“能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领悟内涵并品味语言”。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古诗词赏析类的考题是层出不穷,所以教学古诗词非常重要,尤其是指导学生赏析古诗词意义重大。但当前的中学古诗词课堂教学的现状是:古诗词教学突破不了传统的“串讲串问”教学模式的瓶颈,课堂上主要是老师讲析,学生活动较少,课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大都是以记忆为主,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表面的知识,记一首掌握一首,不能举一反三地去赏析古诗词。在考试中,很多学生面对古诗词阅读无从下手,不能体会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研究意义: 在这种状况和学习背景下,探讨研究新课标下古诗词教学策略,应该是个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师就是引导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智力的积极性”。他的编 号

专家推荐意见

观点告诉我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要求学生改变教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抒情美、内涵美等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味、感悟、创新。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深厚兴趣,对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新点:

引导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自己咀嚼、品位、感悟、创新,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抒情美、内涵美等内容,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 8 - 研究目标 与 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探讨、研究、实践,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古诗文诵读的兴趣,学生能有个性地朗读优秀的古诗文,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积累一定的人文底蕴,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

2、研究中,通过收集与古典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著述等内容,加深对古诗词的认识和了解。

3、通过“教学研究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有力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古诗词教学新模式。

4、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研读古诗词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古诗词,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研究内容:

1、指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文学常识、诗人的生平、背景、著述等,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2、课外举办与古诗词相关的板报,诵读比赛等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鉴赏能力。

3、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习古诗词鉴赏的方法。课堂上采用“读-—悟—品—写”的教学思路,从中读出兴趣,感受情趣,悟出妙趣,写出文趣,即教给学生欣赏古诗词的方法,同时带给学生美得享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研究步骤 与 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

(一)先期学习准备阶段 课题研究的准备、组织和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研究教师确定选题,制定并论证个人研究方案,完成实施研究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实施试验研究阶段 1、组织教师收集相关材料,讨论如何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体备课。

2、进行“古诗词”的课堂教学实践,全体课题组教师进行评议讨论。

3、各班学生通过诵读、背诵、摘抄、收集与古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著述等方式,加深对古典诗词的认识和了解。

(三)分析、总结、撰写研究结题报告阶段 1、组织课题组教师撰写相关论文。收集优秀教案(或学案),收集课件等。

2、撰写课题总结或报告。

研究方法:

1、文献法:认真学习参考有关文献,提取主要观点和做法,针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再进行实践和研究,得出具有推广价值的一般规律和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启迪思想,开阔思路。

2、经验总结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和对搜集的相关材料进行分析,不断总结经验 3、实践研究法:围绕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规划研究方向,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观察、研究、反思,得出切实可行的规律和方法。

- 10 - 研究条件 与 预期成果(一)完成研究的可行性条件分析

1、学校非常重视教学科研工作,对小课题研究能给予大力支持,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组织保障。

2、师资力量充分,本课题成员是从教初中语文多年,对初中的知识点衔接很熟悉,对教材的研读,学情研究有较深的理解,都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3、学校研究资料丰富,为课题顺利开展、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主要承担人 理论文献学习笔记每人一本 学习笔记 2019.9-2020.1 课题组成员 学生古诗词诵读比赛 展示 2019.9-2019.12 课题组成员 学生制作有关古诗词的小报 展示 2020.1-2020.6 课题组成员 古诗词板报专刊 展示 2020.1-2020.6 课题组成员 课堂教学观摩(示范课,观摩课相关材料)、示范课、观摩课 2020.1-2020.6 课题组成员 专题论文 论文 2020.3-2020.12 课题组成员 结题报告 本课题的结题报告 2020.10-2020.12 课题组成员

2.刍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改的创新策略论文 篇二

一、让学生走进图书馆, 感受图书馆的环境熏陶, 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素养是评价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关键因素。我们在教学中, 应尽量减少缺乏能力培养的书面作业, 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走进图书馆, 让学生有精力去阅读, 使学生在阅读中拓宽知识面, 丰富文化信息。如通过图情课的学习, 学生了解了图书馆的功能和布局, 学会了图书资源的检索和借阅的技巧, 学会了如何向他人推荐优秀书目。同时, 教师也应适时为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必读书目。例如《奇妙的沙漠》《名人传》《心灵鸡汤》等对学生来说, 都是阅读书目的首选。教师还应为学生创设和营造书香氛围, 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的浓厚氛围, 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 进行广泛深度的阅读, 培养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素养。

二、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网络资源, 良莠不齐, 能否正确选择网上阅读资料至关重要。如果教师不加节制地让学生任意阅读, 学生就会顾此失彼, 徜徉书海却不知所措。因此, 网络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有规范的操作。

(一) 网络语文阅读教学需要高素质的语文教师

网络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多媒体教学也进入了普通课堂。教师如果不能灵活地使用多媒体, 势必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以使自己在课堂上能够游刃有余。

(二) 网络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精心的备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现代高效语文课堂, 网络语文阅读教学对教师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教师必须精心备课, 熟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从确立学生的学习目标到教学环节的各个部分, 都需要具体的规划。甚至教师需要考虑到, 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并准备相应的处理方案。教师一旦在备课的过程中有疏忽, 整个课堂就达不到预期效果, 就会使网络语文阅读教学流于形式, 不但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甚至会让学生只留恋于网络, 却不知道学些什么。因此, 在网络语文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至关重要。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可供学生阅读的阅读资料, 实现快捷、高效的阅读。

(三) 网络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操作

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在讲台上讲解, 学生在课桌上听讲、记录, 教师起到引导学生阅读, 辅助学生阅读, 指导学生完成阅读感悟的作用。可是, 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在网络平台上, 教师应引导学生一步步实现阅读计划, 并及时对学生的网络阅读情况进行评价与总结分析, 使教学互动达到最佳状态。

(四) 网络语文阅读教学还需要教师关注学生课后活动情况

在网络语文阅读教学中, 学生课后的活动情况也很重要。课堂阅读的完成并不意味着课程的结束,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课后的活动动态, 对学生的阅读心得进行比较详细的调查, 在网上进行评价分析。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结合学生的建议, 构思下一节课的阅读内容, 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当中,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三、利用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觉阅读能力

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 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通过阅读, 在主动的思考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进而受到启迪, 享受到美文的乐趣, 从而培养阅读习惯, 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现在很多家庭都有计算机、平板电脑或有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 学生可以便捷地阅读电子书籍, 丰富阅读量, 这些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

总之, 课程资源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更新、更实在的教学服务, 大大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综合提高了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相信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定能较好地完成各项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综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蔡永刚.巧用图书馆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34) .

