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论文

2024-07-26

环境卫生论文(共8篇)(共8篇)

1.环境卫生论文 篇一

迎国庆“爱护环境卫生,创建清洁家园”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为进一步巩固创国卫成果,为辖区居民营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节日环境。2016年9月28日早上,沮河社区联合包抓单位市委政法委一行40余人,开展迎国庆节前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

活动采取包干打扫、分头行动的方式,市委政法委、社区志愿者积极发挥奉献精神,不怕脏、不怕累,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对辖区主干道沿线、背街小巷的卫生死角、野广告、绿化带内白色垃圾、烟头、纸屑等进行集中清理,此次活动共清理垃圾15桶,督促门店清扫门前环境卫生5家,出店经营2家,清理野广告10余处。

通过这次集中整治活动,不但改善了社区环境卫生状况,还带动社区居民增强环境保洁意识,为共同创造洁净、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开了一个好头,社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开展环境卫生治理。(沮河社区 姜黎 报道)

2.环境卫生论文 篇二

1 环境卫生和设施条件

奶牛饲养场的建造地点应该在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位置,并且在四周修建绿化隔离带。保证牛舍能够提供给牛群清洁、无污染并且充足的水源,地下水位在2m以下。修建牛舍地面和墙壁的材料应该方便日后的清洗消毒工作的开展,设置良好的粪尿排出系统。分开饲养场内的净道与污道,防治牛只发生疾病的交叉感染情况。

奶牛场的大门口应该设置有供进出车辆消毒的消毒池,主大门的侧门还应该设置供行人消毒用的消毒池,条件如果允许,还应该配备人员用的消毒室和喷雾消毒设施,并且在消毒室内安装有紫外灯,还不能缺少洗手盆。

牛舍及其周围环境的卫生必须常年保持。运动场内不能有石头、硬块和积水,每天按时对牛舍、牛床、牛槽进行卫生清扫;及时将牛只排泄的粪便和场内的污染物进行清除,可以采取堆积发酵的处理方式。牛舍及其周围不可以堆放垃圾和其他废弃物,采取无害化的方式对病畜尸体及污水污物进行处理,并且将胎衣进行深埋。

2 消毒措施

如果牛场一旦发生传染病的流行, 饲养者会遭受惨重的经济损失。所以,有效的杀灭和阻断对于奶牛有危害的病原微生物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不仅可以降低奶牛发生传染病的概率,保证牛体健康,还能提高牛场的经济效益,所以,在平时的养牛生产环节中,必须重视消毒工作,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消毒剂的选择

平时的临床生产中,常规的消毒剂最好选用广谱、高效并且对人畜和环境比较安全、无残留的,不会破坏舍内设备、在牛体内不会积累有害物质,或者根据特定的病原体选择针对性强的药物。并且要经常更换消毒剂的种类,不能长时间都使用同一性质的消毒剂,避免消毒效果不好,起不到消毒作用。

2.2 环境消毒

每周都要对牛舍周围及运动场进行一次常规的消毒,可以采用2%氢氧化钠或者生石灰进行消毒;每个月还应该对牛场周围、场内污水池、下水道等进行一次消毒。牛场的门口和牛舍的入口处要分别设置消毒池,原则上应该每天都对消毒池进行消毒,牛场可以按条件选择消毒频率,消毒液可以选择2%的氢氧化钠溶液。

2.3 人员消毒

如果处于紧急的防疫阶段,生产区应该禁止外来人员参观,非紧急防疫阶段,外来人员应该经过严格的消毒才能进入生产区,进入之后必须严格遵守牛场相关的的卫生防疫规定。定期对饲养人员进行体检,如果感染人畜共患病,则严格禁止进入生产区,并且要及时进行就医治疗。工作人员工作时必须换上工作服,下班后工作服不可以穿走,必须留在场内。

2.4 用具消毒

定期对牛舍内的饲喂用具、料槽、饲料床等进行消毒,消毒可以使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日常生产的用具在使用前后都要采取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处理。

2.5 活体环境消毒

定期用0.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等进行活体牛环境消毒。但是在消毒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消毒剂,避免牛奶被污染。

2.6 牛体消毒

饲养员给牛只进行挤奶、助产、配种、注射及其他任何接触操作之前,都要消毒相关的部位。新从外场引进的牛只必须进行消毒,然后隔离饲养,确认没有携带病菌的,才可以进入舍内饲养。

2.7 生产区设施清洁与消毒

春季和秋季分别对牛舍、牛圈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消毒工作,消毒液可以选择0.1%~0.3%过氧乙酸或1.5%~2.0%烧碱。此外,每个月要针对牛床和采食槽进行1~2 次的常规消毒。

2.8 粪便处理

牛只排泄的粪便应该进行堆积发酵,每周对粪尿的堆积进行1 次消毒,消毒液可以采用2%~4%烧碱溶液。

2.9 饲料存放处消毒

按时对牛群饲料的存放处进行清扫、洗刷以及药物消毒,防止饲料出现霉变异常。

3 消毒的误区

3.1 消毒前不进行清洁处理

进行消毒工作之前必须将污物消除干净,否则消毒剂与病原体接触会受到污物的阻碍,导致消毒效果降低。消毒剂与有机物,尤其是蛋白质结合,可以行成化合物,具有不溶的性质,消毒作用会减弱。

3.2 带牛消毒的误区

带牛消毒包括整个牛体所在的空间环境,而并非仅仅限于活体牛的体表。空气是许多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媒介,所以,对空气进行消毒可以避免许多疾病的出现,消毒效果比较好。

3.3 消毒流于形式

制定适合自场的消毒计划非常重要,不仅仅有助于牛场的饲养管理工作开展,还能够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牛场内的行政区和生产区对于消毒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样,必须严格制定消毒程序,进入生产区的人员要遵守,领导、技术人员或者是饲养工作人员都要执行规定。许多牛场只是严格的要求外来人员,却放松了本场人员的消毒管理,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必须杜绝。

3.4 过份依赖消毒

生物安全的构建组成包括消毒,但并不仅仅是消毒。还有很多同等重要的工作,都应该尽量做好,而不是单纯的依赖消毒可以保证生物安全。

3.北京: 打造房山环境卫生示范区 篇三

近日,北京环卫集团注册成立北京环卫集团房山有限公司。新公司将创建环卫合作房山品牌和模式,将房山区打造成为环境卫生示范区。其构想:1.提高环卫装备水平。彻底淘汰一批落后环卫车辆,集中更新一批新型多功能环卫车辆,全面提高房山区环卫作业机械化率。2.城市公厕升级改造。按照发达国家标准对城市公厕进行重新设计,完善硬件配备,打造全市一流城市公厕。3.便民综合服务进社区。将垃圾中转站的建设与ATM便民服务、快递代收服务、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等功能相结合,打造成环境友好型和功能服务型的国际一流的网络据点。4.建立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地沟油)管理体系。开展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收运、处理试点,使用带有电子密码锁、电子标签和GPS定位等先进技术的装备,实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查询,率先在北京市建立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示范性管理体系。5.构建废弃物综合管理体系。依托环卫集团现有环卫设施资源,完善、拓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电子垃圾、建筑垃圾等废弃物的收运及处理业务,打造环卫全产业链。6.建设智慧环卫网络平台。利用GPS和GIS等高科技手段,对环卫管理涉及到的人、车、物、事进行全过程实时管理,与智慧城市网络对接,实现城市综合管理互联互通。(通讯员 许泽玲 )

4.环境卫生整治 篇四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高台县城乡环境卫生“大清洁大整治”专项行动方案》统一部署,为切实解决A级旅游景区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旅游环境,月牙湖景区针对督查组检查出的问题,全体工作人员迅速行动,积极投入到A级旅游景区生态环境问题“大发现大整治”工作中。

一是细化工作,明确分工。根据督察组查出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细化卫生整治工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同时建立了环境问题清单及整改台账,确保景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抓住重点,全力整治。以整治景区外围沟渠垃圾、废弃物、景区内卫生死角为重点,安排人员进行彻底清理,目前已修整树沟200米,修剪外围树木150棵,清理垃圾30方,整治工作进展迅速,初见成效。

5.环境卫生 篇五

整体情况与优点:

各校都比较重视此项工作,校园内外打扫得比较干净、卫生,各室也都进行了布置、整理。

1、中心校各室比较齐全,管理比较规范、到位。

2、各校都加强了班级管理,班级窗明几净,“学习园地”等内容丰富,布置有序,整体上木套小学比较突出,如该校的一(1)、一(2)、二(1)、三(1)、四(1)、四(2)、五(1)、六(1)等班级干净、卫生,有花有草,赏心悦目;其次是沙东小学,如该校的四(1)、四

(2)、五(1)。

3、白头小学的画廊更换及时,内容新颖,展现了本校师生的风采。

存在问题及建议:

1、各校校园卫生死角还有待进一步清扫,如中心校西南角(花架南)及东南角纸屑、落叶未能及时清扫;沙东小学体卫室前杂草树叶及操场杂草有待进一步清除;白头小学楼西下的地面纸屑较多;木套小学西操场杂草、厕所四周的纸屑应及时清除。建议各校进一步加强校园卫生管理,在“求实、求细”上下功夫,将各卫生区承包到班,责任到人,检查到位。

2、各校的班级管理还不够规范,要求不统一,不严格。除木套小学及沙东小学个别班级外,大多数班级的门窗玻璃都未擦干净,门框上灰尘多厚,有的班级地面上废纸屑较多。各校大多数班级布置比较混乱,布置不统一,如图书角、卫生角的位置及“三表两簿”的悬挂位置等都不统一,有的甚至没有图书角、卫生角、“两簿”,有的班级“两簿”上一个字也未见,还有的班级破损玻璃未及时更换。班级管理很重要,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议各校在班级管理上要切实加强,管理要规范、有效,做到标准统一,要求严格,尽量做到“一日一小扫”、“一周一大扫”,努力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各校在各专用室管理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各校专用室的卫生打扫不够及时,如门窗玻璃上的灰尘、地面上的纸屑等。有的专用室物品摆放无序、借用登记不及时。有的教师办公室物品摆放混乱、卫生状况较差。建议各校将各室承包到人,责任靠身、奖罚分明,管理进一步规范。

6.环境卫生习题 篇六

问答题:试述引起环境污染的主要环境因素?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后称何种污染物,并试举一例说明之。

标准答案及评分办法:

主要环境因素为化学因素(得分 30%)

理化性状发生改变后称二次污染物(得分 20%)

试举一例说明(得分 50%)多选题:

1. 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A. 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B. 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E. 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2.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 A.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

B.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 C.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D.认识全球环境问题

E.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3.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A. 空气、水、土壤(岩石)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

C. 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 D. 空气、水、食物、生物体 E. 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 4.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A. 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

B.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 C. 环境污染治理

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E. 环境质量评价

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

A. 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 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E.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原生环境是指

A. 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 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 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

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E. 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A. 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 B.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少所致 C.地质地理原因使当地居民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所致

D.环境破坏对地质条件影响使人体摄入矿物质异常所致

E.饮食中某种元素含量异常所致 8.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CFCs)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是

A.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等生态破坏

B.臭氧层破坏

C.形成酸雨,破坏生态系统 D.生物多样性锐减

E.植被破坏,导致沙漠化 9.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 B.人群健康

C.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D.人类健康及其周围环境 E.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

10.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

A.机体的新陈代谢上 B.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 C.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

D.人对环境的破坏,又对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

E.人体每天摄取食物,获得足够营养

11.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为 A.人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

B.环境因素对机体影响的作用机制 C.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D.阐明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复杂性

E.环境中有益因素和有害因素对机体的综合作用

12.环境卫生监督的理论依据为 A. 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 B.造***群危害的严重程度 C.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 D.执法人员的相关知识

E. 环境卫生学研究提供的卫生基准和技术规范

13.清洁生产是指

A. 生产场地清洁、厂房清洁

B.生产场所清洁卫生、无垃圾灰尘 C.清洁的生产过程

D.节约能源、资源消耗少,有效预防控制污染和其他废物生成的生产工艺过程

E.生产过程中有严格卫生管理制度,工人始终保持清洁卫生

14.就全国范围而言,广大农民的饮用水是不够安全的,其危害主要来自:

A. 生物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B.环境化学物和生物地球化学性的污染

C.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放射性污染

D.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环境化学性污染

E. 生物地球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污染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

问答题1.:试述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

标准答案与评分办法:

(1)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25%)

(2)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25%)(3)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性(25%)

(4)环境因素对机体作用的复杂性(25%)问答题2.:试述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复杂性

标准答案与评分办法:

(1)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和多途径入侵(25%)

(2)机体对有害因素反应的差异性(25%)

(3)低剂量长期暴露影响的隐匿性(25%)

(4)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可发生转化、降解或形成新的污染物(25%)多选题:

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下列各种功能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这些功能流是

