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标培训心得

2024-08-08

小学语文课标培训心得(精选19篇)

1.小学语文课标培训心得 篇一

假期的第一天上午,听了一场非常棒的专家讲座,来自于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主讲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作为编者,他的解读真可谓是高屋建瓴。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出来后,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发布的当天,我们也在线收看了图文直播。近期,解读新变化的文章看了不在少数,但都如春风过耳般没有在心里留下任何痕迹。

郑教授将新课标的主要变化概括为32个字,我觉得十分精当:

价值引领以文化人

素养为纲任务导向

立足生活实践主线

强调情境主题统整

每一个要点都采取了新旧对比、阐述要义、举出实例等方法进行了清晰的说明。

接着他从语文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了2022版新课标做出的新的努力和改变。

很多内容还要去慢慢消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想要真正地读通读懂,必须要静下心来认真地去研读2022年课标,还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实践。

听完讲座,有三点至少让我记忆深刻。

第一,“核心素养”提出这么久,解释众说纷纭,不知道哪一个才算是权威解释。语文课标里的解释将其概括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个与高中课标的表述四个方面大致相同,也有微小差别。说明语文核心素养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学段,核心素养也是不同的。它体现了一种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正如郑教授所说,素养型目标,从“重学习过程”到“重应然状态(学习结果)”。四个方面相辅相成,不能简单割裂,表述时可以有所侧重,而不是单独列出。其中“语言”是“文化、思维、审美”的基础。

第二,“学习任务群”的提出。课程内容里高频出现了这样一个名词。历年课标的修改与制定,到了2022年版,尽力在实现教的突破,学的突破。它以“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来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郑教授指出,“学习任务群”并不是一个空降的新名词,它首先是来自于一线教师的探索,是宝贵的经验和成果。其次,它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是将静态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语言实践的过程。语文学习任务群包括“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评价、学习资源”。新课标对四个学段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都有说明和建议。高中阶段18个学习任务群,义务教育阶段6个学习任务群。

第三,学业质量和学业评价的探索和进一步规范。这个在之前的课标里是比较单薄的内容。评价主要围绕“过程性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两个方面提出建议,突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价值,突出评价和命题的导向性,推动考试命题内容与方式的变革。郑教授也指出,我们语文学科要尽量避免死记硬背,大量刷题的诟病,要适当降低难度,减缓坡度,同时更要处理好幼小衔接的自然过渡。

一个半小时的讲座,郑教授从整体框架上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变化进行了解读。时间有限,郑教授不可能一一展开,我们也不可能在这一个半小时内就把新课标完全读明白了。需要探索和思考的东西还有很多,课标的学习,这只是一个美好的开始!(长丰县双墩镇中心学校刘静静)

2.小学语文课标培训心得 篇二

一.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课堂上, 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因此, 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心理效应, 始终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 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那么如何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呢?

首先,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摆脱传统“师道尊严”观念的束缚, 以关爱人、尊重人、激励人为前提, 帮助学生、爱戴学生、鼓励学生、信任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充满和谐与温暖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获得愉悦轻松的学习感受, 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 融入愉悦快乐的教学情感。教师情感是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感染学生的重要教学元素。教学中教师应融入饱满积极、愉悦快乐的教学情感, 时刻要把微笑带进课堂, 用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活跃课堂气氛, 从而使课堂形成具有愉悦气氛的情境, 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境,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最后, 开展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师生互动既是一种教学行为, 也是一种精神氛围, 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敢于表现, 敢于质疑, 敢于争论, 提高学习积极性, 进而创建真正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因此,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 求新求异,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开展情景创设式教学方式。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薄弱, 但具有善于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教学中, 情景式教学的开展能够创设、制造或模拟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氛围,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理解、感悟抽象的语言文字, 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更能让学生在变化多样的情景体验中增强学习兴趣。

二是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践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供学生共同思考、讨论的平台, 引导学生设疑、思疑、解疑, 激发学习兴趣, 并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究学习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探究思维。

三是开展游戏式教学方式。游戏式教学的实质是寓教学于游戏之中,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如角色扮演、情景对话、成语接龙、朗诵比赛等等, 达到“玩中学, 学中玩”的课堂教学效果, 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激发学习兴趣, 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

三.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篇三

以下,根据自己对新课标的教学实践探索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兴趣,以读为本

朱熹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见解,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诵读于口,娴熟于心,一些精彩的句、段、篇,要能够准确地背诵以至默写。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以后写的能力。“悟”就是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品评体味,思辩吸收,只读不悟,仅是死读书;既读又悟,才是真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课文文情并茂,并配有美丽的插图,可读性甚强,但有些学生朗读水平不高,往往读不出文章的味儿,因而也就没有多大的阅读兴趣,对蕴含在文章中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读带读,或播放录音、或自己范读、或让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朗读。这样可以把学生领入“圣境”得到美的享受。如果学生自然而然地喜爱上这篇课文,何愁文章读不好?我们还可以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根据课文实际,采用齐声诵读、分角色诵读、点名诵读、男女生对读、演读、接力诵读、打擂式诵读等,同时经常开展一些朗读比赛,营造一个“人人爱朗读,人人能朗读”的良好氛围。

特别是农村的孩子,由于条件限制,阅读量不是太大,除了优秀作文和优秀日记外,课外阅读几乎是个空白,这就影响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和视野。我在每周的阅读课上,向图书室借书让学生看,鼓励有书学生将自己的书带到学校和同学看,并建议其他学生多买书,多看书,想办法借书看。这样一来,学生看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每周一到阅读课,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书来看,就连课外时间,只要写完作业,就开始看书,养成了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师导读,互相交流

阅读后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读后交流。每周周末,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一周的阅读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先让学生汇报阅读的书目,然后说说书的大概内容,左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后我再加以总结、评价,并让学生把感受写在日记中,就是一篇很好的读后感。

然后,在上课之前,布置学生自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情况,多说,提问,并讨论,这样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拓展了思维,使学生能主动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接着,教师要参与到阅读中。在阅读教学中,我不是只要求学生阅读,我也要阅读,选一本书,和学生一起阅读,看完了,向学生介绍我的阅读书目和阅读感受,这样,无形之中,就耳濡目染地影响了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以疑促读,“学贵有疑”“学而不思则罔”

