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听课有感

2024-10-08

小学信息技术听课有感(精选11篇)

1.小学信息技术听课有感 篇一

2009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听课有感

温岭市新河中学 张静

2009年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在丽水缙云中学举行,我有幸聆听了各地市12名优秀教师的讲课,感触良多,收获匪浅。

由于参评老师精心设计、充分准备,再加上学生的积极配合,所以几乎每堂课都比较精彩,教学效果良好。这些老师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既有干练机智的,又有幽默风趣的,也有平实细腻的„„。但他们的课又有许多相同之处: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重点难点突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段高明。在整个听课过程中,我领略了他们不同的风采,精湛的技艺,迷人的魅力。印象深刻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重视课堂的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参评教师们通过提问题、做游戏、讲故事、演示动画等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既活跃气氛,又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让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情境创建异彩纷呈

教学情境的创建,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活跃气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参评教师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创建有效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情境中来,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1、故事化情境。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桐乡市高级中学的范建农老师在上枚举算法的程序实现时使用故事化情境,让学生在帮助故事主人公寻找欢欢水晶球和计算其数目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枚举算法解题的基本思路,通过水晶球装盒问题巩固了枚举算法的应用,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绘制出算法流程图,最后根据流程图编写出程序的代码。学生们在一个个的问题情境中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循序渐进的实现了教学目标。这些问题情境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由一个故事衍生出来的,而且这个故事一直贯穿始终。

2、生活化情境。将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融入课堂,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江山中学的赵明阳老师在上枚举算法的程序实现时,用QQ密码被盗创设问题情境。舟山普陀中学的柯林老师用当前最热门的刘谦的魔术进行情境导入。情境的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甚至可能还是某些学生的亲身经历或兴趣所在,这样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更积极主动的学习。

3、问题化情境。几乎每个老师都使用了这种方法,将知识点转化成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教学目标。

4、活动化情境。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金华第一中学的钱晓峰老师在上选择排序的算法实现中,利用教学辅助网站开展游戏竞技活动,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究得出“选择排序”的基本思路,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还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度也是十分有利。

三、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相结合

12位参赛教师都采用了任务驱动法,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由易到难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们还可以通过教学辅助网站进行自主探究,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维空间和锻炼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素质。

四、评价方式多样化

师生评价、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被每位参评教师广泛应用。在师生评价中,参评教师们用欣赏、帮助、肯定的眼光去评价学生,评价语言丰富、到位、及时,没有废话,体现出了老师们很高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专业的技术知识。在学生自评和互评中,有的教师使用控制软件及时地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有的则是利用辅助网站实现自评和互评。学生通过自评,能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学生之间互评,能使学生学会辨别,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五、教学辅助平台技术含量高。在参评教师中,有一半的教师使用了教学辅助网站,尤其是多媒体作品的合成课题。辅助网站不仅有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还有能实时监看到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小组分工的情况,收集和展示学生的作品,实现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展现了信息技术课堂的科技含量。

六、点评和讨论

中午和下午都有专家评委对半天的教学活动进行点评。专家们精炼的点评,使在座听课者及时洞悉课堂教学的得与失,及时了解当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动态与最新信息。另外,现场是通过转播观看,虽然不能感受到课堂的气氛和效果,但是听课教师间可以进行适时地讨论。老师们通过短信互动平台,能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非常激烈。在平台上老师们也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反思和收获:

1、印象中,这种评优课活动大多是题目早就定好,有的甚至是自选题目,因此参赛教师可竭尽全力准备这一节课,有的甚至反复排练。这种“精益求精”的做法表面看来热热闹闹,“名堂”很多,但是可操作性不强,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可能每堂课都弄那么多“花样”。但这次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一些“朴实”的课,粗看起来跟我们平时上的相差无几,但实则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无论是课堂设计还是教学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优质课也要常态,我们希望看到的就是这些“朴实”的课。

2、“我们该关注什么”。

虽然新课程实施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好像我们的教学还停留在教会学生怎么做题,怎么使用工具的“原始时代”,素质教育下的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不仅仅是学会操作,更重要是会知识迁移,触类旁通,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各种问题,并把信息技术的思维方式作为转变学习方式的支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修正我的教学方式,努力让学生成为信息技术的“应用者”而非“使用”者。

