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银行操作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2024-07-21

农村合作银行操作风险的识别与防范(11篇)

1.农村合作银行操作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篇一

电子银行操作风险与防范

一、内部控制风险

风险点1:操作人员岗位配备没有落实到位。

主要表现:一是网银内管系统录入员、审核员与实际操作人员不符,岗位变动后没有及时更新系统操作员信息,仍使用原岗位人员用户名;二是营业网点人员变动未及时办理交接登记手续

风险提示:没有按照岗位设臵要求配备操作人员,或操作人员配备流于形式,导致内部制约环节难以落实到位,存在着内部管理风险隐患。

防控措施:

1.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应设臵会计录入岗、会计审核岗,负责业务参数设臵、机构管理、柜员管理等工作;

2.各级电子银行业务管理部门应设臵业务管理岗、业务审核岗,负责留言管理、公告管理、业务统计等工作;

3.各营业网点应设臵业务录入岗、业务审核岗,负责签约、数字证书管理等业务操作。(企业网银)

风险点2:非客户本人签约电子银行业务。

风险提示:如果网点柜员对客户(个人和企业)身份审核和验证不严格,一旦有不法分子恶意使用他人身份证件(或企业资料)签约电子银行业务,掌握客户银行账户账号和密码,就有可 能发生盗取客户资金案件。

严格把好客户签约注册关 防控措施:

1.签约个人网银、手机银行、网上支付、电话银行、短信通,需遵循“本人办理、本人签字、本人签收”原则,由客户本人携带银行卡及有效身份证件到柜面签约。柜员在办理签约业务时,须核实开户人本人及所持身份证件与公民身份联网核查系统中公安部门原录入身份证照片是否一致,验证身份证件是否真实有效,以确保客户本人签约。

2.签约企业网银,应重点审核客户提交的营业执照副本等证件是否真实有效;通过公民身份联网核查系统验证法定代表人、授权代理人的身份证件是否真实有效,对有疑点的客户及时电话联系企业负责人,核实经办人员身份;通过折角验印等方式核对客户预留印鉴,确保各项资料审核无误。

风险点3:代客户保管USBKEY、手机银行贴膜芯片、动态令牌等。

风险提示:如果员工持有客户USBKEY、手机银行贴膜芯片、动态令牌等,存在员工违规划拨客户资金的风险。

按重要空白凭证的要求规范化管理 防控措施:

1.加强USBKEY、手机银行贴膜芯片、动态令牌等重要空白 凭证的管理,规范其领用、出库、入库、调拨和日常使用管理。每日营业终了,营业网点要按照会计部门关于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的要求进行账实核对。

2.严格落实内部控制制约机制,要求员工及时将USBKEY、贴膜芯片、动态令牌等发放到客户手中,禁止代客户保管。

风险点4:客户资料审核环节把关不严。

风险提示:如果柜员办理签约、变更、注销等业务时,没有认真审核客户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一旦发生经济纠纷和案件,就无法对相应操作免责,将会给农村信用社带来法律风险。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 防控措施:

1.柜员应认真审核客户提供资料的完整性、授权委托书的规范性(使用财务会计部确定的格式凭证),以及填写的各项要素是否完整、各类签章是否齐全。

2.在办理个人网银业务时,应核对客户提供的账户信息与系统登记的客户身份信息是否相符,银行卡状态是否正常。

3.在办理企业网银业务时,应审核客户提供的单位活期存款账户是否符合签约企业网银的条件,核对客户提供的企业相关信息与核心业务系统登记信息是否相符。

4.办理企业网银签约业务要坚持双人操作,严格执行业务审核制度,避免擅自为企业客户开通网银的行为,以免造成客户资 金风险。

风险点5: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WAP)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操作。

风险提示:没有按照流程操作,浪费操作时间,影响其他客户办理业务,甚至导致客户不满或投诉。

主要表现:先出售USBKEY或动态令牌,导致已签约客户无法进行签约,这时必须对出售的USBKEY或动态令牌进行冲正,并将工本费返还给客户。

规范操作可以有效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防控措施:客户申请开通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WAP)时,柜员须按照“先签约,后出售USBKEY或动态令牌,最后绑定客户数字证书或动态令牌”的流程办理,严禁在未签约状态下出售USBKEY或动态令牌给客户。

风险点6:没有在客户签约电子银行时进行必要的安全提示。风险提示:在办理开通电子银行业务时,应重点提醒客户防范欺诈风险,防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犯罪分子欺骗签约电子银行,进而造成客户资金损失。

主动提示 尽职免责

防控措施:对主动要求签约电子银行的客户,柜员首先询问客户开通电子银行的用途,判断客户是否有被诈骗的可能。对有 被诈骗嫌疑且经提醒,客户仍执意办理电子银行业务的,柜员应向客户进行风险提示,履行风险告知义务,提醒客户切勿按照陌生人提示签约电子银行或通过电子银行办理相关业务,对接收到的陌生邮件及短信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各种套取客户资料的信息,以防上当受骗。

风险点7:客户安全操作提示不到位。

风险提示:如果客户操作提示不到位,不仅影响客户正常使用,而且有可能给客户带来经济损失。

防控措施:

1.提示客户通过正确网址登陆,防范各种欺诈。应提示客户直接登录山东省联社官方网址(或)或手机银行(WAP)网址(https://wap.sdrcu.com),切勿通过其他网站链接方式登录。

2.提示客户在登录网银或手机银行(WAP)系统后,及时核对自己设定的“预留信息”,切实防范“钓鱼网站”等欺诈。3.提示客户设臵安全性较高的密码,不要采用生日、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中的连续几位以及简单规则排列的数字等作为网银或手机银行(WAP)的登录密码。

4.提示客户修改USBKEY初始密码,具备条件的营业网点应由大堂经理指导客户完成初始密码修改工作。

5.提醒客户妥善保管身份证件、银行卡、USBKEY及动态令 牌等重要物品;勿将账户信息、证件号码及密码信息等透漏、告知包括自称银行工作人员在内的任何人。

6.提醒客户不要在网吧等公共场所使用网上银行。

7.提醒客户使用USBKEY完成业务操作后,退出网银系统并拔下USBKEY,不要在本人离开的情况下,长时间将USBKEY插在计算机上。

风险点8:新签约电子银行客户,没有引导其通过网银体验机进行首次使用操作。

风险提示:客户没有对我们的电子银行首次登录或初始密码修改等进行操作,加大了客户操作失败的次数,客户体验较差。

防控措施:

1.营业网点要明确网银体验机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职责,定期对网银体验机进行巡检,确保机具正常使用。

2.安装指定的杀毒软件,防止使用人员非法安装木马程序,采取技术措施限制客户只能登陆网银系统相关页面,并定期进行系统升级。

3.营业网点要安排相关人员通过网银体验机,教会客户首次登录网银进行相关密码变更、使用网银、安全退出等操作,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风险点9:营业网点在客户提供的电子回单上加盖印章。风险提示:客户提供的电子回单,不符合操作规范,不作为客户的入账依据。

防控措施: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要求,通过网银或手机银行内管系统查询出客户交易信息后,为其打印客户回单并加盖业务公章。

风险点10:企业年服务费扣缴,没有按照企业操作员领用的USBKEY分别扣缴。

风险提示:企业客户到柜台主动缴纳年服务费时,柜员没有对该企业全部操作员领用的USBKEY分别扣缴年服务费,导致其中一个操作员不能操作,或者其中一个USBKEY扣缴了两年的年服务费,容易造成纠纷。

防控措施: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要求,对于存在一个以上操作员的企业用户要分别扣缴每个USBKEY的年服务费。

风险点11:网银注销时没有按照操作流程直接做注销操作,而是先对USBKEY解绑后再进行网银解约。

风险提示:网银解约流程不符合操作规范,导致客户数字证书没有进行吊销,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 防控措施:

1.按照电子银行注销操作流程规范操作。2.做好对电子银行客户注销时提供资料的审核。

3.客户电子银行注销后,提示客户及时销毁USBKEY或动态令牌。

二、客户操作风险

风险点12:客户电子银行业务自助注册风险

风险提示:网银、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有其便利性,同时也伴随着风险性,客户自助注册电子支付前要具备一定的电子支付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并主动实施。

防控措施:

1.认真阅读电子银行签约协议和风险提示,对于不明链接或短信提示要提高警惕;

2.对于人行“超级网银”业务中“跨行收款”、“跨行账户信息查询”和“第三方贷记”业务功能,不要轻易授权他人使用。3.网上有风险,操作需谨慎。

风险点13:客户账号及密码资料被盗。

风险提示:客户将存款账户账号、密码存入电脑,有可能被木马病毒侵害,泄露账号及密码。

防控措施:银行卡账户、密码不能保存于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中;对于不熟悉的网站,填写个人信息要谨慎;客户应设臵更高级别的单独密码,使用“数字+字母+符号”组合的高安全级别密 码;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登录密码、USBKEY密码、动态令牌开机密码、银行卡交易密码应设臵为不同的密码,且不定期修改

风险点14:客户电脑中木马病毒。

风险提示:客户要定期查杀病毒,保证在一个干净、安全的电脑里使用电子银行。

防控措施:

1.陌生人发来的链接或者邮件,不要轻易接收甚至打开;对一些后缀名为exe的安装文件,或者不常见后缀名,更要加以留心。

2.有些链接点一下,原本很清爽简单的文字会变成很长一串,而且乱七八糟,这种网页要马上关闭。

3.假如对方要发图片给你看,不要采取接收文件的形式。如果图片数量很大,可让对方上传到QQ空间或者博客里。4.养成良好的安全上网习惯,不要打开垃圾网站或可疑网站,关闭或删除系统中不需要的服务,及时给系统打补丁,安装专业防毒软件实时监控。

5.推荐使用二代USBKEY。客户数字证书本身不存在安全风险,但由于网络黑客、木马病毒的存在,加之客户操作不规范(USBKEY长时间放到电脑上)使之安全性受到威胁,建议采用二代USBKEY。由于USBKEY在客户手中,不法分子不能进行按键确认,可以有效避免资金损失 风险点15:网上消费时,打开来源不明的邮件或异常链接。

风险提示:不明卖家发送的链接或电子邮件有可能携带木马病毒,随意进入可能会遭木马攻击,从而泄露支付账号和密码。

防控措施:网上购物时,要登录正确的网址,按照购物流程直接在平台内支付,不要轻易点击卖家发送的不明链接,不要轻易接受来源不明的电子邮件。

风险点16:没有辨别“钓鱼网站”。

风险提示:不法分子通过设臵“钓鱼网站”、以假乱真等手段,达到骗取客户钱财的目的,要引起网购客户的警惕。

防控措施:

1.网上购物应保持警惕,看网站是否具有合法的ICP证及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看网站有没有公布详细的经营地址和电话号码。

