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2024-08-19

2022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15篇)

1.2022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篇一

2012年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012年,我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 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 物管理条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更好的提高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为目标,在医院整体工作的统一规划部署下,认真履行各自相关职能,保障医疗安全,使得我院控感工作持续 有效的发展,结合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实际,特制定 2012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等,进一步完善医院感 染管理制度,逐步营造医院感染“零宽容”的理念,全方位、大幅度控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1、配合医院流程化管理的总目标,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流程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制定全院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传染 病知识与技能的定期培训及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质量考评。培训率应90,合格率85。

3、严格执行传染病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实 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有章可循。

二、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和监管

1、在终末质量管理上,每月坚持医院感染管理的考核工 作。

2、积极开展医院感染、传染病漏报率调查,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相关院室。对医院感染发 生状况进行监测、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针对问题提出措施并指导实施,及时反馈。

3、临床出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 3-4 例),实行医院感染暴发预警报告。对医院感染事件进行报 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积极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性流行,杜绝 恶性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4、定期开展现患率调查、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以 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为目的,对临床院室中不符合规 范的医疗行为提出干预措施,及早发现医

院感染流行 和暴发的隐患,有效降低外院手术部位感染和 ICU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5、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做好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等监测。

6、医院感染管理院须对购入的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 疗卫生用品进行监督管理,对医院购入的此类用品审 核相关证件复印进行保存。

7、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多重耐药菌的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积极参与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的管理工作并监督执行,加强对围手术期抗菌 药物预防用药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的 各个环节,努力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加强对微生物 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监测,为合 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8、对临床上疑似或确诊病例要及时留取标本,按规范送 病原学检测,送检率50降低抗感染药物使用率,针 对药敏结果,减少滥用,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9、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外运管理,杜绝泄漏事件。

三、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以防患于未然。

1、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力度。

2、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工作、手卫生管理。

3、加强职业暴露防护,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措施,尽量避免因职业暴露受到损伤。

4、加强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建立锐器伤登记报告制度和职工健康档案。

5、增强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树立 主动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保证医院医疗用品的消毒 灭菌质量,确保各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制度措施 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6、根据传染病、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和组织,定期演 练和相应培训,增强应急能力,备好救援物资,随时 处于应急状态,做到及时、妥善处理 医院内发生的突发事件。2012 年,在院领导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院要大力抓好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各项制度及措施的落实情况,不断学习

院内感染及传染病预防相关知识,掌握新知识,掌握院内感染控制新方法,常抓不懈,使我院的各项监测统计指标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的标准,共同参与,朝着零感染的方向努力,为我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汝城县热水镇卫生院

2012年1月4日

2.2022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为2012年9月13日、2013年8月8日、2014年8月6日00:00~24:00内的所有在院患者, 包括当日出院、转科及死亡患者, 但不包括当日入院患者。

1.2 调查方法

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查阅相结合的方法, 调查项目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与临床科室监控医师共同完成。调查前医院感染管理科对监控医师进行统一培训, 随机分组, 高年资医师任组长, 以病区为单位, 全院24个病区划分12个小组, 培训内容包括诊断标准与调查方法。调查日分组进行, 监控医师完成个案及床旁调查表, 感染专职人员负责资料的审核及统计工作。

1.3 诊断标准根据原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4 统计学方法将调查数据录入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汇总, 并进行质量持续改进。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现患率3年调查日在院患者分别为8 6 6, 877, 936例, 实际调查858, 874, 914例, 实查率为9 9.08%, 9 9. 7 0%, 97.65%, 发生医院感染33, 34, 25例次, 医院感染率3. 8 5%, 3. 89%, 2.74%。

2.2 临床各科室感染率3年各科室感染率均以ICU最高, 见表1。

注:*为新增科室。

2.3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3年调查结果显示, 呼吸道感染最高, 分别为58%, 52%, 68%;其次为泌尿道、手术部位。见表2。

2.4 医院感染病原菌检出情况

3年共检出病原菌65株, 革兰阴性菌44株, 占67.69%;革兰阳性菌17株, 占26.15%;真菌4株, 占6.25%。见表3。

2.5 抗菌药物使用

3年调查日抗生素使用人数分别为190, 228, 218人, 抗生素使用率22.14%, 26.07%、23.85%;微生物送检标本为72, 95, 78例, 送检率为37.89%, 41.67%, 35.77%。2009年现患率调查738例, 抗生素使用319例, 送检标本31例, 抗生素使用率43.22%, 标本送检率9.72%。相比2009年, 患者近3年抗生素使用率明显降低, 标本送检率显著增加。见表4。

3 讨论

我院连续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均低于任南等报道的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医院感染现患率的4.77%[1], 其原因考虑为基层医院收治患者危险程度低及调查时段避开秋冬季有关。医院感染部位仍以呼吸道为主, 与日常监测情况一致, 原因与ICU危重患者长期使用机械通气、免疫力低下、空气不流通, 造成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有关。