3、有效的课堂教学

专家点评时提到的有一点给我印象深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再是老师教了多少,而是学生学到了多少,有个公式是:学生学到的/老师教授的。所以老师们不要再抱怨自己有多辛苦、说得口干舌燥学生也不明白,少讲,让学生多思考,多操作,教师在必要时作好导引工作,让学生开动脑筋自主探究吧,他们学到的往往比我们想让他们掌握的要多得多。

4、教学要规范

信息技术老师对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概念一定要清晰,专业术语要精确,在参评教师和我平时也存在这些问题,如措辞不规范,单击说成点、按或者点击等。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教学细节。

在时间的分配上,老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操作。学生要操作的时候尽量不要提醒,尽管可能这个时候你讲的是完全正确的,但学生听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你的话非常重要,就让学生静下来全体广播一下,否则就不要说。

在指导方式上我们也要规范一点,不要随意的闲逛,在指导学生操作的时候不要夺过学生的鼠标自己操作,给学生讲解让学生自己操作。

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缙云中学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勤于动手,相互合作,令人赞叹。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看法,不对之处请指正。

2.小学信息技术听课有感 篇二

一、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规范性

对数学符号语言的表达与运用是学生学习数学中基础、重要的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有些教师没有板书写, 通常采用投影的形式, 没有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强化数学语言的表达与应用, 学生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2一些教师有板书, 但板书不规范。在板书设计及书写上, 以前经常看到一堂课下来板书满满的, 而现在看到的恰恰相反, 课堂板书很少, 许多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顺着课件的播放, 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 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同时课件点击与板书的重复现象也经常出现, 如何使多媒体课件与板书有机的结合, 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值得教师进一步研究。

同时由于教学技术的提高, 多媒体教学、实物投影等技术的应用, 教师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 利用生活中的物品, 设计一些实用的、富有创造性的小实验。当然课堂教学中的严谨规范应与趣味性相结合, 而不是一味的严肃、死板。

二、要注意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有些教师认为, 新课程只不过是知识呈现方式的改变, 知识点上没有多大变化, 所以课堂教学还是原来老的一套做法。其实新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做了精心的呈现, 老课程知识的呈现的方式与新课程知识呈现方式上有明显的差别。新课程一个突出的理念是, 强调知识的获取过程与方法, 在过程与方法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得以落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感悟和提升, 而实施过程和方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课堂教学的互动。从现实的教学情况来看, 课堂教学中真正能做到比较充分的互动是很少的, 通常只在某些公开课上能见到。老师们通常会担心互动以后会导致课堂秩序难以控制, 有时可能会出现“乱哄哄”的现象, 更担心课堂上知识和技能目标难以落实。这种想法虽然不无道理, 但这是新课程教学上的一个误区, 若教师精心备课,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有序开展教学活动, 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展开不同形式的互动, 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与小组互动、小组与小组互动等则是教学相长的好事情。

三、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 主要是靠学生的自悟。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挖掘学生的潜能, 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例如, 在“绝对值”一节的教学中, 首先通过合作学习, 让学生掌握绝对值的基本概念, 在此基础, 教师可继续提问:1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有哪些?2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吗?3若a>0, 则a的绝对值等于多少?若a=0或a<0又是多少呢?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对这一系列的探索性的问题的讨论和研究,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绝对值的重要性质。

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 要关注每名学生的发展, 既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的数学基础, 也要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 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志趣上存在着差异, 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 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兼顾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 满足他们各自的学习需求, 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例如, 新教材中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 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 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 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数学成绩。

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在数学学习中, 有些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熟记, 然后反反复复地训练。新教材的内容编排, 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学生身边的数学故事, 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数学素材和图表,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例如, 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教师可提前两天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一些图片、实物, 用硬纸制作柱体、锥体等模型。教学时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实物和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 然后在按每四人一组, 把这个实物或模型进行归类, 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最后派一些代表做总结发言, 老师点评, 对做的较好的同学及时表扬。通过这样的教学, 使学生愉快地学到了知识, 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小学信息技术听课有感 篇三

