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学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14篇)
1.浅论中学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 篇一
基于学科特点的小学语文教学探讨
我们经常抱怨孩子上课不配合,不积极回答问题,责任不在学生,而在老师。教师要想把每节课都教好,教到精彩、有实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要让每个学生都学得简单、实在,这是我追求的目标。接下来,我就如何把语文上得简单、实在,谈谈自己的感想。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以学定教,简单中的不简单
前不久看一份杂志,讲到于永正老师到基层某实验小学听二年级的语文课,老师把十几个生字全部投到大屏幕上,逐一让学生读,先带拼音读三遍,再去掉拼音读三遍,然后连词读三遍,这样“三三制”过后,再开火车读,可以说特别扎实。在这一过程中,于老师发现坐在自己前面的一个男孩没有读,在翻阅后面还没学的课文,当问他原因时,他说,这几个字我都认识了。由此可见,任何年级的识字教学起点都不是零。以学定教这个词各位老师都耳熟能详,可能做到得却不多。回想课堂中,我也会犯“二二制”或“三三制”的错误。生字并不是要全部教,而是要抓重字难字。如果我们经常读名师的教学实录,常会有:请把你认为难读的字词圈出来读读或写到黑板上,进而进行识字教学。
二、以读带(代)讲,以备(背)代讲
《人民教育》2013年第13期有篇文章叫《把多读书落到实处》,里面谈到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两大策略,一是以读dài讲,二是速读速记。我想“以读dài讲”中的“dài”,一是代替的代,意思是用读代替讲解,强调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二是带动的带,用读带动讲解,带动领会文本。置身名师的语文课堂,你会被精彩的朗读教学深深吸引。要用语文方法教语文,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细悟、悟中细读,体会文字背后的深意。那么如何做到读得高效,教得简单?要用到“减法思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抓住关键词、句、段,突破重点难点。说到这儿,我想到了2016年听了《学步》一课,教学中,老师用朗读串起了整节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反复体会刚学会走路、寻路时父亲的心情和儿子的心情,让孩子们学会换位思考,带着不同感受反复品读重点句段,其中,“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重点句段先后读了5次,层层深入,既有动情的诵读,又有静心的默读,读得够味。语文教学,就应以读为本。语文能力不是讲出来的,也不是做题做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悟出来的。
接下来我说说“以bèi代讲”,“以bèi代讲”的bèi,一是备课的备,二是背诵的背。靳家彦老师在谈到如何“备课”时讲:我要讲哪篇课文,自己必须先背下来。备课就包括“背”课,这对备课是很好的启发。只有老师对课文做到烂熟于心,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以背代讲”的更深一层含义就是学生的背诵和积累。小学语文老师都深知积累的重要性。《新课标解读》中提出: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背诵积累是我国语文教育传统为我们提供的宝贵经验。既然是好经验,我们就应当理直气壮地用,不应该被这样或那样的思潮所左右。当堂背诵成了语文课堂的“常客”,语文组老师还集思广益,归纳总结出了:明确任务限时背诵、熟读成诵、抓关键词背诵、根据文体特点背诵、做动作背诵、结合插图译文背诵、联想画面背诵、依据板书背诵、断句分层背诵、理解背诵、激励背诵、提示背诵、过电影法、边背边写14种记忆方法和超前布置、背写结合、落实检查、反复巩固、加强运用、避免死记6个要注意的问题,这是语文课堂“以背代讲”的大胆尝试。早在2011年高考结束后,很多专家就呼吁:莫等闲,废了童子功。毋庸置疑,加强背诵积累,也是凸显语文工具性,解决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矛盾的有效途径。
三、“语用”至上,发展思维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也包括工作、生活中的听说读写活动;它包括实用的、工具的语言文字的运用,也包括审美的、文学的语言文字的运用。它的实质,就是利用“语言文字”这个载体,获取信息,实现交流。说白了一句话:语用就是用语文。用字遣词,用词造句,用句表达(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在提倡“语用”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把握思维?目前除听、说、读、写外,国家赛课还大力提倡思维能力的培养。五种能力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前提,发展思维才是根本。翻阅《新课标》,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定位中就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一提法主要强调思考的重要性,特别是针对现在“应试”模式下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枯燥乏味、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现象而特别提出的,语文思维主要包括言语的复述力(复述课文的能力)、提取力(提取信息的能力)、辨析力(推敲揣摩用字用词的能力)、想象力(空白补白处想象的能力)、欣赏力(体验用于精妙的能力)、批判力(建构自己言语和精神世界的能力)、移植力(迁移写法的能力)、创生力(活学活用的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学生思维进驻语文课堂,细化到文本的词句间(如咬文嚼字、遣词造句),文本的冲突处、文本的补白处、文本的重构时,文本的延续处。《小学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第3期以特级教师余力亚和金明东老师执教的《穷人》一课对语用进行了阐释,两节课都是说话训练纵贯课堂,以练笔结尾,不仅有口头上的语言训练,更有书面的习作指导,把听、说、读、写、思有机结合。关于读写结合的练笔,我们提出了“激写―导写―书写―展写―评写”的五环小练笔,使写的训练植根于阅读的土壤,既拓展了阅读,又预热了习作,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和密度。
四、拯救阅读,让课外阅读进课堂
吕叔湘先生有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思:“十年时间,2700多个课时用来学国文,却是大多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少数语文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读课外书。”这正好印证了于永正老师说的“得法课内,得益课外”,每学期30来篇课文,两、三万字的读书量与课标要求的高年级100万字的下限相差甚远,拯救儿童阅读显得刻不容缓。这方面,我们在积极实践探索,让课外阅读挤进课堂,实现课外阅读课内教,开展“提前读写,整体推进,大量阅读”的语文教学。
简单透着智慧,简约成就高效,简朴回归本色,真实、扎实、朴实,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三实”“三度”课堂将是语文老师的不懈追求。
项目基金:本文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科内涵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主要成果,项目编号:GS[2014]GHB0119。
2.浅论中学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 篇二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课改以来, 以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我国中学教育教学领域。搞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保证, 笔者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安排的知识内容、知识结构、组织形式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发现其有以下几个特点:
1.趣味性强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如建立班级主页、连接因特网、制作多媒体作品等内容都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使用价值,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程的趣味性有助于促进学生学好信息技术。同时,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应用广泛, 可以使学生在课外仍能保持高涨的学习正情绪。
2.基础性和实践性强
课程开设的基本知识内容主要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 如:文本Word、演示文稿PowerPoint、表格Excel的基本操作、电子邮件的收发等, 这些基础性很强的内容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是学生在以后工作和学习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也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充实的, 实践性也越来越强, 从最初的Windows操作系统学习到现在多媒体技术、程序设计也已经成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
3.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模块化
内容的编排从单一操作到由几个操作复合成的完整的内容模块。例如:学习建立班级网页, 首先, 介绍FrontPage2000的界面和功能、安排设计班级主页的任务。插入网页图片丰富网页内容、建立页面之间的超链接, 循序渐进, 结构性强, 易于学生学习。
二、教学策略初探
1.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是教学实施的对象, 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的组织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相互间交流合作, 使其充分体验获知的过程, 感受学习的快乐;对于教学评价过程, 也要改变以往由教师独立承担的方式, 要求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评价中来, 使对教学的评价更为直观, 有利于学生完成自我的学习定位, 及时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学习方法。
2.上机课友情分组, 用任务驱动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从阐述机房的软硬件支持, 到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中上机课占了很大比例。如何上好信息技术上机课, 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笔者认为, 上机教学软硬件必须要有保障, 以此为基础, 考虑到学生和课程的特点,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技术水平的差距, 由学生自愿为原则成立操作小组, 利用这种友情分组法, 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同时也避免了单人操作时因遇到困难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分组后, 可以给各个小组布置一定的任务, 用任务驱动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获取知识, 通过体验获知的过程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精神, 让信息技术上机课焕发出迷人的智慧魅力。
例如, 在《电子板报的版面设计》的教学时, 笔者先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个任务:联系结合美术学科, 以奥运为主题合作出版一份电子板报, 要求主题鲜明、设计美观、大方。如果这个任务在美术课上, 学生们肯定能做出五花八门的作品, 可在信息技术上机课上, 有些学生虽然懂得插入图片或文字, 但却不是出现图片无法移动就是出现文字被图片遮挡的问题, 这时, 学生对如何完成任务产生了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 为了完成任务, 学生们必然会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听教师讲解制作板报的一般要素和演示制作的过程, 同时, 每个人的心里也在盘算着怎样把自己的作品做得最好, 所以听课效率很高, 使得每个小组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3.建立兴趣小组
现今, 如何长时间保持并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并将学生的兴趣转化为能力, 形成特长,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中学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实践性,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兴趣浓厚, 学习具有创造性, 学习后有应用所学知识的迫切愿望。长期的学习,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满足课堂所学的学生如何进一步深入学习信息技术?笔者发现这些学生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 (尤其是动漫创作、网页制作、电子游戏等) 兴趣浓厚。
3.浅论中学化学科学风险认知教学 篇三
关键词:化学教学;科学风险;认知水平;防范能力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2-0038-06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科学是一种人类通过特定的方法或手段来生产知识为目的的活动,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开创新的用途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科学总是存在一定的不完备性,因此,科学也有风险。科学风险主要指科学活动及其结果的风险(例如过错、事故、失误、失败等等),广义的科学风险还包括在科学技术发展运用中给社会与人类带来不良后果。即,现代社会中的科学风险主要是指那些由科学化的技术(science-basedtechnologies)或技术的科学化(the scientification oftechnologies)而引起的潜在社会威胁。其极端的例子比如,大面积的放射性污染、全球性的核能威慑、有毒化学品和生理性药品的滥用等。所谓风险认知,是用来描述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和直觉判断的一个概念,广义上,它也包括人们对风险的一般评估和反应;风险认知是恰当地处置和预防风险的基础。对中学生而言,科学风险认知是学生对科学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及现实存在的认知,包括对风险的评估,以及对风险产生原因、可能后果及防范措施的认识。