医院感染率高的科室依次为ICU、血液科、肿瘤科。我院ICU为综合ICU, 收治患者多为危重型颅脑损伤、脑卒中的昏迷患者, 手术及创伤后机体处于高应激状态, 免疫能力受限, 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 从而增加感染风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泌尿道插管、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等侵入性操作的使用, 增加了机体与外界接触时间, 同时患者呼吸道清除能力减弱, 小气道分泌物无法排出[2], 肺部感染与卧床时间长短成正相关。血液科、肿瘤科患者反复住院, 长期接受放化疗、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 容易导致医院内细菌、真菌及病毒等多种病原体感染。

3 年调查日, 抗生素使用率为22.14%, 26.07%, 23.85%, 均低于我院2009年43.22%的基线 (2009年我院第一次开展现患率调查, 反映调查之前抗生素使用情况) , 达到卫生部≤60%的要求。在抗菌药物管理方面, 我院由医务科牵头, 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各级医师按权限分级使用抗菌药物;建立特殊抗菌药物审批制度;成立抗菌药物指导小组;临床药师参加科室查房, 协商并指导临床用药, 每月进行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处方点评;每季度汇编药学简讯, 对抗菌药物使用指标进行考核, 采取奖惩结合管理, 使抗生素使用率稳步下降, 抗菌药物使用日趋规范。

3 年共检出革兰阴性菌44株, 以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 与国内报道一致[3]。

多重耐药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产酶肠杆菌多见, 病原微生物送检率均达到原卫生部≥30%的要求, 送检率明显增高, 表明我院临床医师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意识不断提高、规范。为提高微生物送检率, 我院除采取教育、培训等方式外, 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定期下科室督促临床医师送检标本, 收到良好效果。在多重耐药菌管理上, 微生物室一旦检出多重耐药菌病例立即电话通知感染管理科和临床科室并在报告单上加盖多重耐药菌的标识章印, 科室采取相应措施, 如患者外出检查或治疗时, 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 做好统筹安排, 防止感染扩散, 有效预防和控制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院安全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应开展高危人群、高危部位监测, 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 工作人员应自觉、主动地执行防控措施, 不断提升合理用药的意识和水平, 为患者创造安全的就医环境。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状、掌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的变化趋势;了解抗菌药物的使用及病原体检出情况, 并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及多重耐药菌管理效果。方法 采用床旁调查与查阅病历相结合, 将拟定调查日所有在院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全部录入医院感染网, 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近3年医院感染率分别为3.85%, 3.89%, 2.74%;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 其次为泌尿系感染。科室感染率以综合ICU最高;病原菌检出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占67.69%。微生物病原学送检率及抗生素使用率与2009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近3年比较无差异。结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快速、有效, 可实时、全面地反映医院感染、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原学送检情况, 并得到持续质量改进。

关键词:医院感染,现患率,抗菌药物应用,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任南, 文细毛, 吴安华.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的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7, 6 (1) :17-18.

[2]刘颖, 孔旭辉.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7) :2852-2853.

3.2022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篇三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12年版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及医院感控科的要求,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制定门诊部2013年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工作计划。

一、加强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

在门诊感染的管理中,组建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门诊部主任任组长,门诊护士长及一名护士为成员,负责科室内日常工作的监督及消毒灭菌管理,分工明确,实现目标管理。科室医院感染小组对各部门的环境监测结果,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制订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

二、普及医院感染知识教育,强化医务人员培训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技术8个规范、新法律、法规和规章等,对科内医务人员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之中,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环节得到控制和改善。

三、加强对门诊清洁员的培训

门诊清洁员负责门诊环境卫生和一些消毒灭菌工作,但他们大多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在操作上不能完全符合要求,这易引起自身感染及交叉感染,因而是医院感染发生的一大重要因素。因此,加强门诊卫生员的培训,讲授有关医学知识和消毒隔离技术,并在工作中严格管理、检查和督促他们严格执行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力求避免因卫生员而发生医院感染的可能。

四、规范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

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守诊疗操作常规和无菌操作技术。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不正确和非规范行为都会埋下医院感染的隐患。规范医疗行为时要加强科室的业务学习,进行“三基”训练,按照院感标准,使医护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各种技术操作正规化、标准化。

五、严格门诊微生物学监测

门诊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可存在于就诊病人、医护人员及其他职工,亦可存在于不同的环境。因此,要严格门诊微生物学监测,包括所有可能与医护人员及病人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各个诊疗室空气、消毒液、各类器械,尤其是针刺的针具、医护人员的手等。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六、加强门诊医院感染的科普宣传

开展门诊医院感染的科普宣传工作,根据不同疾病在不同季节流行的特点,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刊登宣传材料,宣传预防保健、消毒隔离等科普知识,使来院就诊的病人能了解常见病的预防保健和传染病的简易消毒隔离方法,从而自觉地配合门诊预防医院感染工作的开展,对门诊医院感染的控制具有一定意义。

七、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

4.2022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篇四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和员工的职业健康,充分发挥员工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作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从本院实际工作情况出发,围绕患者安全目标,制定我院2018年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计划,以提高医院员工、患者、陪人及探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提升员工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能力,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一、培训对象