3.刍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改的创新策略论文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英语;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2-006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039

初中英语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学科,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运用能力,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开发他们的智力。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互助,进而养成正确的英语学习习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如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没有突出英语的实用性等。我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在本文中主要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水平。

一、创设英语学习情境,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偏向于英语教师的灌输式教育,学生被动地学习,没有主动权和发言权,因此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积极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在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创设开放、高效的英语学习情境,以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在讲介词短语的用法(on,in,under,behind,next to,between)时,我创设了游戏情境,学生按照位置顺序进行“传递”的游戏,即第一个学生将一个“传递物”传给第二个学生,然后以此类推,当老师喊停的时候,“传递物”在谁的手里就由谁来回答问题,在提问时我会将教学的重点巧妙地设计出来。如文具盒在书包里,我们要用哪个介词?很多学生都知道要用in;书本在桌面上,我们要用哪个介词?这时也有学生很快的说出用on;椅子的下面放着一块橡皮,我们要用哪个介词?学生知道用under;小红和小明的中间是小亮,请问同学们我们应该应哪个介词?学生经过讨论能够得出用between。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初中生的知识面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初中英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积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找到学英语的乐趣。同时,英语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我在教学时会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学习了关于天气的日常用语以后,我会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外国人谈论天气的对话,It's a fine day for a walk---Yes,the air is nice and clean;Oh dear! It's very cold today---Yes, you need to wear warmer clothes;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It's fine。然后告诉学生在英语中,“weather”与“climate”有着不同的意义。weather是天气,climate是气候。欧美人见面时常常喜欢谈论天气,英国人尤其如此,他们不大愿意和外人谈私事,因此天气便在茶余饭后给人们提供了有趣的话题。同时,欧美人认为在公开场合与陌生人开始交谈时,谈天气是一种既有用,又不会得罪人的结交朋友的方式。

三、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教学的独裁者向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变,能够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与他们成为学习和生活中的好朋友,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课堂参与度,为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做铺垫。我在教学中会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情,注重学生的差异化,如,当讲完了There be句型后,我设计了许多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练习题,不仅能够活跃英语课堂氛围,还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比如,我说“瓶子里有一些苹果汁”用英语怎么说,学生就进行思考和探索,然后回答出There is some apple juice in the bottle。我继续问“瓶子里有一些苹果汁吗”用英语怎么说,“Is there some apple juice in the bottle?”然后我还与学生进行英语活动,比如,我问“Is there a pencil on your desk?”有的学生回答道:“Yes,there is.”有的学生回答道:“No,there isn't.”通过这样的互动方式,改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固定思维,也体现了现代化教学的特点。

四、注重对英语技巧的指导,增强英语学习效率

针对学生学习英语缺乏技巧和方法的现象,初中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对学生英语学习技巧的指导和纠正,帮助初中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不仅收获到知识和技能,还能得到快乐。很多学生一提到英语就认为太难了,根本学不会,英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对英语有正确的认识,减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比如,在讲情态动词can的用法时,这部分知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中考的易考点,我先告诉学生什么是情态动词:情态动词是一种本身有一定的词义,表示说话人的情绪、态度或语气的动词,但不能单独作谓语,只能和其他动词原形构成复合谓语,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然后讲解can的用法,可以用来表示能力(如体力和脑力方面),意为“能、会”,Can you play basketball?可以用来表示可能,He can be out now,还可以用来表示说话人的猜测、怀疑等,Can he be back?

五、组织英语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英语的乐趣

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以此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锻炼学生的英语素养和运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初中英语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需要英语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选择,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教学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贴近时代的内容,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我在工作中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并选出小组组长,然后定期开展英语小组活动,主要包括学唱英文歌曲、课本剧表演、英语辩论赛、日常生活交流等,让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另外,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上让他们以小品、歌舞、短剧等形式展示英语学习成果,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为学生的深入学习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袁伍昌.略谈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J].教师,2014(7).

[2] 王惠霞.浅析初中英语教学方法改革[J].现代交际,2013(1).

4.刍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改的创新策略论文 篇四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等来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而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则是传承民族文化,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应定位在疏通文意,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上,通过文言文的学习,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重翻译,忽视学生自我感悟能力的培养

文言文教学既要注重文言词汇、句式的积累,又要注重文章结构内容、艺术形式的赏析。如果仅仅从字词句上作些肢解式的分释,把文质兼美的课文整体割裂成支离破碎的古汉语知识,学生成了笔记、背诵的机器,就毫无美感可言。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串讲的方式,读一句,讲一句,要求字字句句落实清楚,从字词到句子,再从句子到段落、篇章,从小到大,甚至课前就给学生翻译的.本子。这种过分注重词句翻译的文言文教学法,仅重视理性分析的语言学习过程,只关注知识的掌握,不注重学习主体语言的规律。

2.脱离课本,过于重视艺术欣赏的传授

另一方面,文言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的形成很有影响。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作适当的鉴赏、评析,让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体味文中之情,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这本是无可厚非,但是有些教师脱离课本,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学生虽听得很有兴趣,但是收获不大。

三、新课改中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创新

1.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的创新

新课改中,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定位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工具。第二个层面是接受和继承文学遗产。第三个层次是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分。因为处于起始阶段的初中,学生既无文言文积累,更谈不上文言文语感,因此教学重点应定位在通过诵读,培养语感,积累词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教师观念的创新和自身角色的转变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源设备。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应是师生间和学生间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学生的引导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设备,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发挥课堂讨论的引导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讨论这一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课堂交流形式肯定会越来越多,作为课堂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的教师,在课堂讨论的组织过程中,首先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对讨论问题的价值有一个衡量标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评价、筛选,有意识地将一般问题引向深入,将旁逸问题引向课堂,从而保证师生研讨的问题明确且具有价值。讨论应该尽可能深入,在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同时,教师应在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对问题进行筛选和导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有价值问题。

(3)教学中古今互动,学以致用。文言文教学要古今互动,学以致用。学生之所以经常误用成语典故,重要的原因是不知出处,不明意思。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注意迁移,多同现代汉语联系,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还会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3.注重朗读,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

“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故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东坡和朱熹等古人均强调诵读是符合认识规律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是这个意思。可见反复朗读,能够帮助领会文章要旨。大声朗读,口熟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教学中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逐步弄清其义,效果比教师指点还要好。

4.培养学生良好的摘抄习惯

新课改中要求学生用摘录和做卡片的方式积累阅读材料。学习文言文,摘录十分重要,它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义差异、词类活用等卡片,摘抄一些成语、警句、诗词曲中的名句。在略知大意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并逐步加深理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教《扁鹊见蔡桓公》时,就可以先在黑板上写上“病人膏肓”、“讳疾忌医”、“防微杜渐”三个成语,接着,让学生查字典,明含义,组织学生讨论:谁“病人膏肓”?为什么“病入膏肓”?怎样防止?三个成语串连整篇课文的情节,必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总结

综上,文言文教学的创新策略需要根据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对文言文教学进行科学、人文、有效的教学设计,让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亮点。

5.刍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改的创新策略论文 篇五

上传: 李文丽更新时间:2012-5-17 22:25:26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经过几年的课改,我们的课堂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好的方面,一是师生关系已经得到改善;二是课标中强调的“人文素养”“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跨领域学习”等成了语文老师的口头禅,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口语表达能力也明显提高了,课内外结合已成了很多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但是不容乐观的是:当前语文课堂仍然存在着许多违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和教学问题,现结合我市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提出所存在的问题,以引起注意并探询解决问题的方案,以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推进和有效实施。具体问题如下:

一、对教材中课文的解读问题

1.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准确。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就文章教文章,但例子的作用还是要发挥好其语言的典范作用。然而,许多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对教材理解得不深刻、不透彻,缺乏对课文的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见解,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对教参解读的照本宣科。部分教师不能灵活的处理教材,做到长文短教和短文长教。对长文章往往面面俱到,不能抓住文章最重要、最适合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对于短文章则流于浮浅,挖掘不出短文章中蕴涵的语言因素,不能有效利用或开发的手头的教学资源。