泛泛而读犹如走马观花,感受必然飘浮而肤浅。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必要设疑质询和商榷探讨,设计出能体现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指导下,课文成了练习的素材。如果设计新颖巧妙、有趣,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寻根刨底的热情。

“以议查读”是“以议促读”的下一个环节,教师设下疑问,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但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同学对问题的解决程度又是不尽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以小组或全班的组织形式,各抒已见,互相研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活跃自己的思维,而且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在议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文中的词、句、段、篇进行议论评析,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四、授人以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不要一味的、盲目的让学生读书,而是边读边引导他们如何去读,应该读哪些书,书中哪些是精彩段落,哪些段落含义比较深刻,哪些段落时作者的感悟,需要注意哪些重点词句等。这样,学生的读书就不是为读而读,而是有目的的读。然后,为学生营造发自己言论的自由氛围,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让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可以展开讨论,应该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个性插在上理想的翅膀,飞向光辉的彼岸。当然,交流的方式也有很多,学生可以和同桌交流,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交流,可以和老师交流,还可以回家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学生有了自己所喜欢的交流对象,在体验与交流中,在观点和知识的相互碰撞中,学生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出了与目标的差距,并且可以为反思自己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提供帮助,到最后就会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正会喜欢上喜欢阅读,热爱阅读,并且能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4.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 篇四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且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意识到课改的设想最终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去完善,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这次新课程学习体会总结以下:

1.通过学习我深入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把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换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浏览、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重视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我们应积极提倡、增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应用的领域,重视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取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毕生受用的语文能力。

3.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聆听、交换。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聆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换,既有认知的交换,更有情感的交换,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换,也能够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换。

4.在教学进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夸大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调和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重视探索和研究的进程。除此之外,对浏览、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浏览、自主浏览、探究性浏览、创造性浏览。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

独到的见解,鼓励用合适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5.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戴家河小学

潘声国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霍山县教研室组织的新课标培训,为了进一步搞好今后的教学工作,这段时间以来,我又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的学习,通过培训和自学,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的改变仍是主角

新课标的出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对数学概念的界定更加科学;对课程的基本理念表述得更加准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由原来的双基变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特别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这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系新是新课标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课标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吃透课标,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样的激励办法,开展各项数学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三、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6.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在课程目标上,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时代踏踏实实的到来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在文化自信方面,明确提出通过语文学习,要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那也就是说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具有一定的中华文化底蕴的积淀,培养学生根深蒂固的热爱中华文化,并且能够坚定的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对中国的文化充满自信,从而才能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的可靠的接班人。

课程目标分学段的要求也不再是以往的五个板块,而是分成了四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如果说课程目标上的变化是期待和预料之中的,那么新增的两个内容鉴赏与梳理,那就是创造性的。阅读与鉴赏的融合,对于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能仅仅引导学生去读,去感受,更要在读的基础上去思考,去与他人沟通,从而发挥创造性,真正落实鉴赏这一词语。如何引导学生真正学会鉴赏就是一线教师急需深入思考的问题。

7.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篇七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标正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行为、教学生活, 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不断地走进新课程、亲近新课程, 在探究中求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

一、面向全体小学生, 促进全面和谐发展

小学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另外, 新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应引起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 特别是全体语文教师的重视。“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是人文方面的内容。这些目标, 应在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在听、说、读、写的语文教学中, 潜移默化、逐渐养成, 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 倡导要有大视野, 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所谓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 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 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 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 不仅语文教科书增加选读、选学、选做的内容, 教科书给地方学校留有补充乡土教材的空间, 而且鼓励教师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课程实施上, 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使其富有活力, 又要使教学走进自然, 走向社会, 探索形式多样化。与自然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形式, 可以说建构课内外联系, 校内外沟通, 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因此, 应专门为学生推荐、选择、提供一些适当的学习材料。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激励学生与教师的创新精神, 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奠定基础。

三、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课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学习方式, 由过去的传授式学习变为自主、探究式学习, 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方式的改革是重要手段, 或者叫必经之路。因此, 确定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方法, 设计评价方式, 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学生是语文学习实践的主体,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语文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运用语文的能力为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可让学生去阅览室或图书馆自修;允许学生自主选修课程, 除必修课外的活动课、选修课, 应让学生自主选修, 即使是必修课, 其部分内容也应允许学生自主选学;提倡自主思维、独立思考, 具有个性特色的思维特别重要, 因为这样的思维往往具有创造性成分:提倡一文多问, 提倡求异思维, 培养批判精神和质疑品质, 培养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重视小学语文实践教学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以往我们有一种失之偏颇的认识:认为小学语文能力的形成, 要靠系统的讲授语文知识, 要靠在严整体系指导下的一步一步的语文训练。我们忽略了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这一基本事实, 忽略了母语教育的诸多特点。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有本质的不同。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这些是母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 学习母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 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 感情习得, 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 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 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 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 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8.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探讨 篇八

一.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心理效应,始终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那么如何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呢?

首先,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摆脱传统“师道尊严”观念的束缚,以关爱人、尊重人、激励人为前提,帮助学生、爱戴学生、鼓励学生、信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充满和谐与温暖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获得愉悦轻松的学习感受,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融入愉悦快乐的教学情感。教师情感是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感染学生的重要教学元素。教学中教师应融入饱满积极、愉悦快乐的教学情感,时刻要把微笑带进课堂,用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课堂形成具有愉悦气氛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最后,开展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师生互动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精神氛围,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提高学习积极性,进而创建真正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求新求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开展情景创设式教学方式。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薄弱,但具有善于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教学中,情景式教学的开展能够创设、制造或模拟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理解、感悟抽象的语言文字,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能让学生在变化多样的情景体验中增强学习兴趣。

二是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学生共同思考、讨论的平台,引导学生设疑、思疑、解疑,激发学习兴趣,并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究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探究思维。

三是开展游戏式教学方式。游戏式教学的实质是寓教学于游戏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如角色扮演、情景对话、成语接龙、朗诵比赛等等,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的课堂教学效果,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