A.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

B.物质流、能量流和食物流

C.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食物流

D.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E.都不是

2.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A.是异养型微生物 B.是草食动物 C.是肉食动物

D.可起着加工和再生产的作用 E.能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3.“食物网”的概念是

A.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状食物关系

B.多种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状食物关系

C.多种生物因食物不同,形成的复杂的食物关系

D.多种污染食物与健康的相互关系 E.复杂的食物之间的关系 4.生态系统健康是

A.人和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综合特性

B.生态系统对人健康影响的特性 C.人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特性 D.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

E.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特性

5.人类便于取用的河水、湖水及浅层地下水等淡水仅占水圈总水量的 A.12.0%左右 B.0.2%左右 C.0.01%左右 D.1.0%左右 E 5.0%左右

6.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环境决定人类 B.人类改造环境 C.互为相因果

D.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关系

E.无特殊关系

7.有三种类型的化合物,其剂量-效应(反应)关系曲线的特征不同,它们是

A.有机物、无机物和金属化合物 B.有机物、无机物和必需元素 C.无阈值化合物、无机物和必需元素

D.无阈值化合物、有阈值化合物和必需元素

E.有机物、无机物和有阈值化合物 8.以下是影响环境污染物在靶部位浓度的因素,除外 A.暴露频度 B.暴露期

C.化合物的生物半减期 D.暴露浓度

E.化合物的生物放大作用 9.环境污染物在靶部位的浓度 A.在长暴露期后,趋于降低 B.在长暴露期后,趋于稳定

C.只要暴露期足够长,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

D.只要生物半减期足够长短,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E.只要暴露频度高,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

10.根据人群健康效应谱,从弱到强的5级效应的分布规律是 A.两头大,中间小 B.两头小大,中间大 C.最弱的效应比例大 D.最强的效应比例大 E.都一样大

11.在人群健康效应谱中,准病态(即亚临床状态)的变化是 A.生理代偿的变化

B.体内负荷增加的变化 C.正常调节的变化 D.出现严重中毒 E.生理异常的变化 12.人群易感性是 A.遗传决定的 B.后天获得的

C.由遗传和后天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D.是不会改变的

E.是感染以后产生的

13.有害和不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下列特征,哪项是错? A.历来存在

B.比次生环境的问题出现早 C.依然存在

D.将继续长期存在 E.将逐渐消失

14.气候成为某些流行病的重要流行因素,以致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等病

A.秋冬季多见 B.冬春季多见 C.春夏季多见 D.夏冬季多见 E.夏秋季多见

15.哪项不是天气与气候对健康的影响方式

A.影响人体生理和代谢功能

B.对生物性病原体和生物性传媒的影响

C.影响污染物的吸收 D.对人体的物理作用 E.影响环境质量

16.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 A.包括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 B.主要产生神经毒性 C.主要引起过敏反应 D.主要是致癌性

E.毒性一般低于环境污染物

17.下列都是植物所产生的有毒物质,除外

A.透明质酸酶 B.糖苷 C.霉菌毒素 D.生物碱 E.毒蛋白

18.微量元素的摄入与机体有害效应的产生,下面正确的叙述是 A.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 B.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C.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和摄入不足

D.部分微量元素摄入过高 E.以上都不是

19.环境污染的概念是

A.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的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B.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造成了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

C.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影响了人体健康 D.A+B E.A+B+C

20.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复杂性表现为

A.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多种形成和途径进入人体

B.往往是多因素的联合作用

C.人群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状况D.受污染影响人群的反应个体差异大

E.以上都是

21.下面是环境污染产生的急性危害,除外

A.地方性氟中毒

B.印度博帕尔发生的异氰基甲酯泄漏事件

C.前苏联发生过的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D.伦敦烟雾事件

E.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

22.影响环境化学污染物产生慢性危害的因素是

A.污染物的暴露剂量

B.污染物的暴露时间(暴露期和频度)

C.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半减期和化学特性

D.机体的反应特性 E.以上全是

23.下列是环境中易引起持续性蓄积危害的污染物,除外 A.DDT、PCBs等 B.氰化物

C.汞 D.镉 E.铅

24.IARC根据对人的致癌危险将致癌物分类,正确的描述是 A.1类:对人致癌

B.1类:对人很可能致癌 C.2A类: 对人可能致癌 D.2B类: 对人很可能致癌 E.3类: 对人很可能不致癌

25.化学致癌的引发阶段,较为正确的一种描述是

A.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有可测定的阈剂量。

B.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长,是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C.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D.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恶性前型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E.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恶性前型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可逆的;引发剂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26.化学致癌的促进阶段,较为正确的一种描述是

A.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前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有可测定的阈剂量。

B.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后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无测定的阈剂量。

C.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前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无可测定的阈剂量。

D.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后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有可测定的阈剂量。

E.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与引发剂同时给予才发挥作用;无可测定的阈剂量。

27.肺癌发生率一般较高,在 A.城市居民中 B.乡村居民中

C.燃柴农户的居民中 D.燃煤农户的居民中

E.空气中苯并(a)芘浓度较高地区的居民中

28.下列都是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除外

A.三卤甲烷 B.次氯酸 C.氯乙酸 D.溴乙酸 E.卤化酮

29.致畸作用的敏感期是 A.着床前期 B.着床期

C.器官形成期 D.器官形成后期 E.胎儿期

30.影响致畸物经胎盘转运作用的因素是

A.化学物的分子大小

B.化学物的脂溶性和与蛋白质结合能力

C.胎盘的结构

D.胎盘中生物转化酶 E.以上都是 31.高危人群即

A.出现某一效应的风险较大的人群 B.易感人群

C.抵抗力低的人群 D.多病的人群 E.年龄幼小的人群

32.哪项不是环境流行病学暴露测量的指标

A.环境介质中某种污染物的浓度 B.血液、尿液等生物材料中污染物的含量

C.血液、尿液等生物材料中污染物的代谢产物的含量

D.骨骼中重金属的含量 E.血红蛋白加合物的含量 33.生物有效剂量是 A.个体暴露量

B.靶部位的污染物量 C.尿液中污染物的含量 D.血液中污染物的含量

E.血液中污染物的代谢产物含量 34.选择环境流行病学健康效应测量的对象时,主要应考虑 A.儿童 B.妇女 C.老年人 D.高危人群 E.以上都是

35.生物标志物是 A.暴露剂量的指示物

B.有害效应的指示物

C.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一系列关键事件的指示物

D.人群易感性的指示物

E.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改变的指示物 36.生物标志在环境流行病学中可应用于

A.生物有效剂量的测量 B.内剂量的测量

C.早期效应的测量 D.宿主易感性的评价 E.以上都是

37.以下都是环境毒理学在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中的优点,除外 A.人为地控制化学物的暴露剂量 B.人为地控制化学物的暴露时间 C.更能反应对人的有害效应

D.可应用特殊基因型的细胞、转基因动物等试验材料进行研究 E.效应观察的指标不受限制

38.以下都是环境毒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除外

A.污染物的毒作用大小、蓄积性、作用的靶器官等毒理学特征的研究 B.污染物的致畸、致突变性的检测 C.证实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的推测 D.对于新合成的化合物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E.确证对人类的致癌性

39.制定某物质的卫生标准的科学依据是

A.中毒剂量

B.最大无作用剂量或阈剂量 C.耐受剂量

D.吸入剂量或吸收剂量 E.以上都不是

40.以下都是遗传毒理学试验的4类检测终点之一,除外 A.反映原始DNA损伤

B.反映生殖细胞遗传性易位 C.反映基因突变

D.反映染色体结构改变 E.反映非整倍性改变的试验

41.下面各项都是WHO长期动物致癌试验的试验结果判断标准,除外 A.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肿瘤总发生率增加

B.试验组中出现对照组没有的肿瘤类型,并显著增加

C.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同类型肿瘤发生率明显增加

D.试验组中肿瘤发生明显早于对照组 E.试验组每只动物的平均肿瘤数明显增加

42.动物致畸的三段试验 A.I段试验的目的是测试环境因素对胚胎毒性和致畸性

B.Ⅱ段试验的目的是测试环境因素的对受孕率和生殖功能的影响 C.Ⅱ段试验的目的是测试环境因素对分娩后发育的影响

D.Ⅲ段试验的目的是测试环境因素对分娩后发育的影响

E.Ⅲ段试验的目的是测试环境因素对受孕率和生殖功能的影响

43.现场生物监测与传统的环境监测相比,特点是

A.能够迅速反映对生物体,特别是遗传物质产生的影响

B.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经济 C.能反映总体的污染水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

D.A+B E.A+C 44.健康危险度评价的主要特点是 A.以可接受的危险程度代替安全性 B.其评价方法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保证健康

C.把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定量化

D.A+C E.A+B 45.下面有一项不是进行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它是

A.危害鉴定 B.污染来源鉴定

C.暴露评价 D.剂量-反应关系评定

E.危险度特征分析

46.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危害鉴定中,有害效应包括以下四种类型,除外 A.致癌(包括体细胞致突变)性 B.致生殖细胞突变

C.器官/细胞病理学损伤 D.非特异损伤

E.发育毒性(致畸性)

47.致癌强度系数的含义是

A.终生暴露于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mg致癌物时的终生超额患癌危险度,其值为剂量-反应曲线斜率的95%下限,以mg/kg·d表示。B.终生暴露于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mg致癌物时的终生超额患癌危险度,其值为剂量-反应曲线斜率的95%上限,以mg/kg·d表示。

C.终生暴露于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μg致癌物时的终生超额患癌危险度,其值为剂量-反应曲线斜率的95%下限,以(mg/kg·d)-1表示。D.终生暴露于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mg致癌物时的终生超额患癌危险度,其值为剂量-反应曲线斜率的95%上限,以(mg/kg·d)-1表示。E.终生暴露于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μg致癌物时的终生超额患癌危险度,其值为剂量-反应曲线斜率的95%上限,以mg/kg·d表示。

48.危险度特征分析时,对有阈化学物可计算出

A.人群终生超额危险度 B.人群年超额危险度

C.人群年超额病例数 D.B+C E.A+B+C

第三章 大气卫生

问答题:试述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标准答案及评分办法:

一、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 1.引起急性中毒:

(1)烟雾事件(得分:10%)(2)生产事故(得分:10%)2.造成慢性危害及远期影响:(1)长期刺激作用产生炎症:(得分:10%)

(2)心血管疾病(得分:5%)

(3)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得分:5%)(4)慢性中毒(得分:10%)(5)致癌作用(得分:10%)

二、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 1.气候改变(得分:10%)

2.产生温室效应(得分:10%)3.臭氧层破坏(得分:10%)4.形成酸雨(得分:10%)多选题:

1.关于对流层,下列哪一项正确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C.气温不随高度变化 D.能反射无线电波

E.能使地球生物免受射线损害 2.下列那项不是紫外线的作用

A.色素沉着作用 B.杀菌作用 C.红斑作用 D.抗佝偻病作用 E.镇静作用

3.关于大气中的空气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鲜的清洁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

B.污染的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

C.空气阳离子对机体有镇静、催眠和降压作用

D.空气阴离子可引起失眠、烦躁和血压升高

E.空气阳离子与阴离子对机体的作用相同

4.有利于形成煤烟型烟雾的条件不包括

A.地势低凹 B.逆温 C.空气潮湿 D.气温高 E.大气SO2污染严重

5.下列哪个是大气中的二次污染物 A.SO2 B.H2S C.CO2 D.O3 E.NO

6.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气象因素包括

A.气温、气流、气压、光照

B.气温、空气离子、气压、雷电 C.气温、气流、气压、气湿 D.气温、气流、气湿、雷电

E.气温、气流、光照、空气离子

7.关于大气污染物的有组织排放,不正确的是

A.排出高度是指污染物通过烟囱等排放时烟囱的有效排出高度 B.污染源下风侧的污染物最高浓度与烟波的有效排出高度的平方成反比

C.有害气体的烟波着陆点是烟囱有效高度的10─20倍

D.与污染源的距离是决定大气污染程度的最基本的因素

E.近地面的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以烟波着陆点处最大 8.大气发生逆温时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又升高

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C.γ<0 D.γ>0 E.γ=0

9.下列哪项不是大气化学性污染物的自净方式

A.扩散 B.微生物分解 C.氧化 D.植物吸收 E.沉降

10.下列关于大气二次污染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化学烟雾是二次污染物 B.一次污染物经化学或光化学作用生成

C.与一次污染物的化学性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D.二次污染物的毒性往往更大

E.刮风时再次进入大气的铅尘是二次污染物

11.下列中不属于大气污染对健康直接危害的是

A.慢性中毒 B.变态反应 C.急性中毒 D.肺癌 E.佝偻病

12.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不包括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

C.温室效应

D.大气能见度降低 E.机体免疫力降低

13.下列哪项不是“煤烟型烟雾事件”的特点

A.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煤炭的燃烧产物

B.有气温高,气压低,无风,晴朗等气象条件

C.多发生在寒冷季节 D.易发生在河谷盆地

E.受害者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最早

14.关于“光化学烟雾事件”,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 B.多发生在早晨 C.主要污染物是SO2 D.多发于寒冷季节

