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铭的启示作文小学

2024-10-17

座右铭的启示作文小学(15篇)

1.座右铭的启示作文小学 篇一

座右铭的启示小学五年级作文

贝壳虽然死了,却把美丽留给了整个世界”----这就是我的座右铭。经过了一此事,便让我更加坚信这句话。

我家门前开了几朵菊花,妈妈大喜,我却不高兴,因为我讨厌菊花。小时候,妈妈经常把菊花种的遍地都是,结果我从喜欢到了讨厌它。

晚上,我偷偷的跑出来,把那几朵开的旺盛的菊花连根拔起,扔在一旁,心中暗暗窃喜。

早晨,我便听到妈妈生气的喊叫,不用说,便是因为她的宝贵菊花了。我有些心虚,看着妈妈伤心的`样子,我便向她坦白了一切。

没想到妈妈心平气和的说:“孩子,并不是所有的花都是一无是处的,妈妈之所以喜欢菊花,是因为它不但可以泡茶,可以吃,还对身体有益......它为我们人类奉献了许多,却毫不抱怨,它是多么的无私啊!你要记住一句话----贝壳虽然死了,却把美丽留给了整个世界。我们人也是一样,要学会它的精神。”

妈妈的话让我记忆深刻,也让我终生受益,并且也成了我生活和学习当中的座右铭。

2.座右铭的启示作文小学 篇二

1 全球化意识

现今是全球化的时代, 各个国家都希望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的发展。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 是保证在经济竞争中获得胜利, 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在全球各个领域。2003年, 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的5年计划 (下称5年计划) , 指出英语是“全球通用语言”, “许多日本人, 由于能力不足, 无法正确的和外国人交流, 传递他们的想法或意见”, 强调英语学习是在拥有理解、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同时, 更应具备交换信息和进行沟通的能力。英语是生活于全球化世界的孩子们不可缺少的技能 (Block, 2004) 。随着英语教育的不断发展, 人们意识到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该语言的词汇或语法, 而是包含更多的内容。Imura (2003) 认为, 外语教育和社会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日本的英语教育史也不例外, 世界范围发生的事情 (宏观) 一直对本土英语教育 (微观) 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国外与本土的交流频繁, 并在多个方面相互影响。

此外, 语言的本质是人们交流沟通的工具, 然而文化差异会造成理解的障碍。西方思维方式也大大有别于亚洲的, 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 仅仅依靠语言的交流能以满足理解的需要。

基于上述对英语教育的认识,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全球化、文化差异和国际理解就成为了日本英语教育的口号 (Naoki, 2006) 。近年来, 日本小学英语教育的教材和大纲大量采用国际的教学材料和理念, 以英语为母语的外教在教学中担当重要的角色, 一些小学也尝试开设英语课, 通过互联网与英语本土国家联系展开教学并获得良好进展。

日本的英语教育全球化理念并不仅仅是在于普及英语教育或在教学上的改革, 更重要的是要把日本融入国际社会。日本在接受国外影响的同时, 坚持保持和促进日语和本国文化的发展, 使其融入到国际环境, 成为独立的一份子, 而不是变成西方国家的附属部分。日本国内就是否应该在小学阶段开始英语教育有着激烈的争论, 担心过早开始英语教育会使日本国民西化, 从而失去本性或传统价值观 (Reiko, 2005) 。因此, 在促进英语教育的同时, 促进日语的交际能力也同样重要。5年计划也提到, “为了更好的学习英语, 让日本人提高自身的日语能力, 准确清晰地用日语进行表达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 日本的英语教育与日语教育同步并进, 特别要求应在小学生学习日语和传统文化。在普及英语的同时保持日本本土的特征, 才是真正的全球化, 而不是西化。

此外, JET (Japanese Exchange and Teaching Program, 日本交流和教学项目) 也对全球化理念做出巨大的贡献。自九十年代以来, 文部省通过该项目引进大量英语为母语的外籍人士, 在各级学校教授英语课程, 大大促进了英语教育的发展。而同时, 政府鼓励外籍教师学习日本语言和习俗, 在国际社会上宣传日本文化。在一些小学, 定期组织英语活动, 要求小学生向外教介绍日本的风俗传统等;而能流利使用日语的外教, 会额外受到学生的尊重。

2 英语教学活动

英语口语或交流技能, 是日本人学习英语的薄弱环节。1989年在高中设置的“口语交际”英语课程大纲, 标志着日本政府首次提出要发展学生的口语能力。该课程大纲同时强调, 要加强英语的听说能力而非读写能力。上面曾提及小学生定期组织活动向外国人介绍本国文化, 以下将具体介绍日本小学在提高英语口语和交流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虽然不少小学都安排了英语课程, 然而英语并不是日本小学的必修课程。他们和我国的小学英语传统教学不一样, 这里更倾向于称之为英语活动 (English Activities) 而不是英语课。和我国小学一、二年级相仿, 日本小学的英语教学也主要采用歌曲、故事、游戏等方式, 以交际为目的开展教学。与我国不同的是, 日本没有全国统一或地区性统一的教学大纲或教材, 而是由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开设课程和选择教材。每一学期, 不同的学校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笔者在福冈参加了一次小学一年级的公开课, 该学期的整体教学目标是要孩子学会“独立”, 而公开课安排了学生几个场景, 例如自己去购物和独自在家等, 通过合作表演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 训练学生简单的会话能力, 包括打招呼、自我介绍和发音技巧等。可以说, 英语课就是玩, 让学生通过玩耍获取技能。根据文部省的统计, 在2006学年, 95.8%的公立学校引入了英语活动, 并逐年递增。

除了常规的英语课外, 还有一种课程称为“综合英语活动” (Integrated English Activities’course) , 不仅强调英语语言的学习, 更是把英语充当中介语, 让学生学习科学、数学等其他课程。这种尝试性的课程类似于“浸入式”教学模式, 不同在于前者补充了大量专业词汇, 而后者更多的是日常用语。课程不仅仅赋予学生真实的语言环境, 更迫使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考。文部省安排符合资格的教师授课, 并每年进行监督评估。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小学加入到该实验中, 反映良好。

在具体教学方面也有一些与我国不同的举措。 (1) 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基于文部省的指导, 每个小学有着自己的学习目标, 并依此设计教学方案和选择教材。这样给予了教师更多的自由, 他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灵活的选择教材和教法, 甚至可以使用最新的网络新闻或动画片作为授课内容, 而不是以完成教科书的任务为教学目的。 (2) 课堂教学以活动为主。根据文部省的要求, 教师每一节课的讲授时间不得超过课堂时间的1/3从而保证学生有更多练习的机会。 (3) 教学手段现代化。计算机, 特别, 是互联网, 被应用到教学当中, 使学生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学生联系, 学以致用, 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如有的小学和国外小学建立了合作院校关系, 每周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电子邮件交流。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即信息和交际技术) 是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最新技术, 备受日本教育界的关注。 (4) 教师以外籍教师为主。JET项目引进了大量母语为英语的外籍教师, 对提高学生口语大有帮助。日本缺乏英语流利的本土教师, 无法教授学生地道的英语, 为弥补这一缺点, 日本小学英语的授课, 一般以外教为主, 本土教师为辅。外教承担了教学活动组织、教案设计、语音纠正等工作, 本土教师实际上是助手, 协助外教完成教学任务。可以预见, 日本人英语口语状况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5) 英语课后活动代替作业。在上课之余, 小学生不需要完成抄写之类的英语作业, 而是通过安排课后活动作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包括在小区辅导外国人日语, 英语夏令营、讲座等, 每一年还会有学生获得出国见学的机会。上述的所有教学活动, 为小学生提供了真实生动的英语环境,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 教师培养

师资是英语教育获得成功的关键。要在全国范围普及英语教育, 我国和日本同样面临着合格教师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日本设置了本土教师培训计划和外籍教师引进项目。

