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出发电影观后感(精选7篇)
1.再次出发电影观后感 篇一
因为一个很潮、很自信的同事特别喜欢,我就试着看了一下,没有怎么太get到里面的东西,我终于明白之前他们看一些我特别喜欢然后又get不到东西的电影的感觉了,主要就是没有在那边生活过,所以很难有共鸣。现在回想起来还会觉得暖暖的。
还不错,只是还没有到共鸣的程度。环境和目标人群真的很重要。现在回想起来,同事应该是因为当时要参加工作了,对大城市,对人生充满了向往,所以才会特别喜欢这部电影。
讲了一对情侣来到大城市,然后男的成名了,和女的分手,女的和制作人重拾生活信心,各自找到幸福的温情故事。我看的时候感触并不深,经历了人生的起伏,有了思考、用心的努力,好了很多了。
2.再次出发作文800字 篇二
期中考试结束了,但我并没有精力去思考考试成绩,我已经和小学同学约好去看望母校。站在学校的门口,突然感觉往日偌大的校园变得如此渺小,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我的母校会如此的小。或许,这就是长大吧!很快,我们便请到了我们的老师,一个看上去年轻却早已皱纹爬上眼角的中年人,她是笑着迎接我们的。同来的不仅只有我们这些人,整个校园随处可见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的中学生,都是回母校探望老师的同学们。我们的吴老师比以前更爱笑了,她笑着告诉我们,这一届的一年级学生比以前的我们更调皮了。她询问我们的考试考得怎么样?是好还是坏?望着老师殷切的面容,我突然有一股悲伤从心底蔓延出来,因为我是所有人中最明白的:我不是一个刻苦勤奋的学生,如果不是吴老师在小学时呕心沥血地为我打造了坚实的基础,我的语文考试又会考成什么样呢?一定很糟糕吧?大家围绕着老师七嘴八舌的回答着老师的问题。吴老师看着依依不舍的我们,深吸一口气,叹气道:“我还有事呢!我们拍张相片留念,你们也去看你们以前的语文老师杨老师吧!”
所有人恍然大悟,终于把记忆深处已经接近忘记的人给找了回来,杨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教了我们三年,将我们从一个个懵懂无知的孩童变成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少年。在我们上四年级时又调去教一年级时离开的。杨老师的班级并不难找,很快就在新教学楼找到了。老师依旧年轻,当她看见我们时愣了一下,笑了,她还记得我们。老师高兴地拉着我们一起拍照留恋,和我们一起回忆童年学习生活中的点点趣事和糗事。相聚的时间总是短暂的,离别时杨老师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人总要长大,你们也不能总想着过去怎样怎样,我知道,你们对这个校园还有所留恋,但也是时候放下了,你们已经是初中生了,应该去放眼未来了。遗忘在过去的是回忆。时光不可能倒流,你们带走的只能是回忆,不要留恋,带着回忆出发吧!”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出发,而来自过去的回忆会一直伴随着我没法前行。未来是美好的。带着回忆出发吧!不要留恋,那样做没有任何意义。只有不断出发,带着回忆出发,向着希望出发,朝着未来出发,你才有机会获得成功,收获喜悦!