医院员工、患者、陪人及探视人员。

二、培训内容

1.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2.医院感染管理新技术、新项目、新理念及最佳临床实践;3.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培训内容;4.医院感染监测数据明显变化趋势时应对措施的培训;

三、培训形式

采用专题讲座、专题学习班、晨会学习、医院感染管理通讯、网上自学答题、科室专项培训等形式进行;培训记录齐全,包括:签到、课件、考试内容及成绩等,以体现全员培训的参与性和有效性。

四、考核与管理 1.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对全体员工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考核,不定期地以书面、网络、实地操作等形式进行。

2.院级培训实行指纹签到,人力资源处负责监督,折合学时,按照医院继续教育工作要求,做好继续教育学习的考勤、资料、成果等情况的检查、记录。考核合格者授予相应学分;低于规定培训成绩者进行补考,补考不合格者停岗培训直至合格;考核成绩纳入个人绩效考核。3.科室每月进行培训并以书面或实地操作的方式进行考核,并做好记录以备检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日常检查工作中以随机抽查的形式进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五 培训课程安排

1.院级培训: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每月通过讲座、网络等方式进行培训或考核,培训安排如下: 2.科室培训:科室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及专业特点,选择项目完成本科室的培训内容。

5.2022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篇五

2016年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计划

一、督促医院感控科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常规工作。

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多部门督查制度,改进医院感染督查机制,由感控科牵头,由医疗、护理、设备、后勤、药剂等部门共同参与医院感染督查。

三、讨论感控科拟定的符合医院实际的制度、流程、预案等,通过后督促实施。

四、督促感控科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的相关措施。

五、督查感控科监测项目的实施情况,强化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六、督促医院感控科完成等级医院评审中关于医院感染管理部分的持续改进工作。

七、及时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其他重大事项。

6.2022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篇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19日0~24时住院所有患者, 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的患者, 但不包括当日新入院的患者。

1.2 调查方法

感染控制科负责调查的实施工作, 各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成员配合。在调查前1周通知临床于调查日前完善患者各项与调查有关检查:血常规、各种培养、拍片、CT等。提前召开全院监测医师、护士培训会, 按照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项目的统一要求, 由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中的监测医师、监测护士采用查阅电子病历和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采集信息, 填写调查表,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审核、汇总统计分析。

1.3 诊断标准

按照原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现患率

全院调查日共有住院患者919例, 实查919例, 实查率100%, 发生医院感染25例, 感染例次30次, 医院感染现患率2.72%, 感染例次率3.26%。

2.2 各科室医院感染现患率

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依次是ICU、神经外科、呼吸科等, 见表1。

2.3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高发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 其次是泌尿道、胃肠道, 医院感染部位构成, 见表2。

2.4 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

本次调查医院感染25例, 微生物送检22例, 送检率88%, 阳性标本18例, 阳性率为81.8%, 感染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其次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中医院感染现患率2.72%, 例次感染率3.26%, 与邹文英等[1]报道接近, 较2012年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3.81%有所下降, 原因有: (1) 2012年11月分安装了医院感染实时监控软件, 使感染专职人员有针对性的深入临床科室检查指导, 对临床医护人员起到监督作用; (2) 通过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的知识和水平; (3) 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提高, 增加了洗手设备、设施等, 大大提高了手卫生的依从性。

25例医院感染患者中, 以下呼吸道为主, 其次是泌尿道, 胃肠道, 医院感染前3位科室依次是ICU、神经外科、呼吸科。ICU的感染率为高达44.4%, 这与患者的基础病、年龄、住院时间及较多的侵入性操作有关[2], 姜佳佳等[3]认为, 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呈正相关, 应该控制好各个环节, 严格无菌操作和手卫生,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加强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重点病房的消毒及传染病患者的隔离等, 通过以上方法, 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此外, 30例医院感染中, 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首位, 是明确的致病菌, 其他大部分检出菌为条件致病菌, 如阴沟杆菌、溶血/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只有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才可发生医院感染[4]。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能真实反映医院感染现状, 提示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诊断、监控及无菌技术的操作、消毒制度的执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 关注ICU等重点科室, 关注呼吸机、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的使用, 有目的开展目标监测, 以期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状, 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2013年11月19日0~24时, 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 应调查919例, 实查919例, 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72%, 感染主要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 其次泌尿道、胃肠道等, 感染现患率排名前三位的科室为ICU、神经外科、呼吸科。结论 应加强对医院感染高发科室、易感部位、易感因素的监测, 提高微生物标本的送检率, 增强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医院感染,现患率

参考文献

[1]邹文英, 周敏, 李华萍, 等.840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3) :334-336.

[2]李卫华, 邓敏.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4) :2047-2048.

[3]姜佳佳, 秦国英, 金琰.前瞻性调查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3) :330-333.

