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景区总体规划方案

2024-10-24

智慧景区总体规划方案(共11篇)(共11篇)

1.智慧景区总体规划方案 篇一

金川观音桥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及创建国家4A级景区提升方案







项目简介

观音桥旅游景区位于阿坝州金川县西北部,素有“阿坝新江南”、“阿坝后花园”美誉,是阿坝州旅游西环线上的重要节点。景区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360平方公里。景区集佛教寺庙、河谷风光、雪山草甸、高原湖泊、民俗风情于一体,资源丰富,品级较高,是闻名全国藏区的藏传佛教圣地之一。

规划背景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阿坝州旅游转型升级、二次创业和打造全域景区品牌的战略部署,金川县委县政府委托我公司承接了《金川县观音桥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及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提升方案》的编制工作。

规划目标:

将城镇功能与旅游功能有机融合,形成以旅游功能为主导的特色城镇功能体系, 进一步加强核心文化挖掘,打造核心吸引物,强化观音文化品牌;以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配套服务体系。

发展战略

以旅游为主导引领景区开发,落实文旅结合、城乡统筹、产业联动、资源整合、品牌提升和区域合作等战略举措,构建精品化、特色化、高端化得旅游目的地。

项目主题定位:中国金川•嘉绒藏乡观音文化深度体验景区

总体布局:

按照打造高原藏区特色风情小镇的目标,结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要求,观音桥景区将形成一心、一带、一环、四大片区、十大组团的功能结构。

一心:综合服务中心,包括观音桥镇以及规划的斯滔村旅游集散中心;一带:沿景区河谷地带开发的一条户外运动休闲体验带;

一环:沿G317贯穿于整个景区的一条大环线,是文化深度体验的旅游环线;四大片区:太阳河、阿科里、俄热、撒瓦足片区;

十大组团:包括观音庙净心朝拜组团、斯玛都文化体验组团、观音桥魅力小镇组团、斯滔村旅游集散中心、情人滩休闲娱乐组团、毛日户外运动大本营、情人海高原湖泊观光组团,以及俄热综合服务组团、阿科里综合服务组团和撒瓦足综合服务组团。

通过该项目规划,特别是AAAA景区创建工作,极大地改善了景区的旅游发展环境,带动了大批居民就业,使观音桥镇初步确立了藏区特色旅游小镇的地位,2012年4月22日,四川省旅游局在成都举行授牌仪式,正式授予观音桥旅游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标牌,观音桥景区的建成对于提升景区知名度乃至整个金川县对外影响力已经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智慧景区总体规划方案 篇二

1 设计理念

智慧园区的重点在于“智慧”:一方面,它在现实的园区环境之外,综合应用各类IT网络技术,通过网上虚拟园区等实现方式,加强园区内部的互动沟通和管理能力,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提高园区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它更强调增强各个方面的资源整合能力,把园区内各方的专长资源加以整合推广,为科技园区打造一个整体的强势品牌。

从技术理解:智慧园区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感知并整合城市的运行状态,构建了未来城市的信息基础,有力地支撑了城市的发展。

从应用理解:智慧园区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智慧园区带来的改变不仅限于理念范畴,它将使园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换方式、公共服务、机构决策、规划管理、社会民生七个方面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变革。

2 设计原则

遵照国标GB/T 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的甲级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以及国家相关智慧园区的相关报告,参考了国内外主要智慧园区的设计思想。结合园区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做。智慧园区设计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实用性、先进性、扩展性、开放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兼容性、独立性、标准化、易管理和易维护性、操作简易、系统硬件要求、系统软件要求。

3 规划内容

(1)智慧园区总体框架平台建设;

(2)整体解决方案规划。

3.1 智慧园区总体框架平台要求

智慧园区需要统一的解决方案,将各产品的平台统一;界面统一:各产品功能可通过统一界面统一应用;数据统一:各产品数据资源实现共享,增强产品之间的横向联系;能力开放:统一平台具备可扩展性,方便后续产品的加入。

各平台之间的整合技术。在智慧园区平台中建设统一呈现、数据中心、基础能力组件、管理功能等,实现智慧园区应用集成、数据交换、统一数据以及统一网络的功能。智慧园区框架如图1所示。

3.2 智慧园区整体解决方案

园区的建设和管理首先要转变观念,由以往的管家型向保姆型转变,这是由于现在中小企业的性质与以往相比会发生很大的改变;随着产业升级和转型,现在的中小企业生产和经营主要集中在研发和创新,高科技、创意、敏捷生产是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企业因此对园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其安全、快捷、舒适、灵活等要求,同时还要园区能承担大量的业务外包,使这些企业能将精力投身在其核心领域,通过提供外包服务不仅意味着园区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也要求园区比以往要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智慧。

3.3 模块化设计

3.3.1 数字园区

数字园区以园区高速有线网络、无线网络、语音网络为基础,把计算机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融为一体,通过统一通信,让人们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设备、任何网络获得数据、图像和声音的自由通信。具体设计内容包括: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含无线覆盖)。

3.3.2 智能园区

智能园区在传统弱电智能化的基础上进行提升,主要包括以下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客流统计系统、一卡通系统、售验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智能照明系统、能量计量系统、数字电视系统、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综合集成管理平台。

3.3.3 信息园区

信息园区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云计算服务平台、数据中心、指挥中心。

(1)智慧园区的云服务平台建设分为三期设计,每期分别侧重laaS、PaaS以及SaaS层。

(2)数据中心建设包括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云计算两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装饰装修系统工程、供配电系统工程、空调和新风系统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防雷系统工程以及消防系统工程等。而每个系统工程又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每个子系统又由若干个单项工程组成。正是由这些不可再分的单项工程共同组成了一个复杂的数据中心有机体。

云计算平台部署在大型数据中心,其硬件环境为服务器集群、计算机网络设备、存储设备,软件环境为云服务套件,包括“虚拟云平台”和“资源池云平台”。

(3)应急指挥中心是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GIS技术、通信技术和应急信息资源基础上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托网络技术,建立统一应急指挥网络平台,实现紧急事件报警的统一接入与交换。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突发性、区域性、持续性等特点,以及应急组织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工作流程、应急响应、处置步骤、处置方案等应急业务的集成,应急指挥系统基础平台建设主要包括音视频系统、会议系统、通信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

3.3.4 绿色园区

绿色园区的设计除了其他专业的绿色节能如:建筑节能、机电节能、暖通节能外,在智慧领域需要对整个楼宇弱电、强电、机电系统实现信息集成、运行分析、优化管理、能耗监测、节能管控的信息处理,即为综合节能管控系统。

综合节能管控系统主要针对空调、通风、照明、电梯等常规控制方式不能跟随负荷和需求动态变化而调节,造成系统效率降低、能源浪费较大、机械磨损严重等问题,提出一套完整的科学解决方案,并采用动态跟踪、寻优控制、系统集成等先进适用技术,建立节能控制优化、运行方式管理系统,可使空调、风机、水泵、照明等节能10%~20%,同时减少机械磨损和延长设备寿命。

按照大楼内的使用功能分区来配置不同的检测装置,可以达到不同的能耗检测目的。例如可将大楼划分为若干性质的区域,包含公共区、办公区、后勤区、会议区、机房区、车库区等,按功能分区配置不同的检测单元,重点检测分区环境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度、耗水量、耗电量、室外气象、办公人数、外来人流等耗能相关数据,实现能耗监测与相关因素采集。经过数据的采集分析过程,得出一套完整合理的工况能耗曲线,分析比较前后日或月的历史曲线数据,结合耗能事件、外界因素、气象条件、运行方式变化等,建立设备分类耗能模型、耗能相关因素模型、寻优节能控制策略等,为节能降耗提供准确的技术依据和监控方式。

4 建议与注意事项

智能化系统专业性较强,市面上产品类型丰富,故不同的产品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都会存在兼容性问题。若项目是分期建设,不同的分期之间采用的产品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故建议在招标的时候考虑这一问题。

对于分期建设需要做统一规划,特别是室外管网、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背景音乐等系统。避免造成不同分期接入存在问题,从而避免需要返工、设备浪费等重复投资的问题。

3.智慧城市规划一体化解决方案 篇三

智慧城市(Smart City)是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以实现城市中的人与人、物与物、物与人的全面感知、互联互通和信息智能利 用为特征,从而实现高效的政府管理、便捷的民生服务、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

CMEC智慧城市咨询将帮助客户分析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评估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规划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并设计具有城市发展 特色的智慧城市应用体系,规划信息惠 民工程、高效政务工程、智慧产业工程、智慧治理工程等,设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区、云计算中心、城市基础数据库和大数据应用、智慧农业、智慧城市 管理等方案,帮助客户制订智慧城市实施规划,规划制度、组织、资金和招商引资的策略。

一、网络覆盖

1.搭建基础光网络架构,建设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主干和分支链路,以及ONT设备入户;

2.完善城区公共区域的WLAN无线网络建设。

二、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采用云计算技术搭建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1.梳理(市)、(县)信息资源,制订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指导工程项目建设;