本土教师一般由师范大学毕业, 或参加过教师培训, 从而获得教师资格证。除了通识外, 小学英语教师还要学习专业内容:6个学分的英语语言学, 6个学分的英国文学, 2个学分的写作和会话, 16个学分的相关课程 (如美国文学) , 14个学分的专业课程, 包括教育心理学、教学法、教育理论和教育实习 (Torii, 1983) 。要成功获得教师资格和职位, 毕业生还需要参加县级或市级的考试。所有的英语教师还必须通过英语语言能力测试, 一般而言要通过托业或STEP (The Society for Testing English Proficiency) 这些能保证信度和效度的大型考试。这和我国的英语师范教育相似。

为了保证5年计划的实施, 仅靠师范学院培养师资是不够的, 因此文部省还设立了专门的教师培训政策。文部省的新政, 在教学法和语言能力方面为教师提供培训, 每一年有专项基金, 选派教师赴海外进修。在日本, 有经验的英语教师大多数有海外学习的经历。笔者在日本进修期间, 与日本友人提到本身是英语教师时, 对方马上会关心曾在哪个国家进修过。

教师轮换也是师资培养的重要组成。根据该项制度, 教师通常每隔五年需要轮换到一所新的学校, 有可能是小学, 也有可能是中学。这样, 教师的经验得以分享和传播, 对教学的不同阶段更为熟悉和了解, 有利于教学安排的连贯;同时有助于对工作倦怠期的调整。

外籍教师引进主要是指JET项目, 为日本引进了过万的英语为母语的外籍人士。在日本, 几乎每一所小学都拥有外教。外教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他们不仅说明纠正语音, 创建真实语言环境, 还带来了西方文化。

4 日本小学英语教育的启示

尽管中国学生在雅思、托业等考试中能获得更高的分数, 然而“哑巴英语”的现象仍然严重。我国的小学英语教育起步较早, 从各项统计资料看目前仍比日本有优势, 然而从5年计划可以看到日本政府要改变日本英语落后现状的决心。5年计划强调提高国民的英语交际能力, 给他们国内的小学英语教育带来一系列的改革。通过研究日本小学英语教育的新政和趋势, 并与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相比较, 从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

1) 尽管我国的小学英语教育也提出了全球化的观点, 要与国际社会接轨, 介绍西方文化, 然而存在局限性。一方面, 教材的国际化程度不足, 内容更新较慢, 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另一方面, 在我们的教材或教学当中主要强调了西方文化而忽略了我国的文化。应意识到, 真正的国际化并不是一味接受西方文化, 而是要把我国放上国际化社会, 成为其中独立的一份子。我们需要注意掌握好“度”, 同时促进我国文化的传播。

2) 小学英语教育, 应给予学生提供更多真实的语言环境和使用英语的机会。我国目前难以在小学全面普及计算机和网络辅助教学, 也难以引入大量外教, 而设计更多英语活动和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是可行的。传统的英语课堂应转向更具活力的课堂模式, 学生也应由听为主, 转向说为主的学习模式。

3) 只有有能力的教师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 因此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都同等重要。目前已有教师出国培训, 进修教学法等的项目, 除此以外, 召开专门的小学英语教学研讨会, 或开展短期的语言学、教学法培训, 都是帮助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4) 英语教育遍及全球, 其中如何提高交际能力是焦点。从5年计划的关注英语使用能力, 可以看到日本促进英语教育的战略眼光, 而政府为此做的预算也逐年递增。日本人不能说英语的历史也许很快就会结束, 我国应注意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是否可以设置相似于的项目呢?

摘要: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 英语教育在各国教育体制中占有越来越着重要的地位。然而, 日本人的英语使用能力较为落后, 不符合它作为发达国家的身份。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和提升日本人的英语能力, 21世纪之初日本宣布了“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的行动计划, 并发起了英语教育的改革。这些新举措为我国英语教育提供了启示, 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今英语教育的发展。该文主要研究日本的小学英语教育改革, 并讨论其中三个值得我国学习的方面, 即全球化意识、英语教学活动和教师培养计划。最后在此基础上, 对我国小学英语教育进行反思, 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日本,小学,英语教育

参考文献

[1]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 gy.Action plan to cultivate Japanese with English abilities[EB/OL].http://www.mext.go.jp/b_menu/houdou/15/03/03033101/001.pdf

[2]Block D.Globalization and language teaching[J].ELT Journal, 2004, 58 (1) :75-77.

[3]Imura M.English Education in Japan for the past200years[M].Tokyo:Taishukan Shoten, 2003:288-290.

[4]Naoki F.Globalization and History of English Education in Ja pan[DB/OL].Asian EFL Journal, 2006.http://www.asian-efl-journal.com/Sept_06_nfa.php

[5]Reiko H.A Policy on Language Education in Japan:Beyond Nationalism and Linguicism[J].Second Language Studies, 2005, 23 (2) :45-69.

3.座右铭的启示作文小学 篇三

【关键词】日本小学;国语学习指导要领;小学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同属汉字文化圈,文化历史传统一脉相承,并有着相似的教育制度和相同的现行学制。近几十年来,日本的基础课程改革取得成果有目共睹,尤其是针对写作教学的一系列尝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类似于我国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其性质是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纲领性文件,是基础教育中唯一的课程标准,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必须照此执行,各出版社必须照此编写教科书,教师授课也要以它为参照。《日本小学国语学习指导要领》是日本政府颁布的小学阶段国语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本文以最新2008版《日本小学国语学习指导要领》(以下简称《要领》)为对象进行分析、论述。

一、《日本小学国语学习指导要领》中的作文教学

《要领》将小学分为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三个学段,每个学段的作文教学分为写作目标、内容和内容处理三个部分。其整体内容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步提升。如下图

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

写作目标培养学生能够把经历或想象的事,有次序的写成文章,关注词句的连接方式,培养学生想要进一步写作的态度。培养学生能够按照不同的阅读对象和目的,向对方传达自己调查过的事,考虑段落间的关系进行写作,培养学生乐于写作的态度。培养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写作目的和意图,有条理地把自己的想法写成文章,培养学生恰当表达的态度。

写作内容1.从经历或想象的事件中选取要写的事件,收集相关资料;

2.为明确自己的想法,写简单的提纲;

3.写作时注意事物的次序、注意词汇与句子的连接,写有逻辑的文章;

4.培养再读写好的文章的习惯、注意文章中的错误并改正;

5.集体品读写好的文章,鉴赏优美的语段并发表感想。1.从关心的事件中选择想要写的事,依据对象、目的查找写作所需的事件;

2.依据文章整体理解段落的作用,明确自己的想法,文章构思时注意段落间的相互联系;

3.明确写作中心,列举写作目的、必要的理由和事例;

4.注意敬体与常体的区别;

5.集体发表写好的文章,共同讨论并发表关于作者思路清晰度的意见。1.从想到的事情中选取要写的事情,依据目的和意图,收集写作材料,纵观全局,整理写作需要的内容;

2.明确自己的想法,考虑文章整体结构的效果;

3.写作时注意事实与感想、意见的区别,依据目的与意图,考虑详写或简写的方法;

4.运用引用、使用图表、坐标图等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5.注意把握和提高表达的效果;

6.发表写好的文章,大家一起针对表现手法提出建议。

写作内容处理写想象作文、经验报告或观察记录,写简单描写周围事物的说明文、传达简单的事情的信,对想介绍的事物总结要点、写成文章。以身边和想象的事物为基础,写诗和物语。思考调查有疑问的事情,写成报告发表在年级新闻上。收集资料,写成说明文。写符合目的的委托书、通知书、感谢信等信件。以经验和想象为基础,创作诗、短歌和俳句,进行物语和随笔的写作。对自己的课题进行调查,写意见陈述类文章和活动报告并进行编集。写推广某事物的文章。

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要领》中听、说、读等部分也对写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较大的帮助。如有逻辑顺序地进行事件讲述、边阅读边想象、进行句子结构教学等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二、日本小学作文教学的特点

