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实施的心得

2024-09-17

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实施的心得(精选8篇)

1.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实施的心得 篇一

学“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心得

我是一名刚接触这幼教行业不久的代课教师,各个方面都没有经验,通过这一次网络学习,使我收获很大。也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做一名优秀的、出色的幼儿教师的确不容易,因此,我必须不断的加强学习来充实和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幼儿教师,通过学习,也使我明白了幼儿教师要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对孩子要一视同仁,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自己的工作。

我学习了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使我明白了:生活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生活实际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综合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来实施各项教育,达成课程目标。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一日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是贯彻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不是学习的唯一途径,我们不能只把集体活动看作是幼儿的学习活动,而应该把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赋予教育意义,要做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因此幼儿园一日生活必须做到保教结合。这正如“赖天利”老师所说: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一个小小驿站,幼儿园每天的常规活动既是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也是幼儿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作为幼儿教育的专业机构,要让每个孩子在游戏、生活、学习活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各类游戏。因为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生命。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能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还能促进其多种能力的发展。我还明白了:我们每个幼儿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挑选和制作适宜的玩具与图书。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生命,孩子是在游戏中不断成长的。而玩具和图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始终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孩子通过玩具和图书去认识自我和客观世界。好的玩具和图书在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因此它们是幼儿成长最亲密的伙伴。

总之,谢谢领导给我们这么多的学习机会,每次培训学习都使我受益多多,感触多多,同时我也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比现在做得更好。

2013年4月14日

2.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实施的心得 篇二

一、音乐游戏种类

依据不同音乐的特点和重点,可以将音乐与游戏结合的教学形式划分为以下几种:

(一)节奏游戏。

在训练节奏感的时候主要是依据肌肉的重复训练获取,具备非常大的节奏感,同时也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节奏感的训练可以依据多样化的音乐形式进行,例如说唱、舞蹈等。节奏游戏可以与听觉游戏结合到一起。例如,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敲打出《一闪一闪亮晶晶》的节奏“1155 665-4433 221-5544332-5544 332-1155 665-4433 221-”,之后引导幼儿对这一节奏和旋律进行研究和认识,并且让学生猜测这一节奏的歌名是什么。

(二)听觉游戏。

其主要是对幼儿的听觉进行训练。在实施的过程中,是依据感知、辨别、想象等能力去认识音乐的魅力,并且深入研究其蕴含的意义。在开发幼儿听觉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幼儿对自然声音和人造声音进行接触,促使其感受到不同音乐的特点和魅力,让幼儿在音乐、旋律、节奏等工作中更好的认识音乐语言。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先听自己播放的音乐,节奏如下“1231|1231|345|345|5654|31|565431|251|251|”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首儿童音乐《两只老虎》,并且让学生多次聆听和分析,之后再引导幼儿一起吟唱,并让幼儿分析人造声音和自然声音存在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

(三)舞蹈游戏。

这一时期的幼儿喜欢活动,以此舞蹈游戏可以有效满足幼儿这一心理需求。这种音乐游戏主要是培养幼儿组织协调能力、表情到位等展现力,同时在依据舞蹈游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当然,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舞蹈游戏可以引导幼儿建立有效的艺术气质。例如,《爱我你就抱抱我》这首儿歌在实际播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先创新,让幼儿自由的表演,促使幼儿依据音乐节奏的变化,不断创新自己的舞蹈,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

(四)歌唱游戏。

要想成为一名音乐艺术家,一定要先具备优美的嗓音。歌唱游戏就是引导幼儿建立有效的嗓音,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依据对歌曲进行训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以此表达歌曲嗓音的艺术能力。这种形式的音乐游戏形式较为一般,主要是联系歌唱,同时结合的还有相应的音乐频率、角色等[1]。

二、音乐游戏组织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情况

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音乐教师对实际音乐游戏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教师对音乐游戏教学都有非常明确的认识,教师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选择的时间和平台并不完善,同时需要幼儿积极参与和配合,从而导致教师在实际应用音乐游戏形式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无法提升应用的成效,严重的还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对实际应用音乐游戏教学案例的研究和分析表明,有百分之七十的教师认为应用音乐游戏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幼儿学习的兴趣,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应用这一形式的目的是为了调整幼儿的情绪,或者是为了帮助幼儿解决实际学习的问题;另一方面音乐教师在设计音乐游戏的过程中能力不完善。实际教学工作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资源影响着整体幼儿园的教学成果,依据实际数据的调查表明有百分之四十八的教师在实际应用音乐游戏的时候认为其需要关注有关音乐的设计,有百分之二十五的教师认为需要提升游戏组织工作,但是只有百分之二十二的教师认为需要分析其音乐素养。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要想提升音乐游戏组织的有效性,需要音乐教师想提升自我的音乐素养[2]。

三、提升幼儿园音乐游戏的组织应用

(一)明确音乐有效的重要意义。

以往的教学理念认定,音乐游戏的教学形式对实际教学工作没有益处,是浪费时间的工作,同时还影响幼儿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以此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对音乐游戏教学形式的应用并不完善。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幼儿园转变这一理念,音乐游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健康、有效的发展观念,促使幼儿可以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依据教师和家长来说,音乐游戏是一种非常无趣的教学形式,但是对幼儿来说,有助于为其未来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奠定有效的基础。

(二)对音乐教师实施定期培训工作。

要想提升教学质量,构建一个专业强、素质高的教师团队是最基本的工作。这就需要幼儿园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定期为音乐教师提供专业知识的培训课堂和平台,以此提升教师具备的专业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时也可以为其提供进修的机遇,从而拓展教师的知识库,开阔教师的眼界[3]。

(三)与学生互动,有效掌控学生的心理特点。

提升实际教学工作的质量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因材施教,而不是盲目的教学。以往的教学形式,教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与幼儿之间的沟通非常的少,以此导致教师对幼儿内心需求和情感表达并不了解,从而促使实际教学工作的效率不断降低。同样,要想提升实际音乐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需要先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明确学生喜欢什么,之后设定有效的教学方案[4]。

四、结语

因为音乐游戏本身不但具备音乐的特点,还包含了游戏的特点,这样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此教师在实际应用音乐游戏教学形式进行工作的时候,可以有效地锻炼幼儿能力。同时教师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幼儿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特点进行选择,从而促使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的学习音乐知识。

摘要:分析幼儿园音乐游戏的有效组织和实践,促使教师对实际幼儿园音乐教学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在创造音乐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实施满足幼儿需求和发展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游戏,有效组织,实践

参考文献

[1]宋丹.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王凤侠.幼儿园音乐游戏的有效组织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

[3]姜慧.幼儿园音乐游戏的有效组织策略探讨[J].黄河之声,2016,10.