2.在完备的公共设施资源及公共基础数据库的支撑下,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共信息软件平台,实现各(市)、(县)不同政务部门异构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云数据交换平台、云数据共享平台、数据质量管控系统、空间信息服务系统、云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等; 3.完善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信息安全机制,保护机密信息不被外界非法操作者控制; 4.共享呼叫中心建设;

5.完成机房业务承载系统建设。

三、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1.建设覆盖全(市)、(县)的人口基础信息资源集中共享库; 2.建设覆盖全(市)、(县)的法人基础信息资源集中共享库;

3.建设地理空间数据库,建立建筑物数据库。

四、智慧城管

建设具备视频分享功能的“智慧城管”系统;

1.平台应用系统。

2.核心应用系统(包含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城市管理综合评价子系统、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构建与维护子系统)。3.扩展应用系统(包含GPS车辆定位监控子系统、领导办公子系统、业务短息子系统、移动执法子系统、综合评价系统、统计分析系统)。4.视频监控子系统。

5.专项应用子系统(包含渣土管理子系统、户外广告管理子系统、环卫管理子系统、智慧城管综合门户网站、部件采集子系统、轨迹管理子系统、应急调度子系统、园林管理子系统、地下管线管理子系统、临时占道管理子系统)。

五、智慧建筑

1.建设项目联动监管系统

(1).企业资质信息管理子系统(2).报建审批子系统

(3).工程项目监管子系统: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4).执法处罚子系统

2.建筑节能推广 3.绿色建筑推广

六、智能管网

建设(市)、(县)智能管网系统,对地下各种管线业务普查、建立电子地理底图、各种类型的管线数字化、各相应管线的专业属性资料数据库:

1.建设4G无线城域网;

2.供电、供气管网设施智能化改造;

3.(市)、(县)主干道扩建,地下管网智能化建设改造;

4.(市)、(县)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扩建,地下管网智能化建设改造。

七、智慧水务

1.完善供水工程建设,实现居民安全饮水。2.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做好排水防涝工作。

(1).对城区进行排水管网改造,排水体制实现雨、污水分流制;(2).建立污水处理厂;

(3).开展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现状普查;建立城市水务监测系统;建立基于GIS的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数据库;

(4).对现有防洪排涝基础设施进行加固及扩建。

八、智慧环卫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现代化环卫管理,创新现实环卫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和精细化。建设(市)、(县)智能环卫系统:

1.智能垃圾源头分类 2.智能垃圾分类投放 3.智能垃圾分类中转 4.智能垃圾综合处理

九、智慧政务

1.建设(市)、(县)政府门户网站

2.建设(市)、(县)党政机关协同办公系统

3.建设(市)、(县)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平台 4.建设(市)、(县)政府视频会议系统 5.建设电子档案系统

十、智慧教育

建设(市)、(县)教育系统“三通两平台”,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建成多层次、智能化的开放式教育管理体系:

1.(市)、(县)教育城域网建设; 2.社会化教育服务;

3.对接(市)、(县)“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4.建设校园一卡通服务平台。

十一、智慧健康

1.建设(市)、(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2.建设两大基础资源数据库。包括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和电子病历数据库; 3.建设五大业务应用系统。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医疗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基本药物制度监管信息系统、综合卫生管理信息系统;

4.建立食品药品监管平台:建立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智慧监管系统,使用物联网技术,将食品药品监管的各个流程、环节的数据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使得监管者 既可以得到宏观的分析计算后的智能数据,实现风险评估,也可以得到微观的单一物品如鸡蛋、猪肉等生产、加工的全程信息,实现追溯信息和风险管理。

十二、智慧交通

建设(市)、(县)交通信息中心,逐步实现(市)、(县)交通信息网络化:

1.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系统 2.交通诱导系统 3.智慧公交系统 4.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5.电子收费系统 6.紧急救援系统 7.超载预警系统

8.“数字交警”(智慧平安)系统资源共享

十三、智慧环保

1.完善现有的环境监测系统,增强监测点的监测能力;

2.通过增加大气、水自动监测点位,准确及时的掌握污染源动态排放情况,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监管依据;

3.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环保、水利、气象等部门间的业务融合,将各类环境信息,通过先进的数据挖掘与处理、智能分析,实现对环境环保和自然灾害等状况做出更为科学准确的测定和预估,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统一规范和各部门的信息共享; 4.健全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完善智慧环保体系与工业生产的对接。

十四、智慧国土

1.智慧规划系统:包括构建集基础地理、规划成果、测绘成果等众多空间数据的规划一张图;构建基于协同办公平台的全周期、全流程动态跟踪和监控,提高审批 服务效能和质量;构建智能化辅助选址评价体系,建立城市发展监测中心;提供基于地图场景的多网络环境汇报演示手段;提供动态用地平衡分析和总规、控规衔接 度智能评价等功能; 2.完善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建设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数据体系,加快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建设;

3.构建统一的城市地理空间数据管理服务平台。4.建设(市)、(县)资源信息门户系统;

5.建立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国土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煤炭等矿产物流系统; 6.完善(市)、(县)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基础环境,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和组织机构体系。

十五、智慧平安

1.开展社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

2.建设具备视频分析功能的“数字公安"系统; 3.建设具备视频分析功能的”数字交警“系统; 4.建设交通指挥监控系统; 5.建设无线图像传输系统; 6.建设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 7.开展民生监控点建设;

8.城市打防系统互联网安全保护及城区”热点“布建。

十六、智慧园区

1.建设智慧园区平台系统:小微企业云服务平台、政务办公服务信息平台、园区外部服务系统、绿色节能管理系统、园区应急管理系统、监控中心、园区自动喷灌系统、园区公共广播系统、视频及安防监控系统;

2.园区环保:完善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十七、智慧旅游

依托当地旅游旅游带的实际特点,通过开发统一的APP应用、旅游助手应用平台等,实现从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教七大方面,完成智慧旅游系统建设。

建设智慧旅游系统,包括:

4.九大秘诀成就智慧旅游景区建设 篇四

以下是智慧旅游专家齐晓波博士总结的九大经验:

(一)智能自助导游系统的讲解内容应细分为多种风格、特点、欣赏水平。游客服务中心可根据游客年龄、兴趣、性别协助游客进行选择。

(二)智能自助导游系统应具备游线设计功能,游客可按照内置游线或自己的兴趣自行设计游线。

(三)智能自助导游系统手持终端应具备智能引导功能,在重要景点、道路或十字路口,具有语音指路功能,自动提示游客选择最佳道路。

(四)智能自助导游系统可通过GPS、RFID等技术,实现游客定位。景区中央控制室可根据各景点游客密度,自动向游客自助终端发送指令,引导游客分流。

(五)智能自助导游系统手持终端应实现多媒体展示功能,可显示景区全景导览图和景点音视频资料功能,实现同步实时显示。

(六)智能自助导游系统手持终端应具备与景区监控系统联接的扩展接口,游客可通过终端向游客服务中心提出帮助请求;游客进入非游览区域时,终端能够自动向监控中心报警。

(七)智能自助导游系统应具备记录功能,将游客游览路线、各景点停留时间等信息记录下来,供景区进行汇总分析,为提升旅游产品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供真实数据。

(八)智能自助导游系统终端应具备电子商务接口,游客可持终端购物,在离开景区时统一结算。

5.智慧景区总体规划方案 篇五

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莅临我公司,对二期景区规划进行指导,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为了将景区设计得更合理,功能更齐全,设施更完善,服务更周到,力争将该景区建成国家5a级景区,成为区最大的游客集散中心和目的地,将其打造成州乃至全省范围内一个最大的亮点,我们请上海设计院进行了高规格的设计。

规划设计中我们紧紧围绕贡水河资源做文章,充分利用好贡水河周围的优势资源来精心设计,然后精心打造。因为该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在功能及配套设施建成以后,宣恩的旅游商品城将把宣恩县的土特产品、民族特色产品展现在每位游客的眼前。土家饮食一条街,商务酒店能满足游客的吃住需求,物流中心使当地产品的流通更加便捷,五星级酒店建成后更能满足高端游客的消费需求。还可以利用营销策略,让科技发布会、学术讨论会、产品介绍会、行业协会等会议到景区举行。使这类高端人群既能享受舒适的住宿环境,又能游览景区的美景,增加景区和酒店收入。只有这样才能让游客在景区内逗留2天左右,成为旅游目的地,而不是过景式的景区,一看就走。游客到此后才能真正体验到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大型景区,只有这样才能将游客腰包里的钱掏出来,留在宣恩,消费在宣恩。

