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法学院考研(共12篇)
1.北京大学法学院考研 篇一
考研问答:北京大学考研研究生类别
考研学员问:考研北大目前招收几类研究生?
考研教育网答:2013考研北大招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研究生基本都是全日制的,只有少数招生项目招收“半脱产”研究生,请注意招生目录中的`说明;
研究生学位分为科学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如法律硕士、工商管理、工程硕士等应用型研究生)。
研究生培养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研究型的研究生以博士为主,更多采用硕博连读方式,硕士只是作为博士的基础;而应用型往往更强调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社会的能力。
( )2.北京大学法学院考研 篇二
“考研热”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据教育部统计, 全国报考2010年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140万人, 较2009年增加13%。这也是2001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的最高纪录, 是2001年报考总数的3倍[1]。2009年, 有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 “找工作难”成为大学生经常说的一句话, 考研也只能暂时躲避就业的压力, 面对这么严峻的就业与考研形势, 我们的高校毕业生每年都面临着就业或考研继续深造的彷徨与焦虑, 究其问题的原因是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浅薄, 缺少对自身的明确的职业规划[2]。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在分析影响考研与就业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就业参数和考研参数的概念, 并建立了解决就业与考研选择的数学模型。
1 就业与考研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运用SWOT方法, 通过评价大学毕业生的优势 (Strengths) 、劣势 (Weaknesses) 、就业、考研上的机会 (Opportunities) 和威胁 (Threats) [3], 对用户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以及竞争优势的定位, 得出影响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和考研的因素, 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影响因素的权重[4]。
如图1, 把影响考研、就业的因素分为四个大部分: (1) 学业状况:包括本科学校、本科专业、学习能力; (2) 自身条件:性格爱好、个人能力、理想; (3) 周边环境:同学影响、家庭背景、现有机会; (4) 社会需求:制度改革、研究生需求、就业需求。
2 就业与考研选择的数学建模
教育收益率 (The returns on education) 是对一个人或一个社会因增加其受教育的数量而得到的未来净经济报酬的一种测量。教育收益率指标 (L) , 它是指教育的收益净现值除以教育投资的成本现值之后, 再乘以100%所得的数值[5]。
如图2, 本文建立受教育收益随 (时间、经济) 成本变化函数图, 由图可知:在A点 (边际收益最大值点) 之前受教育收益值Z在不断增大, 边际收益也在不断增加;在A点和B点 (受教育收益最大值点) 之间, 受教育收益值在不断增大, 边际收益开始不断减少;B点之后受教育收益值基本不再增加[6]。
现进行如下定义:
S:表示考研能力, 主要包括一个人知识结构自我完善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研究能力的参数;
R:表示就业能力, 反映一个人就业技术能力、交际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就业能力的参数;
考研成长函数 (K=K (T, S) ) :指反映一个人读研究生后各方面能力成长的函数;
就业成长函数 (J=J (T, R) ) :指反映一个人就业后各方面能力成长的函数;
如图3, 由考研成长函数可知:当一个大学毕业生读研究生后考研参数S增加明显, 而就业参数R增加缓慢, C点为考研成长函数曲线斜率变化最大点, 直线AC为C点的切线, 反映的是对考研参数S和就业参数R的一个划分;由就业成长函数可知:当一个大学毕业生工作后就业参数S增加明显, 而考研参数R增加缓慢, D点为就业成长函数曲线斜率变化最大点, 直线BD为D点的切线, 反映的是对考研参数和就业参数的一个划分。
综合图2、图3两个模型得出考研、就业区域选择模型如图4:其中OE为考研参数和就业参数平分线。
对图4考研、就业区域选择模型图解释如下:
区域Ⅰ—就业、考研参数超低, 推荐考研:专业硕士;区域Ⅱ—强烈建议考研;区域Ⅲ—推荐考研, 不反对就业;区域Ⅳ—推荐就业, 不反对考研;区域Ⅴ—强烈建议就业;
现在我们的模型已经做到了定域, 接下来就是如何定点:
考研参数S=∑Si, j×sj% (Ri1=1, Ri2=2, Ri3=3, Ri4=4分别代表系统试题不同的选项A, B, C, D;R1j, R2j, R3j........代表影响就业与考研的因素;r1, r2, r3......代表影响就业与考研的因素权重) ;
就业参数S=∑Ri, j×rj% (Si1=1, Si2=2, Si3=3, Si4=4分别代表系统试题不同的选项A, B, C, D;S1j, S2j, S3j........代表影响就业与考研的因素;s1, s2, s3......代表影响就业与考研的因素权重) 。
3 结束语
本文完成了影响了就业与考研影响因素的数学建模, 从而可以定量地判断学生对就业与考研的选择, 根据本文的数学模型, 把模型软件化, 可以为设计判断学生就业与考研选择的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从而使本模型具有了社会意义、经济意义。需要说明的是, 要完成了本模型系统的设计成功, 还需要建立在大量统计基础上得出影响就业与考研因素的权重、根据大量调研测试得到就业参数和考研参数。
摘要:高校毕业生每年都面临着就业或考研继续深造的彷徨与焦虑, 为帮助大学毕业生认清自己, 在就业与考研之间做出适合自己的正确选择, 本文在分析研究影响就业与考研选择因素及各因素权重的基础上进行数学建模, 提出了影响就业与考研选择的就业参数和考研参数, 得出了影响就业与考研选择的数学模型, 为设计就业与考研选择的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就业,考研,选择,模型
参考文献
[1]姜菁.再创新高考研升温背后的冷思考[J].职业, 2010 (4) :71.
[2]付立宏, 邓英.大学生知识吸收行为现状调查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 2010, 54 (5) .
[3]Sabau, Munten, Bologa, Bologa, Surcel.An Evaluation Fram-ework for Higher Education ERP Systems[J].WSEAS Transactionson Computers, 2009, 8 (11) :1109-2750.
[4]Ding JD (Ding, Jingda) , Qiu JP (Qiu, Junping) .An approachto improve the indicator weight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of Chinese universities[J].SCIENTO-METRICS, 2011, 86 (2) :285-297.
[5]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3.对应届大学生考研动机的理性思考 篇三
【关键字】应届大学生;考研动机;理性;思考
近年来,随着大学扩招的深入,金融危机的影响,让大学生本来就不乐观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加之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学历人才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应届大学生毕业后选择了考研。为了能够了解应届大学生考研的真实动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考研动机,让他们走出考与不考的迷茫之地,特此对大学生的考研动机进行分析讨论。
一、应届大学生考研动机类型
对于每个大学毕业生来说,考研是一次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拷问。大部分学生的考研动机都不是单一的,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据贵州都市报记者报道,现在考研的人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就业压力型;恐惧社会型;兴趣转换型;改变命运型四种类型。
(一)就业压力型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业难是摆在广大毕业生面前最棘手,最现实的问题,而大学生考研也深受这一问题的影响。
1.为就业失败留条后路
面对即将来临的毕业,不考研的学生,大部分选择就业或创业,而对于考研的学生,大部分选择边准备考研边找工作。如果找到理想的工作,已经选择考研的学生大部分会放弃考研。在就业和考研问题上,其一,学生更关注的是就业问题,更想要在毕业时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其二,学生之所以选择考研,只是担心毕业后找不到满意工作,所以,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2.为了将来更好的就业
很多应届大学生认为本科就业已经不具有竞争优势,考研有利于将来更好的就业,考研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优势,以便将来更好的就业。无论是为就业失败留条后路,还是为将来更好的就业,都内含着逃避现实的就业压力的动机,故称其为就业压力型的考研动机。
(二)兴趣爱好型
大学毕业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站在这个十字路口上,大学生也更加理性地在思考自己的兴趣问题,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成为他们做选择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很多大学生选择考研也出于这样的原因。
1.喜欢所学专业而考研
有些大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对所学的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自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觉得在所学领域大有发展的空间,很有必要继续深造,所以选择考研。希望通过读研,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建树。
2.不喜欢所学专业而考研
出于对专业的爱好考研,是比较完美的考研动机,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出于不喜欢所学专业才去考研的。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而考研的,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发现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是高考时本来就是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来的,他们希望通过考研考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去。
以上两种情况看似正好相反,实则不然。因为无论是出于喜欢本科所学专业而考研,还是由于不喜欢本科所学专业而考研,其最终落脚点都是兴趣,都是因为兴趣爱好而考研的,所以称之为兴趣爱好型的考研动机。
