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考试资料

2024-08-27

毛概考试资料(共4篇)

1.毛概考试资料 篇一

1.材料1: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2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2 3.材料之一:“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2 4.材料1 “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个方面。..................................................................3 5.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时曾说:....................................................................................3 6.材料之一:毛泽东指出:“对于反动阶级和反动派的人们................................................................................................3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4 8.春天的故事............................................................................................................................................................................4 9.如何理解“总体上的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5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5 11.材料1 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5 12.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5 13.材料: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 14.材料一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6 1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如何认识当前所谓“国进民退”现象............................................................................6 16.结合所学理论,联系我国经济发展实际,阐述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7 17.材料Ⅰ: 只有这个制度,才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7 18.结合现实,论述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7 19.为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8 20.材料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8 21.材料1:1984年6月,邓小平接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时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8 22.中共四代领导集体为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做出了哪些贡献............................................................................8 23.材料

一、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9 24.大学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接触到许多党员,试谈谈怎样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9 25.材料一: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9 26.材料1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有的经济现象........................................................................10 28.材料1: 2009年是我国建国60周年。60年来,我们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一个..........................................................11 29.材料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11 31.材料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12 32.材料l:从2009年11月23日起,一则时长30秒“以中国制造、................................................................................13 33.材料1:GDP(国内生产总值)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13 34.材料1:“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13 35.材料一 何曾想,20多年前广东南海之滨的一个小渔民村,会发展成............................................................................14 36.材料一 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14

1.材料1: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基本结论。材料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试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教材11页)

(2)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答案要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第一,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第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3.(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是这个过程中先后产生的理论成果。(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前者为后者的产生和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3)“一脉相承”是因为,它们在基本精神上,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与时俱进”是因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阶段,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侧重探索不同的重大课题,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3.材料之一:“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以为现在的斗争策略已经是再好没有了,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本本’保障了永久的胜利,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利。这些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材料之二:“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材料之三:“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材料之四:“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共党内存在的什么错误倾向而提出的?有何意义?(2)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2,说明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内容。(3)材料3的错误及危害是什么?(4)根据材料1、2、4,说明邓小平对坚持与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及意义。答案要点

(1)材料1主要是针对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共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而提出的。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最早提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对中共思想路线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2)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了科学的阐述。主要内容是: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包含解放思想的深刻涵义;必须反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两种表现)。(3)材料3的要害是对毛泽东同志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将其当作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本身。其危害在于扭曲、伤害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违背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思想僵化,工作停滞不前。

(4)在新时期,邓小平坚决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赋予它新的时代特色,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辩证地统一起来,强调了解放思想对坚持实事求是的作用。这就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折,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奠定了思想基础。

4.材料1 “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个方面。” ——摘自毛泽东:《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问题》 材料2 “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这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完成。” 请回答:

请结合毛泽东的论述,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前途,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所述,分析中国革命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答案要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其前途是发展社会主义。因为:①从领导阶级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由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②从世界革命阵线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③从革命的指导思想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武器,④从革命前途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新的前途——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着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在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基础上,使革命向前发展,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相反,它的客观要求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而社会主义革命是要求消灭资产阶级,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但是,这两个革命又有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5.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时曾说:“十八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请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阐述党的建设在民主革命三大法宝中的重要地位和在社会主义时期的现实意义。答案要点:

(1)在民主革命中,中国人民所以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主要就是依靠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而站在中国革命前列,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运用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英勇斗争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从这一意义来说:“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2)加强党的建设,不仅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党的建设是指挥部的建设、先锋队的建设。我国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样情况下,我们能否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取得比较主动的地位,能否使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胜利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党能否率领全国人民正确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把我国的事情办好。我们应该从毛泽东同志的论述中得到启示,关心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建设,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冲锋陷阵的战士。