海澄中心小学

杨海菊

4月23日至4月26日,福建省第十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厦门隆重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聆听了14位参赛选手的赛课和两位历届获奖教师的公开课。这十六名教师都是来自全省各地的教学精英,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的课堂风格各异,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令我受益匪浅,感悟和收获颇多。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一、精心研读教材,用好、用足教材。

省普教室的彭晓玫老师在研讨活动总结会上曾经说过:撇开教材的课不是好课!以前的优质课、公开课大都重新创造教材,有的老师整节课教学设计有张其华的情景导入,有黄爱华的新授部分,有刘德武的练习设计,撇开教材设计教案;有的只用到教材里的一、两道练习题;整节课都没有让学生翻开教材,明白这节课学的是书上哪部分的教学内容,令听课者一头雾水。这一现象至今还影响着我们。课改教材中的主题图、准备题、例题以及练习题,都来自一线的教师和专家,经过严格的层层论证和审批才通过进入教材的,具有普遍和推广性。作为实验教师,我们首先要用好它,在用好它的基础上,再作创新。

这次听到的16节课,教师们在引入课题时虽各有不同,但大部分老师都使用教材里的情景图引入,如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两节课,在引入时都使用了教材里的情景图,向学生展示了分数产生、演变的过程,感知分数产生的现实意义,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欲望。在进行新知教学时,基本上都是用了教材上的例题,同样创造了精彩的课堂。既然16位优秀的教师都这样尊重教材,不轻易抛开教材,我们就更应该脚踏实地研究好教材,使用好教材。就像彭晓玫老师会上说的,备课时要精心研读教材,注意发掘教材中的素材,理解教材编排意图、知识体系、逻辑结构、知识点细节处理等,用好教材,按教材教学,上好每一堂课。

二、精心设计教案,灵活、富有创意。

精彩的教学设计是一堂课的灵魂。它能把索然无味的数学课堂演绎成生动有趣、高效的课堂。16位教师性格不同,教学设计思路也不同,这样一种个人所具有的“特色”形成了一种富有个性魅力的课堂,时时吸引着学生,令听课者耳目一新。如潘丽老师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动态地把具体的学生“座位图”抽象成“点子图”,再进一步抽象成“格子图”,层层递进的设计,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的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李丽蓉老师的《找因数》一课,设计了“借摆图形巧入门——试找因数悟方法——综合比较觅规律——活用因数解问题——拓展认识妙升华”的教学环节,层层相扣,环环相因,让学生思维一直处于爬坡状态,教师只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必要的引导,把学生巧妙地引向认知轨道。最后在课的末尾设计了“感受因数的神奇奥秘”一环,完成了数学文化渗透的升华与蜕变,给全课划上了完美的句号。„„老师们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令我感悟与收获颇多。

三、教师基本功扎实,驾驭课堂能力强

新理念的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探究的能力。课堂上有许多事难以预料,学生思路也不是千篇一律,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有时候学生的想法会让教师大跌眼镜,但有时候学生也会让教师眼前一亮,教师如果能抓住课堂上的动态生成,那将是一节非常生动的课。此次观摩会上教学的教师大多数都是尊重学生的, 正是由于这一点,体现他们很强驾驭课堂的能力。

如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汤其鸣老师执教的《乘法初步认识》一课,把会场气氛推向高潮。她以独特的构思、风格,端庄亲和的形体语言博得了满堂彩,二年级的教材用于一年级学生教学,学生们仍然学得轻松、愉快。下课了,学生们富有童趣的话语令听课者不禁莞尔一笑:哎呀,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课堂上汤老师灵活地处理预设与生成,及时调整预案,巧妙地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认识乘法产生的必要性。课堂的原生态味儿十足,师生间精彩的互动,令学生思维火花不时碰撞,既吸引着听课教师,更拨弄着每一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与向往。充分展现了汤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临时应变的能力很强。这也是我们所有教师应该学习的地方。