(一)重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生活的写作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日本在作文教学时要求学生以经历过的事情或周围的事情为写作材料。这将作文与生活联系起来,把学生的视线引向了现实生活。这不仅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丰富的材料,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这在《要领》中有充分的体现,小学三个学段的学段目标中均有对身边事物观察、写作和培养写作兴趣的要求。

(二)重视逻辑思维的训练

要将一件事表述清楚、一个物体描述具体都离不开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在写作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要领》中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对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训练。从简单地说清楚、写清楚一件事逐步过渡到复杂场景、事物的描写等。这对写作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帮助。

(三)重视传统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语言文化是传承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教学时注重传承传统语言文化有助于养成学生对祖国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重要途径。日本小学生教育时有传统文学作品的朗读与表演,较高年级的小学生被鼓励进行传统文学形式的文学创作,如:作诗、短歌、俳句以及写物语等。这些形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兴趣,还可以传承传统民族语言文化。

(四)重视作品的集体讨论与交流

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总是有限的。集体的讨论与交流更有利于个人思想的拓展与深入,也有助于个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问题。经过集体的讨论与交流,学生可以加深对自身作品的认识,以后更好地扬长避短。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中是很难取得较大进步的。同时,学生在集体中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表现力和团体意识。因此,日本写作教育非常重视集体品评交流学生的作品。

三、日本小学作文教学的启示

(一)重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写作兴趣

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是日本教师与家长的共识。他们主张通过作文教学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并以此作为作文教学的最高目标。他们认为作文应该通过生活和体验来积累写作素材,关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反应和表达社会生活,而不是无病呻吟。我国的作文教学重视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等环节,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学生作文不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真谛,而是为了完成任务做的文字堆砌游戏。这样只会让学生越来越惧怕作文、讨厌作文,更谈不上培养写作兴趣了。因此,我们应当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重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注重传统语言文化的传承,培养中国心

日本是一个拥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国家。对于传统语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比其他民族都要重视。在作文教学中,传统的语言与文学形式被当成教学重点继承发扬开来。我国的作文教育重视的仅仅是作文写作本身以及当前的政治教育,以至于很多孩子对我国的传统语言文化并不了解甚至是厌烦。进一步的传统文学知识教育也是从初中才开始接受。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教育的一个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应当从小学甚至更早就对学生进行传统语言文化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感。

(三)丰富写作形式,注重品评讨论

作文形式不仅仅有常见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有很多其他的形式。日本作文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几种传统文体,日本教师鼓励学生去观察与实践,鼓励他们写观察记录和实践报告。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与想象力,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诗歌、俳句、物语等形式的文学创作。同时无论是诗歌作文、调查作文还是生活记录等各种形式的作文,常常采取小组作文或集体作文的形式。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文编辑并合集供大家品评、欣赏,也可以发表到年级学报上供人欣赏。而我国的作文教育一直以高考作文的形式为标准。由于高考禁止诗歌形式的作文,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也反对诗歌形式的作文。我国的作文教育走的是一条“形式作文”的道路,将学生的思维拘泥于高考的条条框框,而不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些都是我国作文教育应注意避免的。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成功的作文教学模式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我们可以以小学的作文教学为起点,以其他国家作文教学的成功之处为借鉴,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学生状况的作文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周葵葵.中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7.

[2]吴林.日本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0(11).

4.座右铭的启示作文 篇四

二年级那年,我和爸爸回奶奶家,我和我的朋友在河边玩,他们都会骑自行车,只有我不会,就被冷落了,只能在一旁当观众。爸爸看到我呆呆地站在那里,走了过来问我:“你怎么不和他们一起玩呢?”“我不会骑自行车,我怕摔倒。”我低着头回答。“原来是这样啊!其实,骑自行车和爬树一样是有技巧的,骑自行车的诀窍在于你要找到平衡感。掌握技巧后多次练习,你也能学会的,这样就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听了爸爸的话,我好像已经学会了骑自行车一样,信心满满。

我找朋友借了一辆自行车,找了个空旷的地方开始练习。我刚开始信心百倍,可一骑上去,就摔了下来。又上去了,磴了三下又摔倒在草丛里了,伤得皮青脸肿。我开始有点泄气了。这时爸爸又出现了,他走了过来,对我说:“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找到诀窍,反复练习,你就能学会。”我听了这句话,再一次爬了起来。又想到了爸爸说的“平衡感”。便开始新的尝试了,我扶住了爸爸,慢慢地往前蹬,刚开始速度很慢,渐渐地,加快了速度。最后爸爸抓住了后座,我骑了一会,爸爸就偷偷的松开了手,我停下来回头看,发现我居然离爸爸有50米远了。难道我学会了吗?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我重新骑了起来。是的,我学会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在反复的练习当中,我终于深刻的理解了“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这句话的意思。

5.五年级作文座右铭的启示 篇五

一天下午,我和往常一样下楼玩,忽然我的眼前一亮,发现了许多骑自行车的人。他们像一群活泼的小鸟在广场上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我的心一痒,立刻飞奔回家,让妈妈也给我买一辆自行车。妈妈怎么也不答应给我买,后来妈妈被我缠烦了,终于给我买了一辆。

自行车的外表很酷——股路上的尖刺像仙人掌的叶子,自行车被油漆刷的锃亮,就连车把都有提速装置。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妈妈陪我下楼学骑自行车。刚开始,我心里有些神气十足:不就是骑个自行车吗?有什么难的?可刚骑几步就摔一个跟头。我只好推着自行车慢慢地走。到了广场,我刚把左腿跨上去,就因右腿没站稳而摔了下去。紧接着自行车倒了下来,我的屁股开了花。妈妈让我继续骑,我对妈妈大声吼:“我才不呢!骑自行车一点也不好玩!”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你怎么能半途而废呢!”听完这句话,我又鼓起了信心,继续骑。两个小时后,我终于会骑自行车了,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6.座右铭的启示作文500字 篇六

有一次,作业做得很晚了,可听写还没做。此时,我的眼皮已经直打架,我就和妈妈说:“妈妈,听写我已经都会了,明天一定听得出的。”于是,妈妈就让我睡觉了。

第二天,老师的听写我竟然有好几个写不出。一个个空格上已经被我擦出了一道道痕迹,一个个淡淡的错别字在格子里显得那么醒目。我头皮发麻,心里好像有蚂蚁在乱爬。把本子传上后,我还是心神不宁,课堂上的笔记记得乱七八糟;读课文时,老是多读或少读一个词;老师讲课时,我眼前总是闪过我的听写本和上面一个个醒目的红叉叉……

听写本发下来了,醒目的80分让我眼泪都差点涌出来了。想到老师批评的目光和回家后妈妈的责骂,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7.座右铭的启示作文小学 篇七

1. 评价目的注重管理, 忽视了教师发展

当前, 我国中小学普遍是在学期末或年终对教师实施总结性评价, 通过判断教师过去的工作表现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 区分教师的优劣, 为教师评定职称、晋升职称、奖优罚劣等提供主要依据。现行的教师评价主要是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出发, 只注重评价为学校决策服务, 保证学校正常地运转, 忽视了通过评价促进教师发展。这样的评价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压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2. 评价内容过分注重学生考试成绩

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项目很多, 但是, 实际评价中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为评价教师的最重要的指标。学生考试成绩好、升学率高, 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好, 教师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对该教师的评价就高。否则, 对该教师的评价就低。这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片面追求学生高分数, 忽视了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样的评价, 使教师评价失去了科学性和准确性。

3. 评价方法注重量化评价, 忽视质性评价

调查发现, 我国中小学大都按照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了一套细致的教师评价表, 内容涉及教师的“德、能、勤、绩”, 对教师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打分, 根据分数高低对教师进行排名。这些表面上看似公平客观的数据资料并没有真实地反映出教师的工作实际。因为, 教师工作的某些方面不易量化, 教育教学效果难以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 一组抽象的数据无法衡量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在学生身上发生的影响, 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种过于注重量化评价方法, 忽视了质性评价, 是对教师缺乏人文关怀的体现。