6.材料之一:毛泽东指出:“对于反动阶级和反动派的人们,在他们的政权被推翻以后,只要他们不造反,不破坏,不捣乱,也给土地,给工作,让他们活下去,让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成为新人。他们如果不愿意劳动,人民的国家就要强迫他们劳动。材料之三:据统计,1977年底全国尚有地主分子277.7万人,富农分子189.5万人,合计467.2万人。全国各地为贯彻中共中央决定做了大量的工作,将原来的地主、富农分子中的绝大多数摘了帽子。材料之四:经过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资本家在企业中的地位,已由原来的支配者、剥削者,变为在党的领导和工人监督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体力或脑力劳动者。资本家虽然还拿年息五厘的定息,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已不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材料之五:官僚资本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凭借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随着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国家没收了一切以前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官僚资本企业。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1、2,指出在我国消灭剥削阶级是否意味着消灭剥削阶级的人们?应该怎样做才对?(2)根据材料2、3、4,指出经过三大改造后,我国社会的阶级状况怎样?(3)根据材料2、3、4、5,指出对不同的剥削阶级采取的政策是否不同?为什么? 答案要点

(1)不是。正确的作法是:一方面以不同方式改变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这是改造剥削阶级的人们的决定性的步骤,因为只有剥夺了这些人的剥削手段以后,才能为他们从剥削者向劳动者的转变提供现实可能性。另一方面,在他们丧失了剥削手段以后,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改造,争取其中的绝大多数人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2)剥削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原工商业者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或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地主、富农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3)对地主阶级采取没收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对官僚资产阶级采取没收其资产,收归国有的政策;而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的则是和平赎买的政策。这是因为地主、官僚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对象,是落后的反动的生产关系的代表;而民族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作过我们的盟友,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和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做“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做“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答案要点: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诊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内涵包括两个方面:(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强调: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还不完全,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要把两个讲全了。(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它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3、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4、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8.春天的故事,1992年1月,88岁高龄的邓小平,开始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视察,一个春天的故事由此传遍整个神州大地。深圳:你们要搞快 1992年,时隔8年之后,邓小平的足迹又一次踏在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这块土地上。

1、邓小平为什么会在1992年春季以88岁高龄毅然视察南方?

2、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作出了深刻和极其精辟的论述。邓小平南方谈话在国内外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 答案要点: 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能否汲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深刻教训,避免来自“左”与右两个方面的消极影响,使改革开放顺利进行,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在面临国际国内政治**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例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2、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在国内强烈反响,鼓舞了全党全国人民,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1)邓小平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

(3)邓小平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几年上一个台阶。经济发展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要坚持两手抓,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邓小平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于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

9.如何理解“总体上的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 答案要点: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者的联系表现为:同处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战略阶段,同处于小康阶段。二者的区别体现在:其一,“总体小康”是指我们现在已达到的小康现状,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将要达到的目标。其二,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是将目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成为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答案要点:

A.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它包含了以下内容: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B.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

第二,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第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11.材料1 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9—380页。材料2: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很长历史过程”,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材料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试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有关理论,说明我国一再强调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意义。答案要点:

(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状决定的。(2)我国仍然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在我国至少需要一百年。党一再强调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理论成果。坚持这一论断,才能使我们队这个阶段的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科学的判断,有效避免犯“左”的和右的错误,克服急于求成、盲目求纯的急躁情绪,脚踏实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一个正确地认 识,才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思想准备,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提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

12.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答案要点: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有着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从国际环境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的出路也只能是改革开放。邓小平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

第一,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第二,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13.材料: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由1000美元达到3000美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稳定与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请对本段材料谈谈你的观点。答案要点:

(1)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2)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的重大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要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来解决,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离开了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14.材料一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60年代,我国基尼系数大约为0.17~0.18,80年代为0.21~0.27,从2000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7年已升至0.48。世界银行报告同时显示,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这两个数字的比在中国是10.7倍,而美国是8.4倍,俄罗斯是4.5倍,印度是4.9倍,最低的是日本,只有3.4倍。

