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感恩教育活动

2024-09-29

道德感恩教育活动(15篇)

1.道德感恩教育活动 篇一

学会感恩尊敬师长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总结

临泽县板桥中学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巩固和深化“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未成年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丰富德育内容,教育引导全校学生学会感恩,尊敬师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树立良好道德风尚,结合学校实际,我校扎实开展了学会感恩尊敬师长道德教育实践系列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广泛发动,积极宣传,树立学生的感恩意识

1.搭建平台,营造氛围。为切实把感恩教育落到实处,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健康发展,学校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依托,结合活动实施方案,把感恩教育确定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学生“四德”教育之中来抓,使我校德育工作形成了“一线贯通、三情并融、四德并存”的教育格局。学校先后多方筹资,在公寓楼前和教学楼前制作大型“三情四德”系列宣传展板33个,高品位布置教学楼和公寓楼,积极为学生搭建“感恩文化长廊”,开辟“廉孝图苑”文化橱窗,通过“有形”感恩教育平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接受感恩教育,深化感恩认识,力行感恩之举。今年9月份,学校成功迎接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现场观摩会,学校“三情四德”教育方法受到了市县领导的高度评价。

2.加强宣传,深化认识。为使感恩教育常驻学生心中,学校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学习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主题教育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园之声、文化长廊、黑板报、手抄报等各类宣传阵地,大力开展宣传教育,使广大学生深刻认识开展“学会感恩,尊敬师长”主题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中来。全校共召开主题教育班会42节,举行国旗下讲话6次,制作手抄报63期,学生书写征文、心得体会、小故事等240余篇,征集给父母的真心话800余条,完成感恩作业900余套。

3.家校联手,拓展空间。为切实把感恩教育引向深入,学校加强与镇村社三级地方组织的沟通和联系,广泛开展“小手牵大手,家校文明共创”活动,所有学生均与家长签订文明共创协议书。协议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感恩教育和尊敬父母。让学生和家长通过协议的方式来进行自我约束,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每个人都应该理解父母,感谢父母,学会感恩。并通过学生的带动,使家长深受教育,形成了家校共建的喜人局面。

二、认真组织,狠抓落实,在活动中加强感恩教育

1.日常行为注重感恩教育。学校通过日常行为教育,加强学生伦理、心理、生理教育,引导学生尊敬师长,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推行校园文明礼貌用语,做到知礼仪、重礼节,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感谢老师的孜孜教诲,感谢老师的关心呵护。

2.节庆时机巧设感恩活动。学校结合庆祝建国60周年、“道德教育实践月”、第七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和全国第六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月”等有利时机,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扎实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并及时总结交流推广典型经验,推动活动深入开展。一是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之际,精心筛选并向学生推荐《感恩的心》等感恩歌曲11首,利用校园广播和音乐课,教唱感恩歌曲,做到熟背歌词,熟记旋律,通过歌曲激发学生感恩之际。二是语文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选择《感恩的心》、《我的老师》、《背影》等一组亲情文章,认真开展亲情阅读,为丰富学生情感内涵,积淀人文素养打下坚实基础。三是政教处结合每年寒署假,开展“1+x”假日争星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假期,精心为父母和老师准备一个节目,每位同学为教师送上一张感恩的贺卡,通过一整套感恩活动的完成,学生尊敬师长,感恩父母的感情得到了升华。仅今年元旦期间,我校教师就收到学生自制贺卡130多份。四是开展“算算亲情帐,感知父母恩”三算主题活动。学校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有利时机,请学生家长向学生讲述他们养育孩子的艰辛,并和学生一起算家庭收入,一起算家庭支出,一起算孩子的回报,使学生在三算中体会父母的艰辛和生活不易,激起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五是充分利用校园艺术节等有利时机,编排感恩主题节目,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同时,加深了感恩情感渗透。

3.“四心四谢”活动体验感恩情怀。学校积极倡导学生把真心献给祖国,感谢祖国培养我;孝心献给父母,感谢父母养育我;爱心献给老师,感谢老师教育我;关心献给同学,感谢同学帮助我。在教育学生感恩老师的辛勤教诲,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的同时,让他们学会感恩祖国和人民的关怀,从小培养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感恩同学的真诚相助,学会在“奉献”中收获“快乐”,在“友爱”中结伴“成长”,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感恩自然的赋予,知道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自觉参与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志愿行动。

三、立足课堂,创新特色,形成感恩教育长效机制

1.立足课堂渗透感恩教育。教育学校十分重视感恩文化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语文、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音乐、美术等学科教材与感恩教育的结合点,把相关感恩的人文知识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先后确定并向学生推荐必唱歌曲11首,必读感恩文章10篇,必讲感恩小文章10个。课题《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研究》获县级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二等奖,并被确定为省级规划课题。

2.建立机制深化感恩教育。学校把感恩教育作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德育计划,加强对学校感恩教育活动开展和过程的评估,采取学生自评、家长点评、同学互评、班级确定的“三评一定”考评机制,将“感恩教育”列入学生操行评定的考核内容,记入学生成长手册和学生感恩教育档案,对感恩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感恩之星”进行表彰奖励,使感恩教育常规化、特色化,做到学有榜样,比有目标,赶有方向。

总之,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学校通过开展学会感恩尊敬师长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心存感激,加强自律意识,进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全校上下形成了一种人人思感恩,回报全社会的良好氛围。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工作方法,把感恩教育经常化、长期化、制度化、确保感恩教育内容始终渗透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不断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道德感恩教育活动 篇二

实际上, 感恩的心在平时就足以培养和流露。不管你在什么场合, 请让“谢谢你”、“非常感谢”等不绝于耳。因为看似简单的一声“谢谢”, 不仅能使世界上的另一些人感到快乐, 而且能使自己心情舒畅。在感恩的空气中, 人们对待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空气中, 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事情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 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气中, 人们正视错误, 互相帮助;在感恩的空气中, 人们将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

一、加强德育, 就从感恩教育开始

感恩教育又有多大魅力呢?我们来看一下教育家哈尔·厄本曾经做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他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24小时里不准抱怨。对这项实验任务, 学生的第一个反应便是一阵抱怨。他们接着讨论了一些具体的事宜。他的第一个要求是, 即使他们在第一个小时里便违规发出抱怨, 也不能停止实验。其实大多数学生在第一小时里就开始抱怨。假若不能在24小时里不发出抱怨, 要至少在一天中尽量减少抱怨。接着, 他建议学生在兜里揣张纸条, 每次发觉自己在抱怨前便记个数。第二天, 他要求学生们猜猜, 多少人自昨天以来没有抱怨。他们都写下一个数字。在那个班的30名学生中, 大家猜出的不抱怨的人数在6到12之间。而厄本猜出的数字是零, 而且这个数字从来不会错。在过去18年里, 这个实验反复搞, 没有哪个学生能在24小时中一句也不抱怨的。这一实验最精彩的部分是接下来的讨论。他提了两个简单的问题:这项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你们从参加这项实验中学到了什么?大家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完全一致。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这样的:“你想要我们知道我们多么容易抱怨。”正确。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通常是:“我懂了, 其实没有什么事情值得我们抱怨。我们的抱怨实在有点傻。”同样正确。不论学生们是否真的抱怨或者是否意识到自己在抱怨, 他们都熟悉了两样事情:自己常常抱怨、自己抱怨的事情其实微不足道。以上这两项是这项实验的第一部分。紧接着展开了实验的第二部分。他给学生们一张表格, 顶端写着:“我感激, 因为……”下面是三栏, 第一栏的标题是“事物”, 要求学生在下面列出自己很高兴拥有的物品;第二栏的标题是“人物”, 让学生列出自己赞赏的人物;第三栏的标题是“其他”, 他们可以在这一栏列出不属于前两栏的任何事物。大约20分钟后, 三栏全部填好。紧接着是实验的第三部分。他要求学生在以后的24小时内把自己填写的这张表格读4遍:午饭以后、晚饭以后、睡觉之前、第二天上学之前或开始学习之前。第二天上课时, 他问学生, 努力不抱怨后, 感觉与前一天有没有什么差别。当然, 他们的答案他早已经知道了。学生们走进教室时的体态和手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不但与前一天不同, 而且与以往任何一天都不同了。大家脸上开心的微笑更多了, 眼睛也睁得大多了, 身体也显得更具活力了。这是魔术吗?不, 只是赞赏, 是感恩。感恩精神让心灵发生了奇迹……

