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24-07-23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共13篇)(共13篇)

1.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一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课题

十几减9

课时1 教学内容: 第1---2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准确算出十几减9的减法算式

2、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实践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求异精神。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能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十几减8、7的计算。教学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猴子卖桃(小猴子有13个桃,小兔买走9个。)问:小兔买走9个以后还剩几个? 你是怎样知道还剩4个?

引导学生说出:小猴原来有13个桃,卖了9个后,还剩下4个。问:你能根据猴子卖桃的情景列出算式来吗? 板书:13-9

二、自主探究,领悟算法。

1、问:怎样才能准确地算出13-9=?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可以借助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想一想。

2、各小组汇报活动结果。

每个组先派代表上讲台演示,发表意见解释自己的想法。随后允许同一小组的其他同学对自己组中发言的同学作补充,指导学生有条理的表达。

有的学生会从13个小圆片了一个一个地减连续减去9个剩下4个;

有的学生从10个一堆里减去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3个一堆的合在一起,的出剩下4个;

有的学生先减去3个一堆的再从10个一堆了拿走6个剩下4个; 有的学生这样想:因为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

3、教师对学生想出的正确算法给予肯定与表扬。

问:在那么多种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

4、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2-9=• 16-9=•

三、巩固练习,深化运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看图,理解图意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准确计算15-9= 17-9=

2、对比练习;

以小组合作为单位填写,然后说说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例如:当你看到9+2=11时,你会想到什么?初步让学生认识加、减互逆关系。

3、口算竞赛(完成书本2页第5题); 让知道答案的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

4、归类整理;

把第5题的算式按规律排列整理如下: 11-9= 14-9= 17-9= 12-9= 15-9= 18-9= 13-9= 16-9= 19-9=

5、引导学生观察,初步感知十几减几的技巧。

学生从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后记 板书设计

通过学习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准确算出十几减9的减法算式。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实践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求异精神。十几减9 13–9=4 12–9=16–9=7

练习一 教学内容: 第3---4页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调整自己的计算策略。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来进行计算。教学重点: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小棒

一、做p3: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再列式。

1、尝试计算14-9和12-9

2、组织交流算法。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哪些用在自己方法做起来感到困难的学生向别人学习,调整算法。

3、指名汇报。

二、做p3:2让学生先算,再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看能发现什么。

三、游戏:跳树桩。(以4人小组合作比赛的形式进行,2人一组,1人拿着数字卡片9,分别放到树桩上,另一人算,算好一题再跳下一题,看哪组快,再轮换另一个人拿)

四、过关检查。P3:4(限时2分钟)对于2分钟内完成,又基本对的学生予以过关,对不能按时完成的,课后抽查是否掌握了计算方法,并进行个别指导。

五、做p3:5:讨论一下两步计算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再开始独立完成。以同桌互查的方式进行检查校对。

六、分组比赛。(青蛙跳)p4:6

七、看图列式(复习图画问题,先表述图意,再列式解答,说说图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八、做p4:8(先数一数,再填一填,最后引导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九、作业:用11、12、13、14、15、16、17、18减9,看一看得数与个位比一比,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调整自己的计算策略。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来进行计算。板书设计

十几减8、7 教学内容: 第5---6页 教学目标:

1.运用已经掌握的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十几 减8、7。

2.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3.通过题组计算、比较,体会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越小的计算规律,形成初步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

教学难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挂图,学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共有15把号,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怎样列式?

根据回答板书:

15-8=□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讲述: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方法一:15-5=10 10-3=7 方法二:10-8=2 2+3=5 方法三:8+()=15 8+(7)=15

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 试一试。

书上P5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这种最容易的方法来计算,好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出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交流时可以根据学会的错误说说计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题。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8、7)教学反思:

练习二(1)教学目标:、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帮助学生形成计算技能,提高口算水平。

3、加强学生数的书写训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难点: 巩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计算方法练习1、7根小棒

6根小棒

让学生说说图画的意思。根据小棒的摆放提问:(1)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2)一共12根小棒,拿走9根,还剩几根?

先列算式,根据算式写出计算过程,并且写出得数。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2、20以内加法口算练习。

12-9 15-9 13-9 17-9

12-8 15-8 13-8 17-8

12-7 15-7 13-7 17-7

3、填数计算。

8+()=14

7+()=14

14-8=()

14-7=()7+()=12 9+()=12

12-7=()

12-9=()

二、进行练习

1、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填写。

(2)学生汇报答案,说说是怎样想算出来的。

(3)提问:仔细观察一下,每组中上下两道题填出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如:第1题8加几等于16,16减8就等于几。

(4)小结:我们在做这类题时,只要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就可以做到又对又快。

2、第2题:

(1)学生先在书上填写答案。

(2)组织反馈交流,说说计算的思考过程。

(3)观察:每组题中左边一排数和算出的结果,看是怎么变化,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小结。

3、第3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观察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2)指名练习:让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左边和右边的小蚂蚁,老师演示推木块,让学生说出算式,并算出结果。

(3)同桌两人进行练习。

(4)小结,对练习情况进行评价。

4、第4题: 让学生先在书独立完成,然后进行校对,统计做对做错的情况和所用的时间,对做错的题进行分析。

5、第5题:(1)课件出示主题图。

(2)提问:这题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3)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反馈。

6、让学生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1)6+9=15(2)7+8=15

三、总结评价

说说练习后有什么收获?

十几减6、5、4、3、2教学目标:、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在观察操作中经历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

3、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实现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重难点

三、总结评价

说说练习后有什么收获。

反思

课 时 6 课题

练习二(2)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十几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比大小、找规律等形式的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巩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巩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8

13-8

7+4 16-9

15-7

17-9

8+6 11-7 7+9

8+6 14-4

9+7 18-9

8+0

8+3

12-7

让学生说说6+8是怎么算出来的?12-7是怎么算出来的?

2、完成第1题。

(1)让学生说说图画的意思。

(2)根据算式写出计算过程,并且写出得数。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3)集体订正。

二、进行练习

1、第7题:

(1)学生独立练习,在书上填写得数。

(2)汇报交流答案后,说说你在填写时有什么窍门?

(3)引导学生先横着看,观察一组的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再竖着看,观察一组的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第8题:

(1)学生独立练习,在书上填写得数。(2)汇报交流答案。

(3)提问:观察每组中三个算式的得数,你发现每组中的加、减法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4)小结:我们在计算时,可以借助这样的关系来填写得数。

3、第9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说说图意,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在比赛?

(2)小组两个同学一个扮演松鼠,一个扮演小猫,看看谁先到家。算完之后,全班进行校对答案,最后看谁先到家。(3)小结:我们在计算时,如果前面一题算错了,那后面的就会跟着错,所以,在比赛时,要在做对的基础上,再去争取做“快”。

4、第10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2)提问:这题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3)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反馈。

三、总结评价

说说练习后有什么收获。

2.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二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一课, 通过其重点难点的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少) 多少首先是建立在学生会比较两种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少几个这些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 因此本节课在设计时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和现场辩论, 解决实际问题等环节, 让学生真正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 (或少多少) 其实就是求两个数的相差数, 运用减法将大数减去小数的进行计算。

一、预设生长, 开放学习环境

在课堂上, 我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的和谐师生关系, 通过手势、眼神、语言不断地鼓励孩子敢于交流, 敢于创新, 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课堂的一开始, 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地时候, 这是一定要抓住时机进行热身训练, 一系列的口算过后, 迅速出示两条彩纸, 彩纸颜色艳丽, 很能吸引学生, 但从肉眼上不能直接看出长短, 提问让学生怎么比较长短的时候, 很多同学都想到了要将一端对齐后看, 并让学生根据两张纸的长短用我们以前学过数学的知识说一句话, 学生很自然想到了红纸条比黄纸条长一些, 黄纸条比红纸条短一些。当追问到:你是怎么知道的?红纸条比黄纸条具体长多少呢?你能来示范一下吗?学生非常自然地想到将一端对齐后将一根长地彩带折过来后, 多出来的那段就是比另外一种颜色多的长度。随手而来的彩纸, 形象的实物操作, 让学生将复杂的知识生动演示出来, 让知识构建成为可能。

二、预设生成, 开放学习内容

1. 提问。

课堂中例题出示, 展示情境图, (红花片13个, 蓝花片8个) , 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提问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 似乎有点难, 如果实在不会, 我们也可以先提问让学生仿照着提, 事实证明千万不要小看他们, 有时候他们的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学生能根据条件提出譬如以下的问题来:

(1) 两种花片一共有多少个?

