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九年级课本

2024-12-13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课本(精选9篇)

1.教科版物理九年级课本 篇一

电功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了解常见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和测量电功率的方法。(3).能用P=UI 和P=W/t及它的变形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决心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功率概念的建立和理解。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单位。教学难点: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三、教学资源 :电源、开头、导线、不同规格的小电灯、电流表、电压表。

四、教学过程

(一)从认识用电器的铭牌开始

1、活动一:观察用电器铭牌(第90页)

观察图(第90页)中的用电器铭牌,你知道节能灯铭牌上的100W、40W各表示什么吗?

2、用电器铭牌上100W、40W等数字表示的就是用电器的电功率。那么,什么事电功率呢(二)电功率

1、活动2:认识电功率

将标有“220V 15W”和“220V 100W”的两个灯泡同时接入家庭电路中,观察哪一个灯泡比较亮。

想一想,在相同时间内,哪个灯泡消耗的电能比较多? 通常情况下,在相同的时间内,不同用电器所消耗的电能的多少不同,即电流所做的功不同。

灯泡比较亮的消耗的电能会比较多。

那么换一句话也就是说相同时间内,两个灯泡消耗电能的速度不同,即电流做功的快慢不同

2、电功率

(1)定义:物理学中,把电流在某段时间内所做的电功跟这段时间的比。(2)计算公式:P=W/t P:电功率

W:电功

t:时间(3)单位:基本单位“瓦”“W”,常用单位“千瓦”“kW”

1Kw=1000W(4)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5)变形公式:

A、W=Pt(可以用来计算电功的大小即消耗电能,用途很大)B、t=W/P(求电功所能用的时间)

3、想一想(教材第90页图6-2-2)

(三)、活动三: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1、猜想与假设

有人说:电功率可能跟电压有关,电压越高,电功率越大 有人说:电功率可能跟电流有关,电流越大,电功率越大 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你的猜想又是什么?

2、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研究电功率跟电流的关系时,应设法控制电压不变 研究电功率跟电压的关系时,应设法控制电流不变

3、实验器材:电源、开关、两个用电器、两个电压表、两个电流表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实验一:将两个灯泡串联,使通过它们的电流相同(图6-2-3)

实验二:将两个灯泡并联,使他们两端电压相同(图6-2-4)

数据整理 实验一

实验二

5、分析与论证

电功率的大小跟通过用电器的电压和电流有关,在电压相等时,电流越大,电功率就

;在电流相等时,电压越高,电功率就

。精确的实验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U跟电流I的乘积,即 P=UI U的单位为V,I 的单位为A,P的单位为W 公式变形:U=P/I

I=P/U

五、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标有“220V 100W”的灯泡,在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 :例2:一只小电灯泡接在2.5V的直流电源两端,通过的电流为0.3A,小电灯的电功率是多少瓦特?若通电1分钟,电流所做的功是多少焦耳?

:

六、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七、作业讲评:教材第93页第1、2、3题。

2.教科版物理九年级课本 篇二

关键词:新课标,物理教学,电路,启迪,思维

通过多年的中学物理教学, 我深刻地体会到, 初中生在学习电路这部分知识时, 有相当大的难度.怎样结合他们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的特点, 较好地突破难点, 较快地提高分析电路的基本技能呢?

我个人认为, 除了按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实验, 培养自主科学探究兴趣和创新能力外, 应该做好电路图一图多变技能训练下面以最常见的一道题来说明.

例1如图1所示, 将三个串联电阻R1、R2、R3通过增加导线的方法, 如何改为并联?

分析:如图2所示, 增加导线AB和CD, 采用支路电流法进行

分析, 得等效电路图3.

例2如图4所示, 在导线AB、CD之间分别接入电流表A1、A2说明电阻如何连接?两表的测量对象如何?

分析:根据支路电流法和理想电流表RA※0分析得到等效电路图5, 可以看出, A1测I3和I2, A2测I2和I1, R1、R2、R3并联.

例3如图6所示, 在导线AB、CD之间改接一只电压表V和电流表A, 电阻如何连接?两表的测对象呢?

调换两表的位置, 其结果又如何?

分析: (1) 根据理想电压表RV※∞, 理想电流表RA※0得, 电路中接入电流表电压表和R1, 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的电压, 电流表测R1.电流等效电路如图7所示.

(2) 两表调换位置后, 等效电路如图8所示, 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 电流表测R3电流.

例4如图9所示, 在AB和CD之间接入电压表V1和V2, 结果如何?

分析:根据理想电压表, RV※∞的特点, 电阻R1、R2、R3串联, 电压表V1测R1和R2两端电压, 电压表V2测R2和R3两端电压.

通过以上9个图可以设计若干典型题目, 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电路计算, 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举一例如下.

例5如图1和3所示, R1=10Ψ, R2=20Ψ, R3=30Ψ, 电源电压6V, 在图1中求R1, R2, R3两端电压U1, U2, U3及U1∶U2∶U3=?在图3中求通过R1, R2, R3的电流I1, I2, I3及I1∶I2∶I3=?

