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散文欣赏(13篇)
1.雪散文欣赏 篇一
宁静雪散文欣赏
拥抱自己的坚强还剩多少,自我调整和安慰,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如此,反复……可是该如何整理,可知还有没有力气?
应景的歌词不断萦绕在脑海,纠缠着思绪,如影随形。无力挣扎只在沉默中煎熬。
还有很多话没说完,还有很多事你不了解,都不重要了。你看窗外的雪花漫天纷飞,看似飞翔却是认命地静静坠落,灿烂在空中飞舞的短暂瞬间,悄无声息,终于茫茫然。
平静,始终平静,平静的外表下不知所措的心。为何是在这最寒冷的季节总要去淋漓尽致地体会凄凉,凝望着飘雪的美景然后冷冷地感受融雪的冰凉。
我压抑,自闭,抑郁……当我恐惧着暴风雪向我来袭的时候却已身临其境,其实并不是后知后觉,我总恨自己如此敏感纤细的神经,这样的善感总会更容易受伤。奈何……又有谁能站在火中不被燃烧成灰烬?
一个人吃饭,旅行,电影,到处走走停停。无法看见自己的`双眼是否还澄澈,无法想象自己的生活就只能这样延续。
我洒脱,我可以逼自己洒脱,因为自尊心,可是我还剩多少坚强来支撑我?命运骄傲的神情嘲笑着我没有半点权利决定。
风筝断了线,就此远离,飞走了,虽然它本不属于这里。明知会失去,你还会不会选择将来的曾经拥有。空空的双手让他渐渐冷透,反正它从来都一无所有。
天若有情天亦老,天晴,阴雨,飘雪…… 微笑都僵硬了,眼神都迷离了,手脚都麻木了,心都支离破碎了。
只是想陪在你身边,但是,谁肯留在谁身边?何时……才能了了这牵挂。
只是,无论如何,还是不能再低着头,要往前走,往前走。
让雪花飘散吧,渐渐的,试着离去,缓慢的,纵然痛彻心扉,时间还是良药。
2.雪散文欣赏 篇二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效的结合课文教学目标, 掌握欣赏散文的方法, 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美妙的意境, 体会到诗中丰富的情感。概括地说, 欣赏散文有以下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理解文中的信息 (人、事、物、景、情) 。
2.了解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及相关资料。
3.理清课文思路,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味散文语言。
4.掌握散文特点, 即形散而神不散。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们不难发现通过逐步的积累, 散文就可以陶冶学生情操, 开拓学生的视野, 启迪学生的思想, 撞击学生的心扉。
在这里, 我们现在略谈几点欣赏散文的具体方法。
一、了解散文特点, 即“形散而神不散”
赏读散文, 要抓住散文的“神”, 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形”指的是围绕文章中心意思而选取的材料。“神”统帅“形”。在《绝版的周庄》的一文中, 我们可以看到周庄那朴素的色彩———点缀着些许红色绿色的灰色白色;妩媚的景致——清凌的流水, 像钥匙般的小桥, 空灵的窗子;朦胧的感觉———斜斜的晨阳下的半晦半明;周庄的现状;周庄的未来;作家三毛对周庄的依恋;夜间静谧的周庄等等。这些材料看似纷繁芜杂, 但都被笼罩在了“赞美周庄”的这一主题之下, 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 更透彻地理解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伟大情怀。
二、掌握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好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 这种诗意是从许许多多方面表现出来的, 例如:意境深远的画面, 浓烈的感情, 神奇的想象, 有个性化的语言等, 同时还要注意散文中的事、物、人、情。任何一篇散文, 都有鉴赏的技巧。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有事、有物、有情、有志:“心里不宁静”是“事”, 月下赏荷有“物”, 对物的描写又蕴含“情与志”。朱自清于白色恐怖中不能安睡, 便到月下独步赏荷, 缘于“黑暗恐怖现实”下“不自由”, 抒发的情感自然是对自由、光明的向往, 对荷塘的描写又蕴含了对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的赞美, 表达出自己不“参加革命和反革命”的“志”。这些表达可谓是“披事入情”, “体物察情”, 就是要使学生能感悟到作者寄寓于物、寄寓于事中的思想感情。
三、赏读散文, 还要借助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他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知觉的材料的基础上, 经过新的整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余秋雨的《废墟》中, 作者从古罗马的角斗场、庞贝古城、柬埔寨吴哥窟、玛雅文化遗址联想到中国的历史、世界的文化。巴金的《灯》中, 作者由眼前的灯、灯光, 联想到古希腊女教士为情人利安德尔点燃的火把, 联想到哈里希岛上的长夜孤灯, 想象出人在灯光指引下的奋进。这些手法的运用, 使文章的内容充实, 主旨表现更深刻。
四、欣赏散文还应该潜心体味散文的形式美
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不同的篇目结构各具特色。如《荷塘月色》一文, 作者因“心里颇不宁静”而到荷塘边散步排遣内心的苦闷, 在荷塘边作者得到暂时的“宁静”, 正在这时, 一片蛙声、蝉声又把作者从“陶醉”中唤醒, 回到现实, 朱自清不甘心, 再次回忆“江南采莲”的欢乐情景, 想要千方百计摆脱“不宁静”的心里, 正在努力, 却“猛一抬头, 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他又不得不回到“不宁静”的现实。通过“不宁静”出家门—到荷塘—回忆江南采莲—回到不宁静的现实。让人体会到作者“剪不断, 理还乱”的苦闷彷徨心情。而巴金的《灯》一文则通过眼前的灯—回忆的灯—联想的灯—“灯光是不会灭的”的思想来构思文章, 一气呵成, 具有深刻的表现力, 让人感悟到作者由苦闷、压抑到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
体味散文的语言也是散文欣赏的一大重点, 散文语言是最能吸引和打动读者的。他除了一般文章具备的规范、简明、得体、连贯以及准确生动等特点外, 还要具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如《绝版的周庄》一文的语言明丽、清新;《废墟》一文的语言深刻、富有哲理;《杨柳》一文语言平和、淡雅;《灯》一文的语言执着、自信。这些文章的语言特点在阅读欣赏中无不打动读者的心扉, 激发读者思想共鸣。
综上所述, 散文欣赏是职高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高职学生欣赏散文, 置身散文, 结合生活体验, 用心体悟散文, 就会感受到散文美的意蕴, 美的意境, 还有美的结构。美的语言, 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应当细心品味。通过散文的学习,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文化, 更提高了学生的内在涵养和整体素质, 有利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培养。
摘要:散文欣赏是职高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作者见闻和感受的文章, 有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两类 (一说还有说理散文一类) 。这里说的是抒情散文。在中职教材中, 每册教材都要编排1至3单元的散文篇目, 每单元都有“单元导读”, 明确提出单元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关键词:散文欣赏,方法,经验,点滴
参考文献
[1]管海泉.求同辨异, 比中见长——从散文教学谈培养学生两种思维[J].语文教学之友, 2006, (12) .