4. 评价主体单一, 忽视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我国现行的教师评价是一种典型的他人评价。一般是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个别职称较高的教师组成的评价小组, 制定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广大教师处于被动接受评价结果的地位, 没有发言权, 对评价结果有意见, 也无法表达。这种评价忽视了学生、家长和教师自评的作用, 忽视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这种评价模式更多地是对教师工作结果的考察, 忽视了教师的工作过程, 很难对教师的实际工作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

5. 评价结果注重奖惩, 忽视教师发展

调查发现, 我国大多数学校把对教师评价的结果与其奖惩挂钩, 存在明显的功利化倾向。评价的结果基本上分为优、良、称职、不称职四个层次, 在教师眼中, 评价就是考核;在学校领导眼中, 考核等于评价。通过评价, 对得分高、排名靠前的教师进行奖励, 反之, 则进行处罚, 甚至解聘。这种做法很难起到诊断教师工作, 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和不足,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

二、英国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理念

英国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发扬了奖惩和发展两种评价的优点, 该评价体系以学校为基础, 兼顾教师个人发展和学校管理的需要, 将教师的工作绩效、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管理有机整合起来。

1. 英国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基本内容

英国政府十分重视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的观察来进行客观的评价, 提出以八个方面的标准为基本依据, 对教师的知识和理解、教师的教学与评价、教师的专业特征以及学生的进步等指标进行全面考核。1.有效地计划教学, 制定可理解的清晰目标。2.具备良好的学科知识和理解。3.使用的教学方法能够促使所有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4.有效组织学生, 维持高行为水准。5.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6.学生取得丰富的学习成果。7.有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8.有效利用家庭作业来强化和扩充学习。评价人员要根据上述8个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每个标准均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需要改进4个等级。评价人员要给予教师及时的反馈,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给出全面性和建设性的意见, 指出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以及如何发扬优点和克服缺点。

教师绩效评价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重视教师的主体地位, 而且评价的过程和做法也是公开和公正的。体现了评价的开放性、透明性和教师的广泛参与性。

2. 英国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基本理念

(1)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师评价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教师积极参与教师评价体现了英国政府充分尊重教师的需要、选择和人格等, 并和教师积极沟通、交流和协商, 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体现了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评价, 教师的学识和才能得以展示, 同事之间也能够相互切磋和学习, 取长补短。评价不再是评等级和优劣, 评价从内部动机来激发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2)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英国政府在对教师的评价中重视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评价, 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 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来衡量。所以,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会思考、有感情和具有无限潜能的有机体, 而不是被动吸收知识的容器。教师评价不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依据, 而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量和评价对教师进行评价。倡导新型师生关系, 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 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 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英国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更大程度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英国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对我国教师评价改革的启示

1. 整合奖惩与发展, 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英国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经验证明, 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容易挫伤教师的感情, 使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因其评价标准的模糊性、温和性和目的性差, 在评价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唯有将两种评价模式很好结合起来的教师绩效评价制度, 既发扬了两种评价制度的优点, 又避免了两者的弊端, 不仅是对教师过去工作状况的鉴定, 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评价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受我国国情的影响, 当前我们还不能完全废除奖惩性教师评价, 可以在评价实践中适当降低奖惩的比重, 改变评价目的单一性的问题, 通过评价, 更多的关注教师未来的发展, 给教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寻找奖惩和发展之间的结合点,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 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 确立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英国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实行分层负责制, 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 校长是实施教师评价的责任者和领导者, 教师小组是评价的基本单位。在评价过程中, 学校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 让教师发挥主体积极性, 主动参与评价过程, 教师不仅积极参与评价, 有权确定评价目标、评价重点, 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 还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在我国正深入人心, 我们应该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 让教师本人、同事、学生、家长、专家、社会都参与到教师评价中来, 成为实施评价的主体。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使获取的评价信息更加全面, 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 改变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英国的教师评价改革表明, 教师绩效评价制度是坚持定量和定性评价结合, 他评和自评结合, 这样的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和客观。通过他评和自评, 教师能够及时了解自己教学过程各方面实施情况的信息, 发现教学过程成功和失败的地方, 并进行调整和改进。我国现行的教师评价中, 定量评价占着主要地位。大部分中小学都按照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了统一的评价表对教师进行详细的量化打分, 这种评价方法表面上看似公平、客观, 其实并没有真正反映出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英国成功的改革经验对当前我国盲目追求量化的评价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4. 正确处理评价结果, 发挥评价结果的积极作用

评价的最基本的功能是比较、鉴别和激励。英国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坚持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 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也重视“奖惩”的作用。英国的教师评价非常重视对评价结果的正确处理, 评价者会及时将评价信息反馈给教师, 帮助教师及时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和教师一起寻找改进的办法, 力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英国这种对评价结果的正确处理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杨传昌, 蒋金魁.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研究综述.教育探索, 2009 (3) .

[2]陈宗彬.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本理念及其实践.教育与职业, 2009 (8) .

[3]王小飞.英国教师评价制度的新进展.比较教育研究, 2002 (3) .

8.从加国小学教育得到的启示 篇八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与赴加拿大(下文简称加国)进修的教育界同仁坐在一起学习交流。因为从未出过国门,所以我对加国的小学教育充满着好奇,问题接连不停。这似乎更激起他对加国的美好回忆,于是更加滔滔不绝地与我分享起来。我认真地倾听着、尽情地分享着,也深深感悟和反思着。其实,他所介绍的外国教育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但我的内心却有一阵触动。加国的小学教育并不博大,却很精深。我们的教育缺乏的不是理论和方法,而是一种“在点上挖井”的不懈精神。今做一总结与大家分享,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规则教育,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孟子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加国的教育就特别注重规则教育对中小学生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来到加国的中小学教室里,你不难发现处处都有关于规则的提醒。加国的规则教育不是靠枯燥的说教,而是一种善意和委婉的提醒。一个小小的“水杯事件”就充分验证了这一点:老师在处理学生把水洒在地板上这件事情时,没有急于去查询 “事件真凶”,而是委婉地用“如果我们不小心,就会给他人带来危险”这样善意的提醒,来让大家认识到认真做事的重要。还有利用“红绿灯来对班级的垃圾分类进行评价”的例子也非常值得借鉴,如果某班的垃圾分类做得好,就亮绿灯表示通过。做得不够好,就亮红灯提醒继续努力,相信日久天长,在红绿灯的提醒和教育下,孩子们一定会把垃圾分类做得更好。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良好的环保意识和卫生习惯也会自然养成。这不仅让我深深反思我们的垃圾分类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我们的垃圾分类教育能走进学校和课堂,也不会出现分类垃圾桶成了公路边的摆设的现象。

二、合作教学,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分享

当今社会,“合作早已成为人的一种能力,是成功的基础。”加国小学实施的合作学习更值得我们借鉴。首先从座位安排上看,小组对话式的座位设计更有利学生进行交流。从分组依据来讲,无论是从同质分组,还是异质分组或兴趣分组,都是建立在因材施教、保护学生自尊和激发学生自信的基础上而实施的。比如在数学课的合作中,我了解到对同一难度的数学题,老师采用的不同的分组要求。对学习能力比较高的组,老师未采用任何提示让学生合作完成。对学习能力中等的同学,教师采用加一点小提示的方法让学生合作完成。而对于学习能力稍弱一些的孩子,教师采用再多一些提示的方法引导孩子合作完成。这样几乎所有的小组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既收获了知识,又分享了快乐。此外,让我深有感触的是,教师在实施合作教学之前,会先通过一些小提示让学生清楚做什么,怎么做,目标是什么?这样学生在小提示的引导下,会更好地合作和攻坚克难,而不会出现我的课堂中出现的一次次询问老师的混乱景象。