解:依串联电路, 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得:U1∶U2∶U3=R1∶R2∶R3=10∶20∶30=1∶2∶3.

依并联电路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得:

3.教科版物理九年级课本 篇三

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我们不能说化学使环境恶化,同样,说化学使世界更加绚丽多彩也不妥。化学这门学科本身并不能对世界做什么改变,只是人们掌握了化学原理之后,在进行生产和使用其产品的过程中,让这个世界发生了某些人为的改变,让人类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对自然界造成了一些破坏,而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反过来又危害人类。

比如,农药化肥的使用,确实提高了粮食等农作物的产量,但其弊端不容忽视。土壤中的农药化肥残留物随雨水和灌溉水进入江河湖海,造成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赤潮、水华,使水质发臭、鱼虾死亡,被污染的水还直接危害人体健康。食物中残留的农药等有害物质常常引发食品安全事故。农药化肥的使用还会破坏自然界中的食物链,使生物生存受威胁。

又如,塑料等合成材料制品的使用,虽然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便利,但废弃的这些物品却让环境遭到污染。由于不能降解,废弃在环境中的这些物质将长时间留在环境中,并威胁动植物的生存。有些动物因为误食了塑料薄膜之类的物品,阻塞消化道,最后痛苦死去,而植物可能由于土壤中塑料制品的阻碍,影响其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而枯萎。

最近频繁曝光的“癌症村”事件,让人们看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这些事件的发生,一方面是因为人类行为失当;另一方面也说明化学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物质对人类和自然生态会有很大的危害。

总之,我们开山采矿获取生产原料,会破坏地质地貌和森林植被;我们开足马力地生产,会排放大量有害的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危害人类健康,危害动植物生长;我们生产出自然界中没有的物质,影响着地球生态。当我们呼吸着雾霾弥漫的空气,饮用被污染的水时,不会感觉世界绚丽多彩。

所以,在绪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在介绍化学这门学科应用给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应介绍一些给人类带来危害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事物都是一体两面、有利有弊的。在科学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如何让利发挥到最大,弊降到最小,则需要人类的智慧。如果不想在一开始的化学教学中介绍化学学科应用造成的弊端,那也不必做些粉饰,以免教学过程中前后矛盾,不但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引起学生反感。建议删除“绪言”二字之后的“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并删除绪言内容中的最后一句“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二、“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资源,广义上是指地球上的总水量,由于海水难以直接利用,因而我们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陆地上的淡水通过水循环得以不断补充和更新,人类利用这些水资源,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是第四单元课题一“爱护水资源”的第一标题。“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这个说法,很容易让人理解为“地球上的水资源是人类拥有的”,这也不免让人感觉到人类好像是自然界的主人,显得自私、狭隘。曾经有一段时期,人们就因为以自我为中心,以人的利益为唯一尺度,认为探明到的或有能力利用到的资源就是人类拥有的,从而对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进行疯狂地侵占和掠夺式地开发,不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也不考虑其他生物的利益。人类在获得自身利益方面,确实有很大收获,同时也陷入一系列的困境:环境污染、资源耗尽、能源枯竭、人口爆炸、物种灭绝等。这些困境,历历在目,有的还在不断加剧。现今,重新审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们意识到,为了人类的未来,人应该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和谐发展。人只是自然系统中的一员,不应以主人自居,人类不是自然的统治者和征服者。很显然,“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这个说法与“人类跟自然和谐共处、和谐发展”的理念相左。这一点学生也能感知到,在课堂上问及“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这一说法好不好时,很多学生都认为不好。他们在初二地理课中已学过水资源的知识。查阅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书,在介绍水资源的内容中,没有“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这种说法。

从这个标题下的课文内容看,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而不是介绍人类拥有哪些水资源。况且,在生产生活中,人类是利用水资源而不是拥有水资源,人们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对环境和其他物种的影响。这个标题既与课文内容不符,又有些标榜人类是自然的统治者之意味,不利于环境友好意识的建立。所以,建议不要用此标题,改为“地球上的水资源”或“水是宝贵的资源”为妥。

4.教科版物理九年级课本 篇四

第一节

1.一切物质都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分子组成。分子是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分子直径:10-10米=1埃。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即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它们同时存在。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固体较难被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缘故。第二节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2.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内能就越大。内能还与分子数目和种类等有关。

3.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内能也常称为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5.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6.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等温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热传递现象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7.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8.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9.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可用物体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来量度。热量和功都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也应该相同,都是焦耳。

10.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的。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不能说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即“温度不能传,热量不能含”。

11.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热值。热值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用q表示,单位是J/Kg和J/m3,它的计算公式为Q=mq和Q=vq。第三节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

2.比热容的单位是焦/(千克·℃),符号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3.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表示1千克的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5.人教版九年级英语课本中文 篇五

SectionA 2d

吉 尔:斯科特,你周末打算干什么呢!

斯科特:没什么事儿,我估计就是听见我新买的激光唱片吧!

吉 尔:哦,什么激光唱片?

