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英语的学术不端行为文章

2024-10-31

博士英语的学术不端行为文章(精选11篇)

1.博士英语的学术不端行为文章 篇一

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学术规范和不端行为查处制度

(暂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动我院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弘扬我院秉承“立德、笃学、精技、致用”的校训精神,促进我院学术活动健康持续发展,提高我院整体科研水平,强化学术诚信和学术自律意识,正确引导学术规范行为,促进学术繁荣,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部门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所有教职工和学生,以及以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名义从事学术活动的所有人员(以下简称“教学科研人员”)。第二章    基本学术规范第三条 教学科研人员应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社会公德以及下述基本学术规范:(一)学术活动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循学术界和出版界关于引证的公认准则。在作品中引用他人的成果,必须注明原始出处;所引用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实质部分。(二)合作作品应按照当事人对科学研究成果所作贡献大小并根据自愿原则依次署名,或由作者共同约定。任何合作作品在发表前须经过所有署名人审阅,所有署名人均应对作品承担相应责任,通讯作者承担主要责任。(三)在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进行介绍、评价时,或在参与各种推荐、评审、论证、鉴定、答辩和评奖等活动中,要坚持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正确行使学术评价权力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四)重大科技成果必须经过学术界科学论证或权威部门鉴定后,方可向新闻媒体公布。(五)严格保守国家机密,遵守国家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健康安全等方面的有关规定。第四条 对下列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学院学术委员会将严肃处理:(一)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二)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三)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四)伪造注释;(五)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六)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七)其他:如伪造学术经历,滥用学术信誉,一稿多投等。第三章    评判机构和职责第五条 学院学术委员会是学院受理违反学术规范行为的最高学术调查评判机构。第六条 学院学术委员会设立专门的执行机构——学风建设办公室,负责指导、监督、检查学院学术规范行为,推进学院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接受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并组织进行独立调查和评判;负责向院学术委员会提供明确的调查和认定结果建议。学风建设办公室设在学院科研督导处。第七条 必要时,成立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部分成员组成的独立调查小组,负责相关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和认定。第四章    举报、调查和认定第八条 学风建设办公室接受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实名举报、有事实根据的匿名举报和媒体举报,并根据工作需要,逐步建立定期抽查机制。接受举报的机构有责任为举报人保密。第九条 接到举报后,学风建设办公室根据相关事实或材料进行查询,在7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启动正式调查程序。  第十条 调查时应分别听取举报人和被举报人的陈述,认真审查有关举报材料,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事实认定,形成书面调查报告。第十一条 学风建设办公室将书面调查报告送达举报人和被举报人。在接到书面调查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举报人和被举报人应针对报告内容以书面形式提交反馈意见,未反馈意见的视为认同。第十二条 学风建设办公室对上述调查报告和反馈意见进行审议后,提出事实认定建议,提交院学术委员会审议。第十三条 院学术委员会在接到学风建设办公室提交的事实认定建议后,于15个工作日内召开院学术委员会会议,对事实认定建议进行审议,并形成事实认定意见。第十四条 各系和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配合对有关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工作。第十五条 参与调查的人员应与举报人和被举报人不存在任何实际利益关系。举报人和被举报人有权申请有关人员回避。第十六条 学风建设办公室在组织调查和事实认定过程中,要查清事实,掌握证据,规范程序,正确把握政策界限。对举报人和证人要提供必要的保护,对被举报人要维护其人格尊严和正当的合法权益。第十七条 参与调查的所有人员在受理举报和调查过程中,不得泄露有关调查和认定情况。第五章    处理和复议第十八条 院学术委员会将其审议通过的事实认定意见报学院,由学院党委会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形成书面处分决定。处分内容包括:(一)根据学术不端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对违反学术规范行为的教职工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含人事关系解聘和专业技术职务解聘)、开除等行政处分;对违反学术规范行为的在院学生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院察看、开除学籍等纪律处分。(二)对于所从事的学术工作,可予以暂停、终止科研项目并追缴已拨付的项目经费;取消其获得的学术奖励和学术荣誉;在一定期限内取消其申请科研项目、学术奖励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资格等。(三)触犯国家法律的,由司法机关处理。第十九条

处分决定书应送达被举报人,若被举报人对处分决定不服,在接到处分决定书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可按有关规定及程序向学院申请复议,复议决定是学院的最终决定。第二十条 按有关规定在处分决定书中应明确处分期限。处分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第二十一条 处分期满后,被处分人可向学院申请解除处分。在处分期限内继续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被处分人,将从严处理。第二十二条  经调查,确认举报不实的,被举报人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合法权益。学院对于故意诬陷或捏造事实的举报人将进行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并保留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学院和被举报人合法利益的权利。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学风建设办公室负责解释。

2014年6月20日

2.博士英语的学术不端行为文章 篇二

一、研究背景

2011年7月30日北京大学钱思进教授发表博文《教育界剽窃造假的另一恶劣案例,中国教育界学术打假和惩治腐败的艰难》,本文长达的6 500余字,详叙了对其学生胡震本科毕业论文打假的过程。也许由于钱教授的特殊身份,(2)他的这一长篇博文又把“学术不端行为”这一令中国学界难堪的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其实,学术不端对公众来说早已不陌生。早在1994年,就发生过北师大教授伍铁平指称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徐德江是“学术骗子”之事。近年来,中国学界的这股歪风大有愈刮愈烈之势。学术不端行为已经从简单的剽窃、抄袭、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抄袭海外著作;发展到伪造、修改研究数据,或是直接捏造成果。当今的学术界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当前学界的学术不端的问题虽然是随着教育产业化、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增加而越来越严重,但究其根本,可以归因于内外两个方面:首先,学术精神的丧失是为内因。学术精神是诚笃的精神,其本质应该是探求真知,为科学而科学。然而,当代中国社会的大背景是诚信已经迷失、荣誉感与道德感集体弱化,长期以来被看做是“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也日渐被腐蚀,故而学术界也有了“抄袭并不可耻,可耻的是被抓住了”之类的对于不道德的默许与麻木,致使学术精神逐渐淡化甚至丧失。其次,制度的缺陷是为外因。当前中国不单缺乏对学术行为的有效监控制度,更缺少对已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有效惩戒的制度。这种在制度设计上对公平与正义的缺失,造成了对比与采取学术不端行为能获得的丰厚收益(如更高级的职称、更多的被敬仰、更高的收入等),此行为的成本太低。这从客观上纵容甚至鼓励了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不端行为层出不穷,败坏了学界的声誉,阻碍了真理的发掘与科学进步,直至破坏经济增长与社会的高速发展。所以,治理学术不端行为、重建学术秩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还要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强调道德建设的同时制度的完善也是刻不容缓的。但是,坚持制度变迁源于内生演化的学者认为,在学术环境整体上仍在恶化、道德和荣誉感集体弱化的时代,通过从外部建构制度是不能解决当前频繁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的。通过加强道德建设,使制度得到其自身演化的土壤,内外促进相互加强,确实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术不端的行为。但是,从加强道德建设着手,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而且道德和荣誉感集体已经弱化的时代,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推动,已经恶化的秩序很难找到新的出路,只会沿着既有的路径,愈加走向崩溃。因此,本文认为通过外部构建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对于解决当前的学术不端是可行的甚至是至关重要的。以下依托广义效用理论与博弈论知识,对制度建设在解决学术不端行为问题时的重要作用给予经济学的证明。

二、经济学基础

(一)广义效用函数

在现代经济学中,效用是消费者对不同的商品和服务排序。它是一个仅与消费相关的概念,据此构建的效用函数为:

上式中U是消费者一定时期消费商品与劳务所获得的效用总和,X1,X2,…,Xn表示n种消费品的消费量。效用函数连续、可微。以上关于效用的界定属“狭义效用范式”,把偏好抽象为单一的经济偏好,忽略了人作为社会动物的情感。为了把经济学的最大化方法应用于人类整体行为的研究,森和贝克尔等学者把“狭义效式”改建为广义效用范式体系。在广义效用范式中,效用指行为主体在实现自身需要的任一行为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理或生理上的满足状态。据此构建的广义效用函数为:

上式中U表示行为主体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效用总水平,H1,H2,…,Hn表示行为主体为实现自身需要而采取的n种行为,比如经济、道德、情感等等。

(二)相关博弈论知识

本文所讨论的学术不端行为问题是一个大群体的集体行动问题。在这个由n人参加的集体行动博弈中,对于每位参与人i有纯策略空间Si,Si中包含诚实科研探求真知与采取学术不端的欺骗行为两种策略,则本博弈的标准式为G={S2…,Sn;u2,…,un},学者(即参与人)选择策略,以最大化自己的支付为目标,即

当策略组合{s1*,…,sn*}满足对每一参与人i,si*是(至少不劣于)他针对其他n-1位参与人所选策略的{s1*,…,s*i-1,s*i+1,…,sn*}最优反应战略,即:

则策略组合{s1*,…,sn*}是该博弈的一个纳什均衡。也是本最优化问题的解。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多人博弈的囚徒困境

现有某学者A要就未来的科研工作是采取诚实科研探求真知的策略或是采取学术不端的欺骗行为的策略作选择。决定他这一决策的效用U=u(p)(1)的支付p,由这项决策能带来的收益y(由y1经济收益和y2情感收益两项组成,y=y1+y2)与成本c(包括c1科研所需要付出的时间、金钱、精力等所带来的成本和c2采取学术不端行为被发现后要付出的成本两项,c=c1+c1)的差,故有:

U=u(y1,y2,c1,c2),其中y≥0,y1≥0,y2≥0,c≥0,c1≥0,c2≥0

社会在对学术不端行为有弱的制度约束的情况下,采取学术不端行为,通过欺诈,可以得到高的收益y而只付出很小的成本,由此达到高的效用满足U。这一效用是广义上的效用,其中既包括经济上的高收益带来的效用满足,也包括由于获得的更高的职称或是学术地位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满足而获得的效用。而且此种情况下,选择采取学术不端行为的成本很低:首先,通过伪造、篡改和剽窃等获得的科研成果只需要付出很小的努力,很低的时间、金钱、精力上的成本;其次,由于行动群体庞大监督困难加上缺乏对学术行为的有效监控制度,采取欺骗行为被发现的概率很低,另外由于更缺少对已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有效惩戒的制度,导致欺诈即使被发现惩罚也很轻,选择采取学术不端行为被发现后要付出的成本很小。(2)所以从广义效用的角度来看,当要就未来的科研工作是采取诚实科研探求真知的策略或是采取学术不端的欺骗行为的策略作选择时,在对学术不端行为有弱的制度约束的情况下,若是选择了采取学术不端行为的策略,学者只需以很低的成本为代价,就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情感上获得了高收益,实现了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所以,每位学者都偏好他人选择诚实科研探求真知的策略,而自己选择学术不端行为。故而,对于单个学者而言,采取学术不端行为是本博弈的纳什均衡。

但是,采取学术不端行为的学者的效用最大化是建立在其对其他人利益损害的基础上的。例如,学术不端行为造成科研资源、学术地位方面的不正当竞争;如果相信了虚假的学术成果必然被误导,试图在其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会是南辕北辙,付出很大成本而收效令人担忧。所以,个人效用最大化不能同时达到集体效用的最大化。同时,某些学者通过采取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把成本转嫁他人,得到了高收益而没有被惩罚,这将激励更多的人开始逐渐尝试学术不端行为,造成学术环境日益恶化,形成典型的多人博弈的囚徒困境局面,出现了个人最优与集体最优(3)相悖的局面。

(二)制度建设是摆脱困境的必由之路

要摆脱当前的困境,加强制度建设是必经之路。用强制性措施来加大对于采取学术不端行为的惩罚,通过影响学者在作决策时的预期成本与收益,以改变其最终支付,对于有效遏制违规行为的蔓延、重建学术秩序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要就未来的科研工作是采取诚实科研探求真知的策略或是采取学术不端的欺骗行为的策略作选择的某学者A来说,他的决策依赖于所选择策略带来的效用:

为便于分析不妨设效用函数U=u(y,c)为线性函数,U=ay+bc,a>0,b<0

由上文分析知:

y=y1+y2

c=c1+c2

c2=ρd

故,效用U与y1,y2正相关,即经济与情感收益越高,相关决策能给参与人带来的效用水平越高;效用与c1,c2负相关,科研所需要付出的时间、金钱、精力等所带来的成本越高,采取学术不端行为被发现后要付出的成本越高,决策能给参与人带来的效用水平越低。由于c2=ρd,所以采取学术不端的欺骗行为被发现的概率ρ,与效用负相关,即被发现的概率越高,选择欺诈行为能给参与人带来的效用水平越低;采取学术不端的欺骗行为被发现后受到惩罚带来的损失d,与效用负相关,被发现后受到惩罚带来的损失越高,相关决策能给参与人带来的效用水平越低。相对于当前的弱的制度约束下,采取学术不端的高收益、低成本导致的囚徒困境,制度建设对于摆脱当前的困境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和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应该完善对学术行为的有效监控制度。在一个大群体的集体行动中,由于成员众多,群体内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监督的可能性很低。也就是说,在由n位学者构成的群体内,某位学者是否采取学术不端的欺骗行为往往无人知道,即采取学术不端的欺骗行为被发现的概率ρ很低。只有完善对学术行为的有效监控制度,才能提高采取学术不端的欺骗行为被发现的概率ρ,以提高学术不端行为被发现后要付出的成本,从而降低采取欺骗的支付。在这方面,当前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例如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TMLC)就是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对剽窃、抄袭、篡改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快速检测的系统。其次,完善对已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有效惩戒的制度,提高学术不端行为被发现后因受到惩罚带来的损失d。通过远大于从事学术不端行为可能得到的收益的巨大成本,使得试图采取不端行为者因无利可图而放弃欺诈行为,从而能有效维护良好的学术秩序。相对于国外,这方面中国目前尚缺乏公正统一的制度,缺少专门接受和处理对学术不端行为方面的举报的机构,造成对于已经被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常常不能及时公开或者轻重不均,甚至也有不做处理、不少不了了之的,如此不仅造成采取不端行为的低成本也导致了不公平、不公正。最后,应该完善对学术成果的审核制度,以提高真正采取诚实工作努力科研的学者的收益y。例如,在中国当前以英文为主的SCI已成为普遍的考核标准,我们已经放弃了对自己的学术成果进行评判的责任,丧失了评判的能力。如此就使得那些善于迎合SCI的学者获得了更高的收益,而不善此道的人或是逐渐丧失学术地位、被淘汰出全局;或是“努力制造”SCI,以“好不好是质量问题,有没有则是性质问题”为口号,甚至不惜炮制没有学术价值的垃圾文章,以此获得高的收益。

摘要:近年来,国内的学术不端行为可谓是愈演愈烈,不仅影响了学术界的声誉,而且严重阻碍了知识创新的进程,对社会进步也是危害巨大。以广义效用和多人囚徒困境理论为依托,剖析这一现象的来龙去脉,并简要指出摆脱学术不端困境的途径:即完善对学术行为的监控、审核和奖惩制度。

关键词:学术不端,广义效用,多人囚徒困境

参考文献

[1]方舟子.如何避免学术不端行为[EB/OL].http://scitech.people.com.cn/GB/5403070.html.

[2]叶航,汪丁丁.理性与道德——关于经济学研究边界和广义效用的讨论[J].社会科学统战,2003,(4):29-34.

[3]叶航,肖文.广义效用假说[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139-142.

[4]托马斯.谢林.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6]汪丁丁.经济学思想史讲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7]Solow R.M.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7,(3):312-320.

3.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可撤销学位 篇三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复杂多样。对此,在第7项中规定了开放性的兜底类型,即其他根据高等学校或者有关学术组织、相关科研管理机构制定的规则,属于学术不端的行为。这为今后的实施中,可能遇到新的或更为复杂的学术不端行为保留空间。

据该负责人介绍,这是教育部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做出规定。高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依据,由规范性文件上升为部门规章。

根据《办法》规定,一旦被认定为构成学术不端行为,将可能面临五种处理方式,分别是通报批评;终止或者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并在一定期限内取消申请资格;撤销学术奖励或者荣誉称号;辞退或解聘;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处理措施。

此外,对于学术不端行为与获得学位有直接关联的,由学位授予单位作暂缓授予学位、不授予学位或者依法撤销学位等处理。

《办法》要求,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术委员会的认定结论和处理建议,结合行为性质和情节轻重,依职权和规定程序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做出处理建议。

河北:明确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以工作业绩为重

《中国教育报》消息 日前,河北省人社厅、教育厅印发《河北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将改变评价标准,由过去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转为以工作业绩、师德素养和一线实践经历为重。

河北强调,今后将进一步健全评委会工作程序、评审规则,创新评价办法,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继续探索社会和业内认可的实现形式,采取说课讲课、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并结合本省教育教学实际,制定中小学教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新条件将着眼于中小学教师队伍长远发展,考虑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切实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

同时,河北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

浙江:补齐短板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

《中国教育报》消息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制定出台教育系统查补短板行动方案,要求全省各地各校围绕育人工作、教育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补齐短板,加快浙江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

在教育结构方面,浙江省提出,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学前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发展水平。改善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完善学前教育投入与运行保障机制,加强幼儿园内涵建设。推进创新型研究型大学和学科建设,加快省重点建设高校等建设,积极推进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高校分类指导管理,协同育人,加大对高校专业设置宏观调控,促进独立学院规范提高。