材料三 在我国初次分配领域,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已是一个普遍现象,并且这种差距有逐渐拉大之势。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50%左右,而在中国则不到10%。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在中国则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趋势。

请回答:

(1)结合材料

一、材料二,分析说明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却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2)为了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3)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党的十七大为什么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答案要点:

1、原因: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行业垄断。其二,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的保护。其三,灰、黑色收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其四,地域差距的存在。其

五、劳动报酬占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

2、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最终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第二,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完善分配体制。努力做到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促进共同富裕。第三、逐年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3、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尽合理,尤其是在初次分配领域中,利润和职工工资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这是收入差距日益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意味着广大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将会提速。只有低收入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增长快于富人,中国的贫富差距才可能缩小。

1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如何认识当前所谓“国进民退”现象?你认为应该如何推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答案要点: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近两年来,我国个别地方少数私营企业由于受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的冲击等原因,被国有企业合并重组,一些学者指责其为“国进民退”,认为“国进民退”是改革的“倒退”。这是污蔑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其实,这些都是我国依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贯彻科学发展观,依据经济发展规律,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所进行的所有制结构调整,是完全合情、合理、合法、必要的,不应该大惊小怪。

(3)一方面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首先要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其次要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最后要努力寻找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得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另一方面,要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首先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领域。鼓励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竞争、相互促进,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其次要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引导他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联系实际

16.结合所学理论,联系我国经济发展实际,阐述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并且谈谈在转变过程中的成就和不足。答案要点:

基本思路: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项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第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项依靠第一、第二、第三协调带动转变;第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6分)联系实际。(4分)

(2)成就:主要谈消费如何推动经济增长,扩大消费的途径和手段;第一、第三产业发展的情况及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及如何推动经济发展。(5分)

(3)不足:主要谈扩大消费的困难;第一、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5分)

17.材料Ⅰ: 只有这个制度,才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地处理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务,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动。材料Ⅱ: 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拉。材料Ⅲ: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材料Ⅳ: 全党同志都要增强民主集中制的观念,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本领,努力掌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领导艺术、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地统一起来。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根据材料请回答:

(1)为什么在社会主义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2)我国应该怎样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答案要点:

(1)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之所以不适合中国国情,其原因在于:第一,中国不存在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的经济基础。第二,中国也不存在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的历史前提。所以,中国绝不能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健全民主制度;完善法律制度;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制约和监督体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18.结合现实,论述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案要点: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2)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健全民主和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这是依法治国的实质。依法治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维护人民主人翁地位的过程,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过程。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法办事,保证法律的实施,从而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3)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19.为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参考答案:

(1)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2)这是由统筹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现实需要所决定的。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3)这是由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所决定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地区和部门、不同群体和个人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多少有所不同,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程度也是有差异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局。

20.材料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材料Ⅱ:要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并用来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要加强对我国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按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要求,努力做到古为今用。要注意研究国外社会建设理论,借鉴其积极成果。要通过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性认识,使我们关于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更加完备,使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根据材料请回答:如何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参考答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1)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2)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要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21.材料1:1984年6月,邓小平接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时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材料2: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九四九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仍然是所有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和崇高目标。”“早期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华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无限期拖延统一,是所有爱国同胞不愿看到的。”材料3:胡锦涛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结合材料回答: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

第一,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第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性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第四,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2、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答案要点:

第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第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第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第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第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第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22.中共四代领导集体为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做出了哪些贡献? 答案要点:

第一,毛泽东、周恩来提出和实行了捍卫新中国独立的和平外交政策:如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以非凡的气魄和胆略从建国初到 70 年代,面临着巩固独立、谋求发展的双重任务;提出了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方针;确立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等,为我国赢得了安定的国际环境。第二,邓小平更加完整地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的重要论断。作出了中国不参加任何集团,确定了“真正不结盟”战略。主张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

第三,江泽民提出的新安全观: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第四,胡锦涛、温家宝的“和平发展”战略:十六大后,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等新一代领导集体成员根据变化着的国际形势,适时提出“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中国和平发展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用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和平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发展,不会对世界任何国家造成威胁,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

23.材料

一、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材料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明显变化,呈现出队伍迅速壮大、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和岗位流动加快等特征,特别是在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的职工已占全部职工的一半左右。材料

三、党的十六大强调:“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谈谈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主要有哪些?其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的我国工人阶级的变化,是否改变了工人阶级是国家领导阶级的地位?为什么?