[2]王敏.语文教学中现代散文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方法研究[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6) .
3.散文《散步》欣赏 篇三
散步,这是一个极普通的题目,也是一件极平凡的小事,但《散步》的作者却抓住了生活中这一件易为人们忽视的小事,开掘出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读后令人神驰遐想,余味不尽。
作品中散步的是一家人,祖孙三代,成员虽极简单,但安排却可谓匠心独运。散步时小家伙象发现新大陆似的一声喊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点出了这种安排的深刻寓意。妈妈和儿子,这是两代人。前面的两代人是老的一代和壮年的一代;后面的两代人是壮年的一代和幼小一代。他们在田野上散步,但也可以看做是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跋涉。老的一代,壮年的一代,幼小的一代,代代相承,连接起生命长河的链条。生命的长河是无限向前延伸的,但每一生命个体的存在又是有限的。“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这看似漫不经心的一笔轻轻地点出了这一浅显而又深奥的道理。有些老人要死去,但春天还是照常来。“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是《散步》中主人公的感受,也是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文中散步的三代人不也令人想到生命吗,三代人,这是生命所必然经历的三种不同存在的阶段。
三代人,年龄不同,境遇各异,思想不一,于是在散步中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喜欢平顺和追求有意思,这正是生活中老小两代人之间常见的分歧,这一情节的安排于平淡自然中见深刻,足见作者之功力。这一分歧的解决颇耐人寻味。因为“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的强壮的儿子,”儿子还小,他还习惯着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所以在歧路前如何举步取决于“我”。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拆散一家人各得其所又不愿意,“我”在这种情况上决定委屈儿子,但这时母亲变了主意。小路不平顺,但毕竟有吸引人之处,那里有金黄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母亲的改变主意,也许有疼孙儿的心理,但也许更主要是因为被小路绚丽的风光所吸引。一家人终于走在有意思但又不平顺的小路上,这是代表未来的儿子所选择的道路。散步中这一小小插曲可以令我们想到生活中无数类似的事件,这里展示的是一滴水珠,但它包含着世界上所有的水包含的一切元素。
《散步》的结尾也是意味深长的。“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走得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似乎也的确是整个世界,老的代表过去,小的代表未来,这过去和未来都在现在的肩上。
4.精选雪的散文随笔欣赏 篇四
此时,它正漫天遍野飘飘洒洒,轻歌慢舞翩翩而下。这一天一地的苍苍茫茫,无声无息却声势浩大。很快地,大地就换上了厚厚的银装,蓬松洁净,点尘不染。
公园内静寂无声,全无平日的吵闹喧哗。用心享受这场雪带来的美好——目所及处一片洁白晶莹,空气凛冽清新,内心安然素静。
一个人在公园里和公园旁边的这条黄河,一起守候着这挂在天地间扯起的流动天幕,观赏一场白雪飞舞的花事。心情随着这片片轻盈的雪花变得美好浪漫起来,内心灵动纯洁,梨花似雪,心不染尘。
雪,无声地落下,我,无言地观赏,总也看不够空中自由飞舞的浪漫雪景。思绪渐渐飘远迷离,灵魂轻轻飞离身体,徐徐飘向高空,和雪花一起自由纷飞舞蹈……
远处,那枝被冰雪覆盖的红梅,被映衬的晶莹剔透冰凉舒爽,发出炫丽夺目的光,你,在为谁悄然绽放?
5.《雪》诗歌欣赏 篇五
外界的喧哗与纷争都不属于我轻柔似的梦。
你轻轻的俯下身子,你的唇轻轻的触碰到我稚嫩的唇,
那一刻,我带着空白的篇章从我轻柔似的梦中醒来。
我睁开了眼睛,我看到的第一个人便是你,
薄薄的樱唇,与我一样妖媚的眼睛,
你穿着白色的衣裳轻轻的把我从摇篮里抱起,
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世界
是你将我纯白的世界上染上鲜艳的红,稚嫩的粉,盎然的绿,透明的蓝,纯净的白,欲滴的青...
是你给了我光明,是你给与我这个美丽的世界,
从那个时候起,一切都是美好的,
我的一切全居住在你心的顶端。
是你把我从梦中吻醒,是你给与我勇气让我推开黑暗的门,是你教会我一句句含情的话语,我的一切都与你同在。
后来呢?