2.课堂教学缺少对文章语言的品味和揣摩。许多教师不重视对课文文本的诵读,课堂上学生诵读的机会少,默读的机会更少,有时还常常被教师打断,教师不重视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中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致使学生不能深入把握教材,更不能很好的与文本展开对话,影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3.对教材的解读随意性大,甚至出现对课文解读的零乱化的倾向。例如,有的教师在让学生读完课文后,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读给同学听,这时,有很多学生会随意找出一段文章朗读,之后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而教师对此却漠然置之,既不给学生相应的引导,也缺少总结、深化和升华,学生牵着老师走,使得对语言的品味没有了主题。解读文本时粗枝大叶,而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对文章内容的随意发挥,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教育课、音乐美术欣赏课,乃至主题班会课。

4、过分突出语文课的人文性,该教的基础知识不提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前言的第一部分比大纲说得更明确:“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辩证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不能人为地把人文性与工具性对立起来。对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最明显的争论一种是工具性,认为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第二种是人文性,不承认语文的工具性,只强调人文性;我们省原语文教研员吴心田老师在去年《中学语文教学》第六期中针对清华附中韩军老师《百年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八大关系》这篇文章发表了《也谈语文教育中的几个关系》,文中恳切地辩证地探讨了这个问题。说:“文学不是语文的全部,语言也不是语文的全部,在语言与文学的关系上,不应忽视了学文学,更不应该漠视甚至否定学语言走上另一个极端。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运用

1.小组合作有形式无内容。许多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就是四人或六人一组在一起交谈,教师不需要进行任何的指导也无从指导。因此,许多的小组分配随意,学生之间由于层次不同,缺少共通的认识和体验,也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加之教师没有任何的要求和指导,小组合作交流只成了做给别人看的一幅简单的图画。

2.小组讨论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①讨论的问题没有讨论价值,或者是比较简单无需讨论的,或者是学生从文中能够找出来的,或者是学生独立思考就能解决的,或者是讨论也难

以解决的。这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浪费了时间,效益不好;②讨论不是学生自发的和自觉的行为,只是教师课堂表演的一种形式。③讨论的时间不足,多数同学没有发言的机会。

3.课堂教学重视结果,忽视过程。课堂教学很多只是简单片面地分析文章内容和思想,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对文章分析的答案。教师过于注重教学内容的完成与否,急于使学生获得问题的答案。有时,即使是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教师因为担心教学任务不能完成,而常常不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不等学生达成共识,就匆匆站出来下结论。有的教师让学生速读3分钟,便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希望学生开展热烈的讨论。由于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不全面,感受不深刻,往往停留在生字词理解的层面上,甚至连主题都理解错了。

4.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提问的问题不清楚;有的课堂提问引导的方向偏离了课文;课堂中师生间的问答单向交流多,双向、多向的互动少。学生完全在教师的控制之下,没有思考的空间。有时一些教师虽以引导、启发为主,但师生也往往在短平快的简单问答中分解着课堂,问答只是教师与个别学生的对话,教师全然不顾及其他学生。同时,一系列内容空泛、单薄的问题,也起不到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而且疑问更多的是教师设计的,不是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缺少解决的积极性。

5.过分追求直观,课堂上声光电拉洋片。许多课堂不管教材实际和教学效果一应去制一些过于直观的课件,或者是动不动就放音像来代替语言的研究,把本应该通过品味研究才达到的效果一下了变成了直观形象。把本该以学习语言为核心,变为欣赏学习画面,这样就削弱了语言文字魅力,尤其是文学作品。如《荷塘月色》,“叶子出水很高,象婷婷的舞女的裙”,很美的句子。有位老师在上课时,用课件一下子打出一幅女人穿的裙子,美感就荡然无存。《林黛玉进贾府》中宝玉所看的林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么美的语言,本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可是有的老师用课件,一放音像,电影演员林晓旭一出来,学生一看,原来就这样!

三、教学评价的问题

1.有些教师的评价目的不清楚,评价语言不中肯。有时教师因没有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或认真观察学生的活动,不能恰当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便敷衍了事。

2.教师的评价性语言起不到引领、提升的作用,评价点不到关键部位,不能将学生的讨论推向深入。

3.评价缺乏依据。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时含有虚假的成分,对学生的胡思乱想也一味给予鼓励,对学生间的胡乱评价,教师也不闻不问,让学生评价老师,则是一味地唱赞歌。

四、教师素质的问题

1.有些语文教师缺少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别字较多,对汉字的读音把握不准,对词语的解释和标点的使用也不恰当。缺少学科知识方面的储备,对各种与教学、生活的常识不明白。

2.理论述评不高,特别是对新课改的理念和新课标研究不多、理解不透,多数没有形成理论体系,教学随意性大,不具备相应的组织教学的能力。如,有教师常常让学生推荐班内最好的学生来读课文,这样既打击了其他学生,也使其他学生丧失了学习的机会。

6.刍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改的创新策略论文 篇六

初中语文教学需要研究型教师,新课程改革在给教师留下很大空间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新挑战和新课题。教研工作必须将教科研工作作为学科教研工作的重点,培养教师施展自己的教学智慧,借助于教学反思,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和自身方法、态度、情境等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通过札记、案例分析、档案评鉴、行动研究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这将直接影响教研工作的质效和教学质量。提高科研能力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以学科中心组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二是以基层教研组为主的研究小组,三是以骨干班学员为主的研究小组。要求绝大多数的老师每学年初,选择好课题,制定好研究计划,定时完成各阶段的研究任务。同时通过组织骨干班学员和青年教师及教研组长学习教科研理论和撰写论文方法等形式,提高学科教师的科研水平,更有效的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创设具体可感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通过看、听、演等方式,直接感知、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内涵,产生情感共鸣。

①让学生多看,文学作品一般是通过描绘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社会景象来展示现实社会生活的,因此为了增加学生体验,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可尝试利用挂图、幻灯片、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工具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画,让学生在看图画的过程中,积极体验,产生腈感。例如教《变色龙》一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依次小说情节的六幅图画,让学生清楚的了解主人公的六次变脸,让学生对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丑陋人物形象有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这样的画面会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想象,促进学生的理解。

②让学生多听,教师可以利用录音、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工具播放与课文情感基调一致的音乐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让学生在音乐渲染的气氛中进入课文情境,产生情感。教《社戏》时,运用多媒体播放罗大佑演唱的Flash歌曲《童年》,轻缓的乐曲,把学生带到天真烂漫的童年,从而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进入特定的学习氛围中,迅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让学生多演,初中语文课堂上,有时为了让课文主题真挚亲切的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自己分派角色,进行扮演,让学生以自己的视角深入课文,体会人物的感情,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提高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打动学生,就需要教师的语言富有情感,使学生在你充满感情的语言世界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不注意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水平,词汇贫乏,使学生埋怨语文课是“老瓶装旧酒”,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依据课文体裁、内容等特点注意对教学语言的选择,尽量用生动、新颖、优美、恰当的词汇组合,减少拖泥带水和重复现象,力求新鲜、丰富、生动、洗炼,努力实现从教师的“不厌其烦”到学生的“百听不厌”的转变。另外,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很强的启发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多尝试用一些幽默的语言,例如歇后语之类的,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精力集中,精神愉悦,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除此之外,教师的肢体动作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也极好的效果,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一些身体语言,诸如动作、表情、眼神等,来配合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主动探索,用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读懂别人的文章,写好自己的文章的目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45分钟要效率。语文学科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要充分利用好教科书以及课堂上创设的语言环境,在教师的主持、组织和引导下,实现师生与作者和编者之间、师和生之间的语言的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沟通。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教科书的理解、把握和处理,凭借文本提高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要注重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的发挥。