7.2022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篇七

结 suntailei.bokee...2010年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计划

新的一年里,结合省卫生厅的“二甲医院的评审工作的复评标准”,提高我们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为目标,认真履行各自相关职能,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院感染质控持续改进工作的发展,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2010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流行与暴发。

一、做好院内感染监测;①控制感染率并减少漏报:对临床科室强调医院感监测的意义并对每一份病历都进行监测。③每月对全院的环境、空气、物衣、医务人员手、消毒液、无菌物品等进行常规监测;④指导传染病分诊点的科室部局及消毒隔离工作;⑤按照卫生部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内窥镜、口腔科、供应室的操作、消毒。

二认真贯彻执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每日收集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搞好结核病转诊管理。

三、加强消毒隔离制度,每月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评价,重点科室特殊情况加强监测。各项监测项目达标。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合格率≥98%,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100%;无菌器械保存液合格率100%;灭菌物品合格率达100%。今年落实每季开展一个项目目标监测,如手卫生、听诊器、电脑键盘等。增加产房、手术室卫生员手采样。四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一次照射强度。

五、门诊严格实行分诊制度,病区落实探视制度。

六、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外运管理,杜绝泄漏事件。

七、临床出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4例),实行医院感染暴发预警报告。积极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性流行,杜绝恶性院感事件的发生。

八、对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流行、暴发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控制措施。24小时内完成逐级上报。

九、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纳入本工作重点。采取请专家及院内讲座形式进行全员培训,试卷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落实岗前培训。

十、将手卫生与职业暴露防护问题纳入本院感工作重点。

8.2011年医院感染学习培训计划 篇八

医院感染教育是伴随着医院感染学的建立而开展的,其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医务人员,掌握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和技能,将医院感染控制意识贯穿于全部诊疗活动中,以确保医疗安全和质量,造福于人民群众。医务人员也只有在掌握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和技能后才能将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变为自觉行动,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的健康。

医院感染管理学教育有一定的广泛性,由于它涉及到临床、医技、后勤、行政等各个方面,因此医院感染管理学教育的基础上其教育内容必须针对各个层面上的医务人员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应反映岗位的特点,符合岗位工作的特点,特制定一下今年的院感学习培训计划:

一、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院感管理基础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3个学时。内容:系统地介绍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及有关知识,使其能初步掌握院内感染的预防和管理方法,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二、医师: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再教育不少于6学时。内容:定期组织有关医院感染知识的学术讲座,及时讲解医院感染管理的进展,如细菌菌株的分型技术、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消毒灭菌技术的进展。

三、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再教育不少于6学时,内容: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的专业知识,提高无菌观念和消毒隔离技术。

四、医技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再教育不少于6学时。内容要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类型的学习班,如:各种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以及其它治疗仪器的消毒技术,无菌操作技术等,使其树立正确的无菌观念,预防因辅助检查和治疗操作不当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

五、工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再教育不少于6学时。内容:加强预防医院感染的培训,如:医疗废物的处理、医疗污水的处理等。

六、兼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主要是专业技术的培训,如:各种环境卫生学监测标本的采取、医院感染监控检验师,主要学习各种微生物学采样、细菌培养等,检验技术,如污水、污物的无害化处理学习班、供应室管理学习班等。对各类兼职或专职人员进行培训。

9.2022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篇九

关键词: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医院感染现患率可以帮助了解医院感染现状, 可以判断和评价现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为进一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本院2013年7月9日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3年7月9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 (包括正在住院调查日出院、转科、死亡的患者, 不包括当日入院的患者) 。

1.2 调查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 以查阅病历和床旁询问及查体相结合的方法。

1.3 诊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2001年颁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感染病例诊断。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表格录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现患率 调查当日住院患者654例, 实查651例, 实查率99.54%, 医院感染24例, 现患率为3.69%;感染26例次, 例次感染率为3.99%。各科医院感染现患率见表1。

2.2 院内感染部位构成比 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见, 占61.54%, 其次是泌尿系感染占15.38%, 然后依次是手术部位感染占11.54%, 上呼吸道感染占7.69%, 皮肤软组织感染占3.85%。

2.3 本次调查的654例住院患者中, 手术人次154例, 其中Ⅰ类切口80例, Ⅱ类切口58例, Ⅲ类切口16例, Ⅰ类切口中1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 感染率1.25%, Ⅲ类切口中2例发生感染, 感染率12.50%;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95%。

2.4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 26例次医院感染病例中, 送检标本17份, 送检率65.38%, 分离病原体16株 (其一例未分离出病原体) , 阳性检出率94.12%, 检出真菌5株, 占31.25%, 肺炎克雷伯菌5株, 占31.25%, 铜绿假单胞菌2株, 占12.50%, 鲍曼不动杆菌1株, 占6.25%, 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 占6.25%, 大肠埃希菌1株, 占6.25%, 阴沟肠杆菌1株, 占6.25%。

2.5 各科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目的与联用构成比见表2。

2.6 治疗用抗菌药物标本送检情况

全院治疗用药165例患者中, 标本送检62例, 占37.58%, 送检最高的科室为ICU 3例, 占100%, 治疗用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见表3。