打造国家5a级景区是我公司最大的目标,也是宣恩人民的共同心愿。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因为该景区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贡水河独特的峡谷风光以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其他景区有的景点我们景区也有,其他景区没有的我们更好,更主要的是有在座的非常求真务实的领导们,以及35万宣恩人民的大力支持,我们打造国家5a级景区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景区建成运营后,每年可提供2万个左右的就业岗位,可带动数十个相关产业的发展,能为地方政府提供数亿元的财税收入。景区打造成功能极大提高宣恩县在恩施州、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同时也提高了宣恩县的城市品位。使宣恩人民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惠。从而也能够实现宣恩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县委县政府将这样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我们来完成,也是对我公司的信任,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一旦该项目打造的不够理想,不够成功,我们将愧对于县委县政府,愧对于在座的各位领导,更愧对于宣恩人民对我公司的信任。但转念一想,有县委县政府和在座各位领导以及宣恩人民做我们的坚强后盾,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努力去做。我们一定要将该景区打造成国家5a级景区,对此我们充满了信心和决心,真正实现将景区融入城市,让景观改变生活,用旅游带动发展,实现宣恩经济的大发展大飞跃,以此来报答县委县政府和在座各位领导及宣恩人民对我公司的厚望。

6.浅谈智慧景区标准化建设 篇六

随着信息交换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智慧”概念的兴起与蓬勃发展。例如:IBM的智慧地球;无锡、太原、重庆等19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北京、厦门、温州等33个智慧旅游城市试点。智慧景区作为智慧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单元, 在智慧旅游城市试点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智慧景区的建设好坏, 直接影响到智慧旅游的基础建设是否扎实与牢固。国内众多风景名胜区开展智慧景区建设, 各有各的方法, 造成智慧景区概念与建设内容混乱的局面, 不利于智慧旅游的发展。笔者希望通过智慧景区的标准化建设, 提炼智慧景区的共性, 突出智慧景区的特性, 规范智慧景区建设内容, 提高智慧景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助智慧旅游一臂之力。

2 智慧景区建设及旅游景区标准化现状

2.1 智慧景区建设现状

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在全国率先提出“智慧旅游”概念, 开启了智慧旅游的新篇章。随着智慧旅游创建活动的逐步深入, 国家旅游局开展了“智慧旅游城市”的试点工作, 确定了江苏镇江为“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从2010年开始, 南京、苏州、温州等城市先后制定了建设“智慧旅游”的发展战略, 积极走智慧旅游转型升级之路。截至2013年底, 已有北京、厦门、温州等33个城市开展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工作。

智慧旅游的建设, 其核心建设内容之一是“智慧景区”的建设。智慧景区建设涉及景区安保监控、电子门票售检、游客流量智能管理、LED屏幕信息发布、电子商务、信息互动终端等众多内容。黄山和九寨沟是两个智慧景区建设较成功的景区, 黄山通过游客信息服务平台、旅游综合管理平台等的建设与应用, 成功实现“智慧+服务”的运行模式, 建成了“智慧黄山”。九寨沟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 改善九寨风景区商业运作和公共服务关系, 动态优化配置旅游服务资源, 实现游客智能化服务与管理, 建成了“智慧九寨”。

同时, 早期的数字景区试点, 通过改造升级的方式, 加快了智慧景区的建设进度。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2006年启动的24个数字景区试点单位中, 龙门、庐山等15个景区已经建成电子门票售检系统;黄山、峨眉山等8个景区建成数字化指挥调度中心;十三陵、钟山、天山天池等20个景区建成LED屏幕信息发布系统, 这些数字景区“智慧”项目为智慧景区的建设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像厦门、温州等城市吸取已建智慧景区的经验和不足, 结合当地特点, 开展智慧景区建设,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2 旅游景区标准化现状

2010年12月, 首届“中国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论坛”在九寨沟景区召开, 论坛以“旅游标准化建设与精品景区打造”为主题, 旨在进一步推进中国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步伐, 共享标准化建设成功经验, 发挥标准化在旅游景区中的重要作用。在《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关于推进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意见》的指引下, 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的指导下, 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旅游景区标准化试点工作。例如:青海湖旅游景区、承德避暑山庄旅游景区、山东蓬莱阁旅游景区、河南云台山旅游景区等标准化建设都取得了成功, 并向其他旅游景区推广应用。

旅游景区标准化, 一种是上述的通过旅游景区标准化试点积累成功与失败经验, 推广示范性地建设。另一种是通过国家、行业、地方标准, 规范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例如:GB/T 30225-2013《旅游景区数字化应用规范》和GB/T 26355-2010《旅游景区服务指南》等国家标准;LB/T 014-2011《旅游景区讲解服务规范》、LB/T 011-2011《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等旅游行业标准;DB 13/T1613-2012《红色旅游景区 (点) 设施规范》、DB 51/T 1441-2012《旅游景区容量测算指南》等地方标准, 通过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实施和宣贯, 成功推动了旅游景区的标准化建设。

3 智慧景区标准化问题

虽然旅游景区开展标准化建设, 已初步取得成效,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由于智慧景区的建设其本身才刚刚起步, 各个景区的建设重点是如何实现“智慧”而非“标准化”, 除了极少数景区或城市初步开始智慧景区标准化建设外, 目前国内“智慧景区+标准化”的模式基本未形成, 还基本处于空白阶段。

智慧景区标准化, 存在两个基本的问题: (1) 智慧景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确定具有什么样的基础条件才是智慧景区, 如前所述, 智慧景区涉及景区安保监控、电子门票售检、电子商务等诸多基础建设, 虽然国家旅游局对智慧景区进行了指引, 但更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定义和明确智慧景区所应具备基础条件的标准。 (2) 智慧景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化方式, 智慧景区在基础建设完成后, 如何实现各项智慧服务与智慧管理的标准化, 既要满足传统的吃、住、行、游、娱、购, 又要突出各智慧景区的自身特色, 使整个智慧景区真正地实现既智慧化又标准化。

4 智慧景区标准化的实现

4.1 制定标准明确智慧景区建设内容

智慧景区标准化所存在的问题需要逐一解决。首先需制定相应的标准或规范来明确智慧景区的建设内容。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印发了《北京智慧景区建设规范 (试行) 》来指导北京的智慧景区建设, 虽然规范的适用范围还比较有限, 但对于智慧景区所应包含的概念和建设内容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指引。例如:通讯网络、景区综合管理、景观资源管理、电子门票、电子商务等都进行了一定的规范性要求, 使智慧景区的建设者能够一目了然地知道智慧景区哪些该建、哪些不用建, 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浙江省温州市的江心屿是中国“四大孤屿”之一。江心屿智慧景区的建设吸纳了国家旅游局的智慧景区概念和《北京智慧景区建设规范 (试行) 》的内容, 同时又根据江心屿的特色积极开展适合江心屿发展的智慧景区标准化建设, 实现了安保监控系统、电子门票售检系统、无线网络系统、LED信息发布系统、信息互动终端系统等智慧功能, 使江心屿成为真正的智慧岛屿。通过地方标准规范的制定, 明确智慧景区的建设内容, 引导和规范温州其余风景名胜区, 如永嘉楠溪江、乐清雁荡山的智慧景区建设。

4.2 构建体系指导智慧景区标准化方向

智慧景区标准体系的构建, 能够清晰地阐述并指导智慧景区标准化的方向。智慧景区的建设, 最终是为智慧旅游服务, 属于服务业标准化建设的一部分, 所以按照GB/T 24421.2-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标准体系》的指导方式来构建属于智慧景区的标准体系。整个江心屿智慧景区标准体系包含了传统旅游景区“非智慧”的部分, 图1仅以江心屿涉及“智慧”建设的内容进行标准体系的构建为例。

(1) 通用基础标准体系

此部分包含了“标准化工作导则”、“智慧景区术语标准”、“数据信息交换标准”、“符号与标志标准”4个主要门类标准, 是智慧景区游客服务和运行管理的通用标准。

(2) 游客服务标准体系

通信网络标准。规范智慧景区的公用电话网络的数量及设置位置;无线网络 (WIFI) 的覆盖范围、信号强弱、数据安全等内容。

电子门票售检标准。规范智慧景区的电子门票销售、无线手持检票机检票、闸机自动检票等内容。

门户网站标准。规范智慧景区信息浏览、查询、旅游线路推荐、交通导航等内容。

电子商务标准。规范门票网上预订、网上支付、旅游纪念品网上交易与支付等内容。

信息互动终端标准。规范“翼屏”功能的扩展、旅游相关资讯获取, 餐饮、住宿等的在线预订、支付等内容。

360度全景游览标准。规范先预览再浏览, 360度全景照片预先体验智慧景区等内容。

LED信息发布标准。规范大型LED显示屏的远程监控, 旅游资讯和信息发布等内容。

(3) 运行管理标准体系

安保监控标准。规范39个视频监控点的设置, 重要景点、客流集中地段、事故多发地段的重点监控等内容。

流量智能管理标准。规范入口人流统计, 游客总量实时统计, 游客滞留热点统计等内容。

指挥调度中心标准。规范人员、车辆的指挥调度以及应急资源的组织、协调等内容。

5 结语

江心屿智慧景区是在根据实际的资金、旅游资源的情况下开展“智慧”项目建设。虽然其建设内容并非面面俱到, 但其真正融合了智慧景区和服务业标准化的先进理念, 开拓了“智慧景区+标准化”的新模式, 对未来的智慧景区标准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智慧景区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它的建设不是孤立的自身建设, 其建设过程要与未来的智慧旅行社标准化、智慧酒店标准化等智慧标准化项目相协调, 更多的考虑人性化、智慧化、标准化, 最终组合形成完整的智慧旅游标准化, 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洁, 梁小明, 黄海.我国智慧社区服务标准体系构建探析[J].中国标准化, 2013, (11) .