3.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实施的心得 篇三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音乐游戏活动

当今素质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音乐教学,其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智和健康的品行。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音乐游戏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一、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游戏活动引入的必要性

1.音乐学科特性决定应用音乐游戏

音乐属于一门艺术学科,与其他艺术学科相比,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音乐自身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主要借助于歌唱和舞蹈等手段。在课堂当中融入音乐游戏,可以使歌唱、舞蹈等环节得以加强,从而获取更好的课堂授课效果。

2.缓和课堂紧张的气氛

音乐游戏主要是借助游戏的方式,展开课堂授课的模式,可以将课堂气氛进行充分的缓解,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进一步加强,让教师获得学生的信任,可以促进课堂教学进一步开展。利用音乐游戏,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神经,还可以提高音乐课堂的授课效果。

3.陶冶学生情操

学生上音乐课,不仅可以使自身的音乐水平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利用趣味性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游戏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成长心理。利用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倾向性意识,从而提高其学习主动性。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就是游戏。在小学音乐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趣味性的游戏形式,创造娱乐的问题,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使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时候,教师选择了七个相同的瓶子,分别装上不同质量的水,让学生进行敲击,让学生感受音的高低。在学习休止符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律动游戏,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感受休止符真实的含义。

2.利用活动性的游戏引导学生参与

游戏教学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活动性,每个好的游戏都要具备积极的活动性。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利用游戏教学的活动性,可以将学生的身体器官进行灵活的运用,产生教育效果。如学习“在农场里”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扮演,在扮演的过程中,还要跟唱自己所扮演动物的音乐,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将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地调动出来,使音乐具备很强的感染力,将音乐的表现力得到充分展现。

3.重视实践创新

音乐是一门艺术,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获得健康的身心,因此音乐的基础教育功能需要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创新思考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针对音乐游戏教学策略,利用游戏形式,结合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实践创造。在音乐游戏的实践过程中,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基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从而发现音乐知识的奥秘,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如在学习“快樂歌唱家”时候,需要利用表演、演奏等方式,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需要得到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强化。利用音乐游戏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4.利用竞争性游戏,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

游戏教学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竞争性。小学生自身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利用竞争性的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音乐知识的动力。如在学习“沂蒙山小调”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播放《沂蒙山小调》这首曲子,让学生结合学过的音乐知识,将自身的想象力充分地发挥出来,让学生仔细地聆听,为这首歌曲自己更改合适的歌名,教师可以奖励取好名字的学生。利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使其不再感到歌曲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而是真正地爱上音乐。

通过以上论述,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以新课改的教学概念为基础,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对音乐教学目标进行认真的考虑,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从多个角度出发,结合游戏教学的各种策略,鼓励学生将自身的本性尽心释放,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强化,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钱思瑾.开展音乐游戏,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5(17):76.

[2]夏俊俊.音乐游戏:让学生乐在其中——谈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游戏教学”[J].学周刊,2014(1):134-135.

4.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的组织与探索 篇四

第四是根据幼儿的年龄差异选择。为小班应多提供一些活动技能易于掌握、模仿性强、数量充足,能促进其平衡、走、跑能力发展的活动材料;为中班提供能促进其身体协调发展的、发展钻、爬动作能力的活动材料;给大班幼儿我们提供的则是动作技能高、能满足幼儿一物多玩的需要、能促进综合素质提高、发展追逐、躲闪技能、运动强度较大的活动材料。

(2)、废旧利用,为幼儿制作适用的体育器材。

体育器材是给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用的,而利用废旧物品来制作要力求简单并要注重可玩性和艺术性,以前我们教师常为制作教玩具花费很多的时间,但怕坏又舍不得给孩子玩,因此,制作这类教玩具就太没必要了。同样制作体育教玩具还必须保证安全和卫生,从而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例如:我们

用可口可乐瓶制作了幼儿爱不释手的陀螺,用铁丝制作了会滚动的铁环,用易拉罐制作了练习幼儿平衡能力及训练幼儿胆量的“梅花桩”等。我们还为幼儿提供绳、垫子、等材料,开展翻绳、摇小船、炒豆子等多种户外民间体育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综合体育能力的发展。

三、加强户外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喜欢户外活动,能够让他们真正的放松,充分表现自我,但在户外活动中,需要教师有很强的目标意识,足够的指导能力,才能保证幼儿在万无一失的基础上,玩的快乐。所以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

如幼儿玩捉住“大灰狼”的游戏时,首先帮助幼儿分好角色,给幼儿讲明“大灰狼”要轮流当,只有让每个孩子都尝试一下当“大灰狼”被人追的滋味,才能使他们真正明白“大灰狼 ” 是小朋友扮演的是假的,所以捉到大灰狼时要小心,不要真的去抓伤小朋友。这样既能让幼儿开心的游戏,也能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

有的幼儿,特别是淘气的幼儿要么四散跑,要么常常去干扰别的小朋友活动,甚至使别人的活动无法进行,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机会请他们作“小警察”帮助老师来监督其他小朋友的游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同时也便于教师的管理,保证每一名幼儿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对幼儿的活动给予指导和帮助,促使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经验体会

经过多年的的研究和实践,我们不仅探索出一套适合孩子身心特点的户外体育活动目标、内容体系和具体运作策略,而且对幼儿身体发育、心智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