三.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新课标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基础性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参与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更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学生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整体提高,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二年级阶段,着重是进行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说、阅读、写话的训练,指导学生掌握简单的学习方法。三、四年级阶段,着重进行语段的训练,加强学生对段的理解、段的练习方法的指导,并逐步过渡到篇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五、六年级阶段,着重进行篇的训练,加强对课文条理、层次、内容理解、篇章结构学习方法的指导。

9.小学数学新课标全员培训学习心得 篇九

很荣幸参加了县组织的小学数学课标全员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体会颇多,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个人体会。

一、《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导读与教学实施》的学习。

从戴穆兰主任的透析分析中,让我更加了解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不仅仅是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不是一味的老师教学生学,这种主动和被动的形式,更是对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一种挑战,一种创新,一种重大改革。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新课程的发展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课程修订的基本框架,转变课堂教,双基到四基的变化,明确教什么。使我明确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两能到四能的变化,明确如何教,所谓四能是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能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二、《试卷评析》的学习

听了戴穆兰主任对试卷评析的报告,我有深刻的体会,以后我要像戴主任那样,做好每个单元、期中及期末考试的试卷评析。试卷分析不仅可以对试卷和考试做出恰当评价,提高教师制卷水平,也是教学过程的反思。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得失,反映出各个教学环节的情况,反映了学习基础和能力状况。从中看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问题。从而寻求措施,对症下药。

三、《全脑、认知、优效、适者》和《金字塔》的学习

听了蔡虹主任对县教育局潘建义副局长所推荐的《全脑、认知、优效、适者》和学习《金字塔》原理解读,使我受益良多。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对人体大脑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从理论上也了解一些关于全脑教育这个新名词,可以运用有效工具,协助人们更清楚自己、沟通更有效、更有创造力。针对中国现如今的教育现状,全脑教育定能够给中国孩子的教育带来福音。

优效是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必须要有教师的“有效指导”。对于自主学习中的探究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帮助加深记忆。

“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论是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金字塔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种: “听讲”,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第七种: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从这些数据种我们可以看出,以前传统的学习法学习效果都在30%以下,而且都是以教师为表演者学生为观众的被动性学习,这样时间久了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性会降低,老师的教学也会很吃力,一般课堂效率是很低的,往往陷入可怕的恶性循环中无法自拔。而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第七种: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这几种学习效果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小组合作”既可以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知识的好习惯,又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我校的“小组学习有效性研究”就很符合这个学习金字塔理论。另外,我们现在课堂教学改革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去实践,去亲身体验,凡事只有亲身体验了才能有自己深刻的记忆和真切的感受!我们要让学生先做,再听,最后还要你说出来,给孩子感受,给孩子思维,让孩子表达出来,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的能力,还能给别的孩子以启发。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或者学生来当小老师,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教学生会去的更好的效果。这样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的也轻松,学习的效率也会很高。

探究所学知识,实现由“知”到“行”或由“行”到“知”的转变。这种“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才是最有效率的学习。

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学习金字塔”应用到教学中的,课程性质就是多让学生做,鼓励学生去感受、去发言、去观察、去想象,学生整理、小组活动、运用等多种渠道丰富我们的课堂,去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四、观课议课

“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王华屏名师先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她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王老师自上课至课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王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这一节课,王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老师们的语言精炼、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十分值的我们学习、在思想教育方面,王教师都处理得比较好,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学生及教师。

总之,通过这次小学数学新课标全员培训学习,我的收获挺大。我要把我所学的知识用在今后教学中。

上一篇:女生超拽霸气的句子  下一篇:人生爱情感悟经典名言

10.小学语文课标培训心得 篇十

周 静

5月2日至4日,我和同校的四位数学教师有幸参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在麓山国际实验小学组织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培训会”。全国各省市县的教研员和骨干教师300多人汇聚一堂,我也是第一次接受了历经十年之后对原课标实验教科书进行修订后的培训;第一次看到了人教版采用了大开本教材,第一次学习了教材修订的解读”与“典型课例展示及点评”的完美结合。因此,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第一天,认真听了北京市特级教师,课标修订组专家储瑞年老师《对数学课程和数学教学的再思考》的专题报告中,他主要是以学习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为主线,通过实验稿与修订稿的对比,让我们宏观地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依据与原则、数学与数学课程、课程目标、核心概念、课程内容的增减与调整、实施建议这六大方面的理论知识。接下来是人教社小学数学室卢江主任,对新教材(1-6年级)》教材修订的整体解读,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陶雪鹤主编对《义务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的详细介绍——点面结合,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教材内容的变动、编写特点以及科学的教学建议,而且让我们感受到了修订教材既高度关注了学生的“学”,又明确了教师的“教”,同时给与会教师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第二天听取了来至不同知识领域的四堂示范课和专家对观摩课精彩而又中肯的点评。这让我对本次教材培训有了更深的体会:

体会一:通过比较数学课标更趋理性

在储瑞年老师对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的深刻解读中,无论是课标修订稿的表述还是课标具体内容的设置,都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课标》明显的进步。例如,课程目标中,将双基拓展为四基,这首先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同时,新增加的双基(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虑的,是对创新性人才的基本要求。又如,在课程内容的增减与调整中,《标准》对于统计内容做了较多调整,使三个学段内容学习的层次性更加明确:将第一学段的统计图、平均数的学习移到了第二学段,将第二学段的中位数、众数移到了第三学段。这样做有三个原因:一是使三个学段的层次更加清晰;二是明确统计内容的学习重要的是数据处理过程的经历、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统计知识的学习。因此,在第一学段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虽然从知识容量上似乎有所削减,但从提供案例的要求和标准上来看,对于数据分析观念的体会并未减少。对于种种调整与完善,我认为《课标》和《实验稿》的精神还是一致的,它需要我们在关注变化的同时,更要关注什么是不变的,实际上就是对于数学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对于学生发展的真正关怀。

体会二:数学教学要考虑孩子的需求何在

课程改革,我们大部分老老师都追求素质教育,追求高效课堂,追求课堂的热热热闹闹,结果发现孩子能力不仅仅没得到发展,连基本知识也没能很好掌握。分析其原因,从教者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对数学学科本质内涵的把握不够和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不够。当然,从教材的角度分析,教材的编排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手足无措的主要原因。