三、超越课堂,引领孩子走进阅读的殿堂

“书籍鼓舞人的智慧和心灵。”说起阅读,我们首先想到是如何实施阅读教学或者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欣赏和了解了加国学校的阅览室后,我深深地感叹于加国学校的大阅读观和对于学生阅读的重视。加国的学校阅览室藏有大量丰富的书籍,并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阅读水平把书从Level 1到Level 34分成了若干层次,非常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书籍阅读。阅览室里还到处张贴着关于阅读技巧的小提示,方便学生随时回顾和学习阅读技巧。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学校配有Support Teacher进行专门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所现出的那种对学生细致入微的关注,不厌其烦的引导,友善、激励的话语,让我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加国阅读教学的“润物无声”。反观我们的小学阅读教学缺乏的不是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更不是华丽的阅览室和丰富的藏书,而是对学生享受阅读的一种应有的尊重。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也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尽情地徜徉在书的海洋,汲取书中的营养,我想我们的民族也会成为一个书香的民族。

四、尊重人格,使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激励

“评价的最大意义在于尊重和激励。”这是我的一点感悟。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目的是什么?不是分三六九等,更不是为了优中选优,而是尊重和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日常对学生组织的各类竞赛和评比,往往是用各种等次来对学生进行量化,这样只能使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使落后的学生更加落后。它培养的是佼佼者,却挫败了所谓失败者。加国的评价教育则不同,它非常注重激励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比如在一节加国老师的课堂上,老师组织同伴互评活动时,把评价表分为了三栏:第一栏是用星星标示,表示这份作业值得你肯定和学习的地方。第二栏是祝愿栏,表示你对同位有哪些良好的祝愿。第三栏是改进措施,表示你对同伴有哪些良好的建议。这样一份同伴互评表,没有简单地用A或者B来划分等级,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又提出了真真切切的建议。

在教育不断改革和创新的今天,许多教育新思想和教学新模式也随之层出不穷,令千万教育工作者趋之若鹜。其实,我们在探寻教育真理的同时,不要忘记加国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遵守规则的社会人,懂得分享的合作人,学会阅读的文化人,具有尊严的独立人。”

这是我从加国小学教育得到的启示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四实验小学)

9.座右铭的启示作文小学 篇九

我考试考砸了,成绩很不理想,一回到家父母便问我考了多少分?我告诉了我的父母,他们一下把我严厉批评了。我很是伤心,我便走到书房里面,我每天都不怎么开心,我上学时,我的好朋友见我不开心,便我问我怎么了,于是,我把事情告诉了他,他说:“不用伤心,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使我茅塞顿开。我想:我考的低,不能说我比别人水平差,而是,自己不够认真。于是我把这句话写到我的桌子上,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后认真温习功课,还仔细的总结上次考试失败的原因,我相信这次只是小考失败了没关系,但是期末考试必须成功。

终于,在我努力的复习下,我考到了97分的好成绩。

10.座右铭的启示作文小学 篇十

没有尝试过怎么能说不行?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人人都有一句用来激励自己的座右铭,有的同学喜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的同学喜欢:“没有平凡的工作,只有平凡的人。”而我最喜欢的是:“走 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句名言的意思是说:做人要有自己的主见,要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不要去管别人的流言蜚语,不要让别人的几句话左右了你的看法,判断,行动,也不要人云亦云随 波逐流。 在生活中,这句名言给了我很大帮助。

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参加英语故事演讲比赛,我报了名,可是却忘了准备英语故事,直到我想起来时,离在班里的初赛时间只有3天了。我顿时慌了神,急 忙拿出一本英语故事书看了起来。忽然,一个《灰姑娘》的故事映入眼帘,这个故事真不错,不仅情节生动有趣,而且内容家喻户晓。可是它太长了,足足有5页 纸。最终,我还是下定决心,选了它。 我马上就开始背了。不停地听录音带,不停地读。第二天,来到了学校,我还在抓紧下课时间不断地背。同学们见了,有的说:“你为什么要选这么长的呢?只有3 天了,你肯定背不出来的,不要逞能了。”有的说:“是啊,你不如换一个短一点的,这样背起来也轻松啊。”我低下了头,有些灰心了,想:同学们说的没错,这 的确太长了,不如就换一个短一点的?正当我犹豫不决时,耳边突然回响其座右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眼前一亮,想:没有尝试过怎么能说不行?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我抬起头,坚定地说:“不!我就背这一篇。我相信我自己,只要我努力,就不怕背不出来!”那些同学听见我这么说,就都走开 了。 我又投入到了背诵当中,比刚才更认真了。

终于,3天之后,我能将它流利地背诵出来了,我心里高兴极了。我参加了班里的初赛,虽然没被老师选上去参加学校的比赛,但是,我战胜了胆怯,战胜了自我,这就是一个成功。 通过这件事,我更加体会到这句座右铭的含义,要相信自己。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11.座右铭的启示作文小学 篇十一

关键词:归因理论 农村小学 小学校长 管理压力

农村小学校长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之间有着重要的上传下达作用,其管理工作是整个基础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一环。现在农村小学校长的管理工作面临各方面的压力,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日益更新的现代社会,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管理创新,这种创新不仅是管理方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方面。近年来,归因理论对我国管理科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利用归因理论对我国农村小学校长管理工作中的压力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进而帮助农村小学校长与时俱进,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

一、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

归因理论是关于知觉者推断和解释他人与自己行为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归因理论的研究很早就已经开始,最早是社会心理学家海德在其1958年出版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中提出的,海德主要提出了恒常原则归因理论,他认为:行为结果=能力×努力×有效环境。随后班杜拉自我效能感归因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与归因之间相互影响;斯里格曼习得无助归因理论认为个体习得无助感的产生不在于消极行为事件或结果本身,而在于个体知觉自己对该事件或结果难以控制;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将人的行为归因于行动者、客观刺激物或情境;还有琼斯和戴维斯利用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行为的意图和原因的对应推断理论。[1]最后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Weiner)在1972年提出的归因理论把归因的维度分为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并说明了归因的维度及归因对成功与失败行为的影响。后来在他实证研究的结果下,发现一般人会将自己行为的成败归结为: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努力,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任务的困难程度;运气,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身心状况,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影响工作成效和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等六个方面的原因。[2]综合韦纳归因理论三维度与六因素的观点,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示为下表:

表1 归因类别与归因维度特征的关系

以上综述可知,归因理论是一种经过科学研究的理论,对个体行为的进一步实施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科学的归因可以对个体行为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错误的归因则会严重影响个体的工作效率。韦纳在归因与成就动机关系方面的研究认为,人们对自己行为结果的成功或失败会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归因,而且人们对行为结果归因认知的方式和结果会影响个体的情感、随后相关行为的期望和活动倾向。当下农村小学校长的管理工作中面对各方面的压力,有内部产生的也有来自外部的,这些压力已严重影响其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而义务教育阶段是关系到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有必要运用归因理论对这些主要压力进行分析,这些压力能否得到正确的归因,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管理工作,进而对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产生影响。

二、农村小学校长工作压力的归因分析

1.考核评比频繁,增加工作压力

教育主管部门对小学校长工作成绩的判定大多通过考核与评比的方式,当然农村小学校长在工作中也需要一定的考核与评比,这样可以定期对其工作进行检验。但是当下小学校长普遍感到考核与评比过于频繁,而且内容和模式僵化。这就反映出现在的考核与评比方式已经影响了小学校长的日常管理工作。运用归因理论分析,农村小学校长对考核与评比感受到的压力属于工作难度的归因类别,工作难度在归因维度的稳定性中表现为稳定状态,也就是校长本身无法掌握考核与评比的难度、方式;在控制点方面属于外在因素源,在控制性方面属于不可控性,校长只能通过做好自身的工作去迎合上级的考核与评比。如果小学校长对这种压力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或者努力不够等内在因素,就会影响小学校长的情感、随后管理工作的期望和管理活动倾向。归因理论认为能力作为归因类别之一其归因维度在稳定性上是稳定的、控制性上是不可控的,也即校长的管理能力是稳定的,而其能力对于上级领导的考核与评比结果的影响是无法控制的。同样校长的努力程度是不稳定的,但却是可以控制的,因此小学校长对于上级领导的考核与评比的压力的归因方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之后的管理工作,需要小学校长做到正确归因。