斯科特:恩,全是音乐的,没有歌曲。我喜欢听舒缓的音乐来放松自己,尤其是在工作了漫长的一周以后。

吉 尔:听起来不错啊。嗯,如果你有空,愿意和我一起去看电影吗?(电影的)导演很有名。

斯科特:嗯,那要看什么电影。我只喜欢有趣的电影,我只想笑一笑,不想费脑筋,你懂我的意思吧?

吉 尔:我那样的话,我还是去邀请喜欢看严肃电影人吧。

斯科特:(你说的)电影是关于什么的?

吉 尔: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我喜欢能让我思考的电影。

Section A 3a

今天你想看什么(电影)呢?

虽然一些人坚持只看一种电影,但是我喜欢看不同种类的电影,(具体)由当时的心情决定。当我情绪低落或感到疲惫的时候,我更喜欢看能让我开心的影片。比如,像《黑衣人》那样的喜剧片或像《功夫熊猫》这类的动画片,通常都有滑稽的对话和一个愉快的结局。影片中的人物不一定完美,但是他们都会尽力去解决问题。看了这样的电影,我所面对的许多问题突然间会显得不那么严重,我也会感觉好多了。两个小时的欢笑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

当我伤心或劳累的时候,我不看剧情片或纪录片。像《泰坦尼克号》这样的剧情片只会让我更伤心。像《帝企鹅日记》这样的纪录片,(通常)会针对某个特定话题提供丰富的信息,(内容)也很有趣儿,但是当我累的时候,我不想思考太多。

当我太累不想思考时,我不介意看像《蜘蛛侠》这样的动作电影。我只想屏蔽我的大脑,坐在那里观看一个令人兴奋的超级英雄,他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挽救世界。

偶尔我会喜欢看恐怖片。虽然它们很有意思,但是我会因为太害怕而不敢独自一个人看,我总会带上一位不怕这类型电影的朋友(一起看),这就会觉得没那么可怕了。

SectionB 2b

凄美

昨晚我的一个中国朋友带我去听了一场中国民间音乐会。其中有一首二胡曲令我特别感动。音乐出奇的美,但是在那美的背后,我感受到悲伤和痛苦。这首曲子有个简单的名字《二泉映月》,但它是我听过的最感人的曲子之一。二胡的声音听起来那么悲伤,以至于我在听的时候也几乎随着它哭了。后来我查阅了《二泉映月》的历史,开始理解音乐中蕴含的伤感。

这首曲子是由一位民间音乐家阿炳写成,他于1893年出生在无锡市。在他还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阿炳的父亲教他弹奏各种乐器,如鼓、笛子和二胡。到了17岁,阿炳就以他的音乐天赋闻名。然而,他的父亲去世以后,阿炳的生活变得更糟糕。

他很穷,还得了严重的疾病,眼睛瞎了。好些年他都没有家,他住在大街上,以弹奏音乐来谋生。即使他结了婚有了家以后,他还是继续在街道上唱歌、弹曲,他以这种方式表演了好多年。

阿炳惊人的音乐技能让他在有生之年就非常出名。到他临终前,他已会弹600多首曲子,大部分是他自己写的。遗憾的是,一共只有6首曲子被录了下来得以传世,但时至今日,他(的作品)依旧颇受人们喜爱。今天,阿炳的《二泉映月》成了所有伟大的二胡演奏家弹奏和赞赏的曲子。它已成为了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6.九年级教科版1-14课典型例题 篇六

答案:两会制度指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管理国家的根本途径和有效形式,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2.两会是代表委员履职的重要场合,说说两会代表是如何履职的。

答案:(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他们代表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是人民权力的受托者和人民意志的表达者,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忠实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他们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深入基层,到工厂车间,到农户田头,调查研究,了解民意;在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他们代表人民行使神圣权力,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2)各级政协委员认真履行委员职责,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事务的政治协商,充分发挥广泛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广纳诤言,集中民智,参政议政,传递着可贵的政治信息,饱含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展示了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3.【进入讨论区一】:打击暴力拆迁,实现和平平安拆迁

网友“天道酬勤”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1月21日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条例自公布之日起实行,这意味着公众更熟悉的说法“新拆迁法”正式诞生。

网友“一片云”说:新拆迁条例规定取消行政强制拆迁,终于要对强拆说“不”了,有法必依、有法必依!

网友“汪汪的猫”说:什么是有法必依啊?我好像学过,可具体内容忘记了。谁能告诉我? 你的参与: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制定法律的目的,是将法律运用于社会生活之中并发挥作用。不但公民的活动要符合法律的要求,一切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也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不折不扣地依法办事。新拆迁条例颁布实施,执法机关必须依法行政。网友“三角虾”说:我觉得还要强调执法必严,拆迁过程中也确实会遇到一些因为个人利益而阻碍拆迁的人,但执法部门在执法时可不能乱执法、暴力执法。网友“不知所云”说:限制拆迁还要强调执法必严,这不是矛盾吗?

你的参与:不矛盾,有法必依是要求执法机关必须依法行政;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必须严肃、严格,做到认真准确、不枉不纵。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进入讨论区二】: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重大决策过程公开透明 网友“声声慢”说:据说,中国政府已采取行动加强“政府账本”监管,各地也同时加快了对“政府账本”公开透明的探索。

网友“汪汪的猫”说: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这是在加强对政府机关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吧。

网友“我是自己”说:可是这种监督真的有作用吗?作为公民个人,我应该怎么行使我的监督权呢?