3 讨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分析:此次调查显示本院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69%, 例次感染率3.99%。低于2012年重庆市报告的49家医院现患率4.3%, 低于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医院等级评定标准 (感染率≤10.00%) 的要求[1]。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化、科学化有关[2]。说明近年来本院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医生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明显增强, 对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的送检率逐年提高;感染现患率高于本院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的3.14%, 与去年现患率相比增加0.55%, 一是调查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例的识别能力有明显提高, 二是医务科规范了医生对患者用药调整应在病程记录中有明确记录, 杜绝了过去的院感病例无法识别的现象, 三是本院实际开放床位412张, 调查当日住院患者达654例, 比去年同期患者有所增加, 各科加床多, 环境拥挤, 人员流动大, 消毒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

感染现患率前三位的是ICU、泌尿脑外科、急诊科, 这些科室的共同特点是患者病情复杂, 急危重症多, 呼吸机使用及气管插管/切开、留置尿管等侵入性操作, 研究表明动静脉插管是医院感染高危影响因素[3]。脑外科患者住院时间长, 急诊科由于病房床位紧张, 重症患者在急诊科滞留时间过长, 导致了ICU、泌尿脑外科和急诊科的高感染发生。

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 占61.54%, 与大多数报道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符合[4]。提示要加强病区管理, 病室定期通风、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工作,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5]。有研究表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体位、呼吸道开放, 破坏正常呼吸道屏障功能, 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有关, 提示医务人员要注意其相关危险因素, 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的管理和抗生素合理应用的管理[6,7,8]。感染部位居第二位的是泌尿道感染, 占15.38%, 有研究表明留置尿管是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因素[9], 提示应正确评估留置尿管的必要性, 减少不必要的冲洗, 严格手卫生和无菌操作。感染部位构成比居于第3位的是手术部位感染占11.54%, 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1.95%, Ⅰ类切口感染率1.25%, 低于重庆市报告的49家医院Ⅰ类切口感染率6.2%, 可能与今年来加强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控制, 规范了备皮时机, 更换手术部位皮肤消毒剂, 规范洗手及手消毒有关。但是由于医院感染中手术部位的感染对患者心理的影响特别明显, 一旦发生感染常常会导致纠纷的发生。所以手术部位感染仍然是以后需要重点监管的内容, 提示感染管理科应加强临床外科医生、护士关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的培训[10]。本次调查Ⅰ类切口感染为骨科切口感染, 与日常监测结果骨科Ⅰ类切口感染高于其他手术Ⅰ类切口感染基本一致, 本次病例及日常监测结果发现手术时间大于3 h、年龄大的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 所以提高医生手术熟练程度, 减少组织损伤和暴露时间, 提高患者抵抗力是以后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医院感染病原检查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 占62.50%, 除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明确的致病菌除外, 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大部分为条件致病菌, 如真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铜绿假单胞菌等, 当人体正常黏膜功能降低时, 即发生医院感染[11,12]。

10.2022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篇十

1.制定透析中心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操作规范。

2.制定透析风险预案和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

3.根据患者安全目标,建立与完善各项患者安全制度。

二、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素质

1.根据护理部要求,组织学习“三基理论”、“新编护理学基础”。

2.加强十五项护理技术,训练提高专业技能,做到技术精湛,精益求精。

3.定期组织科内护理人员学习血透病人相关护理理论及技术操作规程。

4.加强应急、急救能力训练及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训练。

5.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强化法律观念。

三、中强法律知识,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1.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在关法律、法规。

2.组织学习医院有关的规章制度、血透室工作制度,使护理员在实际工作中懂法、守法、谨言慎行,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注重自我防护。

四、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强化强化服务意识

1.培养护理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加强主动服务意识。

2.深化亲情服务,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用心服务,创造感动”。

3.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礼仪培训,提高护士职业素质。

五、强化科研意识,提高护理科研能力

1.积极参加院里组织的业务学习,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国内外护理新动态了力求今年发表1篇以上论文。

2.采用激励机制,对有学术论文在杂志上发表或在会议上交流的护士在评选优秀护士及年终奖励时,优先考虑。

六、护理各种指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特级一级护理合格率≥85%。

2.急救物品、药品、仪器完好率100%。

3.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

4.护理人员“三基“考试合格率100%。

5.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6.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回收焚烧率100%。

11.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篇十一

1.组织全省院感专兼职人员认真学习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规范,尤其是新近颁布的行业规范,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令性工作,为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当好参谋,为全省院感工作顺利开展承担业务指导。

2.配合卫生厅医政处工作重点,继续加大检查、督导力度,统一监测标准、促进各地区管理质量均衡发展。组织质控中心成员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感染管理重点科室及部门进行检查、督导。依据新近出台和明年即将出台的各项规范,制定我省院感工作各项检查的标准,规范检查方式及扣分标准,引进先进省份院感质控中心的管理经验,对我省选派的院感检查人员进行资格审核,统一安排、组织培训,以促进全省院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

3.改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流程,在全省二级以上医院推广目标性监测方法。合理应用人力资源,加大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力度,制定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管理流程及预防控制措施(SOP)。制定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如预防深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SOP、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控制的SOP、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SOP等。

4.开展二年一次的全省现患率调查,以了解我省医院感染患病率、医院感染主要人群、危险因素、主要病原菌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