7.刍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改的创新策略论文 篇七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教学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文化和教育在不断发展, 传统的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教学和灌输式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国目前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化学作为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学科, 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如何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成为化学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本文对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一、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意义及作用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标与我国新课改教育目标具有统一性, 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探究性实验教学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 根据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思考, 针对某一个化学现象提出假设, 然后通过实验的方式, 找出化学现象的科学依据。 这种方式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具有自我思考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探究主要是让学生对自己所提出的假设, 进行批判性思考, 并考虑多种解释方式。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作用主要是培养学生组织信息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等, 淡化教师作用, 使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此时教师主要是起到引导和警示作用。 因此, 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掌握化学知识, 还能够使学生探索出自主获得化学知识的方法。

二、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 提升学生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认识

探究性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准备相应范本和素材, 让学生能够有一定的准备时间。 探究性实验教学需要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论证等, 自主完成实验教学。 首先,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 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加强对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的学习, 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发展。

另外, 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 让学生能够发散性思考, 如教师通过提问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从而使学生能够自我挖掘自主学习动力。

(二) 注重化学实验的合理性

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首先要明确探究的目的, 即教师要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情境设置,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从而发现情境中呈现的问题。 教师在创设问题的情境时, 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向等, 并对实验进行科学设计。 教师在整个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主要起到引导作用, 对学生的实验过程中偏离过远的行为给予警示。 对于学生所提的问题, 耐心给出解答。 如教师可以用通过引导和启迪方式, 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实验思路。 如教师在进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教学时, 可以向学生提问可不可以用碳酸铵、浓盐酸及浓硫酸做原料, 引导学生思考, 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

(三)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动手实验开始前,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集中学生注意力。 如在进行“空气”实验教学时,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空气在人们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人们却几乎感受不到和看不到空气, 应该如何通过实验让人们找到空气呢? 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如加红磷的意义、加水的意义等, 学生通过实验便可以发现, 红磷具有加速氧气消耗的作用, 水具有吸收烟气、降温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 并经过分析和探讨, 最终明确实验瓶子中的氧气含量。 另外, 教师可以提问, 引导学生思考, 如火柴复燃和熄灭与空气之间的关系。

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好奇心, 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 使实验更具有探索性。 如教师可以创设趣味实验, 将鸡蛋壳放置到不同浓度的醋中, 看看所产生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三、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式, 受到了教师的重视。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探究性实验教学, 并注重实验的合理性和趣味性, 从而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贵银.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J].新课程 (上) , 2011, 07:120-121.

[2]王兴平.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与研究[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3, 08:43.

[3]徐艺花.《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初中化学实验评价体系与应用的研究》调查问卷的结果及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15:79, 142.

8.刍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改的创新策略论文 篇八

【关键词】中学语文 高效 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主导

1、主导设计教学预案。课堂教学作为师生双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互动交流活动,必须有教师先行“主导”。备课中要做相关的预案准备,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做到心中有数。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变化,对预设不断进行调整,使教学策略顺应实际的教学需要,始终保持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2、主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走下讲台参与小组活动,认真察看、倾听,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及时给予点拨、指导,及时表扬、鼓励学生新颖独特的见解,以促使其他小组成员更积极地思考学习。在教师这样的主导作用下,课堂会不断迸发出精妙的思维火花,显示出多向交流的和谐景象,呈现出快乐学习与自觉探索的动人画面。

3、主导对学生的反馈评价。一堂好课要做到快节奏、堂堂清、反馈评价及时准确,就必须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要特别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帮助他们通过检测了解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要深化竞争评价机制,让生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评价。由于学生受自身年龄与经验的限制,相互评价时主观意识较强且很容易受干扰,难以达到相互激励的目的,所以高效课堂上的反馈评价需要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

二、质疑探究,妙寻语文高效课堂的兴奋点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我们要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比如教学《捕蛇者说》一文时,为了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可这样提问:①“永州之野产异蛇”,异在何处?②作者要突出“之异”中的哪一点?为什么?③捕蛇者为何不肯更役复赋?学生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讨论、回答,自然就理清文章中心:揭露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罪恶,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这样的提问降低了难度,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从而化解了疑难。

又如在《我的老师》教学中,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曾经最喜爱的老师,是否也像作者一样,曾经也模仿过老师写字,也无数次站在一边默默地深情注视过老师,在漫长的暑假里,是否也在梦里见到老师……这样,抓住课题这个兴趣点提问,以故事理解故事,以情感去体验情感,以这种以己推人的方法,回眸自己,理解别人,认识生活,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自觉地去学习课文。

三、教师应当组织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是教学实施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组织课堂,最基本的就是课堂的纪律,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学进程就无法推进。当然,更高的境界就是教师要有把握课堂节奏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教学的进度,问题的难易程度,包括对课堂气氛的调节。要让学生时时处于兴奋积极的状态中,让学生紧紧跟住课堂教学的思路。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出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发掘语文学科的美点,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如教材中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情感美等。只要用心去挖掘,我们母语之美总会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得美的享受,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上来了,教学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当然,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课件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境,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多媒体教学进入语文教学活动只是起辅助作用。

四、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绪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我把课堂教学游戏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复习古诗歌时,在课堂上以“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学生背诗,学生们都感到紧张有趣,在热闹的游戏中,学生的诗也背熟。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时,我就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在表演中很容易地就把握了人物性格。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辩论、分角色朗读、背诵比賽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动起来,让思维也运转起来,让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

总之,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探索,反思、改进我们的教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积极进行多元对话,为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实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关于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邓淑民.《都市家教·上》,2010年第6期。

9.刍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改的创新策略论文 篇九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课堂深度这两者该如何选择,让不少语文教师陷入了两难的困境中。关注语文基础知识可能会让课堂变得乏味甚至缺乏深度,忽略基础知识又不符合教学规律和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在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深度的前提下,促进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活运用是当前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教学难题。本文结合实践,浅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现状及几点教学方法。

关键词 语文 基础知识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初中是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为学生顺利过渡到高等教育打下基础的重要阶段。在这段时期,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过程中。为了保证学习基础的牢固,重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势在必行的。但是,传统语文教学通常就是过于强调“死记硬背”,让学生本能的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进而也为基础知识的教育带来了许多问题。

1当前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现状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包含许多方面,如基础知识、文言文、诗词、阅读、文学常识等等。而基础知识点主要体现在文字、词语、标点、修辞以及逻辑思想等。对于语文学习的一贯流程来讲,通常就是听说读写四个阶段。以语法为例,学生能够听懂和辨别语法是学习的第一步,其次是在实际中学会运用语法进行口语表达,然后能够读懂一些语法内容,最后就是在写作中能够熟练的运用语法,能够熟练运用就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基础知识的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又不可或缺的一步。

“灌输式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体系中客观存在的普遍问题,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更加明显。没有合理的教学方法或者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只是将知识点一股脑的进行总结并且强行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背诵和记忆,也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的能动性和自由性。