3、在材料三的“四个尊重”中,其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要点:

1、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新的社会阶层、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其中,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2分)

2、没有改变工人阶级是国家领导阶级的地位。①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是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是由其性质决定的。②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是由我国宪法规定,具有法律的依据和保障,不会因为阶级结构的一些变化而改变。(4分)

3、在“四个尊重”中,尊重劳动是核心。①知识物化于生产资料,并为劳动者所掌握;②人才是知识资源的载体,人才通过劳动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③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劳动,创造过程是劳动者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的过程。(4分)

24.大学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接触到许多党员,试谈谈怎样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答案要点

第一、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同步发展;第二、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第三、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第四、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第五、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三、论述题: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什么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同富裕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5.材料一: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只要我们头脑清醒,就不怕。我们有优势,有国营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材料二: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不能有穷的共产主义,同样也不能有穷的社会主义。材料三:就我们国家来讲,首先是要摆脱贫穷。要摆脱贫穷,就要找出一条比较快的发展道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否则社会主义有什么优越性呢?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就是说,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不会产生资产阶级,因为我们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当然分配中还会有差别,但我们的目的是共同富裕。请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改革开放过程中经常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应当如何去判断工作中的是非得失?(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的认识。答案要点:

(1)答:改革开放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对改革的政策、做法上的姓“资”还是姓“社”,姓“公”还是姓“私”等的争论,从而造成人们思想僵化、行动裹足不前的问题,而根源在于长期以来我们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问题。

判断工作中的是非得失只能是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3分)(2)答:①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分)②第一,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2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每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固有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过去人们没有认识到它是体现社会制度的范畴,而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社会主义,谈生产关系的变革,如“大跃进”运动,甚至用以阶级斗争为纲代替发展生产力,如“文化大革命”,教训非常深刻;此外,也没有认识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事实上,只有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因此,必须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和作用。(2分)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2分)实现共同富裕,是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所必经的阶段。要首先共同富裕,除了要解决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问题外,从生产关系方面说,还有一个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的问题。而这又是在存在和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的,所以邓小平一再强调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一个是公有制为主体,一个是共同富裕。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一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实现的比较长的动态发展过程。社会主义本质和优越性将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而逐步得到充分体现。

26.材料1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有的经济现象,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不仅有私有制成分,也有国有制经济成分以及其他经济成份;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不仅有公有制经济成分,也有私有制经济成分,以及其它经济成分。但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是不同的,在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问题时,有人以“八宝饭”为例做了形象比喻:八宝饭中的糯米是主要成分,没有糯米不是八宝饭,但糯米本身并不就是八宝饭;八宝饭里还有其他成分,红枣、莲子、核桃、红生、红豆、砂糖等,没有这些成份也不是八宝饭,但这些东西本身也不同于八宝饭。只是把糯米和其它成分组合在一起并以糯米为主才是八宝饭。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判断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其它经济成分之间是什么关系?(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区别的标准在于公有制经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中是否占据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条件下的并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就在于剩余产品归劳动者共同占有,这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而当代资本主义是以私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条件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就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在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条件下,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这是坚持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的原则。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才能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2)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不平衡的,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根据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水平,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这样能够更好地符合初级阶段的实际,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本身还不完善、不成熟,还没有能力包罗社会经济的一切领域,这就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一起共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应该利用它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实践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7.材料1 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摘自毛泽东:《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材料2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3 我国社会制度的改革,除了农业合作化和手工业合作化以外,私营工商业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也在1956年完成了。这件事所以做得这样迅速和顺利,是跟我们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密切相关的。20世纪50年代我国处理国内矛盾问题的材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当时提出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为什么?