E.多发生在南北纬度60度以上的地区

15.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小于 A.6.5 B.5.6 C.4.5 D.3.0 E.以上都不对

16.下列哪项不是燃料完全燃烧时的产物?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多环芳烃

D.二氧化氮 E.灰分

17.有关大气颗粒物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大气颗粒物对呼吸道局部组织有堵塞作用

B.大气颗粒物在上呼吸道沉积

C.大气颗粒物可作为其它污染物的载体

D.大气颗粒物上的化学成分有联合毒作用

E.大气颗粒物可催化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转化为二次污染物 18.可吸入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粒径____的颗粒物

A.≤100μm B.≤10μm C.≤2.5μm D.≤0.1μm E.≥1μm

19.有关多环芳烃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气中的BaP与人群中肺癌的死亡率有正相关关系

B.大气中的致癌性多环芳烃主要是BaP

C.BaP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环境化学致癌物

D.多环芳烃可与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 E.多环芳烃中有强致癌性的多为四到七环的稠环化合物

20.下面关于CO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急性CO中毒的严重程度与血中COHb含量无关

B.血中COHb含量与空气中的CO浓度呈正相关

C.急性CO中毒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D.胎儿对CO的毒性比***敏感E.吸烟者血中的COHb浓度比非吸烟者高

21.关于铅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血铅是铅内暴露的重要指标 B.铅只对神经系统有毒性

C.儿童对铅的毒性比***更敏感 D.儿童血铅在100μg/L时,可以出现学习能力的下降

E.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22.下列有关二噁英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噁英类有免疫毒性 B.主要来源于城市和工业垃圾焚烧

C.氯苯是二噁英类合成的唯一前体

D.人体内二噁英类的主要来源是食物

E.二噁英类可使雄性动物雌性化

2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准实质上等同于标准 B.基准有法律效力,标准无法律效力

C.基准和标准都有法律效力 D.基准是标准的科学依据,标准是基准内容的实际体现

E.基准是标准内容的实际体现,标准是基准的科学依据

24.有关O3的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 A.属于二次污染物 B.易进入呼吸道深部 C.来自汽车尾气 D.可引起哮喘发作 E.儿童对O3敏感

25.下列是制定大气卫生标准的主要方法,除了

A.健康危险度评价法 B.大气自净作用的测定 C.流行病学方法 D.毒理学方法

E.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嗅觉阈和刺激阈测定

26.我国制定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中包括,除了

A.不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

B.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反应 C.对人体无间接危害 D.选用最敏感指标

E.对大气的自净作用无影响 2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每个污染物的标准分为三级。二级标准不适用于

A.风景游览区 B.居民区 C.农村地区

D.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 E.文化区

28.我国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采用何种指标来规定PM10的标准

A.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和年平均浓度限值

B.日平均浓度限值和月平均浓度限值

C.日平均浓度限值和年平均浓度限值

D.1h平均浓度限值和年平均浓度限值

E.日平均浓度限值和季平均浓度限值

29.大气污染状况监测中,下列除了哪项都是点源监测的布点方法 A.捕捉烟波采样 B.烟波下方采样 C.棋盘式布点 D.四周布点 E.扇形布点

30.有关一次最大浓度的采样,错误的是

A.在污染最严重时采样 B.在污染源的下风侧采样 C.当风向改变时停止采样 D.采样时间最短也要30分钟 E.在气象条件最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时采样

31.下列中不属于大气污染物内暴露指标的是

A.血中碳氧血红蛋白 B.尿氟

C.尿羟脯氨酸 D.血NO血红素 E.血铅

32.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对几种污染物制定了限值

A.2种 B.4种 C.6种 D.8种 E.10种

33.下面关于细粒子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粒子易沉积于肺泡中 B.细粒子又称为漂尘

C.细粒子的某些较细组分甚至可穿透肺泡进入血液

D.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 E.易于吸附各种重金属元素 34.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规定,二级标准时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限值为 A.0.05mg/m3 B.0.10mg/m3 C.0.15 mg/m3 D.0.20 mg/m3 E.0.30 mg/m3 35.酸雨的主要前体物质是 A.CO2 B.CO C.O3 D.SO2

E.PAH

36.下面哪项不是酸雨的有害作用 A.使皮肤癌的发生率增加 B.破坏农田和植被的化学组成

C.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的水溶性

D.影响土壤中生物的生存 E.增加输水管材中金属化合物的溶出

37.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指 A.N2O和NO B.NO2和NO C.NO和N2O3 D.N2O5和NO2 E.NO3和N2O

38.下列哪种气体不能引起温室效应A.CO B.CO2 C.CH4 D.N2O

E.含氯氟烃

39.下列物质都可破坏臭氧层,除了A.CCl4 B.CFCS C.N2O D.CO2

E.哈龙类物质 40.烟囱的有效高度是指 A.烟囱本身的高度

B.烟囱本身的高度和烟气抬升高度之和

C.烟气抬升高度

D.烟囱本身的高度的平方 E.烟囱的高度与烟气上升高度之乘积

41.下列中,不利于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 A.气温高 B.天气晴朗 C.紫外线强烈 D.风速小 E.阴雨

42.大气颗粒物是指 A.固体颗粒 B.液体颗粒 C.尘埃细粒

D.固体颗粒和液体颗粒 E.固体颗粒和尘埃细粒 43.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 A.O3

B.过氧苯酰硝酸酯 C.甲醛 D.CO

E.过氧乙酰硝酸酯 44.下面有关S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主要作用部位是上呼吸道 B.与可吸入颗粒物共存,其毒性大大增强

C.可以增强BaP的致癌作用 D.哮喘患者对SO2更为敏感 E.主要来源于硫酸厂

45.下面哪项不属于大气污染的健康危害

A.呼吸道炎症 B.微量元素缺乏 C.变态反应性疾病 D.机体免疫力下降

E.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升高 46.有关NO2的健康危害,错误的是 A.主要作用于上呼吸道 B.对眼睛的刺激作用较小 C.毒性比NO高

D.哮喘患者对NO2较敏感 F.与O3有协同作用

47.光化学烟雾中最多的成分是 A.PANS B.NOX C.O3 D.HCs E.醛类

48.关于大气卫生防护的规划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

A.将工业区配置在当地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侧

B.将工业区配置在当地最小风向频率的下风侧

C.工业企业与居民区之间应设置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D.城市绿化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有重要作用

E.避免在山谷内建立有废气排放的工厂

49.下列哪种不是气态污染物的处理方法

A.捕集 B.催化 C.燃烧 D.冷凝 E.吸附

50.有关逆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γ > 0,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B.γ < 0,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C.γ > 0,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D.γ< 0,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E.γ > γd,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第四章 水体卫生

问答题:简述的水俣病的发病机制及其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标准答案及评分办法:

1.水俣病是一种汞污染引起的公害病。(得分:30%)

2.发病机制:含汞工业废水排入水体后,经化学和生物化学转化形成脂溶性3.极强的甲基汞,在水生食物链中经生物放大作用,生成高汞含量鱼、虾等水产品。(得分:30%)

4.甲基汞具有脂溶性强、容易穿透血脑屏障而蓄积在人脑中,大脑中枢神经是水俣病危害的靶器官。(得分:30%)

5.表现症状:走路不稳、言语不清、肢端麻木、狂躁不安等。(得分:10%)多选题:

1、水硬度指:

2、水暂时硬度指:

3、水永久硬度指:

A、溶解性固体和悬浮性固体; B、钙、镁的重碳酸盐;

C、钙、镁的硫酸盐和氧化物; D、水中不能除去的钙、镁盐类; E、溶解于水中的钙、镁盐类总和。

4、与溶解在水中的氧含量有关的因素有:

5、影响水中溶解氧含量的主要因素为:

A、空气氧分压; B、水温;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6、可致水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增加的是:

7、同一生物体在不同阶段富集系数增加的过程是: A、生物蓄积作用; B、生物浓缩作用;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8、属于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是:

9、湖泊的富营养化表现为:

10、近海富营养化表现为: A、赤潮; B、水华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11、评价水受生物性污染的参考指标是:

12、水受粪便污染的常用指示菌是:

13、水质细菌学检验的常用指标是: A、细菌总群;

B、总大肠菌群;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14、地面水中硫酸盐含量骤然增加时,表明其受:

15、地面水是氧化物含量突然增时,表明其受:

A、生活污水污染; B、农田迳流污染; C、工业废水污染; D、人、畜粪便污染; E、含氮有机物污染

16、地面水环境指数常用评价标准是:

A、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B、选用参数的最高容许浓度; C、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E、送院污水排放标准。

17、有机物(卤代烃等)在水环境中最重要的化学转化反应是: A、水解反应; B、络合反应; C、中和反应; D、氧化反应; E、还原反应。

18、最主要来源于动植物体的有机物为:

A、有机氮; B、蛋白氮; C、氨氮;

D、亚硝酸盐氮; E、硝酸盐氮。

19、说明水质好转过程的是: 20、说明水质恶化过程的是:

21、可致水质发黑、发臭的是: A、耗氧作用>复氧作用;B、耗氧作用<复氧作用; C、耗氧作用=复氧作用;

D、氧垂曲线溶解氧的最低点>4mg/L E、氧垂曲线溶解氧的最低点<4 mg/L

22、水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迁移的重要介质是: A、水;

B、悬浮物; C、颗粒物; D、生物体; E、胶体。

23、流径沼泽或含腐殖质的地面水呈现:

24、含亚铁盐地下水抽出地面后呈现:

A、棕色或棕***; B、绿色或黄绿色; C、黄褐色;

D、黑色; E、蓝色。

25、水中硫酸钠或硫酸镁过多呈:

26、水中铁盐过多时呈:

27、水中氯化物过多时呈: A、苦味; B、收敛味; C、涩味; D、沼泽味; E、咸味。

28、通常作为基本迁移介质的是:

29、有毒金属和有机污染的主要迁移介质是: A、水;

B、沉积物(颗粒物); C、细菌; D、底泥; E、生物体。

30、沿海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致:

31、流量大的江河,污水在断面可出现:

A、岸边污染带;

B、污染物在断面分布均匀并多方位扩散; C、水华; D、赤潮;

E、海水入侵。

32、属于光解作用的是:

33、属于光氧化反应的是:

34、有微生物参与的化学净化过程是:

A、中和酸废水;

B、有机氮化物分解;

C、乙拌磷杀虫刹在腐殖酸存在下分解;

D、氨基甲酸酯在天然水中通过自由基作用;

E、中和碱废水。

35、一条受污染河流中鱼类突然大量死亡,最常见原因: A、PH值异常; B、DO值过低; C、有毒物存在; D、有病原物存在; E、缺少营养物质。

36、产生氯酚臭的水酚浓度为: A、0.1 mg/L B、0.01 mg/L C、0.001 mg/L D、0.005 mg/L E、0.0025 mg/L

37、酚的毒性作用机理主要是: A、与酶中巯基结合; B、使蛋白质凝固; C、影响呼吸链功能; D、致突变;

E、影响介质平衡。

38、流行病资料提示下列哪项指标可能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高有关: A、水中硬度高; B、水中硬度低; C、水中氯含量高; D、水中氟含量高; E、水中硝酸盐高。

39、清洁水BOD520一般应小于: A、1 mg/L; B、2 mg/L ; C、3 mg/L ; D、4 mg/L ; E、5 mg/L。

40、关于甲基汞损害健康的正确论点是:

A、经食物摄入汞致汞中毒; B、经饮水摄入汞致汞中毒; C、汞经肠道吸收于血液;

D、甲基汞的碳——汞链不稳定; E、进行性不可复性的病理损害。

41、下列哪项答案是正确的: A、水体自净主要受河水流量、河床构造影响;

B、河水复氧速度与排污量有关; C、河水溶解氧与水温有关;

D、水温越高,溶解氧含量越高; E、水温越高,溶解氧饱和差越小。

42、对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贡献较大的元素是: A、P; B、N;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43、影响地面水水质最主要因素是:A、气候; B、流量;

C、未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入;D、自然因素; E、季节。

44、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代表性指标是: A、COD; B、BOD; C、DO; D、TOD; E、TOC。

45、甲基汞在机体主要作用靶器官是: A、脑; B、肝; C、脾; D、肾; E、骨骼。

46、污水一级处理主要是为了除去: A、BOD;

B、悬浮固体; C、总固体;

D、氮肥等营养物质; E、细菌。

47、下列哪种属废水三级处理方法: A、物理处理法; B、化学处理法;

C、活性污泥处理法; D、生物处理法; E、以上方法综合。

48、属于污染物物理净化过程的有: A、氧化还原作用; B、分解作用; C、减毒作用; D、增毒作用; E、沉淀作用。

49、关于医院污水处理,下列哪项论述是正确的: A、仅需一级处理;