你的参与:正确行使监督权,要掌握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比如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给主管部门负责人打电话、发邮件反映情况或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4.人民政协是(D)A.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代表组成的进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C.中国共产党以外人士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D.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5.(2010·黄冈中考)我们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A)A.依法治国 B.终身学习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2010·广东中考)2009年10月初,中国青年报通过某两家知名网站对1 983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7l.5%的人表示自己“愿意参与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这说明(B)

A.网络媒体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唯一途径 B.我国公民积极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行使监督权 C.公民能实事求是地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D.我国公民能自觉地履行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义务

7.(16分)在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中,有一连串有关“消除贫困”的关键词:缓解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继续减少贫困人口,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专家指出:“全面小康”不仅意味着中国要把蛋糕做得更大,而且要“切”得更加公平,以更好地“惠及十几亿人口”。这就要在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处理好“先富”与“后富”的关系、东部与西部的关系、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努力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1)以上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2分)

答案:国家关注弱势群体,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社会的共同富裕。(2)国家为什么要强调缩小收入差距,减少贫困人口?(8分)

答案:①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是政府的职责;②有利于保障人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④有利于社会的公平正义。(3)为了使蛋糕“切”得更加公平,国家能做些什么?(6分)

答案:①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②实施扶贫开发;③促进教育公平;④保障农民工的权益;⑤实施法律援助制度,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推进新农村建设等。8.(10分)请你至少从五个方面谈谈对平等的理解。

答案: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的平等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②平等不等于平均;③平等总是相对的,总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④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⑤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⑥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应当享有被尊重的权利;⑦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平等地拥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⑧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⑨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⑩平等和效率的统一构成了现代文明社会前进的基石。9.(10分)情景一:部分家庭贫困学生在家庭经济条件良好甚至优越的本地同学面前,感觉到了生活水平上的明显差异,往往在同学面前自惭形秽,抬不起头。

情景二:农民工子女由于语言等差异,总感觉自己比别人低劣,导致丧失自信,在各方面自我挫败感很强。

情景三:部分家庭贫困学生很少主动与同学交往或一起做游戏,在集体活动时,他们常常是“旁观者”或“局外人”。

(1)看了材料中这些同龄人的行为,你有何感想?(4分)

(2)面对材料中的同龄人,你能做些什么?(6分)

①我们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②我们应当尽力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帮助他们,我邀请他们参加集体活动,使他们尽快融入到集体中去;③当他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10.请你结合材料谈一谈我国的富民政策是什么?

答案: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11.“贫富差距与经济发展阶段、社会富裕程度和生产力水平没有直接关系,根本在于分配制度是否合理。”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答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2.(2010·宜宾中考)2010年2月至11月,中国面向全球开展首届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其主题为“创新改变世界,创业成就梦想”。这说明(D)A.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是创造财富的唯一源泉 B.我国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各方面仍然处于较低水平C.成就任何梦想都必须依靠农业科学技术 D.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13.(2010·无锡中考)右图漫画《分蛋糕》启示我们,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必须(C)A.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B.鼓励全民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

C.落实分配政策,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D.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14.百姓的住房梦难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5.政府下大力度建设保障房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答案:(1)维护社会所有成员特别是社会中处境不利的人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存条件,这是一个合理社会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2)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有力的制度性支持;(3)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5)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要落实在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方针政策中等。

16.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主要是: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违法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严重。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是(C)A.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D.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17.请你为解决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答案:①始终坚持党的领导;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把“蛋糕”做大,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③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制度来维护社会公平,保障民生;④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等。(从三个角度回答即可)

18.(2010·杭州中考)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由汉字“大”演变而来,寓含上海世博会拥有海纳百川的博大精神,而取名“海宝”是招来“四海之宝”之意。“海纳百川”和“招来‘四海之宝’”,强调的是(C)

A.我国的治国方略 B.我国的兴国之要 C.我国的强国之路 D.我国的立国之本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这一国策的认识。“海纳百川”体现了一种开放的胸怀;“招来‘四海之宝’”体现了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依法治国是我国基本的治国方略;故选C。19.(2010·济南中考)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行了改革开放,中华大地发生了沧桑巨变。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进步充分证明(D)

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我国已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我国人民已实现共同富裕,现代化建设目标已实现 A.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20(2010·梧州中考)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0年上半年,我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广西等省遭受百年罕见的旱灾,干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均为历史少有。西南地区旱灾旱出了中国的“弱” „„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西南地区旱灾又旱出了中国的“强”„„全国上下同心协力,让抗旱救灾在有序有效中顺利开展。(1)材料中所指的“弱”反映了我国社会的哪一主要矛盾?