4.小学信息技术听课有感 篇四

峡口中心小学 杨金莲

2011年3月24日我参加了湖北省小学数学名优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交流会,观摩学习了几位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展示,收获颇多,可以说是受益匪浅。这次观摩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师精彩的教学技艺,也让我从中看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手法与技巧方面的不足。下面就自己在第一会场听到的几位教师用不同的手法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将导入情境化,让学生在乐中学。

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在这几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不管是亚运会的情景导入,还是“竹园小学葫芦丝合奏”,还是赛场的比赛场景,各位教师都能结合生活实际,而且大多是结合近期国内发生的一些大事为背景,创设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引导学生关注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学生经历思考——猜测——验证的过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大数的实际意义。

二、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孩子在做中学。

活动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发挥活动的实效,让活动有趣,有意,有力。而这几位教师都精心设计了活动环节,有的老师是借助屏幕上杂乱的正方体估一估,数一数的,也有借助计数器理解相邻数位的十进制的,还有放手让学生摆正方体,数小棒的。如荆门的马老师就安排了“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个你喜欢的数”这样的活动,要求学生先读一读,在对齐数位写一写,然后在班内交流说一说,活动目标性强,有序且开放,学生至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数一数过后安排了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关于数数,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这么快找到的?有什么好方法吗?学生在交流中明确找的又快又好的方法,在实际运用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这个环节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系列活动,题尽其能,发挥了最大的效益,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和拓展。

三、将教学互动化,让学生在探中学。

这次的交流会课堂上,教师都十分注重学生探的过程。例如黄冈的郭老师在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当教学到1000以内数时,老师是把八个小组的学生数的小棒收集起来,全班一起跟着老师数有多少根,数完后放在一边,数到八百九十时,问再拿出十根一捆的小棒,是多少根?使学生能够很直观地看出来一共有九个一百。这一次是突出让学生会一十一十的数。当数到989时,接着再问989添一根是多少?这里主要让学生学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把代表个位的十根小棒捆起来,放进代表十位的地方。又把代表十位的小棒10捆小棒捆起来放进代表百位的堆里,表示一百向百位进一。像这样,数到一个数时,让学生写出这个数,并引导学生说出这个数表示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中间数位和末尾数位没有要用0占位。999、1000.这时老师又很直观地把10个一根捆在一起放进十位堆里,再把十位堆里的10捆小棒捆在一起成一百放进代表百位的堆里。这时学生又发现百位堆里已有10捆一百根的小棒了,“怎么办?它们还能呆在这个堆里吗?”学生都激动的抢着回答:“把这10捆一百根小棒放进代表千位的堆里!”这就是1000。学生一下就知道了10个一百是一千,并写出了1000。

四、将课件趣味化,让学生在趣中学。

这几节课都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次参加赛课的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大部分都是用幻灯片制作的,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大多数都引用了视频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5.信息技术教学能手评比听课心得 篇五

10月31日——11月4日,信息技术教学能手(小学段)评比活动在日照举行,有机会参加这次信息技术教学能手观摩课,让我受益匪浅,现在把我的听课心得汇报一下:

一.教学环节清晰,体现生本理念

这些课的基本教学环节大致是:导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解决——重难点讲解——创作——展示点评作品。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上基本上也是遵循这个环节,但是在细节的处理上,我们真的是要多多学习。导入方面,这些老师设计的都很精彩,故事性很强:如喜洋洋与灰太狼、蓝精灵的故事、神笔马良……这些故事贴近学生平时的生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很快被调动起来,而且这个故事贯穿到这个教学过程,每个学生在主动完成故事中的任务过程中,学习掌握了知识点,重难点的解决也是学生帮助学生解决,这样,整个环节学生自主合作完成知识学习,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二.评价方式多样

在平时教学中,如何评价鼓励激励学生是我困惑的,这次听课后让我感觉到豁然开朗。首先明确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方式有:学习情况记录卡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多种方法相结合。整个评价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如青岛王双双老师,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每小组回答问题或完任务全组同学坐好,这样就能给小组加一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的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而且课堂纪律维持非常好。然后在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提示给自己在这节课的知识学习、自己表现方面进行评价,这样既检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让学生对自身的发展有了了解。