3.再次出发作文初三600字 篇三
萦绕耳畔的是刚刚得知的考试成绩。缠怨般地久久不绝,轻飘飘的声音,却似是有千斤重,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已成定局,我再一次以退潮之势败北。回想起几个月的过往,心中似刀绞痛,脚上也似拖了铅球般沉重。当熟悉的家门终于出现在眼前,仿佛已过了几个世纪。
打开门,迎接着两张依旧和蔼的面庞,此刻却再也不敢直视他们殷切的目光。在他们略显疑惑的眼光中,我匆匆回到书房,掩上门,摊开作业本。却再也拿不起一支笔,写不下一个字。
几近废寝忘食的努力,却似螳臂当车般徒劳,甚至还比负薪救火来得更加猛烈,直焚烧着我的心。成绩不见长,却因此拖累了身体――想到这里,我甚至对被我用尽的笔芯都感到愧疚。
妈妈的声音响了起来。柔和的嗓音是叫我吃饭了。心不在焉地,我踱步出了房间。
一改往日的健谈,我的喉管像是被灌了铅一般难受。有一口没一口地嚼着,却着实领会了一番“味同嚼蜡”的滋味。爸爸妈妈惶急地交换着眼神,却始终一言不发。死寂般的沉默似是笼罩着世界。
凝固的时间终是被打破了。突然袖子一紧,妈妈把我拉到身边。
“孩子,倘若你摔倒了,躺在坑里只会让自己深陷其中万劫不复。拍拍灰尘吧,站起来,再次出发――别忘了,我们永远都在你的左右。”
释然太多的时候,被一碗又一碗“心灵鸡汤”灌饱,却终究不懂得面对挫折;太多的时候,坚信多么多么努力就百分之百会成功,于是最后只好遍体鳞伤。诚然,汗水是必需的,但倘若功败垂成又何妨呢?我们大可以拍拍那些恼人的灰尘,好好感激那些陪伴左右默默支持的人,向他们道声感谢,然后,重新出发。
4.带着勇气再次出发作文800字 篇四
当然,我作为一个学生面对的困难莫过于那一场可怕的考试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初一的几场考试。天灰蒙蒙的,天空像是被一层厚厚地云毯给盖住了,没有丝毫光芒,我站在窗台前,双眼痴痴地望着远方,手中拿着一张满是红叉的试卷,毛毛细雨飘了进来,落在我的身上,那种凉凉的感觉又将我带回了发试卷的情景,老师一个劲的指责和同学们无情地嘲讽,令我感到心灰意冷,我责怪自己为什么这么没用,从进初中起就拉班上的后退,我对自己也感到非常失望,也感到很无力。后来也一直沉浸在心灰意冷的心境中。
一天,我正在公共区打扫卫生。有一个比我小的男孩,满脸自责地从办公室里面走出来,手里还拿着满是红色印记的试卷,他手中挥舞着笔,脸上时而紧锁眉头、时而喜笑颜开,我心想他在干嘛呢?就在这时他拿着试卷走进了办公室。原来他是在改正错题。
我心想如果那个试卷是我的,我早就把它丢弃在垃圾箱了。他为什么要改呢?我想这就是老师常跟我们说的知错就改吧,这个小男孩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放弃敢于面对困难。而我却在困难面前低头,不正视自己缺陷去找各种理由来逃避,这实在是不应该。想到自己之前的经历,我在心里不禁打起了退堂鼓。看着小男孩从办公室出来,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一丝爱意从心底喷涌出来。我下定决心要将初中这段时间绚丽的展现在自己的青春之中。我便加快了打扫速度,跑回教室,寻找那些已经在课桌里尘封已久的课本。将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过关,一个难题一个难题的攻破,
从那以后,家里多了一个苦读的身影,班上多了一个勤奋读书的身影,学校小道上多了一个读书的身影,渐渐地,我的成绩上升了,由全班50多名到30多名在到20名以内,老师不再指责我了,同学也不再讽刺我了,现在我心中充满了阳光。
5.向着幸福出发观后感 篇五
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声响起,的《开学第一课》拉开了帷幕。本次节目的主题是“幸福在哪里”。然而幸福究竟是什么呢?我怀着极度的好奇心开始了探索。
在主持人、班长、老师的带领下,一个个感人的幸福故事展现在我的眼前。
十岁的刘浩,从七岁时便开始了他的弹琴生涯,经过三年的努力,最终获得了舒曼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的第三名。令人惊讶的是:刘浩是一名盲童!因为他从小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在七岁时,妈妈带着小刘浩跑遍北京去寻找钢琴老师。然而事与愿违,由于先天的失明小刘浩被老师们一次又一次的拒之门外。但是母子俩不放弃,仍旧夜以继日的奔波着,寻觅着。最终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小刘浩终于找到了老师,开始了追逐梦想的旅程。国际巨星成龙说:“我们要学会去奉献,学会帮助他人,这样,在奉献帮助的同时你就会收获幸福。”看完这个故事,我感触颇深。小刘浩身为一名盲童,但他却有着坚韧的毅力,不懈的精神,执着的追求。最终通过努力收获了成功,收获了幸福。而我们这些健康的人们还有什么资格不去乐观面对困难,不去发愤图强,不去执着追求理想呢!只有努力了,你才会收获幸福;唯有奉献了,你就会收获幸福;只要成功了,你定会收获幸福!