(2)旱灾又旱出了中国的“强”具体体现了教材的哪些观点?(至少三方面)

(3)要改变材料中所指的“弱”,必须坚持哪一基本国策?你打算怎样做?(至少两方面)【解析】本题以社会热点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国策的理解和运用。第(1)问考查学生对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掌握情况;第(2)问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第(3)问考查学生的践行能力。

7.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 篇七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

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也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悠久而辉煌)(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生生不息)

2、中国由强变弱的原因: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②国家的落后 ③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的脊梁”指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4、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5、爱国主义的含义及表现:①含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②表现:爱国主义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6、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等,是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对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井冈山精神、雷锋精神、女排精神、抗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志愿精神等)

7、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⑴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了封建军阀、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⑵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世界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个独立、自主、民主、日益繁荣昌盛的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8、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各种运动失败得出的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失败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是:①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 ②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

9、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证明了: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我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0、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1、: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三大差距为:①制造技术创新能力不强;②制造技术基础薄弱;③制造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技领域、教育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存在差距,因此我们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

第二单元财富论坛第四课走向小康

1、我国现代意义上小康水平的内涵:所谓小康水平,是在全面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使我国人民的生活在温饱的水平上进一步提高的阶段性标志,逐步实现①物质生活比较宽裕,②精神生活比较充实,③生活环境改善,④人口素质提高,⑤公益事业发展,⑥社会治安良好。

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全面的小康。

6、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有什么新特点?

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7、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意义是什么?

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造福十几亿人口,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五课财富之源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尊重财富,鼓励创造财富的时代。

2、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要想获得财富,就得付出艰辛的劳动。

3、如何正确理解财富来自智慧与开拓?

⑴要创造财富,不只要靠劳动,还必须有发现财富的慧眼,敢于创新的头脑,敢于冒险和开拓的胆识与勇气。⑵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要想发展经济,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必须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⑶只有积极开拓,锐意进取,才能不断地超越原有的发展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为个人和企业乃至国家创造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4、如何理解科技创造财富?(或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此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⑵在我国,科学技术对于加快传统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

5、创造财富的源泉:劳动、智慧、开拓创新精神、科学技术、资本、管理和信息等。

6、怎样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⑴为了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经济制度。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⑵要形成相应的分配制度和政策。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是什么?二者关系如何?

⑴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⑵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⑶关系:分配制度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而提出的,即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

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

1、税收的含义、作用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⑴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⑵作用:国以税为本。①国家铺铁路、架桥梁、建机场、离不开税收;②国防、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都需要税收;③公务员、警察、教师等从事公共事业工作的人员的工资来源于税收。⑶特点: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2、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是什么?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这是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

3、为什么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

⑴“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这是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⑵当个人占有的资源远远大于社会平均占有量的时候,个人的社会责任就应增强。富而思源,先富起来的人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⑶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迈进,在否定自我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永立潮头,拓展更宽更广的道路。

4、勤俭节约的意义是什么?

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⑵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⑶勤俭节约是现代企业家取得成就的法宝。⑷勤俭节约是做人的美德。(5)勤俭节约有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5、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把勤俭的美德当作“过时”的观念加以否定。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即使国家足够发达了,我们的生活真正富足了,勤俭节约的美德也不能丢。因此,在艰苦的年代,我们要用勤俭节约渡过难关,在富裕的年代,更要用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我们的品德。作为中学生,正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恪守勤俭节约的生活准则,对未来的成长发展必定有无限的益处;相反如果从小就追求奢华,不但对国家和家庭不利,而且对个人的发展必然带来不良的影响。

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 第七课关注弱势群体

1、弱势群体的原因: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同时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人在生存、发展方面还有较大的困难。

2、弱势群体的含义和特征:

⑴含义:弱势群体,是指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⑵特征:其一,社会弱势群体是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其二,社会弱势群体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其三: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

3、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哪些人?其主体是什么人?

⑴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残疾人以及遭遇灾祸的人群等。⑵弱势群体的主体是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下岗失业人员。

第八课日月无私照

1、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的平等何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

2、平等的真谛是什么?

⑴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的人格尊严都应得到同样的尊重。⑵每个人都应当享有被尊重的权利。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平等地拥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⑶维护社会所有成员特别是社会中处境不利的人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存条件,使社会每一个成员享有均等的发展机会,获得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合理社会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只有维护这些权利,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⑷一些处境不利的人,用自己的奋斗诠释了平等的真谛,捍卫了生命的尊严,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3、我国社会存在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及其表现是什么? ⑴受到自然和历史等方面条件的限制。(2)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3)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上还存在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的不均衡。(4)是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

4、为实现共同富裕,我国采取了什么政策?有什么意义?

⑴平等不等于平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带动和帮助其他相对落后的个人和地区,携手共进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富民政策)⑵这不仅体现了一个健全社会所应具有的平等内涵,也反映了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效率要求,二者的统一构成了现代文明社会前进的基石。

5、平等总是相对的。平等总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我国仍是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

第九课共享阳光

1、关注弱势群体的意义: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

2、我国政府在帮助、扶持社会弱势群体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我国政府在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方面所做的努力)⑴我国政府重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城乡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2)大规模扶贫开发。(3)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社会平等。(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施农民工子女入学政策、建立贫困大学生“绿色通道”制度)(4)重视农民工权益的保障。(5)通过法律援助,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减免费用的法律服务。(6)帮助残疾人康复、入学和就业,对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实施救治和关怀政策,为每个公民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等等。

3、我国和世界各国,有哪些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民间组织?