2.管理与教学并重,加大工作负荷

农村小学由于师资不足,校长在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的同时必须兼带一定数量的课程,加上新课改对管理与教学方法要求越来越高,校长工作超负荷已经成为很普遍的问题。运用归因理论分析小学校长工作超负荷和新课改对管理与教学方法要求越来越高的压力,很明显小学校长应把这方面压力归因于工作难度,工作难度作为归因类别中重要的一个因素,正如上文分析的结论其在归因维度的稳定性方面是稳定的,控制性方面是不可控的。因为在小学校长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的同时,自己教授的课程也不能落下,毕竟自己作为校长的身份要求他们必须起到表率作用。如果小学校长感到目前的工作已经超出自身身体的承受限度,也即是归因于来自内在因素的身心状况,而身心状况在归因维度的稳定性方面是不稳定的、控制性方面是不可控的,身心状况的这种不可控性其实是结果的不可控,而这种结果的形成是经过日积月累造成,农村小学校长平时的工作、生活习惯是可控的,对于这种可控的方面校长必须合理分配工作与休息的时间。因此,小学校长对工作负荷压力的不同归因,直接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对其自身的健康发展和整个学校的稳定发展起到很大影响。

3.外部环境复杂,增强工作难度endprint

农村小学校长处在农村这个人际关系复杂的环境中,学生家长对其工作的态度也是重要的压力来源。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对小学校长的管理工作有很大帮助作用,否则会给小学校长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这一方面的压力通过归因理论的分析,属于外在因素源,归因维度的可控性方面是不可控的,稳定性方面属于不稳定的。外在压力源作为归因类别中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农村小学校长需要对此方面压力谨慎对待,不能因为其不可控性和不稳定性就弱化了对其处理的动机。外在压力的产生都能在内部找寻到根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本身自学能力不是很强,学习成绩又是家长判断学校教学能力的惟一根据,加上农村学生家长对问题分析能力容易片面化,往往对学校教学工作产生质疑,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就成为家长指责的首要对象,在与部分农村小学校长的访谈中,很多校长一直被这些问题困扰,对其日常教学、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外在压力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给农村小学校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为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对整个学校的稳定有序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三、归因理论对于解决农村小学校长管理压力的对策

1.促使农村小学校长学习并掌握归因理论

农村小学校长的日常管理工作充满压力,对于各方面的压力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解决,而归因理论就是经过科学验证的分析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农村小学校长处理管理工作中的压力必须学习并掌握归因理论。在农村小学校长定期培训中可以进行归因理论的讲授,首先在理论知识方面有一个很好的学习,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例分析,以保证农村小学校长更好地掌握归因理论,为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充分有效地运用打下基础。学习归因理论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归因理论实际效用的发挥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指导,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当代日新月异发展的环境中,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养成更全面的处理问题能力,是对小学校长的基本要求,所以农村小学校长必须不断充实自身知识,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2.促进归因理论在农村小学校长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学习理论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对于归因理论的学习和掌握必须落到运用的实处,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归因理论在解决农村小学校长工作压力方面的作用。农村小学校长必须在感受到管理工作压力时,尝试着进行归因,遇到比较难以归因的问题可以做好笔记,在定期培训时向老师请教,或者直接找同事进行交流讨论,因为只有做到准确归因才能更好地解决管理工作中的压力。建立农村小学校长的定期交流机制,一方面了解其他学校校长面临的压力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给农村小学校长提供一个宣泄的平台,因为同级别的校长之间会有相同的经历,进而释放工作中的压力。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运用归因理论可以强化自身解决包括生活中遇到的压力,形成自身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

3.加强农村小学校长管理工作中压力的归因训练

农村小学校长管理工作中压力来源于多方面,处理各方面的压力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小学校长要做到准确归因必须多加训练。所谓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纠正或改善不适当的归因方式,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从而进一步改变情绪和行为的训练措施。再归因训练是在韦纳的动机和情绪归因、班杜拉的自我效能说和斯里格曼的习得性无助等理论观点指导下,将认知情感、行为设想为一个人对周围事件和行为结果的原因推断而进行的训练,其训练的着眼点是试图改变行为结果的原因认知(如成功和失败),方法通常是在原因、稳定性和可控制性维度上进行分析。[4]归因理论正确分析并科学处理压力效果的实现,进行归因训练必不可少,在掌握科学的归因理论知识基础上,坚持归因训练的基本原则:归因的变化可以引起动机的变化,动机的变化则对行为又有直接的影响。[5]在归因训练过程中,注意引起行为变化的的动机,因为不同的动机会触发不同的行为,对动机进行科学引导,进而改善行为的变化。农村小学校长应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归因训练,寻找每一个管理行为的动机,管理行为出现异常情况时,必须对管理动机进行分析。最后还要对归因训练进行效果评估,确保归因训练能在农村小学校长管理中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这种效果评估必须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因此在归因理论学习过程中,培训教师必须把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相互结合,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从归因理论的学习到积极实施归因训练,再到归因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不能把各部分割裂开来。把握行为与动机相辅相成的关系,做好归因训练,并对归因训练效果进行评估,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小学校长才能更好地应对管理工作中各方面压力,促进农村小学教育良好发展。

归因理论对分析农村小学校长管理压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农村小学校长只有加强归因理论知识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有效运用和训练,适时进行归因训练的效果评估,才能更好地形成科学归因方法。科学的归因能帮助农村小学校长科学处理工作、生活中的压力问题,全身心投入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农村小学校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对整个农村义务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整个基础教育稳定发展的保障。

————————

参考文献

[1] 熊良斌,周志娟.归因方式理论概述.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6).

[2] 刘瀚洋.归因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4).

[3] 李迎春.农村小学校长工作压力源的调查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10(1).

[4] 王翠荣.归因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2).

[5] 韩仁生.归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

[作者:刘海涛(1989-),男,河南扶沟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在读研究生。]

12.座右铭的启示作文小学 篇十二

一、 美国州际核心标准中实践标准的内涵和影响[2]

1.州际核心标准的制定

全美州长协会( 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简写为NGA) 成立于1908 年,该协会( NGA) 代表全美州长的声音, 是华盛顿特区最受尊敬的公共政策机构之一。 它的成员是美国50 个州的州长,以及其他一些特区的官员。

首席州立学校官员理事会( 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 简写为CCSSO) 是一个无党派、 全国性的、非营利的组织。 其成员为各州、华盛顿特区、国防教育活动部门和美国五个具有司法管辖区的中小学教育部门的主管官员。 州际核心标准的制定,说明政府非常重视。

2.州际核心标准的内容

在核心标准中, 除了对各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给出了内容标准外, 还针对课堂的教学过程给出了八项实践标准并要求所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体现出这八项实践标准。 这八项实践标准包括:

( 1) 理解问题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调对问题的理解; 把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对现实问题的理解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来对待。

( 2) 抽象地和量化地进行数学推理: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解问题情境中的量及其之间的关系; 关注两种能力的培养:①去情境化的能力,②情境化的能力。

( 3) 建构可行的推断且评判他人的数学推理: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数据来构建推理; 利用逻辑顺序来推断猜想的真假;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分享自己的推论并探讨其合理性。

( 4) 数学建模:运用已经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的过程: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 得出数学结论 → 对现实问题做出预测。

( 5) 策略性地使用恰当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的需要来选择适当的工具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这些工具包括:铅笔、纸、具体模型、直尺、量角器、计算器、电子表格、计算机代数系统、统计软件包或动态几何软件等; 知道何时使用这些工具会有助于形成合理的判断, 同时也要认识到工具既能帮助学生获得洞察力但又有局限性。

( 6) 关注准确性: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准确的交流和表达;准确地使用式子和符号;准确并合理地使用计量单位;准确高效地计算,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形给出适当精度的数值答案。