(2) 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

(3) 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

问题提得很好, 老师就要适时表扬, 谁都喜欢表扬, 只管说好话, 能表扬到浑身起鸡皮疙瘩最好, 我就是这么做的, 学生们上课听到开心的很, 情绪会传染, 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 让他们愉快地成长, 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因此, 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 我的学生很愿意主动地去尝试解决问题。

2. 摆演。

当学生借助小花片一一摆放的时候, 他们其实无意中已经在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了, 如果没有做到这样, 也没有关系, 我们可以将对应好的和没有对应好的拿出来比较, 看上去很明显, 如果对应的话, 一下子就可以看出多了多少, 反之, 就不清楚。

理解数量关系后, 我们需要尝试着将这样的句子连贯的说, 反复说才能让自己的理解更加透彻。这时候一边提醒学生反思:红花片比蓝花片多了5个, 那么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呢?逆向思考能够让学生思维更加严谨。学生会思考到其实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就是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几个, 实际就是两种花片相差5个, 直接点题, 学习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3. 抓摆。

展开开放式学习, 学生同桌合作, 两个同学抓一把花片, 数数有几个, 并比一比多少。学生合作时观察到有些同学是用一一对应比较后得出结果, 有的直接就能说出谁比谁多了几个?这时及时抓住学生中的学习资源, 让这些没有排就算出结果来的同学交流得出:实际上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只要将大数减小数就可以得到相差数了, 算理算法自然水到渠成。

开放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思考, 发散思维, 开放的学习内容重点体现在课堂实践和习题的设计上, 教会学生思考,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题目看似简单, 但每次都贴近生活实际, 恰好在他们够得到的高度, 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

三、预设理念, 开放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人们在观察事物、理解事物和对事物作出反映所具有的独特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以及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感情上和生理上所产生的种种反映总和。学习方式没有好坏之分, 只有不同之分。每个学生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学习风格, 或喜沉思、或喜交流、或爱自学、或需指引……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展示自己个性的过程。我允许并且鼓励和引导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内容, 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灵活地动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学习。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殊对象的共性, 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 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 从而取长补短, 灵活运用各种各式更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在课堂中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联想、发现;自主尝试、探究;自主讨论、交流;自主归纳、总结;自主练习、提高, 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我听见就忘记了, 我看见就记住了, 我做了就理解了。”我们在学习情境中就应该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 这样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在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学活动中才能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

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 篇三

一、借助拼音拐杖

1.前面是谁?按拼音写词,再邀他一起走吧!

qín láo()的大爷dǎlāo( )着随fàn làn()的洪水jūnyún()piāo fú()在河面上的shū cài()叶。

2.朋友还有其他叫法呢,按拼音组词进行区别。

系xì()鲜xiān()

jì( )xiǎn()

二、感知祖国文字

1.为加下划线的字选择合适的意思。

(A.第一位;B.帽子;C.像帽子的东西)

茅庐(A.照管;B.拜访;C.看)

2.上车可别坐错了位置哟,用“怜”组不同的词,再帮它们找个合适的座位。

①这个穷苦的小孩真()!

②我们决不能()那些恶人。

三、积累运用词语

1.朋友丢了东西,帮他补上。

循()蹈() ()砍()伐

身先()()慕名()()

惊()骇()()山()岭

2.车上来了几位拳击手,帮这几位朋友找相反的训练对手。

①我们要自觉()各项制度,决不能违犯

②过去,张虎不爱卫生,同学们都讨厌他;现在改了,大家都()他了。

四、句子集会演练

1.趁乘车的空闲玩个“变相”魔术吧,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格罗培斯设计出最佳路径。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

②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为句子减肥: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会模仿吗?来一个模仿秀吧!

①虽然我一直没有学到公冶长的本领,但是跟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践拓展

1.我知道《三国演义》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等。我最佩服的人是_____________,因为他_____________。

2.班级活动遇到难题,我要求大家一起想办法,就用格言“_____________”来说服大家。

3. 从6月1日起,我国限制使用塑料方便袋。你怎样看待这一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上树掏鸟蛋,你看见了,会怎样和他对话?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评价

1.本学期,我们欣赏了竺可桢爷爷关注的________、格罗培斯设计的________;认识了《三顾茅庐》的________、孙中山的秘书及夫人________;通过《特殊的葬礼》明白了________的重要,从《苹果里的“五角星”》知道了________……收获可真不少!

2.《江南春》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最能引起人们遐 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天鹅的故事》完成阅读理解。

这时,别的天鹅似乎被这一举动惊住了。它们呆呆地站在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勇士”。只听得“嚓——嚓——”,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地扩大。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①“呆呆地”写出了什么情景?

②冰面变化的过程是:裂开一条小缝→_______ →_______→_______,从侧面写出了老天鹅是在_______。

③参加破冰的天鹅越来越多,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把天鹅的声音比做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破冰场面_________。⑤为什么把老天鹅称为“破冰勇士”?

七、课外欣赏

华佗的“五禽戏”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作出了重大贡献。

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而且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作用。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里读书,见一小孩把住门闩来回晃荡,他立即想到古书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人为什么不也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呢?后来,华佗参考了“导引术”(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编出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拳法,名叫“五禽戏”。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可以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几十年坚持做“五禽戏”,活到九十多岁,仍然步履轻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可见“五禽戏”是行之有效的健身体操。

1. “枢”指门上的转轴;“蠹”是蛀。结合上下文理解“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

2. 华佗由门闩晃荡联想到了什么?

3. “五禽戏”是华佗观察了哪些动物的运动姿态后发明并编出的拳法?

4.从哪里可以看出“五禽戏”有益身体健康?

4.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四

第六课时:数的顺序

教学内容:课本第37—3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2.过程与方法: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与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实践、观察分析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从36数到55,从81数到100。2.填一填。

(1)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2)8个一和7个十合起来是()。(3)9个十是(),100里面有()个十。

二、探索新知,掌握规律 1.教学例题。

(1)出示100以内的数目表,要求学生根据数的顺序,在空格里填数,指名演示,集体订正。(2)填完后要求学生选“41、42、43……50”,“61、62、63……70”,“81、82、83……90”,“9l、92、93……100”读一读,读完之后议议,横着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在横着的同一排数里,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依次分别是1、2、3……9,最右边的一个数是整十数,(或一百),横着同一排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

(3)要求学生选“3、13、23……93”、“5、15、25、95”、“7、17、27、95“、“10、20、30……100”读一读,读完之后议一议,竖着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竖着的同一排数,个位上的数都相同,十位上的数不同,竖着相邻两个数相差10〕(4)同桌同学斜着选几排读读、比比,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再观察一下,除此之外,你们还能发现什么规律?(5)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在1~100的数目表中,是按顺序一个接一个排列的,从表中横着看,第一行中排在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每一行的第几个数,个位就是几;竖着看,每一行个位上的数相同,下面的数比上面的数大。2.教学“试一试”。

照这三种图形在100以内的数位顺序表里框出几个数,并说说是哪几个数?它们横着、竖着、斜着相邻两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2)出示一组猜数练习题,提问: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说一说你是怎样猜的?

三、教学“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在1~100的数里,个位上是5的数有哪些?请小朋友把这些数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2)在1~100的数里,个位上是0的数有哪些?十位上是5的数有哪些?请小朋友也把这些数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2.完成“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填空,交流结果时提问:第一行数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你是怎么填的? 3.完成“想想做做”3。

独立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按照数序练习填空,集体订正,交流结果。4.完成“想想做做”4。(1)出示第4题图,说说题意。

5.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五

(二)教学内容

1.长方形、正方形和圆。2.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重点难点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2.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3.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4.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画图、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教学准备 各种积木、挂图、纸张。

第一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例题和“想想做做”1—5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画图、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教学准备

积木钉子板、水彩笔、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圆柱的物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图形。

(板书:认图形)

二、教学新知

(一)搭积木

1.每一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套积木,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搭一搭。分小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拼搭的情况。

2.提问,观察拼搭的积木,想一想在拼搭的积木中哪些是已经认识的,哪些还不认识?

3.分类:

教师从中取出1个长方体,让学生说出名称并要求学生把拼搭中的所长方体都拿出来放在一起。

学生用类似的方法,把拼搭的积木进行分类。学生分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类的情况。

汇报分类结果,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认识平面

(1)首先观察长方体,观察各块长方体积木正向着我们的那个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形。

板书:长方形(有四条边,都是直的,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一样长。)

观察长方体的每一个面与黑板上画的长方形一样吗?

(2)观察正方体,观察各块正方体积木正向着我们的那个面。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

板书:正方形(有四条边,都是直的,四条边都一样长。)观察正方体的每个面与黑板上的正方形一样吗?

(3)观察三棱体,观察三棱体的底面。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有三条直直的边,三条边首尾顺次连在一起)(4)观察圆柱。观察圆柱一个正向着我们的那个底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们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圆。

板书:圆(圆的周围是弯曲的,不是直直的)观察圆柱的两个底面与黑板上面的圆一样吗?

(二)找一找

1.依次说出平面图形的名称,让学生在教室里、身边、生活中找一找那些物体是这些形状。

学生自由交流 指名汇报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展示各种物体,让学生说说那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那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那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那些物体的面是圆形?

(三)围一围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第3题图,边看图边想:钉子板上围成的是什么图形?怎样围的?你也会围吗? 2.学生自己动手在钉子板上围一围,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在钉子板上能围出圆吗?让学生去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

(四)画一画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3题:涂涂数数 请你涂一涂,数一数

提示:不要将颜色涂到外部,涂出后就不是原来的形状了。2.“想想做做”第4、5题:画一画

用同一个正方体,选择几个面分别画出正方形,比一比画出的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用一个长方体画长方形,能画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全班交流,小组汇报。

四、课堂小结

学习本节后,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说一说。

板书设计: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

安全提醒:

森林防火安全:

不许玩火,不许私自带火山上;不接触易燃易爆物品,不随便燃放烟花爆炸;文明祭祀,不烧香、纸、烛;小学生不参与森林救火。

第二课时

练习四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9—20页练习四1—6题及“动手做”。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填一填、折一折、剪一剪和拼一拼等具体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有关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剪刀、各种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平面图形,谁来说说有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将继续来研究它们。

二、巩固练习1.摆一摆

(1)出示第1题,要求仔细观察

(2)说说是如何摆成三角形和长方形的。(3)想一想用8根小棒可以摆成什么图形。(4)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折一折 A.练习四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什么是对折两次?”

(2)学生选择一种折法,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折出的是什么图形?

(3)集体交流,并说一说: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一般有哪几种折法?各折出什么图形?

B.练习四第4题

(1)读题,理解题意。提问:“你能把它折成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

(2)学生独自操作。(3)交流不同的折法并展示。C.练习四第5题(1)学生独自操作,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正方形。(2)介绍方法,说说你是怎样折的,怎样想的? 3.画一画 A.练习四第3题

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按照要求动手画。交流感受。B.练习四第6题

观察发现规律,再照样子往下画。4.数一数 思考题

(1)读图,明确题目要求(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3)帮助学生理解,并提示不能遗漏。

5.拼一拼 练习四“动手做”

(1)师:瞧,我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片拼成的一幅画,是什么?漂亮吗?这个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各有多少个吗?其实我们现在只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部分,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图形等着我们去认识呢。你想成为小小设计师吗?请你也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若干,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片,行吗?(2)学生动手拼一拼,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安全提醒: 春季传染病预防: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2.在教师、家里要常开门窗通风以保持空气的新鲜、流通;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洗澡,勤剪指甲、理发,勤洗、晒衣服被褥;

4.不挑食、偏食,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 5.根据气候变化注意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6.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能过于疲劳;

6.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2、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数学意识。

3、激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知识。

板书课题: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二、复习。

1、出示第14题:先用竖式计算,再比一比。

43+25=     86-54=     75+7=

43+28=     85-58=     75-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

2、出示第15题:用竖式计算。

16+53=   32+29=   93-42=    86-17=

16+35=   23+29=   93-24=    68-1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认真计算。

3、认真完成第16题,集体交流。

4、出示第17题,先把题意说一说。

小朋友踢毽,小明第一次踢了18下,第二次踢了25下,两次一共踢了多少下?