4.博士英语的学术不端行为文章 篇四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诚信,有效实施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严明学术纪律,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根据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的综合体现,具有原创性及创新性的特点,撰写高水平学位论文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第二条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研究和学术领域内的各种编造、作假、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公认道德的行为。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是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意识和科研创新精神,使其恪守学术规范,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工作。

第三条 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提高研究生自律意识;各级学位管理部门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严格把关,加大检查力度,坚决杜绝抄袭他人学术成果,剽窃他人学术观点,伪造、篡改实验数据与体系等学术不端行为发生。

第四条 研究生导师要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的具体指导,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审查,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术品质,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维护我校研究生教育的良好声誉。

1、修改后送审。针对检测显示的问题属学术失范现象或学位论文内容有较轻程度的学术不端行为,但论文核心部分系申请人所作科学研究成果,经短时间修改能够达到学校要求的学位论文。

经导师或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为“修改后送审”的学位申请人,应在导师指导下结合检测报告对学位论文进行实质性修改,并提交详细修改报告,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阅通过后可办理学位论文送审手续。

2、毕业申请。学位论文内容存在轻度学术不端行为,但核心部分涉及较少,经过一定时间的修改能达到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要求。

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为“毕业申请”的学位申请人,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结合检测报告对论文中的学术不端问题进行彻底修改,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由导师签字的论文修改报告,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阅通过、研究生业务主管部门批准,进入当次毕业申请程序。对该论文进行毕业论文送审,毕业审核通过颁发毕业证书。在学校规定最长学习年限内可提出学位申请。

3、推迟答辩。指学位论文内容存在明显学术不端行为、特别是核心或创新点部分问题突出,申请人须停止本次学位申请工作。

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为“推迟答辩”的学位申请人,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结合检测报告对学位论文进行全面修改或重新撰写论文,在学校规定最长学习年限内,可提出学位申请或毕业申请。

4、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指学位论文内容存在特别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大幅、连篇抄袭,剽窃现象突出,核心及创新点部分涉及程度严重,性质恶劣。学位申请人当次学位申请无效,并取消其在我校申请学位资格。

第十三条 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

2、对于同一年所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出现2篇及以上“全文文字复制比”高于40%的,或出现1篇“全文文字复制比”高于70%的,或两年累计半数以上出现“全文文字复制比”高于40%的,暂停一至两年研究生招生,情节特别严重者,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

第十五条 研究生培养单位及所属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要加大教育及监管力度。对出现研究生导师失职失察现象的,将对所在培养单位进行全校通报批评;情节特别严重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可暂停其分委员会工作。

第十六条 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决定由所属培养单位负责及时告知学位申请人,学位申请人对处理决定有异议的,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对于有充分证据证明处理决定存在问题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并提出建议处理意见,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做最终审定。

第十七条 对已获学位的学位论文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按《西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西北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处理。

5.博士英语的学术不端行为文章 篇五

时间:

2011-6-20 16:29:4 作者:admin 点击:163次

各学院,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弘扬严谨的学术风气,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学校制定了《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经2011年第七次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印发,自2011年9月1日起试行,试行期一年,请遵照执行。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二○一一年六月十五日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

(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规范学术行为,弘扬严谨的学术风气,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思想品德高尚的高素质、创新型研究生,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人〔2002〕4号)和《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教社科〔2009〕3号)等文件精神,参考《华南理工大学科技人员学术道德规范管理办法》(华南工科〔2009〕38号),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学校全体研究生,包括以各种形式攻读学位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硕士学位人员。

第三条 研究生在进行科学研究和参与学术活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充分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求真务实,诚实守信,严谨治学,洁身自律,正确对待学术名利,远离沽名钓誉、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投机取巧等不正之风,拒绝不当得利,自觉抵制和坚决杜绝任何学术不端行为。

第四条 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

(一)抄袭、剽窃、侵占他人学术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专著、报告、程序、数据等);

(二)伪造、篡改原始实验数据、调查数据或软件计算结果,隐瞒不利数据进而伪造研究结果;

(三)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引用他人的著述而不加以注明,或即使加以标注,但较大篇幅地(或过度)引用他人成果中的文字表述或图表;

(四)虽然参加过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但在未取得课题组负责人同意的情况下,私自使用或发表研究成果;研究生毕业后,未经许可,将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以个人或其他单位的名义公开发表,侵占学校研究成果或知识产权;

(五)由他人代写或代替他人撰写学位论文或学术论文,组织人员冒名代替他人撰写论文;

(六)在未参与工作的研究成果中署名,或未经他人同意在发表的论文中署上该人的名字,或未经项目负责人同意标注资助项目信息等;

(七)学术论文一稿多投;

(八)采取伪造或涂改等手段制作推荐信、成绩单、评阅(评定、鉴定、审批)意见、获奖证明、待发表论文的接收函或录用证明、导师或他人的签名等;

(九)盗用、贩卖或擅自传播课题组的技术专利、专有数据、保密文件资料、有偿使用的软件等未公开的技术成果;

(十)其他学术界公认的学术不端行为。

第五条 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负责受理对本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投诉,并责成研究生所属学院对其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调查。学院应组织同行专家调查小组(由所在学科的至少3名教授组成),对所举报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鉴别、核查和认定,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初步处理意见,以书面形式报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第六条 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根据学院的初步处理意见进行核查,对查实确有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生,除进行批评教育外,还要视其情节轻重、负面影响大小、认错态度和表现等,根据《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违纪处分办法》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具有第四条第(三)、(四)、(六)、(七)、(八)款学术不端行为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具有第四条第(一)、(二)、(五)、(九)款学术不端行为的,给予记过、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需经校长办公会议决定)处分。

第七条 因学术不端行为而被处分的研究生,将被取消受处分当学年的各类奖学金、荣誉称号及奖励、助学贷款、公派出国等申请资格;已获当学年优秀奖学金者将被停发余下奖学金;已获当学年荣誉称号及奖励者将被取消该奖励。

第八条 对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生,在校生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授予学位;已毕业离校者,将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撤销已授予学位。

第九条 受处分的学术不端行为研究生若对处理结果有异议,可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申诉;若对复查决定仍有异议的,可向广东省教育厅提出书面申诉。

6.博士英语的学术不端行为文章 篇六

1 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

美国联邦政府2000年12月通过科学与技术政策办公室 (OSP) 发布了科研不端行为联邦政策, 其中对科研不端行为作了如下界定:科研不端行为是指在准备、实施、整理以及发表等科研环节中出现的造假 (fabrication) 、窜改 (falsification) 以及剽窃 (plagiarism) 行为[1]。美国联邦政策除了对作假行为做出界定和分类之外, 还规定了判断作假行为的基本条件:①是否明显背离相关科学研究共同体的规范;②行为是否具有故意、明知以及草率特征;③是否有充分的证据。

中国科协已出台《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 (试行) 》, 专门对科研不端行为做出了具体界定:科研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表现是: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求职和提职申请中作虚假的陈述, 提供虚假获奖证书、论文发表证明、文献引用证明等;侵犯或损害他人著作权, 抄袭他人作品;成果发表时一稿多投;参与或与他人合谋隐匿学术劣迹;以学术团体、专家的名义参与商业广告宣传等。

中科院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六条认定标准包括:在研究和学术领域内有意做出虚假的陈述;损害他人著作权, 包括侵犯他人的署名权、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 违反职业道德, 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中的科研不端行为, 故意干扰或妨碍他人的研究活动;在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同时明确界定, 在研究工作中非有意的错误或不足, 如对评价方法或结果的解释与判断错误、因研究水平和能力原因造成的错误和失误等, 不能认定为科研不端行为[2]。

2 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

与社会生活中道德环境恶化现象同样, 国内的科研活动中, 科研不端行为虽说不上泛滥, 但也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 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不难发现这些行为不外乎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2.1 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主观原因

科学家缺乏学术道德, 不重视学术规范。科学工作者的人品、高尚的科学道德是科学家之魂。科学道德对于科学工作者自身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自律作用不可替代。一些科学工作者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科学知识地运用却忽视了自身科学道德和素质地培养。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中为了得到成果便不择手段, 明知是不正确或违法的做法, 但是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 往往置科学道德、国家法律于不顾, 缺乏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 缺乏诚实、公正的科学道德和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对科学道德和科研精神的无知, 是科研不端行为泛滥的内在原因。