( 7) 寻求并使用结构: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以辨识数学模式或数学结构, 比如数学运算的性质、 几何图形的性质、 数学知识的代数结构,等等;利用数学知识的结构来进行数学建模。

( 8) 寻找并表征重复推理中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观察数学知识中的规律; 不断探讨所发现规律的合理性。

二、 中美两国小学数学知识点对比

通过分析对比可知, 两国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都涉及到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的内容。 下面试通过这四部分内容比较分析中美两国课标的相似和不同之处[3],以便探讨如何发挥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特色, 以期为我国课标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1.数与代数:中美两国关于这部分内容,无论是从标准制定还是内容编排上都大致相同。 只不过在制定理念和对数的要求上有所不同, 我国把数与代数领域作为一个整体给出标准, 有助于构建数与代数之间的联系,在数学上有助于整体把握;而美国则把这部分内容分为“ 数与运算”和“ 代数”两部分,分别给出标准,有助于安排教学内容的细化和深入,但二者之间的联系体现得不够充分。 另外中国标准偏重于“ 双基”的牢固掌握,美国标准则偏重于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 实际上课标修订后中国对这部分内容也已经有所降低, 目的在于让学生去接触生活,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一出发点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2. 图形与几何: 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内容基本相同,都是建立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是以几何直观为核心展开的。 不同之处在于编写体例上的不同,中国的标准在这一领域体现的较多, 安排上具有逻辑顺序,按点、线、面、体的逻辑关系逐步认识图形,有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 美国的标准在这一领域虽然体现的内容不多, 但侧重于动手操作画图形,并且沟通几何与数的对应关系,注重数形结合。

3.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内容标准安排上差异较大。 总体上,中国是独立安排,单独学习,并且渗透了概率的知识;而美国是与测量、量的认识、数据的处理一起呈现。 具体来说,中国是把测量安排在“ 空间与图形”的领域中,把量的认识安排在“ 数与代数”领域,其中统计方面的要求大致相同;但是美国特别重视各模块之间的联系。 可见,中国今后理应加强统计和概率内容和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

4.综合与实践:两国的目标都注重实践、解决问题、数学建模、应用意识等。 中国的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侧重于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而美国则侧重于理解问题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坚持不懈, 策略性地使用恰当的工具, 建构可行的推断且评判他人的数学推理[4]。

从中美课标知识点对比看, 中国的数学课程过多关注知识的容量、难度和深度,从时间分配上会影响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也会影响操作、表述和交流的机会。 所以今后要加强学生数学思维( 特别是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培养[5]。

三、 中美两国小学数学课标综述比较

长期以来,我国数学教育以注重“ 双基”( 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的培养而著称,2011 年对实验稿的最后一次修订中,把传统的“ 双基”目标发展为“ 四基”( 新增了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 ,原来的“ 两能”发展到“ 四能”( 新增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 而美国数学教育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建构,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4]。 这是我国数学教育与美国数学教育的最大差异, 同时也在一定层面显示了东西方数学教育所存在的差异。 中美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是相同的, 共同提出了数学教育的核心,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5]。

我们要寻找两国课程间的平衡点以更适合我国的课程,这就需要双方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改进各自的教育教学。 所以今后应在继承和借鉴中不断发展,数学课程标准的制订应以研究为基础,注重促进学生发展。 只有“ 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用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为我们补充新鲜的血液, 提供发展的动力,在不断的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才能给我国的数学教育带来蓬勃的生机, 但同时也不能丢掉我国数学教育的许多优秀传统。

四、 对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建设的启示

纵观美国州际课程标准, 对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建设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

1.我国各线城市发展很不平衡,是否需要像美国那样制定不同城市的课标,值得探讨。

2.我国的课标要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 十年前的课改曾一度强调知识形成的过程,对结果有些淡化,现在看来不能一刀切。 如表内乘法的学习,如果只经历过程,学生不会背诵口诀,那么表内乘法计算就不能脱口而出,会影响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给后续学习带来不便。 看来让学生经历过程的同时也应记住结论。 建议知识形成的过程和结果应该并重,不应偏废。 因为只注重过程而忘记结论的话是无法运用结论解决问题的。 如果忘记结论时再重新验证,既费时又费力,既不现实也不可取。 可见强调过程的同时还应记住结论,知识形成的结论和过程应该并举。

3.我国教育的最大弊端是师资培训。 近几年我国硬件建设突飞猛进, 而软件建设相比之下还有很大差距。 所以目前改革的突破点应是教师培训。 首先要有师资培训的教材来检验教育思想。 要想理解教材、吃透教材、 驾驭教材, 必须加大力度提高教师的素养,因为深厚的理论素养是老师的看家本领。 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本学科理论素养,还必须要有开阔的学术视野, 具备深厚的人文和自然科学文化底蕴, 只有这样才能够站在人文和科学的制高点上俯视一切教育教学问题。 同时还应提高业务素质,打造过硬的基本功。 娴熟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基本功,是老师专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我们一定要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做终身学习的老师。

4.经过十几年的课改,表面看来我们似乎走出了“ 应试教育”的怪圈,但真正的素质教育却没有落到实处:“ 双基”弱化,能力没有培养起来。 即本有的东西丢了,所谓先进的又没有学进来,导致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双重不达标。

5.要突出数学学科的特色,加强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道理说清楚,帮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6.在实践标准中,我们还应强调操作与表述交流的机会。 通过操作,让学生在动中感知、在动中发挥创新的潜能。 操作的同时,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基于学生想法并提升学生想法, 通过交流想法,碰撞思维火花。 只有这种生动、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才能生成课堂的亮点,也正是这些亮点才能使课堂更厚重、更灵动、更精彩,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实践标准才能通过课堂得到实现。

7.教师应强调内容标准与实践标准的关联: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实施实践标准; 在实践过程中将学生的活力与所学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6]。 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课标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纵观中美课程标准,我国《 课标》 中“ 四基”的提出丰富了能力培养的内涵,“ 四能”的提出明确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充分体现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另外10 个核心概念的提出更是凸显了数学教学最重要的东西,这些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通过课堂教学也予以落实。 尽管如此,为了弥补我们的不足,我们还应吸取美国的经验,在探究真问题上下功夫,在培养真才实学的能力问题上找答案, 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小学数学教师学习指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阎洪波,吴志娟.寻求K-12:数学教育的共同基点[J].数学通报,2005(12).

[3]童莉,宋乃庆.影显数学教育的基础性——美国数学课程焦点与我国“数学双基”的比较及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7(10).

[4]童莉,黄翔.寻求课程的一致性——对美国数学课程焦点的分析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3).

[5]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3.座右铭的启示 篇十三

这句格言是:“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那是一次语文考试,拿到卷纸以后,我仔仔细细的把卷纸看了一遍,发现题目很简单,有些题都是我最拿手的。

于是我一笔一画地做了起来。

做完题目以后,我看了看四周,有很多同学不专心在做小动作,而我强忍着这种冲动,认认真真把我做的题检查了一遍,还真的发现了一些小问题,有的抄错了,有的没写完…。

我刚改完错题就收卷了,我暗自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老师宣布成绩,我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我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心里的那种激动的心情跃然纸上。

我捧着令我期待已久的卷纸,仔细地分析着错误。

原来失分的地方是在一个错字上面,我懊恼极了。

回到家以后,我把卷纸交给了妈妈。

她高兴地对我说:“孩子你真棒!但是你要记住,一定不要骄傲。

俗话说,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14.座右铭的启示 篇十四

“学须静,才须学。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这句话给我了很大的启示,所以我把这句话当做我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

记得上周四,我放学回家写作业,那天的作业十分简单,我寥寥几笔就写完了,可就一道数学题难倒了我。我左思右想,急的脑门直冒烟,“唉!怎么写呀!”我百思不得其解。一气之下把笔摔了,拍桌声,跺脚声,大脑一片空白。忽然,我想起了自己的座右铭:学须静,才须学。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于是,我静下心来认真的想,“啊!原来是这样写的呀!”自此,我遇见不会写的题时,都静下心来思考,就这样,我一静下心来想一想,所有的难题都会真相大白。“这个座右铭真管用,我一定要把它牢记在心时刻不忘!”有它在,好像我的保护神。

虽然,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有时急急忙忙,不求近思,但是,有了我的座右铭——“学须静,才须学。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将永远给我启示,激励我攀登成功的高峰!