⑴“春蕾计划” ⑵中国扶贫基金会 ⑶中国红十字总会 ⑷中华慈善总会 ⑸联合国难民署 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4、关爱弱势群体,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心,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第四单元又到两会时 第十课聚焦两会

1、我国的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的根本途径和有效形式。)

3、正确区分下列概念:

⑴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⑵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⑶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⑷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⑸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⑺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⑻我国的分配原则: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4、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

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国家权力,再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行政、审判和检察等机关都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因此,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作过程,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主要职权是什么?

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主要职权:①监督权;②决定权;③立法权;④任免权。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的职能(三大职能): ①政治协商 ②民主监督 ③参政议政

7、人民政协的性质和组成: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组成:人民政协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8、人民政协的主题:团结和民主。

第十一课神圣的一票

1式,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重要途径。

2、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

①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中国公民)②年满18周岁③依法享有政治权利。

3、我国基层民主的内容和形式(四大民主):

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形式: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

4、健全基层民主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

⑴健全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⑵它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基层民主生活,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素质。⑶基层民主政治搞好了,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

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2、依法治国的意义(依法治国对于保证国家安全、促进社会进步有什么重要意义)?(1)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3)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实行法治。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及其相互关系?

⑴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⑵理解:A、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B、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C、执法必严,是关键,要认真准确、不枉不纵;D、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⑶关系: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统一的。

5、如何实施依法治国(对国家机关及公民的要求)?

⑴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⑵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

⑶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⑷公民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6、如何才能做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作为公民应该具备怎样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要做到:⑴尊重法律,追求公正;⑵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⑶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7、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有哪些?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①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由人大代表向人大提交议案。②给主管部门及负责人写信,拨打联系电话,或当面反映情况。③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④采取写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注意事项: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应当实事求是,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和陷害,更不得采用张贴大字报或聚众闹事等方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8、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青少年怎么做?

(1)尊重法律,追求公正;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2)与法同行,树立法制观念。(3)掌握法律武器,自觉地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这是法治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的素养。

第十三课我们的“议案”

1、人大代表的性质和身份:

⑴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他们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他们是人民权利的受托者和人民意志的表达者。⑵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忠实代表。⑶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是参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具有先进性、代表性和感召力的重要队伍。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从根本上保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制度。

3、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义务:

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承担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大职责。在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他们代表人民行使神圣权力,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他们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到工厂车间,到农户田头,调查研究,了解民意。

4、政协委员的职责:

深入了解民情民意,认真反映群众呼声,维护法律尊严,推进民主进程。

5、政协委员的作用:

⑴我国各级政协委员认真履行委员职责,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事务的政治协商,充分发挥广泛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成为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政协委员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广纳诤言,集中民智,参政议政,传递着可贵的政治信息,饱含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展示了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6、提交议案,是人大代表行使民主权利和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人大代表提交的议案体现了其议政的水平高低、参与管理国家事务能力的大小。

7、学做议案,是培养我们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能力的好方法。

8、写议案的方法:

第一步:发现问题,并将最有价值的问题确定为议案主题。第二步:想出解决方案。

第三步:整理成文。内容要具体,不要讲空话、大话。最后(第四步):郑重地签名。

第十四课小平,您好

1、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或主要特征、表现)是什么?

⑴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发展还不平衡 ⑵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⑶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1)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2)就发展阶段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止时间(1956年 -2050年左右):从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

5、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国最大的实际)是什么?正确认识这一国情,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认清基本国情的重要性)

⑴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⑵既然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就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既然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就必须从这个国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国家发展的正确道路,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6、基本路线的制定依据、内容、核心内容

⑴制定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⑵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⑶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⑷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⑵原因(意义):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要求。②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国策。※

8、解题金钥匙: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解决民生问题等一系列问题最根本的途径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9、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一些重大历史成就的原因:⑴最根本的原因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⑵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⑶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⑷贯彻落实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

10、四项基本原则 ——立国之本 ⑴内容(“四个坚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1、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⑴改革开放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①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整体面貌。②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各项制度,这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和目标,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改革将进一步破除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添新的活力。③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12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①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封闭就会落后,开放才能发展。②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③当前,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不但大量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而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13、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⑴20多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证明,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严峻考验、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的最可靠保证。⑵在新世纪的征程中,我们仍然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第十五课“三个代表” ※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和地位

⑴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⑵地位(作用或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原因:(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的进步,归根结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2)由党的性质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3)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发展的原因:(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2)重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体现。

4、党和国家敏锐地把握科技发展的客观趋势,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的战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

5、国家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目的: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扩大科技工作者在全社会的影响力,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勤奋工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

6、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

⑴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科学技术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⑶当今世界,教育和科学的力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者人类的生活,激烈的国际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与教育质量的竞争。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政府从民族复兴的高度,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⑷只有实施这一战略,才能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什么是先进文化?