后来,我躺在白色的病床上,房间里一片死寂,
你伸出手傍着我的脸庞轻轻的俯下身子,悄悄的把吻映在我的心上。
那个时候,我醒了,我看到的第一眼是你,
消瘦的身体,淡淡的雅香,
你一如既往的穿着白色的衣裳把我从死神的梦里带回身边,
那个梦里,我看到了一个绝望的世界
漆黑的阎罗殿,银白的镣铐,绿色的冥火,乌黑的寒鸦,灰色的枯木,蓝色的亡灵....
但是,我已经不再害怕,因为有你,是你把我带出了地府,
你牵着我的手指引我走向充满希望的黎明,
我一直都居住在你的心上。
然后呢?
然后,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这回躺在床上的人换成了你,
那个时候,我匐在你的胸膛,泪打湿了你的衣裳,
你一言不语,静静的安睡在我的世界里,
你带走了我世界所有的颜色,唯独留下了记忆的晕黄,
我好看吗?我低声的问你,
那天,我终于要结婚了,但是,但是当我换上婚纱跪在你身旁,匐在你胸膛,你却,你却安静的睡了。
我不想在与你斗气,我不再是任性的孩子,我并没有无理的要求时光返转。
我只是穿着婚纱,抱着你的身体,盈盈的吻上了你苍白的嘴唇。
醒来好吗?这回换成我吻你了好吗?
曾经,在你吻完我的那一霎那,我就会醒来。
这一次,这一次,在我吻完你之后,你看到的第一眼换成是我好吗?
我吻着你,拼尽了全力。
最后呢?
最后,我趴在你身上,绝望的哭了,
我的血液在一瞬间凝固,我不想就这样失去你。
天国漂亮吗?天国那端的你还在吗?
亲爱的,停下你的脚步,回过头,留恋的翘首等待好吗?
我来了,我穿着纯白的婚纱向你跑来,
等等我好吗?
我躺在天国的床上,神为我编织一件纯白的嫁衣,
我就要结婚了,我把鲜花轻放在你的床边,
我轻轻的俯下身子,一旦我吻住你就再也不会松开,
这个时候,你醒了,我笑啦,
我们睁开眼睛的第一眼看到的是彼此,
粉色的樱唇,一模一样的眼睛,
6.诗歌欣赏:江南雪 篇六
自从天气预报江南有雪
小A就开始了隆重的迎接
鸭绒袄已经准备好了
棉手套已经准备好了
就连和哪些小朋友
一起堆雪人打雪仗也准备好了
大雪没来,倒是天儿冷得厉害
在希望冻僵之后
小A的心里下了一场暴风雪
40.5度的高烧,将冰雪在肺部
升腾起一片令人心焦的迷雾
面对医院的白墙
小A问——
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
我跑到模糊的窗前
用手在玻璃上撕开了一道缝隙
揉了揉疲惫的双眼,看见
一朵一朵精灵,那是雪花儿舞步的旖旎
这一场江南雪
小A是带着吊瓶隔着玻璃欣赏的
我看见女儿的眼睛里有晶莹的液体
小A幽幽地叹气——
要是我不生病多好
就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在雪花儿里游戏
孩子啊,你可知道
这一场雪已经奔跑了千万里
是专程赶来江南对你慰藉的
她怕你幼小的心灵在寒风里颤栗
怕你的`希望从此冰封
冰封对所有美好事物的希冀
孩子啊,这一场江南雪
是你用40.5度的高烧和节段性肺炎换来的
欣赏吧,慢慢滴欣赏
好好看看这雪花儿是如何滋润大地
是如何将一袭洁白的纯洁化为寒冬的外衣
这一场江南雪
小A是带着吊瓶隔着玻璃欣赏的
我看见女儿的眼睛里有晶莹的液体
其实,小A知道
这一场雪已经奔跑了千万里
是专程赶来江南对她慰藉的
其实,小A知道,这一场江南雪
是她用40.5度的高烧和节段性肺炎换来的
她要好好看看这雪花儿是如何滋润大地
是如何将一袭洁白的纯洁化为寒冬的外衣
这一场飘飘洒洒的江南雪
覆盖了小A曾经的失望
留下了人生美好的回忆
关于那些期盼的画面
关于那些感动的泪滴
一定会如这一场江南雪
7.雪散文欣赏 篇七
一、主题整合模式
这里所说的“主题整合”, 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 对教材所选篇目按照一定的主题重新调整编排, 然后采用合理的操作模式组织教学, 依序完成各个主题的教学任务。
在实际操作中, 这个整合模式可大致分成“主题整合———教师精讲———学生自读———拓展阅读———问题探究”五个步骤。一是主题整合, 教师可以从题材、体裁、作者、文学理论等不同维度确立整合主题, 收纳篇目, 所选篇目不必拘泥于某一单元或某本教材, 可课内, 可课外, 可选修, 可必修, 可诗, 可文, 只要契合主题, 都可以根据需要编排组合在一起;二是教师精讲, 教师在主题篇目中选择1 至2 篇作品进行精讲;三是学生自读, 由学生对同一主题下的其他篇目展开自主研读, 提出问题, 教师点拨明确;四是拓展阅读, 教师根据需要推荐相应主题的课外文章, 作为阅读积累;五是问题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完成主题设计下的核心问题探究, 形成学习成果, 分享学习心得。在课时安排方面, 可设定2到5个课时完成一个完整的主题教学。这样, 在一个学段内, 我们就至少可以完成10个这样的主题教学任务, 能在限定教学时间内, 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资源, 利用好教材。
二、主题整合例说
下面我从三个主题角度, 举例谈谈我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教材的整合设想和教学建议, 以供参考。
1.以名家巨匠为主题
文学作品, 首先是人的作品, 既是人写的, 也是写人的。作家借助滚烫的文字, 描摹自然万物, 捕捉世风人情, 读者经由曼妙的文字, 窥见理想情怀, 旨趣抱负。简单的作者生平简介, 显然很难在作家与作品之间建立起真正有机的联系。学生也很难从枯燥的介绍中明了作家于作品中寄寓的丰富内涵。以李白为例, 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的李白作品不可谓不多, 留下的印象大多粗浅。读其作, 通常只有豪迈奔放, 识其人, 无外乎乐观豁达。然而, 李白不同时期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旨趣, 甚至是文字风格是有很大差异的。《蜀道难》《将进酒》《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三篇作品, 若以奔放豪迈、浪漫奇幻之言简而蔽之, 是粗浅的, 也很难让学生了解一个更为鲜活立体的李白形象, 学生所获得的阅读体验也是贫乏的。
以名家巨匠为主题整合教材, 则要求在基本了解作家生平经历的基础上, 厘清其思想发展的脉络, 把握其风格流变的过程, 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作品的赏析, 形成对其人其作的深刻认识和把握, 从而获得更加鲜活的阅读体验。
整合示例一:
2.以文学史序为主题