而今天, 部分学生生活浪费, 大手大脚花父母亲的血汗钱, 对亲人的馈赠从不言谢, 对朋友的帮助少有感激, 稍有不如意便大发牢骚, 总觉得世界欠自己太多, 社会太不公平, 动辄诉诸暴力, 或以死相胁。一不小心就走入两个极端, 或者目空一切, 或者内向自卑……这些事实证明, 我们迫切需要使感恩思想深入每个人的心底, 进行一次真正的灵魂洗礼。因为, 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 感恩可以涤荡世间尘埃。感恩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 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 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 感恩让世界多姿多彩, 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就应从感恩教育开始。

二、加强德育, 感恩父母

经过几轮反复的商讨, 我们决定以“孝心”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 实施以孝心为基础的感恩教育。2005年9月, 学校向全校家长发放了“孝心教育问卷调查”, 征询家长关于学校开展孝心教育的意见及建议。没曾想, 这一活动得到家长的积极响应。家长在问卷中纷纷留言, 表达出对孝心教育的热切期盼。我校开展了以“孝心教育为基点”, 以“感恩滋润生命成长”为特色的“感恩教育”的活动。

学校文化氛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于是活动一启动, 我们就开始精心营造“孝育”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充分利用和开发一切可利用的硬件资源, 学校的四层楼梯、墙壁变成了长达30多米的“感恩画廊”, 囊括变成了“孔融让梨”等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的文化长廊;17个教室, 都开辟了“班级孝育文化墙”, “孝心小文章”、“孝心名言”等的展区, 创意设计虽有不同, 但却有着同一个目标—————于点滴中熏陶孩子的“孝心”。

与此同时, 全体实验教师群策群力, 开设了“孝育课”。孝育课上老师不仅给同学们讲孝敬父母的人和事, 而且组织同学们开展“孝敬父母”主题活动。让“孝”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走出来, 从书本的白纸黑字上走下来, 真正进入孩子的生活, 影响孩子的行动, 熏陶孩子的心灵。

我们的“孝育课”深深地打动了孩子, 孩子们学会了感激父母、回报亲人, 每天放学回家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而父母也乐于和孩子一起分享这种家庭活动的乐趣。

三、加强德育, 感恩师情

我们将“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教师节等节日定为学校的“感恩日”, 要求学生在每个“感恩日”至少用约一个课时的时间,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社会公益劳动。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 想出了不少办法, 如举办“中华传统美德系列讲座”、邀请家长中的“孝子贤媳”来校作报告、与家庭签订《感恩教育协议书》等。

与此同时,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评价机制, 设计推出了“感恩存折”。存折一经推出, 立刻受到了家长、孩子的欢迎, 目前, 全校孩子们中间已经形成了“日日争填感恩存折, 人人争当礼仪标兵”的良性竞争风尚。

在孩子的感恩清单上, 除父母之外还没有忘记有教诲之恩的老师。于是, 在教师节, 我们便组织学生开展了“我对老师说句知心话”活动, 鼓励孩子给老师写一封信, 用流淌的文字来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并且组织红领巾记者团采访、观察老师一天的工作, 以此激发学生对老师每天辛苦工作的理解, 对老师教诲之恩的感激。

四、加强德育, 感恩社会

一个人, 一旦对社会有了责任心、感恩心, 他的人生也会因此而精彩。我校建立感恩教育校外基地, 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之心。学校举行了“为福利院奉献一片爱心”大型感恩社会捐赠活动。捐赠中, 有的学生家长也自发地参与到活动当中, 人人都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学生将自己看过的图书, 拿到学校摆成书摊转卖给其他学生, 而活动后又自发将义卖所得一千七百余元, 全部捐赠给了社会福利院。通过这样的活动的开展, 学生已经将对社会的感恩转化为自己对社会应尽的一份责任。

五、加强德育, 感恩祖国

在我们为活动开展得如此成功兴奋之时, 却发现, 孩子们对于周杰伦等偶像明星耳熟能详, 对革命历史却一片茫然。面对这样的情景, 我们感到了爱国教育的缺失, “国民无之, 国不将国, 将若乏之, 国则实亡”, 爱国教育才是最大的德育。爱国教育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使命感,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对国家的感恩是最根本的感恩。

此前, 我们通过国旗下讲话、组织爱国故事演讲比赛、爱国手抄报评比、革命歌曲合唱比赛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所以我们利用国庆七天长假, 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项实践课题———“走进历史上的今天”资料选编整理:一年365天, 每天在祖国的历史上、世界历史上都发生了哪些大事?学生根据兴趣自选某一天, 通过上网、查阅图书等各种渠道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接下来, 我们又为学生布置了第二个实践课题“走进大中国”, 同样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调查、收集祖国的地理地貌、人文风情、历史文化、资源特产等相关资料, 查阅中国的名人、中国的名胜古迹、中国的世界之最……在这些资料的搜集过程中, 孩子们为中国的秀丽山川而惊叹, 为中国的发明创造而骄傲, 为中国的飞速发展而自豪。

从感恩父母和老师, 到感恩社会, 再到感恩祖国, 我们在感恩教育的征程上一路前行, “感恩教育”已经走进了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 成为了他们的自觉行为乃至习惯, 融进了学生的心灵。孝心、爱心、责任心———感恩教育在延伸。

“爱在左, 情在右, 走在生命的两旁, 随时撒种, 随时开花, 将这一路长径, 点缀得香花弥漫, 使穿枝拂叶的行人, 踏着荆棘, 不觉得痛苦, 有泪可落, 却不是悲凉。”冰心老师的这句话一直是我最喜爱的一句话, 也希望它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所执着表达的一种教育理念。

摘要:中小学传统德育主要依赖课程教学, 观念保守、方法单一, 重成绩轻思想, 重理论轻实践, 实效性较差。鉴于此, 文章认为加强德育应从感恩教育开始, 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祖国, 通过各种感恩教育活动, 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3.在活动中践行感恩教育 篇三

引导感悟

教育的真谛在于能启发自觉。我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时首先让学生收集一些与感恩教育有关的传统故事、中外经典,以此唤起学生心灵深处“感恩”的善根,使之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逐步培养学生感恩的情愫;然后张贴与感恩教育相关的古诗词或中外名人名言,积极营造感恩教育环境,以环境来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塑造学生;再开展讲故事、朗诵诗词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感恩的情结。由此引导学生感悟“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帮助之恩”,从而让学生懂得感激、懂得回报、懂得做人。

活动体验

在感恩教育中,我校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一是感谢父母。结合父亲节、母亲节、三八妇女节等,开展回报父母养育之恩活动,主题是为父母做一件事;再开展“寸草心”征文、演讲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的勤劳、善良、慈爱之心。二是感谢老师。结合教师节开展中队主题队会,主题是“老师,您辛苦了”,通过主题队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工作之辛苦,激发他们对教师的爱。同时开展“我该怎样做”班级大讨论,让学生学会懂得尊重教师的劳动、珍惜教师的劳动成果,懂得怎样才是好好学习。三是感谢同学。结合3月5日学雷锋、六一儿童节等,要求各班开展系列活动,主题是帮助他人,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感谢他人,认识到班集体就是一个新型的家庭,同学就是班级家庭的成员,每个成员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相互友善。

践行内化

为使感恩情感内化为学生的行动,在主题活动的基础上,我校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开展校级演讲、作文比赛,总结宣传各班级活动成果,评选表彰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随着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们的心灵一次次受到撞击,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态度更端正了,责任意识更强了,感恩情结更浓了,逐步形成了关心他人的品质。在向特困生献爱心时,他们都能捐出自己节省的零花钱;学校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为老人服务,他们都显得格外热情和积极。在家长问卷调查中,家长们一致认为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后,尊敬长辈的多了,抱怨父母的少了;体谅父母、帮做家务事的多,索要零用钱的少了。在学生问卷调查中,学生们一致反映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后,班级好人好事多了,同学互相关心的多了,表示要把感恩之情化作学习的动力,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老师和同学。

4.感恩缺失与社会道德教育 篇四

内容摘要感恩是社会个体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感恩意识的培养,对个体的成长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由于感恩教育的滞后,有些人感恩意识的缺失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感恩意识背后隐藏的是社会道德教育的弱化问题,培养青少年感恩意识必须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作用。

关键词感恩缺失道德教育

感恩一词在牛津字典中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给他人。”