首先,促进了幼儿的生长,增强了幼儿体能。近年来,我园幼儿出勤率较高,均在90%以上,发病率在4%以下,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明显提高。

其次,发展了幼儿的智力,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在体育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创造和想象发展活动,独立快速和机智灵活地处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使观察和注意、思维和想象力得到较大发展。同时,随着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幼儿有关自然和社会方面的知识也丰富了,如:通过“小青蛙捉害虫”的游戏,幼儿获得了有关青蛙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

第三,培养了幼儿的情感,发展了幼儿的个性。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与同伴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培养了规则意识、集体观念及交往能力,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同时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生动、形式多样、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既丰富了幼儿的情感,又发展了幼儿的个性。

5.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篇五

唱歌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唱歌活动教育目标 小班:

1、喜欢参加歌唱活动。用自然的声音歌唱,边唱曲边做模仿动作。

2、能听前奏整齐地开始,音域一般在1—6。

3、尝试把歌词唱清楚,初步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和情感。

4、学习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换部分歌词,体验创造性地参与歌唱活

动的快乐。中班:

1、喜欢演唱自己熟悉的歌曲,感受歌曲的不同性质。用自然的声音歌唱,持

正确的唱歌姿势。

2、会听间奏,音域一般在1—7。

3、能自然地接唱和对唱,能较自如地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变化来演

唱。

4、积极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换歌词并尝试将创编的歌词填入歌曲。大班:

1、积极地参与歌唱活动。能用自然、美好的声音歌唱,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

2、音域一般在1—高音2。

3、继续学习领唱、齐唱以及简单的两声部轮唱、合唱,能较自如地控制、调节

自己的歌声,较恰当地表现歌曲情感。

4、能基本独立地即兴编、即兴唱。

二、唱歌活动中幼儿学习的核心经验:

1、感知旋律要素。如感知音高、节奏等。

2、理解歌曲内容。感知、理解、记忆歌词;体验、理解歌曲的情绪。

3、掌握歌唱知识。掌握歌唱的呼吸、姿势;运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形成正确合 作歌唱的意识和技能。

4、体验歌唱形式。感受不同歌唱形式(齐唱、对唱、接唱、领唱、伴唱、轮

唱);体验合作唱歌的快乐。

三、唱歌教学活动基本模式

1、教师用容易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出歌曲。

2、教师用容易让儿童清楚感知的方法反复让孩子听赏新歌。注意点:

• 一定要给予孩子多次倾听歌曲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听出歌词内容,有利于幼儿记忆歌词,同时培养孩子听的能力和习惯。

• 教师的范唱要以清唱为主。姿势-端庄、表情-自然、亲切、声音-做到音要准、节奏要稳、旋律要特别熟、吐字要清晰、动作要适当的加一些,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要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让孩子主动的积极的要学这首歌曲。

3、教师帮助儿童分析、理解和记忆歌词。

4、教师用全曲带唱的方法帮助儿童初步掌握新歌。注意点:

• 在连贯唱歌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孩子唱清难点词句。在必要时教师可用单句练习的方法帮助儿童掌握新歌中的难点。

• 幼儿初步学唱歌曲时不熟练,最好由教师钢琴伴奏、适当放慢速度带领孩子唱歌。• 每一次唱歌可以提一些唱歌要求,如听清前奏、口型要求、唱清歌词等要求。• 初步学唱歌曲时避免让孩子边唱边动作或边唱边游戏,以免出现孩子只做动作不唱歌的情况。

5、教师采用各种不同的演唱组织形式,不断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帮助幼儿在多

次唱歌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新歌。

注意点:

• 新授歌唱活动重点应放在如何使孩子理解歌词,初步学唱歌曲,第二课时活动重点是如何唱好歌曲,并尝试变化唱歌形式或创编。

打击乐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打击乐活动教育目标

小班:

1、喜欢玩弄打击乐器,感受手铃、串铃、碰铃、木鱼等容易演奏的打击乐器不

同的音色,喜欢参与集体的演奏活动。

2、学习遵守演奏打击乐的基本规则。

3、能独立地随熟悉的音乐有节奏地演奏,能参加两至三种乐器的齐奏,学习看

指挥开始和结束演奏。

4、大胆地用乐器演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能创造性地变化演奏方案,体验节奏

活动的乐趣。中班:

1、喜欢随音乐演奏打击乐器,继续学习几种乐器的演奏,用打击乐器设计简单的固定节奏型。

2、自由探索和尝试几种打击乐器(铃鼓、圆舞板、鼓、沙球、蛙鸣筒等)的演奏方法,能为歌曲或乐曲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和音色。

3、能进行简单的打击乐合奏并保持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型,能对指挥的要求作出积极反应,在集体中学习保持与音乐、与他人协调一致。

4、大胆地用乐器、自然物的不同音色、节奏型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对事物的认识。

5、进一步养成爱护乐器的态度和习惯。大班:

1、积极参与节奏活动,学习更多乐器(三角铁、双响筒、钹、锣等)的基本演奏方法。

2、主动参与自制乐器,辨别乐器的音色。

3、进一步体会各种演奏方案中音色、音量、节奏型配置的表现规律,积极参与合作,集体设计演奏方案。

4、进一步养成对集体和乐器负责的积极情感。

二、打击乐活动中幼儿学习的核心经验:

1、了解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和音色特点。

知道打击乐器的名称;掌握打击乐器的演奏方式,能用自然协调的动作进行演奏;了解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及其与演奏方式的关系。

2、根据作品简单配器。

根据音乐作品选配乐器,确定演奏方式;根据音乐作品选配合适的节奏型;能够用简单的图形、符号记录设计好的配器方案。

3、理解指挥手势语汇。

知道准备、开始、结束等手势语汇;知道指挥手势是如何表现打击乐演奏中节奏、音色、力度等方面的变化;能够进行简单指挥,使动作与音乐协调一致。

4、合作演奏打击乐。演奏时能注意倾听整体效果;能配合其他声部共同演奏。

三、打击乐教学活动基本模式(案例:在钟表店里)