5.建立地市级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

目前成立的地市级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仅泉州及宁德两家,为加强我中心对全省各级医院的检查、调查及督查力度,明年我中心将在卫生厅医政处支持下,促进全省九地市建立院感质控中心机构,从而形成全省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网络体系,以方便我中心人员对地市各级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促进全省医院感染工作协调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全省范围内的医院感染管理课题研究。

6.编印我省医院感染工作手册,举办2—3期专业培训班,建立专业人员考试办法

随着专业领域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为推广国内外院感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我中心将依据新近出台的医院感染相关规范组织人员编写全省的医院感染工作手册,作为今后省内院感工作者工作中重要的参考资料。并举办2~3期的专业培训班,提高全省院感从业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

此外,将逐步建立全省从业人员考试办法,进一步完善从业人员的考核制度,首先对二能以上医院的院感专职人员进行资格认定,理论考核和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以促进各级医院院感从业人员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

7.加大手卫生宣传力度,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编印手卫生相关知识的不手册,方便携带和学习,设计和制作吸引眼球的内容丰富、图案形式多样、色彩鲜艳的宣传图画。强化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手卫生意识,改善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达到有效控制院感传播的目的。

8.进一步完善福建医院感染控制网网站建设

继续加强网站各版块建设,提供院感方面的最新政策法规、前沿知识及观念,提高网站更新速度,使网站真正成为我省院感专兼职人员交流的平台;继续完善培训报名版块,今后相关会议或者培训通知及报名将以网上报名为主,使得报名程序更加方便快捷;另外,拟建立我省院感的考试网,因地制宜的建立我省的院感题库,完成考试网的相关调试工作,初步计划今后我省院感人员相关的考核工作将直接在网上进行。

9.维护我省医院感染监控网,收集数据、分析反馈

1月1日医院感染监控网正式开始运行,为了使监控网能顺利运转,积极与各医院进行沟通,协助各医院正确使用软件进行上报,同时收集整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反馈给软件开发公司,并将解决方案及时公布。另外,定期对我省院感病例监测,目标性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等进行汇总分析,以了解掌握我省院感流行趋势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爆发,也为各医院开展院感预防工作提供指导。

10.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在全省二级以上医院推广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的目标性监。

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树立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零宽容”的理念,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策略和措施,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12.2022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0月16日0:00~24;00兰州市肺科医院所有住院患者 (包括当天出院、转科、死亡的患者, 不包括当日新入院的患者) 。

1.2 调查方法

调查人员提前一周向各临床科室发通知, 要求完善患者相关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调查日前一天组织相关人员培训, 主要人员为感染管理科2名专职人员及1名临床药师, 各管床医生配合调查。采用床旁调查表与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2]。

1.3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应调查232例, 实查230例, 实查率为99%, 符合卫生部要求的≥96%, 共查出医院感染病例6例, 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61%, 例次感染率为2.61%。见表1。

2.2 医院感染、社区感染部位构成比

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中, 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 占66.67%, 其次是泌尿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分别占16.67%和16.67%。社区感染中, 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 占94.44%, 其次是泌尿道和腹腔内组织感染分别占1.85%和1.85%。见表2。

2.3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本次调查住院患者230例, 其中124例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91%, 其中一联率为73.39%, 二联率为26.61%, 治疗性用药占96.77%, 预防性用药占3.23%, 见表3。

2.4 病原学检查

本次调查治疗性用药124例, 其中102例进行了病原学检查, 送检率为82.26%, 6例医院感染病例送检4例, 送检率为66.67%。

3 讨论

3.1 呼吸道感染占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首位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呼吸道感染为我院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首位, 这与国内相关报道[3,4]一致。也与我院实际情况相符。我院为一所以呼吸系统为主的结核病专科医院, 患者入院时结核合并肺部感染居多, 其中四个科室均为呼吸内科, 各科特色明显, 比如呼吸内四科以结核性脑膜炎为主的专科, 部分患者住院时间较长, 且长期卧床, 容易合并感染, 如肺部感染、皮肤软组织损伤等, 内四科本次调查医院感染病例占5.00%, 见表1。感染科收治病种比较复杂, 有艾滋病病毒 (HIV) 阳性患者, 乙肝、梅毒患者等, 患者免疫力低下, 容易诱发感染, 本次调查占医院感染5.26%, 见表1。

3.2 医院感染病例存在漏报

本次调查医院感染率为2.61%, 低于卫生部感染管理培训基地监测数据4.04%[5], 但数据高于我们日常监测水平0.6%~1%, 说明平时上报存在漏报现象。

3.3 标本阳性率较低

本次调查标本送检率为82.26%, 已远远大于卫生部抗菌药物治疗送检率≥30%[6]的要求, 但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 微生物实验室药敏试剂盒比较单一, 达不到临床医生送检标本的要求, 检出率较低;2) 结果回报比较慢, 影响治疗的指导性;3) 标本送检质量不高, 影响检出效果。