文学的发展有其清晰的脉络, 尤其中国古代诗文的发展, 更强调传承。我们传统的文本教学, 大多将单篇作品置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空间, 讲究单一文章的挖深讲透。这种看起来精耕细作的讲读方式, 由于忽略了作品的时代性和历史性, 很难引发学生共鸣。比如秦汉文学, 其所处时代的久远, 必然使学生与作品间存在隔阂。如何弥补这样的隔阂, 让学生透过艰涩的文字, 把握作品的“古拙之美” (李泽厚语) , 是教师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其实, 只要我们把这些作品放置在文学史的语境中, 便能找到一个全新的解读空间。
整合示例二:
3.以情感体验为主题
古人所谓“诗言志”, 道出了为诗为文的根本目的, 即抒发内心的情感志向。穿越了历史时空的古代诗文, 因为有着充沛的情感表达, 打下了作者深刻的情感烙印, 而变得贴近, 变得有温度。教师在处理教材时, 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 其实是在作品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古人的爱恨情仇、喜乐悲苦, 透过文字, 与学生鲜活的生活体验相遇, 定会融汇成更加多姿的情感色彩, 使学生获得高于生活的情感体悟和思想内化。此外, 中国传统诗文重视师古与传承, 许多情感表达以固定的行文套路被固定下来, 呈现典型化的特点。以情感体验为线索整合诗文, 可以让学生掌握不同题材诗文的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 获得层次更为丰富的阅读感受。
拿“宦游”一类诗文来说, 作品或记录羁旅所见, 或抒发贬谪愁苦, 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十分常见, 也非常重要的题材。在必修阶段, 学生对这类作品比较熟悉。如果在选修阶段, 教师能将此类作品集合起来, 由一篇到多篇, 由多篇到一类,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让学生把握此类作品的基本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 这对学生掌握鉴赏此类作品的一般方法是大有好处的。
整合示例三:
以上所提及的三个主题, 打破选修教材本身的单元设置, 突破了选修与必修、课内与课外、诗歌与散文之间的界限, 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将教材重新整合。突破了文选形式在讲授时的单一性和封闭性特点, 使作品本身、教材本身处在一个开放互动的语境中。
选修教材“主题整合”的意义显而易见, 从“三维目标”的层面来看, 能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综合于每一个主题的设计与实施中。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在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 依据教师的个人特点、气质禀赋、知识涵养, 选择不同的主题组织教学, 是彰显教师文学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更能培养教师的大课程观, 开拓教师视野, 真正做到教师与课程的同步发展。从学生的层面来看, 在这些主题的实施和体验过程中, 他们真正成为课程的参与者, 既从全局上把握住了语文学习的几个重要方向, 又能在课程学习中获得知识的积累、方法的领会、情感的体验和素养的提高。
当然, 这些主题不是固定的, 各个主题既各有侧重, 又相互渗透融合, 甚至主题本身也是开放的。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条件, 制定个性化的整合主题, 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富于个性色彩的课程规划。这将是教师们在课改实践中最大的成长和收获。
摘要: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为例子, 探讨选修教材优化整合的方式。提出“主题整合”的教材处理设想, 通过“主题整合——教师精讲——学生自读——拓展阅读——问题探究”的操作模式, 达到优化选修教材使用方式的目的, 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8.鬃岭的雪美文欣赏 篇八
鬃岭的雪,比起北方,毫不逊色。
鬃岭,是纳雍人眼里的西藏,它总是在人们心里高不可攀,可是没有一座像样的布达拉宫相匹配,更不必说风流在拉萨大街小巷的仓央嘉措。
鬃岭的雪,来得很随意,很漫不经心。有时候我还在思考,岑参是不是经过这里才吟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里的雪,就像被南方的或者北方的诗人写尽了一样,我在努力的寻找能修饰的词语。
这里的风冷得出奇,难怪有的人说,在鬃岭被风吹流鼻涕都不要用手去捏鼻子,因为怕把鼻子一起给拿下来了。但是在这,雪似乎在这调皮得很,比如今天的大太阳热的头直流汗,第二天有可能每样东西都被雪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干得起灰尘的今天可能明天就可以在门口堆上一个个高大的雪人。
李白说过北方的雪花“大如席”,现在看来,都不夸张,这里的雪,不是富有诗意般的一片片落下,它是像农民起义那样大块大块地慢慢堆积起来,看起来豪放的样子,恨不得给它一个酒杯和一把佩剑,然后众人皆醉它独醒。
南方有佳人,飘舞弄芊芊。雪堆积的鬃岭,不管多大的雪,人们都不会觉得是一种障碍,不会觉得烦,总觉得越大越好。或许是他们已经习惯了的缘故,有可能他们相信瑞雪兆丰年。
冬天的雪,把大地染白了,攀枝树上鸟儿抖动着翅膀,又飞到竹林上去,站在一根竹枝上,眺望着远方,寻求一条抖动的虫子。我还记得那片竹林,在冬天最美,每次外婆接我的时候或者送我的时候,都要经过那里,即使旁边没有一棵柳树,这竹枝都无时无刻地充当着许多角色。冬天,是我难以忘记的季节,这个时候,大雪铺上厚厚一层,外婆每走的一步,我都要格外小心。
走了,我开始离开这座寂静的村庄,外婆会小心地对我说:“如果鬃岭的雪大去不了,就不去了,雪天坐车危险,尤其是鬃岭,这里没下雪的时候,那里都是冻得紧紧的”。我总是淡淡地把头回过去,哽咽了一下说着没事。
这种场景,自从我下纳雍去读初中一直到现在,几乎每一年都在反复的上演,雪还是哪个雪,鬃岭还是冻着的,可是外婆的头发在模仿着冬天的雪,白得让我心寒。有时候,我也很希望鬃岭的雪不要那么大或者直接不下雪多好啊!