1、教师用容易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出主题。

2、感知、熟悉音乐或进行简单的节奏活动。

了解乐曲的旋律特点(音乐性质、拍子)、乐句,感知音乐固定节奏。

3、模仿学习或为乐曲设计配器方案。

利用变通总谱,让幼儿明确演奏的乐器和节奏,并组织幼儿进行分组演奏。(1)为乐曲配器。通过探索选择与音乐形象声音相符的乐器。(2)为不同乐器设计演奏节奏型。(3)分声部练习。(先徒手再拿乐器演奏)

4、尝试合作演奏(1)看图谱演奏。

(2)教师指挥跟音乐合奏。

(3)请幼儿担任指挥者,并指导其指挥演奏。

(4)幼儿相互交换乐器演奏(乐器放在原处,幼儿交换位置)。

5、改编配器方案演奏。

部分改变乐器、节奏型或合作演奏方式。

注意点:

• 遵循基本规律:先徒手后乐器;先分组再合奏。

• 在选择乐器、节奏、确定演奏方案时应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体验打击乐活动的快乐。

• 注重打击乐活动规则的培养,指导幼儿正确打击乐器的方法以及看指挥的习惯。

例:在钟表店里

1、欣赏音乐,展开想象(通过猜猜可能去什么商店?表达对音乐的感觉)

2、根据钟表的声音特点为音乐选择合适的乐器

(听辨有几句乐句,自主探索选择乐器制定演奏方案)

3、配乐演奏

(看图谱徒手演奏,再用乐器合作演奏后,变化乐器进行演奏)韵律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幼儿园韵律活动包括律动、舞蹈、音乐游戏及歌表演。

一、韵律活动教育目标 小班:

1、能跟随音乐做简单的模仿动作(如动物模仿、日常生活模仿动作)

2、喜欢参与音乐游戏和有简单舞蹈动作的活动,能随音乐做简单律动。

3、基本能感受音乐节奏、旋律的显著变化随之变换动作。能用上肢、下肢

等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情感和内容。

4、能自己想出简单的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体验韵律活动中表达、创造

和交流的快乐。中班:

1、愿意跟随音乐做模仿动作或由基本动作组成的简单律动。

2、继续学习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体验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

3、能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力度、速度、节拍、难度等,有节奏地自由

动作。

4、继续了解一些创编韵律动作组合的规律。大班:

1、乐意随音乐节奏尝试按自己想象自由地做模仿动作、律动及简单的舞蹈

动作。

2、进一步掌握几种舞蹈的基本语汇和律动的组合形式,积极参与韵律活

动。

3、能较准确地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力度、速度、节拍、节奏型、难度

等。

4、尝试为歌曲或音乐配上动作,喜欢自发跟随音乐进行简单地自由舞蹈。

5、进一步了解一些创编韵律动作组合的规律,积极参与创造性韵律活动。

二、韵律活动中幼儿学习的核心经验:

1、运用身体做出各种动作。

能够做出拍手、点头等反射动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本动作;

能够观察生活,做出鸟飞、鱼游等模仿动作;

能够做出带有表演性质的简单舞蹈动作。

2、跟随音乐做动作,使动作与音乐协调一致。

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根据音乐作品的情绪、风格、结构等做动作。

3、运用动作创造性地表达音乐感受。

能够根据音乐作品的主题、形象地创编动作;

能够用动作表现音乐作品的情绪、情感、以及自己的心理体验。

4、与他人合作进行韵律活动。

能够与他人配合,共同进行动作表演;

在进行韵律活动时,能和他人共享空间。

三、韵律活动基本模式

模式一:示范→模仿→练习的模式

1、教师用容易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出主题。

2、欣赏表演作品

3、幼儿感受理解作品

(1)欣赏表演,幼儿说说做做看到的动作,分解模仿动作。(2)再次欣赏,教师用语言介绍,帮助幼儿理解动作的含义。

4、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带领幼儿连贯做动作或动作组合。

5、难点动作重点练习

6、教师采用各种不同的表现组织形式,创设多次的表现机会,使幼儿逐步

达到熟练掌握。

模式二;引导→探索→创编的模式

1、教师用在引导幼儿回忆有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主题。

2、组织幼儿倾听、分析、体验音乐,进行音乐形象的想象。

3、确定探索方向,幼儿随音乐自由做动作,教师观察。

4、教师根据幼儿表现的情况,请幼儿个别表现,教师加以提炼美化,组织

幼儿互相学习。

5、经验迁移,幼儿再次表现,鼓励幼儿自由借鉴吸收同伴好的动作,继续

创编更多更好的动作。

6、在教师启发下将幼儿创编的动作串联起来,教师完整表演,幼儿共同学习。

注意点: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韵律动作。

小班:选材时以一般生活动作、动物模仿动作为主,上肢和下肢分开动作。

中班:以律动模仿动作和简单的舞蹈为主,要相应的加强手脚配合能力的训

练。

大班:律动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已成为幼儿园韵律活动的主要内容,手脚配

合、身体协调性动作增多,鼓励幼儿有表情地动作。

2、动作选择规律:

从大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

从不移动动作到移动动作;

从单纯动作到复合动作

听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听赏活动教育目标

小班:

1、喜欢倾听周围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2、努力听辨音乐中差异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

3、喜欢听性质鲜明的乐曲和歌曲,知道要安静地听。

4、喜欢用自己的体态、嗓音和动作参与欣赏活动,进行多种方式的创造性

表达。

5、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或观看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中班:

1、喜欢欣赏不同性质的音乐,对其性质进行初步区分。(摇篮曲、进行曲、舞曲等),体验二拍子和三拍子乐(歌)曲的特点。

2、愿意倾听音乐,并发现音乐主题(音乐形象、性质),能寻找回旋曲中重复的乐段。

3、能听辨音乐中差异比较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

4、喜欢用多种方式表现欣赏音乐的感受。

5、能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观看音乐、舞蹈、戏剧表演。

大班:

1、喜欢听赏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如名曲、优秀儿童歌曲、古典音乐等),感受不同音乐的美感。