先进文化是健康、科学、向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人的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中国的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

8、先进文化的特征

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

9、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⑴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⑵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⑶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重要的体现。⑸发展先进文化既要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大胆地吸收和利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并有效地抵制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落后文化,消除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大力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主阵地。※

10、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针;对待外来文化,要大胆地吸收和利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11、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怎样做?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12、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是什么?为什么?

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当今世界,教育和科学的力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激烈的国际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与教育质量的竞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从民族复兴的高度,制定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

1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发展史深刻地表明: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政党、政权兴衰存亡的关键。

14、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要落实在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方针政策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的行动中。

15、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事例:

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从根本上解放了生产力。⑵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⑷重视解决“三农”问题。(5)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6)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等(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6、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事例: ⑴2001年10月颁布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⑵199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倡导并组织实施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⑶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事业。⑷深化教育、科技、文化体制改革。(5)心连心艺术团深入革命老区慰问演出(6)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7)中法互办文化年等。※

17、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事例:

⑴2006年起取消农业税。⑵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⑵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⑶下岗职工再就业。⑷扶贫开发。⑸西部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8、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十六课 可持续发展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⑴基本特点:①人口基数大 ②新增人口多 ③人口素质偏低。

⑵其它特点:④农村人口多 ⑤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⑥人口分布不均衡⑦男女性别比失衡等。

3、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是在目前条件下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

5、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⑴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⑵我国计划生育的主要内容是:①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②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 ※

6、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是什么?

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9、我国的资源国情:

从总量上看,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资源种类多,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相对数来看,我国在世界上是一个资源小国。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

11、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人们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尊重自然规律,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恶果。

12、为什么我国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如何实施这一基本国策?

原因:我国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如何实施:⑴依法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⑵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工作力度。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⑶充分运用法律和教育手段保护资源和环境。健全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⑷保护资源、改善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部门间加强协调与合作,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13、作为青少年,面对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我们应该怎样做?

保护环境是法律赋予每一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青少年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热爱自然、热心环保,培养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意识。

14、青少年怎样以实际行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⑴积极向社会和自己熟识的人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⑵垃圾分类处理,废品回收利用;⑶使用节水装置和节能电器;⑷一水多用,随手关闭水龙头,随手关灯等。※

15、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树立一种新的道德观念——生态道德观,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够认识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责任。※

16、列举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国策:①对外开放②计划生育③保护环境④节约资源 战略:①西部大开发战略 ②科教兴国战略 ③人才强国战略 ④可持续发展战略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⑥中部崛起战略等

方略:依法治国

第六单元漫步地球村 第十七课战争与和平※

1、战争的危害

⑴战争对人类生命造成极大的摧残和伤害。⑵战争消耗大量的资源,造成可怕的环境污染,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严重威胁到附近地区居民的生命与健康,甚至人类的生存。⑶战争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⑷少年儿童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通过他们,战争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3、当前,威胁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⑴局部战争一直没有停止。⑵核武器扩散、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等依然存在。

第十八课 东西南北

1、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

2、造成国家贫困的原因有哪些?

⑴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是造成一些国家贫困的主要原因。⑵战争和**也是造成一些国家贫困的重要原因。⑶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长期饱受殖民国家侵略扩张和殖民掠夺,这也是造成这些国家贫困的重要原因。※

3、消除贫困的途径有哪些?

⑴需要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胆改革,承担起发展本国经济的主要责任。⑵需要国际社会加强交流,扩大互利合作,尤其需要发达国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对发展中国家公平开放市场,减免债务,通过增加资金和技术援助,提高发展中国家自我发展的能力。※

4、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⑴利:经济的全球化使各国和各地区间的资本、资源、科技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技术和信息的全球共享,有利于提高国际合作的质量,促进各国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的良机。⑵弊:加剧了国际竞争,使竞争更加激烈和残酷。

5、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平等、公正、合理的基础上,实现各国之间的互惠、共赢和共同繁荣。各国要共同遵循国际法律规则,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共同建立和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第十九课 天涯若比邻

1、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

2、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为什么要加强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

⑴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中,接受不同的文化信息,受不同的社会信息的影响。如果缺乏足够的沟通和交流,彼此不够了解,就容易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产生冲突。⑵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要和睦共处,必须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消除民族间的冲突与仇恨的重要手段。⑶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与接触中,一方面,不断地产生不同文化的相互摩擦或冲突;另一方面,也使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⑷世界文化正是在多种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中,相互汲取营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4、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国家、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⑴尊重彼此的文化,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与对话,是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往来的基本前提。⑵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我们应以一种世界的、开放的眼光,尊重每个民族文化的传统和个性,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3)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和交流、合作,为促进各种文化的互利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第二十课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

1、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

⑴在国际安全方面:①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②我国作为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裁军和军控方面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③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160多个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和平外交关系,同绝大多数邻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了边界问题,维护了周边的和平与稳定。⑵在经济建设方面:①我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连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无限商机和活力,让其他国家也分享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有力地推动了 各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③我国政府积极推动与国际社会在扶贫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为世界范围内缓解和消除贫困做出了贡献。⑶在文化建设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文化在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中,显示出勃勃生机。