[2]田秀群.论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3, (2) .

[3]邓贤峰, 李霞."智慧景区"评价标准体系研究[J].电子政务, 2012, (9) .

7.智慧景区总体规划方案 篇七

一、灵泉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体规划编制之任务确定阶段

(一)编制灵泉山景区旅游总体规划的意义

1、为灵泉山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增加景区的收益,提升景区知名度,争取成为遂宁市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

2、通过一系列的规划布局,为拉动周围乡镇村民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也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创收的机会达到旅游富民的作用;

3、加快遂宁市成功建设国家级旅游名城,推进旅游、商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遂宁市旅游竞争力,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4、制定与灵泉山风景区相配套规划, 如旅游服务基础工程设施以及交通等规划,日益完善灵泉山景区的规模化建设;

5、通过对灵泉山风景区内的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全面调查研究, 提出保护、开发、利用灵泉山风景区现有资源和整治、保护灵泉寺风景区周边自然环境的旅游总体规划, 为编制景区内各功能区详细规划提供基本依据。

(二)编制灵泉山风景区规划提纲的主要任务与目标 主要任务: 分析灵泉山风景区客源市场,确定景区的主题形象,划定景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目标:

1、落实完成遂宁市“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旅游业发展的各项要求;

2、抓住时代发展趋势,为灵泉寺景区的发展重新定位;

3、通过规划景区一步步实现遂宁市旅游产业化、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

4、通过编制规划在科学的利用自然、文化资源的同时也能为景区、为村民、为政府谋福利。

(三)规划范围和期限

本次总体规划范围确定为遂宁灵泉山景区。规划期限自2014年至2024年,分为三期。其中2014—2017年为近期,2017—2021年为中期,2021—2024年为远期。

(四)确定执行规划编制工作的委托单位 以直接委托的方式委托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的专家老师学生进行规划编制工作。

(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几点要求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2、精心组织开展调查填报工作

3、积极参加规划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的前期准备阶段

(一)首先确定景区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1、对景区的客源市场的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

2、界定景区范围,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

3、确定景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

4、确定规划景区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提出规划期内的旅游容量;

5、规划景区的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规划景区内部的其他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和交叉形式;

6、规划景区的景观系统和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

7、规划景区其他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附属设施的总体布局;

8、规划景区的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总体布局;

9、研究并确定景区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10、规划景区的环境卫生系统布局,提出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

11、提出景区近期建设规划,进行重点项目策划;

12、提出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以及规划、建设、运营中的管理意 见;

13、对景区开发建设进行总体投资分析。

(二)进行景区规划需要调查的内容

1、景区旅游规划的背景分析调查

2、现今及将来旅游总的发展趋势调查

3、景区各个旅游基础条件分析调查

4、客源市场、产品市场的分析调查

5、景区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分析

6、景区旅游发展进行竞争性分析

7、规划项目的投资环境分析

(三)灵泉山风景区规划的主题形象

此次规划后的灵泉山风景区将以“走进观音故里、感受魅力灵泉”主题形象推出。

(四)实体布局

1、对景区的总体布局(土地利用、功能分区、道路系统、水电系统等)

2、景区推出的旅游产品要素规划(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统筹规划)

3、旅游产品设计和项目策划(线路设计新颖、项目组合多样、主题功能明显等)

4、旅游形象设计与推广(景区内各个功能分区、旅游产品项目都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理念和标志)

5、时空布局(按照规划期限每个近、中、远期都有重点项目主打产品)

6、投入产出分析(对规划建设中的主要支出和运营后的主要收入都有一个客观科学的分析)

7、旅游保障体系规划(环境、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等各方面的顺利实施)

三、征求意见阶段

召开会议,征求各相关领导、部门、专家意见,评估规划方案的可行性与优劣所在,综合各方意见后修改规划的成果,形成规划成果评审稿(文本、图件、附件)。

四、评审报批阶段

(一)旅游规划的评审:确定会议审查方式评审和评审人员的组成,在旅游规划文本、图件及附件的草案完成后,由规划委托方提出申请,上一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规划评审重点组织评审。

(二)规划的报批:旅游规划文本、图件及附件,经规划评审会议讨论通过并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后,由委托方按有关规定程序报批实施。规划的修编:在规划执行过程中,要根据市场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对规划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五、遂宁市灵泉山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

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思路人们越来越重视休闲养生旅游,对于旅游的个性化,多样化的追求越来越高,灵泉寺风景区在遂宁市中的独特性和它集保护、科研、观赏、游乐、等作用的性质使得灵泉寺风景区能产生环境、经济、社会效益。

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观念创新、体制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保护动植物资源能使景区得到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各种体制创新使得景区能产生可观收益,切实做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独”产品开发创新。

六、遂宁市灵泉山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编制的景区开发的基本构想

景区重新规划后的应该有五个功能分区:自然生存保护区、佛教佛法传诵区、灵泉酒酿造售卖区、观音文化展示区、休闲住宿饮食区。

自然生存保护区:该区主要作为对景区内各类动物自然繁衍休息的区域,游客只能是在特定时间远距离的观赏动物的自然状态生存情况。

佛教佛法传诵区:该区域能让游客能亲自跟随寺庙和尚到专门的庙宇体验作为佛教弟子一两个时辰的诵经念佛的生活,感受佛教佛法的博大精深。

灵泉酒酿造售卖区:景区内使用纯天然的灵泉水酿造各类种的强身健体、滋补养生的酒产品,游客可以观看其中的大部分酿造、包装等过程。

观音文化展示区:该区域内主要是介绍观音娘娘传奇故事的由来,讲述“观音三姐妹”的故事。

休闲住宿饮食区:该区域能让游客在这里过夜,感受晚上灵泉山别样的山景夜色风光,您可以在这里品尝到真正农家特色、别具风味的菜肴佳酿。

学 专 课 班 姓 学 旅游学院 业:旅游管理(职)程:旅游规划与开发级:2012级1班

名:彭菊萍 号:20128910

8.智慧景区总体规划方案 篇八

第一章、开发的规划基础

一、规划基础

二、规划编制性质

三、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四、规划目标

五、规划期限

第二章、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一、可行性分析

二、灵山风景区范围与环境容量

三、财务分析

编后语

灵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及开发可行性报告

一、开发规划基础:

一、概述:

磐安灵山位于金华双龙洞、东阳卢宅古居、横店影视城、永康方岩、缙云仙都、天台国清寺等著名景区的中心位置,区位旅游效应日益凸现,其至东南西北省内各大著名景区,车程都在1个小时以内。随着浙中地区交通公路的不断兴建,尤其是诸永高速公路(沿灵山景区而过)的开通,给磐安旅游和灵山开发带来无限的商机,开发后其必将成为一颗镶嵌在浙中黄金旅游区上的璀璨明珠,并真正成为上海、南京、杭州、温州、宁波等城市的后花园,市民的避暑胜地,为打响磐安“浙中承德”、“浙中庐山”奠定坚实基础。

二、规划编制依据

1、国务院颁发的《风景区管理暂行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法》、《防洪法》、《电力法》、《水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3、国家有关建设旅游度假区的方针、政策和规定。

4、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5、灵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6、《磐安县城总体规划》

二、规划编制性质

依照灵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区位资源特点,灵山风景区应以自身人文环境、山水环境和周边风光环境为基础,发展以纪念灵山九支卢文化,弘扬卢琰精忠爱国精神,加快灵山旅游资源的开发,把建设“越国公卢琰纪念馆”作为开发灵山风景区工程的切入点,以此扩大磐安知名度,推动地方经济及我县旅游业的发展。

三、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1、把灵山风景区开发成灵山卧佛、翠峰古刹、药王庙的集聚地,人无我有,打出大创意、大手笔的效果。

2、精心挖掘文化内涵,建造灵山国际大酒店,构建休闲养生度假区,并作为老年养生基地等。

3、借助灵山旅游区的灵气,把佛教文化、卢氏文化发扬光大,建造越国公卢琰纪念馆,寻根问祖,真正把卢氏文化和古玩艺术文化紧密结合。

4、充分发挥景观和资源优势,以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旅游项目吸引人,建立富有特色的民宿基地,建造休闲养生小木屋,把养生农家乐发扬光大。

5、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提高旅游接待规模和规格,满足旅游业的发展需要。

(二)规划原则:

1、正确处理好建设与环境的关系,坚持自然为主,文物古迹、环境保护的原则。

2、坚持大旅游原则,衔接好灵山风景区名胜区总体规划。

3、坚持“高起点、大气魄、创新意、聚人气、树名牌”的原则。

4、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开发方案,注意远近结合原则。

5、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谁投资、谁受益”原则,一手抓建设、一手拓市场原则,“合力兴旅”原则。

四、规划目标

灵山风景区按国家级旅游标准编制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争取获得国家五A级旅游区称号,景区仿照古代风格及布局规划,按人文考察、生态旅游、民俗娱乐三大功能,整个景区划分为中心、集镇、郊野、野外四大区域,依据四大区域详细规划,把灵山人文景观、自然景点、自助旅游项目串成一条黄金旅游线,以超前的意识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发展,逐步把灵山风景区建设成交通便利、布局合理、功能突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风景区。

五、规划期限

1、首期工程:2015年~2018年,开发项目拟投资4个亿人民币。

2、二期工程:2018年~2021年,开发项目拟投资5个亿人民币。

3、三期工程:2021年~2023年,开发项目拟投资5个亿人民币。

4、四期工程,2023年~2025年,开发项目拟投资6个亿人民币。第二章、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一、可行性分析

1、地理位置:

灵山风景区总面积规划11平方公里。范围自新渥~西庄~大芝山~大山下~麻车下~岩岗~直来~上卢~中卢~长卢~宅口~双溪村,总面积方圆11平方公里。

2、交通条件:

灵山风景区交通位置优越、便利,是连接浙中的枢纽,也是横店景区的延伸,它的开发会带来浙中发展的无限商机。

3、政治经济水平: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建设,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出现了有利于旅游业发展良好的政治环境。二是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三是社会各界和乡政府关注和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出行人数不断增加,更加速了经济、技术、文化商务交流,而这一切都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4、周边环境:

灵山风景秀丽,山水成趣,整个景区是具有“真山真水真空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优势,充满自然、艺术、人文的魅力。

5、旅游资源: ①人文民俗资源:

磐安灵山因五代后周典检尚书、开同上将军卢琰辞官携后周柴世宗皇子隐居至此,繁衍“九支卢”,成为浙江卢氏鼻祖而闻名,他为开辟道路、经营农桑、建塾延师、培养了大批的文臣武将,并在此繁衍“九支卢”,成为浙江卢氏鼻祖,为我们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②、自然生态资源:灵山风景区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磐安县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属中亚热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带,景区植被丰富,气候宜人,空气清新,野生植物资源丰富、中药材资源丰富,为著名的中药材之乡。

③旅游资源评价:

磐安灵山是宋越国公隐居地,也是浙江卢氏发祥地,其中地区植被丰富,溪泉清澈,无台风地震,无人为灾害及地方病,拥有很好的生态旅游环境。

二、灵山风景区范围与环境容量

1、规范范围:景区规划开发围绕山体及水体展开,以山系四周至山脊可视范围为界,总面积11平方公里。

2、环境容量分析:灵山旅游属生态旅游,参照一般风景区的容量经验数据,0.27公顷/人为基数,结合本风景区日适宜客量,乘以2.5为日饱和客量,风景区1000公顷。估计及适宜的年游客量为300万人次/年。

三、财务分析

灵山风景区首期(2015年~2018年)开发项目拟投资4个亿人民币,是自有自筹资金。首期资金用途,农家乐小木屋、餐饮等基础设施建造1.3亿元;绿化、净化工程建设2000万元;越国公卢琰纪念馆及卢氏文化开发建设1亿元;翠峰古刹、药王庙等建设1.5亿元。

二期资金用途(2018年~2021年)建造国家五A级灵山国际大酒店3亿元;灵山卧佛构建2亿元。

三期资金用途(2021年~2023年)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项目开发5亿元。四期资金用途(2023年~2025年)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及管理、景区激光投影内容6亿元。

编后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文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行业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旅游业作为一个己经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的产业,不但其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递增,尤其带动的相关产业的经济增长也日益明显,旅游业己成为21世纪经济增长的新热点之一,磐安灵山风景区的建造成功将是磐安旅游发展的里程碑。它对于保护优秀文化遗产、弘扬卢琰精忠爱国精神,加快灵山旅游开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它将鼓舞我们把灵山旅游产业做的更大更好。

9.智慧景区总体规划方案 篇九

一、传统模式下旅游景区管理的弊端

(一) 旅游景区的票务服务技术滞后。

传统的旅游景区售票方式多为人工售票, 而门票种类主要以纸质、IC卡、ID卡、光盘等为主要形式。虽然目前旅游景区门票系统正在向电子控制系统普及, 但是大多数没有真正与景区销售网络系统有机联系起来, 在技术识别和票务预约服务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尤其在旅游旺季景区票务工作十分繁重, 不仅影响了票务人员的工作情绪, 更影响售票秩序和游客体验感知。另外, 由于持有特殊证件的游客存在投机取巧、蒙混过关等现象, 单纯凭借景区售票和验票人员的肉眼判断很难辨别真伪, 因此也造成了景区门票收入的损失。据著名旅游景区黄鹤楼公园统计, 每年平均问题证件的数量占22%, 每年在门票方面的损失达百万元。[1]可见, 传统的票务服务难度大、效率低, 易于与游客产生争执, 可造成经济损失, 甚至严重影响旅游景区的旅游形象和游客满意度。

(二) 旅游景区容量控制的可行性低。

环境容量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旅游景区在某一时段内, 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及相关活动在规模、强度、速度上各极限值的最小值。[2]从环境容量的类型来看, 卡口容量是最脆弱的控制点, 主要集中在核心景点、游览要道等区域, 不断扩大的大众旅游需求和旅游景区有限的承载力间的矛盾在景区卡口显得尤为突出。据统计, 2013年我国居民的出游意愿第一季度为87.4%, 第二季度为85.23%, 第三季度为86.05%, 第四季度为85.4%。[3]不难看出, 随着国民旅游意愿的不断增长, 旅游景容量控制的难度也将越来越大, 景区经营管理模式如何迎合大众旅游的发展时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 大多数旅游景区在旅游旺季均采取分时段流量控制、团队游客和散客游览线路分流等方法, 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旅游景区进行容量控制,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免出现人力资源投入较大、依赖性强、游客配合度低等现象。

(三) 旅游景区服务资讯的传播途径单一。

由于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和暂时性等特点的制约, 旅游者在到达旅游景区之前对景区缺乏真正的了解, 对景区的服务项目、消费情况、旅游线路等服务资讯的了解主要通过电话咨询、旅游网站查询等方式。而对于旅游景区来说, 对游客的服务诉求更多依托于景区的历史统计数据和常年的对客服务经验来判断和预测, 时效性和科学性并不强, 因此容易造成游客期望值与体验值之间的差距, 进而直接影响旅游景区的游客满意度。尽管规模较大或级别较高的旅游景区会建设和维护官方的景区网站, 但网站信息更侧重于展示性和通告性, 而非互动性和即时性, 不能全方位为游客提供最新的、最全的景区旅游资讯。尤其在优惠消费信息层面, 旅游者查到无效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 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争执。

二、基于智慧旅游的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改进

(一) 旅游景区门票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景区的智能化是智慧旅游构建中的重要内容, 是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将旅游景区门票网络预售与二维码智能门票结合使用, 既缓解景区售票窗口的排队购票压力又可提高景区入口售票、验票工作的效率, 同时也实现了景区门票无纸化的低碳模式发展。而利用射频技术、指纹识别等技术进行的景区入口处的ID卡身份识别, 更有利于防止人为逃票、倒票、违规二次进入等旅游行为。我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焦作云台山景区运用指纹识别技术进行游客身份认证识别, 有效防止了空间开放的自然景区存在的逃票、违规重游等现象, 充分显示了景区智能化发展模式下电子门票系统的优势。

(二) 旅游景区容量的科学化控制。

与传统的旅游景区数据统计模式相比, 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数据统计更加细致和精确, 能够较为全面、精准地计算出旅游景区的客流高低峰期、旅游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景区环境承载能力等, 便于旅游景区及时掌握实时的游客数量及分布情况, 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景区容量调控, 尤其便于旅游景区在旅游旺季进行科学的容量扩容。如利用热力图搜索引擎可预知热点旅游景区的人流量, 每隔一刻钟或半小时更新一次数据, 使旅游者通过手机服务终端就可以实时掌握景区游览动态, 合理安排游览时间, 避开拥挤人群, 享受旅游的乐趣。因此, 综合利用MIS、GIS和RS技术, 全方位、立体化地监测景区内部环境, 充分利用景区空间要素和时间要素, 突破景区卡口瓶颈, 结合门票预约系统、门禁系统和旅游资讯平台, 做好客流的合理分流、排队等时、游览路线引导等服务, 对景区旅游资源进行科学整合, 实现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实现智慧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 旅游景区信息资讯的多元化展示。