从本次培训中,听了《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读写》、《解决问题》以及实践课《有多重》等几堂修订教材实验区教师的示范课以及刘加霞教授的课后点评。从教学中,我发现教师非常重视让学生学会记录整理数学信息,并画图理解数学信息,选择合理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经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从刘老师的点评中,我深知一堂课要设计好,教学环节要处理好:主要要看教师是否考虑到孩子对知识点的需求。例如,北京市西城区皇城根小学梁凝老师执教的一上《分类与整理》,以解决问题为载体,以气球分类活动为主线,将简单的统计表与象形统计图教学有机整合,同时渗透了一一对应思想、集合思想,让我们感悟到分类的意义与价值。而刘老师提到,在最初出示的气球扎成一把一把的,然后让孩子去分类,孩子有分类需求吗?他是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还是自己按自己的需求去做呢?如果把这些气球杂乱无章的放着,要问有多少个,孩子是否有需求先分类再去数呢?又比如华中师大附小董艳执教的《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以解决“三种颜色的纽扣分别有多少粒?”这些问题为载体,学习40、27、33这三个百以内典型的两位数,整个过程是一成不变的“用小棒摆,用计数器拨,写出来,读出来”这种模式,孩子有需求吗?这样训练下去孩子对数学还有兴趣吗?回想我自己的教学,我每次都会预设每节课怎么上,结论尽量让孩子自己得到,重视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但这些行为往往是我们自己设计好,希望孩子往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做,很少真正的去考虑孩子对这个知识的需求何在。

11.基于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革新探究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革新;问题;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基础的交际能力与文化素养,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学好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那就需要对教学进行改革,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当重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影响作用,不断思考、分析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合适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

一、小学语文教学革新中存在的障碍

由于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得到了相应的改革,可是在相关的调查中,小学语文革新的路上还是存在着一些障碍。

小学语文教学的革新就是要依照教育新理念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学校有进行有模有样的教学理念灌输课,还会展开相应的专题讲座,可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是存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是让学生来预习默读课文,然后老师进行提问,接着就是对疑难点的讲解,最后就是总结课文,结束课程。这样与以往相比没有多大的变化。

二、小学语文教学革新的相应策略

1.必须贯彻教学新观念

如果要真正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更有能力的学生,教师必须理清教学革新的理念,有增强自己教育的责任感,认真落实好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真投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结合实际思考,科学性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2.树立教学革新思想,不断创新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摆脱不了教,学生脱离不了学,那么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育,就要改变教育革新的新思想,应该培养具有一定能力的学生。在教学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培养自主、创新、富有探索精神的学生,那么教师就应该贯彻这个思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

3.做好对语文教学的反思工作,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的自我评价是很重要的,当结束一个课堂之后,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自己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结合起来,真正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正视自己,并且思考实施更加有科学性、可行性的教学方案。

总之,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才可以得到持续的进步,那么人才的培养,就需要教学进行革新,教师冷静思考和探索更有效、更科学的教学新方法,为教育事业的壮大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李凤荣.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12.小学语文课标培训心得 篇十二

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与教师进行心灵沟通的舞台, 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探索未知、创造未来的窗口, 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展现各自才华的空间。在新课改下, 语文教师要改变原有的理念, 要树立新的理念, 即课堂是可以动的, 是可以活的, 是富有个性化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 而是师生之间互相交流的场所, 师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探讨, 通过沟通、互助的教学方法和动态生成的教学方式, 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为此, 笔者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授模式已经难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 他们拒绝的不是知识本身, 而是作为知识和学生之间的媒介———教师传播知识的途径。所以转变教师的思想, 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 调整教师的行为方式已是重中之重。与学生互动学习, 不是机械的教授课程, 而是明白自己的学生想学什么, 想怎么学, 走进学生的内心, 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乐于学习, 做知识学习的主人。乐于学习会让学生感受到快乐, 快乐是一种美好的感觉, 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观察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 让学生自己把握课堂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激起学生的表现欲, 无形中激发起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让小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一) 保持空间, 激发学习激情

新课改视野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正如教育家斯普朗格所说,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诱导出人的创造力, 唤醒生命感和价值感, 直到精神生活的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个常谈常新的课题。小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 在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 彻底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明灯, 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 激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并且拓展知识, 进而激发小学课堂生命活力。

(二) 正确评价,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不能仅通过对与错给予学生所谓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难以估量的力量。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评价, 并且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评价方法。同时, 注意评价语言的选择, 例如, “你真棒”就比不上“你的解题方法多样, 有创意”的评价, 后者的评价更加具体, 更有利于活跃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另外, 还可以运用学生自我评价、家长参与评价的多角度评价方式。

三、将课堂变为学生参与的舞台

新课标视野下课堂舞台的主角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 教师将彻底转变小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新课标视野下增强课堂生命活力的根本就是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 教师要不断地启发和鼓励学生动手、动嘴和动脑,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 只有动一动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才能让小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因此, 语文教师要将语文课堂转化为学生的舞台, 这其中包括:听、说、读、写、画、演、玩。例如, 教师可以出一些对联, 让学生进行对对子;对学生进行分组, 然后进行作文竞赛;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语文课文改编成话剧进行表演, 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堂措施实现课堂氛围的活跃和课堂生命活力的增强。

在新课标视野下, 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都将成为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生命活力的关键因素, 为此, 语文教师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实现小学语文生命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 .杨庆黎, 《新课标下, 如何点燃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7.12

[2] .张剑, 《焕发小学语文课堂生命活力的体会》[J], 《新课程 (下) 》, 2013.04

13.小学语文课标培训心得 篇十三

为了用好科学新教材,上好小学科学课。我来到了腾越镇下绮罗完小。10 月22日、10月23日这两天投入到董素华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进行了“小学科学新教材、新课标”研修活动。

姜琪老师强调,作为一种科学探究,要着重培养学生和老师的科学素养,以达到教学的目标和教师的发展的目的。张成平校长分享了他的感悟:“语文博大精深,数学精彩绝伦,科学实验一片茫然,因为缺失,所以追寻。”科学要用真理的路径去探索,要多元化,上出科学特色。接着马站乡朝云完小申丽芳老师上课内容为四年级上册《弹力》,她自己动手做教具,在实验中大胆创新,步骤严谨。她熟练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体现出了较强的扎实功底和对教材的理解。然后滇滩镇左所完小许丽玲老师展示了三年级上册《食物的旅行》,她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探究科学问题;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听了现场两位老师精心准备的说课和看了三位老师的说课比赛视频,实在是受益匪浅。他们的说课别开生面,让我们对科学实验说课有了全新的认识。