2.网上购物时不能贪图便宜,更要留意其支付方式,对不接受货到付款或汇款的支付一定要慎重。

3.向卖家索要收据、发票或者其他凭证,妥善保管汇款单据等,同时保留与卖家的往来邮件,交易订单的网页等,以备不时之需。

风险点17:USBKEY、动态令牌或手机丢失。

风险提示:客户USBKEY、动态令牌或手机等设备丢失,要 在第一时间拨打客服电话(96668)进行相关签约、绑定账户的口头挂失,首先确保账户资金安全,然后到营业网点办理相关业务的具体处理工作。

防控措施:

1.USBKEY或动态令牌丢失后,客户应凭有效身份证件到签约网点办理USBKEY或动态令牌挂失手续,并领取新的USBKEY或动态令牌。

2.手机如有遗失或被盗,客户要及向运营商时报停机,凭有效身份证件到签约网点办理手机银行挂失手续,并领取新的手机银行贴膜芯片。

3.手机号码更换后,客户要及时更新短信通签约手机号码及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客户信息资料,避免账户信息泄露。

风险点18:企业网银客户代发工资操作不当带来的资金风险。

风险提示:客户对企业网银代发工资业务处理机制不了解,不清楚其入账时间,多次提交,在账户余额充足的情况下造成重复发放工资。企业员工一旦离职,重复发放的工资难以追回。

防控措施:

1.客户办理签约代发工资业务时,应告知客户代发工资业务的入账时间为日终系统批量后次日,避免客户重复提交业务。2.若出现代发工资失败的情况,企业操作人员要及时拨打客服中心(96668)或到营业网点咨询。

风险点19:客户未在网银或手机银行(WAP)中设臵预留信息。

风险提示:个人及企业客户在网银或手机银行(WAP)中设臵预留信息,每次登录时,首先验证预留信息的正确性,可有效规避误入钓鱼网站。

防控措施:客户开通网银或手机银行(WAP)业务后,应及时设臵并定期修改预留信息,且每次登录时首先核对预留信息的正确性,避免进入钓鱼网站,办理完毕业务后应安全退出系统操纵界面。

风险点20:网上支付资金账户存放资金较多。

风险提示:由于网上支付方便快捷,个人身份认证环节相对宽松,客户在网上支付绑定账户应尽量少存放资金,以免给自己带来资金损失。

防控措施:网上支付绑定资金账户中不要存入过多资金,最好随用随转。采用双账户管理网上银行支付交易,在直接支付账户中不留或少留资金,在进行支付交易时,方可将资金转到支付账户中进行交易。风险点21:客户未及时掌握网上支付账户资金变动情况。

风险提示:客户要及时掌握自己账户资金变动,在账户被盗的情况下,能最大限度避免经济损失。

防控措施:

1.客户应经常关注网银、手机银行及网上支付相关加挂账户内资金变化和登录次数,发现账户被他人操作、登录密码泄露或其他可疑情况,立即修改密码。

2.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及网上支付客户应开通短信通业务,以便及时掌握账户资金变动。手机号码变更时,应及时维护个人短信通客户信息,以防个人信息资料被他人盗取。

风险点22:客户未设臵交易限额

风险提示:客户要按照自身资金往来实际,及时合理设臵网银、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渠道单笔和日累计交易限额,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防控措施:

1.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签约时,可在营业网点由柜员进行相关交易限额的设臵。

2.对于已签约的网银、手机银行客户,可登录相关系统,自行设臵交易限额。

3.若由于临时大额资金划拨等原因,导致客户当日单笔或累计交易限额超过自己设定的交易限额(在银行控制的交易限额之 内),客户可更改相关设定后再办理相关资金划拨。资金划拨后,可再将交易限额调整至原设定值。

风险点23:企业客户没有按照企业网银的交易规则,设臵操作员和交易审核机制。

风险提示:部分企业客户风险意识不强,为了业务操作方便,将两个USBKEY交由一个操作员使用和管理,企业内部业务审核环节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旦企业操作员盗窃或恶意侵占企业资金,很容易通过网上银行非法转移企业资金,案件侦破难度也会大大增加。

防控措施:企业客户应加强网银操作员的管理,加强操作员应用管理,严格落实网银内部审核流程,防止资金被恶意侵占。

风险点24:客户不重视电话银行操作风险。

风险提示:在办理电话银行业务时,客户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切实保护账户、密码等个人关键信息,严格防止账户资金被盗情况的发生。

防控措施:

1.最好不要使用公用电话或他人手机拨打客服电话,以防账户信息、密码等个人资料泄露。

2.严格核对客服电话号码,以防误拨与客户电话相似的电话号码,防范客户账户信息、密码等资料泄露。3.使用电话银行时,不要开启电话的免提功能。

三、系统安全风险

风险点25:业务差错处臵不及时,如果涉及客户交易手续费没有及时进行冲正。

风险提示:因系统故障造成的业务差错,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可能给客户带来经济损失,甚至引发客户投诉。由于客户自身原因造成业务差错,若不能及时协助客户查明账务差错原因,有可能贻误客户追索资金的时机。

防控措施:

1.由于系统故障原因造成的错记、重记、漏记、或少记客户账务差错,要严格按照会计核算有关规定及时进行调账,涉及手续费、资金汇划费的同时进行冲正。

2.对客户自身原因造成的业务差错,要积极协助客户查明原因,并向客户解释清楚;需要追索款项的,相关部门要尽量给客户提供帮助,做好协调工作。

风险点26:系统服务中断处臵不及时。

风险提示:系统服务中断影响客户正常办理业务,如果不能及时处臵,影响客户对我们的满意度,甚至可能给客户带来经济损失;一旦引发客户投诉,可能带来声誉风险,损害农村信用社的信誉和服务形象。防控措施:

1.对于客户反映的系统服务中断事件,受理机构人员应立即排查原因,经确认,属非客户原因服务中断导致客户无法办理网银业务的,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由于不可抗外力因素、系统程序缺陷等各种原因导致网银系统服务中断,省联社相关部门应立即排查系统中断原因,迅速启动应急处臵预案,采取有效处臵措施,使网上银行系统尽快恢复对外服务。

风险点27:电子银行安全事件处臵不及时。

风险提示:如果电子银行安全事件处臵不及时,造成客户资金损失,势必会引发客户投诉;一旦被新闻媒体曝光,就会带来声誉风险,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防控措施:

1.客户反映账户或资金被异常使用时,受理机构人员要认真听取并记录有关情况,帮助客户查询、核对业务交易情况,认真查找分析原因,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指导客户立即办理账户挂失或止付手续,及时修改相关登录密码、USBKEY密码、动态令牌开机密码,以及账户交易密码等个人信息。

3.对交易确属可疑的,要及时向省联社报告,并详细说明事件情况,主要包括:客户姓名、账号、事件经过、是否报案、采 取的措施等内容。

4.安全事件较为严重或有继续发展趋势的,需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线索,配合公安部门侦破案件。

2.农村合作银行操作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篇二

一、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表现

由于内外部经营环境以及一些历史渊源, 农村信用社在日常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操作风险, 但最为普遍、影响较大的还是会计和贷款操作风险。

(一) 会计操作风险

由于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 机构分散, 办理的业务额小、量大, 且工作人员偏紧, 一些地方还存在一人多岗等现象, 因而在日常业务操作过程中, 内部规章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内部制衡监督体系不健全、内控制度的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充分、人为简化业务操作流程, 有意无意地弱化和降低了内控机制的效能和作用, 因而容易诱发各类风险。

现象一:信用社人员编制不足,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对一些岗位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 有些内部短期交接不规范, 从登记的书面交接记录看, 交接内容不具体, 缺少监交人, 交接责任不清;一些信用社、分社内勤人员执行会计制度不到位, 对业务凭证、账表不换人复核, 重要空白凭证购入、出库、使用、销号一人经手, 在目前农村信用社内部人员配备不尽合理, 业务交接频繁的状态下, 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 潜在一定的风险。

现象二:现场稽核检查发现, 部分临柜人员对操作系统知识了解甚少, 只能应付一般性操作, 对于主动预防高科技犯罪未能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一些临柜操作人员制度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不能做到人走机退, 人离章收, 计算机操作密码不能定期更换, 个别员工使用简单密码甚至直接将密码交付他人使用, 将个人感情和对同志的信任无限扩张, 凌驾于制度之上。由此可能引发经济案件。

现象三:综合网络上线后对存款实名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个别员工不能严格按制度流程操作, 违规为没有带身份证的储户编造证件号码、办理定期储蓄存款提前支取业务时不按规定核对有效身份证件、在证件不齐全的情况下办理挂失手续等, 都会引发纠纷。

现象四:随着柜员制运行模式在农村信用社逐步推行, 原有的“双人临柜, 换人复核”核算方法已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 单人单机单岗是柜员制的特点, 在目前信用社监督机制滞后, 事后监督岗位缺失的情况下, 有的信用社要求会计兼职对柜员办理业务进行复核, 由于其自身工作繁忙, 复核工作力不从心, 只能简单汇总装订。因而, 柜员制尚缺乏真正有效的监督, 靠的只是员工的自觉和自律能力, 如若再不加强对柜员库存现金、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等, 单人操作形成的风险就会聚集和凸显。

(二) 贷款操作风险

农村信用社贷款操作风险是农村信用社体制变迁中长期累积的结果, 既有历史遗留的, 也有信用社缺乏稳定的内外经营环境造成的, 既有贷款操作不当引起的, 也有主观因素造成的。但总的来看, 不遵守规章制度, 不严格按业务流程操作形成风险的居多。

现象一:在信贷检查时发现, 部分信贷人员岗位职责履行不到位, 贷前调查不深入细致, 仅听借款人的自我介绍, 对借款人提供的相关资料和资信状况、担保人的担保能力等情况缺乏深入实际的调查评估, 贷款前调查报告内容简单, 不能全面如实反映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和信用程度, 没有真正发挥贷前调查的作用;贷时审查不严格, 重形式轻内容, 信贷员、农贷会计相互依赖, 责任不清, 柜台监督简单化, 使一些违规违纪贷款在个别社屡禁不止。

现象二:个别信贷员对到逾期贷款催收力度不够, 电话催收多, 上门催收次数少, 有些催收通知书没有借款人签名, 有些没有书面催收通知书, 使贷款法律时效丧失;有些贷款随着时间的流逝, 由于信贷人员催收不及时, 使一些思想不健康的借款人信用观念发生质变, 进而出现逃废信用社债务的现象。

现象三:信用社办理的个别抵押贷款不合规。

现象四:综合业务网络上线后, 全面加强了对贷款的授信授权控制约束, 超权、跨区、垒大户等违规贷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但个别信用社工作人员为发放人情跨区贷款, 放弃制度原则, 对涂改的借款人身份证复印件、地址不加核实就办理贷款, 后任信贷员催收贷款时才发现借款人不是辖内居民, 仅从信贷资料看手续齐全无任何瑕疵, 如果不采取上门核对的办法难以发现此类跨区贷款。