小娟两次一共踢了60下,其中第一次踢了32下,那么第二次踢了多少下?

然后独立完成。

三、小结:

我们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时,数位对齐,个位加起。

(编制者  曹静洁)

7.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声母,区分平声音和翘舌音。zh—z,ch—c,sh—s。

2.出示音节,复习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chú hǔ shū zú sā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三拼音节

过渡: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拼音国里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

(1)讲故事,明道理。有一天,韵母o生病了,它的好朋友声母sh去看望它。(板书:sh o)走着走着,一条小河挡住了两人的去路。声母sh发愁了:“这下可怎么办呢?”这时候,u跑了过来,(板书:u)热心地说:“别着急,我来为你们搭桥吧!”说着,u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小桥,声母sh拉着u的手说:“谢谢你,韵母u。”u摆摆手说:“不对,我在这里可不叫韵母,我是给你们搭桥的介母。”(板书:介母)小朋友,它叫什么?(齐说两遍)声母sh、韵母o同时拉着介母u说:“介母u,你真爱帮助人,我们喜欢和你在一起。”从今往后,声母sh、介母、韵母o就成了要好的朋友,组成了音节shuo。(板书:shuo)

(2)指名回答:音节shuo中,sh是什么?u是什么?o是什么?

(3)师指着板书(sh—u—o—shuo)小结:像这样,由声母、介母、韵母组成的音节,我们就把它叫作“三拼音音节”。

【设计理念:娓娓动听的故事一定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关注故事情节中潜移默化地认识三拼音节,建立三拼音节的概念。学生发音准不准,取决于发音要领把握的如何,以手势演示口腔中舌位的变化,让学生辨别所发的音。】

(二)拼读方法指导

(1)过渡: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看,它是谁啊?(套偶——小猴子出现)(2)师:小猴子看见这个音节,就会想该怎样读呢?它想了一会儿还是不会读,就去请教刺猬老师。(套偶——刺猬老师出现)刺猬老师说:“小猴子,你真是一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我告诉你。遇到三拼音音节,先读声母sh,再读介母u,最后读韵母o,要做到声轻介快韵母响,一气呵成。像这样,(刺猬老师范读三遍,由慢到快)读时千万不能忘记读介母。”小猴子高兴地跳起来:“我会了,三拼音音节我会读了,我来读给您听。”(小猴子读两遍)刺猬老师练练夸奖小猴子真聪明。(3)模仿小猴子的语气问:“小朋友,你们会了吗?”指名读,老师随时进行辅导纠正。(4)开火车读。

【设计理念:利用形象的布偶,将孩子带到童话世界中去学习,让枯燥的音节学习趣味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寓教于乐,使学生初步领悟和掌握三拼音音节的拼读方法,为孩子轻松学习汉语拼音架起了一座趣味的桥梁。】

(三)其他三拼音节的练习

(1)出示三拼音音节。

(2)自由练读以上音节,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谁来说说你会读哪一个,怎么读的?

学生提出困难的地方,抓住不会的音节进行重点辅导。

(4)谁愿意当一回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上面的音节。

(5)同位置的互读。

(6)开火车读。

【设计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孩子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课中游戏

过渡:我们现在来做个游戏休息一下。

1.师:秋天到了,树叶黄了,想快点落下来,减少水分的蒸发,以方便过冬。你看,风伯伯正帮着摘树叶呢!看——(出示贴着树叶的大树,每片树叶上写着音节)小朋友,我们也来帮风伯伯摘树叶。老师读音节,小朋友到前面来摘树叶,摘对了就领大家读一读,风伯伯就把树叶送给他。2.开始做游戏。3.师:小朋友真热心,一会儿就把树叶摘完了,我们让光秃秃的树干回家过冬去吧。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将听的训练融入轻松愉快的游戏之中,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定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课堂练习

(一)看图读音节

(1)出示花儿图。①这幅图上是什么?②出示:huāduǒ。h—u—ā,huā;d—u—ǒ,duǒ。③指名读。④用“花朵”一词练习说一句话。

(2)出示虾图。①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谁来说说图上的内容?②出示:xiā,x—i—ā,xiā。③谁来说说这个音节的声母、介母、韵母分别是什么?④自由练习拼读,指名读。

【设计理念: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教材,创设语言环境,让音节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一个方面巩固学习内容,另一个方面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抄写音节

把下面的音节抄写一遍,要做到一边写一边读。

【设计理念:这项练习是机动灵活安排的题目。如果有时间,让学生写一写,读一读,进一步内化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由读到写,转化练习形式,让学生加深印象。】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好朋友(出示套偶小猴子和刺猬老师),他们带着我们认识了三拼音节,而且教会了我们读三拼音节的方法,声轻介快韵母响,你们记住了吗?

小朋友今后要多多加强练习!

摘要:拼音是小学生识字的基础。本文再现了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第8课zh ch sh r的三拼音节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8.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八

一、书写整洁美观。(5分)

二、把下面的题目默读一分钟,然后听老师读短文(两遍)。注意,听仔细了!最后完成填空题。(7分)

(附短文: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1.这是作者站在____看瀑布。(远处、近处)

2.因为瀑布的水花是____色的,而且闪着一__,所以瀑布是一座____的屏。

3.作者把被风吹起的水汽比喻成___、___、

三、乍一看,这些字很相似,请你仔细辨一辨再组词。(5分)

析( )蜓()键( )疗( )

折( )蜒()健( )辽( )

四、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填一填,幂谁积累的词语多。(8+3+1分)

游人如()望而生()喜出()外

不()为然谈笑风()星罗棋()栩栩如() 一()风顺

你在课外一定也积累了许多成语,比一比,谁写得多,写出三个就能得满分。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最喜欢上面的哪个成语?请用上它写一两句话。

五、仔细阅读下列要求,然后填空。如果你能很顺利地写下来,那你一定是读书认真的同学。(9+10分)

1.在括号里写上正确的词语。

2.在横线上填上我们在课文《庐山的云雾》《荷花》《望庐山瀑布》中学到的优美词句。

shǔjià

pàn wàng

( )里,爸爸带我到()已久的庐山游玩。

xiù lìlong zhao庐山的景色真()呀!那些()在山头的云

chán ràn雾,像是____;那些()在半山腰的云、

qiānzǐ bǎi tài雾,又像是____……真是()。看,那香炉峰上的瀑布,好像是银河从天上飞流而下,我不由得想起李白写的这么一句诗:“____,____。”山道上,野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开得十分热闹,它们有的____,有的____,

mì fēng有的____。成群的()和蝴蝶在花piān piān pǐ wǔ间()。这么美的庐山真令人()。

六、这个学期我们学了六首古诗,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

你能将课外积累的古诗挑选一首默写下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5分)

七、平时你有收听收看新闻的习惯吗?试着填填空。(4分)

1.2005年中国斯诺克公开赛中,__球神童丁俊晖打败了世界排名第二的苏格兰名将,获得世界冠军。同时这也是中国选手第一次获得斯诺克世界冠军。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任国家主席是__,国务院总理是__。

八、口语交际:学会商量。(4分)

学校开设兴趣班了,有舞蹈班、写作班、田径班、书法班、脑培训班等。如果你是小明,你想参加哪个组呢?回家怎样跟妈妈商量呢?

小明:__________

妈妈:你准备参加哪个小组呢?

小明:__________

妈妈:________

小明:________

九、向你推荐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你一定很感兴趣,快细细地读一读吧!后面的题目你定能得心应手!(6+3+30分)

用砖瓦、木料、钢筋混凝土造房子,需要大量的材料、人力和时间。可是建造一座充气房屋那就方便多了。

在工厂里,人们根据图纸,用塑料薄膜做成各种各样的套子和管道,然后把它们紧密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用一辆大卡车拉到工地上,再用空气压缩机把压缩空气打进去。不一会儿,这些套子的管道就被“吹”得鼓起来,一座美丽的房子就矗立在人们的面前了。

充气房屋很软,可以建得高高的。美国底特律有一座充气体育馆,有20多层楼房那么高,能容纳8万多位观众。

充气房屋搬起来很方便,只要把空气放出去,折叠好搬上汽车,就可以运到别的地方去。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做成展览馆、剧院、商店和住宅。

充气房屋造价低。建造一座和土木结构同等面积的充气房子,造价只是土木建筑的十五分之一。

可以相信,不远的将来,五光十色的充气建筑,会以它更新的奇妙面目,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1.这篇有趣的短文向我们介绍了充气房屋的三个特点,它们分别是:

(1)__;(2)__;(3)__。

2.用心读一读短文,看哪些自然段分别有下列3个意思,把自然段的序号标在括号里。

(1)建造充气房屋很方便。( )

(2)介绍充气房屋的特点。()

(3)展望未来的充气房屋。()

3.快张开想象的翅膀,你还知道或想发明哪些奇特的有用的东西?给大家介绍一种。要尽量把话写明白,写具体,让人一看就喜欢。(另加稿纸)

设计理念:

本次命题以新课标的精神和实验教材要求为依据,力求体现“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构建大语文教学观,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让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从而使他们不仅能主动积累、感悟,并且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被有意识地凸现出来,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与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学习方法习惯等的融合。因此在试卷命题时,从内容上来说重“综合”。笔者不仅考查了课内的语文学习情况,还考查了课外语文学习情况;不仅考察了学习习惯(认真书写与阅读、主动积累语言与获取信息等)、基础知识,还考查了语文能力(听说读写等)。