2、在此之前,为什么把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3、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是谁作的?材料2中所规定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

4、参照材料3说明党是如何“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的?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要点

1、这一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已经被打倒,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而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2、因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要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统治的任务,民族资产阶级虽与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有着反对它们的一面,革命的一面,是无产阶级应该争取和团结的力量,所以称为中间阶级。

3、刘少奇所作的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对“国内的主要矛盾”的分析是正确的,因为此时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4、即把私营工商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改造,依据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28.材料1: 2009年是我国建国60周年。60年来,我们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从得到承认发展成为一股新生力量。材料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成就斐然:1997年、1999年,香港、澳门相继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嫦娥奔月实现了我们祖先几千年来伟大的梦想 材料3: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但后来由于党的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不断发展,“以阶级斗争为纲”取代了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结合上述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原因是什么?(2)结合材料,请谈谈你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论断? 答案要点

⑴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⑵原因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④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⑤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答案要点

1992年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的需要。

29.材料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材料2: 十七大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 材料3: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同志指出:“牢牢把握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国家就能长治久安,中国就大有希望。” 结合上述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材料三中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答案要点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1)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历史使我们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并占主要地位的历史阶段,但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却是无法逾越的。

(2)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答案要点(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的事业能够经受住风险、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我们必须把它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百年不动摇。

30.材料: 《人民日报》“说句心里话”栏目,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的一位农民说出了这样的心里话:这些年,党和政府在想办法给农民更多实惠,直补种粮农民,免除了农业税,让我们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些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现如今我们这个村先搞了“农民转市民”试点全村131人今年全部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由农民开始变为市民啦!

我家承包的土地自愿流转给集体统一经营,每亩补贴我们青苗费4880元,以后每年按照亩产1000斤粮食的市场价补偿我们,村里把流转出来的土地集中起来,引进一些现代农业项目,经营赚了钱,我们可以分红,这些项目优先从村里招聘劳动力,我儿子就可以回来打工,离我们更近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说明为什么一些过去农民“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2)通过该示范区的变化,指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答案要点

(1)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我国农村改革经历了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废除税费为核心的农村分配关系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经过这些改革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很大提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

因此,农村改革使农民得到了很多实惠,解决了农民过去“想都不敢想”的问题。

答案要点

(2)材料显示,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和措施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为此我们应在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基础上,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采取如下主要途径,来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第二,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充分挖掘农业增长潜力,增加非农业收入,完善增收减负政策。

第三,改善农村面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第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第五,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第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农民合理流动,加快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统筹推进农业其他改革。

31.材料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材料二: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要点

(1)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伏安置等几方面的内容。社会保障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和切实利益直接相关,是这些需要在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

(2)社会保障体系具有调节收入差距,缓解各种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的基本功能,是经济发展的安全网,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能为维护社会安定提供可靠的保证。公平正义就是要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人民内部矛盾和其它矛盾得到正确的处理,社会公平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为社会的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保障,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都能够得到满足,而且能够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公平和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所需的制度保障。

32.材料l:从2009年11月23日起,一则时长30秒“以中国制造、世界合作”为主题的广告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正式播出。该广告围绕“中国制造、世界合作”这一主题,强调中国企业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正不断与海外各国公司加强合作。材料2:有评论认为,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崛起,如何建立国际形象成为当务之急,政府近期启动了国际公关战略,国家形象广告或许会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形象的新渠道。还有人认为,广告中出现的法国设计、硅谷技术等字样,说明中国目前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1)“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广告说明了什么?(2)为什么说现在是从“中国制造”的地位上升为“中国创造”的时候了? 答案要点

(1)“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广告是中国政府的宣传活动,主要在海外宣传中国品牌,提升外国人对中国制造产品的认知度。中国的这一宣传举措,对建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2)中国制造使中国的GDP增大,今后也会有积极作用。但是中国创造比之中国制造更重要,其必要性在于:

第一,倡导中国创造,更有利于增强中国技术水平,有利于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第二,“中国创造”有利于提升中国品牌。中国的民族工业可通过品牌的增强而壮大。第三,“中国创造”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利润,使中国获得更多的利益。

33.材料1:GDP(国内生产总值)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更科学的经济总量指标来取代它。但是GDP又远非“完美”——GDP,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GDP,不能有效显现环保的品质指标;GDP,不能理想制约眼前利益与终极价值的统筹。GDP没有告诉我们,青山绿水又浊了几多?土地资源又没了几顷?老弄幽巷又少了几条?

材料2:中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据有关研究机构计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

(1)结合材料回答如何正确看待经济发展。

(2)结合材料回答应当树立怎样的发展观?如何理解这种发展观? 答案要点

(1)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然而经济发展并不是发展的全面内容,经济发展也不能单纯用GDP这一个指标来衡量。因此,发展必须有新思路,必须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的重大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34.材料1:“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材料2: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材料3: 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1)根据材料1和2,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两种态度,以及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3)根据材料3,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1)材料1是对毛泽东思想采取教条主义态度,认为凡是毛泽东讲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甚至不肯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并且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材料2是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这是错误的。(2)上述两种错误倾向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加以区别,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范畴的。

(3)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当是:一要把毛泽东那些正确的东西恢复起来,加以贯彻执行;二要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从反面吸取教训;三要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35.材料一 何曾想,20多年前广东南海之滨的一个小渔民村,会发展成为国内生产总值5000亿元、人口超过700万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20多年前山东青岛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电冰箱,会成为当今世界电器十强之

一、销售网络遍及全球的海尔集团。材料二近3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至2005年,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对外贸易额跃居世界第三位,材料三近30年的改革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但同时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和改革攻坚的过程中,因为利益调整的层次较深、力度较大、涉及面较广,围绕这些问题,1、材料

一、材料二说明什么?怎样认识20多年的改革进程?

2、针对材料三中遇到的“成长的烦恼”,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改革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答案要点

(1)材料1、2 说明过去的30年,我们通过改革,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0年来,中国的全面改革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深刻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大大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30多年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说明,改革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之路。社会主义要想获得和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通过改革不断完善自己。(2)针对材料3遇到的“成长的烦恼”,应当说,改革中出现矛盾和问题是必然的、正常的。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和一蹴而就,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把这些问题都简单地归结到改革本身。关键看改革的大方向,看改革的目标到底对不对,看改革的前景到底怎样。

36.材料一 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材料二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在我们这样的东方大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伟大的胜利。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什么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案要点:

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一方面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的物质技术基础所决定的;

第一,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落后的历史前提和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落后而且极不平衡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我们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第二、社会主义所需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有了明显提高,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即使在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后相当长时间内,我们仍然要继续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主要是:

第一,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一方面要求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而不是离开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必须立足于初级阶段的实际,反对教条式地照搬成熟阶段的社会主义。

第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2.毛概考试复习 篇二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进程1)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2)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4)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与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主题的不断深化1)邓小平理论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主题的揭示和回答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主题的丰富和深化3)科学发展观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主题的丰富和深化。

三、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的科学体系,正因我们党坚持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才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伟大飞跃,使马克思主义与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共命运,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作用1)改革开放使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改革开放使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快速提升3)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健全4)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更加完善5)改革开放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4.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1)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一方面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不能脱离对市场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2)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甚至两极分化的现象,可能引发社会问题3)合理调剂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现在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格局,原因是多方面的4)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发展经济是根本途径,“三个有利于”体现得越充分,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条件就越具备,就越能增强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我们既不能搞平均主义,也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5.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是我们国家基本国情决定的,特别是我们国家资源的基本国情决定的2)从资源的利用效率,我们国家资源利用效率确实跟国际先进水平有比较大的差距3)环境污染的状况相当严峻。解决环境污染的状况,很大程度上要靠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4)从资源的禀赋来看,是我国的资源禀赋来决定的5)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6)从国内资源的供给能力来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保持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资源供给存在相当大的困7)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8)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9)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重塑节约文化的迫切需要。