2、乐意感受不同结构的音乐,并产生一定的联想(如三段体的音乐)。

3、能够大胆地运用多种音乐的、非音乐的表征方式(歌唱、舞蹈、演奏、语言、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参与欣赏活动,表

现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和创造,提高体验和表达音乐情趣的能力。

4、养成有情感参与的安静倾听音乐、观赏舞蹈表演的习惯。

二、听赏活动中幼儿学习的核心经验:

1、感知音乐要素。感知音乐的速度、力度、旋律和曲式结构等。

2、体验音乐风格。体验不同区域、民族特色的音乐;感受不同音乐体裁的乐曲。

3、感受音乐意境。理解和简单描述音乐的内容、情绪情感,展开音乐想

象。

三、听赏活动基本模式

一段体音乐欣赏模式:

1、教师用容易引起儿童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出主题。

2、完整地听赏作品。

3、运用辅助材料帮助幼儿感受理解音乐作品。(图谱、语言、舞蹈等)(1)听辨乐句

(2)感受音乐形象或意境

4、用各种形式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语言、动作、图画等)多段体音乐欣赏流程:

流程一:

1、教师用容易引起儿童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出主题。

2、完整地听赏作品,听辨曲式。

3、分段欣赏,引导幼儿表现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完整欣赏表现。

流程二:

1、教师用容易引起儿童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出主题。

2、分段欣赏音乐作品,引导幼儿表现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3、完整地听赏作品,幼儿用不同形式表现。

注意点:

1、选择的音乐欣赏作品性质要明显(进行曲、摇篮曲、情绪变化明显的多段体音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节选,选择作品中比较长见的乐段或节奏变化明显的乐段进行提炼。

6.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实施的心得 篇六

在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今天,如何真正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价值,如何提高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质量,是值得每个幼教教研员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我觉得,现阶段幼儿园组织的教研活动应着力引导教师全面提升保教素养,真正促进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我们近期重点开展了有关研修,倡导在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努力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转变之一:从幼儿适应活动到活动适应幼儿

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研修过程首先是“发现儿童”的过程。教师只有理解并掌握儿童独特的学习与发展特点,转变固有的儿童观,才有可能使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真正符合幼儿的经验与需要,而不是让幼儿被动适应教师事先的设计和安排。为了实现这一转变,我们提出了三个要求:让目光追随儿童的身影,从而尽量捕捉儿童的真趣。让耳朵充盈儿童的欢声,从而尽量倾听儿童的真意。让头脑思考儿童的故事,从而尽量体悟儿童的真心。

当教师带着这样的要求走进幼儿一日活动时,他们开始沉下心来认真观察,发现每个幼儿从一早来园晨练到傍晚离园,似乎一刻都闲不下来。当教师的目光真正追随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真正聆听到他们“好忙好忙”的心声时,教师就会逐渐发现他们的这种“忙”正是他们生活的常态。孩子们不正是在这样生活化的场景中不断成长与发展的吗?于是,教师们从中欣然理解了孩子们富有整体性、生活性、游戏性、情境性的学习特点。

与此同时,教师的儿童观也悄然发生着转变,变得尊重儿童。首先,教师觉得,既然儿童是人,他们就具备人的一切特征,也应该享有人的所有权利。在一日活动中,撒娇、贪玩、好动等,不正是孩子们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吗?当然,教师也意识到,儿童是不同于成人的人,他们正处于独特的人生发展阶段,他们还远未成熟,所以常常表现出喜欢游戏、自我中心、情绪易变等特征。另外,教师还意识到,儿童是相互之间有差异的人,他们具有不同的经验基础、不同的兴趣需求、不同的成长轨迹和发展可能性。于是,教师们从中自然领悟了孩子们具有可发展性、新起点性、欠稳定性和有差异性的年龄特征。

在“发现儿童”的基础上,我们尝试改变原来以教师预设为主,较为封闭、高控、整齐划一的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方式,让孩子们有可能在自主空间更多的一日活动中,有自己选择、构想、体验、表达的权利;在更为低结构的一日活动中,有自由穿梭于现实与想象之间的权利;在更具差异性的一日活动中,有自然“游离”与“伸展”的权利。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第一,一日活动中增加幼儿自由游戏的时间,每天至少安排一小时的室内游戏活动和一小时的室外游戏活动。

第二,适当减少每天集体教学活动的量,中、大班从每天两个集体教学活动减少为一个,并且以“游戏化”的方式展开。

第三。分散安排幼儿的生活活动,满足幼儿如厕、喝水等的个别化需求,并将一直以来集中进行的上午点心改为“自助点心”。

第四,在活动室中常态化地提供各种材料,设置各类活动区角,让孩子们按需自由取用物品,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自然与环境互动、与同伴交往„„

转变之二:从简单拼凑活动到精心铺陈学习历程

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研修过程也是“预约精彩”的过程。这种“预约"既是基于对幼儿原有学习经验的把握和尊重,更是对幼儿探究兴趣的有效激发和成长发展的合理期望。在着手开展相关研修时,我们对现行幼儿园一日活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番梳理,大致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内容的选择重预设。一日活动的内容应充分考虑是否来自幼儿的现实生活经验,是否来自大部分幼儿的共同兴趣与需要。但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内容来自教师的预设,很少考虑幼儿的真实需要。为数不少的教师简单拼凑一日活动的内容,极少考虑幼儿学习的路径与自主建构的脉络。这使得一日活动内容的选择出现严重偏差,造成幼儿只能被动接受教师预先规定好的内容。

第二方面,目标的制定较单一。一日活动的目标应注重幼儿学力的整合提升,即要努力实现以态度为核心、能力为关键、知识为载体的发展目标,让幼儿在整合的目标下学习与发展。但实际上,许多教师甚少关注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等方面的目标,造成一日活动中幼儿学习态度与能力方面的目标弱化与缺失,或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等,这种单一的、缺乏深层次整合的一日活动目标无疑将妨碍幼儿的全面发展。