本试卷从形式上力求通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试卷中的第四题和习作题)。试卷还力求体现人文性和灵活性。例如题干用语既做到要求明确,又不失真切关爱;又如试卷中第四题,它需要在学生熟读成诵好词佳句的基础上根据语境正确运用所积,累的语言,体现了一定的实践性。

希望通过试卷的导向功能,引起广大教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不要只为命题而教书,而应当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部分答案:

二、1.近处 2.白,光泽,珍珠 3.烟、雾、尘。

四、游人如(织) 望而生(畏) 喜出(望)外不(以)为然 谈笑风(生) 星罗棋(布)栩栩如(生) 一(帆)风顺

五、shǔ jià pàn wàng xiùlì lǒngzhào(暑假)

(盼望)

(秀丽)

(笼罩)

chánrào

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缠绕)

piānzībǎitài

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千姿百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全都展开了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还是花骨朵儿mìfēng piānpiānqǐwǔ

liúliánwàngfǎn(蜜蜂) (翩翩起舞)

(流连忘返)

六、《望庐山瀑布》、《绝句》、《滁州西涧》、《明日歌》、《塞下曲》、《夏日田园杂兴》

七、1.台 2.胡锦涛温家宝 杨卫泽

9.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教案 篇九

经过一年时间的小学科目教育工作,作为语文教师的你一定有着许多的成就,那么你知道如何写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教案吗?它会对你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有关于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教案,希望你喜欢。

#277224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识字内容主要是看图识字。

教材呈现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生活场景图。图上画着三个小朋友赏花的情景,对应的是5个表示人体部位名称的词“口、耳、目、手、足”;第二幅是京剧表演场景图,呈现的是两个京剧人物表演的“站”和“坐”的标准动作,配合是“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的两句俗语的学习。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初步学会借助图画来认识汉字、理解字义,还能学会生活中规范的礼仪动作,养成良好的坐立行卧的生活习惯。

二、学情分析

这一课的识字与儿童的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课文的学习遵循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学习规律,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图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的身体部位名称词。再从生活中的俗语学习,引导他们学习规范的生活习惯。

简单明了的图画,有助于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各身体部位的名称以及表示的意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说身体各部分的名称的时候,一般都是用双音节词语来表达的,如“嘴巴、耳朵”,而教材中是用单个的字来表达的,如“口、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意两者之间的转化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认读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教学难点:“目”容易与音近字“木”混淆,教师要重视“目”字义的理解,尝试在不同语境中运用理解。“坐”是一个动词,在生活中学生容易与“座”混淆。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做动作、看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五、课时

2课时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有关本课7个生字的字卡。

2.有关“口耳目手足”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学过的生字:天

我他

(指名读——开火车带读)

2.复习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金木水火土》。

(男女生对背──全班齐背)

3.下面的句子,你会读吗?试试看,把学过的字读准确。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

◆上天了,入地了,我和你都笑了。

4.谈话:今天我们继续要来学习新的生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生字,都藏在图画当中,我们要仔细看图。

(二)观察图画,集中识字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给插图中的三个小朋友,分别取名叫小美、小丽、小刚)小眼睛仔细看图,想一想小美、小丽、小刚在干什么?

2.学生反馈。(学生反馈时,教师要注意聆听,及时纠正读音错误的字。)

3.根据图画,教师讲故事,随机出示要学习的生字。

花儿开了

校园里的花儿开了,有红的,有黄的,好多的小蝴蝶纷纷来花上跳舞。小美和小丽站在花前看花。(出示:足)小美伸出手指,(出示:手)嘴里开心地数着(出示:口):“一朵,两朵,三朵……”这时,小刚听到小美数花的声音(出示:耳),也跑来了。他的眼睛盯着每一朵花,(出示:目)说:“我们种的花终于开了,太好了!”

①上面的5个生字,你认识哪一个字?请你自由地读一读。

②指名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重点正音:“手”是翘舌音、“足”是平舌音。)

4.看图了解生字所指的身体部位。

①(出示:5个生字“口耳目手足”和5张相关的身体部位图片)

②“口、耳、目、手、足”,分别指图片上所指的哪个身体部位?说一说,给生字和图片配对。

(强调:“目”指的是眼睛,不是“木头”。“足”指的是脚。)

③给“口、耳、目、手、足”分别组词。

(重点词语朗读:人口耳目手上足下)

5.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例:口可以用来喝水、吃饭、唱歌……(板书:喝、吃、唱)其他的类推。

6.举字卡游戏。

老师做动作,学生举字卡。要求举得又快又对。

师:我眨眼睛。生:我举:“目”。

师:我摸耳朵。生:我举:“耳”。

师:我张嘴巴。生:我举:“口”。

师:我拍小手。生:我举:“手”。

师:我踏小脚。生:我举:“足”。

(游戏中加强反馈:字卡有举错的学生,要及时指出和改正。)

【设计说明: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以故事为切入口,与本课的生字学习相结合,落实《语文课程标准》(2021版)中提出的“在情境中识字”的建议。并以学生喜欢的游戏,进行巩固,识字教学实现提效目标。】

(三)认识笔画,书写生字

1.学习正确书写“口”字。

①(出示:田字格中的“口”字)认识关键笔画“横折”。“横折”只有1笔。

②观察“口”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口”字居中。

③教师示范写,学生跟着书空笔顺。

④学生先描红,再尝试独立写。教师巡视,及时表扬。

⑤讲评“口”字书写要诀:“口”字要写好,上大下要小。

⑥学生再尝试写一个更端正、美观的“口”字。

2.学习正确书写“目”字。

①出示:田字格中的“目”字。

②观察“目”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目”字居中,字形瘦长,里面的两横,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③教师示范写,学生跟着书空笔顺。

④学生书写。

一看:笔顺、每一笔的位置。

二描:描一个红字。

三写:自己独立写一个字。

四比:和范字比一比。

⑤讲评“目”字书写。

【设计说明:写字是识字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为了使学生能写一手好字,在教学中要“细化指导”,学生要“精化练习”。逐步让学生养成观察、临写、改进的书写习惯。】

(四)作业设计

1.用“口、目”各说一句话,让爸爸妈妈帮忙记录下来。

2.猜一猜。

①红门楼,白院墙,里面坐个胖二郎。()

②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生字复习:口耳目手足

(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身体部位图,说出对应的生字。

3.词语复习:人口耳目手上足下

4.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5个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词语,大家读得很准确。这节课我们将要来跟身体部位有关的一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认识新字

1.通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①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打开书认真聆听。

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至少3遍。在不认识的字上画上圆圈。

③指名分句读。教师及时正音:“松”是平舌音;“钟”是翘舌音。“卧”字,学生不常见,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读几遍,组词理解加深印象。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古语的韵味。

①老师示范朗读课文,尾字“松”、“钟”、“风”、“弓”读出押韵的味道。

②学生模仿老师朗读课文的方法,自由朗读课文,读出韵味来。

③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设计说明:朗读体现低段语文教学的层次性,先读通、读顺课文,再读出韵味来,循序渐进,以读为主。】

3.理解课文的含义。

①理解“站如松,坐如钟”。

认读生字:站(翘舌音)、坐(平舌音)

生字扩词:站立、站直;坐下、请坐(注意“坐”与“座”的区别,“坐”是一个动词。做动作,让学生体会其表示的意思。)

(出示:课文中的京剧人物插图)分辨哪一个人物是“站”?哪一个人物是“坐”。将“站”和“坐”贴在对应的京剧人物旁。

“如”的意思是什么?

说一说“站如松,坐如钟”的意思。(配合出示:挺拔的松树图、古老的铜钟图)

动作体验:“站如松,坐如钟”的动作。

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人“站如松”的?哪些人“坐如钟”的?

学生边做动作,边有感情朗读“站如松,坐如钟”,读出精气神来。

②理解“行如风,卧如弓”。

同桌互相说一说“行如风,卧如弓”的意思。

反馈交流句子的含义。

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人“行如风”的?什么人“卧如弓”的?(配合出示:竞走运动员的图片、卧佛的图片)

有感情朗读“行如风,卧如钟”,读出精气神来。

照样子,说一说。

明如()。甜如()。

白如()。粉如()。

③小结:“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说的是我们站着要像松树一样挺拔,坐着要像座钟一样端正,行走要像风一样飞快,睡觉时要像一张弓一样绷直身体。在生活中,同学们也要这样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坐立行卧的习惯。

4.师生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引读:

站如——

坐如——

行如——

卧如——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渗透“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学习方法,将理解外化为动作的展示,促进对俗语的体会与领悟。】

(三)认识笔画,书写生字

1.学习正确书写“耳”字。

①学生看书第10页,了解“耳”的笔顺。

②观察“耳”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③教师示范写“耳”,学生跟着书空。

注意四个横的长短变化各不相同。第一笔横为中横,要平且稳。最后一横是长横,要稍稍向上斜。

④学生练习正确书写。

一看:笔顺、每一笔的位置。

二描:描一个红字。

三写:自己独立写一个字。

四比:和范字比一比。

⑤讲评“耳”字。

2.学习正确书写“手”。

①(出示:田字格中的“手”字)认识笔画“撇”和“弯钩”。

②观察“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③教师示范写“手”,学生跟着书空。

注意第一笔撇要横撇。两横有变化,中间一横短,第二横长,弯钩要略带点弯。

④学生按照“四步骤”练习正确书写“手”字。

⑤讲评“手”字,强调“弯钩”的正确书写。

3.看拼音,写词语。比一比谁写的字又正确又漂亮。

(四)作业设计

用“手”、“耳”口头组词,爸爸妈妈帮忙记录。

#277225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象形字。

2.会写“口、目”等4个生字和横折、撇、弯钩三种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导语】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手,一双走遍山野的脚,一对灵敏的耳朵,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一对明亮的眼睛。今天,咱们一起走进第3课《口耳目》去认识我们身上的这些宝贝器官吧!