研修快要结束之际,董素华老师在撰写教学案例分析方面给了我们一些实用性比较高的建议。她给我们播放了一些优秀的说课视频,特别说明了这些优秀教师在教具上的创新。她期待着工作室成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说课教师。

第二天,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席学荣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我们讲授了“科学课堂的变革——项目式学习中提高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主题讲座。他从“项目式学习特点;科学课堂中项目式学习活动;教学案例分析;将学习性评

价融合于教学过程之中;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策略”五大板块给我们分享。整个讲座过程中,他幽默风趣、和蔼可亲、激情澎湃,他的话语可谓是字字珠玑,掷地有声,十分引人入胜。

14.小学语文课标培训心得 篇十四

程钰玺

从事了六年的语文教学,虽然获得了一些教学经验,但也让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已形成了定势。通过参加这次《2012年小学语文新课标全员培训》的学习,在本次学习中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让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理解与体会,以后教学中指明了我要走的路线。总结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还在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二、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

三、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课程新理念是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练习,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四.树立终身学习,爱岗敬业的理念。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自身素质高了自然而然治学能力将更强。并通过“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自觉更新教育观念。”使教师在学习中成长,逐步成为行家里手。“终身学习”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不是因为仅钻研业务才去学习,而是在人生中每个时段都要学习,充实自己,努力提高整个国民素质。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15.小学语文课标培训心得 篇十五

关键词:语文,新课改,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理念下, 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不再是所有学科优势互补共同完成的任务, 而是每一个学科自身必须完成的任务, 因此, 课程内容要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把探究过程和学习策略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设计之中。教师在制订每一门课程的目标时, 要充分考虑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化目标, 以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往往注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结果, 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训练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 学会生活, 学会审美, 使学生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即教的是知识, 训练的是技能, 同时要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 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而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 去读书, 去思考, 参与议论, 参与交流, 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 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 从而使学生所学知识和训练的技能更上一层楼。

二、过程与方法

1.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导入是教师在开课之前的一段幕启, 也是吸引学生进入课堂的主要手段, 更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第一步。为此, 语文教师的导入也就成了一门艺术, 一门适合舞台演出的艺术。看似教师在唱“独角戏”, 其实是引领学生走向探索学问之路。

意境的创设在整篇文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它的创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只有让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独特的意境中, 才能挖掘学生潜在的情感, 发展个性,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且要让学生能够及时地进入角色, 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导入教学技巧, 要善于创设情境,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情感升华,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入, 可以引起学生探究知识奥秘的兴趣。

2. 整体感知课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让他们亲历阅读实践, 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新课程的实施中, 教师尽量地给孩子阅读的时间, 让他们自己去读通课文, 自己去读懂课文, 让他们会读课文。在教学中, 教师已不是主导者、支配者, 而是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在教学中, 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 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也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在《雨荷》一文中, 阅读时可以感受到荷叶对荷花的爱, 从而歌颂母爱伟大无私的思想感情。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小组的伙伴听。在整个感知课文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言语深处, 经历体验, 触摸作者的心灵。

3.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通过对图片、录音、录像、电影、电视、课件等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 渲染出具体、形象、生动、感人、逼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多方面、多角度地唤起学生的注意, 使学生好像身临其境, 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认识作者的写作意图。如, 在《狮子和山羊》一文中,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表演, 引导学生评出“最佳演员”, 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依据, 结合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 深入体会智慧往往比威猛更强大的情感。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创新。

在教学中, 巧用探究、讨论、辩论的教学方法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刚刚进入汉语文学习的一年级学生来说, 不在于教给他各种学问来增长知识, 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 当这种兴趣充分成长起来的时候, 再教他研究学问的方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不同学科,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和指向有所区别, 但就共性而言,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教育对象, 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 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 指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 学会生活, 学会审美, 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即教的是知识, 训练的是技能, 培养的却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反思

每当学生学完一篇课文时, 教师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写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 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 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新。

16.小学语文课标培训心得 篇十六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179-01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形成了其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则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成为每个人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养成的必修课。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我们迫切关注的问题。

1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重新界定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培养的目标,并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要求。但在目前的环境下,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理论理解有偏差、对新课程的教法不熟练、对新课程的课例积累少等原因,导致执行起来效果不佳。

1.1 重教材,轻学生。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最大特色是"教教科书",教科书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且考试主要测试的是教科书上的内容,这导致掌握教科书的程度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因此,教师进行教学模式主要依据教材与教参,力图将教科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纳入自己的预想中,教学过程也就成了对教案的照本宣科。当设计的环节完成以后,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也就算完成了,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怎样去掌握,掌握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要到考试时看学生"复制"知识的效果如何才知道。因此,传统教学缺少活力,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枯燥。

1.2 重结论,轻过程。传统的教学特别关注结论的记取,却忽视学生对知

识的体验过程。它试图走一条捷径,将前人的知识经验以最高的效率传递给学生,教师习惯于将知识嚼烂后喂给学生,无需动手实践就可以快速地将知识存储于自己的大脑。这种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力,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与个性的摧残。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深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束缚,只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填压式"的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现象,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

2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2.1 树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观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可见语文素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具体的说,小学语文基本的语文素养应该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文化修养、品德情操等方面。教师应首先树立这样的观念,设计教学时在这些方面下功夫,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打下基础。

2.2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是关键。语文课上,教师要突破"教教材"的局限,要将教材看成一个学习的载体,教师要想法设法提供与教学目标达成相关联的学习资料,学习资料具有三大特征:丰富性——培养学生汲取学习信息的能力和空间;关联性——以便学习方便地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生成性——以便学生从中生长出新的知识。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不能光局限在课内,我们可以将课堂看成一个支点,从这个支点向校园、向课外发散,向儿童的经验回归。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带着继续学习的动力走向社会生活,走向大自然。