三.教师语言亲切、驾驭课堂能力强、渗透学习方法的教学

“做完任务的同学请用端正的坐姿告诉我”、“通过大家的自主探索你肯定有不少收获““你真勇敢”……教师的语言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听到这样的话语肯定是比平时我们教学中“做完的同学坐好”……舒服的多。这次评比的老师都是提前一天抽到课题,教材可能不同,学习进度不同,而且学生的情况不可能一时了解清楚,但是这些老师做的非常好,每堂课都有序活跃、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非常好。另外很多老师还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如金山画王中,通过移动鼠标,把鼠标悬浮在按钮上就可以知道这个按钮的名称作用,这对学生自主学习很有帮助。

四.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教学就应该体现学科性,多媒体的应用应该充分发挥,我们平时的教学好像对这块做的不太够。这次参评老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非常强,课件制作非常精彩:烟台闫老师制作的,原油泄漏大海里的小动物被污染,章鱼先生交给学生锦囊妙计,解救小动物解救大海,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真是非常精彩。还有济宁张艳红老师用ppt做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很精彩……

6.小学信息技术听课有感 篇六

听了这三位老师精彩的演讲,让我受益匪浅,终身难忘。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师,我被校领导和学生给麻木了,觉得计算机课并不重要,好像是一堂放松课,甚至被有些老师把下一节不能上电脑课,当作惩罚学生的一种工具。所以我每节课也都是没有认真的去教好。但我心理非常明白,电脑课其实非常重要。21世纪的.人们不会电脑就等于文盲。

自从学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组织与引导》这一课,我一定要振作精神,重视起来,让真教好每一堂课。

让我来谈谈自己以前的上课经历吧。我基本上都是以自己的主观想法为标准,一上课就先讲起书本,再给他们布置任务,最后有时间的就给他们上上网,基本的流程都是这样,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感受。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差,效果也就不好了。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在新课标的改革下,学生成为了课堂活动的主角。我们要充分的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自己想学信息技术,乐意学习信息技术。并不是以前的方法,要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要先应任找准切入点,让学生尽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这一点不仅需要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精心策划教学策略,还需要在课堂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智的调整、施用教学策略。

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基本上都在计算机教室上。在这种环境下,调动学生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就是要让学生尽早、尽快亲自动手实践去主动探究。所以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就会感到越烦,越没兴趣。不同的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也就各有所长,所以我们要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作出积极的评价,就所谓的投其所好,学生的兴趣才会越来越浓。

7.听课有感 篇七

今天上午有幸聆听了河南农大附中孟江涛老师的一节三年级的英语课,以及“做一个怎样的老师”的精彩演讲,下面我就他的课以及演讲谈一点我的感受。

他讲的这节课是三年级第五单元的一节课,内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不简单,但是他却把这节课上得有滋有味、丰富多彩,他的动作,眼神、语言、语调,无一不流露出对学生的喜欢,对教学的热爱;他的热情、执着、机智、幽默无一不显示出他工作的认真,知识的丰富,我觉得他作为老师不愧是一流的老师。

在他的演讲中,孟老师给老师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三流教师通过体罚来教育学生;二流老师通过语言来教育学生;一流教师通过眼睛来教育学生。因此他觉得教师应具备兴趣、专业素养、鼓励、热情等素质。

通过学习,我对做一个怎样的教师和怎样上好英语课有了新的理解,也感觉到要教好学生确实不容易,因此我要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努力充实自己,做一个一流的教师,做一个天使般的老师。

8.教学反思 ——听课有感 篇八

第一节课是由范村小学的薛红梅老师主讲,本堂课安排的很好,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很扎实,通过听这节课,我有很多感悟:在课堂不论是哪一环节,老师都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即多说,说过程;多想,多想方法。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把新学的知识进一步掌握进一步理解,使同学们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听课有感》。真正懂得知识的内在联系,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注重这个环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节课是由实验的薛老师主讲。这位老师的应变能力很强,当时这节内容学生已经学过,并且作业全批改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马上把新方案的内容转化为让学生用多种方案板演,并让学生亲自画一画,来转变成一题多解,这样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值得学习的地方是本节课老师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整堂课实在欢乐和愉快的气氛中结束的,学生的愉快教师的轻松,是课堂气氛活跃的条件。