6.现阶段应当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1)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实践,贵在实效,应结合实际加以运用,要在具体落实上下功夫2)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3)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转变政府职能。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和加快转变4)要用制度来保障和改善民生。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等内容,因而是其它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点

4、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3)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4)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5)创新必须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揭示了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次革命论”“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都是错误的。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P60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2)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3)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1、我国是如何社会主义改造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1953年,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包括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使剥削者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2、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第四,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第五,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在新民主社会中,存在5种经济成分 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中基本的阶级力量;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首先,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2、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A、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B、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3、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第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第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第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第五,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生产力。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理论意义? A: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B理论意义: 1 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对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党制定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3)在实践中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的有力思想武器。

2、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了那些要求a)增加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c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d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e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3)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同时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2、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改革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毛概实事资料 篇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三、判断说理题(每小题5分,其中判断2分,说明理由3分,共20分。若判断错误,整题不得分)

四、材料分析题(结合材料和课本有关理论回答问题,共40分)【时事热点】

1、新版“24孝”行动标准发布:

2012年8月13日,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了新版“24孝”行动标准。新版“24孝”行动标准: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开父母的心结

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2、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籍作家莫言获2012诺贝尔文学奖。

3、教育部为异地高考设三条件:

教育部为异地高考设三条件:

家长:在流入地有稳定工作、固定住所、缴纳保险及税费

考生:在流入地读完小学、初中、高中,即学籍在流入地

城市:异地高考的学生不能超过流入地的承载能力

4、钓鱼岛

4月17日石原慎太郎:东京政府决定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中国外交部:日方对钓鱼岛采取任何单方举措非法无效

7月4日台湾保钓船绕岛一周宣誓主权

7月5日两名日本右翼分子登上钓鱼岛附属岛屿中的北小岛

7月7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称,为保持对钓鱼岛的稳定管理,日本政府正就购买有关岛屿并实现“国有化”进行综合研究。中方:“严正交涉,中国的神圣领土决不允许任何人拿来买卖”

7月9日美国首次就日本购买钓鱼岛表态:为安保条约适用对象。美国国务院高官9日称,钓鱼岛于1972年作为冲绳县的一部分被美方归还日本,并一直处于日方行政控制下,所以是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的适用对象。中国外交部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和坚决反对:“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二战后,美日拿中国领土钓鱼岛私相授受是非法和无效的。”

7月14日晚,日本外务大臣玄叶光一郎表示,将于7月15日暂时召回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原因为让其汇报中国方面情况。

7月26日日本政府首次表示将会出动军队应对钓鱼岛争端。据日本媒体26日报道,日首相野田佳彦公开宣称,如果在包括钓鱼岛在内的“日本领土和领海”发生别国的违法侵犯行为,必要时日本将考虑出动自卫队。这是日本政府首次表示将会出动军队应对钓鱼岛争端。中国外交部27日表示,中方已对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极不负责任的言论”表示“严重关切和强烈不满”。

8月12日-15日香港保钓人士启程赴钓鱼岛宣示主权,14人被日方抓扣后释放

8月19日19号清晨,由150名日本右翼分子组成的所谓“拜祭团”,乘坐21艘船只抵达钓鱼岛海域,有10人登上钓鱼岛。同一天,中国多地举行反日保钓示威活动。

8月21日美国与日本从21日起至9月26日,举行为期37天的“护岛”作战演习,并且是首次将岛屿作为演习场地。有日本官员透露,演习以中国为假想敌。

8月27日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所乘轿车在北京遭袭,车上悬挂的日本国旗被一名男子抢走。