但是不知道是怎么了,我就是那么喜欢冬天,尤其是满天白雪,所以我爱西藏和鬃岭。即使我同情着卖火柴的小女孩,但是冬天还是在继续上演,没有故事的主角不会上演出动情的剧情。或是悲剧,或是喜剧。
每一次,冬天行走到鬃岭下来的小街上时,总是要先仰望鬃岭那久久不散的冷气,才能判断到小街上人的多少,天气越冷,人就会越多。但是这种现象总是出现在大年初二的大雪天,因为这里世居着穿青人,他们总是认为大年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所以他们不会出去玩,这一天不扫地,不向外面泼水,不去外面买东西等。所以到了初二,他们可以大肆地狂野消费,直至把压岁钱用得一干二净。
在这里,卖玩具的小贩肯定少不了,卖烙锅洋芋的更不必说了。最主要的还是每一簇被大雪覆盖的山茶花旁的歌师才能留住人们。穿青人的山歌在贵州也算数一数二的,但是歌师们不是哪个时候都在唱山歌,除非非常盛大的节日,比如春节、端午、中秋、重阳、还有“跳菩萨”的时候。余下的时间都忙务农,没有时间来歌唱。
当他们开口齐唱的时候,这边唱来那边和,声音抖动着雪压着的枝丫,来年必定是个好年称啊!
即使下雪,谁也没感觉寒冷,小孩子左手拿着擦炮和火机,右手紧紧地拽着滑冰车的尼龙绳,冻得通红的小手,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显眼。
那些不调皮的女生,不会轻易地走出门去,她们会在家里面围着火炉学母亲打着毛线衣和手套,心细点的女生还学着刺绣,绣出一双双鞋垫和想象中的春天。
鬃岭的雪,虽然堆满了我的童年,那双也曾经冻得通红的小手我没有忘记,那护耳的小皮帽子,还歪歪斜斜地扣在头上,不喜欢穿厚衣服的的习惯,外婆都还记得。所以我就该在这季节里,怀念一下鬃岭河边,那些爱我的人。因为有他们,我熬过了二十个冬天,不觉得寒冷,至少炽热的心还在。
这里的雪,寂静中散发着一股高温,但是这股高温还是融化不了我爱的雪,瑞雪兆丰年啊!
9.关于雪的美文欣赏:雪的遐想 篇九
我不明白天空为什么会下雪。妈妈告诉我,广寒宫里的嫦娥在哭泣。可是我不明白她为什么哭泣?虽然这只是一个童话故事,但我也会漫无目的地去追寻结局。我想她应该是因为没有朋友或者没有欣赏自己的人而感到孤独和难过吧,要不怎么那么多人喜欢用寂寞和寒冷来形容嫦娥住的月宫呢?于是我便对雪有了一种爱怜的心境。爱雪更怜惜雪,也独喜如雪一样润泽的颜色。我一直觉得雪来到人间有她自己的使命,不仅净化大地还让人净化心灵。当瓦岩的雪变成冰时,那各种形状的冰雕就像透明的春笋。她承载的不仅仅是外在的美感,还有内心的纯洁和透明。做人就应该如冰雕一样外美内净,外在有美德,内在有涵养。
人们总喜欢说“瑞雪兆丰年”,我更喜欢说大雪是在向人间传播希望的种子。父亲经常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是的,雪就是麦子的“棉被”,她承载的希望是来年的丰收。透亮的雪花在空中飞舞的姿态,弥漫着一种金黄麦香的味道,也让我的思绪跟着这场大雪轻舞飞扬。每年农历的十月份左右,父亲会将麦种抛洒在地里,麦子在空中洋洋洒洒像极了飘飞的雪花。播下种子就是种下希望,期待来年硕果累累。霜雪是农户们最喜欢的自然沃肥,因为她们是庄稼的肥料和养分。雪虽然寒冷,但她内部却十分暖和,冬天雪越厚,地下的庄稼就会越暖和;雪水浸润到土里也起到了杀菌消毒的作用,为庄稼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我想,这时候的雪景已不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炫白景象,入目的风景倾刻变成了金光闪闪的成熟麦穗。这便就是瑞雪兆丰年。
听着谭艳的民谣《南山南》,思绪开始随着旋律起伏跌宕。“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我开始从遥远的宁静中追寻曾经的点点滴滴。一直觉得一首动听的歌,便是一首优美的词,每首歌都仿佛有段动人的故事。当你对它浓情迷恋甚至掉了眼泪时,那么,歌中一定有你某段经历。喜欢一首曲是因为这首曲所呈现的某种意境。“雪”不仅仅是文人墨客笔尖下的写照,它还是作曲家们情感的寄托,同时她还融汇了曲的意境穿透到了人们的心灵深处。了解民谣的人应该都知道这是歌唱一段凄美的神话爱情故事。我心中的民谣它还包括对故乡的歌唱,故乡的亲人,故乡的山水、花草、瓦房、小鸡仔、大黄狗,还有一群长不大的小朋友……在深圳工作的那几年,我更与雪无缘相见了。