(三)改变命运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对自身的命运越来越关注,但对于本科毕业能改变自身的命运却越来越持怀疑的态度,于是考研成为他们非常注重的改变命运的桥梁。
1.为了能够留在城市而考研
对于大学里的农村大学生,他们好不容易才走出农门,进入城市,毕业时,他们大多希望留在城市工作,而不是回到农村。但他们对于本科毕业待遇并不看好,认为本科毕业留在城市的希望不大,或者就算能留在城市,待遇也较低,在城市的生活难以得到保障,于是他们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考研。而对于从城乡出来的大学生,更是害怕农村艰苦的环境,不愿去农村工作,而对于能否留在城市工作他们也带着深深的忧虑,而考研能增加他们留在城市工作的筹码和待遇。所以,多数大学生不仅想留在城市生活,而且还希望在城市的生活能够有所保障,于是他们把考研作为留在城市的上上之策。
2.为了改变自己的教育出身
就业时的名校效应使得很多应届大学生选择考研来改变自己的教育出身。根据我自己的求职经历和了解到的很多招聘信息,现在很多单位和企业在招聘条件中就明文规定只有重点大学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应聘。尤其云南省很多县市在进行紧缺性人才引进时,就明文规定只招省外重点大学的学生,有些甚至规定必须是“211”和“985”的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才有资格参加招聘。面对这样的一种局面很多应届大学生只有通过考研,考进重点大学或者名牌大学,通过改变自己的教育出身,以求改变将来自己的命运。
在与一些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大学生交流时,我得知,他们本来不想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但是,他们担心自己的成绩不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话,很难考上“211”或“985”工程的重点大学,于是他们选择了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无论是为了能够留在城市,还是为了改变自己的教育出身,从本质上都有要改变自己将来命运的内在动机,所以称其为改变命运型的考研动机。
(四)恐惧社会型
大学虽然说是半个社会,不像在中学那样,各方面都受着学校和老师的保护,但大学始终还是充满梦想,很不现实的象牙塔。大学生没有过多的社会经验,但对于社会上的纷乱复杂却早有耳闻。校园里有书读、有梦想、有朋友,他们都不愿意过早的步入社会,过早为生计操心。“社会太复杂,我们太单纯,肯定适应不了,还是在学校多呆几年吧”,喊出了许多考研学生的心声。还有一部分应届大学生对社会充满恐惧,不愿步入社会,想继续在大学这座象牙塔里面生活,他们希望这座象牙塔把他们锻炼的足够强大后再让他们走出社会,以求步入社会时不用再遭受挫折或少遭受挫折。于是他们他们选择考研,选择继续过学校生活。
二、应届大学生考研动机的理性思考
当前,大学生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是一个不容质疑的问题,但是,他们对于就业的期望并没有因此而减退,对自己兴趣的认知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对自己命运的关注并没有因此而退却,对于人生的选择,他们还是那样的慎重。因此,对于上文提到的各种考研动机,我们都应该给予理解。
(一)为了更好的就业而考研情非得已
随着大学的扩招,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不乐观。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压力之下,不管学生是出于躲避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还是为了给自己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留一条后路,都是可以理解的。
现在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在扩招,将来研究生和本科生同台竞争那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在一些地方的人事制度中,对于高学历的要求越来越普遍,本科生在就业和职位的升迁中越来越处于被动的地位。出于这样的考虑,学生选择考研,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对于为了将来能够更好的就业而选择考研的学生,他们的动机的确不是那么“纯”,但是,只要他们在读研期间努力学习,使自己的投入将来能得到回报,是可以为我们理解,也是应该支持的,毕竟就业难是摆在他们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二)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考研值得提倡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使学习成为变成一种乐趣,使人能够集中精神去获取知识,激发人的创造性才能,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基于兴趣而去读研的学生,与基于其他动机的学生更能够专心的做研究,获取更全面的知识,也更能做出创造性的研究结果。所以,基于兴趣爱好考研是最理想的考研动机。
(三)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考研无可厚非
一个农村的孩子,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孩子要能来读大学,他所要付出的努力远远要大于城市里的孩子。一方面,从小家庭就无法给他提供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往往使农村的孩子在童年时就落后于城市的孩子;另一方面,当农村的孩子初次进入城市读书时,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他们对于城市的生活都要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好,会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产生影响。尤其是城市里无处不在的网吧对农村孩子的影响尤为严重。从小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的孩子与从未接触过城市生活的孩子同时进入城市里的同一所学校学习,谁的起点更高,不言而喻。而对于经历了重重困难之后终于本科毕业了的农村学生,对于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更加强烈,而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往往使他们的愿望成为泡影,而考研在他们看来则可以改变这样一种状况。
所以,对于改变命运型的考研动机,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对于他们渴望改变自己命运的诉求,应该给予肯定。无论他们是想留在城市工作,还是想改变自己的教育出身,也不管他们的考研动机是否带着功利的色彩,我们就看他们在面临种种的困难中仍然可以抛开一切,毅然决然的选择考研,就应该为他们的精神感动。改变命运,无论用什么方式,都无可厚非,更何况考研。
(四)因为恐惧社会而考研需要谨慎
计划经济时代,在“计划分配”的就业制度之下,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就业不用愁。但是,市场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制度实行的“自主择业”,毕业以后要自己去找工作,要单独去面对社会残酷的竞争,这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难免有些力不从心。他们害怕在求职的路上遭到冷遇,遭受挫折。
我国的高等教育过多的注重理论的教育,而对于实践的教育却很缺乏,教育和实践相脱节,使得大学毕业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十分欠缺。当大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时,发现自己学了这么多年的理论知识没法应用到实践中去,因而产生恐惧社会的心理。
由于对社会的不了解和对自身的不自信,应届大学生会产生恐惧社会的心理,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自身的不自信。对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们没法去改变,但是,逃避不等于改变。如果考研只是为了逃避社会,那么就算考上了,也不等于你就有一个美好前途了。社会竞争是很激烈的,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都同样要面临残酷的竞争,你不可能永远逃避下去。相反,如果你直面恐惧,敢于战胜恐惧,就算不考研,你也会成功。
对于恐惧社会的心理,我们可以给予理解,但绝对不支持这样的考研动机。希望我们广大的应届毕业生要树立起信心来,敢于直面社会的竞争和挑战。
(五)做好职业规划再考研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我们面临着很多选择,就业,创业,或是继续求学,每一个选择都将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产生影响,我们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做出最有利于自己职业发展的选择。如果自己的职业规划需要走读研这条路的,坚决考研;如果可走可不走的,可以把考研作为候选;如果完全不需要的,坚决不考。一句话,考研要与自己的职业发展需要相吻合。所以,决定考研之前,一定要做好职业规划。
最后要指出一点,考研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职业规划的最终目的是要使自己在将来的职场上求得发展获得成功,而考研只是获得能力取得成功的一种途径,它不仅不是唯一途径,而且,如果不与你的职业发展需要相吻合,它甚至会是最糟糕的途径。比如说你将来想去做生意,那么读研所能带给你的能力,还不如你在一个很一般的企业做一个很低级的业务员所能给你的能力多。决定考研之前,一定要对自己以后的职业有一个全面的规划,要问自己喜欢什么工作,适合干什么工作,有哪些途径能让自己达到那个工作的能力要求,这些途径包不包含考研这条路。
考研一定要了解自己的需要,看看自己适不适合考研,考研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没有意义,意义多大。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有能力,有发展的潜力,不读研也会发展得很好,就算磕磕碰碰,也终会获得成功。要始终相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王沛主编.大学生职业决策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王晓艳,邹丹杰.大学生考研动机分析及心理调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1.
[3]潘佳雁.当代青年考研动机因素结果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4).
[4]薛深,周媛媛.应届毕业生就业期望与考研的关系调查分析[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5]吕洁.高校学生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
[6]薛深.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考研动机调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4,(30).
[7]张永.师范类本科生考研意向调查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8]李树爱.大学生考研的原因、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6).
【作者简介】
4.北京大学法学院考研 篇四
我有了北大的学号的时候,新的一轮考研角逐大概开始了吧。可能由于我比较调皮,总有些人问我考研的经验。经验?我不是高手,可没有什么好的经验,就说说我的经历吧。或许,平凡人物的经历,而不是天才的经历,更具有普适性。因此,后来的研友们或许能从我的经历里得到些什么吧。实在得不到什么,就从我这么借借考试的运气也不错哦,我总认为,今年考北大运气不错!