8月28日美国国务院公开称钓鱼岛为“尖阁列岛”

8月下旬中国解放军南京军区在东南沿海展开海陆空抢滩演习。

5、“福建精神”的内涵:

2012年11月,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代表福建省委,在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上用十六个字概括了“福建精神”。

这十六字是: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

爱国爱乡:体现了福建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闽籍乡亲无论身在何处,总是梦萦家园、心系祖国,对故土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对祖国统一大业有极强烈的责任感。

海纳百川:体现了福建人“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宽阔胸襟,以及福建文化所具有的尊重差异、博采众长、多元并处、和谐共生的独特品质。

乐善好施:体现了福建人勇于奉献、“舍得给予、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施”不仅指物质上、金钱上的施予,也包括行为和爱心上的付出,只要愿意,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敢拼会赢:体现了福建人“敢冒风险、敢为人先”的打拼、进取精神与自强个性,是历代福建人为生存和发展,勇于拓海开洋、闯荡世界、输人不输阵,最终取得成功的生动写照。

6、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从9月18日开始,国家统计局将发布16篇“从十六大到十七大经济社会发展回顾系列报告”。报告认为,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具体表现在八个方面:

均国民总收入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实现了连续四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3年-2006年年均增长10.4%,不仅比同期世界年均增长4.9%高出5.5个百分点,而且比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9.7%高出0.7个百分点。经济增速不仅快,之间波幅也比较小。人均国民总收入翻了近一番,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二是经济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地区、城乡和产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出现了明显的积极变化,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城乡经济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中趋向协调发展。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大量的乡村人口由农村向城镇的转移,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排取得初步成效。财政收入在四年内翻了一番多。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使得我们办了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一些大事,重点加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大了对落后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有效地保障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企业利润连续四年保持在20%以上速度的增长,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调动了企业的发展积极性。四是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工业生产迅猛发展,供给能力大幅提高。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增产,棉、油、肉等主要农产品稳产增产。

项目建成投产,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加强,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煤电油运等“瓶颈”制约得到明显缓解。

六是对外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连升三位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位。

八是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同步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7、十八大报告的主要精神

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围绕这一主题,报告共分十二个部分: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8、党章修正案的主要内容

在具体条文部分,对党员义务作了适当修改,充实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增写了有关干部选拔和监督干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内容。

【各章知识点】

[第八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它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和根本区别 p1832、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几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坚持和完善?)p185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变化:总量增加,比重下降,但主体地位没有动摇 p1894、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p1895、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类型;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以雇佣劳动为基础p190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内涵和特点;效率和公平关系处理p199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与要求p2078、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意义p214-p21

5[第九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内容p222-p233(二----六)

2、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和特征p2303、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p2324、依法治国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意义p2375、怎样理解“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p2416、对民主、人权的理解p2

42[第十章]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及基本方针p250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p255-p256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p263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p267

[第十一章]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及理解p276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p2783、怎样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特别了解教育、收入、社会保障等问题)p28

4[第十二章]

1、大陆对台政策演变p2952、“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p302—p3043、台湾问题的由来和性质p2964、现阶段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p308—p31

3[第十三章]

1、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判断的基本点p3182、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p320-p3223、我国外交政策的一系列发展p326-p330

[第十四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的组成,新的社会阶层的组成与地位p336-p340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和内容p3463、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p348

[第十五章]

4.毛概考试重点归纳 篇四

1.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3.只要能够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元化。

4.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6.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7.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8.四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

9.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10.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12.四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名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14.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5.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16.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从、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7.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18.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

19.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0.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原则

21.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

2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3.1996年2月提出了“依法治国”思想,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深刻地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含义

24.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把“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25.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6.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27.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

2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有理想为核心)

29.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3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31.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

3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个主要内容,其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心环节

多选

辨析

1.2.3.4.简答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①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②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③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不具有制度属性

2.3.4.5.论述

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上一篇:感动的一瞬间初二作文下一篇:请留一抹阳光给我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