15.书院文化对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启示 篇十五

近年来, 随着社会变革以及经济转型的逐渐完善, 书院教育作为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传统教育形式, 备受关注。对书院的教育理念、办学模式及教学形式等方面的研究更是比比皆是。但是, 传统书院模式在中小学中的应用鲜少出现, 相关研究甚少。且出于语文教学与传统国学的密切联系, 著作研究多为具体到对语文教学的借鉴。本文在探究书院文化的基础上, 对比借鉴传统书院制在高校成功应用的实例, 对书院制在中小学实施的可能性加以探讨。

二、书院教育模式的特点

书院历经千年, 对传播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与其教育模式无不相关, 书院教育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书院将德育作为根本追求, 不是以获取具体的知识为目的, 而是以提高德性、实现理想人格为价值取向, 注重人文关怀。

2. 书院是一个开放性的教育基地, 十分重视学术的交流, 遵循“兼容并蓄”的原则, 容许不同学术流派的发展以及不同学术观点的论争。书院的会讲制度以学问为重, 推崇取长补短的学风, 鼓励不同学派共同讲学, 倡导百家争鸣。

3. 书院教育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 兴课程、重自学、兼指导, 先生定期讲学并辅之以教学方法的指导, 而学生则在阅读自学中找到分析问题的理论框架, 逐步养成思考问题的能力, 提高其创新能力。

4. 尊师爱生一直是书院的传统美德。师生的融洽关系主要由于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密切交流。《岳麓书院续志·书院条规》中有:“为学当尊敬先生, 若讲说皆须诚心, 听受如有未明, 从容再问, 无妄行辩难。为师亦当尽心教训, 勿纸怠惰。”这条学规在许多书院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三、当代中小学教育现状

目前, 中小学教育还有一些有待改进之处。首先, 课堂教学设计单一。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 很多老师和家长过分追求高分, 导致我国教育普遍存在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课堂内容狭窄的状况。其次, 课外活动设计相对较少。中小学课程设置绝大部分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 为学生提供的课外活动时间也很少。同时, 教师的任务观念过重。受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的影响, 一些老师在课堂上的定位是知识的灌输者, 一味灌输知识而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到课堂中, 既不利于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也不利于老师教学方式的改进。为此, 要转变传统的思路, 把素质教育的内涵落实到课堂上,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四、书院文化对中小学教育的借鉴意义

将传统书院模式的精髓有针对性地应用到现当代教育中, 已经有很多成功经验, 尤其是不少高校进行的“高校书院制”改革, 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如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在借鉴“高校书院制”的基础上, 我们创造性地将传统书院模式与当代中小学教育模式有机结合, 对当代中小学教育模式提出以下五点借鉴经验。

1. 加强德育教化, 培养健全人格。

中国古代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强调“学问与道并重”, 他们传承了儒家的德育教化思想, 要求学生不仅学好知识, 做好学问, 更要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这就鼓励学生关注社会,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所以书院培养出来的是对社会有益的人, 在当代的教育中, 德育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我们更是要从中小学生抓起, 中小学阶段正是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时期, 这一阶段对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在教育中, 老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选择教师时, 首先关注的应该是教师的德行, 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文化修养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也应该重视自己的综合素质, 不断提高道德修养,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其次, 学校应该开展一些德育讲座, 重视发现学生身边有德育教化意义的典范, 加强鼓励, 让学生们知道到“德”应该是从身边小事做起的。同时, 班级可以组织一些看望老人、帮助残疾人等的“德育”活动。

2. 注重环境建设, 促进全面发展。

古代书院一般都有讲堂、御书楼和教书斋等场所以供学子自由交流思想、查阅资料和阅读书籍。除了用于学习的场所, 书院也会有一些供学子休息娱乐的场所, 如岳麓书院的学子在闲暇之余可到赫曦台看戏, 在园林碑廊间放松身心。这些设施为学子的学习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现代中小学设施更大程度地侧重于学习, 供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以及休闲的设施相对较少, 绝大部分学生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教室。在学校教学楼的每一层, 我们可以建设讨论室、资料室等供学生自由交流思想以及查阅资料的场所。同时设置活动室供学生休息娱乐, 减轻繁重课业给他们带来的压力。这些场所的设置有利于学生适应集体生活以及社会公德的养成, 更有利于学生在学校内就近组织和参与研讨等活动, 增加学生参加活动的便利性, 降低了学生的活动时间成本, 提高了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学生的活动范围大大扩展, 同学间自由交流思想, 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 完善人格, 拓宽视野, 增进同学间的情谊, 增强凝聚力。

3. 改进师生关系, 营造良好氛围。

书院历千年而不衰, 在社会当中一直保有生机与活力, 跟其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息息相关。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老师们因材施教, 以身作则, 与学生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反观当代中国中小学教育体系, 在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的影响下, 师生关系并不是平等的。在课堂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 老师讲学生听, 师生间互动交流很少, 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不高。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 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课堂效率低。为了改善彼此间的师生关系, 中小学教育体系可借鉴书院的师生互动辩论式, 提倡师生之间平等讨论, 质疑问难。在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中,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思考。教师也将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渐向指引者转换, 在教学中, 摆脱大满灌的僵硬教学模式, 以提纲挈领式的指导为主, 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进行日记教学, 培养规划能力。

日记教学法, 是书院在一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效果极佳的教学方法。早期的日记教学法出现在宋代, 之后为历代沿用。虽然在书院发展的不同阶段, 有具体的实行方式, 但总体上, 都是学生设置日记记录所学, 山长负责监督。日记教学法实行得较好的, 是1864年在上海建立的龙门书院。书院章程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备有两本笔记本:一本为行事日记册, 另一本则是读书日记册。分别记录每日所学、所做、所读书目、感悟以及疑惑。这种以学生自学为主、质疑问难, 相互切磋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学习方式。日记教学法将学生自学与老师指导巧妙结合, 这种方式在培养创新精神、挖掘学生潜力方面尤其显著, 学生在书院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 还学会到一种本领, 这对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益的。今天的中小学, 可以借鉴日记教学法, 学生设立日记册, 来记录每日所学、所行、所感, 同时在实行前期教师进行监督、指导, 使学生对“规划”有初步的了解, 后期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适当减少干预,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规划、反省的良好行为习惯。

5. 开展各类活动, 丰富学生生活。

在以老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下, 学生对知识、文化的获得, 多数是通过老师和书本, 而不是形形色色、实在可见的丰富活动, 难免会难以较好地调动中小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 学校可定期开展各项活动, 对中小学而言, 需要开展各类丰富的活动, 尤其是可以多多开展文化活动, 一方面, 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提高精神境界;另一方面, 寓教于乐, 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促进全面发展。

五、结语

本文针对传统书院模式中适应当代教育的精髓部分进行简单阐述, 并对当代中小学教育模式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 将传统书院模式融入当代中小学教育中, 对中小学教育模式提出了五点借鉴经验。这是将传统书院模式与当代中小学教育进行有机结合, 以求为当代中小学教育模式贡献微薄之力。我们希望能以此文唤起更多人对传统书院模式对当代中小学教育模式影响的关注。

摘要:本文深入探究中国传统书院模式, 对当代中小学教育模式进行研究与分析, 概括总结出其有待改进之处, 有针对性地将书院的优良传统引入当代中小学教育体制中, 以求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育体制, 推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书院,中小学教育,启示

参考文献

[1]朱汉民.中国书院[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2]邓洪波.中国书院史[M].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 2006.

[3]陈谷嘉.论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理论及人文精神[J].湖南大学学报, 2003, (03) .

上一篇:有关新学期教学计划模板下一篇:销售员招聘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