二、图文结合,检查整体感知

(看图说话)

通过预习让小朋友们先认真观察一下图画里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想象一下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强调了地点花丛边——生动具体,想象力丰富还加上了动作,观察仔细如果用上一边一边是不是更恰当呢?)

三、学习生字,研习构字规律

1、同学们的看图说话一个比一个精彩,图上还有几个生字呢,今天我们要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子里,有信心吗?

2、首先来做一个小游戏叫——“我做动作你猜字”,啊这就是古时候的人根据口的形状写的口字,后来,口字进化成了这样。其实啊除了口字以外人们还仿照耳朵、眼睛、小手和足的形状来造字,这些字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象形字。(第2课就有象形字如日月水火)下面请四人小组对照图画和文字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一人说一个。讨论完的小组已经抱臂坐端,请一个小组做代表和大家讲一讲你的想法。

3、图和文字打乱顺序连线,领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4、摘苹果抢读生字;

5、“口”字有点孤单了,你能帮助它和其他字宝宝组成词语朋友吗?复读小朋友的词汇可真丰富你瞧——井口、窗口、门口、路口

“耳”字也耐不住寂寞了,也想请你来帮忙呢——银耳、木耳、耳机、耳环,你能用其中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目”字宝宝很喜欢创新,你看在他这两句话里就藏着它的好朋友呢!你能用带目的词语把它补充完整吗?

a妈妈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我。

b这道数学(题目)有点难。

6、剩下的“手”和“足”本来就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它们还和其他字组成四字词语呢(手足情深、手舞足蹈、举手投足、手足无措)

四、练写生字,拓展表达

1、同学们字宝宝们玩累了,它们要回家休息了,我们快把它们送进田字格的家里吧,先来写“口”和“目”字,他们俩有一个相同的笔画,你们发现了吗?先看老师写一遍,再和老师一起写一遍,最后自己书写一遍。

2、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身上的五个身体部位分别是:口耳目手足,它们能做那些事呢?

谁能任选一个用“我们的____能____”这种句式说一说这些身体部位的作用。

把你想到的语句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妈说一遍,相信他们一定会给你点一个大大的赞!

#277226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教案3

设计说明

古人以图形作为文字使用,这些文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象形字。象形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易于学生记忆字形,了解字义。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图画情有独钟。因此,本课教学设计重在以图画构建识字情境,以图画贯穿识字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识字活动中感知字形,感知字义,并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学习卡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习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言: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动画片《机器猫》吧?机器猫有一个神奇的宝贝——“时光机”。只要坐上时光机,我们就可以回到过去。今天,我们一起坐上时光机到古代去看一看。

2.课件出示一个古代人物画像。引言:咦?这个人好像缺少了一些器官。哦,原来它们在老师的桌面上,我们来做一个拼图游戏把这些器官拼回去好吗?

3.互动活动:师生板前活动,拼贴器官。

设计意图:人们常说:“兴趣是的老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喜欢动画人物,用动画片中孩子们熟悉的人物导入新课,是吸引他们认真学习的“良方”。

二、学习生字,掌握音、形、义

1.认识象形字。

(1)课件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古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字,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这些很像图画的符号,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字,叫做象形字。

2.图文对照,指导识记“目”“足”。

(1)对照图画和文字,猜猜它们是什么字?

(2)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

(3)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识字。重点注意:

目:教师出示“目”的字理演变图,简单介绍后让学生与图片进行比较,找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外面的“”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足:学生再次观察实物图片“足”和“足”的字理演变图,说一说“足”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

(4)请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目”和“足”,并扩词。

(5)教师小结:认真观察图画,找一找图画和生字的联系,我们就能了解这个生字的意思,也能猜出它的读音,还能记住这个生字的字形呢!

3.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耳”“手”。

(1)课件出示三个字的字理图。小组合作,商议识字方法,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汇报交流。

预设:

口:

①象形字识记。“口”字长得就像我们的嘴。

②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

③用一用。“口”——口水、开口、口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看到红烧肉我就流口水。

耳:

①比较识记。“耳”和“目”长得很像,“耳”的两个长横都出头,右边的长竖下面出头。

②用一用。“耳”——耳熟、耳聋、耳朵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很喜欢吃木耳。

手:

①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撇,第二笔和第三笔都是横,第四笔是弯钩。

②用一用。“手”——左手、右手、双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有一双能干的手。

4.游戏巩固。

(1)连一连。

将金文、小篆、楷书分成三组,请学生“连连说说”,看谁说得正确。先在自己的学习卡上连一连,同桌对照,讲讲自己的理由。然后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连。

(2)游戏。

学生有的拿图画,有的拿楷书,有的拿小篆,有的拿金文,自己找到对应的朋友。可让学生用“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这里”这样的句子形式进行交流表达。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环节教学设计,猜字互动点燃了学生识字的热情,小组合作在观察和交流中感知字义,了解字形,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下一环节奠定基础。

三、朗读小文,认识“站”“坐”

1.学生观察书中第10页的插图,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他们此时的动作吗?(站坐)

2.教师板书两个生字(站、坐),指生朗读,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课件出示两个生字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站:左边是一个人站立着,右边表示一个人站立的时候要占据一定的地方。

坐:两个人坐在一堆土上。

4.指导学生开火车读字,并扩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5.讨论:我们在站立和坐下的时候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姿势,才是健康文明的呢?

6.出示小短文,自由朗读后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标准的“站、坐”姿势图。请学生对照图画说一说小短文的意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中提到,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学习独立识字。在认读剩下的两个字时,教师设计了动作演示和图画观察环节,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并对汉字的演变产生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田字格,引导学生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2.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笔画“横折”“撇”“弯钩”,一边书写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并用手指练习书空。再在本子上练习书写。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然后在书中描红练写。

4.教师点评,重点注意“口”上大下小,不要把“口”写成方块;“目”和“耳”要注意中间两横间要留有距离,“手”注意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是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设计意图:初次书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例字的好习惯。“三分写,七分看”就是这个意思。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笔画,认识字形结构,为正确书写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五、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生字?

2.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仅能体会这些人体器官的重要作用,产生爱护身体器官的情感,更对五个生字进行了巩固。

#256550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体验朋友间的温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小动物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分层学习一、二类字,重点指导带有新部首的“走之儿”的边连过三个字。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准备:

CAI课件、生字词卡片、青蛙和小鱼头饰、磁性黑板、游戏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A

(播放青蛙的叫声)同学们,这是什么声音?

B

你们见过小青蛙吗?说一说。(学生自由交流)

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

今天,让我们一起读一个和小青蛙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A

听读课文。

B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标出来。

C

用平时最喜欢的方式自学这些不认识的字。

评:学生通过半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七八种识字方法,如看拼音条、看查字表、互相交流、联系前后课文猜、根熟字猜、回想生活经验等等。这里允许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体现差异性、多元化。

D

抽读生字卡片。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学习本课生词生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字。

池塘:(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池塘图)这就是池塘。

青蛙:学一学青蛙的叫声,像青蛙那样响亮地读出生字。

岸上:在书上指一指“岸上”是哪里。

洗澡:点出洗澡需要水。

好奇:强调“好”是多音字。

亲了亲:读准前鼻音。

肚皮:指指自己的肚子。

背、背:出示句子:“你趴在我的背上,我背着你去看看。”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句子,自然读准多音字“背”的读音。

评:通过画一画、指一指、学一学、做一做将识字教学的限度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充分体现师生互动,挖掘识字教学的人文内涵。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始终主动快乐地参与到学习中。

E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用大家喜欢的方式抽读拼音条生字,都读对了就一起表示庆祝。

评:引导学生交流合作,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合作,用独特的方式表达快乐的心情。

F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数数有几个自然段。

G

分自然段个别读课文,学生评议。(引导学生在欣赏他人的基础之上有礼貌地提出建议。)

评: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这部分主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读读说说做做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充分读书,把课文读准、读通、读畅,为把课文读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尝试体验,读好课文。

A

教师范读课文,引发学生对老师由衷地赞美和自己读好课文的愿望。

B

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读课文,互读互听互评。

C

让两个学生个别读1—3自然段,教师引读。让学生体验青蛙和小鱼互相打招呼十分亲热、小鱼好奇的心情,并通过师生交流指导读好课文。

D

自由读后面的课文,就像丁丁告诉我们的那样,边读边想像青蛙和小鱼说话的样子。并说一说、学一学青蛙动脑筋的样子、小鱼快乐地亲了亲青蛙的白肚皮的样子,并相机指导读好课文。

评: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阅读策略边读边想像,进行极具个性化的阅读活动。以青蛙小鱼的身份进行角色体验,让学生走进美丽的小池塘,与青蛙和小鱼一起畅游、幻想、歌唱,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对话。

E

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评:在充分指导感受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对文本进行整体感悟,把握课文的基调。

F

全班交流,寻找自己的好伙伴一起表演这个故事,表演时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不看书,记不得了看看书也可以。

评:在充分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演,自由结对,自由展示,限度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G

(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如果你就是那只小青蛙,你会给小鱼讲什么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评:让学生站在青蛙的角色上给小鱼讲故事,又一次走进了故事的情景。

四、复习生字、学写生字。

A

结合学生讲的故事,教师巧妙地说:小青蛙的故事多好听啊,瞧,还有许多小鱼都想来听故事呢!你们愿意送他们去吗?(学生在游戏中识字。)

B

游戏结束,黑板上出现许多小鱼围着青蛙听故事的情景图,伴随着音乐,教师.发问:你们想对青蛙和小鱼说点什么?(学生自由表达)

评:将识字教学寓于情景游戏之中,人文性与工具性在这里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C

(出示课件)观察写一写的字,你发现了什么?

D

教学新部首“走之儿”

E

观察“边”“连”“过”笔顺,书空练习。

F

教老师写字,怎样写才好看?

评:以学生观察发现为主线进行写字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发现的能力。通过师生角色换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H学生练习、评议。

五、总结

下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学写其他的生字。并想一想:如果我是小青蛙,我还有别的办法让小鱼看到岸上的景吗?