在重庆偏远的笃平村小学中有一个女孩,她叫谭思澳。今年她将踏入中学的殿堂,开始新的角逐。然而在她的心中有一个不愿忘记的名字——王忠华。王老师:那位教全班同学跳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dangrous》的班主任。他们在一起共度了三个春秋,在那相守的岁月里,有酸甜苦辣,有喜怒哀乐,而同学们记忆最深的.则是他们与王老师共舞的幸福时光。那一曲《dangrous》包含了深深的情意,浓浓的关爱,真真的祝福。让那激情的舞蹈,欢快的舞步,带着王老师的一片真心随着同学们走遍天涯海角,让那盏美丽的灯在心中永远明亮,让那幸福的源泉永远汩汩流淌……
法网冠军李娜,著名学者于丹,世界冠军邓亚萍,他们那饱满深情的演讲令人深思。是他们告诉了我,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一定要自信,唯有自信才能发掘其独特的价值。在人生崎岖的道路上一定要乐观,在遇到困难时要乐观,在失败时要乐观,在山穷水尽时也要乐观!唯有乐观才能坚强地面对一切!他们告诉了我,要奉献!为社会出一份力,为班级出一份力,为他人出一份力可以使自己更加快乐!他们告诉了我,要快乐!快乐的面对每一天,快乐的面对每一个人,快乐的生活便是幸福!他们告诉了我,要分享,与亲朋好友一起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分享生命中的苦难,那也是一种幸福!他们告诉了我,成长比成绩更重要,让社会关注生命的健康成长,让我们充满自信的蓬勃成长,让我们心中的梦想在蓝天下幸福成长!
6.带着感动出发 《感动》观后感 篇六
——2009年《感动中国》观后感
每年这个时候,无限的感动汇聚在一起,散发出一股无限的力量,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毋宁说,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感动。那感动是什么呢?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的,而是用心品味出来的。
感动,似乎是在那不经意的瞬间,心尖尖的颤抖;感动,似乎是在那酸楚的泪眼中,涌起的一股温暖;感动,似乎是在那痛苦的路途中,一个小小的握手。
一片树叶飘落,虽然是无可避免,但它也曾绿过一个夏天;一颗流星的划过,虽然终归陨落,但它毕竟曾经闪亮过;一朵烟花的绽放,自然终归烟消无痕,但它毕竟绚烂过。其实感动就是这么简单,它源于平凡,却蔓延于整个生命。
感动源于一个女人的默默付出。
都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在默默的支持。邓小平爷爷为我们国家的建设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在他的带领下,一座座新城神话般的崛起,在他的带领下,一座座金山奇迹般的聚起,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大步伐。但是,在邓爷爷的背后,又是谁在默默地支持着他呢?是卓琳!一位平凡的女性。她与邓小平爷爷在革命时代相知相恋,共结连理。从太行山到大别山,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卓琳始终紧紧跟随着邓小平。解放后,邓小平成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卓琳在身后甘当无名英雄,相夫教子。十年**中,卓琳又陪伴邓小平在江西度过流放生活。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她亲自赴港见证香港回归,替小平爷爷完成遗愿。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毅然把个人的10万元积蓄捐给了灾区人民。死后又将眼角膜捐赠给需要的人。
在介绍片中,最让我感动的确实一句简单的话 “我的任务就是把家管好,把孩子管好,不让小平操心,让他专心致志地把工作做好”。朴实无华的言语道出了卓琳的平凡,也道出了卓琳的伟大。我想说邓爷爷真幸福,有那么一位好妻子,我更想说,我们中国人真幸福,有这么一位甘愿付出的伟人家属。
感动源于一位老人始终乐观的笑容。
镜头上的朱邦月老人一直是微笑着的。这是一种积极的微笑,乐观的微笑。四十年来,他用并不健全的身体撑起了一个特殊的家庭。为了当年一句简单允诺,老人用了一生来兑现——赢取朋友的遗孀,并将朋友的孩子抚养成人。不幸的是,母子三人都得了绝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于是老人重复起了这样的动作:起床后先给自己装上假肢,然后打扫卫生,洗米做粥,帮母子三人起床,帮他们洗脸刷牙,喂早饭,随后上街买菜,为全家人准备午饭,傍晚,轮流给三个人擦洗身体。晚上,还得想着夜里起床给他们逐一翻身。这样的日子一坚持就是二十几年,该有多苦该有多累?而老人总是微笑面对。老人的伟大举动让我感动,更让我感动的还是那句“光苦闷也不行啊,光思想不愉快也不行啊,要笑一点,喜乐一点,乐观一点”。人生路总是坎坎又坷坷,微笑面对希望总会在前方等着你。
感动源于一位老妈妈的博爱!