9.听课有感 篇九

周六的时候,非常有幸听到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的《方程的意义》一课,这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黄老师却把它放到四年级的课堂上,在课堂上,黄老师把书上的情境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并让学生根据连环画的情境自己演连续剧。黄老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适时地指导与点播,引导学生借助天平直观地理解天平平衡表示的意义,而后展开自主学习表达自己的理解,最后共同总结了知识加深了印象。这样活跃的课堂是孩子们喜欢的;简单的课堂是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智慧的课堂是令人折服的。黄老师的课堂正是如此,他的睿智与幽默深深的吸引着在场的老师,也让我感慨着黄老师课堂教学的大气与沉稳,感叹着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表现,感悟着“大问题”教学的魅力所在。除了惊异、赞叹、还有疑惑。回来细细回味和思考,我对大问题教学有如下几点感受。

目前,课堂提问含金量不高,问题细小琐碎繁杂,满堂问,满堂灌的现象屡见不鲜,但何谓“大问题”呢?是否是我们所理解的问题的多元化和开放性呢?黄老师在《方程的意义》这节课中设计了四个大问题:1.什么是方程?2.为什么要学方程?3方程是不是很方便?4.方程就是等式吗?

回顾黄老师的整节课,我对“大问题”才有领悟。我觉得“大问题”问题之“大”更在于他能够直指本质,涵盖教学重难点的问题,而这样的“大问题”一般是学生的困惑点,是知识的连接点,是思想的聚焦点,是我们钻研教材的着力点。

“大问题”教学更考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在黄老师的课堂上,他那么淋漓尽致地展示着他的风格,让我们感受着他的大气而又幽默,沉稳而又激情,夸张而又睿智。无论是课堂语言的渲染,还是体态语言的助阵,都在传情达谊,引领者学生以及我们深入课堂尝试、体验、实践与探索。

在课堂上黄老师让孩子用双手演示左边和右边平衡,带动整个课堂气氛,为解决“什么是方程?”这个“大问题”奠定基础。

在教学主题图时,他采用让生来演,说说连环画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黄老师与孩子对话,解决一些“小问题”,孩子们不断擦出思维的火花,他随时渲染、点燃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在这个轻松和愉悦的过程中孩子学习什么是方程?方程的关键是找平衡活等价关系。

黄老师在课后报告中说“大问题”教学的核心词是“大”和“导”。“大”的本质要指向活动经验和思想方法;“导”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并要建立问题之间的联系,我觉得“导”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生的学情,生的状态。

10.随堂听课有感 篇十

旬邑县赤道社区小学 王利芳

近期我们开展了跟踪听课、随堂听课。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我们走进教室、亲临课堂、关注教师、了解同学、感受最真实的“原生态”课堂。虽然在教学中,教师们努力在将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式渗透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但是还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老师们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在课堂中使用死记硬背、满堂灌、题海战术的情况屡有发生,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实实在在体现新理 念的课堂不多,与新课程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有效建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得不到提高。具体分析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观念没改,角色没变

很多教师走的还是老路子,还是以“教教材”为最终目的,没有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在他们的课堂上讲的太多,与学生的互动少甚至没有,整节课下来教师口干舌燥,学生麻木不仁,收效甚微,根本就没有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也就谈不上学生对这一学科有特别的兴趣了。具体表现在:

1、方法单调乏味,同学不感兴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满足于对教材内容的简单机械的重复,依照参考书的方法设计直叙,不敢越雷池半步;很少设计出较新颖的练习方法,不注重鼓励、褒扬、启发同学,而是批评、指责同学,挫伤了同学练习的积极性。同学兴趣因此很受影响,造成课堂效率低下,能力训练目标难以完成。