2.3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第一、教师要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富有竞争性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班集体的学习功能才能充分被利用。同时要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发挥各自的长处,相互之间构建;第二、教师努力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的强烈的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第三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欢乐。

2.4 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学中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可以选择原始的粉笔黑板,也可以选择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但是无论选择那种教学手段,都必须合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新兴的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了新课程的开展,"放大"了课堂教学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时间,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量的增强与教学时间不够的矛盾。

2.5 精心预设,为生成留有空间。

以往的经验常常把一些从实践中得来的成功经验、好的方法总结成为自以為无所不能的制胜法宝,形成一种经验定势,表现在课的设计上,往往是走不出程序化、教条化,形式化的阴影,也很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表现在教学中,就是严格按照教学设计进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使知、能、情三个教学目标得以落实。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需要教师预先作出周密的安排,精心预设,这种精心有别于精细,而应该是有弹性,有空间的预设。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他十分赞赏教师在课堂上牢牢把握动态生成的情况,使教学直接诉诸儿童的理智和心灵的境界。他说:"这种境界只能是教师具备深刻的知识的结果。他的知识要如此深刻,以致处于他的注意中心并不是教材内容,而是儿童们的脑力劳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统一,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张扬学生的个性的表现;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17.小学语文课标培训心得 篇十七

今年假期我有幸参加了农村小学教师新课标省级培训。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这次培训让我感觉到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让我无论从教育教学方面还是教师成长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针对这次培训我谈一谈我的一点心得:

一、教师要创造儿童喜欢的课堂。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真正读懂学生。儿童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教师唯有尊重、读懂才能使学生有尊严的生活在集体中,同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学困生,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为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其次,儿童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有潜力,但不成熟,作为教师要正确面对他们在成长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挫折,多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研究方式,让他们真正的喜爱学习,乐于学习,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体会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第三,教师要读懂课堂。创建高效、学生喜爱的课堂。

二、教学中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次培训中通过听李学红老师的报告,我对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定位:

1、拼音、识字教学要强调一个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

使学生想学、甚至好学。识字教学要讲究方式的多样化,利用绘本、教材、影像等教学资料,将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多认少写,识写分开。进行游戏识字时要讲究效果。写字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错误。把写字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基础。坚持每天练习10分钟。

2、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阅读过程中要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重视阅读的过程和阅读的方法,将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大力提倡诵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

3、习作教学要以学生生活接轨,不能脱离生活,凭空想象。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注重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

三、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习小组建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次培训对如何进行小组建设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讲解。首先,分组时要按照学科、学习成绩进行分组,使小组内能有一个合理的层次,并且要做到动态化管理。第二,组内的分工与互助。小组内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努力自学,帮助同学。在小组互助之前必须要先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再互助,保证组内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学习。第三,教师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由于学生的年龄尚小,对小组长如何工作还有很多疑问,这就需要教师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如:怎样给同学讲解问题、怎样检查同学的学习结果、怎样进行总结、怎样调动小组同学学习积极性等。只有有了会管理的组长,才会有高效的小组学习。第四,努力培养和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交流知识,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提出并梳理问题,训练学生的总结能力和代表小组同学发言的能力以及向其他小组质疑的能力。第五,小组学习的评价一定要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评价方式也要灵活多样,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 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

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五、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

第一,积极的心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教师应当承担起引领学生向往美好,走进美好,建设美好的责任。

第二,学习借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向名师学,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同时必须学会合作学习,共同构建教师合作文化。第三,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反思,教师可以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并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行为、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通过反思,使自己的教学精益求精,渐趋完美。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以上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一些心得,希望领导和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18.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八

通过本次新课标培训,使我了解到新课标更注重强调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其中,小学阶段更侧重对经验的感悟,初中阶段则更侧重对概念的理解。把小学和初中一盘棋考虑,不割裂小学和初中的教学,是这次新课标修订的一大特色。

2022新课标,更注重培养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19.课标培训的三大缺失及对策 篇十九

1. 研究教育现状视角狭窄, 培训缺少现实针对性

教育发展不仅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还要受社会现实中诸多价值取向的制约。教育发展不仅被考试所绑架, 而且还被诸多社会现实矛盾所钳制。课标所追求的素质教育与社会所热捧的应试教育进行着旷日持久的博弈, 应试教育往往要占上风。是素质教育错了吗?从国人的素养看, 从人的长远发展看, 谁都拥护素质教育。是学校不想搞课改吗?是学校不明白素质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大意义吗?肯定不是。因为学校的真正评价者是社会, 学校的办学成绩是百姓说了算。尽管考试卷子很难测出学生的综合素养, 但考试的高分数就意味着高学历、高能力, 意味着名牌大学和好工作、好前程。现实社会是浮躁的, 它不可能耐着性子等上若干年来看教育成果, 它密切关注的是应试分数。

教育现实存在的矛盾是不容回避的。浮躁功利的社会现实使教育不可能独善其身;新课标所描绘的教育教学的理想远景与社会客观现实对教育的束缚让学校只能放缓追梦的速度。面对这样的教育现实, 如果课标培训视角只盯着学校, 只用课标思想、理念来检验学校的教育教学, 只从学校的教育教学行动中去分析课标思想、理念的含量, 只一味指责学校在新课标改革上行动迟缓, 那是不尊重客观现实的武断。

研究当下教育现状, 必须要用广角镜。要站在历史的角度, 找到教育发展的历史渊源, 找到主导教育价值取向的根源, 找到中国几千年教育发展史与当下新课标在教育思想、观念、方法、评价等方面的异同, 进而实事求是地评判教育现状。任何割断中国几千年教育历史而另辟蹊径的做法都是徒劳的, 任何不从几千年教育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学校而作简单结论的观点都是荒谬的。要站在现实的角度, 找到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密切关系, 找到附着在学校教育身上的多个评价取向, 找到社会现实中紧紧控制教育行进方向的多个因素, 从而客观分析社会现实中多个无形的巨浪对学校教育理想的强烈冲击和强力消解, 然后努力为学校找到缓解冲撞的方法和途径。要站在世界的角度, 在对世界各国教育历史和现状的观察和分析中, 在对世界各国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研究中, 找到各国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点, 从而用世界的眼光看待中国教育, 看待中国传统教育中众多的积极因素, 挖掘传统教育中的科学成分, 甄别伪科学的成分, 并进一步分析传统教育对新课标的影响, 从而全面地评价课标培训的现状, 而不是一味地说“是”或“不是”。