一、背景、抉择
中南政法年毕业后,从事法律教学工作三年余,主要讲授商法(4学期)、国际私法(4学期)、民法总论(1学期)等法学课程。参加了一次律师资格考试,一次司法考试。15年考复旦民商法,差了三分,很生气,跟家人商量:下个学期不工作了,辞职考北大。爸妈虽有保留,倒也支持我的想法。
16年7月22日,跟许多外地学子一样,只身来到北京这个陌生的城市,参加新祥旭北大法学院的研究生考试辅导班。一个来月的辅导,更是坚定了我辞职的决心和考北大的信心。
16年9月份回原工作单位,想与原单位商量“能不能请假半年”,我这个天真想法显然行不通。只好辞职,也终于辞职了,人生算是更加完整了。收拾了行李,再次上北京,到北大南门跟另外一个考北大经济学的兄弟合租了一间房子,考北大的征程正式开始了。
很多人问我,考北大法学院要不要上辅导班?上的话作用有多大?这个问题是超出我的判断能力的。就谈谈我自己对辅导班的理解吧:收集了信息、收起了心思、加强了决心。收集信息不难理解。收起心思是什么意思?工作过的研友大概都会知道,工作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因此,边工作边考研,真的很累,不仅时间充分与否是个问题,心思充分与否也是一个问题。虽则复旦失败后就有考北大的想法,因为工作的缘故,我的心思仍然用不到学习上来。但经过辅导班的学习,跟好多研友在一起听了个把月的课,受到广大研友浓浓的学习气氛的影响,就淘掉了其它的许多杂念,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来了。加强了决心也不难理解。对于我这个非北大本科的学生来说,从来没有来过北京,对北大有点陌生,觉得北大很神圣,考北大的大概都跟孙悟空似的神通广大吧?是不是都有三头六臂呢?后来,因为新祥旭考研辅导班,走近了北大,走近了北大的老师,走近了考北大的研友,呵呵,大家都是一样的啊,没有谁有三头六臂呢。就这样,多了份平常心,增添了信心,就加强我的决心了。
以上所言,大概就是我上辅导班的所获了。话题扯远了,谈谈我的复习策略吧。
二、复习
(一)复习时间安排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我这个人啊,向来很懒,早上8点起床,9点以前去三教读书,12点准时吃饭,中午回去睡觉,下午3、4点出来学习或者锻炼身体,晚上7点到10点一般会学习。这样算下来,我一天学习的时间一般在6到8小时。这一天的时间怎么分配?一般是专业课看书用3到4小时,英语政治各1到2个小时。人工作以后,很多事情身不由己,复习期间,几个朋友有事请帮忙,又浪费了我不少时间。所以,总的说来,自04年9月到05年考试,大概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在110天左右。我这样交待清楚,大概是想让广大研友心里有个底。考研期间,有好多研友每天一读起书来就是10个小时以上,晚上还要去北大南门的城隍庙小吃店去加班加点。我总觉得没有多大必要,除非你正在工作,白天时间真的是不够用。
(二)教材用书准备
北大法学院硕士入学考试不指定参考书,但复习总该有本书。同大多数人一样,我不过是每个部门法准备了一本书。如下:
《法理》,周旺生,人民法院出版社,大蓝皮。
《宪法》,周叶中,高教出版社,大红皮。
《行政法》,姜明安,高教出版社,自考教材。
《刑法》,双杨,北大出版社,21世纪系列教材。
《刑诉》,汪建成,北大出版社,21世纪教材。
《民法》,魏振瀛,高教出版社,大红皮。
《民诉》,潘剑锋,北大出版社,21世纪教材。
《经济法》,杨紫烜,高教出版社,大红皮。
《公司法》,甘培忠,北大出版社,21世纪系列教材。
《国经》,邵景春,人民法院出版社,大蓝皮。
《国公》,白桂梅,人大出版社,网络教育系列。
其实,考北大法学院,挑什么样的教材,大概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只要内容不至于太旧、观点不至于太离谱、知识不至于太浅就行吧(我的理解)。北大对考生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把教材背熟,而是要求把各个部门法学的内容背熟,理解透彻。尽管这个要求往往过高了,比如,我对刑法的很多精要之处,就非常不懂,虽然我把这些部分的内容背得烂熟。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三)公共课程的复习
我的政治向来很差,所以,这次考研,我花在政治上的时间就比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多。这次复习政治的方法很是不当,前期看书太慢,第一轮复习看书,竟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注释:我所说的一个月,不是说这一个月尽看政治,还有其他专业课呢,真实的意思是:按照我上面所说的每天时间安排,延续了一个多月。下同)。过后,又什么都忘记了。很伤心!临考前,政治书总共才看了四遍。第四遍那是疯狂的翻书,几乎算不上看书了。比起很多狂人看了10几遍,连标点符号都能背下来,很是汗颜!
这四遍政治书看下来的结果是,政治书(红宝书)的总目录,分目录,子目录,基本上背下来了。哪一章讲了什么内容,或者某个内容在哪一章哪一节哪一点基本上清楚了。另外有若干熟悉的重点章节部分,其具体内容,基本上达到了熟背的程度。
从小害怕政治,觉得这样看书不行,干脆去上“**政治冲刺班和押题班”。当然没有押中什么题目,不过,上了这两个班,时事政治部分还是提高了不少。
政治考试的结果是,不到80分。真有点想去跳未名湖,并发誓以后坚决不搞政治,太没有政治头脑了。因为我的一个同考的兄弟,那本红宝书他只翻了一遍,做了做题,其分数就超过了85!FT!
比起政治来,英语复习花的时间就更少一些。只把单词背了个熟悉,把朱泰琪的那本书翻来覆去看了看,把历年的题目做了一遍又一遍。在考前10来天,发现别人都在做模拟试题,很是觉得心虚,就买了本人大的模拟试题,共五套,只做了三套,觉得有点难,坚决放下,以免影响我的情绪,打击我的自信心。
英语复习太过潦草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嘛,所以,我的英语不到70分,也是活该。
(四)专业课的复习
大概大多数考北大法学院的研友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这个书怎么就看不完似的呢?是的,我也一样。
上新祥旭辅导班的时候,民诉老师介绍经验说:读书的时候,要列“干条”(不知道是不是这两个字),就是把知识要点列在笔记本上,几遍复习下来以后,如果你对书本熟悉到只看“干条”就能回忆起书本的内容时,你大概离成功就不远了。一开始,我也试着这样做,把要点列在笔记本上。这样,我花了半个月才把民诉法看完了一遍,花了1周多才看完国际公法。想想,太慢了!决定改变方法,不再列“干条”了,直接在书上划(据说,不划书效率更高,可惜我没敢试)。从这个事例得知:个人的学习方法大概是不同的。别人有效的,未必你也有效。
就这样,我把书一本本看了下去。到第一轮专业课复习完毕,好像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这时发现,前面看的书,早就忘记了,有点恐慌,第二轮就学乖了,加快了速度,一般就三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天看完一本(大概10小时左右吧),第二轮复习,用了一个月左右。这时,离考试仅有半个月的样子了。第三轮接着上。这一轮就更快了,一般一天一本书(三四个小时的样子)。这第三轮,就像看电影一般,一页页地翻书,像填鸭似的把东西拼命往大脑里灌,也不管是否消化了。哎,就算留个映像吧。最后一轮下来,离考试也不到两天了。
这三轮复习过后,我对大多数教材掌握的程度是:熟知。也就是说,翻看教材,一看标题,就知道这个标题下大概讲了些什么内容。当然,如我上面所说,北大对专业课的考查,绝非背一两本书能解决问题的。很多知识是在教材之间或者在教材之外的。
考北大的很多研友熟背了教材,却通不过专业课的考查,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大概最有可能的是运气不够吧,也许是法学知识面过窄,或者是法学理论功底太浅吧。
例如,很多初次考研的应届毕业生总是说,经过这次考研,自己的法学知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们说这话的意思是,经过考研的专业课复习,对法学理论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了,这种“更加深入的认识”当然不是指背了好多书,而是指对若干法学范畴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思维更加开阔了。我也一样,但不能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考北大法学院之前,整个法学理论在我的头脑中基本上就已经形成到我现在这个水平了(当然是低水平)。我这三轮复习的作用,其实主要是知识性的,记忆性的,好久没有这样大刀阔斧的记东西了(因此,考北大的应试复习,真有点对了“低水平重复建设”这句话)。另外在若干部分,也有理论水平的提高,例如公私法的划分、法治这个概念所涉各范畴、法律文化的含义等等。我说这些话的意思是,各位研友的情况不同,采取的复习侧重点应该有所差别:如果觉得自己对某个部门法理论有很深的研究了,就应该主要巩固记忆性的东西,如果觉得自己对某个部门法教材很熟悉,但仍然回答不好问题,这恐怕是理论深度不够,这时就要多看理论性的文章,补充理论养分。因此,大多数熟读教材却通不过专业课考查的研友,就应该先把教材放一边,去好好读读更深的理论文章。
(五)专业课的复习策略
除了我上面讲的,各位研友要根据自己理论水平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对待教材的策略外,下面我再讲几点重要的策略。
第一,看书要注意顺序。我推荐的顺序是:法理、宪法、行政法、刑诉、民诉、刑法、民法、经济法、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法理也可以最后看。这个顺序是:理论/公法/私法/国际法。为什么要有顺序?理由是部门法之间是有亲疏远近的关系的。法学知识作为一个整体架构,也是有结构的。如果看书不遵循一定的顺序,杂乱无章的瞎看,就会内在地破坏读者对法学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的把握,不能形成比较正确的法学全局观。而这种法学全局观对法学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第二,看书不能太慢,要快!原因如下:
首先,看书太慢会有挫折感。看北大法学院的考研书是一个非常累人的活。十几本书,要翻来覆去的看。往往看到后面几本忘记了前面几本,看到前面的就忘记了后面的。看到中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间,两头都忘记了。看来看去总有看不完的书,这时,越慢的人,面对象座小山似的专业书,就越有挫折感。这个挫折感,对考研复习来讲,可不是闹着玩的!