2、没有形成对自身有实用的教学模式。即使有,也出现对自身所采用的教学模式的认识模糊,不能很好地掌握各个环节的时间等问题。

3、讲授式。重结果而轻过程,不能让同学在“动手、动口、动脑”中理解知识、结论的发生和形成过程。

4、高效课堂中倡导的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学习活动,没见落实。

(二)、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求知的欲望不强

1、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把眼光落到前几排学生身上,不肯把精力施舍给坐在后面的学生,这样将造成差生更差的恶性循环。

2、同学主动学习欲望不强。在听的11节课中,大多数同学处于盲目、随从状态,甚至有的同学玩弄东西,对教师的讲解漠不关心。

3、主动参与学习的同学人数太少。在课堂上,大多数同学不能积极主动地发言,不乐意表达自身的意见,课堂气氛沉闷,同学参与面小,反馈面小,考虑问题、回答问题积极的同学平均缺乏全班人数的20%,仍有80%以上的同学处于被动、机械接受状态。

4、同学之间的交流有待加强。在课堂中,同学对回答问题者不关注,不倾听同学的发言,也不能和时做出补充评价,学习状况松散、拖拉,缺少相互促进,一起达成目标的氛围。

(三)、教学目标不清楚,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不能全面落实。

有些教师一进教室就开始讲,一直讲到下课,说的都对,只是一节课下来使学生很盲目:这节课到底应该知道些什么?我们应该掌握什么?教学目标不清楚,学生们也就无法进行自我检测。具体表现在:

1、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因为教师对教材、《课标》的阅读、理解不到位,对知识的重难点和关键掌握不准确,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心中无底,致使知识、技能得不到有效落实,知识得不到联系和拓展。

2、个别教师不注意情感目标的实施,教学中在情感目标达成的最佳时机,却丢掉这个重要机会,只注重教学,不关心教育,使教育教学脱节。

(四)、教学语言不规范

语言随意、语速快、层次不明、讲述难分主次,掌握不好“精讲多练”的尺度。教师在课堂中,语言不精确、欠科学的现象屡见不鲜,而自身往往不易觉察。尤其是学科术语的误用、甚至不用,给同学正确掌握动作带来了困扰和混乱。有些教师对要讲的内容准备得很充沛,但讲话的速度过快,语调缺少抑扬顿挫,使同学来不和考虑和体会。语言层次不明,缺乏适当的量化处置,形同堆物,无主次之分。他们在教学流程中,过于追求面面俱到,每一个细节都讲深讲透,但头绪繁杂,又难分主次,课堂容量过大,时常是完不成教学任务,造成“拖堂”。虽然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同学却应接不暇,理不清线索,听的多,练习次数少,难免发生厌倦情绪。

(五)、学生听课前预习不够

很多学生上课前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他们进入课堂情景就需要很长时间,导致老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切记,在我们进行课改的同时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的问题。

(六)、教师备课不充分

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教案的使用价值不高,具体表现:

1、没有对教材和《课程规范》进行认真的研读,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掌握不到位,对本节课同学所要获得的知识、形成的技能和能力的了解不够准确,对知识的前后联系、本节课知识的地位、作用的理解不完整。没有很好地进行优秀教案,优秀教案的使用价值不高。

2、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教师因为没有精心地设计好教学设计,对整个教学的流程心中无数,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障碍没有做好课前的预设,没有对整堂课进行全面安排和考虑,随心所欲,结构松散,环节零乱,层次模糊。

(七)、教学基本功欠佳

有些教师不注意自己的教态、仪表,举手投足之间看不到教师的气质,言语不规范,板书不整洁,绘图能力差,横不平、竖不直,整个版面没个设计,根本不能给学生美的享受。

由听课可以看出,我们的同学不用老师的作业压着就不去学习,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局面。对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概括:教师讲解多,同学考虑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 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 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 批评指责多,鼓励褒扬少;所以,必需改变旧的教学模式,让同学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励同学,使同学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

二、问题分析

1、教学管理存在单薄环节。其表示为:(1)领导深入课堂听课的次数偏少,没有和时了解本校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指导力度不大。(2)教学设计检查只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没有对教师教学方案的可操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价。