在进行教学时,有些教师不能够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很好的把握,而是盲目的、缺乏针对性的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缺乏系统性的安排,在教学目标上缺乏长期或者短期目标,针对性不足。这样可能会使学习水平高的同学耽误了时间,学习水平不高的同学难以跟上学习进度,从而导致教学意义的缺失,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语文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思想和情绪的传达和感染的过程,所以也要遵循其人文性的特征。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味的追求记忆,而忽略了教学方法的运用。只注重语文教育的应用性,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学方法单

一、无趣,使得学习成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改善以上提到的这些问题,就应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2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策略

2.1开展入学测试,掌握学生整体情况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要想更加快速有效的提高学生整体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知识概况。从而更好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整体基层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后期教学策略的主要方面。例如,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结合学生小学的知识做简单测试。得出的结果客观上可以把学生分为基础较好、一般、薄弱三类。对于基础好的同学,我们可以对其直接展开初中语文的教学活动。对于基础一般的,则需要在教学时对他们给予一定的帮助,促使他们更好的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在教学时要多加以关注,定期开展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活动,使得他们在后期学习中不至于掉队。

2.2引导教学,体现教学的针对性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也不例外。例如字词的学习。字词是组成文章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阶段引导学生进行字词的教学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学。在预习新课是,让学生找出重点字词生词以及容易出错的词,摘录整理。例如“罪魁祸首”的“魁”,教师就可引导学生从词义上掌握。“罪魁”意为罪恶行为的首要因素,“祸首”意为“引发灾祸的首要任务”。此时学生就可发现“魁”和“首”都是“领头、首要人物的意思,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字义的理解。其次,让学生互相批改。在批改时,学生成为“老师”,帮助同学批改还能够加深自己对易错字的印象,以防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最后,让学生整理生词错词本,定期复习巩固。

2.3抓好基础,进行系统知识教学

新课程初中语文教材在语法和基础知识章节都做了较大的改动,在各册中插入人记叙、说明、议论等语法知识和其他相关的基础知识,通常放在相关课文的末尾。这样做的用意就在于加强语知学习,但实际教学中可能会被当做附录忽视掉。学语文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了更好的写作,写作除了知道“写什么”,还更要知道“怎么写”,这也是课文后面语知部分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持续的提升自己的“规范化”表达意思的能力。学好基础知识,更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只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在以后的高中甚至更长时间里,学生的写字、造句、解义能力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

3结语

在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更加耐心细心地实施教学措施。结合学生水平和教学结果,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0.刍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改的创新策略论文 篇十

——新课改下我校语文教研教改的几点做法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师资配备一直不足,语文组共九位教师,其中女教师八人,而任教两个班的语文兼任班主任的女教师就有六人。“团结、进取、创新”是许中语文组的作风,全组成员勤奋团结、互敬互爱,求实创新,资源与经验共分享,问题和困惑同探究,形成了积极求索、锐意进取的学习风气和教研氛围。

一、规范流程,精心设计,做一流导学案

如何做好语言学科的导学案设计,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导学作用,一直是语文组重点攻克的难题,经过全组教师的多次研讨并结合学校的教学管理,我们逐渐规范并完善了导学案的编写格式与流程,创建并实施集体电子备课,集思广益,凝聚个人才智并转化为集体优势,通过教学信息的交流与互补,课前对教材、学生、教法、学法、课程资源等进行分析与整合,课后对上课情况反思并提出改进策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流程大体如下:备课组研讨,设定框架→个人初备、制订导学案初稿→集体研讨、修正导学案→学科组长审查签字→发送至年级电子信箱→教导处审阅→教师复印教导学案并使用→课后交流与反思。看似繁琐的操作在形成模式后却显得简单而高效,最主要的是这套程序极大地保证了导学案编写的质量。

二、静心反思,改进提高,全面推进课改 1.实施日反思制度

“在研讨中发展,在反思中成长”,这是许中语文教研的目标。“三年反思必成名师”,反思已成为许中每位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语文学科组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到位。每节课后,授课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和抽测情况作全面反思,总结教学得失,将反思详细写在教学案的反思栏内。反思中注重针对教学不足,从教师自身角度找原因,注重透过问题的表象来看实质。课堂亮点作为教学资源记载下来与组员分享,重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制订整改措施,同时在下周集体学习时作重点研讨。

2.实施周反思制度

每周二对本周的教学工作实施回顾反思:①分享成功:回放课堂精彩片段,且表述课堂能呈现精彩的原因;讲述课堂教学亮点并做分析,经研讨做年级推介及全校推介。②梳理课堂不足:找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各年级备课组员的交流讨论,制订出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解决措施。

日反思与周反思相结合,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联系,将亮点与问题同时呈现。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导学案编写能力,业务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提高,促进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推进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三、开展主题研讨,提高全组教师课改认识和理论水平自2007年学校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们组就把每周二下午固定为业务研讨学习时间,起初我们重在解决教师对课改的认识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论坛活动,例如针对组员们不能正确接受评课时量化评分并公示的情况,组内开展了“感谢那些给我课堂提意见的人”的主题论坛活动,每位教师都登台谈感想,开始教师们还没放开,谈到后面,连组内年龄最大的朱子富老师都动了真情,说今后会诚恳接受组内老师的评课意见,积极参加组内的学科教研活动。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我们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我们把每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炼成小课题,分给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每周的集体学习就变成了课题研讨交流会,大家各抒己见,激烈争辩,在讨论中找到方法,在争辩中形成共识。

集体学习时,我们还会安排主题教研,学生培训中各年级组着力攻克的一部分,力争保持教学的连续性和教研的整体性。如作文教学,七年级备课组会着重探讨、解决怎样审清题意,紧扣主旨进行写作这一基本问题;八年级备课组则紧握接力棒,着重指导学生们该怎样选材,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九年级会着重语言、构思训练,力求学生们写出文采,写出特色。

往大了说七年级组有着我们的精英队员,他们在短短的一年里便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有效合作探究、展示生成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年级组有着我们最严谨的队员,她们不仅将学生们的学习行为规范到极致,还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思维能力。这一年也是学生们极为充实的一年。扎实的语文基础、出色的表达能力,让九年级的语文课堂如虎添翼。

九年级组有着我们最务实的队员,她们分享专题教学中的有效做法,也将九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上的薄弱之处反馈下来,并借助全组老师之力,在三年里循序渐进地逐步解决。

五年来,主题研讨伴着我们一路前行,帮助我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为我们课堂创新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帮助我们走到了全省课改的前列。

四、转变职能,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在教学改革中,许市中学语文学科组除了进行教学教研外,已经逐渐发展为一个教研与管理的综合体。语文学科组在学校教学管理中较先推出组内业务周评审制。学科组将教务处的月查工作细化为周查,并实施组内自查,组内各教师都分担管理任务,既体现公正原则,又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集评比与交流于一体,将常规工作的检查真正落到实处。更为重要的是语文学科组率先实行业务量化公示制度。由学科组长牵头,专人负责将每周常规检查、课堂教学、教学反思、业务学习等量化计分,综合统计,以分值的方式体现组内教师的工作并公示,接受全校师生的评价与监督。正是由于语文学科组的这种创新和敢于直面自我的工作方法和精神,充分调动了组内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打破了传统学科组的职能,推动了学校学科组的建设和教学管理。