1 中学科学风险认知研究的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科学风险认知问题已成为发达国家理科课程特色(Levinson,2012)。例如,美国科学委员会(NRC,2000)列出了14个国际性科学与健康议题,科学技术学会(NAE,2008)补充了太阳能、水资源等内容;Harold(2000)以公众政策与道德等问题开发课程资源应用于教学。总体来说,内容多集中于核能问题(Slovic,1987)、转基因食品(Levidow,2002;Sadler,2004;Scott,2011)、气候问题(Boon,2009;Hanson,2010)等。在教学中,风险问题往往具有证据不完整、多种决策可供选择等特征,要求学生突破常规思维解决新问题。国际权威期刊《科学教育》、《国际理科教育》等近年刊发大量理科教育案例,如Skamp(2013)以气候全球变暖问题进行教学策略研究,Simonneaux(2009)在课堂教学中讨论国家公园是否应该重新引入狼群,Borrows(2003)将安全与健康问题引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学界认为,对可能风险的论证可以促进学生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提高学生推理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见性思维。风险认知研究主要集中在思维建模,如Keren(1991)以放射性污染为题探究学生知识对风险议题思考的影响。
1.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科学教育文本强调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但缺少对科学价值和社会事件分析导向;科学教育或媒体宣传,常因追求轰动效应而使学生对科学产生畏惧;随着西方20世纪末“科学大战”以及“风险社会”概念的引入,学者开始关注教育领域思想变革。
国内对风险认知与科学教育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2005年国内学者庄友刚从社会学领域引入风险认知概念,2012年学者刘晓鹰提出风险认知的空间模型;科学教育领域则处于译介阶段,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研究尚未见诸公布。
科学技术的社会应用及其影响对科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人们认识到规避和应对现代风险刻不容缓,另一方面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密不可分,由此产生的种种不确定性带来了个体决策能力形成的环境。基于风险认知的科学教育,既是学生理解科学的新视角和新挑战,又是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学习方式。本文主要讨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科学风险认知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科学风险的理性认知。
2 中学化学科学风险问题及认知水平
2.1 中学化学科学风险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科技领域都蕴涵着许多化学知识,也面临着科学风险的挑战。现列举化学涉及科学风险问题部分内容见表1。
现代风险认知赋予科学教育新内涵,要求学生适应可能风险所需要的社会意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中学化学教学中常常会面临具有一定科学风险认知的过程,例如在学生探究设计、实践操作化学实验过程中。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有类似的这样的过程,如水、电、火、气的使用等等。
2.2 科学风险的理性认知水平
理性认知表现为通过思考、分析和经验进行判断而非通过冲动、一时的感觉来理解事物。科学风险的理性认知表现为学生面对复杂条件的科学问题,具有一定的决策能力,即:经过研讨、争论与权衡利弊、形成结论(自我捍卫)并为此提供证据的能力。学生科学风险认知水平与其外显行为表现、内隐思维表现和决策能力之间的关系见表2。
公众对科学风险的认知必然会影响到公众对待科学技术及科技风险的态度,国家诸多涉及公众的科技决策,都须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公众的态度是决策者决策的依据之一;公众对科技风险认知是科技管理者和决策者不能够忽视的重要问题;公众对科学风险的认知程度将直接影响社会风险大小。20世纪后半叶以来,公众对科学风险的认知现状,一是因对科学的了解很有限而导致对科学风险的了解也很贫乏,二是因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一些核技术的、化学的、生物的等产生巨大社会危害的事故,使公众对科学的态度、科学风险问题开始变得充满矛盾,甚至有些敌意。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发现,作为社会公众一分子的中学生,对于科学风险的认知,常表现出与社会群体的相似性,呈现出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科学风险意识的缺乏,另一种就是对科学风险的过度反应。这两种错误的科学风险认知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因此中学化学教学需要重视科学风险认知的教学。
2.3 中学化学科学风险认知教学的意义
对科学风险缺乏认知的学生,在学习中常表现为草率而鲁莽,缺乏审慎严谨的科学态度,什么都敢碰,什么都敢做,什么都不计后果。而对科学风险有过度反应的学生,在学习中则常表现为畏首畏尾,瑟缩不前:化学药品不敢取用,害怕“中毒”;将试管中的蒸馏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的操作也不敢进行,害怕“爆炸”;纵然是点燃一根火柴,也像是引爆炸弹一样恐惧。这两种情况,都是缺乏科学风险理性认知的表现。科学风险是真实的,而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好处也是真实的。人们在现代化学奇迹的包围中度过一生,却念念不忘化学污染;人们使用来自核电站的清洁电力,却又害怕核事故的发生;对饮用水进行氟化处理使得龋齿成为过去,但对化学物质的恐惧剥夺了氟化水给社会带来的许多益处。有学者注意到,许多人为一千年后可能会泄漏储存的强放射性核废料而不安,但却对每年杀死成千上万人的开车、饮酒、吸烟等熟视无睹;一些风险,比如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尽管是低概率的和遥远的,却仍然长期威胁着人类。要想提高公众对科学风险的认知水平,必须采取有效的途径来实现公众对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及科学风险的了解。中学化学中通过科学风险认知的教学,既可以让学生明白这些风险的存在,强化学生规避科学风险的意识,又可以消除学生对风险的恐惧,增强学生规避科学风险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科学风险认知水平的提高。
3 中学化学科学风险认知教学的策略
风险认知提供了科技社会的多种影响因素和发展可能,促成学生对他人、自然和社会的理性抉择,并以“责任”衡量自身行为。对缺乏科学风险认知意识的学生而言,他们缺少科学审慎态度,头脑中没有形成科学风险的概念,也就谈不上具备拥有某种措施防范风险的意识;对科学风险有过度反应的学生而言,他们常处于恐惧中,往往缩手缩脚,畏惧害怕,想不到如何去防范和消除风险。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前者,需要按照“科学风险是存在的——轻举妄动可能会造成伤害——必须采用某种策略规避”教学思路进行设计;对于后者,需要按照“科学风险的确存在——只要通过恰当的方法,就可以消除这种风险”的教学思路进行设计。
3.1 强化学生规避科学风险意识的教学策略
针对科学风险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通过教师课堂教学的改进和优化,有助于增强他们规避科学风险的意识。
3.1.1 场景展示法
对于科学风险意识缺乏的学生,需要用直观形象、惊心动魄的场景来使他们受到震撼,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警惕并记住可能的风险。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现场显示,其效果总是无可替代的。比如针对有些学生草率地将氢气点燃的操作,不妨将氧气与氢气混合,装在透明的塑料袋中,然后用火柴点燃塑料袋,就会出现非常震撼的场景:爆炸声十分响亮、塑料袋瞬间变成碎片。然后让学生假想:如果是玻璃仪器瞬间爆裂会有什么危险?如果是在工业生产中,大量高压的氢气爆炸会产生什么后果?……这必然会给学生很好的警示作用。
对某些具有一定危险的、不一定适合在教室或实验室中演示的化学实验,也可以采用视频展示的方法来教学。比如稀释浓硫酸的错误操作,可以播放以下视频:将水加入浓硫酸中,液体剧烈沸腾,烧杯中雾气缭绕,大量液体向四周飞溅等。再结合教师的讲解,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科学风险的意识也必然会得到加强。
3.1.2 风险体验法
曾经读过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的一段教育日记:为了让孩子知道“人们不应该触摸一切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他故意将一个烫手的鸡蛋放在孩子面前,孩子立即把鸡蛋攥在手中,结果手被烫了。在这种情景下,裴斯泰洛奇顺利地表达出了他的教育主题。裴斯泰洛奇还为我们提供了科学风险认知教学的方法——风险体验法:用一些风险小的实验让孩子“上当”,以此养成一种品格——规避风险的意识。
中学化学教学中也可采用这种方法。比如初学加热蒸发实验操作时,学生容易犯用手去取加热后的蒸发皿而发生手被烫的情况。不过这些学生手被烫后,自然不会再用手去取热的蒸发皿,而是想方设法去完成这个操作:用纸?用抹布?等冷却后再取?最终发现还是使用坩埚钳最好。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会促使学生意识到科学风险的存在,增强规避科学风险的意识。
3.1.3 模拟再现法
让学生对一些化学实验首先进行讨论,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然后通过视频或其他方式展示不规范操作带来的后果。比如可燃性气体燃烧,播放没有验纯导致玻璃仪器炸裂的视频等等,给学生留下“恐惧”的印象,风险的意识就会增强。
3.2 削弱学生对科学风险过度反应的教学策略
对于对科学风险有非理f生的过度反应的学生,常常在潜意识中夸大由风险带来的后果的严重性,因此只要让学生亲眼目睹某个化学实验的结果或者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使他们发现实验结果其实没那么可怕,使之感悟到这种风险的可控,那么恐惧之心便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比如学生不敢做氢气点燃的实验,可以先由教师或者实验能力较强的同学示范,然后鼓励学生自己操作该实验来进行教学。另外,经常让学生动手做化学实验,增加学生接触化学药品和实验仪器的亲近感,也是消除其过度反应的重要措施。
3.3 提高学生规避科学风险能力的教学策略
以化学实验为例,在化学试剂的使用中,化学试剂取用量越少,产生风险的几率越小。化学实验中,对于在没有指明试剂用量的情况下应取“最少量”这一要求,不仅仅是从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一定程度上也是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的。对于可能出现风险的实验,不妨指导学生先用极少量的物质进行相互之间反应、观察现象,利用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学生探究体验,逐步增强学生探究风险的勇气,从而把握反应中的规律。最后再逐渐增大药品试剂量,直到获得满意的实验效果为止。
比如金属钠与水反应,如果产生的热量使局部的水沸腾从而飞溅出来,是有危险的。因为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溅到眼睛里可能会导致失明。由这个风险导致的损失不可谓不大,但不能因畏惧这种风险而失去探究科学的勇气,那么寻找策略规避风险才是最要紧的。如何规避这个风险?——热量产生的多少与所用金属钠的量有关,因此只要取用的金属钠的量少一些,就可以规避这种风险。再如氯气有毒,能强烈地刺激皮肤和眼睛,氯气中毒可引起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但终归是要用氯气做实验的!如何规避这种风险?——尽量减少氯气逸出,比如用注射器取用氯气,或将氯气配成新制氯水进行取用等,就可以基本消除这种风险了。
不同的科学风险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规避科学风险的策略设计总是以这些原因为出发点的。因此,要在化学实验之前首先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然后寻找产生风险的原因,最后在学生认识到风险产生的可能原因后,再引导学生寻找规避这些风险的方法。化学课堂上的这些教学环节,总是在不断地让学生体验并尝试探寻规避科学风险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规避科学风险的能力必然会有所提高。
4 中学化学科学风险认知教学的案例
苏教版必修2中“天然气的利用——甲烷”一节是高中有机化学的发端,由于常听说煤矿爆炸,耳闻甲醛、苯等有机物的污染,有机磷、有机硫农药的毒性,于是在很多对有机化学不甚了解的人看来,有机物总是跟毒性和爆炸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利用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风险认知教学设计,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是极有意义的。
4.1 用天然气做家用燃料中的科学风险认知教学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用天然气做燃料已经司空见惯。不少学生并没有思考过这里潜在的科学风险。其实就改用天然气作燃料,需要具备的科学风险认知内容还是很多的。在课堂上不妨这样展开教学:
[情境]某个小区的住户一直用煤炉,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社区决定将该小区改装天然气。但是有一个住户却因为害怕气体有毒以及管道天然气可能发生爆炸而不愿安装天然气。
[思考]你从这个住户角度出发,思考他不愿意用天然气做燃料可能考虑到哪些科学风险?
[设问]如果你是社区服务人员,你如何说服这位住户消除这些顾虑,同意改装天然气?