2、《课标》、教材、教学用书的学习钻研不到位。其表示为:(1)解读《课标》、教材的能力低,无法准确掌握《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教学用书的说明和建议。(2)忽视教材的前后联系,对本节课、本单元的知识在小学学科中的地位、作用的理解不完整,对教学难度的掌握不准确。(3)没有认真、仔细地进行优秀教案,不能“量身定做”自身的教学方案。

3、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陈腐,教学能力低。(1)认识的偏差。其一,只要会背概念,会用公式、法则解题就够了。其二,“认真探究、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新的学习方式,被认为是“花架子”,得不到有效落实。(2)凭经验教学,学习主动性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缺乏交流。(3)对自身平时教学要求不严格,养成了随心所欲的不良教学习惯,不知不觉中逐步丧失自身的教学能力。

三、今后的对策

1、我们要加强教学管理,要经常深入课堂观课、议课,须时掌握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强化指导力度。

2、认真钻研《课程规范》和教材,掌握学科的整体要求和每学期、每单元、每课时的具体要求,掌握住学科特点和知识体系。

3、加强优秀教案,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环节和课堂学习氛围。

4、注重同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

5、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业务水平、教学能力。

6、注重同学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7、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改变保守的教学方式、方法。

总而言之,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敢于面对实际、面对问题,找准自身的缺乏,就能够有效地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将会有新的飞跃。

11.小学信息技术听课有感 篇十一

信息技术课在中小学阶段是一门薄弱的学科。不像语文数学老师那样受多数人关注,为此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似乎也显得有些尴尬。在教师进修学校领导和教研员对我们信息技术师的工作支持下,使我们有机会聆听了辽宁省各市学科带头人的优秀课。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听好每一节课,积极收集各位参选教师的讲课素材,希望能与大家共享这些优秀教学资源。下面,我就结合日常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次听课学习的心得: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发挥本学科优势。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既有利于培养学 生从多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升信息素养的目的,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参评的每位教师都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虽然制作软件不同,但各有特色,多媒体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每位教师都采用了适当形式课件,尽善尽美的表达了使用的意图,使教学的完成水到渠成!其良好的交互性非常有利于学生自己探究与学习内容相关知识。

二、重视情境创设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上课开始时讲的几句话,若能先声夺人, 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就为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学生面对陌生的老师时,好的课堂导入就显得更为重要:既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又可以抓住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优质课展示过程中,教师们各显其能,有的教师利用学生们感兴趣的动画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通过精美幻灯片的展示或作品展示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例如大连的乔老师的课堂导入,让学生欣赏大连美丽花园口的景色中,进入幻灯片知识的学习,使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那么有意思,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探究知识的欲望。

三、丰富的学习素材,是课堂学习效果的保证。

参评的教师对教材内容都进行了大胆、灵活、创新地处理,没有墨守成规地重复运用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而是深入挖掘教材,根据课本中要学习的内容,大胆的运用新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课堂设计制作出学生学习过程中要用的导学案,在上课前发送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地学习,边探究学习边练习巩固,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丰富的练习素材避免过多的重复性内容,使学生每次练习都有新鲜感,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多研究教材、多观察学生、多动手制作积累教学素材。

四、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主,倡导小组协作。

朝阳的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新颖、多样,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较好地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优势,鼓励学生利用各种介质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同时倡导小组协作,几乎所有教师都对学生进行了分组,运用“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并让他充当“老师小助手”的角色,来帮助本组内其他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或者上台给大家演示操作,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 课堂活而不乱,学习氛围浓厚。

五、从鼓励学生角度出发,重视课堂评价。

信息技术是门新兴的学科,学生的兴趣点高,同时学习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习中的信息反馈显得十分重要。有的教师主要是利用课件中评价系统完成对学生活动情况的掌握;而有的教师是通过学生为主体的练习,穿插中间的评价或最后的评价, 及时的从学生那里反馈的信息中及时调节自己课堂进度,以使相关知识内容得到更好地落 实;这两位老师主要采用学生自己谈收获的方式评价自己所学内容。虽然评价的方式不同,但都主要从鼓励学生的角度出发,肯定学生的学习努力,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上一篇:望庐山瀑布古诗教案下一篇:议论作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