五、以桂苑文学社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在语文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成立了桂苑文学社,这让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如鱼得水。以桂苑文学社为依托,语文组教师积极组织、举办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开辟班级图书角,并积极倡导全校开展大阅读;成立校园广播站和小记者团,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开展各种形式的作文、书法、语文知识、课本剧表演、辩论赛和经典诵读竞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遵循了大语文教学观的理念,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营造了良好的文学氛围,促进了学风的建设,为我校被评为岳阳市“十佳书香校园”作了坚实的铺垫。

五年来,在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语文学科组教学教研工作日趋特色,教师业务素质整体提升。其中黄爱姣、黄德清、刘晓苹、刘云燕等教师先后在广东、河北以及省内各地市进行公开课的授出与专题讲座,获得高度好评。黄德清老师参加全国课博会,所教《散文阅读》一课,被组委会评为优质课。刘晓苹老师参加市“金鹗”杯比武,荣获一等奖;此外有关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论文、课件、教学设计、反思等也在各级教育刊物上发表、获奖。2011年上半年语文组全体老师参与了《初中语文导学案》编写,受到岳阳市教科院的好评。

学科组工作提升的最大受益者还是我们的学生,他们学业成绩稳步提升,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在市、区组织的抽考、毕业会考中,我校语文学科一直稳居君山区第一名,而且还跃入岳阳市前六名的行列。最可喜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他们在和外校教师交流,面对新闻媒体的采访时,一扫往日农村孩子的羞涩与胆怯,用自己的热情和阳光感染着每一位来访者。前来我校参观的教师们给与了学生很高的评价:思维敏捷,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太强了……诸如此类的称赞不绝于耳。据学校跟踪调查显示:已毕业的三届学生在各自就读学校表现出高于同龄人的管理意识和水平,大多数担任学生会、班级管理职务,并以优异的表现得到肯定。此外我校学生在师范委培面试时表现了强大优势,他们大方、自信,即兴演讲娓娓道来,让评委老师不由叹服。

11.刍议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语文作业设计;趣味性;差异性;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092-02

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可见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真正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因此,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形式多样,体现趣味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扎实、活泼、生动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评价,能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的语文作业形式不能呆板,内容不能枯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

1.查一查。在学习课文之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这样,课文的许多疑难问题在课前得到了解决,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样也提高了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本领。例如,在学《周总理,你在哪里》前,为了使学生情文相通,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阅读大量总理生前的事迹,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再如,教学《苏州园林》等课文前,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影象、文章等资料,教学时,结合资料理解文章内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搜索信息,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2.画一画。学完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课时,让学生画一幅自己想象中的春天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以看、听、摸、想象等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

3.摘一摘。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出师表》等文章时,可鼓励学生们阅读与其相关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并把其中的重要段落摘录下来。古诗《钱塘湖春行》让我们感受到了早春一派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感受到了春的气息,其实在我国璀璨的文化宝库里还有许多描写和赞颂春天的优秀诗篇,请学生搜集并摘抄到“读书笔记”上。这样既能积累丰富的知识,不断增加学生的文化内涵,而且又使学生兴味盎然。

4.展一展。在班上开辟一个“佳作展览”栏目,主要展览学生课外作业中的书画、练笔等作品。可以一周班一次,或是每两周一次,也可以根据作业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然后由学生自己张贴出来,展示个性,体验成功,感受不足,师生共同欣赏、评析。通过比较,评选出若干名“书法家”、“小画家”和“小作家”。这样,学生面对自己的作业在展览中亮相,都会认真对待。

5.演一演。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本剧的演出,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教完《皇帝的新装》等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表演伙伴,组织表演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再加合理想象,并配上一些动作、表情,让全班学生进行话剧表演练习,最后由学生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演员、最佳合作、最佳编剧等奖项,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通过角色表演活动,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财富,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发展他们多样的个性。

学生兴味盎然地完成了新颖多样的习题,不仅获得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又难忘的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唤醒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怕做作业,写作业拖拉大都是因为不喜欢千遍一律的练习形式。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因此,教师设计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做到新颖多样,突出趣味性。

二、分层作业,尊重学生差异性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美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和不同的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教师就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多元智力理论、发展性理论以及新课程的实施,都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作业布置上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语文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展示。作业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布置,要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具体做法有:

nlc202309030729

①作业量分层。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是必要的。每课的基础性练习,必不可少,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至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如背诵练习,一般学生只要按教材要求背诵有关篇目,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多选择一些精彩片段背下来。适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②作业难度分层。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我们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一般来说,确定为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努力完成创造目标。这样,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促使他们语文能力得到发展。

③完成作业时间分层。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分层要求,能有效保障后进生“吃得了”的问题。在课堂上就要求背诵的段落,允许课堂上背不熟的同学回家继续背到熟练为止;要求优等生隔天就得交的作业,后进生可以宽限几天。这样,保证了后进生的作业质量,使之扎实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

由于分层作业的分量、难度适宜,选择自主,完成的时间灵活,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当然,教师还应相机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挑战。

三、关注生活,显示作业的实践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业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学用结合。

教师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显示作业的实践性。

1.“口语表达型”作业。

学生在家,可谓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为此可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如在学《范进中举》后,我就让学生回去给家长讲讲范进中举的故事,向别人讲述故事的过程,是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过程,也是对文本进行在创作的过程。如在学习议论文单元的同时,我要求学生回去规劝父母改正陋习并讲清为什么要他们改正,或是通过交流与父母探讨他们自己种种要求的原因和目的,或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愿望,并极力想办法让愿望实现。学生在家人面前“显示本领”,往往态度十分认真,而家长直接听孩子“演讲”,又随时对孩子加以点拨,这种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互动,填补了教师不在时的空白,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观察积累型”作业。

观察是积累的前提,学生往往会对生活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可结合语文教学布置一些观察类的作业。如教学完《看云识天气》后我布置学生自己观察云彩的变化,判别天气变化的情况;布置学生观察家长忙农活干家务的情景,要求学生写《致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类的文章;有时我还会让学生去商店、集市作专题观察。当然这类作业教师需要进行观察目的和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观察要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多联想,同时要完成一定数量的观察日记。

3.“动手操作型”作业。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语文作业不能受学科的限制,教师要打破学科的限制,加强学科间的联系,让语文与历史、政治、物理等学科结合起来。因此作业时可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小实验,作一些小研究,进行一些小探索。并写出自己真切感受,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知识面,又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4.“搜集整理型”作业。

这类作业的布置可因人而异,一方面可根据学生爱好的不同,引导他们搜集邮票、图片等。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贴在专门的作业本上,并根据画面的内容写一些作品简介,还可以让学生对搜集的内容进行分类,如“迷人的风光”、“古老的建筑”、“别致的民居”、“伟人的风采”、“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可进行“语言知识”的搜集。可让学生从书报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网络中去搜集一些名言警句、趣味常识;还可到群众中搜集谚语俗语,至理名言等。节假日建议学生一起做一些社会调查,写好“生活花絮”。学生自由组合成调查小组,上街“找寻身边的错别字”活动;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说新闻;到大街小巷收集广告语、警示语进行交流……

总之,语文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课外作业观亟需转变,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

12.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复习策略 篇十二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 我们经历了由传统教学模式向新课程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也对数学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对于教学和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初中数学复习阶段,由于复习面广,内容较多,时间紧迫,极易引起学生两极分化。如何在新课程改革增强下有效增强初中数学的复习效果, 需要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看法和体会。