3.4 抗菌药物使用偏高

本次调查抗菌药物日使用率为53.91%, 大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50%[7]的要求, 这与本院呼吸系统为主的专科医院, 主要收治患者为结核合并感染有一定关系, 但临床医生盲目经验性用药较普遍, 同时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生素使用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综上所述, 我院作为专科医院, 收治患者社区感染病例较多, 再加之感染科收治病种复杂、病程长, 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极易诱发一些并发症。提示我们首先应重视呼吸道特别是下呼吸道医院感染部位的专项监测, 加强病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其次应加强院感专职人员及临床监控医生的病例诊断能力和上报意识, 定期组织临床医生加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学习;最后应加强微生物室、临床科室及药学室沟通协作, 提高标本的阳性检出率, 使得药敏结果能够真正成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有力保障。

通过此次医院横断面调查, 提示我们结合本院专科特点, 进一步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医院感染监测, 提高标本阳性率,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适应症, 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通过多渠道工作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肖永红, 王进, 赵彩云, 等.2006~2007年Mohnarin细菌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8 (8) :1051-1056.

[2]王琳, 程曦, 杨红薇, 等.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23) :3192-3194.

[3]任南, 文细毛, 吴安华.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的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医院感染控制杂志, 2007, 9 (1) :16-18.

[4]杜龙敏, 杜秦川, 杨秀霞, 等.医院感染横断面的调查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 2006, 28 (6) :6-7.

[5]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网.2008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报告[J].医院感染监控信息, 2009, 23 (1) :17-25.

[6]卫生部, 卫办医政发[2011]56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G].2011-04-18.

13.2022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篇十三

一、加强水利工程补短板

一是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着力加强xx河、xx河、xx河未达标堤防、病险水库、重点涝区等薄弱环节建设,完善xx河、xx河、xx河流域防洪体系,提升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山洪灾害防治能力和城市排涝能力,建成标准适度的防洪工程体系。加快推进xx江中游治理及xxxx段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完成建设任务xx%;启动xx段河道治理、xx河xx镇段河道治理工程建设,计划完成建设任务的xx%。完成xx段河道治理工程、xx河经开区段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工作。组织编报中小河流进一步治理项目,再谋划编报中小河流治理工程x处。巩固提升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重点提高山洪灾害的监测、预警水平,细化群测群防措施。开展重点山洪沟治理,重点解决沿沟村镇的防冲问题,因地制宜地在不减少现有河道过流能力前提下采取护岸、排洪渠、沟道疏浚等综合整治措施。

二是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城乡供水。

推进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快万家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完成各专题研究工作,力争获得省发改委立项审批,为工程开工建设奠定基础。推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供水工程,实施城市水厂管网向郊区延伸工程,率先实施三水厂管网向xx街道大村、罗溪延伸。巩固推进乡村供水设施管养维护,加强水质定期检测,进一步完善管护机制,实施考核奖惩。

三是加强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

科学编制河湖水域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加强水生态空间管控与保护。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建xx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基础上,启动xx等x处治理工程,计划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积xx平方公里。

二、巩固水利行业强监管

一是加强江河湖库管理保护。

全面抓好河长制湖长制落实,强化各级河长湖长履职尽责,加强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治理与修复、综合执法监管等。强化小水电生态流量监管,在全面建成生态流量泄放设施视频监控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生态流量检测系统。推进小水库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完善,启动下水库大坝渗漏监测设施建设。推动河湖长制向农村小微水体延伸。

二是加强水资源利用监管。

严格开展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强取用水管理,促进用水行为规范。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及日常监管,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严格地下水管理保护,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强河湖生态水量保障。

三是加强水工程建设管护。

落实“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建管机制,推进水利工程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抓好已建工程安全规范运行,开展工程管理现代化试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水利工程招投标监管,强化市场主体行为动态监管,引导市场主体履约守信,加大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

四是加强水土保持监管。

积极推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全覆盖和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全覆盖,及时掌握区域内水土流失状况和治理成效,提高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水平,充分运用高新技术,通过“图班精细化”管理和“天地一体化”手段,强化对水土保持工程、生产建设项目的监管。严肃查处生产建设项目违法行为,有效防治人为水土流失。

三、推进“数字水利”“智慧水利”。

根据xx市水利现状,定量评价区域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等各项水利保障能力与水平,对水利现代化水平做出评价,并分析水利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确定具体的水利现代化的建设目标。推进信息化在水利规划、勘测、设计、建设、管理、水行政执法、预报、监测等各个环节的应用,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加强水文水资源自动测报能力建设,完善水工程、雨水情、水资源、水环境、河湖岸线、城市水文、水土保持等监测网络。加强水利工程及河湖远程监测、监视、控制等系统建设,推进信息化向农村水利延伸,加快构建覆盖市、县、乡、部分行政村和主要水利工程的水利信息化体系。

四、深化水利改革与管理创新

一是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推进建立节水调水体系,建立节水评价机制,严格落实节水评价要求。分级建立各类用水户用水计划,分级负责监控,加强用水过程管理,规范用水行为。建立开发节水调水监控平台,逐步实现节水调水在线监控和信息化管理。

二是加快水价综合改革。

继续推进农业水价、水资源税改革。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拓宽水利工程建设运营投资渠道。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乡村供水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

14.2022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篇十四

一、培训目的

为了不断强化全体医务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及知识水平,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中,从而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二、培训对象、内容及时间