在这段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这位住户提出的多种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如,天然气爆炸的风险、气体泄漏的风险、气体中毒的风险、使用效果不好的风险、不会操作设备的风险等。“思考”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科学风险的含义,“说服”的过程又需要学生从事件本身的利弊进行权衡,两权相衡取其利,丰富“科学风险”这一概念的内涵,提高学生回避科学风险的认知水平,在思辩过程中增强相应社会生活的决策能力。
比如,针对可能出现的气体泄漏的风险,有学生提出安装警报器,并演示给他看,以此来打消他害怕气体泄漏而未能察觉的顾虑。对于可能出现中毒的风险,有学生提议将天然气通入金鱼缸中,金鱼仍然自由自在地游动来说明天然气没有毒。但当在密闭的房间里或通风不良时,如果天然气燃烧不充分,就会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而导致中毒。因此,任何情况下使用天然气,都要注意通风,以防中毒。通过学生对应用天然气的风险和规避风险方法的讨论,使学生学会了分析和寻找规避科学风险的措施。
4.2 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中的科学风险认知教学
跟上面的科学风险认知教学重在科学风险意识的增强和规避科学风险方法的讨论不同,对甲烷和氯气取代反应的风险认知教学可以放在探究科学风险的勇气和方式上。笔者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是跟学生进行了讨论,并根据对话的结果进行实验,教学片断如下:
[师]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实验,对混合气体进行光照会有实验风险吗?
[生]有可能会发生爆炸。
[师]为什么?
[生]氢气和氯气混合光照就会发生爆炸。
[师]氢气和氯气混合光照后会发生爆炸,那是否代表甲烷和氯气混合光照后就一定会发生爆炸?
[生](意识到上述逻辑推理可能有问题)迟疑地说:不一定会发生爆炸吧?
[师]同学们记得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中,学习过爆炸极限?
[师]同学们担心实验过程中发生爆炸,老师今天是用不同体积比的甲烷和氯气做这个实验,还是不做这个实验改放录像?
[生](跃跃欲试状)老师做实验吧,用不同体积比的甲烷和氯气做一下,试探一下爆炸的可能性。
[师]系列实验:在五个相同的塑料袋中分别注入不同比例的甲烷和氯气(各塑料袋中甲烷均为20mL),用不同强度的光进行光照(白炽灯最大功率100W,旋转开关,就会出现不同的亮度;强光可使用指数24的闪光灯或250W高压汞灯)。
[实验结果]“-”表示无爆鸣声,“+”表示有爆鸣声。
[实验分析](1)无论是强光还是中强光,在光照强度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氯气量的增加(甲烷和氯气的体积比减少),光照后发生爆炸的可能性会增加;(2)在甲烷和氯气的体积比相同的条件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照后发生爆炸的可能性会增加。
[实验结论]保持甲烷和氯气的体积比大于1:4(即氯气不能太多),且用弱光照射,就不会产生爆炸。
通过上述讨论和实验,学生不但收获了知识(知道了在有机反应中,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反应,得到不同的产物),还成功地获得了规避该实验风险的方法,且在科学风险防范认知过程中建立和提升自信心。
5 中学化学科学风险认知教学的误区
提到中学化学中的科学风险认知教育,很多人就会想到,化学在为人类创造财富过程中伴生出的令人闻之色变的灾难,以至于不少人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抵制、责难等情绪,并出现了对科学风险的过度反应。笔者曾听过一节以科学风险认知教育为主题的“天然气的利用——甲烷”的公开课,课堂上这位老师将科学风险认知教学的侧重点定位在了滥用氟利昂导致臭氧层被破坏上。其实,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与氟利昂并没多大关系,要讨论氟利昂可以在卤代烃一节讨论,也可以在催化剂的催化原理一节讨论。就科学风险认知的认识上也是片面的:对学生而言讨论天然气使用中的风险、氯气使用的风险、甲烷和氯气反应的风险等,要现实而且贴切得多。在讨论科学风险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准备,知道哪些风险是可以人为控制、完全避免的,哪些风险是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攻克、未来有望解决的,哪些风险是无法回避的自然灾难等,一定要给予学生“科学风险是可以消除和避免的”等具有积极意义的结论,否则徒增学生对科学风险的恐惧情绪。
4.浅论中学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 篇四
李雅清
【内容摘要】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运用电子白板技术形象教学特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运用电子白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关键词】电子白板;历史教学手段;作用;特点。
当今的世纪已经是21世纪了。在这个世纪电脑、多媒体的使用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必不可少的工具。教育这个行业当然也不例外,一种叫做“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新兴教学工具开始崭露头角。而我们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就率先在昆明市使用了这种新兴教学工具,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就有机会能与这种“新式武器”亲密接触。
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将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一背景下,当我在教学中真正实践了这一“新式武器”后,感触主要有以下一些:
一、创设电子白板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历史课的孩子进入初中学习后怎么让他们喜爱上历史课,我想这是每个初中历史教师都想解决的问题。而培养兴趣一定是一个明智之举。那么,怎样在短时间内让孩子们对历史课感兴趣呢?传统的教学仅仅靠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枯燥又重复的讲述想必很难在短时间内让孩子们爱上历史课。而当电子白板走进历史课堂那就不一样了。教师运用电子白板技术可以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孩子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孩子们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孩子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在短时间内解决了这一问题。
如讲授初一新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内容时,当我提出“你能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么过的吗?”这一问题时,我就播放有关北京人生活的一些图片资料加上一定的音效,让学生在历史情景中感受北京人的生活,从而完美的回答了问题。
又如讲到初二下学期第2课《最可爱的人》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在铿锵有力的“雄赳赳、气昂昂”的歌声中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那股气势,当我运用这首歌曲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幻灯片展示“中国人民志愿军到哪里作战?为什么而战?”,带着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到答案。这样的阅读效率是极高的,学生在找到答案后又想深入了解朝鲜战争的背景,这时我边播放图片边讲述,学生在不知不觉之间进入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情境中来。当讲到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时,以往当靠教师或学生的讲解显得很枯燥,缺乏直观感,学生很难体会英雄的伟大。电子白板的使用解决了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依靠大量的图片和视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的再现了英雄最伟大的那一刻,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从心灵上得到了震撼,真正体会到了英雄的伟大,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通过电子白板的使用,这节课我和学生有效的互动,使本来显得有些枯燥的内容变得使那么精彩,并且关键的是孩子们在心灵上得到了一次震撼,这是比什么都要珍贵的。
二、运用电子白板形象教学特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事实,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综合、引申历史事实的方法,从而形成能力。可是历史教学研究对象又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生疏,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来印证,这些要求单凭教师的语言教授是无法实现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重点、难点。而运用电子白板,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极大的节省课堂讲授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刺激把握,进而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于历史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
如讲中国近代史“红军长征”内容时,对于中心红军和红
四、红二方面军等红军长征行军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各路红军的长征行军过程。凡在中心红军长征路经重要地点时,课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途经地点的名称,重大历史事件并配以历史图片和文字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自然效果好,大多能听清楚工农红军艰难险阻的行进路线。
又如讲授“西安事变”内容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各派的态度是学生难以弄懂难点,可以播放了电影《西安事变》中的五个片断:(1)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2)宋美龄及蒋介石的顾问端纳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3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4)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5)张学良送蒋介石到南京。进而提问学生:张、杨既然实行“兵谏”,但为什么不处决蒋?宋美龄和何应钦同属国民党人,为什么宋庆龄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何应钦则要用武力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是中国共产党最凶恶的敌人,为什么共产党还要派代表团去西安调停,也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学生联系五个电影片断,经过思考,就很轻易回答上述问题,弄清了国内各派别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目的,从而解决了难点问题。
三、运用电子白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如讲古代中国“万里长城”内容时,先播放有关介绍“万里长城”的录像及照片,引导学生观察:“万里长城”象条巨龙盘在崇山峻岭之上,外观宏伟、庄重;整体结构复杂;工程坚固耐久。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万里长城”作什么用?在地处高山峻岭地区、没有机械设备的前提下,“万里长城”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发言,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建造方案。
又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格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创设电子白板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电子白板,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五、使用电子白板教学应注意其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的关系。
尽管电子白板有着相当多的优点,但是我们不应忘记他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和传统教学法不应该抛弃。传统教学是我们延续了多少年多少代的教学方法,它的延续有着其丰富的积淀和合理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摈弃,而因合理的运用。电子白板也不能脱离传统教学的土壤,否则开出的花结出的果会多少有些华而不实。只有两者有效的结合,相辅相成那才能真正打造出精品的课堂。
5.浅论中学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 篇五
海南省屯昌县红旗中学 王茀旺
这几天学习研究了《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教学实施策略》后深有体会,当前信息技术课堂存在许多问题,如课堂效率低,学生不感兴趣,老师难于控制课堂等等。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各方面原因造成的,是社会、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教学设施(软硬件)、考试制度等等因素造成的。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我们首先学习研究《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教学实施策略》,才能更好的解决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诸多问题,才能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感兴趣,从而有利于调控信息技术课堂,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在《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教学实施策略》这一讲座中,李冬梅老师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学习动机分析”、“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策略”等三个方面分析阐述了信息技术特点,以及针对这些特点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教师采取相应的策略,这也为我们教师提供理论支持和教学实践上指导。李冬梅老师讲的三方面分别是:
一、信息技术学科特点:1.科学性;2.实践性;3.创新性;4.应用性;5.综合性;6.基础性。
二、学习动机分析。
三、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策略。1. 从培养信息素养出发,基于问题解决设计教学情境。2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3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4. 给出详细的学习指导。5 .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6. 布置难易适中、具有创新空间的实践内容。7 .交流、评价与反馈。
6.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 篇六
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近50年来按照辩证法走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道路:50年代肯定,实行汉语和文学分科教学;60~70年代否定,立下“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的戒律;80~90年代又肯定,教学大纲规定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当前,要给中学的文学教育定位,促进文学教育,提高语文教育效率。
一、英、美、德、原苏联等国的文学教育
英、美、德、原苏联都十分重视母语教育中的文学教育,法、日等国虽然不单列文学教育的课程和内容,但是也重视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英国,在1985年颁布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国家标准・英语》中指出:“英语可视为一门学科,也可以看作英语和英国文学两门课程。”在英语学科中,有语言教育,包括听说、阅读、写作、拼写、书写等,有文学教育,指导学生阅读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和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学生能够从作品主题、人物、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鉴赏文学作品,并且交流阅读文学作品的感受和个人反应。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一般地说,英语课程包括语法、阅读、写作和作文;语言艺术课程包括美国文学、英国文学、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指导学生逐步熟悉古今文学代表作,能够欣赏语言艺术,评论文学作品,并且养成阅读文学作品的习惯。
德国,一个州的德语教学大纲规定:“德语的任务是对年轻人进行语言上的和文学上的教育,这是它的独特的使命。”还规定,要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要学生了解文学体裁和结构,了解德国的经典文学作品。
原苏联,从40年代到90年代初解体实行语言和文学分科教学,从4年级到级分三段进行文学教育:祖国语言――祖国文学――俄罗斯文学和当代苏联文学。讲授文学理论、文学史知识,培养鉴赏、评论作家作品的能力。在中学进行文学教育,在世界上原苏联是最认真、最坚决的国家。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重视在中学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为什么呢?
美国学者认为:阅读和研究文学作品使学生开阔眼界,使他们能身临其境地阅历一些地方、人物和事件,增加他们对日常生活的情趣和探索意识,从而给学生的生活增加一个特别的天地;从文学作品中了解人类自身的动机、冲突和价值。
德国学者认为:应当了解文学作为自我表现的产物,作为满足美感的手段,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的奇妙作用;通过学习和分析古典和现代的文学作品,扩充自己的语言能力,“在社会基储美学表现形式和哲学理论设计方面开拓我们文化的语言空间”。
原苏联学者认为:“文艺能给学生以最深刻的美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作的能力。”(凯洛夫语)教学大纲中也指出:“文艺作品是认识生活的源泉,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形成
7.浅论中学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 篇七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科特点;自主学习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的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提升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凸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和探究能力。一些教学课堂的课程改革虽然看似很好,但实际还是在应试的教学模式中。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和制约,学生对老师都形成了一种依赖的心理;另一方面,老师习惯了一味地传授知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没有能够调动和锻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结合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不断地掌握自主的学习课本知识的能力和方法,这也是老师需要教会给学生的,同时,也是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表现。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来不断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学习的有效方法
快速地获取知识、保持记忆的长久性以及知识再现的正确性是学习有效性的基本的表现。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来说,每一个知识点或者概念都会有不一样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发现并且迅速地掌握其中的规律,从而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探究出快速的记忆方法,有效地提高中学生学习的效率。首先,初中历史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技巧,让学生自主的选择和借鉴;其次,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探索出最有效的知识记忆的技能,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
2.帮助学生探究如何有效地掌握部分知识的关键点
初中的历史课程中往往会包含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记忆,这些历史事件的学习往往会包括很复杂的内容,例如,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影响、历史意义等等,初中生如果单纯的死记硬背,学习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探究记忆关键点的方法来把复杂的信息简单化,提取其中的重要点,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3.帮助学生探究掌握相对比较系统的历史知识的技能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课程,其中的每部分的知识和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把相对零散的知识归纳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会系统地掌握知识的技能。初中历史老师可以根据一些专题的线索,例如,把初中历史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几个大的专题再分为若干个较小的专题,如,经济专题下分为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政治专题和文化专题也有不同的分类,这样就可以不断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学科的有效方法。
二、不断地进行拓展和探究,深化中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挖掘
不断地深化学生对历史学科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挖掘,主要指的是对于学科的重点知识、学科内知识的联系以及跨学科知识的综合等,这对于探究和强化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初中历史老师要不断地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挖掘知识之间的深入联系。例如,显性的知识显示,1865年美国从俄国购买阿拉斯加来进行领土的扩张,但是,从隐性的方面来看,俄国在1865年之前是一个跨欧亚美三大洲的帝国。其次,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探究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从历史角度可以分析其发生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同时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不断地探究事件的本质。例如,辛亥革命最终的失败,直接的原因就是革命党人的不断妥协以及袁世凯的篡夺,根本原因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从革命的失败中得出的结论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再次,历史老师要让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主张,进行自主的学习。例如,甲午中日战争如果中国获胜,那么历史上又该会如何评价李鸿章的形象呢?如果当时袁世凯不去告密,戊戌变法是否就会成功呢?总之,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思考和学习。
三、培养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地解决新的问题的能力
不管是什么学科的学习,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知识,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历史知识的运用主要是用来解答各种历史的相关考试和与此相联系的综合试题,同时,也可以用来指导和解决一些社会和个人的现实问题。
1.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解答相关的考试题
就目前我国的形势而言,考试是唯一的相对公平和全面的检测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手段和方法,因此,关于应试的答题技巧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初中历史老师可以通过平时的各种练习以及考前的各种模拟测试来培养初中学生的答题技巧和能力,以适应考试的需要。
2.教会学生尝试着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的社会问题
学习历史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现实的世界以及预测遥远的未来。首先,初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当前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问题,并对此加以认识和理解,尝试着对其作出合理的预测。其次,根据历史上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规律,客观正确地看待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断地激励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四、不断地开发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的接班人的关键所在。初中历史老师要不断地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采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初中历史老师要给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初中历史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题目来作为平时训练的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老师要积极地帮助学生转换角色,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和关键地位,让他们学会从老师的角度去主动思考和设计一些题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主学习能力。在进行训练题目设计的时候,历史老师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可以参照之前的相关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思考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造,突出创新性。
总之,结合初中历史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要不断地促进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初中历史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逐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龚肖宁.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1(06).