一个生命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便开始接受爱,从父母亲人的疼爱到同学朋友的关爱,从老师的教育到国家的培养,我们所取得的没一点进步都倾注了无数人的关心和爱护。周围的人给予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给予我们种种关怀和照顾,正是他们提供的服务和帮助,我们才能生存和发展,我们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我们对所有人的感恩,我们要从内心对他们有真诚的感激之情,并把这种感激之情化为为他人服务的自觉行为。

但当今社会感恩缺失问题日益突出严重,感恩这个概念正在慢慢淡出一些人的视野。感恩缺失更大的威胁在于使人、群体、甚至社会对善举变得冷淡,对善良变得麻木,失去对善心的敬佩之心。据报道,湖南襄樊5名贫困学生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他们的冷漠逐渐让受助者寒心。已经去世的“感动中国人物”——深圳歌手丛飞耗资300万元,资助178个贫困学生,而当他重病住院时,受过资助的个别大学生就在深圳工作,也没去看他。说月工资三千多,无法报答这位病魔缠身,债务累累的善良歌手。

一个个例子使我们触目惊心,经济困难有多方面因素,但是不知感恩却是精神的贫困,缺乏基本文明素养的表现。感恩图报是美德,而“忘恩负义”却是违背道德的可耻行为,是对人最重的一种谴责。社会意识的缺失,虽然局限于少数人和个别现象,但其影响不可低估,其危害会导致人的自私、人情的冷漠、社会道德的滑坡。不知感恩最直接的结果,也使一个人融入社会的过程变得曲折。然而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感恩缺失现象,感恩缺失的原因是什么也值得我们深思。

1、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成了溺爱和望子成龙的工具。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只要儿女过得好,只要儿女成绩好,他们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根本不求回报,使得本应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单边行动”。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神领域,尤其是缺少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

育。有许多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养成了惟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父母的溺爱使他们成了不懂感谢、不懂感激、不会感动的“冷漠一代”。

2、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匮乏

学校教育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在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实践相脱节,内容空洞,缺乏吸引力和针对性,对最基本的孝敬观念、人伦关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材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通篇说教,方法单一,教材授课拘泥于书本的纯理论,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缺乏实践环节。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陈旧,缺乏创新,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千篇一律,这些对于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感恩情怀的培养都起不到实质性的工作。

3、社会情感,社会道德的冷漠

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也在无形中助长了人们不感恩的心理。尔虞我诈;欠债不还;事不关己,绕行处理;法院判决后当“老赖”;见义勇为的事件中,被救助的人置恩人与不顾,甚至连作证都不敢„„当社会上许多人对不诚信、不感恩“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并从中获取到生存利益时,这些都在影响着人们道德的成长。社会变得经济了,也变得势力了,人文缺失正使社会变得冷漠。

然而,面对这被指出的种种问题应该怎样去解决呢?

从家庭教育来看,家长要让孩子从小自立,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去做,不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延续到成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父母应教育子女不能只会接受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从小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是家庭教育的必备内容。它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

在学校教育方面,应该改革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重视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探索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青少年特点的道德教育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进行系统规范的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落到实处,更加符合青少年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

感恩教育是社会道德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所谓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人有了良好的道德,才会有求道之心,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如果我们忽视了道德教育的基础性,没有花大力气切实有效的抓好道德教育,违背道德规律,就造成德育教育工作的低效率。各方面道德的缺失造成青少年功利思想明显,缺乏社会公德,从而缺少感恩之心。如果把道德教育过分政治化,教育方式常常只停留在人的认识和行为的简单训练上,苍白的说教只能弱化道德教育。无力的道德教育必然带来社会伦理的偏失。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每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

5.感恩励志教育活动 篇五

开展学校感恩教育、孝心教育活动,对于提高人的道德修养、规范人的行为、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和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我校今后把感恩教育、孝心教育活动作为今后师德建设和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把这一活动抓出效果,抓出特色,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快速发展。我校开展了以下感恩教育活动:

一、活动主题:孝敬父母,心存感恩。感恩”

二、活动目标:

通过知恩、感恩、报恩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知恩图报、饮水思源的品行,教育学生牢记父母的恩情,孝顺父母,报答养育之恩,体谅父母的辛劳,懂得做人的责任,最终学会施恩。

三、活动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人发展;

2、为了每一位学生的能力、素质、情感的全面、和谐发展;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懂得人文关怀;

4、活动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四、活动步骤:

此次活动共分三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9月中旬到10月初):

学校在在开学的第三个周召开感恩教育启动大会,对教师、学生、分别提出具体要求,让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活动目的及意义,积极做好配合工作。

2、活动实施阶段(10月初):

利用2小时的时间,在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将密切结合教委及市教体局的通知要求,及时对感恩教育活动方案进行修订补充,并认真组织各项活动,不走过程,把细节工作落实好,争取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

五、具体活动安排

(一)教师要办的事情

1、在全校教师中广泛开展“六个一点”微笑教育活动。即:微笑多一点、嘴巴甜一点、肚量大一点、脾气小一点、做事勤一点、工作细一点。倡导教师把感恩思想融入自己的日常行为,把关爱送给学生,把友情送给同事,用激情回报学校。每天早上,校长要站在校门口、教师要站在教室门口,带着微笑与学生打招呼。教师要处理好与同事、与领导、与家长的关系,特别是在做家长工作中,要以“没有任何借口服务于家长”为宗旨,避免一切可能发生的误会,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好表率。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感人事迹及时总结上报,并在全校内进行宣传。

2、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我为学生献爱心”活动。鼓励教师与学生结对子、关注学生冷暖、资助贫困学生等,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现到老师的亲情与友情。要求教师要把所教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身体情况了解清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献爱心。每一位教师都要掌握所有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每学期要用不同的方式与每位家长至少沟通一次。

3、实行感恩教育全员制度,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要承担相应的指导任务,每人都要备好感恩教育指导课,每周至少一次。

4、在感恩教育、孝心教育活动中,每一位教师要熟悉所教学生在校的表现,并通过家访或电话联系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行为表现,做好典型记录,并根据情况进行及时的正确引导,对比较突出的学生要给予表彰奖励。

(二)学生要办的事情

1、坚持每周为父母洗一脚,并对父母道一声:您辛苦了!每天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

2、记住自己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到来之际,通过写一封信或者送一份自制的生日贺卡给父母,并帮助父母做两件事情,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意。

3、学生每周为同学做一件好事,每月为老师做一件好事。

4、学生要认真学习,用自己的学习成绩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同学的帮助之恩,社会和政府的关怀之恩。

5、学生毕业前参加学校组织的“感恩学校、感恩老师”活动,用自己的行为表达对学校、对老师的感谢。

6、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开展假日感恩活动,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捡塑料袋、帮助残疾人员、孤寡老人做好事等活动。

(三)家长要办的事情

1、家长要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种氛围,经常与学生交流在学校中发生的事情,并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感恩教育、孝心教育活动中来,定期为学生购买相关书籍等,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感恩教育、孝心教育的氛围。

2、家长要经常与学校、教师保持联系,及时将孩子的表现告诉老师,或是提供好的建议和方法。

6.从事生态道德教育教学活动感悟 篇六

记得那年的生态道德教育活动中有一个板块是“我身边的绿色伙伴”。我们美术班的孩子们准备了小葱或蒜,带到少年宫来现场种植,种好之后开始为期四周的观察写生实践。当时我要求每位孩子经过四周的观察和辅导,需要完成10幅左右写生作业,其中有位孩子的表现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这个孩子平时在班上的表现并不算非常出色,对美术也不是很感兴趣,但这次的活动改变了他。自打种下小葱小蒜的那天起,他特别积极地观察和记录,几乎持续了整个暑假。小男孩在他的花盆里同时种了葱和蒜。因为是7月,起初小葱的长势非常快,而那几瓣蒜一直没有任何动静。直到三周后,小葱快要枯萎了,蒜的生长才开始。而这头三周内,小男孩几乎隔天就会画一幅写生,已经完成了十几幅作业。小蒜们的新生命又激起他新一轮的热情,他继续观察、绘画、记录,我的四周课程结束后还在自发地持续,直到所有的葱和蒜都凋零。

下一个学期开课时,小男孩非常郑重地交给我24幅精彩的观察写生日记,图文并茂,画得非常到位。每幅作业都用心完成,配有彩铅写就的文字,文笔诙谐细腻,仔细读读,发现孩子真的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可爱,这里摘录几句和大家分享:

7月14日: 今天,我种下这可爱的小葱,让他成为我的绿色伙伴,小葱啊! 我期待着你的茁壮成长!