评:课后留下悬念,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扩展、想像,实现有创意的表演,实际上也是对文本的再创作。

#256551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青蛙和小鱼是怎样成为朋友的?生活中怎样和朋友相处?

2.了解青蛙既可以在水里游又可以在岸上跳,而小鱼只能在水里游。

3.学会编故事,模仿青蛙的语调给小鱼讲故事。

4.认识本课15个二类字,并熟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兴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哪些动物,你能模仿出它们的叫声吗?

学生积极发言。小狗:汪汪。小羊:咩咩。小牛:哞哞。青蛙:呱呱……

2.点题。

师:今天,咱们来学习《池塘边的叫声》。

板书课题:池塘边的叫声。

3.请学生第一次质疑:池塘边的叫声是谁发出的?

师:想知道这个问题,读了课文后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认字。

1.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解决不认识的字。(查二类字表,可以猜字,还可以问同桌。)

2.教师把二类字打到大屏幕上,等学生读完课文后,检查他们的认字情况。

3.听课文录音,进一步熟悉课文,巩固生字。

检查生字:找来很多小动物的图片,每张图片背面写上一个生字,正面投射到大屏幕上,学生想要哪种动物,必须得认识背后的生字,然后把动物图画奖励给学生。

4.看动画,进一步熟悉课文。

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听教师复述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熟读了课文后,学生自然而然地知道叫声是青蛙发出来的,原来这叫声是青蛙在给小鱼讲故事呢。

(但是读完了课文,学生会有新的问题提出。)

三、学生第二次质疑。

1.青蛙眼睛为什么转了一下(两下)?

2.青蛙为什么不怕累,每天都会给小鱼讲故事?

3.青蛙会给小鱼讲什么故事?

4.小鱼为什么叫青蛙为大哥?

5.小鱼为什么会亲青蛙的白肚皮?

6.小鱼为什么一上岸就会死?

(学生提出的问题真是五花八门,但是都能围绕本课的内容。)

四、讨论。

学生就以上问题分小组讨论(四人小组)。

五、学生汇报(精选其中一段)。

1.学生说:“小鱼称青蛙为大哥,青蛙要背小鱼上岸。当小鱼说自己上不了岸时,青蛙说他把岸上看到的故事讲给小鱼听。小鱼听后,亲了亲青蛙的白肚皮。从此以后,青蛙每天给小鱼讲故事。在整个过程中,小鱼很有礼貌,青蛙很讲信用,所以他们会成为好朋友。”

2.表演和分角色朗读结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学生表演青蛙给小鱼讲故事(用时较长)。

表演到最后,演青蛙的小朋友必须给演小鱼的朋友讲一个岸上看到的、听到的故事。

(1)一个学生把一年三个季节的景色描述给小鱼,惟独没有描述冬季。教师问他为什么没有冬季,学生说:“冬天青蛙都冬眠了,怎么给小鱼讲故事呢?”

(2)另一个学生说:“青蛙对小鱼说,你每天晚上可以出来看天上的星星。”

4.至于“小鱼为什么上岸后就会死”这些涉及生物科学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去查资料解决,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六、课后练习。

________只能在水里游。

________能在水里游,也能在岸上跳。

________很讲礼貌,________很讲信用。

七、总结拓展。

10.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试卷 篇十

17-8= 11-3= 24+5= 60+22-2= 41+20= 7+62= 68-5= 78-50+30= 89-7= 6+8= 16-9= 65-60+80= 90-40= 50+38= 54-40= 78-5-30= 29+40= 15-8= 30+60= 32+50-40=

二、填空。

1、46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

2、一个数,个位上是3,十位上是7,这个数是( )。

3、一个一个地数,60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4、100里面有( )个十。7个十是( )。

5、在里填上“ >”“< ”或 “=”。

2+57()57 65-20()45 89-9()89

6、在80、36、63、54、37中,单数是( )和( ),比60小的双数是( )和( )。

7、与3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8、70比( )小1,比( )大1。

9、89添上1是( )个十,是( )。

10、小明和小红看同一本故事书。一个星期后,小明还剩36页没有看,小红还剩下20页没有看。( )看的页数多。

三、在()里填上“<”“>”或“=”。

11.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十一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3、了解春笋那不断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4、学会剩余的生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开火车认读。

二、新授。

(一)教学第1自然段。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春笋的力量大不大?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3)“冒”的动作谁会做?为什么用“冒”,而不用“长”呢?

(4)“一个一个”说明了什么?

(多媒体课件出现)春笋破土而出的画面,师配解说词:瞧,春笋在雷爷爷的呼唤下醒来,冲破了覆盖在它们身上厚厚的泥土,掀翻了重重的石块,一个接一个往上长,冒出地面。

2、指导朗读。

(1)看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2)能把春笋这强大的生命力读出来吗?自读,同座位互读。

(3)指名朗读,评议。师相机指导。

“一声春雷”要读得稍慢,清晰有力。

“唤醒”要重读,突出“冲破、掀翻、一个一个、冒”这几个描写春笋顽强生长的动作。

(4)指名朗读。(大多数学生)

(5)全班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3、创设情境,拓展内容。

(1)现在,我们就是春笋娃娃,来,跟音乐做动作。

教师带领学生做春笋的动作。

(2)春天来了,可有的春笋娃娃还没睡醒,我们一起作春雷爷爷把它唤醒,好吗?

(3)我们看,还有谁会唤醒春笋呢?(多媒体课件显示春风、春雨...)你们想请谁跟你们一块去唤醒小春笋呢?

(4)呀,小春笋醒了,它冒出地面后,看到了什么?会说什么呢?

4、指导背诵。

(1)同学们想象力可真丰富,愿不愿意把这段背下来?

(2)老师会给你们一些帮助:

(出示)一声春雷,了春笋。它们()泥土,()石块,()从地里()出来。

(3)自背,同座位互背。

(4)指名背,全班齐背。

(二)教学第2自然段

1.轻声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段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2.哪句话写了春笋的样子?

(1)齐读第一句话。

(2)看图理解“浅褐色”,动作常演示“裹”。

(3)指导朗读。

a.小朋友看,这些嫩生生的春笋娃娃向你格格格地笑呢!你喜欢它们吗?你通能读一读吗?

b.指名读,评仪。

d.师生赛读,全班齐读。

3、指导背诵。

(1)春笋是什么样儿的?

春笋是怎样生长的?

它们长成什么样儿了?师采用放多媒体课件的方法引导背诵,让学生边看边背。

(2)自由练背,同座互背、指名试背、全班背。

三、教学

1、读一读生字卡片。

2、教学新偏旁。

冲:是两点水旁,注意与“氵”的区别。跟读两遍。

破:是石字部,跟读两遍。

外:是夕字部,跟读两遍。

3、看课后笔顺表,记忆生字的笔顺。

4、这些生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

提醒学生“迎”里面部分没有一点。

5、你能为哪个生字交朋友?

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在”与“再”的不同用法。

四、指导写字。

1、“冲”、“破”、“块”左窄右宽。“块”的“土”写小点,并略微偏上一点,“一长横”变为提。

“迎”:“之”的捺要长一点,包住里面的部分。

“外”:左右等宽。

2、教师范写“迎”、“再”、“破”,学生描红。

3、学生描红,临写其余生字,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几个句子学生较难把握其节奏。

2.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2.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重点 篇十二

一、数的含义、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99,99添上1是100,读作一百。

2.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3.100是由100个一或10个十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4.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二、数的组成、读写、数位和计数单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个、十、百都是计数单位。

个位上1个珠表示1,十位上1个珠表示10,百位上1个珠表示100

2.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个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3.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4.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三、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1.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

2.从几十几里面去掉几个十就是几个一;从几十几里面去掉几个一就是几个十。

如:30+2=32(想: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32。)

32-2=30(想:32里面去掉2个一,剩下3个十)

3.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加法算式加数+加数=和

减法算式被减数-减数=差

四、100以内数的顺序

通过“百数表”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排列规律

举例:以33、34、35为例:

① 和34相邻的两个数是(33)和(35);33和35中间的数时(34)。

② 比34少1的数是(33);比34多1的数是(35)。

34比(35)少1;比(33)多1。

③ 34前面的数是(33),后面的数是(35);

以52为例:

①52和60之间的数是:53、54、55、56、57、58、59;(即大于52小于60的所有数)

②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48、47;后面的五个数是:53、54、55、56、57。

③52前面的第五个数是:47;后面的第五个数是:57。

五、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三位数大于两位数,两位数大于一位数。

2.两个两位数比较,先看它们十位上的数,十位上比较大的那个数就比较大,当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比较大的那个数就比较大。

六、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用法。(贵得多、便宜得多)

两个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少得多。

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少一些。

例如:37、6、34

相比较后,37和6相差很大,就说37比6多得多或者6比37少得多。

1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亲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初步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家庭成员的年龄、属相、兴趣爱好;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获取信息、团结合作、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准备:歌曲《可爱的家》

拟定教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歌儿温馨生活甜)

1、请小朋友拿出全家人的合影照片,播放歌曲《可爱的家》。学生边听边唱,边欣赏照片。

2、师述:小朋友边唱歌,边欣赏着照片,个个流露出幸福的笑容,你们爱自己的家吗?那你们想不想把亲爱的父母长辈,把你们家欢乐的故事介绍给大家呢?

3、揭示活动主题:我的一家。

活动二(了解长辈爱长辈)

1、出示图片。内容是:园园、盼盼和几个小朋友正在向同伴介绍照片中的家人。

2、讨论: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在说些什么?