科学家受急功近利思想的支配, 为在科学职业化地位竞争中取胜而不择手段。科学研究是一个厚积薄发和循序渐进的过程, 要想取得一定的成果, 必须经过多年的积累, 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这就要求每一位研究人员除了运用正确的方法外, 还要能够苦学深钻, 持之以恒。在现代, 科学的体制化、科学家角色职业化, 使得追求真理不再是科学活动的惟一要求, 功利性已开始成为科学活动的目的之一。由于科学内部的运行机制是通过奖励系统实现的, 谋求独创性的成果, 争取社会承认, 自然会成为科学家行为内在的激励因素。当科学家有了被社会承认的强烈渴望以后, 就难以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科学研究, 因此就出现了科研创新中急功近利的现象。急功近利对我国科研创新的危害十分严重, 常常导致违反科研设计实验的程序和要求;导致不尊重客观事实, 甚至伪造实验数据和结果;导致研究者在研究创新中对同行封锁信息, 不愿合作;甚至导致学术腐败、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的严重后果, 使研究动机扭曲, 科学精神丧失[3,4]。一些科研人员为了申请经费、发表论文、岗位升迁、工资待遇等, 忽视了对知识的追求, 淡忘了对民族、国家、社会的责任, 只热衷于追逐名利, 忙于资源的获取、占有和垄断;不在研究和学问上下功夫, 而是擅于捏造事实、编造数据、骗取科研经费。

科技管理部门揭露不力和有意庇护为科研不端行为的存在提供了“土壤”。一些科研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在工作中违背职业道德, 或是视而不见, 不制止、不纠正, 或是根据自己的好恶对某些科研人员予以“特别”关照或报复, 故意制造了一起起不公正事件。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报处分了一些在项目申报中的科研不端行为, 部分是在申请中伪造人员信息。作为高校科研处或高校院系科研秘书是非常清楚本校有关人员情况的, 完全能够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为了能充实项目组的研究实力, 增大项目中标的可能性, 高校科技管理部门表现出了听之任之的“不作为”。一部分高校为了获得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奖励, 而许多项目暂时又不能达到相关要求, 特别是距离相关要求差距不是太远的时候, 科技管理部门便协助项目申请者隐藏或伪造一些信息, 表现出非常积极的“作为”态度[5]。高校科技管理部门揭露不力和有意庇护在无形中为科研不端行为的存在提供了“土壤”。

2.2 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客观原因

科学作假行为不只是学术现象, 也是社会现象。一系列具体而实惠的科研奖励诱使部分“学者”身在学术界, 心在学术之外;学术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和不端行为的处罚制度不完备使得一些科研工作者敢于并且能够成功地铤而走险。

不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是科研不端行为发生的体制原因。在现行的科学体制中, 缺乏科学、公正的科研评价机制, 科学奖励系统在运行中失范。上世纪80年代末, 以量化为指标的学术成果考评体系从管理部门借鉴到了高校科研改革中来。由于这一方法改变了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的无秩序状态, 因此受到了普遍欢迎。实事求是地说, 此项改革对高校教学、科研的高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 发展到今天量化指标考核体系的不足之处也逐渐显现出来。现行的学术科研量化考核制度的核心是, 根据发表论文的数量确认学术研究成果的大小, 根据学术论文所发表报刊的行政级别来判定学术研究成果的质量, 而且学术评估和科研考核的周期很短[6]。在这种轻质重量的量化评价机制下, 数量成为科研人员追求的现实目标, 由此造成一些科研人员为了追求数量而不惜弄虚作假、抄袭剽窃, 甚至以不正当手段骗取信誉。

奖励应是对科研工作者首创性工作的强化激励, 是实现科学价值目标的手段。奖励重要的是精神性荣誉, 而我国的奖励制度却侧重于功利性的物质奖励, 且奖励与报酬挂钩, 报酬产生派生效应, 与个人的晋升、福利、分房等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奖励就失去了其以精神激励人们追求真理, 进行科研创新的作用, 而蜕变成为人们从事科研活动的目的。这种目的和手段的本末倒置, 就有可能导致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正是由于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的失灵使防范科研不端行为失去了外在的屏障, 这是科研不端行为普遍发生的体制原因[7]。

对科研不端行为处罚的透明度和力度不够, 是造成科研不端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在我国, 对很多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缺乏公开透明性, 譬如对汉芯事件的处理不了了之, 说明对处理科研不端行为不够公开透明, 尽管对陈进个人有了处分, 但是对他能申请到巨额资助的幕后原因, 以及责任负责人并未进行相应的处理[8]。尽管某些人的科研不端行为经过了媒体曝光, 但是处罚却没有达到同其实施科研不端行为相当的程度。如1997年12月25日,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青岛某大学教授侵犯著作权案做出终审判决, 要求侵权者向被剽窃者赔礼道歉。但是在结案一年时间里, 该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依然稳坐破格教授的交椅, 并仍然保留“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的头衔。这种处罚结果所造成的后果不仅不会减少科研不端行为, 相反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造成科研不端行为的大量出现、屡禁不止。

“官本位”的不良思想侵蚀了神圣的学术殿堂, 污染了学术环境。在一些高校与科研院所, 无论是校级课题, 还是部级、国家级课题的申请、审批、考核等诸多环节都难以摆脱“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结果是领导者科研课题多、科研成果多、奖励奖金多, “官大学问大”成为这种现象的经典解读。所以, 不论学识高低, 只要弄上一官半职, 就可以凭借现有的官本位笼罩下的学术体制, 轻而易举地搞到项目和经费, 晋升高级职称, 继而很快就成为“学术名流”。而且, 官做得越大, 越容易获得高层次的项目和奖励, 越有人为之捧场。这种“官本位”思想对科学研究的侵蚀, 污染了学术环境, 亵渎了学术形象, 败坏了学术风气, 成为某些当权者谋求个人利益的工具, 同时也极大地挫伤了科研人员从事学术研究的积极性, 阻碍了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出版与编辑环节存在的漏洞及某些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 为科研不端行为摇旗呐喊, 助长了学术造假之风。我国期刊、论著的出版与编辑环节缺乏制度管理。不少学报和期刊每年都编印增刊或专辑, 花上几百元至上千元版面费, 任何低劣论文都可以发表。交上个上万元, 就可以出版一本专著, 而论文审查人和责任编辑一般都不承担因发表的论文系抄袭剽窃之作而事后追究的责任, 使得论文审查者和责任编辑的责任心大大降低。新闻媒体对某些不负责任或失实报道的行为缺乏法律监督与约束机制, 在出错甚至违法而不受惩罚的背景下, 有的新闻媒介为了片面追求轰动效应和时效, 对一些虚假的科研成果甚至是伪科学及一些靠弄虚作假出名的“学者”进行报道和吹嘘, 其中不乏有偿新闻。这些传媒在一定程度上对科研不端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摇旗呐喊的促进作用, 助长了科研造假之风。

3 科研不端行为的防范和治理

对科研不端行为的防范和治理, 可参照国外的一些制度和做法, 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重视对科研工作者的科学道德教育, 重视科学道德的自觉培养

科研不端行为本质上是一个伦理问题, 很难通过规范来防范所有的不端行为。因此, 我们需要提倡道德自觉意识、加强舆论的引导, 特别是要重视对年轻科研人员的道德规范教育。在极端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 更应倡导求实、创新、自由、独立的科学精神, 无私、诚实的科学道德。只有当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内化于科学共同体每个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中, 科学共同体获得了自身道德伦理的主体地位, 才会使科学共同体对其成员产生道德上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才不会致使其成员由于道德上的迷茫、价值观的混乱而在金钱和权力的魔笛声中翩翩起舞。加强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建设, 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我们应当加强正面教育, 强调在学术研究中加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强调在学术活动中为人师表的重要性。同时, 针对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和人员, 要严肃对待和认真处理。

3.2 建立规范的学术管理机制, 形成科学、透明的学术评价体系, 加强与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中国现行的学术管理制度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行政式管理方法, 过于量化和僵化[9]。因此, 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改革, 建立一套规范的学术管理机制, 以法治、法律的力度从根本上遏制恶性竞争。另一方面, 科研过程中的不端行为很大程度上是源于项目、课题经费分配的行政化, 以及学术评价体系的形式化。所以, 除了合理的学术管理制度之外, 还要建立相关配套的透明、科学的学术评价体制和激励机制, 制定严格、严肃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和检查的条例规定。以期严格、公平、公正地进行学术资源分配, 从而杜绝学者、教师为了争取立项, 分得高数额的科研经费而不惜违规甚至违法做出不端的科研行为。此外, 还可建立社会监督体系, 加强舆论监督, 充分发挥报纸杂志的舆论导向作用, 加大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曝光力度, 倡导政府机构和民间机构, 甚至个人对学术行为的监督和批评, 实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制, 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实行真正的自治与法治、大学微观管理与社会宏观监督相结合。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就于日前表示, 科技部计划为学术造假者建立“污点”档案以遏制日益猖獗的学术不端行为。此举对于净化社会风气、荡涤学术氛围、提高学者的学术道德、加强学者自律有重要意义[10]。

3.3 加强编辑工作者的学术规范教育, 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做好学术期刊的“守门人”