[2]柯骥.探究对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5).
[3]郝敬强.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8).
8.中学政治学科教学规范 篇八
要认真落实好教学“五认真”,抓住备课这一基础,上课这一关键,作业批改、辅导、考核这些重要环节。
一、认真备课
1.要根据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参照学校工作计划来制订学期教学计划;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系统框架和主要内容,制定单元教学计划。
2.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把握教材思路,基本内容、知识结构及其与前后教材的联系;全面了解学情,把握学生学习状态;根据教学内容、课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可操作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明确教学知识点、突出重点,切中难点。
3.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搜集整理有关教学资料,主要是最近时期发生在国内外的重大热点时政新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学科最近发展变化的内容以及学生思想、行为等,制作资料卡(包括文字、音像、图表等)。4.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型以及教学重难点,认真准备各种教学手段和现代媒体教学技术,精心选择教学方法、设计课堂教学流程。
5.认真编制教案。教案内容一般包括:⑴课题;⑵教学分析;⑶教学目标;⑷教学重难点;⑸课的类型;⑹教法与学法指导设计(教学方法);⑺教学手段;⑻课时安排;⑼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含练习与作业设计);⑽板书设计;⑾课堂教学结构时间分配;⑿教学后记等。教案编写要做到完整、明了、精练、齐全。
6.备课时既要注重教法,更要注重学法指导,并作适当注明;要体现政治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即联系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的实际;要注意理清教材的结构和知识体系,呈现的板书设计应科学、简明、美观。写好每节课和单元教学后记,认真总结教学得失经验与教训,每学期写一份深有体会、质量较高的教学反思。
二、认真上课
1.进入课堂精神要饱满,语言表达要清晰、准确,速度恰当,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感染力,以自身的情感、激情、形象、风格去感染学生,创造和谐舒适的教学氛围。
2.新授课导入环节,可选择与本课内容相联系的时政新闻进行发布和评点,或以重大热点作背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也可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的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共鸣,从而导入新课。3.教学目标明确,重视学科的思想性与科学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出现知识性错误;旗帜鲜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举例分析合理恰当,有的放矢,事理交融,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防止空洞说教。
4.在较好驾驭教材、学生和整个课堂的同时,应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课堂既要有师生互动,也要有生生互动。形式要多、频率要高、覆盖面要广,课堂氛围民主和谐。要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学困生,应采用赏识教育方法,使用鼓励性语言进行评价;尊重学生人格,提倡多元思维,注重正面引导,立足终身发展。5.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把传授知识、技能、方法与培养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品德行为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凸显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
6.要积极使用当前倡导的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问题探究法等科学方法,不断探索符合校情、班情、生情特点的有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运用合理;在学生对预设的问题展开研讨时,应及时把握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加以引导利用,使教学富有机智。
7.要通过板书概括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并通过板书做好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要点;同时,要指导学生做好笔记。8.课堂中要有预习作业的检查,课后巩固作业的布置。
9.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扩大课堂教学容量,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三、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
1.作业内容要精心选择,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符合科学性、典型性、启发性、研究性、巩固性和查漏性等原则。要有利于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方法和能力,提高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水平。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包括书面作业、阅读、预习、复习、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小论文、行为作业等。
2.作业分量适当,根据不同年级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应有区别,分层次要求,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3.布置作业要有明确的操作规范要求(格式、书写等),指导学生掌握做作业的程序、环节、方法,对较难的作业要给予启发性的提示。
4.书面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规范,并有典型错误和优秀作业等记录,提倡作业面改。倡导学生在行为作业中自主反思,在明辨是非中修正自身行为;在实践中内化认知,促进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5.作业批改后要及时对典型错误与优秀作业进行讲评,讲评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导向性,做到有的放矢。
6.一学期至少举办一次优秀作业展览。
四、认真辅导
1.除了课堂这一主阵地之外,要充分利用团队活动、班会、早读、自习课、社会实践以及其它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辅导。一方面进行知识层面的辅导,另一方面做好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思想上的引导,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
2.要积极组织开展学科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每个年级要成立1--2个活动小组,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兴趣小组要做到计划、内容、人员、时间、地点、方式六落实。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咨询及资料,兴趣小组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建立课外辅导制度,做到期初有计划、过程有记录、期末有总结。每学期时政学习报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学习讲座应不少于一次。
4.辅导要结合政治课的特点,走出去,请进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每学年可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等一次。
五、认真组织考核
1.考核分定期与平时两种。定期考核每学期两次,平时考查主要采取课堂提问、随堂检测、单元检测、社会实践报告、小论文等方式。
2.考试命题以课程标准、教材、高、中考考点为依据,严格按考核的性质、类别、要求确定试题,知识点分布合理、面广,重点突出,难度系数符合要求。注意试题科学性。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命题能力。
3.每节新授课要有随堂检测,不少于5分钟,以促使学生做到堂堂清、段段巩固。
9.浅论中学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 篇九
重庆市铜梁县东城中学 李德忠
中国语文网原创投稿
授权级别:A
投稿日期:20070112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农村中学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中学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低效,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无疑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和教育改革提高国民素质的宗旨,这一现象一直困挠着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以提高农村作文教学的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中学生作文总体水平欠佳现状,分析了导致这种状况的几个原因,之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我们应该面对现实,力求创新,结合农村中学的特点,让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写出特色,化不利为有利,以提高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
作文 农村中学生 求实 创新 特色
笔者是一名从农村中学考上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农村的中学语文教师,较清楚目前农村中学的教育现状。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农村的教育也开始受到了重视,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农村中学的教学质量与城市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体现在作文水平的差异上。针对这一点,笔者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结合作文教学的科学理论,提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农村中学生的作文状况
在农村中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1、学校要组织春游活动,教师刚通知完,就有学生私下议论:春游回来,不知要不要作文,如果要作文,我宁愿不去。2、“当语文教师实在是太累了,看着那堆写得乱七八糟的作文我就头疼,如果不用批改作文,我们语文教师就轻松多了”。很多中学语文教师聚在一起时常颇有同感地议论,甚至因为星期二有作文课有的语文教师就称之为黑色星期二。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教师害怕改作文,学生抄袭优秀作文,应付了事。如此恶性循环,后果不堪设想,这样的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农村中学生写作水平低的原因
由于农村中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比。眼界的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于是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内容虚假化,意义拔高化。比如为了考试,许多学生就不得不编造,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贫困生”、“残疾人”,甚至是“单亲家庭”、“孤儿”。不是亲身经历是不能体会“贫困生”等人的辛苦与艰难的。所以,他们的作文是不能打动人的。
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对生活在闭塞的农村的中学生而言,教师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跟他们的老师不无关系。部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较差。在上作文课时,他们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把作文课教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使学生本有的一点作文兴趣,被这一大套高标准的写作艺术弄蒙了,灰了心,以后见了作文就头痛,被迫写出的作文不可能很优秀。另外,很多语文教师把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把作文教学当作软任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把按教学计划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并且尽心尽力地去教完教好,因为它与考试有极重要又很明显的关系。而把教作文当作软任务,也就是说,多教几次作文,少教几次作文都无防。当然,这和目前的应试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一味为考试而写作,势必使学生失去了对写作的热情。
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较好的引导。而在农村,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长久如此,孩子们就会这样想:连父母亲都认为作文是不重要的,那我何必花太多时间在上面呢?这样,无形当中父母的态度又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养成的致命一击。当然,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有时也是力不从心的。
总之,在求升学率的大环境下,语文成了最大的牺牲。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呼吁多年,但总体的情况未见好转。这点在农村表现最为明显,因为大部人把读书作为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因此,农村孩子特别希望考出好成绩。可是,语文特别是作文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积累的,是不可能像其它科目那样“立竿见影”的。因此作文最终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最大牺牲品。
三、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出路
1、写真事,抒真情,写出农村特色:
⑴ 坚持一个原则即“不熟悉的不写”:
亲身经历的事情,直接接触的人,亲自去过的地方,稍加回忆就历历在目,容易写得具体生动。道听途说的材料写进文章,容易露出破绽。例如有的同学为了使所记的事情意义“深刻”,所写的人形象“高大”,就凭空编造或任意拔高,结果情节上弄虚作假,让读者一眼就看穿。还有的同学作文时,喜涉足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写陌生的人,记未经历过的事,由于对人对事所知甚少,写作时只能生编硬造,写出来的文章自己都感到别扭、不可信,更何况别人呢?其实,并不是只有写五彩缤纷的城市生活,写万人崇拜的伟大人物才能写出好作文。相反,农村作文教学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农村的世界虽是朴素的,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发现农村区别于城市的独具魅力的闪光点。因此,农村中学生应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应多观察自己身边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
① 观察农村景色: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他们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树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② 交流、收集农村语言: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立秋摘花椒,白露打黑桃,霜降采柿子,立冬打晚枣”,这是农村一年四季农作物采摘所特有的谚语。又如“锄头下面一层水”,讲的是天旱,地里庄稼无草也要锄,因为切断了土壤中的农作物的毛细管,可以防止水分蒸发的科学道理。学生通过于收集、交流这些丰富的农村语言,既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科技含量,又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③ 体验农村生活:
农村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上树摘果、下河摸鱼、爬树粘知了,这些趣事会给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拔草喂兔、人牧牛羊、锄草间苗、插秧施肥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深切的感受。让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方式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这就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农村中学生在节假日常要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这都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例如种稻谷,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锄草,施肥,收获,并且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又如很多同学都亲身参加过割稻、采茶或摘采柑桔的劳动,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劳动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学到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范围。