由此可见, 会计、信贷工作中的种种违规操作引发的风险不容轻视。

二、操作风险成因简析

事实证明, 操作风险已成为制约和影响农村信用社合规经营、稳健发展的重要因素, 分析成因, 寻找积极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已刻不容缓。从客观实际看, 信用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三农三牧”, 具有面广, 居住分散, 存贷款业务金额小, 笔数多等特点, 加之在一些信用社由于受人员配备限制, 兼职兼岗现象短期内难以避免。但从主观上看, 操作风险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风险认识不足, 防范意识不强

近年来, 尽管加大了员工对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的学习培训力度, 但由于部分员工进社后培训时间短, 对业务操作流程一知半解, 只能是干中学, 学中干, 没有真正弄清一些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内涵, 使不规范的操作和错误观念在“传、帮、带”的过程中得以延续。同时, 重经营、轻管理的思维模式忽视了对全员的风险意识教育, 放松了法规制度的学习, 造成员工对操作风险认识不全面, 合规经营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漠, 隐含着一定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二) 内控机制有效性不足, 内部管理不规范

个别信用社主任不重视自身政治业务学习, 政策制度观念不强, 履行岗位职责不到位, 自身带头违规违纪, 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对员工的违规操作行为不能进行及时纠正。目前, 对柜面业务操作的现场监督主要依赖于信用社主任及会计负责人, 会计财务部门进行的业务检查和稽核部门的稽核活动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 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检查频率有限, 对风险评估和预防难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由于内部控制机制缺乏激励性, 不能有效调动员工做好操作风险防范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某种程度上放纵了不遵守规章制度的行为, 使业务操作风险无法得到有效的防范与控制, 使纠改难现象在个别社长期存在, 最终形成风险和隐患。

(三) 业务主管部门检查监督职能弱化, 稽核部门势单力薄

目前情况下, 联社业务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抓业务经营上, 对自身负有的检查监督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对全辖业务的规范化操作定期开展有效的现场检查频次不足, 而稽核部门由于人员配备有限, 兼职过多等原因, 不能保证稽核工作的有效时间, 对信用社进行稽核检查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 这种状况难以适应信用社业务发展的需要, 不能有效地抑制和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

三、防范操作风险的对策

从目前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和成因看, 防范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关键是落实责任和强化内控制度执行力, 从培育合规意识入手, 通过加强操作风险教育、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 实施严格的奖惩机制等举措, 实现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的目标。

(一) 以人为本, 建立合规文化, 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

各种操作风险是与人的意识和行为分不开的, 因此, 一要积极开展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和荣辱观等教育, 使全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职业操守, 构筑严谨的道德防线;二要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和风险预防教育, 不断提高法律政策水平,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使全员真正树立依法合规经营理念, 加强对员工的规章制度、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构筑严肃的法制防线;三要实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和末位淘汰制度, 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自我约束、相互监督的能力, 构筑严密的内控防线, 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二) 建立长效机制, 规范操作流程

完善内部责任体系, 实施扁平化管理, 减少中间环节。一方面通过授权、授信明确各部门、各信用社的职责、权限和责任人。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各部门、各岗位履职尽责的绩效考评机制建设, 形成一个分工合理、团结协作、规范高效、责任明确、相互牵制的整体, 进一步完善违规行为和失职行为的责任追究体系, 督促各个岗位、各个风险控制环节发挥作用, 使每项业务的开展都处于相应的内部控制部门监督制约之中。实行基层社主任定期交流, 会计经理定期轮岗, 员工适时交流, 重要岗位强制休假等制度, 将各种引发操作风险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 强化检查监督, 提高监督工作效率

3.农村合作银行操作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篇三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信贷风险  风险防范

2014年以来,农信社在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逐步暴露,同时农副产品收购行业的风险也开始显现,主要原因有经济下行的因素,但更多的是部分行社高管在制度落实、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意识极其薄弱,经济下行期才能真正考验风险管理能力,管理风险对农信社健康发展的影响会进一步加大。这是造成农村信用社产生大量不良贷款的原因,不仅威胁到农村信用社资产存量的安全,也严重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对信贷业务中的操作风险进行分析,探讨防控措施。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贷款管理制度有漏洞

尽管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制度比较健全,为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制度规范性还比较欠缺,表现为信贷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无有效的制约机制。具体表现为:一是集团客户授信不严谨,大额贷款风险得不到有效管控;二是同一客户跨区域多头贷款、交叉贷款风险凸显;三是担保有效性没有核实,形式担保问题普遍;四是资产质量不实,“借新还旧”问题较为严重;五是信贷经营中以传统思维定式代替制度,“一支笔”、“师傅带徒弟”信贷文化根深蒂固,不认真学习制度,不落实制度,将制度束之高阁;随意变通规章制度,片面强调区域的特殊性,用“自行文件”代替监管制度,一个地方一个“版本”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贷款操作缺乏规范性

贷前调查制度未得到严格执行,有的信贷档案由信贷员一手制造,导致信贷操作程序不合规,信贷档案严重失真[1];贷款审批不严密,决策走过场,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审批委员会作用。

(三)个人利益驱动下的常见信贷违规现象

随着资金供求矛盾的日益增加,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人情贷款、关系贷款较普遍。主要表现为:一是有权人授意,内外勾结编造虚假借款资料,致使调查失真;二是审批决策一人说了算,导致信贷职务违规行为较为严重;三是通过一笔多贷、化整为零、假借名义重复抵押、虚假抵押等形式为客户提供信贷资产;四是贷后管理不严,随意改变贷款用途,致使信贷资金挪用;五是预警处置风险决策失误,形成大额信贷资产损失。

二、农村信用社信贷操作风险的原因分析

造成信贷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对诚信理念的缺失,行政领导与私营业主为追求自身利益,将资金风险转移给信用社,通过各种手段套取贷款。这让信贷工作人员防不胜防。二是经营考核的失重。贷款利息是农信社的主要收入渠道,很多农信社为完成经营目标,考核侧重于利息收入,必然导致信贷规模的扩大。当前实行的贷款责任人制度片面强调经济处罚的约束作用,而忽视了对信贷人员操作程序的审查与监督。加上很多信贷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与法律意识,在种种利益驱动下出现了大量信贷违规行为。三是内控管理机制不健全。对贷款职责划分不明,造成互相推诿、责任追究形同虚设。四是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得不到有效落实,操作违规问题整改不及时,处罚不到位,无法起到监督作用[2]。五是信贷违规处罚力度不够,内部处理主要是通报批评、经济处罚,未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信贷违规者的侥幸心理。

三、农村信用社防范信贷风险的对策

(一)树立人本管理理念,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首先,明确信贷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将信贷业务中的职责细化到每人,增强信贷人员的责任感。同时,重视日常教育培训,运用警示教育、案例分析等方式着重培养信贷人员的法律意识与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他们的信贷水平。特别要加强对社主任的教育培训与管理监督,加强职业道德与法纪教育,提高其思想素质。根据信用社自身现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通过绩效考核来充分激发信贷人员的工作热情,促使他们自觉学习,主动完成风险管理目标。此外,优化信贷岗位设置,将合适的人员安排在相应岗位。

(二)健全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实现信贷业务的规范化管理

首先,信用社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以及信贷业务发展地域差、管理水平的业务差等,细化信用社信贷业务流程,明确各部门的信贷职责,拥有的权限与义务[3]。其次,采用岗位轮换制,对信用社主任、信贷员、委派会计等岗位人员实行定期轮换,避免徇私舞弊行为的出现[3]。最后,定期检查贷款外部情况,将重点客户、大额信贷业务作为重点监管对象,严格审核贷款客户资料。

(三)加大内控管理与日常监管力度

一要健全内控制度,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信贷管理操作规程,由县联社对信贷权限、操作差异加以完善,便于系统管理。二要重视内部监督与检查,要将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将专项检查与序时检查相结合,同时加大对恶意违规者处罚力度,一旦发现违规操作行为必须严厉查处,并对相关责任人加大惩处力度,让操作者不敢违规,以起到威慑作用。三要严格落实“审贷分离”制度,细化各环节岗位职责,规范信贷业务操作流程,做到各岗位职责清晰,环环相扣,切实遏制信贷违规行为的产生。四要将监督关口前移,重视贷前调查。五要实行信贷员管理等级制,按发放贷款质量评定信贷员等级,实行等级工资制和贷款授权授信制,以激励奖惩的方式,充分调动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让信贷人员不愿违规[4]。六要善于利用内外部监督手段进行监督管控。可借鉴学习西方银行的审计经验与其他信用社的做法,正确对待监管部门的检查。同时,借助外部审计,确保各项内控制度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张慧.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中存在的操作风险及防控措施[J].财税金融,2013,35(17):41-42.

[2]昝梦莹.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形成及防范措施[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3,13(6):39-44.

[3]王旭东,张文龙.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中存在的操作风险及防控探析[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1,23(9):256-257.

4.商业银行如何防范操作风险 篇四

湖中分理处

董开雄

一、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方面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问题一:片面的操作风险管理理念。我国一些银行对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片面认识,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一般来说,银行很看重对已发生或已存在的风险采取严厉的事后管理处罚措施,试图以严厉的处罚遏制风险的发生,而对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措施关注较少。

二是重个案查处,轻全面分析。从以往发生的案例中我们得知很多操作风险事件之间存在共同之处或密切联系。但是,一些银行往往“重个案查处,轻全面分析”,从而造成同类案件屡屡发生。

三是重基层操作人员管理,轻高层人员管理。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上存在着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即重视对基层人员的管理,而轻视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似乎只有基层操作人员才有引发操作风险的可能。大的商业银行都是由总行到省行到市分行再到县级支行和分理处五个层次的管理模式,导致总行管理半径过长以及分行和支行行长权利过大,无法对一些高层管理人员掌管的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监控;现实中,由于高层管理人员掌握着人力、财力、物力等大权,由其引发的操作风险特别是与外部人员进行内外勾结,对银行造成的危害性要远大于基层操作人员。

问题二:操作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一是管理职责分散,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操作风险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等四类因素引起,几乎涉及到银行的各个职能部门。人员因素涉及到运营管理部,个人金融部等业务部门及内部审计等后台部门。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缺少协调性,这种分散的管理做法,使得银行系统缺乏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高层管理者更是无法看清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整体状况。同时分散管理还使得有些操作风险处在管理“盲区”,无人过问。

二是对银行的业务活动缺乏足够的风险评估。评估过程对银行来说是一个有明确目标的过程,即风险暴露是什么,银行如何监测和控制风险;潜在的缺陷是什么,应在什么地方进行改善;每项行动的负责人是谁,以及如何实现目标。评估是一个对风险定性的过程,而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较为欠缺。三是内部审计部门缺乏权威性。我国很多银行将内部审计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作为操作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我国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不直接隶属监事会,而是与其他部门平行设置,这就造成其权威性不够。往往是对分支机构的稽查监督容易,对总行层面的稽核监督难以开展。同时,一些银行内部审计不足,对内部控制的检查频率和深度不能与银行机构风险的风险程度相适应。