根治科研不端行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但作为学术期刊“守门人”的广大编辑最终决定着读者能够看到哪些内容。因此, 他们的责任重大, 更应该对各种科研不端行为提高警惕, 不给学术不端者以可乘之机, 守住学术领域的一方净土。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加强编辑工作者的学术规范教育, 增强编辑职业道德意识。确实坚持双向匿名审稿制, 杜绝关系稿、人情稿, 树立诚信意识。对管理部门来说, 要加强管理, 严格控制刊物扩版。此外, 还应控制审批增刊数, 加强编辑的道德建设[11]。有些杂志学报的编辑不讲职业道德把办增刊当作创收的手段, 只要交钱什么文章都敢发, 甚至于出版盗版学报, 从而导致学术质量下滑, 平庸乃至劣质文章遍地。作为编辑不能为讲人情而不讲原则, 应本着对读者、对刊物负责的态度, 树立诚信意识, 不发注水文章, 切实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

4 结语

科研不端行为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 而且严重破坏了以求真务实为基本精神的学术研究规则, 损害了知识分子在人们心中的形象[11], 污染了学术环境, 阻碍了学术进步和科研创新, 而且危及下一代科研人员的诚信观念, 进而对整个科研领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更重要的是, 它破坏了学术诚信, 当其不端结果成为医疗指导原则时甚至会直接危害公众的健康和安全[12]。对于这些不端行为和作风, 我们既不能因为存在外在的社会因素而宽容那些道德失范的个人, 也不能只追究道德失范者的个人责任而看不到这些失范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根源。对待科研道德失范问题, 既要加强对科技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 也要努力建立社会各方面的监督约束机制, 为科技人员自觉遵守科研道德创造良好的主客观条件。当然, 由于科研不端行为涉及到科研主体、主管部门、政策、机制等许多相关因素, 要遏制学术界的造假风气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建立净化的学术环境任重道远。

布劳德和韦德认为, 像经济活动中起作用的是“无形之手”一样, 科学中起作用的机制是“无形之靴”。它将踢掉科学中所有不正确的、无用的或多余的数据和从事科学活动中的非理性因素、偏见、人情等, 最后使科学获得客观的本质。这只无形之靴就是时间。然而, 等待只不过是被动和消极的行为, 在科学日益被社会关注和牵连的今天, 积极的和主动的社会控制是不可或缺的。在尊重科学共同体的内部控制的同时, 采取必要的外在社会控制, 将有助于减少科研越轨行为, 使科学能保持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近几年来, 随着学术规范化的进展及打击造假风声的高涨, 结合国家相继出台的系列法规如《知识产权保护法》等, 必将形成一个相对洁净的学术空间, 愿我们每一位医学科学工作者为了医学科学的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12]。

参考文献

[1]Culliton B J.Scientist confrontmisconduct[J].Science, 1988, 241:1748-1749.

[2]中科院公布科研不端行为六条标准[J].铸造技术, 2007, 28 (7) :884.

[3]胡良平.“学术造假”给科学界敲响了警钟[J].中华医学杂志, 2006, 86 (8) :507-509.

[4]曲梅.从学术造假看科研中的急功近利现象[J].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 2007, 28 (7) :81.

[5]彭云, 沙莎.高校学术道德缺失的成因及对策[J].中华医学管理杂志, 2007, 20 (5) :270-272.

[6]周春燕.高校学术腐败的制度防范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3 (3) :128-131.

[7]王雅芬.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及其防范与治理[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7, 19 (4) :133-137.

[8]杨金志, 王蔚, 刘丹.透明处理科研不端行为[J].瞭望新闻周刊, 2007, 16:14-15.

[9]唐振平, 徐刚, 雷炳炎.学术腐败探源及其防治[J].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6 (1) :57-59.

[10]何晓聪.高校学术不端成因及其治理研究[J].高教论坛, 2007 (1) :137-139.

[11]王会, 田士威.高校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7 (7) :46-47.

7.对师德和学术不端的见解 篇七

叶晓静 周义龙

(海口经济学院艺术学院 旅游学院 海南 570203)

摘 要:师德是立教之本。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前提,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严谨治学是师德的基础,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为人师表是师德的关键,创新进取是师德的保障,良师益友是师德的标准。作为高校教师要真实地感受到时代和社会所赋予的历史重任,祖国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养成;思考;探讨

高校是科学文化知识的神圣殿堂,是先进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是国家建设发展的人才高地,是祖国接班人才的培养基地。教师担负着极其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直接关系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高校教师,要真实地感受到时代和社会所赋予的历史重任,祖国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师德是立教之本。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9月8日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我国教师职业道德作了精辟深刻的概括和表述,希望广大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

一、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前提

作为高校教师,首要的就是要有社会责任感,爱岗敬业。爱岗敬业体现了从事教育事业光荣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是一种对从事事业的全身心的投入,是一种对人生价值的不懈的追求,是一种为理想而拼搏奋斗的不竭动力。

(一)爱岗。教师的工作平凡中蕴涵着伟大,辛苦中伴随着快乐。教育工作者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已的职业,努力培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才会全身心地融入其中。作为高校教师,既然选择了大学教育事业,就应该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珍惜和尊重自己的职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呕心沥血,刻苦钻研,潜心施教,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会感受到教育教学对他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会体会到教育教学给他生活带来的绚丽与精彩,从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收获的幸福。

(二)敬业。热爱教育事业就要献身教育事业。对于一个高校教师来说,敬业就是满怀对国家教育事业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有强烈的献身精神。

事业心来源于责任感。作为教师,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丰厚的收入,有的只是一身争气,两袖清风,手拿五尺教鞭默默的耕耘在三尺讲台之上,点燃自己,照亮别人。教师职业注定要安于平淡,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不辞辛苦,不怕劳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与中小学教师相比,高校教师要经受更多的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因此,要成为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就必须识大体,顾大局,不为金钱、权力、地位、名誉及其他利益所动,抵制各种外界的诱惑,工作中高标准,生活中低要求,“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如教育家陶行知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的体现。

二、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2000年2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是党和国家对广大教师的希望,但同时也是要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也不应该忘记,自己不单单要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要开阔学生视野,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品质,提高学生能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为经师,又为人师,尽一个教师最大的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成人成才。

(一)教书。教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作为教师,要教好书,了解学生学习规律和兴趣爱好是搞好教学质量的前提,备好课、讲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严格要求学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主动寻求职业发展,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认真对待课堂教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心一意把工作做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现代社会普遍需要的是素质综合型人才,而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综合型的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塑造,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和神圣职责。

(二)育人。育人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师是既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能力的塑造者,也是学生素质的培育者,是学生做人的引导者,是学生处事的示范者,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高校教师要始终明确: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在教书中育人,把为人处世的道理告诉学生,帮助他们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以激情燃烧激情,以智慧启迪智慧,以道德提升道德,以素质增强素质,以责任心滋养责任心。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不能只教书不育人;也不能只育人不教书,教书和育人应该相得益彰。教书是育人的基本途径,育人是教书的根本宗旨。

三、严谨治学是师德的基础

教师的工作艰辛而快乐,教师的职业平凡而伟大,教师的责任光荣而艰巨。严谨治学是师德的基础,也是师德的起码要求。一个工作不认真,治学不严谨的教师是称不上师德高尚的。严谨治学是对学生的负责,是对家长的负责,是对教育的负责,是对人民的负责,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负责。

现在高校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人才要能接近社会的需求,符合市场的需要,这就对高校教师提高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高校教师不单要有精湛的理论功底,也要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协调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做到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升华理论,做一个既理论功底深厚,又专业技能娴熟的高校教师。

教学和科研始终都是高校教师的两大重要工作任务,这要求高校教师应特别注重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将科研创新活动有机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更好地为科研提供素材,实现教学和科研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高校教师要在教学、科研的道路上不畏艰难、敢于创新、勇攀高峰。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尽心尽力,精益求精,才能把教学工作做好,才能无愧于教师的光荣称号,才能不辜负于党和人民的重托。

严谨治学不仅体现在教师认真负责、刻苦钻研的工作态度和聚精会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上。严谨治学要求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束缚,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地刻苦钻研,孜孜以求,奋发图强。

其实,作为一名教师,虽然需要付出很多的艰辛和痛苦,但也能收获无数的喜悦和欢愉。高校教师在严谨治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收获的幸福,进而提高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情,加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这又会反过来促使教师更加珍惜他的职业,更加认真对待他的工作,更加细心关爱呵护他的学生。

四、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爱护自己的孩子是人,爱护别人的孩子是神”。爱生如子是对高尚师德的集中写照,是师德高尚的基本要求,也是师德永存的不朽灵魂。