2011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二五”专项规划》, 该规划确定了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性, 把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作为提升旅游公共服务的切入点。[4]旅游景区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游客的信息接收终端 (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播放器、车载移动设备) 相连接, 使景区旅游资讯更加翔实、高效、方便、贴心、生动、多元, 游客即便没有在游览前做好相关资讯准备, 也能在游览过程中借助电子数码设备实时查询、筛选景区旅游资讯, 不仅节省了旅游活动的先期准备时间, 也可以合理安排游览行程, 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同时, 旅游景区通过LED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智能寻址技术、调频技术等加强视觉、听觉、触觉的信息传递, 实现立体化、多元化、智能化的景区即时旅游资讯互动展示, 不仅提高了景区信息传播的效率, 也缓解了景区游客中心的接待工作压力。

三、“智慧景区”管理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一) 旅游景区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

旅游景区的“智慧”管理需要依托各种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 需要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无形网络, 因此, 景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是维系景区正常管理和运营的首要条件。第一, 应对游客基本信息资料实施加密, 尤其是在身份证件识别、指纹识别、手机银行交易等环节, 更应加强保密管理技术, 对员工加强保密培训, 也要在景区明显位置设置提示牌, 提醒旅游者输入正确网址、下载官方软件等。第二, 对景区网络系统实行定期检查、维护, 对电子终端设备进行防毒防入侵设置, 防止网络黑客恶意入侵破坏应用系统。第三, 在景区热图等需要电子眼监测的公共信息环节, 需要特别注意电子眼安装的位置, 谨防涉猎游客隐私行为的暴露。总而言之, 旅游景区应做好旅游公众信息的散布与整合, 做好隐私信息的管理和保护, 在安全的基础之上搭建“智慧”的平台。

(二) 旅游景区服务“人本关怀”的展现。

“智慧”时代并不等同于“机器”时代, 旅游景区的服务水平的高低并非依赖于智慧景区的搭建, 而是依赖于景区服务人员的素质和修养。机器设备是冰冷的, 但人的笑容和语言是可以传递温暖和真诚的。因此, 即便是在技术已经成熟的条件下, 景区管理及服务人员仍然要明确岗位责任, 针对新型景区服务的发展特点, 努力提高服务素质, 以人为本, 尤其对老年旅游者更应该表现出爱心和耐心, 普及智慧旅游理念。同时, “智慧”时代也并非“自助”时代, 而是更高层次上的一种信息、行为上的个性化互动, 强调订制化的旅游服务。因此, 既要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参与主动性也要激发景区服务人员的服务提升积极性, 既让旅游者体验到高科技所带来的便捷与乐趣, 也要让旅游者体验到被关怀和被尊重的温暖与感动。

(三) 旅游景区经营交易秩序的监管。

传统的旅游交易具有现时性、同时性等特点, 但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旅游交易可以在景区之外进行, 电子商务平台空前发达, 无论是门票还是其他各种旅游商品都可以通过电子终端来完成交易。如果监管不力则容易出现商品质价不符、售后服务零保障、恶性竞争等情况。比如在旅游旺季某些旅游景区对于通过电子渠道购买的优惠门票进行消费时段的限制或降低服务价值, 背离了智慧门票应有的个性化、便捷化、高效化的特点, 也影响了智慧旅游的健康发展进程。因此, 旅游景区可通过设立专门监管部门和申请依法处理权等方式对景区交易平台进行管控, 确保智慧旅游支持下的公平交易与诚信经营。可见, 发展“智慧景区”必须扬长避短、切实监管, 使旅游活动更加具有互惠性与和谐性。

四、结语

智慧旅游的发展是旅游景区改进信息管理技术、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契机, 在科技当先的时代背景下, 旅游景区应打破传统经营管理模式, 走科技创新道路。智慧旅游是双向互动的新型模式, 随着各种终端支持设备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能够体验到其带来的惠民性。无论是旅游经营管理者还是旅游消费者都应做好迎接“智慧时代”的准备, 实现旅游资源、信息的高效整合, 共同构建科学、时尚、健康的大众旅游。

摘要:旅游景区是旅游四大基础部门之一, 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游客满意度, 进而影响旅游地形象塑造。因此, 在智慧旅游的应用和发展基础之上, 分析传统模式下旅游景区的管理弊端, 提出建设智慧景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借助智慧旅游理念提升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 适应当今游客的旅游需求发展, 增强旅游景区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智慧旅游,旅游景区,管理模式,信息技术,智能化

参考文献

[1] .彭萍, 王建权.景区 (景点) 服务[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1:68~70

[2] .王昆欣.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8:86~87

[3] .戴斌.2013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14年发展预测[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4:31~32

10.旅游景区的规划与设计 篇十

教学目的:

分析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初步学会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

重点:分析景区要素,对景区进行规划设计

难点:规划设计 课时:2

教学过程:

前面两单元主要介绍旅游资源及其评价,本单元开始学习旅游规划。

规划:发展蓝图,旅游规划包括两个方面:宏观的与微观的。

宏观的:区域旅游规划

微观的:旅游景区规划

二者的区别: 区域旅游规划与旅游景区规划是两个相去甚远的行业。区域旅游规划是一种产业规划,属经济类;旅游景区规划说到底是一种美的设计,属艺术范畴。

知名的旅游规划专家未能设计出知名的旅游景区。

区域旅游规划的思维以逻辑思维为主,考虑的是合理性;旅游景区规划以形象思维为主,考虑的是作品的美。

P56,旅游规划和旅游景区的规划——对比

P54,主要内容:通过主要内容可以看出本章主要是旅游景区的规划

本章内容:

旅游规划旅游景区规划要素规划

旅游活动设计设计安全

第一节 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

P56,旅游规划中涉及到的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

六要素:

吃:这是首要的,只有吃得好,才能游得好,所以一定要吃饱、吃好、吃干净。外出旅游不能错过品尝当地的特色食品。出产地自然是味道正宗价格便宜,但千万不要在旅游点购买,到所住地街道店铺去买才不会被“宰”。

住:不要住太贵的饭店,因为出来主要是旅游,而不是睡觉,所以干净、舒适即可。在旅游活动期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行:交通费用是旅游中开销最大的一项,往往占总开支的一半以上。选择游览目的地,一定要注意该处进得去,也出得来。特别注意:

1、先买好返程票。

2、乘交通工具注意安全。

3、所到处宜购买一份当地地图,以防迷路。

游:这是旅游最大的目的。观景区、展览或逛街,都免不了花钱。面对好多景区,该去哪儿不该去哪儿呢?此时须看旅游图或向当地人打听:先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展览要有选择地参观;预先看不到的游乐项目,最好向游完出来的游客了解,别只听卖票的乱吹。

购:旅游购物,男女大不一样。男士大多不购或少购,若购,不妨多花些时间选购些有特色的工艺品或土特产,回家敬妻孝母。女士大多乱购多购,在购买衣物、首饰或珠宝、玉器时,既要听清介绍,又要相信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力。

娱:旅途中参加娱乐一定要先问清价钱,有没有附加小费及项目都包含哪些内容等。

一、景区的基本组成要素

1、吸引物:(旅游景区必然有吸引人去的原因,即其独特性)景区内标志性的观赏物,是旅游资源的招牌,是最突出、最具特色的景点(独特性最突出的景点)。——它决定着对游客的吸引力。

如:黄山的三奇四绝,趵突泉公园的天下第一泉,印度泰姬陵,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节

2、旅游者:

只有吸引物不能构成旅游活动,因为旅游活动必须有人(旅游者)的参与,——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可以这样说:旅游景区不是一幅风景画,也不是一座剧院,而是一部以游客为主角的真实的电影:旅游活动不是看风景,也不是看戏,而

是游客真正参与其中,体验到身心愉悦的体验性活动。

前面分析的六要素,实际者是围绕旅游者而言的。

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旅游者呢?有这样一着歌: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旅游者必须具备的条件:

(1)金钱(自由支配的收入):

为了进行旅游,人们需要有金钱。

例如,失业者有很多时间,但是除非他们以前有充足的积蓄,否则就不能进行长距离的旅游,因为他们支付不起费用。他们的金钱首先必须用于一些最迫切需要的项目上,如衣着、食物、住房等,此外几乎没有什么可靠收入用来旅行。

只有当大量的公民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时,才可能产生足够数量的旅游者,才可能产生大规模的旅游。

(2)时间(一定的闲暇时间):

在任何人决定旅游之前,首先要有时间,这段时间需要足够长,而且是在一年当中的适当时期。

为什么我们把五一十一长假称为黄金周,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闲暇时间可以出游。实际上金钱、时间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也就是说: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人们的金钱越多,而闲暇时间也越长。所以出游活动也越多。

按照社会、经济与旅游产生因素的相互关系,可将旅游的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自给自足经济,旅游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大规模国内旅游阶段

第三阶段——居民普遍富裕,国内、国际旅游同时繁荣阶段

第四阶段——普遍高度富裕,大规模远距离国际旅游阶段

(3)适宜出游的身体条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例:黄山、泰山并不是谁都能爬上去的,青藏高原也不是说谁想去就能去的。