其次,人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学习的知识,间隔的时间越长,遗忘就越快。有的人生怕看书太快漏掉了知识点似的,硬是想一次把所有的知识给吃进大脑。殊不知,这样会牺牲速度,在既定的时间内,太慢的速度,就意味着你复习的次数更少。到头来,可能你真正记住东西,比看的快的人还要少。
最后,往往看书慢的人,其法学知识的体系性比较差,宏观思维能力比较差。一天读一本书,可以把前后看的知识连贯起来思考,甚至可以把前几本书的内容跟眼前习得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因为前两三天读过的书,大部分知识还装在脑袋里面呢。这样就更容易形成系统的法学知识体系,并养成一个“思前顾后”的宏观的思维习惯。十天读一本书,等读到最后几章的时候,恐怕,这个读者连这本书前面几章讲的是什么内容都给忘记了。更妄论前几本书了!在这种情况下?读者记住的是割裂了联系的“知识补丁”,思维起来,就可能少了份深度和广度了。
第三,组建一个学习小组(或者押题小组)。
复习完第一遍以后,我总觉得心里没有底。后来去听了一个讲座,受到了赌徒心理的影响。就决定成立一个押题小组(美其名为“考研命题研究组”,模仿市面流行的考研资料署名方式)。这个小组由我、上面那位法大的MM和山大法学院的一个兄弟组成。我设计押题规则,记得我当时写了大概四千字左右的建议书,分为两部分。上部分是我对法学知识、考试理论和北大考试特点等的分析理解。下部分是具体的押题规则(题量、要求、说明等)。可惜,这份建议书在我考后就扔掉了。后来,由于那个MM看书太慢,跟不上我们的速度,她实际上就退出了押题小组的活动。考试前,我和山大的兄弟终于按照设想完成了任务。这位山大的兄弟初试过了线,复试被刷掉了。有点可惜。
或许,有人会嘲笑我们的荒谬,其实不然,组建这种性质的小组,对考北大有一定的作用:
其一,可形成一个竞争风气。而且可以知道别人的状况,心里比较知底。
其二,我组建的这个小组,其成员背景不同:不同的学校背景,不同的职业(老师、律师、学生),因此,其视角就会不同。这种多样性的视角,可以弥补一个人智识的不足。实际上,山大兄弟的押题,就因其独特的视角,为我贡献了10分左右(即我在复习时忽略了的一个知识点)。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种押题活动,可以时刻提醒自己:是为了应试而读书,可不是纯粹为了学知识而读书。这种提醒,使自己保持一种“功利”状态——用应试的眼光来审视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其实某些东西是不太可能在北大考试里考的。而且,这种押题活动,让你以“出题者”的身份来对待教材和知识体系,这种换位思考,更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最后谢谢和我一起奋战的同学,也谢谢新祥旭的老师,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也希望大家能考研成功
5.北京大学法学院考研 篇五
北京中医药大学各院校简介
基础医学院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教学科研单位,其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创建于1956年。1980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了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实行系所合一的管理体制,1985年更名为中医基础医学部。1996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改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00年6月,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并,划归教育部管理,同时成立了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自创办之日起,许多为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国医泰斗在基础医学院执掌教席,使这里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中医药学术的权威学府。半个世纪以来,学院培养了一大批功底深厚、才华出众的医界精英,如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刘渡舟、任应秋、赵绍琴、王绵之、程士德、王玉川等,他们在中医学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拥有伤寒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诊断学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拥有中医临床基础和 中医医史文献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各7个,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局级重点实验室,3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其综合实力在全国同类学院中名列前茅。
进入21世纪,学院秉承“勤求博采、厚德济生”的校训精神和50年来形成的优良学术传统,在办学理念、人才梯队、技术平台等方面与时俱进,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同发展,与中医事业共辉煌。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原中药系)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创建的中药高等教育院系之一。学院办学方向明确,学科优势明显,特色专业突出,是国内外高层次中药人才培养的摇篮。自1985年成立了中药研究所,实行院所合一的管理体制。学院目前设有中药生药系、中药药理系、中药化学系、中药制药系、中药资源系、临床中药系、生物制药系、中药科技发展部、基础教学部、实践教学部等10个系(部);中药炮制研究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2个中心及综合办公室。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药学院已成为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具有良好办学效益、特色与优势明显,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伴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走过近半个世纪的不平凡历程。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
中国名校考(保)研考博辅导权威
6.北京大学法学院考研 篇六
1,北邮通信原理第四版(教材)作者:周炯槃等
出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日期:2015年8月
内容简评: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原理指定使用教材,权威,是北邮考研通信原理课程的指定参考书。
指定教材是复习的重中之重,整个复习都是围绕这本参考教材来展开的。参考其他的习题集或者电子版讲义等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本教材。
但是我又不得不提醒大家,如果以前没有学过这本教材,或者本科基础并不是很好的话,那就要多借助其他资料来理解这本教材。如果仅凭反复多次地看这本书,可能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其中有很多内容是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才能深入学懂的。
特别说明:有些同学竟然问我,考北邮通信原理能不能只用樊昌信教授所编写的通信原理教材。这是最无聊的问题,即使北邮通信原理跟其他学校基本一致,作为指定教材,北邮通信原理教材也是必备的,更别说北邮通信原理与其他学校的通信原理有很大的不同。要考北邮通信原理,这本教材是必备。
另外,北邮通信原理教材还有2002年的第一版,2005年的合订本(也即第二版),2008年的第三版。强烈建议大家使用第四版,因为第四版的大部分篇幅经过了杨鸿文老师的修改,杨老师出品必属精品,很多基础知识在第四版中得到清晰的讲解,对考研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注意,第四版在知识点上跟第三版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因为不要去管什么大纲指定教材之类的问题。如果实在要用第三版,也勉强可以,内容上不缺什么,只是复习中可能要多走一些弯路。但是,第二版和第一版是万万不能用了,这两版在内容上已经完全不适合北邮通信原理考研需要。
获取方式:书店或者网上购买。
2,通信原理习题集(书籍)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作者:杨鸿文等
出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日期:2005年6月
内容简评: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原理教材第二版相配套的习题集,书中不但给出了通信原理教材所有习题的详细答案,而且还补充了一部分教材上没有的习题。这本习题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北邮通信原理教材难度较大,对于一些外校同学更是进步缓慢,配合习题集来复习通信原理,可以使得复习过程稍微容易一些。
特别说明:截至到今日,通信原理习题集的版次还是2005年6月版,与通信原理第二版配套,也即没有与通信原理第三版相配套的习题集。如果与第三版相配套的习题集还没有出版,当前习题集还是可用的,因为通信原理第三版与第二版相比,内容有一些增删,但是各章节后的习题基本没有变化。
获取方式:书店或网上购买。有同学可能在网上下载到电子版,但是电子版存在一些错误,而市面上现在所购买的纸质版,是已经经过了勘误再版的。强烈建议不要使用电子版,本站也不提供习题集电子版下载。
3,北邮通信原理历年真题(电子资料)内容简评:历年真题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多说了。
获取方式:2001年-2006年的真题及解析在《通信原理习题集》一书的最后附有。2007往后的真题及解析就只能下载电子版了。灰虎网资料下载专区提供通信原理历年所有年份真题的电子版下载。
二,选用复习资料
1,通信原理(第六版)(书籍)作者:樊昌信等 出版:国防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评:这是樊昌信教授主编的教材,在全国院校广泛使用。较北邮版教材,本书略显通俗,难度也较小。如果在阅读北邮教材有困难时,参考本书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是必须说明,本书不能代替北邮通信原理教材的作用。本书中所用的一些理论及习惯与北邮通信原理有较大的差异,另外,在知识的侧重点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本书只能用来辅助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理论,正式的复习还是要以北邮的指定教材为准。
获取方式:书店或网上购买。
2,北邮本科课件讲义(电子资料)北邮通信原理本科教学课件影响力最大的主要是杨鸿文老师和桑林老师的课件,这两位老师是北邮通信原理命题的主要成员,其课件的影响力固然要大一些。配合北邮本科的课件讲义有助于理解北邮通信原理教材,但是也不得不提醒大家,讲义毕竟是文字的,北邮通信原理理论性较强,很多内容是很难用文字说清楚的,否则学校就不用开这门课了,让大家看讲义就行。而文字的资料,当然还是教材讲得最好最明白,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
获取方式:灰虎网资料下载专区提供电子版下载,下载地址是http://
5,通信原理考研指导(书籍)作者:郝建军等
出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评:本书是由北邮的老师编写,但是并不是与北邮通信原理相关的,而是以樊昌信教授的通信原理教材为参考,首先给出每章的学习要点和难点,然后给出一些例题和习题。
本书风格上与北邮教材和习题集有一些偏离,更适合与樊昌信教授的通信原理教材配套。对于学有余力,需要通过大量做题来提升自己知识水平,冲击专业课高分的同学可以参考。
获取方式:书店或网上购买。
三,这些资料够不够用?