2007年四川的那场大雪,我却和她相距两千多公里远,只是听说那年的雪也很大,而且还很冻人。我的奶奶就是在这一年的大雪天,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一年,对于我们家人来说是冷到骨头里的一年。大雪将那些往事永远尘封在了那个不一样的雪天。不知道嫦娥为什么又一次掉眼泪,好想道一句伟人的词“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我想奶奶也一定是去和月宫里的嫦娥作伴了吧!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一股寒凉的思绪将我带入陈彼得作曲的《一剪梅》,费玉清用他柔美的情怀演绎得如此风花雪月。优美的文字随着动人的旋律缓缓沁人心脾,好一句“爱我所爱,无怨无悔。”一语双关爱梅爱雪更是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也正是告诉当前忙碌其身的人们“爱我所爱,选择了就无怨无悔”。似乎诗人和作曲家都喜欢将雪和梅相提并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在我看来,梅的香味早已浸透了雪的身心。雪依梅,梅恋雪,可惜这种景象我只在小时候那场大雪里见过。故乡老宅院子里那棵翠绿挺拔的梅子树,记忆中它好像永远都是翠绿的,小时候经常和小堂弟们爬上去玩耍。它见证了我们童年的成长过程,可惜现在也离开了我们。
夜已渐深,一阵刺骨的寒气沿窗户袭来,不由得顿时寒颤惊心。时间是手中的沙,离开深圳足足八年了,鱼尾纹已悄悄爬上了眼角。小时候总渴望自己能快点长大,殊不知自己成长的过程正是父母衰老的过程。“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不知何时开始有了这种惆怅的心情,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带着这种愁情,我想起了苏轼的一首怀旧诗《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诗人将自己随处漂泊的生活比喻成飞行途中的鸿雁暂时栖息在雪泥上。在这首诗里徜徉,仿佛看到了自己漂泊的身影。深圳回到成都,成都再到上海,上海又到南充,南充又到蓬溪,蓬溪再到成都,仿佛绕了个大圈终归回到原地。心中若有梦,不管道路如何曲折,坚持就总会到达……
望着窗外,灯光开始被烟雾缠绕。静下心来聆听心海,往事如同梦一场,风花雪月自演绎;落叶凄美了离别,雪花纷飞了眼泪、纯洁了世界!
10.雪散文欣赏 篇十
作者:顾春芳
这几天,整个天空好像覆盖了一层灰茫茫的幔盖,时而飘忽,时而就在头顶, 有一种伸手可以触摸的感觉。人感觉特别压抑,好像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过去喧嚣的外面,变得寂静无声,连我家的黄狗都躲在窝里不肯出来,偶尔听到脚步声,也是象征性的出来“旺旺”叫几声,然后又躲了起来,此情此景,我的心中有一点塞塞的感觉。
到了昨天下午,雨夹着雪子,劈头盖脸的打下来,打得脸上火辣辣的疼,伸出手想遮挡一下脸,但是手却被冻得几乎要开裂,不得已,那只可怜的手来回折腾,直到家里。
雪花终于飘起来了,那漫天的白色雪花,飘飘扬扬,笼罩着整个大地,甚为壮观。行人躲起来了,偶尔几辆车风驰电骋般驶过,雪花也不会忘记给它们装点一下,留下点滴痕迹。我站在阳台上,放眼远望,忽然发现雪花有大有小,小的如针眼,大的如芦花,它们飘飘洒洒,却有一种刚性的美。
仔细一想,雪花就是那种人间的清洁师,他就是一把帚,一把剑、一句凌厉的话语。它可以洗清大街小巷的垃圾、杂物;可以清扫屋面的浮尘与落叶;可以荡涤人间心灵的污秽……
我们何尝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刚性的法律法规,看起来冷漠无情,像一朵朵冰冷的雪花,但是它却像一把利剑,直捣个别人的黄龙府,给予他们凌厉的一击;同样雪花有它的冷酷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具有与众不同的震慑美,给人予警告、制约,达到临阵退却的作用;至于那些为世界的清朗美丽,傲风凌立的人,就像腊梅花,它却在风寒中,芳华尽显,独立鳌头。因此,我认为:不禁风雨,哪里来彩虹;不经风霜,哪里来傲立原野。