二、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加强员工的教育和管理。在经营与管理决策中,首先,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和队伍管理。各级管理人员要提高员工的幸福感,特别是基层员工的幸福指数,更新经营管理理念,将操作风险管理和防范纳入到银行风险防范范围内。要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培育良好的内控文化。加强员工业务培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使员工熟练掌握业务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银行要把加强道德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树立一批吃苦耐劳、职业操守好、业绩贡献突出的正面典型,通过典型人物宣传、巡回演讲等方式引导员工积极向上。其次,内控与法律合规部门要加强合规教育,让员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了什么有什么后果。对违规事件进行分类整理,编写案例,抓反面教材,通过违规责任人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等方式强化对违规问题的认识,起到惩处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最后完善激励分配制度,通过建立一整套细化完善的柜面业务操作风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其纳入员工绩效管理和绩效分配框架,做到奖惩分明。

(二)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工作预警预报制度。推行动态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让管理部门能在最短时间内发现问题,最大限度的降低和减少风险。将操作风险防范工作从事后向事前,事中转移。不断提高细分领域的风险监测水平,开发出诸如信贷风险预警管理系统、个人贷款风险预警平台、运营监管系统等先进的预警预报系统,利用先进信息手段增强银行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拓宽风险监测渠道,有条件的银行应积极探索创新风险管理的方法,如可以开通手机短信举报电话,设立专供员工举报的电子邮箱等。

5.农村合作银行操作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篇五

近日,总行邀请省银监局五处张处长为全行风险管理干部以操作风险防范为课题做了一次专题培训,此次培训许处长深入浅出对操作风险的定义、特点、成因及防范措施进行了解析,同时例举近年来银行业由于操作风险环节失控引发的大案、要案,通过对案件中失控的操作风险环节进行剖析,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操作风险管理重点,提高了对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认识。许处长的培训也引发了我做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去思考如何进一步做好基层营业机构操作风险防范工作,保障支行各项业务运行安全,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基层营业机构加强操作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是: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也就是说操作风险几乎覆盖了银行经营管理所有方面的不同风险。既包括发生频率高、但损失相对较低的日常业务流程处理上的小纰漏,也包括发生频率低、但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极大损失,甚至危及到银行存亡的自然灾害、大规模舞弊、内外勾结实施诈骗等等,操作风险贯穿于银行经营的始终。据巴塞尔银行业委员会估计,在银行业所有风险中,操作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已经仅次于信用风险。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案件频发,失控环节均与操作风险失控相关。如2001年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涉案金额高达4.83亿美元“抽逃银行资金案”,2004年的山西省涉案金额达11亿元的“728特大金融诈骗案”,2005年,中国银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涉案金额10亿元的“高山案”,建设银行长春市分行涉案金额3.3亿元的巨额金融诈骗案,中国银行北京分行涉案金额6.4亿元“森豪公寓”假按揭骗贷案等等。这些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的大案、要案,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也严重损害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誉和社会形象,打击了社会公众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信心,引起了国际、国内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对我国银行风险控制及内部管理的严重质疑,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声誉及上市进展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出台《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银监会十三条),2007年6月,中国银监会又发布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的指导性文件。该《指引》从监管角度将操作风险提到了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同一监管高度。银行业监管部门对操作风险管理力度的改变,不仅体现了监管部门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决心,同时使操作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操作风险管理已成为银行业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通过对案件的解剖可以发现,案件绝大多数发生在基层支行,基层员工严重违法违规,与外部人员内外勾结等案件高频率发生,且案件风险动向由资产业务转向负债业务,由高风险业务转向低风险业务,由信用领域转向操作环节,暴露了基层营业机构操作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所以,加强银行基层营业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对加强基层营业机构操作风险管理的几点想法

(一)增强基层员工风险意识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风险管理水平,决定了该行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要不断加强基层员工对操作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训,深入领会强化风险管理、保障安全运营对于业务发展的重要意义,把风险意识贯穿于业务操作的整个过程。对于基层员工而言,风险意识首先就是规范操作意识,体现在每一个最基本的操作步骤与操作环节之中,要通过风险意识的灌输和培养,使合规操作成为基层员工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为,从而提高全员准确识别、主动防范操作风险的能力。

(二)提高规章制度执行力

强有力的执行力是操作风险防范工作的有效保证,是各项风险防范措施落到实处的基础,无论是近些年来发生的各类案件,还是在业务检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无一不是与具体规章制度执行不力有关。提高制度执行力的目的是要坚决杜绝在制度执行上片面强调客观、推进乏力的现象;坚决杜绝操作人员有章不循、自行其事,管理人员熟视无睹、见怪不怪的现象;坚决杜绝看人不看制度,人情重于制度的现象。要提高制度执行力,要求基层管理者要将管理重心放在了解本基层营业机构的业务运行情况,全面了解各项风险防范制度的具体落实情况,全面了解业务流程中的重要风险点和防范情况,扎扎实实地推动各项操作风险防范制度的落实。

(三)建立操作风险责任文化。

责任文化是良好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操作风险防范责任文化的关键是建立问责与追究机制,坚持对操作责任与管理责任的双线问责与追究,使各项责任真正落实到人,形成人人尽心尽责,规范严谨的整体工作作风。责任追究不仅仅针对操作者,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管理责任和领导责任,从独立的事件中找到管理、制度和流程上的缺陷,举一反三,优化制度与流程,从而在根本上堵塞漏洞、防范风险。要通过树立良好的责任文化,把履行责任,落实责任、执行责任、追究责任贯彻到基层员工的意识当中。

(四)加强员工思想道德教育

由于操作风险具有内生性特征,决定了防范操作风险还应在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和防腐抗变的能力,构筑坚实的道德防线上狠下功夫。从无数大案要案实例表明,那些违法犯罪的银行员工无不是丧失了理想信念,陷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腐化堕落的泥潭。要防范操作风险最根本还应从治本入手,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员工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教育,建立良好的合规文化,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要教育员工珍惜现有的工作,生活环境,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抵制各种诱惑,远离违法乱纪;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员工学规学法,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要关注员工八小时以外生活状况,对异常行为要及时发现并严密关注,警钟长鸣,严防道德风险。

(五)把控操作风险重点环节

1、强化账户管理,严把开户关

账户管理环节是操作风险防控的源头和重地,要强化新开立账户的真实性、账户资料的完整性、支付业务的合规性管理,加强对账户资料保管环节、资料变更环节、尤其是印鉴变更环节的控制与管理,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2、严控对账环节,保证资金安全

对账工作要严格遵循对账与账务核算相分离的原则,严格按制度要求实施异岗对账、集中对账。严禁客户经理及前台业务人员发放、收取对账单。必须确保对账信息及时真实有效,保证对账率达到制定标准。

3、严格支付环节审核,确保大额汇划资金安全

加强对支付环节印鉴核验操作的监控,坚决杜绝未经核验印鉴即对外支付的现象,加强验印系统建库管理,落实电子验印操作要求,电子验印未通过的,必须换人核对。严密印鉴卡保管与传递手续。必须明确专人保管印鉴卡,营业结束,入库或入柜上锁保管。其他部门和无关人员不得调阅银行结算账户预留印鉴档案。严禁任何部门(人员)复制银行结算账户预留印鉴档案,也不得将银行结算账户预留印鉴卡片带离营业场所。认真落实结算账户大额收付电话分极核实要求,确认交易真实、合理,联系情况应做好书面记录。

4、加强部分业务中高风险环节的管理

操作风险存在于每个业务环节中,基层营业机构应加强管理的中高风险环节包括但不限于现金、重要空白凭证、业务印章、抵质押品等管理的各环节,上门收款、挂失解挂、查询、冻结扣划、挂销账处理、补制凭证等业务的各环节。对中高风险环节业务处理要明确流程,加强监督,通过内控制约及严密操作程序,防范操作风险发生。

6.农村合作银行操作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篇六

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 银行防范风险预防经济案件违规操作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众所周知,总行自 5 月 17 日起在全银行范围内掀起一场大规模,系统化的防范风险、落实制度的《百例案件》教育学习活动,其目地在于提高全员防案、预案能力,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有效地预防经济案件的违规操作的发生,以确保银行资金安全和员工生命安全。在学习、剖析这一系列典型案例中,尤其是**江**分行的假冒运钞车诈骗案和某支行假存款诈骗案中那一笔笔巨额款项,严重违纪违规的行为,无不令人感到触目惊心,发人深思。通过这些典型案例,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片面的违纪违规行为,而是内控制度松驰和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因此面对教训引发我们深刻地反思:责任、道德、爱岗、敬业、良心、义务,我们到底做到了多少?你是否真正做到了在其位谋其政?试问:你喜爱你赖以生存的职业和岗位吗?你是否以中国银行引以为骄傲?为了体现你职业的崇高和人生价值,你真正恪守了职业操守和做人的原则吗?我们每一个都应该深深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伟大的思想家孟子说过“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人都讲天下,国家,慷慨陈词,志向远大,殊不知根本却在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个人的道德不健全就会影响家庭、社会和国家。

7.农村合作银行操作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篇七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会计事后监督,防范风险

2 0 0 8年1 0月我行会计事后监督O C R系统全面上线, 以“集中、统一、规范”的会计事后监督模式正式运行。一年多来, 该系统已逐步进入正常运行轨道, 与传统事后监督以手工输入每笔前台产生的流水核对帐务的做法相比, 该系统以先进的O C R图像处理技术和OCR识别技术, 极大地提高会计事后监督的工作效率, 从而减少了事后监督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事后监督工作人员人数, 在加强内部管理、防范金融风险、避免和减少差错、保护客户利益、提高核算质量和服务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会计事后监督作为我行控制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环节, 已发挥了一定的监督和控制作用, 但由于OCR系统刚刚起步, 目前仍存在一些管理上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会计事后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 会计事后监督机制不健全, 执行不到位。

近年来我行相继出台了一些内控管理制度, 对内控制度在操作过程中仍出现操作性不强, 执行不力等问题, 有些基层的管理者错误地认为, 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就是建章立制, 有了规章制度就有了内控机制, 忽视了内控机制是一种业务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 有了这种动态监督机制并不能保证不出问题, 而是通过它的制约作用少出问题, 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发生。执行乏力主要表现在会计事后监督概念模糊, 岗位职责、权限有待明确。目前事后监督仍然只是注重规范化检查, 却未能加强对资金风险的防范监督, 使事后监督处在重视规范性监督重于防范风险监督的状态。

(二) 对会计事后监督认识还不到位。

事后监督是风险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于规范被监督单位业务操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由于会计业务核心系统已全部上线, 实现了数据集中, 各支行网点不再是独立核算主权, 相关的重大会计事项由总行统一处理, 各网点是对外服务的窗口, 各支行网点负责人只重视各项业务的进度和完成情况, 对事后监督中心发送的差错、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不重视, 不认真执行, 整改不及时, 整改不规范, 对整改问题的本质未作更深的原因分析和追踪, 致使业务差错无法杜绝, 屡查屡犯现象仍然存在。