7月26日: 葱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壮,我感觉有个魔术师在对他念着咒语: “小葱小葱快长大,快长大……”

7月31日: 唉! 可怜的葱,你旺盛的生命之火就要熄灭了! 真可惜啊! 不过葱死了,一颗蒜又长了起来,真是“一个生命倒下了,另一个生命又站起来! ”

8月3日: 令我悲哀的是,葱在一步步向死神迈进。令我高兴的是,蒜在一步步向茂盛迈进。葱死了,会有新的葱生出来,蒜死了,会有新的蒜长出来,一代传一代……它们的生命将永远生生不息。

8月16日: 可怜的葱已经所剩无几了! 唉! 蒜好像也坚持不住了! 不过葱的死可以说是为蒜的生长和土地营养做出极大的贡献啊!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它们死了,但它们会为下一代的植物们做出巨大的贡献,“绿色伙伴”,我不会忘记你的,你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

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因为种植了一盆小葱小蒜,观察它们、描绘它们、记录它们的生命历程,期待他们的成长,怜惜它们的逝去,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我想,有了如此经验的孩子,今后是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是不会任意践踏自然的。正因为看到孩子的改变和成长,我的内心更加坚信: 生态道德教育项目的能量和内在潜力巨大! 我更有信心把这个活动做实做好。

两年来,跟随生态道德教育项目的推进,在经历了反复思考、计划、实施、体验、总结、反思的过程后,我的生活也悄悄发生了一些变化,自己对“生命”和“自然”也有了新的感受和理解。

从前,虽然喜欢户外活动、热爱自然,但城市里长大的我几乎不懂种植,也没多大兴趣,对家里为数不多的几盆花也没好好照顾过,只是想起来了浇浇水而已。现在,我每天最愉快的事情,就是侍弄家里的花花草草,还在阳台上种了些蔬菜。哪些喜阴,哪些喜阳,多浇水还是少浇水,是不是该修剪枝叶,我都记在心里,悉心照顾。大大小小十几盆绿色植物,长得欣欣向荣。家里的餐桌上,时不时能出现自种的小菜。松土、播种、浇水、施肥、喷淋、修剪、除草这些平平常常的工作,让我感到放松而愉悦。我的孩子最喜欢和妈妈一起种菜,母子间又多了一项亲子活动。他在接触自然的点滴感受中,学着去等待、去呵护、去爱惜!

7.道德感恩教育活动 篇七

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不仅是学校的事,校外教育机构(包括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村镇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如何创新校外少先队教育活动,促使学习道德模范常态化?我认为,就是要采用适合少年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形式,我将此归纳为六种措施。

措施之一——建立校外少先队组织

第六次全国少代会《工作报告》指出:“适应队员聚集、沟通、交流方式的变化,探索新的组织活动形式,努力实现对全体少年儿童教育有效覆盖。”从目前情况来看,少先队教育处于校内有人抓,校外无人管的状况。如果能在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立校外少先队组织,就进一步拓展了少先队教育阵地。一个青少年宫或青少年活动中心可建立一个校外少先队大队,下设若干“特色中队”,并让队员们自选中小队干部,这样既发挥了少先队的组织活力,也增强了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校外少先队开展学习道德模范具体来说是“四个找”:从队员中找,细心观察,认真思索,找到学习道德模范的“切入点”;从社会上找,学双百人物,走近时代英模,找到学道德模范的“联系点”;从生活中找,勤动脑巧发现,找到队员学习道德模范的“进步点”;从活动中找,继承传统,适应形势,找到学习道德模范的“创新点”。

措施之二——创建校外少先队“英雄中队”

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用英雄的精神引领,在学英雄活动中成长。这是少先队“英雄中队”所折射出的丰富内涵,更是“英雄中队”集体所展现的独特魅力。“英雄中队”将先锋、英雄、模范、榜样这些光荣的字眼,树立成一个个红色路标,为少年儿童的人生导航。创建“英雄中队”活动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祖国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的有效形式。

要把开展创建“英雄中队”的品牌、学习道德模范的口号喊响亮。如:“创建英雄中队、传承英模精神”、“红领巾与英模同行”、“唱雷锋之歌,诵雷锋格言,读雷锋日记,做雷锋传人”、“时时学英模,天天有行动 ”、“学习英模快乐成长,人人争当四好少年”等。要让全社会经常看到“英雄中队”的活动,把校内外创建“英雄中队”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创建“英雄中队”活动的发展与创新。

措施之三——组建多种形式“红领巾小社团”

近些年来,伴随着体验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和社区少先队工作的逐步推进,“红领巾小社团”得到了蓬勃开展,已经成为学校和社会少先队工作新的组织动员形式和有效活动载体。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校外少先队开展“红领巾小社团”活动更具有独特的优势。

实践证明,“红领巾小社团”也是开展学习道德模范的重要形式。少先队组织建立的“学雷锋小组”、“拥军小分队”,就是“红领巾小社团”的早期模式。校外少先队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红领巾小社团”,如“学英模志愿服务队”、 “学英模小讲解员”、 “学英模红领巾道德岗”、 “学英模爱心小队”、 “学英模流动少年宫”等,更加丰富学习道德模范的内容,更好地调动少年儿童学习道德模范的积极性。

措施之四——寻访身边道德模范人物

第六次全国少代会《工作报告》指出:“引导队员们向英雄模范和为人民服务的人学习,关注祖国的发展和进步,立志报效祖国。”就是在深入开展学习道德模范的同时,还要开展寻访英模人物的活动,让少年儿童在学英雄百花园里快乐生活、茁壮成长。校外少先队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组织队员开展寻访身边的道德模范人物活动。如“访问十八大代表”、“请老党员讲传统”、“采访‘小巷总理’的一天”、“法院的黑脸包公”、“走近优秀企业家”、“参加一次社区新党员入党仪式”、“和优秀党员手拉手”等,让队员学习道德模范的高贵品质,感受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传统。

措施之五——广泛运用新媒体和时尚元素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少年儿童天天都在跟各种流行文化元素打交道,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如何运用新媒体和时尚元素开展学习道德模范活动,要注重教育与娱乐的同步,是探索学习道德模范常态化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关心少年儿童的快乐,然后才是适当的引导,做到寓教于乐,让少年儿童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校外少先队要紧紧围绕“三观”“三热爱”的主题,充分发挥青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优势,广泛运用新媒体和时尚元素,如绘制学习道德模范动漫、编唱学习道德模范儿歌、制作学习道德模范网页、开设学习道德模范博客、开发面向少年儿童的优秀文化产品等,让少年儿童在快乐中学习道德模范、在实践中学习道德模范。

措施之六——壮大校外志愿辅导员队伍

第六次全国少代会《工作报告》指出:“壮大志愿辅导员队伍,充分发挥志愿辅导员作用。”在推动学习道德模范常态化过程中,少先队志愿辅导员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校外少先队组织可以聘请热心少年儿童教育的老干部、退休教师、热心家长、优秀企业家、解放军战士、社区干部、人民警察、大中专学生等担任校外少先队志愿辅导员,组织少年儿童开展好学习道德模范活动。校外少先队志愿辅导员应当成为学习道德模范的引领者、开展学习道德活动的策划者、学习道德模范精神的先行者、乐于志愿辅导的奉献者。有这样一支队伍,才能有效推动学习道德模范常态化!