3、小朋友带着照片,和父母一起在小组内互相介绍,然后推选对父母长辈最了解的不朋友上台向全体师生介绍。

4、亲子游戏。

(1)找妈妈。

请几个孩子蒙上眼睛,用触摸的方式寻找自己的妈妈,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2)心有灵犀。

长辈对孩子十分关爱,也十分了解,可孩子对长辈呢?请家长背靠背,在各自的题板上写自己(孩子就写家长)最喜欢什么或喜欢干什么、吃什么,看哪组写得最一致。

第二课时

活动三(欢乐家庭故事多)

1、老师介绍一个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小故事。

2、请小朋友说一说家庭中欢乐的故事,师生共同分享。

3、亲子游戏:我做你猜。

活动四(亲亲热热一家人)

1、以小组为单位,家长和孩子共同布置展板《亲亲热热一家人》。

2、自由参观,相互交流。

鼓励孩子间、家长间、孩子与家长间充分交流,再次体验家庭生活的幸福。

3、小结。

我爱我家,我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爱我家,我们一家人相亲又相爱;我爱我爱,这里每天都有欢乐的故事……

4、在《可爱的家》歌声中,学生、家长、老师一起唱起来,跳起来结束活动。板书设计:

我的一家

贴照片

第2课:我是家中小成员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自理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与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不依赖父母,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欣赏歌曲

教时:2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二、故事屋

1、听老师讲故事:《自己的事自己做》

2、想一想:(1)小猴会有什么结果?

(2)生活中,如果我们的事情都依赖爸爸妈妈,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

三、照镜子

1、和园园比比,图中园园做的事,你会做吗?请在会做的圏中找“√”。

2、小组交流:

(1)有哪些事是暂时不会做的?你将怎么办?

(2)你还会做哪些事?

四、小品表演

1、小组交流:在生活中,有的小朋友穿衣服要别人帮助,还有的小朋友是怎么穿衣服的?

2、分组编写剧本:根据讨论的几种情况,分小组编写剧本。

3、请每组推选几名学生上台表演。

4、请扮演的孩子谈谈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评评,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我会做,我能行”竞赛活动

1、设定竞赛项目:根据实际情况,除了书上提供的两个活动项目外,还可增添其它项目。

2、分小组讨论竞赛项目的要求和规则。

3、评选自理小能人,老师给自理小能人发小红花。

(老师在评选时要注意到学生能力的差异,重在激励、提高。

比如穿衣服比赛中,有的同学穿得既快又整齐,可以被评为自理小能人;有的同学穿得整齐,但速度较慢,也可以被评为小能人发给小红花,以此来鼓励学生。)

4、请自理小能人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课外延伸活动

学生填写“自理小卡片”

自理小卡片

我以前会做

我现在又学会

我以后应该

父母的评价

姓名 班级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画一画

1、描绘心中的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请来画一画你的家。

2、交流展示:请将你的得意之作向大家作一介绍。

二、小小讨论会

1、小组讨论:

(1)为了使家更漂亮,你曾经为家里做过什么?

(2)如果现在请你来当一回设计师,你将如何根据你家的情况来设计。

2、大组交流。

三、实践操作活动

1、操作活动内容:绘画、书法、做手工、养花、养小金鱼(可根据讨论结果定)

2、操作活动过程:

(1)根据学生的兴趣分组。

(2)学生在组内交流做法(如绘画组,可说说要做哪些准备以及画什么;养花组,可讨论种什么花等,学生讨论时,老师也可提出合理建议)。

(3)分组操作活动(在课堂上能做的,要求学生当场做;在课堂上不能做的,比如养花、养小金鱼,可建议学生回家再做,课堂上先让学生观察事先准备好的花或小金鱼,引导学生探究动植物是如何生长的。)

3、活动成果展示:展示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完成的作品。

4、老师总结。

四、课后延伸活动

1、向父母请教:如何使家更漂亮。

2、设计、布置房间。做得好的同学可邀请其他同学到家里看一看,并请他们作评价。

板书设计:

2、我是家中小成员

展示学生作品

第3课: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和认识到自己是在爸妈的关心下成长的,父母为自己的健康付出了无私的爱。从而激发学生感激父母、热爱父母的情感。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处学会关心、体贴父母。

3、培养学生搜集、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知道父母把自己养大不容易,学会回报父母的技能。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处学会关心、体贴父母。

教学准备:投影 光盘

教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汇报课前的小调查、小搜集的情况

1、同学们,爱的寻访,真心的收藏,你的成长足迹清晰可见。

请来“爱的小屋”交流交流。

2、媒体出示:小脚印、小衣服、小帽子、小奶瓶……

(1)这些东西你熟悉吗?在哪儿见过?何时用过?

(2)展示自己课前搜集来的有关小物品。

3、从这些物品中,怎么能看出来你的变化呢?

二、活动:寻找成长的足迹

1、分四人小组活动,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证明你长大的足迹呢?记下你观察到的结果。

2、各小组活动:

比比看看活动:

(1)学生取出自己带来的小脚印或相册中出生时印有脚印图,与现在的脚比。也可以分别量一量,记下来。

(2)用毛衫与身上的毛衣比,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

(3)小帽子与现在头比,得出结论:头长大了。

(4)小奶瓶,以前每次吃多少牛奶,而现在每顿吃一碗饭。

3、小组活动的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大家的比比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4、问问、称称、量量活动

(1)实物演示:搜集自己出生时躺在磅称上的照片。

(2)说一说你现在的重量和身高。

(3)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5、幸福的回忆活动

(1)请孩子出示一组自己成长的照片,边叙述这是什么时期?

当时有什么难忘的有趣事?

(2)小组活动:自由组合,与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欣赏自己搜集来的照片,并将听下来的事情告诉好朋友。

(3)夸夸自己的爸爸、妈妈:在自己的成长中,他们操碎了心,为自己的成长倾注了满腔心血。

(4)总结:我们成长的每一个足迹,都洒满了爸爸、妈妈辛勤的汗水,洒满了深情的爱。父母教我们学说话、学走路、学本领,学做人,他们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请写下你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悄悄话。

三、交流悄悄话活动

四、小结(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欢迎大家回到我们“爱的小屋”。上一课时,我们小朋友共同回忆,共同感受了爸爸妈妈给我们的无私的爱,体会到他们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的艰辛。小朋友们把那一句句爱的寄语写在了“亲情悄悄话”里,留在了“爱的小屋”里,使我们爱的小屋充满亲情,更加温馨。

过渡:在爸爸妈妈关心、呵护关心呵护下我们健康成长起来不,那么,作为儿女,我们应该如何回报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呢?

二、听故事,学孝敬之行

1、听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欣赏录像故事。

2、讨论:这首歌曲实际上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你听出来故事主要说的是谁吗?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乌鸦?

4、你知道哪些孝敬父母的故事,你能给大家说说吗?

5、你有没有像小乌鸦一样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

6、出示“我能做”的两幅图,引导学生谈一谈:你做过这样的事吗?当时怎么想的?你做时,爸爸妈妈说了什么?表情如何?

三、竞赛表演,思孝敬之行

1、公布比赛规则(小组参赛,集体计分,每组抽一名同学当评委;抽必答题,小组讨论;选派代表,竞赛抢答)

2、必答题:

(1)爸爸加班去了,这时妈妈生病了,你会怎么做?请列出你可能想到的并表演出来,提示:注意语言动作,可加上适当道具。

(2)妈妈过生日,你会怎么做?

(3)爸爸为一件事不开心,你会怎么办?

(4)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没时间照顾你,你会怎么办?

(5)你正在看一部你喜爱的动画片,妈妈叫你去拿碗筷准备吃饭,你会怎么做?

3、抢答题:

(1)妈妈烧了一桌好菜,我……

(2)爸爸答应星期天带我买滑板车,可他没有买,我……

(3)早上时间紧张,妈妈忙着烧饭,我……

(4)妈妈说今天天冷要穿毛衣,可我觉得天不冷,不需要穿这么多衣服,我……

(5)看图――孝心行动,说一句话:()时候,我()。

四、演儿歌,表孝敬之情

1、听儿歌《好爸爸,好妈妈》。

2、表演《好爸爸,好妈妈》

五、课后延伸,发展评价

板书设计:

3、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第4课:过家家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再现家庭生活的精彩片断,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生活情趣,培养学生关心父母、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家庭生活。

2、了解并遵守游戏中的规则、纪律,初步培养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

3、通过模拟家庭生活片断的游戏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快

乐、有幸福,也有麻烦与困难,引导学生学习与家庭其他成员相片的技能,学会和父母沟通。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老师提出活动要求

1、《过家家》游戏活动,是由学生自己根据家庭生活经历和经验,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断,确定一个主题,自编自演,重现生活,抒发情感。

2、主题可以是课文所提示的,也可以是学生自拟的。

3、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角色分工,也可以向教师求助,请求推荐“演员”。

4、各小组民主讨论,编排小品。

5、选定节目主持人,安排演出程序,负责报幕。

6、确定奖项和评奖规则。

二、“小编导”招聘

1教师宣布小编导招聘条件:乐于为同学服务、能虚心听取、合理采纳同学的意见和建议、有较好的组织能力、会辅导同学表演。

2、招聘人数:10名。

3、进行聘任,指导他们如何进行自选演员和主题。

三、编导选演员

1、由各位“小编导”自选“小演员”。分组进行角色分工,自选主题。

2、教师向“小编导”推荐“演员”。

3、各组商讨,确定演出主题,定节目名称,编排故事。

四、《我爱我家》大会演

1、主持人公布演出节目单。教师提出演出和观看要求。

2、演出。

五、“百花”颁奖

1、教师宣布“百花奖”设奖项目和评奖方法。

2、组织学生投选,公布获奖名单。

3、老师和主持人联合向获奖者颁奖。

4、获奖者在领奖后即席谈感受和收获。

5、老师总结讲话。

第5课:我掉了一颗牙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从保护牙齿开始,感受刷牙的快乐。培养儿童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2、指导学生从小培养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知道换牙是一种生理现象。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揭示学习内容

1、教师出示謎面,学生猜謎底。

2、牙齿是我们亲密的伙伴。你们知道牙齿有什么作用?

3、大家议一议,交流汇报。

二、老师讲故事,让学生明白掉牙的知识

1、老师讲故事,学生听,听完后交流。

小朋友,想一想,宝宝的牙齿为什么会掉呢?