(三) 部分支行对事后监督发现的差错未制订相应的通报和奖罚措施。

事后监督差错排名每月以通报的形式下发到每个支行, 各支行管理人员仅对全行差错在总行中的排名引起重视, 而未把各网点柜员差错报通给所属网点并作出差错分析和后续跟踪, 使柜员无法了解在支行中差错排名情况, 差错排名通报不能有效地得到延续。OCR系统差错查询及凭证动态都已延伸到所有网点, 而部分管理人员未能每天主动地去了解柜员的每天差错动态和存在的问题, 绝大部分柜员仅靠主管会计的电话通知差错, 使事后监督发差错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整改, 产生了差错信息的时间差, 及时有效控制风险的时间差。同时部分支行对事后监督发现的差错未制订相应的奖罚措施, 使产生的差错重复出现。

(四) 监督人员综合性素质偏低。

监督人员目前仍偏重于会计规范化监督, 检查的内容较多是凭证要素, 对会计风险防范方面的监督较少, 特别是对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高风险环节, 如重大事项的授权审批、暂收暂付科目的使用、信贷、票据、结算方面等接触少并缺乏全面的了解, 对业务操作不能实时有效的监督, 未能对组织机构控制, 基本制度控制、业务核算控制、授权岗位负责控制等内控措施的落实和监督。

二、加强会计事后监督工作的对策

(一) 构造和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及事后监督机制。

根据本行的实际情况, 制订统一的实施细则、操作流程, 明确操作人员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过失责任, 使柜员操作与事后监督建立一个互动有效的控制环境, 发现问题及时沟通, 及时解决, 把操作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限度。让每个重点监督人员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发现问题能更深地去了解去分析, 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同时与会计检辅工作相互渗透, 对发现的风险差错提出有效的建议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充分发挥检查辅导与事后监督的相互作用。

(二) 强化管理、落实责任。

各级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会计事后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把它摆到议事日程上来, 加强其领导, 在强化管理中, 必须把会计制度建设,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把会计监督人员行为管理作为重要事务来抓, 成立会计事后监督领导机构, 分管领导第一责任人, 分管部室是具体抓制度、程序落实的执行人, 坚决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的产生。

(三) 督促各支行建立相应的有关事后监督差错反馈制度及奖罚措施。

各支行主办会计每月应对事后监督发送的差错进行分类分析, 找出属所网点的差错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突出对风险性差错的处理和防范, 并反馈给支行负责人。同时加强差错整改的及时性和规范性, 部分柜员无论发生何种差错都以一纸柜员承诺书代替, 并未对存的风险引起重视和消化。要加强操作人员对省操作规程的学习和操作风险的培训, 促使操作人员加强对风险的认识、防范和化解。制订相应的差错奖罚措施, 进一步减少差错, 控制操作风险。2009年4月份总行开展会计创优活动, 其中事后监督差错率作为一个活动项目, 由于奖罚分明, 4月份的事后监督全行平均差错率仍为今年的最低, 可见相应的奖罚措施对差错的控制是一个较好的途径。

(四) 不断提高会计事后监督人员的水平, 规范事后监督的操作行为, 完善奖惩办法。

首先要通过竞聘选拔一批熟悉核心系统业务, 责任心强的会计事后监督人员, 通过对会计核算资料真实性、合规性和完整性的再确认, 及时发现隐患, 减少差错, 有效避免风险, 为会计核算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其次是对监督人员不断进行业务教育, 纪律教育, 法制教育。只有熟业务、懂制度才能从监督中发现问题, 会计事后监督人员要不断学习各项业务知识和内控管理制度, 全面熟悉业务, 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隐患。另外, 领导要关心监督人员的切身利益, 绩效挂钩, 不同岗位不同风险, 相应地拉开绩效差距, 打破吃大锅饭的分配制度。同时还必须经常性地对监督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查、督导, 缺什么补什么要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进一步完善会计事后监督的机制、优化会计事后监督流程、深化会计事后监督的内容, 以不断提高会计事后监督的效率和质量。要逐步从以规范化监督为主转移到以资金风险监督为主的监督模式, 切实发挥会计事后监督的风险监督职能和案件防范职能。以确保我们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业务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黎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事后监督管理模式初探武汉金融2008 (2)

[2]、李慧、潘文凯会计事后监督滞后的表现及对策

[3]、周进会计事后监督亟待完善金融会计2001 (5)

[4]、周涛、陈萍银行会计事后监督系统的设计金融电子化2006 (2)

[5]、丁云莲实现事后监督全集中、增强操作分项掌控力浙江农村合作金融2008 (8)

8.网络银行操作风险法律防范研究 篇八

关键词:网络银行;操作风险;法律防范

一、网络银行操作风险的涵义

(一)网络银行操作风险的定义

银行中的多者都会伴随着这样一个问题,即,操作风险问题,其在虚拟的网络银行中更是多发甚至频发,且至今也没有明确有效的解决方案。该问题存在的最基本的难点就在于定义界定不明。

本文姑且将网络银行操作风险的定义界定为由于网络银行中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以及外部事件而导致网络银行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1]。

(二)网络银行操作风险的类型

1975年,“十国集团”和瑞士、卢森堡的中央银行行长成立了银行法规与监管事务委员会,也就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其主要成员包括十国集团中央银行与银行监管部门的代表。该委员会就有关银行国际监管事宜制定一系列的规定,即大家所称的巴塞尔协议。

巴塞尔委员会将操作风险评估为系统自身缺陷问题,或有问题的内部过程、人员等外因而引发的不确定多方面利益缺失危险。并感知到了操作风险的重要性,故把操作风险作为巴塞尔新协议框架的一部分作为征求意见,随之将其作为分析风险和监管资本的新领域明确纳入新协议,这是一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关于网络银行操作风险的类型,有很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其中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划分最为典型。按照损失类型可对其进行归类,主要有以下七种:内部欺诈、外部欺诈、雇员活动和工作场地危险预警问题、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问题、银行维护资本的失误资金的破坏、业务中断和系统错误、执行、交付和过程管理[2]。

二、网络银行操作风险法律防范的现状与问题

(一)巴塞尔文件对网络银行操作风险的监管规定

1.发展一个适当的风险管理环境

其中两个方面可以作为具体参考:一是实体上,要保证董事会和总经营层的有效监督;二是程序上,有一套流畅的操作风险监管程序。

具体而言,首先,高层要保证由具有相应的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合格工作人员来操作网络银行的业务,工作人员必须对其工作范围内的事项和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负起责任。其次,要保证管理者和其他的风险管理者沟通的有效性,已达到内部信息的协调。最后,独立的内部审计是流畅运行的操作风险监管制度举足轻重的一节。

2.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控制

风险的识别:可以通过自我“风险评估、风险制图、关键风险指示器、风险门槛和记分卡”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判断。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变化都会或多或少对银行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因此,同时考虑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变化才能完成有效的风险识别。

风险的衡量:操作损失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损失多少的潜在性构成了风险衡量的两个主要方面。首先,需要大量完整且准确的数据;其次,健全的内部报告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也有可能对这两方面进行有效的衡量。

风险的控制:银行应该根据操作风险的不同的种类,采用不相同的控制措施。可将操作风险分为可控制的和不可控制的两种。面对前者,银行则要处理控制程序的问题或选择用来承受风险的其他适当工具。而面对后者,银行则可直接选择不接受该风险,放弃与该风险进行抗争绝不浪费资源进行无畏的抗争,做法就是将与该风险挂钩的业务通通彻底撤回或者保守地缩小业务范围。

3.对监管角色的定位

只有制定关于操作风险的具体监管策略才够对其进行宏观上一直、均衡并且科学的监管,毋庸置疑的是这个监管策略应当由监管者来制定,同时成立一个对该策略进行定期检查的机构所谓监管者正是监督和管理的人,要想使其监督管理效果显著,就必须赋予其相当程度的决策权。监管者完全可以要求银行作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并为银行的发展出谋划策,令该银行付诸行动,并且监管者的“监”绝对不能是空话,必须在其监督过后提供有用处的回馈建议。

4.对信息的披露要求

关于监管过程中市场约束的重要性是新巴塞尔协议着重强调的内容。而如果要使市场的约束能力有所提高,则银行必须经常及时的公开信息,也就是信息披露。因此,提高信息披露是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然而,对操作风险信息披露的范围有必要进一步的确定。

(二)我国网络银行操作风险法律防范的现状与问题

1.网络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专门的网络银行法律缺位,针对网络银行的法律,国家层面的立法仅有2004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这一部。专门针对网络银行的部门法规倒是有两部,即:银监会颁布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但基于网络银行已经广泛涉及到人们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部门法规明显效力不够,非常有必要针对网络银行操作风险防范制定专门的法律。

2.重基层人员管理,轻高层管理人员管理

国内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上严格对待基层员工,宽泛要求高级工作人员。在他们眼中,只有基层操作人员才有发生操作风险的可能,这显然是一个不容置疑的错误理念。基层操作人员几乎吸引了银行内部部审计部门的全部目光,他们将大部分的力气都用在了对基层员工的纠察上,平日里缺少对高级职工审计的重视,以致内控制度未能对高级管理人员形成有力的监督管理,加之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控制不力,以至于形成人治大于法制的局面,行内职工被“胁迫”犯罪。

3.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

对于操作风险我国往往是损失事件发生后才有所行动,一般的措施就是不定期并且不规范的临检,在幸运得情况下可能找到局部漏洞,然后就是设法补漏和处置有关人员等等。这是典型的弃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于不顾的行为,也即是管理体系不健全。

4.权利义务分配不明确,对客户利益的保护不足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客户想要申请网上银行服务都避免不了要同银行鑒定一份,“网络银行服务协议”。客户绝对不具有选择的余地,据了解在一般情况下,客户根本就不会阅读协议的内容,而是直接点击“同意协议内容”的按钮,该协议一旦签订就被视为接受该服务协议的全部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签订这样的协议对客户来讲是极其不利的。

三、我国网络银行操作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新巴塞尔协议对我国网络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的启示

若想在最大程度上对网络银行操作风险进行防范,必须建立牢固的权责明晰的风险管理架构。第一,建立隶属于董事会的风险治理委员会,由董事会对银行风险管理负终极责任;第二,风险管理部门必须与业务部门分离,并具有独立地位。如果稳妥起见可以设置首席风险管理官,听命于风险管理委员会并对其负责;第三,各具体业务中出现的风险事件由各部门的业务主管或业务经理负责。

(二)网络银行操作风险法律防范的具体举措

1.立法层面全方位防范

(1)加强事前防范。防患于未然,将危害扼杀于萌芽状态无疑是解决问题控制风险的最好举措,不会给客户带来任何现实的损失。

第一,做好事前的普及宣传工作。①不断强化基层职工的法律素养,并规定其工作必须严格按照银行的业务规则进行。②遏制非基层操作人员利用其身上的“大权”对基层工作人员施加压力是指违规操作。

第二,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银行应当设立专门的岗位时刻监控客户账户动向,当客户的账户出现非正常状况时,该岗位的工作人员就需要将此状况向客户披露。在这方面,中国的有关规定应当从美国《银行保密法》中借鉴学习,开通网络银行账户应该设置更加严密的程序和更高的标准,同时银行还应创设判别异常举动的监测体系,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向储户告知。比如我国可以对大额转账或短时间内多次转账的账户附加限制操作环节。