8.感恩教育活动总结 篇八

感恩教育活动总结

2012年5月4日,金家台社区向辖区所有人发出倡议,希望大家能给母亲写一封信,说出心里最想对妈妈说但又不敢或没有说出来的话,同时,建议大家还给妈妈送一份亲手做的小礼物,为妈妈做一件事。整个活动得到了广大居民的广泛响应。很多母亲都收到了一封信或者礼物。

辖区有一个小男孩,上小学五年级,由于是独生子,备受宠爱,怕苦怕累,而且理所当然地享受父母及所有长辈的爱与服务。在他心里,父母为他做所有事都是“应该”的,还时时耍性子,父母也无计可施。看到社区的倡议书后,他似乎有所感悟。后来家长专程到社区说,那天回家后,那个男生让妈妈坐下,说要看看妈妈是不是有白头发了,是不是有皱纹,怎么来的,妈妈很奇怪,他看完后居然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母亲听了感动不已了,这个小宝贝,平时从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现在似乎有进步多了。在母亲节那天,他还自己画了一幅画给妈妈,题目就是《妈妈和我》,在画上写: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节日快乐!„„也许他的礼物并不精美,但妈妈收到了十分高兴,那天小男孩还帮妈妈打扫房子,还说以后都帮妈妈做些小家务呢。那个小“皇帝”都知道妈妈对自己有恩„„ 看着那个母亲高兴和如释重负的表情,我们知道我们的活动是有效果的。经过访问,我社区约有60%的人都给妈妈写了一封信或者送了一份小礼物,我相信,在感恩之风的影响下,大家会学会感恩、施恩和报恩,对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9.感恩教育活动总结 篇九

这一次期的感恩教育活动也已经结束,我想今天我是非常有必要静下心来,对我们这个感恩教育系列所举办过的活动惊醒一个系统的总结。

这几期的感恩教育我都由我主持,我感到十分地荣幸,在此我也非常感谢各位同学的支持特别是为我们这个感恩教育活动筹办作出贡献的同学。

每一期的感恩教育活动结束后,留给我的是那让人充满希望与期盼的等待。等待感恩教育给大家带来的改变或者大家从我们这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中所得到的东西。当我每一次走到讲台我大家举行感恩教育活动时。我都满怀激情,希望通过我们的活动让大家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

第一个感恩教育活动主题是“爱自己,爱父母”。这一次活动是由汪老师主持,当时我也参加了,在活动进行中我和很多同学都默默的流泪了。当我看到课件中的图片时,我的心被撼动了。图片中的内容反映的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些农民辛勤劳作的画面。我的心为之一振的原因是因为我对这个画面太熟悉了,在我的家乡这个画面随处可见,我的父母这几十年也是这样熬过来的。生为农村的娃儿每当看到这个画面也许都会情不自禁的留下泪来,因为我们从这些画面中看到了我们父母的背影。现在我们也许无法承诺父母我们将来会如何如何成功,但我们绝对可以让父母放心,我们是永远不会让他们失望。愿天下所有父母健康长寿永远幸福。

上一个主题教育结束后,我们又举办了以“爱专业,爱老师” 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详细的向大家介绍了我们模具专业,并向大家介绍了模具专业将来的就业前景,目的是让大家树立起奋斗的目标,不要在大学这个最能锻炼人的地方虚度光阴,不要在大学里面留下太多的遗憾。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对于模具的学习方法也作了具体的解说,还有我们结合了班上大部分同学的建议我们班也采取了一定的相应措施,为的是让大家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坏境,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同时要做到尊重老师这一基本要求,因为当我们从踏上校园一片净土的那一天起,一直陪伴我们走过十几年风风雨雨的是谁?一直在默默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是谁?一直为我们能拥有一个美好未来而不停奔波的人是谁?是我们的老师,所以在我们的心目中老师与我们的父母同样伟大,形象同样崇高。

“爱学校,爱社会”是我们搞的最后一个感恩教育活动,可以说这个活动是我们这个感恩教育活动最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前几个主题的升华,同样也是爱的升华,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这种介绍了我们学校的概况,让大家对化院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有同学曾这样说过进入大学知道社会很好,当踏入社会是才真正知道大学的生活是最美好的!这句话应该道出了所有毕业大学生的心声,我也不知道这是否是我们现时代大学生的悲哀,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鼓足勇气,一往直前,用我们的汗水去浇灌我们未来的希望田野。

试问我们现在离社会有多远,其实只隔一堵墙。愿所有同学都能够为自己的未来努力拼搏,用今日的付出换来明日的辉煌。同样也祝

10.道德感恩教育活动 篇十

2012年4月至6月,我校通过知识测试、个别访谈、集体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本校学生的权利责任意识、道德信仰意识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和分析。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现代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公民意识,表现在对国家历史、国情常识有一定了解,比较关注社会发展,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等。同时,中学生在现代公民意识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光说不做,说到做不到。

中学生对公民意识的认识更多停留在书本上和口头上,没有真正内化为个人意识,更不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应有的公民素质。一个人道德知识不论有多么渊博,若无切身体验或情感的介入,就不会有任何行动;或者一个人光有善意,却无坚决执行善意的性格力量,那也只不过是一种伪善;即使有道德知识和道德情感,不付诸行动,依然构成不了一种美德。

2.生活圈子小,缺少责任感。

现代公民意识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良好的公民意识也必须包括正确的权利与义务意识。中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这个小天地中,对社会的关注不多,不太关心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相关政策,更缺少对公民应有的权利和义务等知识的了解,因而他们对社会缺乏责任心,做事情缺乏主动性。

3.价值观模糊,缺少现代公民意识。

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社会上出现的观望、自保、冷漠等现象,对中学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以致他们中的不少人价值观模糊、缺乏现代公民意识。为此,我们必须加强“自主、公心、宽容、理解、同情、正义、责任、参与、奉献”等风尚教育。

二、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可行性

1.组织安排的可行性。

因为所有活动主要在学校与班级范围内展开,所以非常便于采用发放调查问卷、访谈、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研究小组可与学校德育处、团委联系,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性社会实践活动,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

2.时间、空间的可行性。

因为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所以在时间、地点的安排上有充足的选择余地。同时,这样的活动适应了国家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能够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参与了学校各项活动的组织安排,突出以公民教育为主线,全面提升了本校学生的公民意识与素养。

3.社会实践活动的可行性。

课题组选择的多组活动案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得到了家长、学校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既关注了学生生活实际,又联系了社会常见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更是邀请到很多家长、社会人士参与案例的分析与研究,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学会透过社会现象看问题本质,了解有关公共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对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倾听公众的心声,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一些公共政策提出可行性建议。这既有利于相关政策的更好实施,也有利于切实保障居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几点思考

1.宽容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生活。

“在实践中你尽力参与了吗?在实践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中学生的阅历经验、知识结构、基本技能以及所掌握的社会资源等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宽容地对待他们,让他们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感悟生活、提高自己。

2.引导学生,把他们从课本中解放出来。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摒弃了一直以来传统教育要求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陈旧观念和不关心社会生活、社会存在等弊端,它要求学生走出课堂和书本,走向社会,倡导学生睁眼睛观察社会、动脑筋思考问题、用智慧改变现状、以双手构建未来。

3.激发学生,让他们在反思中学会成长。

11.道德感恩教育活动 篇十一

一、认知导引, 增强道德认知的趣味性与自主性。

道德教育是学生知情意行相互促进与提高的过程, 是情感的认知化与认知的情感化交互发展的过程。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要融认知于己身,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学生主动参与的生动活泼的道德认知活动, 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需求, 而且是学生道德实践、体验活动的一种有效途径。

1. 让趣味实践体验活动为认知开路。

为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增强学生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的趣味性, 把学校播撒“金种子”工程落到实处, 教育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活动实效, 学校不失时机地开辟了道德讲堂, 由学校聘请的相关教师主讲。每月组织一次专题教育活动, 每周安排一个年级的学生到道德讲堂听讲, 每次授课采取“6+n”教学形式, 即唱一首道德歌曲, 讲一个道德小故事、看一个经典短片、讲一个名人故事、进行一次评议等, 在全体学生内心深处播撒“诚、善、法、书、美、健”和“三爱三节”的金种子。同时利用校宣传窗制作道德文化墙;利用节假日庆祝活动、校园艺术节等机会, 指导学生编排道德文艺节目。少先队在学生中组织开展编写道德故事手抄报、道德小故事演讲比赛、道德日记、读书心得评比等活动。各班从班级实际出发, 组织开展课前1分钟即兴演讲身边道德的小故事等, 使道德认知的学习充满趣味性, 并融于具体的实践体验活动。

2. 让学生自己选择道德行为目标。

为进一步发挥学生在道德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意识, 提高道德教育实效, 我们让学生确定道德行为目标。一是制订学生道德规范:由学校政教处策划, 少先队组织实施, 根据“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证、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组织各班学生展开深入的学习和讨论, 最后由课题组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意见分组整理, 制订出比较简洁的《临泽县华强中心小学学生道德规范 (试行稿) 》;二是确定班级学生道德行为要求。各班根据《临泽县华强中心小学学生道德规范》结合班级实际, 有针对性地制订出具体的《华强中心小学班级学生行为规范要求》;三是自主选择个人道德行为目标。每一位学生根据《班级学生行为规范要求》结合自身实际, 自主选择具体、有针对性、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切实可行的道德行为规范目标等。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 使学生认知道德教育内容与要求, 有效激发学生的道德热情和道德情感, 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为组织开展道德实践体验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知行统一, 提高道德实践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道德知识, 并未表明他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强化道德教育实践体验活动, 解决“信”与“行”的统一问题, 是学生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重要途径。为此, 学校从学生主体发展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品德形成的发展规律出发, 通过设立子课题组的形式, 在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开展了“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的实验。