④ 观察农村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村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比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化学、农药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在教学中我们可指导学生对此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访问,从中指导学生作文,扩展学生写作题材,学生在作文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⑤ 写观察日记:
学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睹,都十分地感兴趣,很多同学都喜欢养花种树或养一些小动物,语文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把他们养花种树,和小动物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这样,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童趣的日记便跃然纸上。
⑵ 在拥有了素材之后,应力求具体细致:
无论描写什么,材料都应具体实在,不能抽象笼统。只有具体鲜明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能使人读后如临其境,产生共鸣。像有的老师在作文中采取了“六不”措施就很好,即不观察不体会不作文、不熟悉不作文、不精练的话不说,比如强调写天气的时候,冷天不用“冷”字,热天不用“热”字,写人物不准用“好”字等。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就需大开脑筋了。如在描写冷的片断时,有的写:“一片西北风过后,第二天早晨房子白了,树上白了,地上也白了。上学的小弟弟放下帽耳朵,小妹妹戴上大围巾。”有的写“大雪过后,房檐下挂着一排冰溜,北风卷着雪花直往人脖子里钻。行走的人身穿绵大衣,头戴大皮帽,但还是把脖子往下缩”等。这样经常强调,语言就精练具体了,作文也就有了感染力。
⑶ 抒情要真挚: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考试说明》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动真情。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狄德罗语)这便是以情动人。但要真能“打动人心”并非易事。矫揉造作之情令人反感,乔装粉饰之情使人厌恶,无病呻吟之情让人恶心,惟有真情实感才能起到“或叫人开怀大笑,或令人掩卷沉思,或使人泪流满面,或让人撕肝裂肺”的艺术效果。反之,没有真情实感,作文也就失去了灵性。
2、教法力求创新:
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比城市学生低,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在短时间内或是单靠个体力量无法改变的。但是,经常在教法上探求新路,力求创新,却是每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都可以做到的,也是我们的共同职责。长久以来,大部分农村中学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因循守旧,不敢越雷池一步,以致于学生讨厌写作文,作文水平难以提高。下面,笔者就农村中学作文教法提几点自己的见解:
⑴ 教人游泳者先下水: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可是有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真的做到了“不湿鞋”,这可实在不妙。如果游泳教练是只旱鸭子,那他还如何教人游泳?可是有很多语文教师确实是从不写文章的。虽然学生们在课内或课外都能接触到古今中外的许多名家妙文,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欣赏模仿。可是对农村中学生来说,那终究有点儿遥不可及,有时,它的作用甚至比不上周围人的一篇好文章,特别是老师的文章,学生是很乐意学习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还要“以身作则”写作文。给学生最感性的东西是自己的“下水作文”,通过“下水”谈体会,谈生活,谈技法,谈学生作文时会出现的问题。实践中,教师的“下水作文”确实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如能写好“下水作文”,让学生听了、看了,既是垂范,又是激素。
⑵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农村语文教师批改作文时常常感慨:学生的作文水平怎么这么低,写作思路狭窄,内容干燥单调,语句平淡乏味。究其原因是农村学生与外界很少接触,较缺乏想象力。因此,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是提高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的文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笔者认为:首先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敏锐的观察力,再者是在教学中要抓住文章的一些特点来培养。
著名作家茅盾说过:“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观察的范围愈广阔,想象力也就越丰富”。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老师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如身边人的外貌、言谈、举止及其性格、思想、学习或工作等情况;身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情况;事物的位置、外形特征及景物的远近、动静、声色等等,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此人与彼人、此事与彼事、此物与彼物的不同之处,留心其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地方,教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观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持之以恒,以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为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为写好作文积累素材,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中学语文课文大多是经过专家精选的名篇佳作,有其广泛的代表性,内容极其丰富,所蕴含的作家的想象力也是极为丰富的,因此,教师也应充分利用文中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⑶ 注意思维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言和思维的综合训练,而农村作文训练依旧是重语言轻思维的训练,从语言到语言,致使学生思路闭塞,习惯依猫画虎,移花接木,习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千篇一律。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形式活泼的作文训练,想象作文和续写作文就是能使学生思维充分展开的习作训练方式。如《孔已己》这一课,在课文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已己最后一次出了咸亨酒店后,他的命运到底如何?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后续写。又如《20年后我们再相逢》要求学生想象20年后大家再走到一起时的情景。这时学生们就像一匹奔驰的骏马,在思维的大草原上自由地、尽情地驰骋。他们在自身的成长变化写到家乡环境的变化,由家乡的变化写到自己正在发展的事业对家乡的贡献„„这样,我们就成功的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从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独创性,为提高学生的习作质量拓宽了道路。
⑷ 利用批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① 鼓励,少给批评: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
② 快速批阅,及时反馈:
学生交上作文,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则当作是自己一次精心创作的尝试,渴望很快得到结果,老师就应及时批阅及时发放,让学生尽快品味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
③ 批改具体,不能空泛:
作文批改要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就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更要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提到确实的提高;并通过和以前批改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其进步,从而使其作文兴趣有所提高。
⑸ 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作文作文,作得头疼,搜肠刮肚,仍难成文”。这表现出许多农村学生的共同心理──害怕作文。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除了学生本身的知识、能力等因素外,更主要的是教师的素质和教学因素。在写作指导中,不少教师的指导模式略显古板,不够灵活,不利于学生活跃好动的个性心理发展造成他们缺乏写作的兴趣。另外,批改和讲评、挑剔学生的文章,使他们感到作文高不可攀,把写作视为畏途。长此下去,学生便丧失了写作的兴趣和热情,而教师的写作教学效果也难以提高。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① 多看,多读,多感受: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这就强调了读的重要性。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吸取前人文化的营养,我曾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卢梭幼年丧母,他与父亲相依为命,在寒冷的夜晚父亲和他一起诵读文学名著,以至于成名以后的卢梭也难以忘怀这段岁月。我在班上还读过高尔基、海伦·凯勒、哥白尼等名人传记,发动学生掀起了读书热。每天读报时间或学习的间余我都会抽一些时间给学生朗读几段美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学熏陶和有益的启迪,很多学生购买了《读者》《美文》等优秀报刊,在班上争相传阅,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电视作为一种宣传工具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农村现在生活好了,看电视应该不是什么奢望,所以我们还应该重视指导学生怎样从电视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新闻、电视散文、东方时空等节目既有浓浓的文化氛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前几天我曾提醒学生看东方时空节目,水均益对伊拉克境内世界文化遗产大佛被摧毁这一事件的评论,水均益那精彩的点评表达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谴责、愤懑、遗憾、无奈。电视节目主持人炉火纯青的语言深深的打动着每一个人,对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 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学生记忆仓库里贮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其妻见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对曰:“当然更难。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学生写作文也往往就是肚里没货。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③ 师生交往,增进情感:
不少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
⑹ 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条理清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越充实。农村学生平时感知的生活其实是很丰富的,但是他们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们没能把这些丰富的生活表象细细品尝,并从中获得乐趣。因此,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同时,要强调置身其中,五官并用,要求学生从不同用度和层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来体验农村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内容入手,把习作内容同实际生活相联系,真正做到写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同时还可以在作文命题上下工夫,如教师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习作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自由命题、自主选材。这样学生不仅想写、乐写,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丰富了习作内容,真实的反映了学生生活。
⑺ 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总之,要走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并非易事,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老师们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村中学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探求新教法,让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写出特色。同时广大农村中学生也应自觉地扩大知识面,丰富阅历,拓宽写作题材,勤于练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那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必将闯出一番新天地。
──────── 【参考文献】
1、改萍 李守森主编 《教育教学文论汇篇》(学苑出版社出版)第428页
2、王庆国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第474页
3、曹欣欣 《利用批改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第487页
4、付美芬 徐高堂《谈谈我是怎样指导学生作文的》 第479页
5、余启端 《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6、《中学语文教学》 1994年第八期第41页
7、周永松 《作文训练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想象能力》 1994年第10期
10.初中语文学科实践性特点的探究 篇十
一、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够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能有效地展現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问题讨论”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也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教《苏州园林》时,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我引导学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如,你对苏州园林有什么印象?苏州园林的美在哪里?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展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进而确保语文学科价值得以最大化实现。
二、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方面。所以,我们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在展现语文学科实践性特点的同时,也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如,在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动手去写,去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去写出真实的文章,比如,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去自主地寻找自己的写作对象;或者是让学生写对某件事情的评论等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应用能力以及语文考试成绩,同时,也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作出相应的贡献。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语文实践性发挥的重要性及意义,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发展,进而促使学生在素质教育中获得综合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罗文胜.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J].中学时代,2014(02).