(2)填补刑事立法的空白。随着网络犯罪的普及与危害程度的增高,《刑法》也相应地加大了对网络欺诈犯罪的打击力度,但仅加大打击力度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对信息网络犯罪的规定是很浅显、粗糙的。在有关操作风险的案例中,高层管理人员虽然不是案件的直接责任人,但其也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事后却并没有对这些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惩罚,高级管理人员仅仅是“引咎辞职”[3]。事实上,关于聘请代理人作为高级管理人员,而高管们又利用职权违法的问题我们忽略了一个可能极为有效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利用对代理人至关重要的声誉来约束他们。委托人之所以不惜花重金聘请高管并肯将公司或者企业交到他们手上就是看中了代理人所具有的管理技能和从业经验,职业声誉无疑也是委托人们的关注点。所以良好的职业声誉对于代理人来说极其重要,如果法律法规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失职行为能够采取类似强制公开赔礼道歉的惩罚办法,那么就能够对高层管理人员起到很好的事前防范作用,并能够使其规范自身行为做好本职工作。

2.明晰各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1)银行与客户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银行在网络银行的交易过程中,常常倚仗着其金融大亨的角色,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采取格式合同条款等不正当手段,排斥客户权利,扩大自身权利加重客户义务,减轻自身义务,加大了客户合法权益被侵犯的可能性。并且银行掌控着其与客户进行网络银行业务交易的全部数据、资料,银行如果想要修改或者删除对其自身不利的信息岂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这就使得对客户利益的保障更加困难,使客户彻底地处于弱势境地,我们必须设法改变这种不平等的局面。

因此,必须将加强对客户利益的维护,严禁银行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中出现明显不利于客户利益保护的歧视性或不公平的条款等体现对客户倾斜性的保护的规定融入在相关立法工作中。银行与其客户之间签订的合同中有关责任分担的条款应当具体明确。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在网络银行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法律关系中的各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法定化、明确化。同时应当针对网络及及网络交易等问题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法规的课操作性,使之更为规范化,更好的调整这一新型的法律关系。

同时,将银行无法正确执行客户指令的情形不对主客观因素进行综合考量,而“一刀切式”地认定为不可抗力,从而免除银行的法律责任,明显是对客户利益保护不周。我们理应在法律上设立某项制度对其进行专门的规定,规定银行对网络银行交易流程当中出现的可能没有办法准确实行顾客指令的情况进行预预先认定。分两种情况进行具体设定,首先,对其中认定为不可抗力较为合理情形归于免责条款,同时由双方基于平等自愿约定举证责任相关内容等;其次,对其中视为不可抗力明显不合理的情形,应根据具体情况承担各自的责任。通过这样的方式弥补将所有不能正确执行客户指令的行为笼统的全部归结为不可抗力直接作为网络银行免责条款的规定的缺陷。

(2)银行与网络服务商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网络银行运行的过程中,银行一般要签订两份协议,一份是与网络服务商之间签订的协议,另一份是与软硬件提供商之间签订的协议。在这两份协议中一定要对以下内容进行具体明确的约定:第一是提供的服务或者产品的质量问题,一定要保证服务和产品的先进性。第二是若发生故障造成损失,故障的排除和损失的赔偿问题,必须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具体确定的约定,以避免事故发生时赔偿、追索等不必要的麻烦。

3.监管重心的转移

随着网上银行运转结构愈加复杂和涉及主体的多元化,监管,作为银行操作风险防范体系中绝对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将在保障网络银行的安全运转中发挥举足轻重的功效。监管可以检测并且修正在管理操作风险过程体现出来的实体和程序方面的缺陷,将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仅凭监管机构单方面的力量很难充分地实现对网络银行的监管,因此,银行为了达到银行内部、外部审计相互配合发挥作用,合理预测,共同控制风险[4]的目的仍需要引进外部审计。但是我国银行往往将重心放在内部审计上,对于外部审计缺少规范化管理,同时在专门的机构人员的配置上也不完善。我认为为了切实对网络银行的运行进行监管应当加强银行与专业的审计机构在工作中的合作力度增强它们之间的亲密度,合理划分各自的监管义务,并且定期对其义务履行情况进行审查。

除此之外,因为网络银行打破了地域之间的界限,真正实现了网络全球通,相应的监管范围随之扩大。因此,要加强国际监管的合作,将监管的网全方位扩展。

4.利用商业保险缓释操作风险损失

操作风险发生的几率在网络银行这虚拟世界中要高于现实的实体银行。在发生风险事件时,商业保险或多或少能够提供一些经济上的补偿,能够在约定的范围内起到缩小银行由此遭受的亏损的作用。然而,我国的保险市场特别是操作风险保险市场不发达,保险公司推出的针对操作风险的保险产品十分缺乏,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缓释和转移[5]。如今很多外国保险业内已经推行了保障网络安全的险种,并且业务前景一片光明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就中国而言,应当学习借鉴国外领先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准时机推行符合我国客观实际的险种,以防范操作风险,为其网络银行保驾护航。并在相关法律中加以规定,办理有关的网上银行业务应当配以相应的网络保险,以维护网络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素华著:《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3页。

[2]李婧:《网络银行操作风险监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07,第24页。

[3]王琪:《防范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法律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11,第18页。

[4]杨婷婷:《商业银行电子银行操作风险法律控制研究》,载《法制与经济》2010年总第213期,2月,第105页。

[5]梁爽:《网络银行的法律风险防范问题》,载《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4期,3月,第117页。

作者简介:

9.农村合作银行操作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篇九

措施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汽车贷款管理办法》为便于对汽车贷款进行风险管理,首次明确除中国公民以外,在中国境内连续居住__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国人均可申请个人汽车贷款。

A.1年以上(含1年)B.2年以上(含2年)C.3年以上(含3年)D.5年以上(含5年)

2、根据《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在对集团客户授信时,应在授信协议中约定,要求集团客户及时报告受信人净资产__以上关联交易的情况。A.5% B.8% C.10% D.15%

3、下列个人理财业务人员的做法.需要负刑事责任的是__。A.利用个人理财业务进行洗钱活动

B.销售理财产品时使用虚假性的预测数据 C.从事未经批准的个人理财业务

D.销售理财产品时未透露理财产品的风险

4、中国银监会提出的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具体目标不包括()。A.增进市场信心

B.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 C.努力减少犯罪,维护金融稳定 D.培养全民的投资积极性

5、结构性理财规划方案不包括__。A.现金规划

B.风险管理和保险规则 C.投资规划 D.遗产规划

6、美国商业银行在紧急情况下向美联储申请贷款,美联储收取的利率是_________。A.贴现率 B.优惠利率 C.短债收益率 D.联邦基金利率

7、对商业银行产品需求与个人客户类似的细分企业为。A:中小企业

B:技术密集性企业 C:民营企业 D:业主制企业 E:著作权

8、期权费由期权的__两部分组成。A.市场价值和内在价值 B.市场价值和时间价值 C.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 D.时间价值和利率水平

9、__就是对贷款投向、贷款金额、贷款期限及利率等进行的决策。A.项目可行性研究 B.项目评估 C.贷款发放 D.贷款审批

10、下面选项中,__不属于境外上市外资股。A.H股 B.N股 C.B股 D.S股

11、贷款风险预警的__侧重定量分析,根据风险征兆等级预报整体风险的严重程度。

A.黑色预警法 B.蓝色预警法 C.红色预警法 D.橙色预警法

12、__比较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强、追求高投资回报的投资者。A.收入型基金 B.稳健型基金 C.成长型基金 D.保守型基金

13、以下各项中不得抵押的财产是__。

A.抵押人依法有处分权的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B.抵押人所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 C.土地所有权

D.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

14、以下有关个人、家庭资产负债的论述错误的是__。A.折旧性资产的价值一般随着其使用年限的增加而降低

B.净资产金额很大,可能意味着客户的部分资产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C.对于那些债务关系已经形成,但客户尚未收到正式的付账通知的,不应计入负债项目中

D.理想的净资产持有量应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而定

15、赋予投资者在到期日或之前,根据若干转换比率以行使价买人相关股票或收取差额付款的权利称为__。A.认沽期权 B.认购期权 C.期货期权 D.利率期权

16、按期权的执行价格分类,期权可分为_________。A.买入期权和卖出期权 B.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 C.美式期权和欧式期权

D.实值期权、虚值期权和两平期权

17、在价格领导模型中,贷款利率不包括__。A.优惠利率

B.借款人支付的违约风险溢价

C.长期贷款借款人支付的期限风险溢价 D.小额贷款借款人支付的沟通成本溢价

18、老百姓通过银行柜台认购凭证式长期国债的市场不属于__。A.直接融资市场 B.场内市场 C.一级市场 D.资本市场

19、下列金融衍生工具中,合约一定是标准化合约的是__。A.金融远期合约 B.金融期货合约 C.金融期权合约 D.金融互换合约

20、_________不是上海黄金交易所指定的清算银行。A.工商银行 B.建设银行 C.招商银行 D.中国银行

21、以下不是商业银行现金流来源的是__。A.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B.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C.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D.负债减少所得现金流

22、下列关于外汇理财产品期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前各家银行推出的结构性存款的期限多在6个月至6年之间 B.外汇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越短,客户承受的风险越大 C.外汇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越长,产品的收益率越高

D.客户在选择投资之前一定要分析未来市场的利率和汇率走势,并规划自己的资金使用

23、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综合措施是__。A.银行重组 B.银行并购

C.缩减贷款规模 D.银行股份制改造

24、下列关于风险管理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__。

A.风险管理文化一般由风险管理理念、知识和制度三个层次组成

B.制度是风险管理文化的精神核心,是风险文化中最为重要和最高层次的因素 C.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消除风险并获取最大收益 D.风险管理文化和企业文化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25、短期借款用途证明文件不包括__。A.原辅材料采购合同 B.产品销售合同 C.进出口商务合同 D.借款合同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__是基于银行同客户的现有关系,向客户推荐银行的其他产品。这种营销策略的立足点不是放在争取新客户上,而是把工夫花在挽留老客户上。A.品牌营销策略 B.单一营销策略 C.分层营销策略 D.交叉营销策略

2、依法收贷的步骤是__。

①申请支付令;②财产保全;③申请强制执行;④申请债务人破产;⑤提起诉讼。A.①②③④⑤ B.⑤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⑤ D.①⑤②④③

3、下列选项中,明显违反了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中监管规避准则的有__。

A.从业人员热情地为客户提供理财咨询方案,包括向客户提供规避监管的意见 B.从业人员基于内幕消息向亲戚朋友提供理财建议,利用所在机构的资源提供便利

C.从业人员明确告知客户提供虚假材料触犯了法律,建议客户可以经由第三人代其申请,以规避法律约束

D.对某客户为规避监管而办理的业务,不按内部流程进行必要的汇报 E.为达成交易,从业人员让客户重新提交真实信息,以便顺利提交审核

4、黄金市场由供给方和需求方组成,下列属于黄金供给方的是__。A.黄金加工商

B.出售或借出黄金的中央银行 C.进行保值或投资的购买者 D.购入或回收黄金的中央银行

5、《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的三大支柱是指__。A.最低资本要求 B.外部监管 C.内部控制 D.市场约束 E.股权分置