(4)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旅游动机。

以上三个因素,即时间、金钱和身体条件,是产生旅游的必要条件。但是,即使在它们三者都具备的情况下,如果人们不想以旅游这种方式使用他们的时间及消费金钱的话,旅游也会产生。

而一般情况下,文化素质越高,人们越容易具有旅游的动机。——开眼界,见世面。

3、旅游景区的服务业:

旅游景区除了具吸引力的资源外,还应当有较好的服务设施条件,服务基本上是围绕旅游六要素而言的,包括:

交通、食宿、娱乐、通信、购物等。

特点:供给与消费常常处于同一时间段(与吸引物相比较),所以应该重视“过程管理”。————————三者关系:互相依存、互相作用。

(1)旅游者是主体;(2)旅游活动中三要素缺一不可。

二、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1、突出景观特色:

独特性——吸引游客最关键的要素。

正面例子:中国的一些著名山地旅游景观,突出各自特色:泰山之雄,黄山之奇等。

反面例子:大明湖、动物园——建设大量游乐场。失去了其独特性(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2、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

景区内出生各方面的考虑,必然建设一些人建筑,但要求从色调、风格等方面力求与景区风格相一致,使建筑能融入风景之中,从而使旅游者感受到风景和谐统一的境界。正面例子:白鹿洞书院(色调与山地景观一致,风格古朴)

景区内的很多服务设施:商店等也可要注意与景区的和谐统一。

就如假山上的小亭,合适的人工建筑不仅不会破坏景区的美,相反更能增添和谐之美。

反面例子:长清五峰山上宽阔的公路和莲台山上的柏油路,泰山上的索道。

3、维护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是基础。旅游业的开发也要做到维护生态平衡,由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正面例子:西湖经过开发,生态环境更加优越。

反例:《黄土高原的旅游规划》——第一反应,不要去发展旅游业,而应当首先去保护生态。

4、最佳综合效益:

一点多用,原因:旅游区不宜建设过多的建筑,因此有一些必须建的也可以做多种用不着途。例:了望塔与观光台。

三、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内容

景区形象功能分区空间布局

1、景区形象:

旅游区选择最能反映自身影响力的特殊形象进行强化,使之成为旅游的主体形象。

P60,景区形象定义:指人们对某旅游景区总体的,概括的认知和评价。它综合了旅游景区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方向。

随社会经济的发展,金钱、时间等因素对旅游的限制在减弱,人们越来越关注旅游的质量,即: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旅游地。旅游地的特色决定着对游客的吸引力,而景区形象就是对景区特色的直接反映。

例: 桂林山水甲天下上有天堂,下为苏杭不到长城非好汉等宣传口号,突出的就是旅游形象的个性。

景区形象设计包括:理念行为识别视觉识别

理念:根据自身旅游资源的特色和旅游市场的需求,制订旅游地的发展方向、目标,明确旅游地的经营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主题和宣传口号。

行为识别:旅游地的内部管理:制度、员工培养、工作环境

旅游地对外宣传和促销等。

视觉识别:对具有观赏魅力的自然和历史文化景观进行人工塑造的手段。

P60,阅读:

问题:平遥古城的形象设计包括哪些方面?侧重理念和视觉识别

2、功能分区:

九寨沟旅游区非常吸引人,很多人想去但不一定去得了,因为它有游客数量限制,为什么要限制?(保护资源)

为了追求景区内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旅游利用的最优化,并保证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可通过功能分区的方式来规划景区。

读图:P61,图3-1-12:

(1)旅游地常有的功能区有哪些?

(2)旅游景区功能分区的作用有哪些?

控制游客数量和限制开发规模,保护景区环境,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景区的功能分区是国家公园管理的主要手段,一般为同心圆模式将国家公园由里向外分为:

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密集游憩区

可以分别对应:服务区、游览区保护区

服务区:旅游景区内游客的主要活动场所,集中大量的旅游接待设施和娱乐设施。游览区:一般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限制旅游人数和其他活动。

保护区:通常禁止任何单位、个人进入,是具特殊保护意义的地段。

3、空间布局:

P56,探索活动。

问题:区别与形成原因?

区别:一图服务集中,景区分散,二图景区集中,服务分散。

成因:一图景点组合多;二图单体景点,但其吸引力大。

————空间布局:交通线选址服务设施的定位

交通选址原则:

(1)方便游览各个景区,保证交通的便捷,经济、安全、可靠。

(2)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例:马车)

加快旅游速度缩短旅游时间减轻旅游疲劳

服务设施选址:(1)与交通线相连——探索活动(2)在旅游区附近选址——香山饭店

(3)集聚与分散需具体分析——探索活动

活动:P63,图3-1-15:

提示:游憩中心:尽可能靠近海滩,海水水质要好,交通要便利,尽可能远离野生动物栖息地。

案例:

问题:汉诺威市的旅游规划包括哪些措施?

(1)筛选最能代表城市风貌的建筑和有特色的景点——突出景区特色。

(2)明确展现汉诺威市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主题——景区形象

(3)精心设计线路串联各景点,避免重复、让游客走弯路——空间布局

(4)完善导向设施,设置标志牌和导游图,并在地面绘出清晰的标线——景区形象

3.2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

教学目的:

1、学会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旅游旅游信息资料。

2、能根据旅游需要确定旅游主题,并合理安排旅游景点和线路。

3、能说明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4、了解不安全因素对旅游的影响,以及旅游景区采取的主要安全防范措施。

重点:选择设计旅游线路,旅游安全及其事故成因。

难点:选择设计旅游线路

课时:2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探索活动,旅游活动应当怎样设计?

怎样做才能够形成这种旅游活动的节奏?

旅游活动设计:

确定旅游地点——设计旅游线路——以安全为基础

旅游活动设计(旅游地点确定;选择旅游线路)安全

一、旅游地点的确定:

[问题]如果在中国范围内选择一旅游地,你会选择哪里?

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这个旅游地的相关信息的?

说明是什么原因导致选择这一旅游地。

外出旅游之前,人们首先要收集各种有关的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去做出旅游决策。

获取信息的途径:(1)上网(2)咨询当地旅行社或经常外出旅行的人

(3)阅读书报杂志,各种旅游指南等。

影响旅游决策(旅游地选择)的主要因素:客观因素时间距离

经济因素安全因素

主观因素偏好感知环境

客观因素:

1、时间:

充足的旅游时间: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尤其是远距离旅游

2、居住地与旅游地的距离。

客观距离和感知距离:客观距离以实际里程来衡量,而感知距离则以克服客观距离所消耗的时间,资金和精力等来衡量。

3、经济因素

必须要考虑个人的经济收入怀况

4、安全因素

必须保证旅游者的安全

主观因素:

1、旅游偏好:

(1)年龄:少年儿童天真活泼,对游乐设施特别感兴趣;老年人喜欢清静之地。

(2)职业:由于职业的不同,影响了人们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3)学历:高学历的人基于他们对世界的了解,他们的出游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例:西安碑林和华山两个相距不远的旅游地,二者相比,碑林的游客的文化程度远高二其他游客。

这也说明碑林游客的受教育程度总体上高于华山。

2、感知环境:

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人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感知环境对旅游地点确定的影响:

感知环境的差异:尽管现实中存在某个很有价值的旅游地,但由于某种原因,这个旅游地没能成为人们的感知环境的一部分,那么,人们就不一定去这个旅游地旅游。如:人们想去领略大瀑布的壮丽景象一般都是去黄果树瀑布。但实际上,在规模上可以黄果树瀑布相媲美的还有十丈硐瀑布。两个瀑布的规模和区位条件很相似,但到两地参观的人数差异很大,1997年到黄果树参观的人达35万,但到十丈硐的仅有2000人。

3、最大效益原则:

(1)最小的旅游时间比:从居住地到旅游地的单程旅行所消耗的时间与在旅游地游玩所耗费的时间的比值不能太大。

(2)最大的信息收集量。人们总是力图通过旅游获得最大的环境信息量,对收集大量信息时的需求使人们选择旅游地时往往有以下倾向:

A、选择著名的旅游景点

B、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

如:外国旅游者对我国的历史古迹和自然风光普遍感兴趣,而对于娱乐活动、冬季运动等不感兴趣。

环境差异越大,越能引起旅游者的兴趣。

——作为旅游开发者,应当研究这些影响因素,为开发资源做准备。

二、线路选择:

旅游线路的解释: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

一种是指在旅游地或旅游点内部游人参观游览所经过的路线。

第二种:内容上包括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旅游者所享受的一切,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故旅游路线常成为旅游产品的代名词。

1、确定旅游线路的原则:

(1)突出特色:

每一条旅游线都应有特色,形成鲜明的主题,唯此才能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旅游线所串联的多个景区,可能各有特色,但又都要烘托同一个主题。