2、怎样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⑴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心愿。生活在开放的全球化时代的青少年,应树立和培养平等、开放的国际意识,与世界各国人民和谐共处、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努力开创共同发展的道路。⑵人类必须学会沟通,学会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和争端。人类要和平、发展,就必须学会理解、沟通与共处。人类必须学会接纳多元文化,学会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习俗,互相理解、彼此沟通。⑶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建立一个互相宽容、互相合作与对话、互相给与的世界。⑷积极行动,主动参与,为世界的和平安宁和发展尽一分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责任。

第二十一课 时间的足迹

1、成长,是身体发育的过程,也是心理成熟的过程;成长,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能力提高的过程;成长,更是获得友谊、责任感增强、理想形成的过程。

2、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关爱,谢谢所有以各种方式关注、支持我们成长的人们。

3、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前途息息相关。我们应自觉将个人的成长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我们的党和人民的观念,承担起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伟大历史使命。

第二十二课 第一次选择

1、影响我们选择职业(学业)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性格类型 外因:人的生活环境、机会

2、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学业)?

⑴兴趣是成功的起点。在做选择的时候,既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要根据自己的优势特长,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⑵事业成功与否,不仅与个人的兴趣爱好有联系,更与自己能否发挥优势和特长有关。要全面考虑自己的客观情况,努力做自己最喜爱也最擅长的事。⑶在选择时还需考虑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客观的社会需要,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选择更符合实际,从而使自己的理想更易于实现。⑷选择也与个人的机遇有一定的关系。即使在个人的主观条件相差不多的情况下,也会因为客观条件或机会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选择。⑸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直面差别,做出理性的选择。

3、人生的选择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的,甚至伴随着人的一生。在现代社会,人的一生充满选择,一次选择的结果并不能决定终身。

4、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既需要大批的高科技人才,也需要大量具有一技之长的高级技术工人和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不管什么职业,只要是社会需要的,就有价值。

第二十三课 走向未来

1、理想不同于梦想、幻想。理想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2、理智地思考自己的理想,设计自己的人生,对我们一生的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3、理想和现实的联系与区别

理想和现实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一对范畴。⑴联系:①现实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础。②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⑵区别:①理想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②现实是向目标进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③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

4、如何实现理想?

⑴艰苦奋斗,积极实践是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⑵要使理想成为现实,就需要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路。⑶理想的实现,需要我们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不懈地追求、努力与奋斗。

8.教科版物理九年级课本 篇八

电子课本

目录

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Unit 3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 Unit 4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

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

9.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科版 篇九

打捞沉船与物体的沉浮有关,今天我们就亲自来来探究影响物体浮沉的条件。

探究过程一:将实验桌上的石蜡块、小瓶、牙膏皮分别投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提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探究过程二:请同学们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并尝试思考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改变它们原来的浮沉情况的?(学生实验,展开进一步的探究、发现过程)

结论:控制物体浮沉的途径:

1、保持物体重力不变,增大浮力使物体上浮,减少浮力使物体下沉

改变液体密度

改变物体排开液体体积

保持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不变,减小物体自身重力使物体上浮,增大物体自身重力使物体下沉。

(设计理念:影响物体的浮沉的因素不可能只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讲授,教师的演示就能完全建立的,在本探究活动中学生不是面对教师和课本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是需要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本设计中,教者想尽量用学生身边的器材如石蜡块、小药瓶、铅制牙膏皮铅笔等设计实验让学生先动手实验,再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作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激发自主探索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从而使“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探究过程三:探究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下沉、上浮或悬浮,即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

研究物体的悬浮条件。

将鸡蛋放入浓盐水中,逐渐加入清水,使鸡蛋悬浮在盐水中。

改变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的位置,观察鸡蛋悬浮时的状态。

分析鸡蛋悬浮在盐水中的受力情况

结论: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时,满足:F浮 G物

研究物体的下沉、上浮条件

在盐水中加入 ,可使鸡蛋上浮。

分析鸡蛋在盐水中上浮时受力情况

结论:物体在液体中上浮时,满足:F浮 G物

在盐水中加入 ,可使鸡蛋下沉。

分析鸡蛋在盐水中下沉时受力情况

结论: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时,满足:F浮 G物

分析讨论得出物体漂浮时的条件:

分析鸡蛋漂浮在盐水中的受力情况

结论: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时,满足:F浮 G物

状态 漂浮 悬浮 沉底 上浮 下沉

力的关系 F浮=G物 F浮=G物 F浮G物 F浮(设计理念: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经历新知识的探究过程和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并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究实践,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体验,逐渐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探究的意义,引导学生在探索中主动学习,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在这里,教师需精心创设一系列的教学情景,教师的功夫,主要花在设疑,导疑上,最后的释疑留给学生自己解决)

多媒体演示:解释下沉、上浮和悬浮所表示的运动过程.(由学生填入物体所受浮力,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提出问题:产生漂浮和悬浮的条件都是F浮=G,它们有区别吗?

启发思考:两种情况下v排与v物关系不同

上一篇:广州市第二中学 团委学生会主席团简介下一篇:国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