第三方面,流程的安排较呆板。一日活动的流程设计应对复杂多变的幼儿学习情境和过程进行科学的调控,它既要为幼儿创设充分的学习机会和适宜的发展空间,又要以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指导艺术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但是目前很多一日活动流程安排过于呆板,“标准化”的设计机械封闭,极大地限制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积极主动性。

第四方面,评价标准重结果。对一日活动的评价应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伴随着活动的整个过程,是一日活动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方面的工作目前还十分欠缺,集中表现为评价只重结果。因此,必须在一日活动中注重对幼儿自主建构过程的评价,以便真实关注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是怎么积累经验的,是怎么发展能力的,是怎么表达成长喜悦的。

为了改变简单拼凑的痼疾.在一日活动设计中,我们提出要努力寻求以下三个“点”,精心铺陈幼儿的学习历程,预约一日活动的精彩。

1.寻找契合点

在确定一日活动目标时。要寻找与幼儿学习经验、兴趣、能力、需要的契合点。虽然幼儿的生活经验还很有限,理解事物的能力也不很强,但是在目标引导下的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一日活动设计,定能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方便教师帮助他们梳理与提升经验、建构新的认知体系。譬如,在确定“尝试自己商议选定秋游地点”的一日活动目标后,结合幼儿对自己所生活的城市中那些主要景点在秋天的特别景色、特殊事件等经验储备,教师精心铺陈了“自愿分组搭建景区、小组介绍景区特色、共同投票选出秋游地点”等一系列一日活动历程,使孩子们有可能在此过程中满足需要、发表意见、参与决策等。

2.寻找链接点

在主题活动背景下的一日活动中,寻找与幼儿自主构建的学习脉络的链接点。每一次的一日活动安排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应该体现幼儿在主题活动背景下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的线索和发展轨迹。例如,孩子们在“小鬼当家”主题活动的探究历程中,逐渐积累起了有关不同职业、成人劳动等方面的经验。到了一定阶段,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模仿成人劳动的愿望。于是,有关扮演快递员、厨师、建筑工人等活动便可顺势出现在某个一日活动中,既可让幼儿在了解成人劳动的基础上亲身体验各种劳动的辛劳,感悟劳动的光荣,获取“小鬼当家”的快乐,又可为下一个一日活动的开展埋下伏笔。

3.寻找升华点

在一日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寻找与幼儿的体验感受、表现表达、探究创造相匹配的升华点。比如,教师要善于在设计一日活动时为幼儿搭建小步前进的场域,关注幼儿的探究进程,从而有效地激励和引导幼儿学习,与幼儿在递进的一日活动过程中共同完成意义建构。又如,由于幼儿在学习方式上总体呈现出不分化的特征,所以他们喜欢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情感,特别喜欢参与有操作机会和动作表现机会的活动。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可多设计一些能提供幼儿边唱边做、边念边做、边画边做等游戏与学习的场景,这不仅有利于幼儿理解和记忆,也能更好地帮助幼儿表达情感、培育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再如,教师要注意在一日活动中给孩子们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使一日活动的过程变得开放而灵动,让每个幼儿都有可能在与不同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

转变之三:从“牵引”幼儿学习到“牵手”幼儿共学

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的研修过程更是“教学相长”的过程。这种“成长”既表现为教师助力下的幼儿发展和教师“向儿童学习”过程中的专业化发展,亦表现为教师与幼儿在携手共同发展过程中一种新型教学关系的缔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如何将习惯“牵引”幼儿学习改为乐于“牵手”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共同成长。于是,我们又着重提出了两个“强调”。

1.强调“双主体”互动

首先是“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始终把幼儿推在前台,让孩子们在一日活动中的体验、探究、交往活动成为“明线”;教师则隐在后台,让教师对幼儿的支持和帮助成为“暗线”。这两条线相互交织,共同发展。例如,在探究“秋天”的一日活动中,教师从晨间活动开始就组织幼儿自己去寻找、观察、记录秋天的秘密,引导幼儿通过主动操作和独立思考,发现秋天的一些明显特征。当孩子们拿着教师为他们准备的记录单、画笔、温度计、小篮子等,自己捡到逐渐变黄的树叶、测出逐日下降的气温、看到正值节气的菊花时,他们正是在教师的“暗中”帮助下成功地走进了秋天的深处。

其次是“善于引发,学会等待”。幼儿的一日活动会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性,教师应尝试在观察中解读幼儿的各种表现,静心等待他们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支持并期待他们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成功。例如,在“寻找秋天”的活动中,教师并没有止于只让幼儿寻找那些有明显秋天特征的现象和事物,而是注意引发幼儿对秋天特征的持续观察。当孩子们一天天坚持测量、记录气温,一日日不懈观察、记录某片自己选定的树叶的颜色变化时,他们无不为自己真正发现了秋天的秘密而欢欣鼓舞。

再次是“互为主体,携手共进”。在一日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两者共同参与各项活动并获得共同发展。例如,在探究中秋节的一日活动中,几个幼儿在美工区角尝试通过想象添画的方法将月亮变成别的东西。教师看到孩子们在第一次添画时都只关注“月亮”变形的多少,于是就问:“是不是变得多就一定变得好呢?”以此将幼儿思考的中心转向对照自己设定和构想的活动目标寻找差距,接着教师又问:“怎么才能变得又多又好呢?”以此引导幼儿在继续添画前自我定向,并思考怎样在幼儿学习过程中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促进目标的达成。在这里,教师与幼儿互为教与学的主体。

2.强调“专业化”引领

第一,在组织与实施一日活动时,教师不单要善于学习旁人的先进经验,更要善于思考、理解并落实这些经验背后的理念。例如,看到有些幼儿园将每天的集体教学活动减为一个后,一些幼儿园在简单地照搬照抄之后产生了疑惑:集体教学活动减少后,教学内容完不成怎么办?这说明他们并不懂得缩减集体教学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在一日活动中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集体教学活动减少并不等于那些有益于幼儿发展的内容不学了,而是可能安排在更低结构化的区角活动或个别化的’游戏中去进行,是尝试以更适合幼儿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幼儿更主动地学习与发展。所以说,应不断关注、提升教师的思考力,使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更为科学、合理。