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温暖的关爱没有民族之分,没有偏见之心。她把孩子们无助的眼神化作对世界的希望,把弱小心灵的惶恐抚平成面对尘世的从容。不是骨肉却胜似骨肉。阿里帕妈妈收养了10多个孤儿,远远超出了自己的经济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她不仅要让孩子们吃上饭,还要让孩子们读上书。她的母爱让一个个孤儿重拾了母爱,让一个个孩子不再孤单。古语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其中一个孤儿留着长长的辫子,不为别的,只因为那是妈妈给的,是阿里帕妈妈给了她长头发的机会。
敬一丹的那句“哄孩子睡觉的时候,都得唱不同民族的催眠曲”。这句话把全场都逗笑了。但是这笑声的背后是对老妈妈的无限的崇敬。
感动源于一位普通党员的坚守!
本来他也可以和其他下派党员一样,干完任期就拍拍屁股走人,但是他选择了坚守,选择了践行一名党员的信念。六年来,沈浩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回答了当初村民们的疑惑。他带领小岗村村民办工业、兴商贸、科学种田,以市场经济的头脑发展种植、养殖和高效农业,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使小岗村跻身2005年度“全国十大名村”。小岗村富裕了,然而,沈浩却病倒了。
沈浩作为一名人民公仆,他付出了健康,付出了所有的精力!他太忙了,所以他无暇顾家。他曾说“忠孝不能两全,这是很遗憾的。”是的,他对妻子女儿的爱实在不多。当听到其妻说着自己和女儿想念沈浩的故事,我的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妻子和女儿又何尝不在付出呢?
“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国头顶”这句颁奖词说的真好!
感动源于一位女大学生的执着!
她也是一位80后,可是你永远不会将27的年纪与她联系起来。过度的劳累使她比同龄的女孩子显得更老些。但是她仍旧是让全国人民尊敬的“80后最美丽的乡村女校长”。为了让留守儿童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李灵建起了希望小学,为了让孩子们和其他城里孩子一样有课外书看,她干起来了收废旧图书的活。误解、口水、抨击都没有打败这位80后的美丽女校长。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执着的完成了一件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感动了我们这一辈的人,也感动了中国。
感动源于一颗为国争光的雄心!
当他听到新西兰航海家说,他航海大半辈子,都没有碰到过中国人时。翟墨深受刺激。于是他做了“中国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他沿黄海、东海、南海出境,过雅加达、经塞舌尔、好望角、巴拿马,穿越莫桑比克海峡、加勒比海等海域,横跨印度洋、南大西洋、太平洋,经过了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的15个国家、地区和岛屿,航行了二万八千三百海里。让世界知道中国这一头睡狮已经睡醒了。是一种对国家的深深的热爱促使一位艺术家放弃自己的艺术事业,投身于自己并不熟悉的航海领域。这种为国争光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学习。
感动源于浓浓的母爱!
母亲,再熟悉不过的字眼。我们讴歌母爱,因为是母亲把我们送到了这精彩的世界;我们热爱母亲,因为她哺育我们长大成人;我们依恋母亲,因为在我们最危难的时刻,母亲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暴走”妈妈陈玉蓉为了救儿子,每天走十多公里路,走破了四双鞋子,脚上的老茧长了就剐,剐了又长,奇迹般的治愈了脂肪肝,挽救了儿子的生命。她用疯狂的行动向我们阐释了母爱的伟大。
感动源于一位志愿者的永无畏惧!
三十年来,他一种在保护着滇池,保护着他的母亲!为了治理滇池的污染,他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妻子无法忍受,离开了他;非法开采者记恨他,一次次殴打他。但他毫无畏惧。不理解的人称他为“张疯子”。而张正祥却坚定地说:“不是我疯了,是那些人疯了。是那些人不知天高地厚了,疯得只知道钱了。”他用牺牲整个家庭的惨重代价,换来了滇池自然保护区内33个大、中型矿、采石场和所有采砂、取土点的封停。一个农民用勇敢的斗争精神告诉世人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不是一句空话。
我想说他才是真真的绿的守护神,真真的环保卫士!