从上面来看,北邮通信原理考研的必备资料其实只有通信原理教材,通信原理习题集和历年真题,而其他资料都是可以选的。因此,很多刚开始的复习的同学就有这样的疑问了,用上面提到的三种必备资料复习,考北邮够吗?
我们不妨将时间倒退到高考的时候,大家不妨问自己这样的一个问题:用高中的课本和《高考三人行》,外加《黄冈考卷》,能考上清华吗?这样想想,问题似乎就明了了很多。能否考上的关键不在资料,而在个人水平。有些同学可能就只用课本和一两本简单的参考书就能考上清华,而很多人即使很努力也考不上中等的大学。
考研也是同样的道理。教材,习题集和历年真题是北邮通信原理考研必备,但并不说用这几样资料复习就一定能够考上,个人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但是可以反过来说,如果教材,习题集和历年真题都不看,一定考不上北邮,这是可以肯定的。当然,基于基础的差异,有些同学仅仅用教材,习题集和历年真题就能考到140分的成绩,而也有些同学,同样是用这些资料,可能80分都很难考到。因此,单纯问这些资料是不是够是没有意义的。
高硕教育新祥旭考研
那是不是说其他资料就没用呢?显然不是。我敢说,通过多看一些其他资料,肯定有助于北邮通信原理考研,因为我自己当年也是看了很多其他资料才逐渐学懂通信原理的。
关于复习资料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先用最基本的资料进行复习,如果在复习中发现自己单看这些资料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再参考一些其他的相关资料。另外,也可以通过多做一些习题来巩固自己的知识,这点与数学的复习是类似的。
总之,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而不是资格考试。考生们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在广大对手群中突出,进而最终被录取。教材,习题集和历年真题是所有同学复习中都要用到的,那你凭什么学得比其他人好呢,你的优势是什么?你的理论分析基础很好?本科已经学过一年北邮通信原理?自学能力比其他人强?问问自己这些问题,就会慢慢明白这些复习资料是不是够考上北邮了。
7.北京大学法学院考研 篇七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报考研究生的人越来越多。从近五年来看,2010年全国计划招收研究生47.2万人,2011年为49.5万人,2012年为51.7万人,2013年为54.07万人,2014年为56万人。研究生报考人数方面,根据中国教育在线《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热度趋缓。近20年内,考研报名人数继2008年首次下降之后,2014年出现第二次下降。全国各地考研报名人数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如北京、河北、湖北分别下降7.6%、3.8%、1.24%。”尽管考研报考人数有所减少,但“考研热”这一社会现象并没有降温的表现。结合现今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社会背景和今年新实行的考研改革政策,本文对大学生考研动机进行相关的研究,得出大学生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的结构,归纳出大学生考研动机的特点,为大学生未来进一步的规划和发展提供依据和建议。
考虑到问卷调查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调查对象来自松江大学城6所高校,主要是大一至大四学生,少部分为研究生,专业涵盖文、理、工、商四大主要领域,共发放问卷300份。
通过文献研究和对大学生进行的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对其中的重点信息进行归纳和排列,从中抽取前八个影响大学生考研的因素,勾勒出大学生考研动机的主要因素。对数据用因素分析方法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并了解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提取其中共同的影响因素,进行结构分析。
2 大学生考研动机因素结构探究
2.1 因素分析的适用性
在“考研改革后大学生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分析问卷”中共列有29个影响因素,对这29个影响因素进行因素分析,其中KMO值为0.818,Bartlett检验的值为3884.276,对应p<0,表明样本适合因素分析。
2.2 第一次因素分析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正交最大旋转法,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中的29个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的因素分析。其中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有8个,解释总变异量的68.060%。
2.3 第二次因素分析
通过第一次因素分析,由于删掉部分影响较小的因素,使整体的因素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进行第二次因素分析。对剩余27个项目进行分析,特征值大于1的有7个,解释总变异量的66.534%。
所抽取的第一个因素,特征值为6.496,能够解释总变异的24.058%,它所包含的项目有:考研是一种大势所趋,不愿落伍;受考研热影响;他人期望;亲情的需要;爱情的需要;想光宗耀祖。这些项目主要是外界因素对于自我选择的影响,将其命名为“环境影响”。
第二个因素特征值为3.45,能够解释总变异的12.779%,它所包含的项目有:就业前景不乐观;现有学历不够满足社会需求;工作难找;难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些项目体现了社会现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将其命名为“就业压力”。
第三个因素特征值为2.412,能够解释总变异的8.934%,它所包含的项目有:现有专业水平不高;现有知识面窄;现有知识结构不够完善。这些项目表达了大学生个人对于自我掌握知识水平的评价,将其命名为“求知进取”。
第四个因素特征值为1.654,能够解释总变异的6.127%,它所包含的项目有:现有学历限制发展空间;考研可以更好实现自我价值;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不想放弃任何自我发展的机会。这些项目大多围绕着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将其命名为“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提升”。
第五个因素特征值为1.545,能够解释总变异的5.722%,它所包含的项目有:自己适合做学问;为将来读博打基础;喜欢做学问;喜欢报考的专业。这些项目反映出大学生个人的取向,将其命名为“个人取向”。
第六个因素特征值为1.303,能够解释总变异的4.828%,它所包含的项目有:个人潜能尚未充分发挥;目前水平难以成就一番事业;现有能力有限。这些项目主要关于大学生对个人水平的认知,将其命名为“能力的发掘与提升”。
第七个因素特征值为1.103,能够解释总变异的4.086%,它所包含的项目有:不喜欢现有生活方式;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想换个专业;想换个地方生活。这些项目反映大学生对目前现状的不满且想要通过考研学习获得改变,将其命名为“改变现状”。
3 大学生考研动机的特点
3.1 研究目的与假设
本研究从性别、年级、生源地三个方面来考察大学生考研动机7大影响因素间是否存在差异,并对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与解释。
本次研究合计有效样本量为275。其中男生90人,女生185人;各年级学生及研究生人数分别为79、80、90、18、8;来自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及农村的学生人数分别为59、103、75、38。
3.2 研究结果及分析讨论
3.2.1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之间的T-检验
为探究性别在是否考研这个问题上的差异,我们进行性别与考研影响因素的T-检验。结果显示,性别在考研动机的2个影响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即“环境影响”和“个人取向”。且在这两方面,男生都比女生更看重。
从现在大学生的普遍心理状态出发,男生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路线和职业规划都更有计划性,比女生更早地开始进行自我定位,在这点上男生和女生的想法存在显著的差异。另外,相比女生较固定的思维,男生思维通常更有发散性,因此当接触新事物、新环境时会有更多的思考。这并不是说女生此方面的意识比男生而言差,而是表明女生对于自己的选择更加慎重仔细。
3.2.2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之间的方差分析
为探究年级在考研动机影响因素上的差异情况,我们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根据结果(表2)得出,在“个人取向”这一主要因素上不同年级大学生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
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一差异情况,我们对“个人取向”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进一步的结论,“个人取向”这一因素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年级越高的学生,对自己的取向越明确,这与个人的阅历有关,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活,高年级的大学生更会安排自己的生活,有更明确的想法。而四年级学生面临毕业,更是已经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对自己的取向自然也更有自己的主见的。
3.2.3 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之间的T-检验
为探究生源地在考研动机影响因素上的差异,我们对生源地与影响因素做T-检验。
结果表明,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环境影响”这一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且生源地为非城市(小城镇或农村)的大学生的影响较大。我们认为这一结果基本符合目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从小到大所接触到的生活环境存在差异,来自城市和来自农村的学生的自我要求不同。虽然中国有些地方的农村条件也很不错,但整体来说,依旧是城市条件优于农村。来自农村的学生更多希望能通过考研来实现家长对自己的期待,或者说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让自己今后的生活能够更加富足,因此在是否考研这个问题上,对家庭或他人的思考相比城市学生而言会更多。
4 结论
通过对7个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得出影响因素的特点主要有:
(1)大学生考研动机影响因素在性别上有显著的差异。
主要是“环境影响”和“个人取向”两个因素,男生普遍比女生更加重视,在考研问题上会加以更多考虑;
(2)在年级上有显著的差异。
主要体现在“个人取向”这一因素上,除四年级大学生与研究生之间,其他年级大学生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
(3)在生源地上有显著的差异。
具体表现在“环境影响”因素上,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认为更重要。
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到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在面临考研与否这一可能会影响人生的重要选择时,除了从自身出发,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规划做考量外,周边的人、事以及社会整体的大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这也会左右着大学生们的选择。
本次研究经过两次因素分析最终得出考研动机影响因素主要有7个,解释总变异的66.534%,由此可见,考研动机的影响因素构成相当复杂,还有很多因素没有被发现,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郑军,阳光.当代中国大学生考研动因的社会学分析——以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05(2).