6、世界上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是__。A.伦敦 B.纽约 C.东京 D.香港

7、综合理财计划市场风险控制的方法有__。

A.商业银行应采用多重指标管理市场风险限额,市场风险限额可以采用交易限额、止损限额、错配限额、期权限额等,但在风险限额指标中至少应包含错配限额 B.商业银行除了制定银行可承受的市场风险限额外,还应当按照风险管理权限,制定不同的交易部门和交易人员的风险限额,并确定每一理财产品的限额

C.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限额的管理,应当包括结算信用风险限额和结算后信用风险限额

D.对事先审批而突破风险价值限额的交易,应记录检查

8、下列关于我国国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A.国债分为记账式国债和储蓄国债两种

B.记账式国债有交易所、银行间债券市场、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发行及流通渠道

C.凭证式国债的利息收入需缴所得税

D.储蓄国债(电子式)是以电子方式记录债权的不可流通人民币债券

9、下列市场中,属于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有__。A.商业银行 B.储蓄机构 C.信贷协会 D.共同基金 E.政策性银行

10、下列属于中国银行业同业协会专业委员会的是__。A.秘书处 B.理事会

C.中小企业贷款工作委员会 D.银团贷款与交易委员会

11、汽车经销商同购车人相互勾结,以同一套购车资料向多家银行申请个人汽车贷款,而这一套购车资料是完全真实的。这种行为属于__。A.虚假车行 B.全部造假 C.甲贷乙用 D.一车多贷

12、基金份额持有人享有的权利包括__。A.分享基金财产收益

B.参与分配清算后的剩余基金财产

C.依法转让或者申请赎回其持有的基金份额 D.对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事项行使表决权 E.查阅或者复制基金公司的内部基金信息资料

13、下列属于个人教育贷款中的操作风险的有__。A.借款人身份弄虚作假

B.担保物共有人或所有人未授权

C.不按权限审批贷款,使得贷款超授权发放 D.审批手续不全的情况下发放贷款 E.逾期贷款催收不力

14、商业银行确定抵债资产价值的原则不包括。A:资产购置时的价值 B:法院裁决确定的价值

C:借、贷双方的协商议定价值

D:借、贷双方共同认可的权威评估部门评估确认的价值 E:著作权

15、关于外汇市场的交易机制描述不正确的是__。A.外汇市场的交易可分为三个层次

B.商业银行为了规避外币风险,往往进行同业之间的外汇交易以轧平外汇头寸 C.在外汇市场上决定汇率高低的是商业银行之间的交易

D.在外汇市场上,交易量最大的交易是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交易

16、如果个人委托代理人提出异议申请,代理人须提供的材料包括__。A.委托人的身份证原件 B.代理人的身份证原件 C.委托人的个人信用报告 D.代理人的个人信用报告

E.具有法律效力的授权委托书

17、银行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__。A.专业胜任 B.忠于职守 C.勤勉尽责 D.诚实守信

18、对以下_________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应以全额所得为应纳税所得额。A.偶然所得

B.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C.稿酬所得

D.财产转让所得

19、商业银行通常借助(),对所有业务岗位和流程中的操作风险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的识别,并建立操作风险成因和损失事件之间的关系。A.自我评估法 B.缺口分析法 C.因果分析模型

D.资产中性定价模型 E.久期分析法

20、关于人力资源的供求预测和流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A.人力资源供求预测的主要目的是估计未来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B.人力资源预测通常包括两项内容,一是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劳动力需求预测,二是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劳动力供给预测 C.人力资源的流动是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 D.企业在取得用人主动权的优势地位之后,更重要的就在于正确地预测人力资源对自身的需求,通过有效地分析形成正确的决策

E.以企业人力资源的流动来维持员工队伍的新陈代谢,对保持企业组织的效率与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21、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可能造成实质性损失的操作风险事件类型是__。A.内部欺诈 B.外部欺诈

C.客户、产品、经营问题 D.实物资产的损毁

E.经营的中断和系统的瘫痪

22、战略风险管理的应急方案应当包含可能对商业银行产生不利影响的所有事件,其中包括()。A.业务中断计划 B.回应监管批评 C.诉讼应答策略 D.解决客户的投诉 E.灾难恢复计划 23、2004年6月《新巴塞尔协议》的颁布,提出了研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要求。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下面属于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的有__。

A.商业银行内部的有关人员,采用诈骗、盗用资产、违犯内部规章制度等手段进行舞弊

B.商业银行的业务操作过程中,业务及管理人员由于交易数据输入错误,不完备的法律文件、未经批准访问客户账户等所产生的交易失败、过程管理出错、合作失败等状况

C.商业银行在执行合同和提供良好工作条件方面的不足

D.由于恐怖事件、地震、火灾、洪灾等不可抗拒的力量产生的商业银行实体资产的损失

E.缺乏足够的后援人员,相关信息缺乏共享和文档记录以及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激励措施

24、作为经营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存款人、贷款人等利益相关者和整个金融市场对商业银行的信心。加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有效措施包括()。

A.商业银行应加强自身建设,构筑良好的经营管理基础 B.商业银行应强化声誉风险管理培训

C.商业银行应善用各种渠道,将自身的良好信用适时客观地展现于公众 D.商业银行应及时寻求中央银行的帮助

E.商业银行应在问题发生时,及时消除公众的猜疑和不满,避免负面报道或传闻对业务和经营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25、下列关于税收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A.税收政策会影响可用于投资的个人可支配收入

B.税收政策通过改变投资的交易成本可以改变投资收益率 C.在股市低迷时期,提高印花税可以刺激股市反弹

10.农村合作银行操作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篇十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个体工商户贷款管理,防范信贷风险,根据银监会《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及省联社《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试行)》、《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个体工商户贷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行实际,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辖内个体工商户贷款,包括新增贷款(含还后再贷贷款)、借新还旧贷款、重组贷款。

个体工商户贷款是指合行及分支机构(以下简称支行)向服务辖区内依法核准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发放的用于流动资金需求的人民币贷款。

第三条 个体工商户贷款的发放应遵循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原则。

第四条 合行成立信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合行班子成员组成,负责领导全辖信用工程建设及集中信用评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风险管理部,具体负责组织开展全辖信用工程建设及集中信用评定工作。

各支行贷审小组为信用工程建设实施小组,负责辖内信用工程建设的宣传发动、集中评级授信和日常贷款管理等工作。

每个村成立由支行信贷人员、村委会(居委会、市场)“两委”成员、村民(居民、市场)代表、支农信息员等组成的信用等级初评小组(以下简称初评小组),负责辖内申请人信用等级、授信额度的集中初评工作。

第五条 个体工商户评级授信工作每年集中开展一次,并按年对已核发的贷款证进行年审。

第二章 授信(贷款)条件、种类、期限、额度、利率 第六条 借款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年龄在18周岁(含)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劳动能力或经营能力的自然人,且至贷款到期日借款人年龄原则上不得超过65岁;

(二)户口所在地或固定住所(固定经营场所)地在合行及分支机构的服务辖区内,且生产经营场所和居住地较为固定;

(三)在合行辖区工商管理部门依法办理注册登记并年检,从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有合法、稳定的经济收入,具备履约还款能力;

(五)能够提供合行及分支机构认可的担保;

(六)在合行开立账户,自愿接受合行的信贷监督和结算监督;

(七)诚实守信,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含A级);

(八)其他家庭成员(如配偶、未婚子女等)在农村信用社系统未办理贷款证,无其他信贷业务;

(九)合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授信(贷款)种类。个体工商户贷款应按规定提供担保,按担保方式可分为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

采用保证担保方式的,应参照《保证人信用等级评定表》对保证人进行信用等级评定。

采用抵押担保、质押担保方式的,抵质押物及抵质押率应符合省联社的规定。

对连续三年被评定为AAA级以上(含)的信用户可办理小额信用贷款,贷款额度原则上不超过3万元。

第八条 授信(贷款)期限。授信期限根据借款人生产经营周期、综 合还款能力等因素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原则上不超过三年。

第九条 授信(贷款)额度。授信额度原则上不超过150万元,其中抵、质押贷款的额度原则上不超过省联社规定的抵质押比例。

第十条 授信(贷款)利率。个体工商户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和合行规定利率浮动幅度以及合行利率定价管理制度要求合理确定。

第十一条 还款方式。个体工商户贷款根据贷款种类、期限,根据借款人的实际情况,采用按期等额还本付息、定期结息到期还本等方式。

对授信额度在3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可采取利随本清的还款方式。

第三章 授信(贷款)操作流程

第十二条 个体工商户贷款应按照信用等级评定、核定授信额度、签订合同、核发贷款证、贷款上柜台的流程办理。

对借新还旧贷款、重组贷款、一次性资金需求的贷款可不核发贷款证,但仍需按规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核定授信额度、签订合同、贷款发放的流程办理。

第十三条 信用等级评定、核定授信额度

1.申请。由申请人填写《个体工商户评级授信申请审批书》,并提供如下相关资料:

(1)居民身份证、户口本及婚姻状况证明等原件及复印件;(2)财产证明及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合同或协议;(3)以抵押、质押或第三方保证形式进行担保的,应提交抵押物所有权或使用权证书、估价、保险文件,质物权利凭证。

2.调查。贷款调查实行AB岗双人调查制度,贷款调查以实地调查为主,间接调查为辅。

(1)对申请人的调查应包括:①申请人主体是否合法;②是否具有 还款能力;③用途是否合法、合规、真实;④品行和信用状况;⑤家庭基本情况;⑥生产经营情况、发展前景及其他家庭成员借款情况。

(2)对担保的调查至少应包括:①保证人的品行和信用状况,是否具备担保资格和代偿能力;②抵押物是否符合《担保法》、《物权法》的相关规定,抵押物的权属证明是否真实有效,抵押物价值的评估情况,以共有财产抵押的是否经财产共有人签字同意,抵押物是否易于转让变现等;③出质人有效证件的真实性,出质人是否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权利质押凭证的种类、名称、价值,所有权是否有争议,动产质押物品的种类、名称、评估价值;所有权是否有争议,质押物是否符合《担保法》、《物权法》的规定;④其他需调查的内容。

调查结束后,调查人员对申请人、保证人进行信用等级初评,并按要求出具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应明确调查结论,包括申请评级授信理由是否属实、充分;用途是否合法、合规;担保是否符合规定;申请人收入情况及还款能力;申请人的信用等级、授信额度及期限、利率浮动幅度等初步意见,调查人应对调查结论负责。