B、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可满足要求; C、医院污水处理中污泥可作为肥料; D、医院污水中放射性物质不需处理; E、医院污水消毒后方可排放。50、河水取水点的防护带是: A、上游100米至下游50米; B、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 C、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0米; D、上游50米至下游100米; E、上游100米至下游1000米。

第五章 饮用水卫生

问答题: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标准答案与评分办法:

1.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爆发流行(35%)

2.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35%)3.一旦对污染源采取处理措施,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30%)1.下列哪种疾病属介水传染病 A.克汀病 B.水俁病 C.甲型肝炎 D.氟斑牙

E.地方性甲状腺肿

2.介水传染病一般多见于 A. 中毒性疾病 B.肠道传染病 C. 呼吸道传染病 D.皮肤病

E. 免疫性疾病

3.关于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

B. 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

C. 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D. 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发病者可终年不断

E. 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后,疾病的流行仍难以得到控制

4.饮水中硝酸盐增高易引起婴幼儿患的疾病 A.营养不良 B. 克汀病

C.皮肤色素沉着

D.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E. 骨软化症

5.在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副产物的有机物称为 A.有机前体物 B. 三卤甲烷 C.卤代乙酸 D.藻毒素

E. 氯化羟基呋喃酮

6.氯化羟基呋喃酮(MX)污染主要来源于

A.汽车废气

B.饮水氯化消毒 C.装饰和建筑材料 D.垃圾焚烧

E. 污染的化妆品

7.致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A.甲肝病毒 B. 乙肝病毒 C.微囊藻毒素 D.A+B E. B+C

8.水的硬度通常是指水中 A.钙、镁离子的含量 B. 钙、铁离子的含量 C. 钙、磷离子的含量 D. 钙、钾离子的含量 E. 钙、锌离子的含量

9.评价管网是否出现二次污染的指标

A.细菌总数

B. 总大肠菌群 C.粪大肠菌群 D.游离性余氯 E. BOD

10.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游离性余氯”属于

A.感官性状指标 B. 化学指标 C.毒理学指标 D.细菌学指标 E. 放射性指标

11.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定原则是

A.流行病学安全

B. 所含化学物质对人无害 C.感官性状良好 D.经济技术上可行 E.以上都是

12.我国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细菌总数应为 A.<1000个/ml B.<100个/ml C.<50个/ml D.<10个/ml E.<3个/ml 13.我国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总大肠菌群应为 A.<10个/L B.<3个/L C.<10个/100ml D.<3个/100ml E.不得检出/100ml 14.我国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网末梢水中游离性余氯不应低于 A.0.05mg/L B.0.03mg/L C.0.01mg/L D.0.3mg/L E.0.5mg/L 15.判断水质是否受粪便污染的重要指标

A.细菌总数 B.大肠菌群 C.粪大肠菌群 D.厌氧芽胞菌 E.痢疾杆菌

16.地表水水源卫生防护规定,严禁捕捞、网箱养殖、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其它可能污染水源的取水点周围半径为 A.10m B.50m C.100m D.500m E.1000m 17.在选择水源时,为了保证水质良好,要求只经过加氯消毒即供作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每100ml水样中总大肠菌群MPN值不超过 A.20 B.50 C.100 D.200 E.2000 18.混凝沉淀的原理为

A.水解+电中和+吸附

B.压缩双电层+电中和+水解 C.压缩双电层+吸附+架桥

D.压缩双电层+电中和+吸附架桥 E.水解+吸附架桥+压缩双电层 19.为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对作为水源水的地表水常规处理过程为

A.过滤——混凝沉淀——消毒 B.消毒——混凝沉淀——过滤 C.过滤——澄清——消毒 D.消毒——过滤——再消毒 E.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20.压缩双电层作用的含义是 A.水中加入电解质后,其正离子挤入扩散层,进而进入吸附层,使胶体表面电位降低

B.水中加入电解质后,其负离子直接进入吸附层,使胶体表面电位降低 C.水中加入电解质后,分子本身成为带电的粒子使胶体表面电位降低 D.水中加入电解质后,其负离子直接挤入吸附层,中和胶体表面的正电荷 E.水中加入电解质后,其正离子直接挤入吸附层,中和胶体表面的负电荷 21.硫酸铝为常用的混凝剂,其特点为

A.腐蚀性小,对水质无不良影响,水温低时形成絮状体较松散

B.腐蚀性大,对水质无不良影响,效果一般

C.腐蚀性小,对水质有些影响,水温低时形成絮状体较紧密

D.腐蚀性小,使用不方便,对水质无不良影响

E.腐蚀性小,水温低时形成絮状体较紧密,效果好

22.聚合氯化铝在混凝过程中的特点是

A.腐蚀性小,成本低,适宜pH值较宽,形成絮状体慢

B.腐蚀性小,成本低,适宜pH值较宽,形成絮状体快

C.腐蚀性小,成本高,适宜pH值较窄,形成絮状体快

D.腐蚀性小,成本高,适宜pH值较窄,形成絮状体慢

E.腐蚀性小,成本高,适宜pH值低,形成絮状体快

23.饮用水最常用的混凝剂是 A.漂*** B.硫酸钙 C.硫酸铝 D.臭氧

E.硫代硫酸钠

24.为防止絮状体破碎,平流式沉淀池进水区的流速多采用 A.0.1m/s B.0.3m/s C.0.5m/s D.0.05m/s E.0.005m/s

25.影响过滤效果的因素是

A.滤速、进水水质、滤池类型、滤层厚度和粒径

B.滤速、进水水量、滤池类型、滤层厚度和粒径

C.滤速、出水水质、滤池类型、滤层厚度和粒径

D.滤池、出水水量、滤池大小、滤层厚度和粒径

E.滤速、进水水质、滤池大小、滤层厚度和粒径

26.滤池的工作周期为 A.清洗期 成熟期 过滤期 B.成熟期 过滤期 清洗期 C.过滤期 成熟期 清洗期 D.过滤期 清洗期 成熟期 E.成熟期 清洗期 过滤期

27.有效氯是指含氯化合物分子团中氯的价数 A.>+1价 B.<-1价 C.>-1价 D.>-2价 E.>-3价

28.氯化消毒剂灭菌的主要作用是 A.吞噬作用 B.溶菌作用

C.破坏细菌的生活环境 D.干扰细菌的糖代谢 E.抑制细菌对氧的利用 29.需氯量等于 A.加氯量+余氯量 B.加氯量-余氯量 C.加氯量×余氯量 D.加氯量÷余氯量 E.加氯量-需氯量

30.HOCl和OCl-杀菌效果比较 A.HOCl的杀菌效果与OCl-相同 B.HOCl的杀菌效果比OCl高80倍 C.HOCl的杀菌效果比OCl低80倍 D.HOCl的杀菌效果比OCl高50倍 E.HOCl的杀菌效果比OCl低50倍 31.评价氯化消毒的简便指标是 A.加氯量 B.需氯量 C.余氯量 D.细菌总数 E.大肠菌群 32.氯化消毒饮用水时,杀灭水中细菌以及氧化水中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所消耗的氯量为 A.加氯量

B.游离性余氯量 C.化合性余氯量 D.有效氯 E.需氯量

33.下列哪项不是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制定的依据 A.毒理学指标

B.感官性状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 C.细菌学指标 D.放射性指标 E.流行病学指标

34.当水源受有机物和细菌严重污染时,应选用哪一种消毒法 A.普通氯化消毒法 B.氯胺消毒法 C.扎点氯消毒法 D.过量氯消毒法 E.有效氯消毒法

35.饮水消毒常用的化学药剂是 A.O3 B.KMnO3 C.溴仿 D.碘 E.氯

36.用漂***消毒时,可和使水的pH值升高,影响消毒效果,其原因是在消毒过程中同时产生 A.OCl-B.HOCl C.Ca(OH)2 D.Ca(OCl)E.CaCl2

37.二氧化氯消毒

A.消毒效果稳定,受pH影响,能除臭味,成本高

B.消毒效果稳定,不受pH影响,不与氨反应,成本高

C.消毒效果不太稳定,不受pH影响,不与氨反应,成本高

D.消毒效果不太稳定,受pH影响,能与氨反应,并能除臭味

E.消毒效果稳定,不受pH影响,能与氨反应,成本高 38.臭氧消毒

A.效果好,接触时间长,用量多,不产生三卤甲烷

B.效果一般,接触时间长,费用高,pH值窄 C.效果好,用量多,不产生三卤甲烷,接触时间短

D.效果好,用量少,接触时间短,不产生三卤甲烷

E.效果差,费用高,pH值宽,不产生三卤甲烷

39.用紫外线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时,水深最好不要超过 A.8cm B.10cm C.12cm D.14cm E.16cm

40.当水中含有大量硫酸钠、硫酸镁时,水质呈 A.苦味 B.咸味 C.涩味 D.沼泽味 E.汽油味

41.饮用水深度净化的目的是 A.去除水中的病原体 B.去除水中的有机物 C.去除水中的化学物质 D.去除水中的低分子盐类 E.获得优质饮用水

42.用活性炭吸附法净化饮用水,对哪些物质去除效果不明显 A.嗅味和腐殖质

B.天然和合成溶解性有机物 C.总有机碳和总有机卤化物 D.总有机炭和总三卤甲烷 E.微生物和溶解性金属

43.当城镇内主要是六层建筑物时,所需最小服务水头为 A.18m B.20m C.24m D.28m E.30m

44.直接从事供、管水人员不得患有下列哪些疾病

A.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皮肤病

B.痢疾、副伤寒、流感、乙型肝炎、化脓性皮炎

C.肺结核、痢疾、甲型肝炎、伤寒、化脓性皮炎

D.痢疾、扁桃体炎、活动性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肿瘤

E.痢疾、伤寒、恶性肿瘤,化脓性皮肤病、病毒性肝炎

45.由涉水产品带入饮用水中的有害物质无依据可确定容许限值时,需进行

A.流行病学调查

B.毒理学试验 C.浸泡试验 D.致畸试验 E.致癌试验

46.净水器卫生安全性评价浸泡水水质卫生指标包括

A.感官性状指标、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和放射性指标

B.感官性状指标、毒理学指标、微生物指标和放射性指标

C.感官性状指标、一般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和放射性指标

D.感官性状指标、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

E.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微生物指标和放射性指标

47.涉水产品在水中溶出物的浓度≥10μg/L~<50μg/L之间时,其毒理试验包括

A.基因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大鼠致畸试验

B.基因突变试验,大鼠90天经口毒性试验和小鼠致畸试验

C.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基因突变试验和大鼠90天经口毒性试验 D.基因突变试验,大鼠致畸试验和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E.基因突变试验,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大鼠慢性毒性试验

48.长期饮用纯净水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原因是

A.使水质变软,消化功能减退 B.去除了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无机矿物质

C.在生产过程中,增加了水中的有害元素

D纯净水不利于肝、肾病患者 E.造***体钙、磷缺乏

49.水质监测采样点应设置在 A.水源取水口 B.出厂水口

C.居民经常用水点处 D.出厂水口和管网末梢

E.水源取水口、出厂水口和居民经常用水点

50.集中式给水水质监测的必测项目是

A.细菌学指标、浑浊度和肉眼可见物 B.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和游离性余氯

C.细菌学指标、色度和游离性余氯 D.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浑浊度 E.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色度 51.在水质易受污染的地点和管网系统陈旧部分设置的每一个采样点,每月采样应不少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E.6次

52.在农村介水传染病流行时,应监测的指标为

A.水温、pH值、色度、浑浊度、总大肠菌群和余氯

B.水温、pH值、色度、浑浊度、细菌总数和余氯

C.水温、pH值、色度、余氯、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

D.pH值、色度、浑浊度、余氯、细节总数和粪大肠菌群

E.pH值、水温、色度、余氯、细菌总数和粪大肠菌群

第六章 土壤卫生

问答题:简述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标准答案与评分办法:

1.镉污染危害,主要阐述慢性危害引起疾病(45%)

2.铊污染危害(30%)3.铬渣污染危害(20%)多选题:

1.土壤中元素的本底值是指: A.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B.任何一处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C.该地区未受污染的天然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D.土壤中某种元素的含量 E.土壤表层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2.土壤的容水性主要和()有关

A.土壤颗粒粒径 B.地面的雨雪水量 C.土壤所含化学元素 D.土壤中空气 E.土壤有机物含量 3.土壤大肠菌值是: A.100g土壤发现的大肠菌群数 B.发现大肠菌的最少土壤克数

C.1g土壤中发现的大肠菌群数 D.发现一个大肠菌群的土壤千克数 E.土壤中大肠菌群数

4.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土壤颗粒越小容水性越大 B.土壤颗粒越大渗水性越强

C.土壤颗粒越小毛细管作用越差

D.土壤容水性越大透气性越差 E.土壤颗粒越小比表面越大

5.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土壤中的空气组成成分在土壤上层与大气相近似

B.深层土壤中O2 减少,CO2 增多 C.土壤空气和大气之间经常进行气体交换

D.土壤中空气各种成分的数量与污染程度无关

E. 土壤通气性与大气压力有关

6.土壤气型污染的特点之一是: A.污染物主要在土壤深层 B.污染物集中在土壤表层

C.污染物在土壤中均匀分布在各层

D.污染物在土壤中浓度与大气中浓度无关

E.污染物在土壤中分布不受气象因素影响

7.土壤中有机物的腐殖质化实质是:

A.有机物无机化的过程

B.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过程

C.有机物有机化的过程 D.有机物的有氧分解过程 E.有机物的硝化阶段

8.痛痛病是一种 A.职业病 B.公害病 C.地方病 D.传染病

E.职业性多发病

9.某地土壤中镉的自然本底值为 0.1mg/kg,土壤中镉的卫生标准为1.0mg/kg,则该地区土壤镉的环境容量为:

A:1.1mg/kg B:1.0mg/kg C:0.9mg/kg D:0.1mg/kg

E: 0.1mg/kg~1.1mg/kg

10.土壤污染引起钩端螺旋体病和炭疽病的危害途径是: A.动物-土壤-人 B.人-土壤-人 C.土壤-人 D.动物-人 E.以上都不对

11.寄生虫卵作为评价土壤清洁程度的指标是 A.鞭虫卵 B.蛔虫卵 C.血吸虫卵 D.钩虫卵

E.活寄生虫卵

12.引起痛痛病的污染物是: A.汞 B.B.铬

C.C.有机磷农药 D.D.镉 E.E.铊

13.土壤污染的来源不包括 A.大气污染物

B.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 C.固体废弃物

D.化肥及农药的使用

E.地质环境中区域性差异导致土壤中某些元素过高

14.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过多可破坏土壤的自净过程,主要因为: A.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状态 B.影响土壤的环境容量

C.影响土壤的元素含量

D.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正常生活活动 E.以上都对

15.高温堆肥的卫生标准中规定蛔虫卵死亡率为: A:65%~75% B:75%~85% C:85%~95% D:95%~100% E:80%~95%

16.关于土壤的叙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是人类生活环境的基本因素 B.土壤的构成和性状能影响微小气候

C.土壤污染是水源被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D.土壤中的化学成分可以直接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E.以上都不对

17.天然土壤中存在的致病菌为 A.肠道致病菌 B.大肠肝菌

C.破坏风杆菌及肉毒杆菌等 D.金***葡萄球菌 E.噬菌体

18.含氮有机物进入土壤后进行无机化的第一个阶段是

A.硝化作用

B.氧化作用

C.腐殖化作用

D.氨化作用

E.微生物作用

19.多数人认为痛痛病是慢性镉中毒,镉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 A.饮水 B.吃鱼 C.蔬菜 D.粮食 E.空气

20.土壤的卫生防护原则不包括 A.杀灭土壤中的所有微生物和寄生虫卵

B.实行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 C.对含有毒物的污水进行净化,回收处理

D.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E.治理工业废渣

21.污染的土壤化学性污染来源不包括

A.钢铁厂工业废水 B.矿山采掘废水 C.化工厂工业废水 D.屠宰场污水 E.生活污水

22.痛痛病患者主诉疼痛性质多为. A.刺痛,活动时加剧 B.刀割样痛,不缓冲

C.间歇样痛,与气候变化无关 D.轻度疼痛,可感受 E.闪电样痛,伴蚁走感

23.判定某地区人群有慢性镉危害,应具备的条件为 A.尿镉15μg/g肌肝

B.尿β2微球蛋白1000μg/g肌肝 C.尿NAG酶(NAG酶-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17U/g肌肝 D.出现10%联合反应率 E.包括上述各项

第七章疾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1.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废弃物的排放 B.生物性病原体的传播 C.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 D.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少

E.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

2.关于判断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不正确的是

A.疾病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

B.与该地区某种化学元素之间关系密切

C.疾病的发生与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D.受害人群广泛性及是否爆发流行 E.疾病的发生在不同时间、地点、人群中有同样的相关性

3.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A.克山病 B.氟斑牙 C.黑脚病 D.水俣病 E.克汀病

4.下列哪种元素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无关 A.P B.I C.Se D.As E.F

5.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主要是指 A.区域内的传染病 B.自然疫源性疾病

C.地质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 D.环境公害病 E.种族遗传性疾病

6.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防治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A.更换适宜的水源 B.防止环境污染 C.加强营养

D.补充机体缺乏的元素

E.对环境中过多元素进行降解

7.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好发年龄是 A.0 ~10岁 B.15~20岁 C.25~35岁 D.40~50岁 E.55~65岁

8.下列哪一项与地方性甲状腺肿有联系

A.深井水

B.河流下游多发 C.青春期发病增加 D.男性患者多 E.家族遗传

9.下列哪一项不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制

A.促甲状腺素分泌增加 B.甲状腺素合成减少 C.促使甲状腺增生肥大 D.促甲状腺素分泌减少 E.甲状腺胶质过量分泌

10.目前我国预防碘缺乏病的最主要措施是

A.增加食物中碘的比例 B.提倡用碘油 C.多吃海带

D.供给碘化食盐 E.改善居住环境

11.以下哪一项措施对预防碘缺乏病没有作用 A.饮水加碘 B.食盐加碘 C.多吃海产品

D.服用促甲状腺激素 E.服用碘剂

12.当人群中尿碘低于多少时,发生克汀病的流行 A.25μg/d B.35μg/d C.45μg/d D.55μg/d E.65μg/d

13.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在无外来含碘的食物下,水碘含量可用于衡量当地居民摄碘量,当饮水碘含量低于多少时,可有碘缺乏病的流行 A.< 1μg/L B.< 5μg/L C.10μg/L D.20μg/L E.50μg/L

14.***最低生理需碘量约为 A.75μg/d B.100μg/d C.150μg/d D.200μg/d E.250μg/d

15.我国推荐碘供给量为 A.100μg/d B.150μg/d C.200μg/d D.300μg/d E.400μg/d

16.当碘摄入量低于多少时可发生碘缺乏病的流行 A.5μg/d B.20μg/d C.40μg/d D.75μg/d E.150μg/d

17.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病率逐渐下降的年龄为 A.1~10岁 B.15~20岁 C.25~35岁 D.40岁以后 E.50岁以后

18.缺碘所致甲状腺肿的机制是 A.甲状腺对碘的浓集能力下降 B.妨碍酪氨酸的氧化,使甲状腺素合成减少

C.促使碘从甲状腺中排出增加 D.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使血浆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

E.抑制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利用能力,使甲状腺素合成减少

19.预防人群碘缺乏病的最方便而实用的措施是

A.在食盐中加入碘化钾或碘酸钾 B.在食用油中加入碘盐

C.消除其他致甲状腺肿的物质 D.净化或更换水源 E.服用含碘药物

20.碘缺乏病可对人体产生的多种危害之中不包括 A.胎儿早产、死产 B.单纯性聋哑 C.视野缩小 D.甲状腺肿 E.克汀病

21.碘缺乏病的流行特征,不正确的是

A.山区患病率高于平原 B.内陆患病率高于沿海

C.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 D.青春期发病率高 E.男性多于女性

22.碘缺乏病患病率特点是 A.山区>丘陵>平原 B.山区>平原>丘陵 C.丘陵>山区>平原 D.丘陵>平原>山区 E.以上都不对

23.饮水中碘含量与甲状腺肿患病率的曲线关系是 A.U型 B.S型

C.剂量反应关系 D.剂量效应关系 E.以上都不是

24.下列关于氟中毒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发病与性别无关 B.氟斑牙多见于乳牙

C.患氟斑牙不一定伴氟骨症 D.氟骨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E.氟骨症多发病于10岁以后

25.地方性氟中毒主要是由于哪种因素引起的

A.食物氟含量过高 B.土壤中氟含量过高 C.饮水氟含量过高 D.饮水氟含量过低 E.维生素A和钙缺乏

26.一般认为氟中毒的发病机理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

A.氟与钙结合沉降在骨中 B.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 C.形成氟磷灰石

D.使恒齿的牙釉质钙化变色 E.使牙釉质疏松多孔

27.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生一般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 A.妇女生育、授乳 B.性别

C.饮水含氟量 D.年龄

E.营养不良

28.地方性氟病发病明显增加一般在

A.6岁以后 B.16岁以后

C.26岁以后 D.36岁以后 E.46岁以后

29.地方性氟病的预防主要是 A.改水

B.饮水加除氟剂 C.种植吸氟植物 D.食物除氟 E.治疗氟斑牙

30.下列关于氟中毒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B.氟斑牙多见于恒牙

C.从非病区搬入的居民比当地居民易患病

D.随年龄增加患氟骨症的病人增多 E.氟骨症多见于16岁以后的成年人

31.在下列成土母岩中,含砷化物较高的岩石是 A.火成岩 B.页岩 C.花岗岩 D.冰晶岩 E.云母

32.在消化道内吸收率较高、吸收速度较快的砷是 A.5价砷 B.3价砷 C.一甲基胂 D.二甲基胂 E.三甲基胂

33.吸收入血的砷化物与下列哪种物质结合能力较强 A.羟基 B.甲基 C.巯基 D.二甲基 E.羧基

34.吸收入血5价砷最易蓄积的组织是

A.神经组织 B.脂肪组织 C.结缔组织

D.肝、肾、肺、脾 E.骨组织

35.3价砷在机体内蓄积量较高的组织是 A.肝脏

B.毛发、皮肤 C.肺、脾 D.肠、胃 E.肾脏

36.由于肝肠循环的存在,经胆汁排泄的砷被门静脉重吸收率为 A.10% B.20% C.25% D.30% E.35%

37.在下列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中,最易受砷的影响,从而表达异常的是 A.P53 B.C-myc C.bcl-2 D.bcl-x E.bcl-1

38.三氧化二砷进入细胞内与游离巯基结合后,选择性的激活了下列哪种物质,从而使细胞内信号传导异常A.腺苷酸环化酶系统 B.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 ??? C.丙酮酸脱氢酶系统 D.混合功能氧化酶体系 E.芳烃羟化酶体系

39.应用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其主要机制是调控了下列哪个基因的表达 A.bcl-2 B.bax C.P53 D.bad E.C-myc

40.下列哪种症状不是慢性砷中毒的特异性表现

A.皮肤色素代谢异常 B.掌跖部皮肤角化 C.末梢神经炎 D.乌脚病

E.麻痹性震颤

41.对慢性砷中毒病人有效的解毒剂是

A.硫代硫酸钠 B.依地酸二钠 C.二巯基丙磺酸钠 D.氨基磺酸钠

E.碳酸氢钠

42.下列成土母岩中含硒量相对较高的是 A.沉积岩 B.花岗岩 C.变质岩 D.冰晶岩 E.火成岩

43.下列土壤中含硒量相对较高的是

A.棕褐土壤 B.红黄土壤 C.沙粒土壤 D.黑粘土壤 E.褐粘土壤

44.结构中含有硒蛋白的酶是 A.谷氨酰胺转肽酶 B.碱性磷酸酶

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D.丙酮酸氧化酶 E.胆碱酯酶

45.下列几条解释中,哪一条不是硒的毒作用机制 A.自由基形成 B.酶活性抑制

C.S-腺苷蛋氨酸耗损 D.产生活性氧 E.遗传性状突变

46.在下列症状中哪一条不是慢性地方性硒中毒的特异性表现 A.毛发脱落 B.指甲脱落 C.皮肤湿疹

D.脚趾干性坏疽 E.运动障碍

47.在土壤中施入下列哪种物质,可以减少植物对硒的吸收 A.草木灰 B.碳酸钙 C.碳酸胺 D.农家肥 E.尿素

48.在下列因素中哪一条不是克山病的致病原因

A.环境硒水平过低 B.柯萨奇病毒感染 C.营养素失衡 D.环境硒水平过高

E.真菌污染粮食

49.在克山病区人群膳食中,下列哪种元素可促进硒的排泄 A.氟 B.钼 C.钙 D.碘 E.锰

50.下列哪组人群为克山病的高发人群

A.成年男性 B.老年女性

C.儿童、生育期妇女 D.老年男性 E.婴幼儿

51.请指出下列描述中哪一条不属于克山病的流行特征 A.机关团体多发 B.农业人口多发 C.年度多发 D.家庭中多发 E.季节多发

52.下列几种血清酶中哪一种不是克山病心肌酶学检验指标 A.肌酸磷酸激酶 B.谷草转氨酶 C.乳酸脱氢酶 D.胆碱酯酶

E.乳酸脱氢酶同功酶

53.亚急型克山病高发年龄组人群 A.2-6岁组儿童 B.10-20岁组男性 C.10-20岁组女性 D.老年男性人群 E.老年女性人群

54.稳定潜在型克山病人,对诊断有意义的心电图改变是 A.T波低平B.S-T段压低 C.Q-T间期延长

D.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 E.S-T段抬高

55.下列诸因素中不属于大骨节病病因的是

A.环境硒水平过低 B.真菌毒素污染玉米

C.饮用水有机物污染严重 D.真菌毒素污染小麦 E.环境放射性物质污染

56.大骨节病临床症状最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E.秋冬之交

57.下列几条描述中哪一条不属于克山病的最基本病理改变 A.骨骺板软骨破坏

B.关节面软骨结构破坏 C.骨干与骺板骨性愈合 D.广泛性骨质脱钙 E.关节面凹凸不平

58.下列几条生化指标中,哪一项不属于反映克山病胶原代谢紊乱的指标

A.尿羟脯氨酸 B.尿羟赖氨酸 C.尿微球蛋白 D.硫酸软骨素含量

E.硫酸软骨素酸化程度

59.为了预防大骨节病,应增加膳食中哪种谷物的比例 A.小麦 B.玉米 C.大米 D.高粱 E.小米

60.在大骨节病人群筛查中,必需拍摄X线片的部位

A.右手(包括腕关节)B.左手(包括腕关节)C.左脚(包括踝关节)D.右脚(包括踝关节)E.右腿膝骨节

第八章 住宅与办公场所卫生

问答题:试述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并各举一例说明其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标准答案及评分办法:

1.室内燃烧或加热 主要指各种燃料的燃烧,以及烹调时食用油和食物的加热后产物。例如高温油烟中所含的苯并(a)芘可致肺癌。(得分:25%)2.室内人的活动 人体排除大量代谢废弃物以及谈话时喷出的飞沫等都

是室内污染物的来源。例如打喷嚏可使大量致病菌进入室内空气,引起他人呼吸道感染。(得分:25%)3.建筑材料和装饰物品 现代化工艺产品制成的各种建筑、维修、装饰材料和物品使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性质和成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例如其中的甲醛可导致人体的刺激症状产生和遗传毒性。(得分:25%)4.来自室外 主要是指工业、交通运输所排出的污染物和来自植物花粉、孢子、动物毛屑、昆虫鳞片等,例如植物花粉可引起人的过敏性哮喘。(得分:25%)

多选题:

1.住宅环境对健康影响的特点 A.主要是影响人们的生活、居住、学习、工作

B.主要是影响小气候

C.主要是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表现为慢性、潜在性和功能上的不良影响

D.主要是对新迁入居住的家庭成员的健康产生影响

E.主要是影响小气候、日照、采光、噪声、绿化和空气清洁状况等

2.住宅建设应遵循

A.适用、经济、方便生活、美观的原则

B.适用、经济、符合卫生要求的原则

C.适用、经济、卫生、方便生活、美观的原则

D.适用、经济、符合卫生要求、方便生活、美观的原则

E.方便生活、卫生、美观的原

3.住宅的卫生规模是指根

据 提出的住宅居室容积、净高、面积和进深等应有的规模。A.小气候要求 B.卫生要求 C.建筑要求

D.环境保护要求 E.房间的配置要

4.室内空气中 的含量是用作评价空气清洁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作为居室容积是否符合卫生要求的重要指标之一。A.CO2 B.HCHO C.VOCs D.222Rn E.B(a)

P

5.我国《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GB50096-1999)》规定居室净高为 A.1.8m~2.2m B.2.0m~2.5m C.2.4m~2.8 m D.2.5m~3.0m E.3.0m~

3.5m

6.热交换可用公式:S=M土C土R-E 表示,当机体产热多于散热量时 A.S=0 B.S>0 C.S≥0 D.S<0

E.S≤0

7.判断机体热平衡是否受到破坏的最直接的指标是 A.脉搏 B.皮温 C.出汗量 D.体温 E.温热

8.住宅室温标准一般指气湿、气流、热辐射在正常范围时,居室中央距地板 高处的气温。A.0.5m B.1.0m C.1.5m D.2.0m

E.2.5m

9.室内外存在同类污染物发生源时,该污染物的

A.室内浓度往往是低于室外浓度。B.室内浓度往往是与室外浓度相等。C.室内浓度往往是高于室外浓度。D.室内浓度往往与室外浓度无关。E.室内浓度往往与室外其他污染物浓度有关。

10.居室内的自然照度至少需要 才能基本满足视觉功能的生理需要。A.15 lx B.25 lx C.30 lx D.75 lx E.100 lx

11.冬季建筑施工加入的防冻剂,会造成建筑物渗出 A.HCHO B.NH3 C.NO2 D.SO2

E.222Rn

12.尘螨是家庭室内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之一,常隐藏在

A.空调机冷却塔的冷却水 B.淋浴器、洗衣机 C.加湿器、水龙头、D.微波炉、计算机 E.床铺、家具和地毯

13.建筑材料和装饰物品中含有大量 等污染物。

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苯、甲苯、B.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三氯乙烯、氡

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D.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氡

E.一氧化碳、甲醛、苯、甲苯、二甲苯

14.室内小气候考虑下列因素为主,除了 A.气压 B.气湿 C.气流 D.气温 E.热辐射

15.下面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生理指标,除了 A.皮肤温度 B.有效温度 C.体温

D.温热感觉 E.热平衡测

16.室内氡主要来自 A.房屋地基及建筑材料 B.吸烟

C.人的呼出气 D.燃料的燃烧 E.家用电

17.居室细菌学评价的最常用指标是A.金***葡萄菌数 B.肺炎球菌数 C.细菌总数 D.白喉杆菌数 E.结核杆菌

18.居室进深与地板至窗上缘高度之比为

A.室窗系数 B.采光系数 C.通风系数 D.室深系数 E.窗地系

19.较长时间接触90dB(A)以上的强烈噪声,使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15-30dB(A),离开噪声环境数小时至20多小时后听力才能恢复 A.称为听觉适应 B.称为听力适应 C.称为听觉疲劳

D.称为神经性听力损失 E.称为噪声性耳

20.军团菌主要是通过 进入人体。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

D.消化道和呼吸道 E.皮肤和消化

21.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要求,新风量 A.≤20 M3/h.每人 B.≥20 M3/h.每人 C.≤30 M3/h.每人 D.≥30 M3/h.每人 E.≥40 M3/h.每人

22.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规定要求,室内SO2浓度1小时均值

A.≤10mg/m

3B.≤0.50mg/m3

C.≤0.24mg/m3

D.≤0.60mg/m3

E.≤1.0ng/m3

23.在评价小气候时,必须采用包括 A.气温、气湿和气压三种因素的综合指标来评价

B.气流、气压和热辐射三种因素的综合指标来评价

C.气温、气湿、气流和热辐射四种因素的综合指标来评价

D.气温、气湿、气压和热辐射四种因素的综合指标来评价

E.气温、气流、气压和热辐射四种因素的综合指标来评价

24.表示气温和气湿综合作用的指标是

A.黑球温度 B.湿球温度 C.有效温度 D.校正温度 E.校正有效温

度 25.住宅设计中的主要卫生防护措施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保温与隔热 B.遮阳与采暖 C.通风换气

D.经常性卫生监督 E.噪声控

制 26.办公场所是指 A.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临时性生活、工作环境。B.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固定生活、工作环境。C.固定人群从各种事社会活动的临时性生活、工作环境。

D.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处理(或办理)某种特定事务的室外工作环境。E.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处理(或办理)某种特定事务的室内工作环境。

27.办公场所的主要特点

A.工作人员密集、停留时间短、流动性较大。

B.工作人员密集、停留时间长、流动性较大。

C.工作人员相对集中、停留时间长、流动性较小。

D.工作人员相对集中、停留时间短、流动性较大。

E.工作人员相对集中、停留时间长、流动性较大。

28.办公场所环境污染物可分为 A.化学性和生物性二类。B.物理性和化学性二类。

C.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三类。D.物理性、生物性和放射性三类。E.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四类。

29.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规定要求:

A.222Rn≤100Bq/m3

B.222Rn≤200Bq/m3

C.222Rn≤300Bq/m3

D.222Rn≤400Bq/m3

E.222Rn≥400Bq/m

330.国家颁布的 对办公建筑物空气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A.《大气卫生标准》

B.《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C.《住宅卫生标准》

D.《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E.《办公建筑物卫生标准》

第九章 公共场所卫生

问答题:卫生机构的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主要内容

标准答案和评分办法: 答题要点如下:

1.从业人员的培训及定期体检。(得分:35%)

2.发放“卫生许可证”。(得分:35%)3.向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得分:35%)

多选题:

1.公共场所是

A.公众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临时性生活环境。

B.公众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固定生活环境。

C.公众进行娱乐、交流、购物等活动的封闭式生活环境。

D.公众进行娱乐、交流、购物等活动的开放式生活环境。

E.固定人群从各种事社会活动的临时性生活环境。

2.公共场所的主要特点

A.人群密集,非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源。

B.人群密集,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源。

C.人群密集,流动性小,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源。D.人群密集,流动性大,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源。E.人群固定,流动性小,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源。

3.《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是国务院于

A.1985年发布的。B.1987年发布的。C.1991年发布的。D.1996年发布的。E.2001年发布的。

4.《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目前能依法进行卫生监督的公共场所共有

A.6类18种。B.7类18种。C.7类28种。D.8类28种。E.8类38种。

5.卫生条件不完善的宾馆、旅店住宿的顾客容易患的疾病主要有: A.寄生虫病。B.军团菌病。

C.心脏病、高血压。D.肺结核、中耳炎。E.糖尿

病。

6.《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规定,理发刀具、胡须刷、毛巾不得捡出

A.军团菌。

B.寄生虫虫卵。C.甲型肝炎病毒。D.痢疾杆菌。

E.大肠菌群和金***葡萄球

菌。7.我国的《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对以下项目提出了卫生要求,除了

A.小气候。B.空气质量。C.噪声。D.照度。

E.氨。

8.公共场所经营企业自身卫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配备卫生管理人员和建立制度。B.发放“卫生许可证”和“健康合格证”。

C.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和掌握卫生知识和技能。

D.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E.开展对顾客的卫生宣传教

育。

9.《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卫生许可证”

A.每1年复核一次。B.每2年复核一次。C.每3年复核一次。D.每4年复核一次。E.每5年复核一

次。

10.公共场所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对“卫生许可证”有效性的监督。B.对各项卫生要求的监督。

C.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D.对各类从业人员的卫生监督。E.对公众健康状况的监督。

第十章 城乡规划卫生

问答题:居住区建筑密度和居住区人口密度在居住区规划中的卫生学意义

标准答案和评分办法: 答题要点如下:

1.居住区建筑密度过高,则房屋的间距过短,影响住宅的日照、采光和通风,从而影响居民的健康,故在居住区规划中,应尽量采用较低的建筑密度。(得分:50%)

2.居住区人口密度过高,则人群密集,疾病易于在人群中传播,增加患病率和病死率;拥挤的环境使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健康。(得分:50%)

多选题:

1. 城乡规划是:

A.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和村镇建设、发展和管理的依据

B.是城乡规划包括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

C.是城市或村镇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计划

D.是城市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E.以上都是

2. 人居环境可划分为以下几大系统:

A.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

B.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

C.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支撑系统

D.自然系统、人类系统、支撑系统、居住系统

E.社会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居住系统、公共系统

3. 人居环境建设的目标是:

A.充分运用规划手段,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人的居住环境 B.使人类达到生态环境的满足

C.使人类达到人文环境的满足

D.A+B E.A+B+C

4. 城乡规划卫生的目的是: A.预防疾病

B.增进人民身心健康 C.延长寿命 D.提高生活质量 E.以上都是

5. 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某些共性,同时又具有独特的个性:

A.人为性和不完整性 B.复杂性和脆弱性

C.聚集性和稀缺性 D.A+B E.A+B+C

6. 全球所面临的城市问题有: A.住房拥挤、交通堵塞、水源短缺

B.空气污浊、土地紧张

C.住房拥挤、交通堵塞、水源短缺、空气污浊、土地紧张

D.住房拥挤、交通堵塞、水源短缺、空气污浊 E.以上都是

7. 健康城市是指

A.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B.营造高质量的自然环境和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C.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

D.A+B+C E.A+B

8.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有:确定城市性质,控制城市发展规模;远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结合,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结合;以及:

A.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B.维护城市文脉,改善景观环境

C.加强安全防患,促进人际交往

D.以上都不是 E.以上都是

9.居住区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有: A.容积率

B.人均居住面积定额 C.居住建筑密度 D.居住区人口密度 E.以上都是

10.城市绿化是指:

A.在城市中栽种植物和利用自然条件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景观的活动

B.保护和恢复城市生物多样性

C.建设结构优化、功能高效、布局合理的绿地系统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11.城市环境噪声的来源有:

A.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

B.交通噪声、工业噪声

C.建筑施工噪声、社会噪声 D.B+C E.A+B

12.城市环境噪声的评价指标有: A.A声级 B.等效声级 C.交通噪声指数 D.噪声污染级 E.以上都是

13.控制交通噪声可采取的措施有: A.完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措施

B.建筑措施 C.管理措施 D.A+B +C E.A +C

14.村镇规划的原则是:

A.全面规划、节约用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B.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统筹安排、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C.合理布局、节约用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D.A +C

E.A+B + C

15.城乡规划制度是国家法规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城乡规划相关的法律主要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B.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C.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D.A+B

E.A+B + C

16. 绿化的卫生学意义有: A.调节和改善小气候 B.净化空气,降低噪声 C.对人类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作用

D.A+B E.A+B+ C

17. 我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规定, 人均绿地面积应: A.≥10.0m2/人

B.≥9.0m2/人

C.≥8.0m2/人

D.≥7.0m2/人

E.≥6.0m2/人

18.绿地率是反映城市绿化水平的基本指标,绿地率新区建设应: A.不低于30% B.不低于25% C.不低于20% D.不低于15% E.不低于40%

第十一章 环境质量评价

问答题:我国目前使用的空气质量指数是如何得到的? 标准答案:

1.我国目前使用的空气质量指数实际上是空气污染指数(API)。该指数所选用的参数为PM10,SO2,NO2,CO,O3,其中PM10,SO2,NO2为必测参数,CO,O3为可选参数。(25%)

2.必测参数的日均值是日报报告周期内各小时浓度的平均值;可选参数的小时均值是指日报报告周期内小时浓度最大值。(25%)

3.将污染物的实测浓度代入分段线形方程式进行计算,得到各参数的API的分指数。(25%)

4.取各种污染物污染分指数中的最大者为该区域或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该项污染物即为该区域或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25%)

多选题:

1.某日某区域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各分指数为:SO2 200,NO2 90,PM10 160。此日该区域空气的API 为:A.90 B.160 C.150 D.200 E.450

2.我国目前使用的空气污染指数是采用

A.比值简单叠加原理 B.比值算术均数原理

C.兼顾最高和平均分指数原理 D.分段线性函数的原理 E.评分加权征询原理 环境质量指数是一种

A.无量纲的评价标准 B.分级的评价体系

C.由若干个评价参数组成的评价标准

D.无权重的综合评价指数 E.由监测数据代表值经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的综合指数

4.评价拟建工程项目对环境影响称为

A.环境质量评价 B.环境污染影响评价 C.环境影响评价 D.环境工程影响评价 E.污染源环境影响评价

5.环境健康影响评价是对 A. 将来健康影响的评价 B. 目前健康影响的评价 C. 过去健康影响的评价

D. 目前和将来健康影响的评价 E. 过去和目前健康影响的评价

6.环境污染健康影响评价 A.将来健康影响的评价 B.目前健康影响的评价 C.过去健康影响的评价

D.目前和将来健康影响的评价 E.过去和目前健康影响的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中“评价”的英文单词是 A.assessment B.evaluation C.review D.comment E.appraise 污染物标准指数(PSI)超过200为 A.显著危害水平B.紧急水平C.警报水平D.警戒水平

E.大气质量标准水平 因大气污染造成的死亡的经济损失计算没有考虑

A. 当地人年均工资

B. 暴露引起的超死亡人数 C.当地的人均月工资 D. 人均医疗费用 E. 因病误工天数

10.等标污染负荷所采用的评价标准是

A.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B.标准污染物排放 C. 大气卫生标准

D.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E. 地面水卫生标准

11.I1 大气质量指数的主要特点是 A. 能综合评价几种污染物

B. 考虑了每个分指数的平均值 C. 考虑了几个分指数中的最高值 D.兼顾了平均分指数和最高分指数 E. 兼顾了最高平均分指数和超标分指数 I2 污染超标指数

A. 考虑了全年监测数据中超过卫生标准历次浓度的平均值

B. 考虑了全年监测数据中超过卫生标准历次浓度的总和

C. 考虑了全年监测数据中超过和等于卫生标准历次浓度的平均值 D.考虑了全年监测数据中超过和等于卫生标准历次浓度的总和

E. 仅考虑全年监测数据中超过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的历次浓度总和 13 下列指数中属于分段线性函数的环境质量指数是 A. Brown 水质指数 B. I1大气质量指数 C. I2 污染超标指数 D.API 指数

E.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

某烟囱高度为30m,对其污染的评价半径为 A. 600m-900m B. 800m-1000m C. 900m-1200m D.1000m-1400m E. 1200m-1600m

15下列指数中属于评分加权征询法的环境质量指数是 A. Brown 水质指数 B.I1大气质量指数 C.污染超标指数 D.API 指数

E.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

排毒系数考虑了污染物的 A.排放量

B.慢性毒作用阈浓度 C.排放标准

D.排放量和慢性毒作用阈浓度 E.排放量和排放标准 17等标污染负荷考虑了污染物的 A.排放量

B.慢性毒作用阈浓度 C.排放标准

D.排放量和慢性毒作用阈浓度 E.排放量和排放标准 当大气SO2、NOX、TSP的分指数分别为 1.67、1、0.9时,其I1大气质量指数为 A. 1.11 B. 1.17 C.1.19 D.1.21 E.1.23 某工厂排放废水量为3000kg/d,其中镉浓度为0.6mg/L, 镉的排放标准为0.1 mg/L。问镉的等标污染负荷为:

A.0.14 B.0.15 C.0.16 D. 0.17 E..0.18 20 比值算术均数型环境质量指数的缺点是

A.与参数个数有关 B.计算复杂

C.掩盖高浓度分指数的影响 D.没有考虑指数的全重 E.缺乏评价标准

橡树林大气质量指数的设计原理是

A.比值简单叠加 B.评分加权征询法

C.兼顾最高和平均分指数 D.幂函数型

E.分段线性函数型 22 PSI指数的设计原理是 A.评分加权征询法 B.幂函数型

C.兼顾最高和平均分指数 D.密切值法

E.分段线性函数型

下列指数中, 指数值越小, 污染越严重的

A.PSI指数 B.API指数

C.橡树林大气质量指数 D.Brown 水质指数 E.I1大气质量指数 当 API指数为250时, 表示大气质量为

A.优 B.良 C.轻污染 D.中度污染 E.重污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报告内容不包括预防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B.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方法 C.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制度 D.环境影响评价既是方法又是制度

E.环境影响评价仅评价对环境、生态的影响, 不考虑对健康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是对 A 所有工程项目的评价 B.所有规划项目的评价

C.所有规划和建设项目的评价 D 环境质量有较大影响的规划项目的评价

E 环境质量有较大影响的规划和建设项目的评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是根据项目 A.的种类 B.的大小

C.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D.的安全性

E.周围环境的重要性 28 API 指数是以

A.最高分指数为该指数值 B.分指数的平均值为该指数

C.最高分指数的平方根为该指数值 D.分指数的平均值的平方根为该指数值

E.最高分指数和平均分指数的乘积为该指数值

下列条件中,可以作出环境污染健康影响评价病因判断的是

A.关联的时间顺序和关联的强度 B.关联的剂量-反应关系、关联的时间顺序和关联的强度

C.暴露与疾病分布的一致性、关联的时间顺序和关联的强度

D.关联可重复性、关联的剂量-反应关系

E.关联可重复性、暴露与疾病分布的一致性、关联的时间顺序和强度 土壤分级污染指数的分级范围为 A.土壤中污染物背景值到其显著受污染的程度

B.作物中污染物浓度背景值到超过食品卫生标准

C.从土壤中污染物浓度在评价标准值以下到作物中污染物浓度达到或超过食品卫生标准

D.从土壤显著受污染起始值到作物中污染物浓度超过其背景值 E.从土壤中污染物浓度超过其背景值到作物中污染物浓度达到或超过食品卫生标准

第十二章 家用化学品卫生

⒈ 化妆品引起的皮肤损害最常见的一类是

A 光变应性皮炎

B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C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D 化妆品座疮 E 色素沉着症

2.诊断化妆品痤疮时重点需要了解

A 痤疮发生的时间 B 痤疮的类型和部位

C 化妆品接触史和施用的部位 D 所施用化妆品的卫生质量 E 施用化妆品的种类和频率 3.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属于 A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 B 细胞毒反应

C 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 D 速发型变态反应 E 自身免疫反应

4.下列不符合化妆品的定义的产品是:

A 含抑制螨虫剂的洗头水 B 香皂

C 含抑汗剂的爽身粉 D 防蛀漱口水 E 脱毛霜

5.临床上化妆品眼损害大多是由于 A 眼部皮肤粘膜特别敏感

B 用于眼部的化妆品刺激性较强 C 非眼部化妆品误入眼内 D 不正确使用眼部化妆品 E 眼部化妆品的使用频繁

6.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取决于

A 化妆品本身的化学刺激作用和和使用者本身的特异体质

B 化妆品含有的变应原物质和使用者的皮肤状况

C 使用者本身的特异体质和皮肤状况

D化妆品含有的变应原物质和使用者本身的特异体质

E 化妆品本身的化学刺激作用和使用者的皮肤状况

7.常引起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化妆品是 A 护肤霜 B 香粉 C 爽身水 D 烫发剂 E 防晒霜

8.化妆品中过量的重金属主要源于

A 为防腐而添加

B 生产过程和原材料 C 使用过程的污染 D 包装容器 E 为着色而添加

9.当前化妆品经营中的主要卫生问题是

A 微生物污染

B 无卫生许可证产品的销售 C 化妆品的产品质量 D 化妆品的无证经营

E 化妆品的假冒伪劣产品 10.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 A是针对化妆品生产制订的 B 是针对化妆品经营制订的 C 针对卫生监督制订的

D 针对化妆品的生产和经营制订的 E 针对化妆品生产、经营和监督而制订的

11.急性皮肤刺激试验适用于 A 每日使用的化妆品 B 所有护肤类化妆品

C 含刺激性物质的化妆品 D 含限用物质的化妆品 E 间隔数日使用的化妆品

12.下列需进行人体试用试验的化妆品是

A 用于眼部的化妆品 B 婴幼儿使用的化妆品 C 脱发类化妆品

D 长期使用的化装品

E 含生物活性物质的化妆品

13.生产健美类化妆品需进行 A 多次皮肤刺激试验 B 斑贴试验

C 急性皮肤刺激试验 D 人体试用试验 E 功效试验

14.请指出下列不正确的化妆品广告用语

A 美白肌肤 B 保湿润肤 C 洁肤消炎 D 防皱除斑 E 防晒护肤

15.下列关于经营化妆品中不符合《条例》的是

A 向生产厂家索取卫生许可证 B 只出售取得批文的特殊用途化妆品

C 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经营许可证 D 销售具有效批件的进口化妆品 E 化妆品经营单位应有清洁卫生的贮存和销售场所

16.化妆品与外用药品的主要区别 A 使用的部位不同 B 获取的渠道不同 C 涂抹的方式不同 D 剂量和时间上的不同 E 剂型的不同

17.涂抹化妆品后引起的皮损,特点为起病急、有红斑、丘疹和少量渗出,边界清楚。最大可能是 A 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B 光毒性皮炎

C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D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E 化妆品痤疮

18.化妆品痤疮主要是由化妆品中含有的

A 香精引起的

B 可溶性色素引起的 C 防腐剂引起的

D 表面活性剂引起的

E 矿物油制成的基质引起的

19.一般来说,除化妆品重金属污染外,影响化妆品安全性的更常见的是A 有毒化学添加剂的含量

B 化妆品本身含过量的限用物质 C 化妆品包装材料的化学污染 D 化妆品成分中的致敏物质 E 微生物污染

20.目前我国县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化妆品的卫生监督主要任务是 A 普通用途化妆品的初审、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和生产人员的体检

B 化妆品生产经营的检查,生产人员的体检

C 国产化妆品生产审批,生产人员的体检

D 当地化妆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的发放,生产人员的体检

E 经营单位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及经营人员的健康体检

21.当混合使用分别以次氯酸和盐酸为主要成分的两种洗净剂时,所产生的有害于健康的污染物质主要是什么?

A、氯酸 B、盐酸 C、次氯酸根 D、氯气 E、环境激素

22.洗涤剂表面活性剂毒性最小是下列哪一种? A、阳离子型 B、非离子型 C、阴离子型 D、***型 E、助洗剂

23.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的主要是下列哪种家用化学品? A、化妆品 B、洗涤剂 C、涂料 D、粘合剂 E、杀虫剂

24.下列哪一种粘合剂是家居环境中酚和甲醛的主要污染源? A、环氧树脂 B、酚醛树脂 C、聚氨脂 D、脲醛树脂 E、氯丁橡胶

25.粘合剂引起家居环境污染与下列哪些健康效应有关? A、接触性皮炎 B、过敏性皮炎 C、支气管哮喘 D、结膜炎 E、以上都是

26.家居环境铅污染主要与下列哪种家用化学品有关? A、化妆品 B、洗涤剂 C、涂料 C、粘合剂 E、杀虫剂

27.涂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什么成分可能是引起机体过敏的主要原因?