爱是老师最美的语言。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要教育好学生,就离不开对学生真挚的爱。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体会到被爱之乐,他才会学着去爱别人。一个对学生态度冷漠,缺乏关爱的老师称不上师德高尚的。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会关心、关注和关爱每位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学习,关爱他们的情感,无论学生性别的男与女,无论学生相貌的美与丑,无论学习成绩的好与坏,无论学生能力的强与弱,无论性格取向的内与外,无论家长地位的高与低,无论家庭状况的贫与富。既要爱“金凤凰”,也要爱“丑小鸭”。关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其次,要循循善诱,谆谆教诲。一个没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是很难有那种对于学生发自肺腑的真诚关爱的高尚情怀,也很难有那种对于废寝忘食工作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再次,要和学生平等相处,不凌驾于他们之上。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最后,在关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在关爱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在严格要求学生的过程中关爱学生,做到严爱结合,严中有爱,爱中有严,爱得得体,严得有理,爱得有方,严得有度。

与高中生不同,很大部分大学生都是远离家乡,告别亲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相聚在陌生的大学校园。陌生的环境,需要他们独自去适应,去融入;陌生的人群,需要他们独自去接近,去沟通;陌生的事情,需要他们独自去面对,去解决。陌生的环境和人群,往往让他们感到紧张和惶恐;没有亲人和朋友在身边,他们往往会感到孤单和寂寞;社会生活的瞬息万变,新鲜事物的层出不穷,他们往往会感到迷茫和困惑。这些都让他们精神紧张,疲惫不堪,无所适从。正是基于大学生们这些现实情况,需要教师去关爱他们,去理解他们,去帮助他们,消解他们的孤独,解除他们的困惑,让他们在远离家园的异地他乡感受到亲情的关爱和友情的温暖,感受到如家的温暖。

五、为人师表是师德的关键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也是师德的主要体现。学高方能为师,身正才可为范。拿起五尺教鞭,教书育人;走上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善良热情,诚实正直,勤于学习,乐于助人,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是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

大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年龄阶段,他们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对真善美与假丑恶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需要教师正面的教育和引导。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时时为人师表,处处以身作则,事事率先垂范,用美好的心灵去熏陶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给学生树立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我们教师自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不好印象。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化身,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行动的榜样,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漫漫人生征程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因此,高校教师要特别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既包括道德素质,也包括职业素质,用广博的学识去教导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用整洁的仪表去影响学生,用和蔼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用博大的胸怀去爱护学生,用过硬的素质去征服学生。

教师要有崇高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教师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修养到无愧于人师的地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 “亲其师”,“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六、与时俱进是师德的保障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爆炸、信息膨胀,观念更替,从封闭到开放,从一元价值观到多元价值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高校教学内容和观念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变革,以期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要求,这就需要高校的教师们不断学习,提高学识,转变观念,增长才干,同时要在遵守大学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改革,勇于创新,不断进取。

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变化无时不在冲刷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深刻地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变化,以往那种不思进取,不懂创新,墨守成规,不求有为,但求无错的传统教学模式早已无法跟上现代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求知速度,无法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这样,注重教学内容适时更新就成为高校教师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陶行知曾经说过:“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对于教师而言,应该紧跟时代,主动地发展自己。要善于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要乐于求教,不断地充实自己;要勇于探索,不断地超越自己;要勤于反思,不断地完善自己。高校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拓展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胜任自己担负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恰如第斯惠所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教育别人。很难想像道德败坏和素质低劣的教师能培养出什么优秀人才。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作为高校教师,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把爱心献给学生,把责任心献给工作,把上进心留给自己,真正做一名德才兼备,知行合一,身心健康的学生的好朋友、家长的好参谋、学校的好员工、社会的好老师,从而获得学生的满意、家长的放心、学校的肯定、社会的认可。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看法

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等。近年来,国内大学、科研机构一些学者的造假新闻不绝于耳,屡见报端。特别是随着论文查重手段的进度,这种学术不端行为越来越难于隐藏。

一、原因分析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表示,学术不端行为有传统和文化背景的问题,”我们的文化相比西方的现代科学而言,功利性更强,这是其先天缺陷。同时,中国整体的法制观念薄弱。对于学术不端问题已经建立了很多预防制度,但却执行不好,有时人治大于法制。”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司富春表示:”偏颇的学术评价体系导致-论文崇拜症.。大学生毕业要论文答辩,教授、医生等各行各业职工评职称要提交论文。这种机械的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考评体系,无疑是催生论文造假的原因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表示:”目前很多高校在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时,只关注发表的论文数量,而忽略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误导了学生对为什么要学习这一问题的错误理解。”据调查,59.2%的人认为,读博是为了在评职称和晋升上更有竞争力;43.5%的人认为,选择读博是因为找工作不顺利,通过读博推迟就业;39.2%的人认为读博只是为了获得进入高校或科研单位的”敲门砖”。同时,只有24.5%的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规范知识是由导师处得来的,这说明大多数导师没有在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580202论文检测们获取关于学术规范知识的渠道也非常有限: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占36.4%;其次是通过”报刊、杂志”,占33.2%。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机构,是学术活动最活跃的地方之一,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出现学术不端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当前的教育评价机制,无论是学校科研水平衡量、教师和管理人员职称评定、学生学术要求等,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论文;二是当前社会的浮躁、急功近利心理;三是制度或措施的执行力度不够,处理不到位。采取包庇、内部处理等办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起到警示作用反而助长了学术不端之风,这使得部分研究生心存侥幸,企图蒙混过关。因此,高校应作为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阵地,大力推广论文查重手段的普及。

二、采取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葛剑雄:“对于学术腐败,要把它看成是党和国家、社会腐败一部分来打击。对查有实据的学术腐败人物或事件必须像对待其他腐败行为一样,彻底清查,严肃处理。”(一)出台制度或措施。

为了有效遏制高校中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出台了《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同时,不少高校也出台了有关学术道德规范及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的制度或规定,形成制度上的有效约束和有力保障。比如,硬性规定必须采用论文查重系统,出具相关检测报告等等。(二)成立学术学风委员会。

教育部科技委成立了学风建设委员会,负责对高校学术不端的调查,主要任务包括:受教育部委托对高等学校有影响的学术不端行为,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贯彻落实国家和教育部学风建设相关文件精神,拟定高等学校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规范学术行为的基本准则等文件;密切结合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际情况,总结和推广学风建设的典型经验,指导和推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各高校也根据学校自身情况成立了学术委员会或学风委员会,以加强学术学风的监督和不端行为认定与处理知网CNKI论文检测系统万方相似度论文查重维普数据库期刊发表职称。

(三)加强宣传,加大学术道德教育。高校通过校内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宣传橱窗等各种有效途径和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道德宣传教育活动,举行学术诚信签名承诺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学风氛围。在美国,一些大学要求对新生和新教师都要进行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培训,例如,达特茅斯学院要求教师履行三项职责:不断地向学生提供什么是学术诚实的指导,改善能够增强学生学术荣誉的程序和环境,经常性地审查荣誉守则的执行效果。这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四)采取有效手段,加强监督管理和处罚力度。进一步改革、完善高校的相关评价机制,合理应用知网论文检测系统开展论文检测。正如美国的杜克大学各个院系建立起相关专业的网络文献库,并利用一些“反剽窃网”提供的专门服务,把作业与网络上出售的论文或者电子版的书籍、学术期刊、参考书进行比较,由专门的软件对论文中剽窃或疑似剽窃的部分加以标定,并可估算出论文中自写部分所占的比例。对检测不通过者,应组织相关学术专家进行认真审核,一旦发现确实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者,对当事人应坚决予以严肃处理,连带人员一并承担相应责任。

8.李连生学术不端事件分析 篇八

事件起因

2007年12月,西安交大教授李连生获得“2007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项目是陈永江(同西安交大教授)一直研究的“往复式压缩机”领域,而陈永江称李连杰从未涉足往复式压缩机领域。另一举报人杨绍侃从获奖推荐书中看出了许多问题:主要理论和技术成果根本无先进性可言,把其他单位原有技术报为他们与这些单位共同研发的技术,把其他单位早已拥有的主要产品说成是应用了他们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开发的产品或者是共同研发的产品„„由于从项目推荐书中找出太多的荒唐和漏洞,杨绍侃连同陈永江、郁永章、陈永江、林呆呆、冯全科和屈宗长这些曾经的老同事踏上了调查、举报之路。

调查过程

在接下来的调查中还发现李连生曾经获得的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也存在造假。主要体现在获奖成果的经济效益证明上,因为根据相关规定,科技成果必须为所应用的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这是获奖的必备条件。而李连生申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时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西安泰德压缩机有限公司,这是陕西省相关部门专门为他的成果投资的,涡旋式压缩机是唯一的生产项目。

“成果申报中表示,公司2001年的纯效益为255万,2003年的纯效益为1470万,我们在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档案室拿到的公司年检报告显示,公司2001年亏损148万,2002年亏损307.8万,2003年则亏损384万”,陈永江介绍,该公司已于2004年1月停产,2005年破产。而李连生还是凭借该项目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直至拿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举报过程