凌厉的你——雪,同样是我的最爱。
文:顾春芳
11.雪啊,雪优美散文 篇十一
落净叶子的树,承接不下雪花。枯瘦的枝头,有小雀子在饥饿地叫着温暖,叫着春天。枝繁叶茂的树木花草,身上全披上了白雪的大衣,雍容华贵。有月季,在雪地里高举着一茎火红;有菊花,托着金色的灯盏,噙着雪花在大声欢唱;有腊梅,在清冷的寒雪里吐着冷艳,吐着清冽,吐着馨香。腊梅也只在这样的天气里才叫怒放吧?如是暖冬,花是照开不误,但心底里却是别别扭扭的。别扭得让人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一步一滑的,但人们走着这一步一滑的雪路,内心里却是欢喜的。雪是多年不见的暴雪,而踩着雪走路,也是多年未有过的境遇了。人,内心里,总是在渴望一些新鲜的、滋润的东西的。农人更渴望下雪,岂不闻“瑞雪兆丰年”乎?雪地里是种植着希望与未来的,当然更有温暖与激情。雪,更是孩子们的宠儿,攥着雪团儿掷来掷去,多过瘾!站在雪地里,看着孩子们的欢乐劲儿,我多想一瞬间走回童年,也去进行那至今未了、不分胜负的战争———)恍惚间,我已回到童年,回到我的白雪覆盖的村庄。读者文摘在线阅读
一到冬季,大人们基本上处于冬闲状态,稻子收起来了,山芋进窖了,麦子下播了,蚕豆也日益青翠了。既是冬闲,又因寒冷,农人的生活便基本是在彤红的炭火的氛围里度过。早在秋末,家家户户便已准备好了取暖的树根———冬日里,大家拢在一起,烧起树根,或沉默寡言,或讲今驳古,一张张脸映得彤红。
最温暖的莫过于父母的炭火炉,炭火炉上总会“咕嘟咕嘟”着豆腐烧肉,真的是好香好香;平时再简省,过年时父亲总要到百货店里扯几尺花布头,给我做一身新衣裳,看着我穿上新衣裳的欢乐劲儿,父亲总会摸摸我的头:毛儿,乖,我的毛儿又长一岁啦!眼里全是笑。母亲总会在大雪的冬夜里,点着油灯纳鞋底儿,我常常就倚在母亲的身边,渐渐地睡去,有时睡得迷迷糊糊的,有时假装睡着了,母亲便丢开鞋底,抱着我,亲亲我,轻轻地放在床上。那时,真是贪恋母亲的怀抱啊!那时母亲白日里永远在挣工分,晚上老是有做不完的家务,难得抱我一次。那时我也就五六岁的光景吧?现在想起母亲的怀抱,还是觉得好温馨、好温馨。
忽然觉得好幸福好幸福,因了这明净清冷的冬雪,因了这温暖馨香的冬雪,我仍能回想起我的童年;而且,这些之外,我还能独自地享受宁静,享受清寒;能寂寂地关注于一株墙角的寒梅;能静静地写几行文字,看几页书。
打了电话给父母,山村已积了一尺多厚的白雪了。那是多少人多少年的思念累积而成的啊。
那一地的纯净,那一地的水晶,那一地的歌声。
12.那场雪散文 篇十二
截止当下,此场雪乃今冬之最。晨至暮收,飘洒整日,深及膝上。远望银装素裹,似童话世界,灰暗尽去,满目圣洁。近观,雪压松柏,叶落枝折。房长三尺白冠,车披四寸蓬棉,人若跛行的企鹅,偶现雪上,蹒跚而行,步履维艰。
楼侧一鹅窝,已填埋雪下,如大块豆腐,方正莹光。“豆腐”之上几点鲜红微动,嘶出几声哀鸣。原是鹅囚雪内,寸步难行,只挣脱出头来张望,试图逃离牢笼。怎奈此非水中,身难浮,蹼无用,纵奋力,雪阻行,气力尽,几未动,徒留嘶鸣。思忖之,主人何在?许是锦阁把酒,亦或路上移挪,否则,怎会疏漏,残忍到坐观其灭而不施救?毕竟与其冻死惋惜,不如下锅充饥!瞬间,铁锅炖鹅的美味便回荡在鼻翼,口舌生津,不能自已。
极目远望,路蜿蜒似白蟒,晚高峰的街心烦闹如集市,昏黄路灯萤火虫般抖动微光。但只见,除雪设备路间开渠引于前,甲壳虫列队随于后,蜗牛般爬行,零星汽笛,拖着焦急,催出几闪光影。黄马夹绽成风景,热汗凝霜,腮如红霞,倾力付出,锹铲舞处,黑现白除。且水米自备,不辞辛苦。平凡无语,谁解其碌?享得通捷,谁念其功?不易自领,只为良知莫付。赞,马路天使,皆应尊敬、皆应仰慕。
次日晨起,主路雪除路窄已变停车场,支路雪化为冰,明亮如镜,却映不到车的身影。于是,上班成为难题:自驾路滑危险,通勤无票禁乘,公交倒车费力,矿工罚俸痛批。如何?良策难觅。蹭车吧,无耐之举。于是,电话频拨,却屡遭碰壁。皆因想法趋同,都如热锅之蚁,乱了头绪。
午间,食堂用餐者寥寥,除昨日值班者,未多几人。此中,有我,我乃自驾而来,只因任务压身,又别无它计可寻。当车似蜗牛行至单位,已近饭时。见办公室空无一人,我心稍安。复忆险路,仍觉胆颤心寒、阵阵冷汗。
一路之上,车如耄耋醉汉,脚下无根,于冰面之上左摇右摆,节奏稍快,便走不出直线。轮胎不受待见,稍疏,便被冰面抛向一边,惊呼一片。更害怕的是亲吻近邻,惹不快,费口舌,找保险。