感动源于一位盲人的淳淳友爱!
她是一个德国人,她是一位盲人,当她发现藏文还没有盲文时,便借鉴其他语种盲文的开发经验,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发出藏盲文,还与西藏残联合作建立的盲人康复及职业培训中心。为在异国他乡的盲童带去了希望。如今,她辗转去了印度,为那里的盲童带去光明。“盲文无国界”“爱心无国界”。她看不到世界绚烂的色彩却给无数人带来了光明。这份友爱是纯洁无暇的,是无国界的!
我觉得推选委员的那句“她是当代的普罗米修斯,虽然自己看不到光亮,却给远在异国他乡的西藏盲童带来了光明与希望”说的太好了,她的高尚源于最真挚的慈爱的情怀!
感动源于一位科学家毕生不懈的专研精神!
国庆60周年的阅兵仪式上最惊心动魄的莫过于看着我国自行研制的飞机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一架架与先进国家水平媲美的战斗之鹰,凝聚了宋文骢老人太多的心血。五十年来,他呕心沥血,将自己的青春挥洒在祖国的航天事业上。为了庆祝试飞的成功,他甚至把自己的生日改在了歼-10首飞成功的那天——3月23日。一位科学家用自己的赤子之心,铸就者着祖国蓝天的龙魂。这种刻苦专研的精神真是我们大学生应该学习的。
感动源于舍自救人的牺牲精神。
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人为救落水儿童不行牺牲了年轻的生命。他们的舍己救人的精神让人感动。
看着三个人的遗照,我们观众的心一下子软了下来。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他们是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人物,他们是世间最不起眼的小角色,但他们却用自己最平凡的双手做出了最不平凡的举动!该怎样描写这些英雄?该怎样歌颂这些英雄?他们是最质朴的,华而不实的语言又怎能配得上这群最真的英雄?感谢他们给他人带来温暖,给社会带来温暖,给他人带来力量,给社会带来信心。
感动就在身边,《感动中国》,让我们发现、认识、领悟和体味了更多的精神力量。就让我们带着感动出发,为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让行;比如,环保;比如,捐赠„„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雷锋离开我们已经有48个年头了。48年里,我们是否一如既往的学习雷锋精神,发扬雷锋精神?对此,我个人还是深有怀疑的。
如今的社会,为什么拾金不昧的少了?为什么占小便宜的多了?为什么文明让座少了?占着“老幼专座”的多了?为什么服务社会的少了?而要求社会抱怨社会的人多了?难道雷锋精神真的远离了我们?难道我们的社会不再需要向雷锋这样甘于“奉献”的人了?难道我们一个个都迷失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了吗?
看完《离开雷锋的日子》,我潸然泪下。原来雷锋一直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像小孩子迷路一样,走错了一段路,但最后还是安全的回家了。影片以乔安山的回忆作为贯穿线。乔安山出场伊始,便陷入常人无法忍受的困境,给人造成了一个巨大的悬念,直觉告诉有一段悲伤的记忆在他心里,始终割舍不下,1962年8月15日,两人执行任务回来,乔安山在倒车时,无意中撞倒一根木杆,正巧打在指挥倒车的雷锋的头上,经抢救无效,雷锋牺牲了……….离开雷锋的日子。乔安山当了长途汽车司机。但雷锋在他心中却始终活着,他在做事之前总是这样提醒自己“在我做什么之前,先问问自己要是班长(雷锋)会怎么做”。就这么一句话,指引着他几十年的。
影片讲述了疾恶如仇的他和以权谋私的孙科长的面对面的斗争。售票员小吴,被乔安山的精神所感动,把原先想据为己有的一枚乘客遗失的金戒指,悄悄挂在方向盘上。
随后影片进入高潮,事情发生在1988年。乔安山救助被汽车撞伤的梁老头,由于老头的子女不肯交纳医疗费,反被梁家亲属无耻地冤枉为肇事者,此刻乔安山有口难辩。除了妻子,连亲生儿子也一时间站到对立面。他再次陷入比当年无意撞死雷锋更深重的绝境。他感到无比孤独,甚至绝望。乔安山周围,几乎无人相信,现今社会还有雷锋式的乔安山这样无私无畏的人!乔安山在电台的真情流露唤醒了目击证人的良知,终于在挺身站出来为乔安山同志作证,与此同时,公安干警把肇事司机抓获归案,才真正还这位活雷锋一个清白.。。
又一次出车,乔安山的汽车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快要生孩子的孕妇,他毅然停下车来,送往这位孕妇去医院。谁知,在途中,检查处竟说领导要他停车处置,他不顾那么多,与检查员争辩了起来,最后,一位老奶奶被他的所作所为而感动,下车打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才过去了。乔安山内心激动万分。人们没有忘记雷锋!