第二,我们的教育对象需要教师富有极大的“创造性”。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在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可以从偶有“新创想”起步,逐渐历练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例如,在调整后的一日活动中,孩子们有了大量的户外自由游戏时间。如何保证幼儿在户外游戏时可随时取用材料,就成为教师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在认真研讨后,一些教师提出了在户外游戏场地边就近设置半开放式“户外游戏材料库”的创意并被幼儿园采纳,很好地解决了幼儿在户外游戏中随时自主选择、使用及收拾、整理材料的问题。

第三,在一日活动中,教师的引领是否得当取决于其是否真正符合幼儿的需求。例如,教师将幼儿来园、饭后、起床、离园等这些时段列为“开心一刻钟”的自主游戏时间,这不仅避免了幼儿机械等待、浪费时间的问题,使幼儿有更充分的机会和游戏环境互动,又能基于3~6岁儿童独特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满足他们个别化的生活活动需求,并通过游戏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7.小班幼儿手指游戏的开展与实施 篇七

一、手指游戏的组织指导策略

小班幼儿年龄比较小, 手指肌肉还没发育完全, 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在选择手指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适宜选取一些篇幅简短、手指动作相对简单的内容。 游戏的趣味性更强, 这样才能足够吸引幼儿。

1.情境导入法。

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玩游戏等导入情境, 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 帮助他们展开思维、丰富联想, 使他们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兴趣是学习的根本。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 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从而更好地开展手指游戏。例如:手指游戏《我和海龟》中, 我先引导幼儿说说海龟的样子, 然后抓住海龟的脖子会伸缩这个特征开展游戏: 幼儿扮演海龟在大海里游, 老师碰到哪个海龟, 海龟就把四肢缩起来。通过这个游戏, 孩子们对海龟有了进一步认识, 对手指游戏业更感兴趣。

2.图片提示法。

通过各种形式的图片, 生动、直观地向幼儿展示游戏内容, 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游戏内容。在游戏过程中, 我们发现,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 对于没有接触过的比较难的游戏虽然兴趣很浓, 但是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图片直观易懂, 当游戏内容比较丰富, 幼儿不易记住时,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贴上提示性的图片, 给幼儿起到提示作用。

3.多媒体介入法。

多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能够生动、形象地呈现游戏中的各种信息。利用多媒体手段介入游戏, 可以很好地创设情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例如:手指游戏《大苹果》的多媒体课件就是以一只大苹果的口吻念儿歌, 漂亮的画面和有趣的话语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应用多媒体, 幼儿可以观看生动活泼的动画, 感受乐趣, 无意识地跟着动画里面的情景念儿歌, 模仿动作, 从而达到引导作用。

4.合作示范法。

是指教师与一位幼儿合作, 在其他幼儿面前示范游戏。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不需要准备教具, 只要与合作的幼儿排练好, 较好地表现这个游戏的儿歌内容和身体动作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 幼儿通过观看合作表演对游戏产生兴趣, 增强表现欲望。应用这个方法需要教师与合作者有很强的表现能力,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就是只适合一些有合作内容的手指游戏。

二、组织幼儿手指游戏的注意点

1.规范幼儿在手指游戏中的手指动作。

手指游戏中有许多手部动作, 每句儿歌都配有一个优美的动作, 幼儿通过手口一致的表演, 实现手部动作机能的全面发展, 实现手指游戏的审美追求。可是, 幼儿自律性、自制力差, 平时表演手指游戏时, 往往不能遵守和控制自己的手指动作, 对于难度大的动作一带而过, 动作不规范和不到位, 不仅达不到手指游戏本身的审美追求, 更不用说幼儿得到动作发展。因此, 规范幼儿的手指游戏动作势在必行。

2.以自主游戏为主, 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相结合。

手指游戏的类型不同, 教师的指导策略也不同, 对于儿童的自主游戏、合作游戏, 教师要成为游戏的观察和支持者, 主要作用是解决幼儿在游戏中的困难。幼儿和教师共同进行游戏, 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 即间接指导的方法, 对幼儿的手指游戏进行干预和指导。

三、手指游戏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经过一学年的实践研究, 我发现孩子们越来越喜欢玩手指游戏, 手指游戏的意义和价值逐渐凸显。

1.提高了幼儿手指的灵活性。

幼儿期身体各器官或组织 (包括脑) 尚未发育成熟, 各生理系统的功能还未完善, 手指肌肉骨骼还没充分发育, 正处于动作技能发展的最佳时期。《纲要》指出:“幼儿园健康目标之一就是动作协调、灵活。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 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我们利用这个时期幼儿好模仿, 喜欢不厌其烦重复某一动作的特性, 提供丰富的手指游戏, 予以恰当积极的指导和训练。幼儿通过有趣的手部弯曲、伸展、摆动表现不同的物体, 促进小肌肉的发展。

2.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手指游戏可提供这样一个机会, 它通过儿童的言语和手部动作创设游戏情境, 内容丰富, 题材广泛, 每一个都伴有朗朗上口的儿歌、顺口溜、说唱等, 每一个都节奏鲜明、饶有趣味, 为幼儿喜欢。

3.稳定了幼儿的常规。

(1) 可以稳定幼儿情绪。刚入园的小班幼儿, 离开了自己最依赖的人, 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情绪极度不稳定, 表现出大哭大闹、害怕等。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方法, 安抚幼儿的情绪, 让孩子喜欢你、信任你。在实践中我发现, 只要我一做手指游戏, 就能使孩子们稍稍平静。我选用了简单、好玩、互动性强的《手指歌》、《咯吱一笑》等手指游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2) 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分散, 不集中, 活动的组织往往因此而陷入困境, 此时可以利用一个手指游戏, 集中将幼儿的注意力, 延长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 重新进行活动。

(3) 在一些活动的过渡环节 , 比如进行教学活动前 , 吃饭前的一段时间, 不适合做一些比较剧烈、兴奋的活动, 可以玩手指游戏, 既可以成功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又可以锻炼手部肌肉, 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