在6位教授将评议意见提交54天后,6人等来了学校的首次通知。据陈永江回忆,当时 3 位校领导的意思是学校地处西北,学校科技排名比较靠前来之不易,希望大家慎重对待,同时希望不要激化矛盾。

2008 年3月17日,6人向西安交大党委、纪委等多个部门发出第一封公开举报信,举报李连生报奖造假。3月31日,6人接到科研处通知,李连生的一等奖申报已从教育部撤回。然而,当6人要求查看校方去函及教育部回文时,却遭到了拒绝。

2008年9月,西安交大能动学院出台文件,鼓励凡3级以上教授可自行组成科研团队,并且注明:凡学术造假者不能组成科研团队。然而在学院组成的科研团队领导小组中,李连生依然位列其中。

公之于众

无奈之下,陈永江 6 人决定在科学网建立博客,发表署名文章进行举报。2009年3月21日,陈永江等人首次发表博文《对西安交大长江学者李连生及束鹏程多项省部与国家级科技大奖造假的举报》,并提供多种证据材料,实名举报李连生及束鹏程造假。

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陈永江等人更累计发表了《认真点,再认真一点,是学术造假还是诈骗?》、《西交大党委对学术造假是零度容忍,还是百般袒护》、《李连生鲸吞压缩机行业集体成果的第6个证据》、《再揭束鹏程和李连生》等近40篇博文,将这一造假事件全方位呈现给公众。

事件结果

2009年5月,李连生的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职务被免。随着事件在科学网博客上持续发酵,影响也越来越大,国内科研界和主流媒体纷纷将目光聚焦这一事件。2009 年7月21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题为《西安交大六教授联合举报长江学者李连生造假,李连生反诉三教授侵犯名誉权》的文章,对此事进行了全面的跟踪报道。

2009 年 7 月 28 日,《光明日报06 版发表评论性文章《学术打假应“就学术而论学术”》,指出“学术争论牵扯一些学术之外的因素 ,原也在所难免 , 但重要的是 ,争论各方应竭力将这些因素的干扰剔除在外 ,将学术真伪的真相呈现出来”。2009 年9月17日,西安交大撤消了“造假”的束鹏程该校国家工程中心主任职务。

2010 年 1 月 22日,撤销了李连生博士生导师资格。

2010 年 3 月 20 日,中 央 电 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没有结果的“学术成果”》播出了李连生造假案,这一事件因此被更多公众所关注。次日,西安交大公布决定:取消李连生职务并解除其教师聘用合同。

2011 年 1 月 30 日,科技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公告,撤销原西安交大教授李连生所获科技进步奖,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

对事件的原因分析和启示

1.在评选过程中存在漏洞

在李连生的获奖材料中就有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在这个落款单位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证书中,主要研制人员名单、鉴定委员会名单等内容一应俱全,这就暴露出了评奖过程中有很多问题:

首先,李连生的研究方向为涡轮式压缩机,并不是申报奖项的反复式压缩机,在申报之前,学校相关负责人应该将申报材料交由反复式压缩机教研组专家审查,但是根本没有这个程序。

其次,据相关规定,李连生申报的属于技术类(技术发明),需要准备的材料也比较多,比如论据(论文、专利)、经济效益证明等,需要交由专家鉴定评审。然而问题正出在这里,专家鉴定委员会人员都是课题组人员自己提议的。报到相关部门,经过审核之后就可以了。而提议的专家又肯定是跟自己关系比较好,有相同观点的。一般情况下,只要提议,都会通过。

此外,现在的鉴定会开得很简单,基本是走过场。鉴定时,由申报单位事先检测好,只给一个检测报告,只看这个内容就行。对于可靠性,鉴定专家没有办法去验证,但是不影响得出一个好的结论。2.面对晋升的诱惑以及管理者的刻意护短

除了在评审过程中存在漏洞外,由于只要拿到国家级奖项,就能申请到国家课题,获得相应经费,直至晋升职称,李连生在面对这样的体制时,为了能尽快的达到自己的目的甘愿冒极大的风险而不惜搭上自己的名誉和前途。

与此同时暴露出的还有各管理层的问题,6位教授的查证举报历程长达3年之久,期间遇到重重的挫折与困难。从前期学校的处理方式也可以看出在利益和荣誉面前,学校以及其他的一些管理者不敢正视问题,刻意护短的态度。这种态度也助长了学术不端的邪恶风气。3.启示

最终该事件成为我国“第一例”:因学术造假被撤销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告诫我们学术界应该是一片净土,应该保持严谨治学的学术风气,为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务必要加强自身的职业操守,我们应克服急功近利,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道德水平。第二,各高校、专业学会、科研机构需要广泛开展学术道德教育活动,宣传及普及学术规范知识、知识产权知识和学术道德知识,营造健康的学术环境。第三,最重要的我认为一定要完善审核工作,确保评价机构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以上是此次报告全部内容。

9.博士英语的学术不端行为文章 篇九

一、学术论文发表中不端行为的现状

学术不端行为是全球学术界都关注和遏制的难题, 2000年美国联邦政府机关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统一定义: 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被限定在“捏造、篡改、剽窃”三者中。论文发表中的不端行为除捏造、篡改、剽窃, 还包括重复发表。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学术界提出反对学术腐败以来, 被揭露出来的学术腐败事件最多的是学术造假, 其中论文的捏造、抄袭、剽窃为最。目前, 论文发表中不端行为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一) 造假的形式多种多样。

东拼西凑, 将多篇他人文章段落凑成一篇“新作”, 而对引用的段落概不注明出处;改头换面, 即文章的主要数据、图、表、公式, 包括引用的参考文献全部用别人的, 只是题名、引言、个别文字稍稍改动, 以此作为“自己的”文章;以译当创, 把国外杂志的文章译过来, 署上自己的名字, 充作自己的原创;全文照抄, 把别人的文章署名换成自己的名字后, 堂而皇之地拿去发表;将早已发表的论文“改头换面”在其他期刊重复发表, 用以“滥竽充数”;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上署名, 特别是利用职权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上强行署名。

(二) 造假的范围令人咋舌。

以前人们大都认为抄袭剽窃等问题在那些学术水平低或年轻的学人身上才会发生, 但从业已公开曝光的问题来看, 包括中国最好的大学在内的许多名牌学府和科研机构, 都已出现过或潜伏着此类丑闻。尤其不可思议的是, 就连一些功成名就、为人师表的才子、名家、权威, 甚至院士也因公然论文抄袭剽窃而东窗事发、丑闻频暴 。抄袭和剽窃几乎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 更成为中国学术界最大的公害, 有人戏称为“学术蝗祸”, 其泛滥之广, 已近法不治众的地步。据中国知网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 已发表的论文存在较大雷同现象的比例惊人。

(三) 造假的手段呈市场化。

代写论文、中介服务等过去见不得人的行为, 现在已经可以大摇大摆地登堂入室, 与学术平起平坐了。不难看出, 涉及论文生产链的各个环节都已经市场化了, 形成了“论文超市”, 办得红红火火。笔者曾试着在百度输入“论文代写”, 竟找到相关网页960万篇。论文代写已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从网站到中介, 从买家到写手。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沈阳副教授向媒体披露, 据他的研究团队统计估算, 2007年我国买卖论文“产业”规模约为1.8亿元;到2009年, 其规模已膨胀5.5倍, 论文买卖的销售额近10亿元。

(四) 一稿多投泛滥成害。

一些作者对一稿两投或多投违反《著作权法》等有关规定熟视无睹, 并把这种违法行为自视为“钓鱼”、“诱改”。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给一稿多投提供了经济、便捷的条件, 不付邮费就可从网上发给多家期刊社。笔者亲见一作者从邮箱发稿, 群发给14家期刊社 (编辑部) 。有些期刊社 (编辑部) 为争夺稿源, 承诺24小时决定取舍, 简直是一场“闹剧”。

(五) 学风败坏道德下滑。

论文发表中不端行为的蔓延, 已造成学术泡沫和学术竞争的恶性膨胀, 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导致我国科学研究发展缓慢或滞步不前。据一所理工大学科学行为研究小组的一项校内调查, 有25.7%的导师曾发现硕士生论文有抄袭现象;反过来, 有16.3%的硕士生认为其导师有伪造实验数据行为, 17.5%的硕士生发现过导师剽窃他人成果;学术论文发表中不端行为影响我国学术界与国际学术界的正常交流, 有的国外科学家拒绝为来自中国的论文审稿, 有的对中国的论文的真实性和期刊的可信度产生质疑。