[2]徐体高,胡效亚.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
8.浅谈大学生就业与考研的心理特征 篇八
关键词:就业 考研 心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B844.2
大学生的就业与考研,一直是所有大学生都面临的一个选择,也是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对于这样关键的抉择,应该如何科学地引导是作为高校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任何一种决策,都是在一定环境下,按照一定流程,由单个人或多个人集体做出的。决策不仅仅只是一个客观过程,还涉及大量的个人情感以及价值判断等主观因素。因此,首先我们必须梳理一下影响大学生决策的所有因素,这便于我们更好地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虽然他们吸收了大量社会信息,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但是他们大多缺乏实际社会经验和深刻的自身经历,因此很难做出恰当的决定。心理学家曾尝试用多个模型来解释人们做选择的动机。赫尔主张行为的能量是由驱力提供的,并进一步主张行为是由驱力和习惯的乘法效应形成的。斯金纳放弃了赫尔关于驱力的思想,但是保留并强化了行为的能量学说。根据他的理论,行为处于外部奖赏的控制:积极的奖赏增加行为的可能性,而消极的奖赏降低行为的可能性。因此,本文也会从驱动力的角度来阐述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在择业与考研这个十字路口,根据大学生是否准备参与考研,我们把他们划分为两大类群体:准备参与考研和不参与考研的大学生群体,并就此进行分类探讨。
第一类:准备参与考研的大学生群体
对于准备参与考研的大学生群体,他们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表象特征:一种是考研前参与过就业过程的群体,一种是考研前没有参与就业过程的群体。我们先来看后一种,即没有参与过就业过程的考研群体。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他们有一种期望:高学历能更大概率地带给未来人生更好的价值。正是这样的一种期望成为了他们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根本驱动力。这种期望的形成多数来自于他们自身对社会的观察,来自于对学历和社会地位及自我实现关系的概括性总结。当然我们也看到,在当今中国的特殊环境下,还有一些因素不能忽视。比如考上更有影响力的学校,或者自己更感兴趣亦或更具备社会竞争力的专业,又或者希望按照体制规则进入教育和科研领域。这样的群体是孤注一掷在考研这条路上的,因此短期也没有做好备选准备。如果没有考上,通常是接着再考,或再考虑就业问题。正是因为这样优先级上的安排,使这部分考研群体心理上有了一定的压力,甚至有了那种回到高考时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感。中国现在的就业体制,对于没有考研成功又仅凭自身能力进行就业的学生群体有一定劣势。因为机会的先入优势被那些直接选择就业的学生群体占据了。然而,对于依靠外部帮助就业的群体,他们在考研失败后的机会成本就很低,这会使得他们的心态更好。因此,高校教师要善于甄别这些考研人群的差异,了解不同群体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
另外一种情况是关于考研前参与过就业过程的学生群体。这类学生通常是希望谋求更多的选择可能性来获取心理上的安全感。他们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双线上进行精力调整,毕竟就业与考研所做的准备工作相差甚远。在大学校园里流传“难就业不如再考研”,在校大学生在当今就业难的压力下,选择了继续读书,虽不情愿但别无选择。“大四不考研,天天像过年”,即便学习已不再是乐趣,但还是有人选择了继续学习。与单纯考研的群体相比较,这类学生在考研的驱动力上有本质的区别。满意的工作机会是他们做出这样多重准备的根本驱动力。当工作机会不满足其心理预期时,如果考研成功,他们选择读研的可能性更大。而由于中国研究生招生体制的现状,事实上存在相当大比例的考研失败群体。面对考研失败,这些学生拿到的工作机会将是他们未来发展道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我们将在第二类人群中探讨与此相关的就业心理。
对于以上这大类考研群体,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帮助他们舒缓心理压力,尽可能地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以引导他们做出考研学校或专业方面的决策。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教师不需要过多地灌输形而上的价值观,而更多需要的是对他们恰当的关心。
第二类:不参与考研的大学生群体
我们再把焦点集中到只参与择业的这类学生群体中。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即人的自尊。而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此外,人类在生存需求层次有对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工作职位保障这些更底层次的需求。而以上这些需求层次正是大學生做就业抉择的根本出发点。与之相应的,从表向上我们会看到发展空间,物质回报,兴趣爱好等这些纬度。
资源、财产获取的效率和稳定性,是人类绝大多数都永恒渴求的。大学生在当前的社会价值洪流中更是容易受到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人类受到自身生物性的影响,并不会在物质生活不富足的情况下,产生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求。而面对当今社会的物质水平差距,这更强化了人的基础层次需求。因此,稳定、报酬丰厚、工作环境舒适、工作强度低等,成为了大学生找工作最理想的纬度。大学生会在他们的需求得到最大化满足的情况下,衡量自己的付出成本和现有的优势资源。其中付出成本包括获取职位的知识积累难度和人际关系维护成本,而优势资源包括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核心圈的人脉积累等。现代大学生信息获取渠道更加多元化,他们已经会衡量自身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受父母等传统因素的影响也逐渐减小。这类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相对复杂,其心理特征与社会上的择业群体特征很相似,都是面临生存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双重挤压。因此自身性格和心理素质的差异是分析此类大学生群体的关键突破口。
对于这第二大类大学生群体,他们职业生涯的模糊与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的成功率。因此,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应该是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然而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就业指导与实际就业脱节的现状,集中表现在绝大多数就业指导教师从来没有参与过就业,没有行业的认知度,甚至知识沉旧。而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期间不仅缺少社会的指导服务,更缺乏对就业和择业的自身研讨。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如果自身缺乏丰富的社会行业经历,可以通过组织社会企业分享活动来启迪学生的智慧,也可以组织学生间的研讨活动,让同学们之间不断交流思想和沟通信息。大学生就业应该从上大学的第一天起就有思想基础,在大二形成相应的学业规划,大三阶段应具备职业规划能力,并在大四毕业时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衡量自己的付出成本和优势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择业判断和职业发展规划。
结语
大学生就业与考研不仅是大学生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的关键选择,也是高校教师教育工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像知心朋友一样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高校教师也要正视自身的不足并发挥自身专长,通过高校的教育资源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取长补短,更好地为学生和教育工作以及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美〕亚伯拉罕·马斯洛. 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北京大学法学院考研 篇九
2018考研心得:浙江工业大学考研心得
分享
真心觉得考研整个过程挺让人记忆深刻的,所以写下整个考研的亲身经历。也希望对将要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其实考研不是一件小事,应该考虑清楚早做决定。如果决定了考研,那么就应该充分准备,努力达到目标。
从楼主个人的整个考研准备过程,我认为应该分为一下几个部分:
一、明确考研目标
既然决定考研,就应该有一个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们可以认为是一所自己理想的院校,然后为之努力。记得当时在大三下学期初,楼主向浙江的一位师姐咨询了浙江这边的院校情况(楼主幸运的录取进浙江工业大学)。
总体来说,整个浙江的院校,浙大毫无疑问是龙头老大了,其次便是浙工大(浙江工业大学),浙工大是浙江省第一所省部共建的院校,浙江唯一一所“2011计划”大学,学校氛围也挺好。
二、考研准备
选取了自己想考的学校后,就应该好好准备考研,认真复习。当然如果自己还是不大确定选择的院校,完全可以边复习边注意院校的信息。好东西就该好好挑选的嘛!复习的时候有两点应该注意:复习资料和复习时间安排。学弟学妹们可能都知道该注意这些,却未必大家都能讲复习效率提到最高。所以选取合适的复习资料,安排自己适合的时间表也应认真哦!!
三、冲刺时期
冲刺时期我认为是12月份这一个月。这段时间比较关键,我当时在这段时间出现了失误。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楼主当时在这段时间对专业课看的不够,特别是真题等的题型分析这些关键的步骤没有把握好,导致考后专业课成绩比较不理想。所以,学弟学妹们在这一个月里,最后的好好奋斗一下吧!加油!