还有一次,乔安山与儿子一起出车,他们的汽车陷进了泥潭,整整停留了一夜。路过的一群中学生帮他们把气车从泥潭中推了出来。乔安山正要给大家报酬时,学生们说:“我们不要钱,我们是学雷锋做好事的。”并且还向他介绍了他们的爱心帽子,一颗心围绕一只和平鸽——志愿者。随着激昂的音乐的奏响,我的泪水又一次夺眶而出。主人公乔安山的那句“你们的行动告诉我雷锋他还在,他还活着”唤起了我学习雷锋的热情。
但是,当我看到在网上看到一些企业的老板在学雷锋日的那天一起跪拜雷锋像时,我忍不住要说“学雷锋日”和“雷锋精神”是两码事。牢记“学雷锋日”是3月5日,其实未必就代表“雷锋精神”长存。
忘了“学雷锋日”的具体日期,也并不意味着“雷锋精神”就不复存在。只要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不忘做好事,那么雷锋精神就永远存在。
而当“雷锋精神”被过多的寄望于“学雷锋日”那一天的扎堆做好事时,其实本身倒是对于“雷锋精神”的一种曲解。现实中,福利院、孤儿院平常日子里门可罗雀,而一到“学雷锋日”,这些地方却忽然变得爱心爆棚,甚至不得不婉拒人们的“学雷锋”行动。可见,哪怕“学雷锋日”被牢记在心,甚至当天的爱心饱和甚至溢出,也不能证明我们不缺“雷锋精神”。相反,“学雷锋日”的“爱心”过热,某种程度上恰恰反衬出平常日子里“雷锋精神”的稀缺。
不难看出,既然是一种“精神”,它本该无所不在的体现在平常日子里,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而不该成为每年一日的“秀场”。从这个角度来看,“学雷锋日”是几月几号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忘记“学雷锋日”是几月几号没有多么可怕。只要雷锋精神和助人为乐的意识能够长存于心,“学雷锋”本不必在某一天,而更应在每一天。
7.向幸福出发观后感 篇七
幸福是:也许天真稚气的小孩会说:“幸福就是有糖糖吃!”也许当代的中学生会说:“幸福就是成绩优异,站在所有人的前沿。而科学对幸福的定义,就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而我对幸福的理解却很简单,那就是不羡慕别人,能做好自我。
“幸福”已经成了全民追求,在婚姻中更是占了较重的砝码。但往往身处幸福之中的人们总是钝于感知幸福,也总是在疲于奔命的努力寻找无限扩大的幸福,当你获得的越多,越觉得幸福难觅,看了李咏和王冠主持的《向幸福出发》以后,我的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因为它给人以长久的思索与追问:是怎样的情怀使他们成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们令九州动容?
张蕾,许月华,刘贺龙,顾金钟,刘微他们每一个人后面都承载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它们深深的震撼我的心灵,刺激着我的神经,在观看的过程中我的眼睛一直是湿润的。他们当中的有些事情是我们大多数人可能无法想象的,但是他们做到了,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超能力,而是他们有一颗坚强的心,执着的心!他们中间大部分人都是那样的普通,但他们用平凡的双手,高尚的心灵,成就了伟大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位中华赤子,这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乐于助人,舍小家为大家的优良传统,也正是现代社会所越来越缺少的。他们的举动无疑给很多人上了一堂意义非
凡的人品课。
【再次出发电影观后感】推荐阅读:
《从当下出发》观后感12-15
再次拜访函12-06
erp再次工作计划12-08
萧山职工社保缴费再次上调01-17
再次拾起作文800字01-22
再次竞争副班长演讲稿02-09
出发作文08-05
出发经典散文08-10
带上诚信出发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