11.浅论中学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 篇十一
农村中学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信息交通、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也应有独到之处。
在教学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的今天,每个教师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扎实地把书本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适应时代对个人素质的高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更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还要抓好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第一次把学生当作发展的人来培养,体现了时代的需要。
影响教学质量的还应该有教师这个因素,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对接受教育的学生,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师本身的个人素养有着很大的关系.社会把教师比作园丁,在这里我私自把教师比作一株兰草,一株散发着淡淡清香,让教师本身人性美的芬芳散发出来,使学生心同身受,接受香气的沐浴,美的熏陶。
结合本人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我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谈:
一、跟上时代步伐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更新观念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探索研究性学习、创新学习,实践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模式,否则,我们将落后于时代。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学习,要不断更新旧知,做永不枯竭的泉源。
2、上好课、备好课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上好课,让课堂教学落到实处。上既要有所创新,又要课堂教学轻松,教师必须备好课,备好课是上课的关键。以我个人的体验,我认为备好课主要备以下内容:备教材,掌握教材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根据单元目标及课时目标来设计教法。备教学法,为了达到目标,采用什么方法来教学,学生如何学。备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情况,设计问题要难易适度,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提出些什么要求和问题教师都要有所准备。备自己,想想自己对教材、学生的掌握情况,还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还有没有自己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每一节课都做到了这几点,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生动,教师上课一定轻松自如。
3、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我们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首先应该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我对教师的主体地位的理解是,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取先进的教学模式之精华进行个性化处理,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达到离开教案教参能收发自如地进行教学。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对即将实施的《新课程标准》有思想准备与尝试,也为了让初中学生到高中能更好在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作为语文教师,我在接新班时都很重视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他们语文的综合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教育家孔子早就说过“乐知者不如好之者”。首先,学语文的兴趣来自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产中,文学成就璀灿夺目。教师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学成就开展五彩缤纷的语文活动,如课本剧的表演,朗诵比赛,班与班之间为了一争高低,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还长了不少知识,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增。其次,兴趣还来自成就感。语文不像理科那样一道题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因而语文老师不要吝啬你的夸奖,用平等的眼光去欣赏学生的语文成果,让赞扬在学生的成长中占有主导地位,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喝彩,学生的成就感就会大增。
2、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新课程标准》就是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自主性。其中,课前的预习习惯非常重要,强化课前预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经验,它可以使你及时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准备好听新课必须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水平与笔记水平。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有心理优势,而且自己查工具书积累的知识不易忘记,它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对学生主体性的要求。长期坚持自觉预习的学生,语文成绩进步大。课后复习是记忆规律的要求,是对所学新知识的及时巩固,及时复习,是学困生查漏补缺的良方,找到自己的问题,及时解疑,才会将知识中的负积累减少,才会减少进一步学习的障碍。
3、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勤练笔的习惯。
做好这一点,能解决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问题。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观察到别人熟视无睹的事物中的奥妙,也是发展智力的途径之一。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有新意的景、物、人、事都用随笔记下来,思考整理,写成周记或日记,日积月累,写作的素材就多了,分析综合能力也跟上了。课余练笔,源于生活这股活水,多写真情实感,还防止了套式作文、抄袭作文的出现,“多练笔生花”,所以新课标把学生的课内课外练笔规定得详尽具体。优秀的作文就是练出来的。
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足够的时间训练作保证,学生还应具备必要的工具书,与教师长期的督促密不可分。老师要利用近一年的时间在每堂新课之前抽查预习的情况,让学生比较:预习了的上课效果和没预习的上课效果的。课外阅读,书多而杂,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筛选要读的书,更要读文质兼美、思想健康向上的好书。
三、从试卷结构来分析 综观近年来初中语文中考题中,试卷有三个部分,一是“积累和运用”。二是“阅读理解”,三是“写作”。那么根据这三部分的考试题型,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融汇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重视文言文及课外古诗词的积累、背诵及默写。要考好此类的题型必须要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古诗词的背诵及积累,争取在这一题型上不要失分。另外还要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灵活掌握,这一部分教师要在平时的讲课中注重练习,比如练习仿写,练习归纳能力等。学生是以机械记忆为主,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有意义识记的能力,通过读读背背,使所学的知识在脑子里反复出现。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每次的考试中,阅读理解往往是占很大的分值。它不仅有现代文的阅读,而且有文言文阅读。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平时的课堂中训练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能力和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不要包讲或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那么要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那就是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做到四个字“三多三少”——多读书少做题、多感悟少分析、多积累少讲解。另外还要培养学生读书兴趣,要把读书变成学生本身的一种需要.再加上我们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受条件的限制,劳动负担重,见闻少,视野小,生活阅历单调,在写作文时无材料可写,无话可说.在阅读理解方面不能身同感受,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阅读,不善于深入思考所读的东西的含义,没有开动智慧的力量.缺乏真正的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某种程度上提示我们提高学生的语感的基本方式是读。另外在文言文的阅读方面,要多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了解其意思。还要加强文言文的背诵。
12.中学政治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二
本学,政治学科在“引领学科发展,服务教育决策,提高教育质量”的工作宗旨指导下,比较顺利地开展了各项工作,按时完成了济南市教研室及局党委、教研室下达的各项教研任务。在把握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准确解读高考改革动态、组织有针对性的高考专题教研活动、研究考试发展方向,提升服务决策和宣传、推广“主动.有效”课堂教学理念和实施措施的过程中,具体完成了以下工作任务:
一、常规教研活动 高中学段:
1、制定传达本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2011年教学工作要点,制定了2011年高考教学策略和复习计划。
2、传达学习省学科教学调整意见
3、宣传、推广和实施了“有效课堂”教学理念与措施。制定编写了本学科“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表。
4、开展了“345的及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活动。开展了6节分年级的公开课和交流课的教学研讨工作。
5、深入到学校研讨、指导学科工作10次。
6、组织章丘市教学能手评选,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教育教学理论考试确定5名教学能手。
7、深化学科网络教研活动,利用教研网组织教师进行学科交流。
8、组织教师参加济南教育学会优秀教师的选拔和推荐。
9、参加章丘市学校发展性综合评价的学校评价工作,作为课程实施部分的主要负责人查验了全市5处高中学校的课程实施的相关资料,对每所学校的教学情况写出全面的书面评价意见和建议。
10、组织学科迎接高中示范学校验收。初中学段:
1、制定传达本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2011年教学工作要点。章丘市片区教研活动实施意见,确定五个片区每月的活动主题、协调各片区学科教研活动,参加活动较少(8次)。
2、组织章丘市初中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承担济南市优质课评选任务。择优推荐参加济南市优质课评选,1人或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
3、举行初中有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2次,6位教师提供课例,全市教师进行了现场评课,之后进行了网络研讨,网络研讨发言达260多人次。
4、及时组织教师参加济南市城乡交流活动6次。
5、参加章丘市学校发展性综合评价的学校评价工作,作为课程实施部分的主要负责人查验了全市24处初中学校的课程实施的相关资料,对每所学校写出书面评价意见和建议。
6、参加章丘市初中师范学校的检查、验收工作,对11所学校的课程实施、常规教学部分写出书面评价。
7、深入到学校研讨、指导学科工作6次。
8、组织教师参加教育科学出版社、济南市教研室组织的教师教学论文和学生论文的评选、优秀教学课件的评选、优秀教学设计的评选。审查、修订文字稿件100多份。
9、组织教师参加济南教育学会优秀教师的选拔和推荐。
10、强化教科研工作的指导力度,指导绣惠中学、辛锐中学、官庄中学、曹范中学完成课题
实验工作。全市推行说课标、说教材活动。
三、毕业班工作
1、组织教师进行2010年济南市中考试卷分析、潍坊市中考试题分析及初中教学教学研讨会。学习传达济南市2011年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
2、组织章丘市初中水平测试集体备课、研讨会2次。
3、组织备课组长参加济南市各轮复习研讨会,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潍坊的一轮、二轮复习研讨会。
4、组织一轮、二轮复习观摩课3次,分别对复习课、讲评课进行分析研讨。
5、参加了6所学校的16次集体调研,进行了多次个别调研。
6、举行集体备课3次。组织骨干教师举行专题讲座、编制11月、3月、5月高考模拟试题4套,编写考前指导。
13.浅论中学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 篇十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教学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信息技术,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促进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
随着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从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来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门学科具有应用性、综合性、基础性、趣味性特点。关于应用性,主要是注重培养学生能够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于综合性,信息技术包含多个学科知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关于基础性,培养学生能够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关于趣味性,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成长阶段密切相关,提高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建议
1.重视基础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能够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从而实现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可以运用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结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特点,采用任务教学模式进行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
2.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学生能够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开展“我当一节课堂老师”活动,由学生当一节课堂的“小老师”做讲解,以提高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的基本能力。
3.结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开展趣味性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小组竞赛法等方法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根本,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不断促进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潘体育.关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分析和教学建议[J].时代教育,2012(14).