四、复试准备
考研完事后,大家放松之余,还是应该多关注一下报考院校的官网研招信息。复试准备主要是两件事:复试面试、报辅导老师。记得当时我查看工大的研招主页时,信息的更新还是比较快的,而且对专业、老师的介绍也很详细。我们应该多关注主页对复试面试的通知,包括时间、地点、事宜等。楼主很记忆深刻的是:当时查看这些信息时,有不少学长(学姐)给我们建议,甚至包括公交路线也提供清楚了,这点觉得挺感动!再有就是选辅导老师了,我们在主页上应该多看看这些老师的资料,包括老师的研究方向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与老师。资料上老师的联系方式(主要是邮箱)也有,不懂的或者感兴趣的提前问问老师也是好的。
五、复试
10.北京大学法学院考研 篇十
金融学:入行背景需多元,经验丰富才高薪
专业热度分析
金融学专业,近十年来一直排名前十的热门专业,很多考生将其视为敲开未来人生的金砖而对其执著不已。经济学排名第一的中国人民大学,录取率徘徊在5.8%,报考人数却年年激增。综合类大学排名第一的北京大学所属的经济学院与光华管理学院,录取率也在6%左右波动。复旦大学的录取率更低,在3%到4%之间。可见金融学专业以其特有的金色魅力和职场融通性颇受广大学子的热爱。去年有媒体将各大行业的薪酬做了排名,证券行业和银行业以绝对优势遥遥领先,更将金融学专业的考研热情推向新高潮。
就业“虚热”分析
金融学专业≠金融行业
金融学专业是金融行业的敲门砖?这种想法大错特错。现实状况是:一方面金融行业并不刻意招收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另一方面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也不一定青睐金融行业。以2010年法国兴业银行在北京举办的管理培训生招聘会为例:招聘程序严格,竞争激烈,除去宣讲会、笔试、电话面试、现场面试以外,入围的候选者还必须在北京参加一天的集中面试。面试环节包括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个人陈述、结构化面试等多个环节,全程英文。最后经过十几轮的“折腾”之后,初定的待选名单中所包含的专业有环境工程、国际关系、教育学、国际贸易、英语、计算机科学、数学等,唯独不见金融学专业。
无独有偶,翻开招商银行去年管理培训生笔试名单,学生的专业五花八门,从天文学到历史地理学无所不包。目前只有极少数国企还特别注明所需专业,而很多外资银行、投资公司则反复强调人员专业背景的多样性。国内的银行招聘应届毕业生,所列的专业名单中金融学只是其中一项,而一些高端的管理培训生项目,干脆写明“不限专业”。
从择业角度分析,某名牌大学2010年金融学专业硕士毕业生的去向,三分之一的人选择公务员、国家事业单位,三分之一人选择非金融类大型国企,另外有少部分人去往教育机构、新闻媒体或者读博、出国,真正在银行、证券企业就业的人不足三分之一。用一个选择在某省级报社就职两年的毕业生的话说:“待遇尚可,职业路径明确,相比很多金融企业高业务压力和周期性风险波动的情况,我更偏好稳定轻松的工作。”金融学专业的就业领域并不仅限于金融行业,很多“过来人”在深入了解行业情况并结合自身的特点之后,往往有新的想法和职业规划。
此外,金融专业的分支众多,比如投资学、保险学、企业金融等。现实中每一个专业分支并非完全对应相关的行业和岗位。除了导师推荐或者自身有特殊途径以外,在公开招聘过程中,大部分金融单位并不是特别在意具体的学科分支方向,而是将其视作有一定的金融学基础背景统一招聘。
学金融就进外企
很多学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期望进入外企,但现实是,很多金融机构,尤其是那些知名企业,似乎更注重名校魅力。德意志银行的中国应届生招聘网站上,在填写个人简历的时候,教育背景一栏的下拉菜单上曾只有复旦、上交、清华、北大四所学校,而专业则不限。交通银行总行管理培训生只在清华、北大、复旦、上交、浙大、南京大学等高校招收应届硕士毕业生,也不限专业。
而几大名校名院系,包括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现已并入清华大学),中国人大,北大光华管理和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等,这些院校的竞争异常激烈。
如2005年北大经济学院和光华管理学院两个学院的金融学专业报考人数合计达到1324人,实际录取86人,录取率仅6%。2006年该学院的复试分数线为404分,录取率不足5%。2007年光华管理学院录取率为5.42%,经济学院为3.35%。
中国名校考(保)研考博辅导权威
这些名校名院系,每年的录取率偏低不说,考研分数之高也令人咋舌。如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的专业课考试内容是所有院校中考试范围最广的,也是唯一不指定任何考试参考书目的院所。从分数线来看,总分需达到380分以上才有把握进入复试。而且对数学成绩要求比较高,没有130分以上,除非其他几门考试成绩有竞争力,否则很难被录取。
基于以上原因,如果想进入高盛、摩根斯坦利、中金等顶级金融机构,首先需要通过激烈竞争进入名校,同时你的金融学背景在他们眼中并不是第一位考虑的因素。因而,大多数金融学专业的硕士还得脚踏实地,把求职目标放在那些普通金融单位上。
金融是“镀金行业”
智联招聘调查显示:金融行业涨薪幅度由2009年的7.78%增长到2010年的15.3%,列第一位。尤其是金融行业高管薪酬有望达到每年754048元,房地产与高科技行业排名分别为第二、第三,并与汽车、医药和制造等行业拉开距离。有强大的行业号召力做背景,金融学毕业生的身价也水涨船高,目前广为流传“北大光华毕业生年薪17万”,“复旦金融研究生年薪普遍过15万”之说。这种说法虽尚未得到证实,但金融业高薪的光环却是众所周知。很多考生报考金融专业无疑是看好了大好就业前途。但是“热门”不等于“好就业”,“好找工作”不代表“找好工作”。金融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在薪酬收入方面差距比较大,这跟学校、导师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以及自身能力、实践经验紧密关联。其中,融资和资本运作、咨询服务方面,发展前景更广一些,而且收入也颇丰,月薪少则6000元,多则30000元。如果能进入跨国投行或者埃森哲、麦肯锡等跨国咨询公司,年薪则大多在20万左右,还有其他福利。
11.北京大学法学院考研 篇十一
【关键词】自费政策 贫困大学生 考研选择
正文:
教育乃立国之本,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政策的制定也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新出台了研究生自费政策,收费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而定。通过研究生自费政策对潍坊市贫困大学生考研选择影响的调查研究,了解大学生考研的真正需求和迫切需要。本项研究,以公共事业管理知识为基础,采用多项科学的研究调查方法,并将其研究成果对潍坊市政府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提高潍坊地区的教育实力。
研究生自费造成的影响及考研现状分析
(一)研究生自费政策的背景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宣布,决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對于这次研究生收费改革最大的争议点在于自费对于家庭困难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份不小的负担。相对来说,降低了教育的公平性。
我们粗略的统计了一下,读研学费一般在一年7000元左右,住宿费为800-1200元不等,生活费不考虑消费水平的不同,每个月至少500元左右。然而,1年在校时间大约为8个月,这样全部费用加起来,读研一年的成本就要1.2万-1.3万,4年下来,就要花费四五万。这样的费用对于困难学生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然而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困难大学生并不是少数。
考生争搭免费“末班车”2013年考研异常激烈。现在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供过于求,学历高的相对来说更具优势。
(二)读研自费政策对大学生的影响
据国家有关部门2005年8月公布的数据,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是1561万余人,其中贫困大学生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我们需要知道“读研自费”会不会挡住寒门子弟的深造路。因为这不仅影响到学生个人的发展,也是我国人才的重大损失。从考生的角度,学生的选择可能会更加慎重。学生在选择读研时会有经济方面的考量,这在某种意义上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有好处的。
但有人担心研究生自费会带来很大的压力,特别是精神上的压力。依靠自身经济实力读研的同学,就得每天拼死拼活的拿奖学金,这样研究生读的比较辛苦。
(三)针对考研现状,我们的研究调查方法
我们以潍坊市内的潍坊学院、潍坊医学院等高校为调查研究地,以各大学的贫困生库中的贫困生为研究对象。并且在2013年暑假,我系以“考研自费政策对潍坊市贫困大学生考研选择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大规模的走访调研,获得了一定成果。
(1)首先我们去各所大学向其贫困生库中的本科生和在校研究生发放调查问卷,来了解“研究生自费”对贫困学生考研选择的影响以及在校的研究生对该政策的看法。
(2)然后我们根据各位学生所填的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整理,并将从中获得的信息进行统计。
(3)最后我们根据此次调研所得信息,对进行的调研活动进行总结并写出调查报告。
通过对各大高校的贫困大学生走访调查,来了解 “研究生自费”对贫困学生考研选择的影响。“研究生自费”政策就像一道门坎,它可以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提升教育质量,促进研究生的上进心。但它也可以为贫困考生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我们必须要考虑到那些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自费”无疑是将他们拒之门外。
(四)探究解决问题与困难的措施
2013年上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为了配合考研自费,会议确定了以下政策:
(1)完善财政拨款制度。各地要参照这一模式,建立健全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拨款制度。
(2)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4.5万名研究生。同时设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加大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津贴资助力度。提高国家助学贷款最高限额。落实和完善鼓励捐资助学的优惠政策。
(3)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
虽然会议发布了三项应对考研自费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我们根据调查情况,结合大学生考研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国家应扩大奖学金的范围,加大奖学金金额。很多贫困学生能力不够,轻易拿不到奖学金。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奖学金的覆盖面。并且加大助学金的力度,使得贫困考生可以通过助学金来缓解经济压力。
2.学校应设立研究生培养基金,拨一部分钱给贫困考生读研。还应该设立多个供贫困生勤工助学的工作岗位。这样使得贫困学生可以自食其力。成立贫困大学生组织,来帮助这些贫困大学生。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让他们可以把精力更加集中的放在学术钻研上面,从而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3.对于贫困考生来说,心态很重要。新的政策实施,自费与公费相比,无疑让贫困考生感觉输在了起跑线上,许多贫困大学生陷入了一些负面的心理状态。这些心理的产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任凭其蔓延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整个考研读研过程。考生必须要调整好心态,以一个积极的姿态去迎接新的挑战。
研究生自费政策是刚刚提出的,此研究不仅可以使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到政策的效果,对当前潍坊市贫困大学生考研问题及面临的困难提出了解决方案,有利于政府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社会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关注。切实保护了大学生的利益。有利于提高潍坊市的考研率,从而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推动我市公共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沙林峰、陈健:《浅析二本大学考研状况及分析》,《科学大众》2011年第11期.