一、尊重学生差异,夯实基础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尊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不可以戴有色眼镜看人;相反,要把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多得到发展和进步, 不能只是关注那几个学习成绩好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同样也需要教师的关注和爱护。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很容易做到,可是面对复习阶段的教学就走了样。这是因为复习阶段教学任务繁重,教学节奏加快,教师由于赶进度,就会使一些后进生掉队,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甚至是复习越往后,掉队的学生越多。在临考之前回过头来看,老师们会发现,能够跟上教师节奏的学生寥寥无几,我们的教学又回到了精英教学的怪圈。有的老师为了不让学生掉队,故意放慢了复习进度,本着不落下一个学生的态度进行复习,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后进生身上,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优等生被忽视, 复习任务不能完成或是完成的没有质量,拉低了优等生的成绩。可见以上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可取的, 那么在复习阶段如何处理好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复习效率的问题呢? 我想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学过程中所罗列的知识点要能够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对于基础性的问题要留给后进生回答,对于难一点的问题要留给优等生解决,同时也要促使中等生的进步。这样就能够达到抓两头促中间的效果。这样差异化的分层教学照顾了学生的差异性,既夯实了基础,又促进了学生的整体进步。

二、复习要贴近学生实际,注重实效

对于初中数学复习阶段的任务主要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知识梳理和典型例题的教学, 使学生具备牢固的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所以复习要贴近实际,注重实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对教学进行精简和优化,优化实际课堂教学效果。

1.在重视学生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发展共性,培养个性。复习过程中,激励学生相互检查,相互出试卷检测,以共同提高。在分层教学中,帮助优等生发展审题和解题的能力,锻炼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对中等生多锻炼他们的耐心和细心,让他们多进行检查,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纠正;对学困生,重要是夯实他们的基础,确定知识底线。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分层,并即时归纳整理,确立复习思路和复习重点,加强针对性。既重视学生的共同缺陷,又重视个体的差异特点。

2.开展专题复习训练,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开展复习必须向练习要质量,不仅要通过复习查漏补缺,更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为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专题训练,在专题训练中可以有针对基础知识的,针对典型题型的,针对学生解题能力的,针对思维品质培养的,等等。从专题知识出发进行定向训练,精讲精练,加强普及提高,加强典型训练,及时反馈,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系统观念,按类型做题。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复习定位在高角度上, 精心选编针对性强的练习,让所有学生均有收益,不做无用功。

3.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和反馈。学生的复习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必须进行评价反馈。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复习策略,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开展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测验评价, 通过师生的交流和试卷的测验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

三、复习时,做好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对不同的学生既要统一要求又要顾及差异,正确处理好“培优辅差促中间”的关系,同时进行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消除学生由于紧张造成的不良心理影响。让每个学生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考试, 并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13.刍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改的创新策略论文 篇十三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

文/刘印春

摘 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课程在各个院校开始实施。新课程的实施,为未来的教育事业提供了指导,让各院校的教师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上看到了新的.曙光。但是,新课程实施也对传统教育教学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高中地理教师不得不迅速地改变教学方法,不断地探索、研究,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新方法;新挑战

众所周知,以往的地理教学低效,学生学习被动、学习兴趣低下,课业负担沉重,缺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弱等,导致传统地理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作为地理教师,面对新的课程,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只有不断地发展自我、改变自我,才能够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育出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人才。

一、改变教育理念

以往的教育理念,就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教师拿着课本,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应对考试。所以,以往教师只要手中有一本书,便可以相对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而现在,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只占50%,师生互动的新内容约占40%,另外10%为学生创造生成的内容。也就是说,教师要想再像以前那样,以自己为主题,照本宣科,便不会适应这个时代,同样坑害了一批又一批祖国的花朵。所以,作为地理教师,就必须改变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从而适应新课程。

二、注重师生间互动

老式教学,都是要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负责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记得倒背如流便可。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若要想以这种方式培养出一个个高素质人才,只等于是痴人说梦。

例如,讲高中地理中《大气环境保护》这一课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与保护、酸雨危害及防治时,教师先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对我们生活中可以产生温暖的现象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再通过生动有趣的漫画进行讲解,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试着讲出解决的措施。

三、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光在课堂上互动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走出课堂,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实践,才能够获得真正的知识。一句俗话说得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说,书本上的知识离开了实践,只是空谈,真正的知识要懂得运用。

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才能够真正地了解书本中的内容,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发展自我。当面临实际情况,往往会发生很多书本上涉及不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在实践过程中,便会牢牢地被学生记住,增强学生的能力。

适应新课程,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挑战,但同样也是机遇。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研究出各种各样符合新课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学方法,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批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田严生。新课程下中学地理教学效能实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谢上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30)。

(作者单位 辽宁省大连庄河市第四高级中学)

14.刍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改的创新策略论文 篇十四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和以前相比却没有多大的改变。小学数学学习是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基础,浪费时间、效率低下的教学方式会极大地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根基不牢,很难在数学的学习上取得很好的成绩。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开阔的视野。而小学数学的学习更是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全身心投入进去才能有效率的学习。但是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效果差强人意,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跟不上。所以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已经迫在眉睫。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学习才会有动力,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的学习当中。老师如何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老师放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可以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通过分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比如说在计算16×15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将16分成10和6两个数字,10×15等于150,6×15等于90,再将两个数字相加,计算出结果。这样新奇的方法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处在一个特别爱玩的年龄段,学生间的交流比老师的教学效果会更好。所以老师可以划分学习小组,让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共同学习。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的时候,老师可以让一个小组内的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然后让学生互相说出其他同学的位置。这样的方法会使学生在欢乐中完成教学,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加强,而且合作学习也会使学生培养出合作意向,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提问。比如说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向老师提问,例如在学习四边形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图形,然后由老师负责解答,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的数学教育是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数学教学非常关键,它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基础打得不牢的话对将来的学习是会非常困难的。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一定要保证质量的完成,这样才不会在将来影响学生的深造。

15.刍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改的创新策略论文 篇十五

一、了解学生, 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首先, 要充分了解学情, 了解学生的个性。通过教学实践可知, 学生都比较喜欢教师的鼓励与表扬, 正面的赞美比对学生负面的讽刺挖苦效果更加明显。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要对表现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 对平时表现差, 但是在某个具体的问题上表现好的同学也要及时表扬, 尽可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来, 也能够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构建民主、活泼的教学氛围。

其次, 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接触物理较晚, 而且许多物理内容对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在刚刚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 肯定在认识上有一个落差, 这无疑是不利于学生较快进行物理学习的。教师为了减少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知识,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 提炼出物理课上的相关观点, 这样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才会有所降低, 而且能够让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物理的目标。

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 浓厚的学习兴趣都是不可缺的。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任何知识都是学不好的。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物理学习的八年级学生来说, 他们对物理学习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 认为不好理解, 不喜欢, 不容易学好等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一线物理教师, 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物理的学习兴趣。

首先, 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必须充分把握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这一特点, 让这一特点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结合物理知识, 给学生介绍了许多生活中、自然界中比较有趣的现象, 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同时, 在课堂上适当地引入一些物理实验, 更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 我给学生引入一些有趣的实验:沸水停止沸腾以后加入冷水继续沸腾, 沸水游鱼, 以及把鸡蛋打入杯子和会舞蹈的小人等等。这些实验看似简单, 但是做起来效果很好, 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学生带着兴趣和好奇进入课堂, 效果非常好。