1. 各班组织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

各实验班根据班级实际, 结合《临泽县华强中心小学学生道德行为规范》, 组织学生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先在实验班内试点, 随后在同级段其他班级中展开。为保证活动质量, 各学段首先把好活动方案质量关, 活动内容由学段内师生共同讨论决定, 活动方案由实验班班主任撰写, 再由学段内班主任和各班学生代表讨论修改。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 让学生从中提高认知、得到体验, 培养情感, 付诸行动。

2. 各学科组织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活动。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在道德教育中同样起着主渠道作用。课题组把学科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作为一个子课题进行研究。注重挖掘教材德育因素, 有效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3. 学校、少先队集体组织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

全校性组织开展的道德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如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创新系列活动, 假日雏鹰小队活动, 美德少年评选, 道德故事演讲比赛等;围绕重大节日举办的传统型活动;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的系列教育活动;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德育基地类阵地型活动, 如留守儿童之家、心理咨询室、道德讲堂、家政课堂等;参加守则规范知行检测, 争做行为规范达标生、行为规范标兵、星级宿舍、文明班级评比活动等。

4. 在家庭、社区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

充分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 发挥家长、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等的作用, 组织开展“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区是个好公民”等系列活动, 组织开展假日小队、社区服务等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一体化德育模式, 优化育人环境。

三、外铄内化, 强化道德体验的展现性。

道德教育一定要以人的情感体验为中介。个体一旦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 就能成为个性道德内化的“发酵剂”。它将是一个新的认知过程, 一个情感升华的过程。通过体验, 将道德认知带进人的生活情境, 与个体的生活经验及其感受联系起来, 使之成为一个道德信念的整体。为有效发挥体验过程的情境性和情感性, 我们在切实抓好外铄的同时, 凸显情感体验, 抓好情感体验的展现过程, 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加深、感染、认同与提升。

1. 捕捉体验。

在道德实践活动中, 学生不断形成真切的甚至深刻的体验, 但如果不及时捕捉, 就会稍纵即逝。因此, 我们在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时, 通过指导学生写《道德日记》、《读书心得》等形式, 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感悟随时记下来。

2. 分享体验。

我们根据小学生喜欢口头表达这一特点, 在道德教育过程中, 积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体验随时说出来, 让大家共同分享。同时还通过道德日记展、心灵大碰撞等形式, 组织学生开展道德体验交流活动。

3. 换位体验。

指在道德教育活动中, 运用角色心理互换 (互换心理位置, 开展换位思维) 、角色扮演 (创设特定的情景或条件, 让学生扮演某种社会角色, 使他们改变原来的身份, 赋予新的权利、地位、职责和行为规范) , 让学生在换位体验中形成相应的道德品德。

4. 评价体验。

是指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活动中, 得到新的体验, 加深或调整对自己及他人的客观认识, 从中学会评价别人, 同时也学会评价自己, 在评价体验中逐渐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情境性与情感性。

通过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的有效探索和实践, 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明显增强, 学生的道德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培养学生创造性、进取性道德人格, 提高自我道德教育能力, 促进全面素质提高, 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开拓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1.

12.感恩教育活动教案 篇十二

l、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知道老师工作的辛苦,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向老师表达喜爱的情感。

2、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了解节日的相关知识。

二、 教学准备:

l、一张幼儿园毕业生给老师的贺卡。 2、幻灯片

三、 教学过程:

l、谈话导入教学。

――师幼问好。

――(出示信封)猜一猜老信封中装的是什么,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贺卡)让幼儿看一看贺卡上的内容,集体朗读。

――教师节相关知识提问。教师节是谁的节日?教师节是几月几号?你知道哪些赞美老师的诗句?

2、我心中的老师。

――你们喜欢老师吗?老师们每天都做些什么事情呢?

――(观看教师的日常工作)集体回忆老师每天繁重的工作。

3、老师,我想对你说。

――明天就是教师节,你想对自己的老师说些什么心里话呢?

――邀请部分幼儿到台上说。

13.道德感恩教育活动 篇十三

教育承载着培养人才和传承文化的社会历史使命, 是开启民智的基本途径, 而开启民智则是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因此, 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非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可比, “教育是伟大的事业, 人的命运决定于教育。青年一代是当代的贵宾, 是未来的主人, 青年作为新生力量的一代, 应当成为时代的青年。每个青年具有新思想, 用来准备更替旧的思想, 这也是人类进步和人类进程的条件。可以说, 教育的发展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 进而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民族希望。而教师正是教育这一神圣使命的主要践行者和承载者, 他们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发民智、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 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者, 是教育理念的实际践行者, 是知识创新和文化传播的力量。因此, 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 在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终极旨归来讲, 教育是一项“为人”并“为善”的具有道德规范性的价值取向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的主要目的,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就是‘塑造人’, 或者更确切地说, 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的和完美无缺的人。”“教育之宗旨何在, 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 培养健全人格、高贵精神、有道德情操的大写的人, 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促进人的发展就是“为人”, 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终极旨归。教育是培养人、改造人的活动, 把一个自然的人培养成一个社会的人, 从而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即“为人”, 表明了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意义。教育是为了教育中的“人”的发展和完善, 而且这种发展具有某种价值的倾向性:教育旨在引导人向善。

善是人的道德外化, 是人的行为活动的外在表现。“为善”是“为人”的根本要求, 为人必为善, 为善则为人之善, 从善为人, 使人做善。因此, “为善”与“为人”密切相关。“为人”与“为善”都必须依靠教育而行之。

正因为教育旨在引导人“为善”, 这种“为善”的价值取向使得“教育本身就蕴含着某种导向性、价值性和道德性。教育必须以善作为自己的终极旨归和内在信仰, 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实践的道德性。”这种与生俱来的道德性来源于教育的教育性。

二、道德性是教育性的根本价值

上文所述, 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人为善”;“为善”则是人之道德的具体体现, 教育在于“为人”, 并因此而有了教育性, “为人”的根本在于“为善”, 教育性集中体现在人的道德的养成, 道德性是教育性的根本价值。

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相比, 教育最大的属性就是道德性。“教育较之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教育是一种有着自身主体尊严和道德追求的人与人之间交往和对话的活动, 是道德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教育目的的引领下, 在彼此的道德承诺和相互承认的基础上建构起的‘教育伦理共同体’。”因此, 人的道德养成是教育事业的出发点和终极旨归, 这就使得教育具有无可辩驳的道德性。

教育的道德属性根源于教育的本质, 《说文解字》有云:“教者, 上所施, 下所效也。育者, 教子使作善也。”《礼记·学记》指明出教育的目的是“长善”“教也者,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性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属性和本质精神。失去了“教育性”“道德性”, 而仅仅滞留在知识授受和技能培训的教育, 已不再是真正的教育, 而异化为一种“培训”。这必将从根本上背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使子作善”。“从善为人”是育人的核心要求, 这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得以实现。

道德性也是教师的根本属性, 是教师内化的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而教书只是育人的手段, 育人才是教书的目的。因此, 教师这个职业, 有其不同于其他职业的特点, 要教书更要育人。教育教学活动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知识的授受、技能的培训、分数的获得、升学率的提升, 学生不能被视为“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 教师更应关注的是学生人格的提升, 品质的养成, 这样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育者, 才是教育根本意义和本质要求的真正的践行者。

总之, 教育之为教育, 教师之为教师, 其根本特征和本质精神正是由有了“教育性”而获得的“道德性”。失去了“道德性”, 教育就背离其宗旨, 教师就失去其意义, 教育就不再是教育, 教师就不再是教师, 已全然发生异化。因此, 教育必须始终保持自身的“道德性”, 教师在其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始终坚守“道德性”的本质意义的要求。其中, 教师则扮演了“道德人”的角色, 并因此有了深刻的内涵。

三、“道德人”是教师的角色内涵

与其他社会实际活动不同, 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必须是道德主体的存在, 因而, 可视为“道德人”。与此同时, 德育是教育价值和意义的根本体现, 作为教育的基本践行者的教师也是“教道德的人”。教师在教育实际活动中作为“道德人”存在, 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属性, 也是教师区别于其他社会职业的根本特征。