3.审查。贷款审查实行审查经办责任人制度,并按要求撰写审查报告,明确审查结论,审查人应对审查结论负责。

4.审议。信贷专管员负责组织贷审小组召开贷审会,对审查通过的信用评级业务进行审议。

贷审小组对调查报告等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合法性进行集体评议和投票表决,审议调查人员的初评意见。审查完毕后,信贷专管员汇总审查意见并提出风险防范措施。

5.公示。审查、审议通过的信用评级情况应通过申请人所在地进行张榜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期不得少于3天。6.审批。对公示无异议的,由支行行长进行审批,审批内容应包括授信(贷款)的基本要素,包括但不限于信用等级、授信额度、授信有效期、利率等内容。

超出支行行长审批权限的,应按规定程序逐级上报审批。7.反馈。对审批通过的申请,由信贷人员在7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及担保人到支行信贷专柜签订合同。

对审查、审议、公示或审批未通过的申请,由信贷人员在3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

第十四条 签订合同,核发贷款证

对审批同意的授信业务,支行与借款人、担保人签订有关合同。个体工商户与支行签订合同时必须以个人名称签订。

属周转性资金需求的,必须按照“一次核定、总额控制、随用随贷、周转使用”的原则为个体工商户核发贷款证。贷款证有效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通过贷款证发放的贷款,到期日不得超过贷款证有效期。

第十五条 贷款上柜台

借款人本人凭“两证一折/卡”(身份证、贷款证、存折/卡)到各支行信贷柜台办理贷款发放手续。

贷款发放时,必须将款项转入借款人存款账户,严禁以现金方式发放贷款。

贷款资金支付按照省联社贷款资金支付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贷后管理与贷款收回

第十六条 贷后检查。合行信贷检查部负责组织信贷人员对个体工商户贷款进行贷后检查,并按期进行抽查。

信贷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贷后检查,及时了解贷款真实用途及借款人生产经营状况。首次贷后检查在贷款发放后15日内进行,检查完毕后填制《首次贷后跟踪检查表》。

贷后检查应至少每季开展一次,并应填制《贷款贷后检查表》。检查人员若发现问题立即报告,经有权人批准后,及时按照合同约定采取补救措施。

第十七条 风险分类。

贷款发放后,支行应按照《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要求及时进行贷款风险分类,对超支行认定权限的风险分类报合行进行最终认定。

第十八条 贷款收回。

贷款到期前10天,信贷人员以书面、电话、短信等形式提示借款人按时归还贷款本息。归还贷款时,借款人可持相关证件到支行柜台办理还款手续。

贷款证贷款不得展期,不能办理借新还旧。

对不能履约还款的非贷款证贷款业务,借款人应在贷款到期前10天填写《借款展期申请书》,向支行提出展期申请,个体工商户贷款展期的调查、审查与审批视同新增贷款办理。经审批同意后可以办理展期手续。

第十九条 贷款逾期。

未归还贷款自到期次日转入逾期,信贷人员根据逾期贷款清单,填制《贷款逾期催收通知书》和《担保人履行责任通知书》各一式两份,送达借款人及担保人签收:一份借款人、担保人留存,一份交信贷专(兼)柜人员入档。

第二十条 信贷档案管理。

个体工商户信贷档案主要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生产经营情况、经济收入情况、债务和偿债状况以及贷款使用情况、信用等级评定情况、相 关合同及其他内容。

各支行应按借款人逐户建立个体工商户信贷档案,并按档案管理有关规定规定进行管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个体工商户贷款实行贷款责任人制度,相关责任落实按《兰山农村合作银行贷款责任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对工作中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人员,按照《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员工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操作规程由山东临沂兰山农村合作银行制定,解释、修改亦同。

11.农村合作银行操作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篇十一

摘要:操作风险管理是银行业风险管理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银行系统发生的个人银行部位案件,绝大多数与操作风险失控有关。本文主要分析了银行员工素质、信息系统设计、制度落实、事前、事中控制、重要部位、重点环节控制、个人账户对账等方面存在的操作风险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个人银行操作风险防范措施

0 引言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管理是银行业风险管理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发生的个人银行部位案件,绝大多数与操作风险失控有关,因此,如何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成为了银行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对当前个人银行业务的主要操作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1 个人银行业务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

1.1 人员综合素质不能适应业务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个人银行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品结构从单一的个人存款、代理国债发展成为集本外币存款、代理保险、基金、黄金、理财产品等多渠道、全方位的产品体系,新业务操作环节多,相应规章制度比较庞杂,更新速度快。部分营业机构管理及操作人员业务素质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个人银行业务,知识更新不及时,掌握制度不清不透,遇到较复杂、不常见的业务不知如何应对,导致违规操作,形成操作风险。加之管理层面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操作流程及规章制度梳理不到位的现象,使得规章制度系统性不强。

1.2 信息系统设计不科学形成控制缺陷 银行信息系统设计及更新不能适应业务快速发展,信息系统的控制与制度规范不匹配,系统繁多,整合性不强,不能很好的实现风险环节由“人控”转变为“机控”,一方面导致效率低下,更重要的是有些人利用系统控制的漏洞违规行事,从而形成操作风险。

1.3 操作风险管理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各商业银行已经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银监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操作风险管理机制与程序,如制定各业务条线风险例会制度,上级行对营业机构委派会计(业务)主管,建立主管定期汇报制度,要求各级行定期梳理、揭示业务运行中存在的操作风险、分析成因、制定改进措施等。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有些营业机构自行组织的风险分析例会效果不好,甚至流于形式,风险分析不够全面,梳理不到位,改进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具体表现在检查发现的问题查了改,改了再犯等屡查屡犯现象。

1.4 重事后管理,轻事前、事中控制 个人银行业务量巨大,面对的客户众多,管理层面对交易的监测实时性较差,较大程度的依赖事后稽核及业务检查,一些风险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由于对交易监控不力,有的案件隐藏多年才能发现,所以应尽快建立个人银行业务交易实时监测,加强事前、事中控制,及时揭示操作风险。

1.5 重要部位、重点风险环节控制不严 个人银行业务重点风险环节主要集中于现金、单证、印章、账户、授权、对账等。由于部分营业机构没有始终贯彻“一手抓业务发展,一手抓风险管理”的经营理念,一味追求业务发展,盲目相信他人,对重要业务不能形成有效复核和监督,形成“一手清”,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如在柜员制的操作模式下,大多数重要风险环节都需要复核人员授权后操作,授权环节控制不足极易引发案件,授权人员对大额存取款和挂失业务等授权时,没有对相关业务资料、客户身份真实性进行实质性审核,授权岗位形同虚设,容易引发操作风险,甚至形成案件。

1.6 个人客户的对账工作实施难度大 与客户核对账务是银行应尽的义务,也是银行的一项重要内部控制制度,让客户及时知晓账户的变动情况,一旦发生异常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银行挪用资金案。一直以来银行单位客户对账制度执行比较到位,实施效果较好,但由于个人客户众多,银行对账方式相对单一,目前一般采用向客户寄送对账单,发送交易短信等形式进行对账,而且对象大多仅限于银行卡客户,由于收费等原因,有的客户不愿意接受,使得个人客户的对账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2 防范个人银行业务操作风险的几点措施

2.1 加强系统性培训,尽快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 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个人银行业务发展,控制操作风险的根本。首先,商业银行应根据产品更新、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组织人员梳理相应规章制度,提高制度的系统性、可操作性,笔者尝试编辑了本行个人银行业务规章制度,下发所有前台个人银行岗位员工学习,取得了良好效果。其次,银行管理层面应组织本行个人银行业务专家、法规人员成立咨询团队,指导前台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另外,要加强员工系统性培训,摒弃过去“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模式,让员工既学会操作,又明白账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仅要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更要提高理论水平和风险识别能力。

2.2 不断完善整合信息系统,变“人控”为“机控” 商业银行应组织前台熟练操作人员、业务专家及技术人员成立研发团队,不断征求信息系统使用人员与制度管理人员意见,汲取银行同业的先进经验,将产品流程、规章制度与信息系统加以对照,查找弥补漏洞,依照“风险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通过完善信息系统提升操作风险防范水平。力求使信息系统对交易的额度、授权等环节与制度相匹配,制度层面明确要求、严令禁止的环节要从系统上加以控制,变“人控”为“机控”,使不法分子想为而不能为。如有的银行已经建立了客户指纹认证系统,客户银行账户进行取款、消费等交易时要求客户亲自录入指纹,这项技术从源头上控制了客户资金风险,值得推广。

2.3 认真落实操作风险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应随时掌控业务运营中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分析内外部审计、检查发现问题,了解掌握网点运营中带有普遍性、具有潜在风险隐患或重要案例提示的问题,形成风险分析报告上报管理层,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风险分析例会,分析产生问题的具体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达到规范操作、防范风险的目的。管理层面要加强监督与管理,研究新业务、新产品存在的风险,及时更新管理手段。

2.4 强化事前、事中风险控制 针对个人银行业务特点,应进一步强化事前、事中风险控制,及时阻止、发现风险隐患苗头。事前控制除了要加强前台员工思想教育,动态排查外,主要应发挥各营业机构会计(业务)主管的风险防控作用,主管通过实时监督业务操作,对重要业务的授权控制,及时发现或阻止可能引发风险的业务,所以说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风险识别能力强的主管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事中控制主要是银行应实时掌控个人银行业务交易并识别风险,依托科技手段建立先进的交易监测系统,实时监测交易,从大量的交易中识别出风险业务,对前台及各级管理层面进行风险预警。监测人员应不断研究业务操作的风险点,分析以往发生的操作风险、事故、案件的特点及风险环节,及时改进、完善监控规则,在风险交易发生后短时间内预警,形成上下联动、协防控制的预警体系,采取及时得当的风险控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事件风险程度。

2.5 强化重要部位、重点环节控制 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强化个人银行业务现金、单证、印章、账户、授权等重点风险控制环节。分析以往个人银行部位出现的案件大多与授权制度的执行有关,营业机构要严格执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授权责任人要严格执行对开户、挂失、大额存单签发、大额存取款、重新认证、差错处理等业务的授权制度,授权不能流于形式,不能违规转授权、不得跨终端授权或事后授权,各级检查人员要利用好监控录像对授权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2.6 加大个人账户对账力度,逐渐向实时对账过渡 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拓宽与个人账户对账渠道及范围,客户在开立存折、存单、银行卡账户时可视风险接受程度不同与银行约定交易对账起始金额,银行除继续推行寄送对账单、发送交易短信对账之外,应研究时效性更强的对账渠道,目前有的银行在客户提供取款介质、录入密码后暂停交易,向客户已约定手机发送短信要求客户确认,待客户在本人手机确认后交易才最终完成,这种手段起到了实时对账的效果,可以从源头上控制客户账户的资金安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银行发生内外部案件的可能。

总之,个人银行业务操作风险环节较多,银行一定要抓住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业务的监督与管理,不断提高前台员工及管理层面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研究新业务、新产品存在的风险,及时更新管理手段,确保个人银行业务安全运营,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巴塞尔监管委员会.2004年.

上一篇:诗词异文下一篇:励志文章优秀篇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