作者简介:赵海培,男,1969年2月出生,本科,就职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五小学,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学方面。
14.浅论中学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 篇十四
一、备课
(1)依据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和学生语文水平确定学习的重难点。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和合理的教学手段。备学习方法、活动方式,备指导和归纳以及提出它们的时机。依据学生水平和《新课程标准》设计训练题。
(2)从学生学的角度备好学案。学案以练习的形式呈现,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学习目标及解说、知识链接、前置练习、课堂讨论题(1节课不超过3个大问题)、结论与解题方法的小结、巩固练习。
(3)写好教案。○1根据教学班实际情况,对共案进行加工形成个案。○2编制互动式教案,教案中要预设教与学的行为和过程、教与学所用的时间,要有重
3环节分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点知识的罗列,要有方法指导和归纳。○
学时间、教学过程(前置练习、导入新课、交流讨论、课堂总结、作业)、教学反思。
(4)集体备课。同年级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每一周集体备课一次。集体备课要求:
时间:每周一次,半天
地点:会议室
负责人:备课组长
程序:
1.主备人提前一周备好课(做好课件、学案),提交给组内教师。
2.集体讨论(形成共案)
集体讨论程序:
1研讨学期目标、专题目标、板块目标、课文目标(每次备课主要是课文○
目标);交流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使教学目标适合学习实际。
2研讨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指导、教学情境的创设。○
3研讨应渗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其方法。○
4研讨课堂教学结构。○
5研究学生活动。○
6研讨练习的编制(预习思考题、巩固练习、迁移训练)。○
7研讨课件的制作。○
8备课组长总结形成共案。○
2—○7点研讨时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避免想面面俱到,结果一点(以上○
没到)
二、上课
(1)遵守课堂常规。按时上下课,中途不离开教室。要举止庄重、着装整洁、谈吐文明、态度和蔼。要用普通话上课。要维护课堂纪律,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不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备教一致,用语准确、形象、富有感染力。
(3)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学而有困,教师点拨。
(4)合理运用评价,调动、协调课堂。
(5)根据需要,有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6)规范教学过程。
1提前发放学案,学生课前预习(学生独学)。○2导入新课。○3检新授课:○
4目查预习。针对学生个体,可以用书面练习的方式,也可用口头陈述的方式。○
5的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学生讨论预习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学习)。○
6教师总结已解决的问题交流小组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小组仍不能解决的问题。○
7师生共同讨论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并呈现教师规范的参考答案。○(问题由教师
根据学情和教学要求选择)。思路点拨、学生思考、交流、归纳结论(师、生)、8用3-5分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方法(师、生)。○
1明确复习目标。○2梳理基础知识(常识、程序性知识)复习课:○(提前发
3以基础习题训放学案学生自学,也可以教给学生梳理的方法课前自己梳理)。○
4教练巩固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方法提升答题的准确率(可放在课前完成)。○
5典型题目例示:教师点拨思路,师生共同完成师展示基础练习题答案,答疑。○
6(给足学生思考、呈现修改过程、呈现规范答案的时间),归纳总结解题方法。○
迁移训练。
讲评课:
1调查、收集、整理学生作业、周测和月考中的典型错误。○2分析典准备:○
3确定矫正的重点问题。○4编制好矫正训练题。型错题的错因。○
1明确讲评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充分展示其盲点、错点。○2教师抓授课:○
3学生自我矫正(这是讲评住关键点进行点拨,师生共同归纳解题思路与方法。○
4教师明确规范的参考答案。5课的主要内容,尤其是主观表达题一定要订正)。○○
强化训练。
1明确训练目标。○2学生阅读范文(可放在课前完成,提前给作文指导课:○
3写法指导、材料搜集指导。○4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作文。学生范文)。○
1批改。精批要有针对性的旁批;总批以鼓励为主,指出一个作文评讲课:○
2选文。选出优秀文章1-2篇用于班级宣讲鼓励,选出1篇中等有修主要问题。○
3讲评。优秀文章宣讲、升格修改指改价值的文章用于进行升格修改指导讲评。○
4学生自改、自评、交流。导。○
三、作业及批改
1.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学什么练什么。
2.重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每份练习基础题不能少于80%。
3.年级统一作业,每课一练、有练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4.每天习字,楷行100字。每周写1则随笔。周六阅读课必须读课外书籍,至少写1则读书笔记。每天每周检查督促。
5.课课练根据学生学业水平,分层要求。教师可抽部分批改,每次不少于班级生数的50%,轮流批改,保证每两次作业所有学生都批改一次。表达题要画出错点,至少有10名学生的错处写明错因。
6.作文批改:作文判分用百分制,作文得分写在题目右侧。原则上不判70分以下作文。每次作文每班至少精批(有总评、有旁批)1/3,其余可粗批(打分,有总评),每学期每个学生作文至少精批两次。指导学生自改、自评、交流。
7.周测试卷当天批改,认真调查分析,针对问题进行矫正。
四、听课、评课
1.老教师(工作5年以上,任过高三课程)每周至少听1节课,青年教师(工作5年以下的教师)每周至少听2节课。
2.听课记录项目填写完整清楚,内容着重记录课堂结构程序、设计的问题、突破问题的程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随听随评,听课笔记旁批丰富,对教学环节、知识讲授给出针对性评价;总评至少3点,说明课堂脱出的优缺点或自己受到的启发。
4.听课后及时与授课人交流。
5.听公开课后,备课组要组织交流。
五、过关要求
课堂过关要求
阅读
第一关:学生能识记课堂学习的字音、字形、词语(包括成语)。能识记并理解重点文言实虚词。能概括文章的层义、段义,体会文章的情感、思想。
第二关:能摘出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能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准确翻译文言句子。
第三关:能分析文章的结构,分析文中的常见表现手法及其效果。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态度。并能给以适当的评价。
写作
第一关:符合作文格式要求;符合文体要求;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主要是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书名号、引号),语句基本通顺,有很少错别字,有极少病句;字迹清楚;结构完整;中心明确;符合题意;感情真实;内容较充实。
第二关:中心突出,切合题意,感情真实,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
第三关:思想深刻(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2、揭示问题产生问题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内涵丰富(4、材料丰富
5、形象丰满
6、意境深远);有文
采(7、语言生动,句式灵活
8、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9、文句有意蕴);有创新(10、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
11、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12、有个性特征)。
第一关主要由教师课堂检查学生学案预习情况达成。
第二关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同学回答学案上的问题,教师指导、矫正达成。第三关部分优秀学生在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师引导点拨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发现文章结构、表现手法、思想感情、语言上的与众不同的地方达成。
周过关要求:
第一关:本周所学的词语的音、形、义。重点文言实虚词,重点句式翻译。名篇名句背诵。
第二关:基本能力运用题。难度较小的语言运用用题,各类文体信息摘要题。第三关: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文章的结构、分析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分析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把握文章的情感态度。
试卷内容及难度:在周测试卷中,第一关题目要占70%,第二关的题目占20%,第三关题目占10%。,让大部分学生100分试卷能得到70分。本周的周测试卷除检测本周的学习内容之外,还要检测上周没有过关的问题,学什么考什么,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考查,不拘泥于形式。
试卷命制:周测试卷由各小备课组负责轮流命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长度8开正反面(5号字,行距16磅),备课组长审核过关。
督促过关措施:教师利用早读课抽查《周周记》及新学课文中的基础知识识记情况。周过关教师认真批阅周测试卷,调查分析,整理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共性问题在周日的矫正课上评讲、或训练。个性问题由教师个别辅导。对第一关没有过的同学,由课任教师利用早读课督促学生过关。最终还不能过关的月假期间强制过关。
月过关要求:
过关等级:同周过关,只是考查范围为本月所学内容和本月过关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试卷难度:同周过关。
试卷命制:备课组长或备课组长指定命题人命制。
试卷结构:根据本月所学内容,确定考察的题型,学什么考什么,不拘泥于形式。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试卷长度:同高考试卷。
督促过关措施:同周测要求。
六、课外阅读
1.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指定阅读篇目,学生自由购买,但至少人手一种。班内互相交流。
2.每周阅读课学生自由阅读,只能读课外书籍。学生读书时必须有摘抄本,每次阅读课都要有摘抄内容或随感。
3.语文教师检查学生所读材料及阅读情况,指导课代表组织交流。
4.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拓宽学生的视野,语文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由名著改编的经典影片在阅读课上播放。但每月只能播放1次,且教师要搜集名著作者、背景、评价等相关材料,并制作成课件在放映前进行必要的介绍。
5.每部电影长度不超过两小时,看完后学生写观后感,组织交流。
6.引导学生订阅《演讲与口才》《读者》《青年文摘》《意林》《中华活页文选》等杂志。
7.分科后,为历史类学生制订合理的名著阅读计划,并经常进行名著阅读竞赛。
七、100阅读计划及措施
1.高中三年,学生读100篇现当代优秀文章,目的是为学生积累思想、语言和写作素材,不断让学生积累、感悟,以期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2.文章由各备课组组织教师选文并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读背。选文要符合时代特点,紧随时代主流。
3.高中三年六学期,100阅读安排在1-5学期,每周读1篇,平均每学期读20篇。
4.每学期进行一次100阅读竞赛,对优秀者给以奖励。
八、辅导与矫正
1.在教学过程中搜集、整理学生存在的知识、能力与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从周测和月考中发现问题。
2.将发现的共性问题重新编制成练习,再练,直至问题消除。
3.发现的个性问题单独辅导。要充分尊重学生,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辅导。
新马高级中学语文学科教研室
【浅论中学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推荐阅读:
谈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训练08-12
信息技术对中学学科教学的作用09-09
关于中学语文的教法08-29
中学生态课堂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实施方案09-08
对中学语文课文教学的思考06-19
中学语文教学的工作总结06-11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浅谈中学语文课的目标教学07-03
中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点滴思考06-20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素质11-12
浅谈信息技术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