教育是一项道德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道德是教师素质之魂, 是教师做人从教之根本。教师道德是教师作为“教育者”的根本体现, 因此, “作为教育的主要承载者和践行者的教师, 必须积极进行自身道德角色和义务的担当和践行, 这是教育对教师的必然要求, 也是教师自身角色的必然要求。”教师道德是由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终极旨归决定的根本规定性, 是作为教育关键因素的教师的主体价值追求, 也是教师得以存在的根本意义。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道德要求教师的角色、身份和行为选择必须合乎其内在的规定性, 而这一规定性则集中体现在教师是“道德人”的存在这一根本特点上。

从教育从业者的角度来讲, 教师有其自身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是教师从业之德, 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这一行业的道德要求。可以说,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的“道德人”的角色和内涵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化的具体体现。

进一步来说, 教师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 积极的道德情感和强烈的道德意志, 对学生起着其他形式的教育所不能替代的潜移默化的导向、激励和示范作用。教师道德具有人格和行为的示范的独特价值, 教师的人格、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专业水平等综合素质, 不仅影响着教师能否更好地从事创造性的教书育人工作, 而且良好的个人素质还直接推动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发展。“教师道德一方面使得教师坚守‘旨在成人’的本质精神和终极旨归, 关切学生的完整人格的提升和超越, 不断反思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积极避免‘非教育’‘不道德’的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 教师道德本身亦是一种教育资源。教师通过自身的人格和行为示范潜移默化地引领着学生人格成长和价值选择。”因此, 教师的道德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有着根本性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并始终贯彻于教育教学的实际活动中。

教师道德修养是建立在教师对一定教师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 教师自觉进行自我道德教育和提高, 并由此形成相应的道德品质的过程。“教师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根据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的要求, 在道德方面进行的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 以及经过锻炼改造而形成的教师道德品质和达到的师德境界。”道德修养对于教师至关重要, 是教师道德的内化过程。

“教师以自身的实践性慎思和追问着自身的生命价值和教育意义:作为教师的我何以存在?教师的道德规定性在哪里?‘我’将如何践行?这不仅是教师作为道德主体的尊严和高尚处, 也是教师对自身身份的自觉和反思, 是教师认识自我, 关切自我的必然结果。教师正是在对自身道德义务的恪守中不断实现自己的内在德行的提升, 从而不断追求自身作为‘道德人’的品质的卓越。”可以说, 没有师德教育, 教师就不可能形成职业道德观念和师德品质;没有师德修养, 教师就不可能将师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信念, 更不能做到身体力行。因此, 教师作为“道德人”的主体形式的存在, 就必须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 进行自身的师德教育, 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师道德修养水平取决于教师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 师德修养必须以教师的职业发展为本, 确立其在师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立足于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新的社会进步和发展观, 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追求, 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不断加强自身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努力提高教师自身职业道德水平, 为自己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不断学习、研究、实践和总结反思中, 不断提高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以此践行教育的根本理念, 实践教育的终极价值, 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的终极旨归,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实现自己职业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两者的统一。

摘要: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教育是一项“为人”并“为善”的具有道德规范性的价值取向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根本特征和本质精神正是由于有了“教育性”而获得的“道德性”。教育必须始终保持自身的“教育性”和“道德性”, 并且, 教师在其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始终坚守“道德性”的本质意义的要求, 而扮演“道德人”的角色, 并因此有了深刻的内涵。教师的道德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有着根本性的意义和作用, 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并始终贯彻于教育教学的实际活动中。教师道德修养必须以教师的职业发展为本, 确立其在师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立足于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道德性,道德人,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

[3]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下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

14.感恩教育活动系列策划 篇十四

一、活动背景:

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该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做人的起码修养,也好似人之常情。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二、活动目的:

为切实提高师生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创建良好的校风学风。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提高学生“感恩”素养水平,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完善人际关系,促进家庭和睦,提高师生的文明素养,促进平安校园建设。三、四、五、活动主题: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活动对象: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信息管理系全体学生 举办单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信息管理系团学会

六、活动安排:

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一

活动名称:“感恩教育”讲座

活动时间:3月8日

活动地点:二教阶梯教室

活动方式:邀请老师或某位学长学姐准备讲座内容以及相关材料组织。信息管理系大一全体学生和团学会全体系干前去听取讲座。讲座可以通过播放PPT、展出图片,以及播放感恩教育演讲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

活动意义:通过讲座的方式引起同学们的感恩思绪,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二

活动名称:“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活动时间:3月5—16日

活动地点:信息管理系大一大二各班

活动方式:以班级、团支部为主体,发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感恩教育,让学生进行自我解析;着重加深受助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和回报意识。同时,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及时通过宣传栏等形式进行表彰,树立宣传典型。在本次活动中评选出一个“优秀感恩班级”。

活动意义:通过自我教育活动,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体会师生、亲人、同学、朋友之间无私的亲情、友情,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正真内涵。培养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拥有感恩之心。

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三

活动主题:“知恩、感恩、报恩”主题演讲比赛

活动时间:3月20—23日

活动地点:三教学楼某教室

活动方式:各班级先在班上进行初赛选出优秀者,再由各班派代表参加系部的决赛。

活动意义:引导学生把目光放到周围和自己身上。以此为大家提供了一次交流、学习和思考的机会,使感恩意识渗透到每位同学的心中,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学会回报。

奖项设置: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

七、准备工作:

1、宣传工作:

1)横幅宣传,3月7号前外联部负责制作一条关于感恩教育的横幅

挂在主干道上。

2)3月7号前画好海报,在系橱窗里挂海报宣传,由宣传部负责。

3)3月5号召集并通知我系各班级班委此次活动,让个般般为在班

上宣传,将活动传达至每一个同学。

4)联系广播站,宣传活动,由文联部负责。

5)利用校园媒体前来采访宣传,如院学生报社。

6)摆台宣传,3月5-7日,纪检部负责批好摆台地点,组监部安排好摆台人员。

2、物资准备:准备2—3个相机记录好活动过程,以留作档案。

3、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

八、注意事项

1、学生会各部门全力配合,尽职尽则把活动的的流程衔接好。

2、实行责任制,每个人都要做好分配给自己的任务,谁出现问题谁承担责任。

3、组监部必须在摆台前将摆台的人员安排好。

4、活动期间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工作证,对待活动态度要积极、热情,维护我系团学会形象。

5、宣传部须在活动前将海报展示出来。

6、活动结束后认真写总结。

九、经费预算:

宣传横幅一条:50元

优秀“感恩”班级荣誉证书一本:10元

演讲比赛荣誉证书三本:15元

共计:75元

15.2012感恩教育活动 篇十五

活动安排

为加强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本周日(11月4日)上午8:30在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播出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专题节目。我县教体局为了让每一个小学生更加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能够更加自立、自强、自信,让家长陪同孩子一起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望各校积极行动,采取集中收看或指导学生自主收看的方式观看节目,并注意收集学生观后感。

周五学生离校前全体师生大集合,专门就此事进行了布置安排,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积极收按时收看电视节目,并于星期二交一份观后感或心得体会。

石陵二中学校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日

关于收看河南电视台 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

活动总结

为加强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本周日(11月4日)上午8:30在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播出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专题节目。应我县教体局的号召,周五学生离校前全体师生大集合,专门就此事进行了布置安排,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积极收按时收看电视节目,并于星期二交一份观后感或心得体会。

但是学校领导在学生到校,经过调查,发现恰逢部分村庄因大风造成停电,一些学生没有能及时收看到节目,便立即从网络上查找、下载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专题节目,再转换成音量频文件在学校广播上进行播放,让学生再次收听录音。

师生观看或收听节目后,纷纷称赞于丹老师讲的真好,符合实际情况,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共收集学生观后感或心得体会200篇。

石陵二中学校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六日 师生观后感或心得体会优秀文摘集锦

一、教师优秀心得:

于丹教授主要谈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强、自信,如何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一些经典语句令人折服,受益匪浅,现将于丹教授的部分观点与同行和为人父母的朋友一起学习分享:

1、在谈到孩子上假期班这个问题上于丹教授说:很多事情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在于你怎么做这件事,上各种班的孩子不一定不快乐,也不一定闲在家里的孩子就更快乐,怎么能保障孩子的快乐,比学多学少的更重要,挑班要有原则,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无论学什么,(如各种兴趣班)不在于他学多少,而要看他怎么学,是否在这个过程中快乐?学习的方法和自我的感受很重要。如果我们能带领,或者想办法,让孩子学习是轻松快乐的,那么这件事应该是比较成功的。