路过桥头,冰滑坡陡。忽斜出一狗,跛足穿行,吐着舌头,听闻促笛,呆立转头。一个急刹,车即甩头,一条弧线,半圈椭圆。幸左右无车,否则,后果如何?定惨不忍睹,零碎一地。惊魂刚定,险象又生,转弯处一车强超,飘入沟中,后车急避,撞翻护栏,之后众车,狼狈悲催,亲吻的,贴脸的,受伤的,优雅尽去,似金刚变形,形状各异,相同的是皆露出脆弱的皮。我车稍远,滑尽气力,只距前者尺余,一身冷汗,暗自庆幸,又自责自驾决定鲁莾,追悔不及。驶入单位,毫发无损,总算平安,以汤为酒,自饮自贺。
过了饭时,通勤车方达,冷炙被提前发车的通知温暖。我的天,办公室秒成公交站,坐椅未热,鱼贯而散。一条长龙,巡路而返,小心翼翼,缓缓慢慢。
我的天,吾将何如?可有防滑链,遍寻不见。感叹,事当早谋,有备无患。
怱生灵感,留守单位,静待明天,免舟车劳顿,胆颤心寒。只是苦了老婆,要接送孩子,洗衣做饭。
夜半无眠,寂望星天,儿时雪戏,浮现眼前。
那时冬日无雪不欢。尺寸之雪太平常,封门封窗才好玩。一夜北风呼嚎,次日被窝中睁眼,雪过半窗,一片银白,遮了光线。风为媒,房门与窗誓死缠绵,无法外开。好在窗开向里,父无耐,只得跃窗纵进雪海,以锹为桨,游弋到门外,愚公移山般,移除雪障,直至须发皆白。
上学之路,更充满挑战,于雪壕中穿行,鼹鼠一般。一天风冻,雪面紧实,小伙伴便挖成雪屋,躲在里边,风不透,还保暖,啃一口冻豆包,闹做一团。个高者一长身,雪屋塌掉,脖子,脑袋雪沫灌满,混合热汗,沿背下流,一个寒颤。
雪天抓鸟备受小孩喜欢。雪大食难覓,檐头度艰难。只需一只手电,一个带尖长杆。电光晃处,杆进杆出,收获连连。以鸟投火,美味垂涎。或者场院,雪除地干,咫天之地却是鸟的食源,米粒,谷壳皆可御饥寒。持一网,口大杆长,迎鸟挥动,几无不成。好鸟用于玩,麻雀可触馋。
待吃饱喝足,再爬雪山,上一步退两步,只为滑下的顺间。风虐脸夹红晕现,冷意刺骨手成馒。然劲头却不减,反反复复,轻伤不下火线。
打雪仗乃最便捷之戏,以雪成球互袭,可单对单,也可一对多,群起而攻之,玩者需智谋更需一身肝胆,于是,硝烟乍起,雪球乱飞,互不服气,你喊我叫。偶过行人,中招怒斥,群皆偃旗,低眉离去,留残白雪一地,折光耀眼。
日落归家,衣裤泄露秘密,故挨揍挨批常矣。无障,今日事今日毕,明日照常嬉戏,谁叫快乐无法抗拒?
由彼及此,抚今追昔,不觉感叹,我们儿时穷了物质,却乐了童年,回忆间幸福满满。如今的孩子正相反,富了物质,却穷了童年,可悲、可叹,无耐、心酸,我们儿时的游戏项目已时过境迁,恐要失传。
13.曾巩的诗词雪咏欣赏 篇十三
雪咏 曾巩 宋
雪花好洁白,不待咏说知。
区区取相似,今古同一辞。
薛能比众作,小去笔墨畦。
谁能出千载,为雪立传碑。
四座且勿歌,听我白雪诗。
天地于降雪,其功大艰难。
去年暖风日,冬在春已还。
山屏尽深碧,危溜声亦潺。
草萌各已动,梅花开最繁。
炉火殆可谢,衣絮谁复言。
推排腊已过,一变天更寒。
飘风动木石,激射难出关。
深房拥高燎,领肘曾不温。
仰视云压叠,垂欲藉屋山。
元气不复呵,飞鸟折羽翰。
谁排河汉流,欲堕莽苍间。
道为黑风遮,凝冻无住著。
纷纷成片缕,六出非刻削。
初时漏余滴,杂雨犹可恶。
迤逦纵飞洒,熊状不可名。
或稀若有待,或密似李索。
或弱久宛转,或狂自轩腾。
群来信汗漫,孤飘亦零丁。
屋角初渐斑,瓦沟忽皆平。
坳漥一已满,茅茨压将倾。
树木遍封裹,冈山助峥嵘。
阶除断纤秽,池台有余清。
流尘寂已掩,物象窅皆明。
厨烟或中鑱,里表仍孤擎。
长街隐缺甃,荒城混觚棱。
沙水渺相合,扁舟在图屏。
啄草鸟雀踪,篆字贵纵横。
顿惊宇宙内,侈丽皆天成。
引望谁倚楼,秀色乱目睛。
永怀衡门士,辛苦守六经。
山藜不充腹,笔砚久已冰。
柔茵坐中堂,谁问公与卿。
世事泊无意,烛换犹飞觥。
文犀压朱箔,阳春谢秦筝。
所处殊处所,苦乐固异情。
谁致此不齐,上天意何营。
苍苍不可问,奕奕洒未停。
明晨起相处,寒日已满窗。
井甃破圆素,砌苔还故苍。
万物去覆冒,颜色皆复常。
融为大田水,其流日滂滂。
方塘接深甽,澄彻碧玉光。
岂惟疠疫消,庶验百谷祥。
愿彼守经士,幸可继糗粮。
【雪散文欣赏】推荐阅读:
精品散文欣赏06-28
四季散文欣赏08-17
黄昏散文欣赏08-29
怀念乡下散文欣赏07-04
优秀抒情散文欣赏07-11
名家优美散文欣赏07-17
随心想了散文欣赏10-17
午后的时光散文欣赏10-30
关于冰心的优美散文欣赏07-10
短篇经典古代散文欣赏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