二、遏制论文发表中不端行为是由学术期刊界的职责

(一) 遏制论文发表中不端行为是由学术期刊的地位决定的。

职称制度、学术激励制度和成果评价体系都与发表论文有关, 这是国际间通用的。科研论文多少成为职工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和评定职称的重要因素, 而职称又成为决定职工的工资、奖励、住房及其他各种福利待遇的主要指标, 并与社会地位、学术声望有着明显的联系。可见期刊尤其是学术期刊地位之显赫。社会赋予期刊工作者如此大任, 期刊界当高举学术反腐的大旗, 站在学术反腐的最前列, 成为学术反腐的急先锋, 努力铲除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滋生的土壤, 让诚信永驻学术殿堂, 这是期刊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与神圣使命。

(二) 遏制论文发表中不端行为是学术期刊的功能的要求。

学术期刊的社会功能, 在于通过鉴别发现优秀的学术研究成果, 并使之转化为具有公共价值的学术产品。学术期刊不仅对学术研究具有导向作用, 而且还对规范学术研究具有引导作用。知识创新是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揭示科学奥秘、获得新知识, 为人类造福的过程, 而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必须通过期刊才能实现。同时, 在知识创新体系中, 学术期刊已成为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因此, 期刊岂能容许虚假论文“登堂入室”, 摸黑学术殿堂。

(三) 遏制论文发表中不端行为是学术期刊的属性的要求。

期刊的属性不仅仅是商品, 更是文化产品。商品的价值法则在于市场的占有份额, 而文化产品除商品的一般价值外, 还具有记录知识、存贮知识的价值, 承担着传播科学知识, 积累科学文化, 促进成果转化, 引导科技创新的重任, 又在学术评价、学科建设、学风净化与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因此, 作为期刊制造者——期刊编辑工作者, 为了维护期刊的利益, 坚守期刊的属性和责任, 也不能容忍产品的瑕疵。如果期刊中混入伪劣论文, 不仅影响期刊的质量和声誉, 更重要的是玷污了期刊所特有的属性和价值。因此, 期刊工作者要当仁不让地从源头上着手, 建立规范的、合理的论文评价机制, 使真正有水平的高质量的稿件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与激励, 及时与读者见面。

三、期刊界遏制论文发表中不端行为的对策

(一) 树立依法办刊的思想。

在论文发表中不端行为不断发生的今天, 学术期刊的编辑必须树立依法办刊的思想, 充分认识到论文发表中不端行为对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声誉影响的严重性, 始终将抵制、约束论文发表中不端行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用《著作权法》、《专利法》、《科技进步法》等法规中的有关条款和《科技期刊作者、审者、编辑工作准则》等道德规范来约束、规范作者的学术行为, 约束、规范编辑的出版行为, 提醒和规范审稿者的审稿行为, 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 避免遭受版权纠纷或法律制裁。当前, 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等单位颁发了科技工作者学术道德规范的有关规定, 编辑和审稿者认识到了论文发表中不端行为的危害性, 一些行业、地区的期刊社发表了“抵制论文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 有的期刊在《稿约》中对学术道德提出要求。但我国期刊界依法办刊的意识还不强, 期刊编辑尚缺乏法律意识和学术道德意识。因此, 迫切需要树立依法办刊的思想, 从思想意识上重视和抵制论文发表中不端行为的发生。

(二) 端正学术期刊的经营理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期刊作为“商品”已被推向市场, 经受着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历炼。作为学术期刊, 是走打造品牌期刊之路, 还是掠夺性经营期刊资源, 是当前面临的严峻选择。要打造品牌期刊, 必须树立“为读者服务”的观念, 注重提高期刊质量, 赢得市场份额, 这是长治久安的生存发展道路。掠夺性经营期刊资源, 来稿照登、给钱就登, 只求眼前“大利”, 不顾及期刊质量, 从长远看可能是“自造出局”。前者的经营理念是千方百计遏制论文发表中不端行为发生, 后者至少是对论文腐败的现象视而不见。因此, 必须端正学术期刊的经营理念, 不为暂时的利益所驱使, 不为论文发表中不端行为提供载体。

(三) 建立和完善论文学术审查制度。

建立和完善论文学术审查制度是遏制论文发表中不端行为的重要措施。一是要求作者在提交论文之前得到所在单位学术道德委员会的推荐函, 必须认真审查署名、内容是否真实, 有无一稿多投;二是期刊编辑部应增加“查新查重”审稿流程, 充分利用有关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 发现有无重复发表或抄袭;三要坚持和完善三审制, 建立一支由学术水平高、学术道德高尚的相关学科领域专家组成的审稿人队伍, 要求审稿人在审查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的同时, 重视对作者学术道德的审查;四是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 出台论文发表中不端行为处理办法, 对论文发表中不端行为进行惩罚。

(四) 加强期刊编辑工作的监管。

加强学术期刊编辑部内部的工作管理, 可以有效防止论文发表中不端行为的发生。 一是要激发编辑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上进心, 树立严谨正派的编辑工作作风, 把好“人情关”;二是在期刊中开设打假论坛, 加强舆论监督;三是对既成事实的论文发表中不端行为, 一经发现决不讳疾忌医, 姑息迁就, 随时给予曝光, 并在一定时间内不刊载其论文;四是编辑部应该强化工作管理, 建章立制, 提高编辑工作者识假、打假积极性, 对发生的论文发表中不端行为追究编辑责任;五是强化编辑工作者的精品意识, 对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的论文坚决不予发表, 杜绝信息泛滥、垃圾信息。

(五) 提高编辑工作者的学术水平和道德素质。

如果期刊编辑工作者思想上重视, 并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很强的学术鉴别能力, 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论文发表中不端行为的发生。因此, 编辑工作者学术水平和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术期刊对论文发表中不端行为的抵制程度。对当前学术界存在的论文发表中不端行为, 编辑工作者必须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要成为本学科的专家, 慧眼识假;努力学习编辑业务知识, 成为编辑工作的行家里手;加强道德品质修养, 成为拒绝不良论文发表的守护神。

参考文献

[1].胡锦涛.望院士自觉抵制学术不端[N].新京报, 2012-06-12

[2].从玉华.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痛斥科学腐败“七宗罪”[N].中国青年报, 2003-09-19

[3].李靖波, 厉亚.学术不端:内涵、类型、根源与治理[J].科技与出版, 2011, 8:80~83

[4].王立欣.当好学术“守门人”——论学报编辑在防范学术论文抄袭剽窃中的作为[J]编辑学报, 2007, 19 (2) :139~140

[5].郭广, 梅珍生.试探剽窃的成因与防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7, 19 (7)

10.博士英语的学术不端行为文章 篇十

学术文章首先要对前人的研究和观点提出质疑和批评,说明其中的.不足之处,而否定信息的表达本身意味着对作者的面子威胁.由于受到不同母语文化、学术传统、学者个人话语风格影响,人们往往对否定和面子威胁行为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解.本文主要探讨国际水平的英语学术文章中否定信息表达方法和面子修复策略的使用,以便提高中国学者在这一特定语域的语用礼貌意识.

作 者:陈莲洁 Chen Lianjie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外语系,江苏,南京210094 刊 名: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8 21(2) 分类号:H030 关键词:学术文体   否定   面子威胁行为   面子修复策略  

★ 与桂花雨类似的范文

★ 桂花香的作文

★ 九月桂花香-心情随笔

★ 在苦难中寻找天堂-发言稿

★ 与文明的文章

★ 与诚信的文章

★ 八月桂花香优秀作文

★ 桂花香的优秀作文

★ 初中生借景抒情作文:桂花香

11.学术英语博士信 篇十一

To Whom It May Concern:

I take great pleasure in recommending Longgang Wu, one of my favorite students, for admission into your distinguished graduate program 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 have known Mr. Wu 5 years since his freshman year a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At that time, he took the cours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which I taught mainly for junior students Majoring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o my surprise, I found he was among the few students in his class who could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my lectures. Moreover, he often posed thought-provoking questions during the course. Thus it was natural that I liked discussing with this young man and became familiar with him. The more I knew him, the more I found he was talented at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s you can see, he got excellent scores on the course. In fact, he ranked No.1 on this 27 hours course.

After the course, he was admitted as a Master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s his research adviser, I direct his research and found his a promising youth radiating with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ity. During the following two years, Mr. Wu worked on a computational theory study of Drag Re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ionic Jet Surface. To make the theory model meet the actual materials, he faced down many practical problems, such as building reasonable modul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and

calculation techniques. Working hard and independently, he cracked the problems one by one, and came up with a thesis that was characterized by academic excellence.

In my experience with Mr. Wu, I was impressed with not only his extraordinary intelligence but also his ambitions and persistence. I am sure that Mr. Wu will be an outstanding student in any doctoral program that he may care to eoll in. So I would like to support him firmly in his quest recommendation into account when considering his application. I would greatly appreciate it you decide to accept him as he wishes.

Yours sincerely

Gang Zhao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Lab

上一篇:让学生在数学中猜想下一篇:防止校园欺凌教案