A、漆酚 B、VOCs

C、铅 D、铬 E、镉

28.衣服面料所含有的什么成分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较严重的影响? A、染料

B、染整助剂 C、纺织纤维 D、A+B E、农药残留

29.衣服面料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常见污染物质是什么? A、甲醛

B、三氯乙烯 C、芳香胺类 D、有机汞 E、消毒剂

30.下列哪个属于易燃易爆化学消毒剂?

A、次氯酸钙 B、次氯酸钠 C、过氧乙酸 D、乙醇 E、甲醛

31.塑料制品燃烧时所产生的环境激素有哪些? A、PCDD B、双酚A C、壬酚 D、DDT E、A+C 32.聚苯乙烯制作的饭盒等塑料制品接触热水和某些溶剂后,可能会有哪种环

境激素少量析出? A、PCB B、双酚A C、壬酚 D、A+B E、A+B+C 33.与天然纤维相比,合成纤维织物的缺点有哪些? A、透气性不好 B、不吸汗

C、细菌易于生长繁殖 D、易引发皮炎 E、以上都是

34.与洗涤剂有关的环境激素是什么?

A、DDT B、双酚A C、壬酚 D、A+B E、A+B+C 35.我国轻工系统规定表面活性剂7天生物降解率必须大于多少?

A、50% B、60% C、70% D、80% E、90%

36.小于1岁小孩的用品中不得检出的物质是什么? A、甲醛 B、铅 C、汞 D、铬 E、砷

37.化纤衣服可引起心律失常,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哪项有关? A、透气性不好 B、不吸汗

C、细菌易于生长繁殖 D、易引发皮炎 E、静电感应

38.合成洗涤剂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A、水体富营养化 B、危害水生生物 C、造成鱼类畸形

D、污染土壤环境

E、促进重金属向植物的转移

39.合成纤维可能引起的人体健康问题是什么? A、尿道炎 B、膀胱炎 C、皮肤炎 D、过敏性哮喘 E、以上都是

7.环境卫生论文 篇七

1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环卫管理体制不顺

中小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大部分采用三级管理体制, 环卫部门负责大街主路的环境卫生管理, 街道办事处负责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管理, 居民委员会负责小区的环境卫生管理。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 这种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中小城市发展的要求。

1.2 市民环卫意识有待提高

当前, 由于城区市民的文明程度高低不同, 公共卫生意识不强, 占道经营、探头经商、流动销售、乱贴乱画, 楼前楼后乱搭乱挂等现象普遍存在, 尤其是大型市场、偏僻巷道、车站更为突出;损坏公共环境卫生设施的事件时有发生, 严重影响着居民的身心健康。

1.3 环卫管理责任不明

随着城区面积的不断拓展, 在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上市、区、街之间交叉重叠和管理缺失现象较为普遍, 在一些公共地段的管理上, 责任不明, 直接影响城市形象和居民工作生活。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及野垃圾场或多或少存在, 给城区环境卫生造成不良影响, 并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与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不适应。

2 提升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体制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过程中, 涉及的工作内容较多, 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 因此需要相关的、管理部门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并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的健全。而由于管理工作的难度指数较大, 紧靠单一的管理部门进行管理, 是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城市环境保护过程中, 需要各相关部门加强合作, 协调各方的力度需要大力的提高, 也使各相关的工作积极充分的调动, 从而使齐抓共管的格局形成。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地参与到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过程中, 将城市卫生管理体制理顺, 而城市环境卫生的检查网络系统也要建立健全, 形成统一的管理系统, 同时还要增加环保工作的资金投入, 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岗位职责, 减少漏洞的存在, 进而提高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水平。

2.2 加强宣传教育, 使市民的城市环境卫生的保护意识提高

城市居民的素质是城市卫生管理成果巩固和城市卫生质量提高的关键。因此, 要加大宣传教育活动, 并将其长久的发展下去, 只有这样, 才能够提升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 进而采取有效的行动进行环保。首先, 新闻舆论的引导要加强, 对广播电视、街头宣传板要得到充分的使用, 还要将其的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电视专栏的开设也具有较大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 形成高频率和大范围的舆论宣传声势。其次, 将坚持创建行动和宣传教育两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付诸行动进行城市环境的保护才是提高城市环境卫生保护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最后, 在教育领域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城市环境卫生保护重要性的宣传, 提高学生群体的城市环境保护的意识, 并形成良好的连锁效应, 使学生的家长也提高环境卫生保护意识, 进而提高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水平。

2.3 明确职能职责, 建立环境卫生区域管理责任制

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必须根据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 严格遵循属地管理原则, 划清管辖区域, 明确责任, 环境卫生要集中管理。一个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城乡接合部的环境卫生, 由环卫部门一家管理, 责无旁贷, 出现问题也应由环卫部门负责处理。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才能彻底根治城市"脏、乱、差"。街道办组织社区居委会划定辖区内街小巷、各单位的卫生责任区, 各部门、单位与街道办签订责任书, 加强监督考核, 充分发挥全社会的作用, 提高内街小巷、社区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水平。

2.4 加大协管的力度

在城市环卫管理工作中, 要将各方面的协调力度给加大, 将其积极性给调动起来, 这样制裁能将共同管理的格局给营造出来。首先要建立一个疏堵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将市容市貌给整顿好。对于城市中那些违章和违规的建筑都给拆除掉, 对大街上的乱贴和乱挂, 以及胡乱涂写的现象给遏止住, 综合整顿各个店面的名称广告, 对户外的广告也要严加管理, 统一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张挂标准, 这样能更加整齐。其次要建立一个监管结合的机制, 对流动市场进行整顿。对城市中的胡乱摆摊现象进行整理, 比如街头市场还有马路市场等, 这些要全面清除和整顿, 有实体店面的商家, 要在自己店中经营, 对于那些没有店面的个体经营户来说或, 要进入规定的摊位市场, 或者到城管部门规定的交易地点进行买卖, 不能有出店经营或者游散经营的情况出现, 特备要遏止乱摆摊的现象。最后要建立一个封闭的管理机制, 对施工场地进行整顿。对城市中所有的建筑工地进行严加管理, 要求其实行全面的封闭作业, 而且建筑材料也不能在街面上摆放。所有的施工单位都要有合法的施工手续才能施工, 而且要和卫生管理部门签订相应的管理合同, 上缴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此外, 城市还要联合各个单位对环境卫生进行清查, 将所有单位的卫生都清理好, 让城市保持良好的市容。

2.5 城乡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理, 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工作

目前我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 部分生活垃圾被直接填埋和处置, 不仅生活垃圾中可利用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而且还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基至成为疫病传播的发源地。因此, 要把垃圾处理与污染防治纳入循环经济轨道, 针对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及野垃圾场问题, 实行城乡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理, 按照密度要求建设固定的垃圾收集点, 根据不同情况建设小型中转站, 交由环卫部门统一运输和处理。实行城乡生活垃圾统一处置, 逐步把城乡结合部农村环境卫生纳入公共服务体系, 政府加大对垃圾收集点建设和垃圾容器购置投资力度, 集中收集, 集中运输, 集中处理。

综上所述, 城市环境卫生质量的高低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密切的联系, 人是破坏城市环境卫生的主要对象, 因此, 城市环境卫生的改善也需要人来完成。在管理城市环境卫生的过程中, 需要做的工作内容较多, 同时复杂指数也较高, 因此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提高环境卫生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从而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促进人们的健康生活, 最重要的是提升城市的形象。

摘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对城市环境卫生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相关的环保部门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城市环境卫生的质量, 满足人们对环境卫生提出是的高要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的提高, 不仅仅能够改善城市的市貌, 还能够使城市树立良好的想象。对提升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的管理水平进行探究, 仅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提高措施

参考文献

[1]黄勤民.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 2009 (2) .

[2]侯端海.关于探索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建议[J].科技风, 2010 (3) .

8.环境卫生论文 篇八

【关键词】丽水市区 环境卫生设施 趋势 保障

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情况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环境卫生对居民生活和城市文化、生态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21世纪生态社区建设的概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正是生态社区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丽水市区目前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现状,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以期为丽水市区生态社区建设提供依据。

一、环境卫生概况

丽水市区目前设有环境卫生管理处,全区共有街道垃圾清扫人员1100人,担负着全区370万m2的街道清扫任务、30万m2绿地的保洁任务、每天121吨粪便、500吨生活生产垃圾的收集运输任务、每天200吨建筑垃圾的管理任务等。

二、丽水市区主要环境卫生设施现状

1.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

目前丽水市封闭垃圾楼有35座,小高台式垃圾存储地有5座,地沟式垃圾站14座,压缩站5座,铁制垃圾箱30个,垃圾池40个,垃圾房60个,果皮箱1100个。另外有翻斗车10辆,压缩车3辆,洒水车3个,叉车1辆,铲车2辆,推土机1辆,扫道车3辆,小型密封车6辆。

丽水市区的的垃圾收集大体分为三种形式,一种是居民首先把垃圾自行放入垃圾袋,然后由垃圾压缩车统一运送到垃圾处理场,这种收集方式是主要形式;第二种形式是丽水市区街道边上摆放的可移动垃圾箱,工作人员定期对垃圾箱进行清理,并由汽车运送到垃圾处理场;第三种形式是比较偏远地区的居民可以把垃圾投放到固定的小高台式垃圾存储地,再由汽车装载运送到垃圾处理场。

2011年11月,丽水市新建了一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立将从本质上改变垃圾处理的方式,丽水市区的垃圾从此将走上了无害化、减量化以及资源化的道路。因为以往丽水市区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以填埋为主,该处理方式随着垃圾产量的不断上升和堆积,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填埋的垃圾容易滋生更多的有毒有害物质,一旦防渗措施做得不到位,就会污染到土壤以及地下水。

2.公厕与粪便清运设施

丽水市区目前公厕数量较少,随着开发区经济的发展及外来务工人口的增多,目前公厕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开发区发展的需要。大小公厕一共有101座,建筑面积210平方米,蹲位296个。另外,大型吸粪车3个,小型吸粪车2个。

三、丽水市区环境卫生设施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丽水市区卫生事业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从总体来说,环境卫生现状还不能满足人们及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是环境卫生设施陈旧与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卫生设施数量不足,技术落后

公厕的数量为101座,按照目前丽水市区的人口,尚缺少145座公厕。且高档的公厕比例较低,尤其是在市中心人口密集地区,人们上厕所需要排队。另外,公厕内卫生条件不能满足要求,缺乏固定的人员打扫公厕内卫生。

目前丽水市区垃圾收集的主要设施仍然是垃圾楼台,由于垃圾楼台虽然收集量大,但是存放时间较久,容易产生臭味,影响环境。道路两旁的垃圾箱数量缺乏,有的地方500米之内找不到垃圾箱,给市民带来不便,另外,目前垃圾箱分类最多为两种: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建议增加垃圾分类。

2.环境卫生作业机械化水平低

目前,丽水市区拥有各类环卫专用车辆56部,担负着全区1010t/d生活垃圾的清运;148.6万m2的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和大部分路面的冲刷及冬季路面的融雪工作;全市每日370t粪便的清运。丽水市区的所有垃圾清运车辆使用年限均达到8年以上,接近报废年限,很多车辆在超期服役,且没有垃圾压缩功能的垃圾车,车辆长时间工作,对车辆耗损大、油耗高、维修困难,污染环境。另外,道路机扫车数量严重不足,较多路段靠人工来清扫垃圾。

3.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缺乏

虽然部分小区做到垃圾分类投放,但是垃圾收集车辆往往只有一辆,且分类的垃圾不能分类运输,不能达到垃圾分类运输与处置的目的。

4.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资金短缺

政府的财政投入是目前丽水市区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的唯一资金来源,无法取得其他资金的支持。虽然政府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是相对于开发区环境卫生的建设要求,远远不能满足其资金需求。

四、丽水市区环境卫生设施发展趋势与保障措施

1.建立完善的环境卫生管理体制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环卫设施建设规划的实施,需要对现有的环卫管理体制进行适度的改革,重点强化市、区两级环卫行政管理职能,加强调查研究和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工作;逐步使环卫作业向市场经济形式转变,完善经济承包责任和专业服务公司合约制运作模式;逐步使基层街道环卫站向物业管理体制方式转变。

2.多渠道筹集环境衛生设施资金

在继续加强政府财政的投入基础上,可以吸引外资对丽水市区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进行投资。另外,明确小区物业管理部门的环境卫生管理职责,确保分区分则,采取问责制度,保证资金到位。

3. 逐步淘汰现用的各式垃圾楼台,配齐压缩式垃圾收集箱

丽水市区2012年规划目标为垃圾袋装率要达到100%,垃圾分类要达到50%,全区所有的垃圾楼台要在4年之内全部拆除,新建功能完善的压缩式收集箱,形成垃圾分类明确,统一收集,集中运输的垃圾处理模式。

参考文献

上一篇:恶魔之桥小学作文下一篇:一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卷面分析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