其次, 给学生提供一些饶有兴趣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思维。对于许多学生而言, 物理课程是比较抽象的, 许多物理现象不容易直观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利用物理的抽象性做做文章, 把抽象的东西变得更为直观形象, 无疑会更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比如笔者在讲解《平面镜成像》这一节内容时, 准备了一个镜子放在讲台前, 让一些学生过来演示日常生活中的照镜子, 做出一些动作, 并提出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实践, 产生兴趣, 再带着问题与疑问进入课堂。

三、初中物理高效课堂要注重平时的积累

物理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切忌急功近利, 要通过对学生物理知识和方法的传授, 让学生具备初步的科学探究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观察和理论研究的课程, 教师要侧重给学生传授方法, 同时侧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堂上对学生的观察可以发现, 许多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不好, 这不仅影响到学生成绩的提高, 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养成。因此, 物理课开始之初, 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之一放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上。

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中, 多媒体技术以及逐渐普及的电子白板技术, 成为课堂教学的宠儿。就物理课程特点而言,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无疑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有效手段。传统课堂中利用教师的讲解和课堂实验展示, 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 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 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非常大的。

首先, 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 能够让许多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直观而形象, 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使得许多重难点知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较好地向学生展示, 无疑是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有利于高效物理课堂的构建, 引发学生的思考, 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 能够使得课堂教学的容量加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引用, 课堂教学效率极大地提高, 课堂容量也加大了。传统课堂中都是教师在上面不厌其烦地讲解, 学生在下面却听不太明白。毕竟物理教学的抽象性以及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限制都制约着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畏难情绪有所降低, 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 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 是为了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 获得较多的知识, 有效节约时间, 提升能力。传统课堂教学中, 向时间要效率, 往往不容易落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 以三维教学目标为指导,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产生最大的收益, 这是每个一线物理教师应该着手解决的问题, 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

摘要:新课程改革正在我省如火如荼地进行, 但是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 许多老师并没有很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依然坚持着传统的教学模式, 这对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极为不利的。尤其是到了初中阶段, 课程比原来增加了, 知识性和系统性都有较大的提升, 学生学习物理的时间势必不足, 因此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成为了每个一线物理教师的追求。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

参考文献

[1]裴薇.如何构建高效物理课堂之我见[J].华章, 2011 (23) .

[2]韩金涛.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几条途径[J].甘肃教育, 2011 (14) .

16.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篇十六

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文/李 进

摘 要: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围绕问题与条件、知识与能力去展开,演绎的是如何推理,归一的是找到答案,得到规律。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课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上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种理念的实施往往是全方位的变,而课改的阵地主要在课堂,改变这种观念在于教师与学生的观念。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向学生提供真正理解知识社会的钥匙。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课堂教学应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

数学教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逻辑性和思维性要求高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围绕问题与条件、知识与能力去展开,通过多种途径,达到一定的目的。40分钟大家一起演绎的是如何推理,归一的是找到答案,得到规律。现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

一、勤

这里的“勤”,不仅是学生要勤,其实教师也要勤。这个字我有更深的理解,教师要做到“三勤”。(1)备课要勤,在这一环节,必须站在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实施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教育活动,必须熟悉教材内容,抓住本节课的重点,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翻阅与本课有关的资料,找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口味的例题。做到知识面要广,知识结构要有梯度。(2)课堂上要勤,教师上课应该激情四射,手舞足蹈。对课中的题型进行教具展示,实战演练,让学生分组讨论,互帮互学,调动兴趣,提高效率。(3)作业反馈要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各方面的类型都应考虑,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我在课堂作业中实行“3+5+6”的模式(基础差的做3道,中等生做5道,优等生做6道),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完成,有选择性的尝试,让学生完成不同的内容。

二、简

这里的“简”是简约而不是简单,教师应该简化过去复杂的教学模式,实行“预习―质疑―释疑―结论”的新课堂理念,结合课程安排的探究,学生预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现价值,找到结论。正在简单的`例题结构中,简化过程,简明题意。教师不应包办,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在探究、合作、体验中实现新知识的架构和旧知识的灵活运用,教师在“简”中“解放”了自己,成就了学生,把教学时间花在了刀刃上,提高了课堂的质量与效率。

三、节

“节”就是教学内容应该有梯度,每节课的内容教师把握好,不能太多,完成不了的知识分步完成,落到“点”上,不一定按教学参考书上的课时安排,我认为只要把某个知识点搞懂就行,学生能用,有时只要“举一反一”就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有节制,讲解有节制,做到有理有节。

四、约

师生之间要有约定,要求简单的题自己完成,复杂的题共同探讨,杜绝抄袭。这要求教师对作业的反馈要及时,自己的任务应在第一时间去完成。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外作业中,师生应该约法三章,为自己的承诺负责,做一个有信的学生。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勤简节约”。坚持“工夫花在备课上,精力放在课改上,本领显在课堂上”。

17.刍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改的创新策略论文 篇十七

着重大的教学改革,摒弃了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力图展现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新气象。课堂教学中时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课堂主导作用,灵活多样性的教学手段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习得,让学生在夯实双基的同时领悟到了语文学习的无上乐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效果一直差强人意,其教学现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负面问题。

一、当前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1.课堂教学秩序混乱,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

不难发现,我国不少高中语文课堂是刻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课堂教学毫无秩序可言,学生的发言也没有规律性,整个课堂给人一种混乱、无序的感觉,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通常一个问题布置下来,都是学生在下面自由发言,大声讨论,然而这样的“讨论”往往跟教学内容无关,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更无从谈起。

2.不少学校的教学方式仍显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虽然高科技教具被广泛地引入高中课堂,但是由于师资限制或是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低下,可以看到不少学校在运用多媒体教具辅助教学时仍然很茫然,利用率明显不高。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热情急剧下降,课堂教学的质量自然不高。

3.学生本身不重视语文课程的学习,缺乏学习的目标

学生大多从低年级时就开始接触语文课,时间一长就觉得语文课程单纯是应试教育的需要,只是为了考试才学习。从思想上忽视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缺乏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没有学习目标,严重歪曲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教育目的。

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1.丰富教学内容,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语文教学的内容可以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就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语文的理解是大有裨益的。此外,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具的辅助教学功能,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展现不一样的.教学内容,力求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最佳效果。

2.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一个不善于与学生沟通的教师不能被称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同时,学生对于这样缺乏热情、严肃古板的教师也同样会存在情感上的抵触,甚至对这个教师的课也没有兴趣。可见,注重从心理上走进学生、关爱学生,是促进师生交流和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从教学模式的角度来看,传统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会极大地打击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创造热情,不利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同时对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也是极为不利的。

3.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对于学生个性差异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特点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力求满足每一位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促进他们知识技能和人格修养的全面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要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与安排,并细化到每一个教学流程当中,并认真考虑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从而作出相应的教学变动。

4.不断优化教师的专业素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

教师作为整个课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课堂实效性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从业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优化知识结构,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语文学习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使语文学习成为他们情感和道德的发源地。

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势必会影响教学结构的组成和教学目的的实现,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体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重大意义,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手段,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力求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实现学生思想上的“肩负”,将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这也是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审视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欧阳芬。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M]。吉林大学出版社,.

[2]钟启泉。语文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上一篇:变电站自动化试题下一篇:一帘幽梦情感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