[2]庞强强、刘迎辉:《关于考研热问题分析》,《出国与就业》2011年第6期.
12.北京大学法学院考研 篇十二
关键词: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考研现状,考研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由于高校扩招,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规模也得到较大的发展, 各院校体育人数逐年增长, 而用人单位教学课程以及以高考升学率为目的的教学误区, 使体育教师的需求下降, “供过于求”的体育教育专业市场导致了体育人才市场的滞后, 因此不少学生选择了考研, 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 增加就业的砝码, 从而形成了一股“考研热”。由于体育教育专业性强, 就业方向过于集中, 就业渠道过于单一, 从而加剧了就业的竞争, 增加了就业的压力。因此不少学生都自愿或非自愿的加入了考研的大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吉首大学2011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考研为研究对象, 以吉首大学2011级体育教育专业46名考研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调研法
通过吉首大学图书馆、期刊网、知网等网站查阅了与该研究相关的资料30余篇, 了解有关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考研现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分析, 为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对论文的研究做好基础理论准备。
1.2.2 问卷调查法
针对《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考研现状调查问卷》选择46名参加考研的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发放46份调查问卷, 回收46份, 有效46份, 回收率100%, 有效率100%。
1.2.3 数理统计法
根据文章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统计, 得到研究所需的数据, 并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Excel制作图表, 作为最后进行分析性描述的依据, 从而获得调查研究结果, 为该研究需要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
2 结果与分析
2 . 1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考研学生报考学校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考研学生在报考学校时主要集中在A线和B线两个地区。其中A线地区报考的有13人, 占总人数的28.26%;B线地区报考的人数有33人, 占总人数的71.74%, 其中报考该校的有31人, 占总人数的67.39%。笔者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如下, 首先, A线沿海大城市, 经济比较发达, 就业机会更广, 学校软硬件设施相对其他学校更加优越, 更吸引学生;其次, 报考B线地区的学生, 以报考该校的学生占比最大。因为学校对该校学生报考本校有适当的照顾政策以及报考吉首大学该校初试考试的内容是学校教过的课程, 复习更顺手, 更有针对性, 不会盲目
2 . 2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所报考的学校优势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选择报考的学校时, 各学校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地方吸引着学生, 如所报学校提供的就业机会更多, 占了17.39%, 学校的硬件条件好, 环境优美占了21.73%, 所报学科及专业方面有独特优势也占了60.87%。综上所述, 学生报考学校的优先选择条件还是该学校的学科及专业优势, 其次是学校的硬件设施, 环境等, 就业因素排在后面。由此可见, 学生报考研究生不仅仅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 更多的是争取再学习的机会, 接受更高的知识熏陶, 同时更有利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 . 3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考研的目的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考研目的众多:想继续学业深造的有52.17%, 因为大学的学科知识有限, 很多人都想通过研究生学习更多的知识, 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考虑到个人发展问题的占了52.18%, 随着本科生的扩招, 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 许多用人单位将招聘条件提升到了更高水平的研究生学历, 为了争取更好的就业平台, 增加就业机会, 很多学生选择了考研;为实现父母期望的占26.09%, 许多学生考研都承载着父母对他们更高的期望;在老师的鼓励与鞭策下考研的有15.22%, 而盲目从众及抱有其他目的的各占2.18%。综上所述,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考研的目的呈多元化, 分散性强的趋势。不管他们的目的如何, 都将会成为他们考研的动力。
2 . 4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考研存在的问题
在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考研存在的问题上, 所占比例最大的是英语成绩太差, 占54.35%, 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时期, 并未对英语进行系统学习, 学院对对英语也并未做严格要求, 只要求校三级, 而考研英语有一定难度, 英语成为研究生考试的重要瓶颈, 使许多学生因英语而放弃考研;其次是没有详细学习计划的占45.65%, 考研是独立学习的过程, 很多学生并没有根据自己的长短处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从而造成学习盲目, 复习难度加大;觉得考研四周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占34.78%, 对考研的信息缺乏了解, 缺乏名师指导, 学习任务繁重, 课程多等因素也占了一定比例。综上所述,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考研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管是自身的问题还是外部的影响因素, 若没有积极采取解决措施, 将会成为他们考研路上的强大阻力。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报考学校时, 报考B线地区的学生比例远多于A线地区, 其中以报考该校的人数占比最大。报考学校的最大优势在该学校的学科优势, 其次是学校环境优美;而对报考学校的专业选择方面,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占比居于首位。
(2)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考研目的成多元化趋势, 其中个人发展、学业深造占比最大, 其次是缓解压力, 最后是父母期望和老师鼓励等。
(3)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考研存在的问题很多, 最突出的问题是英语太差, 对考研缺乏了解, 没有学习计划。复习时间分配不合理, 盲目参加考研辅导班, 对自身的缺点缺乏一定的认识。
3.2 建议
(1) 正确选择报考学校。
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正确地选择报考学校。不要一味的盲目报考重点大学、名牌大学。在确定考研后, 对报考学校进行认真地了解和透彻地分析, 尽可能地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选择自己感兴趣且专业学科有优势的学校进行报考。多与老师或历届考上研究生的师兄师姐进行交流, 认真地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不要盲目跟风。一旦确定报考学校就要尽全力进行复习, 多了解该学校研究生招生动态, 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坚持到底。
(2) 端正考研心态。
考研是一个艰苦的、漫长的过程, 这就需要考研的学生在考研的过程中, 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考研不仅仅只是考查书本上的知识, 更对人本身也是一大考验, 对人的个性心理素质要求很高, 所以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端正考研的心态。其次, 不要抱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不管是社会压力、经济压力、还是家庭压力等都要化压力为动力, 坚定自己的考研想法。
(3)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考研过程中, 复习时间非常重要, 每一门科目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这就需要学生合理地有针对性地安排自己的复习时间。增加复习的时间, 挤出更多的时间放在复习中去, 其次, 在学科时间分配上, 针对自己比较薄弱的科目, 适当增加或减少各个学科的复习时间, 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每天对自己制定的计划进行检查, 这样才能使复习更科学、合理, 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雪影.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考研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29 (3) :102-104.
[2]孙雪冰, 王彬, 张凤英, 等.菏泽学院体育系学生考研动机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3 (9) :99-101.
[3]孟佳, 顾昭明.山西省大学生考研动机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19 (7) :828-829.
[4]程启平.安徽省师范类普通高校 (本科) 体育院系学生与其他院系学生考研情况对比分析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 2008 (1) :108-109.
【北京大学法学院考研】推荐阅读:
2018复旦大学考研诉讼法学考研真题09-11
2023武汉大学法学考研经验11-01
北京大学考研真题08-13
考研数学(北京大学)11-11
考研北京大学世界史真题10-28
2022年北京考研正式报名时间09-20
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考研经验09-12
[考研征文]我与北京擦肩而过10-05
北京大学传播学硕士考研经验谈06-14
心理学考研北京大学心理测量串讲笔记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