创设情境:老师搂着班上一位掉了牙的小朋友悄悄地对他说些话。引起全班学生的注意。

学生转述:

掉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人到六、七岁时就会掉了乳牙恒牙。换牙就意味着人长大了。

2、换牙时应注意些什么?

刷牙、漱口、少吃糖果、多吃蔬菜水果、常叩齿、多喝水、锻炼身体、定期检查。

三、小小辨论台,畅所欲言

小朋友,当你换牙时,家长有哪些说法?

你认为这些说法对吗?为什么?

1、掉牙时不能用舌尖舔,否则牙齿会翘。

2、上牙掉了,要立正,往房顶上扔。下牙掉了,要立正,往床底下扔。

组织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辩论,然后进行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牙齿的哪些知识?

二、烂牙探密,明白事理

1、出示书上的卡通烂牙图:小男孩满口烂牙是怎样形成的?

2、交流汇报,课前调查有关学生龋齿情况,说说你的感受。

3、看看自己有没有牙病,想一想是怎样产生的?今后怎么办?

4、小结:亲爱的同学,你想拥有一口健康、洁白的牙齿吗?你想尽快清除口腔中的病菌吗?

三、小竞赛

题目:

1、每天都刷牙吗?

2、每天刷牙几次?

3、什么时候刷牙?

4、牙刷多长时间换一次?

5、牙刷能与他人合用吗?

三、模拟刷牙表演,看谁刷牙的方法正确。

四、资源共享,护牙保健

人人都想有健康、洁白的牙齿,保护牙齿,你有什么好建议?

大家交流,经验分享。

1、预防龋齿应选用含氟牙膏。

2、牙龈发炎,应选用消炎牙膏。

3、有口臭的学生可选用含芳香剂的牙膏。

4、牙齿过敏要用脱敏牙膏。

五、总结活动,延伸教育

第6课:眼睛与耳朵的诉说

教学目标:

1、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耳朵是接收信息的重要通道。教师在引导学生倾听眼睛和耳朵诉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爱护眼睛的正确情感,培养学生探索人体奥秘的好奇心。

2、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和用耳的卫生。养成保护眼睛和耳朵等的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注意用眼卫生,了解眼睛和耳朵的重要性,懂得如何防治近视和沙眼、如何保护耳朵,从而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护各种器官。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准备“法官”帽等道具

教时:2

教学过程:

活动(1)――“模拟法庭”开庭 师:

1、介绍本次“模拟法庭”的活动要求以及进行“庭审”的步骤,并要求学生在发表自己意见时可以戴上“法官”帽。

2、介绍这次“模拟法庭”开庭审判的内容是听取“原告”――眼睛和耳朵的诉说,对“被告”――卡通不男孩提起“公诉”。

3、宣布“开庭”。

活动(2)

1、听故事:眼睛和耳朵的诉说。

(1)眼睛的控诉:我的小主人很不爱护眼睛――用脏毛巾揉眼睛,边走边看书,躺着看书,常时间的看电视玩电脑……

(2)耳朵的控诉:我的不主人也不爱护耳朵――用尖锐的东西控耳朵,长时间用耳机听录音……

大家评议:

(1)看看眼睛和耳朵“受害”时的痛苦……

(2)想想相“卡通小男孩”这样对待眼睛和耳朵会造成怎样的危害。

(3)用“事实说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行为和体会,说说不爱护眼睛的耳朵的后果。

活动(3)

1、分小组讨论“被告”卡通小男孩这些行为的危害,每组推出一名“小法官”。

2、“小法官”对“被告”卡通小男孩进行宣判,提出改正的要求。

第二课时

活动(4)――我有妙方

1、看书22页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

当用眼疲劳时,我们有哪些保护眼睛的方法?

(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好办法、好经验,如远眺,看绿色植物,做眼保健操等等)

当鼻子流血时,我们有哪些应急的措施?平时怎样保护自己的鼻子?

(鼻子流血时,如可以头后仰,用药棉塞住,用冷毛巾敷额头,必要时去学校医务室、医院等;保护鼻子应该不随便挖鼻孔,不塞异物玩,打球等活动时要防止碰撞鼻子等。)

在游泳后耳朵中进了水,我们应该怎样自理?

(如侧头、单脚跳等让水流出来)

2、让学生介绍自己平时保护眼睛、耳朵、鼻子的往往方法。

活动(5)――我当小医生

1、“小医生出诊”

由学生主动自愿申请当“小医生”,然后可以在其他同学中找“小病人”,如患近视的,平时有某种不良卫生习惯的……“小医生”给“小病人”提出保护和防治的小建议。

2、“我有好方法”

由学生提出自己的一些小问题,如“耳朵痒了怎么办”、“可以躺着看电视吗”等等,然后由其他同学自告奋勇来当“小医生”,提出自己的“妙方良药”。

3、教师总结:教育学生平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眼、耳、鼻等器官,爱护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7课:喝水的学问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是有很多学问的,喝水的学问是其中之一。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地面对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命的情感。

2、通过活动,展示生活中的场景,养成学生健康、科学的饮水习惯和行为。培养学生形成科学喝水的良好习惯。

3、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水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物质,它是构成人体的最重要的成份。

4、通过卡通故事使学生置身于五彩缤纷的、雨具十分有趣的童话世界里。通过卡通人物的夸张表现,展示出活泼趣味的生活场景。把原本枯燥的乏味的科学知识变成学生愿意主动接受的有趣东西,并主动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动力。

教学重点:科学地料理自己的生活

教学准备:关于科学喝水的知识卡片

教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

(一)――口渴了

1、在课前组织一次活动量稍大的一些活动,让学生有口渴的感觉。这样学生就有了要喝水的感觉。这时再进行教学,学生就有了真情实感。学生就有了生理上的需求。这种体验对学生学习喝水的学问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同学们现在有些口渴了,那么口渴说明了什么?口渴应该自怎么办?喝水喝什么水?怎样喝水最科学呢?”

2、组织学生充分讨论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感受表达出来,才能知道学生在想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活动

(二)――人为什么要喝水

1、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为什么要喝水吗?

组织学生看书本第27页的内容。

2、同学们,看着书上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说点什么?

3、同学们知道了构成人体的主要成份是水,水是人们生长的重要营养。刚才书本的内容,你们愿意表演吗?

4、同学们,你有经常喝水的习惯吗?

你在什么时候喝水?

你喜欢喝什么水?

这些问题可以请同学回答。也可以作为课后的思考题。

5、布置作业:回家后把人为什么喝水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

(三)――喝水还有这么多学问

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谈谈有什么感受。

2、根据课文内容,安排几个学生进行表演。

3、同学们,看了书本的内容和刚才几个同学的表演,你有什么感想?你想说点什么?这些科学的喝水方法与你以前的喝水方法有什么不同?

4、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喝水的学问,请写给康康熊好吗?

5、全课总结(略)

板书设计:

6、喝水的学问

贴科学喝水的知识卡片

第8课:在餐桌上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认识到不挑食、营养全面对小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认识到就餐时的文明习惯是新时代儿童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对饮食的科学态度。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养成不挑食、注重营养搭配的良好饮食习惯;同时引导其养成文明就餐的良好习惯。

3、帮助学生了解浅显的营养学的知识,知道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是不同的,但都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认识到偏食会造成不良的后果。通过活动让儿童知道应如何文明就餐。

4、通过剖析、互评平时一日三餐的食谱,让学生认识到合理的一日三餐是很重要的;通过<奇奇餐厅>科学童话,让学生了解了必须的营养学知识;再通过辨析认识到就餐时文明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让儿童知道应如何文明就餐。

教学准备:制作儿童营养知识卡片

教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

(一)――吃自助餐

1、老师启发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吃自助餐,现在我们就走进自助餐厅去选择你最喜欢的食品好吗?”

2、当学生把自己一日三餐最喜欢吃的食品挑选出来后,请同学们按小组围坐在一起进行讨论:“同学们,每天只吃你喜欢吃的食物是否科学呢?它能满足你长身体的需要吗?请大家讨论讨论。”

活动

(二)――奇奇餐厅旅行记

1、学生讨论后头脑中就具备了这样一种感觉:饮食是讲科学的。

针对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营养学常识的零散性、不系统性,这时老师说:“同学们,你们想知道饮食到底有哪些科学知识吗?请大家一起到奇奇餐厅去旅行。”

安排学生自由地阅读课文。

2、看守了奇奇餐厅你有什么感想?或者说你想说点什么?

活动

(三)――小小故事屋

1、奇奇餐厅很奇怪。你能把<奇奇餐厅>的故事讲给妈妈爸爸或爷爷奶奶听吗?请同桌同学扮演爸爸或妈妈,你来讲故事能他听。

全课小结(略)

第二课时

活动

(四)――说说自己的饮食习惯

同学们:你们各自说一说你们都喜欢吃什么食品,不喜欢吃什么食品。

(注意让每个同学都说一说,因为只有每个同学都说出来了,才能与前面的科学的饮食习惯相比较,学生都能自觉地觉悟到自己的饮食习惯有哪些不足。)

同学们说得很好,把自己平时爱吃的、不爱吃的都讲了出来,下面同学们把自己的饮食与科学的饮食习惯比较一下,再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

活动

(五)――小辩论

同学们喜欢吃零食的举手。

下面喜欢吃零食的坐到左边,不喜欢吃零食的坐到右边。我们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辩论前请两方同学认真地讨论,正方认真思考吃零食好在什么地方;反方思考吃零食不好在什么地方。

活动

(六)――在餐桌上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行为在餐桌上是好的行为,哪些是不好的行为吗?请同学们看31页的图。说说哪些是文明的行为,哪些是不文明的行为,为什么?

活动

(七)――小表演

在同学们明析了在餐桌上什么是文明的行为,什么是不文明的行为后,请同学们用文明小表演的形式把就餐的文明行为表现出来。

同学们,就餐时如何表现你的文明行为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在餐桌上>

全课小结(略)

上一篇:专技人员答案标准版下一篇:高一语文下学期教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