1、培训对象包括专职院感管理人员、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医技药剂人员、各村卫生室负责人。

2、培训内容及时间

(1)选派专职人员及重点科室医务人员参加市、县两级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及时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的最新信息动态。每年不少于2次。(2)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依从性低的特点现状进行消毒隔离相关知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及医疗废物管理、分类处置及抗生素合理使用等知识及技能培训。重点进行医疗废物管理及分类处置的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

三、培训形式及考核方法

15.2022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篇十五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04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临床送检标本(重复株剔除)。

1.2 方法

菌株分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用美国徳灵公司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Microsan Walk Away S40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

1.3 质控

标准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购自卫生部临检中心。

1.4 数据收集及统计

采用徳灵公司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Microscan Walk Away S40仪器软件Lab Pro V3.01进行数据收集。使用WHO推荐WHONET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2004~2010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

7年间我院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1 518株,其中,2004年检出82株,2005年检出92株,2006年检出108株,2007年检出160株,2008年检出320株,2009年检出352株,2010年检出404株。鲍曼不动杆菌检出菌株数量和所占当年分离细菌总株数比例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详见表1。

2.2 2004~2010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情况

鲍曼不动杆菌主要从痰、肺泡灌洗液、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中分离,2004~2010年痰标本所占总标本比例从42.7%上升到63.1%,可见鲍曼不动杆菌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见表2。

2.3 2004~2010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情况

本院近7年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总体耐药率较高,2010年其对所有抗生素耐药率均已超过50%。除个别年份外,其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率呈上升趋势。所有抗菌药物中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与大多数文献报道相似,但耐药率上升趋势较为明显,由2004年的6.6%上升至2010年的55.7%,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普遍耐药率高,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的2010年耐药率分别为83.1%、80.2%、84.5%,可以看出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全部都已超过80%,已不能作为临床上治疗该菌的经验用药。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虽然也在增加,但到2010年,也仅高于亚胺培南,为56.4%。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5.9%和71.4%,比头孢类耐药率低,且上升的速度也较慢。见表3。

3 讨论

不动杆菌属目前正在成为院内感染或爆发交叉感染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容易出现在ICU病房,因为ICU病房抗菌药物使用最频繁,而患者的易感性也相对最强,而不动杆菌属中从人类感染标本中分离到最多的就是鲍曼不动杆菌[5]。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率一直持续增加[6],而该菌的多重耐药株引起的院内感染已经爆发了多起[7]。因此,动态监测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和耐药性变化已成为控制院内感染的最重要环节之一。

本科室经过2004~2010年连续7年监测,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占致病菌总数的比率逐年上升,从2004年的2.9%上升至2010年8.6%。这可能与目前临床上大量使用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关。

在本室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标本类型中,呼吸道标本占了绝大部分,各年份均超过80%。该数据表明,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可能与致病菌移植引起内源性感染和从外界植入引起外源性感染因素有关。有报道显示,在院内感染中,由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通气功能障碍肺炎是非常严重的[8]。因此,有效合理地治疗和预防呼吸道感染,是降低鲍曼不动杆菌所致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可行途径。

目前已知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有产广谱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酶、外膜通透性改变和青霉素结合蛋白位点的改变。质粒、转座子及染色体的改变均可导致耐药的发生[5]。从本研究数据可以看出,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达80%以上,尤其以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上升最为明显,至2010年已达55.7%,而且分离到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通常都是多重耐药的,这点与报道一致[9]。尽管泛耐菌引起多重耐药菌株的报道例数持续增加,但目前仍没有新研发的药物可以治疗鲍曼不动杆菌这类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10,11]。由于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所致感染可供选择的抗生素不多,在面临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时,临床医生应严格参考患者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防止其耐药率快速上升而造成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鲍曼不动杆菌的医院感染率和耐药率不断上升,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近年来出现了数量众多的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的菌株。因此,要求临床检验师需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规范、连续的耐药监测,掌握病原菌的流行病学及抗生素耐药特征,才能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可靠有效的指导。临床医生则需要重视病原学监测,做到及时送检培养,同时规范抗菌药物使用,尽可能避免使用侵入性操作,还要保证各种导管、医疗器械等消毒、灭菌的质量;要加强手部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才能有效地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播散。感染控制措施,例如环境监测、接触预防、来源追踪、环境控制等都是有效防止微生物传播的途径[12]。另需注意的是,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后,应尽量避免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可以使用多粘菌素作为替代治疗[13]。

摘要:目的 研究2004~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04~2010年我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及其耐药率资料。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法,比较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7年来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化趋势。结果 7年间共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1 518株,数量和所占总分离菌数的比例均呈逐年递增趋势。标本类型主要以呼吸道标本为主,其中,痰、肺泡灌洗液、咽拭子分别占分离标本的前三位。鲍曼不动杆菌对目前临床上大部分抗生素有较高耐药率,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临床医生需要重视微生物培养,及时参考细菌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同时医务人员需关注手部清洁和消毒,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播散。

上一篇:作文讲评课反思总结下一篇:“五城同创”实施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