4.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进行同伴交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 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 有同情心的好品质。”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像个小太阳, 走出家门后胆小、自卑、孤僻, 交往能力较弱。合作性手指游戏能使幼儿学会遵守规则, 学会与人相处, 增进相互交流, 提高社会性交往技能。

8.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实施的心得 篇八

【关键词】幼儿园 游戏教学 有效组织 教学设计方式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178-02

游戏教学对于幼儿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既能满足幼儿建立活动和情感获得愉悦的需求,也能实现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平衡目标。幼儿借助游戏建立社会交往,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其搭建最佳的自我价值实现平台,一定程度上发挥教育的综合培养职能。

一、幼儿园游戏教学的教育意义

(一)教师通过幼儿园游戏有效组织和教学获得专业性成长

在教学关系中,教师要和幼儿之间建立一种信任尊重的师生体系,而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最直观的方式[1]。幼儿借助游戏认知世界,体会交流和互动之间的关系,在游戏中幼儿能表现出专注、积极以及创造性,而教师在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过程中,能在观察和理解的过程中,思考幼儿行为中隐含的深刻意义。也就是说,教师利用游戏教学,能对幼儿的学习本质和性格特征建立有效认知。教师只有将幼儿视为独立的个体,才能在游戏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内化能力,并且也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建立全方位的认知。另外,教师能借助游戏教学提升课堂的实效性,在保证幼儿参与的同时,能在活动中体会到教学工作的乐趣。集体活动的预设性和控制性,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对学生的认知程度,也能有效助力教师获得良好的专业化成长。

(二)幼儿通过幼儿园游戏有效组织和教学获得健康成长

游戏在幼儿成长环境中具有非常关键性的作用,能在提升幼儿身体素质的同时,优化幼儿的感知和学习体验。首先,在游戏中,幼儿会建立有效的生生互动,能满足幼儿游戏需求的同时,确保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一些游戏活动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比如雷雨天、大雪天等,借助游戏教学能有效的激发幼儿的身体潜能,确保幼儿建立一种热情且投入的理想状态,从而保证身体素质得以优化。其次,在游戏中,幼儿能借助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升对外界产生新的认知,从而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2]。

二、幼儿园游戏教学组织和教学设计方式分析

(一)一日游戏教学机制

幼儿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一日游戏”教学机制,将游戏教学作为每周一日的主要教学内容,确保所有游戏的开展都能围绕教学内容和重点,从而提高幼儿的整体学习水平,教师在玩伴、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游戏材料选择的同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提高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只有保证教学游戏贴合幼儿的游戏需求,并且践行教学目标,就能从本质上优化整体教学流程和教学质量。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一日游戏”教学结构中,教师要确保活动衔接和过渡过程的流畅性,确保游戏教学具有时效性价值。

(二)主题游戏教学机制

在幼儿园建立游戏教学机制,最重要的就是要建构有效的主题游戏框架,确保管控措施和管理水平得到优化。教师要利用主题游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幼儿的学习效果,主题教学建立过程中,建立游戏主题时要征询幼儿的建议,确保主题游戏得到有效践行,从而保证在一定的空间结构中,幼儿能建立有效的学习认知,从主题游戏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师要集中关注幼儿的心理诉求,确保游戏深度体验和学习结构贴合幼儿培养目标。

例如,现在一些西方节日逐渐在教学结构中凸显出主题价值,在万圣节、圣诞节等节日,教师可以建立有效的主题活动周,确保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所认知。而对于我国传统节日,教师也可以建立相应的主题活动,“今天我是礼貌小达人”、“今天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等活动,提高幼儿的深度体验,确保从简单教学到复杂教学,逐渐深入教学机制和教学流程,使得幼儿能从游戏结构中获得学习体验[3]。

(三)户外游戏教学资源融合机制

教师要注意的是,在运行游戏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户外资源。由于户外教学和活动场所有无限的教学可能,这就需要教师建立一种动态化的教学机制,确保幼儿能在户外多层次活动中建构有效的教学认知,提升游戏教学的实效性价值。在户外教学资源整理和挖掘过程中,教师要试图突破传统体育游戏教学的瓶颈和常规思路,并集中强化对户外教学资源层次性和丰富性的重视程度[4]。幼儿在户外游戏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进行观察,不仅要对幼儿游戏活动进行总结,也能集中对户外活动的开展和挖掘建构有效的教学计划。幼儿园操场主要有两个地方可以开展游戏教学,教学楼楼下和教学楼中庭,并都铺有假草坪。常规操场开展活动有体育游戏、音乐律动等。除此之外,幼儿园教师也要结合新型教学框架,支持幼儿多样化的游戏活动,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建构原始切自由的游戏,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建构游戏”,引导幼儿成为发现家,在周围生活中发现不同的物质形态,建立科学探索模式。

(四)教师建立游戏讨论机制

在幼儿园,教师要保证幼儿能获得人性尊重,确保游戏教学机制是在教师和学生讨论中得出的,教师要满足幼儿的学习诉求,就要提高幼儿的课堂参与度,确保游戏教学的比例和开展方式能满足幼儿的兴趣以及实际需求。另外,教师要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建立有效的认知,给予幼儿充分的选择权,确保幼儿能在游戏教学中获得最优化发展和进步[5]。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了解幼儿心理发展动态,建构有效的教学机制和游戏教学策略,提升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落实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贴合幼儿的实际需求,教师要和幼儿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了解幼儿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高教学实效性价值,为幼儿教育和游戏教学的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白燕.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几个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23(03):76-79

[2]冯冬梅.幼儿园游戏教学和“小学化”教学的对比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3,03(05):133-135,103

[3]刘晋,孙亚晶.幼儿园游戏教学的作用和途径探索[J].时代教育,2014,38(06):199-199

[4]苗晓琴.幼儿园游戏教学和“小学化”教学的对比思考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14(07):140-140

上一篇:中学春季开学主持词下一篇:政府办公室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