例:丝稠之路旅游线,就是将西安、敦煌、吐鲁番甚至中东,欧洲的一些相关的旅游点串成一条线路。组织游客活动包括:参观文古迹,民俗风情,品尝历史名菜,骑骆驼等。但所有这些活动都离不开“丝稠之路”主题。

(2)讲究韵律:(探索活动)

在线路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旅游者的心理和体力、精力状况,据此安排其结构顺序和节奏。

一条旅游路线如同一部艺术品,也应当有序幕——发展——高潮——尾声,在条件许可时,应尽可能体现出上述特点。

(3)冷热兼顾:从全局出发,做到冷热兼顾。如山水圣人,其实是兼顾了济南。

(4)发展创新:旅游线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反映旅游者的需求。

(5)安全可靠:安全第一。

2、选择路线的基本出发点: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获取最丰富的旅游体验、达

到最满意的效果。

3、注意问题:

(1)根据经济收入,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与食宿条件。

(2)尽量避免行程的重复。

串联成环形:环形主线路外加小环形支线或放射型旅游支线。

小环形支线:依托地周围的旅游地点距离较近,但它们都与依托地距离在一天以上行程时,没有必要回依托地过夜,而是就近住宿(注意分成几组)

放射型支线:旅游地与依托地距离在一天行程内,而每个旅游点之间距离又相对较远,一般是返回下榻处过夜,然后再前往其它旅游点旅行。(减少改换下榻饭店的麻烦,增加旅客的安全感)。

(3)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内容。

要充分考虑旅游者的心理、精力和体力状况,合理安排其结构顺序与节奏。例:最受旅游者欢迎的安排是把购物安排在最末一站,这样有利于旅游者大量采购各种物品,而没有携带不便的困难。

(4)突出主题:一条好的路线不是随便的景点的组合,而是一定突出其鲜明的特色,用一定的主题把景点联系在一起。例:丝稠之路)

三、旅游物品的准备:

问题:外出旅游时一般做好哪些准备?

(1)钱——不多不少,多:不安全,少:不够用,——最好带信用卡。

(2)物——必要的,不要带太多(累):旅游四宝:扇子、雨伞、眼镜、太阳帽。

(3)找个好的同伴

(4)注意安全(买份保险)

四、旅游安全及防范措施:

1、导致旅游不安全的原因:

问题:外出旅游可能会遇到哪些不安全因素?

包括两大方面:

旅游环境和旅游行为

旅游环境

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等):例:自然灾害:南亚海啸

社会环境(政治、战争、犯罪等):例:印尼巴厘岛事件。

旅游行为旅游管理行为(教材阅读材料)旅客不安全行为

2、防范措施:

自己阅读

三个方面:

1、增强安全意识(杭州市导游),努力消除不安全环境因素

2、坚决控制不安全旅游行为

3、为救援做好准备

(阅读P72材料:旅游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海啸对亚太旅游业的影响:亚太地区因为南亚海啸所蒙受的旅游损失高达30亿美元。尽管亚太地区不少的度假景点并未受到破坏,但本年仍将有9%的国际游客因担心安全问题,而选择到其他地区度假。

印尼巴厘岛旅游业陷入困境:2002年10月12日,巴厘岛发生了针对外国人的系列爆炸案件,造成190人死亡,310多人受伤,这是印尼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恐怖主义事件,事件的发生,使巴厘岛旅游业陷入困境,该岛主要从事旅游业,每年接待150万名旅客,观光收入高达14亿美元,恐怖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十分严重,原计划在该岛举行的国际会议已经有90%被取消。

导游带领游客全身而退:2004年12。26,海啸袭向泰国南部的著名旅游胜地披披岛。当日杭州中国旅行社领队蔡玮玮带领的团队刚刚踏上小岛,游客们对潮水快速后退的奇物景观深感好奇,但蔡玮玮敏感的意识到这非同寻常,于是,她沉着冷静的带领全团游客迅速向海边酒店撤离,躲过了顷刻之后席卷而来的大浪。

案例研究:评价第一个线路的合理性

11.景区旅游公路的规划设计分析 篇十一

司宏图

塞罕坝机械林场

河北围场

068466 塞罕坝机械林场地处河北最北部,拥有众多独特迷人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旅游业已经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旅游业已经成为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

生态旅游公路是目前国内种类最多的一种旅游公路类型,大多依托自然旅游资源而建,这些自然旅游资源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等。通往旅游区和旅游区内连接各景点,能够满足游客的审美要求并为其提供符合生理、心理需求的服务设施、旅游信息等需求且整体美观、管理有序的公路。

1旅游公路的作用

1.1旅游公路是体现交通运输服务型行业的窗口

旅游业作为典型的和成熟的服务产业,旅游公路正是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交集之所在,所以做好旅游公路的规划和建设不仅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是体现交通运输向现代服务产业转型的窗口,具有明显的宣传和示范效应。

1.2旅游资源的开发有赖于旅游公路的完善

公路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包括旅游公路在内的各类交通运输,将有力地促进新的旅游资源的开发1.3旅游公路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内容,或成为新的旅游资源。

1.3旅游公路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内容,或成为新的旅游资源

旅游公路优美流畅的线形、自然和谐的公路构造设施、清晰独特的各种交通和旅游信息标志无不与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成为游客眼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路与景达到高度的统一,公路的旅游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2旅游景区公路的特点

2.1安全性

近年来,到塞罕坝森林公园旅游的团队越来越多,而旅游团队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旅游大客车或中巴车,旅游公路对安全性的要求更高、更突出。

2.2游览性

景区公路满足交通廊道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满足旅游者沿途的审美要求,所以旅游公路应具有明显的游览性,无论是景区内连接各景点的公路还是通往旅游景区的公路往往都是处于风情特色浓郁的景区内,旅游者在车内就可以欣赏公路沿途的美景。

2.3舒适性

与普通公路相比,旅游公路更注重舒适性,旅游者的出行目的不仅仅满足于景区。游客们都希望所途径的道路是舒适的,把旅途也当成一种享受的过程。

3旅游公路规划设计要点

规划应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灵活确定建设标准及设计指标;加强对旅游资源及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景观设计尽量与景区(旅游资源)特色相协调,突出景区特色;结合景总体设计做好安保工程设计;绿化设计应突出协调统一原则,不可盲目添绿;提供尽可能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及旅游信息。旅游公路规划设计要点 4.1规划应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

a旅游公路的规划应充分考虑与相关旅游资源规划的配合

b应进行不同层面、等级和专题内容的规划,发挥不同规

划的功能,并使其协调统一。

c具体的规划应考虑路网配合,干线与支线相结合,尽量形成环线,避免游客走回头路,提高旅游效率。

d应考虑不同旅游方式的前瞻性规划。4.2灵活确定景区公路的建设标准及设计指标

设计指标宜灵活,宜低不宜高,尽量与地形地貌相结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平纵横综合设计要考虑旅游公路与周围附属设施、景物构成的交通视觉空间,将足够的视觉空间深度及曲径通幽效果有机结合起来,既确保行车安全,又保证景观丰富多彩。

4.3加强对旅游资源及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旅游资源是旅游公路存在的基础,旅游公路设计时应把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应该树立保护的意识,大多数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不能因为公路建设而造成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对于沿线的一草一木都应以一种“敬畏”的态度来对待。

4.4景观设计尽量与景区(旅游资源)特色相协调,突出景区特色 景区特色是旅游公路设计的灵感源泉,能与景区特色完美结合的公路设计作品必将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充分挖掘景区特有的地域特色,提炼地域文化精华,将其恰当地体现在设计中,充分营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公路景观。

4.5绿化设计应突出协调统一原则,不可盲目添绿

大部分旅游公所处于自然、原始、人工气息弱的环境之中,绿化设计应遵循“协调统一”的原则,公路绿化追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尽量减少人工痕迹浓厚的绿化栽植方式,不应为绿化而绿化,尤其应避免行道树式的植物栽植方式,绿化重点宜放在已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上。

4.6提供尽可能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及旅游信息

国外发达国家在旅游公路的信息指示、提供方面无微不至、精细入微,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今后国内旅游公路设计也应该加强对相关配套交通信息、旅游信息、天气信息等信息设计,同时为满足旅游者尽可能方便地欣赏公路沿途美景的需要,旅游公路应尽可能考虑设置一些观景台、休息区,最大限度满足游人休息、观景的需要。结合塞罕坝自身地理位置的几点建议 5.1尽快制定旅游公路有关的标准规范

旅游公路建设是体现“灵活设计、创作设计和宽容设计”新理念的最佳载体,比普通公路具有更大优越性。建议从国家、行政区等不同层面上制定旅游公路专用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标准、规范和技术指南是指导旅游公路建设的保障和前提。

5.2完善国家及省级旅游公路规划

科学、前瞻的规划是旅游公路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样也是促进旅游业发展进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必须予以重视,提高不同行政区域间旅游资源得连通度,最大限度优化、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优化本行政区内的旅游资源,同时还可以借鉴美国等国家的经验设定统一的标识系统。

上一篇:大学继续教育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下一篇:激励朋友离别赠言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