2、在谈到孩子成长过程中什么最重要这个问题上时于丹教授说:人生什么最重要?有两个内容:一是他的尊严,二是他的自由。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应该让他意识到,他是独立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你让他觉得他有责任心,他有尊严,他有自由,这一点对孩子特别重要,他就能去选择很多很快乐的事情。

3、在谈到什么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爱时于丹教授说: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的,只有一种爱是以成功的分离作为它的目标,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对孩子最大的爱就是越早成功地分离,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越好。成功的分离是一种更节制,更内敛,更深沉的爱。分离的起点就是尊重。

4、在谈到孩子群体生活中的好处时于丹教授说:孩子要有群体的活动,孩子在群体中的成长,他能得到的东西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第一,他会自己动手创造快乐,第二,他会自觉认同规则,在群体游戏中建立规则意识,第三,他会在游戏中增进人的交往,而不是对物的依赖。

5、在谈到孩子学习不上进这个问题时于丹教授说:当我们并不了解孩子的问题出在哪儿时,其实最好的一种帮助,就是陪伴他。孩子学习不好的时候,家长的陪伴,从细节里面找方法比从宏观上找原则要好用的多。家长面对孩子的时候,家长是强势的,孩子是弱势的,在看似弱小的孩子的内心,他有一个强势的尊严,他有他强势的小宇宙,让他自尊而快乐地成长,这才是他成功人生的开始,希望每一位同行,每一位家长,能跟孩子一起成长,一同快乐,一同迎接成功。

想想无论是这些有名的人物(于丹的父亲为了让她知道“麦浪”一词的含义和使用,亲自带她倒了许多趟车,到乡下去观看、感受),或者大字不识几个的家长,当她们对孩子的成长,给予了时间,给予了鼓励,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有效的教育。我可能也有时间,却一直缺少发自内心的热情,没有太大的主动性,我想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长,我还有许多的路要走!

二、学生优秀心得:

人生会面临许多选择,当你正处于十字路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时,你将做出如何抉择呢?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饿,而选错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当然,尤其是我们青少年。因此学校为我们组织了一节法制教育课——于丹教授的讲座。

看完这个讲座后,我的感触很深。这个讲座总共分四讲:一是树立目标;二是不听话,爱发脾气的正确引导;三是学会感恩;四是抵抗挫折。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三讲与第四讲。

第三讲讲了家长如何教导孩子学会感恩,于丹教授讲了孔子的学生问孔子孝是什么?孔子只说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千难万难都是要给父母一个好脸色看。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感恩每一个人,没一个事物。有的人想感恩却不会感恩。我来说说,当别人帮你时,及时说“谢谢”。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对父母也是感恩。

第四讲讲了抵抗挫折的重要性。一次,于丹教授女儿的花篮破了,便嚎啕大哭。于丹教授把花篮用彩纸包起来,比原来的还好看。她女儿破涕而笑。我从中明白了道理:哭是最无能的表现。遇到挫折不要紧,可灰心丧气很可怕。要像蝉一样,是蜕变的开端。蜕变尽管十分疼痛,但可以换来飞翔、自由,挫折又何尝不是呢? 我以后要克服于丹教授对现代青少年的主要病症,做一个积极奋进的快乐的自己。

今天,我准时的坐在沙发上收看于丹老师的讲座。

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三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她在第一个主题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把我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大树下。过了几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的树枝砍了做房子。”又过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漂洋过海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干砍了做独木舟。”中年把独木舟推进海里走了。渐渐的中年长出了一根根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问他:“我已经是一个没有用的树桩了,你也不会理我了!”这个人说:“不,我会一直陪你晒太阳。”

这正是父母完成了对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们的一生中无私而又不求回报的养育着我们。孝为德之本,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担爱与责任。

要想成就别样的人生,就要点亮自信的明灯,对自身的力量怀抱坚定的信念。

看完讲座,我对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

于丹老师在人格教育中主要为我们强调了一点:在我们中小学生所要完成的必修课中,不仅仅是学习。我们还要懂得怎样自我控制一些不好的习惯,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懂得很好的处理一些人际关系与学习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等。

看完了于丹老师为我们上的这一堂课,使我受益匪浅。从前,我以为,只要学习好了一切都不是问题。爸爸妈妈尽量的给我腾出大量的时间供我学习,除了学习,家里的任何一件事我都不用去做,任何一件事都不用我去操心。爸爸妈妈把什么事都安排的井井有条,等着我去享受他们的劳动成果。甚至让我误以为这都是他们应该做的,只要我学习好就行了。

听了于丹老师说的孔子的一句“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话后,我才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比学习更重要的还有许多我们需要学会做的事,而首当其冲排在第一位的,便是怎样做人。

做人其实也是一门学问,其中包括道德、礼仪等等。而我们中学生除了要做好道德、礼仪方面的学习之外,还要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一个人,就算学习再好,但却不能自己照顾自己的话,那么就算他四肢健全,也是一个废人。所以我们从小要帮爸爸妈妈分担一些家务,比如拖拖地,擦擦桌子,洗洗碗等,不要过多的让爸爸妈妈帮你干一些事情,要先自己学着试探性的先做,实在不会的话再让爸爸妈妈来帮忙。

于丹老师讲的这一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我们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内,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了怎样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连这些都不会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是一个不具备健全人格的人。

大人们常说,要想成才得先成人,所以,作为一名中学生,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合格人才,需要学的很多很多,不只是学习,不是吗?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家讲座,十分有感触。她教给我很多对我有帮助的人生道理。

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几个主题,分别是: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2.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教育。3.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第2个主题。

在讲这个主题的时候,于丹老师先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却再一次的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十分爱发脾气。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带到院子里的篱笆跟前,对他说:“孩子,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钉一颗钉子。”这个男孩便照着爸爸说的去做了。第一天快结束的时候,小男孩去篱笆跟前看,他这一天就钉了30多颗钉子,他十分惊讶,怎么自己一天中就发这么多次脾气呢?他自己都没感觉到。这时,爸爸走到他的旁边说:“要想让钉子更少就只能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小男孩就尽力控制自己的脾气,于是每天钉的钉子越来越少:十几颗、十颗、五颗、三颗,终于有一天,他高兴地跑到爸爸跟前说:“爸爸,我今天一颗钉子也没有钉!”爸爸说:“那就把钉子全拔了吧。”待小男孩把钉子全拔了后,爸爸又对他说:“今天一颗钉子都没定这固然很好,但你有没有想到这上面的钉子孔还是会留在别人的心上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乱发脾气,发脾气就像在别人的心上钉钉子,钉子孔会永远留在别人身上的。

转过头来看看我,整天对家人发脾气,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妈妈啰嗦,爸爸让我干什么我总是不耐烦,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内疚:我在亲人的心上留下了多少个难以磨灭的伤口啊。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正乱发脾气这个坏习惯,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一个好孩子

看完了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感恩是无时无刻都存在,原来感恩并不是一件那么困难的事情。

当我们刚刚出生,还在哇哇啼哭的时候,就已经在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医生,感恩大自然,感恩全界……无时无刻我们不在感恩。

在我们无助的时候,有人伸出了一只援助之手。,你第一时间想到的事情就是感恩,感恩是多么伟啊!在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感恩父母,作文金谷园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因为正是他们辅育了你,在你为目标奋斗的时候,给你说一两句鼓励的话,才使你坚持到今天取得这样的成就。由此可见,感恩是多么神圣啊!

记得民间有一句俗语: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连动物都懂感恩的含义,知道他人给你的爱是无限的,要学会感恩去报答,所以感恩是没有境界,没有隔阂的。

海伦·凯乐的经典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观念,告诉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大自然零与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这是感恩的力量。感恩大自然,感恩大自然中的所有的生物,是它让我们存活,就好比人类要是失去了那参天的大树,就没有新鲜的氧气成分,到时候天空变得灰蒙蒙的,白色垃圾漫天飞舞,人类只能用氧气罩生活,后果不堪设想。

感恩,其实并不是那么难以做到,小学生们只要学习好,晚上在家时,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倒杯茶,这就是最好的感恩方法。对于大自然的感恩你只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植树节那天抽点时间和家人一起去植树,这就是对大自然最好的回报。

上一篇:竞岗演讲业务经理下一篇:生源地续贷高校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