当课标培训有了更广的视角, 就能更全面地了解教育现状, 就会更辩证地分析教育现状, 就会冷静地评估教育现状。于是, 学校对课标培训不积极、十年课改的课堂没有多大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没有明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无明显增强……诸如此类的说法, 就不会简单归因于学校。

2. 研究教师现状只看表面, 培训缺少情感互动性

从表面看, 教师是课堂的主角。但教师对课堂有“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权力吗?教师能置社会对教育的绑架于不顾而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吗?教师能把学校的升学目标和社会的期望抛到九霄云外吗?毫无疑问, 是万不敢做的。教师同样是生活在社会现实中的人, 社会现实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同样不可回避。

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现状已是客观存在, 要改变并不容易。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教育实践所积淀的, 有的甚至已经成为教师个人教育教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许多的做法, 教师奉为自己教育教学的法宝, 奉为提高学生分数的灵丹妙药。这样的存在不仅存在于教师本人, 还存在于学生、家长、社会的教育认同中。这样的现实, 要想通过简单的课标培训让教师放弃他自己的教学思想、理念和方法是天真的想法。如果不从实践上去打动这些教师的心灵, 让他找到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 培训多半就会落空。

教师自身的时间和精力透支使得他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学习。也许不能说教师用在教育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是最多的, 但可以说教师花在教育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是其他很多行业无法可比的。升学率的压力使得很多教师没有了周末, 没有了早晨和晚上, 除了吃饭睡觉, 似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教育教学上。教师需要认真学习的是考纲和复习资料, 需要详细研究的是夺取高分的宝典。高分数才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教师个人的命运全凭分数, 能证明非凡教育教学能力的唯有分数。这样, 教师学习课标的动力从哪里来?时间和精力从哪里来?学习的实惠从哪里来?毫不夸张地讲, 没有哪个教师不喜欢新课标, 没有哪个教师对眼下的教育顽疾不一清二楚。但教师迈出这步, 勇敢挑战现实的风险太大。教师培训时, 不看到这点, 不站在教师的角度看问题, 不明白教师内心的焦虑和惶惑, 不了解教师真正的需求, 培训就会引起教师的反感。

教师的学养基础使他们不愿学习那些深入深出的教育理论。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学习必须深入浅出, 表达必须深入浅出。教师对教学文本的研究就是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 教师对文本的“导”, 就是一个从生涩语言到通俗语言的转换。可当下阐释课标的文章或论著, 故弄玄虚玩概念者有之, 颠来倒去玩语法者有之, 洋洋洒洒玩鸿篇者有之, 生造词句玩高深者有之。诸如此类玩“学问”的培训类书籍搞得教师头昏脑胀, 哪有兴趣学习!

3. 研究学生现状关注应然, 培训缺少社会现实性

学生发展的应然状态, 在新课标中有周全的表述。教师也非常希望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能力强的学生, 学生也向往自己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成为有很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学生。可是, 学生的实然状态也是他们自己无法改变的。虽然一纸试卷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却能够决定学生的命运。学生只能一心一意把卷子做得接近于标准答案, 以获取很高的分数, 让自己进入理想的学校。处在现实中的学生更加关注高考、中考考什么, 这些东西从哪里来, 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东西。在一定程度上, 学生关注考试甚于课标, 在师生心中考纲一定重于课标。实然状态的学生处境是可以理解的, 是不该批评的。因为他们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分数, 把分数变成为自己的命根。学生这样的实然状态一定不是课标的应然状态, 我们的教师绝大多数也非常清楚, 在教学中教师也非常注重这样的实然状态, 尽力让学生在现实面前成为胜者。

课标作为纲要性、方向性的文件, 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应然性的, 是教育教学的终极追求, 是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成功, 是教育理想化的目标。但是, 课标所描述的教育应然状态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并且有些能力性目标是根本无法用一纸卷子测出的, 学生真正的素质和能力还没有科学的评价依据。课标的应然状态和学生学习的实然状态存在诸多的矛盾和困惑, 目前实然状态下的学生仍旧是全力追求分数, 课标所描绘的应然状态一定要在尊重客观现实的基础上逐步实践, 一定要在不牺牲学生分数利益的前提进行。

可当下的新课标培训, 更多凸显的是学生经过一定阶段学习后的应然状态, 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围绕应然状态去奋斗拼搏。这样的培训是正确的, 但怎样结合实然状态, 怎样让应然状态落地生根, 让学生的现实利益不受到损伤, 让学生在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找到最佳的契合点, 而培训则少有涉及, 从而导致现实性不足的培训成为了镜中月水中花。

二、提高课标培训实效的对策

1. 要把培训的文章写在学校

课标培训的所有理论、观念、思想, 无论从纯理论的角度看是多么伟大、先进、科学, 最终都将由一所所的中小学校去演绎, 去诠释, 去丰富。课标培训这篇文章已写了十多年了, 但老师感到收效甚微, 感到更多的课标培训搞的是形而上, 是宣扬某一大家的教育思想和主张, 是脱离教育教学实际的纯理论宣讲。究其根源, 恐怕是课标培训这篇文章更多地写在了研究室, 少有连接学校教育的地气。而有实效的课标培训更多地关注课标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的对接程度, 关注学校现状与课标差距的合理冲撞与消极影响, 关注课标在教育教学中的存在方式和变革方向, 关注课标与课程、评价等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呈现、实践、评价的具体运作系统。故而, 课标培训的文章只能写在学校, 只能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从而为学校教育教学带来新的气息、新的思路、新的策略、新的态度;只能在对学校客观存在的教育教学现象的理性分析中找到课标实施的渠道, 从而找到课标培训的着力点;只能在对数百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结果的评估中找到共性和个性的东西, 从而更科学地拟定课标培训的方案。课标培训紧盯教育教学实际而不至于闭门造车, 就能使培训多一些现实的解剖和方向引领而不至于游离实际空对空, 就能使培训多一些微观的观察诊断, 把脉学校教育教学的心跳, 而不至于使培训始终在半天云上飘。

但现实是参与课标培训的许多专家更多地是把课标培训之文章写在办公室, 对学校教育教学少有关注或关注不够, 对学校教育教学现实缺乏深层次的了解、把握、研究, 对学校教师和学生少有心灵的对话与交流。这也许就是课标培训遭冷遇的原因之一。

2. 要把培训的主体交给教师

众多的教师培训几乎都是讲授式, 专家讲教师听, 专家高谈阔论, 教师恹恹欲睡。培训成为了专家发布自己理论观点的平台, 教师只能毫无疑义地接受。整个培训过程, 教师唯一能做的就是乖乖地接受“灌”。教师被动接受而不主动参与, 教师言听计从而不讨论选择, 教师人在讲堂而心已飞翔。可以看出, 教师主体参与很难通过培训体现出来。真正以教师为主体的课标培训有以下表征:其一, 教师的需求得以真实地呈现。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最想搞清楚的是“教什么”和“怎么教”。在“教什么”上, 有些专家、教师拥有的自主权过大, 专家在处理同一文本时会有完全不同的教学目标, 搞得教师很难明白处理文本的依据、条件、程序、过程等。在“怎么教”上, 许多课堂有了可喜的变化, 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可有的专家, 不但给全国教师展示的是传统课堂, 而且还批评学生合作的新课堂。当教师成了学生真正的学习伙伴、支持者时, 有专家又说教师成了课堂的多余, 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智慧被埋没了。教师看多了, 听多了, 头脑被搞懵了。教师迫切想通过课标培训, 通过多个教学案例的解剖, 特别是深入教学一线的现场观察、分析、校正、归纳, 让教师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上有自己的认知。那么, 怎样让教师在课标培训中把自己真实的教学状态呈现出来, 培训者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可现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太少了。其二, 课标与考纲基本得到有机融合。教师们对课标是抱欣赏的态度, 而对考纲是抱敬畏的态度。课标立足于长远, 而考纲立足于当下。作为教师, 当下的利益高于一切, 学生中考、高考的分数关系到教师的诸多利益, 社会对考试成绩的密切关注迫使教师对考纲不敢有丝毫懈怠, 研读考纲, 读出考纲中的考点题型及解题技能才是教师要花费大力气的。在教师的头脑中, 课标与考纲之博弈, 往往考纲占上风。因此, 在培训中, 如何使教师的教学放眼长远又立足当下, 既体现课标精神又体现考纲思想, 是教师想听到的。如果培训者果能做到这点, 何愁培训不高效。其三, 课标精神在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具体而实在的体现。新课标的思想、精神、观念都是学理性的, 是带有宏观指导性的学科价值取向, 是国家意志对教育教学的干预。但在规划一个个的教学执行文本时, 在设计教学结构时, 在具体执行文本教学时, 怎样更好地体现课标理念, 怎样把课标思想融入到教学的环节和知识、能力中, 则需要专家高屋建瓴地指导和批评, 需要专家走进课堂深层次地手把手辅导。学理性的东西, 十年课改后的教师可以说出一大堆, 但实践性的东西, 十年后的教师还是茫然不知所措。实效的培训, 必须有课标精神在学科教学中的鲜活实例, 让教师觉得好学易懂可操作。这三个方面是教师最迫切的需要, 是教师最希望与培训者互动的。

3. 把培训的眼光对准学生

课标培训的目的表面上是关注教师的成长, 因为只有教师的成长才有学生的成长。但仔细研读新课标, 几乎全都是讲的学生成长, 讲的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并得到情感熏陶。毫无疑问, 新课标是为学生制定的而不是为教师制定的。新课标最终的落脚点是达到“培养什么人”。故此, 新课标培训不仅要眼光紧盯教师, 还应紧盯学生, 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培训眼光紧盯学生的表征有:其一, 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实然状态。学生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 学生更想体验学习知识的快乐和幸福, 更愿意在自我探究中体验学习的情趣。但学生视分数为自己生命的现实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高分数等于好大学好工作的观念不仅学生有, 而且更是家长和社会的高标。在立足于培养学生长远发展能力与立足于获取应考高分数之间, 学生毫无选择, 至少绝大多数学生必须面对这个不可选的现实。如果培训关注学生学习的实然状态, 努力研究并找到课标精神、思想和观念与学生学科学习的契合点, 努力使学生在形成长远发展能力时还能获得高分数, 学生、家长和社会会不支持新课标吗?可当下的培训, 有多少培训能做到这点呢?其二, 密切关注学生的理想状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 都有自己的强势智能, 都愿为追求自己的理想目标而勤耕不辍。但是, 学生的理想状态往往很难变成脚下的行动, 学生的强势智能往往难以展示。更多学校的选修课程成了展示学校教育理念的门面工程, 很抓的是分数教育, 淡化的是个性发展。因为中考高考不考学生的“理想状态”及强势智能, 考的仅是学习的“实然状态”。那么, 怎样根据新课标的理念, 在教育教学中把学生学习的实然状态与理想状态结合起来, 更加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 是培训者要高度重视的, 不仅有重视的理论指导, 而且有重视的现实范例。可这样的课标培训有多少呢?其三, 密切关注学生义务教育后的发展现状。实际上, 学生义务教育完成后在高中和大学的发展更能检测课标的成效, 更能反映课标价值。如果培训者有对学生义务教育后的发展研究, 有真实、翔实的数据分析, 甚至有对一部分人的长期跟踪关注和研究, 就会形成对课标的反观、检讨与校正, 就会形成对新课标培训的检讨与调整, 就会使培训更加关注学生在高中大学以及走向社会的需要, 就会真正地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当然, 当下的课标精神、思想和理念与高中教育有不连贯的现象, 甚至还有义务教育新课标而高中教育老大纲的现象, 但教育课程改革的洪流是任何人无法阻挡的, 许多高中课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因此, 实效的课标培训不妨将培训眼光放长一些, 从学生义务教育后的发展来思考课标培训, 来促使培训收到更大的实效。但这个工作并不好做, 也没有看到有多少培训者能提供这样的调研报告, 从而使培训少了实践的佐证。

上一篇:内蒙古喀喇沁亲王府下一篇:名著《水浒》阅读试题训练和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